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运筹学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运筹学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04 17:0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运筹学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运筹学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运筹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运筹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运筹学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得到深入发展,在工程、管理、经济等领域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作为一门课程逐渐成为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经济、金融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然而,由于运筹学知识的综合性及内容上的数学复杂性,使得这一课程的教学表现出强烈的自身特色。结合几年来十几次运筹学教学的体会,对运筹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个粗浅的分析,以供探讨。

一、注重其发展背景及现实意义的讲授

二、注重其“学科交叉、多分支”的特点

应该说“学科交叉、多分支”是运筹学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特色,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处理、仔细推敲的一个关键问题。多学科交叉使得运筹学表现出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复杂性——既具有数学学科的理论特性又具有应用学科的自身特性、既具有理工学科的定量特性、又具有人文学科的分析特性、既追求“完美”又注重“实用”。作为授课教师而言要始终把握运筹学的这一特点,做到对发展现状的较好跟踪,注重对学生启发性引导;做到对授课对象的仔细区分,既包括对学生学历的区分又包括对学生专业的区分,对学生学历的区分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授课学时、授课方式、课程要求等环节,而对学生专业的区分则主要体现在理学、工学和经管专业在知识深度与广度上的差异以及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差异。而多分支特性则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各个分支有针对性的选择并能够做到对该分支理论及应用的充分把握。

三、注重“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的综合运用

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在运筹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在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既可做到由浅入深、又可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深入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又可在知识的运用上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既激发学生的知识运用的兴趣又加深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细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引导手段,特别是对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是一个较好的锤炼,同时也对学生长期以来单纯的“分数为上”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效的冲击。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在运筹学的讲授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运用,充分考虑二者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比重和搭配问题。

四、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越来越普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率,同时又带来相应的弊端。尤其是多年的高校扩招和运筹学课程的普遍适用性使得多数运筹学课程为大课教学,这就促使教师为了避免后排学生看不清而几乎抹去了板书的运用。所以,在大班化的背景下,板书与多媒体的矛盾始终是运筹学教学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五、注重对考核方式的研究

考核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的好坏对整个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考试方式中,往往过多得强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运用,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不仅包括学生对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考核,还要包括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的考核。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运筹学考核过程中“专题考核”和“研究论文”都可作为传统考核方式的重要补充。

第2篇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50-02

运筹学是一门集应用数学和形式科学为一体的跨领域学科,它利用统计学、数学模型和算法等优化方法,去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结果。它也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为今后解决实际决策优化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做好运筹学的课堂教学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做好学习铺垫至关重要。

一、运筹学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也是教学的主要渠道。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而“教师讲解”环节占整个过程的比重最大。在现阶段运筹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主动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通常把教师当做教学的主体,把学生当做客体,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过分强调了知识传授的灌输性,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这样的形式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结果,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二)差等生难以融入课堂

现代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学习不良、成绩落后的学习障碍学生人数比重大为增加,这会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运筹学对数学底子薄、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讲,很容易脱离课堂教学节奏,最后放弃学习,站到“差等生”的队列。因此,控制差等生的比重或提高差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改善整体学习状况非常有利。

(三)学习效果评价手段单一

现阶段运筹学教学结果的评价一般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其中尤以期终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占80%―100%。导致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难以将其“活学活用”。

二、管理类运筹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目标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教育支柱,即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这些人类生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中,学会做人最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优化

运筹学是一门具有较多分支的学科,因课时限制,教师在教授课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教学内容,应坚持适用性的原则适当调整:难度较大、应用性不强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对于纯理论的数学推导可以少讲,会运用其推导结论即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应多讲、详讲。例如,对数据包络分析、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较复杂的内容可以不讲;对存贮论、对策论等让学生理解原理、能运用结论即可;物流管理专业的授课对运输问题、图与网络分析可详讲,并适当加深难度;工程管理专业的授课应增加网络计划的内容。

(三)教学模式改革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学生互换角色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简单的、复杂的两类,复杂的由教师自己讲授,简单的则分给愿意承担的学生,这样就把学生当作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这种压力情况下会将课前预习的效果发挥到极致。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团队学习,承担不同的角色,如PPT制作,黑板板书,卡片制作、上台讲析等,各自发挥长处,并且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如运筹学中图与网络分析、网络计划前面的基本知识部分就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教学,在学生的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课堂练习题等也可以作为学生参与教学的部分,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的尝试,体会讲课的过程才会更加理解教师的劳动成果,更加用心听课,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分析也会促进课后复习的效果。如在单纯形法、指派问题等章节中鼓励学生评讲课堂练习题或者课后习题;让学生参与期末课程总复习的指导。

2.全员参与式教学。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学生比较配合教师的教学,能够紧跟课堂教学的节奏,而成绩靠后的学生则很难融入进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差等生也能参与其中,改善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黑板板书、画图等比较简单的形式让成绩略差、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对他们进行适当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脱离“差等生”的队伍。

第3篇

招投标程序的相关介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等内容中均有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等课程都有介绍。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都有介绍。项目经济评价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中的介绍内容基本一致。工程造价的构成在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中有介绍。项目投资的构成及投资估算在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课程中有重复。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标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估价、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均有介绍。索赔管理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中均有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的介绍是重复的。方案的评价比选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均有涉及。设备更新的相关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中都有介绍。质量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安全与环境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中均有介绍。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合同风险策划)、项目决策与评估中均有介绍。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中均有介绍。

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如下五大课程模块[5]。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它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1)政治类基础课,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2)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3)英语类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等课程;(4)计算机类基础课程;(5)实践环节类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及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往往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包括以下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原理类、经济学基础类、法律基础类。

(三)专业课

专业课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有关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的设置要坚持总体优化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合并内容相近的课程。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结合,因此专业课应兼顾管理类课程与工科类课程。根据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应的特点,专业课同样应包括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类、经济学类、法律类。

(四)专业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实践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习、测量实习、施工组织设计实习、生产实习、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选修课

选修课可以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定选修课主要体现专业特点,加深理论基础,体现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自由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需求,以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为目的。以上五大课程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

(一)工程及技术知识体系

建筑识图、AutoCAD制图、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土木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工程造价、土建装饰及安装工程概预算做理论与技术准备。

(二)管理学知识体系

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是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做理论准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工程合同管理是普遍管理学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研究如何运用管理知识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增值。

(三)经济学知识体系

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领域,对工程成本会计进行研究,支持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进行工程投资与融资分析,进而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环节。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 精细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22-02

精细化管理因为在当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为当代企业所重视。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和理念,其产生于对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的现实思考。作为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当时社会分工和企业改革精细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需要企业对品牌、服务质量、后期维护、市场的进一步了解和重视,当当代社会不断的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管理也逐渐需要与之同步发展,就目前的企业管理的现状来看,常规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符合当前企业精简成本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当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始需要为当前内部最大限度的节约和调整目前所需要的资金而做出相应的改革时,此改革其本身也同时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资源使用成本。

一、精益管理产生的原因

精益管理主要针对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加工材料浪费、修理和重复整合浪费、在设计的过程中因为设计和制作的不当而出现的对职工时间和体力等的浪费、由于过程中断而出现的需要等待时货物的贬值、库存资金的被占用、制作过多引发的对空间和资源等的浪费及占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乏事先的准备措施和因为忽视问题而造成的损耗、产品与市场要求脱离而导致的市场销售滞后等,此类问题均会增加企业的内部压力及运营成本,对于企业的利润值等方面均会进行耗损。以日本丰田汽车制造为例,按照下图所示的丰田的基本生产方式的流程来说,其在改革之前所使用的精益生产方式由于缺乏精益管理的有效性帮助,而导致其无法在降低成本、改善对顾客的服务质量、高效生产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节。

由此,精益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应运而生,并对涉及到库存、故障、缺陷、事故、人力资源、纸张文件等方面分别的进行了资源的节约。当精细化管理模式发展到当今时代的时候,市场经济融入让当代企业中开始将精细化管理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在对自身进行改革的同时,将精细化管理应用纳入到对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中来,并以其来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对经济管理手段的精细化运用。

二、经济管理在当代企业中的应用方式

经济管理在当代企业中的应用主要借助经济管理工具来实现,一般来说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下,科学的经济管理应用管理工具主要在生产、制造业等的各个环节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以制造业为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式主要是降低成本、完成产品的差异化和规模化竞争,而这些均无法借助简单的操作方式或者方法就可以实现的,一旦对其使用规模化的把控手段,就必然要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操作,而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管理学、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均需要有所介入和融合应用。

1.经营管理工具在制造业中的精细化应用

从传统的层析法的使用中纳入了复杂系统的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将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均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和归拢。而在梳理和归拢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元素、不同层次所排列起来的定向性关系以及向量和权重向量所排列出来的次序,这些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和归拢有着直接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需要与综合的评分法融合起来,一起作为对于采购时、对功能对比时、对于设备的价值使用时等的综合性分析和应用。

对某些设备的购买中使用次放放将进一步缩减成本并致力制造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数列矩阵来,借助标度对每一项进行比对,进而找出最适合企业发展并能同时节约成本的有效器材。通过对矩阵的计算和对于信息的对比可以找出在现有的条件中最适合企业发展需要并且可以减少和节约成本的有效设备来。

2.经营管理工具在企业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应用

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不仅仅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来,在企业的日常人工分配和管理应用中,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有所体现,如将人事管理、财务、运输管理、会计、库存等方面的成本和管理应用纳入为一体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在它的帮助下,管理人员可以就当年的预算来对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调配。

如此使用经济管理的方式则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在资源合理利用方面所存在的规划下出现的调配类型、数量、范围无法与当前的发展需要相应和或者所采购的和在实际应用中所使用到的人员分配、物资调配的过程均不能符合现实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比如,企业本身所存在的人员分配问题方面,当企业的相关策划案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讨论符合企业所要求的发展需要,那么在执行阶段就要根据不同的执行人的执行能力来恒定当前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按照变量的法则进行运算的话,那么在经济管理的运筹学软件的整体规划和调分配中,对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则进行矩阵式的罗列分配。如设定从0到11之间的变量,根据当前函数的组合状态和之间的区别点及差别点进行梳理,那么其表现可以如下所示:

X1+x21+x31+x41=1,根据模型的最终统计出的值别来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值别来,其最终计算出来的数据就可以作为整个工作在分配时的实际需要数量和需要值别,并按照这个数额对整体进行分割化的工作配备。而每个员工究竟在某项工作中的切实使用时间和最终使用的时间都会在具体的管理中有所反映。

借助经济管理中工具的现实性使用,对于成本比例比较低、实际应用比较广、运用方法比较操作简单的经济管理学工具,在当前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均有所使用和体现,这种做法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会逐渐的被推广开来,虽然并不能完全应用在所有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精细化,运筹学比例的逐渐科学化,人员和事件的逐步明朗化,以及耗费时间概率以及计算的标准逐步的明晰化等,经济管理在当代企业中的精细化管理和应用将借助经济管理工具而逐步的被发扬光大。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的应用,在经济管理中实际还存在着目标成本管理法和信息管理法的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相对于其他的经济管理工具来说更具有精细化的意义,其将企业内部的经济运算方式借助预算的方式来予以规划和统计,这种方式主要需要与整个公司的大环境想使用,一旦企业内部的公司关系过多、各个部门之间甚至需要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进行工作的交换,那么企业的成本核算则更加的需要进一步统一和完善,按照市场价格,企业整理出完整的责任和义务的对照表格,并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制定出符合企业经济管理发展需要的有效性报告来,而这些都离不开对企业所预先进行的精细化管理式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最重要的是在进行经济管理的初期所使用到的划分思想和策略。由此,在整个的经济管理体系中,对于其目标的定位和对整个企业的分析,将领先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战略而单独成为具有个性化和具象化的工作方式。这些工作方式和方法均离不开对企业的进一步深入化分析。

参考文献

[1] 彭晖.精细化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天津大学.2011(05).

[2] 殷睿.精细化管理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财会研究.2012(12).

[3] 周继东.企业精细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业工程;应用;现状研究

工业工程是一个集成系统,系统中包括了人员、设备、材料、能源信息等,并且也属于一门学科,研究如何推动自身集成系统不断改进的学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将信息技术光放的应用于工业工程的生产过程中去,因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会节省企业的时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对信息技术在工业工程的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实地研究。

1关于工业工程

1.1工业工程的概念

据资料显示,工业工程实质是一门新型学科,它是以科学管理学科为基础而发展的一门学科,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它是对人、设备、物料及信息等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的一门学科。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它还会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相关的技术,例如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等专业。除此之外,还会通过对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及犯法,对系统内会产生的结果进行有效认证、预判和评价。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是规模化工业生产及工业经济系统,其目标是优化生产系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工业工程是在生产制造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等科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必然的联系。

1.2工业工程的分类

传统IE和现代IE都是工业工程的组成部分。据了解,传统IE是通过对时间和动作的研究,进行工厂布置、物料搬运、生产计划和日常安排等安排,以此来提高劳动效率。然而,现代IE和传统IE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现代IE的理论基础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换句话说,就是运用现今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和借鉴其他新的学科和现今的信息技术而形成的。现代工业工程主要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并在制造工程学、系统工程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工程学科。

2信息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2.1工业工程对信息化技术的需求

随着世界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的竞争因素之一就是科学技术,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产品的开发速度加快,从而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产品的寿命却在不断缩短。因此如果要想适应和跟上市场的变化,企业就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传统的生产模式是对单一的产品进行大批量生产,如今单一的产品生产很难在市场上存活,所以企业应该转变为多品种产品、小批量生产,从而满足顾客的多样的需求,市场的快速变化。反之,如果企业还是坚持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那么就可以从生产的其他方面入手,例如生产的通用设备,通用工艺装备等入手,选择更加高科技的设备。传统生产方式虽然不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但是根据当前现代化的生产前景,长此以往,显然是不够的,资金利用率和加工效率都比较低,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还要不时的调整,耗费了较多的精力,浪费了很多时间。备件在不同机床之间穿梭,周期长,等待时间也长,对现场生产管理非常不利。而且,对于库存管理来说,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发货等一系列问题。据了解,我国工业工程的需求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工作研究。工作研究,也就是我们要将重点挡在研究和实际的应用,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机械运动,人的动作和工艺流程的研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时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第二阶段,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系统工程,通过这个阶段,我们将对系统工程的研究和运用,努力将价值工程、质量管理等现代工业工程手段广泛应用、融合于当今的生活。最后一个阶段,主体是信息技术,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运用上问提到的两个阶段的工业工程技术,还要在企业中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2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工程管理的意义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工程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工业工程是综合运用各种实用的知识和方法,为的是把人力、物资、装备、技术和信息组成更加有效的生产系统,以求更好的服务生产。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服务工业工程。信息技术值得是对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然而,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对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我们都了解,因为有了信息,减少了大量人工成本,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我们能够实现很多我们期待的目的,例如,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使得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实现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让我更便捷的获得信息:是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信息流扁平化。

2.3工业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实例应用

我们非常熟悉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即CIMS,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CIMS是一种常见的制造原理,同时也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工作模式。CIMS运作的好处在于,无论是大规模企业,还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都可以使用CIMS。特别是只要企业有应用计算机进行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它就可以按CIMS的思想去规划,扩大应用,一步一步的实现其集成,满足企业的要求。CIMS只是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最终的发展目标。无论一个企业有多么现今,也不可能完全实现自动化,因此我们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自动化的作用。CIMS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扩大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实现各系统和部门的局部白动化,这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已经非常方便了。对于CIMS来说,它的关键在于集成,它的集成主要包括工作流程的集成、物流集成和信息流集成。企业集成的集中反映是信息集成,这也是C1MS集成的核心,它分为三部分,物理、应用和经营集成CIMS最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实施它以后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品研制能力,减少产品与工艺设计周期,加快产品更新速度。最终实现供给用户高质量、低成本、交货快的产品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当今计算机和网络发展如此突飞猛进,才能使得信息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工程中的各个领域,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现代工业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工业工程的发展中,我们常常只是把重点放在为生产系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思想方法和理论知识上,但是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也对工业工程研究的更深层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还要注重现代技术的运用。由此可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工程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洪伟,仵凤清.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应用TPS研究[J].工业工程,2004,7(3):6-10.

[2]张永广.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6):00275-00275.

第6篇

【关键词】现代工业;成组技术;管理; 展望

1 工业工程的定义及应用范围

1.1 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即IE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 用以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如何使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更高和更有效运行的系统。IE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计算机、运筹学、系统工程等现代科技成就, 形成了以系统整体优化为目的的独立学科。

目前, 工业工程是美国发展最快、最热门的学科之一。日本在经济腾飞过程中, 成功地把它应用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 效果十分突出。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如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应用IE技术也相当普遍。我国正式引入IE技术是在1990 年, 时间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1.2 工业工程与管理的区别

(1) 工业工程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标。这个目标和管理目标是一致的。管理是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进行指挥和决策的领导性活动。工业工程是运用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控制等手段从事的技术性活动, 以达到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目的, 为实现管理目标而服务。

(2) 工业工程是一种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综合性技术。工业生产活动中, 人们同时使用了两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一类是专业工程技术, 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等, 它是解决如何把产品加工出来的问题; 另一类就是工业工程, 它是解决怎样低成本、高效益地将产品加工出来的问题。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管理和技术才能有效地结合。

(3) 工业工程以系统科学为理论, 解决生产过程中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1.3 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

现代工业工程的应用早已跨出了制造业的范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工程实践表明, 工业工程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 应用领域也从传统制造业扩展到其他行业, 如建筑业、餐饮、邮政、金融、交通运输、航空、银行、医院、超级市场、军事后勤以及政府部门等。

2 工业工程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IE技术在国外建筑业成功的应用, 大大地推动了国外建筑业的发展, 也给我们国内应用IE技术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下便是一些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并获得效益的IE技术。

2.1 即时生产(Just In Time, J IT)

J IT的原则是即时生产, 即时交付, 生产出可以及时售卖的产品, 可以及时组装的半成品, 可以及时组成半成品的组装件, 购买可以及时加工成组装件的原材料。J IT强调按照需要进行生产, 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交付正确数量和质量的产品, 从而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在J IT概念中, 浪费指任何不增加产品价值的行为和资源。如

过量的存货就是浪费, 因为其既不增加任何价值, 还占用空间、资金、产生储存、保安和保险等费用, 更有在储存期间丢失、损坏的风险。

J IT在建筑工程领域可以有广泛的应用, 并已有较多的实践。商品混凝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因为混凝土是容易变质的产品, 必须根据建筑进度计划交货, 才能减少仓储, 二次运输费用和产品变质的机会, 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力。J IT在建筑生产的应用还可重点放在预制品和产品标准化两方面, 因为它们最符合J IT原则并易于实施获得效益。

2.2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

价值工程的理念已经为人所熟知并在制造业广泛应用。价值工程有三要素: 功能、成本和价值。其目标是优化功能和成本的关系, 实现价值最大化。通过系统方法, 省去不必要的功能, 改进价值和经济性。价值工程方法直接指向功能分析。它关注那些增加成本但不改进功能的任何事情。在这一过程中, 所有与设计、建造、维护、运营、更新有关的开支都要加以考虑。

在建筑工程中, 价值工程要求在建筑的计划和设计阶段, 必须不断分析项目功能要求、材料使用和建筑方法、建筑运作维护要求等, 目的是以最优的总成本(初始建造、运营、维护) 满足核心功能要求而且保持必要的价值。过去几年, 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价值工程方法, 以缓解高涨的建设成本以及随之而来的各项成本开支的压力,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2.3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GT)

成组技术将结构相似、加工工序相似或者结构、功能不同而加工工序相似的零件集中成组, 突破传统的批量概念。用经过集中而产生的较大的工序批量代替原来较小的零件批量, 同样可以采用先进工艺、高效设备和专用工具装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现在国内一些地方将成组技术应用于钢筋加工工程。通过建立为多个施工现场提供成品钢筋的综合加工厂, 利用不同类型的钢筋在加工过程中的相似性, 对钢筋分类成组, 组织大批量生产, 按照订单将成品钢筋运往施工现场,从而实现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出现了专业化的钢筋工程公司, 从事钢筋工程的专业化分包,其业务可以涵盖钢筋工程的施工全过程: 从原料采购、钢筋成型与运输、直至成品钢筋的绑扎安装。相对于传统的钢筋工程施工模式, 专业化的钢筋工程公司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向承包商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2.4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与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 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业流程重组是一种改进哲理, 是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 以大幅度地提高经营业务在成本、质量、费用、安全等方面的绩效水平。建筑企业BPR的实施与ERP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从不同的方向推动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BPR侧重企业管理模

式及业务流程的整体优化; ERP侧重在合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BPR为ERP实施铺平了道路, 而ERP也为规范企业流程起到推进作用。因此研究与实施建筑业ERP, 必然要研究建筑业BPR。在成功实施ERP和BPR之后, 建筑企业可以减少集权与分权矛盾的管理困境。处理好企业层与项目经理部的权责利关系, 是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关键。实施建筑企业ERP和BPR能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5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CE)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的系统化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 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这种以加速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为目的、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并行工程理论, 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 可以提高建筑过程的集成度, 缩短工期, 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成本, 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7篇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第8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是国外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组织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管理素质非常重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管理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会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对整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而且也给新世纪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信息技术通过与各类课程相整合,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概念定位是应用工程科学、技术科学、数学、系统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对人员、物资、设备、技术、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各种系统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概括地讲,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要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其知识结构应建立在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学平台、经济学平台、法学平台这“四个平台”的知识体系之上。四个平台的课程内容如下:

(一)工程技术平台的知识体系

工程技术平台的知识体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与工程、特别是土木工程有关的管理的学科基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有别于其他管理的基石,工程管理人员若不懂得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就无法实施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首先应该是工程师。

(二)管理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管理学平台包括通用管理学和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两个方面。在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管理学规定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而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既培养工程师,也培养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人才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

1.通用管理学知识体系

通用管理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内容构成:运筹学、组织行为学、质量与安全管理、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ISO质量管理体系概论、风险与保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PMP)。

2.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内容构成: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项目总控、外资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三)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在工程管理中,大量的管理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管理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特别是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掌握相关的经济知识。经济学平台包括通用的经济学和工程管理方向的经济学两个方面。

其一,通用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以下基本课程构成:西方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则务管理、项目融资、可行性研究与评价。

其二,工程造价管理方向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构成: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预算、道路工程预算、市政工程预算、投资估算、工程估价、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造价软件应用。

(四)法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法律是调整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从事管理者必须熟悉、掌握、应用法律,因此法学知识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知识平台,一般包括以下课程内容:建设法规、经济法等。

在四个平台基础上构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较完整地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也较好地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以及整体优化”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在课堂外,帮助学生选择一个专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美国哈佛工商学院将案例教学应用在管理学科教学中推动了这一教学方法的普遍应用,目前它己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经济、商贸、管理、法律、教育等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将特定的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并在群体中展开共同讨论,使学生主动地进人特定情境和实践过程,建立起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在分析探索和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它以其先进的“能力本位”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满鲜活性、灵活性、启迪性的教学手法和极具针对性的实施方式,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出现之前,案例教学仍然多是以教师讲授的形式在课堂中出现的。尽管有一些教师讲解案例可以十分生动,有时候还可以将案例印发给学生边听讲边看,但是案例本身的特点不能充分展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案例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和由其提供的无限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一)优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又称为学习情境(或学习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互与交流方便、时间与空间开放等特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养;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互助,促进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特征

第一,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特征。作为该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学生的学习和学习环境的创建提供无限信息资源,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象教室、黑板一样,是学习环境的一分子。

第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提倡师生、生生、师师等多种教学因素的互动。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的信息化硬件水平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课程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提炼、展示、讨论、评价案例的方式方法,寻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培养和评价学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研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应当扮演的角色。

四、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式的模型设计(图1)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案例学习任务基础之上的,设计或提出学习任务是教学模式形成的灵魂:学习任务不同,教学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同一学习任务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的提出或设计又是以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为依据的。通过教学目标分析,教师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确定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智能水平,从而为正确提出或设计学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从创设情境和设计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并通过相互协调的循环设计,最终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将一个个学习任务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内置其中的认知工具(含会话与协作工具)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内置的大量信息资源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教学策略的设计为学习者指明活动的方向,提供可供选择的问题解决模式。

五、案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效果分析

一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引用书本上的理论、独立寻找案例、独立分析和撰写学习报告、独立进行分析演讲、独立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一系列学习中的独立行动,摆脱了一贯依靠教师的倾向,大大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学精神,并使得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后来有同学表示,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华,一部分同学还争着要上台演讲,主动提问的同学也很多。

二是积极思维与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最近.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2006)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这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完整、系统连贯地学习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大学生可能直到毕业都来不及学到最前沿的课程。”这席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传统填充式教学方法的弊端。而案例分析教学采用紧密联系现实,自学、讨论、演讲、面试等多种方式,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舞台,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积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也获得了参与学生的热烈拥护。

三是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案例分析中,让学生演讲,互相提问辩论、毫无准备地回答学生临时性的各种问题,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都带来了很多好处。由于学生事前有所准备,又有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对于讲演的好坏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今后他们会去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往往遇到面试这个环节,如果在学校中从来没有得到锻炼的话,将给自己的顺利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案例教学前把这一点说明清楚,更鼓励了学生演讲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由于演讲的成功更增添了自信心。

四是开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雷种指出:‘役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过去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现在是群言堂。不但允许学生提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下面谈论或商量问题。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和学习气氛热烈、学生发言积极,学生自己的评分更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了推动作用。另外,在课前的小组学习准备中,学生主动自由讨论,常常争论激烈,一份案例分析报告经常要修改多次才能定稿,开创了课内外学习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以讨论式教学为主,但也应注意和讲授式教学相辅相成。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应在现代教育理念框架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问题无所不在。只有强化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除注意克服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外,要利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现场调研、网络应用、CAI多媒体教学等。

案例教学需要创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案例教学重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考试的目标、内容、形式也应随之改变。

比如某些管理学科的课程,为了考核创新能力,试卷给出的案例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判断正误的笔不一定掌握在老师的手,而是靠实践的检验。一些同学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就要看其是否能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得是否有道理,思路是否清晰、准确,再予以成绩评价。

第9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项目管理;措施;进度;成本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specific solutions, hope everybody can use.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measure; Progress; cost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不断攀升,中国的房地产也同样是不断扩展,房屋建筑事业与日俱增。为了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保障,房屋建筑施工的项目管理便应用而生。利用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等现代化理论和科技手段,对房屋建筑施工进行管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确保房屋建筑工作高质优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实行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项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等几大方向。现在就施工中存在提出一下措施:

一、强化项目进度管理,解决进度拖延的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计划不周密、管理不严格等多方面原因,常常会导致工程项目进度缓慢超出工期的现象。对引起进度拖延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防止它继续造成拖延或造成更大的拖延,特别对计划不周(错误)、管理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拖延。 对已经产生的拖延,采取调整后期计划,修改网络计划,等措施来弥补或部分地弥补。采取措施后要保证后期的活动按计划执行,特别对关键线路活动。缩短后期房屋建筑的工期,常常会引起一些附加作用,最典型的是增加成本开支或引起质量问题。在实际房屋建筑中经常采取如下措施:增加资源投入,如增加劳动力、材料和设备的投入量。这一方面要有可用的资源,另一方面要考虑会造成成本的超支。 重新分配资源,如将服务部门的人员投入到生产中去,投入风险准备资源,采用加班或多班制工作,改变供应商,将原计划由自己生产的结构件改为外购。 减少工作范围,包括减少工作量或删去一此工作包(或分项房屋建筑)。各种措施和规划需要对症下药,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和保障。

二、加大对项目的质量管理

1. 严惩造成房屋建筑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这是对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越轨行为必要的制裁和警示。对于特别重大事故的主要肇事单位,应不惜迫使其破产、倒闭;对于个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应追究相关政府官员的领导责任。

2. 全面实施房屋建筑建设监理制。实行监理制是搞好房屋建筑建行之有效的一种体制。尤其是对房屋建筑质量,它能有效地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发现问题。所谓全面实施房屋建筑建设监理制,一是要按照有关法规规定,该委托监理的必须委托监理,否则,不许开工,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必须实行“三控制”监理,因为工期、投资与质量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三是监理工作要向房屋建筑设计等阶段推进,以便更好地发挥监理的作用。

密切份理层与劳务层之间的关系。从许多单位成功的经验来看,采取亲情手段和相对稳固的合同形式等措施,密切了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与劳务层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其间的亲和力,使一个项目组、一个企业形成步调统一的整体。这样,就不会出现重大失误。

我国房屋建筑的施工没有完全趋于完善和充分,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开拓和发展。从各个环节和出发点着手,在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做到去芜存菁,合理发展。在保障房屋建筑质量的大前提下,对存在的缺点和瑕疵做到避免。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低成本、高质、高效益”的市场竞争观念

要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确实把企业的各项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用效益第一的观点来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以效益评先进、用干部,形成人人讲效益,环环抓效益,事事增效益的良好氛围。牢牢抓住成本管理,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预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管理的极限效应。

2. 必须树立新的成本理念

施工企业从房屋建筑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生产到全部房屋建筑完工,项目解体为止,整个运行过程都会影响成本的变化。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正是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成本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事后分析考核兑现转变。成本管理范围的变化,决定着成本管理质的变化,而这种范围和质的变化则是成本管理创新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成本管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逐渐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管理方向发展;向企业的预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扩展。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已逐步扩展到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

3. 施工项目成本的测算评估,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的基础

测评的主要内容包括投标报价的市场调查、论证是否详细。细的现场核算,来检算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有无错编错列,漏算漏项现象,将报价成本与现场测算成本进行对比,测算评估出经营效益,指标项目目标成本的分解。合理测定目标成本通过对施工方案的优化,科学设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按作业层直接成本费用;项目部间接管理费,上级机关管理费进行分层测评。按单位房屋建筑、分项房屋建筑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单价,科学确定各项成本指标。

四、强化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事关生命和财产的大事,要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就要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导致房屋建筑出现质量事故的施工单位和承包商实施严惩,严格追究造成重大工程事故事故的肇事单位及个人的赔偿责任。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建筑培训,提高安全施工技能,完善项目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并确立并完善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运转模式,同时配合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坚决有效地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1]司继科.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分析及应用[D]. : 北京邮电大学,2009.

第10篇

关键词:ABC分析法;项目物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2

一、工程概况

根据航道规划,杭甬运河在萧甬铁路夏家桥—钱清区间内K14+500附近穿越既有铁路,需对该段铁路进行上跨设桥改线,改线总长为5.4km,改线起点里程为萧甬K11+400~K17+000短链78.44m。

本工程主要工程规模为:

特大桥1座,全长3513双线延长米,其中有1000m在西小江河道内修筑。主跨为64m钢桁梁跨越杭甬运河, 萧山端为56跨32m砼T梁和宁波端48跨32m砼T梁。墩台基础处主桥桥墩57号和58号为φ125cm钻孔灌注桩外,其余均采用φ100cm钻孔灌注桩.。

涵洞:新建4+12+4m立交1座、4m框架涵1座、2.5m人行地道1座、1m矩形涵1座和接长4m框架涵1座。

路基:包括DK11+940~DK12+556.77和DK16+070~+360两段,共长906.77米。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

轨道:铺60kg/m钢轨9.45km,正线拨道0.6km,铺碎石道碴25775m3。

结合改线,铁路状况本次设计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善,范围内的既有三处小半径曲线R596m、R930m、R600m,分别扩大为R1200、R1600、R1200。大桥两端改线路基基底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桩,基床采用级配碎石,路基的性能也有较大的提高。

轨道类型为60kg/m,无缝线路,电气化区段。

工程内容包括该段范围内的路基、轨道、桥涵和配套的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房屋工程及迁建大临相关的铺架基地、临时道路、临时用电等相关工程。

二、物资管理

在所有的施工项目中物资管理所涉及到的面最广,而且物资材料的支出占一个工程总产值的50%-60%。因而物资管理对整个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起到很大的影响。采用合理的、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方法对提升项目的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本人认为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学习其它企业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套用现代企业中常用的管理方法,能大大改善目前施工项目中对物资管理的合理程度,提高日常管理的效率,对最后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杭甬运河穿萧甬铁路专项工程是铁路工程项目,但其中的物资管理同样是整体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公路、市政、房建项目的物资管理也有相互共通之处。本施工项目包括铁路的工务施工,电气化、信号施工等全方位的施工作业,而且铁路物资具有与其它物资明显不同的特点:既有内资、又有外资,既有新材料、又有旧材料,材料细分种类繁多,给日常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本施工项目涉及到的物资种类繁多,例如三通一平时采用的宕渣填筑料,地基处理的水泥,主体结构的钢材、混凝土,主跨桥梁的钢桁梁结构,轨道铺设的砼枕、钢轨、道砟、弹条、扣铁,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立柱等等,所以采用合理先进的物资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三、ABC分析法的介绍

世界上的任何复杂事物都存在一种“关键的少数,一般的多数”这种规律,ABC分析法就是根据这种规律来对种类繁多的复杂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对事物进行统计综合、排列分类,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重点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企业的库存管理,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将ABC分析法运用于施工项目的物资管理中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施工项目中,项目物资库存物资种类是很多的,其消耗、价值、资金占用等情况各有不同,因而其重要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是根据任何复杂事物都存在的“关键的少数,一般的多数”这个规律,将全部物资按需用量大小、占用资金多少、采购难易程度分为A、B、C三类。并对此三类进行区别对待、重点管理,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ABC分析法就是把品种虽少,但占用资金多、采购较难的重要物资归为A类:把品种虽多,但占用资金少、采购较易的次要物资归为C类;把处于中间状态的归为B类。根据本项目所用全部物资的特点,可将钢材、砼枕、钢轨、道砟归为A类,混凝土因采用外购商品的形式,固不存在库存矛盾,只将每月的价格进行有效的控制,了解掌控市场的变化,暂不将商品砼列入A类物资。搅拌桩使用水泥、铁路线上料配件、维护用槽钢、钢管、钢模板等归为B类物资,其余零星材料、电料等归为C类物资。

四、基于ABC分析法的物资管理

铁路施工项目需要的建筑材料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如果对品种繁多的材料不加区分,工程整体的工期时间两年,跨度较大,工程中使用到的物资价格随市场的波动较大,如不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会严重影响工程资金的有效运作,物资库存保管的不合理对工程质量有很大影响,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也影响巨大。

但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对于如何区分项目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更没有施工行业法规的明文规定。对于不同的施工项目,其材料的主次分类结果会有所不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在本项目中本人采用生产企业库存管理中常用的ABC分析法来对杭甬运河穿萧甬铁路工程项目的物资进行分类并提出管理方法。

根据本项目的物资特点,可将钢材、砼枕、钢轨、道砟归为A类,因采用商品混凝土,固不将商品砼列入A类物资。铁路线上料配件、搅拌桩使用水泥、维护用槽钢、钢管、钢模板等归为B类物资,其余零星材料、电料等归为C类物资,列表如下:

线上料配件、电料、零星材料细分种类过多暂不录入数量。

在对所有物资进行完分类后,根据上表的显示,A类物资在数量上远不及B、C两类,但在金额上占到了85%,所以A类物资就是“关键的少数”,而B、C类即“一般的多数”。接下来就要对这些关键的A类物资根据材料自身的特点、采购及物流难易程度、随市场波动程度、库存难易程度等进行科学的管理。

根据上表显示,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对钢材在进场前进行招标评比,单价随市场信息价格波动,价格风险供需双方共担。钢材本身易锈蚀,而且每件钢材长度至少9m,少数12m,本项目使用钢材规格种类较多,分开堆垛存储占地较大。根据这个特点,项目部果断将DK12+011至DK12+345处路基搅拌桩处理完后这块场地定为钢筋加工堆垛场地。在2010年3月份时,因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浮,钢材市场价上浮将近700元/t,因为价格风险供需双方共担,本项目物资部门在时刻关注市场价格变化下,充分预计到钢材价格上涨的趋势,合理利用这块场地,在2010年2月时,通知供应商将500t钢材进场,规避了此次铁矿石价格上浮对钢材价格的影响,节省了35万元成本。充分体现了对A类物资的重点管理。钢轨因其特点自身易锈蚀、供应物流难度较大、而且随钢材市场的价格波动幅度也较大。本项目物资部门与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商议决定,在钢轨整体上涨之前提前进货,并结合实际(需要在大修段焊接成长轨),将库存堆放压力转移到了大修段的钢轨基地。因供应商也预计到钢轨整体上涨的压力迟迟不能订合同,项目部再次决定将采用预付款的形式与供应商确定供货协议,并将价格压低,确定钢轨进场至上海大修段的节点时间,再次合理控制了成本。

在ABC分析法的运用下,将所有的物资进行分类,能明确的对A类物资进行重点管理,对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的物资多进行信息交流和多方面的信息了解。当今社会的物资价格是由市场中供需双方的需求量决定,原料价格的波动对材料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了解了市场变化之后,要考虑库存的压力和资金的运用,在可控的范围内尽量减少物资方面的成本压力是对项目整体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对B类物资,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基本以周转材料为主。周转材料的控制重点在合理的进行回收,对有再利用价值的物资要及时做好回收保养工作。对钢模板每次使用完要进行刷油、除锈的工作提高利用率,这样就能减少每次使用的成本消耗。对这些周转材料进行专人保管,每次使用登记在册,实时掌握使用情况,对不能使用的进行报废,在项目结束后转入公司的固定资产。对C类物资,基本上是小材料、零星材料、一次性消耗材料为主。配合工程技术部门讨论施工技术上的技巧,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使用率,减少报废率。

参考文献:

[1]王国文.仓储管理与战略[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2.

第11篇

关键词:水库;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水库作为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生态等综合功能, 是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 优化水资源配置、防治水害, 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最重要的工程措施之一, 是江河防洪体系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水库的病险率很高, 据水利部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状况普查结果截止2006年底, 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7085座(不含港、澳、台地区) 这些水库中约3. 7 万座属于病险水库。大量病险水库的存在, 时刻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带给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灾害风险越来越大, 威胁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但在工程的评价、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与保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顺利完成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 也使得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认识到了除险加固任务的长期性, 认识到了除险加固任务中水利科技的支撑作用, 认识到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1 水库运行管理现状

1.1 大坝安全问题

在进行筑坝时,务必要高度重视大坝的安全问题。但由于水文、地质、设计以及施工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大多数水库没有质量保证并且存在溃坝风险。目前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大坝安全管理程序中均引入了风险评估方法。可充分考虑大坝运行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以及大坝结构本身所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对大坝安全运行的影响, 能反映一旦大坝失事所造成的后果对大坝安全性的要求, 并可科学合理地安排大坝除险加固的时间、资金, 还可以量化大坝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组织机构和预警预报等项目的功能和效果, 指导大坝安全管理工作, 提出切实可行的大坝现状改进计划, 保障大坝安全。目前国内虽已开展了大坝风险管理的研究, 但距实际应用差距尚远。

1.2 不完善的水库管理资料

由于种种因素,缺乏水库建库前后进行水库管理,所需的一系列资料如水文、施工的前后阶段以及基本水位库容的关系等,水库的观测资料以及运行记录较为单一,致使在进行科学合理的水库运行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3 不健全的水库管理体制

水库的应用功能具有多样性,有些作为纯公益性使用,如防洪、排涝等方面的工程;有些为准公益性工程,其作用不但包括防洪、排涝等方面的公益,还具有发电、供水等经营性的功能;有些作为经营性工程,作用是承担城市供水以及水力发电等。

当下,我国大多数水库特别是小一、小二型水库在水库产权、隶属关系、管理单位性质、水库功能模糊、人员机构不合理、运行管理经费没有可靠支柱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迫使水库在公益性以及非公益性方面的运用出现了一些矛盾冲突,对于经费的来源,又无法保障一些水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4 除险加固实用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年水库大坝建设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工程实践, 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用技术, 积累了大量丰富的除险加固成功经验。但由于我国的水库分布广泛, 坝型众多, 坝基条件复杂, 水文特征差别很大, 水库除险加固的技术也不尽相同。因此, 有必要对我国现有大坝除险加固技术进行分析比较, 筛选出既能实现除险目的, 又经济合理的除险加固方案。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病险水库修复和应急加固的标准化技术体系。

2 对策

2.1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实施责任制

在进行水库管理工作中,其中的一项重要决定就是,强化组织领导,严格实施责任管理制度。中型水库要严格遵守管理职责,对各部门所应该做的管理职责与分工要明确,保证管理的责任得以落实,将防汛工作与其责任落到实处,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2.2 开展大坝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与安全技术研究。

水库大坝同世间万物一样, 不可能一劳永逸。为保证大坝在全生命周期内健康工作和安全运行, 建立大坝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健康分析理论和辨识标准、把握大坝健康和长期安全运行的基本规律, 避免目前大坝工程安全评价的局限性和单一性, 对大坝全生命周期内的健康安全状况进行全新评价是当前高坝安全评价与管理的迫切需要。大坝全生命周期内健康安全评判应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的全过程, 涉及工程自身安全、社会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各个方面, 需要面对和解决工程学、管理学、信息学和运筹学等众多学科的科学问题。

2.3 完善管理体制

现有中型水库管理体制中,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使水库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出现管理严重脱节的情况,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水库管理单位在进行体制改革时常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因为水库承担的主要是公益,所以其他收入主要源于收取甚微的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费。在国家逐步实施对农民减负政策时,有些地方基本上取消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费,导致水库运行管理的经费无法周转,难以发放水库管理人员的薪水,甚至拖欠工资,影响了水库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水库进行安全管理,一旦出现水库漫坝以及垮坝等事故,对人民生命以及财产造成的损失将是无可挽回的。这将阻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所以,完善管理体制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虽然水管体制改革保障了水库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但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也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到,如社保费等还需自筹解决等问题。

2.4 加强管理和科研投入,

目前大部分水库工程管理建设相对薄弱, 尤其是中小型水库, 工程配套的防汛道路、通讯和照明设施、工程和水文观测、预警预报系统等极不完善, 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落后, 有些水库根本没有观测设备, 无法对大坝进行安全维护和监测, 水库的病险状况不能及时

掌握和处理, 最终形成重大隐患。因此, 应加强水库在维护费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费用、病害治理费用等方面的投入, 保证水库持久安全运用。

2.5 制定有效的防洪预案

因为较低的防洪标准以及水利设施念旧失修,约有1/3的水库都是病险水库,其防洪能力低下。到汛期的时候,就会加剧安全防洪压力。从上述情况看来,首先要落实加固病险水库的工程,其次为降低洪涝灾害,制定一个可靠的防洪预案,在进行抗洪抢险工作时有一个科学的决策。

3 建议

在受益水库工程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如何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健康与安全运行, 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长期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中小水库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建议进一步开展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明确中小型水库管理的发展方向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针对目前新的形势, 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立法工作尚没有明确的诸如涉及反恐安全等新问题, 从行政立法等层面完善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规范, 提高管理水平。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责任重大,以预防为主应贯穿于水库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以此来提高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只有做好水库管理的预防工作,才能做到安全第一。

(2)重视标准化管理,做好技术资料管理工作。

重视水库的标准化管理,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水库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水库的标准化管理应包含质量标准的管理和工作量标准的管理。质量标准的管理是指应保证工程设备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和程度;工作量标准的管理是指使设备达到质量标准应必须做的工作,是质量标准管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前提和保证。水库运行管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内管理人员要经过几轮甚至几十轮的更新,但是管理工作是具有连续性的,因此应做好技术资料的管理,以保证水库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3.2 完善管理机制与培训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健全大坝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明确政府机构、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等各级机构的职责或责任, 加强管理力度, 提高可操作性。完善水库的管理机制,首先应将水库管理机构健全起来,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解决水库无人管理或缺人管理的问题。其次,应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组织水库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有条件的水库也可以独立组织管理人员实行全员培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总结

综上所述,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关键要及时掌握并将水库的建筑物的相关工作情况予以记录,消除事故隐患,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对蓄水以及排洪工作要做到科学合理,将工程的效益得以有效发挥,保证各建筑物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工作状态良好,延长工程使用的寿命。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神经网络; 技术开发;成果;评价;指标

Abstract: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s the combination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both fuzzy reasoning and expert appraisal advantage after all methods of evaluation are studied in the paper. Then refinement awards indicators and defining the weigh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conditions of Heilongjia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alibration set is 0.912 and that of prediction set is 0.903. The standard error of calibration set is 0.00736 and that of prediction set is 0.00692.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calibration set is 8.02% and that of prediction set is 7.36%.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ta is high accuracy and adaptability general.

Keywords: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2012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高达10240亿元,各类科技成果登记数量较往年都有大幅增长。在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成果不该只重数量,更应该关注质量。一直以来被各级各类权力机关普遍采用的是专家评议法,其简单实用但是主观性太强。与专家评议不同的是德尔菲法采用背对背方式评价,避免了专家之间互相干扰,缺点是沟通周期过长[1、2]。20世纪60年展起来文献计量法,开创了量化评价新纪元,但也未免刻板单一无法推广[3、4]。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 T.L教授提出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将主观评价客观量化,使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拓展了量化评价新内涵[5、6]。近年有学者提出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专家系统定量转化的又一完美体现,但是隶属函数的多样性使得该方法不具备标准化可能[7、8]。人工神经网络从1943年的MP模型提出至今成功解决了许多非线性系统建模、判决、优化等问题。适当选取科技成果属性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元,通过学习机制训练可以得到一个类专家判断结果[9、10]。采用专家定性评价作为输入神经元,非线性映射模拟专家思维过程,输入至推理过程兼顾了模糊推理和专家评议优势,神经元输出数字结果,清晰明了。

2技术开发科学技术进步奖指标分解

在各类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和软科学成果适合用文献计量法定量客观评价,而应用型技术成果由于涉及学科领域差异大,成果形式差异大,适合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非线性评价。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类奖根据科技成果特点划分为社会公益类项目、技术开发类项目、重大工程类项目、技术改造类项目分别评定。以技术开发类科技成果评价为例说明神经网络评价过程,其他类别项目同样适用。现行黑龙江省技术开发进步奖评审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如下表一所示(指标来源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考虑到这些指标比较含义比较大,有实际操作困难,细化各类指标并分配权重(咨询有关专家)得到二级指标及其权重。

表一指标及权重

Table1 Index and weight

专家评价对象过程尊重主观思维特点,只需针对27个二级指标作出定性判断,即优加、优秀、良加、良好、中加、中等、一般。模糊输入归一化后对应1.0,0.9,0.8,0.7,0.6,0.5,0.4数字量。

3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神经网络通过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差值反向影响输入到输出的路径,自适应调整训练过程,目标使偏差最小达到期望输出。本研究中拟用BP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以三层结构BP网络为例。输入向量;隐含层输出向量;输出层输出向量;期望输出向量;输入层到隐含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表示,;隐含层到输出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表示,,则网络输出误差、权值变化率如下公式(1)(2)定义,其中为学习速率。

有50个待评估科技成果,划分30个为校正集合,20个为预测集。30位专家针对二级指标给出模糊评价量化之后,与二级指标权重乘积作为三层BP神经网络输入向量。

BP神经网络中, 隐含层节点数的选择对网络的性能影响较大。若隐含层节点数过少,则局部极小值过多,不能达到网络训练的效果;若隐含节点数过多,网络拟合函数复杂,容易过拟合,使得网络泛化能力变差。根据公式:

式中m为输入节点数,n为输出节点数,为隐含层节点数,a为1~10之间的常数。

输入节点数为17,输出节点数为1,计算出,分别采用5~14作为隐含层节点个数,多次训练结果表明隐含层节点数为6的时候,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各层的激活函数均采用S型函数,目标误差为0.01,最大迭代次数为1000次。网络输出用a,b,c,d分别表示一等、二等、三等奖和落选,其期望值分别是0.9,0.7,0.5,0.3,校正集和预测集合泛化结果见表二。

表二 神经网络模型评价结果分析

Table2 Analysis of neutral network evaluation

评价结果分析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相关系数较高,误差较小,满足目标要求,复现性较高,可应用于实际技术开发类科技进步奖项评定。

[1] 刘学毅. 德尔菲法在交叉学科研究评价中的运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7(8),2: 21-25.

[2] 刘明寿. 采用德尔菲法评价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2004(21),4:437-440.

[3] 张凤. 采用文献计量法评价高校科研水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J]. 2005(7),2:98-100

[4] 李兴敏. 利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国内成人教育管理改革方向. 成人教育[J]. 2012(306),7:20-21.

[5] 刘仁山, 孟祥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河北工业科技[J]. 2013(30),1:17-21.

[6] 赵昱, 刘行, 徐佳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的PFI 模式下公租房建设的风险评价方法工程管理学报[J].2013(27),1:69-73.

[7] 王琳; 刘保东随机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清洁生产评价中的应用.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J].2012(42),6:1-10.

[8] 彭亮. Groupon模式下团购网站消费者信任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企业经济[J]. 2011(366),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