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三复习方法与策略

高三复习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3-07-05 16:58:03

高三复习方法与策略

第1篇

关键词:总复习 课标 考试说明 知识 方法 能力

多年的高三复习课使我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归纳出下列六个方面的复习策略,供同行们关注和分享,以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定策略

对物理总复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以前学习的内容都是分节分章进行,所以学生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不全面、不系统、不完整。而总复习就要求师生在知识上纵横沟通,连线织网,夯实基础;在方法上要开阔思路,归纳总结,熟练掌握;在能力上要注重过程,积极培养,力求加强。看来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知识、方法、能力诸方面具有显著的提高、升华的特征,因此物理总复习就必须重认识、讲策略、得效益。

二、注重二研明三点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实施教学的根本,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试题的结构、性质、内容、形式都有明确界定。所以研读它们,吃透它们,会对总复习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通过仔细读、认真研,方能挖掘出它们的内涵与奥妙,从而少出狂力、少走弯路、省时高效。

对于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就是要把握各个知识点处于哪个知识层次,是识记、是理解、是掌握还是会应用?根据不同的层次要求来安排复习的重点、难点以及把握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这才是最科学合理、最有实际意义的复习。

对于《考试说明》的认真探讨,就是能明确高考试题考点与样式,从而使针对性更强、聚焦率最高。例如说明中对考生提出了五种能力要求,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能力。我们的复习中就可以选编对应的仿真题,举一反三,加强练习,提高命中率。

三、回归课本夯基础

教材是自然科学历史的沉积,是众多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同时又是新课标的主载体、高考命题的总原则。在总复习过程中,课本坚决不能丢,要牢牢抓住课本,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在教材中寻试题影子,找规范答案。凡课本上的概念、原理、实验、插图、例题、结论、思考与讨论、问题与练习,按小组分配给学生看、讲、练;提倡学生在课本上圈、点、画、注,平时练习有意识安排一定数量课本上的衍生题,使同学们与课本间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熟识。

四、强化参与教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只点拨、启发、诱导,教给方法;学生勤思、钻探、多练,掌握技能。复习概念时要追求其物理意义、必然性、唯一性、单位及与其他物理量间的关系;复习原理时要探索其内涵、来源、表达方式、明显现象、功能、使用时注意事项等。遇到选择题常用剔谬法和树标法,剔谬法原理是“吹尽黄沙始到金”,而树标法依据是“树正邪自灭”。遇到计算论述题,总原则是吃透物理现象,追究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寻找物理原理,挖掘隐含条件,抓牢临界状态,摸准题设突破口,确定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总之,在复习中知识、方法、能力要同步走,提高品位,力求高效。

五、突出特点强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突出的特点,是探索物理规律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物理学科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做法是:1.从高三第二学期开始,把高中物理学中的所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分力、热、光、电、原子物理五大部分在五个实验室全部展出,借双休日全天对高三理科学生开放,让同学们自由结组查缺补漏,重做实验。2.让学生从仪器使用与操作、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实验设计与创新、基本技能与技巧五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加深记忆。3.抓重点,搞落实,特别是基本仪器的使用、物理常数的测定和基本规律验证三个方面,让同学们互问互讲,真正理解且能动手会做。4.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途径,我们不失时机、多方渗透,这样就会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各种素质,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

第2篇

关键词:复合型英语专业;学习动机;学习观念;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82―03

一、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已经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研究的重点也逐渐转移到学习者本身。学习者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两大类:前者指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也难以对其有所影响的因素,如性别、生源、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后者指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对其有所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观念与策略[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观念与策略是影响二语习得的最重要的学习者可控因素,其中最早受到研究者关注的是学习动机[2],随后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也开始被广泛研究[3] [4]。但是,以往的研究对学习者可控因素进行分项研究者居多,涵盖三大可控因素的综合研究也都侧重于可控因素与成绩的关系,而对于大学生各可控因素的特点则少有涉及。事实上,动机影响观念和策略,观念也会影响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因此,对其进行孤立研究不能完整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5]。另外,国内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均为非英语专业或者单一型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复合型英语专业学生则鲜有研究。复合型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单一型英语专业不尽相同,而且其课程体系中融合了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任务更为繁重,压力较大,其学习的动机、观念及策略是否完全等同于单一型英语专业大学生,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因此,本研究将以复合型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复合型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者可控因素方面(学习动机、观念及策略)有何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该问卷在文秋芳教授“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调查问卷分为四部分,分别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学习动机调查、学习观念调查和学习策略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填空题,其余三部分为选择题,每个题目均有五个选项,采用了里克特五分量表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符合或相接近的选项。

2012年3月北京某高校复合型英语专业大三与大四的104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96份,其中男生18人,女生78人,平均年龄22岁。数据由人工输入计算机,然后运用SPSS17.0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习动机

表1列出了调查对象英语学习动机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复合型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表层动机(M=3.4974)略高于其深层动机(M=3.2552),但整体学习动机较弱。表层动机是为了好工作、高学历等外在因素而学习,深层动机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或对英语语言及文化的兴趣而学习。学习动机是个十分复杂的变量,学生往往不只具有单一的深层动机或表层动机,而是两种动机均有,但是有所偏向。上述调查结果并不难理解:一方面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英语比较多,对其本身及相关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丰富,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需求、就业形势、自身前途和未来职业发展,他们对表层动机的倾向性选择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学生整体学习动机较弱,这必然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其努力程度,而努力程度是决定英语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调查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也调查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努力程度。这里我们将每周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作为衡量努力程度的标准,调查对象每周课外平均学习英语的时间为13.0小时。但是,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周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少于5小时,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周课外需花15~20小时学习英语,学习效果才显著[6]。由此可见,调查对象整体努力程度亟待加强。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复合型英语专业大学生而言,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也会分散其一部分时间和精力。

表1 学习动机的基本情况N全距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深层动机964.001.005.003.25521.06374表层动机964.001.005.003.4974.85570有效的 N (列表状态)96

2.学习观念

表2反映了调查对象英语学习观念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复合型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观念整体较高,其中管理观念的平均值(M=4.0521)最高,其次为形式操练观念(M=3.9514),第三是功能操练观念(M=3.7754),依赖母语观念最低(M=2.4661)。调查对象英语学习管理观念的平均值高达4.0521,说明调查者对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评价、调控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有着良好的意识。这一点是十分令人欣喜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得的管理观念,很可能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调查对象的形式操练观念高于功能操练观念,但相差不大,说明调查对象认为记单词、学语法、背课文、模仿语音、精读课文等传统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很重要,但对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实际交流等通过自然吸收的方式学习外语的非传统学习方法也较为看重,可以说是形式操练观念和功能操练观念并重。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记忆、模仿、背诵等学习母语的方法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但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阅历的增长、社会经验的丰富以及对外交流机会的增多,学生就越来越意识到实际交流、语言实践对提高英语的重要性。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依赖母语观念最低,其平均值仅为2.4661,说明学生并不认为利用母语作为中介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表2 调查对象英语学习观念的基本情况N全距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管理观念962.502.505.004.0521.68625形式操练观念962.502.505.003.9514.64749功能操练观念963.671.335.003.7754.68966依赖母语观念963.501.004.502.4661.82128有效的 N (列表状态)96 3.学习策略

表3反映了调查对象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复合型英语专业学生最常使用的策略是管理策略(M=3.3685),第二是形式操练策略(M=3.2031),其次是功能操练策略(M=2.9598),最不常用的策略是依赖母语策略(M=2.7422),这一结果与调查对象对相应学习观念的偏爱程度保持一致。然而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虽然学生普遍持有良好的学习观念,但学生整体使用相应学习策略的频率并不高,如学生管理观念的平均值高达4.0521,而其对应的管理策略的平均值仅为3.3685。形式操练策略和功能操练策略也与其相应观念的平均值差距较大。唯一例外的是依赖母语策略,依赖母语观念的平均值为2.4661,表明学生非常不赞同以母语为中介来学习英语的做法,但依赖母语策略的平均值为2.7422,反高于其相应观念的平均值,表明学生在实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借助翻译、以母语为中介的方法来学习外语。管理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和功能操练策略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其相应观念不相符合的这种学习现象,就是常说的“知易行难”,说明良好的学习观念只存在于学习者的思维意识中,与其在现实中的实际行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复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到英语学习环境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通过自然接触英语或者以自然吸收英语知识的方式学习英语,所以英语学习者虽然认识到实际交流和大量听说读写实践等功能操练策略的重要性,但不能高频地使用该种策略。同时,英语学习者的行动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学习者持有种种良好的学习观念,但在实际英语学习过程中,却因意志力不强、自制力较差等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实施相应的学习策略。一般来说,英语水平越高的学习者,策略使用的频率、多样性和灵活性越高,调查对象的整体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不乐观,可能成为其英语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

表3 调查对象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N全距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管理策略964.001.005.003.3685.69239形式操练策略963.831.004.833.2031.70180功能操练策略963.571.004.572.9598.61757母语策略963.251.004.252.7422.82275有效的 N (列表状态)96

四、结语

通过对复合型英语专业96名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学生的表层动机略高于其深层动机,但整体学习动机较弱;2.学生的学习观念整体较高,其中管理观念的平均值最高,其次为形式操练观念,第三是功能操练观念,依赖母语观念最低;3.学生最常使用的策略是管理策略,第二是形式操练策略,其次是功能操练策略,最不常用的策略是依赖母语策略,但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并不高。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复合型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者可控因素方面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整体学习动机较弱,学习主动性不高,这可能与复合型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比较分散有关,复合型英语专业融合了英语和专业两大学科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倾向于英语、专业知识或者复合知识三大方向。因此,专业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让他们自发主动地学习英语,而不是为了考研、找到好工作等而被动学习英语,这一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整体学习观念意识良好,但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开展各种策略培训,让学生了解策略的种类、如何合理地使用策略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并开展各种策略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自主评估策略,灵活多样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学生本身应该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将良好的学习观念转化为相应的学习行动,尽可能主动积极地用英语交流,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04).

[2]Gardner,R.C.& 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72.

[3]Rubin,J.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J].TESOL Quarterly,1975(01).

[4]Horwitz,E.K.Surveying student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A].//In Wenden,A.& Rubin,J.(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7.

第3篇

一、历史备考中学生的困境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广东(历史)》可知,高考考查范围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模块和改革、民主两个选修模块,共99个考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考试能力要求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历史观点。可见,历史高考内容上横贯中外,历经千年,人事繁杂,在能力要求上涉及阅读材料与信息提取、文字表达提炼、分析与综合等能力,虽然整体难度比X科有所降低,但要拿高分也不容易,很多学生在复习中有畏困情绪,主要表现有几方面。

1.大量基础知识记了又忘,怎么也记不住。

2.非选择题答题要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得高分不容易。

3.教材以专题呈现,试题则为“通史”体例,政治、经济、文化三本教材整合,学生常常张冠李戴,掉三漏四,知识十分混乱。面对高考的要求和学生的困惑,拼时间拼精力,一味死记硬背,题海强化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要寻找新的路径和突破口和更科学有效的方法,运用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分类、学习策略等理论的指导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复习实效。

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

“知识”是指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对自身及自然的认识(学习结果),它包括事实、信息、技能等,它是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现代心理学家们根据不同的原则把知识进行分类,不同知识(不同的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不同类型学习的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

1.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1983)的看法,通过信息加工过程人们获得两类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是回答“是什么”,它是信息输入大脑后形成命题网络,并以命题、形象和线性序列形式来表征。程序性知识则是回答“怎么办”,它是需要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R.M.加涅根据学习生成的不同结果把知识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其中,前四种属于能力范畴。人的能力有天生成分和后天习得的成分。后天习得的能力是由习得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构成的。这四种成分中前三种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即动作技能,属于心因动作领域。第五种即态度,属于情感领域。无论哪种知识分类方法都让我们清楚认识到,知识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要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对不同知识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吃力不讨好。本文对历史知识的分类主要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历史学科大量的知识属于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

2.认知心理学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解释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认知心理学把知识获得的过程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心理学家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论来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陈述性知识的获得,①由环境(包括教师和教材)向学生呈现新知。②学生把知觉到的信息符号转换成命题的表征。③新命题通过激活的扩散,使原有命题网络中与之相关的命题被激活。④新命题和被激活的原有命题同时处于工作记忆中,产生网络联系,新的命题即被习得,或通过精加工过程而生成新命题。⑤所有由外界提供的新命题都同被激活的原有命题形成紧密联系而被贮存于长时记忆中。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编入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命题网络,然后陈述性知识在一系列练习中,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概括和分化,规则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

3.认知心理学提出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促进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外部事件,也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媒体等。这些外部事件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习素材。前者如教师提供的视频音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后者如在教材中附加问题、引文,以便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的信息。陈述性知识习得的方式通常是记忆,常用的有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等,而程序性知识实际上是陈述性知识习得后如何提取和应用的问题,变式训练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三、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做好历史备考策略的选择

根据知识分类理论,历史学科大量的知识属于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一般方式是“记忆”,在这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即应用习得的概念“具体办事”。历史学科的高考备考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按教材体例进行,侧重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第二阶段按“通史”体例进行,强调系统地掌握和巩固知识,而对题目的解答能力培养则贯穿其中,这一复习过程与广义知识学习的习得、巩固、应用和转化的三个阶段完全一致。备考过程中要根据知识分类特点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对知识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住相关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作出有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具体说,指能按问题条件,不断改变对问题的看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经验,从而能超越学习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精加工”表现在具体学习方式上,历史学科常用的有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变式训练。

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学习过程中一种主要记忆手段,为保持对知识的记忆,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过程和学习材料,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它分为识记过程的复述策略和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有效地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历史学科以事实性知识和陈述性整体知识为主,如人名、地名、事件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因此,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养成复述的习惯,掌握复述的方法,以巩固对知识的记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增强记忆并尝试背诵,主要使用意义复述、笔记“留白”、“过电影”的方法。意义复述,要求每个学生对教材的目录进行复核,目的是要把学习内容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记忆。有三种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是能用自己的语言把目录说出来;第二层次是能说出每课书与所在单元的标题之间的关系;第三层次是对每一课中的一级标题能说出来并能说出它与课文标题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优生还要求就一个主题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三本教材的相关内容能进行复述,如“民主制度”,学生能连接雅典民主、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国的尝试、新中国的民主建设与发展单元的相关内容。笔记“留白”,学生都有做笔记的习惯,研究表明,笔记有助于指引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很多学生只会把老师的话全部记下来,不经筛选,课上记不下来,课后找同学笔记抄一下,往往费时失事,效果不佳。如何做笔记才更有效,笔记“留白”是笔者从复述原理中得到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复述策略中有一种方法是“尝试回忆”,借用一定的线索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提取,做笔记时我们有选择地记,刻意不记全,留下空白,课上就不用担心记不完或忙记笔记而听不到老师讲什么了。课后根据笔记中的线索,尝试回忆,把“留白”的地方进行完善,知识通过复述方式进入记忆的通道获得重新提取和巩固。过“电影”,课堂是师生共同演绎的时光,是知识火炬传递的桥梁,课堂上有声音、动作、视频等,它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传入大脑并形成“图像”。复述策略中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及时复习和试图回忆,过“电影”实际就是应用了相关原理。学生在每天睡觉前放松身体,回忆课堂上老师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所讲的问题,对相关知识进行及时的“复述”和必要的记忆。

2.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将分散、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历史学科以历史人和历史事组成,是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但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是以专题史形式出现,对影响人和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分别在不同课本中陈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运用组织策略的原理对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更要注意组织策略的运用,把“离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寻找其中的联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思维导图”的原理和方法介绍给学生,用点线把知识进行整理归类,组成网络系统,即用思维导图来陈述一个事件,从而形成整体知识网络,强化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与知识的记忆,就好像计算机中根目录下有子目录、子子目录,以延长学生记忆的质量与时效。通过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和自主生成知识图式,能比较有效地实现对该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第4篇

2001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词汇学习作了明确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学会使用三千个单词和四五百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能够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和记忆英语词汇,提高记忆效率,实现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或发明新的词汇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关于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针对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重复”策略。此类研究包括对重复法有效性的探讨和对最佳重复次数的争论。(2)“编码”策略。最受关注的编码策略是“关键词法”,而且大部分关于“关键词法”的研究都肯定了它的有效性,被研究的其他编码策略有“联系法”和“语义编码”。(3)“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4)“内隐学习”策略。探析和研究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局限性等。上述研究都局限于对某一种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探讨,试图证明它是否是最佳方法。这些研究所调查对象几乎都是学习另一种印欧语言。教学方法常受环境的影响,随着教学者的不同而改变。

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高中阶段,学生常用的英语词汇学习主要涉及三大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1992年,卜元探讨了影响英文单词记忆效果的三个因素,涉及了学习方法。而对词汇学习方法研究更全面的则是顾永琦,他运用问卷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85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对这些学生所使用的记忆策略进行了粗略描述。但顾永琦的调查对象仅局限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他对记忆策略的归类也不够完善。王文宇1997年运用定量的方法,调查了50名大学生对词汇记忆的看法和他们使用的记忆策略,并就记忆策略和词汇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谢遐均2004年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量”和“质”,尤其是“质”影响学生的词汇成绩和英语学习成绩。深编码策略如活用、词形分析、上下文、联想等对单词记忆起促进作用,善于采用这些词汇记忆策略的学生词汇量较大,英语学习成绩也较好。

解朝文2005的英语词汇记忆研究认为,英语词汇记忆困难是由英汉语系不同、英语词汇内部因素、记忆词汇的策略与方法、记忆词汇的心理因素以及记忆的姿势造成的。词汇记忆过程中应有目标性计划性策略、强化性和高速度策略、精加工策略、实践性和持久性策略、灵活性策略。灵活选用常用的词汇记忆方法,如:协同、联想、构词、分类、卡片、比较、联系、阅读、图表、游戏、歌曲、谐音、歌诀、拆字、循环、软件等记忆。庄玮玮、回超2008开展了心理学记忆特点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实践,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运用组合法、综合法、阅读法、反复法等记忆词汇。

田秋香2011年通过实证研究了不同口头任务对初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84名英语水平相当的初中生在阅读完相同的故事后,分组进行了三种不同的口头任务:用目标词编故事,用目标词造句和复述阅读材料故事大意。结果显示,与造句组和复述组相比,编故事组附带习得了更多的英语生词。而造句组和复述组对目标词进行了基本相当的词汇附带习得,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陈达芬2011年经实验发现,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理论也适合运用于外语的词汇学习。运用自我参照编码进行词汇学习能有效促进词汇的记忆和提高写作的词汇产出量,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研究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不同策略及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或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英语教学中任务的不同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的影响,或直接给出英语词汇学习建议。

二、我校英语教学实践

英语词汇量大,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较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本身已经很辛苦,好不容易记住了,实际使用中又会遗忘,苦不堪言。郭秀艳在《内隐学习》一书中提出:根据内隐学习规则,学生应该最大频次、最多形式地与词汇接触。这样无论是否能够记住并提取,先前的记忆不会徒劳,接触越多,词汇储存越牢固,随着无意识词汇量的增多,学习情境中启动效应出现就越多。另外,多种方式的学习,听、读、写三种方式同时进行,必然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有利于缄默知识的迁移。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研究证实:遗忘先快后慢,为提高记忆效果要及时、有规律地复习。鉴于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

1.早晚读,提倡各班级站立诵读英语课文或其他英语散文、诗歌,对自己喜欢的篇目尝试背诵。

2.引导学生分析词汇,绘制思维导图,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新词汇纳入自己的词汇网络中,并与同学交流,加深印象。

3.组建学习小组,分割词汇教学任务,让学生担任教师角色,选用解朝文老师的词汇教学策略去实施教学,组内互助,完成词汇的掌握。

4.定期检测,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日日清由教师组织听写、周周清和月月清由学校组织限时训练来完成。对于不过关的学生,教师加强关注,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确保每位学生过词汇关。

5.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校广播台、电视台定期播出适合学生能力的英语节目,班级文化墙开辟英语角,增加英语词汇的“出镜率”。

第5篇

[论文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实质是发展学习或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即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教学在内容上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认知策略教学、元认知策略教学与情意调控策略教学;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以下五个环节,才能保证策略教学效果:策略的选择、策略的完整教学、策略使用、策略反思与教师评价;可以通过课程式或学科渗透式来实现实际教学。学习策略的有效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对学生、教师以及学习材料都有一定的要求。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罗(h.f.harlow,1949)在一系列以动物为对象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动物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经验一旦形成一种定势,将会使以后的有关学习得到稳步的改进;后来有心理学家又对儿童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由此心理学家提出了“学会学习”的概念。[1]20世纪7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学会学习”才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展开了实际意义的研究,而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学习策略理论的建构。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会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发展学习或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即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教师对学习策略的教学在实践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 

根据麦基奇的观点,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的教学在内容上也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认知策略教学:指教师对知识信息加工的策略教学,包括选择重点方法、联结与建构、分析与综合、记忆复述法等。第二,元认知策略教学:指教师不仅直接、明确地解释所教授的策略是什么,而且还要提供为什么以及何时、何处应用这些策略的详细信息。第三,情意调控策略教学:指教师对学习者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进行反馈与控制的指导教学。 

学习策略的教学在程度上也存在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松散调控。指教师假定学生在学习中将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活动的前提下,采用比较少的调控策略。第二,分享调控。指学习策略的教学中,教师采用适当的调控策略。第三,强调控。指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比较多的调控策略。[3] 

二、学习策略的教学环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完整次序应遵循以下五个环节,才能保证策略教学效果。 

第一环节,策略的选择。指诊断学生的需要,选择策略教学的版块,确定教学的时间等。 

第二环节,策略的完整教学。完整教学包括三要素:(1)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内部动机。(2)策略剖析,即通过样题提供策略运用的具体详细步骤,展示内隐的思维过程和策略使用的条件和范围。(3)学生的自我复述和自我解释。复述是外部指向内部转化的必要环节,策略教学后,应立即要求学生复述策略的使用步骤,既可以促使学生理清思路,又可以暴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便于老师及时矫正。自我解释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向自己解释学习内容的知识获得过程,是一种较自我复述要求更高的加工。

第三环节,策略使用。指以精选的习题,巩固策略的掌握。 

第四环节,策略反思。包括:(1)对策略有效性的评价;(2)策略的最关键之处或整个思路的回顾;(3)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围;(4)此策略还可用于的类似地方。通过反思,可以进一步掌握策略的运用及产生迁移。 

第五环节,教师评价。包括矫正策略的错误使用和评价策略的使用效果。[4] 

三、学习策略教学的实施 

学习策略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技能、方法,如何将它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已是学习策略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的教学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课程式教学。将学习策略的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学习策略本身就是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开设专门的课程教授学习的规则、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某些学习策略,但是脱离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得不到显现,同时,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实际使用的策略教学的教材;第二种,学科渗透式。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讲解学习规则、方法与技巧。这种方法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密切联系起来,学生能真切、及时地体会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了学习的动机。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对教师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除了对具体学习内容了解透彻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策略性知识,要有一定策略教学经验,同时,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策略知识,也不利于策略的迁移。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学习策略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素质以及学习环境等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学习策略教学的要求 

理论上,学习策略的教学是可行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做出成效,由此可见,学习策略的有效教学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对学生、教师以及学习材料都有一定的要求。 

实践证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策略教学的接受对象,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策略的有效教学。很多实验结果表明,学习策略的掌握和使用存在显著的年龄局限性,如5岁以下的儿童不能使用复述策略;6、7岁儿童能在明确指导下使用复述策略,只有到11、12岁时才能自觉地使用学习策略。这可能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认知与元认知的发展没有达到掌握该策略的水平,这种“不成熟”状态制约着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与使用;另一种原因就是虽然认知与元认知水平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策略,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此外,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着策略的有效教学,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策略教学有效性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因此,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使用策略的自觉性。 

教师是策略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掌握学习策略的水平、策略教学的经验以及教学方法都对策略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学习策略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发展至今已经是硕果累累,无论是通用学习策略还是学科学习策略,研究者们都积累了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教授的、学生接受的仍然是传统的学习策略,比如大部分学生仍然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记忆英语单词、课文。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不知道、不了解学习策略研究、实践丰富的成果,没有相关的策略教学经验;即使知道了也不相信新的学习策略会提高效率,情愿教授学生传统的学习策略,拒绝尝试改变。因此,只有教师自身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有了策略教学的实践经验后,才能够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习”。 

学习材料、学生学习水平等因素与学习策略的匹配也是策略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每种学习策略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超出该策略的有效范围使用策略,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可能出现反作用。例如,“关键词法”是一种记忆英语生词的精加工策略,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适用于配对项目的学习中,并且对成绩较差学生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如果成绩较好学生也采用这种策略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5]因此,在策略的学习和教学中必须了解该策略的适用范围,做到学习材料、学生水平与学习策略的最佳匹配。 

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是“会学习”的人才,现代教育的目的也已经成为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学习的技能、方法,是学生“会学习”的体现,也应该成为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丁加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2]刘儒德.论学习策略的实质[j].心理科学,1997,21(2):179-181. 

[3]胡瑜,刘开练.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及其教师调控[j].心理科学,2004,27(4):967-969. 

第6篇

关键词: 高三英语 总复习教学 学法指导 学习策略 学生心理

英语复习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系统化的总结与归纳,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起到关键作用。高三英语总复习作为一个新层次,与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经过高三总复习,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心理素质都有显著的提高。可是面对无数的习题及大量的知识点,如何使高三英语复习更有效率?笔者自身多年在高三英语教学一线,不断对高三英语总复习教学的方法进行积累和探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一、加强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

一进入高三,就教师而言,英语教学意味着进入一个新时期,进一步说,就是英语教学的重心要真正地转到针对高考、备战高考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转,给高三学生施加很大的压力。许多教师为了应对高考,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学生没有学习自,主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很辛苦,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事实上,并不是把学生抓得越紧,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越好,还是要给学生一些自,让他们自主安排学习生活,教师给出一些学法指导。在复习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主要是注意强化学生的认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一进入高三,笔者就针对高三学生学习的特点开始学法指导,向学生讲授如何做好复习计划、整理课堂笔记、提高应试技巧等有关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复习得心应手的能力。为保证学生“不犯第二次错误”,笔者都会建议学生记课堂笔记或建立“错题本”,引导学生对那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记下做综合分析和利用。另外,在具体授课时,一定要结合高考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进行训练时,尽可能地逼真,采用各地高考真题,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巩固的条件反射,便于他们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水平。还可根据高考的题型分“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语法填空”、“书面表达”六个专题对学生训练,结合具体材料讲解有关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所以,对于复习而言,其不仅仅是回顾知识,还包含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复习中对于成绩好、自觉性强的学生,给予他们较大的自主复习权,反之对于学习成绩差、自觉性不好的学生,给予自的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

二、搞好复习策略,抓牢三轮复习

复习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策略和计划,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设计复习计划,提出有效的复习策略,在此基础上高效地组织复习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以往的复习过程中,笔者设计的复习策略有以下三部分:

1.第一轮复习:抓牢课本,以词为本。

这个部分的复习以地毯式的方法为主,对于课本复习来说,要把每个模块中每个单元考纲所要求的重点词和常用词精选出来,对它们的词义、词性都要弄清楚弄懂,特别要重视一些常用词组、一些特殊用法及所涉及的句型,集中对词进行梳理复习,旨在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在上完一堂复习课后要进行练习;在一个单元复习结束后要进行单元综合练习;在一个模块教材复习结束后要完成与高考题型相同的综合试卷两三套。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项练习。

2.第二轮复习:分门别类,强化复习。

这一轮复习,采取强化复习策略,注重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化的处理和复习。简言之,就是根据知识的类型开展专题化的复习。对于语法复习,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练习,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语法的运用。在这一轮,要对学生进行模拟性训练,认真做几套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在做题的过程中熟悉高考题型,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在这一轮复习中,还要强化训练“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语法填空”、“书面表达”这几个题型,着眼于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技巧。

3.第三轮复习:全面冲刺,回归基础。

在本轮复习中,一定要巩固基础知识,对基本词汇、基本短语、基本句型进行强化记忆。强化练习阅读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对于阅读理解的训练,每天必须限时阅读两三篇,注意阅读策略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在这一轮,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制试卷,对于模拟试卷精选、精练、精讲,切忌题海战术。

三、关注学生心理,赢在高考

第7篇

关键词:高职生 英语学习 记忆策略

Abstract:By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based on 835 college students, tries to find out the features of memory strategy use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results showed : students don’tuse memory strategy usually.; there wer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ory strategy and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students who are good at using memory strategy get higher results; there were also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ory strategy andthe performance on PRETCO-level A and B ,and the students with high English proficiency employed memory strategy more frequently than those with low English proficiency did.So the proposal that the strategies training should be the core issue is put forward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s’ overall qualifications in an attempt to develop their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apabiliti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emory strategy

一、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仅靠传统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识记大量的知识,也无法满足学习型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新型从业人员的知识不仅包括陈述性知识(回答“为什么”)和程序性知识(解决“为什么”),还包括策略性知识(探讨“怎么做”)。因此,完整的知识教学应包括这三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换言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众所周知,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可以使个体反映过去经历过,而现在不在眼前的事物。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编码、复习予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记忆不仅需要通过识记,保持和遗忘,回忆和再认等过程,而且还要培养其良好品质,即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准备性,而这些品质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通过教育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首要任务是记忆策略(memory strategy)的研究,因为没有良好的记忆策略,学习的效率及学习的成功就无从说起。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方式,对问卷调查获得的全部数据进行SPSS10.0版统计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是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06级学生,问卷由英语教师随机分发给五个专业20个班级835名学生。

本问卷主要采用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设计而成。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包括高考英语成绩和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成绩等。第二部分是记忆策略量表。问卷为汉语译文,共有6个陈述。每个陈述有5个选项,区分了 “从不或很少使用策略”(1)、.“基本不使用策略”(2)、 “有时使用策略”(3)、“通常使用策略”(4)和“总是或几乎总是使用策略”(5),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三、结果及分析

记忆策略问卷设有六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英语学习时使用记忆策略的使用情况。通过这些问题可了解到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是否能进行情景性记忆、联想记忆、形象记忆等,可否建立内在连接,运用影像和声音,能不能有系统的复习和运用相关动作等来辅助、加深记忆等情况。

(一) 记忆策略总体使用情况

表1 是记忆策略描述性分析表,通过此表我们可看到记忆策略的使用率不高。第1、2条陈述是了解学生记忆联想方面的情况,不难看出学生使用这两条策略的人数不多,均值分别是2.569和2.552。学生记忆单词时往往不会联想有关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更不会想到同词根的词;第3、4条陈述是关于使用辅助动作记忆单词的策略,学生偏重于用重复多遍的方法来记生词,均值为3.420,通过造句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记忆单词或词组的学生人数最少,均值仅为2.472;第5条陈述是关于利用图象或声音等策略的情况,从均值3.223可看出使用通过音标记忆生词策略的学生相对较多;第6条陈述是了解学生是否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可看出课外有规律地反复温习已学内容的同学很少,均值为2.543。

通过图1,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学生除了用重复多遍的方法以及通过音标记忆生词外,几乎不使用其它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显然,只通过一、两种方法来进行复杂的记忆,完成信息时代大容量的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不可能的,因为遗忘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教师应给学生讲解记忆的过程及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记忆的感觉阶段、短时阶段而进入长时记忆阶段。

(二)记忆策略与高考英语成绩的关系

表2为记忆策略与高考英语成绩方差分析表。从中可看出,除第三条策略外,其余策略均与高考英语成绩存在着显著性相关性,其Sig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5和0.000,均小于0.05。

表3是记忆策略与高考英语成绩描述性分析表。从表3中可清楚地看到,六条记忆策略使用频繁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均高于使用不频繁的学生。81分以上的学生在记单词时比61-80分的学生更多使用策略。同样,61-80分的学生策略使用率比60分以下的学生高。

(三)记忆策略使用与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的关系

表4是记忆策略与英语A、B级成绩方差分析表。从表4中看出,记忆策略的使用与英语A、B级考试合格率均存在着显著性相关性,其Sig值分别为0.000、0.000、0.017、0.000、0.000和0.001,均小于0.05。

表5是记忆策略与英语A、B级成绩描述性分析表。从表5均值可看出,策略使用率高的学生英语A、B级考试合格率均高于不合格的学生(未报名学生的情况除外)。

四、讨论

以上调查及分析告诉我们,高职生记忆策略的使用率不高,记忆策略的使用与英语高考成绩及英语A、B级考试合格率具有显著性相关性。由此,可得出结论:英语学习成功的学生比不成功的学生更多使用记忆策略。学生使用记忆策略的具体情况如下:1.记忆策略使用率低下;2.不善用联想同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记忆词汇;3.不根据词根来记忆词汇;4.不用造句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记忆单词;6.课外不常温习所学内容。据此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重视“记忆策略”教学

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科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教师的“苦教”和学生的“苦学”, 用“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来激励学生。但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教师更应该在教育和引导学生使用方法和技术上下工夫,使其掌握“记忆技术”。古人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只有掌握了记忆的方法,才能把学习的苦恼及失败变成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已有研究表明:把成功者的学习策略教给不成功者,不成功者可以学会使用成功学习者的策略,并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由此可见,策略的使用是“有意识的行为”(Chamot1987),是可以通过教学掌握的。学习者如能经常有意识地使用策略,最终就能熟练地使用策略。这是一个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对学生语言学习时积极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起者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策略教学意识而且要积累策略教学经验,要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咨询和指导,要经常组织研讨,开展学习策略交流等活动,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支柱,“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胳,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Harmer 1991:153)”。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指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无法表达任何东西”( Wilkins1972:48)。的确,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则无法用我们所学的句法结构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Rivers, 1983:125)。众所周知,英语学习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词汇的积累和扩充。大量的词汇是天长日久的学习、消化、吸收才逐步积累起来的,非一日之工。而且,仅靠单一的、简单的方法也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词汇教学中记忆策略的教学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直接学习词汇是外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且“先学习词汇再阅读语篇更有利于语篇的理解”。

(三)合理布置记忆任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任务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枢纽,是师生之间相互表明态度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审慎选择、修改、布置任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任务的形式加以实践和发展;教师不仅要设计或找到某种具有创新性的任务,而且在布置任务时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自控力等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理解任务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对任务的意义进行自我建构,产生对任务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学生对任务的不同反映,是教师识别学生需求和认知特点的重要依据,教师要随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些非常宝贵的信息资源。

任务布置时,教师可根据词汇教学的内容、记忆的过程及发展并结合SQ4R学习法来设计。第一步,Survey(浏览)词义,清楚所学词汇的含义,建立两种语言连接的暂存记忆(working memory);第二步,Question (提问)词汇的用法,建立和吸收词的搭配、短语、习语、风格、语域以及词类、词的前缀、后缀、词的拼写和发音等;第三步,Read(阅读)词汇在句中的用法,通过上下文、词根、词缀、映象、分类和翻译来学习词汇,实现认知记忆(recognition memory);第四步, Recite(复述)所学词汇、词法,通过任务活动强化暂存记忆、处理认知记忆而达到回忆记忆(recall memory)阶段;第五步, Revise(修订)复述中的错误或遗漏,并整合不同来源的资料和信息;第六步, Review(复习)所学词汇,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活动来检验学习效果和体验学习快乐。通过反复的指导训练,帮助学生全方位练习和运用记忆策略。另外,在记忆策略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指导他们合理计划,设立目标,自我检查、评价和总结策略使用的经历及经验,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记忆策略习惯,培养和锻炼他们对词汇学习的掌控能力,提高记忆效果。

五、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对真实情景的体验。教育要利用现代教育设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使他们真正有效的建构知识。而且,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积极地从所发生的事件中寻求(甚至强加)意义的创造过程”(Candy 1991)。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根据记忆的内容、过程、基本环节以及遗忘规律,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记忆策略的教学和交替使用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等,来培养其记忆品质。教育研究已充分证明,记忆策略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语言成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育与研究,1995,(3)63-68

[2] 徐密娥,李炯英.国内英语词汇研究:回顾和前瞻[J].外语界, 2007,(3)69-74

[3].张发祥.词汇处理模式对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J].外语界,2007,(3)64-68

[4] 李俏.英语学习策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J].课程教材教法,2004,(3).55-58

[5] 刘电芝,张荣华. 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阶段与特点[J]. 课程教材教法,2004,(3).17-21

[6] 邵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媒体英语教学[J].课程 教材 教法 ,2003,(10):71-78.

[7] 钟志贤. 建构主义教学观[J]. 教师博览. 1999,(10):9-10;(12):8-9.

[8]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9]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3.

[10]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词汇学习;学习策略;学习效率

一、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词汇是构成句、段、篇的基石,是维系语言的语音、语篇、语法的根本,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关键。在高中阶段,随着语法知识的深入,语篇理解要求的加强,学生词汇量要求的提高,对学生词汇掌握程度要求也有所提高。只有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才能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二、目前高中词汇学习的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对陕西省宝鸡市某高中高一年级两个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和日常观察,发现学生目前存在的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缺乏有效的记忆手段和高效的学习策略。其问题主要体现在:

首先,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对于词汇学习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与自我期望。很少有学生在学了新单词后会反复抄写一直抄到能够默写为止,或是在查生词时,经常把这个生词的各种意思都了解一下,更不会定期复习学过的单词,也很少有学生会尽量考虑在各种学习、生活情景中使用它们。其次,学生对于音标知识掌握不够。许多学生提出之前没有老师系统的教过音标,或是老师只是粗略的过了一遍,学生并没有掌握其精髓。比如音节的划分,开音节和闭音节的概念,元音字母的读音规律等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判读单词,拼读单词的知识都没有涉及。再次,学生不善于运用所学词汇学习策略。对于老师反复提到的情境学习法、猜词法、构词法、语音记忆法,以及在学习新单词后要反复运用,通过阅读来扩充词汇量,增加单词重复率等有效办法,没有深刻的体会,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学习词汇还停留在盲目的抄写、拼写、默写、抄笔记、背用法的阶段。

三、词汇学习策略

学生词汇学习效率的低下,除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和掌握更多单词的具体用法,还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教给学生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针对现阶段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自我监控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讲解词汇应当深入透彻,多引导学生将新词用到日常生活中,引发学生思考和增强其学习欲望。可将词汇记忆和学习任务分配给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效率。如一词多义的deliver,可提供给小组包含该词不同意思的三个句子,要求一个学生读出三个句子,另一个学生来猜测该词的意思,最后两人通过讨论,得出该词作为及物动词的三个主要意思:发表(deliver a speech), 递送(deliver a message),接生(deliver a baby)。这样不仅能增加词汇学习的趣味性,也能教会学生在语境中猜测词义,同时记住其习惯搭配来实现有效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英语音标、字母组合发音规律及构词法的教学

在词汇教学环节要重视发音。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音节来正确拼读单词,总结字母组合常见的发音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的记忆单词。通过构词法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扩充其词汇量。可让学生掌握常见前缀如表否定的un- , im- , mis- , dis-等,常见后缀如-en, -less, -ly, -al等,来帮助学生判断词性、意思,进而加以正确的运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联想法来记忆单词。在热身和读前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与单元话题相关的一个单词,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出与之相关的词群。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单词进行归纳整理,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三)注重语境教学法,在课文中渗透词汇学习策略

在语境中学习单词要比孤立的学习有效果。在课文讲解中遇到生词,首要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猜测其词义。教师可为学生翻译除该词外的其他部分,空出该单词,引导学生说出接近或相似的意思来帮助学生猜测。在阅读策略训练中,在学生回答任务型阅读中的问题时,遇到该单元重点词汇可以多次重复,并在多媒体课件上做出重点标记,提高该词重复出现率。同时给出包含该词不同词性及意思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自己总结出该词的用法。这样不仅记忆深刻,而且能够正确掌握其用法。

四、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巩固

遗忘是英语学习中常常发生的现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复习显得相当重要。所学的新单词应在学习的当时反复记忆,增加印象。并在当天及时再复习一次,一单元结束时再进行复述再现,使短时记忆变为永久记忆,避免遗忘,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讲新单词时,可扩充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易混淆词等来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还应丰富词汇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学新词前,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来让学生猜测词义,引导学生思考与动手。学新词中,用填空、选择、情景对话等方式来表现单词的音、行、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出该词的含义、作用、用法,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后,可在课堂上组织比赛或游戏来进行复习回顾。如比划猜词游戏或依据教师所给单词来编故事、对话,进而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应用单词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综合提高英语水平。

总之,词汇学习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不断纠正传统死记硬背的观念,掌握多种学习策略,注重语言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昌寰.中学英语学习策略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2] 刘芝花.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6).

第9篇

1 教学设计简录

1.1 考纲要求与细化(略)

2 教学反思

复习的基本理念:高三复习教学是站在“数学整体”的角度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再认识、再理解、再升华的过程;是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再体验、再发现、再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再提升过程;是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和本质认识的过程.教师应明确复习课目标定位的三个层次:一是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二是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与技巧,掌握技能;三是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如下一些方面.

2.2 目标性、针对性和整体性

高三复习首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并对这些要求进行细化的解读,明确复习的要求与层次,同时要站在“数学整体”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对向量的数量积的的复习教学要突出如下问题(三个提升):

(1)必须进一步提升对向量数量积等运算的认识,掌握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和几何意义、向量数量积的有关性质和坐标运算等.

(2)必须进一步提升求解向量数量积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向量的“图形化”策略和向量的“代数化”策略(即向量的“基底化”、向量的“坐标化”等).由于向量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性,因此,向量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往往是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解决,即“图形化”策略.另外可选择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将向量“基底化”,也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向量“坐标化”,这些基本策略,体现了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向量数量积在处理长度、夹角、垂直等问题时,有独特的优势,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应用向量解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2和例3的设计,涉及向量的运算律、基本性质和坐标运算.例2中隐含着对向量的模的处理和最值问题的考虑.这两例的设计着重体现向量数量积的核心应用,即求模、求夹角、判垂直等,并通过一题多变,达到一题多联,拓展了应用领域,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必须突显的问题.

教学中,注重师生的互动、思维的启发、方法的提练、思想的感悟.每个例题之后,都进行了相应的归纳,并指出:“基底化”、“坐标化”和“图形化”是解决向量数量积问题的基本方法.“基底化”和“坐标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恰当时要揭示出它们本质一致性,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2.4 联系性、应用性与创新性

数学复习教学中应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探究和应用、关注创新

例2中涉及垂直、夹角问题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利用斜率、向量等.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追问:还有没有别的处理方法?在课上有学生指出:先建立直角坐标系,求出以AB为直径的圆,此圆与CD的交点对张直角,线段CD在圆内的部分对AB张钝角.学生的这种想法,丰富了“联系性”.在例2的变式中我们当然应看到向量应用的优势,并仍可用坐标化、基底化处理.这样我们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与联系比较中,优化了学生的思维.

例3对一道高考题进行变式探究,旨在加强向量的数量积在求模、求夹角、判垂直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课标》积极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在高三复习的阶段,探究性的学习依然要成为重要学习方式,探究的结果也许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抓住有利的“触点”有效展开,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体现向量的工具性作用.

第10篇

1 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习得主要发生在课堂中,因此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而不关注学生的自习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学习策略:

1.1 实验感知的策略

实验感知的策略是指在人为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研究的现象反复出现,通过人的知觉和感觉有目地的进行观测、研究,提炼出有效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实施实验感知策略的程序是:(1)观察。观察是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及科学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对自然状态和客观事物进行视、听、闻、尝、触、测,收集获取信息,从而把握研究对象的多种属性。观察要与思考相结合,观测是前奏。(2)推测。推测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引出新的判断,这是进行思维推理、发现规律的认识过程。(3)实验。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应用各种科学仪器、设备使研究现象反复出现从而有目地的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是科学概念形成的基础。

例如,建立“机械振动”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风中的树枝的摆动、水中浮标的上下运动、钟摆的摆动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运动特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机械振动,指导学生推理出机械运动概念的概念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然后再演示弹簧振子和单摆实验,进一步让学生建立机械振动的科学概念,把握“平衡位置”和“往复运动”的本质特点。

1.2 前概念转变的策略

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或者其它学习,我们对相关的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不准确的、片面的、主观的,因而是非科学的,这些概念就是前概念。前概念往往干扰科学概念的学习,要学习科学物理概念就必须转变前概念。前概念转变的策略就是将我们头脑中的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前概念转变的策略具体的实施程序是:

(1)暴露。前概念往往是隐藏的,我们在学习新概念时往往开始并不显现出来,而是在学生应用概念时显现出来使学生做错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其显现出来,暴露前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新概念进行联想、利用新概念分析日常现象。

(2)批判。评判是前概念转变的关键,常用的评判方法有实验法(如伽利略轻重物体同时落地实验)、反推法(用前概念反向推理得出明显的错误结论从而显示前概念的错误)、举反例法等。

1.3 抓关键字词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表述是科学而又简练明了的,在物理概念的规范表述中,每个字词都有其作用,尤其是关键字词。真正理解了那些关键字词,就真正理解了概念,这就是抓关键字词的策略。这个策略的程序是:(1)细读概念文字;(2)划出关键字词;(3)整理。

例如,惯性概念是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其中“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性质”的“保持”是关键字词。“保持”就是“保持原来,阻碍改变”,其涵义包含二个方面:一是静止或匀速时使物体原状态,二是受力时表现为对运动状态改变的阻碍性。因此,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与位置、运动状态无关。

1.4 分层理解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分层理解的策略就是指在各种物理现象中,首先是这类现象的核心问题,然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归纳出现象本质的共性,再经过抽象概括得出抽象概念,进而深入理解应用概念。该策略的实施程序是:(1)明确物理现象;(2)分析概括;(3)得出结论;(4)理解应用。

例如,学习“动量”的概念。(1)可以先让学生明确物理现象:大人与小孩相撞,谁会被撞倒?(2)分析概括:物体的运动效果不单由质量或速度决定,而由它们的乘积mv。来决定。(3)得出结论:问题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即P=mv。(4)理解运用:a.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其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b.动量是状态量,对应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c.动量具有相对性,因为速度具有相对性,一般选择惯性参考系;d.动量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效果的物理量,其单位是千克·米/秒。

1.5 类比的策略

类比策略是根据二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实施类比策略的基本程序为:(1)确定研究对象;(2)寻找类比对象;(3)将研究对象和类比对象进行比较,找出相似关系;(4)根据研究对象的已知信息,对相似关系进行重整化处理;(5)将类比对象的有关知识类推到研究对象上。

例如学习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可以采用类比的策略。寻找类比对象电场强度E,可引导学生列一个表格,容易掌握它们的异同。

1.6 把握概念物理意义的策略

有些物理概念如加速度、速度、电场强度E及磁感应强度B等往往是用数学表达式来定义,要抓住这类概念的本质特征,掌握其物理意义。在比值法定义中,被定义的物理量与分子、分母的物理量不成正比、反比,这一点我们要让学生时刻理解掌握。例如物理量电容的定义式C=Q/U,电容C与所带电量Q和两极间电压U无关,而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再如电场强度E=F/g,教师要说明:在电场中某点放一个点电荷g,其所受电场力为F;若点电荷为2口,则电场力为2F;就是说电场力与电量比值不变。但在电场的不同位置,虽然二者的比值大小不同;但在同一点比值还是不变的。因此F/g能够反映电场在该点力的性质,显示电场的强弱,且与电荷g无关,所以引入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g。这样显示就很容易理解电场强度的意义了。

2 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策略

显示物理概念的保持主要发生在课堂之外,因此物理概念的保持策略主要针对显示的复习过程中,而不关注于学生的听课过程中。

2.1 分类的学习策略

所谓分类的学习策略,就是将物理概念进行分类,按照不同标准划分成不同类别,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学习和复习的一种方法。分类学习策略的实施程序是:(1)归类。即把学过的不同物理概念,按照描述的问题的不同、描述问题的方式不同等进行分类,描述方式相同或描述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2)寻同。即找出同一类概念寻同的地方,以便出一发而动其他。(3)求异。即从不同描述侧面、用不同描述方式描述同一类问题的不同概念,以便更好地区分比较不同的概念。(4)复习各个概念的联系。同一类概念中的不同概念,尽管描

述的方式、侧面不同,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找出这一联系,用这一联系将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就能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有关能的概念,按照分类学习策略:第一步,归类。按能的形式可分为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光能、核能等。第二步,寻同。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电能和磁能都属于电磁能,化学能、原子能、太阳能都是由于原子或原子核变化而具有的能。第三步,求异。动能与势能描述的侧面不同;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化学能是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而原子能是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第四步,寻找联系。所有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遵循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2 概念系统化的策略

所谓概念系统化的策略,就是指在掌握概念时,尤其是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时,决不能孤立地记住它们的文字表述或数学表达式,而是将概念放入一个由前后概念组成的网络中,并根据前后概念的相互联系来理解掌握概念,通过“协同作战”达到熟练记忆和应用的目的。

概念系统化的策略实施顺序是:(1)提出概念。也就是说概念要从现象中提出。(2)寻找关联。就是找出这些概念与其它概念存在那些关联?这些关联与我们掌握概念有什么用?(3)练习、应用。通过练习来熟悉概念及应用。例如,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在力学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将学过的所有机械运动进行关联,将概念系统化组成概念结构如图1。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变式练习、应用以加深印象。例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变力作用

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恒力

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简谐振动的回复力是恒力

学生只有真正熟练掌握了概念,才能选出正确答案C。

3 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

物理概念的提取即可以发生在课堂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后复习中,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主要针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

3.1 情境相似性策略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信息(如物理概念)加工加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虽然长时记忆的信息是相对静止的,但它可以被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激活。如故地重游,能回想起上次游玩时的情境细节。这种情境的相似性有助于记忆。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情境相似性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取所需有的物理概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典型的物理概念题。

例如有这样一个例题: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必为零

C.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加速度一定大

D.物体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也就大

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理解掌握的好,很容易得出本题答案为D。

一旦在考试中出现相似的题目:

有关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就大

B.速率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

C.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D.加速度与速度无关

由于情境的相似性,学生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A、D。

总地来说,学生如果真正掌握情境相似性策略。就能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解题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情境相似性学习策略。

第11篇

坚持以“本”为本,适度拓展;坚持以生为本,深入了解学情,突出复习重点;坚持以趣促学,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着眼于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五部曲

我们教的是语文,所学的知识是螺旋形上升,层层递进的,有些知识不复习学生也是会的,因此我们可以给总复习做一个大大的减法,把基础知识分为五部分进行复习:字音复习、字词复习、句子复习、标点复习、课文复习。

第一部:字音复习——三轮复习法。字音复习以本为本,适度拓展。主要复习第12册教材中出现的易错的字音和多音字。易错的字音和多音字通常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按单元整理归类在复习本上;第二轮,生生互测;第三轮,过关检测。不过关的学生要强化复习到过关为止。

第二部:字词复习——四种方法。字词主要复习易错字、同音字、形近字、看拼音写词语、带点字解释、词的感彩、词语逻辑归类、关联词。

方法一:搜集错字。把学生容易写错的字整理在一起,强化练习,利用早读课、语文课前的2分钟反复读。如:“户枢不蠹”中的“蠹”。

方法二:词串复习。复习一个字等于复习一串字。例如:《烟台的海》中“峻”是个生字,复习时就可以复习一串字:俊、峻、骏、竣,这几个字分别让学生组词。

方法三:坚持默写。每天坚持5-10分钟默写,默写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而定:词语、带点字意思、课义默写。老帅要想方设法,一切从轻负高效出发。

方法四:巩固方法。要分清词语的感彩首先要弄懂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一定的语境来辨别。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一下即可

第三部:句子复习——三大策略

策略一:主次分明。扩句与缩句、反问旬与陈述句互改,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互改,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改稍作练习即可。转述句、仿例造句、修改病句、综合修改要重点复习。帮助学生回顾方法,并加以练习巩固。

策略二:重拳出击。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掌握句子练习的程度都不一样。要根据学生个别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复习。

策略三:以赛促练。在进行单项的句式复习后,我们一般会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句式练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部:标点复习——化整为零。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了解分号和破折号。对于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要略作了解,我们要帮助学生作一下罗列,不需要单独进行复习训练,可结合课文内容复习和阅读训练时进行适当的复习。

第12篇

古人云:“善谋万事者,必先谋一事,善观全局者,必先察一域。”英语复习也是这样,先谋而后动,全面布局而有条复习,对于高三英语复习而言,则效果更佳。为此,进入复习阶段后,高三英语首先要在整体上布好局、设好思,就要在“战略”上要讲究整体复习的三大策略:知彼而知己的大纲透视策略、抓根而务本的双基强化策略和知错而能改的问题弥补策略。具体来说,在“战略”上要讲究整体复习的三大策略。

1.知彼而知己的大纲透视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之后,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科望而生畏;加之复习时间的有限,学生难免产生浮躁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稳住学生,把学生从紧张、慌乱中拉回来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透视大纲,知晓考试内容,熟悉考题设置,梳理考点分布。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用心研究考纲,那么,知彼而知己,则百战而不殆。事实上,《考试大纲》是在充分体现《教学大纲》涉及内容的基础上,是对命题考试的纲要性指导,更为命题人、考生、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同展示智力水平的舞台。考试考试,怎么考?以题来考。所以,这一舞台上最能体现各方水平的就是试题。试题命制得如何,体现命题人的水平。当然,高考的水平是国家级的水平,其科学性、权威性不容置疑。但是,高考命题必须坚持的依据说到底就是《考试大纲》。所以,学生能否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复习的高效率,不仅体现着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更体现着教师的指导水平。而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熟悉《考试大纲》是体现自身水平、播发考试能力的一个关键的因素。为此我们要以知彼而知己为复习策略,就是要以纲为纲,熟悉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向,明确高考复习的备考依据,把握高考试卷的命题原则,找准英语学科的常考点和复习重难点以及对学科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复习的科学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劳动,减少无用功。同时,针对英语学科特点,明确学科复习思路。为英语复习的整个过程做好计划,树立目标。

2.抓根而务本的双基强化策略

我们说,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对于高三复习而言,强化双基仍然极为重要。要知道,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题.哪种层次的题,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基本技能的灵活变通。尽管高考试题中不会出现教材上现成的语料,但从词语、短语和语法等方面却能在试题中发现教材中的蛛丝马迹。要知道,高考试题也是对课本内容的变型、拓展、掘深、拔高,乃至改造和综合。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策略就是抓根而务本,强化双基。换句话说就是以本为本,即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在强化中提高,但也不能无目的地随意演绎,过分拔高。事实上,通过积累强化单词记忆,坚持每天复习三十到五十个单词,并有计划地反复轮回识记,直到高考,由少到多,就能丰富词汇量。而且,为了强调基础中的基础,必要时,教师还要把高考试卷中最常用的几百个单词,尤其是把试卷使用频率高的动词、短语及典型用法整理出来,集中印发给学生,重点进行复习。对教材中的重点词汇、短语的用法,特别是经常活用的词汇要重点梳理,并精要地进行巩固性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活学活用这些重点而可以多方面使用的词汇、短语。当然,通过阅读训练在具体语境中让学生标注常考生字词,然后笔记到识记本也是识记、积累的主要方法。尤其在复习后期,教师应由点到面,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梳理知识、查漏补缺,以本为本,抓根务本,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复习时间引导到回归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材上,以保证学生每天有至少三十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本,以此为学生搭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桥梁或通途。另外,在最后阶段还要适当地做一点各种类型的新鲜材料的阅读练习,以此保持学生作答于英语试题的题感。

3.知错而能改的问题弥补策略

在英语复习中,通过精选试卷让学生做一些和高考试题水平相当的题大有益处。其最鲜明的效果就是能够发现问题,查漏补缺。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就好比是一张大网,通过练习就能像渔民用网捕鱼一样,如果发现渔网能让鱼跑掉,则说明鱼网有些许漏洞。一旦发现问题所在,就必须修补渔网。我们平常所说的查漏补缺就是这样,通过练习找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样,问题就会越来越少,漏洞就会被一点点补上。而查到的漏洞要想补得牢固,就要引导学生把发现典型问题或错误分类整理,轮回盘点,力争下次不再犯错。当然,针对大多数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还要设计强化训练,通过对问题或错误的变式处理来及时检测已发现的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例如在完形填空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设置成单项选择题再次进行检测:在学生写作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变相设置在完形填空中再次进行检测,等等。如此以来,就能让学生在复习中发现错误,在改正错误中不犯错误,最终完成问题的点点弥补,直至错误越来越少,甚至稳操胜券。

总之,复习是一门学问,可总结的东西很多。但是,拖安唤鼋鍪怯κ裕更是对水平和能力的考验。英语复习也不例外,先谋而后动,“战略”上讲究,三种策略看似太少,实则用精用实,则收获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