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58: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工业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3.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对土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说,现代建筑企业更加依赖网上技术研发,依赖网上人才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三种体系,为项目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和交换手段,使项目信息共享更及时、更灵活、更广泛,并具备了实施异地交互讨论的环境,参与项目的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查看项目管理信息,总部管理人员也可以同时访问其他地方项目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项目总体情况,通过这个数据库把公司本部、公司分部、施工现场、分包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异地协同工作的环境,并可实施异地指挥和控制。
【关键词】 土木工程 信息化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特点
1、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
(1)从技术形式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指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以土木工程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通过实现土木信息的在线与共享,以随时、随地、互动的方式提供土木信息支持和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
(2)从行业影响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对土木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过程,它涵盖了政府监管、企业管理、教育培训、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诸多领域,尤其针对我国实际,土木信息化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建设量大面广与信息知识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矛盾,促使了整体的技术进步。
(3)从实现过程来看,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一样,土木信息化也是一个包含三个层面、六大要素的动态过程,所谓三个层面,一是土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主要指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土木工程信息在软件、硬件方面的网络传输标准,同时大力开发研制土木工程信息的传输终端,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土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主要指作为土木信息的提供者,完成国家土木工程信息公众网和企业局域网的建设,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土木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主要指应发展一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开发制造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所谓六大要素即指信息网络、信皂、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
2、土木工程信息化的特点
(1)土木工程信息化具有鲜明的知识经济特点,其核心生产要素是土木工程的各种信息、技术和知识,以互联网为工具,土木信息资源的生产、传输和应用是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本质表现形式。
(2)实时性、远程性、互动性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必须具备的3大属性,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互动地为土木工程界提供信息服务,完全打破时间、地域等的限制。
(3)智能化、网络化的工作方式是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又一特点,这势必会对人们的思维形式产生深刻影响。
(4)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核心动力是人力资本,终生学习技能、专业知识、IT技能、信息的识别与管理技能等都是信息时代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良好的土木工程信息化基础。如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建设系统主要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也基本完成,积累了进一步运营发展的经验,另外国内一批高科技公司为建设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软件。
同时我国土木工程产业规模大,需求强劲,有信息化建设的强大牵引力。鉴于此,笔者以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应端正认识,认识到土木工程信息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一次有利的发展机遇,既要认识到土木信息化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国内土木工程企业不能满足于自身所取得的进步,而要和国外先进水平去比,甚至要敢于超越国外的先进水平。
(2)大力发展土木信息技术。土木工程信息网、土木信息接收终端、信息传输标准、信息土木集成与交互系统等构成了土木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特点,大力开展土木信息技术的研究,这是土木信息化实施的技术保证。另外培育既懂土木工程,又了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发展一批从事土木信息技术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这是建设土木信息化的物质保证。政府应在土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上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指合理有效配置既有资源,在政策和环境上为土木信息技术的开发提供支持。
(3)认识学科带动产业的重要性,推动土木信息学科建设。首先土木工程信息化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产业,尤其目前土木工程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从科研、人才、体制、教育培训等方面全面推动土木信息化,而学科建设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其次通过学科建设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在土木信息化领域系统地提出并解决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4)整合社会力量,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在政策和体制上推动土木工程信息化这一新产业的形成。国家提出的原则是“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对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来讲也是如此。欲使土木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土木工程各专业委员会、土木工程企业等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采取“产、学、研、政”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在政策和体制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健全的推动机制。
三、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意义
建设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实际的现实需求,也是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1)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富国富民理想的一大支柱。
(2)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整体提高土木工程行业建设科技水平的有力手段,并将形成土木工程信息化这样一个新产业。
(3)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建设领域信息化是政府改革和建立高效、透明管理机制的催化剂。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改革
土木工程课程是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给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带来难度。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现状不是很理想。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课程内容比较陈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产生了分离,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等。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需要改革,以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成效。
一、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比较陈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的技术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但是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相关课程内容只在原有教材上进行删减,虽然增加了一些内容,但是增加的内容大多是传统的工艺技术以及材料,很多新的工艺内容、工艺技术等没有在课程中有体现,导致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的内容相对陈旧,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产生分离
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是实践性、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而在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中,教师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传授,实践课程相对不足,导致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无法被学生掌握。即使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教师逐步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但是由于是学生观看,学生很难动手参与实践,导致学生很难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增强。出现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产生分离,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于实践当中。
3.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
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是由于教师直接是从学校过度为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进入到教师岗位之后有比较沉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很难有机会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较深奥的理论知识,无法提升实践能力。
二、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改革的策略
1.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会导致学生即使掌握了这些内容也无法应用于实践当中的现象。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需要逐步更新与调整土木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掌握先进的技术,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的相关要求,认真选择教学内容,如需要精心选择合适的教材,可以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从而让学生及时掌握先进的工艺以及先进的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改善教学方法,加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仍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相对缺乏,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产生了脱节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融合。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逐步改善教学方法,如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融入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课程的特点讲解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逐步引入案例,逐步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之后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以此掌握比较散的知识点,提升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质量的提升中,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这就给土木工程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实践专业技能,并能将这些技能以及管理方法等逐步应用于教学中。教师需要逐步提升专业技能,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专业素养。学校可以对土木工程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从而促使教师的各项技能逐步提升。学校可以与企业加强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质量。总之,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中重要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对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当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必须从态度上重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学校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制定,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博.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建材与装饰,2016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6802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1]可知,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矿山建筑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土木工程专业与建筑设备工程的联系
房屋建筑是土木工程内容之一,而建筑设备工程是房屋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建筑、结构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建筑物的应用功能。各种建筑设备工程都离不开管道,在建筑物中要安装这些管道,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墙体、楼板和基础,土建施工中要预留穿过楼板的孔洞,如果没预留,临时凿洞,既浪费劳动力又影响施工质量,这些说明了土木建筑工程与设备工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对设备工程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三、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土木工程专业联系不大,与专业其他课程有重叠
建筑设备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应用性专业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综合考虑和合理处理各种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之间关系的能力,从而能做出适用、经济的建筑设计。该课程并不要求土木专业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各类工程的设计计算。如在课程中,设置了室内给排水管网、室内供热管网,以及通风管道等有关建筑设备工程设计计算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而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要求学生具有建筑设备工程设计的能力。
此外,课程中对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学基本知识的讲述占用了一定篇幅,这三门课是建筑设备工程的专业基础,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基本知识,而该课程本身内容较多,且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流体力学和电工学课程中已有讲述,课程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既占用了学习时间又分散了学习精力[2]。
(二)课程中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内容范围较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既包括房屋建筑工程也包括桥梁隧道工程,因而与土木工程有关的设备工程既有房屋建筑内的设备工程,也有与桥梁道路有关的室外设备工程。现有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主要包括建筑给排水、供暖工程、通风空调、电气照明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房屋建筑内的设备工程,只涉及了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部分内容,而对于与房屋建筑外的土木工程有关的设备工程没有讲述。如课程中涉及到供暖工程,只讲述了室内采暖,没有室外采暖管网的布置敷设以及施工安装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涉及到管沟的建造以及与室外构筑物、交通线路、各种管道的相互协调等,与土木工程有一定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王利霞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三)课程中关于各种系统工程施工图识读的内容较少
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建筑设备工程课程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建筑设备与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上,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能充分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现有的教材中,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很少,各种专业使用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内容基本相同,教材中没有完整的室内外给排水施工图、室内外供热管网施工图、空调和通风系统施工图,以及这些图纸的识读方法,教材中关于各种建筑设备工程施工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的内容也较少。土木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设备施工图,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实现设备与结构、建筑外形的相互协调。
四、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改革建议
(一)删去各个系统水力计算内容,删去课程中流体力学和电工学相关知识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涉及内容繁杂,包括采暖、通风空调、室内给排水、燃气供应以及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热工流体知识。内容几乎涵盖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所有内容。内容非常多,而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对于土木专业来说并非主干课,教学时数较少,因而在较少的时间要学习较多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很吃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应删去供热、给排水、通风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以及流体电工等专业基本知识和内容。
(二)增加室外管网的布置敷设及施工内容
建筑设备工程包括各种管网,如给排水管网、供热管网、通风空调管网、燃气管网等。建筑设备工程与土木工程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各种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与土木工程的相互协调上,这些内容也应该作为建筑设备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不仅要讲述室内管网的布置敷设,而且还应增加室外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安装等相关内容。
(三)将各种设备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图的识读作为重点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备工程主要应强调应用型知识,在教材中,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施工方法、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验收规范要求等知识,应把施工方法及施工、土建的配合作为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应增加各种系统的施工图,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
五、结语
在土木专业中,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应用性的专业技术课,针对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以及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要求,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突出重点内容,编写出专业针对性强的教材,以培养土木专业学生具有协调建筑结构与设备施工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特色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福建江夏学院是一所以经、管、法等学科为主的大学,工科类专业较少。转型之际,学校立足发展特色工科,将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新建本科专业及重点建设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学科专业建设,开展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以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需求。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也是土木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与质量保证,对土木工程建设的经济性有重要影响,并决定着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1]。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与应用土木工程材料知识打下基础。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课程建设与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密切关联[2]。本文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应用型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广、知识点分散、系统性较差,且理论性及专业性较强。土木工程材料按不同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分类,而课程教材往往按材料类别分章节,各个章节自成体系,章节间缺乏横向的联系。因此,教师授课常以叙述式为主,主要是各种材料在工程和实验上的经验总结,缺乏内容逻辑的串联及理论分析、计算[3];学生学习片面化,难成系统,往往仅处于识记层面而缺乏对知识点的对比联系。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不同于一般基础课程,除了理论课程外,还有实验课程。实验演示、现场参观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性认识;通过动手实验验证材料的基本性能,可学习试验方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实验课程还可增加设计类、综合类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力学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更重要而忽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学生平时缺乏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且学习方法不当,考试仅依赖死记硬背,理解不足,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知识体系欠缺,课程之间联系较少
以力学类课程为例,经过多个学期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系统学习,学生可较好地建立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知识点。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与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少,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学生在此前对该课程的认识较少,学过之后又没有直接应用的机会。同时,后续也少有课程复习到相应知识点,致使该课程“自成一派”,知识不成体系,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遗忘快。
(三)教材更新慢,图表符号难理解
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层出不穷,而原有的教材往往只介绍基本材料,较少涉及新型材料,使教学明显滞后于应用。教材中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少、针对性差,使学生缺乏学习重点。教材中常以表格的形式介绍材料,材料代号较多却少有明文解释,表格中出现的指标多、杂,指标含义不明确,致使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枯燥且难以理解。
(四)教学手段少,教学场所单一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传授前人经验,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场所主要以课堂为主,学生对各种不同材料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结合少,教学效果不佳。
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初,为学生介绍现代工程对材料的需求及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介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意义,以及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在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介绍工程案例及工程全寿命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收集往届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备课感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加强课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上联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课堂疑难。
其次,针对福建江夏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结构、懂施工、长材料”,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通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上,加入更深层次的水泥基材料课程和高性能混凝土课程,建立土木工程材料—水泥基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连贯课程体系,三门课程由浅及深,由通用至高新,由经验至理论,系统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工程应用,特别是常用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加深学生的认识及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三,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引入工程案例,使课程内容更丰满,同时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降低吸收知识的难度,使教材“由厚变薄”[4]。教学时,针对各种材料的图表符号展开说明,引入材料的相应技术标准,结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阐述各材料的适用性。建立网络课程,共享土木工程材料相关资料,提供前沿材料的资讯,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开展学术讲座,邀请业界人士为学生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沿高新材料,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增加课堂微课环节,由学生自由分组选定某一材料作为选题,课后分工收集资料,制作PPT,并于课上10分钟内与同学交流。经实践,该环节效果显著,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调整课程考核方法,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参与度和重视度,加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扩大学生的眼界[5]。鼓励学生申请、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合导师制活动,吸纳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深入材料的试验研究当中,培养学生的深入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最后,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师给予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室内设置材料展示柜,增加学生对各种土木工程材料的感性认识。通过实习,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如在建材市场参观学习,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利用已有产学研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为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四、结语
为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培养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由此,笔者提出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调整,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加强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9-124.
[2]白宪臣.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3.
[3]彭晓彤.林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86-89.
[4]安明喆,吴萱,潘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2):89-92.
关键词 土木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一、国际化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范畴,旨在土木工程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日趋全球化的趋势下,培养既精通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与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土木工程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2011年,中国建筑企业海外营业总额占全球国际承包商海外营业总额的1/7以上;2012年,在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中,中国内地有52家企业上榜。[1]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大型项目在国际公开招投标,因此土木工程技术的输入与输出不断扩大。很多如中铁集团的国内大型企业开始紧跟国际化趋势,积极开拓海外工程项目市场,国外的援建项目和中标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因此工程项目的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对于土木工程科研技术人才而言,需要通过阅读国外原版的技术文献资料并撰写英文的科研论文,把握行业发展的国际前言信息和动态,并且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是参与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进行国际技术交流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国际化大环境和趋势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很多仍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信息交流。在土木工程劳务与技术的输入与输出中,懂外语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极度缺乏,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某些企业涉外项目的进行和开展。[2]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专业人才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方面成效甚微,因此需要对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二、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虽然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但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没有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造成教师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脱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首先应为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深造打好专业英语的基础,避免出现出国以后难以适应专业学习的问题。其次,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是为专业学生未来参与和从事涉外项目培养必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国际项目中能读懂英文的设计规范资料、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等技术性文件,能进行准确的专业知识表达和交流,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从国际土木工程规范理解的准确性和国际项目招投标文件的法律效应来看,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能力。最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应为有志于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外文文献,还要具备文献检索能力;阅读专业论文时还应擅长推敲词义,力求理解准确。
三、改革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直存在教学形式单调、教学行为单向和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3]在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为主,教学内容或不能反映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或者专业性过强,本科生难以理解。专业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内容丰富、语言地道、知识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慕课或微课资源供学生线上学习,课堂针对专业知识问题用英语展开讨论,强化英语思维习惯的同时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课下通过课文的自主学习和完成翻译练习,加深对专业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掌握专业文章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课外还可以布置招投标等实用性英文写作任务和专业论文英文摘要撰写任务,将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技能训练整合。最后,通过布置文献检索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扩大其专业知识面。
四、加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师资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是由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担任,也有少部分院校是由大学英语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但是都存在教学师资方面的欠缺。首先,专业教师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专业英语教学中专业词汇含义的讲解比较准确,对文章涉及的专业背景知识能分析到位,然而由于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教学训练,在语言基本功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教学偏重专业知识讲解,课堂主要内容成了课文翻译,达不到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专业知识的目的。其次,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是优势,但专业知识的缺乏,对专业术语的知之不解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英语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更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表达专业知识,分析专业理论,具备实际的英语专业交流与沟通能力。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大外引内培的师资建设,引进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任教的同时积极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向专业英语教师转型发展,建立专业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整合知识资源、专业互帮互助,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为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ENR放榜:中国建筑军团稳中求进[EB/OL].中国建筑网,http:///
2012-09-04/170149,html.2012-09-04.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层次分析法;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CT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15-03
当代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2)部分学生缺乏将来就业所必须的计算机应用和外语应用能力;(3)部分学生只忙于学习,缺乏必要的人际交际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4)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统一的体系,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和铺垫的作用;(5)学生解题能力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弱,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6)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只是盲目地服从,缺乏主动性;(7)多数学校没有建立实践(训)教学基地,使得学生工程素质培养不足,缺乏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很有必要结合目前国际、国内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形势,以东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研究平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为原则[1],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适应21世纪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并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 S. Sat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处理多准则、多目标复杂问题的简单决策工具。经过多年的发展,层次分析法已经在能源系统分析、城镇规划、经济管理、科技成果评价以及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
(一)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要素,将这些要素按照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层次),在此基础上对各层次中诸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各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3]。
(二)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采用AHP进行决策时,一般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步骤[4,5]:
1.构造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的决策目标,分析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要求受调查者按照1-9标度法,对同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从而可以构造判断矩阵。
3.建立权重集
首先进行层次单排序,根据判断矩阵推算各层次中诸因素相对于上一层问题的相对重要性系数(也称为权重)即为层次单排序。
4.一致性检验
为了评价层次排序的有效性,还必须对判断矩阵的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T. L. Seaty提出的随机一致性比值 (Consistency Ratio)的概念进行一致性检验。
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分析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应当成为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其应具备的能力应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6]。
1.获取知识能力
主要包括:(1)外语应用能力;(2)计算机应用能力;(3)非智力因素。
2.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主要包括:(1)工程勘测能力;(2)规划设计能力;(3)施工管理能力。
3.创新能力
主要包括:(1)跨学科知识融汇能力;(2)综合分析能力;(3)初步科研能力。
4.拓展能力
即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校园文体活动、班级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活动,主动接触社会,自我锻炼提高,所获得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实例分析
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建立权重集及一致性检验等程序,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进行优选,对应用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进行评价分析,确定施工管理能力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一)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识别
在查阅大量文献并对有丰富教学和工程经验的土木工程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进行识别,见前述。
(二)构造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评价模型
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几个层次将已经识别出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层次化,从而构成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评价模型,见下图。
(三)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专家意见汇总后进行加权平均,就可以给出第二层B中各因素对应于第一层A的判断矩阵及第三层C中各因素对应于第二层B中各因素的判断矩阵。
(四)建立权重集
1.层次单排序
(1)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中,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获取知识能力,第三是拓展能力,第四是创新能力,见表1。
(2)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获取知识能力结构中,计算机应用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外语应用能力,第三是非智力因素,见表2。
(3)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结构中,施工管理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规划设计能力,第三是工程勘测能力,见表3。
(4)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结构中,综合分析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跨学科知识融汇能力,第三是初步科研能力,见表4。
(5)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拓展能力结构中,社会交往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组织管理能力,第三是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见表5。
2.层次总排序
根据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计算第三层C中各因素对于A的权重,即层次总排序。由层次总排序可知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中,施工管理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三是规划设计能力,第四是社会交往能力,第五是外语应用能力,第六是工程勘测能力,第七是综合分析能力,第八是组织管理能力,第九是非智力因素,第十是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第十一是跨学科知识融汇能力,第十二是初步科研能力。具体见表6。
(五)一致性检验
经过计算,各判断矩阵均符合一致性要求,说明层次排序有效。
三、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案
(一)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施工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侧重学生施工管理能力的培养,设置《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建设监理》等10门相关课程、1个相关课程设计及3个相关实习,有利于强化施工管理能力(包括施工现场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及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及工程素养。
(二)引导学生选课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选课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为使学生学到更多将来在生产一线需要用到的知识,可尝试引导学生选课。例如,尝试引导学生选修《建筑工程经济学》、《建设监理》、《建筑法规》及《工程项目管理》等与学生施工管理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
(三)强化认识实习、建筑施工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施工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应重视认识实习、建筑施工实习等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采用校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方式。由学院安排统一参观施工现场,学生分组独立参观已建工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或利用假期可以进行拓展实习,参观道路、铁路、桥梁工程及水利工程。
四、结束语
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培养新一代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对能力进行定位是个关键问题,这使得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应用层次分析,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建立权重集及一致性检验等程序,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进行优选,确定各层次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总结提出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案,即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施工管理能力,为构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董事尔,赵渝林,明承林,李文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1):19.
[2] 葛慧明.层次分析法在专业技能评估中的应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7(1):19.
[3] 李允为.层次分析法简介[J].学校卫生1989,(4):26.
[4] 冯浩.工程设计方案的最佳选择――介绍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1989,(5):7-8.
[5] 朱建军.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学位论文,2005.
多媒体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 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土木”概念的提出,在土木工程专业设置过程中,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再一次被突出。土木工程材料作为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出现的问题一直被关注。本文结合土木工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两个方面出发,分析讨论了多媒体教材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特色
多媒体教学通常是指采用计算机和视屏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
1.信息量输入紧凑、量多、质高
多媒体的运用免去了板书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加快了教学进程,提高了单位时间和面积内的信息量,加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课堂质量。
2.文字图像清晰直观,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多媒体教学将传统黑板或白板上的文字变成清晰的大字、色彩鲜艳的图案或是动听的音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由于多媒体教学在讲述理论知识点同时穿插了大量的工程图片和实验录像,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在听课的同时也能积极从中思考相应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
三、土木工程材料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土木工程材料自身教学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几大类典型的工程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钢筋、沥青等)。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所跨的知识面多,如基本的物理概念、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数学分析、材料科学基础等多种学科。同时,土木工程材料又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实验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实验方法。正因为土木工程材料这一自身的教学特点,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授课和听课环节中均遇到一些问题。
2.教师在授课中遇到的问题
(1)内容多、知识面广,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概念和知识点讲透
由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将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叙述清楚。这使得学生在听课时即不能很好理解需掌握的知识点,而且对相关的基本概念也是出于模糊不解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授课效果。
(2)土木工程材料有大量工程实践图片无法对学生进行展示
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大量工程案例。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跟学生描述一个大概,无法提供直观有效的图片和画面。
(3)大量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操作无法在课堂进行演示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相关性能,课程安排学生有一周时间的实验课时。以往,学生对实验方法和仪器操作的认识基本是在进入实验室后才能慢慢熟悉和了解。而传统的课堂板书则无法清晰明了地将实验方法和仪器展示给学生。
3.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学科跨度大、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多,短时间内难以回忆起相关知识要点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学习的基础课程主要偏向土木工程方向,而土木工程材料则要求学生需具备基本的物理、化学等专业知识点。因此,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时,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相对模糊,影响了教学效果。
(2) 听课环节中涉及到许多工程实例因未见过而缺乏深刻的印象
土木工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引入一些工程实例来说明某种材料的性能特点。例如,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开裂方式、沥青混凝土道面的车辙破坏等道面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破损现象。由于大多数学生尚未接触实际工程,因此在讲解工程案例时学生难免会有许多疑点存在。这使得本来不熟悉材料性能的学生产生了不必要的乏味感,在一定程度也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许多实验方法和设备操作很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以掌握
土木工程材料在教学环节中安排实验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相关材料性能的认识和理解;再者也让学生在试验环节中掌握相关实验原理,通过亲自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有同学反映理论课上的教学和实验课上的相关知识点未能很好的衔接,导致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环节中出现了疑问。
4.多媒体教学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的实践
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学生和老师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经过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得出以下几点:
(1)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上课的内容范围,使课程内容更丰富、饱满
土木工程材料以第二章材料的基本性能为列,在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时,必须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物理和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点。特别是讲解材料组成、结构和性能间的知识点时,必须涉及如化学、岩相学及材料学等相关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如公式、图片、动画等,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接收量,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充实的工程实践图片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土木工程材料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工程问题。如水泥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耐久性问题,主要包括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碱集料反应及冻融破坏等。传统教学在讲解到这部分内容时,通常很难描述清楚这些问题的细节部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疑问和不解。而多媒体教学则只需提供几张工程现场的照片,就能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短时间能产生深刻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详细的实验录像能让学生充分了解真实的实验过程
针对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相应的实验录像。例如,在讲解到钢筋性能的知识点时,通过播放钢筋的拉伸试验录像,让同学们直观的了解钢筋在拉伸过程中的破坏方式,进而介绍了钢筋的断面收缩率和断后伸长率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即能让学生充分认识钢筋在拉伸过程中的断裂形式,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钢筋塑性的相关概念、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教师授课和学生上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笔者在教学环节中的总结发现,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1)拓宽了上课的内容范围,使课程内容更丰富、饱满。
(2)充实了工程试验图片信息,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
(3)图片和录像等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真实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提高授课效率。笔者同时也指出了在多媒体教学中因注意的问题:首先,在备课环节中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对设备的熟悉、上课时相关知识点的搭配和协调;其次,在使用图片和录像等方式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解释,保证学生能充分理解知识点;再次,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这一方式。只有在保持和发展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学革新中找到新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胡红梅,程瑶.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材料”的角色定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0(4): 34-36.
[2]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四年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规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黄越南.浅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学方法的转变[A].蔡德民.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6卷)[C].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48-250.
[4]邓德华,肖佳.试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78-80.
[5]刘晓琴.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6.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现状;发展
当前,中国正在从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宏大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如何调整土木工程建设的脚步,使得土木工程建设出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对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力求通过理论研究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
1 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1.1 环境保护问题
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有环境工作做为支持,只有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支持下,土木工程建设才是成功的。目前,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源开发严重而导致的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绿地减少、水污染严重、工程噪音严重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一方面加大土木工程建设的力度,另一方又保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是当前土木工程发展的关键问题。1
1.2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
土木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功能分类以建筑功能材料、墙体材料、建筑结构材料三类为主。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这些建筑工程材料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适应建筑需要,工程材料也在不断的变革发展。例如:采用高强度钢材的钢柱,在整体稳定方面,极限应力δu与屈服强度fy的比值δu/fy(即整体稳定系数φ),要比普通强度钢材钢柱高很多。同时能够减小构件尺寸和结构重量,相应地减少焊接工作量和焊接材料用量,减少各种涂层(防锈、防火等)的用量及其施工工作量,使得运输安装更加容易。
1.3 新资源利用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种垃圾的再次利用率较低,往往只能进行掩埋、取暖和铺路,而且利用率有限,使得土木工程建设成为当前最大资源利用的消耗项目。受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影响,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属于新的发展研究方向,对于土木工程建设来讲为了利用新资源必须要对建设用料进行可重复利用的开拓,保证对建筑垃圾的控制和再利用就是对资源的节约。
2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前景
2.1 高新技术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土木工程为了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必须要依靠高新技术,进行土木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这里所指的健康检测主要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技术和结构系统的特性分析包括结构的响应,以达到检测结构损伤或退化的一些变化。理想的健康监测与损伤检测方法应能在结构损伤出现的较早时期发现损伤,在传感器精度允许的情况下确定损伤的位置,估计损伤的程度,并预测出结构的未来稳定性。这种高新技术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远景,例如:红外热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大面积、响应快、测试精度高等优点,目前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建筑物外墙的检测,到建筑节能,从路面混凝土工程、受损混凝土检测到加固工程中,都有应用。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可以认为是在土木工程领域最有前景的无损检测技术。
2.2 资源再利用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土木工程活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工程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及报废后的拆除等过程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断产生废弃物,这些问题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为了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一方面减少垃圾维护,另一方面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建设更为理想的低碳土木建设。各种工业废渣与副产物、建筑垃圾等在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陶瓷、砖瓦等产业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显着提升建材行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砖墙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可以使用节能保温型的多孔砖或复合墙体作为墙体材料,达到冬季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太阳能、地下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用量的减少。在这方面我国的建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在建设中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转化为多种绿色再生建材产品取得成功,这也是国内首例建筑垃圾处理制造绿色建材再利用项目。经测算,南方科大建筑废弃物采用现场处理的方法,可节约土地资源约6公顷,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化率90%计算,减少天然砂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从这些方面研究来看,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指日可待。2
2.3 人力资源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取得一流的成果。建材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重视人才才能开阔视野形成全面的土木建筑工程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探索。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人才来讲除了要具备专业建筑知识之外,还必须是综合性的建筑设计施工人才。具体来讲,土木建筑人才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的综合才能:(1)专业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建筑工具表达知识、社会科学类经济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相关知识。(2)管理交流能力。对土木建筑而言必须要考虑到其与土木建设有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对建筑行业内的法律有一定了解,对环境、交通等知识有所涉猎,同时要有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的管理知识与一定的掌握。(3)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主要包括本专业的研究能力和非专业的研究能力。首先要对本专业的工程前沿科学有探索精神,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前沿知识的探索,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调整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技术规划和发展要求。(4)工程实践能力。土木工程建设属于实践工作内容,综合性人才必须要对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等问题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国内外的竞争过程中依靠技术力量获得成功。(5)人文素质。综合能力需要有人文素养做指导,要认清土木工程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有科学的认识,善用调整发展眼光,具备科学探索和开拓精神,并具有集体合作能力。
2.4 生态建材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生态建材的引入使得建筑材料生态化发展成为可能,同时又满足了基础建设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建筑市场对资源消耗的需求。生态建筑材料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粉尘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水泥和墙体材料等土木建筑材料工业向生态环保型产业转型发展将重塑建材产业的社会形象,提升土木工程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定位。
综上所述,要实现我国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重视高新技术、生态建材的应用,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全面实现举世瞩目的中国土木工程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大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各院校的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矿井工程等专业中均有开设。我院也将《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土木工程材料中几种常用的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为以后的专业课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有关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我通过自己授课和亲自带学生做实验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除按照课本教授学生知识外还需要注重一下四点:
一、在授课过程中补充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我院使用的是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材料》教材,此教材内容丰富全面,但由于本书以文字性叙述与简单图标为主,所以上课时需要向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比如讲到混凝土的部分时我加入了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视频,在钢筋部分时我将在钢筋绑扎现场的照片补充给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给学生了感性的认识。丰富讲课能容,活跃课堂气氛让专业课变的不再那么枯燥。在授课过程中提高与学生的互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二、增加相关的新知识
近年来新材料的出现和规范的变更出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我通过翻规范上网查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后在课堂上补充给学生,如现在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我便通过上网和咨询相关专业工程师等方法了解了时下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其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和使用后的效果显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增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新兴材料的认识和兴趣。
三、注意联系实际工程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叙述概念性知识较多,如果采取常规平铺直叙的方式教学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在教学工程中加入了一些相关的实际工程中对材料的使用和质量问题的正面与反面例子。如我会注意在网上搜集一些国内外使用新材料后缩短了工期与降低费用的工程;或因材料问题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的工程,向学生讲明其产生事故的原因危害已经处理的办法。在相应课程时补充给学生,以期提醒学生材料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都提高对材料问题的注意。
四、重视实验课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我校安排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学习,在此之前学生上的大都是高数英语等基础性的学科,而《土木工程材料》中有大量的实验课程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或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来完成,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以前的课程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实验课中要求确实要提前预习实验过程,试验中要求自己动手,实验过后又要自己收集整理实验成果,这就要求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实验前老师要督促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来到实验室后要仔细的向学生讲解实验的过程和仪器的操作,特别是一些容易损坏或是可能伤人毁物的仪器更是要仔细跟学生讲解操作方法并督促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来回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注意指出一些错误的操作,以避免损坏仪器和实验失败。试验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并指导学生对一些不合理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重做实验。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对待实验结果的习惯,严禁学生为追求正确的结果或其他原因对实验结果弄虚作假,为学生将来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打下基础。我院对学生的材料实验课也相当重视,为学生采购了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实台、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抗折仪、压力机等实验器材,并组织这方面的专家为学生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顺利的完成了砂石视密度、水泥、混凝土砂浆等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结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和从事相关专业的学习都是相当重要意是。如何在相对较少的课时中向学生教授教材上大量的知识点并完成大纲要求的实验是每个教授土木材料课程的老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本人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与其他老师交流后总结了以上四点经验。希望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土木工程材料》这门学科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柳俊哲主编. 《土木工程材料》. 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
[2]佘跃心, 袁启旺.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8
[3]柯昌君,刘秀伟.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贵阳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06
[4]吴芳,杨长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6.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应用型大学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应如何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构建适合中国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与核心竞争力培养体系是我们首要的研究任务。
1什么是实践教学与核心竞争力
1.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即指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职业从业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有: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1.2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自己在当今社会获得一席之地的关键。其中包括土木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而综合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空间想象力、认真、细致的作风、较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处理、解决问题、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2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日后工作中必需的操作技能,将书本上的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来培养他们将土木专业的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在一起,是自己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还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程型、技术性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是应用型大学的教育之本。
2.2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2.2.1促进行业发展
在国家基础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大量具有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如果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即使顺利就业,也很难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创造出优秀的业绩,就业前景堪忧。
2.2.2缓解就业压力,提高高校竞争力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和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强他们在日后就业与工作中的优势,而且能带动各个高校之间竞争力的提升。一所大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条件决定了这所大学在诸多大学中的竞争力,而这重中之重则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又体现了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
2.2.3有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个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人在工作中容易被发现并且重用,能够获得比他人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被委以重任。同时,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往往可以脱颖而出,从而有机会发展。反之,即使有好的机会来临,核心竞争力不强,也无法抓住机会,只能处于所谓的“食物链”的最底部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
3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3.1我国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而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育投入不足导致理论化现象愈发严重,实践教学发展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还没有一个独立并且完整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还未与理论教学很好地结合;同时实践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中所占据的比例较低。
3.2我国对于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高校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符合社会需求。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建设投入的增多,各所高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日益完善,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却愈发严峻。首先,我们对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核心争力人才的理念、教学的方法、手段还较为落后。如:教学的方法手段过于老套单一,已经无法适应现今社会;教材过于陈旧,无法给予学生最新的理论知识。现在有些高校只是单纯的重视教给学生日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而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抛在脑后。其次,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与社会所求有些脱节。学校四年培养的学生在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后不被认可,缺乏工作中必备的素质、能力。这种老套的教育体系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4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4.1对于实践教学来说重在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灵活多变,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根据实际工程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应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应做到以下几点:
完善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规定教学中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与分工,使体系协调;应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管理,以确保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
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诸多的实践教学,实验室是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与自身素质的场所,将实验室开放,让学生更近距离的工程实践,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会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要求教师不仅拥有完善的理论知识还有拥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双师型”教师,逐渐使师资队伍的结构合理,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重发展。
5.2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应做到以下几点
大学生应基于自身水平合理的分析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应该基于自身水平定下合理的预期目标;对自己清楚的认识有利于逐渐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毕业就业中少走弯路。这样减少了盲目性,增多了供自己选择的机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是不劳而获的,而是需要自己一步一脚印,不断摸索与锻炼出来的。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1.缺乏对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当下,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令人堪忧。土木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对使用的材料质量缺乏严格控制,便会导致劣质材料出现在施工现场,进而为工程建设埋下安全隐患。一些材料采购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程质量控制观念缺失,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过于重视成本,而忽视了材料本身的质量和规格指标,造成了次级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从而降低了工程建设质量。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对供应商资质缺乏有效的调查,由此造成材料质量难以达到质量标准。
2.先进的施工技术有待应用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应用,由此使工程建设难以满足时代化需求。技术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因素,技术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而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先进技术的缺失,或者技术设备不配套,导致了施工中技术应用效果降低。在关键细节处理上,技术的作用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较易造成工程建设的瑕疵,影响工程效益。
3.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对施工的规范操作缺乏了解,综合素质较差,施工中的违章操作和违规操作时有发生,由此会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一些施工人员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缺乏掌握,对先进机器设备了解不多,机器操控能力较差,对先进工艺和技术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由此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而降低了工程的建设质量。
二、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1.提高土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意识
要从根本上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其建立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为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起到规范作用。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践行质量管理的观念,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要对施工质量管理作出系统的规范,对一些违规操作制定处理意见,在具体问题发生时,可以将此规范作为处罚依据,从而保证土木工程建设质量。
2.严格控制土木工程施工材料质量
在材料的选购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材料的质量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要选择优质的材料供应商,并在选购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所购材料符合工程建设要求,防止次级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要建立个人负责制,严格规范材料采购人员行为,使其不因一己私利而忽视材料的质量。要对材料使用进行全程跟踪,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施工材料质量,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3.积极应用先进技术进行施工操作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较好的应用技术运用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是保证工程建设效益的重要因素。由此,在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积极引进配套的机器设施,保证技术应用效果。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完善施工细节,防止质量瑕疵的出现。
4.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土木工程相关知识。要使其对先进的设备及工艺有所了解,使其能够熟练地操控机器。除此之外,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对培训不合格的施工人员要予以淘汰,从而促使其自主地学习相关技能,保证其在施工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要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增强其执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土木工程建设效益实现。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