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

时间:2023-07-04 17:0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存在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提高;创效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持续生产和经营的重要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保证企业持续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优化存量资产,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是当前资产管理的重点所在。

下面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及如何强化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创效能力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述

(1)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具有实物形态。如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2)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也就是说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出售;(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即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至少超过一年或大于一年的生产经营周期,且最终要废弃或重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这一特征,将其与流动资产区别开来;(4)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这一特征表明,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区别开来。

2.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经营和使用,对固定资产进行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维护公司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按照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是从形成资产的源头开始到资产退出企业为止,分为前期管理、中期(运营期间)管理和后期管理。

具体业务包括:(1)产权管理;(2)装备计划管理;(3)设备管理;(4)资产取得与转资管理;(5)资产后续支出管理;(6)资产调剂与调拨;(7)资产租赁;(8)资产评估;(9)资产实物核算;(10)资产减值准备测算;(11)资产报废与处置;(12)信息化管理;(13)资产监督管理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易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观念淡薄,管理粗放

部分企业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任务不明确、职责不清、管理制度缺乏整体设计,制度不统一,执行乏力,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存在“重取得,轻流动,重占有,轻效益”的陈旧观念,缺乏资产运营意识、全局观念,管理粗放。

2.固定资产投资过程管理简化,资产设备管理部门基本不参与投资决策,造成资产设备选型、维护维修脱节,增加资本化转资难度。

一是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部分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

二是资产设备部门基本不参与投资项目决策,无法对资产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作业指导、维修管理方式、易损备件一揽子定货提出要求和可行性分析,无法指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界限,无法指导、协调资产设备转资验收和审查,造成日后资产设备转资、运行、维护等问题较多,增大管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3.轻视资产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造成拼资产设备、毁损、提前报废等短期行为严重,造成了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4.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变动环节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资产的使用分析,导致资产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5.资产管理与控制相对薄弱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与控制工作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不健全,执行不严,导致资产管理水平低下,效率不高,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6.资产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维护工作滞后

普遍存在资产数据质量不高,一是资产分类错误较多,会造成折旧差异,影响财务结果;二是资产打包按整体基建项目录入,明细资产不单独列示,造成账实不符;三是资产数据维护不规范,内容混乱,不按标准填写,影响资产数据使用。

7.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队伍建设不能满足资产管理需要。

三、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现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资产管理:

(一)强化资产精细管理,树立资产全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理念,追求资产运营高效益、高效率

强化资产精细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资支撑,应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牢固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成本的“三全”管理理念。全员管理,就是广大资产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都要做到立足岗位“人人出手过得硬”;全过程管理,就是加强从规划、采购、使用、维护、直至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全成本管理,就是以固定资产一生为对象,追求固定资产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不断提高资产设备经济效益。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在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近些年来,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在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管理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相关机构和部门越来越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同时,社会公众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如何提高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促进管理制度科学化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前,我国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这种思想仍然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原有的管理方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并且由于我国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的情况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实为缓慢,并且很多时候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国家的事业单位大多缺乏固定的资产使用和管理的学习,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认识不够,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管理的责任心不足,很多人员都认为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个人的利益无关,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于工作的管理。而且领导常常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做到事无巨细的管理和监督,导致单位的固定资产闲置,流失,和浪费,由此看来,这个问题的出现也成为阻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固定资产登记存在问题

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登记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有大有小,但却影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甚至有一些事业单位存在严重的固定资产登记问题,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开展。究其根本,这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下,而且公司没有一个明细的制度规范管理造成的。很多单位的管理制度从大体上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如果细看,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看是完整,但是可能只是在做无用功。固定资产明细财务登记的不规范,很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金额和明细金额有出入,导致人员对资产的管理混乱,还容易造成贪污的行为发生。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先要解决固定资产登记问题,切实记录,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开展每一步管理工作。

二、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措施

首先,要从事业单位领导下手,改变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将会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因此,事业单位领导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立一个专门的固定资产的协调管理机构,明确和规范每个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改变原有的人员管理不明的问题。并且要善于利用我国的科学化进程的发展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形成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各科室的工作人员的统一管理的局面,并且做到责任机制,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层层分解到各个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个人的管理制度。并且最后要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选拔和造就一批有能力,踏实勤恳,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知人善用。不断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解,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运用合理的手段和专业化的知识迅速的作出判断和反应,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平稳顺畅。并且我们想要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就要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对资产管理类别划分的更加详细和准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在如此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够明哲保身,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避免固定资产由于账目失实等原因受到损失。并且能够在发生相关政策变动时,快速的整合管理制度,迎合时代的发展和跟进社会的进步。

三、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无论是对事业单位来说还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制度的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科学组织管理活动,明确职责分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俊蓉.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 2011(21)

[2]李义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05)

[3]孙世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业. 2009(17)

第3篇

关键词:预算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改进办法

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预算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已成为加强预算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当前在预算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现象: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购入、报废不严格履行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资产处置程序不合规;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账实不符,账证不符;信息管理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滞后。

针对以上预算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以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各级预算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单位负责人的培训班,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岗位,配备具有会计或统计等专业基础,又掌握国有资产知识的专业人员;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国有资产管理的培训班,强化全体职工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每个人在国有资产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二、进一步加强内部、外部监管工作

预算单位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加强日常的监督和检查,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好监管职能,了解和掌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指导改正;二是单位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的检查,随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或报告;三是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每年年末应组织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将审计情况与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单位负责人的离任或调动时要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四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考核评价机制。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列入单位负责人年终绩效考核的范围。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制度化管理是搞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必须做到按制度办事。一是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资产配置标准、配置办法、处置办法、非经营性资产收益管理办法、对外有偿使用办法等制度,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二是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各种资产的采购管理、审批论证、验收、核算、处置、效益分析评价和资产管理责任等制度。坚持先入库后领用、先鉴定后报废、先报废后购买的原则,规范资产管理部门的权利与责任,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运用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保证会计闲置固定资产信息真实、可靠、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五、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与集中支付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性工作,摸清家底。统一固定资产分类、计量等标准,彻底摸清国有资产的情况,为实现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条件;二是加快构建预算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三建立资产管理平台,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清查等各项管理内容,分卡片管理,三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将国有资产管理环节前置,防患于未然,避免资金不合理使用,促进预算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和出租等收益的管理,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管理。

集中支付系统、账务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及时、迅速地获取单位管理运行及实时变动的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资产账簿等。而财产采购、财产处置、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所以,必须借助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

总之,预算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

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着多种的形式,并且有着不同资产自身的特点。

1.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加强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的问题是资产账实不符,很多资产已经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却没有体现,例如,通过捐赠取得的资产,及借助改造扩建增值的资产,这类资产也是企业的总体资产的组成部分,如果疏于管理,那么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由于企业业务比较繁忙,从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存。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流失。

2.知识经济下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企业的血液。知识经济下流动资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流动资产利用效率比较低下,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既有大量资金闲置浪费方面的问题,也有资金不合理占用,造成资金短缺的窘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的使用,在最大范围内激发流动资产的活力,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知识经济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的保证。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促进资产的合理使用。但是,很多企业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重视资产的使用,忽视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在使用方面的效率,也为资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2.科技含量低

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是和资产管理复杂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资产管理不仅需要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员使用一定时间贯彻执行,这都为资产管理存在问题预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加大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科技方面投入,依托科技力量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在资产管理科技投入方面还是不够理想,造成了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三、解决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原因,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改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无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还是以原料,能源,劳动力为基础传统经济下资产管理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就是水中月镜中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根据谨慎性,预防性,有效性,合理性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流动资产的具体特性性,制定严密,公平,可操纵性强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资产的有效使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是需要严格制度的执行。如果仅仅把资产管理制度停留在纸面,口头上,那么资产管理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企业资产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也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

2.借助高科技手段

高科技手段的充分应用是知识经济显著特点之一。也是知识经济能够突飞猛进发展的重要原因,科技是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因此,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应该借助知识的力量,凸显科技手段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用。例如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平台,通过电脑网络等科技手段,从固定资产引进开始,把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故障,检修,扩展功能等等信息,都在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上充分的展示。既方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也便于使用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者对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功能的实现。借助高科技手段管理知识经济下的资产,不仅清晰明了,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实现动态监督,随时掌握资产的情况。既有利于资产的安全,也有利于企业通过资产创造效益。

3.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符合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和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传统的经济主要是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企业自身的原材料,劳动力,及能源生产产品,然后通过营销手段把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资金和产品之间良性的循环。但是,知识经济则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科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用重要的地位,知识、信息构成了知识经济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很多知识经济下的企业都是以虚拟化的方式实现效益的增长的。通过许可经营,转让经营,委托加工等形式,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创造了不同以往的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知识经济下企业资产的管理由此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正在使用的资产,不一定是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其他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资产,可能所有权是属于本企业的。这都为企业的资产有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是新时期,经济变革为企业资产的管理提出新课题。所以,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化,知识性的趋势。

四、总结

第5篇

流动资产是企业的血液。知识经济下流动资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流动资产利用效率比较低下,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既有大量资金闲置浪费方面的问题,也有资金不合理占用,造成资金短缺的窘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的使用,在最大范围内激发流动资产的活力,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知识经济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的保证。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促进资产的合理使用。但是,很多企业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重视资产的使用,忽视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在使用方面的效率,也为资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2.科技含量低。

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是和资产管理复杂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资产管理不仅需要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员使用一定时间贯彻执行,这都为资产管理存在问题预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加大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科技方面投入,依托科技力量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在资产管理科技投入方面还是不够理想,造成了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三、解决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原因,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改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无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还是以原料,能源,劳动力为基础传统经济下资产管理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就是水中月镜中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根据谨慎性,预防性,有效性,合理性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流动资产的具体特性性,制定严密,公平,可操纵性强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资产的有效使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是需要严格制度的执行。如果仅仅把资产管理制度停留在纸面,口头上,那么资产管理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企业资产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也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

2.借助高科技手段。

高科技手段的充分应用是知识经济显著特点之一。也是知识经济能够突飞猛进发展的重要原因,科技是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因此,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应该借助知识的力量,凸显科技手段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用。例如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平台,通过电脑网络等科技手段,从固定资产引进开始,把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故障,检修,扩展功能等等信息,都在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上充分的展示。既方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也便于使用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者对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功能的实现。借助高科技手段管理知识经济下的资产,不仅清晰明了,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实现动态监督,随时掌握资产的情况。既有利于资产的安全,也有利于企业通过资产创造效益。

3.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符合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和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传统的经济主要是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企业自身的原材料,劳动力,及能源生产产品,然后通过营销手段把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资金和产品之间良性的循环。但是,知识经济则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科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用重要的地位,知识、信息构成了知识经济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很多知识经济下的企业都是以虚拟化的方式实现效益的增长的。通过许可经营,转让经营,委托加工等形式,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创造了不同以往的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知识经济下企业资产的管理由此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正在使用的资产,不一定是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其他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资产,可能所有权是属于本企业的。这都为企业的资产有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是新时期,经济变革为企业资产的管理提出新课题。所以,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化,知识性的趋势。

四、总结

第6篇

事业单位属于我国特有的名词,是指不直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流通,直接或间接地为生产建设、上层建筑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但它并不具有国家管理职能。事业单位不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类事业单位对其资金运转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全面和连续地核算以及监督的会计。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报表体系不够完善

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规定会计期间的会计总账、明细账,要做到账目内容与事实相符、账目内容与报表相符,但现行会计报表的编制与会计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在:首先,在基建拨款上,基建拨款的使用情况在报表中不能得到真实反映;其次,决算报表会计制度规定的内容在报表上不能全面反映,如会计制度中规定要求收入、支出类科目中包括拨人专款、专款专用的核算内容,但在决算收入、支出报表中没有反应出两科目内容,所以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体系存在问题。资产负债表是静态的时间点的报表,用来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内容,它所反应的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一个时期。但是,“收入、支出”这类属于特定时期的动态的财务资料,却被记录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这张表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事业单位应该确立固定资产的预计折旧年限时间与计提折旧,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在获取固定资产时忽略了固定资产净残值的变化,按实际成本经济价值计入到固定基金中,以致在表面上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没有相关变化趋势的波动,固定资产的账目价值明显没有得到体现。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业单位实际资产价值与固定资产的价值在本质上会发生较大改变,而且,固定资产的核算内容并没有根据改变做出相应调整。最后,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了对固定资产支出的相应规范管理的现象,相对重视采购、选购等,来满足事业单位相关需求。总而言之,管理上面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与效率。

(三)核算制度的根本建设存在弊端

主要表现在:现阶段,有些事业单位依旧按照传统的会计管理规范制度去衡量核算基础,核算往往按权责发生制来制定事业单位的经费标准,而就目前而言,大多事业单位的经费核算标准是采用收付实现制,怎样相互协调这两种核算体系,成为了现行事业单位核算建设的基本问题。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

事业单位的通过收入支出表和资产负债表这两种会计报表来反映财务信息。我国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核算制度是权责发生制,收人支出总表所反映的是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动态信息,提供一段时期的财务成果,结余的情况,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是事业单位一定时点静态财务信息,提供定点的财务状况,但是这二者都没有表现出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所以,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来弥补这个缺陷。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一定时期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现金流量表可以作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为收入支出表和资产负债表做出补充和说明。现金流量表,可以直观反应出事业单位理财投资活动对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事业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以此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可以认识事业单位理财投资活动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

首先,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各事业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要探索出适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并且每个环节都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资产责任制,责任明确到个人,并且明确每个人责任范围,并且把工作成效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管理力度,并为财务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各事业单位都应该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在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有章可循。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与工作,所以,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职责的重视,重视管理人员的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强化法制观念,增强职业道德。再次,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习并建立有效率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第四,利用信息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并且任务艰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有效的了解固定资产的流动情况,及时了解到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避免出现重复购置和浪费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现行事业单位大多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够客观全面。对事业单位的产出费用核算有一定难度,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是很有必要的。首先,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度,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收支与结余。对于每一项收入、支付以及拨款都仔细登记入账,这样所反映出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其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更加客观,更加谨慎。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已经成为趋势,全面的进行成本核算更有利于给事业单位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四、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条件下,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其会计制度,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与时俱进,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字]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创新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建问题。但在现实中,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主要体现在人为因素比较多、比较普遍,使固定资产这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为此,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使用和管理,如何严密组织、精心设计,如何按国家规定、制度执行,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拟对此发表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解析

马克思曾对固定资产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劳动资料成为固定资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它在生产流通过程中起作用,即只有当作劳动手段投入生产的,才能成为固定资产:二是它与产品分开,与用它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尽管马克思给出的固定资产定义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得来的,但对社会主义也是适用的。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定义基本一致,即固定资产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主要劳动资料,其数量、质量和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企业资产总值中资产份额大,具有耗资多、单位价值大、使用年限长、风险大等特点,其结构、状况、管理水平、运行质量和运转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和效益的好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用好管好固定资产。另外,固定资产的类别多、投资额大,其管理、核算及涉税政策都较为复杂,如能从固定资产的立项、购建、使用和处置等多环节上进行纳税筹划,服务于企业理财目标和战略经营目标,无疑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可从动态与静态两方面来理解。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变化形式,包括:验收和移交、借出和租赁、闲置停用、转移调拨,报废清理。(1)固定资产的验收和移交(2)固定资产的借出和租赁(3)固定资产的转移停用(4)固定资产的出售和调拨(5)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

固定资产静态管理是指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相对保持稳定的形态反映,主要包括:资产编号,资产性质,资产卡片,资产档案,资产统计分析报表。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和方法较之以前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够健全

当前,国有企业没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管理岗位责任制,欠缺管理牵制制度。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虽然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分工原则,由于没有制度约束,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财务部门配合不够,固定资产的增加、调拨和清理报废工作虽然能按一定的工作流程进行,但由于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单据流转速度慢,造成财务入账时间滞后。有的固定资产因责任部门工作失误,造成资产重复进账或漏进等现象。

2.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不善

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购置的随意性很大。专款专用原则的废除,扩大了企业的自,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企业内部制约机制不健全,又造成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一些企业不进行资金来源与使用的平衡,不统筹考虑资金的使用成本,项目投资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导致新增固定资产发挥不了资产的使用效益,形成新的不良资产,使国有企业本来紧缺的资金又是雪上加霜。

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不善还表现在消费性资产购置失控。一些企业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购置高级轿车,修建办公楼,添置高档办公设备,将紧缺的资金,变成了不直接创造价值的资产。重消费、轻生产,资金不能有效利用。

3.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比例不合理

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折旧年限,与固定资产实际寿命相差甚远。据调查,一般情况下,经营历史越长,技术含量越低,受政策影响越大的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比例越低。目前,国有企业普遍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价值无法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难以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一方面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不实,另一方面致使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设备老化,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生产资料的更新需求。

同时,国有企业的折旧方法各地并不完全相同,相当多的国有企业还是使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也有的国有企业是使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在使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的国有企业中,折旧年限过长、折旧率偏低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4.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列支渠道不规范,有的企业故意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冲减当期利润。有的长期在应收款下挂账;也有的为扩大业绩,将备品备件虚挂固定资产。任意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折旧成了某些企业调节利润的调节器。有的企业大修费用只列不摊,业绩虚假。

5.固定资产清查不与财务帐紧密联系,清查不能发挥实际效果

在现实工作中,固定资产的清查难问题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妥、财务帐与实物帐不符、实物帐与实物不符等原因造成的。有的单位虽然定期清查固定资产,但未能与财务帐目一一对应,结果是虽然定期清查了,但不能发挥清查工作应有的作用。有的企业库存管理混乱,物品出库手续制度不统一,仓库帐目分散混乱,不是由专人保管,而且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实际盘点时,就会出现实物已经出库,相关手续没有或缺失等诸多情况。这样的结果不言而喻,其后果将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

6.固定资产维护保养不及时

有的企业承包者,只重眼前利益,为减少成本支出节省维修费,该修的设备不修,拼设备,拼产量,导致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严重破坏了企业的发展后劲。有些企业已闲置的设备没有专门的地方存放,有的存放在角落里无人看管任凭零件被私拆私卸;有的放置在露天地里,任凭风吹雨淋。另外,有些设备保养不及时造成一些能用的设备提前报废。

7.工程费用审核不严

除了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外,企业还要投放大量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改良和大修理,因此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费用的控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一些企业有自己所属的施工单位,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使工程预决算的审核缺乏力度。另外,财务人员不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预决算审查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使财务预决算审核的管理不到位,起不到财务监督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有些领导只抓市场营销,只重视经营利润,却忽视了对生产产品所依赖的生产设备的管理,使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另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另一个原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会计部门,各部门职能不同、分工不同,又缺乏相互的牵制机制,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再者,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会计部门的经办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漏洞视而不见、不负其责,也加重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创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对策选择

1.充实资产管理人员,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要在生技、财务等相关部门设置专职资产管理岗位,尤其是生技部门应该设立专人管理固定资产,资产任何一点发生变化,应及时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联系。生技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由财务部门牵头编写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了解固定资产从购入、保管、转移到报废的一系列处理程序,知晓固定资产卡片的主要内容。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财会业务知识,而且应学习生产知识,熟悉生产技术设备,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加强与实物管理部门、保管使用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

在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提高业务理论素质。资产管理人员除了应该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掌握本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第二,提高政治素质。并不是说每个资产管理人员都要有多大的政治抱负,而是说要尽量培养资产管理人员的全局意识和责任心。资产管理人员不能仅满足于本部门的需要,更应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从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出发,树立“企荣我荣、企衰我耻”的观念,增加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第三,提高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主要包括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分析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开拓能力等。具有上述能力,可以在资产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症结所在,向领导者提出改进资产管理的建议,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的扩张、增值,以有限的资源取得无限的收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国有企业在培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时,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不应吝啬这一点的付出,因为这些付出与将来能够收到的回报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制度落到实处

这是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1)严格固定资产投资及购建审批制度。凡是企业需要购建或购买固定资产必须集体研究,民主决策。重大固定资产项目,必须对市场前景、项目管理、经济效益、还贷潜力和存在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论证和预测,尽力从源头上遏制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不良固定资产,减少和避免盲目购建、重复购建和随意购建固定资产。(2)建立健全企业财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管理规范,堵塞漏洞,维扩代酌定资产安全。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规范本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登记、验收、发放、使用、报废等制度,搞好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其次要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加大资产运营力度,盘活存量资产的经营和闲置资产,把现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利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可以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多种形式,促进闲置固定资产保值、增效和不需用固定资产的实现,切实盘活这部分存量资产,以不断提高固定资产质量。对历史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考核经营者政绩时,应剔除这一影响因素,以调动经营者处理、盘活闲置资产的积极性。(3)建立定期审计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专项审计,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尤其要注意经营者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对其任期内资产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还要建立严密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度,作为考核经营者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资产运营状况良好,资产保值增值的,应给予表彰,奖励。对资产管理不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给予严肃的批评、处罚,并通过法定程序决定其任免。对于失职、读职、甚至违法犯罪,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4)深化改革,搞好资产运营。积极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发展股份制经济,优化存量资产结构,从而增强企业活力。

3.加强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管好固定资产,除了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外,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编制计划,根据计划制定预算,并对相关指标考核,是有效控制投资,增加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计划和预算的编制可防止投资的盲目性,使投资既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有资金保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包括确定投资目的、投资方向、投资支出总额、资金来源等,资本支出预算要考虑投资机会成本、投资资本成本及预计现金流入等。该制度有效施行,可避免有些项目个别人说了算的情况,可控制投资资金的运用,防止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也可避免投资规模过大,使企业资金周转缓慢,企业负担和风险增加。

第二,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一是固定资产的需求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采购部门、企业内部建设部门无权首先提出采购或承建的要求。

二是资产请购或建造的审批人应与请购或建造要求提出者分离。

三是资本预算的复核审批人应独立于资本预算的编制人。

四是固定资产的验收人应同采购或承建人、款项支付人职务分离。

五是资产使用或保管人不能同时担任资产的记账工作。

六是资产的盘查工作应由使用保管人员、负责记账人员和独立于这些人员的第三者共同参加。

七是资产报废的审批人与资产报废通知单的编制人分离。

第三,设置控制指标考评制度。对相关指标进行考评,可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反馈,以促进薄弱环节的改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对固定资产管理设置不同评价指标,例如卡片一致性指标、记录及时性指标、盘点周期性指标、流程规范性指标、检查独立性指标等。利用各项指标反映资产管理效果,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和折旧率

企业的折旧政策一经确定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但如果新的折旧政策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时,就应当考虑变更。目前,有的电网企业折旧率还是相对较低的。想要提高折旧水平有两个途径:一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另一个是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对于足额补偿固定资产损耗,保证固定资产再生的顺利进行均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利润、所得税以及固定资产的风险——收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在选择折旧政策时,应考虑固定资产的磨损状况、企业的获利能力、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动情况、纳税义务、资本保全与技术更新、会计信息的稳定性等因素。加速折旧法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并不普及,而在国外却使用的很多。日本税法在原则上规定,有形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定率法和产量比率法,其中定率法属于快速折旧方法。另外,日本税法还规定,同一企业的不同资产,可以采用不同的折旧计提方法。例如,有的企业对重要的生产设备采用快速折旧法,为设备的更新快速的积累资金,而对于房屋等不动产则采用直线法提折旧,不至于使企业利润下降过多。加速折旧或适当缩短折旧年限也是美国联邦政府鼓励产业投资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折旧方法如下:

①平均年限法

②年数总和法

③双倍余额递减法

④余额递减法

⑤偿债基金法

结论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问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只有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田祥宇.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保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J]经济问题,2003,(10).

[2]陈建堂,嵇大海.已完工程及时转为固定资产的问题亟待解决[J]上海会计,2001,(07).

[3]张宏,崔松.我国国有工业企业不良资产形成的监管原因分析[J]北方经贸,2006,(04).

[4]潘经民.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月刊,2001,(18).

[5]岳丽纯.浅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6]杨建红.试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健全[J]会计之友,2002,(12).

[7]王洪.国有资产管理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2.

[8]刘增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安装,1998,(06).

[9]于亚洲,曲稚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开发[J]一重技术,1999,(03).

[10]张小民.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可持续性研究[D].长安大学,1999.

第8篇

目前,武警部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实物供给制的影响下,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使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失真,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一、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问题,以便有针对性、有目标地研究对策,从而保障部队资产有序管理、优化部队资产配置、提高部队资产利用效率。

(一)分析方法

通过资料法、工作经验法、调查问卷法、情况比对法,在查阅部队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1]和各项研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资产管理工作实践,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的获取途径、构成比例、管理结构、制度法规、报废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地研究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供量化依据。

(二)分析过程

笔者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惯性问题、难点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3个武警部队的总队、支队、中队三级部门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8%。调查结果显示有84.8%的人认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低于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度,59.3%的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46.7%的人认为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同时有91.9%的人表示应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并自愿参与到管理中。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管理仍处于边缘化状态。

同时,笔者在工作期间,利用总队统一组织清查固定资产之机,对总队机关、支队机关、基层中队固定资产实地清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机关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在用、留用、闲置以及待报废资产保管较好,资产处置程序恰当,捐赠物资入账及时,资产账簿登记完善,帐物基本相符。此外还发现地理位置距支队机关较近的中队、距总队机关较近的支队管理普遍好于距离较远的单位,机关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普遍好于基层中队。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在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之下进行。

(三)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武警部队现阶段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资产管理的基础还有待强化,资产管理方式的改革还有待创新,资产管理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由于武警部队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决定了资产编配的分散性和不合理性;资产规模较大,分布地域广,数量较多,种类繁杂;资产的区域价值差异明显,贬值较快;高科技含量的资产规模随信息化、正规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增长迅速,且变动频繁;同时资产的优化配置不合理,闲置资产较多,如领导常去、地理位置较好、接待任务较重的单位固定资产配发齐全,偏远单位则勉强凑合着用;重复购买、无预算或超预算购买现象严重,废旧资产报废处置不够科学,资产核算体系不完备。各级机关在指导基层把握资产购置规模,盘点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以上分析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弊端突出表现在责任意识淡化、制度法规薄弱、监督机制弱化、资产处置混乱等方面。由此提示,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各级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使用部门以及单位领导对所属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负有全部责任。由于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等内容相比,处于边缘化,认为资产管理效益与直接经济责任和升迁晋职不挂钩,各级从工作安排到日常管理,重钱轻物、敷衍了事、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比较普遍。调查显示,80%的基层官兵未参加过关于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教育,说明各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工作中,有些领导及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偏差,责任心不强,且常常忙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和个人生活,无暇顾及或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少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相关的维护保养、操作技巧、保管方法等知识,惰性较强,从而产生领导不问我不管、领导过问我装傻的思想,使得资产管理混乱。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第9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为了适应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新要求,各地财政部门相继实施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大幅度改变,它迫使行政事业单位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格高效性。但本人在具体实践中却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伴随着财政制度的不断变革,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财务管理体制的可操作性对管理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约着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单位编制紧张,工作人员不足的制约,很多单位都存在着兼职岗位或者无证从业的违规情况,部分单位的会计和出纳不相容职务没有按规定分离;存在着互串岗位,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分离不相容职务的不良现象。控制部分经济事项的流程仍然比较粗放,只简单的体现在事后审批的环节上,并且部门预算无法完全覆盖本单位所有的财务收支事项。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随意,存在着不通过政府采购购置大量固定资产的不良现象,比如电视、空调、汽车之类的固定资产;还存在着不及时甚至根本不入账的违规违法现象,致使大量的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此外,在处理固定资产的程序上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漏洞,一些单位没有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就擅自处置国有固定资产,并且不上交处置国有资产的所得,使国有固定资产处于财政监督的真空地带,导致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的收益基本无法纳入财政统一预算管理,甚至个别单位出现了“小金库”,极大的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经费管理存在漏洞

实施新的财政政策以后,虽然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强了,但是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所需的正常经费额度偏低,无法满足其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开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单位打起了专项资金、下属单位支出的主意,成为了其弥补经费不足的新渠道。当前,由于存在着项目经费和专项支出的收支核算相对比较宽松,很难达到专款专用的目标。特别是项目经费支出基本没有比较清晰的明细账,和其他经费搅在一起,很难核实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情况。

(四)财务分析不够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没有自己的财务分析体制,会计人员一般拿年终决算编报说明和会计报表来替代应有的财务分析报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单位的管理中,缺乏参政的意识,不熟悉单位的业务情况,不清楚单位存在的问题,财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一般仅仅依照过去的经济业务,简单的站在会计合算的立场上进行解析,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分析财务收支是否合理,所以无法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做出了带有主观性、片面性的财务分析报告,致使财务事业单位决策者无法准确掌握单位财务运转的真实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的力度

严格遵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将财务管理中的核算、稽核和资金会计工作严格分开,提升会计核算的专业化能力,促进会计核算工作有序无误的开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完善考证制度,进行标准化管控,针对可能出现的薄弱程序和关键部门要重点监控,责任到人,责任明确,力求制度管人。

(二)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在调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必须登记调出、调入固定资产,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调拨单”,将调拨单和固定资产一起转入或转出,调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登记入账,确保固定资产调拨的手续齐全。力求做到责任明确,有帐可查,清晰掌握固定资产的来龙去脉,并及时对账目进行清查。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固定资产应由政府采购部门统一采购,且采购时要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确保采购固定资产合理合法。

(三)规范经费支出的管理

规范经费支出的管理,首先要规范专项项目资金的管控,设置专项项目资金账户,确保专项资金预算可以准确体现资金的预期用途和数目,纠正过去对专项资金预算实行的“切块预算”的不正当做法,确立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此外,重要的是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具体实施环节中的合法性以及强化对预算实施过程的监管进而保证专款专用。

(四)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一定要遵照《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采用准确无误的方法进行财务分析。准确无误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仅可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财务工作出现的漏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最大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很多各方面,但重点分析的还是资金如何使用的问题,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以及执行情况是否科学合理,并为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参考文献:

[1]张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

[2]陈志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07,(6).

[3]薛先玲.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

第10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存在问题;加强措施

固定资产是医院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控制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而随着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医院的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医院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许多医院并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普遍存在着重视购买而轻视管理的现象,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拥有和使用情况并不了解,从医院的领导层到基层员工,都普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如此以来,不仅会出现管理人员营私舞弊,私自处理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对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护等工作不及时,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2.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许多医院制定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大多只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其他医院的管理制度,并没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来进行可行性分析,造成管理制度的实用性较低,以至于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定期更新以及折旧处置等的操作流程没有合理可行的规章,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出现各种疏漏。

3.管理方式不合理

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较为笼统,通常有建筑物和房屋、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几种,如此以来,无法有效确定固定资产的有形和无形磨损,也就对设备的修复和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同时,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或出售等处理时,大多医院基本都是直接对“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科目进行冲减,而获得的变价收入或者账款直接计入到“专用基金”当中,这种处理方式难以完整的反应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的支出和收入情况。

另外,许多医院并没有详细的固定资产购买计划,在购买时缺乏相关的市场调查,只追求短期的利益,大量引进二手设备或大型设备,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现有资金,还造成医院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固定资闲置过多,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益,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

4.内部控制不到位

在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到位的情况,这主要体现为两方面:首先,许多医院还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导致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显得十分混乱,容易出现重复管理或管理漏洞等问题,甚至是伪造账本,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但是却无法找到直接的负责人进行追究;其次,对医院各部门固定资产处理缺乏监督,部门彼此之间没有牵制,造成许多部门提前将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和重新购置,不仅会造成医院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容易出现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加强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

首先,医院领导层应该通过对固定资产能够发挥的效益的了解与掌握,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医院的政策、文件等方面对其进行强调与规范,进而由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其次,在医院基层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进行宣传,使基层员工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与赔偿机制,避免出现侵占、挪用固定资产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

2.采取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利用电算化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功能模块齐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固定资产的现有状况、分配、报废以及购置等各项有关固定资产来源和去向的业务活动全部纳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在发生任何变动时,都将变动情况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实时掌控。

3.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规范

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规范,需要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的管理目标。首先,确定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取消对固定资产价值量化的评判标准,管理人员应正确区分医院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种类,避免出现核算不科学的问题;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设置专门的清查人员进行定期盘点,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4.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

首先,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配置合理的管理岗位和人员,避免由于管理机构或人员过多过少带来的管理混乱、疏漏以及彼此相互推诿等一系列问题,既能够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够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与消耗,减轻医院的负担;其次,对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划分,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使得各项管理工作在管理系统下有序不紊的进行,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第三,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运行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如资产收益率、折损率等,并纳入到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引入相应的奖惩机制,来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其创新更为高效的管理方法,对于出现窃取、破坏固定资产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最优化和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三、结语

固定资产是医院重要的资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医院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作用。面临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医院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采取灵活的管理手段和核算方法,来加强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消防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信息管理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属于部队的经济资源,是消防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得以体现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社会防火意识的增强,地方财政对消防事业经费的投入激增,各类技术先进的消防车辆、功能齐全的装备器材、信息化的办公生活设施在整个消防部队日渐增多。但消防执勤机构驻点分散,人员流动性大,固定资产数量品种日趋繁多,给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经费的投向、投量容易发生偏差,以致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本文就如何改进和完善消防部队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取得与使用两个关键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部门预算安排与单位资产存量关联度较低

预算编制更注重于单位收入及产出状况,并不关注其现有资产应获得的收入及产出。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偏重于控制投入(支出)的增长幅度和数量;在预算执行中,强调按照预算规定的项目和数额执行支出,以控制超支为管理重点。对于资产管理来说,以投入控制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至多只关心资产的边际增量问题,很难对资产存量实行全面的管理。增量配置与存量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不健全,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性数据,难以有效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超标准购置。

(二)固定资产登记上,侧重价值管理而忽视实物管理

消防部队对固定资产界定以价值金额大小为标准,没有从实物性质、形态、功能等方面进行区分。对于批量购置的资产,仅以其总价值作为记账,没有考虑到实物个体实际上是低值易耗品的情况,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三)固定资产日常使用存在漏洞

资产管理员虽然按照“一物一卡”的原则,及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库,但卡片均为手工填制,无复核制度,容易出错,造成记录失效。对一些调动频繁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未经交叉核对,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变动信息不能被完整地记录。

各种装备器材的日常维修,没有及时逐一记录并建立维修档案清册,仅凭发票入账,容易造成财务记录不真实。且对日常维修(代维、维保)、大维修没有明确的界定,对技术改造没有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审批权限缺乏管理,既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实际价值,也给执勤带来安全风险。

资产盘点工作通常集中在每年年底一次进行,缺乏循环盘点制度,盘点效果不明显,数据得不到核对。对未使用、不需用或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没有提出处理措施,没有建立充分有效的盘盈盘亏制度。

对于出借、出租的用于社会面消防宣传的固定资产,各级单位控制意识不强,往往是领导说了算,没有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办理或签订合同,对租借期间发生的维护保养、或归还期限没有明确规定,容易造成流失。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受单位性质的制约影响,管理薄弱的原因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的消防部队归属武警编制,所购置的一切资产均为履行职责的公务性,因此往往并不虑及成本及控制的问题。加上消防部队资产数量多,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广,结构分类复杂等客观原因,造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薄弱。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消防部队的性质,决定其各项工作以“防火灭火”为中心开展,领导者必然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相对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而目前消防部队普遍存在“重购置轻预算”、“重财务轻资产”、“重价值轻实物”等行为,直接体现在消防部队大部分单位都制定了公用物资管理制度,并统一把管理规定悬挂使用场所,但部分单位只是“讲在嘴上、挂在墙上、浮在面上”,而没有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各级经办人员不仅需要熟练的专业素质,更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目前在基层单位负责固定资产工作的同志,常被认为是灭火执勤技术不过关、只能管管后勤,负责人在心理上也抱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态度,对“久借不还”、“人走物走”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催要,致使问题日积月累而愈发严重。

(三)一些会计制度设计不合理

固定资产明细账和会计账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应相互勾稽、核查和监督。不少单位上述两个账分离,单独记账,独自调整,账账之间的变动互不干涉。实物明细账登记随意性较大,记得就登,不记得就不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漏账或错账。实物明细账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概念界定,以实物清单进行入账,并不是简单地以报账金额入账。由此,两个账在入账时间、内容、金额不一致,又没有形成定期对账制度,必然会出现账账不符。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和会计账由同一人管理,这样明显违反了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管理分离的原则,更容易出现账实不符或违规违纪现象。

三、建设消防部队固定资产內部控制信息管理平台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內部控制是一个有机的整合整体,既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使用、再到报废的各个过程,履行不同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同时又需要各部门管理人员有全局意识,在其他部门执行职责时,提供有效的数据和资料,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建立起固定资产內部控制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不同的权限设置和管理入口,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动态的监控。

(一)平台的管理整合

作为网络化管理和信息指挥系统的一部分,在省消防总队的统一安排下,各级消防部队均可以通过消防内部网,进行日常工作管理与信息交流,而内部网的安全系数,也为固定资产数据的保密性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因此,固定资产內部控制管理平台,可以挂靠在消防部队的内部网中,作为管理与监督人员的工作版块进行操作。而相关的招标、管理、使用、报废信息,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公布,由各级管理部门进行查阅和监督。

(二)管理权限的设置

在设计中的消防部队固定资产內部控制信息系统,根据使用者的不同等级,设置最高权限的“管理者”(各总队、支队、中队的最高领导)、分工管理的“职能部门”(各职能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直接管理人员)及只能进行信息浏览的“普通访客”(其他人员)。而从职责方面进行分工,则是“管理部门”、“审核部门”与“监督部门”,而在不同的部门中,同样依照权限进行三级的划分。在整个网络系统中,另设“维护者”的角色,由专职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人员负责,主要维护全部数据的稳定性,及时备份,但没有增减或修改数据的权力。

(三)管理模板的分设与整合

根据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职责分布,这一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块分为“审核”、“审批”、“日常管理”、“监督”四大版块,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到报废的过程,进行全方面的监控管理。

管理模块是整个固定资产內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核心,通过对使用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发挥最大的效用及得到合理的监督,避免以往出现的家底不清、资产积压及不合理运用等弊端,使消防部队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网络信息的交流与安全

如上所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牵涉部门较多,职权较大,而且往往涉及巨额经费,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维护。由于这一系统安装于消防部队内部网络服务器,不与互联网发生联系,可以有效地避免外来干扰及数据泄漏。但在内部网内,同样需要做好安全防备及数据更新维护的工作,避免因环境或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数据丢失等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高科技的信息系统运用,并不能取代传统的登记造册工作。所有固定资产的购置运用信息录入系统后,应由各职能部门打印造册,进行妥善的保存管理。在相关的数据更新之后,应及时修改纸质登记册的数据信息,时刻保持与信息系统的一致,以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都能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了然于心,使用自如。

消防部队的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涉及部门多,管理难度有目共睹。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同一信息平台内既能实现信息共享,又可以根据不同职责及权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管。可以说,信息化手段的实施,能为提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利于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 经济师,2006(1):213

[2]侯文涛.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 财会研究,2007(3):19-20

第1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74-02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为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全面分析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找出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形成控制制度。下面以固定资产管理为例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一是思想上不重视,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及实物保管手续不完备,疏于管理;二是管理意识薄弱,固定资产调入、调出、相关责任赔偿及追究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三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处置没有严格的制度,随意性强;四是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固定资产无法做到定期清查盘点,存在盲目或者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现象。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需要健全。首先,机构设置不合理,存在多头管理,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固定资产管理应设置专门机构,平行于其他部门,但是现实中存在部门职能交叉现象,使得固定资产直接管理者不愿得罪人,得过且过思想;其次,人员配置不合理,存在素质不齐,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的现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关工作岗位上,常因种种原因不能配置具有一定财务与审计知识的专业人员,而是其他工作人员来做相关工作,有时即使是专业人员,由于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相互间有差距,不能全面考虑分析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落实。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只有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因地制宜地作出符合当时情况的决策,同样,当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时,最直接的后果是出现失真的会计信息,从而造成政策制定的失误。

4.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发生变化。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的决策层就要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在现代企业的运行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情况下,只有掌握各种先进的科技技术,并通过控制手段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实施环境问题。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缺少单位决策层支持,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基础比较薄弱,致使内控制度无法真正发挥其对整体的调控作用。

2.风险评估问题。一些企业重经营轻管理,尚未建立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风险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不少误区。

3.控制方法问题。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明确职责,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4.信息沟通问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全面或有关内容不适用的情况,由于沟通不畅,致使遇到具体问题时,会失去应有严肃性,不能保障资产安全。

5.监督检查问题。只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内控制度才不会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只有内部建立预算、执行、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在内部稽查评价职能效率上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协助配合、监督执行,具体实施几个方面。

1.优化的实施环境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知,领导重视,辅之以积极的人事政策,在组织结构上结合自身组织管理情况,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氛围;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协调管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应设立专人专职或兼职具体负责,每位员工为自己所使用的企业财产承担责任;只有形成一个领导重视、制度保障、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才能为加强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全面的风险评估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企业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既注重规模经济效应,又全面评估面临的风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固定资产增加与企业发展相协调,控制企业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企业应严格贯彻财务风险管理指标和领用物资具体审批程序,对固定资产毁损、流失或变相流失等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财产安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对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进行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盘点;加强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执行、分析、考核环节的管理,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3.有效的控制活动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资产安全运行的保障。目前,不仅要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还需要落实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把固定资产从申请、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处置、清查等各个环节都应当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中。为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加强控制,一是宏观把握,由领导进行单位发展进度的考虑,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微观调节,由各科室负责人对采购申请进行合理论证,统筹计划安排,避免重复建设,确保付款的执行效果;三是监督保障,公开竞标方式采购大批物资,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维修、报废、处置等活动需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增减手续;财务部门监督付款的可行性、真实性与安全性,相关部门进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并与部门采购、奖惩相挂钩;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4.顺畅的沟通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补充。内部控制是与管理过程融合在一起,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一个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一是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上注重沟通,如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方法等符合各项法规政策的要求;二是固定资产具体业务流程上注重沟通,如即时沟通,定期召集各部门的专题会议沟通,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沟通,并适时调整,有利于监督部门和个人职责的履行情况。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将内部控制嵌入企业管理流程,使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日常管理真正融合起来。

5.有效的监督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保障。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执行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首先,要增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功能,降低财务风险;三是要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四是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多举并措,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较弱,亟待解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来说,积极寻找对策,对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的管理,完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加强监督,强化控制活动的效率、效果,加强动态控制,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走出目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必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崇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6(8)

2.储稀梁.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背景、内容、理论贡献与启示.金融会计,2004(6)

3.徐政旦等.审计研究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赵小英.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师,2012(6)

5.李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6.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7.赵鑫道.浅谈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会计之友,2002(8)

8.仝永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的视角.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9)

9.张雪梅.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