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成果

劳动教育成果

时间:2023-07-06 17:1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教育成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劳动教育成果

第1篇

日前,教育部联合、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要切实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学校要安排劳动家庭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面对当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劳动观念淡薄、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的素质教育短板,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导致孩子们不劳而获思想蔓延的成因,并非只有学校教育缺失的一个方面,家长的教育引导之责同样不可或缺,否则,劳动教育或会沦入“5+2=0”的尴尬怪圈(是指星期一到星期五,孩子在学校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周六周日回到家里却由家长替代,造成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冲击与抵消)。

众所周知,“劳动”有别于其他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孩子们对劳动本领的获得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不是来自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传道授业,而是需要其通过亲力亲为地操作去感悟,尤其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育劳动情感和劳动习惯。

但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许多家长却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陷入某种教育误区。比如,由过度溺爱导致的越俎代庖行为;以成年人的视角怀疑孩子的劳动能力,从而衍生出太多的不放心和不放手;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而形成的“学习是任务,劳动是不务正业”的观念扭曲等等。因而在一些不明智家长的家庭教育中,孩子们却难得有这种劳动机会。对于孩子未来就业意向的引导,不少家长更是只倾向于身居管理层的脑力劳动,而对体力劳动的“蓝领”却不屑一顾,比如“不好好学习就让你去扫大街”!

家长大量的越俎代庖,更是对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不无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比如,家长送孩子上学的途中,替学生代劳背书包的有之;爷爷、奶奶亲自操起扫帚替孙辈打扫教室卫生的有之;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劳动,却遭到一些家长“不务正业”的质疑,校方让各年级学生轮流主办黑板报,出于对孩子人小办不好的担忧,一些家长干脆请来专业的广告制作商越俎代庖,如此一来,黑板报质量上去了,孩子们的劳动创意和乐趣没了。学生回到家里,一些家长只要求孩子要么看书、要么做作业,根本不吩咐任何家务劳动,美其名曰“用不着”,甚至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都不给……

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养就其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需要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但务必要得到众多家长的深刻理解与积极配合。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相向而行,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第2篇

一、转变观念,培养劳动意识

人类进化史证明:“劳动创造了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数十个国家的教育进行考察后郑重提出的“生存教育”,表明了一个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劳动素质,一定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将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因此,要重视提高孩子的劳动素质,重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改变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漠视劳动,四体不勤”的生命状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向往劳动、享受劳动的高尚品德。

1、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使人身心健康

劳动,是通过四肢的活动来实现的,孩子的劳动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一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2、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劳动,能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与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

3、劳动有利于培养自立

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著名的美国大财团董事长洛克菲勒家族,尽管其家庭在经济上是无与伦比的富裕,但是对孩子的劳动却十分重视。在孩子进入少年期后,就规定在家中要从事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为花园浇水,修剪树枝、草坪,为厨房洗碗等等。富豪这样要求孩子,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有独立性,有劳动能力,能吃苦,使他们日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为强者,而不要成为依赖父母,坐享其成的无能之辈。

4、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家长期望孩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有自强不息的性格,有健壮的体格,切勿剥夺了他们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

二、适宜+游戏,激发劳动兴趣

学习是一种劳动,劳动也是一种学习。在劳动中可以锻炼孩子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创造性。瓦特在烧开水时,由水蒸气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劳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用生活中的小事情解决大问题的能力。因此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是十分必要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任务。

三、家园协作,夯实劳动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劳动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学习与劳动是不分离的。而家庭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家务都可帮助孩子学习双手和大脑的协调发展,懂得勤奋、毅力和工作成就的意义,并发展责任、独立、自信等很多的品格。

(1)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生气。可是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

(2)制订适当的家规。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常常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是家规的内容之一。家规的条理应一清二楚,写得明明白白。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每天起床后必须自己叠好被子、清理房间、打扫卫生、收拾书包、买日用品、洗菜洗碗等,家规也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作改变。聪明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行职责,让他们在与困难的搏斗中日益成熟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

(3)家长做一半留一半,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孩子想干就给干,少一点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指导;少一些包办代替,多一些动手锻炼,让他们了解劳动的辛苦、快乐和价值,从而自觉地投身于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中,去创造,去奉献,自愿地承担起劳动义务。

第3篇

1.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优秀学校,全体学生都积极学习,每一个班级都秩序井然,同学间团结互助、以礼相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全校学生无一例打架现象,也就是说学校的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作风、群体舆论、群体凝聚力非常优秀。细细解读这其中的原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精神文化卓越之所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从很大程度上说,学校精神文化的优劣是衡量学校德育成败的重要标志,是检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

要着眼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抓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要明确学校要求,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同时,在全校开展争创"行为规范达标班"和"行为规范达标个人"活动,对学生进校、上楼、出操、上课、课间休息、卫生等都提出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每天组织专人进行督导检查,其成绩作为评先选优、评定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

要注意树立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培育过程中,运用典型榜样进行示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学生们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只要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或成绩突出,要及时进行赏识和鼓励,进步者与突出者同样重要,形成典型带动进步、进步带动同伴的氛围。

2.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运用情感因素

管理者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同时,必须讲求管理中的人本精神,体现人性管理。这就要求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也就是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集体氛围,充分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比物质的奖励还要重要,其管理原则就是要强调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强调对人的尊重,强调对人的理解。比如学校领导经常过问教师的日常生活,关注教师的实际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帮助解决。它能使教师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够培植教师之间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应强调"三重":一重发现,校长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发现师生身上的亮点、闪光点和弱点,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二重关怀,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怀,一个集体更需要营造上下关怀、互相关怀的氛围,关怀出效率,关怀出质量;三重激励,人需要激励,下属更需要领导的激励,有时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赞美的话语、一次亲热的握手都能给下属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3.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个性

创新的人格是有个性的。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塑造成了整齐划一的统一样板,则是教育的悲哀,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教师应象雕琢根雕艺术品一样,缘其自然的本质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利于社会的"个人"。尤其要引导那些盲目狂奔,只希望挣脱束缚和颠覆的年轻人,让他们在一种崇高精神力量的支撑下,充分张扬其个性。要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是推动着人类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数学大师希尔伯特曾这样解读过爱因斯坦:"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唯有爱因斯坦说出了有关空间和时间的最有卓识、最深刻的东西?因为一切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没有学过"。有时候,"无知"便是"无畏",更善于想象和思考,往往是创新的源泉。教育的任务即在于唤醒人的自由意识,去发掘本身的潜能。要容纳学生对权威的否定。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素来有着十分根深蒂固的权威观念。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学校的"刚性"管理制度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模本,不容否认。实际上,若没有对权威的突破,怎会有不断的提高与创新?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对权威的否定而欣幸,应积极鼓励、引导这种"质疑精神"成为创新的原动力。

4.美化校园,注重实践,劳动育人

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教育因素,有重要的育人意义。美化校园同样是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几年努力,我校的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果,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有一种清爽怡人的美感,自然就更不会有乱丢垃圾的现象了。在搞好外部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对教室和活动室进行了美化,全体教师在业余时间用彩塑纸精心刻制室内张贴物,对每一种规格、花样都反复推敲,力求规范、大方,做到精益求精。

劳动教育是学校育人不可缺少的内容。要把劳动教育过程作为思想教育过程,有计划、有目的的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来增强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在这方面,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外劳动基地进行。学生学会主管公益劳动,主要通过集体活动进行。班主任结合家长主管自我服务性劳动,主要采用小组和个人活动进行。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劳动实践性强的优势,通过听花卉栽培技术、温室大棚菜技术、蘑茹栽培技术讲座等,结合实践,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参加了生产劳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4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成本活化劳动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一、教育成本、活化劳动、有效教学的定义

(一)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二)活化劳动:指以人为劳动对象所产生的劳动成果。或者更准确地说“人工劳动”仍可以基本沿用定义:“人类有目的地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独有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劳动属于活化劳动。

(三)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如果教师付出了很多,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为了实现教育成本中活化劳动价值的最大化,就要求我们关注活化劳动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有效教学,不但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还应该研究学生如何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来确定教师该如何更有效地教。

二、目前存在的典型无视活化劳动教育成本的误区

(一)只要分数能提高就是有效。在考试制度下,分数无疑是重要的。虽然当今社会已经不是只以分数论英雄,更注重学生的能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分数是学生迈进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比如说中考和高考。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其实不然,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做法,往往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了挑战性,无法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长期以往学习的热情也会日益退却,最后发现“灌”都灌不进了。也有教师“俯首甘为卢子牛”,加班加点,苦教苦学,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考分,但是算算教师和学生共同付出的时间与最后提高的那点分数,“成本”是过高的,“代价”是巨大的,牺牲的是师生的业余生活甚至是健康。因此,这些做法不可取。

(二)只要课堂热热闹闹就是有效。在当前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反对应试教育,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堆砌了大量目标针对性不强的学生活动、表演。一堂课下来,只是热热闹闹,但教学目标达成度却不高,也不能说就是有效。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特别是学生笔头的能力被长期忽视,将导致学生考分不高,到关键时刻才发现手里缺了那块“敲门砖”。

因此,有效的英语教学应该是注重学生英语学习全面素养的提高,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培养,考试的分数是其培养结果的必然产物之一。

三、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认真备课。教师的工作“成”于课内,“劳”于课外。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紧密地围绕目标进行,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其次,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原有的基础,如果忽视学生的原有基础、初始概念、观点,他们获得的理解与教师的期望会有很大的区别。教学的设计应该注意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兴趣爱好等,巧妙合理地安排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必须针对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技能,陶冶了情操,优秀的课堂设计一定是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轨迹生成的过程。

(二)教师要打造健康课堂、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一定首先是健康课堂。健康的课堂应该生动、活泼,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生理和心理安康。营造健康课堂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基础之上:师生间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教师积极地感染学生的效果有赖于如下几方面的程度:学生钦佩你、看重你的观点、相信你所说的是真诚的,并对你所说的有兴趣。如果学生认可、欣赏教师,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也就高,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上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其中教师的提问艺术就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及时地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反馈

1、有效表扬。表扬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奖赏方式,但是它不一定总是有效。在表扬学生时要以提供信息反馈、鼓励他们欣赏自身知识与发展技能的方式。

(1)表扬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随机给出的。表扬要简单直接、语气自然,指出要表扬的具体成就,认可其有价值的努力、毅力等方面,避免模糊表述。

(2)基于学生以前的成就来描述其当前成就,而不只是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作比较。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意识,拥有了这种意识,学生的后续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意味着期待将来的成功,而不是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或任务难度。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有益。

2、有效作业

(1)精选作业、分层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也是体现教师学科把握能力的一种。怎么要才能让学生不反感作业,使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检测巩固手段,我认为首先作业量一定不能过多,作业的设计精选应该有针对性、趣味性、灵活性、挑战性。英语作业应该分口头、笔头两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2)认真批改,及时反馈。作业只要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批改,否则学生对作业就不会一如既往的重视。因此,教师一定要坚持认真批改,并且要注意及时反馈,作业的订正有个时效性。当天的作业问题当天解决,不留后遗症,要做到日日清。对学生的订正批改,不能满足于表面答案的准确,还得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对于学生对每天所学内容的及时巩固积累很重要。

在长期的有效反馈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就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学生会觉得英语学习轻松、有趣、富有成就感。我们就能把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英语教学一定是愉快的、有效的。在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就是教学“有效”的最好证明。

总之,英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当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赏识每位学生并进行激励性评价来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理想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真正地会学、会用。有效教学的达成和提高,是一个需要英语教师坚持不懈努力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美】Raymond M.Nakamura.健康课堂管理[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2.

[2]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

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与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渗透在智、体、美和劳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于首位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及学校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及保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和行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老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老师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树立道德榜样

由于教师是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经常与学生联系沟通。老师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及道德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价值评价体系也不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影响者,要时刻认识到个人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谓的“言传重于身教”。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现在仍处于薄弱阶段,教师要通过定期研讨和培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和巩固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和心理学相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是迈入人生的转折关键期。这时的青少年,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是,又不满足于简单说教及现成结论,因为还不太成熟,所以比较容易固执及偏激。因此,简单的道德说教,很显然是不可行,也是不科学的。

中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他们情绪不稳,心理多变,思想上也活跃,既轻易能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及丑恶现象的侵蚀及危害。因此,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针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及理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传授专业知识与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相结合,把学生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历史方面教育及当前政治形势教育想结合,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德育工作要有灵活性,掌握运用好“无声”和“有声”的方法。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老师并不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另外,由于初中生身体的变化,会让很多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学生也把自己当成成年人了,同时,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的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对教师及家长产生抵制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期”。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者,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于有心理挫伤的学生,老师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及时机,与学生诚恳的沟通谈心。教师要用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们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年龄的优势,体现友情和亲情的关照。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和体验到情感的归属。

三.教师家访及沟通

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参与。但是,有很多学生极其厌烦老师作家访,怕老师“打小报告”,也有的怕老师,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及家庭贫困。由此,教师要变换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逐步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沟通交流感化,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坦然面对现实,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加强社会生活参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老师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募捐、到附近敬老院等。最后在每周一次班会上,组织学生们发言讨论,给出科学的德育评估,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安排下面的德育工作。每学期要组织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走进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走进附近农村,接受农村劳动教育;亲近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祭扫当地的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活动,大大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扩大了德育教育的内涵,把学校和家庭及社会紧密地联系系起来了,发挥了德育网络的教育功能。

第6篇

摘 要: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科学素养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在课堂内外强化科技教育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进一步普及青少年科技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又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环境,有利于激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不仅是基础教育顺应时展的需求,也是现代科学发展对未来创新人才的需求。学校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拥有科学的生活态度、科学探索的精神,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内外; 科技教育;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29-001

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们应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思想,把科技教育贯穿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形成学科科技教育目标体系。新形势下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常识,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把科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在教学内容上把科技教育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找出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进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按科技发展要求处理好认知与情感、基础与发展、教与学、全体与个体的四个关系;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将多种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信息传递形成抽象与直观、音与形的统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学科教学的功能,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开展网上读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知识技能和获取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的能力。

科技兴趣活动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性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打破校内外“壁垒”,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拓宽渠道,精心设计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在科普周、科技节活动中开展科普专题讲座、参观访谈、实地考察等教育活动;学校、班级开展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积极开展科技小设想、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和科技小论文的“四小”活动,举办“科技节”,展示一年来师生、学校在各个方面取得的科技教育成果。健全网络,建立制度,保证科技教育特色活动正常开展有成效,以此来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关心生态环境、关心社会他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其次在科技教育主题活动中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赋予丰富的科技教育内涵,努力达到科学精神、人文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例如“珍惜生命”、“关注我们的家园——地球”、“节约用水”、“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形成初步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创造型人格心理,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答案的意识,长大为科技创新作贡献的情感。科技教育必须依托社会,实行开放教学,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条件。充分利用校外雄厚的科技教育力量和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较好地弥补了学校科技教育师资不足的弱点,解决了内容平乏的缺陷。积极开展身边科技小课题研究活动,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中专题性、特色性科技活动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实践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可操作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寻求科技辅导员、社区科技人员和学生家长的参与和帮忙,并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其研究成果,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特色学校的名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办学特色建设相匹配,必须用主题理念、办学特色统领校园环境和形象的设计,实现校园环境、形象、理念、特色的一体化,形成富有整体感的影响力。几年来,为积极营造科技教育这一特色科学人文校园环境,我们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精心布置,使校园文化环境在学校科技教育的舆论导向、氛围烘托和寓教于景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创设科技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学校开辟了科技活动室,让学生站在校园,看到世界,感到未来,处处成为实践创新的沃土;科技画廊、科普园地更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新天地,学校每年举办“科普周”、“科技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将有形的活动与无形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团结进取的人际环境,使之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小置身于科学人文氛围的熏陶之中,不断萌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萌芽。

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智慧潜能。科技教育也让学生发现了美、创造了美,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在科技活动中,用自己的心灵和双手去追求美、丰富美和创造美,按照美的要求去构思、设计、制作科技作品。科技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劳动的智能成份,使学生开阔眼界、巩固知识、增长才干,真正做到心灵手巧。目前,我校学生普遍爱科学、爱学习、讲文明、懂礼貌,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的学习能力,一大批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大发展,科技教育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创设了一片科学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拥有科学的生活态度、科学探索的精神,全面提高了初中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第7篇

有人将中国中小学生和美国学生放在一起比较,发现中国中学生的优势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很扎实,劣势是创新和动手能力比较差。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就要深入地探讨一下。

一、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能力差和我国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有关

我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百姓,其主体文化和思想观点都是注重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认为想要实现“治国平夭下”的理想,必须当官,“学而优则仕”是唯一的途径,由此形成了国民重视读书的传统,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有忽视自然科学,轻视动手劳动,鄙视劳动者的倾向,认为“君子远庖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认识对我们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暗示我们美好生活不是来自于劳动,只要读书就可以了,而且动手劳动是可耻的,是下等人才干的事。这样的一些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国人的潜意识里,成为造成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和旧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关

旧中国传统教育讲授的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讲课的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中,学生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僵化。在摇头晃脑地诵读中反复强化记忆,让统治者认可的观念和认识深入到人们的骨血里去,变成思想上的自觉,这个教育过程不可谓不蛮横霸道,它对人思想的禁锢和改造是显而易见的。经过漫长的封建统治,人们对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习惯了,已经没有思考,没有质疑,没有了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的需求,这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又一原因。

三、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与传统教育有关

这里所讲的传统教育是与现代教育相对的教育流派,专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赫尔巴特提出了著名的“三中心论”,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个阶段。后赖恩把原来的第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发展为“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5个阶段。19世纪后半叶流传甚广,对欧美教育有很多影响,20世纪初传人中国。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由于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缘故,曾经几乎一统天下,成为唯一指导思想。重视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重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对动手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影响关注较少等等。这些思想到今天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是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又一原因。

四、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和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关

传统教育的授课形式主要就是学校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是典型的通过间接经验来获取知识的过程。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

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它也越来越暴露出其缺点。

优越性:

1.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2.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

3.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并兼用其他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结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比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及学习热情等。

局限性: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3.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5.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6.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7.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8.不利于因材施教。

事情显而易见,班级授课制虽有很多优点,但它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各方面问题的考虑,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教学形式就是班级授课制。这也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又一个原因。

五、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和办学条件的限制有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所以选择班级授课制,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班级授课制比较省时、省力、省钱。我国人口众多,多年经历战乱,底子薄,在温饱时期能通过班级授课制学习到一些知识、经验就已经不错了,对素质教育就考虑的比较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状况显著改善,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已经提上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国家一直重视素质教育、动手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2003年下发了《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为培养动手和综合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然而,我国中初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发展很不平衡,受当地经济条件、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巨大的差异,如:经济发达与边远贫困地区的差异,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异,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的差异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的因素,也有现代办学理念和对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认识上的差异,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冲突。这些制约因素是中初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难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难点。国家和时代要求我们克服困难,探索新的授课方式,使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为国家提供大量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培养动手能力所需要的办学条件在学校教育实际中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的配备、物质器材的配置以及场地的建设。中初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就是为了解决动手劳动教育费时、费力、费钱的状况,提出的一个办法,让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底子薄的国家的中小学生也可以像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一样有条件动动手,实际地直观地体验一下,而不是只在课堂上想象。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他们的这个愿望奔走、呼吁。

在教育中,必要的投入还是需要的,因为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产出,穷什么不能穷教育,不能穷孩子。

六、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和家长观念有关

在高考指挥棒引领的大环境下,家长和学校全都不太重视动手能力培养,这是造成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重要因素。家长只重视中小学生的书本学习成绩,成绩好了,就万事大吉,动不动手、会不会干活都无所谓。学校也没有把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考虑,社会和家长都只重视高考成绩,那么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也就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书本教学上来,表现在中小学生每天上学、考分、做试卷,学生一天除了作业就是考试,都成了做试卷的机器了。大多数的学校没有专职的劳动实践课教师,兼任老师受专业水平和精力限制上课走过场,劳动实践课的课时经常被语文、数学等主课挤占。

虽然中小学生对学习劳动实践课的兴趣很足,大多数的家长和学校也认识到劳动实践课对人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相当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但基于对高考成绩的追求,放弃了对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8篇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形成过程;基本内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192-01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历经磨难和艰辛。在他逝世后,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仍然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是我国教育史永远的精神财富。他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对于今天我国开展幼儿教育仍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希望能够给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中西教育思想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

(一)乡土文化背景。陶行知博大的儒学底蕴、徽州独有的厚重文化是在他特有的家庭熏陶和故乡侵染下孕育的。陶行知父亲曾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晚清秀才,母亲勤俭持家、好学求真,因为生活条件所限,陶行知的启蒙教育由他父亲在家中完成,但正是这种良好的家庭熏陶,才培养出了陶行知毕生教育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工农大众所喜爱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的故乡徽州不仅仅是著名的徽商的故里,更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传承千年,陶行知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熏陶。徽州人学风极佳,这造就了陶行知治学的良好习惯;徽州人重视教育,注重从小抓起,这也深深影响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徽州人乡土观念很重,成功的商人往往回乡资助教育,而良好的教育成果也会反过来促进徽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对陶行知将教育作为毕生事业的思想起了关键的作用。

(二)政治经济背景。陶行知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均将改变落后状况的希望放在了教育事业之上,陶行知正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这个时期中国采用旧式教育的方式方法,陶行知自身的求学经历使他充分认识到这种教育是无法“救国”的。唯有让教育走向大多数的平民,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民众的精神面貌,才能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

(三)我国近代落后的幼儿教育现实。我国近代的幼儿教育是在二十世纪初才刚刚开始,但是学习的内容、方式,不是照搬日本的幼儿教育,就是带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文化渗透。民国以后,虽然政府提出要加强幼儿教育,但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国内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靠一些私人的资助和提倡,或是教会办学。后,新式教育开始在国内兴起,但是农村幼儿教育仍几乎为零。于是,陶行知提出并亲自实践建设中国的、平民的、乡土的、省钱的幼儿教育。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芽期。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对于德国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幼儿教育法,都十分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他也关注着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并期待针对国内落后的教育状况,以“教育”实现救国。

(二)发展期。1926年开始,陶行知发表了多篇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这一时期的陶行知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开始针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将女子幼儿教育和农村幼儿教育看做未来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切实保护好幼儿的身心健康,加大对平民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

(三)实践期。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幼儿师范学院,并且在他的奔走努力下,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成立。陶行知强调要将生活材料用于教学之中,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方法。后来在他以及一些幼儿教育先驱者的努力下,以陶行知具体鲜明幼儿教育思想为目标的幼儿园纷纷建立,给当时的中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有:1.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强调对人的教育要从小做起,重视人格的培养;强调儿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尊重儿童的人权,培养和鼓励儿童创造性的思维。2.在中国普及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改变过去忽视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态度;要改变办园的方式方法,普及农村幼儿教育,普及女子幼儿教育;要改变教师的培养制度,形成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3.要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4.强调教育内容要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在当时国民体质整体水平较低的国情下,强调健康第一,保护儿童的卫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鼓励儿童进行室外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另外他还强调要重视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第9篇

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素来被认为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的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德育与法制教育实行一体化提出了要求;其次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呈现出一体性,两者内容交叉、功能互补;最后有效实行德育与法制教育一体化的方法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约束监督机制和提高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质量等等。

关键词:

大学生;法制教育;德育教育;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文化多元化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但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部分大学生道德危机和法制意识淡薄的现象,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一、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实行一体化的德育与法制教育

大学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未来市场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法制化依赖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1]。大学生整体法律素养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巧,形成了整体上正面积极的社会风气。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外一些文化及风气的负面影响也给新一代的大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社会有抵触心理,价值观不正确,过分追求功利目标,道德水平整体下滑。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在一些年轻人眼中过于古板守旧,需要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突出意识形态的宣传,进行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我们要多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发展,从说教的方式中发展出具有生命活力的法制和德育教育。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借助社会热点案列,首先上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加以引导,这样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德育和法制教育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方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并结合政治因素进行教育,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灌输法制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守法公民。

二、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内容呈现出一体性

(一)大学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交叉学校德育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学生施加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的活动[2]。高校德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堂上,它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他教育如美育、体育和智育密切相关,具有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除了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之外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民族精神与尚武精神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等。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法制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学习相关法规政策,教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理解法的内涵及作用;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让学生懂得民主的真正含义,学会正当行使民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辨证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和富于创造性的促进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教育,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宪法最为武器行使权利及保护自己,同违法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具有一体化的内容基础[3]。

(二)大学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功能互补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体现了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功能互补性。首先大学生德育教育是进行法制教育的基础。人都能思考有感情,特别是大学生情感意识非常强烈,对于生活中和社会上的事物易形成主观性的认知和看法,从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入手,法制教育才能更容易被接受和学习。其次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成果的检验和保障。虽然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效力,德育教育的约束范围也比较宽泛,但是法制教育才能体现出现实意义上的强制性,为学生践行德育提供了标准和支撑。

三、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的途径方法

(一)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法制与德育的一体化整合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与法制教育一体化整合时一定要注意人本理念的运用[4]。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正平等自主的原则,激发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意识。这样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后的社会工作中才能更清晰有效地进行规划和执行,并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风气自觉抵制,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首先高校要制定关于大学生德育与法制教育一体实行的章程和治理细则。高校按照章程严格执行和治理,促进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确保教育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情况的特色章程,也可以适当引进外校的治理模式,帮助高校更好地开展德育与法制教育工作。其次,高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现代高校的发展呈现出“去行政化转市场化”的趋势,我国可以借鉴欧美部分高校的经验,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相结合,建立德育与法制教育一体实行的约束监督机制,对相关的权利运行机构设置进行分权和制衡,防止教育决策中的个人过度自由裁量,从而保证高效德育与法制教育工作的有序实施[5]。

(三)提高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质量效果从内容上说,高校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规划。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结合高校所在地区、不同类型院校以及各个年级层次特点来进行。从形式上说,大学生德育和法制教育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于法制教育和德育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采用渗透式的教育方式,通过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从师资上说,高校要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求教师所学专业与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对口,还应加强其在职期间的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培训,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不断学习和成长[6]。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实行法制与德育的一体化整合,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意义上法德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骆小婷,何秋霞.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研究[J].科教导刊,2013(4):96-97.

[2]李杨.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研究[J].才智,2013(8):46.

[3]黄滢.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基于德育与法育融合互动的角度[J].大学教育,2014(3):4-6,21.

[4]李丽娜.德法兼济情理交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8):121,145.

[5]李丽娜.德法兼济情理交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思考[J].理论界,2008(z2):96-97.

第10篇

“8、4、82%、1 218、1”,这组数据来源于广东潮州市华侨中学2011年的“高考备忘录”。它们分别代表着:侨中已经连续8年高考上本科线人数居全市各校之首,连续4年高考上本科线超千人,2011年的应届本科率达到82%,高考本科总入围人数为1 218人,雄居全市36所高完中的第1位。这并不是一组让人费解的密码,但是要想复制这样一份高考的辉煌“战绩”,却需要付出比破解密码更多的扎实努力。

在广东省潮州市,有4所市重点高中常常会因为其出色的成绩而被人们热议,其中两所高中是市直属重点高中,而华侨中学却只是一所县属学校,因此有网友戏言,华侨中学是一所平民高中,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高考取得了全市排名第二的成绩,但骨子里的平民印记却依然很严重。“平民高中”的提法是褒是贬?华侨中学“低进高出”的教学优势究竟如何体现?该校是如何扬长避短,不断续写潮州市高考升学大户的华章?小小学校又有着怎样的大梦想?在对话卢东乔校长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渐明朗。其实,“低进高出”并不是一个教育神话,而是这所有着55年建校历史的中学靠着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教研及深厚的社会责任感所开辟的一条平民高中的自“贵”之路。

低进高出:把二流的生源培养为一流的人才

《中国教师》:在网上有网友把侨中称为“平民高中”,您认同这样的提法吗?

卢东乔:我十分理解为什么有网友把我们侨中称为“平民高中”,毕竟在十几年前我们也只是很一般的学校,办学条件也好,教学效益也罢,都十分不起眼,几乎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而且即便到了现在,我们的硬件设施也不是很尽如人意,学校的占地面积都不到30亩,却要容纳三千多名学生,其中还有3 000名是内宿生,所以也许网友的“平民高中”提法中也蕴含着侨中办学条件比较“贫”的意思吧。但我个人觉得侨中之所以给大家留下“平民高中”的印象,最主要还是因为侨中的生源。从学生的来源上来说,自从1992年潮州市升为正厅级市后,华侨中学就由原来的市属中学变成了潮安县的县属中学,招生半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潮安县,而且其中很多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家庭,想来这样的生源构成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平民性质”。此外,再从生源的层次来看,质量也相当的“平”。每一年中考过后,两所市属重点中学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上层”生源,也就是说这两所学校几乎“包揽”了中考成绩在全市排前1 000名的学生,可想而知,我们侨中在生源层次上的“平民性”是多么的突出。

《中国教师》:看来华侨中学确实在生源上并没有占到太多的优势,“低进”的说法基本可以成立,但又要如何来说明侨中办学特色中的“高出”呢?

卢东乔: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低进高出”确实是我校近年高考的一大亮点。侨中生源远不如其他重点中学,但近几年来,我校高考不仅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而且也出现了许多尖子考生。我们已经连续8年高考上本科线人数居全市各校之首,连续4年高考上本科线超千人。在2011年的高考中,我们上第一批重点线的人数为279,居全市第2位,超出市里下达的任务数89人,完成任务率居全市第一,高达146.8%,应届本科率达到82%,高考本科总入围人数达1 218人,雄居全市36所高完中的第1位。在上重点线、本科线人数及增幅均居全市前列的基础上,我校的尖子生同样成绩斐然。2010年,全市文科总分、理科总分前100名中我校分别占12名、11名;理综单科成绩共有3位考生位列全市前10名,排名分别为第2名、第4名和第10名;此外还有3名学生分别获得了语文单科全市第4名、理数全市第10名、英语全市第10名的优异成绩。而在2011年,我校迎来又一个丰收年,高考成绩再次实现跨越式突破,全市文科总分、理科总分前100名中我校分别占17名、12名,有4名学生分别获得理综全市第3名、英语全市文科第3名、语文全市文科第3名、数学全市理科第5名的好成绩。就2010、2011这两年的高考成绩来看,侨中实现了“同心扎实备考,持续高位走强”的目标,展示出了很强的教育加工培养能力,彰显了备考的高质高效,充分体现了“低进高出”的办学特色。

《中国教师》:侨中一直在强调自己“低进高出”的办学特色,而且从贵校近年来的高考表现中我们也确实能感受到这些成绩的鼓舞人心,但除了那些正取生,特别是那些入学成绩优秀的正取生,入学成绩处于后段位的那些学生也实现了“低进高出”吗?

卢东乔:这个问题问得很尖锐,但我们侨中的优秀成绩是经得起质疑和考验的。你提到了一个是否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教育增值的问题,我依然用数据来回答你。

2011届学生的入学成绩均在全市第823名之后,几乎都是潮安县第350名之后的二类生源,然而,在优质生源人数大幅度减少情况下,我校高分层人数仍迅猛递增,总分600分以上的有43人,其中文科15人,理科28人。上一批重点线人数独占全市的23%。其中,一些个案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周震同学高一入学成绩只有581分,未能达到市直属重点中学分数线,在侨中,经过三年的努力,高考成绩635分,跃升全市第9名、全县第1名;郑烨同学高一入学成绩只有524分,列市第4 745名,今年高考以598分跃升为市理科第246名;苏培琴同学高一入学成绩只有547分,列市第2 764名,今年高考以610分并列市文科总分第36名;余颖同学高一入学成绩只有556分,在当年潮安县考生中位列486名、全市1 538名,经过三年的努力,高考成绩678分,跃升全县第一名、全市第11名;黄雪玲同学高一入学成绩只有508分,位列全市5 326名,今年高考以649分跃进200名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勇于面对压力和挑战,求真务实,奋力拼搏,从而创造出非对等层次生源高考成绩的奇迹。此外,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是,2011年,我校的正取生本科上线率高达98%,择校生本科上线率也达到了61.7%,相信这两个数据很好地说明了我校“低进高出”的全体学生“覆盖率”。

而且从我校历年的高考成绩来看,“低进高出”的特色也很明显。就拿2005年的高考来说,全市学生在高一入学时中考成绩580分以上的共327人,而华侨中学连一人都没有。那届的尖子生只有2人(分别是578分和579分),人数仅占全市尖子生的0.3%,但在2005年的高考中,我们总分在700分以上(编者注:当年广东省实行标准分制,900分为高考满分)的人数达到26人,占潮州市4所重点高中总数的16%,2004年、2005年高考11个学科中,我校分别又有6个学科平均分居4校第一。也就是在2005年,市教育局陈鸿鑫局长在全市的高考总结表彰会给了我们“低进高出”的赞誉,甚至将我们华侨中学誉为“潮州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激励着我们更努力地力争做到名副其实。

绝不给学生“贴标签”

《中国教师》:既然已经获得了如此多的赞誉,华侨中学今后会不会更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从而继续刷新“一批率”的记录呢?

卢东乔:关于刷新“一批率”这个问题,当然不会没有考虑,但一定要理性地处理好。要面对现实,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切忌头脑发热、顾此失彼。毕竟学校生源的情况就摆在那儿,我们学校应该将攻关重点放在提高本科率上,保证教育的总体质量,贪求不切实际的“奇迹”会弱化我们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我倾向于在保证既得成绩的基础上努力从挑战中获得新的机遇和成绩。这两年我们学校也开始采取措施试图刷新一批上线率,但我们不会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尖子生效应,而是在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我校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力度。

《中国教师》:侨中是怎样“既保证了公平,又提升了效率”的呢?

卢东乔:对公平的最大保障措施就是我们不分什么尖子班、普通班、后进班,我们所有班级的生源配置都是平均的,都是既有尖子生也有后进生,正取生和择校生在班级中的比例都是均衡的。而且为了保证这种公平,每个学年都会进行一次重新编班,毕竟经过一年的时间,班级之间的成绩会发生分化,学生的进步也会带来生源层次的流动,但我最主张的还是公平,因此会通过重新编班来再次配平班级之间的生源基础。这样一来,班级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能够更好地促进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你追我赶”,也能极大程度地保护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分尖子班、普通班、后进班的做法,我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我觉得那样一来虽然能够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来培养尖子生,但同时也打击了其他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且当班级与班级之间有了等级之分后,就很难做到所有教育资源分配的“一碗水端平”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让大多数学生成为了少部分学生的陪衬,有违教育公平的原则。

当然,因材施教也是一种教育策略,但这种策略的使用要注重伦理性,不能让本应锦上添花的因材施教变成用以分化学生、剥夺部分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借口。我们华侨中学也注重因材施教,也会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加大对尖子生的培养力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文、理科班中挑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免费参加由各学科最优秀教师组织的辅导。说白了其实就是学校会在课余给尖子生免费“开小灶”。我们的这种尖子生培养是和“分班式”的尖子生培养截然不同的,因为这些尖子生是来自不同班级的,辅导结束后就会再次回到自己的原班级。而且成为尖子生的机会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能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尖子生培养是在公平的基础上提升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

用管理、教研等优势拉高生源“短板”

《中国教师》:华侨中学整体成绩的优异众人有目共睹,请问学校是如何抓高考备考工作的?新的学年中又将采取什么措施来优化高考备考策略?

卢东乔:高考备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不更新观念,建立长效机制,就很难提高备考效益。因此,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三年备考一盘棋”的思想,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进行三年一体的教学设计。基础年级侧重夯实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三年级组注重研究动态,注重传承创新备考管理模式及备考方法,使“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优势在群体,关键在落实”的备考策略能落到实处。

新学年开始了,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新一届的备考工作,加强传承创新,着眼整体,注重协调,凝聚合力。要着力加强语、数、英三科的备考复习,尤其是数学。文综、理综要在上届备考操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要根据各科实际,贯彻优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策略,争夺高分。关键环节要注重“三化”,即“强化过程效益,细化学法指导,浓化教研氛围”。各科备考,尤其文综、理综要遵循“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学会转换、精炼材料、整合落实、加强训练”的原则,提高备考实效。

在明确了备考思路与对策后,我们高三教研组将本届备考划分为了4个时段,各时段都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和目标要求。第一时段从第一学期上课起至期末全市统测,各科拟完成新课内容及一轮基础复习,采取“拉网式”做法,注重考点覆盖面,突出“基础性”;第二时段从第二学期起至市“一模”,拟以知识块为形式,构建知识网络,以专题为载体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深化,突出“系统性”;第三时段为“一模”后至市“二模”,拟以高考Ⅱ卷题型为主线,进行专题训练,重在培养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及适应新题型结构的能力,突出“针对性”;第四时段是“二模”后至高考前,侧重整卷训练,强化评讲力度,同时注重培养考生的应试心理,突出“实用性”。

为了保证备考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开展,学校将实行“以高考备考领导小组管理为核心,以高三年级组管理为主体”的管理体制,以加强领导,紧抓落实;将优化备课组和班主任的合作机制,以增强团队力量;此外还将加强备考研究,各备课组不仅要认真研究2010、2011年广东省高考试题以提高本届考生复习的针对性,还要研究学生以能有效地分层辅导、因材施教;不仅要研究训练方式以提高训练效果,而且还要根据备考研究成果来夯实高一、二年级学科教学基础,把高考考点、要求和备考方法贯穿到高一、二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以促进我校高考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师》:您刚才的陈述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研究”,可见侨中是十分注重教研合一的,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在倡导教研合一的实践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挫折?

卢东乔:你的判断很准确,我们侨中的确一直十分注重构建“学”“研”“教”一体化的工作机制,鼓励教师们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力争做到课程求“新”、教研求“实”和课堂求“活”,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学改革,构建探究型课堂。

例如我们十分倡导要发挥校本教研在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导向与动力作用,为此也下达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首先,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做好省、市级立项课题开题申报工作及中期检查指导工作,注意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做好教研成果的转化,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我们要求各教研组要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坚持“问题就是课题”的理念,开展全员参与“问题研究”的教研工作,突出以“教学问题”为研究重点,并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教学的策略和工具,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在向“学”“研”“教”一体化迈进的过程中,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指导、服务教学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要求教研组要做到:加强常态课的管理,各科组组长和年级组应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等校本教研工作实行细化管理,引导教师有效工作,再辅以指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和发展计划的工作;认真落实我校的听评课制度,发挥公开课、示范课的引领作用,让公开课引领常态课;完善备课制度,发挥集体备课优势;举行定期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做到“四有”,有活动主题、活动主持人、活动时间、活动记录,切忌流于形式,使教研活动真正体现正常化、实效性;此外还要积极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学互帮,共同提高;继续推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举措等等。

要说教研实践中的困难和挫折当属“时间瓶颈”和“条件瓶颈”了。教师们的教学任务都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再开展研究、做课题真是相当不容易,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教师都会面临着想把研究做“实”但又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多少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当然,让教师们感到力不从心的可能还包括在面对研究任务时自身研究素质的缺乏,我们也试图加大教师教育力度来弥补这一缺憾,但过程中又会遇到一些限制。如果政策能够给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支持,我想“学”“研”“教”一体化会发展得更顺利。

《中国教师》:一如你所说,教师们平时都有很繁重的教学任务,那教研一体的工作会不会让教师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过大呢?

卢东乔:不可否认,会有一定的压力,但不会“过度”,因为我们一直强调的都是“求质不求量”。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去硬性规定教师一个学期要发表多少篇文章,但会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参与一个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问题都是由教研组从实际的课堂和教学中提炼的,我们开展教学研究的目的也在于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累积论文的数量。在每个学期末,我们教研组的同志会对教师们的教研成果进行评价,首先会看是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参与了一项课题的研究,是否独立或与他人一同合作完成了一个教研成果,然后会重点考评课题的完成程度,评估其对现实问题有多大的实际作用。总的说来,我们更注重研究的“质”而不是“量”,当然,优秀的教研成果我们也会进一步整理、收集、编印成册。综观整个过程,研究与教学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在这样的机制下做出来的研究不仅会有很扎实的现实基础,而且反过来也能促进我们教师去思考改善教学的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学校的教师们都很有“主人翁”的意识,绝大部分人都是很认真地对待教研工作的,正是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才有了侨中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教师》:能不能给我们说说华侨中学在教师评价和激励方面的情况?

卢东乔:评价是监督也是激励。在我们学校,教师评价要从4个方面着手。首先会对其教学效果做一个评价,而且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评价的公平性,我们一直都在采取“教考分开”的做法,即授课的教师不能参与命题,这样一来,每一次的学生考试都能客观体现相关教师的教学成效。其次,我们还会采用学生评价的方式来了解教师的表现。此外还会由教务处进行教案检查和学生作业的检查,看其教案是否完备,批改作业量够不够,评阅学生作业认不认真、细不细致。我所说的这四大方面都已经细化为不同的尺度和指标,而且每一部分都会有不同的权重,从而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师评价方案。

我们会根据教师评价的结果来决定各位教师绩效工资的等级。在我们学校,高一、高二教师的绩效工资分为3等,每个月大家都先领最低等级的绩效工资,到季度或期末的时候学校会评估每位教师的绩效等级,然后再一次性给教师们发放完相应等级的绩效工资,一般是一个学期评一次绩效。高三教师的绩效工资分为2等,第一学期以市里的统考成绩为依据,第二学期则以高考成绩为依据。高三基本上聚集了大部分最优秀的教师,而且都比较辛苦,因此绩效等级会相对高些。我们对高一、高二年级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还有一种激励措施,那就是让他(她)去教高三,这样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绩效工资,而且也会比较有成就感。此外,在评价中名列前茅的优秀教师还会获得更多的评优机会,并可以被优先推荐进入各级“名师工程”的培养对象名单,获得更多的培训、晋升机会。

总之,我们会继续完善教师评价方案,充分发挥“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优越性,力求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促其发展,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中国教师》:华侨中学在教师培训方面又有哪些举措呢?

卢东乔:在教师培训这一块,我们有“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主要侧重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们会在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师中开展“常规教学活动月”活动,进一步按教学五环节的要求进行规范、检查,同时要求各教研组做好帮扶计划,落实“帮带、结对子”活动安排,组织好“新手上岗”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活动月”活动,并注重指导他们的教案编写及讲课技巧、听课反思等活动,逐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促其成长。此外,我们还会以县、市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为契机,组织好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手上岗”教师参加校内观摩比赛,一方面挑选选手参赛,另一方面做好观摩听评课活动,做好点评和反思工作,从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名师工程”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计划加大力度抓好名师建设工程,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本校省、市、县名教师及特级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做好学校名师培养对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中国教师》:生源几乎可以说是决定着每一所学校最终教育成果的先天条件,侨中作为一所县属中学,当面临着生源不如意的情况时,是如何实现“落后于起跑点”却“赢在终点”的?

卢东乔:从学生管理的角度来说,首先,我们十分重视新生教育。在侨中还是一所二流学校的时候,很多来侨中读书的学生是有一种自卑感的,一些学生甚至都不愿意穿校服、戴校徽,因为觉得被贴上“侨中学生”的标签似乎就低人一等了。所以我们十分注重新生教育,随着侨中办学质量的崛起,会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向新生现身说法,用成功的事实来让新生们相信,只要在侨中好好努力三年,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越,甚至能超越当初中考时考上了市重点学校的学生。此外我们还会在新生入学训练时,安排专门的学法指导课,力争让学生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经过新生教育后,有些新生的转变会令家长都感到惊讶。其次,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心理保健。高中的学习生活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们遇到的问题也会比初中多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可千万不能放松。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得很好,还被评为了“心理健康优秀单位”,沙盘治疗法一直被我们使用着,可以说是我们学校专有的。再次,我们还对学生有严格的纪律要求。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都处在叛逆期,因此纪律问题是必须严抓的。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再调皮捣蛋的学生来到侨中后想捣乱都会没有“市场”,一方面源于我们的校风、学风非常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很规范。对于那些特别调皮的学生,班主任会监督他,年级分管政教的领导也会着重监督他,政教处的领导更会监督着他,在严密的层层管理之下,调皮捣蛋的苗头会被有效地扼杀在摇篮里。现在很多家长与优秀的学生都会优先选择到我们学校就读,特别是那些在初中比较调皮的小孩的家长,他们常戏言,“不怕小孩学不会,就怕小孩学坏”,在侨中,他们可以很放心。

若要从学校优化生源的策略上来谈,学校通过自身的发展吸引到更多优质资源才是更“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我们华侨中学而言,现在的生源层次相较于10年前已经提高很多了,而这种进步和提升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使用过的“人海战术”息息相关。2006年以前我们基本都是在使用“人海战术”,即通过扩大生源基数来增加上本科的人数,这种做法在当时对提高学校知名度是有效的。当我们加紧苦练内功,通过提高思想认识,狠抓师德教育,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来使考上本科的人数逐年增加时,我们学校的口碑就越来越好,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大幅提升了,这就直接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优质生源。因此,可以说我们华侨中学是通过“人海战术”起步而获得了生源重新“洗牌”的机会,继而再施以优质教学与科学管理,从而收获了越来越高的教育效率。

不仅要“低进高出”,还要“低进优出”

《中国教师》:相信“低进高出”已经成为了侨中教学成果的一大亮点,可是这多是以分数作为人才衡量标准时得出的结果。如果要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质量测评,侨中是否在“低进高出”之外同时实现了“低进优出”呢?

卢东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我看来,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能够互相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我校在努力实现“低进高出”的同时也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首先,我校十分重视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扬奖励。为了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我们严格执行“两课、两操、两活动”的规定,并把“体卫先进班”作为评“三好班”的必备条件。根据学校场地小、活动空间有限的实际,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毽球等课外体育活动,并通过举行校级毽球比赛来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每学期我们还会结合节庆活动举行师生篮球赛、师生排球赛等比赛。学校还有运动队,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训练,近几年参加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市、县中学生篮球赛时均获得了好成绩。

其次,我们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确定了“提高认识、创设环境、突出重点、稳步发展”的工作方向,充分利用潮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办公室设在我校这一有利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学校设有心理辅导室,聘请了学习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和一批持有心理健康教育A、B、C证的教师为心理辅导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我们借助创建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活动,加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对高三年级学生的辅导,着重解决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同时加大对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辅导,力求能及时疏导学生“心结”,防患于未然。

再次,我们重视艺术教育,主张以美育人。近年来,我校除致力于校园环境的美化,通过美的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心灵外,还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举办师生书画、摄影展,组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各班举办有舞蹈、小品、器乐、合唱等形式多样的文娱晚会。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显著,学生参加各级文艺活动频频获奖。我校还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共开设兴趣小组20多个,各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发挥,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兴趣小组成员参加市大中专学生电子科技创作比赛、青少年网页设计大赛,均获一等奖;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省少年邮集制作大赛、省中学生“少男少女”杯现场作文比赛、“星河杯”潮汕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潮州市“4•23世界读书日”征文比赛,分获二、三等奖、优秀奖。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此外,我们还坚持开展劳动教育,以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校开辟了潮安县凤凰镇、红山森林公园等劳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采茶等劳动。除此之外,我校还结合潮州市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打扫马路、清洁车站、清除城市“牛皮癣”等公益劳动,并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等。每年寒暑期,学校都认真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农村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接近群众,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中国教师》:您刚才谈到了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劳育,能不能再给我们谈一谈华侨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状况?

卢东乔:我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我们有一个由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年级组、心理咨询辅导室、值日导师、纠察队组成的德育管理网络,用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能有序开展。为进一步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我们从制度创新入手,加大了德育评价体系创新力度,实现了德育工作从“关注知识”到“更加关注、尊重和鼓励学生主体道德实践”,从“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到“更加关注情感发展”,从“关注单向度的教导”到“更加关注双向沟通、对话、伦理和人际交流”的三大转变,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此外,我们狠抓德育的基础教育,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所实施的“绿色德育”和各月的主题教育活动。“绿色德育”活动主要用以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与环保意识。我们通过开展各项以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绿色体验”,强化其“绿色德育”实践。同时也十分注重加强校园的美化、绿化与净化,以形成健康向上的环境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而每个月都会进行的主题教育活动会将养成教育、安全法纪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都包括在内。我们在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力度的同时,用系列德育活动来营造学校的德育环境,以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比如今年9月我们开展了“学规范明规范”活动,10月开展了爱校爱国教育活动,11月、12月即将分别开展关爱生命教育活动和礼仪教育活动等。

《中国教师》:刚才您提到了贵校德育评价体系的创新,这些创新都是怎么体现的呢?

卢东乔:首先,我们创新了德育评价的思路。德育评价是对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效果的评价。对精神产品的评价往往导致德育评价缺乏定量内容,更多的是定性描述的结果,造成德育评价的泛化,也使学校德育评价在信度和效度上存在不足。为此,我们尝试了新的德育评价思路,注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此外,我们还让学生个体参与德育评价实践,如我们让学生参与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情况的评价、学风评价、道德素质自评等,这使学生既直接参与了“教育”活动,有利于其主体道德的发展,同时也间接参与了“管理”活动,有利于学校德育实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其次,我们创新了德育评价的方式。为了使德育评价具有科学性,提高其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摒弃了以往单纯采用观察法的做法,更新了评价模式,力图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德育评价,创造一种融自由的评价环境、先进的评价手段、简捷的评价方法等于一体的评价方式。如我校的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情况的评价、班风学风评价等评价都是以专门设计的计算机评价软件为操作平台,以学生个体在无记名情境中的自评为基本方式,以班级为基本统计单位,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班级、年级和学校三个层面的评价数据和结论。在实施这种评价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评价时的组织工作,确保全体参评学生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自主评价。二是做好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应用,主要是对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和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德育的方案进行改进,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这一尝试既为学校德育决策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信息依据,又有利于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协调班级教育力度,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师生和谐发展。

最后,我们创新了德育评价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德育评价一般都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往往失去了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挫伤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德育评价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力图使评价结果成为主观与客观、终结与阶段的和谐统一。当前,我校所采用的德育评价方法有自评、年级组评、领导评、家长评等,并在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侧重学生自评,一般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评价,通过前后评价信息的比较分析,明确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现状及班级管理教育状况,也使班主任老师看到自己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一尝试既有利于学生、班级的自我完善,也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形成。同时,我们的德育评价还注重在走动式管理中实施监控评价,由政教处与团委会组织的学生值日生(纠察队)队伍,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环境卫生、课堂纪律等项目进行检查,量化打分,公布结果,并把量化分作为评选学月文明班的主要数据。这既鼓励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树立为班集体争夺“流动红旗”的信心,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我校创新德育评价是为了发展。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这种德育评价模式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促进了德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也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校的大梦想

《中国教师》:卢校长,您在高中副校长、校长的职位上工作了十多年,在您看来,一所高中的社会价值在哪里?

卢东乔:高中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真的挺重的。高中学生的年龄普遍处于16岁至18岁的阶段,正是走向成年的最重要阶段,因此也可以说,高中就是培养“成人”的基地。普遍说来高中有两大任务,即分别向高校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无论是要完成哪个任务,都要首先让即将走向成人的学生们明确人生的意义,走入成人的行列,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要教育他们使他们有一定的道德追求,关心民族、国家命运并能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高中教育是“成人”教育,不仅要输出年满18岁的成年人,更要输出人格完善的成熟之人。这样一种“成人”教育,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中国教师》: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谋划者和精神引领者,请您就学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一下侨中的未来。

卢东乔: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华侨中学已经跻身“名校”行列,并继续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前进着。我们的师资逐步优化,学生层次逐步提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逐年创新。最好的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自信心很强,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校风良好,学风浓厚,学校整体环境和谐,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这些都是让我们欢欣鼓舞的进步,也是能推动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虽然我们仍然会受限于校区狭小、硬件配置不尽如人意等客观现状,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校区会有的,硬件配置也会进一步提升,而我们华侨中学也将奋勇前行,继续朝着“高品位、有特色”的方向努力,为把侨中打造成潮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名牌”而不懈奋斗。

第11篇

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教师之间加强互相学习,整个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语数英三科保证学生的作业量,其他学科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可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课前精心备课,课堂教学做到精讲巧练,课后加强辅导,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德育教育实行工作计划,请笑纳!

学生德育教育实行工作计划1新的学期为了进一步引导班级学生在各方面得以健康的发展,培养我班“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现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班级工作围绕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学校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自我教育为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家长的辅助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班级情况分析

从开学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学生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学生团结向上,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学生自控力较差,学习效率低,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班集体。

三、德育工作

1、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行为准则》。

由于初一是最为麻烦的年级,因为初一学生刚进学校各方面多比较陌生和胆小,所以让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尊师守纪,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为以后的初中学习生活作充分的准备,并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她们,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她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3、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配合学校团委和学工处的工作,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积极响应学校的德育活动,按照学校政教处的安排搞好“诚信、责任、律己、感恩意识”的教育工作。

四、本学期具体目标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巩固良好班风,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凝聚挖掘班级各方力量,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3、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4、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具体措施

(一)继续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1)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耐心的谈话,直到行之有效。

(2)多多了解关心学生,努力开导学生,尽力做好心理专家和引导者。

(3)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交流情况,统一思想。

(4)对一些要求上进的学生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再上一个台阶。

(二)常规工作

(1)落实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形成比、学、赶、帮的风气。

(2)适当调整班干部组织,每半个月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并做好记录。鼓励班干部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处理班内事务,培养工作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使他们走近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意识。

(三)学风建设

1、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协调工作。

2、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3、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利用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等。

4、加强学生早自修,午自修等时段的自主管理。

学生德育教育实行工作计划2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时代性、针对性、持续性,新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根据文件精神,立足我校实际情况,主要抓好以下六大方面:

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主题月”活动(9月份),切实抓好三大习惯----“品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三大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健康心理意识”的养成教育。

2.强化校园环境整治。

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加大寄宿生宿舍卫生和内务评比,落实教室和公共卫生区的检查,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清洁家园”活动,营造洁净优美校园。一方面根据我校实际,开展橱窗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等文化载体建设,完善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推进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自主、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展示八中内在美。

3.继续加强校纪校风建设,严厉整治在课堂上趴着睡觉、考试作弊、抽烟、说脏话、穿奇装异服、留长发、烫怪发以及乱吐、乱扔、乱画等不良习气和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

4.严抓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的现象。

本学期我们将持续开展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的检查、整顿工作,规范课堂秩序。

5.组织全体新生到慈山农中开展为期五天的军训活动,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水平,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强化安全教育,特别是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火防盗安全教育;

开学时天气仍然较热,必须加强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持续不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同时教育学生注意财产安全,牢记安全第一。

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夯实省级文明学校成果

1.按照省级文明学校标准要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广播、板报宣传等活动,教学生学会做人,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乐于奉献的好品德。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学会做人的人。

3.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我校优秀传承精神。

通过举办书画展、校史文化专题广播、校史展览、等形式,让学生对国家、学校历史进行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爱校的情操,激发学生志存高远、振兴家乡、振兴祖国的壮志情怀,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丰富学校精神文化。

4.立足当前我校社团建设的现状,围绕社团在学校文化育人中的作用,按照“运作上规范、方向上引领、活力上激活、影响上扩大”的总体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精品社团活动。

5.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书法绘画展览、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比赛、乐器演奏比赛、校歌大合唱比赛、十八岁成人礼、文艺汇演等活动,发挥艺术育人功能。

6.强化法治宣传教育。

发挥禁毒示范校作用,依托各种法制纪念日,举办法制、安全教育讲座以及通过政治课、观看影视资料、撰写学法笔记等多种形式,围绕禁毒、国防教育、宪法等宣传内容,不断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及安全防范意识,对违反校纪校规学生严肃处理,做好受处分学生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之感受关怀、增强自信、改正缺点,树立正确人生目标。

7.强化师德建设,组织学习有关师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来要求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优化德育途径,增强德育实效

1.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推进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学校德育网站,引入优秀资源,发挥德育网站的阵地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领航的作用。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手机,不做手机的奴隶。

2.继续把“道德讲堂”推向班级,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举行班级道德讲堂观摩活动。

3.完善“善行义举”推荐和上榜制度,做到每季度有推荐有上榜,传递道德的正能量。

4.加强家校联系。

通过家长会、不同形式的家访、建立家长微信群等形式,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5.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

如开展“教师节”感恩活动,庆“国庆”系列活动等。

6.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班级劳动、学生社团活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技课实习、学农劳动、实践基地劳动等活动,提高广大中学生的劳动素养,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

7.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8.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使学生适应环境,学会控制情绪,提高处理解决问题能力,杜绝校园欺凌事件。

9.充分利用学校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合作意识,互助意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力,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四、落实融入教育,健全德育工作体系

一是融入课堂教学,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体系建设,把时事政策、法律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二是融入校园文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依托十一月份的科技节、十二月份的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科技、文艺活动。

三是融入家庭教育,促进家校良性互动,要以“学校开放日”为契机,通过家长会、不同形式的家访、建立家长微信群等形式,大力推动家庭教育,普及家访制度,帮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方法,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四是融入社会实践,全面实施“德育在行动”计划,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广大中学生的劳动素养,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

五、发挥德育特色,不断深化生命健康教育

1.利用我校入选__省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特色办学实验校的创建水平,巩固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成效,进一步探索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的新途径。

2.要以__省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标准为指引,提高升级后心理辅导中心的使用效率,组织学生通过参加心理测评软件答题,了解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积极落实有针对性指导,同时健全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防学生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减少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可能性,并对已出现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鉴别和指导。

3.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开展同伴教育、青春阳光服务和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十个一基本动作”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努力掌握自我防范、自护自救知识,机智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

4.努力适应新高考改革,利用我校心理教育引导教育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生涯指导,引领每一位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立足实际,仰望未来。

学生德育教育实行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个核心,以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为教育的主攻方向,加强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积极配合政教处、教导处,抓好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效益。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树立初一年级组在学校、家长、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二、现状分析

学生:初一年级现有8个教学班,517名学生。实行平行分班。

教师:初一年级组现有教师22人。聘任的八位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治班有方;科任教师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功底深厚,乐于奉献;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工作上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初一年级组是一支团结一心、战斗力强的队伍,更是一支进取心强、无私敬业的集体。

三、工作目标

1、全体学生要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做到爱学习、遵纪律、爱集体、讲诚信。

2、全体教师要提高思想觉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扬踏实苦干、无私贡献的敬业精神。

建立一支敬业、爱岗、团结、创新的教师队伍,树立“真诚合作、活泼向上、求真务实”的组风。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工作方法与措施

(一)德育工作:

全组教师必须树立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形成全面育人、全组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

1、利用晨会(周一早晨)、班会(周五下午第4节)、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劳动、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和基础德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特别要开展“班兴我荣、班衰我耻”,“年级光荣我光荣”,“学校兴旺我自豪”,人人为班级,为年级为学校争光荣的集体主义教育。

2、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

全年级用一个月的时间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好起始阶段的习惯养成教育,不放过细小事情,大力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关心他人,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抗挫力、自律能力、社交能力。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安全意识、合作意识。争当“文明示范生”和“优秀文明、示范班级”。强化考勤、卫生、两操、上课、自习等常规管理和考核,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抓好年级各班的学习、卫生和纪律工作。

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筹办“年级视窗”等活动,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年级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学期计划在期中考试后举行家长会,促使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多联系,与家长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一学期中通过面谈、电话班主任家访率必须达到100%。

4、加强班主任的队伍建设、班主任是每个班级的管理者,是该班级的灵魂。

班主任管理负责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该班的班风,班风影响到学风,学风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每个班主任必须认真学习班级管理理论和心理教育理论,认真学习学校的有关规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善于做好每一个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协调好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要做好学校临时分配的各项任务和各部门分配的任务。

5、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班级黑板报、宣传栏有专人负责,要保证质量,使班级文化气息浓厚,给学生以薰陶与教育。

6、提高班会的质量,班会课必须用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坚决杜绝挪作它用。

每一堂班会必须先备课,并做到主题明、条理清、针对强。班会课宜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能受到心灵的启迪,有所收获,真正做好帮助教育的作用。

(二)教学工作:

1、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教师之间加强互相学习,整个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语数英三科保证学生的作业量,其他学科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可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课前精心备课,课堂教学做到精讲巧练,课后加强辅导,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科任教师都有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重视培优补差工作;

各老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自习课分层辅导,补差工作要求教师要思想重视,情感投入,分类评价,及时激励,确保每一个学生同步发展。

3、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注重实效。

具体方法:

(1)进行思想再教育;

(2)重视学法的指导;

(3)活动课抓好落实;

(4)自习课加强辅导;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

4、初一是初中阶段性的起始年级,为保证在__年中考中多出人才,对语、数、英,特别是数、英一定要打下扎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造就学生学好语、数、英的学习动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

1、本组教师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实绩,服从大局讲团结,忠诚事业讲奉献,立足本职比贡献,热爱学校、热爱年级,热爱学生,关心集体,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2、要深入开展以“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杜绝歧视差生,体罚学生,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教师之间相互协作,为同一目标而奋斗。

3、严格年级组管理,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年级组的全体教师的团结精神,齐心协力,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4、严明办公制度,每位教师必须准时上、下班,特别是有早读、自习、辅导任务的老师,必须准时到位、精心辅导,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办公期间外出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全组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严以律己,忠于职守,敬业乐业,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德育教育实行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七年级学生个性特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七年级(7)班共有学生70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5人。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有很强的可塑性;但七年级学生刚步入初中,还不适应初中环境,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本学期,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目标:

作为一名刚调入附中教师,接手七年级(7)班的班主任工作真是一种挑战。只有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1、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

2、制订小干部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得力助手,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

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3、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才能更有效的管理好班级。

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多方联系。

4、重视后进生管理工作,落实他们的一对一分工帮教制度,关心他们的成绩,关注他们的成长,以心换心、热情关爱,多表扬鼓励,使他们取得进步。

5、认真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搞好学校组织的假日活动、主题教育和各项竞赛。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四、具体工作措施:

1、对于刚踏入七年级的学生,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注重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校“五项竞赛”活动为杠杆,结合班级"拇指奖",注重在班级内树立各方面的良好榜样。

2、加强班干部的建设。

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要切实加强班干部的能力,落实每个小干部的责任,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级大事小事进行商讨研究,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以此带动全体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

3、加强班级阵地规范化建设,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促进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同时也为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了条件。

4、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联系,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普访,使班级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并及时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配合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同时,也促使学生提高参与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6、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让他们做学习的的小主人。

寓教于乐,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习的效果。

7、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积极评价学生,讲究批评的艺术,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8、加强安全教育。

利用晨会、集会、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平时多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铲除隐患,确保学生安全。

9、本班特长生培养工作方面。

及早发现培养优秀学生,帮助他们确立较高目标,使之坚定信心,力争出类拔萃。

10、坚持用“面向中上,以高带低,全面提高”的理念指导班级教学管理工作,集中主要力量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

坚持做好“谈心”工作,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建立学习优秀和学习进步奖励制度。定期做好学习阶段性效果分析。后进生工作是我班工作重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我班德育成败,每一位教师都树立起“不让一名后进生掉队”的思想,努力使我班转化为先进集体。

学生德育教育实行工作计划5为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特将工作计划详细化:

从去年的工作总结中我吸取经验,特将今年的德育工作从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

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努力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底子,进行一部分人的具体指导工作。本学期的活动比较少,主要以体育活动健身为主,其他的一些文艺活动尽量少举行,最多是在主题班会的时候进行一些小型的活动。

学习中的小组,每个礼拜一次学习自查交流活动,两个礼拜班级一次大型活动。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复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解决。

第一周:高三新学期的学生教育

高三一年,在学生认为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因为学生想的是在这一年内,学生可以出成绩。但是就我们教育者来讲,还是主要抓住高一高二的时间。但是到了高三,我们要更加注意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一点就是要把高三这一年的基本的计划要向学生讲明白,说明这一年的主要的一些工作,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心思定在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上,所以新学期的第一次要把这个事情讲明白。而具体要讲什么内容,要把学生的底细摸清楚,然后就可以把学生的一些具体活动安排好!根据具体的情况的事实可以确定。

第二周:理想教育。学习自查。学期初的家长会。

在新的学期内,先把学生的思想稳定下来,也就是把学生的理想先能够确定下来。这样可以组织一些具体的活动或者讲座来安排确定。

在学期的开始初,让学生进行一些自查,把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定位,作好自己的计划,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把所有的问题得到具体的落实。这样就可以在学期初有一些基本的计划。

学期初的家长会是很重要的,要把一些具体的情况向家长交代清楚,让价值能够有一些基本的情况的了解,这样对于下面的工作就比较好开展一些。具体的内容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确定。

第三周:第五届读书活动。(以与自己的实际相关的内容的书籍为主)

延续上面的几届读书活动,在这一届的组织上,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定到与自己的实际的学习科目有一定联系的环节上,这样读书也有一定的意义,当然读书的书目要做一定的握,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影响到自己的文化课的学习上。

第四周:体育锻炼安排(准备运动会)。学习交流(集体或安排活动)。

体育锻炼的主要事情是安排运动会的训练和日常的基本活动。具体的事宜根据学校的一些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确定。具体的负责安排还是由班级干部来进行确定组织。

根据具体的复习计划,可以组织安排一些具体的学生学习的交流,形式能够多样化,尽量能够把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进行一些合理的推广,争取能够使得大家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座谈会,把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得更加完美一些。

第五周:第一次月考小结分析。学习方法的交流与总结安排。团员会议。

学生的具体活动安排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团员的工作会议能够落实到实处。

第六周:班级四项评比活动的规范总结活动,纪律自查。

针对学生的特点,不能够放松学生对学校四项评比的放松,纪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最后的阶段,有些学生就会趁这个机会进行一些不合理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回影响到学生的、班级的、集体的各个方面,影响很坏,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很难在这个时期将学生的思想稳定下来,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集体的瘫痪。再进行一些学生纪律的自查,给自己一个计划,进行认真地执行!

第七周:我怎样读书暨第五届读书活动小结。

因为特定的环境影响,在这届的读书的活动小结上,一定把握一定的尺度,不能够过,也不能够太随意。尽量地能够把一些具体的事宜进行合理的安排组织。

第八周:心理讲座。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在各个方面都觉得是比较的累了,那么这个时候有些学生的心理就会处于一种很微妙的状态,而这个时候正是需要进行心理调整的时候。具体的做法是先可以请专家来进行一些比较的讲座,而在这个讲座之前,应该想方设法先给学生作好心理准备,也就是不要叫学生处于一种抵触的状态下进行,而这个工作要进行得比较好的话,就首先要在学校要组织这个活动之前,先提前通知班主任,让班主任做一些具体的安抚工作,将学生的一些情况先稳定下来,有了这样一个基础,然后在下面的活动就比较好进行了。在组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必要的记录,然后在下面的一些活动里自己进行实践。不过要清楚的是这只是一个具体的行为而已,主要的工作还是要班主任来自己进行安排组织,不能够只依靠专家的话就将问题解决,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当然在以后的这样的活动中,这个具体的原则是不年个改变的,然后在下面的一些活动里进行正常的活动。注意要多哟感一点心思在上面。

第九周:第二次月考分析会。团员工作会议,优秀团员的组织推荐工作。

分析后的复习方法大调整,学生和老师共同商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月考的分析是很重要的,要把各个环节一定要抓到实处,不能够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出现。特别要重视的是第一轮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握其效率,到了后面就已经是差不多了,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此从各个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争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要组织一些团员的工作会议,要定期地把握住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争取让他们能够班级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样班级的整个稳定就能够保证,而一些有志向的学生就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来。特别地要把优秀团员的组织推荐工作要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进行安排处理,能够有机会加入到党的组织的,尽量地进行推荐,这样这些学生对于其他的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而对于一些还没有加入团组织的同学,要多加帮助,一定让他们在最后的阶段里面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十周:班级的中期整顿管理,在高三年级的各项管理是不能够放松的。

经过一段高三时间的学习,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很不好的念头,对于这样的一些不好的表现,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活动进行整顿处理,万一一些很影响集体的现象或学生,要及时地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绝不能够掉以轻心。

第十一周:学习教育。

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信心的加强。将学生在种子中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可以先挑出来,然后根据这些现象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活动不是来打击学生的,所以在组织安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一些方法的选择不要让学生因为这样的活动的举行而丧失自己对学习的信心,这样倒是起到了一个反作用,就是很不应该的事情了。在组织活动之前,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一些切身的利益,这样工作起来就会处于主动的状态。要多花一点时间在上面。争取能够把这个活动进行得有意义一些。个别的学生要一直进行个别的指导。

第十二周: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的确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

第十三周:挑我自己的刺。学生的各方面自查活动。

结合第十周的整顿,进行自己的挑刺活动,把自己的一些不良现象提出来,通过大家的帮助来进行解决,有一些自己不能够克服的问题可以借助于别人的力量来解决,争取能够在自己的学习环境里不要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将自己的各个方面进行一番自查,目的是将自己的一些心思及时地归结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也是为了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制定一些比较符合学生自身的规则。

第十四周:安排一些比较轻松一点的放松活动,激发学生的一些斗志,这个时候学生一般会处在一个比较疲劳的状态里面,所以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阶段激发出来进行一些必要的活动是很有好处的。在组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态郁郁想法。

第十五周:第三次月考分析会议。

同样地要重视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心理状态的调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一些具体的调节是不可避免的。要把每次考试过后的效果要达到状态里面去。这就是我们考试的意义,要认真地对待考试,学生参加考试是真的很累的!

第十六周:学习苗子的确定。(部分学生的分层次教育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些问题不需要大家都要完全掌握透彻!在问题的准备上要注意多方面的分层次活动。)

经过几次月考和学习成绩的平时的确定,基本上对于学生的一些状态都有了很清楚的了解,因此下面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于学习苗子的确定,这个工作要能够及时地坚持落实下来,但是对于学生的稳定也一定要把握好。有利也有弊!但是要考虑到在最上面的毕竟是少数,所以进行一部分人的具体的指导也是有必要的!

第十七周:完成最后一批团员的入团工作。

根据上面的一些准备工作,把最后的一批团员的发展工作完成,对于这些学生来讲是一个鼓励,对于大家来讲更是一种促进!尽量地能够把一些合格的团员吸收进来,让他们能够有更加宽阔的空间发展。

第十八周:学生的学习调节活动,适当的户外活动。

学期最后阶段的调节工作和学生的纪律管理放在心上。注重的就是一个习惯!

第十九周:学生的高中小结活动。为下一学期的各方面的安排做准备。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具体的分析与安排。

第二十周:最后的期末考试。

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试分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