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艺术的魅力

音乐艺术的魅力

时间:2023-07-04 17:0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艺术的魅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艺术的魅力

第1篇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 合作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音乐教学领域,也出现了积极的、不同程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创新,并在广泛的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合作教学就是这些年来被广大教师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的一种先进教学理念。合作教学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充分发挥合作团结、互帮互助的精神的重要性。

一、摆脱教学程式,不搞形式主义

过去的音乐教学因为存在太多的教学程式,故而就像裹了脚的女人,走起路来特别费劲。学生必须按照那种桌凳横竖对齐的座位坐;音乐课要么一唱到底、要么一听到底、要么一讲到底;歌曲教学的三部曲是:一视谱,二颂词,三唱歌,等等。合作学习法要求我们摆脱这些程式,打破这些成规。座位不必拘泥于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它应该是服从于音乐活动的。

二、有的放矢,营造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审美训练是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非常必要。所谓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就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上课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往往会给人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技巧或理论背景,却能很好地学习音乐。总之,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既让学生获得了审美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式接受,要给学生最大限度的主动性,这样就要求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这里所说的师生之间的合作,即指师生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四、选用科学的合作教学方式

合作教学的方式有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也有生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是日常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知识探究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生生互动合作教学要靠教师科学的组织和分配来完成,初中音乐教师一般可遵循组内异质分组、组间同质分组的原则。组内异质分组是指将不同性别、性格特色的学生分配在一起,优势互补,各展专长。组间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相反,是指将属性大抵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较小的差距易于学生之间的融合。在教师方面,科学的教学方式是,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教学方式,在教学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

五、音乐课与环境间的重要关系

1.和谐的室内环境

音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场所,音乐教室布置得美观又充满音乐气息,往往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教学过程。

2.丰富的课外环境

课外活动、假日活动都为音乐合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如开展合唱、乐队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群体意识。特别是在一些团体合唱比赛中,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合作学习的难度就更大,既不能抹杀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信心,更不能抑制能力较强的学生的个性发展。

3.良好的精神

音乐来自生活,既有娱乐作用,又有塑造人的作用,好的音乐能激励人,差的音乐则会毒害人。学生喜欢音乐,我们就利用音乐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使大脑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不如意时,利用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

六、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初中音乐合作教学的前提。合作教学的新颖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和谐、活跃的环境中学习。那么,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应如何有效地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呢?无论是教师外观还是教学过程,如果给学生呈现的是呆板、死气沉沉的印象,则无法让学生有兴趣和动力主动进行高效学习。所以,首先在教室的整体布置上,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的空间,如贴上自己喜欢的歌手的照片,贴上大家都喜欢的乐谱等,或者教师按音乐课的主题,结合相关的主题进行布置。其次,教师也可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如将室内授课改为室外授课,一定会让学生惊喜雀跃。最后,在合作教学付诸实践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先期指导工作,让学生知道合作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应用过程中该注意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后,合作教学才能有效地发挥,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保证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七、音乐课与民族文化的合作

“只有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相联系是人文结构形式的音乐课的综合与渗透的集中体现,是直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八、科学评价,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2篇

【关键词】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文化旅游项目;价值

一般而言,旅游产业到文化旅游的转变是旅游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单一性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只有复合性的文化旅游才能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1]。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兴盛与发展,如何实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最大化价值,促进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已经成为旅游业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呈现路径

首先,艺术创意与文化真实的结合。对于文化旅游而言,其中创意是有效的路径,艺术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而文化则是母本,这就需要对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弘扬与发展特色文化,树立旅游品牌意识,以此实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文化旅游项目中实现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最大化价值,需要以个性民族文化为主,对艺术文化渊源进行连接,结合特色艺术的地域特征、时令信息与时代背景等,对艺术本身进行还原,打造创意与真实的立体艺术表演,达到艺术的创新发展与改革突破。其次,原生态艺术的歌舞展演。如《魅力湘西》中涉及的歌舞很多,包括桑植民歌、大庸阳戏和花灯等歌舞曲艺,其中桑植民歌唱进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成为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精粹[2]。《魅力湘西》综合了巫傩文化、民族音乐、文艺美学和民族文化等元素,在“狂野、激情、浪漫、快乐”的基调中上演了所有的艺术表演,并生动展现了大湘西“三民”文化活化石,实现艺术的“保真保质”。最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如《魅力湘西》的展演不仅保留了大湘西原生态民俗文化,也将现代舞台之电、光、声技术与传统民族技艺、艺术等进行结合,使观众形成感觉、听觉和视觉等方面的大落差。

二、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价值

民族音乐舞蹈艺术是以真实原始生活为来源,是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智慧结晶与生活艺术化呈现,其价值如下:

(一)艺术社会价值。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如苗鼓是庆祝丰收时表演的乐器、酉水号子是湘西船夫们拉纤的协作曲等。例如:《魅力湘西》让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得到文化的认同,推动了湘西民族身份的重新构建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提高了湘西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美誉度和知名度,有利于实现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此外,从世界民族文化角度来说,《魅力湘西》为世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各国游客可以通过对民族音乐舞蹈艺术进行观赏,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魅力湘西的文化,让魅力湘西走向世界。

(二)艺术经济价值。当前旅游作为一种“绿色经济”,许多旅游景区都出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此为旅游创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片面认为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此,这些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和生活,是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只是在展现文化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

(三)艺术文化价值。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能够通过舞台艺术形式让观众获得美的享受与审美体验,实现其观赏价值。由于旅游本身存在一定的文化功能,旅游者的旅游实质上属于享受文化、消费文化和购买文化,因此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价值的实现也是文化价值的实现[3]。另外,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通过艺术创新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得到新的突破,有效丰富其文化价值的内涵,实现艺术的发展。

三、结束语

要想实现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价值,需要深度挖掘与推广研究文化旅游在民族音乐舞蹈艺术文化中的价值,使艺术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艺术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总之,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利益,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淑萍.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价值实现——以张家界《魅力湘西》为例[J].中国音乐,2012,(02):198-201.

[2]刘纯.旅游产业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湖南湘西旅游景点中的苗族音乐文化变迁[J].音乐创作,2012,(02):144-145.

第3篇

关键词:扬琴;艺术;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J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32-01

一、扬琴演奏的律动性

刘寒力老师曾经提出扬琴演奏的“心谱设计”,这是对音乐艺术、扬琴演艺术中“音”的深层探解。

艺术源自于生活,生活始之于自然;艺术在创作与借鉴的发展中,常会流露出最为自然、淳朴的真情实感,是‘心’与‘情’内在旋律的一种交流,通常这种感觉是不易被发掘的。将‘情感’融入艺术,将‘情感’用意识的表现方式表达出来,音乐是艺术有的听觉表现方式。那么,音乐这门艺术也就顺理成章的与‘情感’相融合了,艺术以音乐的表达形式展现了一种独有的特性。

首先,音乐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所以,一部杰出的音乐作品会对人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古人云:“乐以教合”有生即有情,有情也就有了艺术;人性的本能中包含了对艺术的感知性。

其次,在音乐中是可以塑造‘完美人格’的。在现实生活中,‘完美人格’是会受到艺术感染力的影响的;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音乐之所以成为难学之功,是因为“情”未融于“心”,“心”未琢于“情”;事事皆可成为艺术,因为艺术也是简易之思。

再次,学习艺术的过程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艺术的人生和人生的艺术都是可探求、可发展、可欣赏、可创造的。

扬琴演奏艺术可以活跃人的思想,也可以丰满人的思想,扬琴演奏艺术也是击弦乐器中最易使人感动和理解的;因为扬琴演奏具有“复调性”演奏技艺,与其他击弦乐器有所区别。音乐艺术是最易感动人“心灵”的艺术,因为音乐是人类感情传递的方式之一;演奏中的音乐所要表述的情感语义是最易感染人的,也是一种超越于言语性的,是最有价值的一种表达方式。扬琴演奏艺术是表现音乐艺术美的一门技艺,音乐又是传递真情实感的一种方式;那么,技艺与艺术、方式与文化、音乐与扬琴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与传承的。

鲁迅曾提出:“美、意”。‘美’包含了‘真’,而在艺术中‘真’又是由‘实’积淀而成,加以衬托与发展;演奏艺术是对美的一种感应,是对心的一种映射,这种‘感应’与‘映射’都离不开‘真’的写实与衬托。声美养耳,形美养目,演奏艺术拥有一种无穷的艺术魅力,是对当代社会与生活的完满呈现,是对艺术与生活发展的一种再创造;这也是永远未完成、未解决的功能进行,因为没有最为完成的艺术。

二、扬琴演奏的流动感

尼采说:“凡是好艺术必易解,凡是神品必轻快。”、“音乐是听觉艺术的再生。”

‘音’中之‘静’是有其自身含义的,因为‘音中有静’,而‘静’中又是存有生机的;与‘一生万物’、‘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相一致,万物静观皆自得,而空纳万物也。音乐的创造是建立在挚爱之上的,是需要建立在对事物的喜爱和兴趣之上的,是‘灵感’与‘心灵’沟通后所展现的创作天赋。那么,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就理所当然的建立在对于一个自然物的了解,对于一件具体事物的感知上;人们常说‘百家之长’,艺术的范畴是广袤的,欣赏的眼光不应该拘泥于一格,应该让开放性与传承性相融合。

世间万物广茂无垠,艺术的发展也是包罗万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大批量的扬琴作品开始涌现,常常是‘乱花坠玉迷人眼’;扬琴演奏者在演奏作品的选择上,要慎之又慎。在扬琴演奏中所选择的作品未必就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为适合演奏者自身条件展示的;要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演奏模式与创作模式。扬琴艺术的美是以世界美为对象的,这其中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万象;例如:宇宙的魅、人生的美、艺术的吸引力等。扬琴艺术的创造是在人类认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将自己的意识思维与知识阅历相结合,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发展过程,从而发展成为今天的‘亚洲扬琴’这一庞大的艺术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展现的不仅仅是扬琴演奏的个别魅力,更是艺术综合魅力的一种体现。

池中影之美在于‘幻境’,而幻境的基础又是‘倒’之微妙;引用倪云林先生的一段佳句:“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缓,春风发微笑”。引用之意在于‘倒影’一词,‘倒’为颠倒,‘影’为翻转,即颠倒又翻转而成一物,世间万物,妙不可言;宇宙伦常倒还相生,乐之深奥相应相生。

第4篇

一、从“韵味”角度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具体从“文字、声音、感情”三个方面来体现,具体一点来说就是文字的表达、声音的表现以及感情的体现。一方面三者同时做好,才能完整表现出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而另一方面,一首民族歌曲的好坏也要通过字、音、情这三个重要的审美特征来评判。

1、文字的“韵味”

汉族的语言表达讲究“字正腔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达也同样重视“字正”。字的“韵味”体现在语言的规律和表达上,咬字清晰有力是传递歌词意思,表达感情的良好途径,而选择对的字也是正确表达意思的首要考虑。另外,歌词的语气、情态、语势等方面的处理和表现也能促进民族音乐的韵律表现,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的作词者才能创作出与音乐旋律相符合的歌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使得文字的表现有着多种方法,也为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了巨大贡献。在民族声乐艺术进行表演时,如果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字,则根本无法完整理解演员要表现的意思和情感。而字的选择稍有偏差也会影响观众对整段歌词的理解,甚至会误导听众对整个歌曲的感情表达。如何用耳鼻口等发音器官发音是每个民族歌唱艺术家的必修课,而歌词的描述也是民族歌曲能否达到人人传唱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文字不仅是民族声乐的精华,也是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2、声音的“韵味”

仅仅在文字上的完整表达并不能使民族歌曲受人喜爱,生活中往往一段好的曲子即使没有文字也会令人听之难忘。例如90年代全球畅销的金曲”Myheartwillgoon”,其英文歌词并不是多数中国听众能够理解的,但是其旋律越感情却征服了一大批人,由此可见声音的“韵味”可以说是歌曲的灵魂。所谓音韵是通过文字发声的长短、婉转等技巧来控制和表现的,民族声乐中的技巧运用尤为丰富,最突出的特点是声音高亢、响亮的同时又不失优美。在民族声乐艺术中,讲究声音的发声技巧、共鸣、腔体等表现手段,这些手段是感情表达的有效方法。现代的一些歌厅的歌唱者,没有对歌唱技巧进行掌握练习,只一味追求民族声乐中的声音高亮,常常让听众感到声音刺耳和疲惫,不能把民族音乐的优美传达给听众。好的歌唱家拥有深厚的歌唱技巧,唱起歌来表情甜美,无论唱怎样的歌曲都带有自己的声音“韵味”,即能提升自身的音乐形象,也能和听众形成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声韵是打动观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民族声乐的最高审美特征[2]。

3、情感的“韵味”

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感情是否投入自然可以成为评判民族声乐艺术的标准。唱歌讲究“声情并茂”,通过情感的表现可以为艺术家与听众建立起一个不分距离的沟通桥梁。一首歌曲是否受欢迎不仅仅因为其词曲的精妙,更因为其情感的表达,比如现在的一些选秀歌手往往唱歌无瑕疵却不能得到观众的喜爱,这种情况正是由于歌者过于重视比赛,无法体会歌曲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也无法将歌曲原本的情感的“韵味”带给听众[3]。人类判定美是由于情感的波动,情感也就成为了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的重要特征。而感情的体现也是艺术家自身修养的表现,通过感情的判断不仅仅可以对民族音乐进行审美,也可以对其演唱者的艺术修养进行衡量。生活中常常用“动人心魄”的词语来形容一首好的歌曲,正是因为其情感的“韵味”使人心动、情动,情感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加是艺术的创作来源,只有充满情感的民族音乐演唱才能拥有巨大的音乐魅力。总之,情感的“韵味”是民族音乐创作的意义所在,魅力所在[4]。

二、结论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是字韵、声韵、情韵的共同表现,字韵使得听众意动,声韵使得听众耳动,情韵使得听众心动。因此,字、声、情三者的协调融合,才能确保民族音乐的韵味之美。从“韵味”的角度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解读,一方面能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有着更好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金满喜 单位: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剧院

第5篇

[关键词]:声乐表演 审美 创造

声乐表演是结合体力、表现力与想象力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艺术与其他所有艺术相同,都注重美学原理,服从审美意识。一般的音乐审美中欣赏者是声乐审美的主体,音乐是客体。而声乐表演艺术中歌唱者既是审美的主体,同时也是艺术的创造者,因而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演唱水平以及审美能力,才能够演绎出美的声乐艺术,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1.声乐艺术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构成的要素有音乐作品的旋律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歌唱的声音美、乐器的伴奏美以及表演动作的形体美。声乐表演者通过自身的感悟,将声乐作品用艺术的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予观众审美体验。声乐表演的审美主要体现在音乐、语言以及情感当中。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最直观的体现为音乐,听众通过音乐律动来获取声乐艺术的情感与审美。歌唱是音乐表演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其具体包含了韵律、节奏、和声等,利用各种演唱方式的结合,展现出音乐作品的魅力。

声乐作品中每一句歌词中的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强有弱,体现出了语言的连接之美。演唱者对各个字进行准确处理,就能够体现出语言的美感。声乐表演当中语言的准确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当中需要准确清晰表达出作品的内容,注意吐字清晰。虽然现在许多歌手尤其是流行歌手吐字不清仍然受到市场的追捧,但咬字准确是一个歌唱者的基本功,是必须要遵循的技巧。

情感作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灵魂,是声乐艺术传达中最重要的内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能够将充沛的情感带入到歌曲当中,并能够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艺术情感的力量。情感的体现也促进了声乐作品表演的整体的协调性,给观众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2.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

声乐表演艺术将书面上的作品转化为物质层面,声乐表演艺术的表演性极强,其不同于绘画等艺术能够以独立的作品来欣赏,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二度表达。只有掌握声乐表演审美的原则,才能够体现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性。声乐表演艺术审美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与客观的协调。不同的声乐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创作背景与风格,这些客观条件是演唱者所必须要掌握的。而在掌握作品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之上,需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表现出自身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这也是声乐表演中的个性化创造的体现。主观性也满足了观众获取不同艺术感受的意愿。因而声乐表演艺术应当注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平衡。

(2)艺术与演唱技巧的统一。声乐作品的演绎需要精湛的技巧。歌唱者要想充分地体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必须要充分运用技巧,在表演中合理地应用与融合,借助声音表达出自身所想表达的情感。技巧可以说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根,但光有技巧也远远不够,歌唱中的艺术表现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传统唱论中所强调的“声情并茂”就是这个道路,音乐表现与音乐素养必须要得到统一,这两者是相互承托、相辅相成的,或者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演唱的技巧就是为声乐艺术表现力所服务。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

声乐表演是一门再现性的艺术,更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声乐表演丰富了内涵,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声乐表演通常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本质在于对声乐的基础的理解并在理解之上进行的表演创造,声乐表演的创造性赋予了声乐作品新的生命力。创作者将声乐作品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定程度上使得作品失去了灵魂,只剩下了音乐与文字符号。演绎者的二度创造则使得作品重新获得生命。

声乐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的二度创造,是对原作的补充与丰富,这种创造性也是声乐表演的魅力的体现。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的创造体现在声音、动作、眼神等,通过对作品的内涵的解读,表达出自身的认识与情感,让听众读懂作品,领略作品的内在情感。声乐表演的创造,具体体现在形象的创造与情感的创造。

1.声乐表演的形象创造

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有着自身的独特感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演唱者的不同感悟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形象创造体现出来。例如,一些歌手在演唱时紧闭双眼,眉头紧锁,似乎在传达歌曲的思念之情;一些歌手演唱中动作极为夸张,声嘶力竭,表达出一种爆发的情绪。这些都是演唱者的形象个性的体现。一个成功的表演者,必须要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平庸无奇的作品往往无法打动观众的内心。同时,声乐表演中,用新颖的手段来演绎出作品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巧妙的形象表达,满足欣赏者的内心需要。例如06年春晚当中戴玉强、吴雁泽、阿宝三人共同演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他们用三种方式的结合赋予了作品崭新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声乐表演情感创造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声乐艺术表演要感染观众,必须有着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创造。声乐作品所要求歌唱者的不是直接表现出作品的情感,而是要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内涵,歌唱者应当跳出作品的音乐形象,开拓与引申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联想,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创造出更为生动与形象的音乐艺术特征。例如,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大海》,原曲所表达的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有的歌手的翻唱,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出对爱情的理解。因而一首音乐作品通过情感的再创造,往往能够体现出新的生命力,给予观众艺术与情感惊喜。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声乐表演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声乐表演对音乐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赋予了音乐作品生命力,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作为声乐表演者,必须要肩负起引导欣赏者鉴赏音乐作品的任务,充分结合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创造性,赋予音乐作品灵魂与新生命,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声乐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陆晶.声乐艺术表演中的美学效果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2]谢飞.论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思维[J].黄河之声,2014,(08).

[3]吴海燕.从审美角度试析声乐表演艺术[J].作家杂志,2012,(02).

第6篇

摘 要:舞蹈与音乐,是艺术类别的有机组合,是艺术魅力的自然天成。正是由于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所以舞蹈和音乐能够在小小的舞台上表现出流动不息的大千世界。舞蹈和音乐虽然是两种艺术元素,但二者并不是艺术元素的机械相加或简单结合,而是两种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舞蹈;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26-01

舞蹈和音乐虽然是两种艺术元素,但二者并不是艺术元素的机械相加或简单结合,而是两种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因为各种艺术元素进入综合艺术后,便失去了它的独立性,而在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中发挥整体之一部分的作用。进一步说,各种艺术元素在综合艺术里都是作为艺术手段之一出现的,它本身的某些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舞蹈为音乐提供造型和烘托的基础,音乐为舞蹈的造型制造气氛。此时舞蹈已不只是舞蹈本身,音乐也已不只是音乐本身,而是舞蹈和音乐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两者不能稍有分离。音乐和舞蹈动作和谐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创造出具有高度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可见,舞蹈和乐的结合,是将舞蹈艺术元素熔为一炉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综合艺术,这种新的综合艺术具有任何单一艺术元素单独运用都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应当指出,并不是任何音乐都可以与舞蹈结合。只有按照一定形式与舞蹈动作相吻合的表情达意的音乐,才能真正成为舞蹈的音乐。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舞蹈动作的行动线,是表达情感的富感染力的因素,是征服人心的力量。

音乐节奏是由乐音运动的轻重缓急而形成的,与舞蹈动作的轻重缓急吻合并恰到好处,包括时值的长短和力度的强弱。旋律为音乐提供基本的形象;和声带来万姿千态的变化;节奏使二者结合得生动活泼,舞蹈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时间艺术与时空艺术的交融。音乐形象直接深化舞蹈形象并启发舞蹈者的情感。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语汇跟随着音乐的演进。只有和音乐紧密结合,舞蹈才能产生出神奇的艺术魅力。

舞蹈训练不是孤立的,应该是舞蹈素质和音乐素质同时进行训练。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培养舞者理解音乐的能力,否则舞者就难以进行舞蹈艺术的创造。舞蹈艺术的发展,当今已开始走向音舞交响化,即以音乐结构来进行舞蹈形象的构思,并通过音乐主题素材的变化、音乐节奏的创作手法和音舞交响因素的变化来展示情景人物以及人物内心思想的变化,这就要求提高舞者的音乐分析力、鉴赏力、协和力,从而塑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艺术形象,将舞蹈艺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舞蹈只有通过美的肢体和美的神韵,配以美的音乐,才能表达美的内涵,达到美的展现。肢体语言美,给人一种美的意境。而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就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情不自禁地受到美的熏陶。舞蹈老师的形态语言美,激发着渴望和效仿的追求,使学生能够提升审美品位,提高知识品位、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舞蹈动作性和音乐表现性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音乐一定要给舞蹈动作以明确的指点。坚实的舞蹈动作必须配以坚实的音乐,优雅的舞蹈必须配以优雅的音乐,才能使舞蹈和音乐互相适合,互相支撑。

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先决条件就是拥有成功的舞蹈音乐。一个极具匠心和技巧高超的舞蹈作品,必须要配备高超的音乐。舞蹈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是否拥有形象鲜明、风格独特的音乐主题,并将这个音乐主题渗透到每个章节中,甚至是每个细节之中。只有这样,观众的心才能跟着沁人心脾的音乐语言深入其境,同时随着舞者的肢体语言,产生听觉和视觉上高度统一的艺术效果。

舞蹈音乐的动作性是舞蹈音乐作品与其他音乐作品最具个性的差异之处。舞蹈音乐一定要考虑舞蹈动作的逻辑循环性、群众场面的辐射性、音乐节奏的鲜明性。只有谱面上分得清、听觉上分得明、乐理上说得通、心理上感觉灵的舞蹈音乐,才能让舞者心中踏实,其动作才能自信,情绪才会饱满,表演才会生动。舞蹈音乐要有撩人心动的节奏型。节奏型在很多情况下是舞蹈音乐的内核。如何使舞蹈音乐节奏型有声有色、撩人心动?那就是当音乐主题确定之后,在音乐主题的延伸、发展、浓缩的基础上,寻找具有独特风格的逻辑重音,进而凝练成可以循环出现的节奏音型。

第7篇

关键词:刘三姐山歌;现实生活;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140-01

山歌是广西最有特色的文化,刘三姐可谓是广西山歌实至名归的“形象代言人”,有“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说法。开设刘三姐山歌课程,是更好地保护、开发、继承这一宝贵艺术资源的重大举措。

一、开设刘三姐山歌课程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刘三姐山歌艺术的保护

山歌在壮族的历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壮族人民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它不仅记录了个体的情感历程,同时也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集体意识,承载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富于极高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是属于广大壮族人民的宝贵艺术财富和民族遗产。在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刘三姐山歌的保护面临看严峻的挑战。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近年来刘三姐山歌艺术的保护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学校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保护刘三姐山歌艺术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刘三姐山歌艺术的重要责任。

(二)有利于刘三姐山歌艺术的开发

新的历史时期,为世界各民族音乐艺术的进一步交流和碰撞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各民族的音乐艺术创作在音乐语言、作曲技法上都在向广度和深度扩展,民族音乐创作的疆域亦愈来愈宽广。在世界音乐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毫无疑问,人们希望更多地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艺术,但更迫切地期待能够发掘和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和艺术技巧,使之成为世界音乐的独具魅力的艺术瑰宝。

(三)有利于刘三姐山歌艺术的传承

壮民族经历了漫长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古老民族,但在民族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文字,主要依靠山歌进行历史传承。壮家儿女自幼即置身“歌海”之中,耳濡目染,遂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统习俗。刘三姐山歌从唐代流传到今天,同样是壮族人民口口相传的结果。因此,刘三姐山歌作为一种民间音乐,虽然具有天然去雕饰的原生态之美,但在艺术传承方面却缺少一定的保障。

二、开设刘三姐山歌课程的策略

开设刘三姐山歌课程,应充分考虑到刘三姐山歌艺术的特色和学校办学的特点,依托于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音乐艺术。

(一)走进生活

刘三姐山歌艺术是一种“生活化”的民族音乐艺术,它的艺术之根在民众之间,在自然生活之中。开设刘三姐山歌课程,除了在课堂中教授和讲解相关的发声、吐字、运气等音乐技巧和音乐艺术背景知识之外,还应当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生活,来到美丽的壮乡歌海之中。要帮助学生在田野里、树林中、圩镇上,在广大人民群众歌祈神求雨、问路访寨、迎宾接客、劝酒助兴的丰富多彩生活中,去感受刘三姐山歌巨大的艺术魅力。

(二)请进课堂

民间艺人同样是刘三姐山歌艺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艺术造诣很高的“歌王”,更是这门古老而年轻的民间音乐艺术的活化石。尊重和保护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工作者,将他们请进音乐课堂,对于开拓学生的艺术眼界、引导他们在刘三姐山歌艺术之路上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民间艺人们被请进音乐课堂,能够进一步丰富这些民间艺人们的音乐理论和背景知识,对于他们本身也有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作用,这对于刘三姐山歌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三、结语

刘三姐山歌形式多样、韵律独特、曲调丰富优美、风格多彩,是广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面对自然的心灵之声,也是广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刘三姐山歌艺术的保护、开发和继承,广大音乐艺术工作者富有的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开设刘三姐山歌课程,正是对这一使命和责任的积极响应。应充分考虑到刘三姐山歌艺术的特色和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更为有效的办学措施,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音乐艺术做出贡献。

本文为广西教育厅“基于桂中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高职特色课程及教学研究”(2010C192)、“柳州山歌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201010LX570)、来宾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地方文化特色办学的刘三姐山歌教学品牌研究”( LBJK2010B006)课题论文。

第8篇

汉语言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在世界各国的歌唱语言中也属较难掌握的一中。汉字最重要的特点是有四声,结合音乐旋律线的起伏更增添了音乐形象的丰富感染力的发音吐字,要做到字正腔圆,这样发出的歌唱声音才圆润、响亮、饱满、色彩一致。

[关键词] 歌唱语言;生活语言;汉语言;字正腔圆

歌唱是一门复杂的音乐表演艺术,语言在声乐艺术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更直接、更详实的抒感。语言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声乐表演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问题,要解决技巧表现的问题,音乐形象上的塑造等,都立足于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

由汉语言自身字音结构、发音方法特点决定了汉语言较意大利语、法语在歌唱中更难于掌握、应用,所以本民族学习声乐的人首先要学习掌握歌唱语言的技巧,区别它与生活语言的不同,这样才能更益于对声乐表演艺术的透彻学习。

一、语言是声乐艺术的基础

语言艺术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性。语言艺术中的技巧与音乐旋律的有机结合,才能塑造出生动的音乐形象,产生沁人心脾的艺术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一首歌曲经不同人的演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歌唱艺术规律的总结、研究是建立在对语音学科学基础之上的。

二、语言与音乐的融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人思想的直接表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我们勤勇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开辟了中华民族音乐历史长河,换句话讲,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劳动。我们西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在《淮南子.道应训》中曾举例说:人们模仿“山林溪水“的声音协同劳动,这样就形成了音乐最初的节奏和音调。人类在生活中为了进一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已经不再满足于语言的单一表达方式,于是产生了较长的叙述词句,即歌唱。由此可见,歌唱语言是生活语言的延伸。

语言的思想内容决定着语调的高低、强弱,语句的抑扬顿挫。从而决定了语言音乐性的旋律,和节奏。极大的丰富了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俄国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认为,音乐与词的统一,应该是作为表现内容和艺术形象的重要方法。而词的表现应该根据语言的感情,它的节奏、呼吸和字句中的重音来处理,而不是生硬的按照音乐中的强拍规律,充分说明了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任何歌曲的表现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内心的感情活动。许多细微的、生动的表演都有赖于对文字的了解和对语言的掌握。深刻巧妙的刹那间的旋律之美旺旺是产生于对语言体会的心灵感受,歌唱中要以音乐话的语言带动与演化的音乐,让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融合渗透才能发挥歌唱所独有的艺术魅力。种植,语言渗透着音乐,音乐也融化着语言。语言与音乐之间结合的越和谐,歌唱艺术的表现力也就越强,这也是中外歌唱艺术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三、汉语言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1、汉语言的音乐性

汉字有声、韵、调的特点。单音节声母直接与字的口腔内发音的着力点有关。韵母则是歌唱美化过程的主要作用因素,也是产生共鸣的主要部位,它占的音乐时值最长。调是汉语言的最大特点,它有四声:升、降 、曲、直,关系着歌唱旋律的起伏走向。汉语言自身的音调语气构成了旋律节奏的主要依据,这些也就是生活语言到歌唱语言的枢纽。

2、歌唱的立足点

为什么有的演唱者对歌曲的演绎不仅自己动情,同时带动了听者也进入同样的情绪之中,也就是能够深入人心、感染大众。原因就在于对歌唱语言艺术的了解深入、彻底。相反,没有感染力的演唱则会让人“食之无味”。主要原因就在于演唱者单纯的在练习中追求声音的响亮、音域的宽阔,忽视了语言常识课的学习,缺乏对艺术表现手段的掌握。所以歌唱艺术不仅包括发声技巧,还应该具备感人至深的艺术表现手法,即音乐表现手段与语言手段的完美结合,兼顾并重。

四、歌唱语言的一般规律

世上的万物都有它与生俱来的规律性,也只有遵循这种规律事物才能生存发展保存至今。歌唱语言之所以能由生活语言延伸而来,并不断发展完善,就是遵循了它自身的原则性。

明代魏良辅著《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歌唱的艺术魅力就是在曲调及人情感的抒发带动下围绕着字,突出字,一切从始至终都具体落实到字,字也随着情感的抒发而变动着。所谓字的变动不是单一的吐字,而是要求口腔腔体的配合,这就要求腔唇,字是重点关键环节,必须恰当的处理字与腔的辩证关系,使之达到字正腔圆。

歌唱的艺术魅力是人情人性的艺术展现――音乐化语言,显示千变万的声音色彩与形态,歌唱语言就是通过演唱者演唱出的具有动人情感的声音,美的口头有声化的语言。它的特殊性在于不仅符合语言发音规律的音乐化,而且还符合歌唱艺术规律。

旋律与语言的完美结合是最佳演唱的必备要素。

所以,作为一个演唱者,对歌唱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掌握歌唱的技巧方法,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真正达到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这才是每位声乐演唱者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歌唱语言艺术》许讲真著.

第9篇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表演艺术与其它艺术的重要区别又在于创作材料是演员自身,从舞台戏曲来讲,需要音乐、服装、道具以及舞美、灯光、效果、化妆多种物质、技术的配合,但主要的是演员的表演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戏剧“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理论是正确的。因此,我们的表演艺术是就演员而言的。在目前各种艺术竞争十分激烈,戏曲处于观众冷落等待振兴的情况下,研究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种艺术没有魅力就不可能吸引观众,而没有观众的艺术也就名存实亡,这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

那何为艺术魅力呢?通俗一点说,艺术魅力就是艺术形象的吸引力,它包括意和象构成的总体审美感受,戏曲是综合性艺术,观众欣赏戏曲艺术的审美取向是多元的,又是综合的。所谓多元是分别对唱、做、念、打各种程式技巧的单独欣赏;所谓综合即是在“以歌舞演故事”的过程中,得到集形(动作)、神(内蕴)、韵(情调节奏)、味(意趣)于一体的艺术形象,以满足多种的审美愉悦。我们都知道:戏曲表演的最高任务是塑造人物的形象,然而“形象离开了审美和情感就不成其为艺术形象”,观众既关心剧中人的命运,又喜爱演员高超的技艺,那演员就有个重视力强和提高拟美形式的问题。

戏曲演员的拟美形式是在人物情感与唱、做、念、打等表演程式的结合中展现的,自然不能缺少情绪、姿态和韵味。一颦一笑,或静或动都是创造美的体现,关键靠人的掌握和运用,象《打神告庙》中焦桂英极具表现感染力的水袖;《放裴》中慧娘飘舞的素缟、裴生翻飞的褶子……都曾创造过极富魅力的美的瞬间。音乐唱腔是作用于听觉的,它在戏曲综合审美效应中占有与形体同等重要的地位,即是人们常说的声情并茂。《徽州女人》中的吟就是深刻地体现,那凄婉优美的旋律即给人以美的听觉享受,但每到此处时,观众必是长吁短叹,凄然泪下。一个剧目,一场演出,如果没有闪光的美的瞬间镶嵌其中,必然显得艺术色调贫乏。因此,我们可以把美的瞬间视为表演艺术的珍珠。

戏曲艺术是动态结构,它的审美形式是流动的发展变化过程。讲究总体布局,追求演出的协调完整,即需要在注重拟美形式与人物思想,情感情绪融合一致的同时,注意舞台人物之间的交流配合。

表演艺术的最高追求是创造意境,戏曲表演以形传神的艺术成就,就是这种境界的实现戏曲演员表演艺术造诣的高低是千差万别的,虽然戏曲演员具备了基本的技巧,即通常说的“四功”“五法”表演程式,就可以登台扮演各种角色了,但要塑造不同的人物、创作高层次的艺术品,产生精妙无比的艺术魅力,那是远远不够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程式技巧不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全部。

因此,我们说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不是既成的,而是创造的;不是预约的,而是发生的;不是静止的、重复的,而是生动的、变化发展的。这是我们对表演艺术的基本认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还应该在不断地艺术创作实践中去感受、去再发现。

第10篇

一、电影音乐中的独特的魅力

(一)电影音乐的特征

电影音乐是一种既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同时又区别于音乐艺术,形成自身特殊艺术特征的音乐形式。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要根据电影中的思维、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影片的人物特征及时代背景进行音乐的创作,同时还要融合相应的民族特征及地方特色等元素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专业的创作技巧及手段,为了体现影片中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在和声、配器等作曲技巧的使用,风格的确定及段落的安排,都必须要符合电影中艺术元素的要求,使音乐能够融于电影艺术中,给人呈现出整体的银幕形象。

音乐具有严谨的曲式结构,在创作的过程中以连续不断的时间运动为创作动机以表达作品的内容,而电影音乐则是在连续的时间运动上,既要结合影片故事情节的承续性和统一性,同时也要将电影元素与其他的艺术元素进行结合,体现出艺术的协调性和共融性,向人们呈现出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丰富多彩、完美的电影艺术。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的一部分,作曲家只是针对电影的需要提供歌曲中的一部分音乐素材,为了能够在银幕中呈现出完整的银幕形象和情感,需要对电影音乐进行不同音响效果处理。

(二)电影音乐的作用

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可以充分的反应影片中的情绪情感,渲染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够使影片的故事情节更加打动观众,引起观众对电影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所以音乐在当代电影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促进电影艺术更好地向观众传递文化精神。

2.对人物性格、感情、情绪、精神进行高度的概括,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电影特定的情节,对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及精神给予高度的概括,音乐通过与电影画面相结合,能够很好的反应出电影画面特定的内容及历史背景,在银幕中呈现出完整的人物形象,激发人们对电影故事情节的联想。

3.体现并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电影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变化可以透过音乐表达出来,在电影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与电影的思想主题是一脉相连的,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基本情绪、矛盾冲突等常常通过音乐或歌曲表现出来。所以在电影中可以随着音乐的播放,牵动观众的情感,最终达到电影的目的,促进电影音乐的更好发展。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电影中随着音乐的播放及音乐的不断变化,可以烘托电影中的情节,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对电影中心思想产生共鸣。

5.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电影中的音乐能有效地体现作品的时代感、烘托环境、凸显战争、渲染恐怖、营造梦境或幻境气氛。

6.音乐有助于形成特定的电影节奏,通过音乐可以对电影画面人物动作及镜头的衔接等形成电影作品的因素进行节奏的调节,快节奏的音乐配以快节奏的画面动作,塑造快节奏的故事情节;反之则是体现出慢节奏的故事情节;然而在慢节奏的动作配以快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加快;快节奏的动作配以慢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减慢。

7.有助于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形成统一感,音乐可以利用与镜头的组接功能,能将画面内容上彼此毫无关系的一些镜头组接起来,从一个镜头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镜头,音乐不仅用来连接两个镜头,而且还可连接段落。通过利用音乐将段落之间衔接起来,可给观众一种统一的感觉,更有利于观众对电影主题思想的了解。

第11篇

通过将电影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对比可以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电影艺术在视、听的融合性所带给我们的视觉与心理上的影响。就传统艺术中的绘画艺术而言,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画面来实现的,但是却缺乏基本的音响效果;而就音乐艺术而言,则由于画面的缺少而造成了没有形象感。电影艺术的出现,尤其是有声电影的出现极大地融合了以上二者所存在着不足的现象,使艺术具有音响与画面的高度融合。电影与戏剧相比较而言,尽管二者都强调动作性,但是在电影艺术中更多的还是强调视觉的动作性,而戏剧则是强调言语方面的动作。电影艺术不仅善于汲取绘画的特点,还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音响和画面的高度融合性,使得形象更为真实、丰满、立体感。

现代电影中声音早已不仅仅限于对话、音响和主题歌,而且成了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以日本影片《军阀》为例,在该电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美国军队正在四处搜索躲藏在山洞里的日本军人,银幕上一片黑暗,除了能听见微弱的声音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在这个时候,在人群中忽然传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接着便传来了一个严厉的斥责声:“闷死他,闷死他!”随后,在黑暗中又传出了婴儿的窒息声。在这整个过程中,虽然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但是我们却非常清楚在黑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便是声音给我们塑造形象的一种功能。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声音塑造形象的表现力比影像更强。这一点,已经为当今的广大电影艺术家所共识,因而,创造更加完美、表现力更强的听觉艺术形象,也成为当今电影艺术的追求。

钢琴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分析

钢琴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描绘出如画的自然,还可以真实地表达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我们既可以用钢琴中美妙的音符来表现波涛惊骇大海的声响,也可以用其来表现抽象的画面。这种表达的实现正是建立在钢琴音乐对音调运用的基础上而实现的,也正是通过这一手法的运用使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钢琴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之处。钢琴音乐艺术之所以有独特的魅力,其关键是在于其具有丰富的蕴含及情感表现,能够用其特有的精神指引我们走入梦想的世界。在音乐中可以使欣赏者充分感受到钢琴音乐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激起欣赏者的想象空间。因此,正确地看待与分析钢琴音乐在电影艺术语言中的作用也就成为我们研究二者结合的重要动因之一,整体而言,钢琴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情感方面而言,钢琴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情感的表现。众所周知,电影作品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人物的塑造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并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实现“以情动情”的效果。而钢琴音乐所具有的抒情性特点恰恰符合电影中人物和电影主题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钢琴音乐在电影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其次,则是从电影艺术中意境的营造方面而言的。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不仅能够表现出作品的唯美性,而且还能够加深我们对作品的认识。而意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情与景的融合。目前,在电影艺术中,对意境的营造中,钢琴音乐的运用便是典型的案例,这一类在中外很多的电影作品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原因,在很多电影作品中都选用钢琴来渲染、烘托剧中的气氛,从而为良好氛围的营造做好铺垫。

从以上两点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钢琴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的重要体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钢琴音乐在电影艺术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呢?我想这一点更多的应该从钢琴音乐自身的优势中来谈起,下面就围绕着其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1.钢琴音乐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广泛的运用,主要是由于钢琴自身所蕴含着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溯源与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所决定的。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内涵为电影艺术的视觉和听觉提供了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支撑点。而就音乐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而言,已经不仅仅体现在音乐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体现在音乐能够以自身独特的形式来深化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而为电影艺术提供了隽永的意蕴和深厚的文化韵律。

2.众所周知,欧洲是钢琴音乐的发源地,并被人们冠之为欧洲古典音乐,之所以被称为欧洲古典音乐,主要是要区别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的古典音乐,人们对钢琴音乐的喜爱主要体现在他的百听不厌、永久不衰,在对钢琴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不仅能给予我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化与精神修养。作为欧洲古典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钢琴艺术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充分汲取了欧洲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也正是这种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艺术内涵才能表现电影艺术中完美的钢琴艺术魅力。

电影艺术与钢琴音乐结合的内在平衡点分析

从电影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电影不仅是画面的连续性的一种组合,还是一种音乐的艺术。正是这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才使现代电影的表现更加具有内涵与特点。在电影中,如果说画面的主要功能是表现生活的内涵的话,那么音乐则是为人物性格的渲染、剧情的深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毋庸置疑,钢琴音乐天生便具有融合以上二者的优势,他不仅能够很自然的和电影艺术融合在一起,而且还能够为塑造出符合电影艺术自身要求的艺术形式。虽然,电影艺术和钢琴艺术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两者选择同一个主题时,会出现音画合一、音画平行、音画对立的局面。试听的综合感受主要是把电影画面和音乐的音响相结合形成的统一体。把画面和音乐同时展现给观众。众所周知,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表现是受到影片的限制的,这其中既包括了剧情的需要,而且还包括视频分段叙述对其造成的影响。以作品《海上钢琴师》为例,在这部影片中钢琴音乐始终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牵动剧情,引导着情节的发展。在该作品中,便通过钢琴音乐的运用成功实现了延伸剧情的作用。影片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具有钢琴天赋的孤儿所经历过的磨难,成功塑造了一个集喜怒哀乐于一身的伟大的主人公的形象。而音乐则贯穿在整个影片的始终,特别是涉及二战的画面时,钢琴音乐在其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荡气回肠之情通过柔肠煽情的钢琴音乐巧妙地表现了出来,成功的衬托了战争所带给人们的痛恨之情。当衣衫褴褛的主人公出场的时候,音乐的定位则选择了柔和动人的曲调,而当剧情处在悲怆的时刻,通过称叹叫绝的钢琴音乐则又把影片推向了。此外,2006年出品的韩国电影《为了Horowi-tz》也是电影艺术与钢琴音乐结合的一个典型的作品之一。#p#分页标题#e#

该作品主要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钢琴老师金智秀与音乐神童尹京民之间的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般的音乐故事。电影中质朴、温馨的画面展现了师徒之间充满坎坷但却炽热的情感。真挚朴实而不失震撼的故事发展情节中渗透着细腻的情感笔触。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富于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片中钢琴音乐的运用更是成为导演独具匠心、精心设计的一个“妙笔”,从对该部电影的欣赏中我们也会发现钢琴音乐与电影艺术内在结合给我们充分展示了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12篇

音乐,这个永不落伍的话题,更是成为了今天的主题。新的音乐走进了人们的视眼,融入了人们的心灵。但是却还有许多人排斥着这种新时代的“声音”。或许时间是这一切的制造者。许多人认为:如今的流行音乐很杂乱,完全失去了艺术所拥有的特征,失去了艺术所拥有的高雅。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只是人们带上了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年轻人所看待的流行乐。

如:现在掀起的这鼓“嘻哈”音乐风尚。许多人认为这sunnyvale是在说歌,毫无艺术价值。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我对于艺术的诠释看来是大错特错。

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造就了人们对于音乐的不同理解。

音乐的风潮在不断的更新,的确,老歌好听可听耐听,但是,新潮流的音乐也未常不是一种艺术经典的起步?那么我们为什么总要去抵制它?

流行乐融合了当今青年人对于艺术的一种崭新独特的诠释:青春,向上,充满真情,活力,真实~``~~~~这些便是流行乐所拥有的独特的魅力!

新一代的音乐创作者,他们用各自对于音乐的执着与热爱,将自己的想法,以及对生活,对世界,对人性~~~~~的理解,将生活之中平凡的点点滴滴融于音乐,去创作出独具一格的作品,这便是流行乐所体现的创造性。

新歌手,他们用各对于音乐的理解唱出对于音乐的诠释。我想,这些五花八门的音乐诠释是不应该受到排斥的。是的,真正的艺术没有国界,更不应该受到时间的束缚。

古典与流行并没有矛盾,他们是音乐的不同表现类型。古典乐让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更加辉煌耀眼,而流行乐更让当今的青年人陶醉痴迷。这便是音乐所不可抵制的魅力。追星成为了时尚的潮流,便是流行音乐得到一种大范围普及的体现。这表现音乐的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音乐从“高雅”变为了“平凡”。这使得艺术成为了大众化的享受,这便是音乐走近人们的短短几年内取得的硕果。

这足以证明流行乐拥有的魅力与感染力是多么大!它达到了艺术所要达到的大众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艺术,投身于音乐,去用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来陶冶情操。

音乐,走进大众化的时代,流行乐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