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工程的发展

水利工程的发展

时间:2023-07-06 17:1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工程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工程的发展

第1篇

水利工程建设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促使了我国水利事业高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在提高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有利影响和一定的不利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优化了生态环境结构

水利工程是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持平衡的剂和动力。科学的水利工程在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渔业及旅游等需求,带来效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同样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调节水量合理配置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或排解水污染,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抵御洪水对生态系统的冲击等,可以有效地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水利工程建设不当会影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上述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需要水利工程建设按照一定的生态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并在经过精心设计施工后才能达到的生态良性循环效果。若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中缺乏科学管理,施工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或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都会起到相反的生态作用。再加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水工建设监管制度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缺陷等等,就会使得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影响了水工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从当前的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来看,若要促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都能够得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改变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观念,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将生态保护理念与水工建设设计理念高度融合在一起,建立一定的生态系统补偿机制。

1、改变工程设计观念,制定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改变原有的重视工程建设的功能作用而忽视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设计理念。把人水和谐理念贯穿于水利规划编制、项目论证、工程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治理为主向自然修复为主转变。在设计前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把即将建设的水利工程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都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调查与评估,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估制度和减灾避污措施,有前瞻性地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设计方案的经济性、科学性与生态性。

2、积极发展生态设计理念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中,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水危机、水生态意识,营造重水、惜水、护水的水文化氛围。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即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应本着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和谐共同发展理念,给动植物的生存尽量保持其特有生活的条件,为被破坏的栖息地的鸟类以及鱼类创造更好的避难所和居住地。在施工建设过程阶段中,应从细节上的施工考虑如应用环保的材料,这些材料最好对动植物的生长没有负面的影响。当水利工程兴建完成后,后期的环境处理更为关键,应建立一个检测监督部门对完工后的水利工程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并且建立及时的结果反馈机制,全方位的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测,若有不良的环境影响可以立即的制定解决措施,处理好存在的问题。

3、建立对生态系统补偿的机制

通常来讲,既然人类对自然进行了改造,那么就必定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将这种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就很有必要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来尽力弥补水利工程建设为生态平衡带来的影响。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来建立生态系统补偿机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和政策等手段来约束水工建设对生态的破坏。并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对生态环境进行一定的补偿改善,以促使生态再次平衡,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第2篇

1.1我国水利工程发展情况

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发展动力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地理形势的特点我国水资源因地理原因分布趋势多变。根据地理学和气象学知识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处于亚洲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季风的深入,从而形成降雨。我国整体的降雨量分布十分不均匀,沿海地区的降水量十分丰富,整体趋势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在我国的西北部降雨量十分之稀少。这样的降雨量分布对于人们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十分不利,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兴建的水利工程众多,也发挥了水利工程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国外的水利工程建设有着较大的差距。

1.2水利设施施工技术特点及重要性

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水量调节和水资源分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水利工程还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水利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就要依靠完整的水利工程设施,高质量的水利设施才能够对水利资源做到良好的调控,如果水利设施不合格不但不会起到水利工程的作用还会造成次生灾害。例如三峡大坝的修建,如果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必将会对下游的城市带来灾难并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水利工程是一项受季节影响十分大的项目,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季节的配合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水利工程建设在河段的上游,但是河段上游施工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在施工时要有特殊的处理手段,同时水利工程施工强调高度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而这些要求的实现要依靠高水平的水利施工技术实现。

2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探讨

2.1水利工程堤坝建设技术探讨

水利工程的技术探讨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堤坝建设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堤坝建设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堤坝建设的好坏对于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堤坝建设中,堤坝常常由泥土和砾石组成,泥土可以起到防止水渗透的作用,砾石可以起到坚固堤坝的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堤坝防渗透层的建设,同时要增加砾石的填充密度,来增强整个堤坝的耐受性和整体质量。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国际先进的冲击和反循环钻机技术进行堤坝工程建设,这能够大大提升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传统的堤坝建设主要运用混凝土进行,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大量的混凝土进行浇筑,这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同时对于建设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大量机械设备的应用,尤其是高质量设备的应用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当前一般对骨料采用风冷降温,或者是在混凝土拌和的过程中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总体来说,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堤坝建设技术的探讨有利于整个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

2.2水利工程挖掘技术探讨

挖掘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随着我国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利工程建设的开展日益增多,水利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这些方面的特点对于施工的强度有着很大的要求,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动用大量的设备,尤其是挖掘设备,同时对于工程管理人员、建设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管理人员和建设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我国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施工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依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和创新来解决。尤其是在挖掘作业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挖掘设备和挖掘技术才能够减少工程的质量问题,减少人工失误,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品质。挖掘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因此对于挖掘技术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3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3.1现代化管理

管理对于每项施工工程都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运用现代的科技化的管理手段进行项目工程的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和缩短工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合理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对于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从而及建设过程中需要的技术设备、挖掘设备、材料进行细致的管理,能大幅度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建设效率。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地进行修正,确保该问题不会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再次出现,防止问题的扩大化,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工期。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设备和管理技术,紧跟时代步伐,定期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对工程建设的设备、材料进行细致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缩短工期。

3.2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

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时,应当充分地参照国际先进的建设技术,与我国的具体水利工程实践相结合,促进我国树立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以先进的技术和施工设备提升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同时,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减少人为原因形成的建设失误,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形成完备的树立工程建设技术保障。

4结束语

第3篇

修建水利工程也会对周边的陆地生态环境的造成大面积影响。一是破坏了陆地环境的植物多样性。二是改变了动物的多样性。例如三峡水库的兴建工作,将原来动态的水资源截流,形成一个静态的水库,水势升高,水温改变,栖息在这片水域的中华豚不得不远离原有的水域,到上游繁衍后代。此外,部分不能适应水文条件变化的物种逐渐退化,进而趋向灭亡,生物种类的缩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基于生态保护的生态水利工程

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但是经济的发展要坚持稳定和健康的基本路线,经济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起来,以经济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在组织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时,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观念,并将生态举措贯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原材料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力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坚持在工程建设之后进行相应的生态恢复工作。

生态水利工程的类型主要有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我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应该属“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黄河流域生态受到了保护。替代型如广西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都江堰是最典型的综合型生态水利工程,它是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实现了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

3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原则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3.1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天然河流具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流水状态、不同的土壤状态、不同的植被覆盖情况,这种多样性是修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础,因地制宜就是要科学地依据具体河流的综合特征,来设计和建造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保留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不能一味地模仿世界上的成功案例。

3.2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越强,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程度就越低,人为修复的力度也就越小,投入的维护成本也不多,所以在设计和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保持和快速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从而降低破坏之后的治理成本,避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综合考虑修复水域生态系统自然河流与其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还要综合考虑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的关系,将它们都纳入到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和修复的范围内。

4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途径

首先,要将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作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科学分析与计算水文情况,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障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种科学性是建立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的基础之上的,要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这样才能同时满足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需求和工业、城镇、消防、居民等经济生活用水需求。

其次,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受重大生态破坏的环节和植物种类、动物种类等,及时制定科学可行的改进方案,尽量将影响范围缩到最小,影响程度压到最低,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破坏的前期预防工作,并在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完毕之后进行适当的调整,恢复可以利用的河流环境特点,进行植被和动物的回迁。尤其要注意的关键是,提高防患意识,加强事前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缩减经费开支,降低影响程度。

最后,要将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环境工程的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因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技术,以达到水量与水质配置的科学化与同步化目的。要将水利工程与水污染防治工程结合起来,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环境效益。

5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预可行性分析研究;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

【 abstract 】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s closely related to quality, therefore related design personnel shoul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sign work,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correct ideas, implement strict survey and design the bidding process, strengthening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to increase the design personnel proportion,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of personnel from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design results,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smooth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 key words 】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sign; The feasibility study; The tender design; Draw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绪言

随着近些年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发展,还与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更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的设计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建设目标而特别制定的工程施工方案、实施方案以及经费预算。工程的设计方案对工程的功能和安全运行甚至是投资效益的比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前期,做好前期的工程设计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

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对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还对水利工程的造价有着决定作用,所以它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表现在水利工程的前期设计过程中。很多的项目负责人过度的关注投资效益比例,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水利工程设计对于整个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性,导致工程在施工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设计过程偷工减料现象严重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复杂性,任何一个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都是随着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的设计不断的向前发展和细化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包含工程结构图、工程量和费用计算在内的许多基础性资料也是需要不断的补充与发展的。事实上,大多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非常简洁,设计者认为只要方案可行就可以,没有经过深入的论证,也没有与其他方案进行对比,在规划的过程中甚至没有将河流的相关水文情况考虑在内。在设计的过程中,多数情况是在下一级设计的过程中直接搬用上一级的资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也没有对结果进行论证,这种简单粗糙的设计过程必然不能产生有实际指导性的设计方案。

2.2设计规划经济观念淡薄

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过程中,有关工程造价的“量”和“价”被早早的确定,相关的实际消耗量在后期也不能随意更改,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造价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不断的改变的,如果不把这种变化考虑在内,工程的设计就不能够指导建设。由于设计部门缺乏考虑,相关的技术人员更是没有经济意识,文件的设计问题频出,设计成果没有经济参考价值。当进入施工详图的设计阶段之后,在业主多次交涉之后,相关的设计人员才慢慢的开始将方案与各种数据进行细致对比,这样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拖累工程的进度,也会无形之中中增加工程的施工量,从而在最终提高工程的相关造价。

2.3没有服务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开始实行业主负责制,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从前期的策划、资金的筹集再到后来的设计图纸的设计以及施工队伍的组建,直到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以及建成之后的运营,甚至是运营过程中前期资金的还贷和资金的增值保值工作,都必须由业主来参与进行。遗憾的是,大多数的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对这种现状并不是非常了解,也不具备为业主服务的意识,和业主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往往以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的相关规程、规范和上级的文件等一些生硬的条文搪塞过去,这种意识对水利工程的具体设计也是极为不利的。[1]

2.4 设计过程中等级观念不明晰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是有着非常明显的等级划分观念的,根据水利工程的投资规模进行等级的设置,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等级的划分。遗憾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施工等级的把握。如果在设计过程中等级设置的过高,就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但是等级设置的过低,则很难完成前期规划所设置的建设目标。 所以,工程的设计必须要在综合的考察相关的水文资料、经济效益以及建设规模之后按照相关的规范准确的水利工程的等级,同时也应该确立相应的洪水标准和建筑物的级别,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就要依照这些等级和标准来进行设计。

3.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策略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相关的设计工作也应该在一定的标准制约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进行。在以往,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可行性分析研究、初步设计工作、招标设计以及施工详图设计。[2]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慢慢的与国家接轨,在上个世纪末期,我们对于工程的前期设计,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设计的周期,现时水利工程的设计流程主要包含有:预可行性分析研究、可行性分析研究、招标设计以及最后的施工详图设计。在新时期,水利工程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转变和改革,保证工程的建设和运营:

3.1 推行严格的勘察和设计招标程序

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积极的引入竞争体制,实行招标制度,促使相关的设计单位提高危机意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设计工作,依据实际的情况,精心设计相关图纸。从另一个方面,还要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监督,督促他们提高设计质量,同时要根据现时对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相关调整,将可行性预测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看作是两个阶段,将招标设计阶段与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合并为一个招标阶段,以求更好地进行招标设计工作。[3]

3.2 加强硬件建设

虽然办公自动化已经较为普遍的运用于现在的单位办公过程中,可是在对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设计单位离办公自动化的要求还非常远,设计条件非常简陋,甚至连最基本的绘图仪、设计软件都没有很好的配备,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设计工作。有的设计单位甚至没有新版本的设计规范,依然按照旧规范进行设计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设计结果的失误,从而给工程建设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 增加设计人员比例,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

作为设计部门来讲,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占主要比例的应该是设计人员,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部门中所占的比例往往不到50%,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投资不断的增加,工程设计的任务量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必须增加设计人员的比例。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对相关设计人员事业心与责任心的培养。目前,工程设计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设计人员自身水平不足或者缺乏责任心导致的,所以,只有切实的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设计的准确性,为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与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正厚.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工业技术,2012,(2)

[2]王.小型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河学刊,2009,(8)

第5篇

水利工程建设在其功能上划分,一般分为三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公益性效益。但是根据实际出发,大多数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主,在投资方面多数项目由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各个流域机构的参与,各省、市、直辖区共同组织施工,或是由地方投资、中央补给。而这些项目的法人代表并不是实际的投资人与受益者,所以在风险上也不承担问题,所以对于行为上,就难以去严格的规范。现如今,还存在着某些项目的法人代表干涉实地勘测、违规招标等等,给项目的开发与进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在实施阶段干扰施工的进展越权监管,直接导致各个相关单位的错乱,给水利工程的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了混乱,而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建设制度,建立具备资质的水利建设施工管理机构、成立有针对性的公司,或者在已有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上建立一些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在已有的人力资源上,最大程度的挥发人才优势,使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得到全方面的发挥,用项目承包的方式去承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落实法人代表职责,引入市场竞争的机会,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项目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要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一个相互协作,相互共赢的软件平台,同时也可以实现针对水利工程的信息、安全、成本、进度、质量的控制,从传统化向集约化进行转变。

(一)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一系列过程中都是要通过互联网或是依靠电子的介质进行,且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在施工现场实现信息化管理,能通过上网就可以掌握进展情况,结合上网技术,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个参与的工作人员,在工程期间与结束后都可生成资料进行随时储备。

(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拥有与自己相适应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在用于勘探设计的信息上可以对设计人员的信息、项目过程与审核等方面进行管理。但是在信息处理上大多数企业在对信息的产生、整理、利用、加工上都还采用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即利用纸作为介质进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才会应用PROJECT或者是P3等软件进行现场的操作,且在全部过程中,信息的处理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在我国对信息的处理上还是相对薄弱的,且流动性很大,都是在现场几个监管人员携带简易式电脑记录成果,而在整个市场上的监管软件却几乎匮乏,且还在逐渐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但是速度也是相当缓慢的,管理现场也才刚刚采用摄像监管系统,用来监管施工现场的消防与安全,所以信息化管理相对于建设水利管理工程还远不可及。因为我国在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个别企业才使用信息技术的一小部分,还没有达到资源共享、随机交流、全面互动、所以信息化的道路还有相当长远的路要走。

(三)借鉴信息化管理的成功经验

信息化管理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依据这些进行计划安排与优化管理。同时在外部还应当进行信息的交流,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实现科学的、高效率的、稳定的监管系统,实现优化与办公室无纸化、科学决策化的生产。在内部达到全网共享、专用的数据达到分级分权限共享,彻底实现快速监控,在网上就可以进行采集管理所需要的材料报表,从而确保所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安全、有效。实现管理层的消息可以直达各个相关部门,也可使各个部门的意见能快速的反应到管理层,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在安全、物资、质量、造价、进度上的信息可以得到监管与控制。

三、加强风险管理水利工程项目

水利工程在建设与多方面原因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风险,在过去,水利工程建设多以国家为主,参加项目的单位也大多都是国有单位,一旦出现问题也都是由国家承担,利益关系不大,所以风险意识淡薄,但是随着改革的开放,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多元化的开展,参与单位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风险的承担者不在是国家,而涉及到各个参与单位了,再有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事故的风险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则也会影响水利工程目标的实现,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事故,造成经济的损失。在于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项目管理水平上仍然处于落后阶段,在管理上的主要问题有风险意识淡薄、相关的保险行业体系尚不成熟、没有相应的担保与保险合同范文标准,可供参考。

四、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具有美学性的水利工程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设水利工程不在是仅限于其自身的用处了,而开始研发相应的精神愉悦层次,发展趋势也是具有美学性的水利工程建设了,通过利用施工所在地的人文特点,地理环境的优势,通过艺术的设计,把水利工程进行优化,充分运用美学知识,使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使水利工程具有了观光的价值,同时还促进了水利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二)发展具有程序化的水利工程行业

为了更好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实施水利工程投资招标,引进竞争的机制,择优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充分的调动参与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水平与质量,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加大了控制水利工程造价建设的设计力度,使其不断向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好的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

(三)发展具有标准化得水利设计行业

大力推广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化进行,提高设计的效率,加强设计部门与科研部门的联合,节约社会资源。通过设计与科研部门的衔接与全面的沟通,共同建设水利资源建设的规范性,推动标准化的进程。

(四)发展具有生态、多功能化得水利工程

第6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前景,GPS,GIS,R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控制测量技术

控制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中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控制测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PS测量技术的出现及不断成熟,成为了现代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但是在一些信号干扰强或者没有信号的地方还需要传统光学测量方法的辅助。GPS测量技术可以快速高效、高精度确定空间点位的三维坐标。水利水电中工程控制测量划分为测图控制网和专用控制网两种类型,和所有的控制网一样也是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方面组成。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平面控制网主要是三角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讨,现在发展为三边网、边角网、导线网、GPS网、混合网等现代控制网测量技术.现阶段主要以GPS网应用最为广泛:大区域测图控制网基本采用GPS控制,中小区域测图平面控制网采用GPS控制网作为首级网或采用多种设备观测的混合网;专用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边角同测网,部分工程采用GPS布设首级网或直接布设为GPS混合网。

二 变形监测

水利工程中到处可以见到很大的堤坝,堤坝的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坝体变形监测是水利工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大多数堤坝都是建在两边比较陡峭的岩壁中间,因此坝体两岸地形相对复杂,测量点的通视较差,以往传统的交会或极坐标测量方法精度有限,工作周期长,效果差,而且无法连续测量出变形量,不能及时快速的反映变形量。而G PS —RT K测量技术精度高、无需通视,实时,快速,可实现连续测量,为建立坝体监测系统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 水下地形测量

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手持GPS、GPS—RTK及CORS系统配合多波束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原来采用的以经纬仪、电磁波测距仪及标尺、标杆为主要工具,用断面法或极坐标法及交会法定位,用测深杆和测深绳来采集水深数据的测量方法,手持GPS是以某已知点作为基准点,立在基准点的GPS接收机连续接收卫星信号,并与已知点的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计算确定当时误差的伪距修正值,将这些修正值输入工地较正的参数中,用户接收机通过修正值来实时校正GPS信号,它具有全天侯、实时连续、高精度,方便快捷等特点。目前GPS-RTK及CORS系统定位精度已达到厘米级,且能够做到实时无验潮测量。GPS—RTK 水下测量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下测量的精度,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测量周期,这也保证了测量工作能为施工部位及时提供水下地形图,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这三种测量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与传统的岸上基准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测量技术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特别是较大面积的水下地形测量.可以大大缩短工作周期。减轻劳动强度。

四 河道测量

为河流的开发整治而对河床及两岸地形进行测绘,并相应采集、绘示有关水位资料的工作称为河道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河道地形测量;河道纵、横断面测量;水位测量;水面线测量;沿河重要地物的调查或测量。这些测量主要是用GPS-RTK来实现的。因为河道两边地物相对复杂,GPS-RTK更利于测量。

五 水利地形图测绘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形成了多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同时测绘的测绘方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优秀数字成图软件如南方测绘成图软件,采用现代的先进测绘技术。不仅可满足不同要求的测绘成图,还可进行GIS前端数据采集与数据更新。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业方法主要有电子平板测量、数字测记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种模式。电子平板测量系统组成:全站仪+便携机+地形图绘图软件,包括测站和镜站两种作业方式,其特点是模拟传统白纸成图,作业直观,无需编码,测绘不易产生错漏,但便携机电池使用时间短、相对笨重且稳定性差。一般用在平坦地区、城镇地区,和电磁信号较差的地方地形测图,不适合环境条件恶劣的水利水电工程地形图测绘。数字测记测量系统包括:全站仪/GPSRTK+草图+带有地物编码的内业绘图软件。缺点主要是因为所有数据都是储存在仪器中,回到内业场所导出数据,绘图才能看到图形,作业不直观,测量点号与草图点号可能产生不一致,易产生地物错漏,对现场绘制草图人员要求较高,但适合各类环境数字地形图测绘。

六 前景展望

面对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步伐,面对地球数字化的挑战,摆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大力促进水利工程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随着3S 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合理的将此项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中,必定会给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带来更大的优势和发展。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测绘技术将向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现代测绘技术方向发展;同时测量精度和速度会越来越高,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和技术水平也会向电子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晏民,洪立波等.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与应用[J],2007

[2] 贡建兵,李振洪.GPS 监测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块的创建[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特点;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水利工程在国家用电用水方面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它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与推广的工程项目。水利工程的基本防护功能是蓄水、挡水和泄水,因此,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譬如墙体需要极强的稳定性,闸门的抗裂性能较佳,最重要的是水利工程建筑物整体的防渗性要有绝对保障。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严格遵循国际标准中有关工程建设的规范制度,在一定的约束范围内施工;其次,水利工程的地基在维持后期工程稳定性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作出慎重的选择。

一、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 

水利工程与其它工程项目一样,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只有对其进行深入详细地了解,才能选择最为合理的施工方式,更好地组织施工。 

1、需要对工程所在地的水流进行控制 

水利工程大多在河流、湖泊等处进行施工,为了避免流水对施工的影响,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对水流进行控制,以保护建筑实体在正式投入使用前不会受到水流的冲刷。 

2、要应对气候的变化 

由于水利工程大多属于露天施工,因此强风、暴雨、酷暑等均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气候的变化。 

3、对于工程质量要求极高 

水利工程的投资大、工期长,并且由于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国家对于各类水利工程的质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4、涉及面广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部门和单位,还要兼顾生产生活用水、交通运输、发电和防洪等不同使用功能的要求,因此施工具有极高的复杂性。

5、工程的准备时间长 

除了少数平原地区外,我国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都集中在高山、峡谷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因此在施工前除了要铺设连接施工现场与外界的通道,还要修筑相应的办公和生活建筑以及其它的附属设施,工程的准备时间极长。 

二、水利工程中主要的施工技术

1、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土方工程是水利工程的基础部分,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干填碾压式、定向爆破式、水力冲填式和水中填土式。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干填碾压式堤坝是目前国内水利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施工方式。一般来说, 对于土方工程的质量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密实度、强度,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且堤坝的沉降量要小、稳定性和防渗性要好。除了要选好所使用的材料外, 土方工程的工序大致为铺土、平整、洒水、压实、细节处理、检验。由于堤坝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多、工序复杂、工种多、作业面狭窄,因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对各道工序的控制,大多会采用“按需申报、定点卸料、随卸随用、责任到人、插杆检查”的质量保障方式。

2、水坠坝工程施工技术

简单地说,水坠坝就是通过水力冲刷方式而修筑土坝的工程。与其它修筑方式相比,水力冲刷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造价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现实中,水坠坝工程成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治理措施。而且,它还能应用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在防止水平流失方面功不可没。水是水坠坝工程的基本条件。在施工准备阶段,就要有足够的水量,以满足水力冲刷的需求。通常情况下,水坠坝坝体充填的总土方量和实际所需的水量大致相等,而和储备土料的数量呈现2:3的比例。在实际中,一岸冲填、两岸交替冲填、畦冲填、多畦间歇冲填是比较常用的坝体冲填方式。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当符合“早、稠、坚、排、匀”的冲填要求。排水是冲填的后续环节。对于水坠坝工程而言,其主要采用两项排水措施,一是表层排水,二是深层排水。而每项排水措施又由多项内容组成,如埋管自流排水、虹吸排水、水泵排水是常见的表层排水形式,而排水棱体、排水褥垫、和砂井砂沟则是常见的深层排水形式。 

3、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混凝土坝,顾名思义就是用混凝土浇筑、碾压或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而成的堤坝,主要适用于那些库容量大的水利工程。工程主要包括地基开挖处理和混凝土大坝修筑两个部分,工程所采用的工序大多为工程准备、控制水流、挖掘与处理地基、修筑混凝土大坝、安装配套的金属结构。其中,混凝土大坝的修筑可以细分为砂石料的生产、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运输和混凝土的浇筑四个部分。需要注意的是, 在混凝土大坝修筑结束后,坝体和基础部分往往会出现一些裂缝,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基础部分施工质量低下而引发的不均匀沉降、坝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分块和分缝不合理、混凝土拌合不均匀、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等。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混凝土的变形和对这种变形的过多约束造成的。根据产生部位和深度的不同,混凝土大坝的裂缝主要分为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和深层内部裂缝三种类型,其产生机理分别是混凝土干缩过快、混凝土塑性、水泥水化热。为了避免裂缝的产生,可以通过在浇筑前加速混凝土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存储温度、降低水化热温度升高等方式,以便改善和调整混凝土大坝的温度压力,避免裂缝的扩大化。

 4、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是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总称,是一项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锚固技术。它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等,预先对基岩或相关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状况的目的。预应力锚固的施工具体包括:造孔、编束、放束与锚固、张拉和防护5个步骤。

5、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技术是施工导流与围堰。选定何种导流方案,事先设计要做到周密谨慎,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等。施工导流是一场为水工建筑物施工进行的与河水争地与争时的斗争,如何安全度汛是最关键的,导流工程与施工总进度密切相关,必须做到熟悉地理知识,在设计中做到细致有度,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总进度要求;水域上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解决施工导流问题时,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修筑围堰。

三、加快水利工程施工中电子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各行业逐步向信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转型,计算机网络作为勘测设计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勘测设计技术完成了向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和CAD技术的转变、达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利工程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工程中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环境以及系统应用均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和支撑。 将GIS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是近几年来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用三维全景虚拟显示施工总布置,直观反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并实现各种信息可视化查询、分析、统计计算,实现建筑物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演示。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工程措施,这项传统技术结合GPS定位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按照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利用Auto CAD建立数字化模型,执行点坐标查询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Auto CAD的特性提供了全新直观明了的图形计算方法,大大减轻工程测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结束语

综合上述,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施工内容复杂,技术工艺难点较多、施工项目庞杂等难题,因此,我们必须更好完善的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 

参考文献

[1]季娟.水利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思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 

第8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生态系统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和农业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协调发展的趋势,当前需要大力兴修水利,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为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一个重要的基础。

1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对整个农村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此类影响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全面分析,比如加强修建、预防、补充等措施对水利工程进行完善,从而能够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为农业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

1.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合理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看,环境本身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破坏,那么从短期情况看,生态环境无法得到恢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效益,对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完全恢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水资源自身恢复过程中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水量,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考虑流域方面的问题,那么生态环境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协调的发展。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河道断流、水土流失、水源枯竭,如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选址不当,同样会给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1.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其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的增强农业灌溉水平,促使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能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工程项目施工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化肥使用量在逐年增长,因此产生的退水流入农田中几率很大,对农田水利工程污水排放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实施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措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 农田水平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从近几年我国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情况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建设大型农田水平工程的同时,需要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促使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能够全面协调发展。

2.1 农田水平工程建设前的预先调查

农田水平工程建设环境状况需要进行预算调查,通过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前期调查工作对农田水平工程兴建和服务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预算调查可以发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对现状分析和相关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提升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地下水、生态方面环境水平,从而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2 农田工程建设环境具体分析

从生态环境调查角度看,需要根据工程特征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与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同时根据环境的不同影响程度进行主次方面的分析,一方面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进行协调性分析,分析其是否符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农田水利总体规划保持协调性和一致性。其次农田水利工程方案环境需要进行合理性分析,需要从选线布局、选址等方面进行多种方案研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后是从影响源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前期的开挖、占地、弃渣等方面的施工进行有效性控制,对损坏土地、植被、扰动原地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降低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如果选址不当会对局部气候和水库水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农作物对水温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农田水平工程建设方案不合理对水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水温情况进行综合估算。水库对淤泥的承载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很难其进行量化,需要按照类比分析和机理分析进行预测处理。从根本上达到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运用生态机理学的基本原理,按照工程兴建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预测其生态系统的总体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依据。

2.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影响状况进行预测,同时需要把工程兴建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提升企业综合评价水平,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促使二者协调发展。农田水平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通过模型进行评估,从而减少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农田水平工程项目评价过程中需要把其对局部气候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从生态环境用水和人群健康等方面出发,把对水环境、陆生环境的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最终能够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效益,在全球经济日益恶化的具体,需要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保证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农田工程项目需要与生态系统环境结合在一起,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积极的条件,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工程日趋完善,提升农业综合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春火,刘士余.生态修复对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2]左元庆.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3]彭珂珊.水土流失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国民经济任务前景

一、水里工程概述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时间段,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对于水利工程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例如在我国建国初期,水利工程的兴建的侧重点是水资源的利用,水利工程都以水电站和水库为主,对于环境保护这一块则照顾的非常少。而当初建设水利工程,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目标。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步入第三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水利工程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实要求水利工程必须进行改革,调整发展思路,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在探索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相互之间的关系,水利工程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需要肯定。但是在整体上,我们缺乏对两者的客观认识和评价,造成了评价定性,最终导致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现如今,面对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对水利工程事业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两者之间引发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进行定量的研究,用全新的视野,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去分析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回答水利工程在目前阶段面临的一系列“度”的问题,例如: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控标准如何把握;水利工程问题引发的国民经济损失与解决水问题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水利工程投资与国民经济比重的问题;如何发展与现行控制指标相符合的新模式;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等问题。所以,对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关系的重新认识,是水利工程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各项分析研究概述

1.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系统的动态关系

对现行的水利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洞察不足,做出改进,使其能够融入到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为日后建立水利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模型做好准备。我们应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把水利部门扩展到12个,构建新的分析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全国和九大流域进行系统分析统计,绘制占用产出表格,研究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部门与整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还应利用占用产出模型深入的去研究重要水利措施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水利工程建设的分项边际成本与效用分析

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材料,对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确立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体系。评述世界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确立典型国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然后以我国发展现状作为对比对象,进行定位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水利工程问题引发的国民经济损失、水利工程活动等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进行分析和系统的总结,为界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利用和保护、开源和节流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提供相关的数据。

3.水资源管理的总控制指标与水利管理

采用多目标分析技术,对省级行政规划区域内的水资源使用权分配进行研究。通过对用水定额的分析,制定用水定额的标准。对现行的水资源的补偿机制和恢复机制进行调查,对比国际实例,进行相关的责任和利益关系的量化分析,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研究,并对补偿机制和恢复机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此外,还应该根据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探索一条新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4.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关系协调准则

对于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准则,我们应从多方面去考察研究,例如防洪、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等,制定多方面的调控标准。我们应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提出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化发展对于水利需求的综合评判标准。发展预测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以及农业耕植面积发展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防洪的需求,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之间的影响,参照国内已有的规划成果,制定出相应的准则。

5.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水利工程都有不一样的需求标准,我们要以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整体核算模型为工具,研究水利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程度,制定出合理、适宜的发展模式,研究整体的规划方案和相应的调整措施。

三、水利工程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在上述所提及相关的研究理论和模型中,已经有很多应用于实际实践中。对于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预测、规划和协调作用,前景是令人期待的,体现出来的成果也比较显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重要的实践应用成果:

1.通过对我国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结合国外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和投入状况来看,我国水利工程在未来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投入状况会持续增加。

2.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灾害频发,水灾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是巨大。水利工程对于减少水灾害的影响,控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水利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3.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水利工程在其中都会起到保障和促进的作用,在目前阶段也不例外,而且作用更加的明显,国家在水利方面的投资,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在经济效益上得到回馈。

4.通过构建模型和定量评价体系,能够不断的去协调和完善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水利部门内部自身的协调和发展。

5.通过对水利工程投资规模的预测和分析,能够准确的设计水利工程投资的规模,分享投资成本比例以及工程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纵观建国以来水利工程投资,结合目前的理论模型,可以看到,我们的水利投资调控比例正趋于合理化,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6.在有水问题发生的流域,适宜的修建水利工程可以对该区域的水问题进行很好的控制,如果是水灾频发的流域,那么水利工程将会对国民财富起到巨大的保障和增值的作用。就目前水利工程的建设而言,任务目标是针对水问题建立安全的防护体系,兼顾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7.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我国水资源的调配、农业的顺利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长江流域的三峡工程和黄河流域的小浪底工程完工,对于我国洪水灾害的防范,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水里工程的前景上看,防洪抗旱、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水电资源的开发都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另外,我们尚可以在水利工程地区开发旅游项目。;例如三峡大坝,本身就依托三峡而建,旅游项目已经走上轨道,其他地区也应该学习经验,增加社会财富。

四、目前水利工程发展的任务

1.加强河道治理,提高水灾防范能力。虽然三峡工程已经完工,但是从近年的防洪效果来看,也出现了乏力的现象,所以说我国目前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防洪任务依然很重,还需要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提防建设以及分流蓄水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对部分地区河道进行治理,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2.做好抗旱工作,保障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也是国家重点项目,对于农业生产和农业创收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性水库的建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旱灾的问题。

3.开发水电事业。我国可开发的水资源非常的多,要抓住这个优势,建设水电事业。我国现在电力生产,主要的能源依然是煤炭,从今年形式看,全国煤炭吃紧。所以我们要在两河主干流上兴建骨干水电站,在支流上兴建中小型水电站,缓解全国用电压力。

参考文献:

魏周龙.水利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J].水利电力机械,2006年第6期

韩慧芳.深化水利工程水价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J].安徽水利财会,2004年第2期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1前言

我国目前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要想真正有效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满足防洪等方面的实际要求,仍然需要加快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由此可见,关于水利工程,搞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及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状况通常是受大气环流所控制的,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旦完成,原本的陆地为水体所代替,局部的空气湿润化,也就是说局部气候会发生某种变化,尤其是在降雨和气温等方面。

2.1.1对降雨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对降雨的影响通常表现为降雨量的增加和降雨地区分布的改变以及降水时间的改变。首先,降雨量会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形成大面积的蓄水,通过阳光的辐射,蒸发量大大增加,最终导致了降雨量的增加。其次,降雨地区分布的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大规模蓄水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低温效应,导致降雨的分布区域有所改变。通常表现为库区和库区相邻地区的降雨量下降,而一定距离外的区的降雨增加。最后,降雨时间有所改变。在炎热的夏季,水面的温度往往会低于实际的气温,大气的对流相对减弱,降雨量也会因此减少;而冬季,水面相对较暖,大气的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也会因此而有所增加。

2.1.2水利工程建设对气温的影响。水利工程落成后,库区的下垫面将受到影响。原先的陆地变成水域,这一定程度上,将导致空气间能量交换方式的变化,并最终引起气温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气温的小幅度升高。

2.2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整个水道将受影响。尤其下游河道的受影响程度最大,直接影响到周边环境的变化。以水库的建设为例,水库落成后,在存储汛期水源的同时,也截流非汛期的基流,很大程度上将导致下游水位下降,甚至导致断流,最终影响生态环境问题。而一旦河流枯竭,必然会影响下流生态恶化,导致水质恶化。

2.3水利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原本流动的和流水发生变化,如因水库水温的升高,引发水质相对较差,尤其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另外,水库一旦蓄水,睡眠扩大,蒸发量大幅度增加,水汽、水雾增多。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2.4水利工程建设对地质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增加地震、塌岸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2.4.1水利工程建设与地震。大型水库具有极强的蓄水能力,这种蓄水会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以后,增加断层之间的程度,而岩层空隙的水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大大增加地震发生的几率。

2.4.2库岸易引发滑塌。随水库蓄水能力的提升,蓄水水位的升高,水库岸边土体的抗剪强度将降低。久之,将导致塌方、滑坡等问题。

2.4.3水库渗漏。随水库的渗漏,可导致周边水文条件改变。而一旦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一旦渗漏将直接污染周边水体。

2.5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土壤浸没。浸没区的土壤通透性相对较差,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降低,肥力下降,最终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5.2土壤沼泽化。水利工程导致水位上升,地下水位随之上升。久之,土壤易形成沼泽化。此外,土壤过度湿润,将加速植物根系衰败速度,导致呼吸困难。

2.5.3土壤盐碱化。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3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

要想真正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对能源的开发要从长远考虑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要仅仅考虑眼前利益,而是严格按照大水利发展的基本原则制定规划,尤其要改变技术经济最优化的工程目标,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3.2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尤其在不适宜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真正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出发,对那些可能对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产生某种程度的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科学的评估与严格的审查。

3.3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开发目标

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参照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地域水力资源的规划开发往往追求100%。但是,考虑到移民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补充费用的越来越高。在综合考虑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社会的角度考虑,规划设计期间应注意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开发目标。比如:针对移民少,耕地少,生态问题少的流域,可100%开发。而移民多,耕地大,生态问题严重的流域,可考虑着重重点河段开发。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三者的统筹规划。

参考文献

[1]钱新月,单桂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J].科技世界,2013,(13):22-23.

[2]何瑞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55):33-34.

第11篇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1.1进行科学管理

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1.2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建立市场化筹资和依法组织农民投劳投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农村水利建设资金,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的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在资金投入上要逐步转到以农村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投资农村水利的比例要有所提高,并且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1.3开发人力资源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多数农村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运行时间长,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设施不足,灌溉内的志趣配套较少,主渠土渠较多,加上维修资金不足,渠道淤积严重。

2.2水利工程建设任务重

近几年来,连续遭遇干旱灾害的袭击,人饮工程水源逐渐衰竭,供需不平衡,对水利工程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水利设施带病运行,老化失修,可见修复任务非常繁重。

2.3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国家各级财政对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十分有限,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2.4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3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由于目前广泛的农业结构调整,使得大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灌、排、降技术不能与当年农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所以为了适应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应该加强对灌、排、降技术的深入研究,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3.1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建设管理

鉴于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的教训,目前各级政府对防涝防洪工程都非常重视,防涝防洪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的正常发展。根据当地防洪除涝工程实际、水情、种养殖业及工业等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出台排涝收费管理办法。防洪除涝工程是公益性工程,工程管理单位必须精简高效,经费来源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搞好工程管养分离,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经费负担。

3.2节水和环境治理同时进行

水是生命之源,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资源。建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要从推广节水灌溉开始做起,从小做起。推广节水灌溉可以缓解当前社会用水供需矛盾: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推广节水灌溉的同时,应该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推广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

3.3科学制定规划,保障农村水利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第12篇

1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水利工程建设,健全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各种各样的粮食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有足够的水资源进行灌溉,国家统一修建水利工程,有利于降低广大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的成本,防止农民在开渠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帮助他们避免了自己开渠灌溉的麻烦,降低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成本;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中生物的多样,而且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国家中的水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的河势,改变农业灌溉的水质和水温,使其变得更加有利于自然灌溉。健全的水利工程更有利于为各种鸟类和水禽类提供更好的栖息地,提供更好的避难所,而各种鸟类又是许许多多农业害虫的天敌,进而更好地保证农业生物链的正常运行,而这则有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进而实现农业的绿色生产,更有利于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部分环保技术措施有利于各种动物的快速成长,有利于各种植物的快速生长,从而有利于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大大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2防止农业生产遭受洪涝灾害

作为产生农业生产研究人士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我们都知道农业生产最怕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力巨大,而国家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措施,不断建立比较完善的防洪体系,而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各种措施都这些有利于防止农业生产遭受大型的洪涝灾害,在枯水期或干旱季节的时候,水库可以放水为农业提供充足的灌溉水,防止大片农作物枯死;而在洪水期或将于充沛的季节,水库可以贮蓄多余的雨水并对洪水进行拦截,以更好地防止降水过多或洪水泛滥而淹没大片田地,造成农业破坏,同时贮蓄在水库的水更有利于在旱季的时候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更有利于保证广大农村地区的安全。

3有利于提高粮食的产量,实现粮食生产的多样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要求更高,在粮食方面也要求五谷杂粮都要吃,在蔬菜方面也要求进行绿色生产和多样化生产,以保证身体的健康,而这无形中要求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要求农业生产的高产量,而作为促进农业生产高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利建设便显得更为重要,不断加强水利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防止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水利基础的保障,为各种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改变广大农民群众靠天吃饭的消极现象,提高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多样化。

4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来源

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的发展会带动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水利工程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短暂的时间性的就业,增加他们的额外经济来源,而这不仅有利于自己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使他们有更多的资金来投资于自己的农村生产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各种农业生产工具,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而粮食产量的提高又再一次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经济来源,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其余的则用于农业生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