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5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收益分配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证券;基金;收益分配
1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的范围
证券投资基金收益是指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所募集的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所取得的收入。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较,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计主体,其收益的范围以及确认标准问题历来存在争议,但由于收益范围的界定又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收益的分配方案,影响各方经济利益,所以必须要加以明确。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大致有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收益范围。
①大口径方式,这种方式以日本为代表,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应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债券利息、其他利息和已实现资本利得(或损失)。
②中口径方式,这种方式以美国为代表,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应包括现金股利、债券利息、其他利息和已实现资本利得(或损失),不包括股票股利和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或损失)。
③小口径方式,这种方式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只包括现金股利、债券利息和其他利息,不包括股票股利和资本利得(无论资本利得是否已经实现)。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以及其他收入。利息收入包括债券利息收入、资产支持证券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收入等。投资收益包括股票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收益、基金投资收益、衍生工具投资、股利收益等。基金的收益分配应当以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基准计算。期末可供分配利润指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值。如果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未实现部分为正数,则期末可供分配的金额为期末未分配利润的已实现部分;如果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未实现部分为负数,则期末可供分配利润的金额为期末未分配利润(已实现部分扣减未实现部分)。
2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方式和比例
证券投资基金相对于固定收益证券,价格波动性更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相对更高。同时,在基金收益分配中投资者的话语权不高。因此,为了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世界各国都强制规定了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充分分配制度。例如,美国的法律规定,基金必须将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的95%以上分配给投资者,一般是每季度发放一次:基金的资本利得部分可以分配给投资者,也可以留在基金内继续投资。收益分配以现金形式分配,但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动再投资。在日本,基金的收益原则上每年分配一次,所有的股利和利息应全部分配。对于资本利得,在弥补上期亏损后,剩余部分的10%应分配给投资者。累计未分配的资本利得在基金运作期满后,再一并分配。我国台湾地区要求基金的分配一般应当一年一次,并在会计年度结束后3个月之内进行。利息和股利全部分配,已经实现的资本利得也可以分配。分配采用现金方式的,投资者可以将分配的收益再投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必须采取现金方式,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年度收益分配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净收益的90%。开放式基金按规定需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分配应当采用现金方式,但投资者可以事先选择将所获分配的现金利润,按照基金合同有关基金份额申购的约定转为基金份额。基金份额持有人事先未做出选择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支付现金。同时,基金当年收益应先弥补上年亏损后,才可进行分配,如果基金投资当年亏损,则不应进行收益分配。
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的规定相比,我国对基金收益分配规定的
弹性空间更小,主要表现在:
分配方式上,我国要求以现金方式进行分配。而在美国和日本,投资者有更大的选择权,既可以选择现金分配,也可以选择将分配的收益再投资。
分配比例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净收益的实际分配比例大大高于美国和日本。我国要求证券投资基金分配的收益不低于基金当年净收益的90%。而在美国和日本,只是要求将收益中的利息收入的绝大部分分配给投资者,资本利得部分参与分配的比例很低(如日本的10%),或者是可以不参加分配。
3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
我国关于基金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保证投资者能及时、安全的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3.1基金资产变现问题
基金在进行收益分配时,为了换取收益分配所需的现金,必须在之前大规模得将股票等证券资产进行变现。在股票的大幅卖出和买入过程中,不断存在比较大的冲击成本和交易成本,还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建仓,有可能错过市场机会,存在很大的机会成本损失。这部分损失将由投资者承担,影响了投资收益。尤其当处于一个持续的牛市中时,为了分配收益而变现资产所造成的损失会更大。作为一种法规政策,我们认为目前强制要求基金以现金形式分配不低于90%的净收益的规定是不足取的。事实上,基金每年较为集中地变现证券,已经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2基金收益分配的规避问题
大多数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收益分配问题上一直都表现的不够积极,即使有大的收益分配政策出现,都配合和服从于“基金净值归于面值(1元)”持续营销的需要。而且不少基金都通过基金分拆这一办法来达到规避基金收益分配的目的。假如某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某个基金投资品种原先的每份净值是2元,在基金份额分拆后,将原先的每份基金变成两份以后,其拆分后的每份净值就变成了每份1元。根据基金收益分配的条件可知,该基金管理公司就可以不进行基金收益的分配了。
Wind资讯统计显示,尽管经历了2006年到2007的大牛市,但仍有接近20只2007年之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从2007年至今仍未分红。其中,华宝兴业、华安、华夏、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旗下均有两只基金入选“铁公鸡”之列。
3.3推迟基金收益分配的时间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既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做为管理基金的管理人和人所作出的“逆向选择”,也包括市场监管者制度设计本身的原因。由于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作为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不会总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有时甚至会牺牲委托人的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此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基金管理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做为基金管理人依据基金契约的规定获得基金管理费收入。基金管理费收入是按基金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股票型基金一般为1。5%)年费率计算。这也就是说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其所管理基金资产净值的多寡。无庸置疑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净值越大,也就可以收取的更多的管理费,而基金收益又包括在基金资产净值之中,这就导致了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基金收益分配的数额或者推迟基金收益分配的时间。而这种基金管理公司利益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恰恰是建立在损害其基金投资人利益基础之上的。
3.4基金收益分配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要求
按照心理账户的理论,投资者们对各种资产进行投资时通常将这些资产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也就是放置在不同的心理账户,投资者对待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低层的心理账户通常要求的收益比较低,如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信用级别高的债券等,相对而言投资者要求安全,稳定,投资者在这一层的投资表现出极强的风险厌恶。所以对待这一层的投资者要保证收益分配次数和分配金额。而在高层心理账户上的投资通常要求收益很高,具有很大的增值潜力,如投资于高成长基金、股票等。投资者也能够承受很大的风险,投资者在这一层的投资则表现出较强的风险偏好,因此对待这一层的投资者,他们追求的是长期的资本利得,所以收益分配次数和分配金额可以减少,但至少要保证规定的最低要求。而我国目前规定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少一次,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利润的90%,并且应当采用现金方式,这种规定无法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对收益分配的要求。
4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的改进
首先,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基金产品时,应根据基金产品特性拟订相应的收益分配条款,使基金的收益分配行为与基金产品特性相匹配。
其次,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带有分红条款的基金产品时,应当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第三,基金公司在上报产品的同时,要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基金收益分配方案的,基金收益分配方案中至少应载明基金期末可供分配利润、基金收益分配对象、分配时间、分配数额以及比例、分配方式等内容。
第四,基金合同以及基金招募说明书中应该约定:基金红利发放日距离收益分配基准日(即期末可供分配利润计算截止日)的时间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最后,基金合同中若约定“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的条款,应详细说明该条款的含义,“例如,基金收益分配基准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减去每单位基金份额收益分配金额后不能低于面值”。
参考文献:
[1]黄庆平浅议规范基金收益分配的机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
[2]李俊英.我国公募与私募基金收益分配模式的制度比较[J].浙江金融,2007,(6).
[3]李国良.试论证券投资基金利润分配改进[J].会计研究,2000,(2).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益分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52―03
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蓬勃发展,2010年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0年新设基金235只,募集本外币基金共304.18亿美元(含首轮募集),募资完成(含首轮完成)基金数量比2009年增加26.8%,而募资规模环比增加79.1%(以上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数据库产品CVSource统计得出)。中国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群体迅速扩大,并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多元化。
1、目前市场上通常采用的绩效分成方案
1.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结构
参考市场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常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投资者投入资金到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赚取管理费,并有权根据获取投资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绩效分成;基金公司退出投资项目,收回投资取得资金;收回的资金首先用于偿还投资者的投资成本,溢出部分根据双方达成的利润分配方案在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进行分配。
市场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分配先后次序如下:首先,向基金管理公司支付保底管理费;其次,向投资人返还投入资本;再次,根据协议,参考市场上无风险回报率来计算并支付投资人优先回报;最后,剩余收益会根据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绩效分成比例进行分配。
1.2 私募股权基金绩效分成的计算基础
参考市场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与业绩挂钩的绩效分成通常被称为附带权益(carriedinterest)。常见的绩效分成计算方法包括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whole fund)或以单位项目为计算基础(deal―by―deal)。
(1)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
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基金投资人的总投资(以及约定的优先回报)必须在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实现之前全额支付。利润分配可能会设置补提条款,目的是保证有权获取绩效分成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样能够参与优先回报的分配,并且所获得的优先回报份额与协议规定的绩效分成比例一致。从而,实际的基金利润分配反映的是双方最初约定的分成比例。在利润分配条款中常见,一旦优先回报获全额支付给基金公司,随后产生的利润同样会100%(或其他约定的百分比)支付于基金管理公司,直到基金管理公司得到的份额等于支付给基金投资人的优先回报。此后,剩余基金利润在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按协议比例进行分配。
(2)以单位项目为计算基础
当基金采用单项投资回报率作单位时,绩效分成是以每项具体投资的回报为基础进行计算。当某项投资回报实现时,其绩效分成的计算基础是根据每个项目获取的收益及处置投资收回的款项和投入该项目的资金来计算的回报。市场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采用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计算项目的回报率。在投资人入股协议中通常约定,在基金清算的时候需按照基金的整体投资回报情况,根据绩效分成比例确定最终的绩效分成金额。因此,在绩效分成实现前,必须考虑前期投资损失或剩余投资组合的潜在价值和收益。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会对绩效分成(扣除税收调整)的回拨进行拨备,并确立支付机制用以保证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其他项目处置亏损的情形下能够偿还多分配的绩效分成。这个设计相当于一个利益回拨机制/弥补性收入(clawback),回拨机制的存在可保证基金存续期结束时整体的利润分配符合约定的分配比例。
1.3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利益回拨机制的作用
由于基金公司通过清算日的整体平均年化投资收益率为最终确认基金管理公司绩效分成的基础,因此市场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入了利益回拨机制。回拨机制是指如果GP得到了超过事先协定的收益分成,或未能向LP返还全部出资并提供优先回报,GP必须退还其得到的超额分配。该条款一般在基金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时产生效力,在基金终止时或者中期可进行回拨。为保证回拨发生时能够顺利进行,基金应建立提存账户或向基金出资人提供回拨担保。
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模式的探讨示例
以建银国际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医疗基金”)为例。其是由建设银行全资投行――建银国际发起设立的、中国第一只专注于投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得到国家卫生部的大力支持,并已在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我们仅以该基金设立之初制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方案为例,探讨基金具体的收益分配模式。
2.1 医疗基金的绩效分层方案
为鼓励基金管理公司积极提高基金回报,基金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确立绩效分成方案,根据基金成立至清算日时的平均年化收益(不考虑退出项目后至进行分配期间的时间因素),按照以下对应比例由基金公司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绩效分成,如表1所示:
例如:当基金整体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8%,基金管理公司就8%~15%的部分计提10%的绩效分成,并对余下的3%计提20%的绩效分成。
2.2 医疗基金预计提绩效分成
基金运作期间,基金管理公司会定期按项目净收益预计提绩效分成。项目净收益等于退出投资项目收回的资金按序分配以弥补亏损、返还出资、成本和费用后得出的余额。当分配完成后基金公司有权就项目净收益优先按每年8%的复利提取回报。对于剩余未分配收益,基金管理公司根据项目年化收益率达到的不同范围按以下相应比例预计提绩效分成(见表2):
根据项目年化收益率预计提的绩效分成直接存入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共同设立的共管账户,直至基金公司的累计收回资金达到一定份额,基金管理公司才有权提取分成收益(见表3)。
(1)预计提绩效分成调整
每半年末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就预计提绩效分成余额,根据基金公司成立至调整日时的已退出项目的累计年化收益情况,按表2列示的比例调整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金额。若共管账户金额多于调整后绩效分成金额,则将多余部分返还给基金公司。
(2)提取绩效分成
当基金公司以各种方式累计收回的资金达到总出资额的一定份额时,提取预计提绩效分成机制启动,基金管理公司有权按表3相应比例提取存于共管账户内的调整后绩效分成账户累计余额。
当基金公司累计收回资金超过总出资额的150%,项
目的预计提绩效分成不再存入共管账户,可由基金管理公司直接提取。
(3)清算和共管账户取消
在基金公司清算前一年,根据基金公司整体的投资回报情况,按照表1绩效分成方案计算整体绩效分成比例,调整绩效分成金额,并在共管账户预留相当于尚未收回投资项目成本的金额用于保底。
待基金公司最终清算时,根据表1绩效分成方案确定最终的基金公司整体投资回报情况,按照绩效分成比例,确定最终的绩效分成金额。共管账户的预留金额用于弥补基金管理公司溢领的绩效分成。在完成所有清算后共管账户内的所有余额归属基金管理公司,共管账户亦告取消。
3、基金规模与基金公司注册资本的大小对基金可分配利润的影响
根据管理层提供的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基金规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八章第一百六十七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的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因此,注册资本的多少,对日后的可分配利润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注册资本的变动对基金公司的法定公积金和可分配利润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下表的敏感度测试结果,列出了不同的注册资本多少年后不用再提取法定公积金(见表4)。
4、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绩效分成的会计核算办法
4.1 基金公司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
对于项目的投资收益(已扣除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用),基金公司投资者首先提取优先回报,该回报根据基金投资该项目的时间,按每年8%的复利计算。在提取基金投资者优先回报之后,剩余部分的收益在基金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进行绩效分成。这一部分基金公司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代表基金公司对基金管理公司获取高于8%回报的补偿。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是两个不同的实体,而且基金管理公司所获取的绩效分成收益代表的是基金管理公司为基金提供投资管理意见等服务而得到的回报,而非以基金公司的投资者或股东的身份获取的回报,绩效分成应确认为基金公司偿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额外管理费用。
4.2 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收入确认
虽然基金公司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会存放于双方设立的共管账户,只有当基金投资人的累计收回资金达到一定水平时基金管理公司才可提取,但按照绩效分成方案,当基金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达到赚取绩效分成的投资回报率时,基金管理公司就可以预提项目绩效分成。基金管理公司可按照每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预提绩效分成并确认为收入。但基金管理公司最终确认绩效分成的原则是基于所有投资项目的总回报,因此在预提绩效分成时,应对当期已实现和尚在进行中未实现的投资项目作出评估,考虑未完成项目的预计回报率/公允价值,调整预提比率以避免过度确认当期收入。也就是说,如果管理层在期末计提绩效分成时,通过对进行中未实现的投资项目公允价值的评估,认为相关尚在进行中的投资项目会产生亏损或较低的回报率,导致部分已实现项目中的绩效分成很可能不能流入基金管理公司,那么部分绩效分成应在计提时扣除。由于存入共管账户的金额未能提取,所以应同时借记应收账款。基金公司定期对项目预提绩效分成进行调整,根据基金公司成立至调整日时的已退出项目的累计年化回报率,每半年对项目预提绩效分成进行重新核算。若共管账户金额多于重新核算后的绩效分成金额,则基金管理公司须对预提的绩效分成进行调整,并将多余部分返还给基金公司。
5、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常的绩效分成方案的几点建议
(1)当投资人以各种方式累计收回的资金达到一定水平时,基金管理公司方可从共管账户提取调整后的绩效分成。因此绩效分成方案需进一步明确投资人累计收回资金的计算是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还是以单个项目为计算基础。如果投资人的累计收回资金是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绩效分成一般要到基金清算前方能提取。若以单个项目为计算基础,绩效分成可以在某一项目结束后提取,但需要考虑其他未实现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和投资损失(见表5)。
关键词:铁路企业;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铁路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铁路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影响企业的各种风险因素也在增强,其中财务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管理者和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成果,所以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铁路企业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积极促进企业财务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利率风险。企业通过贷款借入的资金必须按规定到期还本付息,因此利率的变动使企业面临着因利率上升无法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进行破产清算。
(二)流动性风险。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应当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保证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债务偿付能力。存在大量固定资产和不能变现的有价证券的企业,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资金周转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循环,进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三)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在资金的收回过程中产生的,当交易的对方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履行合约时就会产生信用风险。由于市场经济中一部分企业履行债务的意识较弱,付款方到期不能偿还商品款,造成赊销方的损失。类似的是银行贷款业务,当贷款企业因生产经营不善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破产清算又不能归还全部贷款额时,银行就会产生巨额损失。
(四)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方式进行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不能收到预期投资收益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企业投资品种的多样化和投资项目的扩大,投资风险也在增加。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有价证券的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收益风险。
(五)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随着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汇率的变动幅度也越来越大。在某一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收益可能随着汇率的变动产生损失,尤其是外汇交易额较大的业务。同时,投资者所参与的外国投资额也会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六)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管理者制定了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制定不当会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二、铁路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合理。目前,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性质和内涵与发展的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不适应。铁路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铁道部政企不分,铁路局为出资者代表,而站段为实际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这种模式给财务风险控制带来的影响很大。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在铁路建设筹资过程中,为降低资本成本,更多的采用债务融资方式,从而导致债务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过高,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铁路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逐渐显现,因为在生产规模扩张以及流动资金不足时,首先会向银行借款。
(三)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铁路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过程中,未能科学判断投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失误,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适应能力。虽然体制不受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但是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和风险调控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判断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充分研究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降到最低水平。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关键是使其意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风险意识应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设专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总体协调与具体规划,集中管理和处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部门中,也要进一步明确管理过程中的权责,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作用。在利益分配方面,也要起到促进公平、兼顾各方利益的作用。
(三)合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筹资是不科学的。在现实中,企业应当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确定负债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最佳比例,以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并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此外,在个别多经企业从事的行业发展不景气时,应降低负债额度,以避免收益减少而负债压力增大的风险;在行业经济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应增加债务促进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科学决策,坚决杜绝主观决策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根据模型分析,选择风险较少而收益较大的财务决策方案来规避风险。
四、结论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当充分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在当前铁路改革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财务管理人员尤其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1.北京铁路局工程管理所;2.河北银行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
关键字: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一、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显然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责筹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债权人将要求公式追加风险溢价,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投资者也因为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这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企业将靠负债支撑,易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
2.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存货盘库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特别是现金管理,更具随意性,不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使用现金,白条抵库、坐支现象严重。已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手册内容不细,未包括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产生财务风险。
二、 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如当今市场不可预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 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所有投资中的比例,从而降低风险。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变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提高决策层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健全和创新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既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也要重视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建设工作。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的任何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对内部财务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人建立企业的目标并将控制机制赋予实施,因此内部财务控制环境法有待进行全面建设。
3. 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变化的环境
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另外,还应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4. 提高财务决策的水平防止产生财务风险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5.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作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 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 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作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其次,要给其相应的财务活动权利。再次,在明确其要承担的风险责任的风险报酬,进行严格的考核兑现。这一条是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和实施的。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作到责、仅、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6. 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7. 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对于投资结构风险, 企业同样应将重点放在保持资产合理的流动性上。而对于投资项目风险, 企业应以回避风险为指导思想。企业应该在获取充分信息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科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 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及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运用专门方法从各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 以保证在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 风险最小。科学的决策可以减少投资和生产的盲目性, 为保证企业盈利能力和还债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企业针对每一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的理财方案,可通过计算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标准差及其变化系数来衡量与选择, 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与权益资本收益率期望值、标准差及其变化系数的计算基本类似。对于投资组合风险,其包括可通过证券投资多样化予以规避的可分散风险和无法通过证券投资多样化来降低的不可分散风险两部分。两者之中只有前者才是企业投资风险防范的重要对象。企业应主要运用分散法通过对外投资多样化等方,式来分散投资组合风险。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关于资产组合理论方面的描述“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是对这一方法的最好描述与说明。
理论上,投资组合内的证券种类越多,其分散风险的功能就越强。当投资组合包含市场中所有证券时,就可以完全消除公司特别风险, 而只承担证券市场上的系统或与市场相关的风险。
8. 收入回收风险的防范
对于收入回收风险的前者, 更多的有赖于企业产品销售部门与产品开发部门的努力。企业销售部门应该加强对市场需求变动的调查分析, 并及时反馈给企业产品开发部门, 由产品开发部门不断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改进创新, 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跟上市场的需求, 甚至引导市场的潮流。从而将企业经营风险对财务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对与收入回收风险的后者, 要求企业采取合适的商业信用政策, 既不能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扩大销售而任意扩张商业信用, 造成巨额呆帐坏帐也不能过于吝音商业信用, 影响销售增长。企业应该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 合理利用信用“五”亲统即信用品质、偿债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 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与分析定期检查和评估每一个客户的信用额度不断提高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的科学性设定专门部门进行应收帐款的催收, 并另外设定专门人员定期对应收帐款的收回情况进行考核, 提高企业应收转周转率, 从而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有效的防范收入回收风险。
9. 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
对子收益分配风险防范, 首先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收益确认的标准, 既不能无故提前确认收益, 也不能推迟确认。其次企业还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好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与核算工作。最后企业应该将收益分配方案与企业筹资方案有效结合起来考虑, 充分利用内部筹集资金成本较低的优势, 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 并有效防范收益分配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资、筹资、收益分配和资产管理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在财务管理职能、理论以及目标认识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需要企业适时面对这些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调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我国企业现阶段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盲目投资。绝大多数企业,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现状,看到新项目往往不顾企业现状和发展目标,盲目涉足于新新领域、投资决策随意性大,造成严重后果、巨额亏损的实例俯首即拾。随着我国房地产热的升温,国内很多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和个人都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跃跃欲试。很多公司主营业务与房地产行业没有任何关系的公司也开始把重点放在了房地产行业上,而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只有实力非常强大的且一直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公司还在这个行业中经营着,那些后来想在房地产行业中大捞一笔的后来者,现在基本上退出了这个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受到损失的企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猴王集团2001年的破产申请案,就可以说是盲目投资、无序扩张带来严重后果。在企业经营的鼎盛时期,猴王集团推出了盲目扩张的“三百”政策。很快,猴王下属企业达100多家,涉足几十个行业,所属行业之多让人瞠目结舌。通常,企业在投资前,都会对投资项目做深入细致的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所投资行业各项因素,预期未来投资项收益的净现值之和大于投资的现行成本,才值得投资。猴王集团盲目追求行业扩张及多样化经营,未必都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就决定投资,最终走向破产有其必然性。与猴王集团相类似的情况在我国企业中还时有发生。(2)盲目筹资。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态势还是没有完全匹配,不能完全支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筹资需求。同时企业由于筹资的经历较少和筹资相关知识还比较匮乏,缺乏对资本市场的深入研究,筹资时对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至关重要的问题考虑不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甚至有上市公司对90%的资产负债率不以为然,甚至更有公司纯粹是为了圈钱而筹资,置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而不顾,以新筹资款还旧债,导致公司经营能力、经营成本、财务状况日趋恶化,最终导致企业的没落。甚至有的企业决策者认为,在证券市场上市的目的就是要圈钱,而且获得的资金还不用像上市前的筹资款必须要还,这种对资本市场的无知现象,在我国的企业中还不是少数。(3)不合理分配收益。这里所说的收益是指企业在存续期间,扣除企业的所有经营成本和费用后的净收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利润,要在企业和股东(即企业所有者)间按企业章程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即通常所说的所有者权益和留存收益。利润分配方案既影响企业相关者的利益,还与公司的筹资、资本结构等重要问题息息相关,很多企业在利润分配上是盲动的,几乎很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无法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我国企业的决策者通常认为,企业要长期稳定的发展,壮大企业实力,就必须重视资本积累,很少有企业关注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认为现金分配会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更多的是只看企业的经营指标,根本不管企业的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导致我国企业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惯例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分配绝大多数以配股或是送红股为主,使用现金红利的企业较少,这就在无形中助长了资本市场的投机气氛,难以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还有很多企业的分配方案根本就无章可循,存在很大的随机性,甚至朝令夕改,让人摸不到头脑。(4)缺乏流动资金管理。流动资金具有流动性大、周转期短等显著特点,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就是那些可以在短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很多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员的素质不高,企业往往不知道理想的现金余额或对合理现金余额大小的确定方法,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现金周转。企业持有现金多少都不利于企业经营,多则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少则出现现金短缺,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的危及企业的生存。而在存货管理上,企业的观念也没有很大的错误观念,我国企业通常喜欢储备大量存货量,这样占用了企业经营资金的大部分,一旦市场环境不好,销售不济,企业资金链很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而存货储备还有成本产生,存货储备时间进过保持期更会造成更大浪费,加剧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在应收账款管理上,企业常常因追求销售业绩指标,无视应收账款的安全和规模。应收账款一旦超过合理范围,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现金周转。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1)更新观念,重视财务管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把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合理分开,而财务管理工作又从属于会计工作,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的现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只局限于资金管理。而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势必取代生产管理,并将财务管理置于足够高的重要位置上。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迫使企业改变管理观念,重视财务管理。企业应树立全面财务管理观念,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将财务内部控制和财务分析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正确掌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2)加强流动资金控制。企业就重点监控的流动资金主要现金、存货和应收款等。企业的现金管理要在国家有关现金管理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监控日常现金的收支,进而加速现金的周转速度,同时还要将现金持有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我国企业喜欢屯货,造成存货过多浪费大量的流动资金,加大管理成本,鉴于这种情况可按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最佳订货批量模型,控制订货提前期和安全库存量,减少存货成本损失。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用信用经济也是降低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信用销售是很多企业都在用的一种销售方式,因而财务管理必须要作好应收账款管理始的管理。同时,企业必须改变只看销售业绩指标,不顾应收账款的额度的现状,在日常业务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调查,有效分析客户的商业信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止坏账的形成。(3)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进则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以技术创新来占领市场,以质优价廉的高性能产品引领市场;反之,企业如果没有质优价廉的高性能产品就不能发展,无法市场份额,终被被淘汰。企业要领先市场就必须要进行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就离不开投资。投资决策是依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的,是所有决策中至重要的决策,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严重的投资决策失误甚至会使企业破产。必须杜绝盲目投资,进行科学投资决策。企业的决策层必须清楚投资是一种企业的经济行为,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做到科学有效决策,避免受到政治和人际关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应以客观经济形势发展态势决定是否投资。每次投资决策都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都必须要有科学的论证,投资可行性分析,做好项目投资预算,全面综合投资项目的风险,根据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预测,落实项目运作资金。只有权衡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轻重,做到科学的投资决策,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梅刚.理财为本——诗遣造聚宝之盆[M].北京:中国物责出版社,2004(1)
[2]李剑锋.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6)
[3]王佩琦.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0)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1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在我国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亏损的例子比比皆是。2001年2月27日,猴王集团破产申请案在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随即猴王A也加入ST行列,这可以说是盲目投资、无序扩张带来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在经营上取得一系列成果后,猴王集团推出了所谓的“三百”方针:建一百个企业,开一百家商店,搞一百个公司。很快,集团所属企业达100多家,而且横跨几十个行业,其产品除著名的猴王焊条外,还包括玻璃酒瓶、啤酒、柴油、柴油发电机、金刚石、甚至钢琴等,简直无所不包。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企业在进行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产生的未来各项收益的净现值之和大于投资项目的现行成本时,即投资项目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值得投资。猴王集团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可是,像猴王集团这样的情况在我国企业中屡见不鲜。
(2)在筹资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企业筹资手段尚不够丰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还比较匮乏,对资本市场的运转、资本市场的理论缺乏研究,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上市公司面对高达90%的负债比率无动于衷,甚至更有一些上市公司纯粹是为了圈钱而筹资,根本不考虑什么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它们拿今天的筹资款还昨天的债,那明天的筹资款还今天的债,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日趋恶化,最终受害的是广大股民。猴王股份获准上市后,公司一位高层领导曾说:“证券市场究竟是哪位高人发明的?我真的好好感谢他!以前借钱还要还,现在一上市就有那么多钱,可让我怎么花”可见其对资本市场的无知。
(3)在收益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这里讲的收益分配是指在扣除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的报酬以外的利润分配。企业在存续期间内实现的利润,要在企业和所有者之间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分别形成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所有者权益。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到公司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由于企业为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般较注重资本积累,而不倾向于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较注重企业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指标,而对股票价格关心较少,从而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惯例差别较大。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大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就在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从而不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4)在流动资金方面,我国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流动资金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其特点是流动性大、周转期短。在现金管理上,我国企业往往不能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或者对理想现金余额的确定缺乏正确的核算方法,从而影响现金周转。现金具有普遍可接受性,其流动性最强而获利能力最弱,现金持有过多,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现金持有过少,出现现金短缺,又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在存货管理上,我国企业往往倾向于持有较多的存货,存货储备量较大。大量的存货占用了企业大部分经营资金,如果企业销售状况不佳,企业资金周转就难以为继,再加上存货储备要发生管理成本,存货储备时间过长会发生变质过时成本,这些都会使企业财务状况更加恶化。在应收账款管理上,我国企业片面追求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的规模状况。企业持有应收账款过多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收益,影响现金周转。过多的应收账款也给企业带来了各种成本,如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成本等。
2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1)改变陈旧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一直未能很好分开,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财务管理的内容也仅限于应于营运资金管理。在许多学者认为财务管理一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加入WTO后·将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和改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此,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全局上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流动资本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等。加强现金管理主要是在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做好日常收支,加快现金周转速度,控制现金持有规模。针对传统上我国企业往往倾向于持有较多存货,占据企业的资金,增加管理成本的情况,我国企业可引进最佳订货批量模型,加强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量的控制,降低存货成本。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销售一成为企业间交易的主流方式,因而应收账款管理始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必须改变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并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控制应收账款规模,防止坏账的形成。
(3)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企业的生产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技术不断进步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研制出更新、更好、更受顾客欢迎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立足;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发展,不能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就会无情地被淘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要避免盲目投资的倾向,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对我国企业而言,主要是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在进行投资决策是要克服“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要从客观经济形势出发决定是否投资。其次,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还应搞好投资项目的各项预算,充分考虑到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只有充分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投资决策才是教科学的投资决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加入WTO给我国企业跨出国门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在充分做好投资项目预算、风险与收益均衡分析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进行国际投资将给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际投资方面,我国的宝钢、海尔已先行一步,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梅刚,理财为本——诗遣造聚宝之盆[M],北京:中国物责出版社·2004,(1)
[2]李剑锋,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6)
[3]王佩琦,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0)
[4]张纯,财务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
【关键词】可持续增长 财务管理
一、基于可持续增长的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是现代企业从事日常业务时所拥有的资金数额,用于保证企业的正常持续运转、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内,营运资金管理占据重要组成部分,以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获取充足经营现金流为基础,企业应积极合理规划各种资产占用量,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改进资产配置状况,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企业销售增长所需。
为了实现可持续增长,企业应编制经营策略,追求最佳的经营效果,具体应做到:提高企业销售净利率,即提高企业对产品价值及产品成本的控制能力,特别要立足于行业分析与竞争战略分析,把影响销售净利润的因素细化为销售毛利与期间费用,更为清晰地剖析企业销售现状。提高企业资产周转率,一则加快流动资产周转,使得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二则加大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流动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比例越大,总资产周转越快,销售情况越好,企业便越容易获得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市场。
二、基于可持续增长的企业筹资决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外的许多新型筹资方式,如:逐步引入我国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及可转化债券、发行专项基金、BOT、补偿贸易等,目前在国内企业中已经开始使用这些新型筹资方式。这些筹资方式在改变着我国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的理财观念,把资本运营作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并且许多高新技术公司也在探索更加新型的筹资方式,如并购筹资、组合筹资、概念筹资等形式。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筹资行为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大大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效率。
在筹资过程中,企业既要充分考虑资本成本的降低和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又要将财务风险设定于企业可承受范围内,以扩大企业财务资源占有规模,并保障财务资源安全性。可持续增长目标下,企业可通过销售增长和资金增长之间的合理平衡关系,达到企业财务平衡增长与财务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和发展。
三、基于可持续增长的企业投资决策
企业在投资时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要用“经济增加值”的理念与方法加以预测,只有投资后产生的净利润或现金流量净值大于投资成本,该方案才是可取的。在投资活动中,要讲求不同投资方案间的比较收益,要重视“机会成本”的应用。只有把已失去“机会”可能产生的效益考虑进去,才能对最优方案的最终效益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投资活动往往金额大、时间长、影响因素多,因而决定投资是否成功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之初,就应充分将各种风险考虑在内,全面评价、正确权衡、充分论证,从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的各有关方面反复进行可行性研究,甚至考虑到失败,才能确保达到客观科学的目的;要遵循分散化原则(即投资组合最优化选择理论),即在既定风险程度下,为投资者提供最佳预期收益率的投资组合。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各有不同,各投资项目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所需要的支持条件与约束条件各不相同,更为主要的是各投资项目存在期间可能遇到的风险也各不相同,所以,投资时必须采取分散化原则。投资要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发展。企业投资首先考虑的是短期内能产生经济效果的项目(即短平快项目),但更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投资于能提高长期竞争能力和增长潜力大的项目。只有把企业目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果。充分权衡投资风险与预期收益。对于投资项目的未来可行性问题,必须将风险与它的预期收益进行切实的权衡比较。只有充分估计可能存在的有关风险,正确地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才会使我们在投资决策时考虑得更加缜密,使决策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市场经济风浪的考验。
企业进行资本投资决策时,须测算各期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确定企业资本成本及潜在性内含报酬率,根据各种资本预算标准评价投资项目,参考评价结果选定最优投资方案,推动企业未来成长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但应注意的是,投资决策旨在把有限的资本分配到能在未来获取最大收益的投资计划中,其科学性的衡量方式在于该项决策可促进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形成大量的预测现金流量,为企业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因而无论资金是否充足,企业都应积极寻找好的投资项目,切忌盲目投资。
四、基于可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就要从股东的长远利益、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去考虑。因此,良好的股利政策能使上市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所谓可持续发展的股利政策,就是指这种股利政策和上市公司未来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以及财务结构等相协调,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可持续增长,从而实现公司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股利政策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尚未执行可持续发展的股利政策,因此,今后我们应积极改善上市公司的内外条件,培育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股利政策。
从概念上分析,股利分配政策即企业所赚取当期盈余中,选取多少当作股利发放到股东手中,保留多少留作再投资使用,以便于企业未来盈余源泉能够得以继续。在可持续增长目标下,收益留存比率直接关乎企业可持续增长,收益分配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确定收益留存比率的决定因素,换言之,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可持续增长之间关系密切,企业只有从长期、短期角度全面分析自身发展所需资金,编制好的股利分配方案,才能够真正为未来发展提供保证。
从范畴上来看,股利政策隶属于筹资决策。相关股利政策下,企业当期利润将分出一部分用于再投资,利润留存用作公司下一年度投资资金,则投资水平确定时,企业股利支付越多,利润留存越少,外部筹资规模需求越大,则企业须提高筹资成本。当企业外部筹资多以负债进行时,企业经营风险将大大提升,若以股权筹资,则企业原有股东所有权将被稀释,企业控制权也会缺乏稳定性;当企业筹资能力一定时,利润留存比例将对公司能够成功完成预计投资计划产生直接影响,并关乎企业预期增长目标的实现状况。这便意味着股利政策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积极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将推动企业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加快公司价值增长。
从分配方式来看,根据协议、合同公司章程及相关规定,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利润,常被留用一部分以扩大再生产及公司福利,此部分利润即留用利润或留存收益,比如企业内部公益金、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等。经过上述留存处理后剩余的净利润,企业将会用来发放股利,则企业留存收益和向股东支付的股利之间产生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基于此,提升财务可持续增长水平、挖掘企业价值,其关键环节便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即提升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经营效率、优化资本预算水平、改善剩余股利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思东.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讨[J].现代商业,2009(3).
[2]韩峰.关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2009(6).
一、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性质
财务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理财理税方向)、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其前期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等,后期课程有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典型任务,具体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资金筹集资金投放(投资)营运资金(经营过程中)收益分配。二是企业资金静态的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收益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能为企业进行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将来的从事的工作岗位,还需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时虽以本课程大纲为准,但需要有课前、课后的延伸;教学场所以校内为主,但不能缺少校外的实践体验。因此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二个定位、三种手段、四种场所”。
“一个中心”是指以工作过程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采用实践专家访谈法,对财务管理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据此设计学习情境。
“二个定位”是指该课程应定位于学生的就业所需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进行课程项目内容开发和教学组织,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公司理财是既具有技术属性,又具有管理属性的一项工作,所以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所以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组织要达到双重效果。
“三种手段”是指将课程的内容充分融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当中,以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一是认识实习阶段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性质,二是将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设计为专业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设计有关解决公司财务管理的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顶岗实习。
“四种场所”是指课程学习的场所分别有教室、校内实验室、企业、网络资源,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采取在教室讲授财务管理理论,在实验室完成财务管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去企业去亲身体验财务管理工作,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三、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主要达成学生职称、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知识水平,能力目标主要让学生获得相应岗位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主要是具备从事岗位工作所要求的职业道德。
其一,知识目标:了解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对象,工作的方法;掌握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的计算;掌握企业筹资的方式和途径,不同筹资方式个别资金成本以及综合筹资方式的成本计算;掌握证券投资种类,证券投资收益的评价;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净流量计算、评价指标计算;掌握营运资金的有关成本,货币资金、存货资金最佳量、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的计算;了解收入的形成,利润的分配程序,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方法,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报表的编制;财务控制中心的指标类别、指标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及计算。
其二:能力目标:具备合理地选择筹资方案能力;具备对证券投资、项目投资评价的能力;具备为企业制定货币资金、存货资金、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的能力;具备能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收益分配方案的能力;具备为企业编制预算的能力;具备能结合企业不同控制中心考核指标对各中心运行效率进行分析的能力;具备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
其三,职业素养: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还需维护债权人、股东的利益,保持良好的信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遵循国家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其一,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遵循“注重理论适度、强化实践操作、兼顾其他课程”的原则。一是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特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课时设计方面采用了“理论授课+课内实验”的模式,理论授课重在既要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又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会计技术职称的晋升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实践课程内容设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及财务分析等;二是考虑本专业的“课程链”,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依据不同年级专业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的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结构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将每一个项目设计成几个模块,将模块再细化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教、学、做”完美结合,具体内容安排表1(以80课时为例)。
其二,适应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案例分析法:每章的理论讲述都以具体案例为背景进行阐述;分组讨论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筹资成本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计算、营运资金成本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计算等内容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在资金时间价值实践运用、财务预算等内容可采用;图示教学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项目投资净现金流量确定与净现值计算、货币资金与存货管理等,都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或难点问题,我们利用简单的线段或坐标图示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其计算原理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较教学法: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计算、不同证券的估价、存货资产的管理方法等,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异同点,找出有规律性的共同点及有特殊性的不同点,然后运用简单表格列示,这样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全面掌握相近或同一系列的知识;程序教学法:对项目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复杂问题,通过设计符合逻辑结构的教学程序,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法: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分析等内容的授课,主要采用模拟企业实际业务,通过设计综合性强的教学案例及业务流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互动教学法: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涉及的分析指标多达30个,有许多计算方法,老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把企业近两年财务报表给学生,让学生站在企业的立场分析财务状况并写出简要文字说明,老师给予评价,这样很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项目导向、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导向:按财务管理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成八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再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依次开展每个项目的教学。
工学交替:在专业计划中安排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依次完成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性质和知识需求、财务管理岗位专业实习、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等任务,采取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师先向学生传授完成某一任务的原理和工作程序,然后再向学生下达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六、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需具备一定的教学环境,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室设施应该包括具备上网功能的电脑,可供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可移动桌椅供学生分组讨论;陈列柜供资料存放、成果展示。校内实训室应该配有相应财务管理软件和配套设施。校外实训基地应以中型企业为好,具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岗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也可以是一些财务咨询公司,为其他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咨询、做账等业务。考虑到大部分企业财务资料不愿对外的情况,我们应该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根本,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七、建立科学的“二结合”考核体系
一是过程与结果的考核相结合,将平时作业、课堂的过程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校内与校外考核相结合。考核总体系由考核项目、考核点及权重分配构成,具体可见表2,其中课堂任务、企业实践采取个人独立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对完成任务结果采取个人自评占30%、小组评定占30%、教师评定占40%三方相结合的形式,从是否参与任务、工作方式、完成质量三方面进行评定,具体可见表3。
八、教学团队建设
总之,一门课程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除了以上所提到七个方面以外,还需配备良好的师资,好的师资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课程的师资最好是有专任老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年龄方面是老、中、青结合,职称方面是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用信号传递理论结合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内涵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负债水平是显著影响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因素。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是独立的,与长期可持续的财务收益水平相关,并不从属于其他的经营决策。从而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理性思考,也为投资者根据现金股利政策进行投资给予一定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信号内涵
一、问题的提出
信号传递理论是现代西方股利政策理论中的主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对于拥有信息优势的公司经理来说,他们通常把股利政策当作一种信号,向投资者传递企业当前和未来盈利的信息,一般来说,股利变动与公司未来盈利变动正相关。显然,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不仅是一种利润分配方案,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资本市场的效率性越强,这种传递方式越有效、成本越低。管理者会利用股利分配来传递有关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当管理当局对企业未来前景看好并认为未来业绩有大幅度增长时,他们可能不仅仅是对外宣布好消息,还会通过提高股利来证实此消息;如果公司以往的股利支付稳定,那么一旦增加股利,投资者就会认为公司管理当局对企业未来看好。相反如果预计到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太好,未来盈利将呈持续性不理想时,他们往往维持甚至降低现有股利水平,这等于向投资者发出了利淡的信号。
由于西方证券市场比较成熟,投资者对股利削减的反应要远远大于对同等股利增加的反应,所以公司管理当局大都采取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股利支付一般不受公司盈余波动的影响。Limner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当局对分派股利的调整是谨慎的,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收益可达到某…水平,并具有持续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以后股利不会被削减时,才会提高股利。同样,只有在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股利政策难以为继时,才会削减股利。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还不稳定,为使投资者能够正确理解股利变化所传递的信号,发挥股利信号传递的作用,减少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本文拟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内涵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逐步意识到~现金股利的信号作用,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理性思考,也为投资者根据现金股利政策进行投资给予一定的启示。
二、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内涵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很多,在对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各个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诠释。本文主要从法律法规限制、契约性约束、公司内部的有关限制和股东的意愿四个方面来研究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1.法律法规限制
《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有关法规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主要包括:防止资本侵蚀的规定,要求公司现金股利的发放不能侵蚀资本,公司不能因为支付股利而引起资本减少;公司积累的限制规定公司现金股利只能从当期的利润和过去累积的留存盈利中支付;规定公司账面累积税后利润必须是正数时才可以发放现金股利,以前年度的亏损必须足额弥补;规定公司如果发放股利,就必须保证充分的偿债能力。规定如果公司的留存收益超过法律所认可的合理水平,将被征收额外的税款。
2.契约性约束
提高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将使公司的资金减少,这会使公司的破产风险加大,从而会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当公司以长期借款协议、债券契约、优先股协议以及租赁合约等形式向公司外部筹资时,常要接受一些关于现金股利支付的限制性条款,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3.公司内部的有关限制
公司资金的灵活周转,是公司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公司各方相关权益人的权益得到保障的基础。因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便成为对现金股利分配最重要的限制因素。这一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投资的需求、公司的筹资能力、盈利的稳定性,以及股权控制要求等因素。
4.股东意愿
股东为了获得稳定收入和出于避税考虑,会对现金股利有不同的需求。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一般较为稳定,一些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反对公司留存过多的利润。而一些有着高股利收入的股东会出于避税考虑(股利收入所得税高于股票交易资本利得税),反对公司发放过多的现金股利。
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内涵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提出研究假设
在本实证分析中,从盈利能力、资金流动性、偿债能力、成长性、经营能力以及公司规模角度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每股收益越大,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盈利能力也就是获取利润的能力,而利润是债权人收入本息的资金来源,是股东取得投资收益的基础,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可供分配的利润越多。而鉴于目前我国证监会对配股的限制,上市公司有可能以通过发放现金股利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方法获得配股,因此也会相应提高现金股利。
假设2: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越多,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资金的流动性越好,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变现能力越强,同时意味着一旦遇到财务危机,能够及时满足对资金的需求。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越强,企业更愿意分配现金股利而不必担心财务危机。
假设3:资产负债率越高,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少。对于偿债能力来说,负债较大、到期偿还能力差,更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未来发展甚至维持经营的能力。偿债能力低的企业为了应付沉重的负债,大多不愿意将留存收益分配出去,而更愿意将其留在企业以偿还债务。因此,偿债能力越强的企业分配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4:总资产增长率越高,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少。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与企业成长性关联较大。高速发展的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其快速发展,若公司大量分配现金可能会造成资金短缺,不利于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
假设5: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多,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企业的经营能力也就是指企业管理资产的能力。经营能力强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其现有的资产获得更大的收益,因而其分配股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假设6:公司规模越大,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公司规模越小,往往扩张的要求越强烈,因而会较少支付现金股利而更多留存收益或发放股票股利;相反,大公司扩张欲望不强烈,并且凭借大公司的实力和声誉更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因此可能较多地发放现金股利
2.样本选取
根据研究需要所收集的数据包括:2005-2007年样本公司每股分配的现金股利;2005-2007年样本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所选取的样本包括2005--2007年共三年的股利分配方案。数据分析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
3.研究方法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探讨单一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以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其步骤如下:(1)选择变量。因变量因不同的研究问题而不同,自变量在各项研究假设中提出。(2)设计模型。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这些模型只是估计样本的平均值,而不是计算精确值,更不是对单个公司的估计。(3)估计回归系数并检验模型显著性。利用样本数据估计回归系数,以t值检验系数的显著性,以R2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4)消除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会使估计的系数不稳定。本文采用方差膨胀系数(VTF)来检验自变量之问的多重共线性,如果vIF大于1O,说明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需要剔除其中的一个自变量;如果vⅢ小于l0,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模型是有效的。(5)解释模型,分析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6)得出实证分析结论。
4.变量与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假设以及变量定义,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a为常数项;为回归系数,表示当其他自变量取值保持不变时,该解释变量取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被解释变量数值的变化量;∈为回归方程的随机误差项。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不同年度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因素,本文分别对三年样本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时为了检验三年的共同影响因素,本文还将三年样本混合进行了检验,见表2。
四、结论
1.从公司的盈利状况来看,每股收益(EPS)的系数在混合模型中为3.706,t检验指标为19.964,该指标在各年度系数均在3.2以上,其中系数的绝对值较大,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当期收益在决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时的作用最强。
2.从公司资金的流动性来看,在混合样本模型中,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rc)的系数为0.11,t检验值为1.747,不显著。从分年度的结果看,每股现金净流量系数在2006年和2007年符号为正,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在21305年系数符号为负,各年间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对现金股利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与现金股利的关系无法确定,因此,经营现金净流量不是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
3.从负债水平来看,在混合样本模型中,资产负债率(DEBT)的系数一0.014,符号和预期相符,其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从分年度的结果看,3年中每年该指标均与现金股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005年与2007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2006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负债作为一种硬约束,对派发现金股利起到了制约作用,负债率高的公司由于较高的财务风险,降低了派发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
4.从公司的成长性看,总资产增长率。在混合样本模型以及2006年、2OO7年样本模型中的系数为负,符号与预期的相符,但是不显著。2005年的样本中有一个样本为0,所以系数为0。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证结果上都表明,总资产增长率高的公司会较多需求资金而少发放现金股利。根据有序融资理论,最优的融资渠道是内部融资,与举债、发行新股相比,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降低筹资成本。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运营模式;效果
“居者有其屋”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经济及生活水平最基本的反映。政策性住房金融是一国住房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调控手段。就现有住房公积金制度而言,它可近似看做我国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近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保障性、互、公平性等方面受到了质疑,表现为住房公积金受益面窄、资金使用率不高、对中低收入缴存者支持力度不够、对富人和穷人的购房能力没有发挥调节作用等。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现状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管理中心运作、受托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管理原则,实行属地化的管理体制。目前全国在343个设区城市设立直属城市人民政府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绝大多数都实现了分部、分中心与本部之间的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从业人员约1.5万人。 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人数逐年增多,截至2010年6月末,实缴职工8 028.4万人,比2002年末增长了32.8%,缴存覆盖率(期末实缴职工人数/在岗职工人数)为69.7%。资金归集方面,住房公积金归集规模逐年增大,截至2010年6月末,缴存总额2.90万亿元,是2002年末的7.1倍;缴存余额1.61万亿元,是2002年末的5.6倍。资金使用方面,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和提取规模逐年上升,受益家庭逐年增加,截至2010年6月末,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 247.88万笔,是2002年末的21.6倍;个人贷款总额1.67万亿元,是2002年末的10.5倍;个人贷款余额9 872亿元,是2002年末的8.7倍;累计提取总额1.29万亿元,是2002年末的10.8倍。
但是,在看到住房公积金制度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公积金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随着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用工制度共存以及用人单位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状况差别的增大,住房公积金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公平缺失现象也日渐显现。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暴涨,老百姓的买房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而旨在为老百姓提供住房保障,让人民能安居乐业的住房公积金资金的运营,却并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随着住房市场化的推进,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断减少购买国债,以满足缴存职工个人贷款需求,国债余额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住房公积金购买国债余额为355.30亿元,比2004年减少了31.1%。这样下去,不但没有彻底解决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的现象,还影响了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如何在国家政策的许可范围内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管好用好住房公积金,让中国古老的“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能够在社会主义得到彻底实现,已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运营模式构成
(一)住房公积金运营机构
1.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住房公积金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新《条例》第11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职责有以下七项:编制、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计划;记载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等情况;负责住房公积金的核算;审批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使用;负责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和归还;编制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承办住房委员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2.受委托银行。根据新《条例》第12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指定受委托办理住房公积金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委托受委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缴存、归还等手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与受委托银行签订委托合同。
(二)住房公积金运营资金的筹集方式
1.住房公积金的资金来源。住房公积金资金的来源是双向的,有个人部分和单位部分。根据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规定,由各单位对本单位应参加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按照规定的缴交比例扣出,这两部分住房公积金都归职工个人所有。
2.住房公积金的筹集原则。归集的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从职工个人工资中提取,单位部分具体有三种情况:若是行政事业单位,从预算经费中提取并列入财政预算支出;若是企业,则从企业利润或成本中提取;若是非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则按预算与自收自支经费的比例,分别从预算支出和自收自支经费中提取。
3.住房公积金筹集的具体形式。一是财政统发工资单位财政代扣代缴方式;二是同城特约委托收款方式;三是单位送缴方式。
(三)住房公积金运营方向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主要运营方向是:住房公积金的存储、个人贷款和购买国债。
1.住房公积金存储。各个住房公积金参加单位每月代扣和提缴了住房公积金后,按照设立好的账户存入由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委托好并指定的银行,即完成了住房公积金的存储。公积金中心可获得除去返还给公积金缴存职工的利息后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实现公积金增值收益的一部分。
2.住房公积金贷款。这是住房公积金一个重要用途,体现了住房公积金的互。住房公积金贷款对贷款对象、用途、期限、额度、利率和还款方式等都有具体规定,住房公积金贷款仅限于职工个人用于住房有关的消费。
3.保值增值性投资。为防止资金的贬值或利率倒挂,公积金沉淀资金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可进行保值增值。为有效控制风险,我国通常只允许国债等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对投资规模也有控制。
(四)住房公积金运营决策体制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是住房公积金运营管理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和调整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管理措施,并监督实施;根据《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拟定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缴存比例;确定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审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分配方案;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五)住房公积金运营成果的分配
公积金运营成果主要指公积金增值收益,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根据《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补充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的比例,按不低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60%核定,或按不低于年度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的1%核定,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分配。
2.上交财政的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全年预算支出总额,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后,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上交本级财政, 由本级财政拨付。
3.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要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
三、现行住房公积金运营模式效果评价模型
(一)收支平衡模型
根据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公积金的运作是非营利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公积金的业务收入扣减业务支出的增值收益恰好弥补管理费用和风险准备金。也就是说,增值收益以更高的公积金缴存利率或更低的公积金贷款利率返还给公积金储户。
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收入包括委托存款利息收入、委托贷款利息收入、增值保值投资收入和其他收入(例如住房公积金逾期贷款的罚息收入、逾期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的罚款收入等);业务支出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和手续费支出。如果忽略罚款等小额收入,把手续费等非公积金利息支出看做是管理费用的一部分,定义R为业务收入,P为业务支出,则有:
R=L×rL+B×rf+S×rs’ (1)
P=D×rs (2)
基于以上原则,可以建立模型:
L×rL+B×rf+S×rs’-D×rs =M+T (3)
其中L为公积金贷款余额,B是除公积金贷款外进行的其他增值保值投资(例如购买国债等),S为委托存款专户余额,D为公积金缴存余额,M为管理费用,T为提取的风险准备金,rL、rf、rs’、rs分别表示公积金贷款利率、投资收益率、专项委托存款利率及公积金缴存利率。
(二)管理费用及风险准备金模型
住房公积金管理费用是必然发生的支出,而且关系到住房公积金中心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完全可以建立在绩效的前提下,确定为一个基本额度和一个弹性额度的和,基本额度是维持公积金中心运作的最低额度,弹性额度可以是上年度净增值收益的一定比例。即
M=A+m×V (4)
其中A为管理费用的最低额度,即仅能维持公积金运作的最低额度,m是管理费用弹性额度计提系数。V为公积金净增值收益,即住房公积金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差额减去风险准备金。
风险准备金是公积金贷款的风险损失准备,是公积金所有者为了使公积金保值增值必须让渡的一部分权益,因此应当从增值收益中提取,但是具体额度要随贷款总量和风险大小而变化,风险准备金可以表示为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即
T=t×L (5)
其中,t是风险准备金计提系数。
将公式4和公式5代入公式3中得:
L×rL+B×rf+S×rs’-D×rs =A+m×V+t×L
(6)
由于V=R-P-T= L×rL+B×rf+S×rs’-D×rs -D×rs-t×L,D=L+B+S,公式6可整理为:
(rL-t)×L+B×rf +(D-L-B)×rs’- D×rs = A/(1-m) (7)
(三)住房公积金运作模型内生变量互动分析
在公式7中,银行专户存款利率rs’、国债收益率rf是外生变量,rL、rs、D、L、B是内生变量,A、m、t是系统内相对稳定不变的量。内生变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用于增值保值投资额B增加,其他不变。一般的,国债收益率要高于银行专户存款利率,否则公积金中心将无须进行增值保值投资。则国债收益的增加额大于银行专户存款利息的减少额,倘若要维持等式平衡,只能增加公积金存款利率rs或者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rL。
用于公积金贷款的额度L增加,其他不变。一般的,公积金贷款利率要高于银行专户存款利率,当公积金贷款额增加,也只有通过增加公积金存款利率rs或者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rL才能维持等式平衡。
公积金缴存余额D增加。通常公积金存款利率要比银行专户存款利率高,当公积金缴存余额增加时,如果公积金贷款和增值保值投资保持不变的话,就会导致公积金存款利率rs下降或者公积金贷款利率rL上升。
(四)结论
由住房公积金运作模型内生变量互动分析可以得出:在满足相对公平的运作管理的条件下,增值保值投资额、公积金缴存余额和公积金贷款余额与公积金存贷款利率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当增值保值投资额、公积金缴存余额和公积金贷款余额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动时,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或者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要发生相应变化。然而,公积金存贷款利率按国家规定是固定的,国家统一调整,不能随公积金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必然使公积金收支失去平衡,导致一系列不公平和效率低下。
参考文献:
[1]丛诚. 中国住房和公积金制度发展大
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
[2]李慧英.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使用问
题研究[J].今日财富・理论, 2009,(8).
[3]张滟.对住房公积金贷款计提风险准
备金的一点看法[J].财会月刊(A会计),
2004,(1).
[4]严太华,冯祈善,徐瑾. 商业银行风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