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的内涵

时间:2023-07-04 17:09: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征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形态多样。丰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开辟的文明发展道路,突出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把握其基本特征,对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精神文化的视角,综合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多种界定,我们认为,传统文化是由三个层次的涵义构成的综合性概念。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层次的涵义,是产生于过去的一切精神文化的总和;第二个层次的涵义是,产生于过去,但是对现在的社会生活仍然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的诸多精神文化形式的总和;第三个层次的涵义是,产生于过去对现在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并且也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诸多精神文化形式的总和。综上所述,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产生于过去,其中有一些对现在的社会生活仍然发生影响、作用,并且对未来的社会生活也会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精神文化的总和。

传统文化是产生于过去的文化,对此观点,学界无人置疑;那些过去产生的,但是对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影响的文化还是不是传统文化,对此,学界争论很大,争论的焦点在于实际作用是否是判断传统文化的唯一尺度。如果把对现在社会生活发生实际作用作为判断是否是传统文化的唯一尺度,我们就要问,我们是如何知道我们称之为传统文化的东西对现在的影响和作用呢?作为传统的精神文化,它完全可能内化为支配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信念、理想、思维方式甚至于积淀成为我们无法察觉的深层的“集体无意识”。至于一种文化能否对现存的社会发生作用和影响,也不取决于这种文化本身,还和现实的很多因素有关。我们要探讨传统文化必须以承认传统文化的实体性存在为前提,而不能以传统文化是否具有现代功能为前提,肯定产生于过去的文化是传统文化就是肯定了传统文化的实体性存在。

传统文化是随着时间流逝而在成分和结构上不断地变化,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对现在的社会生活发生影响和作用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进现代文化之中,成为现代文化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现代文化中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发生影响和作用的一部分又被整合进入未来的文化结构之中,成为未来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传统文化的概念结构呈现为一个倒三角的结构,其中第三层次的涵义是传统文化内涵中规定其本质的方面,它是对传统文化前两个层次的涵义的综合,体现了传统、现在、未来的联系。

从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角度看,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由中华民族创造、继承和发展,在中国范围内产生、生长,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文化所构成的文化整体。

传统文化因其文化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东方文化有东方文化的传统,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传统,希腊文化有希腊文化的传统,中国文化有中国文化的传统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和欧洲的传统文化不同,欧洲的传统文化和美洲的传统文化又不同等等。传统文化不但因文化性质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而且其自身也有时间上的差别。就西方文化而言,传统文化有古代传统文化、中世纪传统文化、近代传统文化;就中国文化而言,传统文化有先秦传统文化、两汉传统文化、隋唐传统文化等。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延伸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融时空规定于一体的概念。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开始于中华民族创造文化之时,是一个由古代延续到现代的文化。从空间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文化。从时空结合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继承和发展了的,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集合体,所以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从古代向现代的延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如印度的佛教文化、近代西方文化,这些外来的文化虽然不是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但是它们当中的一部分经过中国化过程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包含着内与外、新与旧、积极与消极的矛盾。从传统文化的结构上看,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精神等构成传统文化的内核,而语言、文字、概念、理论等表现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精神的外在形式则构成传统文化的部分,内核部分相对稳定,部分则相对易变。传统文化因为和现代的时间距离不等,也有新旧之别,旧传统和新传统不但和现代的距离有远近的差别,而且对现代的作用和影响也不一样。一般来讲,新传统在一定的程度上扬弃了旧传统,在内容上比旧传统要丰富,因而对现代的影响也较大,旧传统远离现代社会,其对现代社会具有更强的诱惑力。从传统文化的作用上看,有积极和消极的差别。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含不同派别的内容庞杂的文化总体。我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从学科的角度,传统文化可分为传统的哲学、传统文学艺术、传统宗教、传统科学技术等;从学派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传统文化分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从文化的社会地位的角度可以把它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或显文化和隐文化;从文化和社会阶层的关系的角度,又可以把传统文化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或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从文化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的意趣上来看,传统文化可以分为山林文化和庙堂文化;从主体的角度上,可把传统文化分为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时间跨度大,成分复杂,学派众多,覆盖的范围广泛,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新、旧传统的对立,因此,在理论上概括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也比较困难。从整体的文化品质和作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双重特征。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既主张“天人合一”,又主张“人定胜天”。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人对自然的了解与尊重,注意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一种协调和平衡。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庄子提出了“太和万物”的命题。中国传统文化又强调人对自然的驾御和改造。儒家学者荀子主张对“自然” 应去利用它,应去征服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既主张“和”、“爱”,又强调“差别”、“等级”。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贵和,贵和的思想所提倡的是,万物讲平和,讲和解,讲团结和睦,讲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强调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施之以“爱”。《国语》有云:“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为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左传》也说,“和如羹焉”。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中庸》说:“中者天下之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夫地位焉,万物育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以此为前提,孔子提出了“仁爱”的思想,“仁者爱人”,用“爱”来实现人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墨子提出了“兼爱”的思想,主张“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若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为彼犹为己也。”(《兼爱下》)通过“和”“爱”实现人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天下太平。中国传统文化在强调“和”“爱”的同时,又十分注重人之间的等级差别。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关系都是围绕着等级和差别而展开的,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观念、差别意识是传统文化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和意识。

在治理国家上,传统文化既主张“德治”,又强调“法治”。传统文化中,“德”成为天地本体所具有的内在特征,具有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儒家学说的使命就是整顿伦理纲常,制定伦理规范,赋予“礼崩乐坏”的社会以一定的道德秩序。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为政》)用德来治国,统治者就会像北斗为众星所拱卫着那样,为民所自愿归顺。他又说,“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认为,用“德”和“礼”来治国,要比用“政”和“刑”来治国更高明,更有效。与儒家不同,法家则强调“法”,极力主张用法来治理国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就主张“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他得出结论,要“重刑而少赏”“以刑去刑”“以刑致刑”。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虽然被历代统治者所实际使用,但在思想界和封建意识形态上的影响远不及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的影响大。

传统文化既追求“守常”,又承认“变易”。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追求形而上的文化品格,喜欢在变化中,扑捉不变的东西,在短暂易逝中留住永恒,既承认不断的变易,又追求恒常。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周易》,就是一本关于变化、变易、生成过程的著作,中国古代哲学提出了“变化日新”的重要命题。关于“变易”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产生的时间比古希腊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还要早,其发展水平也达到了人类朴素辩证思想发展的最高峰。变易思想成为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恪守先王之道,因袭古制旧礼,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天不变道亦不变”,在事实上承认变化,但在心理上却反对剧烈的变化,普通百姓也追求安逸、闲适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在思维方式上,传统文化既强调“内省”,又注重“外求”。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表现出反向主体自身,向自我内心世界寻求知识,提升境界的内倾性的文化趋向。儒家提倡“君子求诸己”、“三省吾身”;道家也主张“心斋”、“坐忘”,中国佛教也强调“识自本心”,体现在认识论中,传统文化把“内省”作为一种有效地认识事物的方法;表现在道德方面,“内省”是一种道德休养的方法。传统文化也并非一味地向内追求,它也要发之于内,表现于外,注重外求,体现出注重实践理性的精神。孔子提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传统文化所谓的“行”主要是指道德实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经世致用”的主张却培养了国人敢做敢为的实践品格。

参考文献:

[1]赵玉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J].东岳论 丛,2003,(5).

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师权威;内涵;意义

一、权威的发展:出现与消解在我国的历史早期,权威维系着人类内在的自由及精神上的秩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和更新着人类的文化。随着现代性的信仰危机的出现,曾经确定无疑的传统师道权威逐渐变得凝固,甚至不断受到挑战和抛弃,它不再能生存于人们对师道的信仰之中。然而不可更改的事实是,人仍然需要一个可以起到引导作用的根本权威。对此现象,我国传统文化给出的定义更为明确:师道的权威必须经历理性的判定、动态的整合及流动的发展才能使人信服,才能在历史的变迁中始终作为人所依赖的精神源泉。

二、教师权威的内涵西方社会学家克利弗顿和罗伯特依据韦伯的权威理论,从归因层次对教师权威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师权威的形成其影响因子为[1]: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与我国传统的教师权威制度不谋而合。我国古代对传统教师权威的定义为:建立君、父、夫三权一体的礼教。其社会文化价值赋予了传统师道的威严;是形而上的法定权威,包括当时的社会制度及社会法规赋予教师的绝对权威。这是融入中国人骨血中的传统,虽有不足却立命千年。传统文化中对知识传播者的尊敬源于知识权威的固有地位,教师的知识权威由教师个人的学识、感悟、经历等构成,这是教师权威的形成依据。正如孔子所言[2]:“吾之宏愿,诚欲统一学术,统一政治,不料为作百世之傀儡,惜哉!”儒家强调以感召权威而育学生,这其中包括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及对社会的同情心等。由此可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权威的形成在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体修养,在客观性因素中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传统的沿袭,从需要层面也取决于教师的学术素养、精湛的专业技能、脱俗的人格感召力及崇高的精神力量[3]。

三、教师权威的意义1权威引导的确认

传统文化将教育概括为人与人的心灵交流活动。教育的内涵则是教师作为一种社会权威,担负起引导学生使之获得完整人格及精神能力的社会活动。这就是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实现保存以往历史文化发展的全部精华的生成过程,来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生成。教育需要学生与教师的虔敬向道之心,否则只是一种劝学的方式。如果缺乏对知识价值和真理的憧憬,人之为人的存在就将失去意义。而对教师权威的敬畏则是源于个体对善的向往和追求。个体的发展自发地接受和适应传统价值,这种自然的融合虽然可以使个体达到高层面的文化化和社会化,但是,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却处于低级状态,因为无法把握传统文化的内在,不了解其精神意义,所以让人处于虚无的精神之中。

2权威引导的意义

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权威之中,否则只会陷于对社会规则的屈从和更深的虚无之中。面对这样的态势,我们只有选择性接受某种权威的引导。因为除此之外,根本就不存在一种普世性的、可以让人在文化层面理解一切发展定律的立场,对传统文化中师道的漠视、教师权威的漠视,只能使人在文化的变革中陷入盲目无知的虚无之中。对传统文化下教师权威的选择,并不是通过一些手段达到某种目的,而是依据自我在实际生活中对教师权威意识的形成和融合,加之解读。以此唤醒被遮蔽在文化洪流中的权威,做出主观的选择。

最后,在对传统文化中教师权威的选择下,我们永远不要迷茫的是,教师权威是真实的而并非绝对的,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应有自己对文化的解读,而不是盲目寻求在权威中得到指引。

参考文献:

金生.德性与教化――从苏格拉底到尼采.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第3篇

关键词:当代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元素;融入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2-0033-02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Art into the Design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DUAN Jun(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t :Our civilization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formed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current point of view,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into art and design, and has become a new trend. And,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many have created a certain artistic valu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Design i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not only for our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ull display, in addition, also mak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a certain degree of innov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contemporary art and designs in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nspiration for the future of art and design.

Key words :contemporary art and design;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ion

Internet :.cn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我国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其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我国的艺术设计呈现出一定的西方化。并且,在当时,很少有人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设计相联系,造成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实际上,在艺术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有效提升作品的艺术内涵。由此可见,在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之间寻找一个有机的融合点是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的。

一、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存在的误区

(一)忽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

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时代也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系统。在不断发展与丰富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也体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质。将这种品质积极运用于当代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使得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同时也可以使得作品中蕴含民族的特色。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其中对于各种传统文化的元素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如汉字、京剧、水墨画卷、太极拳等等,从而向全世界展示了属于中国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将其运用到艺术设计中,必然能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很多的艺术设计人员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真正内涵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在艺术作品中一味使用外来的元素,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这样的做法,不仅是没有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极大浪费。

(二)只在形式上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现今,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以及形式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很多的设计师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对于传统文化元素也进行了一定的应用,并且积极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以应用到艺术设计中的元素。但是,很多时候虽然设计师对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也进行了应用。如现代舞戏剧《寻找娜拉》中,对于民间剪纸技术就进行了充分的运用,进而实现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完美应用。图1即为《寻找娜拉》的场景。但是,更多的情况却是设计师在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只注重表面的形式,对于传统艺术元素的内涵没有真正了解。这种“拿来主义”的融入形式,很难将传统艺术元素进行真正的利用,进而造成产生的艺术效果不佳。这样得来的艺术作品,不仅不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甚至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因此,设计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候,需要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精心构思设计。

二、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积极应用

(一)在艺术设计中积极应用传统色彩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形成了固定的文化体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极大民族特色的传统色彩。在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色彩当属中国红。自古以来,我国人们对于红色始终有一种偏爱,甚至将红色当做人们的精神信仰。在当代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色彩,并不是在艺术作品中对于传统色彩进行简单渗透,而是要将艺术设计的理念与传统色彩进行真正的融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设计理念。也就是说,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设计师需要对传统色彩与艺术设计作品之间的联系进行考察,并对传统色彩的内涵进行积极的了解,进而将艺术设计作品中对于传统色彩能够真正利用。虽然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的色彩应用需要考虑到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但是中国的传统色彩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时展的过程中大放异彩。通过将传统色彩运用艺术设计中,可以使得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更加顽强,艺术价值也更高。图2即为时装中中国色彩元素的运用。还有可口可乐的广告,也对中国色彩元素也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图3即为可口可乐广告,广告中的人物身穿红色衣服,并高举可乐,展现喜庆、欢乐的画面。

(二)传统书法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积极应用

在艺术设计中,积极运用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对于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信息更为清晰,还能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但是,要想艺术作品实现这样的功能,对于艺术作品设计的要求也就更高。从目前来看,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很多作品中展现的文字都是利用电脑合成的。这样的字体不具有艺术性,刻板生硬。由于不同的书法字体有不同的风格,将其运用到艺术设计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所取得艺术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如行书代表放纵洒脱、篆书代表高雅、草书代表灵活不羁。在艺术作品中运用书法艺术,可以使得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被充分表达。如北京奥运会的图标对于书法艺术就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图4即为北京奥运会图标。而艺术设计者要想使得作品与书法艺术充分的融合,设计师就需要对书法的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而将书法与艺术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使作品展现更大的艺术魅力。

(三)吉祥图案的充分运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间艺术。在民间艺术中,也蕴含了形式多样的吉祥图案。这些图案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图案的形式也得到了完善,如云纹、龙纹、祥云、如意纹。在现今的艺术设计中,对于这些传统图案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并且其运用的范围也得到了扩大。如中国联通的标志、中国邮政的标志等等,这些图案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图案进行应用,还需要对图案所包含的艺术内涵进行充分把握,从而使得艺术作品中体现的艺术价值更高。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不管是其内涵,还是其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艺术设计中添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得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大,且使得民族传统文化也能得到一定的传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将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结合的时候,需要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真正内涵进行了解,应用时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当代艺术设计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艺术作品中富含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其艺术价值更大。另外,还能使得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与艺术设计不断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以及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艺术设计,会使得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还具有时代内涵,进而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岳广军,徐明霞. 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营销传播[J].北方经贸,2012(02):65-67.

[2] 魏志勇,华春,王燕山. 当代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24.

[3] 张灿.试论当代动漫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29-30.

[4] 郭茹. 中国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艺术科技,2015(04):221.

[5]邢真真.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05):96-97.

[6]王奇. CI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策略分析[J].美术大观,2014(04):96.

第4篇

【关键词】学语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学科,天生具有优势。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掌握传统文化对其今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诵读经典感悟传统文化

诵读可以说是古代私塾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诵读是通过眼睛将知识传递到大脑,大脑再进行思考后,用嘴巴读出来,最后再传达到耳朵里,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能将知识点记忆牢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经典,是历史发展的沉淀物,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载体与思想源泉。这些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诵读经典中能够让学生去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学习这些文化经典最适合的方式――诵读。比如,可让学生诵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千家诗》《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声律启蒙》等。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能够让学生感受韵律之美,而且还能加深记忆,更能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二、传统文化教育从低年级教学开始

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识字。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字词的同时也要不断渗透传统文明的精神,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授课方法。小学生的记忆和辨识能力是不断上升的,此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比如,多介绍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化成就,更利于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在讲解《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不断学习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用经典人物、经典事情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也向世人展示了古代的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信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去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也要深挖古诗词背后渗透着的传统知识,比如如《竹石》《石灰吟》表现出来的是古人艰苦卓绝之精神。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出来的是诗人极度渴望报国的精神品质。

在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之精髓,通过诗词学习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都能喜欢上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再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继任者与发扬者。

四、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涵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去体味传统文化之内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是保障。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借用某个传统节日作为引子,再结合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例如,在端午节快来临之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信息。比如,端午节还有哪些名称?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大家了解屈原的一些事迹吗?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资料整理、布置与之相关的作文,再以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借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体验,将传统文化实实在在地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去体验文化的内涵。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珍贵遗产,如果不对其传承,这些珍贵遗产的吸引力将会逐渐降低。在当下,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当代人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其职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3]苑金茹,刘华,刘舒菁.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6(09).

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视觉设计;表达

1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

传统文化符号是一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具象化体现,涵盖了人们的思想、风俗以及生活方式。透过传统文化符号,我们能够了解一个国家、民族甚至一个社会阶层的群体意识以及文化倾向。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明显,内涵丰富。传统文化符号既能够指向有形的事物,又能够与精神力量有效的结合,使相关文化作品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文化的传播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浓缩的视觉形象代表,其客观化符号形式给现代视觉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图像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但是现代视觉设计方法和思路与传统的民族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抵触和龃龉。

2我国传统文化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视觉传达设计最早来源于西方,进入我国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就缺少对于相关设计的实践。不仅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我国的诸多科学和艺术领域都呈现出实践丰富但是缺少概念归纳和理论整理的特点。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符号在向图像转变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视觉传达的具体体现。同时在这一工作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视觉设计中,还需要把设计的内容作为主要的作品与西方的作品结合,以此更好地彰显出中国特色,表现中国的文化魅力。

3传统文化符号应用于视觉设计的意义

3.1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质

文化符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总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兴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其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让很多青少年痴迷于此。而伴随着国外文化符号成长起来的视觉设计师,在进行视觉设计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外国风文化符号的视觉设计作品,并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初期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人们逐渐对此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从国人骨子里便有的传统文化审美理念中获取文化符号,并将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那么视觉设计师就能够从国外文化符号中解放出来,通过返璞归真的方式对产品包装及产品本身进行重组,以抓住逐步有民族文化自信的国人的消费心理。

3.2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既包含文字,也包含图像以及宗教等内容。这些文化符号自诞生起,就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而为了更好地将这些文化内涵以简单符号的形式体现出来,就需要在对文化符号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先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加以了解。尤其是在进行视觉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文化符号展示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产品购买欲望。目前,搭载传统文化符号的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种类和样式更加多元化。视觉设计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承担起教化和引导的责任,向社会传达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提高设计师这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积极的贡献。

3.3对于传统文化符号和表达手法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文化传统本身就存在一些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以图腾的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视觉设计工作之中,传统的文化符号中的花纹样式也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设计师也需要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地融入传统的文化与图案,以此更好促进视觉传达设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而对于传统的文化符号的表达手法,就必须提到在传统文化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的水墨画。水墨画有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能够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设计中运用水墨画是最能有效表达传统文化的设计手法。在传统文化和视觉设计结合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利用传统水墨画的色彩,进行合理的交汇融合,就能够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文化符号的印象。

4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价值与策略

传统文化符号带给设计师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意,也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传统的文化符号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传播的载体,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具象展示,体现了中国古代在文化领域以及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状态与特征。它是一个整体的文化现象,其中包含了地理环境、民间文化以及民族特色。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尝试,不仅能够给予传统文化符号新的生存空间,也是帮助现代中国人重试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地结合传统文化,将中国最原生的文化、习俗以及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体现出来,才能够真正地让人们产生文化共鸣,从而达到高度的艺术共鸣。传统文化符号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又要逐步地在心理层面上对人们产生文化引导的效果。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不仅包括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作品的视觉表现力。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不仅使这些文化符号具有了新的应用途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碰撞也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是艺术视觉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也是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一条发展之路。在应用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要秉承一定的方案,也就是要坚持传统文化符号与视觉设计的有效融合,要使得设计的主题更加有张力,提升视觉作品的冲击力和表现力。目前,视觉设计中过多地融入了西方文化的符号,并且引入设计的理念和方式都非常僵硬,人们在长期的西方文化符号审美过程中对这些符号逐渐产生了抵触情绪。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是视觉传达设计本土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设计师必须充分地把握人们的心理,认真探索和研究传统文化符号进入人们视野的方式,以求得到人们的认可。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设计师首先要具有传统文化观念,恰当地展示中国文化的神韵,将这种传统的艺术风格赋予现代特征的具象表达,形成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这样才能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李佳欢.杨柳青年画在现代旅游商品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7(10):130-131.

[2]张变玲.淮阳“泥泥狗”的风格及其对现代旅游产品吉祥物开发的启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5):71-72.

[3]黎靓,王珊珊.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泸州老窖品牌体验馆设计[J].建筑技艺,2017(07):120-122.

[4]毛雅坤,胡玉康.新疆维吾尔族纹饰在调味品包装设计中的探索与创新研究[J].艺术评鉴,2016(06):83-85.

第6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服装设计;中式品牌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式服装设计当中的主要元素,同时也常见于国际大牌服装的设计当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之一,服装的设计关乎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否得到正确的传承。随着我国在世界范围之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民众对中式服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艺术中的价值体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社会价值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体系和与众不同的传统风俗,所以各个民族在生活方式和审美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区域和人们喜好特点,设计出有特色的具有针对性的服装。中国的传统元素多宁静、祥和,比如最具代表性的龙、凤图案,分别象征着权威和高贵,是一种贵族气息的无声流露,服装设计师要了解每一种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和象征,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式服装设计发挥重要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人文价值

在服装设计当中融入具有深刻内涵的民族文化元素,让服装更具深意和内涵,同时有了更丰富的视觉效果,既能体现出设计师的人文意识,又可以展现服装的人文精神。当前来说,在服装设计当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较为普遍,在服装当中加入喜鹊、牡丹以及龙凤符号等典型的中国图案,可以瞬间吸引到消费者的眼光,让服装和消费者产生共鸣。消费者看到这些元素会有熟悉之感,也对其中的深意心领神会,明白设计者的用心以及服装的价值所在。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

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中式服装创新设计中,可以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元素的魅力和精神。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所以说,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时,需要设计师在理解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元素另一种定义,结合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水平,进行艺术的二次创作,取传统文化的神与当前潮流趋势相结合,设计出神行兼备的中式服装,满足当前时代下更高的消费需求及审美需求。

二、中式服装的兴起与窘境

中式服装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服装。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提升,让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中式服装也在全球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多次惊艳亮相,让中式服装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国际大牌服装当中也常见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青花瓷、龙纹以及盘扣和刺绣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受到国内国际设计师的青睐,得到了频繁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受到青睐对于中国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一些设计师对中国符号不够理解,导致应用的国语肤浅,这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状。很多设计师对中式服装和中国元素理解比较片面,简单地将盘扣、斜襟、青花和刺绣等定义为中国元素,在设计当中将这些元素生硬地搬到服装上,通过元素的堆砌,达到其中式风格设计的目的,这种形式化的设计,让中国元素的内涵没有发挥出来,同时设计出的服装也不符合时代审美特点。这样的现状,也是制约中式服装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式服装中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一)款式创新

由于时代的快速变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快速变化,这就要求服装设计也要与时俱进,灵活变通,符合当下的审美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式传统服装款式进行大胆创新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海亚太经合会议期间,我方设计出的中式唐装参会服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服装设计以“马褂”为基础,同时融入现代西装中的西装元素设计,达到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服装艺术巧妙结合,让人眼前一亮。

(二)图案创新

服装的图案是体现服装美感的重要元素,赋予一个图案、一个符号生命力,让图案展现出自身的艺术价值才是一款好的服装设计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多种多样,极为丰富。在将这些元素运用到当今的中式服装设计中时,需要进行二次创新,赋予文化符号新的生命。另外,服装设计师也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图案拼接方式以及剪纸图案、脸谱图案和皮影团等,创新图案方式,让服装更具审美表现力,在中式服装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面料创新

服装的设计最终要呈现在面料上,对于中式服装的呈现方式来说,一般会采用真丝等较为华贵的面料。但是,这样的面料设计并不符合大众普遍接受的消费观点。国际大牌Dior就曾用牛仔布制成晚礼服,颠覆了晚礼服的制作方式。受此启发,中式服装的面料设计也可以多元化,比如使用灯芯绒、亚麻等材料,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碰撞出别样的火花,甚至可以加入一些具有设计感的挂饰,打造出时尚感。另外,中式服装的设计也可以使用格纹面料,通过文化的碰撞,让中式服装有更多的审美可能。多种面料的尝试和使用,可以让中式服装更加具有生活气息,而不是传统的高贵、遥远的感觉,让消费者对其有距离感。另外,在面料的展现上,也可以结合拼接、压褶、印烫等多种设计方式,凸显服装的艺术气息。

四、中式服装中的文化内涵

中式服装的设计需要将传统和当下有机结合,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基础上,加入现代化的审美风格。因为继承传统并不是说生搬硬套,以及模仿和拼凑,更不是片面地理解,曲解传统文化符号的真正内涵,而是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灵活应用,让传统的文化元素焕发新生。所以说,当代的服装设计师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度把握中国民族文化的韵味和内涵。总的来说,想要让中式品牌服装设计的效果更具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就需要将现在审美和传统文化符号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中式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让中式服装具有一定的文化气息。在现代的设计理念之下,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避免生搬硬套和盲目模仿,通过新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在审美风格相结合,推动我国中式服装品牌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晓娣.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整合[J].内江科技,2007(8):149.

[2]余卫华.浅析传统元素在中式服装中的创新性应用[J].美与时代,2010(10):91-93.

[3]李丹.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2):106-108.

[4]杜丽玮.浅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应用[J].现代阅读,2012(12):39.

第7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电视广告;优势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166-0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聚成的一种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所包含的的内容博大精深。而电视广告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运用声画组合的表达方式、传播特定广告信息内容的一种广告类型,同时电视广告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在电视广告中也早已被广泛运用。传统文化在电视广告中的成功运用,是因为它把握了消费者的心理特性,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能全方位提升广告内涵,增加广告感染力。

一、提升广告文化内涵

广告的文化内涵对于广告的品质而言至关重要,在酒类等这样的广告中更是如此。传统文化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运用。在电视广告中出现的以“仁”、“义”等为核心衍生出的重情义、诚信好礼、修己修身以及家国观念与民族情结等。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水墨动画》宣传片电视广告,运用的就是中国的水墨画。在广告片中,水墨由静态变为动态,把水墨人格化,然后我们的视线也跟着他一起在山水之间游走,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的享受着这种幽深、高远的意境。这样能直接触碰人们的文化情怀,激发整个广告的内涵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在电视广告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宣扬企业的文化理念,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二、增加广告感染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像威廉・福克纳所说的:“占据他的创作室的只应是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少了这些永恒的真情实感,任何故事必然是昙花一现,难以久存。”在很多电视广告中反复利用伦理亲情的传统元素,烘托出浓浓亲情,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进而增加广告的感染力。尤其是我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强调的是“孝悌”,“入则孝,出则悌”,视孝悌为“仁之本”,主张“仁者爱人”,继而向外延伸就有了家庭之外的“亲如一家”、“手足情”的友谊之情,因此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充满着人情味儿。因而采用“情感诉求”这一主题的电视广告,可以很容易用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直接感染观众的内心,因而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电视广告更好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挖掘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广告创意

电视广告是一门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电视传播艺术,而艺术又来源于生活。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电视广告创意,把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性直接转化为具有独特个性的电视广告创意,是使电视广告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明智之举。比如在电视广告中采用中国的古文字或者文言文,然后加以艺术化增加电视广告创意的传统文化色彩。还可以在电视广告中巧妙地运用图腾与传说,把它们加以恰当的艺术化。中国诗词歌赋对称、对偶的特性及其优美的韵律,都是可以使电视广告创意富有传统文化色彩。

(二)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表现形式

首先,发掘传统的审美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是其对美的最高境界之追求。凡是意境美的电视广告大都可以说是广告的典范之作。如中央电视台的水墨动画宣传片,巧妙的借用中国水墨画所具有的意境美特性,把水墨动态拟人化,把我们受众带入虚幻而优美的意境,在欣赏的同时也接受了广告信息,令人印象深刻。再次,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寄情于物的方法。这是现代电视广告中惯用的手法。如比如魅力十足的“中国红”在郎酒广告――红花郎,2013年贺岁广告中就运用了这一元素,“国色迎春,红花郎”。广告中采用醒目的大红调布满整个银幕,给浓郁的年节气氛增添了色彩,也赢得了观众的欢迎,同时有力地提升了广告贺岁的整体审美性和影响力度。“中国红”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红花郎酒能够大卖的同时也渲染了中国过年的喜庆气氛。

(三)依靠传统文化获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促进产品的销售是电视广告的最终目的。广告创意所传达的销售信息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必须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创意的基础就是要知道消费者在想什么;弄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及服务,关心的又是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利益等,把握和引导消费者消费心理是电视广告成功的重要环节。在电视广告创意时应该积极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地联系起来,在广告创作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直接或者间接反映广大受众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民族风格、民族心理、价值取向等,从文化心理上接受消费者,达到与消费者充分沟通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参考文献:

[1] 孙会.电视广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 滕文晓.现代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J].泰山学院学

报,2009(31).

第8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设计;应用

一、传统文化及动画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文明古国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态、人文情怀、审美文化、宗教文化等独具中国特色的身份标识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在全球化文化软实力竞争越发激烈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一个民族的兴盛繁荣至关重要。动画设计作为影视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画发展以来,动画作品采用拟人活动将故事情节、音乐、语言等融为一体,带给人更加全新的感受。[1]近几年中国动画艺术在全球动画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国动画让人们眼前一亮,在动画行业独具一格、别具特色,从而更具吸引力。现阶段传统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和融合,主要着眼于动画形象、动画题材和动画内涵三个方面,[2]二者的融合互为促进、相互成就,是中国未来动画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法宝。

二、传统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第一,创新应用意识不强。中国的动画制作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国产动画制作以少而精著称,尤其是建国后动画产业国有化极大地推动了动画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动画无论在内涵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极具民族特色,在世界享有盛誉。[1]90年代后国家经济转型,欧美日等国动画不断涌入中国,国内外企业沟通合作加强,为应对系列片动画制作资金短缺问题,国内创作单位开始同国外动画制作商合拍或代加工,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受快速经济利益的驱动,动画商业化成风,使得国产动画一度缺乏创新、一味模仿,从而使传统文化的印记失去其原本的魅力和吸引力,国产动画质量在世界动画行业中一落千丈。现阶段中国动画行业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转型问题。[2]第二,创作缺乏科学定位。中国早期的动画大部分是以儿童为受众设计制作的,如1961年出产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广受儿童的喜爱。就国内外动画发展对象而言,儿童确实占据主要席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动画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外动画逐渐将受众群体由儿童扩展到成年人,不断在国际动画市场中推陈出新,占据了显著优势。儿童意味着童真而不是幼稚,现阶段仍有很多国产动画缺乏科学的定位,将动画创作等同为儿童、幼稚,忽略了动画所能承载的深入简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内涵,将观众简单定位于低年龄段的小众人群,从而在竞争的大环境中失去了优势和活力。[3]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融合措施

第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必须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传统文化是创作的源泉和根基,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现代动画设计亦是如此;另一方面,时代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动画创作必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传承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协调、良好衔接和融合,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激发创作的灵感和火花。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结合,不仅仅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动画形式上的简单融合,如将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服饰造型等装扮成古代的模样,而是将文化特色的动画内容深入现代创作中,充分发挥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近期由中央美院杨春执导的动画短片《美丽的森林》入围2016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此部短片不仅将中国工笔画与3D技术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以其浓郁的中国风韵宣扬了中国文化,丰满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文化观念,同时也具有深厚的人文意义和社会意义,为国产动画的未来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第二,发掘动画内涵中的传统审美。动画往往以儿童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以童真温暖观者的内心,简单而不简陋地折射人性的光辉,发人深思。现代动画除了其艺术性,更是儿童及成年人等的现代生活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一部动画设计的成功与否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就是人们是否能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对其产生共鸣和认同,在动画所设计描绘的情景世界里能否追寻到生命最初的感受。这就需要动画设计的制作者着眼于自身的传统文化,在动画内涵中发掘为国人所认同的传统审美,只有在动画中渗透和体现独具民族特色的美和符合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元素,国人才能真正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同时对外国观者来说更能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真实的中国。近些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国外很多动画转而改编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花木兰》。在这部片中,中国文化元素只是被简单拼接,其内在的核心文化价值观仍然是体现美国精神内核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相差较远,给国人一种“不和谐”的观影感受。因此,中国的动画设计还应从本土文化的内涵出发,对其面向的观众有一个科学定位,符合观影者的传统审美。

四、结束语

传统文化对动画的设计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动画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即缺乏创新、定位不准,这就要求动画设计者们在将传统文化与动画设计融合进程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同时注重动画内涵中传统审美的发掘,从而将中国动画事业不断推向高峰。

参考文献:

[1]刘瑞.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影响——以鸟山明作品《七龙珠》为例[J].美术向导,2013(06):73-74.

[2]陶雯.中国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接受[J].文艺争鸣,2010(10):5.

第9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思维方法

一、加强与历史文化的衔接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人们态度、生活、信仰以及理念的产物,因此在设计中如果想更好应用传统文化,最关键的就是要深度剖析它,加强设计作品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比如“太极八卦图”,其中的文化内涵较为深厚,图形符号仅仅作为一种载体,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利用其中的古典哲学理念来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如果设计者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找出原型,就需要加强对民族品格、地域文化的关注,将受众关注的内容充分挖掘出来。[1]在构思中,设计者需要充分挖掘作品的含义,并把握作品内在的情感,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在表现手法中还可以加强与当地民族文化的有效衔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有效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对解决方案进行整合。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时代因素的思考,融合历史文化和相关要素,找出共通点,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系列平面作品。

二、加强对文化结构的充分依托

在定位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局限于设计主题或历史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还需要将眼光投入到整体的文化格局当中。比如在视觉中国中有关“鱼”的作品,设计者并没有就鱼的形象进行单一、生硬的设计,而是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鲤鱼跃龙门”的文化典故,在这一文化典故中,鲤鱼作为一种象征物,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一旦跃过龙门,就能够变为龙。在古代,人们将其看作是升官发财的象征,而现代人将其看作是一种好兆头,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更为显著。[2]这样一来,相关文化结构就需要加强对这一理念的充分应用,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三、加强象形框架和序列的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自身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平面设计中,如果想有效应用民族化素材,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将各物质之间所具有的从属关系找出来,然后利用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将平面设计作品内涵优化,以文化设计理念为基础,充分挖掘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民族文化元素,然后设计成相应的图形符号,赋予图形符号新的含义。其中,在民族元素选取过程中,设计者需要站在美学审判的角度,对相应的图文符号进行有效评价。设计者还需要加强对作品结构的构建,为民族符号树立具体的形象,按照“层级次序”的原则,对各元素进行排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四、准确排序版式和元素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精神需求也处于快速变化当中,平面设计作品只有具备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主题后,才有可能触动人们的心灵。在平面设计中加强对民族化元素的应用,能够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充分彰显出来。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受到人们欢迎和喜爱的平面设计作品大多数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设计过程中就民族文化作为主要切入点,进而最终得到的设计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设计民族化作品的时候,还加强对意象化的重视,通过现代技术制作出作品模型,然后将意象化的内涵灌输到模型当中,最终民族化的艺术效果得到有效呈现。[3]总的来说,元素排列顺序的不同,对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需要注重排版的创新性,打造出更好的创作格局。

五、有效结合传统文化和现实主题

当设计者在明确作品表达内涵和设计主题之后,就需要加强考虑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融入民族文化,提高主题的鲜明性。只有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民族化元素,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作品的价值。比如设计者在确定好设计主题之后,就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文化内涵用传统文化代替,融合传统文化和平面设计作品的节奏、素材等要素,突出中心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受众能够更好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设计者实现情感共鸣。[4]总之,在传统文化中充分展现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哲学理念,是通过实践得出的有价值的结论,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同时也将人类自身所独有的人生观以及精神面貌充分展现出来。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利用民族化元素,能够大大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效触动受众的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源甜.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探讨[J].大众文艺,2017,(14):51.

[2]乔婷.论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J].包装工程,2017,38(06):233-235.

[3]苗甜,关梦盼.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116.

第10篇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现代室内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充分展现设计者的文化品位。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便应该积极深入到中国传统元素中去寻找精神内涵,然后灵活的与现代室内设计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室内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

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在现代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其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通过观察这几年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优秀的作品,便可以清晰的看出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趋势。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有利于让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传承,而且有利于为现代室内设计增添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设计理念逐渐被各个国家室内设计人员重视。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应该不断挖掘本民族传承的文化元素,并且采用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出来,这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人们的审美观。只有让中国传统元素大范围应用到室内设计中,让“民族风”和“传统风”得到更好的展现,才能够提高中国室内设计在国际艺术领域的竞争力。

在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理念不断渗透,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现代室内设计也深受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逐渐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传承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便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较好的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积极创新设计思路,不断拓展室内设计发展空间。总之,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需要,同时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渗透,而是将现代室内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要素较好的融合起来形成新的室内设计观念。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积极寻找中国传统色彩的内涵,并且将传统色彩灵活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促使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充满丰富的传统色彩。虽然室内设计在色彩应用方面体现着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色彩始终被人们尊崇。很多设计者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从而创造了众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中国传统色彩应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红,中国人们始终喜欢红色,甚至红色被看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红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象征着热情、奔放、团结的民族品格。通过应用中国红,让整个建筑气势宏伟,是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完美融合。

2.中国传统书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文字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设计作品的信息,更发挥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作用,这也就对现代室内设计文字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观察这几年的艺术作品,我们便能够清晰的看到很多作品中的文字都是经过电脑合成,这样的字体与书法相比缺乏灵动性,呆板生硬,缺乏内涵。然而,将传统书法较好的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能够较好的体现现代室内设计作品的风格。不同的书法具有不同的文字特征,不同的文化特征对室内设计作品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其中篆书代表着高雅;隶书代表着古朴的特征;草书代表着活泼和灵动。通过将中国传统书法较好的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有利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的体现出来,为室内设计作品增添精神内涵,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

例如:在一些茶室的设计上,便可以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较好的融入进去,让整个茶室充满传统的书香气息。因此,为了将传统书法灵活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便需要设计者深入理解书法表达的意义和内涵,然后将书法内涵的经典之处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室内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魅力。

3.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关于装饰的图案。这些装饰图案大多数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吉祥平安的美好期盼,并且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其中在一些房屋室内空间布局中,借景、屏风、隔断和博占架等多种装饰手法便是从传统社会发展中演变过来的。这些装饰图案不仅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作用。当然,在应用传统装饰元素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一味的强调对形的运用,还应该注重对装饰图案神韵的挖掘。尤其是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将传统装饰元素通过设计以满足当代室内设计的需求,坚持在传统装饰图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例如: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这所博物馆就是将传统的飞檐翘阁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并且在整个建筑物的多个细节部分采用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其中在这所博物馆的材质方面,主要以开放式的钢结构和木作架替代了传统的木梁和木掾构架系统,其屋顶也多采用玻璃和石头材质。同时,在博物馆设计中,追求色彩和纹理统一时,其传统的房屋坡顶和窗框被花岗石所取代。通过应用这些传统装饰元素,让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东方神韵。

4.传统建筑建构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我国的传统建筑结构多以木质为主,建筑装修涵盖了除隔断、门窗以及大梁的几乎所有小木作结构,对于木材的运用讲究大进深和高空间,视觉上注重对称艺术,画栋雕梁讲究色彩匀实,一些硬木作品,例如:官椅、屏风以及长桌等传统物件多常见于室内装饰,传统建筑构件的历史和功效性体现都十分的明显。传统建筑构件的雕刻技艺也独树一帜,浮雕、圆雕以及镂空作品等构成了代表性的表现手法,具体运用在建筑物上则因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取舍,在祠堂、牌坊、栏杆、壁橱、庭院以及月台部分多以石雕作品较为常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多也在栏杆和壁橱方面采用了传统建筑构件的形式。

第11篇

1.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文化学者认为“文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意识和观念;二为“文物”;三为“制度和风俗”。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国历代都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美术作品和资料,如彩陶、青铜器、雕刻、汉画像石、壁画等等,都富含生动的文化内涵,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而作为“孔孟之道”的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谦谦君子,仁者爱人”等思想,凝铸着美术艺术工作者的灵魂,闪烁着他们高尚的行为准则,影响一代又一代国人,可谓“先做人,后做画”,是画如其人的真实写照。

2.当代基础美术教育体现了人文价值的塑造。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得以重建,我们应着重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这一单一、狭隘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因为每一种、每一个时代的美术都与一种特殊的、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因此必须把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作为美术课程价值之一,在美术教育中充分体现人文素养。新课程的改革也把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人文精神与传统的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美术教育要与生活联系一起”,“美术学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技巧的训练”,美术学习应“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这些都体现了美术教育对于人文价值塑造的要求。

3.民族传统文化升华美术教育的人文素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营养的国际大师赵无极,在他的抽象绘画中意象地体现着道学的至深境界,他曾精辟地说“画面要呼吸”,画一旦完成就具有生命,正是立足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才让他走向了世界艺术的巅峰。在美术教育和创作中,传统文化是肥沃的土壤和无尽的源泉,更是历代美术和艺术大师成功的基石,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与人文素养高尚的艺术大师,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证实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于艺术和美术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作用,不断升华历代大师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水准。在当代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使之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传承、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得到回归、发展、创新。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互溶

1.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

翻阅中小学美术教材可以发现,和传统文化有关联的内容相当少,传统文化正被慢慢忽视和遗忘。过去机械反复地进行技能传授,结果将美术的内涵给彻底破坏掉,究其原因在于:无视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审美的理解、感知、想象,更不能让学生得到美的教化与对美术文化的认识,那么素质教育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美术是人类智慧表现形式的结晶,具有增强审美能力、启发艺术创作思维、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质的功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僵局的打破,从保护民族文化入手是一个重要途径,重建美术文化生存、发展和传承的平台,把根留住,让传统美术进入课堂不失为一条良策。

2.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第12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情感;文化传统;现代产品

1 文化与产品

文化作为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渗透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文化的精神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作为观念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他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诚如在美国哈佛演讲时所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于发展进步之中,它是通过各种学科、各种学派的相互砥砺、相互渗透而发展的,也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发展、相互学习而进步的。”传统文化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同样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中。

产品设计是一个设计师通过创造综合信息的过程,通过不同的元素和方式将产品展示在世人面前。他是一个从需求到满足的过程,通过产品这个载体来满足各种需求和想法。它是为了满足设计师本人和他们所属社会的人们某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而进行的人类活动。这种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和技术水平。产品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创造过程,更是一种展示和传递文化理念的方式。他作为一种活动,把当代的科技与文化综合在一起,实现新产品的拓展,这是一种综合文化的整合。现代设计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其独特的地域特性,通过其独特的工艺和风格展示其独特的文化。

2 融合的方式

汽车设计师乔治・亚罗曾说过,“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正所谓古时匠师们“一物入魂”的理念,“给设计以灵魂”。设计的灵魂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文化,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的传承和超越。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设计的过程中如将这些传统文化赋予到设计中必然会增强产品的审美和文化内涵,但绝不是原搬照抄,而应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当下进行改进和创新,吸收多元素,做到既能相融合又不会失去本色,从而体现发展与进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与当代时代特色的产品。

2.1 形式元素的融合

造型元素的直接引用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表象将造型赋予到产品设计中。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下,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环境下,这些具有明显的民族风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这些产品借鉴的元素多过于表象,内涵文化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或者根本没有体现。

2.2 符号元素的融合

符号是一种相对于造型图案来说较为抽象的元素,在产品设计中,不仅能明确产品的特性,也同样可以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内涵,将产品风格和产品使用相结合起来。但是设计者想要将其内涵传达出来也是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与研究的,想要将符号和谐完美地融合到设计中,体现文化特点也是如此。消费者在接触一个新产品时,通常会通过产品的外形来推测其功能和内涵,还会与现有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因此如何协调产品的功能风格和特征以及如何赋予其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2008年奥运火炬的设计元素就取用了传统的祥云符号,而其造型则选取了传统的卷轴样式,这样的设计不仅在造型上,在符号上也运用了中国的传统元素,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同样展现了火炬设计中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2.3 材质元素的融合

众所周知,产品的材质通过其独特的触感和纹理能给人不同的观感和心理感受,如钢铁之类的金属材料以及玻璃材料的使用能体现出现代独特的科技感,木材质、陶瓷材质等则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是传统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材料。如在产品设计中使用现代的工艺手法对传统材质进行设计,往往会设计出不失典雅与历史的沧桑又兼具现代科技的美感与创想的产品。如近些年来在手机上使用的材质从以前的塑料、金属这类现代材质转变为陶瓷、木材、竹材等这类自然材质,通过现代工艺与传统材质的完美结合,不仅不失现代科技感,反而使产品更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美学。

2.4 传统颜色的融合

颜色,尤其是传统色,往往具有厚重的历史传承。从厚重、广博的传统色彩中去寻找现代产品设计的灵感,应该说这是很有启发作用的。中国传统颜色基本是依据“金、木、水、火、土”传统的哲学五行思想来运用的。五行,是指五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合理地运用和创新传统颜色,不仅可以体现产品的民族传统魅力,还能给产品增加文化底蕴,提升艺术品位,赋予现代设计产品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

3 传统文化的情感

中国人从古至今所注重的或者说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脱自然的写意的情感状态,所注重的不是人为的修改,而是一种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关系。在设计艺术中追求的是人文的关怀,而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就是要在设计中融入情感,使消费者在得到产品或使用产品时进行情感的交流。中国人的情感文化来源于悠久的历史,来源于深邃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文化已然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因而设计者在产品设计中应融入我们自身对文化情感的理解,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从情感切入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平衡点,以呈现出隐藏在产品外表之下的精神内涵。

如2008年获得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的产品――上上签牙签盒,由洛可可ID设计师陈海亮设计。这款用于随身携带的牙签盒。采用中国传统的墨黑色和朱红色搭配,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上上签”时都会不由地感到某个深刻的意象在隐隐地传达给他们,而这种意向恰取材于中国古代建筑天坛祈年殿的殿顶轮廓。设计者希望通过这款小小的牙签盒,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正在复兴”的意向。墨黑色的盒身犹如中华民族悠久而沉重的历史,底部那好似即将被这历史所淹没的朱红色盒芯,正是极具生命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充满了中国传统的情感,拉近了产品和使用者的距离。

4 结语

身为设计师,能为传扬传统文化做些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让所有设计师思考的问题。在极具同质化的今天,传承传统文化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想要设计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就需要设计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并结合现代产品设计,遵循设计的原则和规律,从人文精神、风土人情、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多方位地结合,使产品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相信这样的产品将更加能以独特的魅力走向全球化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