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7:1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教育的事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象的研析与思考
现象之一:有些家长怕苦了孩子,经常主动代替孩子参加学校劳动,有的甚至就连最简单的值日也甘愿亲手代劳。
现象之二:一群孩子在学校食堂里随意糟蹋饭菜,班主任发现制止后,立即以“一粒粮食是怎么来的”为题,对全班2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答卷中,只有2名同学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从地里种出来的,仅占全班学生总数的10%。其余学生有的回答是从粮店或超市买来的,有的甚至荒唐地说是汽车送来的。
现象之三:一名学生在父母的“特别”呵护下,顺利地完成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升入大学后,由于父母不能陪读,经常因生活中的琐事影响学习,最后被迫退学。
上面列举的现象,有的虽说只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特例”或“个案”,但它也从不同侧面暴露了当前学生劳动教育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还应该从学生所处的家庭客观环境与特殊地位中去分析思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在校学生已不是单纯的独生子女,有的已经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在一个家庭中,往往是几代人围着一个“太阳”转。他们不仅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甚至对家长的服务感到“不及时”“不到位”都:要发脾气。在他们的思维中没有劳动的概念,更谈不上对劳动的认识以及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多孩子好逸恶劳,讲究吃穿,经不起挫折。从表面上看是这些孩子幼稚无知,但在实际上,劳动教育的缺失已影响到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到他们全面、科学和终生发展。
实施以劳动认识教育与劳动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操作。
针对目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现状,学校教育应充分发挥对社会和家庭不利影响的抑制作用,紧紧抓住当前小学部分学科综合改革的有利契机,认真按改革的思路和要求,深入挖掘和整合学科资源,把劳动认识教育与劳动实践锻炼,全面、准确地融入《品德与社会》和《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去,编制出适合本校并具有当地特点的校本课程。同时,坚持劳动认识教育与劳动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以更加开放的形式和方法实施好以下的操作。
对学生进行劳动意义认识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就没有现在的学习环境和幸福生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在小学中、低年级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父母每天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以《父母为我的每一天》为题,要求学生口述父母每天为自己辛勤付出的事例。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可以以一件普通学习用品或生活必需品是怎么来的为题,和同学一起走访当地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在走访过程中,要求学生详细具体地记录出这些产品的生产、加工等过程。教师把这些材料收集整理后,放在教室图书角内供全体学生学习、交流。
对学生进行劳动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认识劳动在人类进化和发展进步中的作用。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下列问题为内容,组织指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资料。一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二是劳动在人类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三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对于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可以组织召开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在班级墙报办一期《劳动教育》专题;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在校园网上学习和交流。
对学生进行劳动者光荣的教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到劳动者的伟大和光荣。开展这方面内容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对当地劳动模范、对当地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调查走访上,特别是对本地、本校先进模范教师的调查专访上,大力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使教育内容更具有现实性、鲜活化的特征。
在使学生对劳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应积极组织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锻炼活动。古人说:“凡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由此看来,实践锻炼是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1)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实践锻炼。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详细具体地列出自我服务性劳动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标准,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单项考核和验收,还可以组织这方面的有激励性的竞赛等,进一步提高教育活动的水平与效果。
[关键词] 小学 班主任 德育工作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各课程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贵州省“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结合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要想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必须突出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到位了,班级德育工作就能够取得实效。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的德育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开学初,学校按照惯例都要利用近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的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课堂常规》、《礼仪常规》等,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小学生的教育具有反复性,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能够做好。因此从开学起,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三次……如此多次反复,不厌其烦,直到做好为止。我不会因为错了一次而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故事讲解当中
对于小学生,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他们这一好奇的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等典故,以及生活中的实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四五十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上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笔记本、课外书等)比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响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顺手牵羊”现象没有了。
四、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爱听表扬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全心全意关爱后进生,促进班级整体发展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师生关系 心理沟通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苏赫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的,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因此,班主任首先要组建一个好的班集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集体中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每天能快乐充实、有所收获。
一、进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让学生自己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参与班级管理。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1.民主选举班干部
每学期初我都十分重视班干部的选举工作,采用以“自我推荐”和“无记名投票”相结合的方式选举班干部。先由学生进行自我推荐,再经全班同学进行投票决定。最后,我根据当选学生的特长和征求学生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工作职责。由于班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因此学生大都乐于听从班干部的指挥。而当选的班干部也有种光荣感,因此他们都乐意为班级服务,从而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民主制定班级制度
在制定班级制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把制度制定权交给他们。具体做法是:开学初,先由班主任拟定出班级制度若干细则,再拿到班上给学生讨论修改和补充,然后印发成文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不断完善。由于班级制度由学生讨论制定,结合了班级实际和学生实际,操作性强,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起到了应有的规范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实行分项目班干部负责制
在班级管理上,我把管理权利下放给不同的班干部负责,实行宿舍长、组长、班干等负责制,即宿舍长负责管理好自己所在宿舍里同学的卫生、纪律等工作;组长负责管理本组同学的作业完成、卫生打扫等具体工作的督促管理;班委会成员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轮流值周,值周班干部每天负责汇总宿舍长和组长汇报上来的情况,同时检查本周里全班同学的思想、学习、纪律、劳动、体育、卫生等表现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对照班级制度对每一个同学进行量化评分,在周二班会上进行全面总结,评出优秀者。因为我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下放给了具体负责的班干部,既锻炼了班干部的管理协调能力,又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在班干部实施管理时,同学们都能听从班干部的指挥,互相督促配合,班级秩序良好。
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发现自身缺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完善自我,促使学生思想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班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得到启发,收到教育。另外可让学生互相监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益于学生养成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树立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班风形成,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管理实践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值得深思的,这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会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就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着师生间心理上的相互沟通。
1.了解学生是管理好学生的首要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观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首先,班主任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如看学生的上课态度,穿着打扮,完成任务情况等;其次要借学生观察学生,班主任所借的学生一定是尊重事实,客观地将情况反应给自己的同学。用这种内外结合的方法更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信息。然后,班主任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如学生爱美过胜,则有早恋发生的可能;如上课不集中思想,可能心存杂念;如好打架,可能有暴力倾向等。学生的行为告诉了班主任许多学生思想的信息,我们应多深入学生,多观察。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各方面爱好,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使班级工作有序、健康开展,真正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2.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障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自觉地、主动地向老师指出的方向迈进。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
何谓特色教育呢?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特殊人群实施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教育模式,或者进一步改革,深化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异教育,叫特色教育。为了阐述简便,首先要弄清“留守生”和“监护人”的概念。留守生就是因其父母外出或离异而把适龄学生留在农村或者城镇读书的青少年,简称“留守生”;由“留守生”的公婆爷奶代管或委托他人代管,监护“留守生”的受委托人员,简称“监护人”。纵观“留守生”之疾苦,监护人之差异,家教方式之利弊,对于这个人数众多的青少年的群体,其最重要的是关爱和温馨,当务之急是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健康成长需要阳光雨露而不是溺爱棍棒。对他们付予感情投入、关怀厚爱之举,不可削弱而只能加强。从我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分析、观察认为,对“留守生”的教育,要注入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一、更新教育理念
“留守生”是特殊人群,特就特在长期远离父母、失去了父母之爱,这是他们的终生遗憾。为了给留守生弥补父母之爱,老师就应该肩负起既当老师教知识,又当父母送爱心的双重任务,让他们感觉到像父母就在身边一样,以弥补他们缺少的父爱母爱。
二、理解“留守生”疾苦
许多散居于丘陵山区的幼稚小学生,路途较远,崎岖难行,举步维艰,寒暑逼人,令人难忍。有的甚至在路途跌伤,溺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监护人忙于家务、农耕,或体弱多病,无人接送的结果。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与其促膝谈心,或家庭辅导,送教上门,以知识武装他们,把父母的温暖、爱心献给他们,让其感受到父母的慈爱而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耐心帮助“监护人”
帮助“监护人”懂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为补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道理,明确“监护人”职责、履行“监护人”义务,循循善诱,防止粗暴、溺爱、自由放任的家教方式。密切“留守生”家庭或监护人和学校的关系,互为沟通。找准问题后,方能对症下药,严防邪气滋生、蔓延。
四、理想职业教育
现代教育不能忽视理想职业教育,这对“留守生”显得格外重要。要让每个“留守生”都有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根据自身的差异,锁定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
近几年来,为数不少的在校“留守生”,十四五岁就弃学,出门打工、挣钱。他们三三两两,议论纷纷,说什么“外地遍地是黄金、宝藏,何苦读书当学生”?他们那幼稚的心灵却不知道出去打工一是无门路,二是无技术专长难挣钱,三是上班时间长或加班劳累会摧毁自己身心健康。近几年时有“留守生”私自出走一年半载后,又回校读书的事例。打工并非坏事,但应符合《劳动法》规定,青少年应多学科学知识、劳动技能,该升学的绝不放弃升学的机会,该打工时,就争当优秀打工仔。凡是未成年的学生,不能过早、过急、盲目外出打工。
五、劳动观念教育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无论国民经济发展多快,各行业的科技含量多高,人们总是要劳动的,只是体力劳动减少,高级劳动增多罢了。近年来,许多“留守生”十分讨厌劳动。“监护人”教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碗、给爷奶端茶送水都不愿做。教师应重视劳动教育工作,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场面,识别劳动工具,参观农作物的生长变化,以使学生养成爱护作物,尊重劳动人民,珍惜粮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美德。要使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树立爱劳动的观念。
六、重视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方针分为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两大类。通过参观烈士墓、革命纪念馆、纪念碑、讲革命故事、组织学生座谈会讨论、写作文等,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好好珍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民族传统包括尊老爱幼、、民族习惯等内容,通过这些教育,让“留守生”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爱护弟妹,团结同学,从小养成尊老爱幼、尊重民族传统和民族习惯的优良作风。
七、感情沟通教育
镜头2:2年级的1名男生喜欢打架,尤其喜欢欺负小同学。班主任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要打架,他说:“我爸爸说了,叫我在学校里面火色(方言,凶的意思)点,免得别人欺负。他还说,如果别人打我,别怕,只管还手,有他帮我……”
镜头3:为了庆祝“6.1”国际儿童节,6年级准备了1个舞蹈。班主任在选拔学生跳舞时,1名学生对老师说,她不参加,老师问原因,她说,家里说了,不让参加,妈妈说那样会浪费时间,影响她考重点中学。
从目前实际看,学校进入了独生子女教育阶段。学校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然而,部分年青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智力投资,且期盼、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在渴望和期盼之中,淡化了家庭德育教育,忽视了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冲击下,读书无用与1味以分数高低权衡孩子的优劣占据着1些家长的观点,1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德育常规教育,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造成了1定的教育偏差,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的例子表明,家庭德育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不良思想和恶劣的行为习惯都会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往往忽略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成了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盲区,为了纠偏补失,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认识
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儿童人生旅途中的第1站,儿童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与社会发生联系首先是从家庭这个渠道而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1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3分之2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这个时期基础打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其孩子未来的发展。列宁夫人克鲁斯卡娅曾说过幼年打下的烙印,如同青石上刻的花纹,很难磨灭。为此,家长们1定要克服“树长自直”和“顺其自然”的说法,切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训,因为人是有意识的。
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仍然在家中度过,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女,“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就如前面的例子,即使学校再努力,也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例让人深思,有才无德的下场是可悲的,其行为危害家庭和社会,父母10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我们应从反面的事例中汲取教训,加强家庭德育教育,以弥补我们德育教育的漏洞。如果整个社会的家庭都能自觉承担着下1代共产主1品德教育,都积极培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少年儿童,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越办越好,人民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社会的精神面貌必然发生巨大变化。为此,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为培育跨世纪德才兼备的人才共同努力。
2、家庭德育的内容
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的内容是1致的,但是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5爱”教育。
“5爱”教育是家庭德育的基本内容,做1条红线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始终,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孩子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共产主1品德,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青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又缺乏辨识能力,很容易被1些表面现象所迷惑,甚至怀疑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比如例子1,那名同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就由于对社会的竞争认识模糊,导致心胸狭隘,还振振有辞,这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其次,家长要经常主要利用和创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如读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祖国在前进,“小康社会”正在逐步实现,使他们从小就与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通,逐步懂得党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核心力量。同时,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进而关心和热爱学校、家乡、祖国和人民的崇高感情。
2.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孔子很早就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因为人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存在1个“先入为主”的规律,在孩子思想尚属单纯之际,给予正确的教育,这种教育,儿童易于接受,易于形成习惯,易于稳定巩固。可以为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好基础,要注意培养他们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活泼乐观,坦率开朗,勇敢
坚强,遵纪守法,言行1致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家务劳动教育。
家务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青少年从幼年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逐步培养孩子地劳动价值、劳动创造世界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1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因此,必要的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至厌恶劳动,怕脏、怕累、贪图享受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作风。
适当的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好处,可以使孩子心灵手巧。对长时间学习的孩子来说,能起到调节大脑功能的作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此外,家务劳动也是孩子锻炼身体的1种好形式,健康的体魄与适当的体力劳动是分不开的。同志在《回忆我的母亲》1文中曾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又给我强健的身体,1种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劳累。”这种体验是何等的深刻。
3、家庭德育的方法
1. 统1要求。
家庭德育必须与学校德育紧密配合,统1要求。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系统化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家长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学校配合,特别是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克服只谈智、不谈德的错误做法。及时了解并支持学校教育的要求,掌握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另1方面,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亲批评,母亲护短;妈妈责备,奶奶撑腰,必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分,是做父母的切忌。
2. 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家长的言传身教10分重要,好的榜样和正确的行为示范可以使孩子有形可循,有样可学。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1环境,家庭风气的感染和熏陶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具有良好风气的家庭里,孩子能逐步养成高尚的品德,易于识别和抵制住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在1个自私自利、腐败堕落的家庭里,子女往往染上不良习气。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怒,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谈话——这1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要求父母在政治品质、道德修养、工作学习、生活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告别不良行为,如赌博,打麻将,酗酒,玩扑克牌,说脏话等等。同时,要以诚待人,遵守社会公德,夫妻和睦,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1.确定内容
内容一般是通过全班商讨和家长建议来选定。选择时,我们还会参考学生最近的生活状态。比如学生最近卫生状态较差,我们便会确定“扫地的学问”劳动大赛;家长反映学生在家铅笔都是家长代削,我们便会举行削铅笔比赛等。在确定内容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不能难度过大。如这学期我们先后开展了系鞋带我最行、穿衣服我最快、削铅笔有技巧等劳动体验活动。这些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参与兴趣浓厚。在每一次的活动体验中,学生收获了劳动带来的成长快乐,经历体验着一次又一次动手实践的酸甜苦辣。应该说,这样的劳动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以后,他们会在丰富的活动中更为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的情感世界也会更加丰满。
2.固定时间
为保证劳动体验正常开展,我将每周三下午的劳动技能课确定为劳动技能大赛展示时间。我规定这节课不得挪作他用,要保时保量完成劳动体验。我们还成立了班级劳动体验活动小组。活动小组主要负责策划、布置教室等,同时提醒全班学生围绕本周内容加强训练,确保活动质量。我们把劳动体验活动作为一项主题课程进行开发、研究和实施。作为课程是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为保证的,我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劳动体验。时间的保证有利于劳动体验教育的细化和深入,可以集中解决某些典型的问题。
3.反复训练
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各种活动,这就是生活;各种各样的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的生活世界。为提高劳动质量,我们以赛促练,每周公布下周主题式劳动体验内容,让学生制订训练计划,有目的性地加强针对性训练。
训练过程中,我们以“指导加交流”的方式进行。“指导”即学生在家长或朋友等有能力进行劳动技能指导的人员帮助下进行训练。指导过程强调实践为主,通过反复操作,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避免空洞说教,纸上谈兵。学生通过反复操练,在实践过程中摸索总结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交流”主要指在周三前利用某段时间,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内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通过交流巩固已经获得的情感和技能体验,分享彼此之间的经验。交流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文字材料。如我们会让学生围绕劳动过程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在记录中,学生再次经历过程,品味酸甜苦辣,思辨成败得失,获得进步。
4.全员比赛
比赛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规定:每次活动,必须全员参与。为了确保全员性,同时调动部分劳动能力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每次活动,我们设“进步奖”“新人奖”“拔尖奖”。通过大面积增设奖项,让每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活动过程一般这样安排:首先,各人做好活动准备。其次,主持人宣布活动规则。然后,根据要求开始活动。最后,老师、家长和学生评委进行评选并点评。
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价;为了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亲情,我们会安排家长和学生之间进行比赛;另外,我们还会安排教师与学生、优秀选手之间开展对抗赛。通过不断变化比赛形式和比赛内容,力求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式使学生得到锻炼。
比赛的准备过程需由学生亲自动手,家长可以做参谋,但不可以代劳。对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班主任应该做好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分析和思考,便于有效指导。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事例,教师要充分肯定,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力。
5.有效总结
活动结束后,关键在于总结,有效的总结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总结。
图片展示。每个人将自己在活动中有意义的画面拍成照片,并用文字注明,进行展览。图片需记录活动的过程,特别是体现由学到会的过程。如在举行挑菜活动体验时,我们的学生用图片记录了如下过程:走进菜市场―到农村走一走―认识蔬菜―请教挑菜方法―动手实践―和父母比一比―展现我的作品等。通过这样的记录保存真的体验过程,以便于回忆、总结和反思。
真情传送。让学生将在活动中触动情弦的事情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真情日记可以是成功的体验,可以是失败的心情,可以是自己的感受、见解等。交流会上,大家互相传阅日记,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民主推荐,选出若干篇日记发表于班级报纸上。
开辟专栏。我们每周在班报《成长在线》上开辟“劳动体验一得”“分享成败”“家长心声”等专栏。各专栏刊登学生在劳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如在“劳动体验一得”栏目里,刊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本领、明白的道理等。开辟专栏从立体层面呈现出了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加强了教育的引导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教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且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教育,从学校角度分析,素质教育内容应包括身心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家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到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应试教育又有哪些弊端呢?
从学校方面来说,重视重点院校,轻视一般或是薄弱学校。教学方面,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将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刻板地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提高考试能力;忽略学生主观能动的发挥,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看重考试得分高的学生,轻视考试得分低的学生,认为得分低的学生就是在拖班级的后腿,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
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就组织教师中考或是高考题,组织教师开展各科的猜题,并编印大量的模拟试题,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而许多专家和学者也趋之若鹜,积极猜题并编印大量的试卷和书籍,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的畸形发展。中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被压制住了,学生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从早上天没亮醒来的第一秒开始学习,一直到深夜才熄灯睡觉,学生整天忙着背书、做题,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深刻理解知识、探究知识,学生的天性被压制住了,学生的创造性也逐渐被遏制了。这种应试的教育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成了课本的奴隶,成了读书的工具。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因为自己想学,而是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而不得不学,每天都逼着自己去学习,逼着自己去做题。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学生,这些学生每天就在课本和试卷中徘徊,不关心社会,不关心政治,没有远大的发展目标,心理素质低下,意志力低。
现在许多城市里的小学就开始了应试教育,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而且还不少,这些小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玩耍,小孩子的活泼天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到了二年级,开始由教育局组织拟题,开展语数外的期末会考。原本天真可爱的小学生每天不得不埋头于课本和作业之中,天性被遏制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为教师所接收和认可,但是,仍然有很多中小学将升学率作为教育之根本,教育上残留有大量应试教育的影子,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将来进入了好大学,学生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加强素质教育的内容
现在的中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做任何事都喜爱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全面传授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加强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下面谈谈几点内容:
1.加强身心教育
初中生正从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转变,大脑不断得到营养,逐渐发育成熟,男女同学之间渐渐变得有点“陌生”。因此,保持良好的生理卫生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循善诱,对个别同学情绪反常应多加关心、呵护、给予真切关怀。对女生更要耐心细致,同时加强坚强意志教育,有的同学意志薄弱,耐挫力差,缺乏明确的行动目标,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遇难而退等。数学教师应当尽量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耐挫能力,训练学生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敢精神和坚毅品质。
2.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普通中学的数学教育对中学生的个性塑造,智力发展,创造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奠基性作用。数学本身属于三大自然科学,是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应加强工具性知识(如数学语言、符号、算术等)、理论性知识(如公式、定理、原理、公理、法则等)、创造性知识(如写小数学论文、小发现等)的培养,学生若有进步,应及时总结给予表扬。中学生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也是青少年打基础的时候,要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祖国建设的需要。因此,中学数学教师更应说得上肩上重担千钧。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古代在初等数学上有过辉煌成就,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如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就比欧洲早1000多年。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样的典型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和自豪感。对近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事迹进行宣扬,可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这些史实很容易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能使学生极易接受,回味无穷!
第二,还应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中数量与空间形式的学科,以初中生口吻来说就是代数、几何。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且变化和发展的,这就使数学教学内容必定包含辩证法的思想。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辩证思想,运动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如七年级的正数与负数,几何中的数与形,作圆时的静与动,以及函数中的常量与变量,证明几何题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让学生接受简单辩证法的训练,可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4.加强劳动素质教育
劳动素质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本职能。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教育的历史就是劳动素质教育的历史,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未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普通中学,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劳动教育,城区和乡级中学可因地制宜地进行素质教育。如在乡级中学,在讲授面积公式时,可带学生到田间帮助农民拔杂草,同时用皮尺等工具测量农田面积等。城区有条件的学校,可进校办工厂干力所能及的活,然后测量窗户、产品的尺寸等。总之,寓劳动于教学中,其乐融融。
5.加强数学审美教育
有些人认为数学比较枯燥,乏味,我认为,数学充满了美,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注意它。因此,中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讲授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中,教材中出现了一个“杨辉三角”公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项式定理(a+b),取此公式展开后取系数顺次从上到下排列,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愈往下,愈像等边三角形,或者像一座金字塔,1与1像塔人字梯一样两边分,它们内部的数学家就像跳动的音符,引你进入美丽的殿堂,你说它美不美?几何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及黄金分割的美等,还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语言和简洁美,只有先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一、生活,德育的源泉
我们应重视一年级学生初入学阶段的教育,从学前培训开始就不断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注意巩固,长期坚持下去。
孩子们一入学,作为班主任的我就用讲故事、参观介绍、表演等各种有趣的形式渗透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具体校规。教育学生争当文明小学生,使他们明确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从进入小学的第一步就在头脑中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逐渐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不是约束,逐渐由“他律”变成“自律”。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伙伴去带动……更多的应采用激励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孩子的行为。
平时,伙伴间鸡毛蒜皮的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不是小事,因此,对于小孩子的告状不简单粗暴处理,而是善于细致分析,把它作为了解孩子们在校生活的机会、教孩子处理问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问题孩子进行耐心教育。
二、课堂,教育的基础
课堂,是当前我们教育的基本形式。小学低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课程。它根据低年级儿童认识能力发展的特点,以他们自身的生活为源泉,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主题为学习对象,把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应追求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学会做人。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将道德标准具体化,通过文中生动、具体、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学生,引导他们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如一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平平搭积木》一文,使他们受到“心中有他人”这种美好品质的感染,懂得从小关心他人;《自己去吧》一课激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美丽的小路》一课,大家从文中小动物身上学到保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品质;学了《夏夜多美》,我们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等等。
其实,各科教材的编写都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科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当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政治灌输或道德说教,应较多的采用暗示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人文陶冶。
三、活动,育人的关键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如能注重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广播操比赛、运动会、班级间联谊会等。在活动之前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讲清活动意义,并在活动过程中贯穿文明礼貌、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等教育。
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来临之前,我们也要及早安排,充分准备,多向学生讲一些节日的来历及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抓住过节这一有利时机学习文明礼仪等传统美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教师,美育的使者
教师不但要当好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更重要的是要当好一个培养学生美好心灵的人师,教师要给学生以美的点拨,首先要以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211-02
教学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已进入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转换的基本方向是以就业为主体导向,不仅要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还要打破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的状况,走工学相结合的道路。中职护理专业要达到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的目标[1],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和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的,他们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随后,我国教育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渐趋重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对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体验,加以一定的抽象化、结构化的把握所形成的特殊理论模式。”上述各种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不尽相同,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学模式这一术语的含义。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能起到桥梁作用。
二、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一)情境教学
1.概述。情境教学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出发,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思辨的学习情境或情景,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参与和作用下,实现知识传承、能力提高和迁移、职业情感形成的统一的教学方法[2]。
1978年,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的设想,目前已逐渐推广应用到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中。如李悦在中职护生护理技能实训中应用情境教学,通过实训前进行创设不同的诊疗场景、实训中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在护理实训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操作的能力,有效改善实训效果[3]。
2.特点。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作用在于让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针对于护理专业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收集大量与临床接轨的资料,准备不同临床护理的教学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行动”等步骤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所扮演角色的语言、行为特点,系统完成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评价全过程,使自己的认知、情感、技能操作能力全面发展。
(二)案例教学
1.概述。案例也称事例、个案,最早就出现于医学领域。案例教学是指将发生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事例,学生以已学和正在学习的知识点去整合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使学生有效地认识案例,从而提升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研该模式,文献研究发现,案例教学尤其适用于医学教育教学[4],如李国华等将案例教学用于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采取“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总结评述”的步骤,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主动、有效的掌握护理学基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5]。
2.特点。护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特点是着眼并针对于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有代表性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在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中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建立适合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采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情景最好选取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的情景,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案例中蕴含的问题和面临的决策,就是今后工作岗位上不可回避的历练。
(三)项目教学
1.概述。项目即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的教学活动。
项目教学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2003年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针对护理专业教学领域的研究偏重于评价教学效果,比如项目教学对护士开展护理研究课程的效果研究、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6]。国内近年开始逐步在护理学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如夏军阁、叶华在外科护理、外科实训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认为项目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实训项目的理论知识和适应临床一线岗位要求的专业操作技能、扩大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实现专业培养与临床工作岗位的零对接[7,8]。
2.特点。项目教学的实质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和小组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负责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并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答疑的作用[9]。
(四)PBL教学
1.概述。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步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当前已成为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它也必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PBL教学目前已从医学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并演化出多种流派[10]。
2.特点。PBL教学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具体问题的不同,从而导致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同变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在学生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如曹秀风等以进入医院实习的大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认为PBL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11]。涂华婵则进一步大胆尝试,在中职内科护理PBL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更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效率[12]。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PBL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效果均优于传统医学教学[13]。但是,PBL教学对各方面条件有一定要求,如卫承华等在医学院校实践该模式后认为,实行PBL模式:①成本较高;②部分学生因自学能力不够、已长期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等原因,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内容学习中可能遗漏部分内容[14]。故在国内中职学校需要根据实际将PBL模式加以改革和推广,才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笔者将国内外优秀数据库作为搜索库,对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相关文献进行信息检索发现,其中被引频次较多的是关于PBL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等在护理课程中运用的文献。综观国内护理专业三十多年的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朝着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进行,实践性、综合性、参与性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三大突出特点[15]。学校、教师应共同努力,通过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医药卫生类(第一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3]李悦.情境教学在护理技能实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4).
[4]韩庆奇,张宝,刘文宝,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应用中的基本模式及特征[J].西北医学教育,2013,(2).
[5]李国华,李加善.案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
[6]Chen J.Problembased learning:Developing resilience in nursing students[J].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1,27(6).
[7]夏军阁.项目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
[8]叶华.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在外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0).
[9]赵志群.对《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10]黄亚玲.PBL教学模式探索[J].医学与社会,2005,18(6).
[11]曹秀风,蔡美兰.PBL教学在护理学中的新进展[J].内蒙古教育,2014,(4).
[12]涂华婵.内科护理PBL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教学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1).
[13]乔文达,张宏伟.论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改进[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8).
摘要: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最为集中和突出。因此,本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古至今都是每个中国父母的最大心愿,而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对待、慎重考虑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重症”就是农村的家庭教育。本文以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问题的种类,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提出解决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若有人问:是成人重要还是成才重要?如果二选一的话,大部分家长会说成才重要,许多家长只关注“我的孩子成绩排到全班第几”,平时只和语数外老师联系。2.忽视心理健康。当前人们已形成一个共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而且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初中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不良的家庭氛围、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最初原因。许多事例可以让我们作出这样一个推断:任何一个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任何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家庭原因。3.缺少情感交流。记得在一次班会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记忆里最快乐的生活片断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与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或娱乐时感到最温馨、最快乐,他们把亲情间的交流看得很重。也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没有这样的回忆,因为从小到现在,他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管过他,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他最快乐的事情是放假回家,拿到钱就出去玩。可见在学生们眼里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并不十分重要,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亲子间的交流是否温馨更重要。有研究证明,缺少亲子交流的孩子往往显得孤僻、自卑、焦躁、易怒。这样的孩子最容易患上情感缺失症,当他们感到在情感和亲情上找不到寄托时,他们就会去寻找其它寄托:如有可能结交不良的朋友、早恋、网络成瘾等。4.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而言,真诚的鼓励比不当的批评更为重要。有些家长不懂得学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懂得只有通过体验小的成功,才能追求更大的成功这些道理。
二、针对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1.应引导家长将教育孩子的重心应转移到让孩子学会做人上来。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学会做人的教育包括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良好人格教育、明辨是非教育等等。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呢?我认为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健康,包括身心都要健康;二是德行,操行正、明事理,有社会责任感,遵守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三是立业,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立足。在教育孩子成人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更大,表现在教育范围的涉及更广泛,教育时间的持续更长久,情感教育的辐射更深远、示范模仿的作用更明显。2.应引导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成天吵架、问题成堆的家庭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那么,什么样的家庭人文环境是良好的呢?一般说来,应具备以下方面:一是家长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二是有利于孩子学习且较为安静的环境;三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四是能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五是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往往一个孩子学习的动力来源与家长的期望和关注;六是经常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做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感受家庭亲情的温馨;七是重视青春期教育,该导航时及时导航。3.应引导家长重视亲子活动,培养孩子的正当而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而健康的兴趣爱好就不会沉迷于一种兴趣爱好。有专家曾经调查了许多沉迷网络的青少年,问:“除了电子游戏,你们还喜欢玩什么?”绝大部分人回答说:“不知道,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再问:“你喜欢打篮球、踢足球、下棋还是看书?”回答几乎是一样的:“都不喜欢。”因此,为了使你的孩子不沉迷于不当的兴趣爱好之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他们正当而广泛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充分利用好周末时间,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喜好、长处、潜力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最好是亲力亲为,参与其中,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亲子交流。4.应引导家长主动有效地和老师进行沟通,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非常重视在群体中和老师心目中的正面受关注程度。他们往往会因为家长、老师或同学的一句表扬而高兴好多天。这说明了对学生而言受关注或肯定的程度是上进的动力源之一。初中学生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生活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二是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针对初中学生的教育而言,学校教育可能更侧重于学生品德提升、智力培养、法纪宣传等理论化知识化教育。家庭教育可能更侧重于社会经验、待人接物、情感经历、性格塑造等实践化人性化教育。可见,两种教育各有侧重,若能实现互补,是可以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
作者:张庆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铜井初级中学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揭示数学美的内涵
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然而,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这些艺术美。然而,数学,这一自然科学的皇冠里面,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是美的科学。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数学美的功能
1.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抽象、高深的数学知识得以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直到最终热爱它。靠什么去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是靠数学以外的东西,而是靠数学自身的美,自身的魅力。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充分说明了数学处处充满着美。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它可以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使学生由此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力转化,并成为学习的持久动力。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
2.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剖析、演示、图形、图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
形象,使数学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赋予数学内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使学生从数学的显性美提高对数学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数学美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链”,形成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境界,用数学的美来启迪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诸方面的能力就得到培养和提高。
4.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