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3-07-04 17:10:02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学好文言文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的教育也非常重要。但现在大部分学生抱怨文言文太难学,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头疼,甚至害怕、厌恶学习文言文,这主要是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不能吸引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乏味、困难。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展开讨论。

一、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有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越多,学习的动力就越大,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头疼甚至害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太多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就会有充足的动力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主动学习文言文的知识。因此,任课教师想要改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头疼、害怕的情况首先就要吸引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动力。学生感觉到文言文难学的原因是因为文言文的内容远离实际生活的内容,任课教师可以考虑一些教学方法,尽量让文言文所讲述的内容靠近现在所生活的内容,帮助学生增进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一)利用成语、典故等引入课文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大多来自文学原著,像《出师表》《岳阳楼记》《小石谭记》《桃花源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学生对原著所讲述的内容都有所了解,所以任课教师如果想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可以考虑增加学生对原著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增进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从白话文小说、文章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学生在了解原著故事的同时就会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增加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了解和学习中会逐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文言文。例如在讲解《出师表》前,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出师表所讲述的故事的背景进行介绍从而让学生增加对《出师表》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增加对《出师表》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言文的学习动力。

(二)根据与文言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引入课文

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不同时代的特征,在文学作品的风格表现上也是这样。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对文言文的背景加以了解会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课本内容,增进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以唐代和宋代为例,唐代的政治清明,科举制兴起,文化交流频繁,所以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表现为大气磅礴的风格,读后让人心胸非常开阔;而宋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两宋矛盾尖锐,因此在文学作品风格相对较为婉约。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对文言文的风格、内容加以理解,也会对不同朝代的发展进行了解,从而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兴趣。不同作者的文学作品风格也会不同,相同的作者所处的时期不同文学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例如李白和杜甫虽然同处唐朝,但由于两人处于唐朝的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大有不同。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在人生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文学作品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学生对不同的作者的背景进行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文言文作品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增加对文言文的学习。

(三)多媒体教学对文言文的背景进行讲解

多媒体本身对学生来说就充满了趣味性,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文言文进行讲解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言文的背景了解,增进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三峡》这篇文章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长江、三峡的图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文章的背景有所了解。在讲解《木兰诗》《夸父逐日》等,任课教师也可以将一部分的影视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增加对文言文背景的了解,这样会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理解。

二、加强阅读,对课本内容进行领会

语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非常的重要,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和翻译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语感进行理解和学习,所以任课教师需要考虑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语感的培养。很多人认为语感应当是与生俱来的,无法进行提升和培养,其实语感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接触而形成的一种直觉和理解,因此针对文言文的学习,任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篇幅逐步加深对文言文学习的语感,从而增强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了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关注单字解释和句子翻译

我们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是学习英语单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道理也是同样,想要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研究就要先掌握文言文中的单字解释,学会了单字解释后才能够结合一定的语法和句子安排进行句子翻译,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所传递的内涵、反映的深刻内容进行理解。

讲解单字时也有一定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相对来说脱离生活,所以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经常会遗忘重要知识点,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文言文中的相同的单字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一字多义,让学生可以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内容加以巩固、理解和掌握,

四、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

第2篇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方法 态度 兴趣

文言文,是中国语言的根基所在。它简约、明朗、韵律感强、信息量大。文言文,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向后人展示了我们祖先的光辉事迹、精神气节、文化襟怀。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也能从文言文所记载的历史中寻找到宝贵的经验和自我成长的价值。

因此,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将其当作神圣的使命,将这种认真的态度带入我们的课堂中,才能为同学们传达正确的学习理念,才能不断地要求和提升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一、新颖的课堂导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关“学习兴趣”,历来为古今中外圣贤名师积极倡导。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中都显得十分的必要与重要。特别是对于文言文,之前(小学阶段)同学们从未接触过的语言形式,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同学们很快进入课堂,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形成新体验。教师可以采取的导入方式有: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的、情境创设导入等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喜欢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对于初中学生,我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听故事,而是要从故事中学会思考――在聆听中感受故事,在聆听中增长心智、在聆听中收获人生。

比如在讲解《出师表》时,我们可以引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前段时间,新三国在全国热播,可让同学们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最好是关于诸葛亮的)。让同学们通过自己讲的故事,相互交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地方。然后由老师介绍历史上诸葛亮的事迹,并引出所学的课文――《出师表》。让同学们在文章中,去印证自己所讲的故事,去品评这个人物,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导入法。

文言文以其简约明朗、浓郁的文化韵味著称。其用字精准、巧妙,这是现代白话文难以企及的。通过简单的几个字,便可以为读者奉献一场视觉盛宴。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帮助同学们对文章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品评,向同学们展示这种文字形制之优美,意境之深远,从而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一组关于莲花的图片,并有感情地为同学们朗读文中关于莲花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过简约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画面,给同学们营造一种感性的认识。加以对字里行间文句的品评,让学生不仅眼前有了,而且心中也会出现一朵美丽、高雅、圣洁的莲的形象。在这种直观的感性品味中,同学们会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作者一道去深深迷恋起这花中的谦谦君子……

二、摆正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文言文,毕竟与现代白话文相去甚远,许多同学在学习时,都感觉梳理文字很吃力。一方面因为古人用词注重精、巧、准,另一方面,古人的句子结构也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新课标》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一直以此为纲领,教学中更注重整体感知作者思想内涵,而非字词句结构。如此摆正我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仅不会使学生在枯燥的字词翻译中失去学习兴趣,还会帮助同学们培养自主学习、欣赏品评的方法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扁鹊见蔡桓公》时,帮助同学们解决字词的困难之后,注重其中所蕴涵的哲理,以及作品的写作顺序、表现手法等。

扁鹊三次见蔡桓公:

第一次,扁鹊“立有间”(细心观察),诊断出“君有疾在腠理”,预言后果“不治将恐深”。蔡桓公的回应是“寡人无疾”。

第二次,扁鹊诊断为“病在肌肤”,预言后果为“将益深”。而蔡桓公的反应是“不应”、“不悦”。

第三次,扁鹊的诊断为“病在肠胃”,预言后果为“将益深”。蔡桓公“又不应”、“又不悦”。

第四次,扁鹊的表现是“望桓侯而还走”,蔡桓公“使人问之”,扁鹊诊断为“在骨髓”,后果“无奈何也”。

最后,扁鹊“逃秦”,桓公“遂死”。

通过这样的梳理,两个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让同学们感叹文言文的魅力所在。简短的字句,便描绘出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可悲性格,扁鹊的善意规劝和机警形象。通过层层深入,逐步逼近,直到引人入胜。让同学们在层层推进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要注意防微杜渐。

老师通过注重“意”的教学,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态度。即在学习中,字词、结构仅仅是工具,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感知,深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价值意义。毕竟,古文学习的关键就在于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把握其中的思想精髓,从而把握内容的行文主脉,自然,古文学习的任务也就因此完成了大半。

三、总结学习技巧,攻克学习难关

词汇的理解、句型的结构,这是同学们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因此,在学习中,老师要注重总结字词句方面的学习技巧,帮助同学们克服难关,轻松学习。

如,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之”。为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记忆,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归纳总结:

(一)“之”作代词。

在作代词中,“之”又可以有不同的用法:

①代人、代物、代事。在代人时,多为第三人称, “他们”“她们”“它”“它们”。在句子中作宾语或兼语,不做主语。例如“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指“失道”的君主,代人;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魏学伊《核舟记》)之:指窗户,代物。也有特例,作第一人称使用,可以译成“我”。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此句中的“之”翻译为“我”。

②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翻译为“这”。例“渔人甚异之。”(渊明《桃花源记》)之:代所见的“美丽的桃花林图”。

(二)“之”作助词,也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①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悍吏之乎吾乡,叫嚣乎东西。”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如:“且焉置土石?”(列子《愚公移山》)

④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

……

(三)“之”作动词。

……

……

老师在呈现如上内容后,一定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自主认识、自觉巩固,进而将“外在”的知识技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系统,并促使学生在课堂或课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式学习,以期实现真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真正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效。

总之,为避免学生在古文阅读时,为个别词句、个别语法而纠结,从而丧失了对文章整体力度的把握,对文章意蕴深度地探索。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特别需要尽可能的通过提炼归纳,让同学们对一些常用语法、常见字词,做到“了然于心”,并活学活用。因此在文言文课内走向课外时,学生才会更加便捷、更加得心应手,也让同学们积聚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文意的理解、思想的把握、写作技巧的学习上。

四、小结

初中学生,正处于文言文学习的初期。老师通过巧妙的引入、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指引、科学的方法,帮助同学们轻松理解文言文,深刻体会中国古人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在面临现实问题时,学会借鉴古人的宝贵经验、吸取历史的教训,指导我们的行为,从而避免走错路、走弯路。■

参考文献:

1.李正宣.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2002(9).

2.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09-01

近二十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证实,文言文阅读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抓住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我在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现分享如下。

一、读是基础,将诵读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始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诵读环节:初读,整体感知;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诵读方式相结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把握课文内容奠定坚实基础。

二、准确理解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并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

文言文教学中,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意思,是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鉴赏评析。大多数选人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愚公移山》《爱莲说》《陋室铭》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有的放矢,既要兼顾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三、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在导入环节要精心设计导语,使导入语既紧扣课文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介绍自己以前了解的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使之获得成就感。这样做还能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再次,学习课文后,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背诵课文比赛,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落实了课标中积累背诵文言文名篇的目标,事半功倍。

四、加强指导,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文言文学习中,积累是重要的途径。对于文中出现的通假字,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意思,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教师要加强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分门别类的积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以积累掌握为最终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原则。比如,我在教学《隆中对》一文时,对文中的相关知识是这样教的:请班内的六个小组分别归纳本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成语。布置任务后,留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教师不断巡视指导。然后,分组展示学习效果,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集体订正。接着,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识记这些内容,并进行小组抢答比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记得认真,答得准确。学习氛围浓厚,达到了乐学乐教的目标,真正实现了高效教学。此外,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并运用文言文的积极性。

五、结合中考,教给学生解决文言文问题的方法

在中考专题训练阶段,结合文言文阅读题,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之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六、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文言文朗诵训练

从七年级一开学,教师就告知学生课标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篇目,并利用好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准备上课的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诵。滴水可以穿石,久而久之,学生便可以背诵甚至默写。同时,还可以穿插让单名学生上讲台朗诵相关文言文,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又能训练他们的胆量并提高其表达交流能力。

七、精心编制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功用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使导学案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导学功用。例如,我在编制《岳阳楼记》一文的导学案时,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了以下内容:

熟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完成本课以下内容:

1.通假字:

2.多义词:

3.古今异义词:

4.词类活用:

5.文言句式:

6.成语:

下面是我教学这一环节的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并掌握导学案自主学习的六方面的内容。二十分钟后我们分组展示,比一比哪一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二十分钟后,教师组织以下学习活动。)

师:时间到,请学长布置各小组的展示内容。

学长:第一组:通假字;第二组:多义词;第三组:古今异义词;第四组:词类活用;第五组:文言句式;第六组:成语。

第一组3号同学板书: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8号同学板书: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师:很好,完全正确。第二组1号同学回答:“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以”的意思是“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以”的意思是“因为”。 2号同学回答:“予观夫巴陵胜状”中“夫”的意思是“那”;“嗟夫”中“夫”的意思是“表句尾感叹”。 3号同学回答:“予观夫巴陵胜状”中“观”的意思是“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观”的意思是“景象”。4号同学回答:“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极”的意思是“到达”;“此乐何极”中“极”的意思是“穷尽”;“感极而悲者矣”中“极”的意思是“表示程度深”。师:真棒,大家给一些掌声鼓励一下。生:齐鼓掌。第三组6号回答:“越明年”中“越”的古义是“及,到”,今义是“越过”。8号同学回答:“浊浪排空”中“排空”的古义是“冲向天空”;今义是“全部去除掉”。师:回答很流利、全面。

第4篇

究其原因还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的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 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两者相比较,高中阶段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目标不同,因而初高中教学重点不同,学习要求不一样,使得初高中文言学习的断层。 高中老师抱怨初中教师没有把学生教好,送上来的学生文言文基础不扎实,知识欠缺较多,没有较好地具备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而初中老师则满腹委屈同样劳心劳力,却吃力不讨好。

如何实现高初中文言文的有效衔接和谐过渡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做好高初中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二是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三是做好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有效衔接。

一、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

由于知识的连续性,新知识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布卢姆认为学生的已有知识对于学习目标达成影响作用可占50%。这说明,教学的一个关键就在于使学生的认识前提行为达到一定的水平,以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下一任务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就必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工作,清除和缩小学生之间存在前置知识差别,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新知识所必要的基础知识,以提高群体学习效果。做好高初中教材内容的衔接,教师要熟悉高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明确哪些是初中已有知识,哪些是要进一步深化的知识,教学时各种情况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地进行补充和深化。

1.需要补充的知识

由于初中“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语法知识在初中被淡化、弱化了。学生大多对实词、虚词、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知之甚少。而高中对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的考查却是重点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视情况对语法知识作适当补充。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要使学生突破文言文语法这个教学难点就必须学好现代汉语语法。先补习基本的语法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文言特殊的语言现象

2.需要强化的知识.

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同时帮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运用语法知识加以判断,以增强学生对词法、句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巩固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运用语法知识判断词类活用的能力。

3.需要巩固引申的知识

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语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等,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这些句式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过。

高中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特殊句式时联系初中学过的典型例句,再结合句式的特点系统讲解,学生定会恍然大悟。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又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1.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不能等和靠,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主动去解决。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把要学的文言文抄在作业本上,要求隔行抄,以个人为单位,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自我阅读,解决力所能及的字词句问题,疏通文意,概述全段或全文大意。对文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和不理解的思想内容,一一圈点出来。每个同学都在动手了,对课文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转贴于

2.采取交流、合作、激励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质疑习惯

有时上文言文课,教师还按部就班不厌其烦串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往往吃力不讨好。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妨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课大胆质疑。对于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组内讨论解决,通过互问互答和提问解答来进行, 或把问题拿出与全班进行交流,或有疑难但已通过合作解决的,也可把解决的过程讲述出来,喜悦共享。讨论交流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文章字词句的疏通、理解,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向文章的思想、写作背景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当然,放手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学习,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教师要不断巡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也可加入适当的讨论,在关键时刻起点拨作用,并对有创新、大胆的观点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表扬、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真正有效。

3.指导学生科学背诵,实现有效教学

要求学生能把课文给背诵下来。大部分初中学生学习并不自觉,基础多数也不太好。让他们在接触课文一两天,才读了课文五六遍的情况下就去背,实在是超越了他们的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背默古诗文中应做到两点:帮助学生科学地安排背默时间和背默内容;重视指导学生自己总结背默方法。学生之间在学习习惯和方法方面均存在差异,利用每次默写后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自己复习存在问题,改进方法,用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能达到更有效的背诵效果。

三、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有效衔接

古人说:“授人以渔,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1.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2.重视归纳和积累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技巧

文言文教学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断地更新语文教学理念,但是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仍无太大的实效。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基本模式固定,即文言知识串讲、重点字词的整理、整篇文章的翻译,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文言文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不断改变文言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趣解文言文常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上课伊始,教师就将文章的来源、作者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一起介绍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暂时性地记忆,一段时间过后,这些知识将被学生遗忘。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相反,可能会使学生厌倦文言文知识的学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知识时,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地参与课堂教学,趣解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给学生讲解陶渊明的生平以及主要作品时,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讲起,让学生对陶渊明进行评价并激发学生继续了解陶渊明的兴趣,引导学生将陶渊明高洁的品格与现代的一些贪官污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收集陶渊明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二、优化课堂教法,扎实基础知识

掌握扎实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化课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进而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首先,要强调学生多诵读文言文,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诵读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进一步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范读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读出自己的体悟,在朗读中积极地思考。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文言文知识和语境距离现代较远,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文言文语境时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些教学障碍凭借教师的口头表述不能很好地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生动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是运用相关的视频进行教学,为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创设良好的氛围,扎实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和文学常识。最后,将文言文教学与文言文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字词的同时应注重文言文整体篇章结构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字词的同时能够对文章有整体把握,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后,进行写作练习,做到学以致用。

三、把握文言文中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言文首先是文,即文言文是文章,只是距离现代较远的文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只是注重文言文中字词句的理解,这就使文言文的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枯燥的字词教学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注重字词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人文内涵,提问:“愚公真的愚吗?为什么?”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会知道,愚公并不是真的愚蠢,相反,愚公身上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坚持与奉献精神是充满正能量的。再如,在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总之,文言文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深入挖掘这些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人民复杂细腻的情感,并启迪自己的人生,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技巧,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文言基础知识,通过深入地挖掘文言文的文本内涵,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玉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2):182.

[2]赵春花.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6):96.

第6篇

一、故事传说导入

文言文从古流传至今在民间流传着很多与文本相关的逸闻趣事。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之前,可以搜集这些逸闻趣事,在课堂导入阶段给学生们介绍。对于这些逸闻趣事学生们往往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从而在无形中增强他们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执教《木兰诗》的时候,就先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关于花木兰的故事:“南北朝时期,突力子侵犯北魏边疆,地保持军帖命花弧应征入伍。花木兰想到父亲年老多病,弟弟花木力年幼无知,决意女扮男装,以弟弟的名字,代父从军……”这样的故事传说导入很快勾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在正式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学生们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会理解得更加快捷。

二、成语名句导入

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其中蕴含有很多高超的写作技巧。可以说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其语言风格也是简洁、凝练的。流传至今的很多成语名句都出自于文言文,这些成语名句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常听到。收录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言文也不乏大量的成语名句。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完全可以借助这些成语名句来进行导入,从而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例如,在执教《醉翁亭记》的时候,可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个名句进行导入。这句话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看到这句话居然出自《醉翁亭记》,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该篇文言文学习的亲切感;在执教《曹刿论战》的时候可以“一鼓作气”这个成语进行课堂导入等。这些成语和名言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由此导入新课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三、精美语段导入

收录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有很多精美的语段。在课堂导入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酌情选择其中的一段文字进行事先朗读,让学生们对其进行细细品味。尝到“甜头”之后,学生们自然会对整篇文言文的内容倍感兴趣。例如,在执教《小石潭记》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配上背景音乐深情地朗读出“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这句话,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给学生们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增。新课程标准中最多强调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那么就很难实现有效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导入阶段就激发起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而精美语段导入正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四、插图画面导入

初中文言文课本当中亦存在不少的插图,教师完全可以从这些插图入手,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果没有插图,教师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或画面。例如,在执教《爱莲说》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可以先引导初中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先对莲的外形特点进行观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课文教学。又如,在执教《木兰诗》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电影《花木兰》的部分画面让学生们进行鉴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再如,在执教《醉翁亭记》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欧阳修在醉翁亭宴请宾客的画面让学生们观看,然后再进行相关的教学。相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属于视觉型的,他们对于视觉产生的冲击非常感兴趣。这也就是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道理所在。

激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新课导入方法绝不仅仅止于上述几种,可以选择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肯研究、肯探索,相信一定会探索出更多的新课导入方法。事实上,课堂导入讲究的并不一定是方法,更重要的则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用心的投入。不论是何种课堂导入方法,如果没有教师的用心投入,那么都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初中学生应该锻炼的语文素养是全方位的,虽然文言文的学习有难度,教师与学生还是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提升一个境界,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增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由于文言文和我们生活中的用语差别甚大,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提高语感。文言文虽然拗口,但是它的本质还是语言,学生们要通过大量的朗读,学会正确的断句和理解。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宜的调整或改变教学的节奏和方法。最后,就是教师在教学完成后要增加总结归纳的环节,教会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不要死记硬背。通过这样的几个过程,学生们会慢慢的对文言文产生一定的兴趣。

二、注意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来说,关键就是文言文的诵读和语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想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熟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文言文朗诵比赛,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课本当中文言文的朗读比赛,对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拓展一些课外的文言文进行朗读,比赛完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告诉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投入感情,把握好文言文的韵律,把文言文当中所蕴含的情感朗诵出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要经常让学生起来进行朗读、范读,通过长时间坚持朗读,培养文言文良好的语感,对于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杂志,2012(10):82.

第8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原意为“美好的语言”,传承至今它早已超越了语言文字学的范畴,成为一种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初中起始阶段,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学生走进这种语言文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途径。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偏重于古诗的诵读和积累,初中阶段则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入都对起始阶段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重点是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有效的学法指导能帮助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的学习模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如何帮助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尽快完成文言文入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是在起步阶段,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中学生文言文入门阶段的学法指导为突破口,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传播传统国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充实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育教学理论。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七年级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给其他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理论经验、启发指导。

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探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实验班级和样本学生,筛选出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验中阶段性的研究重点;制订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来检验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的效果,依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对研究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与补充。

根据样本学生按照问卷调查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发言人、记录人,明确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的角色。

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同步的研究学案开展学习,学案中应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时选择对应的学法,同时在学案上记录学习中生成的难点问题。

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和前期调查问卷中的困难点进行抽样比较,注意反馈问题的集中点,通过作业设计、课堂讨论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观察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达成性。

3.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设计思路的体现,贯穿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摸索出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并将学法延伸到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运用学法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养成属于学生个人的文言文思维模式。

七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学法指导研究是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总结,它不仅为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而且是对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有益摸索,从课堂引导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喜爱文言文。

依托课内文言文教学篇目,延伸学习内容,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浅易文言文,作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篇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分组学习的情况,确定样本小组并作为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象,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篇目,指导学生设计教案和学案。

由合作小组推举的代表来实施课外文言文篇目的课堂教学,组织全班同学借助学案完成课堂教学。

教师从反映、接受、理解、配合等方面记录课堂效果,并将样本班级和普通班级、样本班级实验前后、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比对,分析七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变化程度。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学习交流,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适时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改进教学实验,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夯实基础。

经过对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学法指导的探索实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必然带动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有效的学法指导来引领七年级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浩瀚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47-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文化,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授语言知识只是较为简单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实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想要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文化因素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文化因素的关注,了解语言在文化定情况下的运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与共性,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人才上的准备。并且,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流场景,使学生在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模拟训练过程中,真正地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的原因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一部分初中英语教师无法认识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仍然采用“哑巴式”“聋子式”的英语教学方式,造成初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低下。

尽管随着我国教师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初中英语教师认识到了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和语言的密切关联,也认识到了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和语言脱节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使初中英语教师不得不着眼于学生的升学问题,所以在日常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老师仍然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面,将语言知识的讲解作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模式。在这种主流教学思想的影响之下,很多初中英语教师无法真正把握跨文化教学的重心。此外,迫于升学和中考的压力,许多初中英语老师不愿意“浪费”课堂时间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这就使得初中英语教师不够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无法为学生搭建一个跨文化交际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成果学习并发扬。的实践平台,进而影响到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正确认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不同国家的新鲜事物和文化知识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中考压力面前,学生不得不放弃对其他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对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转而去学习更有利于应试的语法、单词和语句。沉重的课业也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考试之外的英语文化知识,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低下。

(三)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思想、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就使得跨文化交际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际之中。

1.词汇方面的差异

由于存在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在翻译成中文时会产生与原意不符的意思,如果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就很容易造成误解,影响跨文化交际。比如 “boxing day”所指的,不是字面上的“拳击日”的意思,而是指“圣诞节的次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给服务人员送上礼物;比如“peasant”的直接意思是“农民”,在我们国家,这是一个中性词语,不带有任何感彩,但是在英语中,它是一个贬义词,指没文化的人,因此用英语称呼外国人“peasant”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比如“restroom”直译成汉语是“休息室”的意思,然而在美国,它所指代的是大商场、大建筑或者剧院中的一间设有方便和盥洗设备的屋子,而我们中文中所说的“休息室”在英文中应该是“lobby”或者“lounge”。

2.交际行为方面的差异

不同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行为方式和交际习惯中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比如,当我们帮助别人,别人对我们表达感谢时,出于客气,中国人一般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而当外国人听到这样的话时就会觉得,我们帮助他们只是因为觉得职责所在,而不是出于我们的本意。在面对英美人的感谢时,应该回答“It is my pleasure”。

比如,“吃饭了吗”在汉语中是一句用于朋友之间寒暄的话,是用来打招呼的,类似英文中的“Hello”和“Hi”,然而翻译成英语的“Have you eaten yet”,便会被理解为你要邀请他吃饭。

3.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人们有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而价值观是其中最重要的,它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办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观念差异,就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作出准确的预测。

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个人利益需要服从于集体利益,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强调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奋斗。

比如,在西方国家,价值观与商品意识紧密相关,在他们看来“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在中国便没有这么强烈的商品意识。

以上的例子都表明了,有很多误解可能出现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但造成这些误解的原因不是学生语言知识方面的错误,而是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语言习惯、价值观念等。因此,与语言问题相比较,文化问题是更加重要也更加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课型设计

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不应该片面注重对语法、词汇的教学,否则学生就没有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基本的三种课型:

1.阅读课

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存在于丰富的阅读材料中,而无论是英语教材中还是英语教辅材料中,都有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这方便了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中的文化知识,对文化信息进行详细的解读,也可以进行课外扩展,让学生们大量搜集与话题相关的材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

可以设置课外名著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课外名著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2.听力课

在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之后,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准备短小的英语演讲活动,采取老师拟定话题,或学生自己来设定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可以说自己想说的一切,再由其他同学进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同学们的听、说英语的能力。

此外,初中英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搜索大量的英语电影或者演讲材料,让学生在锻炼听力的同时,还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3.口语课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摒弃听说教学中原有的机械化的句型操练,而是代之以更加灵活的交际法。交际法能够使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授文化知识的方法

1.阐释法

阐释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含有文化内容的语言材料,把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和表达法,进行专门的讲解,针对母语和英语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行讲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敏感性,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具体应用。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利用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比较法

比较法所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直接对比教材中所出现的中英文化差异,使同学认识到中英文化的差异,并且了解差异的产生原因以及文化背景。

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电脑、多媒体,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播放幻灯片、录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中西文化中的差异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实践法

实践法的核心是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更多地完成具体的语言实践,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知识。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接触英美人士的机会,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经历跨国交际活动的机会,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比如,举行英语情景剧大赛,让学生选定剧本,自己设定人物角色,进行排练,设置英语读书角等,为学生们搭建跨文化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们在本族的文化环境中了解英语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敏感度,提高他们对英语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初中英语教应该创造更多的情景,来打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教师可以组织英语竞赛训练、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了解英语文化。

比如英语演讲比赛就是训练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即使是在英语国家,这种方法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把演讲能力视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英语演讲可以锻炼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全面且得体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汇报、大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通过这些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充分地就问题进行交流,并更好地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设置演讲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或者演讲,这样可以在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盈,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与教法――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模式的应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

[2]吴显英.国外跨文化能力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3).

[3]范培林.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纪玉华,焦敬东.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反思三题[J].外国语言文学,2007(4).

第10篇

关键词:语言 文化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意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地球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越来越频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的实现其世界使命,不断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在我国的中学课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发展迫切的需要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特别是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科技方面专业人才。这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中明确提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文化意识目标的分析,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应该是指“对目标语文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知晓。”

根据人们对文化的知晓程度,文化意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者对于明显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但认为它奇特不可理解;第二层次,通过文化冲突,学习者了解到与自己文化明显不同的某些有意义的但却是微妙的文化特征,但是,仍然是不理解;第三层次,通过理性的分析,了解到那些微妙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认为可以理解;第四层次,通过深入体验其文化,学会设身处地从目标语文化的视角看问题,达到视其所视,感其所感的理解。(祁玉萍,2009)

通过对文化意识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与过去有了本质的不同,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使得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突破了只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局限,丰富了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得初中英语课有了生气和灵魂。但由于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起步较晚,教育体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虽然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文化培养的具体要求,但是据调查,我国初中英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仍然以教师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形式单一,主要采用文化输入的方式进行,学生被动的接受未知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课堂上教师片面强调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这严重阻碍了初中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使得初中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偏差,树立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这将不利于我们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专家指出,“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味强调目标语文化的传授,而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张淑菊,2008)。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加大西方文化教学的同时,英语教师也应该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和鉴别,加强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不仅是西方文化的引入者,而且主动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西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自《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语法教学,教学内容有了进一步拓展,特别体现在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这对拓展初中学生的视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初中英语课堂中西文化教学如今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中西文化知识介绍比例严重失衡。笔者曾对成都市部分初级中学深入课堂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英语教师在文化知识方面的讲解偏向于西方文化知识的介绍,而忽视了我国本土文化的讲解。如在向学生介绍情人节由来的时候,很少有教师提及我国的七夕夜。

2.2 西方文化知识以介绍为主,形式单一,缺乏与中国本土文化对比分析。学生被动的接受未知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偶尔教师也叫学生自己查找一些关于某一西方文化知识的资料,以汇报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介绍。

2.3 文化教学不够充分。“文化因素无处不在,从词汇到句子,从语法到篇章,甚至是某个学生衣服的颜色,教师的某个手势和动作,都可作为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其次,教师在文化教学中,重点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只看到现象,而不对中西文化进行鉴别,进行比较,所以初中英语文化教学只是现象的展现而非本质的揭示。最后,文化教学活动不够充分。学生了解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交际能力就能够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缺乏有效的实战性的文化交际活动。

由于学生在文化内容上理解不深刻,在文化学习过程中参与不够,这些都将导致初中学生对我国本土文化理解肤浅。而这样的学生在以后跨文化交流和沟通中,必然会因对我国本土文化的理解欠缺而出现母语文化缺失现象,无法把自己本土文化很好的介绍给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书的宗旨是先育人,所以英语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避免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盲目崇拜。

三、中西文化失衡和教学形式单一的成因分析

3.1 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受中考指挥棒影响

由于我国人口较多,通过考试选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功利性,教学内容以考试为标准,教学形式以大容量为标准。上课时,教师更多的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至于文化知识一般就简单介绍。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中西文化知识,就更不用说中西文化对比分析,以及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

3.2 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欠缺

我国绝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校学习期间采用语法翻译法学习这门语言的,他们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所以他们必然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他们自身就缺乏文化敏感性和文化意识。另外,文化包括的范畴很广,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哲学、历史、地理、信仰、价值观念、宗教及行为准则等等。而我国教师在校学习期间,特别是大学专业课程学习期间,更多的时间接受的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自身对文化接触较少,特别是中国本土文化。而教师在工作以后,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教书具有功利性质,他们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提高考试成绩,采用题海战术,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化语言知识的理解。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文化教学,特别是中西文化对比教学。而且,教师因家庭等原因,缺乏继续学习,继续自我提高的时间和机会,甚至有些教师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缺乏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的意识。

3.3 中西文化课外体验匮乏,缺乏方法指导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的中西文化学习应该延伸到课外。虽然现在关于中西文化知识的资源极为丰富,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但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自身对中西文化的学习比较盲目,这时急需教师给予指导。而我国中西文化课外体验十分匮乏,初中学生虽然可以接触到中西文化知识,但是由于没有英语教师的方法指导,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学生难以将零散的、感性的文化现象上升到一个系统的、理性的人之高度,进而影响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中西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由于我们中西文化教学缺乏学习环境,所以在中西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中西文化意识培养的成败与否取决于教师,而中西文化意识培养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特别是学生的习得方法和教师的教法。

4.1 将中西文化教学贯穿英语课堂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是遇到一个文化现象只就此进行讲解。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局限,绝大部分教师缺乏挖掘文化内涵的能力。那么,中西文化教学贯穿英语课堂的始终,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需将文化和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中使用语言。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精心备课,做大限度的挖掘中西文化差异,巧妙的设计课堂上文化教学的活动,兼顾语言知识的传授和中西文化意识的培养。

4.2 将中西文化教学延伸到课外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中西文化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中西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课外学生对文化意识的习得,并给予及时的指导。通过英文歌曲学习,阅读英语小说,参加英语讲座,看欧美电影以及接触媒体资源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中西文化学习渗透到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休息、娱乐各个方面。

五、中西文化意识培养的步骤

5.1 中西文化感知

英语课堂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实现中西文化培养首先应做好文化感知。让学生大量接触文化现象,了解文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等。教师可以通过文化介绍,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课堂汇报等方式,让学生对中西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中西文化意识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5.2 中西文化体验

当学生对中西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后,英语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各种渠道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环境中运用语言体验文化。通过文化体验激发初中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反思。

5.3 中西文化反思

在文化感知,文化体验中,学生必定会有很多感触。由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国文化容易曲解,产生盲目崇拜。因此在中西文化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做好文化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文化差异,分析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从而树立争取的价值取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中西文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努力探索文化有效的教学方法,克服文化教学片面强调西方文化而忽略了我国本土文化的不良势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观念。

参考文献:

[1] 陈科峰,增强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J].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65-67

[2] 崔秀香等. 跨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现[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1):158

[3] 刘玮. 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09(12):56-58

[4] 祁玉萍. 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47-52.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59-0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多年以来,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也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上和学生学习方法上。但不知为何,新课标理念不能渗透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课堂仍然重复着传统教学模式---奉行"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教学观念,教师借助教参让学生背词语解释、背语句译文,学生被动记忆,看不到成功,更没有文言文学习兴趣,致使文言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差。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新课标理念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效率呢?这是初中语文教育人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笔者结合多年来文言文教学实践,主要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巧妙的新课导入,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还能为学生放开思维、驰骋想象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语言,与学生口语和常接触的书面语都相差甚远,读起总感觉拗口、理解不通,难度大,这也是学生难以爱上文言文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变换形式的课前导入,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进行,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师回肠荡气、神韵别致的范读;讲趣味盈满、内容新颖的文言小故事,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杯弓蛇影、鹬蚌相争等。如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可以借助声像俱美、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以优美的朗读声把学生带入幽美的的"世外桃源"。总之,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语感就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语感,新课标给出了方法,要求学生直接接触文言文材料,多读多积累。因此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为突破口,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以其人之见读其人之文,自然能通晓、领会其文章内容。这样读能解意,读能培养语感,加强朗读,反复地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法宝。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应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就能变成有感情的音响,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内容和感情,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如《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岳阳楼记》中的"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优美工整的句子,让学生反复诵读,产生兴趣,为语感打基础。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授人与渔,教给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不教就要先教,教他方法。文言文教学也应该这样"授人以渔",授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预习文言文、如何朗读文言文、如何理解文言文等等。学生学习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内容。而了解文言内容,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弄清生字、通假字等特殊字的读音,翻译文章。通过翻译,不仅了解了文意,还应深入地学习了解相关的文言文的一些基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阅读水平。如教学《爱莲说》时,比较文中八个"之"字的用法,哪些"之"理解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再有就是文学常识了,采取让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将一课、一单元乃至一册书中的作家、作品和出处,按朝代顺序整理出来,更便于记忆。教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指导,甚至参与学生的预习中去。

4.实词教学,加强文言文新旧知识联系

语文是一门渐进性很强的学科,它比其它学科更需要日积月累,文言词语教学更是如此,分实词和虚词,虚词数量有限,常见意思也较少,而实词数量多,义项复杂。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有效积累常用实词,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旧带新,新旧对比,古今对比,逐步整理等新旧联系的方法。①以旧带新。我们不仅要看到古今词义的"异",还要看到古今词义的"同"。"异"是我们可以突破的难点,"同"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条件。到哪里去找这个"同"呢?从学生已有的知识里找,如学习《隆中对》中的"此用武之国"一句时,我首先叫学生解释"北国风光"的"国",使学生知道"此用武之国"中的"国"和"北国风光"的"国"字词义相同,即"地方"的意思。②新旧比较。一词多义,是学习文言文的又一困难。要掌握一个词语的多种解释,我采取新旧比较,词义辨析的方法。如学习《两小儿辩日》,在解释"去"时,我着重联系旧知识,使学生掌握古今词义的不同,然后作为新知识积累下来。待到学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岳阳楼记》)则着重于比较,通过辨析,让学生掌握"去"有"离开"、"除去"等不同解释;③古今对照。学习文言文,归根结蒂,是为了提高理解阅读和运用现代语文的能力。

5.温故知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不管怎么说,教学还是要保证质量的。要想使知识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必须经过学习和复习,重复学习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因此,要严格做好文言文的复习。教师可以采取背诵――默写――翻译――提问――自测五个步骤进行,比如复习《爱莲说》,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诵,尔后让学生默写含有难解字的句子或关键性的段落,如"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然后抽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可以提问学生文中能表现出作者高标傲世、独步于尘俗之外的美好情操之意的句子有哪些?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就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最后,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反复学习又不至于机械重复,既牢固了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并积极运用教师授予的学法,去实践文言文的自主学习。那么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就会大增,学生文言素养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12篇

[论文摘要] 新课程初中英语认为,英语课程教学在注重文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特别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就是要在学生发挥学习英语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学习思维。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高效课堂

根据新课改的这些新理念,牛津大学出版社主编的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编者意图重在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运用,提倡任务型教学,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具有贴近生活的实际性、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任务性三大特征。

一、初中牛津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难题

根据初中牛津英语教材的特征,不难看出,提高初中牛津英语的课堂教学效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社交能力。那么,教师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到底面临哪些教学上的难题呢?

第一、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对于现在大部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材词汇量太大,内容较多,这是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客观难题。对于大部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小学阶段学习的英语词汇和语句等都比较简单,在进入七年级后面对词汇量的剧增,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

第二、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的激情和主动,习惯了过去老师讲台教课,自己在台下学习和模仿的模式,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安排的一些小活动缺乏积极主动参与性,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面临困难,造成有些课堂教学的情景教学难以进行。

第三、教师面对新的教改,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对自己的角色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学和学习方法指导不够,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方式不够多样等。

二、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学

由于初中牛津英语新教材与小学教材的在语法和词汇上衔接不好,加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心里负担,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初期,首要的是要尽快填平和补充英语基础,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面着手:

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常言道,兴趣是学习语言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通过语言,音调,表情,动作和神态等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要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

然后,要复习音标,纠正发音。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初期,帮助学生克服哑巴英语非常有必要,为此,老师应该通过单词读音归类,音标接龙等形式来激活课堂,帮助学生回忆小学学习过的音标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强记单词,尽快增加词汇量。

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①从语音入手,特别是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要反复讲,例如ea字母组合可以读i:有treat,meat,cheap等词,同时也可以读e,有head,bread等词。②从词性转化入手,许多英语有多个词性,由于句法功能不同,因而用法也不同,例如在Do not laugh at someonewhen he makes a mistake.一句中,laugh是动词,在What a big laugh on her face.一句中,laugh是一个名词。⑨从词汇方面增加词汇量,如friend~friendly-friendship,朋友.友好的.友谊④从同义词的角度增加学生词汇的联想记忆,如fast-quick-speed,都有快的意思。

(二)情景教学,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气氛,鼓励学生进行语言交际

例如Unit 5 Ooing shopping的教学中,老师如果创设真实的商场交易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购物者和营业员,在熟读文本后,熟练地使用“What can I helpyou?”,“I am looking formilk…”,“What’s the price for it?/How muchis it?”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互动能力,也能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的语言交流。

(三)注重生活实际,合理布置学生课后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Ooing Shopping的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放学后陪父母前去超市购物,让学生用英文列举出5-10商品的名称和主要成分等。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印象,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新课程英语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深入研究文本资源,同时也要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指导,并将文本知识开放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嘉慧.浅析牛津初中英语教学中新课标理念的运用策略[J].科教文汇.2008(10)

[2]陈丽萍.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教案探索[J].读与写杂志.2009(07)

[3]张剑秋.基于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