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时间:2023-07-06 17:1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第1篇

在具体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要努力寻找切合新课程要求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方法 阅读 兴趣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崇高的美学价值,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1. 巧引导重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记到尾,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从现行初中课本的编排来看,课文都选得比较浅显易懂而且注释十分详细,学生也有不少的学习资料,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初步弄懂课文。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2.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死记硬背,不但没有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反而产生了厌恶情绪,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负担十分繁重,文言文本身又很枯燥,如果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学生就不会有太多兴趣。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的纯串讲式教学模式,就会使得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呈现出同种节奏,学生很难或很少出现兴奋点,上课开小差甚至打磕睡也就不足为怪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将视频、音乐、朗诵、图片等带入课堂,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缓解学生因长时间诵读而产生的疲劳,播放音乐欣赏或是为了活跃气氛让学生唱唱歌,都是可行的。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召开故事会,举行辩论赛,让学生预习课文后,自编、自导、自演出课本剧。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动起来、兴奋起来,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3. 将文言文阅读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言文教学一大难点在于,除了课堂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文言语言环境,要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屈指可数的课文和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落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学习趣味的同时,给学生适当引荐一些短小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第2篇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们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就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比较注重灌输,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较少,从而缺乏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文言文教学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此与广大同仁商榷。

一、注重阅读理解,强化目标教学

常言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文言文教学,强调多读多背,无可厚非,但却容易导致过分强调诵读而忽视对文章词句和整个内容的理解。所以,我们应正确处理诵读与理解的关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定势理论,文言文教学应采用“固定程序阅读法”,就是把阅读的过程固定为七项内容(或称七个步骤),每次阅读文言文时都顺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固定程序阅读法的七项内容就是:(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同时也略过其对自己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用这种方法去教学生阅读文言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而且对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科目之一,便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加强学生过程性、强化目标教学,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为避免“庖丁解牛,不见全牛”的肢解式文言文教学,教师应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大力强化文言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发扬意会性阅读的优良传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言语体式的整体感知出发,通过整体观照下的局部分析,达到对整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正确综合。

新大纲、新课改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而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式教学模式。要建立班级阅读教学,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就是一种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兴趣的新型文言文教学模式。按照“见仁见智”的阅读原理,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先让学生各抒已见,再由教师相机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撞击阅读心得的火花的一种新型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强调基本阅读方法的自由选择和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经采用“通读全文――初步感知――互动感悟――局部突破――鉴赏创造”的策略步骤。其基本形式如下: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或课始向大家宣示,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可以抓住时机,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阅读能力的练兵。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至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内课外延伸,培养自主能力

文言文教学应该大胆鼓励学生自学。目前,语文教师对教材所选的文言文还是相当重视的,而且花费大量的精力精讲细练,学生也因此对课内文言文很熟悉,尤其是大纲中所规定的基本篇目。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呢?我并不这样认为。

课堂文言文教学是整个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方法教学,终极目标应达到“教为不教”,所以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教学形式。在设计教学形式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

所谓“立足课内”就是采用“分层阅读法”进行教学。教师实施这种阅读法时,课前要给予明确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课堂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操作方法是:

(1)第一遍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

(2)第二遍细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

(3)第三遍精读全文,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来并解决,再试着说明文章的写作特点;

(4)第四遍速读全文,把课文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第3篇

一、学生与文本对话,让诵读激荡起文言文教学的源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对诵读的重视可见一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应该“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否则,文言文教学势必成为“无源之水”。

高中课本文言文数量颇多,从高一开始,教师就应该将诵读放在首位,具体体现在预习、授课、复习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劝学》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本文较为浅易,学生几乎没有句读的障碍,我要求学生利用早读课反复诵读文本,这为他们整个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增强了信心。同时,熟悉文本也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课堂对话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诵读文本也贯穿始终,可采取多形式,如个别、小组、整体、分角色诵读等,既感悟了文本,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虽然短小,但人物形象突出,在教授该文时,我要求学生理清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秦伯等人物的关系,扣住人物身份分角色诵读,通过品味感悟,不仅有助于字词含义的理解,同时学生还了解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进一步深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如《劝学》《师说》等大纲要求背诵的科目,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实在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诵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不断诵读中感受千百年前古人的智慧、思想,这也符合新课改对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确实受益匪浅。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让活动搏动文言文教学的心脏

虽然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是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串讲法”依旧被很多教师奉为金科玉律,耗费大量的时间对文言文进行“字字落实”,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雾缭绕,实非明智之举。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高考文言文并不要求学生能字字理解;从能力的角度来说,如此嚼碎了的字词含义对于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毫无意义。新课改强调“活动教学”,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其方法论就是“教学做合一”。他十分重视“做”在课堂上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要做得好”。那么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为何不能将“活动”引进文言文课堂呢?

实践证明,通过灌输,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推断方法,文言文教学应少“断”多“推”。教师要解放思想,充分相信学生的单独解决问题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将课堂交给学生,抓重点,解疑点。如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探讨。由于本文篇幅很长,而文本相对较易,学生自学时颇有信心,通过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课堂上分析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解决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一学习过程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因此学生快乐学习,积极性高,在不自觉中掌握知识,并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活动”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既解放了语文课堂,又解放了教师自己。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让文言文课堂更加活泼、生动。当学生的文言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平,文本难度又比较适中,教师不妨更大胆地放手,以一位或几位学生为主,组织教学活动。如《渔父》一文,我就采用的此方法,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浓厚,课堂始终呈现出“生动、活跃”的气氛,效果显著。

三、学生与教师对话,让答问回归彰显文言文的本真魅力

“答问”与“问答”截然相反,问答法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问,学生答,而“答问法”是指学生问,教师答。不过,在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在活动后的展示评价环节,“答问”的优势更为突出。学生筛选出依旧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解决。比如:《谏太宗十思疏》一文较难,虽然有注解,理解起来还是不容易,于是我大胆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的“问”,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使文本枯燥,难度大,但由于解决了学生急待解决的问题,故而学生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此种方法的运用还有利于教学相长,新课改正是要求“教师与‘课改’一同成长”。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始于疑,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对话”的实现要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文本并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真正将问与答落到实处,成为文言文教学的推力。

第4篇

一、文言文阅读“少教多学”的思考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那么关于“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到什么程度呢?虽然没有定论,但是答案是有的,中考有常见实词的解释,有文言虚词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选择,亦有整句翻译,最后才是对语段的整体理解、感悟和运用。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技能还是要具备的,有了这些技能,学生就会学了,教师就可以少教了。

二、构建文言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1、实现夸美纽斯“少教多学”的理想

夸美纽斯的教学理想是“寻求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校园里因此可以少些抱怨、吵闹和无益的劳苦,多点悠闲、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少教多学”的内涵与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中心和主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少教多学是一种更优、更可行的方式。

2、“少教多学”理念的核心

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就是教学相长。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带有目标性的去学习,这是需要教师培养的。

3、“少教多学”的关键。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少教”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并任其发展,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提升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又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促进学生“多学”,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高效率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洞察力,并且要能通过反省式思维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并进一步完善。教学相长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思想境界。

4、感知语言,培养语感,细节处关注预设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可见,没有“读”这个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读―品―诵―用”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落实文言文“少教多学”,培养学生文言基本功的几个策略。

1、归纳积累,学会迁移,调动经验,缩小距离

引导学生将学过的一些常见实词用法及意义进行归纳,不断扩充积累量,在学习新课文时进行知识迁移,“温故而知新”。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2、掌握“之、乎”,了解“者、也”,重视朗读,以读带讲

多朗读文言文语段。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自己悟得的,比老师教、被动记效果要好得多。在读过几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词句不理解,可查阅词典、字典,或请教他人。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实虚词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进行梳理,作为一种工具性知识。学生有了工具,那么干活就容易了。用学习文言文的工具去学习文言文,可能就会更容易些,要引导学生“善假于物也”。

3、探索规律,学会变通,激活课堂,提高能力

文言文很多句式与现代文句式不同,这些句式是有章可循的,让学生了解句意,要学生知道翻译过来的句子和原文句式有什么不同,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句式的一般规律了解了,那么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就会变通了,避免按现代文语法特点诠释文言文,化解难度。

4、多整理、多积累文言词语。

多背诵一些文言文名篇,多阅读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说,文言文多记录的是历史事件,知道故事内容再读文章就容易读懂了。

四、课堂阅读文言文“少教多学”应注意的问题

1、指导思想方面

在学习文言文时只顾着对于文字的学习掌握和背诵;教学模式陈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的讲解也没有透过本质实施教学,致使教学效果不高。新课改倡导的是个性发展,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增强师生两者之间互动的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能力。

2、教学设计方面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语文学科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学会”,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即“会学”。

3、课堂教学方面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形式进行变动。让学生加强自我阅读,根据正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移读等层次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引导到译读或者品读层次。让学生自己发挥,渐渐的从理读到背读再到移读等高层次,这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不光是让学生理解教学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例如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完文言文之后利用所学进行写作与创作。这就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水平与学习能力。

4、具体的课堂教学层面的“少教多学”

“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是“改课”,课堂教学改革层面的“少教多学”,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将是一个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创建师生共学、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着眼实效,讲求长效,追求高效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从头讲到尾,就是我们通俗说的“满堂灌”,最严重的就是“堂堂灌”。不论老师讲得是否精彩,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毫无个性可言。

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课堂教学“活”了,学生的思维自然就活跃,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更应当这样。

5、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两个转向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

在研究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的策略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学习的技巧,进而使学生能熟练的通过网络学习阅读教学知识,只有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阅读教学内容,学生才能融入到网络学习中,并对阅读教学产生真挚的情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

1关于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无法深入到网络学习中,也很难在网络中获取丰富阅读资料。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的引导,进而使得学生无法意识到网络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这样,当学生在利用网络时,就不会产生运用网络掌握阅读教学知识的意识。此外,由于部分教师无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阅读知识,这样,学生则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对阅读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和网络学习现状的分析,可以得知,如果教师要想让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学习阅读教学知识,教师就需要及时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当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时,学生就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掌握网络阅读学习的技巧[1]。

2针对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提出的策略

2.1引导学生关注网络阅读:为了让网络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将网络教学观念灌输到教师的思想中,帮助教师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方法,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先进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其次,学校要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让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确保能引导学生关注网络阅读,让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合理的文章,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在让学生运用网络搜索阅读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明确正面的阅读资料,避免学生运用网络搜索不良的知识[2]。

2.2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习惯:为了让学生熟练的运用网络学习阅读教学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网络,让学生发现网络存在的价值,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网络获取丰富的阅读资料,此外,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习惯,在完成阅读教学后,教师应对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分析和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在网络中存在着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典型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分析和研究,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要合理的利用网线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在对文言文、古诗词进行研究时,教师应科学的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设计教学方案,对文言文主要的学习要素进行规划,从而使阅读教学内容更清晰简洁,以便于学生准确的分析文言文,学生可以按照作者简介、题目分析、背景资料、句子分析、段落分析、主题归纳、写作特色、人物形象、文言现象、问题研究、拓展延伸这一个过程学习文言文。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应结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案,何必在进行句子分析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翻译每个句子,并让学生了解其表面含义,理解人物之间对话含义,如: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这句表层上讲是自谦,但真实的用意是责怪郑伯不任用他,埋没了自己的才华。在分析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教师都应充分让学生从网络学习中发现教学内容的含义,进而让学生从文章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素质[3]。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在利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明确阅读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实际的阅读教学内容,设计网络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教学知识,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学习阅读知识,这不仅能引发学生对阅读教学关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程昕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营城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鼓励阅读批判张扬阅读个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2):34-45.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中,文言文作为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进程中古人思想文化的结晶,其中不乏众多的传世名篇和经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散文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文言文中的灿烂篇章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精华。高中语文中加入文言文的学习可以通过古文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文言文中表达的爱国、爱民、热爱自然、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宣扬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教养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加上教育倾向上对自然知识和理化知识的重视,从教学过程到社会应用过程,人们更关注教育的实际使用意义,教育也更加现实,人们逐渐忽视了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导致许多学校、教师、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文言文教学,及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学校开始着手对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进行教学改革,以求摆脱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文言文学习方式,然而实践证明,改革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仍停留在应付、应试层面,不能真正用心去钻研文言文,体会文言文的魅力,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学习文言文,学习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和高考。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课程时,为了应付考试,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古文的理解和词语解释上,因此,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不甚理想。文言文成了高中语文教学学习中的鸡肋,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因此,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从教师自身改变,转变教学方式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的白话文的发展与文言文的语法和词义上都有很大区别,因此,学生往往感到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很大,学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记忆和背诵文言文却在考试时提笔忘字,学习效果不理想,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和厌烦心理,学习动机不科学、不合理。在此情景下,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客观现实积极改变教学方式,从提高学生的思想教养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认识教学文言文的意义,从方法上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结合教材,通过历史、人文典故等引导,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文言文的使用典故中体会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和历史底蕴。例如:教师在教学《鸿门宴》时,可以播放电影《霸王别姬》的片段或电影《鸿门宴》,通过影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印象,并通过鸿门宴中的历史典故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鸿门宴的故事情节。在学习教材中的文字叙述之前,教师让学生通过电影或其他历史叙述中自学鸿门宴这篇文言文,在学生自学后,教师分别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讲解这段著名的历史典故,并让学生比较古文《鸿门宴》与现代电影改编的区别。通过对史实的探讨,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对历史的把握,从而激发学生从学习文言文中体会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课堂参与和主观能动性。

二、拓展文言文阅读视野

中国古代的流传至今的古文数不胜数,是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高中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章仅仅选取了部分较为经典和有性的作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数篇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的经典作品仅仅是起到抛砖引玉的引导作用,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甚至写作能力,就必须对文言文有广泛的涉猎,通过广泛的阅读,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言文中常用的句式和语义都有了直观的了解,这样即使在考试中遇到较为生僻的文言文也能够通过对文言文的一般句式、语义的理解读懂文言文的意义。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了部分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读《史记》中的其他文章,通过阅读古文既能够了解史实又能够掌握常见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提高学生掌握文言文的中心思想能力,提高文言文素养,领略文言文中的古文化风采。

三、加强文言文基础词汇教学

由于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意义差别较大,许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不甚理解,文言文基础词汇的缺乏导致学生阅读文言文时感到字都认识,但通篇看下来却不知所云。文言文基础词汇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没有基础更谈不上理解文章的深沉含义。因此较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文言文基础词汇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熟记文言文基础词汇的能力。笔者本人在教学高中文言文时,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那就是主要通过教师将高中教材中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的词汇归纳总结出来,并解释其含义,同时辅助以具有代表性的例句,使学生在理解中记忆、掌握这些常用的文言文基础词汇。学生掌握了这些文言文基础词汇后,在阅读其他从未见过的文言文时,往往能够将常用的词汇举一反三,结合其他句义,就能够大致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在考试过程中也能够理解其意义,回答出题目中的提问和问题。

四、通过加强文言文朗诵提高古文语感

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朗读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不应忽视文言文朗诵、诵读对学习文言文的作用。学生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反复的品读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文言语感。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课程时应当对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技巧与方法进行合理的指导,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文言文诵读方法。在诵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张弛有度、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尤其是在诵读文言文中语气词时,要注意语气助词的读法,选择恰当的语气诵读,这样才有利于感情的表达和对文言文语言感情表达的体会。文言文中经常存在排比句式,在诵读这些句式时应当体现出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的气势。在教学荀子的《劝学》时,在读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时,我就很注意其中的轻重缓急和排比句式的感情表达,用短促、连贯肯定的语气烘托作者的鲜明的观点。

总之,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进程中古人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要想充分利用这知识的宝库,珍惜并传承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的宝贵经验和心得就必须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视野,加强词汇教学和文言文朗诵等方面的优化,才能真正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传统文化促进高中文言文教学[J].课外阅读,2011(7).

[2]鲍小军.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文理导航,2011(11).

[3]李明.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讨[J].文学教育,2012(2).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有效性

一、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学习空间

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虽然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让学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我们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探索,开设了《汉字趣解》、《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如讲到中华文明,人们首先会想到汉字,《汉字趣解》从汉字的起源及形、音、意的变化发展了解中华文明,举办《国学基础》、《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讲座的开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融合而开设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二、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三、设置梯度,自主学习

虽然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说“众生平等”,但是实际上,由于家庭、个人等多种原因,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知识的认知水平都是有差距的。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或许超出他所在年级应该达到的水平,有的却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这就给文言文的教学留下值得研究的空间。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特点,设置合理的学习梯度,供不同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改变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也许文言课文让学生怕了,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去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自主式阅读。所谓自主式阅读,就是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置硬性的阅读任务;阅读的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不带负担的。久之,学生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是有点可爱的。

其次,教师可以推荐选注本,供学生自由选择。但在推荐选注本的时候,一要程度适当,不过于艰深;二要趣味性较强,以求不用教师督,学生会主动地去学。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先今而后古,先记事而后说理,先散体而后辞赋、骈体,先一般而后专门,先选本而后全集。另外,选择文言文选注本,注释的准确性固然十分重要,但作为助读系统,注释的编排是否合乎认知规律则更重要。我认为注释的原则应是:学生能结合上下文理解的,不注;理解虽有难度,但经老师适当指点亦可解决的,不注;必须加注的,尽量简约;不是很特殊的句式,只注不译。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教师应当精心选择注释适当的阅读材料。

再者,逐步减少注释,尝试阅读无注释作品。过多的注释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削弱,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中的注释应该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因为只有脱离了注释的阅读,才算是具备了阅读能力的阅读,才称得上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对于个别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可以尝试给无标点浅易文言材料加句读。

四、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师说》一文表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其中“传道”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回顾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历程,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知沿用了多少年。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教师在尽“解惑”的职贵,其实它是造成现今文言文教学模式僵化的根源。学生看不懂文言文,教师只好串讲、直译。串讲、直译又直接养就了学生的惰性心理――不是积极探索、主动解难,而是消极等待、被动接受,学生缺乏自主性、能动性,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了。久而久之,学生就缺乏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文言文自然也就心生厌倦了。

其实,教师最重要的事是做好指导工作,教给方法,培养习惯。第一,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程序性知识,教会学生准确运用注释,能区别注解中哪些是翻译,哪些是解释说明;学会推断词义,对于一些词语,能根据上下文、联系旧知识,来推断其语音、意义;学会查阅常用工具书,善于运用工具书帮助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第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例如: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就要查阅工具书;勤于积累的习惯。首先,学生得有一本专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的积累。其次,要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工作,以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第三,鼓励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在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参考文献

第8篇

文言文在我国历史之悠久是白话文无法比拟的,它所承载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我们无法逃避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视为畏途,教师苦与困惑。语文文言文教学在新课改下到底该怎样教才能对处于困境中的文言文教学改革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本文结合新课程和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力求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造成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单边活动多,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教学少。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大多数教师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逐字逐句解析——内容分析。教师基本上是“独霸课堂”。

3、教学重点偏颇。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条件。文言文的内涵式丰富多彩的,但一些教师忽视了文言文的特点,尤其忽视了文言文的“文”与“言”的关系,走入“重言轻文”或“重文轻言”的误区。

二、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文言文教学要多元化发展

在全面分析了中学生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之后,我认为,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中学生文言文教学的对策至关重要。

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确立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要改“字词”教学为“文”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文化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并恰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接受文学遗产。

其次,重视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意识。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注重文学常识的积累。

2、文言文教学要读、记结合

在文言文教学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成为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圭臬。诵读可采用多种形式,且教师应在字音、停顿、语气感情上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达到“理解的朗读”。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悟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 记的方面,具体来讲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因而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老师要帮助学生对常用词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古代文化知识等的记忆,再进行比较与归纳总结,促使学生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达到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文言文教学要授人以渔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迁移与积累。迁移有两种方式: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主题相近(反)的、描写同一人物的作为迁移材料;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词义。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和“关怀备至”的“备”等。“不懂笔墨不看书”,新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和做卡片的方式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

第9篇

关键词:背诵;理解;兴趣;迁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下面,我想就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浅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目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还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以上。

二、当今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初中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但如今文言文教学中,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文言文本身的因素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无用”加“难懂”,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

2.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在考试的重压下,语文教师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不得不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教师上文言文都是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结果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点兴趣。

3.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明确。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主要是翻译,能弄懂句子、读懂文章就万事大吉。所以,许多学生上课时主要忙于记字词的意思,记句子的译文,而对于文章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和写作方法等却很少顾及。

4.学生对文言文考试题目类型理解不透彻。以前初中升学考试只考课本上的文言文,如今中考文言文的题目类型已由课内转向课外。但是,有些学生还是去背课内的几篇文言文,而忽视了文言文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掌握。

三、文言文教学应对的策略

那么,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善于捕捉关键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老的话告诉我们,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课文的内容,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例子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最易牵动学生思维的句子,让学生细细研读课文,注意细节,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更深地了解文章中的人物。

2.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许多不同,特别传至今日人们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因而,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善于质疑,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开动脑筋,才能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吸收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扬弃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如:我在上《陈太丘与友期》的时候,轮到学生自主发言时,有个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友人惭’看出,元方父亲的朋友被元方批评后,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可是,元方却‘入门不顾’,这是否说明元方不懂礼貌呢?”听了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首先表扬了这个学生,然后叫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最后还鼓励全班同学在以后课堂上要敢于提出问题。

3.重视“读”的环节

“读”法很多:范读、领读、跟读、默读、抽读、齐读、诵读等。“读”的功能很多:激发兴趣,明确句读,帮助理解,读出气势等。如读《狼》,读出“其一犬坐于前”的清晰句读,读出狼的贪婪与屠户的机智。“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文言文时,要让“读”贯穿语文课堂。正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化古为今,联系实践,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既然文言文有的课文太深奥,有的太乏味,那么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就应该深入浅出地把抽象变为具体,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所以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汉语的继承现象,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文言的距离。

5.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

课外适当补充文言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中考时才能够从容应答。我的做法是从七年级起,每周用小黑板给学生出两篇课外文言短文作阅读练习并给予适当指导。阅读材料可从《史记》等典籍中摘选,难度及训练重点要与学生的文言知识程度相当。占用时间并不多,课前五分钟或早读课可供利用,教师重在解困答疑。

第10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有效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否则,像无根之草,长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育。”这“固有文化”是什么?当然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学习文言文,就是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好文言文,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学得好,教师要教得好。

怎样进行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里的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引领学生认识文言文的功用――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含蓄蕴藉,语言讲究推敲,注重精练,色彩鲜明,譬喻形象。中学生经常阅读文言诗文,一些精妙的固定短语和富有哲理的句子自然会进入其语言库,潜移默化,学生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形象起来。再有,古人写文章,非常重视文章的布局谋篇,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波澜起伏中见出巧妙,写作手法变化自如有的借景写情,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有的以小见大,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古诗文给中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非常优秀的行文范例和精美的构思技巧,中学生经常阅读,自会文思敏捷,文如泉涌,久而久之,作文水平自会产生质的飞跃。

另外,文言文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生多读文言文,能激发热爱并承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并且,学习文言文还能学习古人操行,提高道德素养。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优秀文章的广泛阅读,更离不开对文言文的阅读,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审美情趣的提升方面,文言文起着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初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如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穿插讲杜甫如何同情人民的苦难,讲邻居寡妇打枣的故事,讲杜甫如何在风烛残年大灾之后拄着拐杖体察民情然后在灯下用他如椽之笔“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故事,讲当时“大唐诗人有杜甫,最知人民心中苦”的历史歌谣①……

这个环节,对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

四、让文言文的教法由单一走向多元,达成有效教学――教法的寻求、选择是建立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教师的功能的基础上的。为了达成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避免单调的教学,如下几种教法可供参考:

(1)诵读法。虽然是老生常谈,可毕竟是一种有效手段。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通过诵读,学生能够逐渐体会文中的自然美、人情美,从而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激发审美情趣。《陋室铭》的教学中,我根据文意思路,配上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进行诵读,诵读吟咏间,学生不仅体会了骈散结合的句式之美,还对文章表现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然,诵读的方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通过诵读,可以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

(2)自由阅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老师的条分屡析应该由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代替。让学生具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特别是在预习文言文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教者点拨引导。这种教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3)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其他手段创设一定的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获得同感,从而动情,受到感染。特级教师李吉林开创情境教学法,具体操作方式有描述法、剧情法或者播放音乐等。文言文教学中在运用情境教学时,最便捷的途径是辅以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能够化文字为形象,化机械为生动,化困难为容易,化繁为简。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自制教学课件、在网上下载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

(4)课外延伸法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标准如是说。文言文教学要达成有效教学,还必须做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重要文言字、词、句的意思在课外必须要练习巩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要不然,进入高中后的文言文的学习无从下手,文言文教学实效就成空中楼阁。

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同样要在课外落实。文言文中佳词妙语、传神之字、固定短语和蕴涵深刻哲理的句子凝练了古人的智慧,对于中学生,这些当然是不错的素材宝藏,这就需要教者在课外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归纳积累。对于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种活动的开展。

总而言之,教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能以生动的课堂讲析,丰富的古文化知识来吸引学生,通过对每个语言文字的精确、智慧的组合的分析,来展示中国文字的语言魅力,通过展示作品文化意蕴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把他们带到古文学作品的优美境界中。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中学生对古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而实实在在地达成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注释:

① 刘湘玉;《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一期;16页

② 匡香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七期;37页

参考文献:

第11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为了高考的分数,师生不得不一起在文言文的“苦海”中挣扎着。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又何尝不想透过文言文这扇窗户,去看看那个遥远又神秘的世界?可是文言文距离现在的时间比较远,学生没有那个时代的生活体验,缺少古汉语基础,且缺乏语感,因而不易读懂,容易遗忘,再加上老师教学方法枯燥,这使得学生只好望“文言文”而兴叹,不知如何是好。

要使文言文教学从怪圈中走出来,老师就要解决学生的思想偏差,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文言文呢?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加之网络、电视帮助他们拓宽了视野,这势必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一、重视诵读

古诗文作为一种古代文化,由于时代的迁移,语言表达同现代汉语有着许多差异,要真正理解文言句子的意思,比起现代文就难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像学习方言那样,反复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才能更好地帮助理解。语感是从吟诵中积累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忽视诵读是造成学生文言文语感差的直接原因。根据这一认识,在教《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贯使用的一字一句串讲的方式,只对部分字词作了点拨,接着便让学生朗读。读熟之后,提醒学生根据古今语言相承性的特点,充分调动语文知识积累,揣摩语意,理解课文意思,然后让学生解释句意,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学生只要把文章读通了,读顺了,读出韵味了,那么就能渐渐感受到文章的美,也就容易对这些“美”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主动去诵读、去体味。

二、角色互换

有些文言文内容比较浅显,则可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在讲授新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配任务,每一小组承担一个自然段的任务。课前同学们可利用一切手段,如字典、网络等充分查阅资料、做好笔记。课堂上,我就像学生一样坐在座位上听讲。开始学生讲得有些乱,也出现了一些漏洞,但我不急于指出他们的得失,而是组织各个小组进行评议,最后指出各自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对学生无从着手、容易混淆、必须落实的课文要点再一一讲清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合作探究精神在这一活动中也相应地得到了体现与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

文言文“问题情境设置”的教学模式是施教者在钻研课文的前提下,将课文每一层内容的情境起伏点,按一定的认知思路,设置出若干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问题,将阅读教学中的串讲法、问题法和讨论法综合起来,加以情境控制,以达到学生思维活动和基础认知的有机统一的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常规串讲,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变死记为活用,并且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效应。教师“一字一句”枯燥讲解,往往使学生丧失了能动性。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特点,在一个个问题的情境设置障碍中,进行不断的思维交锋,激活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教孟子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我先让学生整体阅读第一段,提出“梁惠王向孟子问了个什么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在我设置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动脑寻找答案。然后我顺势深入,提出第二个情境性问题――“为什么梁惠王有此疑问”?学生进入具体情境,因而答案于讨论中自然得出:因为梁惠王自认为“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如何“尽心”?则有“移民、移粟”之句落实,是否真正“尽心”,答案纷然,讨论热烈,而后形成共识:与“邻国之政”相比,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别。在如此兼顾字词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四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变教师单纯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激活,且始终是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体”。

四、启发想象,复习延伸

第12篇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1)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的反应是没有什么感觉,从小学阶段的无文言文到初中时每学期的多篇文言,学生感到适应起来太难。没有什么基础,读起来不好停顿,文言文还不同于白话文,难读而且意义晦涩难懂,学生对它的厌恶程度可以与英语匹敌,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低下。

(2)教学目标不明,重难点偏离。初中文言文教学任务很重,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言文的读法以及停顿规则,还要让学生学会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用法、通假现象、特殊句式等,这些任务太重了,我们很多教师不得不把文言词语、句式与文言翻译放在重点上,从而忽略了对文本语言、主题意义、材料选择、艺术特色等真实价值的探究,重难点的安排偏离现象严重。

二、有效性措施

(1)注重活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灵活性。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且网络极其发达,我们教师如果还没有什么实质性进步,学生们更不会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妨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这里找到走进文言的大门。导入阶段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投影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快速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中。如学习《卖炭翁》一文,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卖炭翁的烧炭的过程和辛苦,在学习文本之前,可以投影过去木炭的烧制过程,包括伐木的费力、运送木头的艰辛、烧炭的技术难度以及卖炭艰苦。在配图上趁机留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何图片上的卖炭翁穿的衣服是棉袄?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知道冬天来了之后才可以把木炭卖出去的道理,从而提高了自己对卖炭翁的认识:穷困潦倒的他既希望天气寒冷多卖炭,但衣衫褴褛的他又不想在寒风中等待,此时学生对卖炭翁的同情又加深了。学习、整理文言词句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进行检查,加以整合,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让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整理笔记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2)重视朗读课文,促进理解文本内涵。文章重在吟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从读中逐渐体会文本的意义。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文本,大声朗读,把文中难读的词句读准确,逐渐达到流畅的程度。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小组之间相互检查,一组朗读,一组指出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在相互评比中达到对文本的熟练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文本的艺术价值,同时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在初读课文时采取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初学文本时就被朗读震撼,理解文本的欲望被迅速激发出来。没有朗读的文言课堂是没有生机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文本的意义,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内涵的挖掘。

(3)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小组竞争机制。要想获得更多的文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还要借助外力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用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因为不仅仅是为自己所学,还要注意小组的竞争名次,所以他们往往更注重自己的表现。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这个好方法。如学习《醉翁亭记》一文,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利用小组竞争机制,让两个小组之间形成竞争,互相监督检查,学生很快就没有了阅读障碍,各组成员都读得很好。同样在重点词句的梳理上,我们也让小组讨论并选择自己的对手,随时对另一小组成员点名考查,问倒对方小组就得一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在对文本的鉴赏上,可以探究这样几个问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将醉翁亭呈现出来的,写景顺序是什么,谈谈这样写的好处。醉翁亭命名的原因是什么,说说这样命名的目的。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几个时候的美景,写作顺序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宴游之乐”,又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快乐,你是怎样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概括“醉翁之乐”的内涵。对这几组问题我们分组探究,回答对的小组积分,回答不好或不会的采用扣分制,学生为了小组的积分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回答的热情高。往常的文言文课堂有的学生会打瞌睡,而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敢再去睡觉了,因为有他们的伙伴监督,教师不用太分心在这里,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结束语

当然,文言文教学的高效策略不止这些,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加强背诵,不断积累文言知识,并随时加以巩固练习,夯实文言基础,且课外还要加强阅读拓展训练。只要我们能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严谨务实,相信一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作者:董宜红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