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5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理财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个人理财;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7日
在市场经济时代,“财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理财”这个词之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银行、网络中到处可见“理财”这一名词。相对“财富”而言,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发财,是一种投资增值,只有那些腰缠万贯、家底殷实,既无远虑又无近忧的人才需要理财,在自己没有一定财富积累的时候还很难涉及理财。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财观念,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赚钱、花钱和管钱,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大学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对于没有收入来源(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只是训练和演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一种理财的习惯,而不是看重输赢结果的比赛。美国的爱默生在其《处世之道》中说到“财富就是将智慧运用于自然;致富的艺术不是勤奋,而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地点”。因此,在大学阶段的理财训练包括养成良好的心态、成熟的心智;培养全面的专业素质;获得人生和工作的经验、职业技能的学习;制定明确的目标、生涯的规划。系统的进行理财训练,将帮助大学生无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受用终生。在大学时代,应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
一、当前大学生理财存在的一些问题
1、资金来源基本上全部依靠家庭。大学生们一般很少考虑更多的融资渠道,独立谋生能力差,据某大学团委的一份调查显示:79.8%的同学的生活费、学费是来源于父母,这强有力地说明了绝大多数大学生依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必须依赖强大经济后盾――父母来维持生活。
2、支出没有计划,主观随意性强。在校的大学生们用钱没有计划,糊里糊涂,控制不了自己的花钱习惯,导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该节余的钱,不知不觉流失了。到学期末往往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勉强借债度日,甚至有的学生刚刚收到汇款没几天,就又向家里要钱,钱花到了哪里也不清楚。
3、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一般学生在学期开始时,要么把钱全部以活期形式存入银行,不考虑更多的投资渠道;要么把钱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行情不好往往带来较大损失,以后的生活费没有着落。
4、理财意识淡薄。中国在校大学生理财意识比较淡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理财意识。很多中国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资金来源于家庭或者是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资金的用途也简单局限于把钱存入银行,缴纳学杂费和支付生活费的开销。花钱没有计划,有的甚至奢侈浪费,合理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非常淡薄。因此,他们的理财意识相当缺乏,可以说并不具备一定的理财观;二是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财意识,但对理财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有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理财是富人的事情,普通学生钱少没有理财的必要;有的学生认为,理财就是买基金、炒股票;有些学生认为理财就是省钱,节约就是理财;也有学生认为理财就是花钱,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淡薄的理财意识使得在校大学生无法形成一个正确合理的理财观,造成许多在校大学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资产贬值,负债加重; 他们明显地感觉到经济危机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以及利率上升等所带来的以前不曾有过的生活压力。
二、当前在校大学生理财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国家庭传统上不重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提倡重义轻利、耻于谈钱,因而大多数中国家庭传统上对孩子的教育中都排斥谈论金钱。再加上近年来应试教育的现实,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和考试内容上,学而优则仕,只要考上好大学,就有光明的前途。而忽略了对孩子理财观等其他世界观的教育。同时,在这种教育下,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各种收入开支一手包办,从不让孩子自己插手理财。有的家长甚至以金钱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对孩子的消费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来给予满足,这种家庭理财观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当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在离开家庭,独立走上社会之后,理财意识淡薄,不知理财、不懂理财、不会理财,出现了一系列理财观上的问题。
2、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理财观的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西方不良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当前,中国已经全面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打开国门引进西方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同时,西方不良文化也通过大众传媒等多种方式伺机流入中国,日益成为中国社会青年群体亚文化的一部分,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观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如前所述,诱发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膨胀的消费主义文化,一些鼓吹绝对自由,攻击传统社会公德,宣扬非理性和价值相对主义的后现代文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都使得中国在校大学生在理财目的上呈现出庸俗化和很强的功利性,对他们本身就不成熟的理财观造成了严重的扭曲和误导;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学校园已经告别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摆阔气、讲排场、攀比奢华等不良风气,对年轻大学生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理财目的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诱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超前消费、透支消费、铺张浪费等不健康的理财观念。另外,由于近几年中国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剧烈,投机风盛行,全民炒股,一夜暴富的神话流传于街头巷尾,使得年轻气盛、渴望成功的在校大学生怦然心动、跃跃欲试,造成许多大学生理财目的是为了投机。但是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不足,投资者的理性决策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从众、跟风盛行,一旦经济危机爆发,对于理财观和理财方法本身就不成熟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盲目入市往往被深度套牢。
3、高校理财教育不完善。当前,针对在校大学生理财观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虽然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理财的相关课程,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目前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并不完善,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大学生理财课程内容体系。例如,在教材选用方面,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关于理财的书籍非常之多,但专门以在校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书籍较少,因此在选用教材时既要考虑整体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又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从大量理财书籍中整理、挑选、筛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这就为理财课程教材的选择带来了不便;另一方面理财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想真正地掌握理财方法并灵活运用,必须实际操作各类理财品种。但是,许多高校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到设备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在课堂内外增设理财课程的实践环节。课程讲解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无法真正学到理财品种的实际应用,更无法体会正确的理财观给生活带来的益处。
三、解决在校大学生理财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改变传统家庭理财教育,培养明确的理财意识。当前,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仍在蔓延。对于逐渐离开家庭依赖,即将独立走上社会的中国在校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不仅可以增强自身抵御经济危机风险的能力,而且也是当代大学生从我做起,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的责任所在。家庭理财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理财意识的启蒙教育和第一课堂。中国的家庭理财教育应该摒弃传统的耻于谈钱、包办收支的旧模式,让在校大学生从小就认识到理财归根到底是为人生作一个计划。人生各阶段都会有一个(或一系列)希望或目标,理财就是将个人或家庭的希望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从出生到求学、结婚、生子、退休,亿万富翁有亿万富翁的活法,贫民也有贫民的活法,而他们都需要计划,也就是说都需要理财。只有树立这样清晰理财的意识,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财观。
2、抵制社会不良文化与不良风气影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的。首先应该使在校大学生认识到西方传播过来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摆阔气、讲排场、攀比奢华等不良风气具有主义的价值本质,是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针锋相对的价值取向。这些不良文化使许多在校大学生越来越沉迷于消费中,并以此为荣,有的甚至认为消费独尊,造成了他们的爱国主义被消解,集体主义被淡化。可以说,这些不良文化与不良风气是诱发今天经济危机爆发的元凶。同时,要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团讯、宣传栏等传播媒介进行正确的、直观形象的理财引导。应该使在校大学生认识到,作为即将独立走上社会的年轻一代,在理财时除了要考虑眼前学习、生活的短期收入和支出,还应该为未来工作、买房、结婚、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做好规划。理财的目的不仅是满足物质财富的需求,更应该注重实现精神财富。因此,要树立一个系统的、稳健的、长远合理的理财目的,全面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时,经济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作为肩负未来民族振兴的青年一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理财目的还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价值,要有益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建立系统的大学生理财课程内容体系。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财观,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所以,各高校要建立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理财课程内容体系。在教材选用方面,一些有实力的高校可以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观现状和理财需求编写理财方法方面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选用一些国外关于大学生理财技巧的经典教材。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可以开设财方法选修课,系统地向学生介绍财富、道德和个人理财方法的理论知识,将理财方法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密切相连。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经济管理类院系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软硬件资源,指导大学生制作个人理财规划,建立个人网络虚拟资金账户,参与网络虚拟投资,进行模拟投资操作,对账户进行管理,按期进行损益评估。
四、大学生理财从细节出发制订详细的理财方案
针对大学生个人,首先应该有自己的“账簿”,养成记账的习惯,按月份和类别,简单记录每天的开支情况,合理分配生活费用;将生活费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课外学习辅导,留一部分作后备资金。
学生也可以开一个个人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存入银行,或者将每个月用剩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有百来元的结余。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也有利于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对于具备赚钱能力或资金富裕的学生,不妨尝试投资一些小额基金,在“实战”中逐渐提升个人理财的能力。目前,购买基金的最低金额都在1,000元左右,国债、货币基金的风险相对较低。
大学生应该建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不要一味地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当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余钱存银行,闲钱尽量少装口袋,平时够零用就行了。而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实记账并不难,只要你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抽空整理一下,最好每天及时记录,这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可以从账面看到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可以节省的,从而对症下药,也有利于整体的规划。
综上,理财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可以改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们应该尽早做好理财规划以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开国.建设我国二板市场的战略构想[J].投资与证券,2001.3.
[2]杜晓航,田璐.二板市场“买者自负”原则初探[J].投资与证券,2001.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理财;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34
理财对于现代社会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既重要又必要的技能。人的一生都被理财所贯穿,而大学生涯更是培养理财意识的关键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要逐步尝试理财,树立理财观念,掌握理财方法,让理财成为一生的事情。许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财观念和意识,从而因为过高的消费和支出成为“月光族”,甚至向同学和一些校园借贷借款,入不敷出。因此,理财有必要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培养理财观念和意识最好的阶段是课余时间充裕大学阶段,只有在大学期间学会理财,才能在今后繁忙的工作中更好的理财,让理财真正成为一生所追求的事情。
1 大学生理财观念及现状
1.1 理财观念薄弱
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较为薄弱,有理财观念的大学生只占少数。从本次调查收回的问卷中以是否有记账的习惯为例,大学生中,男生有记过账的占56.51%,女生占62.79%,而只有4.38%的男生,13.21%的女生能够坚持每天都记账。可以看出,女生的记账习惯相比男生要好些。而在大学生理财必要性的调查上,认为理财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必要的占25.47%。这说明理财观念相对薄弱,理财意识相对缺失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显著,无疑是阻碍大学生进行理财最大的障碍。
1.2 理财渠道或工具稀缺
当前适合大众的理财产品主要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但这些理财产品风险较大,门槛较高,并且对投资者有很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对于大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就导致适合大学生的理财渠道或工具稀少,很多大学生有理财观念却无法付诸行动。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给大学生提供了以余额宝、P2P、招财宝为代表的全新的理财方式,这类产品具有门槛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理财的渠道,给大学生提供了投资理财的实践平台。
1.3 资金来源特殊
大学生的理财资金来源大部分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这一部分较为固定,但主要用于消费支出,可用于理财的部分有限;部分大学生会通过兼职、打工等方式获得资金,提高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除此之外,少数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等奖金,以上三种方式是大学生主要的理财资金来源。由此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无法实现经济独立,主要依赖于家庭,可用于理财的资金量小,但是较为稳定,主要来源是生活费余额,少数是兼职所得。
2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理财,线上支付,是一种全新的理财方式,近些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具有灵活便捷,精确可靠的特点,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人们的投资理财方式,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逐步培养理财意识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渠道进行理财,没有理财意识。传统的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由于资金需求量大,并不适合大学生投资。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财产品,逐步培养了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余额宝,P2P等理财产品迅速发展,具有门槛低,风险小,灵活便捷等特点。这些新型理财产品的出现,让大学生能随时随地理财,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理财意识和习惯。
2.2 逐步改善理财观念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很多大学生认为理财是成功人士才能做的,对资金量有很大的需求,理财就等同于炒股,大学生无法也没有必要理财。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这种狭隘错误的观点逐步得到了改善。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可投资于资金需求量小的理财产品,也不仅仅限于炒股,可供理财产品的理财产品众多。大学生通过亲身的理财体验,感受到理财的乐趣,明白理财不只是成功人士才能做的,小额资金也可以用于理财,并且能取得收益。
2.3 逐步优化理财结构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可供大学生选择的理财产品只有股票、债券、基金等。这些理财产品风险较高,资金需求量大,流动性也相对较差,与大学生风险承受能力低,可投资资金量小的特点不相适应,导致大学生理财结构相对单一。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余额宝,招财宝等理财产品发展迅速,这类理财产品风险低,流动性好,没有投资金额的限制,是大学生最理想的理财产品。大学生可将理财资金分散投资,一部分投资于较低风险较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如余额宝、招财宝,一部分投资于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如P2P,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结构,可以在保证部分本金安全和收益实现的情况下,力争取得更高的预期收益。
3 大学生理财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认识
3.1 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
如果说理财产品是一把锁,那理财知识就是打开锁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财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理财产品,进而将收益最大化。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理财较为盲目是大学生群体在理财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很多大学生受身边同学的影响和某些媒体的宣传投资某项理财产品,而对其毫无了解,全凭运气理财,自然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血本无归。理财倘若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无疑只是一纸空谈。
3.2 认为理财是一锤子买卖
理财的很大一个特点就在于它的持续性,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长期理财,长期持有某一项理财产品,才能更好的掌握它的变化趋势。很多大学生错误的认为理财是一锤子买卖,有闲钱时才理财,没有闲钱时就将理财抛在脑后,不能持续理财。大学生以父母给的生活费为主要经济来源,每月较为固定,可以从中拿出一小部分,尝试投资于定期定额理财。定期定额理财既可以分散理财风险,保持理财的持续性,还可以改变大学生认为理财是一锤子买卖的错误看法,培养大学生持续理财的意识。
3.3 理财产品的选择不合适
理财产品的选择要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因为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大学生可用于理财的资金有限,并且大部分来源于生活费,决定了大学生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特点,因此要选择相对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余额宝、保本基金不失是一种合适的选择。然而,很多大学生选择的理财产品不合适,如投资于风险过高的股票,基金等,承担了过高的风险,很可能血本无归,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4 改善大学生理财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认识的措施
4.1 加强理财观念及知识教育
当前大学生理财现象普遍存在,而对于大学生理财观念及知识的教育少之又少,导致大学生理财观念的薄弱,理财知识的缺失。各高校应起到大学生理财教育主力军的作用,适当增开关于理财的选修课,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与其中。财经类高校应适当开展理财的必修课,普及理财观念及知识,避免大学生盲目理财,错误理财。社会媒体,财经报刊适当增加一些关于大学生理财类的节目和文章,给大学生提供随时随地接受理财观念及知识教育的途径。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大学生理财观念及知识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4.2 坚持记账,持续理财
大学生应培养记账的良好习惯,将每天的消费支出逐笔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区分必要消费和不必要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做到理性消费。每月都保留一部分的理财资金,不能有闲钱时才理财,没有闲钱时不理财,坚持做到持续理财。
4.3 明确自身理财定位和需求
大学生理财资金主要来源于生活费,因此生活费的多少决定了大学生不同的理财定位和需求。制定符合自身的投资策略,需要明确自身理财定位和需求。按照生活费的不同,可以将大学生定位为以下3种类型:
(1)1000元及以下,较低风险承受能力型。这类大学生由于可用于理财的资金量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应将绝大多数理财资金投资于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较少数投资于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建议将70%-80%的资金投资于余额宝,招财宝,其余的资金投资于基金,P2P等。这种投资组合可以保证大部分本金安全,避免因大额亏损影响学习与生活。
(2)1000元-2000元,中等风险风险承受能力型。这类大学生可用于理财的资金量较多,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将理财资金分成等额两份,分别投资于较低风险和较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3)2000元及以上,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型。这类大学生可用于理财的资金量最多,风险承受能力最强,可将大部分理财资金投资于较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追求高收益。建议将70%-8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P2P,其余的资金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债券,货币基金等。但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谨慎,不能只注重高预期回报率,应同样从历史业绩,流动性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大学时期是人生理财的起步阶段,在大学时期掌握了正确的理财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能为大学生今后的投资理财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终身受益。现如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投资理财提供了丰富的理财产品和渠道,这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逐步培养理财意识,改善理财观念,优化理财结构,另一方面大学生面临本金亏损,甚至血本无归的风险,对其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采用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逐渐提高自身的理财技能,让理财真正成为一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吴奇.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
【关键词】理财 教育
一、大学生开展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月初宽裕,月底拮据”几乎成了大学生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现象,虽然这其中有部分大学生没负担、家庭供给有保障的原因,但对自己可独立支配的这部分花费,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学里这样的课程很少甚至没有,家长又不在身边,辅导员也不会事无巨细的去管,在经济方面同学的交流也不是很多,理财只能靠自己在生活中去悟。由此可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学生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学生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2.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已被视为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就要求理财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规划能力、计算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理财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的获得,仅靠专业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在理财教育与实践中,让学生独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智慧,启迪学生突破传统的分析范式,增强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看到自己的力量,可以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
21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懂科学、会管理、善理财是发展经济的基础。财商已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又一被广泛认同的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学会理财与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一样重要,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一个生存必备的技能。探寻大学生理财教育体系构建,提高大学生的“财商”,使他们在具备较高的文化、科学和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学会对“金钱”进行经营管理,使个人和家庭财务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生活品位和质量,可以使大学生受益无穷。
财商的形成与培养、提高,既取决于一个人的先天禀赋,更依赖于其后天的教育培训。因此,高等教育在注重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的同时,也应留有一定的时间来充实学生的理财知识,培养他们的理财技能。
二、构建大学生理财教育体系
1.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理财首先是一种观念。人们改变命运的行动都是由思想发出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改变命运。当一个人用科学的理财观念来规划人生时,他的生活方式甚至人生命运都将发生改变。当前在大学大多存在着理财观念的误区。只有走出这些观念上的误区,才是搞好理财的前提。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姚俭建教授提出:“中国青少年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在个人理财教育中,首要的是进行理财价值观的教育。
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财是对个人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的一项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人生财务规划。专业的理财规划包括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税收筹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八方面的内容。生活中的每一笔消费支出都可以用科学、合理的理财原理进行规划。
2.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科学的理论,确定理财教育的内容。
在美国,理财教育的方式是清晰地依据少儿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授理财知识。孩子3岁时,能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时,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钱,认识到收入无法把全部商品买完,学会选择商品;照此循序渐进,到17岁孩子能比较各种储蓄和投资方式的风险和回报,比较年利率,以便决定把钱存在哪里,从谁那里借钱,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与此同时,还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使他们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从而知道赚钱的正当途径。
进入大学之后,学校也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美国很多大学开设了理财课,内容涉及财务预算,信用卡管理和其他理财基础知识。另外,金融公司也会偶尔来校园为学生上理财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菲尔德对美国大学生理财规划提出了专门的“1+1+1”模式。该模式为:学会贷款、学会兼职、学会投资。在美国,大学生学习进入股市和债券市场比较常见,不过大多数学生不会整天泡股市,而是通过买基金等方式来学习理财。
根据这些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构建我国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内容体系也应该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教育方式。
(1)将《个人理财》课程,作为大学生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必要的理财常识,为大学生活及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不定期地请有关金融行业的专家给学生作有关的讲座,介绍一些最新的金融产品及其在理财活动中的应用,介绍一些先进的理财理念、理财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在学生时代及走向社会的理财活动能够与时代同步。
(3)适当进行投资性理财实践。大学生在安排好生活理财的同时,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学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真正的“投资”―――如股票、基金定投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实践中掌握理财的规律和真谛。
3.充分利各种传播媒介,创造理财氛围。
创设理财协会,充分发挥理财协会及其他社团的作用,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理财教育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洪伟,高化文.理财技巧[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关键词:民办;大学生;消费观;理财
一、民办大学生理财的重要意义
1、民办大学生理财是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随着电子商务、金融业、保险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理财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车贷房贷、信用卡、投资理财、资金借贷、基金保险等等。因此,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立足于现代社会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2、民办大学生理财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社会对人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智商到智商情商兼备,到现在智商情商财商俱得。财商是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成功的关键。民办大学生学生理财知识技能并实施理财实践,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3、民办大学生理财是减轻家庭负担积累个人财富的需要
民办大学生比公办大学生承担着更重的教育成本,而又无法完全享受同比例的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等扶助政策,这就对民办大学生的家庭造成了较大的负担。理财促使民办大学生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锻炼了其储蓄投资和赚钱的能力,在增加收入和减少消费的同时减轻家庭负担、积累了个人财富,实现"才财"兼得。
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1.调查方法。对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多个年级及专业的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980份,回收有效问卷945 份,回收率96.4% 。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主要来源、月消费数量、生活费主要用途、消费观念、理财意识等19个方面,并分等级细化。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个案调查,根据问卷内容进行了个别访谈。
2.调查结果。经济不独立, 储蓄观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91%的被调查者生活费来源于父母,"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的仅为6%。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 超过一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全部依靠家庭,很少考虑更多的融资渠道,独立谋生能力差,,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而问及对"财商"概念时,很多被调查者表示陌生。当被问到学期末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 略有剩余的也是计划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 只有个别有储蓄意识。
3.消费差距大, 出现两极分化。被调查者中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占88% ,"富有"和"非常富有"仅占12 % 。但民办大学生中月消费最高达到6000 元以上,最低的只有200元,两极分化分明。
4.结构不合理,存在盲目冲动。调查中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真正用于饮食、日常用品等传统必需品的支出还不到总支出的3 0 % , 用于购买书籍的费用占总消费10 % 以下,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购买的是漫画、时尚杂志等方面书籍。他们的主要消费在同学间的请客应酬、谈恋爱、买名牌服装、买数码产品、手机话费、上网、游戏、互相攀比露"富"等方面。
三、民办大学生对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财是有钱人的事。虽然大学生是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但根本不用理财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没有理财的基本常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没有普遍将一种正确的科学的理财意识和观念引入到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自觉的生活习惯,往往在一些细节上忽略了理财,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即使以后有了丰厚的收入也无从理财,所以大学生理财是从小处出发,是为以后的准备。
2、理财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学会理财,不仅仅是要实现财产的合理使用和保值增值,也是要学会理财的素质,即诚实、勤劳、节俭、乐于助人、服务、独立、积极、克制。
3、根据调查数据得知,大多学校大学生没有基本的支出规划,消费多属于冲动消费和即时消费或非必要消费,没有详细的支出明细表,无法跟踪消费行为。
4、大学生理财能力薄弱,大学生仅仅把注意力停留在资产的保值增值上,而很少提出长远的科学的理财规划,技巧匮乏。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渴望了解个人理财知识,把理财当成以后生活的必修课,而学校没有开设个人理财教育课程或者举行类似的讲座普及理财知识。
四、对民办大学生合理理财的建议
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的发展方向,满足大学生的消费理财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势在必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携起手来,共同做好大学生理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一)外部保障
1.教育为主,培养良好消费风气。基于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专题活动,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如开设"消费道德"、"消费常识"等课程,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
2.加强引导,增强科学理财本领。理财需要长期的理性积淀,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 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家情"的教育, 对孩子的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 加强劳动教育, 促成孩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二)内部保障
1.疏导心理,开展系列心理活动。民办高校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因此,要克服攀比心理,培养良好消费风气,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和理性的自我定位。
2.立足现实,关注特殊贫困群体。在民办高校中还存在一批依靠勤工俭学、贷款、特困补助等交纳学费的弱势群体, 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像重视经济上资助贫困生一样, 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其家庭经济状况及个性特点、心理素质, 有准确的了解, 在实施各种资助措施以及组织活动时,一定要顾及贫困生的自尊和情感的需要,避免造成无意的伤害和刺痛。同时引导贫困生掌握适当的心理调试方法,进行"自我调试"解困。使贫困大学生逐渐了解自我并接受现实的自我,要敢于直面和接受自己家庭的贫穷境遇。通过适当的心理引导,给他们减负,促进其身心健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禾青,肖惠.大学生如何学会理财[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第2期.
[2] 刘俊棋.大学生理财观念调查与培养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0,(06).
[3] 赵敏 颜士昊 邴照洋.关注民办大学生消费状况培养和提高理财本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年3月号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是高校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相对滞后,已不适应时展的要求。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养成好的理财习惯、学习理财知识、进行理财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培养大学生的理财理念。
关键词:理财;习惯;规划;规划
古话:“你不理钱,钱不理你”。“钱”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深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高校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已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理财教育进行的越早越好。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无直接的经济来源,却有一笔稳定的“收入”。当今大学生却普遍存在消费无计划、结构不合理、相互攀比、奢侈浪费等各种问题。大学生大不会科学理财是上述问题的根源。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意识的培养。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现在有好多大学生对理财有以下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大学生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我没钱,不需要理财;二是大学生认为,理财就是投资、挣钱、生财、发财。我认为这这两认识都是片面的。理财不等于投资,投资是理财的一部分。理财即是有钱人的事,也是没钱人的事,你不理钱,钱会理你吗?理财是一种人生的规划。欧洲的博多?舍费尔说:“为未来做准备的最好方式是用理财筹划、购买未来。”事实上,理财就是正确的花每一分钱,使个人资金处于最优利用率,提升生活品质。而大学生理财的关键是开源节流。“开源”与“节流”同等重要,但要适度进行,因为有时理财也过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比如,有些同学因为过分的节约影响到身体,有些同学在打工等方面花费的精力太多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这都是本末倒置,决非理财的目的。
2 培养学生建立好的理财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讲,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1 养成存钱的习惯。存钱是理财的基础,是众多人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是第一桶金的主要来源。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曾写道:“挣20英镑,花掉19.96英镑的人,留给他的是幸福;挣20英镑,花掉20.06英镑的人,留给他的是悲剧。”存钱可以让人在不经意之间积攒一笔创业资金,从一点一滴做起,成为经济上的成功人士。所以, 对大学生来讲养成储蓄的习惯很重要。
2.2 养成记账的习惯。有句说的好:“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点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更为重要,大学生必须制定一套“用钱”计划。记账有以下几点好处:
2.2.1 控制过度消费。通过记账,你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钱都用来做了什么,哪些是必要的开销,哪些是非理性的、应该避免的花费,能够心中有数。
2.2.2 规划、合理地安排财务记账,并不是单纯地把每笔收支记个流水账,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规纳总结。通过记账能够清楚自己的不合理开支构成,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比如,吃饭类不合理,就要减少与同学的校外吃喝,尽量在学校解决。如果是服装类的,应该告诉同学,聪明的方法是:宁可挑一两件质地好、又不容易过时的服装,也不要选购“仅在这个季节流行”的服装。
2.2.3 记账要讲究方法,进行分类记账不是乱记,应该讲究方法,合理分类。在分类记账时一要区分每月增加的钱到底是收入还是借款,二是要弄清楚每月减少的钱是支出还是投资,区分这两项很重要。
2.3 养成节俭的习惯。所谓节俭,不是不花钱,而是要合理地、有计划地花钱。该用的钱,不管再多都要用;不该用的钱,一元二元都不乱花。这才是 “有钱人”具有的风格。比如,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他为了节省几美元,从不把车停在贵宾车位。盖茨作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懂得花钱应像炒菜放盐一样,要恰到好处,哪怕只有很少的几元钱,也要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曾讲:“钱是用来做事情的,而不是用来浪费的。”钱要花在,最需要用钱的地方。
3 学习理财知识,进行理财规划
高校应该开设理财选修课教授大学生的理财知识,比如《投资与理财》、《大学生个人理财》、《理财学》等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具体特点,讲解生命周期理论,介绍理财规划的原则,系统讲授理财规划的内容: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税收规划、投资规划和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使学生系统了解每种规划的内容,原则,具体的理财规划工具。通过对理财知识的学习来了解各类理财产品的特点,熟悉各种投资渠道,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模拟操作以积累经验。四、通过参加理财协会,社团等进行理财实践大学生可以参加理财协会、经济管理协会、青年工商联等财经类社团,积极地在大学校园里开展投资理财的实践。通过这些理财协会所组织的各种活动,还能使大学生与社会上各类金融机构进行联系沟通,获取最新的最实用的理财知识与技能,进行理财实践。总之,大学时代是充满活力,博取众长,丰富吸收的阶段,也是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形成的阶段。在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培养中,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是最重要的内容。相信,正确的理财观念,良好的理财习惯,系统的理财知识,将会使他们受用终生。
参考文献
[1] 王俊峰著.每天学点投资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背景知识:什么是理财?
从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的范围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护钱即保险与信托。
一、调查的对象、时间、方式
(一)对象:我院大学生
(二)时间:xx年8月
(三)方式:问卷调查形式
二、调查情况:大多数愿走理性消费路线
就月平均生活费而言,五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500元,并且3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也玩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另外,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在消费中也玩张扬个性,爱上了高消费。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 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从银行透支,或预支下月费用。
4、大多数人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5、新理财人异军突起
约有90%的调查的大学生作过兼职工作,56%正在做兼职。从经济投资学来说,兼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财务本金,为日后的消费等方面埋下伏笔。无疑,这种新兴的大学生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财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
在调查中也有同学自称为“理财达人”的。他在校园做业务,网上开店,趁今年股票形势好,开户成为新股民。在询问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投资额基本在5000至1万元,资金来源是家里人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在现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经盈利10%了。
三、原因分析
(一)减轻家庭负担
多数大学生的家庭属于普通家庭,主要以工薪阶级或农民家庭为主,学生在上学期间的开支,对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这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因此,大学生投资理财显得更加的重要,家庭条件一般或不好的大学生尽早学会投资理财,能够减轻家庭负担,让家庭生活轻松一点。
(二)培养管理能力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月光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记账,通过月初规划开支数额,每日记账列出清单明细,长期下来,就能对每天、每月的开支有非常清楚的了解,知道那些开支可以尽量避免,节约钱财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三)提前适应社会
没有良好的理财习惯,再高的学历再多的财富也会变得贫穷。好习惯需要长期的培养,这个过程虽然漫长而且痛苦,但是好的习惯能够让人“富有一辈子”。理财专家认为,大学生作为学习理财知识和适应社会的黄金时期,主动理财的意识大多数建立在好的理财习惯基础上。
二、在校大学生的收入渠道
大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大部分来自于父母,有些学生也通过奖学金、兼职、自主创业和投资来获得财富。据统计,通过父母获得的可支配收入的学生占总的87.2%,通过奖学金的学生占20%,通过兼职的学生占23.7%,通过自主创业的学生占11.2%,通过投资获得财富的学生占9.8%。其中是包含可支配收入来自多方的学生。
(一)奖学金
每所大学都设立有奖学金,学习努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能够借此机会获得丰厚的奖金,极大限度的减轻了家庭负担。奖学金是目前大学生最主要的获得钱财的方式之一,也是众多渠道中相对较容易的方法。
(二)兼职
兼职是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会选择的增加收收入的方法,一方面能够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能够增加社会经验,为以后进入社会增加砝码。兼职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繁重的简直任务对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因此在兼职选择上,需要学生慎重选择。
(三)自主创业
创业在近些年十分火热,经济市场催生了很多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奋斗中,部分大学生积极创业,能够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个人自信,提前了解行业咨询,为今后就业或进入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主创业虽然能带来巨大财富,但是巨大的风险和时间投入让大学生难以抉择,因此,选择自主创业需要谨慎小心。
(四)投资
9.8%的大学生会选择投资股票、基金等方式来获得财富,股票、基金等具有一定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财富的学生是极少的,学生在投资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良好的心态,来进行理性的投资。
三、在校大学生理财现状
在调查中显示,只有32.2%认为应该重视投资理财,以高年级居多,58%认为投资理财在现阶段不重要,剩下的9.8%为不清楚状态。这种现象说明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投资理财的重要。投资理财,总结起来就是开源和节流,开源指增加收入来源,来源越多,收入增加越快。节流减少支出,支出越少,或控制支出在可控范围内,也是保障财物稳定增长的方法。
(一)开源方面
一般来说,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主要依靠父母,少部分学生会寻求其它渠道进行钱财的获取。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意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但是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业余时间较少,提供给他们赚钱的机会就更加少了。
大多数学校会提供一些勤工岗位给在校学生,除校园勤工以外,大部分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节假日进行兼职,推销、商场促销、校园等成了大部分学生兼职的首选,小部分学生会合伙做小生意。
(二)节流方面
在开源的同时,节流对应的是合理开支、适度消费。大多数学生缺乏较强的理财意识,每个月的生活费在不知不觉中就花光殆尽,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最大的原因是学生自己的理财能力或控制能力不同,因此造成个人生活过得有好有坏。
大学生的日常开支主要集中在日常饮食和衣物开销两方面,而对于休闲消费,大学生主要比较集中,大多会选择KTV、看电影、集体聚餐等方式。交际作为大学校园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团购、AA制等方式能够减少交际的花费;其次,减少不必要的零食和衣物购买,也是节流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对策
(一)正确选择并明确目标
现在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其中真正适合大学生身份的投资产品却并不多,大学生的固定收入较低,能够选择的投资方式有定期存款、债券等,其他的理财方式大都不适合。其中,股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快速的增长财富,但是风险较大,对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较为欠缺的大学生来说还是要谨慎选择。
(二)家庭加强理财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及时的对孩子灌输适当的理财投资观念,对孩子的成长、理财观念的形成、理财习惯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家庭教育通过不断的鼓励、支持和引导,能够让孩子在大学期间尽快的适应校园生活,尽早的养成投资理财的好习惯。
1.在校大学生的融资与理财涵义
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而是一套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的技术和方法。一项调查表明,几乎100%的人在没有自己的理财规划的情况下,一生中损失的财产从20%到100%不等。因此,对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的范围包括: 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护钱。
融资就是资金的筹集。大学生目前手里可支配的金钱比较少,一般的融资途径就是从父母手上或者在外兼职打工所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融资与理财的确切涵义便是――在父母提供的生活费的基础上,找到更好的融资途径,掌握科学的理财方式,使自己顺利完成学业的一切费用得到科学、充分地管理与配置。
2.为什么要融资与理财
现在家长给孩子生活费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学期生活费一次性给全,另一种是按月定时给。相对而言,一次性给付的情况比较普遍,也因此,不少学生开学之后前两个月手头掌握的资金还比较可观。但由于大部分同学在掌握较多资金时不能把握好花钱的分寸,无计划消费较多,往往导致学期期末时出现“经济危机”。大部分学生每月花费都会超支。家长一次性给付一学期生活费的同学是这个月没过完就开始花下个月的钱;一个月分配一次“军饷”的同学到月末就要靠借钱度日。很少大学生有理财观念。一名大学生说:“每个月的钱就是那么稀里糊涂花的,花没了才知道这个月还没过完。至于下个月,要不厚着脸向家里要,要不就先借着。”如今很多大学生都觉得“钱不够花”,最积极的解决办法是设法增加收入以弥补资金不足的尴尬[2]。所以在校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同时也要学会融资。
3.融资的途径
作为在校大学生,融资的主要途径有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高等学校助学金、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社会资助。
奖学金:是指政府、学校和社会资助机构为表彰和鼓励品学兼优学生而设立的奖励资金,奖金额度在500-2000元,学生获奖比例在15%-35%之间,这其中包括了一定比例的贫困学生。但贫困生获奖比例仅占5%左右。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为了解决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而发放的财政贴息贷款,它是一种运用经济手段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又称之为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是指政府或学校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通常是校园内的工作或社会公益工作),使学生从中获得收入维持大学生活。高等学校助学金:高等学校助学金是国家为了激励高校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资助贫困生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临时的、紧急的困难情况,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各高校都设立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制定了特困补助、特困减免办法。社会资助:社会资助是社会各界为了不使贫困生因为经济困难失学而提供的另一种资助方式。
二、美国在校大学生融资与理财的状况
在美国,理财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这个理财教育计划被细分到了各年龄段。因为社会文化的不一样,美国的大学生一般到了18岁之后,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从小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就会脱离家庭,到外面去生活,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自己独立去理财,很多人大学的学费是自己赚的,还有很多是通过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在美国,大学生学习进入股市和债券市场比较常见,不过大多数学生不会整天泡股市,而是通过买基金等方式来学习理财。美国大学生们上大学后很多人不会再伸手跟父母要钱,更不用说是要钱去炒股了。
三、我国在校大学生融资与理财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1.缺乏社会、学校、家庭的支持
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者都不赞成大学生融资理财,他们拿自身做例子,强调学历、知识的重要性。其中有一个年仅18岁的打工者说:“上学的时候盼着闯社会打工,现在打工了,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的学习。”他告诫大学生要好好的学习,学业扎实了才能提高自我竞争力。医生、乡村教师以及城镇工作的人员,他们中80.0%以上的人认为在校生到社会上创业必然要分散精力,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首要任务――学业。其中有一位企业经理说:“事实上在公司招聘中,工作经验固然很重要,但还是很注重学生的专业成绩的”。而诸如工人、售货员等人当中有83.0%的人认为大学生还是应该安分守己、努力学习,理由是“知识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社会环境不支持大学生融资与理财,尽管国家对于大学生融资理财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但是对于一些实际的便利,如资金的筹集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周围环境的态度(80%以上不支持在校大学生融资理财)对在校大学生融资理财者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校对大学生融资理财的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融资理财并没有被独立为教育中的一个部分,它只是被归为社会实践中的一项活动而已。学校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希望大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前提是不影响学业,兼顾学业。各大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融资理财的不重视、低调态度间接影响了大学生融资理财的热情。此外,高校对于融资理财教育,普遍处于初级阶段,理财课程的相对缺乏,融资培训的缺失,对在校大学生融资理财者来说又是一个致命的限制条件。
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
2.需要融资的贫困生缺乏相关知识及观念
由于经济困难,一些贫困生的学业受到了影响,有的学生凑不齐学费报到;有的新生报到时交完学费就只剩下一个月的生活费;有的则为了赚取学费而四处打工赚钱。经济上的重负使一些人无心学业,还制约了贫困生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现在执行国家助学贷款中,高校不乏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家境困难的学生由于没有建立起信贷消费观念,或是出于种种顾虑不去申请贷款,意识超前的非贫困生却去积极申请贷款,于是出现了贫困生不贷款,而贷到款的学生却不贫困或不足贫困的现象,这既导致国家助学贷款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了有限的贷款资源,又违背了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初衷。
3.在校大学生缺乏自主融资的客观环境
目前我国大学生融资明显存在着“高门槛”。贷款的申请相对较难;一般的企业也不愿意招聘在假期或周末打短工的大学生们。
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很难找到融资对象,找到一个就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样的融资肯定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因此大学生本身一定要加强对融资市场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掌握大量的情报资料的前提下做出最优的选择。
4.在校大学生理财消费的新趋势
(1)追求时尚、强调人际交往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2)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从银行透支,或预支下月费用。
(3)大多数人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
四、在校大学生融资与理财建议
1.充分发挥个人、学校、社会的力量融资
贫困生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要充分发挥个人、学校及社会的力量融资来顺利完成学业。助学金是赠予式无偿资助,有的贫困大学生得到助学金资助时会感到无形的精神严厉。[5]这样的想法是不成熟的。大学生本身也应该确立应有的信用度,自强自立和诚实守信,熟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这样对助学贷款的申请有很大的帮助。要明白,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贫困生所采取的救助措施都是善意的。此外,企业、社会对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力度应该加强。现实与“立足学校、辐射社区 ,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勤工助学理想格局还相距甚远。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也需要调动多方力量 ,需要多方面配合协调。高校充分发挥个人,学校,社会的力量融资,努力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保证学生得到公平的资助,确立相关的监测机制,为贫困生创造更完善的融资渠道。
2.合理的消费理财
合理的消费理财不外乎四个字:开源、节流。相比之下,“节流”是大学生消费理财的关键。下面几点是对大学生理财的建议:第一,做好整体规划。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以应该计划外支出,如外出、购书等。做好个人财务账本。第二,养成储蓄习惯。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支取,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第三,树立勤俭意识,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4年间的学费2万元、基本生活费(吃饭、学习资料钱按600元/月计)约2万元,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学生通过打工挣得。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第四,学会精打细算。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在很多大商场换季衣服都会低折扣销售。第五,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坚持把收支情况整理并记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第六,勤工俭学。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融资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在校大学生具体的理财计划
这里我做了份每月600元计划,能让大学生合理地支出费用。
伙食费:早饭3元;男生中饭和晚饭各6元;女生5元左右。这样每月正常伙食费在240元―360元。这不包括在外用餐。本地学生这一开支要少很多。为了保证自己每个月正常的伙食费,在拿到生活费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饭卡里面的钱充足。
交际费:这方面的花费应该很少,平均每月控制在30元。
交通费:按一周出去2次计算,一个月约20元。 服装费用:平均每月50元左右,男女不同,一般男生在这项上的花费要少一点。真正需添置大件的一般由家长承担。通讯费:30元-50元。 护理和日用品花费:每月正常有50元到90元的结余,最多可结余190元。一学期5个月可以有250元-950元的结余。
合理存款:大学生运用储蓄有两种情况。第一是父母一次性给全了一学期的生活费。按我们既定标准,一学期生活费为3000元。专家的建议是:学生拿了钱后可以这样分配一下:存一部分定期,存一部分活期。因为目前银行最低定期存款期限为3个月,要保证定期存款不动,就要保证期间的每月花费,即前3个月每月计划600元得有保证,那么可以用来存3个月定期的有2个月的钱,共计1200元。前3个月的花费可以存定活两便,然后每月如有结余可以存入账户。 第二是父母每月会按时给孩子生活费。学生可以自己在银行开一个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最少10元),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20-30元存入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有100-150元的结余。而且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每个月用剩下来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种以少聚多的储蓄方式很值得学生采用。
需要提醒广大学子的是,闲钱尽量少装进口袋,平时够用就行了,真正使用钱的时候再到银行去取。学生在外面买东西的时候要坚持以现金付账,尽量少用银行卡,用卡轻轻一刷就完了,“省略”了人们掏钱包看钞票购物量力而行的思考过程。此外,在校大学生也不要盲目融资,要认清自己是否适合融资理财,对自己的还款能力进行详细评估,做一个诚信之人这是当下大学生之要务。
参考文献:
[1]王海红.理财小故事[N].金华晚报.2008.4.8
[2]张培娟.大学生理财指南[EB/OL].大学生创业网
省略.2008.2.6
[3]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周华薇.美国人的少儿理财教育[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1
[5]薛深.关于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34-35
[6]谢湘.国家助学贷款推出三项新举措[N].中国青年报.2005.5.22
[7]薛浩.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J]. 学生工作 .2004 (2) :113-135
[8]陈道华.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发展途径[J].高教探索.2005,(4):12-13
[9]郑彩莲.高校“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前景[J].中国青年研究.2002,(6):40-41
[关键词] 大学生;金融投资;意识;限制性
[作者简介] 聂勇,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与财政,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0-0104-0004
一、引 言
广西财经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经管类本科院校,作为传播金融投资知识的前沿阵地,它对普及大学生金融知识和促进地方金融投资建设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未来金融投资的主力军,应学习丰富的投资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投资实践。在学校开设课程中,如金融学、投资学等,大学生普遍学习到了一定的投资知识。实践能检验学习的效果,因此,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识,思考制约他们参与金融投资的因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
依据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本次调查采用非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小组选择了学校7个二级学院、11个专业,涵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在本次调查的对象中,以不同专业划分,会计学占20.78%,金融学占18.18%,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占22.08%,其他专业(包括法学、公关、劳动保障、国际会计、物流等8个专业)占37.66%;以不同年级划分,大一占比14.28%,大二占19.48%,大三占55.84%,大四占10.39%;以不同性别划分,男生占36.36%,女生占63.63%。
(一)大学生每月闲置资金的范围
学生闲置资金的多少是其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每月闲置资金范围呈金字塔状,近五成的学生的闲置资金在100元以下。每月拥有闲置资金在100~300元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32%。少数学生的闲置资金在300~500元。仅有7%学生的闲置资金在5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开支依靠家庭,这就决定了学生的资金来源有限,用途单一,学生将资金用于金融投资的可能性甚小。
(二)大学生认识投资理财产品的途径
认识理财产品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的信心和决策的正确性。在对广西财经学院学生“以何种方式了解理财产品”的调查中,44%的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和书刊报纸了解投资理财产品;分别有27%和16%的学生是通过专业课和亲朋好友来了解投资理财产品;少数学生是从推销人员处或其他途径了解投资理财产品。调查显示,对金融投资工具的认识不专业、不系统,仍然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投资意向
在大学生有足够资金进行投资的假设条件下,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大学生将储蓄作为投资;32%的同学选择认知度较高的股票;21%的学生则选择基金、债券等投资工具;而其他创新投资工具和理财产品,仅有4%的学生选择。这也体现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不足,投资意向不强。
(四)大学生金融投资的经历
调查发现,高达64%的学生没有金融投资经历,已有投资经验的大学生中,仅有3%的学生有“大于三年”的投资经历,十分有限的金融投资经历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
(五)分类比较不同学生群体对金融投资认识的现状
在被调查者中,男生占36%,女生占比64%,其中男女生有金融投资经历相当,男生为35.71%,女生为32.65%。显而易见,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中无论男女学生参与金融投资的程度仍较低。调查发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金融投资的了解情况
依据学校对专业设置的特点,调查小组抽取11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包括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以及其他专业等。
(1)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财经信息的关注程度差异
调查问卷中“您对财经新闻的关注频率是?”这一问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关注”、“偶尔关注”、“经常关注”、“随时关注”,调查发现无论来自哪个专业,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财经信息关注仅为“偶尔关注”。表示“随时关注”的,会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有10%左右,反映了专业学习对大学生关注财经新闻的影响不大。
(2)不同专业学生对股票基金等证券产品的接触状况
对证券产品的接触此项调查显示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及其他专业的学生 “没有接触过”金融投资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1%、59%、69%、87%。对于较多接触证券产品的金融专业的学生,有57%的学生表示是通过模拟炒股比赛接触证券产品,说明专业学习对学生接触金融投资的影响较大。
(3)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金融投资中的操作方式差异
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有所差异,所以他们在金融投资中的操作方式也各有差异。金融专业的学生较能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其中36%的学生能进行技术分析,43%的学生能进行基本面分析,21%的学生选择听从别人建议进行投资。
2.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识状况
(1)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投资风险的损失接受程度
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投资风险表现不同,随着年级的递增对于接受风险程度也逐渐降低。大一学生能接受较高的风险损失,能接受损失程度在10%以上的学生高达81.9%,大一大二的学生接受损失程度在30%以上有相当的比例。相比之下,大三大四的学生风险偏好较低,接受损失程度小于10%的学生分别有53.5%、50%。
(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金融投资中的获利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大学一年级的被调查者中,赢利0~10%的人数占比55%,无赢利人数有45%。而在其他各年级的被调查者中,没有赢利经历的人数均远远超过实现赢利的人数,其中大二年级无赢利情况最为明显,高达85%,大三和大四年级分别为67%和63%,几乎没有同学赢利超过20%。
三、大学生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从上述调查结果发现,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金融投资表现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投资观念不强,投资意识比较薄弱;二是投资兴趣不大,对经济信息不够敏感;三是投资信心不足,风险承受能力低;四是投资方法认识有限,对金融产品了解较少;五是投资活动较少,参与度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一)主观方面
1.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少
一方面,在校大学生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用于日常消费。调查显示,每月闲置资金在100元以下占被调查者45.45%,在100~300元比例为32.47%,在500元以上的比例仅有6.49%。另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无规划的支出问题,无计划地消费导致资金节余少,从而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少。
2.缺乏相关知识
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涉及不广,多是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调查结果显示,表示“随时关注财经信息”的学生仅有5.19%,除了金融专业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证券产品的学生高达70%,单一的课堂学习和仅有的专业知识不足以激发金融投资兴趣。
3.投资兴趣较低
金融投资活动、比赛等举办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接触金融投资的机会,降低了学生对投资的热情。在缺乏兴趣下,很难让学生主动了解投资,比如主动借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看财经信息等。长此下去,学生便失去投资兴趣,自然很少进行投资理财。
4.投资观念保守
一方面学生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另一方面学生投资理念不强。调查得出,选择“稳健型”的学生有72.73%。众所周知,金融投资有一定的风险,在保守的观念下,无风险的储蓄方式成了学生们的首选,如问卷中 “当您有足够的闲置资金时如何处理?”,有37.66%的学生选择储蓄。
(二)客观方面
1. 经济环境令学生投资有所顾虑
大学生风险损失承受能力较低,目前的经济形势令大学生普遍不敢轻易进行投资。在调查的对象中,仅有18.18%的学生认为目前投资市场活跃,可获得较大收益,没有购买过任何理财产品的学生却占到58.44%。没有足够的投入产出信心,许多大学生对投资市场望而却步。
2. 投资知识系统性普及和宣传较少
掌握财经信息的收集、做出投资决策是一个系统性学习过程。在调查大学生了解投资理财产品的途径中,34.44%的学生表示是从网络和书刊杂志上获取,27.27%的学生则是从专业课上获取,其余则是从亲朋好友、推销人员获取。多数学生在网络上或者口耳相传中获得金融投资信息,无法系统性地分析理财产品。
3. 投资氛围较差
从学生群体环境来看,缺乏“羊群效应”。周围的同学没有相关的投资活动,无法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金融投资。从校园环境来看,缺少金融投资实践平台。除了举办炒股模拟大赛,学校没有相关的活动来宣传推广投资知识。
四、提高大学生金融投资认识的对策建议
如今,财商已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而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金融投资方面仍然欠缺一些热情和相关的知识素养,这也是财商匮乏的体现。为提高大学生的财商水平,培养正确的理财行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巧妙积累资金,养成良好理财习惯
1.开源节流
节流是理财的第一步,大学生理应做到有计划地消费,累积财富。有规划的支出预期效益:在既定预算下消费,进行实际与预算间的差异性分析,逐步改善以达到目标。开源重于节流,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兼职,不但得到锻炼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参与科研课题,从中学习更多理论知识,甚至得到科研经费支持或奖励;自主创业等,都可以为自己累积财富,实现投资。
2.适当投资,正确理财
大学生面临着升学或就业,适合的投资方式为活存定存、基金定投。由于大学生的资金均是家里定时定量提供,每月消费量比较固定,可以选择合适的基金定投。此外,一些大学生的银行卡都是有一定透支额度的信用卡,虽然透支额度不大,但也能暂时缓解额外的开销压力。这对大学生所投资的钱还未收回而又急用钱时有很大作用。
(二)关注社会财经信息,增强金融投资敏感度
1.关注社会财经信息,增强金融投资敏感度
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来接收实时的经济信息,或借鉴吸收经济专业人士的观点,能正确认识整体经济形势,增强投资理念,并正确把握投资方向,如此日积月累,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敏感的财经嗅觉,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2.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投资理财的技术
大学生主动借阅投资理财的相关书籍,阅读并掌握教学上的专业知识,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自然形成敏感的财经嗅觉,实践中亦能运用自如,并激发潜在的投资理财兴趣,提高财商水平。
(三)营造良好的金融投资氛围
1.进一步宣传投资知识,营造有效理财氛围
一是通过父母的教育,父母的理财观念和行为深深影响着孩子,如父母的财商影响、经济支撑、沟通交流等;二是通过老师的传授和同学的交流,一般来说,老师投资知识技能的传播是学生接触较为专业的技术指导,老师的教学、投资经验会潜移默化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行为。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将极大地促进知识传播,形成浓厚的理财氛围;三是通过社会上的宣传,学校请社会上理财专家为学生做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投资理财公司等,让学生体验投资工作环境。
2.搭建投资平台,增强投资兴趣
一方面学校举办投资理财比赛、活动月等,如定期举办模拟炒股比赛,并设置奖项,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参加比赛,学生不仅收获软件应用方法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心理素质,甚至还能获得奖金、奖品,增强其投资兴趣。
3.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有效控制风险
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有效控制上接第107页)投资风险,为学生投资“保驾护航”,如创办投资理财咨询协会,由专业任课老师担任投资咨询委员会会长,具有投资经历和较好的投资技术水平的同学担任委员会成员,专门处理投资者的咨询问题。学生不仅获得免费的投资服务,增强学生对投资风险的认识和控制、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能提高服务者投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俊棋.大学生理财观念调查与培养探讨[J].中国证劵期货,2010,(6).
[2]高凤娟.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2).
[3]王在全.一生的理财计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并未接触过现代的理财观念,所以很少与子女谈“钱”这一问题,因此在孩子获得部分“财富自由”后,因缺乏财富管理观念,在花钱时大手大脚,不知节省。因步入大学后生活费往往是按月汇入,很多大学生的生活费常常显得不够用,更有大学生因为不善于理财而负债在身。由此可见,早期树立大学生正确理财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理财案例
王博是一名大二学生,由于不善于理财,王博的生活费总是显得捉襟见肘。父母给的每月1500元生活费,常常不到月底就花光了,因为不好意思一直向父母要,就向比较熟悉的同学借,后来办了一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钱也越欠越多,自己却找不出原因。希望通过学习理财知识改善自己目前的财务状况,进而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
■案例分析
从王同学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造成他负债的原因并不是生活费不足的问题。王同学看似离谱的财务状况,其实很多大学生都在面对这种困扰。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可大学生理财的相关知识却很欠缺,因此财务问题也就成为就了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难题。根据王同学的案例,希望以下四点理财建议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迈出理财规划的第一步,实现“君子爱财,治之有道”。
■理财建议
①开源节流 消费记账
对于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账簿,养成记账的习惯,按月份和类别,简单记录每天的开支情况,合理分配生活费用;将生活费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做课外学习辅导,留一部分做后备资金。学生也可以开一个个人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方式,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存入银行,或者将每个月剩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会有一笔结余。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也有利于他们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由于王同学目前处于负债阶段,所以建议前期,要围绕开源节流,消费记账展开,调节收支平衡,积累财富。王同学的生活费并不少,出现负债的原因应该是由于对生活费的支出没有一个整体规划,因此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花销。理财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手中要有一个记账簿,将每月花销提前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尽量按照计划支出,对于计划外的消费三思而行。除了计划要列出消费清单,月末对该月的支出还要做一个详细的清单和一个简单的总结,这样不仅能对自身的财务状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还能知道哪些钱是不该支出的,如此更有助于我们规避多余开销。
② 基础理财 保值增值
前期通过开源节流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储蓄,虽然储蓄不多,但也不能放在银行里被无故蒸发掉,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理财方式。银行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一些投资组合,忙碌学业之余多了解一下理财产品,为今后的理财投资打下一定的基础。
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投资,不敢轻易进行尝试。相比简单的银行储蓄,大学生可以选择零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利息却比普通的存款高出很多。对于初学者和存款并不是很多的大学生来讲,也可以选择一款基金做基金定投,基金定投投资金额小,投资时间越久受益越多,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且能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理财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
③ 勤工俭学 增加贴补
大学生勤工俭学,不仅可以增加一定收入,解决其学习、生活困难,而且还能培育大学生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情操,为大学生日后就业积蓄能量和经验。
现实中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来实现自己的理财计划,诸如家教、促销、服务生都是大学生比较倾向的兼职,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自己,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贴补生活费用。但是勤工俭学应以不影响学业为前提,否刚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王同学每月生活都不够用,建议王同学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财富,避免举借外债,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实践过程,既锻炼了自身,又充实了钱包。
④ 一卡在手 谨慎消费
【关键词】高中生理财的必要性 学习途径 理财应用
一、高中生理财的必要性
近年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压岁钱管理相比从前会更宽松一些,相对有独立能力的高中生就更是如此了。由于人们普遍的认为成年后就应该自己生活并自己理财,而法律上界定成年与否的标准是年龄,大部分高中生的年龄在16周岁到18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一般被认为心理年龄成熟度较高,就得到了比较普遍的、程度比较大的理财自由。
可惜的是,课本中的理财知识非常少,仅仅有一句“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和一些关于股票债券的笼统概括,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高中生阶段的未成年人自以为对金钱有所了解,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对金钱的概念更多的限于数额。不知读者是否听过身边的大学生们说起“钱原来这样值钱,以前父母给付钱的时候都没什么感觉”之类的言语,笔者曾多次听到学生这样抱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部分学生高中时期都跟父母同居,生活起居由父母供给,平时的支出由父母控制,到了大学后,财务完全由自己来进行打理的时候,他们才渐渐的开始有了明确的金钱概念。因此,高中生非常容易因为金钱概念的模糊而花钱大手大脚。
根据一份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约20%左右的高中生拥有超过5000元的年存储额,而年存储额超过1000元的高中生则大约有62%,该调查报告在最后根据调查人数和全国高中生总人数(不含港澳台)大致预计,全国高中生一年的总存储额大约为一百五十亿元。笔者私以为,这样可观的数额不论是被没有金钱概念的拥有者随意挥霍掉、或是躺在银行中等待每年的微薄利息,都是很可惜的;因此,倘若高中生多多接触金融理财知识,这样资源浪费的情况就能大大改善。
二、合理利用金融方向的书籍、报纸与新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尔基的名言。此言不假,想在要对金融理财有更多的了解,读书看报是最直接的了解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新闻,可以通过了解国家的政策,帮助高中生从侧面的了解经济背景。
(一)通过书籍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国内外金融方向的书籍大约分为入门、中级、高级等。一般来说,针对高中生的年龄段,能够涉猎一些入门书籍,对一些经济学原理有所了解,并拥有对经济体系的运转有所看法也就足够。在所有的此类书籍中,内容最为严谨的大都是教材,故而下文笔者将介绍几本适合高中生作为读物的经济学教材。首先,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金融方向内容的人大多知道曼昆,他绝对称得上该领域的大家。而这本教材大多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使用,内容基础、行文优美有趣,很适合高中生略作赏读。其次,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该作者研究的内容横跨多个相关的领域,因此他的书行文竟是难得的结构宏大,糅合甚多元素。此书对于高中生这样的初学者而言,可以快速的帮助他们在思想中构建一个对经济学的认知框架。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上述的两本书虽然出自大家之手又各有优势,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公允性,很好的补充了前两者的不足。最后,由我国知名学者梁小民、宁承先、尹伯成等人编纂的相关书籍大都行文严谨,均适合高中生选读。
(二)通过报纸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受益于证券市场近年的繁荣,金融类报纸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其实,理财包括的不只是支出,更多的是怎么样投资。近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股市,然而高收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因此笔者虽推荐高中生可以阅读一些财经报,却并不建议受高中生此类报纸的影响而轻率的将手头尚算微薄的资金投入股市。最值得一看的金融类报纸有:《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联播。虽然大部分的内容似乎是民生、我国与各国的互相访问,却会从侧面看出当下值得投资的产业和项目。
三、理财类应用
目前应用市场上有大量的理财应用,通过下载其中比较合适的应用,关注它们的推送消息,可以对金融理财知识有所了解。这一类应用在设计时由于面向的人群较广,会考虑到使用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将使用方式设计的比较简单,不会有太专业的理财模块直接划分。
虽然针对高中生群体的理财应用较少,但也不是没有,此处推荐几个较为合适的应用:压岁宝、快乐宝、未来宝和财富宝等。这几个应用针对高存储性的高中生群体设计,比较适合高中生使用。
理财夏令营这个模式最早在美国出现,别名“省钱夏令营”。是的,就是通过夏令营教导孩子怎样适度消费。不过,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也称它为“赚钱夏令营”,通过参加这样的夏令营,可以帮助高中生进行理财实践。在美国早期,此类夏令营通过教导孩子们对入门的经济规则和财富观念帮助其培养较好的投资理财素养,最直接的是帮助他们防止因大手大脚过度消费成为“卡奴”甚至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众所周知,这是美国人的消费常态。当这种模式运营的夏令营进入中国时,考虑到中国家长一手包办家庭财政的模式,更多的会帮助理财知识还为零的中国孩子了解金融理财知识,并通过让他们尝试建立自己的账户并进行管理的过程优化他们的理财思维和模式,这能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金钱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渐渐的对投资有涉猎,进而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这会使得他们在金钱管理上拥有比同龄人更超前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总体来说,对于理财基础薄弱的高中生群体这样的夏令营其实值得一试。
高中生可以直接与长辈交流,一般来说,长辈的理财经验多是比较丰富的。而平辈中已步入社会的兄长姊姊,甚至同学朋友中理财比较成功者都是可以交流的对象。同时社区、银行和学校举办的理财讲座应积极参加,同时结合自身的情况与讲师进行交流,相信可以有所进益。
四、结论
在高中生阶段,孩子就应该自己接触金融理财知识,避免日后因突然的理财自由而产生无法负担的债务,或者是月初大手大脚月末啃泡面的中国大学生常态。大致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尝试使用理财类应用、参加理财夏令营以及与经验丰富者的交流等方法丰富自己的金融理财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晨.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途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
[2]胡广宇.高中生消费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09).
关键词:消费特点 原因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241-02
现代的大学生们基本上是“95后”,他们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消费人群。他们出生于1995年以后,现在已经是大学校园里的主流。“95后”这一群体从一出生开始就处于相对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环境与原来相比也不大相同。这种情形下,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有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大学生们作为未来社会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他们具有的价值观念、消费理念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树立消费观,进行合理的消费行为,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
1 “95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大学生在社会上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呈逐年增加趋势。从宏观上来分析,大学生们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呈现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受现代社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享乐主义、超前消费在大学生消费思想中盛行,使得他们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符。大学生们的消费观还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追求时尚,易受冲动影响
“95后”大学生具有这一时代特点,思路开阔,充满活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成为追求时尚的消费方式的行动者。他们体现在对名牌事物的追求上,对新兴消费方式的大胆尝试与应用。以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在校大学生有一部分的消费归结为冲动型。他们存在盲目购物消费的现象,易受外界干扰。一些消费往往是没有计划性的,甚至有些是超出自己生活费用的支出。尤其是部分谈恋爱的同学,为了赢得恋人的“惊喜”,把家长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给他的生活费大手大脚的花掉了。
1.2 在物质消费上偏重娱乐型
现在的大学生们拥有比他们的家长们好很多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95后大学生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更加注重享受生活带给自己的乐趣。在大学生实际消费中,还是偏重于娱乐性,在文化精神方面的消费还不是很多。通过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每个月用于购买书报的花销都不够30元,而花费在购买化妆品、娱乐、在外聚餐的花销都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2 “95后”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5后”大学生在消费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影响因素的体现,主要是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媒体宣传、家庭、学校的教育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起来,这对家庭消费格局也带来了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收入差别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形式,家庭经济条件好的“95后”大学生自然就流露出享乐主义,艰苦朴素、节俭对他们来说早已过时,追求时尚、个性,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与众不同。相对于大部分一般家庭的大学生们,他们耳濡目染也会受到前者的影响,造成相近消费水平的同学以及差别很大的同学之间盲目攀比,导致发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
(2)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大众传媒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像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新媒体等。他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新信息来了解社会,但是媒体为了经济效益容易被商家利用,他会不全面的鼓动人们进行消费,并不能科学的对大家的消费观进行指导。
(3)家庭影响因素。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消费观念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一般情况下,家长收入水平高,收入稳定,其子女在学校的消费就显得比较从容,消费支出也比较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消费行为也会比较理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95后”大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长们对孩子格外关注,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消费情况不加过问,总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做法不利于大学生们健康消费观的形成,容易出现消费误区。“95后”大学生们每个家庭条件不同,从小形成的消费观也各异。城乡观念不同,致使来自不同地域的大学生们消费观念也不同。一部分同学在不良消费观念影响下,容易养成攀比、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
(4)个人理财观念。大学生理财观念不强,对理财的认识不深刻。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个人理财观念与其个人消费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的消费观合理与否和其理财能力息息相关。“95后”大学生冲动、享乐型的消费会打乱他们原来的消费计划,与之相反则帮助他们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加深他们对理财的认识,思想观念上得到提升。从大学生们平日里的消费行为就可以看出个人理财观念及能力。
3 “95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路径探究
3.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
大学作为人生黄金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时期。在大学阶段,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主要就是对他们进行“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们逐步认识到需要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们真正从思想上摒弃享乐主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学校要发挥辅导员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学生当中掌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在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们理财观念,增强理财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大学生理智消费。学校通过组织模拟股市大赛等活动达到让学生们主动学习理财的基础知识,让理性消费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引导“95后”大学生营造合理健康的理性消费氛围,不让享乐主义之风盛行,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2 利用媒体宣传倡导绿色消费
现代社会要充分发挥媒体的正能量宣传作用,在全社会宣传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媒体宣传全社会倡导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发挥引导作用,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培育健康合理消费观。对于媒体中出现的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公益广告要大力宣扬传播,对于奢靡浪费的风气要予以抵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对于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是影视明星,他们成为很多未成年人的偶像粉丝,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从严要求,对大众起到好的带动作用。重视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网络已经在大学生们中应用广泛,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社会及高校要充分l挥网络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大学生们传播积极的消费观念,化解他们消费中出现的问题。
3.3 重视家庭消费观念教育
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小细胞,无数个家庭组成了大社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消费观也深深的影响着子女。父母要谨言慎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在金钱的花费上,要适当的给孩子进行引导消费,而不是尽其所能的提供钱财,帮助孩子有计划合理的消费,对不合适的消费行为予以改正。真正从源头上树立健康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