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不同地方的茶文化

不同地方的茶文化

时间:2023-07-05 16:5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不同地方的茶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不同地方的茶文化

第1篇

29日晚9时,经过连续3场的互动交锋与讨论,全体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庐山倡议》,拟组建中华茶馆联盟,以茶为载体,传达茶叶主张,共同传承中国传统清茶主义,实践清茶生活。

何谓“清茶馆”?

中国人对“茶馆”并不陌生,它在中国人生活中发挥着品茗休息,娱乐消遣、交际会谈等功能,而且名称也不一而足,如茶楼、茶社、茶室、茶寮、茶坊、茶屋、茶亭等。那么,何谓“清茶馆”呢?历史上对“清”给出的解释是:只卖清茶、无丝竹说唱的“清静”及设施简陋、消费者多为清苦之人的“清贫”。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清茶馆之“清”势必无法拘囿于上述的说法,因而关于“清”之标准的界定便成为本届论坛讨论的焦点。与会代表们各抒己见,畅谈了各自对“清茶馆”的理解。

知名茶文化学者舒曼认为,清茶馆的标准很难定,已进行了十多年也无法定论,还涉及各地的地域文化、民俗、民风、民情。定义宽了,与清茶馆概念不符;定义窄了,成都有五万多家茶馆,99%不在此列。然而,组织业界同仁讨论、分享清茶馆经营管理经验,而且与会代表中有部分人是清茶馆老板。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但并非是拷贝式照搬。

“清”,要与时俱进

若以“清茶”、“清静”、“清贫”为清茶馆之“清”为准的。显然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满足当代社会的消费需求。

茶馆的生存问题是论坛上被提及的高频词汇之一。许多茶馆经营者认为,茶馆的经营成本很高,涉及如店租、水电费、员工薪酬等多项费用,如果纯粹地卖清茶,生存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因而,他们都试图通过拓展多样化经营来增收,如在茶馆中增设简餐就是最常见的手段。另外像南昌泊园老茶馆专为爱茶之人设计开发了“茶人服”,沈阳和静园茶人会馆设立“茶修学堂”,分别推出生活茶、生活禅等,也都试图通过拓展多样化经营来增收的。

再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方的人,因地域文化、生活方式、风俗的差异,饮茶、消费习惯也有所不同,因而不同地域的茶馆在经营方式与风格上很难做到完全的统一,而且有不少除售茶以外的经营项目恰恰是该茶馆的最大特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老舍茶馆。在这古香古色的环境里,除了喝大碗茶、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名茶,而且还能欣赏曲艺、说书、京剧等,再点上几盘点心或老北京的风味小吃,感受十足的“京味儿”;再比如,川、渝一带的茶馆,在茶馆里喝茶、搓麻将已经成为巴蜀一道独特的茶文化风景。

茶叶营销专家欧阳道坤指出,当代中国茶馆必须面临消费者和经营环境的两大变化,即与时俱进。“是谁设定了中国茶馆必须传统与古老?茶馆可以传统,也可以时尚。”他说。成都茶楼行业协会副会长陈锦江认为。茶馆甚至可以是“性感”的。的确,从当前中国茶馆业的现状来看,走仿古复古路线的远多于时尚的,消费群体也多集中于中青年或中老年,从而很容易忽略了年轻人这一潜在的群体;大益集团弘益文化中心董事总经理李乐骏认为。茶界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茶。没有年轻人。中国茶就没有未来。因此,有一些经营者就根据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对传统茶馆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调整,打造传统与时尚风格相结合的新茶馆,如上海的“茶香书香CHASTORY”,它倡导“中国式茶感体验”,在自由舒畅的空间里,感受“烘茶”、“烤茶”的传统泡茶艺。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

分析中国茶馆业的发展趋势,欧阳道坤认为未来的茶馆或将成为“零售终端”和“培训教室”。无疑,已经有茶馆经营者在尝试这两个“平台”的构建与开发了。以“零售终端”为例,如各产茶区龙头企业兴建的铁观音、大红袍、白茶、普洱茶体验馆等,便是集茶文化展示、产品销售和品牌展示融为—体的平台。而以茶馆作为开展茶职业技能培训的平台也并非是新鲜事,南昌白鹭原茶艺馆从创办至今就是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为茶馆输送了大量茶艺师。

记者手记

第2篇

关键词:宁德 旅游业 后发优势思考

近10年来,我国GDP的增长势头迅猛,尤其在2010年,我国GDP超过了38万亿元,提升到了世界第2位,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居民的消费将由实物消费转变为实物与服务消费并重,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旅游消费已进入大众时代。可以说,旅游业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朝阳产业,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11年6月《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公布,其中,宁德市被列入海峡西岸东北翼旅游产业集群,同时还入选五大重点旅游增长极、四大精品旅游项目。这些规划将进一步加快宁德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宁德市旅游业发展的独特后发优势

(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

首先,宁德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夏雨热同期,秋冬光温互利,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圣地。其次,宁德市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陆源地带,与台湾隔海相望,西连武夷山脉,南接省会福州直奔闽南金山角,北承浙南直达长三角。又加之宁德市将依托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以及温福、温厦等高速铁路,以海滨度假、都是观光等为主导功能形成了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区。

(二)独特的品牌优势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2007年宁德市推出了“闽东北亲水游”的旅游品牌,随后2010年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又申报成功,这将为宁德市旅游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十二五”时期,宁德市将依托世界地质公园,“闽东北亲水游”等品牌优势,整合太姥山、白水洋、白云山、鲤鱼溪、三都澳等旅游景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完善旅游基础和旅游接待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扩大闽东北亲水游知名度,培育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品牌。这些都为宁德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后发优势逐渐突显

随着宁德进入“高铁时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又加上国庆、春节、五一长假游、双休日等假期游的增加,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旅游的时间和机会。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与此同时,从《2010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来看:2010年宁德市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为681.08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18.7%;旅游总收入50.52亿元,增长19.9%。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80.74万人次,增长18.7%;国内旅游收入50.39亿元,增长19.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0.34万人次,增长8.7%;旅游外汇收入0.02亿美元,增长51.7%。可见,宁德市旅游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后发优势逐渐突显,因此,我们宁德更应乘势而上,抓住大好时机,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加大旅游开发建设的力度。

二、宁德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大,投入不足

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力度不大,在旅游宣传方面的投入不足,外界对宁德市的旅游产品形象和旅游品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有许多潜在的客源市场还未打开,当前来宁德旅游的游客,多是以商务旅游的散客为主,团队业务的较少,对于不同的客源客体,不同的市场群体没有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没有注重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景区融合于宣传当中。

(二)交通设施滞后,不配套

其一,虽然宁德市已进入“高铁时代”,但是有些旅游景点到市区到火车站的旅游巴士专线还尚未开通,现代高速铁路运输给旅游业的带动还未能充分体现。其二,宁德市所辖的有些县(市、区)的一些旅游景区的公路还是由民间筹集资金投入建设,这种民间资金的聚集量是有限的,筹多少只能算多少,对整个景区的旅游设施的建设改善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这种依赖单纯的民间资金,对于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想要取得突破性的实质进展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使旅游设施建设的周期拉长,阻碍了加快景区建设的前进步伐。

(三)行业水平不高且不平衡

宁德的旅游业从总体上看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大的旅游格局还未形成,各县(市、区)的旅游独立自成一体,如福鼎搞自己的太姥山,屏南搞自己的白水洋,相互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不同地方的文化对接。有些开发的旅游点(区)规模不大,档次不是很高,基本上处于粗放型的经营,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的旅游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有的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存在“瓶颈”问题,接待能力较差。

(四)周边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宁德市已在2010年10月3日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但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之前,我国已经拥有20多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其次,由于宁德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不管是在省内还是省外的旅游景区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底蕴基础设施,还是行业发展水平上来说都比我们发展得好,经验比我们丰富。这对于我们发展旅游业来说,既是潜在的危机又是挑战,对我市的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三、宁德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信息快速传播、旅游业蓬勃发展、地区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运用各种形式的宣传来扩大旅游景区的知名度是至关重要的。这主要是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旅游宣传促销。如:向游客发放旅游宣传手册、导游图,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相关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建立客源地旅游营销网络,制作相关的旅游景区(点)的官方网站,设置网页的虚拟景区浏览、电子旅游线路简介等。发挥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如《神秘的白水洋》、《鸳鸯溪,我的温柔之乡》、《海上仙都太姥山》以及电影《爱在廊桥》、《为你而来》等的推介作用来提升宁德旅游的知名度。还可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旅游门票价格,如进行分类: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男生与女生;文静与活泼等,也可有团购票价、月票、季票、周票等,形式可以不同多样,以供选择,对老年人或困难群体的票价可适当低些。价格的高低定位也是吸引客源的因素之一。

(二)规划先行,整合资源,引导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旅游景区(点)的特色,《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提炼出了11个旅游品牌,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宁德市的“地质奇观,亲水闽东”这一旅游品牌列入其中。为了更好地丰富和完善福建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宁德是主要景点也将优化升级,完善四大旅游精品。重点推进太姥山、白水洋、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精品;以三都澳等地的滨海旅游开发,打造滨海旅游精品;挖掘畲文化茶文化等开发文化旅游精品;以柏柱洋、棠口等丰富的闽东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精品。

(三)提高行业水平,发展壮大旅游格局

提高旅游行业的发展水平,发展大旅游格局,旅游的配套服务的整合和提升是关键。餐饮业方面:要向游客推出我们地方宁德特色小吃,类型要多样。住宿业方面:要提高旅游接待硬件档次,加快建设星级酒店的步伐,对中、小型宾馆进行资源整合,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经营理念以提高旅游的接待能力与档次。交通方面: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专用公路建设。人才建设方面:针对目前宁德旅游现状,要重点引进具有旅游景区管理、项目开发经验的旅游管理高端人才,强化旅游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此外,还要求做到景区(点)与景区(点)之间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建立旅游共同市场,把各景区(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大旅游圈。

(四)突出主题,发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和“闽东北亲水游”的品牌效应

发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和“闽东北亲水游”的品牌效应,可推出休闲游、假日游、商务游、会展游等,主动融入“海峡旅游”,打造世界地质公园知名旅游品牌。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为契机,组建市旅游开发公司,整合和保护旅游资源,推进环三都澳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大型城市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抓好向白水洋、太姥山5A级景区和鲤鱼溪、九龙

、白云山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台港澳的旅游协作和线路对接,打造旅游线路。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我市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争取到2015年,全市境内外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倍以上。

(五)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断拓展旅游市场

宁德市物产丰富,如:畲族银饰、剪纸、竹编、贝雕和软木画叶腊石加工精制而成印章和工艺品等,这些都是上好的旅游纪念品。地方小吃也是宁德的一大特色,如穆阳烤肉、苏堤线面、太子参、银耳、各类特色蔬果等。但由于景区(点)内的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性,因此宁德市应立足特色,开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品,实行本土化战略把物产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把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可以把闽东的历史名人、传说故事融合到旅游产品中,打造以各种故事为主题的系列产品来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质量,拓展市场。

(六)把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旅游业蒸蒸日上的今天,要如何保护好旅游资源与环境已成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要使二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必须做到,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旅游问题。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状况和旅游者数量及分布状况进行科学调度,建立预防、预警机制。还要通过系统的信息接收、处理网络,及时监测各景区(点)的旅游接待能力、环境生态变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变化,准确及时地放映出环境承载力的现状,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总之,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环三跨越崛起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应该要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来弥补不足之处。要从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高行业水平,发展壮大旅游格局、发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和“闽东北亲水游”的品牌效应等方面入手,做大、做强、做活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环三跨越崛起注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巧星.宁德市纳入东北翼旅游业集群[N]. 闽东日报,2011-7-7.

[2]2010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 闽东日报,2011-3-17.

[3]崔鹏.2010年我国跃居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N]. 人民日报,201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