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7:15: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内科中级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辽宁省;医药卫生;专业介绍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0-02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必然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而医药卫生类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从《卫生部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发展十年规划》获悉:
国家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指标1单位12009年12015年1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1万人1778195311255执业(助理)药师1万人135.8155185注册护士1万人1176.91232.31445中药1万人13.916.65113.3医学检验1万人15.7110.1117.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1/千人口10.5310.6810.83
可见,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从而给求学者提出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未来学习医药卫生类专业,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1护理专业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因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护理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课程设置:开设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专业课设有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
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护理人员不仅局限于对住院病人的疾病护理,还担负着对病人、家属以及社会大众进行疾病护理咨询、健康教育、家庭访问,社区群体保健等;现有护理人员显然难以满足社区护理、专业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的要求。护理人才的培养日显迫切。日前,在教育部等六部委推行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护理专业名列其中。胜任新时代要求的护理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护士紧缺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这些都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辽宁中医学院附设卫校、辽宁省人民医院附设卫校、沈阳医学院卫校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等标本,进行化验检查,以获得病原、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其专业就是学习检验的方法、原理、结果分析等技术的专门学科。该专业培养具有掌握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医学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检验、卫生检验、病理检验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课程设置:开设英语、计算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公共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有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临床检验技术、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等。
随着医学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化医院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应停留在只要求学习检验技术而脱离临床的学习方法,而应把临床与检验密切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医学检验人员。医学检验将以独特的高科技风貌,成为21世纪医学界的主导力量,应该说医学检验专业是求学者不错的选择。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3中药专业
中药即中医用药,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中药专业培养具有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并可以从事中药经营管理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从事中药调剂、制剂、饮片加工、市场营销、质检、管理或中药材生产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
课程设置: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药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方剂与中成药、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事法规、中药商品经营管理等。
中药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中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中药学人才比较青睐,需求正在增加。我国的中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中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中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设学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4助产专业
助产是为使胎儿顺利娩出母体产道,于产前和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照顾好产妇,认真观察产程,并指导其正确配合产程进展以及接生(接产)。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社会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妇女保健知识、熟练掌握助产专业和护理基础的理论、技能;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助产工作中的问题;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助产和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面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妇幼保健机构,从事临床助产、产科护理、妇幼保健、妇幼健康教育与咨询、家政服务公司(母婴保健)等工作。
课程设置: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专业课设有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产科护理学等课程(重点是妇科、产科、新生儿科专业)。
目前和今后几年中我国人才紧缺专业,该专业毕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开设学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5口腔修复工艺专业
口腔修复工艺是以口腔医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冶金学和美学的有关知识为理论基础,用符合生理的方法制作义齿、各种修复体及矫治器的专门技术。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接受口腔各种修复体的材料选择、设计制作、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修复技术的独立操作能力的口腔修复工艺学中等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到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加工中心、医学研究机构等单位工作。
课程设置:疾病学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内科学、眼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医学美容基础、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口腔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口腔专业人才在发达国家所占比例如日本为1∶600,德国为1∶1600,而在我国城镇仅为 1∶50000,广大农村差距更大。特别是近年来牙科诊所及齿科加工技术中心快速增加,社会急需实用型口腔专业人才。
开设学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6药剂专业
药剂是一门跨化学、药学和生物学三大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药剂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中级应用技术人才。毕业后从事各类医疗机构药房、制药厂和药物营销部门的工作,胜任药物调剂、营销、用药指导、药材养护与仓储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解剖、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基础、药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事管理等。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药剂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2009年,国内从事执业(助理)药师工作的人员有35.8万人,到2020年,药剂专业人员需求量达到85万人。总的来说,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一)资料来源[2]:为中英城市社区卫生和贫困救助项目(UHPP)部分调查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定性调查包括11组医务人员专题小组讨论(共81人)和22个CHS中心及服务站领导个人深入访谈。定量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三市(成都、沈阳、上海)五区共抽取12个中心和12个服务站,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职工,利用所设计的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培训现状与需求等。调查于2001年11月份开始,共发放问卷630份,收回532份,收回率为84•4%。其中有效调查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3•1%。
(二)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对定量资料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与分析;定性资料先从录音磁带过录为文本进行整理,通过阅读过录文本、编码、属性归类、进行解释等一系列定性分析步骤,对资料进行解读。
结果
(一)各类医务人员接受全科培训现状:本次调查的495名CHS职工中,171人为医生,162人为护理人员,67人为预防保健人员,其他为医技和管理人员。171名医生中,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占39•8%,中心和服务站医生的培训率分别为36•9%、48•8%;成都医生的培训率为46•2%,沈阳为26•4%,上海为45•7%。162名护理人员中,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占12•3%,中心和服务站培训率分别为10•5%、20•7%;成都护理人员的培训率为36•4%,沈阳为29•3%,上海为0•0%。67名预防保健人员,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占35•8%,中心和服务站培训率分别为24•5%、66•7%;成都预防保健人员的培训率为5•0%、沈阳72•7%、上海28•0%。不同工作类型的医务人员接受全科培训的程度不同(经χ2检验,P<0•01),医生和预防保健人员培训率较高。总体而言,三市对CHS人员的全科培训力度不够。专题小组分析结果发现,医务人员认为造成培训力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而没有机会培训(42人次),主要表现在人员不足导致没时间培训和缺乏培训经费两个方面。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务人员,平均接受培训次数为1•2次,人均培训天数为134天,中位数为80天,不足3个月的占52•4%。其中医生人均培训天数为135天,中位数为90天,不足3个月的占49•2%;护理人员培训天数不足3个月的占60%;预防保健人员平均培训天数为105天,中位数为46天,不足3个月的占66•7%。
(二)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务人员对目前培训效果的评价
总的看来,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并不高。医务人员认为目前全科培训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培训时间太短(53人次)、缺乏实践(38人次)、重点不突出(29人次)、课程内容太多(27人次)、形式化气氛太浓(20人次)、上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16人次)、学非所用(16人次)、没有书本与讲义(13人次)、培训速度过快(10人次)及培训内容缺乏新进展(8人次)。定性访谈资料分析发现,针对于全科医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中心及服务站领导与医务人员所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方式没有和中心或服务站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造成缺课人数多,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15人次);②实习安排不合理,缺乏社区实践(13人次);③培训对象不对口,多数培训对培训对象没有要求,往往是临床医生、预防保健医生还有护士都去参加,因所学专业的差异和基础不同,造成听课效果差别大,培训效果差(13人次);④全科医生的培训时间太短,达不到培训效果,形式化气氛太浓(10人次);⑤培训缺乏针对性(9人次);⑥培训费用高,中心或服务站负担重,影响培训积极性(6人次)等。
(三)培训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把医务人员培训需求意愿(有较高培训需求意愿定义为1,无较高意愿定义为0)作为因变量,把所在城市及地区、机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类型、技能胜任程度、是否接受过全科培训等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分类变量均设为虚拟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模型表明,不同城市医务人员对全科培训需求意愿存在差别(各城市有较高培训需求意愿的医务人员所占比例依次为:成都91•4%,沈阳87•9%,上海66•3%);年龄这一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为负数,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培训需求意愿有降低的趋势(各年龄段有较高培训需求意愿的医务人员所占比例依次为:<30岁为84•8%,30~39岁为81•4%,40~49岁为72•5%,50~59岁为63•3%);是否接受过全科培训(1是,2否)这一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为负数,说明接受过全科培训对职工的培训需求意愿有正效应。单独对影响医生全科培训需求意愿的因素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在城市、年龄、是否接受过全科培训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四)医务人员对全科培训知识的需求评估:通过各类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中部分科目(本次共调查了21项科目)熟悉程度(1~5分评分)的自我评价发现,目前医生对内科和临床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较高;对外科、慢性病处理、诊断、急诊处理和健康教育也较为熟悉;但对精神保健、卫生统计及社会医学等知识熟悉程度较低。内科、临床基础、外科、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较熟悉的领域;预防保健人员对各科的熟悉程度均较低。各类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中部分科目培训的必要性(1~3分评分)评价结果发现,医生对内科、外科、心理学、急诊处理、诊断、临床基础、康复技能、老年保健等知识培训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对心理学、内科、临床基础、急诊处理、健康教育、外科、儿科、交流技能、康复技能与老年保健有较高的培训需求;预防保健人员对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心理学、传染病处理等培训需求相对较高。
(五)医务人员对全科培训的认知和建议:
1.对全科培训的认知:访谈中的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培训,认为:①培训能弥补技能的不足(36人次);②培训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质量(31人次);③培训有利于所掌握知识的更新(27人次);④开展CHS需要培训全科医学知识(9人次)。从医务人员对培训的认知来看,主要是从知识、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考虑,很少有医务人员能提升到针对中心及服务站服务功能的转变、服务模式的变化而引发的对知识、技能要求的变化这一高度上来认识。
2.对培训方式的建议:针对目前的全科培训现状,多数中心及服务站领导认为,医务人员的全科培训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分批进行、半脱产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时间、进行系统化培训为好,在培训方法中应增加一些案例讨论。
讨论
(一)总体而言,三城市对CHS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三市五区所调查的医生,接受过全科培训的比例均不足50%。也就是说,目前从事CHS工作的医生尚有一半以上未接受全科培训。在2000年12月29日卫生部下发的城市CHS机构设置原则等3个文件的通知中,针对于人员配备指出,在全科医师资格认可制度尚未普遍实施的情况下,暂由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执业医师承担,医护人员在上岗前须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等知识的培训。按照这个标准,目前所调查的中心及服务站基本达不到这个要求,特别是由区级或地段医院转型的中心,对各类医务人员的培训比例均不高。全科知识熟悉程度与需求评价调查发现,医生的知识面窄,提供综合有一定的难度,对培训知识的需求以临床培训需求为主。预防保健人员对各科的熟悉程度较低,反映出预防保健人员知识面窄、知识掌握程度低、专业不明显的特点。由此可见,以目前CHS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综合性的CHS是不现实的。医务人员全科医学专业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CHS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加快我国CHS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突破发展过程中人员素质较低的瓶颈问题。
(二)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强化对CHS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突破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及相关人员的观念问题[3,4],充分利用CHS职工有较高的培训意愿,加大培训力度。对CHS全科医学的培训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考虑。
1.建立毕业后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实行的是通科教育,不应再有全科本科教育,而应从通科教育的流程再造入手,发展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这是从长远考虑,也是解决CHS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低的根本途径。近期应在部分重点医学院校进行试点,借鉴国外培养全科医生、护士的模式,争取近几年内在培养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全科医学培训体系[5]。
1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制定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方案,以抗菌药物为主、其他药物兼顾,分专业(如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重症监护室(ICU)病房、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参与用药方案设计,以书面文字形式建议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1.1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实施细则》
我院临床药学委员会结合各病区用药特点,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实施细则》,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各科室,每季度根据各病区药敏试验及感染科对院内感染细菌监测结果,不断取舍和完善(见表1、表2)。院主要领导的重视及各病区主任、医师的配合,给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搭建了良好平台。
1.2加强临床药师专业培训
虽然目前我院临床药师都是医学院校本科毕业,但由于我国药学教育专业设置缺陷,几乎都是以化学课为主,临床知识匮乏,参与查房、会诊等临床工作显然有一定困难,尤其在讨论病历时非常被动。故药师急需补充必要临床知识,如人体解剖学、医学诊断学、实验诊断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鉴于此,临床药学委员会经协调、组织、安排,每周抽出12h,请高年资医师讲解传授这些课程,使药师掌握常见病防治基础,为临床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1.3由临床药学委员会统筹安排
由8名具有大学本科文凭、中级职称人员组成临床药师,实行业务垂直管理,2人1组(每周轮1次),跟随医疗小组,听取医师对患者一般情况的介绍。如某骨科患者,男性,右侧股骨干闭合性骨折,X光提示:右股骨中段骨折;实验室检验:白细胞(WBC)6.6×109·L-1,血清肌酐(Cr)64mmol·L-1,尿酸(UA)364mmol·L-1。Ⅰ类术后,选用药物治疗:(1)0.9%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钠800万u,每日1次,静脉滴注;(2)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头孢曲松钠3g,每日1次,静脉滴注。医师介绍:该患者术后主要是预防感染,已治疗4d。临床药师提示:该病例以抗生素治疗有缺陷:(1)联合用药不合理;(2)未按照青霉素说明书使用,“用法用量”有误;(3)术前7h用药不合理。据此建议:(1)应做药敏试验;(2)在药敏结果未报之前调整品种,停用青霉素,选用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主管医师向上级(主任医师)反映,调整原医嘱若感染控制不力引起医患纠纷,则临床药师负一半责任。骨科主任提示:支持临床药师建议,病历查房记录中出现临床药师建议。药敏试验因患者原因未做。该患者调整病历、药历后3d,临床症状平稳,疗效很好。
2临床药学查房
2.1《中国医药报》报道
《中国医药报》报道,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8万人因此而丧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一方面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发生[1]。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普通外科作为临床药师工作切入点,依时间顺序于早晨参加医护人员交接班,认真听取医师、护士介绍各病区患者病情及治疗进展所存在的问题,并详细记录。如某例特护患者,男性,主要诊断:乙状结肠癌;实验室检查:WBC7.7×109·L-1。术前72h应用替硝唑100mL,每日2次,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g,每日2次,静脉滴注。术后同样药品,用法用量相同,应用4d,医师继续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经查:WBC5.7×109·L-1,粒细胞百分比60.5%,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临床药师分析:乙状结肠术后,一般感染的是肠道杆菌、厌氧杆菌,选用上述抗菌药物预防合理,术后已用4d,患者一切正常。临床药师建议:停用抗菌药物,转用其他治疗方法。起初主管医师有抵触情绪,但经临床药师主动向上级主任汇报后,仍决定执行。临床药师配合护士观察3d后,实验室检验报告:WBC6.2×109·L-1,粒细胞百分率56.0%,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2用药安全性教育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心理因素,对于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药品,全依赖临床医师。而作为临床药师,应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用药史。患者入院后药物治疗很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不适情况,故对患者尤其危重患者应关注其药品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主要内容有:患者入院治疗阶段,由于目前市场药品繁多药品,同类药品可替代性较强,使用方法、适应证各不相同,有些药品,同类药品可替代性较强,使用方法、适应证各不相同,有些药品不良反应尚不清楚,临床药师可以弥补因医师繁忙而导致的告知不足。如某例女性患儿,12岁,右腹股沟化脓性感染术后用氨苄西林/氯唑西林钠抗感染,连续给药5d后发生过敏反应,患者家属误认为是假药,与医师、护士发生争执,跟班临床药师即刻在病房向患者父母解释:同厂家、同批号的药品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迟发性反应等,并不是假药。患者家属听取药师指导后,消除了疑虑,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医师在临床治疗中,大多只注意药品疗效和适应证,对药品的注意事项、药品相互作用、用法用量、制剂与规格则不注意或不知晓,西医诊断却使用中药静脉注射剂治疗。如某例男性患儿,年龄2岁8个月,因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医师给予清开灵注射剂10mL静脉滴注,20min后出现寒战、全身发紫。护士即停药,通知当班医师采取抢救并通知临床药师协助调查原因。经查阅该药品说明书:“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药师建议:今后凡使用中药注射剂必须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按中医学理论,辩证施治。
2.3提高建议质量,协助医师做好治疗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为临床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患者痛苦是临床药师的理念和最终目的。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的建议质量如何,是否被医师所采纳或所取得的效果如何,这是临床药师工作的关键。因此,发挥药学人员专业特长,在随同医师查房时对医师所提出的药物选择、适应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应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回答,如某例患者,男性,年龄44岁,入院诊断:消化性胃溃疡,穿孔。实验室检查:WBC22.1×109·L-1,粒细胞百分率81.8%,X光提示:空腔脏器穿孔。术前、术中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氨苄西林氯唑西林钠4g,合理。术后医嘱:甲硝唑注射液0.5g,每日2次,静脉滴注;0.9%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500mL+氨苄西林氯唑西林钠4g,每日1次,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注射液2g+维生素K110mg+甲氧氯普胺20mg,静脉滴注。治疗1周,效果欠佳。临床药师随同科主任、主管医师查房时,患者主诉:切口疼痛,尤其是第4天进食后1h剧烈疼痛。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外,原处方不变。临床药师分析:(1)该切口为Ⅱ类清洁切口,大多为病变部位定植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混合感染;(2)维生素C为酸性药物,使维生素K1的醌式结构改变,发生浑浊,止血效果降低。(3)甲氧氯普胺为止吐药,属多巴胺受体阻滞药,溃疡穿孔术后应用使胃肠动力增加,加重病情[2],切口愈合不利故食后疼痛加重。
药师建议:推荐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头孢呋辛钠2g,每日2次,静脉滴注;甲硝唑0.5g,每日2次,静脉滴注;电解质营养支持剂+维生素C、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维生素K1,静脉滴注;停用甲氧氯普胺,增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西咪替丁0.4g,每日1次,静脉滴注。医师采纳,3d后,实验室检查:WBC6.10×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2.3%。
3评价与干预相结合
临床药学委员会根据卫生部[2009]38号文件,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结合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每月由1位副院长主持,组织具有高级职称、高年资抗感染专家和临床药师对临床医师的当月出院病历的总药费、抗菌药物占总药费的比例、青霉素占抗菌药物的比例、自费药占总药费的比例进行评价,简称“四排队”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分为合理和不合理2种,刊发于医院《质控月报》,下发至各临床科室。
3.1严格ⅠⅠ类切口预防用药
如某例男性患者,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并嵌。治疗计划:(1)行急诊手术;(2)抗炎治疗,药物治疗处方:①替硝唑100mL,每日2次,静脉滴注;②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维生素C2g+维生素K12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③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头孢曲松钠4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该处方评价为不合理。理由:根据卫生部[2009]38号文件“预防用药原则”,腹外疝外科手术,最可能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选用替硝唑无适应证;头孢曲松钠超剂量而且是我院属限制使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维生素C与维生素K1存在配伍禁忌。
3.2干预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对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临床药师临时干预,临床药师在查房过程中,主动听取医师对脑萎缩患者的治疗方案:(1)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活血化瘀;(2)氨苄西林/氯唑西林钠抗菌消炎。经听取患者主诉:头痛、眩晕,无其他不适。病历显示:WBC7.1×109·L-1,核磁共振(MRI):脑萎缩。建议:停用抗菌药物,医师采纳。
4注意事项与技巧
争取科主任、医疗小组长、医师的理解与配合,多学、多看、多听、多交流,定位明确,提供对临床有意义的合理化建议,促进合理用药。
语言责任性与风险性。临床药师是医患之间架起的一座合理用药的桥梁,与医师交换建议中,必须遵守医疗原则,尊重医师,听取医师对临床知识介绍,尤其在查房中与患者及其家属面对面的交谈中,不谈及医疗过程及措施,更不能涉及医患关系,多了解患者用药史和药品适应证,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患者与疾病有关的信息保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珍惜医院为临床药师提供的工作机会。在目前国家卫生部未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的情况下,必须跟随临床医师、护士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
临床药师配合医师的治疗,必须熟悉药品,提供药物咨询,发挥自身优势,凸现药学专业本领,参加查房而不“越位”,帮助医师合理用药而不添乱,尽可能做到临床功能定位让患者满意、临床一线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