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重点难点

劳动教育重点难点

时间:2023-07-04 17:0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教育重点难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劳动教育重点难点

第1篇

品德教学实践活动道德行为一、选取真实鲜活的生活材料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我们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头活水,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挖掘生动鲜活、包罗万象的文字型材料文字型的材料包括案例、材料,引入品德课堂并生成活动主题。故事、诗歌、谜语、名人名言等,这些材料学生在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可以接触到,对孩子们来说有着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所不具备的特殊的亲和力。

1.准确具体的数字型材料

在品德课教学中引入有关数据,可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今天我当家》一课时,我用大屏幕出示了一组对比数据:(各国少年儿童家务量统计数据)

中国12分钟英国30分钟法国40分钟

韩国42分钟美国72分钟

看后让学生谈谈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紧接着让学生学习制订“今天我当家”计划表,使学生懂得要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分忧。

2.形象鲜明的图片型材料

书本上的插图、杂志上的图画、自己拍的照片等图片型材料能对人物、环境、主题等提供生动叙述,有助于说明教材内容的意义,从而使课堂上的“理”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时,我发动学生搜集家乡特产的商标、包装盒以及图片,在课堂上予以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四人组合作进行简单的分类,体会到家乡特产的丰富,以及它与我们的经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豪情。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图案,真实地展示了家乡特产的风貌,为家乡赢得了赞誉。特别是学生拍到的家乡特产海鲜,各种各样的海鲜,让人看后垂涎欲滴。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热情浓浓地写在了他们的脸上,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里。

3.立体动感的音像型材料

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录像、录音等音像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既有利于增加教学的信息流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多媒体、网络资料将在今后的品德课堂发挥其无穷的魅力。如上《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教师可以事先录像社区十字路口繁忙的交通现状,再从网上及其他资料上下载城市里繁华而有秩序的交通镜头,播放现代社会新出现的导弹头列车、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实况,从而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领略日新月异的交通工具的风采,感受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快捷和便利,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巨大魅力。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品德课中也只有引入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才能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参与、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课堂焕发出生活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品德教学所需的各种材料只要选取合理,使用得当,也都能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效果。

二、恰到好处的呈现材料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其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在品德课教学中把生活材料引入课堂,不应仅是简单的罗列和重复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或现象,而应以此为载体,实现“基于生活材料,超越现实生活”。

我们引入的生活材料,本身对孩子来说就具有亲和力,能使道德教育更贴近孩子的现实世界。引入的材料,既可以用来印证道德观点,也可以用于以观点来说明材料;既可以是用材料引入话题,也可以是用材料升华主题;既可以运用材料创设情境,也可以借助材料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善于捕捉孩子心灵跳动的脉搏,把握住教学契机,恰倒好处地呈现材料,能为品德课堂“推波助澜”。

1.先声夺人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恰倒好处地呈现现实生活中真实感人的生活材料往往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从而达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我一开课就播放宋祖英唱的《爱我中华》的MTV,那气势磅礴的长城黄河,那高亢激情的旋律音韵,那“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家喻户晓的歌词,看着,唱着,学生的情绪从一开始的新奇渐渐变得激动: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由这些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穿着各异的五十六个民族汇聚成的大家庭!这一材料的呈现,不仅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而且为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特点和培养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思想,打下了认知和情感的基础。

2.渲染情境

品德课教学是知识、能力、觉悟的三位一体,教学中适时地引进材料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我在《马路修到家门口》课上,通过媒体带领学生游历了乡村的道路、建筑,感受乡村建设的布局正在不断扩大和部门设施正在不断健全,我们的家乡正昂首阔步不断向更先进更发达的城市道路迈进时,适时地播放了《梦想天堂》这首学生非常熟悉的乐曲。这时,蓝天碧水进一步唤起了孩子对绿色的向往,花香鸟语更点燃了他们心头对美好家园的憧憬。一曲《梦想天堂》引发了他们心底更美的憧憬,把孩子们对家乡的感慨推向了,同时也使道德教育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3.拓展升华

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有教育作用。小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即是极好素材,充实教材内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别难过有我呢》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孩子表现出对别人的漠视。我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由于那种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习惯造成的。这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不能忽视。怎么办?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用自己友爱的口和手,送他一缕阳光。尽量找机会,每天对同桌说一句赞扬的话,并做好记录。半个月后,我在全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孩子改变了原先的态度,从心灵深处开始接纳同桌同学,原本很困难的赞扬现在变得很自然。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情感品质已经得到了提升――他们学会发现别人,学会了以宽容之心赢得宽容,学会了通过尊重别人赢得别人的尊重。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