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58: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弘扬传统文化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我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此次活动突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在全社会营造体现关爱、倡导真情的节日氛围。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为引导社区居民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我街组织社区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邀请居民参加了这次活动。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一边聆听社区书记精心准备的有关七夕节的家庭美德小故事,一边诵读中华经典读物,促进了家庭和顺,邻里和睦。在活动中,居民们不仅了解掌握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更是由此走进了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品味到祖国浑厚悠远的文化风韵。
整场朗诵贯穿古今,既有古代"乞巧"的重现又有现代诵读的演绎,通过朗诵中华经典美文展示了社区人员庆祝传统佳节的喜悦心情。《七夕的传说》、《读唐诗》等诵读表演,引领回到古代美好的画卷,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儿女热爱传统文化的颂歌,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耳熟能详、满蕴深情的名篇佳作和优秀诗文,充分挖掘我国传统节日"七夕"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工作人员认知传统,感恩祖国,亲近中华文化,热爱和传承华夏文明,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本次活动中,我街道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对广大群众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体现关爱、倡导真情的节日热潮,更传承了七夕文化精髓,为我街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
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 日,也是过去青年男女最为重视的日子。社区举办这次七夕节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主要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积极营造和谐社区、家庭幸福的生活环境,并且树立广大青年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社区开展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围绕“我们的节日·七夕”为主题, 社区成员在支部书记带领下,组织了部分青年男女参与此次活动,活动内容有:诗朗诵、情歌对唱、观看古代七夕爱情电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
二、大力宣传古代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贞”、传承中华情爱文明,讴歌纯洁爱情、诠释爱情续写 、现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三、通过本次活动,达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底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广大青年认识了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社区青年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该做什么?希望能再下次的活动中,社区广大青年在各领域能作出更加重要贡献。
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为了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引导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按新都文明办[2011]37号文件的部署,北管委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
一、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节日氛围为更好的开展此次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管委会制作了七夕节日宣传栏,对节日的来历和民俗传统进行宣传,受到机关全体人员和群众的好评。管委会还收集整理了一批关于七夕的优美故事和传说,编辑成电子书,上传至互联网供人们免费下载和阅读,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进一步使人们关注这一传统节日,为整个社会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举办七夕爱情讲座,体现真情关爱在七夕节前夕,管委会举办了“七夕爱情讲座”,讲座从“七夕节”的渊源、传说、习俗以及诗词等方面向参加主题活动的人员宣传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让大家了解七夕文化所蕴含的崇尚忠贞爱情与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怀。大家还围绕七夕佳节颂扬忠贞爱情,家庭幸福的主题,诵读爱情诗歌,激发人们对真情的追求,对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一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4月2日下午,我校开展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在学校操场隆重举行。本次比赛主要以集体诵读为主要形式,节目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领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又有琴曲、吟唱等。随着悠扬典雅的乐曲声,中青年教师深情诵读了经典诗歌《相信未来》,参赛班级用清脆而悠扬的声音吟诵了《感恩妈妈》《初春》《我的祖国》《游子吟》《红色箴言》《初春》《写给妈妈的诗》《毕业歌感谢你,乾明》这些脍炙人口的古今诗词,孩子们用优雅的表演和甜美的语调展示了古今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深深地感染了台下的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在欣赏经典诗文的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到诵读经典诗文浓厚的氛围。
本次诵读比赛分三个年级段(低、中、高),经全体语文老师评选,二乙班《学会感恩》,四甲班《我的祖国》,五乙班《感恩的心》获一等奖。
本次比赛进一步了加深学校师生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催生践行活动。过此次活动,引导小学生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提升道德素质,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二 为了继承和发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少先队员能肩负起新世纪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校少先队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1、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向家长及村里的老人请教,利用信息课,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等,了解清明文化清明节的由来,及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使得学生对这传统的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学校发动队员积极写关于清明节的、革命烈士事迹的文章,以及读后感等,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宣传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宣传教育。
3、各班能及时召开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有说、有唱,有的朗诵诗句,有的畅所欲言。虽说各有各的特色,但都能通过本次的班会课,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学生能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4、各班结合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出了一期黑板报、手抄报。各班都能较好的完成,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老师布置了任务,她们就很自觉地完成好,并能充分体现了本次的主题。通过出手抄报活动使更多同学参与其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她们用她们的彩笔画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画出了要如何去珍惜幸福生活!通过评比我们选出来的优秀的手抄报作品,从学生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确实是受到的深刻的教育,相信她们会真正懂得这样珍惜现在,珍惜幸福生活的!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三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丽阳中学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学生在微机室通过中国文明网进行了网上寄语活动,参与签名寄语活动的学生达到了318人次。学生们在网上撰写感言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二、各班制作了一期以清明节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设计制作手抄报,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民族意识,引导学生尊崇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为了引导青理学子群众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和历史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根据青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高等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 广泛动员,认真落实,充分认识到清明节活动的重要意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高等职业学院始终坚持树立文明和谐的校园风尚,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着重历史的文化与影响。学院根据青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将清明节活动开展一系列活动作为本学期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切实把活动内容落到实处。
学院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多次开会,要求大家紧紧围绕清明节的活动要求,针对我院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同时在我院新媒体各个平台广泛宣传,使得清明节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组织的清明节一系列活动取得成效
开展清明节一系列活动,是学校和学院本学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学院要求学生会各个部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为这些活动付出努力,做到新颖、独特、贴近同学的身心,让同学们都能切身的去感受,去体会。我院学生会主席团与各部部长不时地召开会议,及时的发现与解决这些活动策划与进行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商量出更加完美的策划书,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学生工作干部与学生骨干在这次活动中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为普通学生做出了榜样。
学院鼓励学生会与各学生班级在清明节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同时在学院宣传栏和网页中大力宣传,尤其是重视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以此更好的推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与最后圆满结束的影响。
三、 立足实际,躬身实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高等职业学院以传承理工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作为本次一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立足实际,整体筹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围绕一系列活动的主要话题作出实际工作,并能充分展示我院学生对理工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的感悟。
(一)清明节敬老院活动
我院于3月26日在黄岛区中心敬老院举行了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高职学院微光志愿者团在敬老院里,听老人讲述以前的故事,陪老人聊天,赠送水果,让老人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志愿者满怀激情地表演了歌曲、手语、小合唱等节目,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赢得了老人们热烈的掌声;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去老人房间里去送牛奶,老人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纷纷表示感谢同学们的爱心以及对他们的关心。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让我院学生认识到爱与奉献的意义,也让那些空巢老人们真切感受到社会关爱和人间真情。
(二)清明节文明祭奠班会
我院于3月29日在15级各个班级的自习室举行清明节文明祭奠班会,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文明祭祀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注意出行的交通安全,特别强调要增强自身的防火方面的安全意识。号召同学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担当起文明祭祀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积极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移风易俗,强化文明祭祀的观念。
(三)祭奠清明节征文
我院于3月27日在15级各个班级所有人参加书写祭奠清明节的征文,并从中挑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加强了我院学生的书写文采,望我院同学再接再厉,提高自己的文采,书写出更加有优美的文章。
(四) 清明节踏青摄影展
我院于3月28日在二教一楼大厅举办了高职学院清明节踏青摄影展,目的是为了宣传我院同学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与感悟,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举办踏青摄影展,是为让我院同学多去接触大自然,也能让他们懂得踏青是清明节的一种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踏青摄影展即陶冶我院同学的情操,又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健康。
(五) 祭奠清明节主题海报
我院于3月28日在二教一楼大厅举办了高职学院祭奠清明节主题海报,目的是为了宣传清明节活动,号召更多的同学来参与这个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因此,要大力号召同学们来参与这个活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六) 文明宣誓活动与签字仪式
我院于3月29日在老校操场举行了清明节文明宣誓活动,15级所有新生及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进行宣誓,整个过程同学们声音响亮,展现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并于3月31日中午在三教举行清明节文明宣传签字仪 式此次活动也让同学们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文明道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我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文明、守文明的生活。
四、 成效卓著,任重道远,清明节活动的收获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前教育;改进建议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为内核,结合5000年文明中出现的儒家、墨家、法家等各流派思想体系所形成的融合共通的历史沉淀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具有一脉相传、历史悠久、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特点,另外,在对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并将其与自身互补的厘定上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中华传统文化在人文思想上更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1]。
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练和升华。因此,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2]另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在维护社会伦理道德、改良社会风气、培养高洁品格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学前教育是指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启蒙和开化的过程。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性格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也是整个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联系紧密:无论是古私塾对《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名篇中尊师重道、人伦义理、忠孝节义思想的传播,还是现代幼儿园、学前班等对汉语基础知识的灌输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因此,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囊括了学前教育的始终,为学龄前儿童进一步学习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做出了充分的准备。[4]
1 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结合中存在的不足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重申了“文化自信”这一概念,并将文化自信作为基础,推动改革的发展。在这一具体语境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深度结合,通过多维度、多模式、多层次的推广,实现文化自信大背景下两者交融一体,从而推陈出新,走出一条既具有独创性,又具有普适性的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当前,在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相结合的路径上,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政策性地域影响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巨大鸿沟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具体体现在:与西部落后地区相比,北上广发达地区教育政府扶持力度大,基础设施完备,幼儿园、学前班等硬软件设施齐全。
(二)具备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基础的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培养体系的原因,目前各大高校在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短、平、快”的思想:培养周期短、培养内容一成不变、见效快。这种思想也导致了学前教育人才可能缺乏深厚的理论素养,在各幼儿园、学前班对学龄前儿童的授课中秉承一贯的理念,导致了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化”程度严重。
(三)家长的思想存在误区以及办学者的功利主义太强。一贯的理念认为:学前教育就是把学龄前儿童送进幼儿园、学前班,由老师全权负责,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而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缺失使得学前教育办学者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商业化。
(四)学前教育的办学模式和评价标准存在缺陷。目前,在学前教育上没有建立一个通用的办学模式和完备的考核体系。学前教育的办学模式应该时刻紧握时代的脉搏,顺应时展的需要。而学前教育的考核体系不应该仅仅以学龄前儿童为考核对象,更应该将老师及家长纳入考核体系进行综合考量。
2 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结合的改进建议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紧密结合,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与财政投入,对各地区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予以资源倾斜,并在财政投入上重点关注,从而保证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公正,让各地区学龄前儿童都有师所教、有地可学。
(二)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各大高校应当改进当前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机制,更注重对传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得出产的学前教育人才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已入职的学龄前老师更应当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度提炼,从而真正实现对学龄前儿童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开蒙。
(三)政府、办学机构、家庭三方联动,以政府部门引领正确的政策导向,办学机构以此为依据进行深入展开,家庭积极配合作为补充,为学龄前儿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小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供全面的支持。
(四)积极探索先进的学前教育办学模式和建立一套完备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在学前教育办学模式上可以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如:美国采用以联邦政府决策为主、州政府权力共享,英国采用部门间相互合作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央决策为导向、省部级协调、各地区软件资源共享、地市、县级总结执行的学前教育融合模式。在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测上,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学前教育考核体系中关于托幼机构、教师、儿童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建立起对学前办学机构服务质量、教师质量、儿童发展表现、家长配合度“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五)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私塾教育的优点,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平台,选取试点,开办“新私塾”, 建立“云课堂”,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前教育。私塾教育的缺点主要是对儿童创新能力的抹杀,但私塾教育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推行“有教无类”,在解决教育公平、缓解各方矛盾、推行分层次教学以及民众自发参与上具有独特的效果,新私塾应当是对旧式私塾教育优缺点的扬弃,因此,选取试点,开办“新私塾”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而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以往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在此背景上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云课堂”,通过信息化技术提供“慕课”等辅助教学方案,为学前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将以上两者结合,打造现代学前教育的“金摇篮”,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内涵,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完美结合的优秀范例,更是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李宗桂.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学术研究.2013,(20).
[2]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山东社会科学.2013,(3).
关键字:传统文化;社区;大学生
一、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有各种表现形态,居中心地位的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以儒家伦理中心主义为出发点的信念。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文化是一个 同意连续的整体,它的发展具有继承性、延续性。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是民族的希望。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否则就失去了发展创造的根基和依据。违背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现代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孕育出的,并且结合时代的发展所延伸出来的产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中,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而且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教育不但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并没有很多时间去集合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所以如何聚集学生是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学生每天住的社区楼宇则变成了既方便又有效率的学习之地。在社区楼宇中开展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能更好的让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并且学习到其中的真谛。
二、传统文化推广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课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并且,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在课下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很多时间去了解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宝贵财富。
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危害性,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所以,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的优势,帮助我们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在大学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在社区中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
在社区中成立工作室,由专业的指导老师带领。为了让大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须形成全社区乃至全校都尊重传统文化的氛围,而社区工作室则为宣传的基地。让在学生课下,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帮助。定期拍摄宣传视频和录制音频在学校的电视台和广播站进行播放。并且,定期开展社区工作室研讨,不断创新好的想法,为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奋斗。
(二)注意“家”的概念,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家”的概念是非常突出的。家人是自己最为亲近的人群。所以,在社区中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将大大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激情。使大学生在大学的四年中始终保持处于一个健康的宿舍环境和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社区,这样会大大的提升大学生的民族信念和凝聚力。这样,在毕业后将会更好的为社会和国家献出自己所有力量,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三)网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优化网络环境和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学校、社区要担当起网络文化建设的职能,以社会主义为指导,把中华传统文化,带到网络阵地,同时,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网络媒体要加强自律,在抓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社区在建设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同时,要把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唤醒大学生主动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使大学生逐步形成网络参与的道德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社区环境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一方面建设和优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主体学习的意识,并重并举。
四、总结
中华五千年的年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如何去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以社区为载体,工作室为基础的社区传统文化建设。利用学生课下时间,更好的、更有效率的吸引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工作中。并且,注重将社区设计成温馨、和谐之“家”的概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中孕育的美和高尚的情怀。并且,利用网络传播快,受利面广的特点。正确的使用网络来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 师德师风 小学生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26
小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使之能够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今天,在建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强调要有“中国特色”,我们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社会习俗等等,无不独居特色。如何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华精髓,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焕发新的活力,无疑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同志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表明培养人才要从孩子抓起。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一)诵读中华经典作品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热爱国学,亲近经典。积极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优秀经典,开展诵读《弟子规》诗,唱《弟子规》歌曲,跳《弟子规》舞蹈,并将经典的精神变为自觉行为。
让我们尊崇传统,滋养人生。吸纳先人的智慧,接受文化的熏陶,积极学习书法、古典文学、传统音乐……提高自己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让我们传承文明,摒弃陋习。远离自私与冷漠,崇尚传统与文明,修身立人,明礼诚信,为社会和谐文明的传播尽一份力,发一份光。
(二)把传统节日教育情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之中
在中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利用语文教材中关于个传统节日的诗词文章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对杜甫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又能让学生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到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学校是哺育小学生茁壮成长的摇篮
学校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正在积累知识,思想还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并结合各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学起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当今世界,中小学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能增强民族凝聚力,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推荐师德师风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系统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质量。
(一)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齐抓共管、教师积极参与的长期性、规范化的活动。学校应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增强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敬业守职、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建立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对教师作风进行定期考察,每半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二)以拓展宣传活动为突破口,增强师德师风建设主动性
每学年,学校在教师节期间,开展“感动校园人物”及“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表彰师德师风个人,积极营造“努力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氛围。开展“良师益友”评选活动,通过自我申报、评委打分、民主评议等方式评出师德高尚师风纯正的“良师益友”,通过身边的师德先进典型,感染熏陶全校教师,切实提高全校教师的师德师风。
(三)以培训培养为关键点,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实效性
学校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培训培养的重点纳入师资队伍规划,通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年新进教师进行系统的岗前师德教育,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将优良的师德师风传承下去。
(四)以为人师表为核心,增强表率意识,弘扬高尚师德
教师要不断增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表率意识。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是社会的规范、师德高尚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疾徐有致,执着成杨”,通过细实的活动,该校的各项工作高效扎实,呈现出勃勃生机,为提升学校的品牌,建构特色校园铺平了道路。师德师风是教育行业作风建设的一杆标尺。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直接关系社会主义育人事业方向,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未来。所以,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结合发展的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增强前瞻性和针对性,始终把握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导向性和实效性。
三、总结
诸子学说百家争鸣,诗词歌赋韵律悠长,琴棋书画意境玄妙,四大发明光照古今,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史诗和骨骼,新时代的小学生正是这伟岸身躯的血液和传承。如何使这股血液更准更好地流淌,教师是最重要的枢纽。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对学生本身的负责和指引,同时也为国家培养重要人力作出重要贡献。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不仅应当胸怀天下,放眼世界,学习现代知识,更应当饮水思源,勿忘根本,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
参考文献:
[1]魏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内外因分析研究.教育探索,2011(5).
[2]谢丽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导.高教探索,2011(4).
0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需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化和思想来指导;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也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合,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及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培养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整合的可行性依据分析
1.1 二者整合在教育内容上促进互补思想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的内容则围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高尚情操为主题的人文学科知识传授和教育。我国大学过于注重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文化教育更加强调人文素质教育,这从文化素质教育缘起于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理工类大学可见端倪。人文素质教育要处理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必然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而传统文化教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包涵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中吸取某些内容,以充实道德教育的知识含量,增强其感染力因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着互补关系。二者整合教育让大学生们不断汲取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料,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2 二者整合在教育功能上体现多层次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人自身发展为代价的,而人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发展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功能不能不兼顾既要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又要使人尽可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并且尽力使二者相互促进作用显示出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发展,实现其发展。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大学生可以领会古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许多知识和礼节,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在细微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思想品质。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逐步趋向全面深化,逐步向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多层次发展,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1.3 二者整合在教育意义上具有时代价值随着中国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迈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经济强势,进一步提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西方文化“植入”发展中国家日趋成为一股汹涌而至的浪潮,这种浪潮也渗透到中国的高校,一部分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道德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混乱无序现象。因此,增强社会认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认同、社会责任认同无疑是当前增强我国居民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而有力的思想武器。特别是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和责任意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增强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决心。因此,二者整合教育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对维护国家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具有时代价值。
2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整合的途径
2.1 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针对当前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锻造学生理想人格、提高学生政治高度,树立学生更高境界的信念与责任感方面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之一在于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内容到形式,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并挖掘、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突出其教化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获得文化活力,更好地引导和确保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例如,可在高校各专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同时,补充《中国哲学史》课程,并且把其作为公共必修课。中国传统哲学反映了中国各个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较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哲学的辩证特点,自觉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伦理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哲理又有文理,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2.2 弘扬传统文化美德,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2.1 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榜样等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风尚习俗等形式存在着。这些文化积累,己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激励当代大学生以民族英雄为榜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富强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
2.2.2 弘扬诚实守信传统,诚信立人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以诚相待,忠诚守信,历来是中国人的道德信条和优良传统。挖掘传统诚信道德,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同时,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教育氛围,也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目前各高校比较认同的做法。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信用教育,学校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涉及到信用方面的事项逐一记录在册,包括守信与失信,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数据、事实、行为的记载,就会有效地达到教育学生诚信行为的目的。
2.2.3 弘扬崇高进取传统,培养高尚人格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尤其强调一个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一定会锻造出理想人格。道德伦理观念和为人处事哲学等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将理论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将二者融会贯通,形成互补,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2.3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使传统文化与现时代相适应,也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站在现时代的角度去理解传统文化,同时引领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迫切需要创新,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降低的局面。为此,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扬弃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守创新原则:一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格教育的优化整合,注重先进科技文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促使各种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转化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素质。如前文所述,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互补性,若将其课程融为一体,并加以规范、系统,确定科学的比例,不但能避免二者分离状态下必然形成的课程重复设置问题,而且一方面可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赋予“两课”教学更厚实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导向性,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扎根于优良道德品质的深厚土壤中,可谓相得益彰。二是对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解读时要求我们必须以现时代的价值取向去理解一些优秀文化传统。在时代大潮的搏击中,在全球化竞争的洗礼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命运和整个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联系起来,在整体的世界环境中求得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因此,大学生群体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以一种平等、认同、尊重、宽容、开放的心态,以跨文化的多维视野,确立“与国际接轨”的总体态度,自觉寻求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合点,始终保持对于别国、其他民族的新鲜感和敏锐性,努力学习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培育时代所需而中国本土又急缺的民主、科学和法治精神,使传统文化不致与现时代的价值取向相背离。
3总结
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是在保持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索二者相结合的途径和渠道。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使它更具有方向性和影响力;以传统文化作为道德教化的大背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形象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丽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究,2007,(02).
[2]刘平凡,黄向阳.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12).
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1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泼水节”。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2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xx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
在西方文化和思想大举侵入中国的现代,还能有多少人做到如此?
简说现在是一个极好的时代亦是一个极坏的时代,可供享受的物质空前的丰富,而生活却变得越来越抽象。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如此的经济浪潮下迷失了自我。
如果说让你选择:
坐于西味儿十足的餐厅,一个服务员拿着菜单来为你服务,问你需要些什么,然后你啃起了土司面包……
或者自然的坐于农家经营的那些小茶馆里,然后对着店家吼着“嘿,哥们儿,来碗清茶润润喉!”
我想对于我而言,我喜欢后者,因为那样来得自在洒脱。
只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在,愈来愈多的人选择拼了命的想要去往那些摩登都市,去体验一把巴黎的浪漫,过上奢靡的生活,慢慢享受人生。于是那些拥有着土家风味儿的传统民居,便离人们愈来愈远。
当初览沈从文的《边城》,初识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城凤凰,初遇那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初见那充满了苗族艺术气息的吊脚木楼,你会有何感触?是否你会顿感茫然不知。或许你知道有一位作家,他叫沈从文,那么《边城》是什么?凤凰古城又在哪儿?翠翠又是谁?这些你都一无所知;亦或许你知道在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中,有着一个苗族,然而什么又是吊脚楼?
还是好好地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体验一把最朴实的生活吧,早早的起床,去体验一下凤凰古城的魅力,看看勤劳的凤凰人开始一天的劳作,听听那在沱江划着船的老船夫哼的调调。也许你会看到小桥上的上学孩童戏水嬉闹,你会望见一位美丽的姑娘,对你回眸一笑,你会遇见一位卖花的老人,买下她那美丽的鲜花,嗅嗅它的清香。
作者简介:朱尉,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业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沈伍体,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沈伍合,男,四川省西昌市民族中学教师,主要从事应用数学及彝族文化发展研究。
摘 要: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极度发达,传播媒介、传播手段繁多,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和获得信息,使得信息的交流异常快速,范围非常广的背景下,如何把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新时代传播的特性结合起来,使得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培养青年优秀的品质,弘扬中华文明,是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大众传播的背景下出发,通过对传统文化传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析,寻找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大众传播;传统文化;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64-02
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Internet的出现和高速发展,使得地球各个地区之间信息的交流变的越发的容易起来,地球村这一概念的提出更是表明全球信息的传播进入一个高速的、高效的、爆炸式的传播时代。同时,全球也形成了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传播阵地,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方位的、多维度的信息交换平台,这样,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较之过去的一百年来说不知翻了几番。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过后,伴随而来的是精神上的缺失,因此,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以复兴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和团体,国内外也兴起“孔子热”,儒家经典大受追捧,民间也出现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但是,学术界对于这些林林总总的传统文化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传统文化便是好的,应当将之发扬光大;有的则认为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封建的落后的思想,应当予以否定。不管这两种对立的想法如何,其中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不可或缺的其实应该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问题,其争论的核心问题便是传统文化要不要传播、要怎样传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播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现今如何传播
近年来,国内外兴起国学热,在全球汉语热潮的推动下,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更加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发扬,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汉字文化圈,大部分的国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并且非常重视汉语的教学。 在国内也有了许多传承者在积极地继承并传播传统文化,国家机构和政府也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传播传统文化,各地纷纷建立起了孔子学院,用以传习经典,学习优秀的中华文化,同时民间的公益组织通过募捐、宣传等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
民间的许多组织还通过建立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手段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据不完全统计,在百度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资讯有9980万条,多数为传播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视频、音像资料以及新闻报道,相关的网站有中国传统文化网、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官方网站、中国国学网等;还有上百个以传统文化命名的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二百余个微信公众平台,其推送的内容多为孔孟之道中劝人向善、勤学乐学、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QQ群则多以千人群为主,群成员在群里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二、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所在
首先,对文化本身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新文化产生、发展,使新发展起来的文化与旧有文化相互融合,消弭相互排斥部分、保留各自精华的部分、滋生交流共生的部分,从而可以促进一个社会多元文化的产生;文化传播也可以实现文化的储存和记录。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同一文化可以在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科技水平下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传统文化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得到更广泛人群的认可和接受,也便于得到更完整的保护、储存和记录。
其次,对于人类自身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交流共存。文化,广义来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同的经验总结可以供人们相互交流、借鉴,这有利于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人们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完成人类更多的使命。狭义来讲,传统文化则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同样地,这些精神产品也来源于人类与大自然的互动:社会实践,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了林林总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人类在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升华。
再次,在社会进步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可以促进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它使社会中的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能够互相理解,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促进新文化、新思想的产生,从而使人类改变观念,接受新的、进步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加速全球化进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人类文化交流完全突破了时空界线,一定程度上扫除了全球化发展的思想障碍,使世界各地人们从思想上接受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三、大众传播将如何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份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大众传播所包含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亚历山大・戈德说,“传播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独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从字面意义看,文化传播是指以文化为内涵,各种大众传播手段为媒介,将社会中存在的思想、经验技巧和其他文化特征从一个群体传到另一个群体,从一个地点传到另一地点的过程。文化传播也称作文化扩散,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使得传播范围地区内的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洗礼,成为文化传播的收益者,在这个地区的民众传承了传统文化后,这些民众就会逐步的向周围地区扩散,一传十,十传百,从而达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的目标是传统文化传播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
传播者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处于源头的位置,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来源者、采集者、制作者、和者,传统文化被传播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播出去,被受传者所接受。传播者不仅仅是个人,也可以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因此,传播者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就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筛选。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不仅有礼义廉耻、琴棋书画等非物质的和物质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三纲五常、君臣之道、迷信思想等一些不好的传统文化。所以传播者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时候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把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展现在世人眼前。
传播媒介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桥梁,传统文化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途径被受传者所接收。因此要加强大众传媒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阵地。从而使每一个接收到传统文化传播信息的人在自觉和不自觉的情况下,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新媒体去传播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加强音像、多媒体出版物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比如一些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现状,反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音像作品只能在本地区进行少量的传播,但是这些音像制品却对本民族的人了解本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只是却起到了补充的作用。许多人表示,生活变好了过后,本民族的很多人都慢慢的放弃了本民族的一些比较好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转而去学习一些外界的不好的东西,比如非主流之类的,但是了解到此现象之后,觉得本民族的传统必须要保持,周围的很多人也表示要好好学习本民族的文化,文字不能让民族传承断在我们这一辈。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信息的载体是文化传播是否完整、清晰、有效的达到传播目的的手段,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受众就是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的重要时刻。因此,把地方高校的教育当做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学校教育将民族传统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形形的教学设计、校园活动等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塑造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得学校教育功能体现的更为完整。在教学内容中,学校可以把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或混合的课程融合在教学总设计中,对于不同的专业,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虽然有不同的要求,但是都是立足于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熟知的背景之下的。各高校普遍开设的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琴棋书画等,这些专业本就是以传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开展起来的学科,它们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专业课,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完整的、通俗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熟谙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条件、现今的时代意义、弘扬的价值等各方面,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同时,分门别类的开设各类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使得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另一方面,作为学校主体的青年学生也要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青年学生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社团举办的传统文化展示节,通过照片展览、文字描述、现场讲述、乐器演奏、服装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全校甚至全社会展示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各高校乃至社会、政府机构建立的文化传习馆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加强对当地民族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弘扬传统文化。高校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最佳场所,借助高校独有学术氛围,结合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并融入现代高等教育,使传统文化在校园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发扬。
四、结 语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数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精华,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既可以增加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然而,传统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还很多,需要突破的“瓶颈”也不少,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与关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终实现在大众群体中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凤霞,李碧权,黄孟彬.从孔子学院看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现状及反思[J].长春大学学报,2014(1).
[2]陈朝云.先秦中原文化传播模式探究[J].求是学刊,2009(5).
[3]王秋生,杨永军.文化传播的载体:从结绳记事到抽象文化的物化[J].新东方,2006(4).
[4]龙丽双.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J].新闻爱好者,2012(2).
[5]赵仁龙.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D].陕西中医学院,2012.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意义;
现如今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但是在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生活问题也跟着产生:我们得GDP增长了,离婚率也增长了;人们有房有车了,烦恼却多了;我们吃的越来越好,可是疾病却越来越多;在物质极大丰富后,我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心灵家园。
我们正身处一个社会问题,生活问题频出的年代,大到整个世界,小到每一个家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困惑与危机,从人文,自然环境的污染,到伦理道德的缺失……无一不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去中国的古圣先贤那里去寻找生活的智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以孔子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人”,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而提出的号召。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践行道德,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那么中华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道德。“道德”在现代汉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个字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而中国人简单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史如此,在今天也是如此,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在《论语》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天虽然不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当孔老夫子思考天的默然无语时,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那什么是“德”呢?德者,得也。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中国有句话叫做“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中国人讲“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你外在的财富和声誉。
在分析了社会现状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之后,我个人总结出传统文化的意义主要有三:
首先,学习传统文化对幸福人生有莫大收益。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那么首先就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幸福。例如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她是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是她周游了世界各国,给世界上很多聋哑人带来了喜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逆境中的幸福人。但同时还有顺境中的不幸之人,比如一些百万富翁,在我们眼里他们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却因为有钱每天惹是生非,或者是害怕失去而闷闷不乐。这些都不是真正幸福的人,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说白了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而这些在传统文化中古人早已交给我们了,有句古话:“知足常乐”。古人关于幸福的观点就是童年的时候要积福,要惜福,中年时要造福,老年时才会享福。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事精神上的幸福,这种幸福更多的源自使得别人幸福从而感受到的幸福。这种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现代人首西方影响,开始学习西方的价值观,追求更高,更快,更远,最后只是让自己变得很疲惫却在这过程中失去了生活本身赋予我们的幸福,哪有“幸福人生“可言?所以,学习古人那种心境,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古人的智慧,对于我们追求幸福的人生有着莫大的收益。
不仅如此,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家庭中的和睦相处。中国古人说:“家和万事兴”,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中国的文字是很有讲究的,那么“爱”字和“受”字的繁体字,“爱”字比“受”字中间多了一个“心”字,这就是说看到爱就要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传统文化告诉今人:处处都要想着对方的感受,就会感到爱意浓浓,活得很有情调,花前月下。同时,《弟子规》中有句话:“恩欲报,怨欲忘”,家庭成员之间也是要相互包容的,也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自责,天翻地覆。”
其次,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当代的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现在国家很重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加强文化建设。总结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在价值方面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可以掌握这样的规律,就是要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早在《礼记•学记》上,就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建立一个国家,领导一国的老百姓,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什么是“教”呢?在《礼记》上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像中国古人特别是像范仲淹这样的圣贤人,他们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品质也在不断地提升。
再次,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和为贵的思想。在《礼记•礼运大同篇》,大同世界上。所以我们中国古代的价值观是以仁爱为核心,而这个仁爱必须有个根才能长养出来,而这个根就是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之心。这个孝悌之心,我们能够感念大父母的恩德,感念父母的不容易,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想想天下的父母都是不容易的。所以孝悌之心向上提升才是互爱,那就是《论语》上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互爱之心再向上提升,我们不仅对别人要有爱的情感,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确实地做出行动给予帮助。所以互爱之心向上提升就是互助,就是《孟子》上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互爱,互助之心向上提升,就是《礼记•礼运大同篇》上,所讲的大同世界。这个大同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它讲的是“天下为公”,就是天下不是一家人的天下,大家生活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和睦。“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我们把那些贤德的人,有能力的人选吧出来,关林国家和社会事务。“讲信修睦”,人与人讲求信用,睦邻友好,这样就可以做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样就做到了,人不仅仅把自己的父母亲奉为父母亲,不仅仅关爱自己的儿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的大同世界,仍然是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目标。
总之,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学习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对于我们以后的幸福人生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当今的道德教育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还是《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全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辽宁;沈阳;110034)
参考文献:
[1] 刘余莉:《刘余莉教授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声屏之友•家和万事兴•道德特刊》周二期,46页。
关键词: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策略;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青少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民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只有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华民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指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令人满意,仍存在如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及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日益增多。但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通过哪些具体的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值得多方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界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
二、小W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德艺双修的特性将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品质,更重要的是,它是固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是国家文化安全的中流砥柱。
三、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策略
1. 明确方向,去芜存精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其中小学阶段的重点在于培育和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所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诵读原文,又要去粗取精,要精心筛选一些最能反映传统学问、先贤智慧、中华精神和现代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立德”为方向,在诵读经典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从传统和现代等多个角度开展讨论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2. 内容分明,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站在对人的生命负责的高度,不能只限于读、背和说教,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由浅入深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引领学生去感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传承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3. 注重传承,着眼未来
优秀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公民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塑造出既具有传统精神又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公民,以承担起建设现代化、实现中华复兴的历史重任。
4. 既要会学,更重会用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培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谦谦君子,如此才能达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1. 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
“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也是特色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底色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古典蕴味,寓传统文化于极富内涵的校园环境之中,让优美的环境承载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比如以礼、孝、仁、智、信、义等为主题;以名言名句、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等为内容;以宣传栏、书画作品、文化墙、楹联牌匾等为形式分别在学校各区域进行文化布置;等等。这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 与课程体系建构结合
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如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书法课、经典阅读课等。还可以考虑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体、美、品德等课程进行整合,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3. 与文化实践活动结合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对领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能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感悟,在行动中重植民族根本。比如举办民俗节、风筝节、剪纸节、武术节、粽子节、月饼节、陶艺节、朗诵节、书法节、美术节等;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琴棋书画才艺比赛等,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孩子之心、外显于孩子之行。
4. 与学生特长培养结合
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活动,由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家长意愿,在琴、棋、书、画、武术等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中,选取一两项作为本班特色建设项目,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培训学习,形成“班班有特色”;同时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苗子,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社团,形成“社团满校园”的良好局面。
5. 与师资力量培训结合
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以特色建设为指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提出要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聘请专业人员培训、座谈交流、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各个层面去解读、揭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搭建培养全校高素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平台。
6. 与教育实践创新结合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果仅拘泥诵读等常规形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要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努力开创新的举措和新的形式。如以历史典故为脚本,创新编排舞台剧,让学生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一年级新生中举行开笔礼,参与活动学生统一着汉服,行古礼,完成一系列庄严隆重的仪式,作为人生历程重要时期的纪念;编排活动操,将经典与课间操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等。
7. 与学生综合评价结合
要保持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建立一个恰当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建立三阶六段九级的优秀传统文化评价体系,三段分为“小学士”“小硕士”及“小博士”,分别对应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应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六段分别对应一至六年级内容,并将每个学年的内容分为九个级别,学生完成相应级别的学习,学校授予相应的荣誉证书和奖励,用于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8. 与家长学校工作结合
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家长学校”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水平的提高向家庭和社会辐射,提倡亲子诵读,不断转变家长观念和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措施
1. 思想落实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认真学习,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组织落实
建立二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理网络,做到层层落实、分工负责。
一级网络: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制订有关规划、方案、制度等;负责相关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宣传报道等工作,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合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级网络:组建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抽调优秀语文教师专职负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工作,负责指导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组织文化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工作、负责指导班级活动等。
3. 内容落实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普及是指学生全员参与;提高是指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社团,借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4. 阵地落实
课堂教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把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学校利用课堂主阵地进行相关教育;全力打造好“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及校园、班级文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要充分发挥广播站、板报等的阵地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良好氛围。要充分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5. 经费落实
学校每年要投入一定资金,进行人员培训、材料购买等,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总体来说,我国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兴未艾,今后相关教育的重视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和路径,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塘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03-26.
[2] 王 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 读语文出版社《论语》选修教材[J]. 人民教育, 2007(5).
20xx清明节活动通知范文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清明节期间在全社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大力倡导孝德,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护绿保护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在未成年人中深入开展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社区提供精神保障。现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就20XX年清明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文明祭扫、绿色清明”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日-4月8日
三、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组织广大志愿者为革命先烈扫墓,开展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倡导孝老敬老。
2、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辖区青少年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表达对先烈、先人、先贤的感恩和敬仰。
3、向居民发起移风易俗倡议。向辖区居民发起倡议,引导广大居民开展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社区公祭等活动,通过鲜花、诗赋、信函、音像等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树立现代文明的祭扫观念,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正气。
4.深入开展“三线三边”集中整治。清明节期间,众多合肥在外人士将返乡探亲,寻根祭祖。各社居委要加大“三线三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以新蚌埠路至通站路、张郢路沿线等为重点,注意加强淮肥公祭堂消防环境安全,为广大居民营造一个文明、干净、有序的节日环境。
四、工作要求
1、各社居委要高度重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开展,明确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实施。
2、利用标语、宣传栏、倡议书等进行宣传,引导居民文明祭祀,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努力为人们文明祭扫提供必要条件。
3、各社居委对“我们的节日”活动信息及时报送,并将活动完整资料于4月10日前报到社区文明办。
XX社区文明办
20XX年X月XX日
20xx清明节活动通知范文二各镇、县直各单位、全椒经济开发区,各文明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根据20xx年工作安排,现将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为根本,以清明节为契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突出立德树人,充分挖掘运用重要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不断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六个全椒”提供精神保障。
二、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6日至4月15日。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祭奠先贤先烈活动
以“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为主题,按照就近就便、形式多样原则,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瞻仰革命先烈、祭扫烈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开展团队活动,通过为革命先烈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孝道文化,倡导孝老敬老,使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中华传统美德、共建美好新全椒。引导人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二)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教育局主抓,团委和妇联配合,在全县各中小学,充分利用中国文明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搭建的“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组织广大未成年人上网祭奠英烈,网上献花,寄语留言,表达心声,增强爱党爱国意识,激发爱党爱国情感,营造弘扬先进传统文化、继承优秀革命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缅怀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1、教育局主抓,在全县各中小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学习经典、诵读比赛、配乐朗诵、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诵读和感悟中接受中华经典的熏陶,引导未成年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各文明单位,要结合实际,在清明节前后,广泛开展清明诗文朗诵会、诗词歌会等诵读中华经典活动,在感悟经典、践行经典中感念先烈、先贤、先人,慎终追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四、活动要求
1、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极好时机。各单位要把“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日程,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把活动抓实抓好。
2、要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祭祀理念,引导群众开展鲜花祭扫、植树祭奠、网上祭奠、社区公祭等祭奠方式,树立健康文明的祭祀新风;教育局要组织中小学,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中小学生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理念带回家、带给大人,形成文明祭祀社会氛围。
3、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特别是报纸、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短信的作用,广泛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和家长学校等各种教育阵地,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活动,在全县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我们的节.清明节”主题活动深入人心。
4、各单位要及时向县文明办报送“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开展情况信息,并请于4月12日前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报县文明办。
联系人:陈XX
电子邮箱:
XX县文明办
20XX年X月X日
20xx清明节活动通知范文三全体员工:
经公司研究决定,20xx清明节放假及调休安排时间如下:
1.清明节放假时间为20xx年4月2日(星期六)至20xx年4月4日(星期一),共3天,20xx年4月5日正式开始上班。
2.放假期间,有需要安排员工值班的部门请在20xx年4月1日上午下班之前把值班名单报给人事部XXX,以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