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7-06 17:1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逐渐提高了对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相应地,各大商行也加大了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力度。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只有在处理好内部风险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新时期进一步探索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问题,从而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一、内部控制质量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

(一)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率的根本保障

银行业的发展中,风险是其不可避免的基本属性,而随着近年来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本就是银行业风险范畴内的金融风险更成为影响银行运营的主要因素,从市场、信用和操作等方面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管理。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重视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成为必要选择。

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能够将银行的运营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和银行具体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多种风险因素,由上到下形成一套有序的控制机制,能够帮助银行更加科学、稳健地发展。而内部控制的加强,也是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商业银行效益的有力保障。

(二)内部控制质量影响金融风险的具体表现

第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有利于银行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防范。首先,内部控制所创设的良好的银行运营环境,为信用风险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内部控制注重对银行各级管理部门实施内部审计,这些审核具体到银行运营的各个方面和板块,这有利于对信用风险的有效监督,并以绩效评价的方式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全面防范。内部控制质量与信贷项目的审批和授权控制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强了银行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的能力。

第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为银行业务运营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对市场风险的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信息的收集更加精确与及时,在对市场风险准确评估的基础之上,商业银行也能够实现风险防范能力的有效提高;其二,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银行内部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有效避免了职能重叠的现象,特别是在市场风险相关的管理部门中,职责分工更加明确,职务分离,各司其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在这一环节滋生管理风险;其三,市场风险的管理需要在激励机制中提高效率,当前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对市场管理工作人员的激励中采取工资待遇与投资收益挂钩的方式,这种方式较为片面,许多工作人员为了追求投资利益而忽视了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挫伤了工作积极性而降低了市场风险管理效率。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则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更合理的方式确定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善于用人,提高了市场管理的工作效率和防范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三,在操作风险的规避和应对中,也同样需要高质量的银行内部控制,这是针对具体操作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不安全等操作行为所提出的发展要求。随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具体工作中欺诈事件、违规操作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内部控制体系强调银行规章制度在业务执行和基本流程中的约束作用,对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明确禁止并严厉打击。业务操作的合规性、有效性在高质量的银行内控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银行内部控制质量,深入防范金融风险

(一)提高思想认识,优化内控环境

文化意识层面的建设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和保证,而银行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提高,同样寄托于思想文化的建设,即在银行内部形成独特的内控文化,在提高员工风险观、内部控制认识、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内控环境。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每个个体都需要认识到在银行内部进行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内控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对银行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以培训的方式普及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知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文化教育,在员工中间强调“规范”的作用,营造扎实、严谨的工作氛围,从思想源头遏制风险的产生。

(二)创新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大风险防范力度

宏观上加强内控机制的建设与完善,首先要保证内控机制的科学性,在坚持银行发展模式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对适合本行特征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研讨,建立科学健康的内控机制,从而保证其有效性。其次,也要坚持规范性的原则,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审批、监督的运行机制,在业务流程中更要严谨,强调操作的规范性,明确责任,防范风险。

内控制度的落实需要以实时监督作为保障,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坚持全面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既要做好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保证内部控制的全面和纵深发展,也要有重点地开展对关键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加强对员工的考核与管理,保证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规范严谨,从细节处杜绝风险。内控监督制度需要更加系统化,从规章制度到具体的操作流程,都以统一标准来形成监管体系,使之成为保障内控质量的坚实堡垒。

三、结语

无数实践证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银行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从银行的长远发展来看,金融风险始终伴随着银行业,而防范风险、应对风险也成为银行生存必须长久面对的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关键在于如何在现有体制下进一步探索加强银行内控建设的有效策略。当然,银行内部控制的实施并不能够脱离对风险的关注,应对金融风险是实施内控的目标之一,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必将引领银行业走向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第2篇

为了增强银行业服务意识,规范银行从业人员服务行为,全面提升我市银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银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我市银行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们共同发出倡议如下: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定,按照行业规范开展银行服务工作。树立公平公正竞争意识,恪守诚实守信服务理念,以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向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服务。无论客户大小、业务多少,都要保证客户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服务机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方式,优化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全面、便捷、安全的多元化服务,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功能服务体系,打造更高品质的文明服务平台和行业服务品牌。

三、倡导“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十字行风,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熟悉金融法律法规,熟悉业务操作规程,熟悉所办理的银行产品或代销金融产品的业务性质和产品功能,严格按照服务工作质量要求和规范化操作规程办理各项业务,做到准确快捷。

四、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弘扬忠于职守、恪守信用、谦虚礼让、耐心周到、注重效率、保守秘密的职业精神,不利用工作之便向客户索、拿、卡、要、报,不接受客户赠送的现金礼品和有价证券。

五、合理布局营业网点,努力优化服务环境,择优安排窗口人员,向社会展示宽敞、整洁、明亮的营业场所,提供舒适、温馨、方便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客户等候时间。营业网点保证按时营业,满点服务;员工按时到岗,不擅自离岗、串岗。

六、切实做好自助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营业网点ATM、CDM等自助设备的正常运行。所有自助设备应标有客户服务电话,当客户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援助服务;做好自助服务项目的宣传辅导工作,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利率牌、汇率牌、时间指示牌、业务品种项目牌、业务收费标准告示牌、业务公告牌等内容确切,更新及时,保证营业时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七、窗口服务注意礼仪规范,做到仪表整洁、用语亲切、主动热情、行为得体。做到主动接待客户不怠慢,及时办理业务不拖延,耐心解答询问不厌烦,存款取款同样热情不刁难,为客户排忧解难不敷衍,接受客户批评不争辩,客户离柜时热情话别不冷淡。

八、组织开展各类有特色的文明规范服务宣传活动,推动文明规范服务不断深入。积极组织和参与咸宁市“银行十佳服务窗口”和“银行十佳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培育和打造咸宁市银行业的服务品牌,为全面提升我市银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为鄂南经济建设稳健快速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3篇

摘要:本文在介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策略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一方面,它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

1.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中有利于组织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基金开户还是基金投资前的沉淀,基金的存款都是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不论基金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基金提供销售、交易服务,在银行系统内部十分简便地以低成本直接将存款划转为基金,这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客户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收取基金托管费,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发起、管理、托管三权分立的机制,根据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托管业务必须由商业银行担任。但基金托管要求托管人有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而且要具备安全保管基金资产的条件,托管人必须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以保证基金发行、运营、赎回与清算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来担任,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所以基金托管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具体见下表。从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收入来看,托管费收入上升速度很快,已经从1998年的160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0.53亿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基金托管业务,既可以改善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发展,增加无风险业务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也可以促进新型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与知识结构的改善,为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发展拓宽空间。

2.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带来了冲击。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具有强大的专业理财功能,它的出现顺应了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需要,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存款“脱媒”

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间接融资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削弱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又无法迅速跟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产生冲击。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变化,对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货币政策中的M1、M2、M3等形式的货币定义不断发生变化。毫无疑问,证券投资基金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增加了货币控制的难度,对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此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低风险高盈利效应,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挑战。

二、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对策。

①发挥商业银行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鉴于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基金托管业务的市场开拓,不断增加托管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市场开拓,目的是将销售的基金按照协议的要求推介出去、销售出去。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销售基金,顺应潮流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便利投资人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安全、高效、便利的基金代销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筹建类似于“基金超市”网站,销售各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要充分考虑银行卡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电话银行销售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便利。

②商业银行争取在政策指导下成立银行系基金,开展多元化经营。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4月6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应运而生。到2008年底,这3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其中交银施罗德排名12位,建信基金排名20位,工银瑞信成为2008年规模增长最快公司,而且赢得市场和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不仅有利于在分业框架下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助于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资产的多元化。大量的储蓄资金将有可能通过购买银行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效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因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尽快尽早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存差,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一旦今后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就可以转换角色,成为基金管理人,直接管理经营基金业务。

③向开放式基金提供融资便利,进行业务创新,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中允许基金管理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这使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又增加了一个途径。由于开放式基金可能面临非正常巨额赎回压力而产生流动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助于银行的短期资金支持,在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银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为将来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④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托管业务服务。基金托管要求银行在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清算网络、监控手段、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基金销售和服务。商业银行庞大的储蓄网点、丰富的储户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良好的信誉等软硬件条件,不仅为基金提供了理想的基金销售平台,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网络系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结构,完全可以承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在基金托管业务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发挥银行的优势,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⑤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前基金托管业务存在的很大问题是商业银行托而不管,过分注重基金的清算交割和保管功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监督管理基金规范运行,避免发生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性,同样是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⑥加强银行基金业务人员的培训,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服务。由于基金是新业务,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商业银行人员难免对基金业务产生陌生感,对基金业务销售和托管过程中需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岗前培训、人才引入和员工业务素质学习才能保证证券基金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银行业;战略转型;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88-02

一、引言

党的十指出,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主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十的部署,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逐步向“深水区”迈进,这将对中国银行业的科学发展和战略转型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进入十二五时期,中国银行业在科学发展与战略转型方面成效显著,经营理念获得了一些切实转变,在业务结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不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脚步加快,银行业开放已经迫在眉睫,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战略转型需求,如何发挥外资

银行进入的积极效应,促进中国银行业自身的战略转型,本文将进行探讨。

二、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与改革的新背景

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科学发展和战略转型有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行业改革的背景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骤加快,并进入了实质性提速阶段。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降息的同时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区间进行了扩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并出现了实质性的变革。十报告指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逐步加快,银行存贷利差将面临趋势性收窄,银行利润高增长时代将面临结束。未来,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全部放开,银行存贷利差的下降空间很大,并将从根本上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变化。当前,利率仍受管制,产业规模即银行效益,银行业盈利水平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业务规模。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做大规模实际上无法确保盈利持续增长,而不计成本地盲目扩张则可能因为定价水平落后造成被动局面。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发展方式及内部管理都迫切需要加快转型。这一点是我国银行业面临战略转型比较根本的一个现实背景。

其次,我国金融脱媒加快发展。近年来,多层级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深入发展,证券、保险行业发展提速,市场格局变革加快,金融脱媒脚步加快。以2012年为例,本外币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统计口境内的银行新增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迅速下降,已经达到65%左右。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社会融资结构逐步转向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重,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空间将受到挤压,新型业务的拓展力度加大。随着优质企业对贷款的依赖度降低,银行动态优化信贷结构的建设越来越迫切,银行的一般性存款也面临被持续分流的严峻挑战,要求其必须主动发展负债业务。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市场竞争加剧,促使银行转型发展。

最后,银行监管走向完善。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审慎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商业银行新的资本管理办法也已出台。未来我国金融监管将不断完善,手段不断丰富,审慎监管的有效性将提高。从短期看,资本新规的实施使得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拉低。而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盈利增速将出现下降,资本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从长期看,资本约束将使银行难以依靠传统粗放型的经营取胜,科学发展的要求逐步迫切。

不过,当前银行有效推进转型和实现科学发展仍有积极因素。比如,中国经济有的自我平衡、修复和发展能力强。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加快,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一定的高位,这就为商业银行逐步推动经营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消费潜力的释放将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创造“蓝海”。而多层次金融市场持续快速发展,也为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财富管理能力创造了一定的“平台”。

三、当前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与改革思路

新形势下,科学发展和创新的要求加快,我国银行业必须积极调整经营管理策略,在保持规模的同时,促进质量与效益的持续均衡发展,当前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与改革思路

如下。

第一,要从理念上进行根本转变,实现低资本占用型经营。要改变过度依赖批发性信贷业务的现状,促进零售和中间业务的发展。要摒弃“速度”和“规模”情结,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管理基础和创新力度,促进“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积极向低资本占用型经营模式转型。同时,在经营方面,要优化客户结构,推进综合经营试点。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我国国内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即将到来,要大力抢占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实现从优质大客户为主向优质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转变,优化客户结构,要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综合经营贡献度。

第二,要努力提升传统业务优势,加快新兴业务发展。一方面要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积极调整资产结构,努力提高盈利水平,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另一方面,要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加快零售银行业务发展,形成对公和零售业务并驾齐驱的经营格局。同时,要突出中间业务的战略地位,加大资源投入,创新中间业务产品,要创新资产业务发展模式,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提高资本利用率。

第三,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效率,巩固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为战略转型和科学发展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礼卿.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银行业开放及其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3).

[2] 贺力平.银行业开放趋势及对中国金融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

第5篇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大数据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且发挥了其他技术不可代替的作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促使了新的市场的开拓,还催生了全新的运营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其次分析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期望能为后面的相关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投资;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目前它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并且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为企业在金融投资活动中提供了保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总的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催生了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收益,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本文将具体从大数据时代背景、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方面进行研究。

一、大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较晚,还不够十分成熟完善,但是我国目前的大数据技术还是很好地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发展,为市场开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促进了传统运营管理模式的更新,增加企业盈利。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用还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新的体验。比如,大数据技术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改进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反过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楚市场行情、预估市场变化,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当今经济环境变幻莫测,经济一体化也加剧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因此,企业在金融投资者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很多企业都缺乏投资风险管控经验,不具备及时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很好帮助企业降低金融投资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互联网、电信和金融行业是使用大数据技术最广泛的行业。具体来说,在金融行业里使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分析金融投资风险,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法,能够从源头帮助企业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现在很多企业在经营上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就加剧了金融风险,而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信息共享,降低他们之间存在的风险,帮助每个参与的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很多企业由于在向现代化经营模式改革,面临着众多信息,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收集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预估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管理。因此,在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很有必要性。

二、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一)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行业的应用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大数据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预估,有利于保障企业发展。笔者将具体从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来说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情况。我们要广泛收集风险数据,再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银行分析、整理各种数据,使银行对风险进行预估,进而研究后续金融投资风险发生概率,这样可以制定专门的应对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贷款业务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保障银行的利益。多家银行可以实现合作,共享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共同建立应对风险的高质量方案,帮助银行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使银行对客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客户资金到账等有关信息进行系统、合理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还可以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既提高了银行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客户资金安全风险。因此,在银行行业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银行自身和客户都有积极意义。在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客户信息数据时,会涉及云计算的应用,该技术可以提高银行数据平台性能,为银行提供专门的信息拟订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数据信息,最大化地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行业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在短时间内对银行内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并且准确分析海量数据。面对银行业务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甚至可以具体研究每一笔业务数据,既帮助减少银行金融投资管理,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客户的资金安全。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为各行各业工作带来了便利,还为之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障。数据挖掘技术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技术,特别是在保险行业,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保险行业的金融投资风险。尽管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流程相对烦琐,但它被应用于保险行业的诸多业务环节中,并且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最主要的是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分析数据,进而挖掘发现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数据,而这些信息数据就是各个保险公司的重要业务来源。因此,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保险行业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要对明确客户的价值。保险公司得以运营的根本就是客户的存在,而客户的价值就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业务的后续进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对其潜在价值进行挖掘,从而对客户的价值进行模型建立,后面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个模型为客户制定专门的方案,提高针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既保证了保险公司的客户来源,也满足了客户自身的需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全面地收集客户、市场信息,并仔细分析客户数据,并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客户的需求,既能抓住客户的心,还能避免开展不必要的业务,节约公司资源。总而言之,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既有利于降低保险金融投资风险,还保障了客户的服务体验与质量。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分析在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里,大数据技术应用范围很广,对各行各业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促使了新的市场的开拓,还催生了全新的运营模式。在金融投资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符合市场的发展方案,还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投资风险,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大数据技术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应用,从而促进金融行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第6篇

一、数据挖掘技术与客户关系管理两者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依赖数据挖掘技术,而数据挖掘技术是在数据仓库技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两者有机的结合能够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客户数据,通过数据类型与数据特征,进行整合,挖掘具有特殊意义的潜在客户和消费群体,能够观察市场变化趋势,这样的技术在国外的银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广泛使用。而作为国内的银行企业,受到国外银行业市场的大幅度冲击,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面对大量的数据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冲击,银行业缺乏数据分析和存储功能,往往造成数据的流逝,特别是在数据的智能预测与客户关系管理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的银行业如何能更完善的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与数据挖掘技术相互融合,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获得更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存在着数据数量大,数据信息混乱等问题,无法结合客户关系管理的需要,建立统一而行之有效的数据归纳,并以客户为中心实行客户关系管理。

1.客户信息不健全

在如今的银行企业,虽然已经实行实名制户籍管理制度,但由于实行的年头比较短,特别是以前的数据匮乏。重点体现在,银行的客户信息采集主要是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而对于客户的职业、学历等相关信息一概不知,极大的影响了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构建。另外,数据还不能统一和兼容,每个系统都是独立的系统,比如:信贷系统、储蓄系统全部分离。这样存在交叉、就不能掌握出到底拥有多少客户,特别是那些需要服务的目标客户,无法享受到银行给予的高质量的优质服务。

2.数据集中带来的差异化的忧虑

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客户差异化服务的基础上的,而作为银行大多数以数据集中,全部有总行分配,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差异化服务,给顾客提供优质得到个性化业务,同时,分行也很难对挖掘潜在客户和分析客户成分提供一手的数据,损失客户的利益,做到数据集中,往往是不明智的选择。

3.经营管理存在弊端

从组织结构上,我国的银行体系设置机构庞杂,管理人员与生产服务人员脱节现象极其普遍,管理人员不懂业务,只是一味的抓市场,而没有有效的营销手段,更别说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核心,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大多数的人完全是靠关系而非真正意义上靠能力,另外,业务流程繁琐,不利于客户享受更多的星级待遇,这与数据发掘的运用背道而驰,很难体现出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和实施

如何能更好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与客户关系管理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结合是现今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所有我们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客户进行分类,通过建立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体系,真正意义的提高客户的价值。

1.优化客户服务

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是银行发展的根源。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发现信贷趋势,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高网上服务,网上交易,网上查询等功能,高度体现互联网的作用,动态挖掘数据,通过智能化的信贷服务,拓宽银行业务水平,保证客户的满意度。

2.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多渠道客户服务系统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整合银行业务和营销环节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采用不同的渠道实现信息共享,针对目标客户推荐银行新产品,拓宽新领域,告别传统的柜台服务体系,实行互联网与柜台体系相结合的多渠道服务媒介体系。优化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推进营销战略的执行。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第7篇

所谓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是指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银行产品引向目标客户,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银行盈利性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企业营销管理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与发展。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概念于1958年在全美银行业联合会会议上首次提出。此后,市场营销被广泛运用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市场营销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谋求竞争优势和提高经营效益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现状

我国银行业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从人民银行单一银行时期到国家专业银行时期,直至各大银行完成体制改革前,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卖方市场,根本不需要市场营销。随着,各大专业银行体制改革的完成,我国银行业进入了竞争时代。各大银行开始认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对其展开了探索,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市场营销手段和策略仍处于初级阶段,营销战略也未形成合理、完备的体系,整个市场营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2006年12月11日我国按照国际规则对外资银行实行全面国民待遇,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也由批发业务扩展到零售业务,由部分中心城市扩展到全国各地。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大量拥有成熟市场营销策略的外资银行,竞争更加激烈。此时,认清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当务之急。

三、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主要问题

1、对市场营销认识不足,营销行为有偏差。我国商业银行尚未树立起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理念。不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自觉地调整营销策略,开发新产品;大多数业务是以应付顾客的需要为主,缺乏开拓新领域的意识。这使我国商业银行疲于争夺现有顾客资源,忽视了以具有前瞻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指导银行发展、吸引潜在客户的发展要求。

2、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缺乏总体策划与创意,具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机性;商业银行个体形象不鲜明,缺乏市场感染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自身定位和目标客户选择都存在缺失,在此情况下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银行自身形象的不明确,也使市场营销的效果大打折扣。

3、市场研究与开发还未成为商业银行自觉的营销行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研究上基本处于跟随、模仿、一哄而上的阶段,市场营销行为趋同化明显。具体来说,存在四点不足:一是对顾客的现实金融需求研究不够;二是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三是市场缺乏细分,产品定位不突出;四是对顾客未来需求研究不够。

4、促销手段组合缺乏系统性。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实施过程,一般都表现为单一的、独立的行为,缺乏系统、协调的实施计划。往往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5、客户经理营销队伍过于庞大,功能单一。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后,客户经理制度被引入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中。但众多客户经理,各自负责一块内容,服务功能单一,缺乏“一人通”式客户经理负责制行为,使客户经理制的作用大打折扣。

四、对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建议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领域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改进:

1、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培养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主动调整自身的产品及营销策略,满足不同顾客多样化的需要,使顾客获得高质量和具有前瞻性的服务,从长远角度吸引和留住顾客。

2、构建特色鲜明的公共形象,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我国商业银行应着力构建自己独特、鲜明的公共形象,并加以良好的宣传,从感性上吸引顾客。做好市场调查,细分市场,找准目标客户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扩大自身影响。

3、建立完善的营销策略,实施协调统一的市场营销行为。

第8篇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商业银行通过电子银行的业务进行常规工作的改良,并且使商业银行的活动能够得到更大范围内的认可。因此,很多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将电子银行的业务处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商业银行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性机构,而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和完善能够使商业银行的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分析电子银行的应用策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意义

商业银行当中电子银行业务的理论研究,已经在很多银行工作领域得到实践。在一些企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因素并不稳定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并不能保证各项经营活动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处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单位很有可能在竞争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出现竞争过程中的效仿性因素的变化[1]。除此之外,在电子银行业务逐步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接之后,诸多电子银行业务有可能在银行业务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出现运行质量问题,造成很多的商业银行活动并不能保证在电子银行业务的有效支持下进行处理。同样也导致很多的银行机构并不能在核心竞争力因素的影响下对银行业务的具体需求进行处理[2]。因此,商业银行的各项活动需要在相关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形成有效的银行运作模式。电子银行的业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务必结合当前金融行业的信息资源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处理模式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设计方案比较容易在核心竞争力因素的影响下形成银行业务的变化,也比较容易在电子银行业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同技术含量不足的因素形成结合,因此,对电子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情况实施的分析,能够有效保证商业银行的业务得到全面的执行。

三、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向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不断完善,所有的电子银行技术都处在快速革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在拓展业务范围的过程中对技术性因素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诸多网络经济的发展因素都有可能在思想观念因素的有效带动下形成发展[3]。所以,对经济发展活动推进过程中的模式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理念的变化情况实施研究,是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主要趋势。

四、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一)明确电子银行业务定位。电子银行业务在处理的过程中,要针对相关客户的定位模式加以关注,并保证商业银行的全部业务的管理细节可以有效的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求进行处理,提升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电子银行业务处理水平[4]。此外,要根据当前客户普遍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认同感情况,对客户已有的电子信息技术加以分析,并使后续的技术操作流程可以有效的适应商业银行成本性因素的控制需要,提升经营活动推进过程中的电子银行业务处理水平。另外,要对电子银行的全部生产性活动实施完整的研究,并对信息化战略的执行标准进行完整的探索,在电子银行的各项业务都能凭借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必须对所有的原料采购程序实施分析,并使后续的电子银行技术能够同社会需求相适应,保证电子银行的定位能够在工作效果的判断中得到更加准确的处理。

(二)科学设计电子银行业务处理阶段。首先,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客户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也许细节的关注,保证所有的业务处理人员都能适应电子银行业务的实际管理要求,并对后续的金融活动进行市场因素的判断[5]。此外,要结合金融市场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客户源特征,对所有的储蓄性业务实施分析,确保后续的电子银行活动能够在各项资金的有效维护下得到推进,提升理财活动推进过程中的商业银行质量控制水平。在具体的电子银行各阶段业务控制过程中,必须对后续的理财业务进行完整的分析,并且有效的按照不同种类的业务控制特点进行银行业的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使全部的理财活动都能的商业银行的业务需求保证下得到更加完整的推进。

(三)完善传统业务处理机制。在进行常规业务的细节控制过程中,必须对业务当中是否具备传统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分析,切实保证所有的业务细节都能在市场资源的合理控制之下得到处理机制的完善[6]。在进行电子化业务处理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对后续的技术发展要求进行明确,并保证各项金融性质的活动能够在创新机制的影响下进行推进,使一些具备竞争性特点的业务都可以在银行业务的具体推进过程中实现运行水平的增强,保证各项竞争机制的运行都能适应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外资处理水平。在进行当前处理机制分析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类竞争性因素都能在电子化技术的处理之下实现运行流程的有效分析,保证传统业务的控制活动能够完全按照境内的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实施处理,并使全部的外资银行可能对本土银行形成的冲击进行深刻的判断。

(四)改善合作机制。在进行合作机制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流程的关注,使后续的电子银行各类业务都能结合合作机制的运行特点进行发展速度的控制,保证为各类合作机制的设计和巩固提供良好的依据。此外,要结合合作机制处理过程中的网络技术运行特点的关注,保证全部的网络技术能够有效的适应合作机制处理过程中的电子银行业务要求,并且提升新形势下合作机制的处理价值,为电子银行业务的控制预留良好的体制性基础。可以根据新时期的合作机制处理特点,对全部的金融活动细节进行分析,以便后续的金融活动可以避免各类竞争性因素的比例影响,并且提升合作机制运行过程中的电子银行业务处理价值,为合作机制的设计和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的保障。要加强对原有商业银行合作模式的关注,并从中整理电子银行业务的完善经验,保证为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以便具备挑战性影响的商业银行业务可以完整的适应营业机构的规模特点,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可以为商务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

(五)提升品牌创新质量。首先,必须对当前的商业银行各项经营业务实施分析,保证所有的创新活动都能在客户资源需求的满足执行得到推进。此外,要对商业银行的活动推进过程中的创新体制实施分析,有效的保证创新活动能够在银行的经营机制改变的过程中得到处理机制的完善。可以结合不同时间段内业务的处理要求,对全部的金融活动细节实施分析,并有效的保证所有的业务模式能够在业务流程的控制过程中得到优化处理,使品牌创新活动的推行可以在业务流程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创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品牌创新活动的执行价值。

五、结论

第9篇

金融危机后,世界投资银行的独立投行模式终结,美国投资银行向综合性投资银行转变,欧洲投资银行模式被证明更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金融机构利用财务工程技术,创造有特定风险与收益形态的金融商品为客户量身订作商品,或是促成完全市场,以提高资源分配效率。金融创新的应用和推广使得投资银行的金融产品更具多元化,但投资人的行为欠缺理性,可能会挑选不在投资组合前缘的金融商品,偏离传统投资组合理论所预期。金融机构创造具价格复杂性的商品,目的在于混淆投资人,令其难以判断商品内容,以此获取超额利润。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完全开发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的限制目前并不现实,但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混业发展是大势所趋。过去的法律对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市场上并没有作出限制,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都找到了进入对方传统领域的方法,加之国际业务的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已慢慢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资源投入少、资本消耗低、经营效益高的显著特点使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当代商业银行拓展更广阔的资本市场以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开展综合化经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新选择。

1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一些商业银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业务部门或专业投行机构,大型商业银行更是利用规模优势在投资银行业务探索上先试先行并取得显著进展,股份制大中型商业银行也紧随其后大力拓展投行业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牵头成立了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国泰证券。1995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组建标志着我国有了按国际惯例和规范组建的投资银行,不少中小证券机构在激烈竞争下纷纷增资扩股。

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中银国际”)经营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其在中国内地、香港、美国、英国及新加坡设立的分支机构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上市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证券销售、投资研究、定息收益、衍生产品、结构产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杠杆及结构融资、私人财富管理等广泛的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按照承销额计算,中银国际在香港2007年新股承销榜上蝉联第三名。中银国际于2007年在香港组建了私人财富管理部,向拥有高资产净值的合资格个人客户提供全面投资咨询、证券买卖、资产组合咨询以及一系列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中银国际通过中银国际证券经营内地业务。中银国际证券主要经营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与承销业务,证券经纪业务,债券自营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咨询(包括财务顾问)业务等,在中国内地17个主要城市设有20家营业部。中国银行的客户基础与业务网络为中银国际进一步扩展中国内地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07年,中银国际证券成功担任了中国部分大型企业首次公开发售项目的主承销商,在承销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投资银行业正在不断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投资银行业还处于一个萌芽式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投资银行业发展还不完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缺陷和问题:

2.1市场结构不完善,国内市场不够成熟

基于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处于萌芽期投资银行业的发展。

2.2业务结构单一

目前国内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过度依赖传统业务,缺少创新意识,致使主体业务仍停留在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经纪、证券私募发行这三项传统业务上。

2.3政策法规的限制

现行的政策法规阻碍了银行业向混业经营发展,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某些投资银行业务的运作。

2.4客户对业务的认知不足

由于我国广大民众财经知识的局限,很多客户对于投资银行业务并不了解,其对商业银行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传统业务的办理。

2.5专业人才的缺乏

金融创新是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工具,而金融创新要求经验丰富的高质量专业人才,由于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较晚,无法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导致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3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对策

混业经营是全球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如何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顺利发展,笔者认为:

3.1完善市场结构,加大金融监管

稳妥地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积极引导和扎实推进银行业金融创新,同时注重防范创新风险,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监管理念,充分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关系。

3.2完善业务定位

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力求发展多元化业务,拓展更广阔的资本市场,使投资银行业务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3.3制定更加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的政策

重新审视金融行业的相关法规,减少现行政策法规中不必要的限制,为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4大力宣传,寻找最优客户

重视业务普及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对已有传统业务客户宣传投资银行业务,从中挑选优质客户,从而提升投资银行业务的认识度。

第10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高净值(指可投资的资产)人士数量的剧增,中国对私人银行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2007年3月,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成立了私人银行服务中心,成为了我国第一家提供私人银行业务的中资银行,引领了中资商业银行开设私人银行业务的热潮。中国现在已经是亚洲第二大私人银行业务市场,2009年高净值人群已经达到32万人左右。迄今为止,我国共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10家中资银行设立了私人银行部门,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目前国内私人银行客户数应该接近10万户,而资产管理规模应超过15万亿元左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广东地区成长出“第一代的富人”,也即所谓的“高净值人群”。根据《2010胡润广东地区财富报告》,广东地区千万富豪达145000人,其中亿万富豪8200人,全国排名第二,而十亿富豪达213人,居全国第一。私人银行是银行向高净值客户提供的高端私人理财业务。广东作为中国高净值人士最集中的地区,对私人财富管理等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无疑会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中资私人银行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范围较窄、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广东高端客户的多样化的巨大的需求。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外资银行的猛烈冲击,中资银行迫切需要全面高效地发展其在广东地区的私人银行业务。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选择中资银行如何在广东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展开研究,以期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二、私人银行业务相关概述

(一) 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

私人银行业务产生于16世纪的瑞士,属于一个纯正的金融“舶来品”。事实上,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还没在世界上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按照常规定义,私人银行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私人所有的商业银行,而是指商业银行基本业务中的一项高端的财富管理业务。

Lyn Bicker把私人银行业务定义为:“是为拥有高净值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与维护的服务,并且提供投资服务与产品,以满足个人的需求。”Foehn和Bamert把私人银行业务定义为:“是在向高净值或高收入的个人提供长远的为其量身定做的金融咨询、投资和管理的商业服务。”Wikipedia把私人银行业务定义为:“是指银行向拥有巨额投资资产的客户提供的包括银行、投资以及其他领域的金融服务。”

本文认为,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高净值人士(HNW—High Net Worth)提供的高度专业化个性化的私人财产管理服务。

(二)私人银行业务的范围

私人银行是根据客户的个人特点和需求,由专门的理财人士为客户量身订造的私人财富管理服务。该业务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泛,包括了银行、保险、投资、资产管理、信托、遗产继承、子女教育、艺术品收藏等。

私人银行服务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服务、财富管理服务、资产传承规划服务、综合信托服务、金融咨询服务等,借此帮助客户达到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其中,最常见的服务主要有:(1)离岸基金,主要功能是分散客户的投资风险。(2)家族信托基金,用于规避和分散投资风险,保证信托资产的保值与增值。(3)环球财富保障计划,用于减少税务和规划遗产继承等。

(三)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1)以高净值人士为目标客户。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众多基础业务中的一项高端理财业务。不同于零售业务以普罗大众为服务对象,私人银行的服务门槛比较高,是以高净值人士为目标客户。根据西方银行业的服务分类,第一等级的是大众银行,服务对象是一般大众;第二等级是贵宾银行,客户资产要求10万美元以上;第三等级是私人银行,服务门槛为100万美元以上;第四等级是家庭办公室,服务门槛在8000万美元以上。不同的商业银行对高净值人士的衡量标准不一样导致了其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门槛也不一样。但大部分银行把服务门槛设定为100万美元或等值的货币(见表1),如汇丰银行和中国银行等。

2.提供高私密性的服务。私密性是商业银行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原则,无论提供什么基本的业务,银行都需要保护客户的个人财产信息。而对于私人银行而言,银行需要提供诸如财务咨询、投资设计、遗产管理、信托等涉及巨额财富的服务,为了保护客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私人银行业务需要提供高私密性的服务。

3.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与无差异性的零售业务相比,私人银行业务是通过差异化经营来提供高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每一位私人银行的客户背后都会有一个专属的理财顾问团队和运作执行团队。私人银行家和其他专属的理财专家会根据客户的个人财富状况、投资风险偏好、年龄健康状况等,为其量身订制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和产品。

4.专业性较高。私人银行业务管理的资产数额庞大,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复杂性较高,并且涉及银行、保险、投资、信托等广泛的专业领域,所以该业务强调极高的资产管理能力,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5.利润水平较高。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都是拥有高净值资产的人士,管理的资产数额巨大,所以该业务的利润一般比较丰厚。此外,因为利润主要来源于稳定的服务费用,所以受到市场的波动影响不大。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会逐渐成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渠道。

三、中资银行在广东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

下面运用SWOT方法来分析中资银行在广东省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所面临的潜在机遇与外部威胁。

(一)竞争优势

(1)庞大的客户资源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凭借优良的区位因素,一直引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的高净值人士。根据招商银行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广东省的高净值人群数量最多,2010 年末达到70 万人,占全国高净值人士15%的份额。数量庞大的高净值人士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客户资源。

经过在广东的多年扎根发展,中资银行凭借基本的零售业务和普通理财业务等,已经与一定数量的高净值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可信赖的服务关系。《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约有60%的高净值人士会选择中资银行为财富管理的机构(见图1)。这部分客户是广东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目标客户,与从零开始的外资银行相比,具有“先天”的优势。

图1 财富管理机构客户占比分布图

此外,根据《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数据,2009年约有65%和2010年约有50%的高净值人士以自己、家人或朋友独立操作作为主要的理财渠道(见图2)。这说明仍有大比例的高净值人士没有选择私人银行业务管理自己的财富,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选择从自己或亲人独自操作转向接受私人银行等业务。2010年约有45%的高净值人士选择了私人银行等服务,比2009年提高了约30%。这说明了越来越多的目标客户认可并愿意接受私人银行等高端理财业务。所以,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2 高净值人士的理财渠道 (2)本土化优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导致不同的理财观念。中资银行凭借拥有大量的广东籍员工和多年的发展经验,熟悉广东客户的理财观念、风险偏好等等。这有利于它们与客户交流沟通,了解其需求与特点,从而制定出最适合客户的财富管理方案,这无疑具有很大的本土化优势。

(二)竞争劣势

(1)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私人银行业务管理的资产数额较大,涉及了银行、保险、投资、税务、信托等广泛领域,业务派生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往往比较复杂,所以该业务的从业人员往往需要拥有优秀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广东的中资银行员工大部分毕业于广东的高校。但相比北京和上海,广东的总体教育水平偏低,属于985层次的中山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在全国的影响力还不突出,研究能力与氛围不够拔尖。并且,发展更快更好的京津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人才。所以,广东的中资银行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2)经营经验与品牌影响力较低

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高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管理的资产数额庞大,服务的安全性与风险管理能力十分重要,所以客户很看重银行的经营经验和品牌号召力。虽然中资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广东树立了较高的品牌形象,但是这仅仅限于零售业务和普通理财业务等领域。在私人银行方面,与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外资银行相比,仅有几年发展历史的中资银行无论在经验上还是品牌号召力上均显得十分稚嫩。

(3)受传统的理财观念限制

受儒家思想影响,“财不外露”是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高净值人士在传统理财观念影响下,为了人身与财产安全,可能会对私人银行业务产生一定的抗拒思想,影响中资银行开展业务。此外,广东地区的高净值人士以中小私人企业的企业主为主,他们在致富的过程中往往拥有部分灰色收入,如在粤东地区,走私行业十分发达,很多人借此致富。为了隐藏这部分收入来源,他们也可能会对私人银行业务产生抵触的心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并且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中国高收入阶层来讲,私人银行业务仍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所以培养私人银行服务理念具有一定的难度。

(4)产品同质化严重

私人银行业务需要对客户进行差异化管理,根据客户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做合适的财产管理的产品与服务。虽然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也提供了不少的产品与服务,但是因技术手段的落后与业务经验的缺乏,中资银行在财富管理规划与金融产品设计等缺乏创新能力。

(5)业务区域分布不均

广东以其繁荣的制造业闻名全国,并产生出大量的以企业家为主的高净值人士。这些企业家大部分来自于佛山、东莞、中山等二线城市,这说明了这些城市对私人银行业务也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这些城市却一直得不到中资银行的重视,仅有招商银行在东莞有开展业务。虽然,广州与深圳有广阔的经济辐射范围,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可以辐射到周边城市。但对于一个重视高质量的服务的银行业务而言,这仍然不能满足那部分客户的要求。

(三)潜在机遇

(1)财富管理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攀升,广东的高净值人士阶层将会不断扩大,高净值资产数额也会不断增加。随着高净值人士数量和资产的激增,他们对私人银行提供的专业性和个性化的私人财富管理的需求必然也会跟着上升。这为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国内外同业的竞争较少

北京与上海是中外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战场。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在广东地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而对于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的佛山、中山等二线城市仍没有银行正式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总而言之,广东的私人银行业务竞争相对较少,发展机遇较多,发展空间巨大。

(3)私人银行业务利润水平高

近年来,美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15%,远远优于一般的零售银行业务。广东拥有大量的高净值人士,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利润空间较大。所以,中资银行在广东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将会获得较高的利润。

(四)外部威胁

在WTO的中国银行业五年保护期满后,外资银行开始大举进驻中国。外资私人银行凭借多年的经营经验、大量的专业人才、卓越的品牌形象、全球化的发展战略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高净值人士。这样无疑会抢夺市场的客户资源,对中资银行是很大的威胁。

四、西方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

西方的私人银行业务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图3列出了全球二十大私人银行分支行2011年所管理的资产,排名第一的是美国银行美林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达19447亿美元;排名第二十的是花旗银行,所管理的资产也超过了1400亿美元,花旗银行一直努力提高在中国搞私人银行的运作效率,进行一些中后台的资源整合工作。目前,在上海和北京的整合已经做得比较好,但在广州的私人银行业务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故中资银行必须重视和借鉴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少走弯路,迅速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下面以排名第三的瑞士银行UBS(管理的资产达15599亿美元)与排名第七的汇丰银行HSBC(管理的资产达3900亿美元)为例来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

(一)瑞士私人银行的成功经验

瑞士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银行离岸中心,同时也是传统私人银行业务模式的代表。经过近150年的发展,瑞银集团私人银行已逐步形成世界领先的运作模式。据估计,瑞士大概吸引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离岸资产。瑞士的银行业之所以闻名全球,主要

图3 2011年全球二十大私人银行分支行

源于以下因素:

(1)优越的地理区位因素

瑞士处于欧洲的“心脏”位置,与欧洲各地均交往便利。这为瑞士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方便其为欧洲各国的高净值人士提供高质量的私人银行业务。

(2)银行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9世纪,瑞士的银行业已经在日内瓦、巴塞尔和苏黎世等地初具规模和声誉。经过几百年的洗礼,瑞士的银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行业体系,具有优秀的经营方式、卓越的品牌优势、繁荣的资源网络以及独特的行业文化。这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3)多元的社会文化,精通多国语言

瑞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社会文化比较多元,这有利于银行家了解各国客户的理财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的私人银行产品。此外,瑞士人语言能力颇高,精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多国语言,这也为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客户进行交流提供了语言条件。

(4)完善的保密制度

瑞士人生性严谨,十分重视客户的私人资料。各国的富豪均热衷把钱存入瑞士的银行,主要因为瑞士银行业有一个传统的行规:绝对保护客户的隐私。1977年瑞士国家银行与瑞士银行家协会签署了“尽职审查协议”(The Due Diligence Rules)。根据此协议,瑞士商业银行从法律上保证未经证实客户身份时不公开任何客户或存款资料。

(5)拥有大量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基于私人银行业务的特性,其需要高素质的理财专家对资产进行管理。瑞士银行业之所以如此发达繁荣,因为它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瑞士政府和各大商业银行十分重视金融人才的培养,每年都会对科研教育和行业培训投入大量的资金,瑞士也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培训中心。

(6)完善的信息技术系统

20世纪90年代,瑞士银行业进行了信息技术改革,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系统,更加科学高效地管理客户关系和金融资源。以瑞士银行(UBS)为例,客户经理可以通过CRM系统查阅客户的资产状况、交易记录和投资状况等个人信息,也可以查阅各种产品和相关金融信息。通过CRM系统,客户经理还可以方便高效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资产组合情况,及时提出适合的理财建议,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二)汇丰私人银行的成功经验

汇丰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该业务在十多年前才开始高速发展。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汇丰银行的四大业务支柱之一。汇丰银行私人银行业连续几年被《欧洲货币》志评为“最佳私人银行”前三名。汇丰银行私人银行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1)重视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的经济腾飞,涌现了大批高净值人士和超高净值人士。相比大部分传统私人银行仅仅关注欧美的财富市场,汇丰银行很早就确立了全球化的市场战略,抢先接触新兴国家的私人银行客户,抓住了新兴市场的十年发展黄金期,迅速扩大了客户规模和地域影响力。

(2)多次收购合并

汇丰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发展已达上百年,但发展较慢,与瑞士等地区的私人银行业务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获得核心技术,加快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汇丰银行采取了收购的方式,包括了1998年汇丰收购了德国著名的私人银行Guyerzeller并使之成为全资附属公司;1999年收购了美国的纽约共和银行,同年又收购了欧洲的Safra共和控股等。这五次的收购使汇丰银行获得了规模效益、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增加了离岸金融服务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跃居到世界最佳私人银行的前列。

(3)新式差异化管理

传统的客户细分方式就是根据客户的资产规模进行等级的划分,然后根据不同的等级进行财富管理,但这种细分方法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所以汇丰银行采取了新式的客户细分方法,即根据客户的职业性质和特点细分为企业主、职业经理人、家庭、国际客户、传媒娱乐体育人士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4)成功的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即经营者有效地将企业中不同的业务联系起来。这不仅可以分享现有资源,还可以大大减少营销的费用。汇丰银行非常重视集团内的各部门合作,将私人银行业务与其他银行业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汇丰银行通过协同私人银行和其他业务共同分享和扩展客户群,增强产品的质量,增加整体的盈利模式。

五、中资银行在广东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对策

中资银行若想开拓潜力巨大的广东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必须综合考虑自身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然后制定出科学的合适的发展战略,具体如下。

(一)目标客户策略

(1)完善客户细分方式,实现差异化经营

目前,广东中资私人银行业务仍以传统的客户细分方式为主,难以真正为客户量身定制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实践中,中资银行进行客户细分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客户的资产规模、职业性质、风险偏好、产品服务需求等等。中资私人银行可以先以资产规模和职业性质为标准先设计专门的财富管理方案模板,然后再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年龄、教育等个人要求,在模板的基础上详细为其制定合适的方案。

(2)加大部门间的合作,发挥协同效应

中资银行在广东地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应充分发挥内部各业务的协同效应,实现客户的转移和产品的交叉销售。中资银行可以通过转移贵宾理财的客户到私人银行业务,快速高效地扩大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群。而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等可以实现交叉销售,如中信信托和中信证券可以为中信的私人银行提供金融产品。

(3)主动联系目标客户

受“财不可外露”的传统理财观念影响,广东的高净值人士对私人银行有抵触心态。为了开拓广东的市场,中资银行必须从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转化为主动服务方式。中资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应该主动地联系以企业家为主的高净值人士,主动介绍私人银行业务并尽力改变他们的错误观念。

(4)开拓二线城市

相比竞争激烈的北京和上海,广东的私人银行市场相对缓和。并且广东的私人银行主要集聚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却忽略了佛山、东莞、中山等二线城市的市场。以制造业为主的这些二线城市也拥有大量的高净值人士,市场潜力也十分巨大。所以中资市场要想扩大市场的份额和地域的影响力,应该考虑进驻这些二线城市的市场。

(5)重视消费者导向营销等手段

一般而言,对产品服务比较满意的顾客会经常把该商家推荐给亲戚朋友。而顾客的购买行为也会很大程度地受到亲戚朋友等的口头宣传影响。根据瑞士银行(UBS)所做的研究,在私人银行业务中,69%的新客户是在亲戚朋友的口头宣传影响下选择银行的。广东的高净值人士大多是家族企业的企业家,他们有不少的亲戚朋友也是高净值人士。所以通过现有客户进行宣传营销而发掘新客户,是中资私人银行的一大出路。

(二) 产品服务策略

(1)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

客户会因地域性的差异而对产品有不同的偏好。所以广东中资私人银行既不能照搬国外私人银行的产品,也不能套用京沪地区的私人银行产品,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本土化的产品。例如,广东的高净值人士大多以第一代的企业家为主,即白手兴家,创业致富。相对于偏好于财富保值的欧美私人银行客户,广东的高净值人士可能会更偏好于财富的增值。所以中资私人银行可以尝试推出一些高收益的新理财产品。

(2)提供高个性化的服务

根据Roger G.Ibbotson&Paul D.Kaplan的观点:在很长的时间里,投资收益的91.5%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中国因为市场的有效性不及美国市场,相关的研究结论大多认为70%左右的投资收益来自资产配置。所以,中资私人银行必须重视客户的资产配置。中资私人银行首先可以利用“个人深度调查方法”了解客户的资产配置目标,以及其资产规模等个人情况。然后,客户经理再选择适合的资产配置产品。最后,私人银行还必须定期检查投资绩效,当投资绩效较差或客户的自身偏好需求有变时,应及时改变资产配置的产品。

(3)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私密性

保护客户隐私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不可或缺的要求。中资银行在广东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必须提高产品服务的私密性。首先因为,广东的高净值人士有部分的收入属于“灰色收入”,基于担心私人银行业务会引起个人财富来源被调查的原因,不少人会抵触私人银行业务。其次,不少人可能会担心私人银行会泄露个人的身份资料,从而引起个人或家人的人身安全,如绑架等等。为了除去客户的后顾之忧,中资私人银行必须完善自身的保密管理制度,提高客户经理等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切实保护客户的隐私,提高产品的保密性。

(三) 人才科技策略

(1)培养本土人才

私人银行业务管理的资产规模较大,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广东的中资私人银行的现有员工大多缺乏经验和技术不足。但是广东籍的员工因为语言和文化等地域优势,便于与客户打交道。所以为了提升竞争力,中资银行应该重视培养本土人才,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既可邀请相关专家前来培训,也可资助优秀员工前往国外高校或私人银行学习等等。

(2)吸引国外人才

虽然中资银行可以通过培养本土人才拉近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但人才的培养往往耗时甚久。为了尽快拉近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中资银行可以通过优厚的薪酬条件和管理职位等吸引外资私人银行的人才。通过吸引这些经验丰富、技术优秀的国外人才管理私人银行业务,既可以引领该业务快速发展,少走弯路;又可以方便培养本土员工快速成熟;还可以提升银行的知名度,给予客户充分的信心。

(3)建立客户信息技术系统

私人银行业务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中资银行应该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加大科技的投入,建立高效的客户信息技术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四)品牌塑造策略

(1)加大中资私人银行的品牌影响力

私人银行业务因涉及的资产数额巨大,客户基于财产安全往往比较看重银行的品牌影响力。但是中资私人银行因为发展时间较短,品牌影响力不足。故中资银行必须重视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既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建立自己的品牌号召力,也要通过广告等宣传手段培养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2)与外资银行合作、放松政府监管

欧美私人银行因为上百年的历史沉淀,具有宏大的品牌效应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客户的信心,中资银行可以选择与外资银行合作,双方通过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可以实现最终的共赢。

在目前监管条件下,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着很大挑战性,因为外资银行目前不能把全部产品线都引入这一领域,例如,客户想买国内的基金,外资银行就不能做,所以可以通过放松监管来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以市场换技术来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

六、结 论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的排头兵,高净值人士数量的激增必将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为了完善服务体系和提升盈利水平,中资银行必须重视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虽然中资银行在广东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必然会遇到无数困难与障碍,但是从长远而言,该地区的市场潜力巨大。所以,中资银行必须学会扬长避短,志存高远,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战略是产品服务战略。中资银行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具有高度专属性、专业性和私密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客户的财富保值增值。同时还必须重视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以及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因为专业性是衡量私人银行业务质量的重要标准。此外,品牌影响力也是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中资银行必须重视提升自身的品牌号召力。最后还应重视发挥协同效应;也要主动联系目标客户,建立私人银行服务观念;还要积极开拓佛山、中山等二线市场。通过落实好目标客户策略,在保留老客户的同时,努力寻找新客户。

总而言之,私人银行业务在广东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资银行必须努力从客户、产品、人才和品牌等方面制定出合适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于跃.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陈宏臻.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Foehn.P&Bamert T..Private Banking-Den Snob-Appeal[J].Die Schweizer Bank,2002,23(12): 29-30.

[4] Ser-Keng Ang.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Challenges of Private Banking in Asia[J].The Journal of Wealth Management,2010,12(4):68-77.

[5] Steffensberg,P.Modern Client Profiling in Private Banking[J].Journal of Banking Excellence, 2003,4(2):56-63.

[6] 刘强.国内外私人银行服务大PK[J].银行客户,2010,(1):50-51.

[7] 王新亮.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2):186-187.

[8] 杨如如.国外私人银行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1,(8):77-78.

[9] 阮红.汇丰经验对中资私人银行发展战略的启示[J].新金融,2009,(250):54-57.

[10] 叶菲,张.汇丰经验对中资私人银行发展战略的启示[J].金融论坛,2009,(3):63-68.

[11] 王小平.关于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1,(8):25-26.

[12] 张,付玲玲.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07,(7):85-87.

第11篇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我国金融业不得不面对来自外国金融行业的冲击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开始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一方面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许多发展改革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国内银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由此,对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银行业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国银行业;影响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银监会的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16个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37个外商独资银行(其中下设223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其中下设6家分行,1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另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我国设立了90家分行。(如表1所示)

同时,44家外国银行分行、35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6家外资银行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业务。

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9.1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55%。由此可见,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外资银行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1、增强市场竞争,有利于我国银行的体制改革

外资银行在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外资银行的进入给国内银行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国内银行自助创新,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有利于我国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创新是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业效率的重要手段。外资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这对于我国国内银行的发展来说,可以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尤其是主导现代国际金融市场主流的金融衍生工具和相关产品。

3、有利于国内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根据WTO的互惠原则,我国银行在海外开展业务会相对受到较为宽松的政策限制。国内银行在海外设立分行或网店有利于提升我国银行的品牌化建设,同时推进我国银行的国际化道路。

三、外资银行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1、业务方面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会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外资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具有多样化的服务和金融产品,能够做到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个性化服务,吸引众多的客户,例如,美国的花旗银行就有300多种金融产品供顾客选择。所以在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中间业务发展较为成熟,服务较为完善。

2、人才建设方面

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业务,必然会选择优秀的国内人员为其开展业务,以便更快的熟悉我国市场,占领我国的金融市场。同时外资银行非常重视人才的培训,且拥有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提供出国培训、旅游等机遇,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银行的优秀人才。国内银行的人才流失也反映了这一点。

3、金融监管方面

自2006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已经全面履行了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银行业将呈现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水平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策略

1、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

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国内银行应该加快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此外,国内银行还应该牢固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研究市场变化,了解市场动态,帮助企业和客户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健康发展之路。

2、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民营银行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垄断优势逐渐丧失。因此,监管当局应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民营银行,培养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之间也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通过合作加强业务交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为了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目的,中外资银行之间应该建立一种股权上相互配合、业务上相互渗透的新型合作关系。外资银行通过积极入股国内银行可以利用国内银行的客户资源和经营网络,加快实现本土化经营。同样,国内银行也可以利用外资银行的外汇资金优势和国际网络资源,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此外,国内银行也可以利用外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的优势,克服自己在国际结算等业务方面的不足。外资银行也可以利用国内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优势,获得票据贴现等方面的业务,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4、实施人才发展的战略

随着外资银行不断进入我国,国内银行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人才激励制度,防止人才的流失。同时,国内银行还应该加快引进国外管理人才,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此外,国内也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李晓峰,王维,严佳佳.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

学,2006年第8期

[2]黄宪,熊福平.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

第2期

[3]田素华,徐明东.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不同行业影响差异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 2011

第12篇

关键词:金融“海啸”;投资;理财;现状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美国国家金融银行业发生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造成的一连串的经济波动,几乎将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大树连根拔起。金融市场如同发生一场海啸。随着金融“海啸”影响的逐步显现,物价逐渐高企、股市低迷、基金缩水、楼市扑朔迷离,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2010年投资理财市场再现新的机会。不过,在个人理财方面,国内投资理财市场刚刚起步,与国际投资理财业相比,还是不成熟的市场。具体说来,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国内投资理财市场现状

(一)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导致理财服务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即无论是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机构,都以分业经营为主要的经营模式。比如银行业,从银行理财服务的宣传资料看,似乎涵盖了和生活理财与投资理财的全部概念,但实质上它们是一种传统服务的延伸。由于政策的限制。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领域。除了存贷业务,只能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因此在个人理财方面给客户的建议多是长期财务计划。但是在海外,国外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的“生产线”是贯穿整个系统的,他们早就把金融商品融入金融机构系统内部,混业经营模式随处可见。

正因为如此,作为构成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市场实现增值。因此,投资理财服务需要金融领域产品的全面、丰富和最优化组合,但分业经营的现状使得投资理财业务在政策的鸿沟面前显得非常的苍白和脆弱。

(二)金融机构投资理财服务仅停留在表面层次

与成熟市场相比,国内的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更多的是形似,而没有达到神似。可以说,投资理财业务更多的是停留于表面。比如有些高收入者对于国内的投资理财服务经常抱怨,国内各类个人投资理财服务,大都“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建议、沟通”、“自动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服务态度不够好”以及“没有给人能够相信的感觉”。即使是中资银行开设的理财中心实际上也更多地停留在“为内地客户提供外币的存款和抵押贷款业务服务”的理财理念和简单地将银行自有和的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整合并打包销售的层面上,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产品创新。同时所作的理财规划书大同小异,针对性不强。不能不说,国内的理财规划服务炒作和宣传的成分更多。

正因为如此,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理财产品,与国外同业相比,普遍功能落后,整合度较低。理财新品的开发无论在速度还是在功能上均滞后于市场需求。

(三)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匮乏

以上在投资理财业所述的问题,有一个最根本原因是专业人才匮乏。国内投资理财业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这里的人才是指熟悉金融所有行业的全才而不是单独一个领域的人才。因为个人投资理财服务涉及面广,不仅仅限于金融产品的投资分配、资金运用的合理规划,还包括帮客户处理税务问题,乃至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收藏品投资等诸多方面。国内金融机构普遍缺乏既熟悉银行业务,又精通证券交易、期货、黄金、保险以及其他领域的全能型通才。从业人员对现有金融产品认识不足。往往只熟悉自己的领域,不知道怎么把跨越各领域的不同金融产品组合到一起。这样的职员显然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投资理财需求,为客户规避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如何发展我国个人投资理财业

虽然金融“海啸”的影响随着2010年新年的钟声的敲响而渐渐远去,但是我国的个人投资理财业并不会随着它的远去而停滞,相反我们要从我国的投资理财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找到更适合发展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方法。建议如下:

(一)重点发展金融机构投资理财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还是实行分业经营,这是金融机构理财最大的外部制约因素。而且,从发展趋势来讲,客户更需要提供一站式金融或投资理财服务,因此,在大力发展金融机构投资理财时,应注意加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等部门的联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一站式理财服务。同时为了顺应全球大势,我国金融机构要逐步发展混业经营。

(二)成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财组织。推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

2004年9月,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FPSCC)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个人理财业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它已是中国大陆唯一获得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PSB。即国际CFP组织)授权,进行CFPTM资格认证和CFP商标管理的机构。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多次举办中国金融理财师年会,比如在2009年10月18日,在广州自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2009中国金融理财师年会,年会的主题为“持续提高金融理财师的职业水平”。这些都为个人投资理财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投资理财的教育培训

新的业务离不开教育培训。当前投资理财在我国还处于导入期,最重要的工作是将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导人中国,并培养优秀的投资理财人才。尤其是我国中间阶层逐渐兴起,全民参与投资理财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加强全民的投资理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投资理财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多方面力量来参与,目前,中国个人理财培训市场已经兴起:很多大学已经推出了理财培训课程;很多国外的理财协会已经进入中国提供理财培训;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专门提供理财培训。尽管目前投资理财培训项目已经不少,但高质量、系统的、权威的理财培训课程还比较少,甚至部分投资理财培训项目内容粗躁、质量不高,连基本的理财理念都不正确。因此,开发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系统化、本土化的投资理财培训教材是我国投资理财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伟.个人理财[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