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时间:2023-07-06 17:1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舞台艺术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第1篇

第一,能乐舞台布景方面所体现的“幽玄”之美。

在能乐舞台的布景方面,最能体现能乐“幽玄”之美的莫过于“桥挂”(能乐舞台的布景)前面的三棵小松树。此三棵松树间距相等,由中心正台向边侧高度依次降低,除具有演员参照物的作用之外,还能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远近感之差,能够让人幻想出高度参差不齐、树木种类繁多的森林以及人们从森林穿过向神灵祈福的场景。布景方面的“幽玄”作用值得肯定,首先“幽玄”布景突破了传统戏剧中频繁更换布景的繁琐,使能乐摆脱了地点以及时间的限制,保持了能乐演出的连续性。同时,“幽玄”布景还使能乐完成场面的大角度转换,做到了“不大不小一块地可家可国可天下,就这几人也父也子也君臣”的完美境地,给观众创造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将能乐表演的自由性推向了另一个高点。然而,在另一方面,“幽玄”布景也给能乐舞台发展带来一定障碍。由于省略的布景内容过多,要想真正理解并读懂能乐,观众除了要理解舞台布景所省略的内容之外,还必须要理解省略内容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因而观众要具有一定的能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这一点带来了能乐与日本年轻人的隔阂,如何摆脱这一困境,使能乐进入到年轻人群之中是能乐舞台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能乐舞台采光方面所体现的“幽玄”之美。

黑夜的黑能够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白天与黑夜交叉带来的幽暗更能够使人浮想联翩。从整体上看,能乐舞台在采光方面紧紧抓住这一点,通过黑与明相结合的幽暗催生“幽玄”之美,从而给观众创造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在采光方面,能乐舞台最显著的特征即为不在舞台顶部设置照明灯之类的照明工具,而是通过人工采光等手段,使自然界的光线从侧面进入舞台进行照明,从而给观众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暗——明——暗”的基调颜色变化情况。幽暗的产生给“幽玄”之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观众进入能乐堂,在光线的综合作用下,能乐舞台的其他布景都若隐若现,根据观众欣赏角度的不同,可以转换为各种存在,这使观众犹如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从而展开无限遐想的空间。在这里,人能够和神灵进行交流,能够为部落以及族人今后的丰收和幸福安康祈祷。这一舞台布景艺术较好体现了世阿弥对能乐理论的阐述“秘则是花,公开则不为花”(世阿弥《风姿花传》第六《花修篇》)。幽暗所产生的美是日本人追求的传统美学理念之一,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对幽暗之美大加礼赞,表达了自己对幽暗之美的完全膜拜,这也正是能乐舞台艺术登峰造极给日本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所在。

第三,能乐舞台道具方面所体现的“幽玄”之美。

能乐舞台的道具简约而不简单,同样体现着“幽玄”之美。“幽玄”之美主要表现在:(一)桥挂。桥挂是能乐演员进入能乐舞台进行演出的通道。桥挂是能乐舞台的重要道具之一。在能乐世界中,桥挂作为一种媒介,将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这两个不相通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演员从桥上走过,即代表从人的世界进入到神的世界,开始和神灵进行交流,使人能够体会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情况,同时也能使观众深刻体会到“幽玄”之美的含义。(二)“钟”。“钟”的道具在能乐《道成寺》中出现。该“钟”用布做成,内悬挂一铜镜,能乐演员按照能乐发展需要在“钟”内换装,正是这口“钟”在能乐舞台上的一起一落,为观众缔造了“幽玄”之美的空间,它代表着能乐演员身份以及演员所处世界的转变,同时也暗含着观众所观赏世界的不同。(三)“船”。“船”的道具在能乐《江口》以及《俊宽》之中出现。该“船”只是用竹竿捆绑的框架,观众在观赏能乐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既可以将其想象为豪华的船只,也可以将其想象为一叶扁舟。在“船”上发生的情况根据观众自身的定位也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想象。用竹竿做成的简单“船”同样给了观众一个无限遐想的幽玄空间。

参考文献:

[1] 山崎有一郎、葛西圣司.能·狂言なんでも質問箱[M],东京:桧书店,2003 .

[2]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董佳佳、沙欢:能乐舞台艺术的文化透析[J],作家,2009(4).

作者简介:

第2篇

1、经纪人考试每年两次,上半年的报名从3月份开始,下半年9月份开始。

2、考试费用是380。可以自学,也可以报班,复习资料可以网上找。

3、考试主要考两科,复习资料一共4本教材。第一本是考试大纲。第二三本事考第一科目,法律法规和培训教材,这两科加起来要超过60分,最后一本是考第二科目的,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4、两科分数加起来要超过100分才算通过,所以第二科目只要考40分以上就行了。

5、申请从事经纪活动人员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具有从事经纪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固定的住所。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申请经纪人资格证之前连续三年没有犯罪和经济违法行为。具备以上条件的人员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考核批准,取得经纪资格证书后,方可申请从事经纪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提起舞蹈,许多高中学生只对街舞感兴趣。高中时对舞蹈的认知基本都是零基础。学生没有基础,身体硬,什么都不会,两年半后面临高考,困难很大。如何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丰富的舞蹈知识,并能通过高考?在教学理念当中有一个专业化的倾向问题,很多专业的舞蹈老师都希望把学生教得更专业一些,但是我们大多数面对的是这种没有基础的学生,每周只有一节课,间隔时间也比较长,想从专业入手可能很困难。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我先让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知识,并欣赏舞蹈,调查学生喜欢的舞蹈,在他们喜欢的舞蹈基础上一步步引导他们学习。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能力较差。面对艰苦的舞蹈训练,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常常会困惑、却步。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舞蹈训练是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训练过程,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让学生发自内心热爱舞蹈,自觉投入到训练中,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二、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舞蹈表现的基础。在此,我分为几个阶段,并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了教学训练的系统性,一步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一阶段:人体的方位、手脚的位置,柔韧、软开度训练。

第二阶段:扶把部分,也叫把上动作训练。

第三阶段:中间训练。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了以下目的:

(一)掌握必要的舞台表演常识,了解舞台形体动作的一般规律。

(二)解放全身各部关节,达到腰腿柔软、四肢灵活。

(三)学会身段表演的基本动作,从而适应一般舞台表演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技能技巧课训练

技能技巧课包括素质训练、地面技巧、空中技巧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训练,如转、控、翻、跳、走。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四、舞蹈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柔韧性、控制力、弹跳力等提高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身韵教学。除了让学生练习舞姿、体态、路线等外,我还很注重气息、意念、神韵等内在韵律练习。让学生了解学习千变万化的规律,在舞蹈表现方位、造型、运动、动律上,这些都是在教学中逐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五、眼神表情的培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眼神和相应的精神气质状态中表现出来。在特定表情方面,我有选择地让学生做喜、怒、哀、乐、怕、恐、悲等练习,并让他们自己选择表情的动作。课后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六、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上台、多锻炼,从课堂走向实践,自己选择音乐、自编、自导、自演,培养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锻炼思维的灵活性,然后让他们在舞台上多表演,训练心理适应能力,克服害怕、紧张心理,培养舞台适应能力。让每个人都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七、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

舞蹈欣赏指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来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舞蹈欣赏不应是一种被动地接受过程,要通过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往复关系,反作用于创作者,才能体现出舞蹈欣赏的全部意义。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进行舞蹈观摩、欣赏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舞蹈欣赏离不开舞蹈形象,它是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糅合了主观情感,因此获得了题材,形成了主题,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出了舞蹈形象。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从舞蹈感性经验的积累,全方位、多方面提高艺术修养两个方面入手对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以便舞蹈工作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具备全面的欣赏能力。

八、培养对舞台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4篇

一、操作前的准备

1.从事灯光操作人员,在节目演出前首先要熟读演出剧

本,对剧中的场景、人物、情节、动作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

地领会灯光设计的意图。

2.其次,要参加每场戏的排练,即使时间紧也要参加排练,排练时要注意观察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倾听节目中的台词和音乐,牢记排练过程中每个细节。

3.仔细阅读灯光设计书并与设计者进行研讨,把设计书的实施与操作具体化。舞台采排时,设计书可能有些修改,把修改处及时记录下来。

4.按着设计书上的灯光装台单进行装台。装台通常是彩排前的前一天进行,操作人员可考虑采用更加简便的方法进行装台。

二、实际操作

1.脚光灯的操作――脚光灯的高度一般是固定的,但有些歌舞节目高度需要作适当调整,如不用脚光灯时可以把它收藏起来。

2.顶光排灯的操作――调整顶光灯的高度,调整高度要根据各种舞台装置和不同场景来进行。最近已采用电动调整,并可用计算机储存,每一个场面都能进行准确的调整。

3.带形灯的操作――无论把带形灯悬挂在何处,首先要注意悬挂的角度和高度。如挂在顶部格窗上时,对着下方倾斜成45度或90度有着不同的效果,无论对着屋内或屋外景片都应该有倾斜的角度,悬挂的高度以及与背景或天幕的距离等,应按设计者指定的位置。这个位置经过舞台排练已经确定,距离变了会影响亮度,所以操作人员要注意安装,操作时要考虑效果。

4.聚光灯的操作――操作聚光灯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聚光灯的光源,一般是设在透镜的光轴上(即中心线上)。

要把光源正好放在球面反射镜的焦点上。

要使灯泡灯丝所在的平面同透镜平行。

经常保持灯具能上能下,左右自由操纵,而且能同其装置协同圆滑地运作。

跟随人物动作(追光)时,光柱的中心大体要在人物的胸部附近,如有特殊情况进行追光时,应遵照设计者的要求进行操作。

渐亮或使用光阑投光时,预先要很好地确定被照面的目标,以便准确地投光。

5.弧光聚光灯与氙气聚光灯的操作――除遵照一般聚光灯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以下各项:

要在电弧充分稳定后再打开光阑投光。

点燃时要切实关闭光阑。

灯具内电极的接触或定位螺钉等,其接触面要大并且要严密而坚固。

6.投影器的操作――投影器的操作比较复杂,操作人员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操作上,要有较高的水平。在操作时除了靠经验和熟练外还要注意以下各项:

同操作聚光灯一样,注意使用的光源和透镜,向映幕投影时有物镜移动法和底板移动法两种。

除近距离外,多半采用弧光灯或氙灯做光源。如果底板类似照相木板那样的玻璃,就要特别注意温度并对底板采取保护措施,以免投影过程中因高温而损坏底板。

7.灯光控制盘与控制台的操作

灯光控制盘与灯光控制台是舞台的心脏,整个演出灯光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控制台上的操作。控制台的操作最好是由灯光设计者掌握或操作,也可由灯光组长操作,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各项:

对所使用的控制盘控制台的结构、功能以及操作方法要十分熟悉熟练。

操作过程中沉着冷静,机敏而准确地按着灯光设计和演出的变化进行操作。

即使灯光设备全部现代化,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事故。当出现事故时要沉着冷静,按着备用方案加以解决,不使演出受到影响。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特长生;培养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学校基础音乐教育在硬件与软件上也逐步完善。与此同时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音乐特长生”顾名思义就应该是那些在音乐方面非常突出之人。在中小学音乐特长生培养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呢?下面,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设计和开发适合特长生的音乐教材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让学生掌握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任何基础课程中,都会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所以,对于音乐特长生来说,必须设计和开发适合特长生的系统音乐教材,这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需求,也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必然条件。但是从目前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来看,音乐知识与技能对于特长生来说稍嫌浅薄,不利于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才能给予学生新的刺激,促使学生努力追求和探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好奇心是驱使学生努力探究与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需求自主编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声乐》、《乐理》、《视唱》等教材,作为国家统编艺术类教材的补充,适当提高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通过歌唱及基本乐理知识的讲授与训练,提高学生基本功和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视唱的技能,深入挖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二、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任何教学都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也不例外,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这在特长生培养中,不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而且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教学和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期教学计划、每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具体化等,都是保障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方法。学期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避免教学进度的盲目性,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因此,教师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分别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保证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月作业与周作业,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设置作业的难度,如果曲目的篇幅较长,需要学生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完成,那么可以将其作为月作业;如果篇幅较短,能够在一两周内完成,那么可以将其作为周作业。另外,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适当补充一些和弦、音阶、琶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完成,不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每一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要认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的作用。实际上,音乐特长生培养过程,不但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上钢琴课之前,教师要弹好每一首即将教授给学生的曲目,把握扎实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在上声乐课之前,教师要练好歌唱功底,科学合理的运用各种歌唱技能;在上舞蹈课之前,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民族舞,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此外,乐理、视唱练习、欣赏等课程都是一样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便于从容回答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

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交流活动

不管是声乐、舞蹈还是乐器表演都是舞台艺术,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培养效果的最好方式,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舞台技能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交流活动。一般情况下,特长生每周或每月的作业都是由教师进行检查,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并不多,导致学生的思路狭窄,思维不开阔,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平台,让学生经常参与实践锻炼,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节目,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特色和特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培养音乐特长生的过程应该是平衡的、和谐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效的培养方案,提高特长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第6篇

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腹地,三国文化底蕴深厚,钧瓷艺术独具魅力,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卫生城、中国花木之都、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2013年许昌学院被确定为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在2014年教育部本科院校学生满意度排名中位居河南省第三位。

许昌学院占地1700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72.6万册。学校设有25个教学院部,举办有57个本科专业和14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拥有10个和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4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四千人。

学校校园文化独具特色,艺术气息氛围浓厚,学生社团十分活跃,在全省全国竞赛活动中屡屡获奖。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表演金奖,第十届河南省音乐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舞蹈啦啦队获全国第四届健康活力大赛亚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队锦标赛。 作为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暨高校教师书画摄影作品展的承办单位,长期以来,许昌学院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艺术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硬件建设不断加强,校园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大学、加拿大荷兰学院、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比灵斯)、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美国肯塔基州莫瑞州立大学、美国缅因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印度斯坦文理学院等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与大连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并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

学校秉承"崇德砺志、博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教学神圣、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型“的办学定位,坚持融入地方办学,强化内涵提升,突出特色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

艺术类学院简介

美术学院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绘画等专业。 美术学院下设有中国画教研室、油画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视觉传达教研室、产品设计教研室、基础技能教研室、基础理论教研室、成人教育研究室;有工笔画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设计艺术研究所、钧瓷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学院现存图书资料16000余册、期刊30余种。

美术学院现有专职教师 62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8名、出国留学人员2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8名,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美术学院师生多次在美术作品比赛中获奖,完成科研项目省级10项,地厅级43项,出版著作15部,艺术作品获得国家省级以上奖励238项。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我校的先进行列。

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为了“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2月美术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试点”单位,2013年产品设计专业被批准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图形设计、商业摄影、数字设计基础、编排设计、插图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产品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等、市场营销学、多媒视觉传播设计、品牌与传播设计、出版物设计和视觉艺术设计赏析等。

[培养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艺术素养、良好创新性思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创新型专业人才。主要就职范围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公司、出版单位、新闻媒体、影视动画公司、传媒及媒体艺术机构等。

2、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素描、色彩、室内制图、效果图技法、摄影、效果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基础、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史、公共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制图基础、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等。

[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化设计工具及手段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熟悉并了解环境、建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专业设计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室内外环境、展示、家具及装饰工程等方面设计工作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

3、产品设计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中国画基础、平面设计软件、泥釉料配置、模具成型、手工成型、窑炉、拉坯技法实训等。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备陶瓷艺术设计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陶瓷装饰、陶瓷造型、陶瓷创作和其它各类艺术设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陶瓷企业的设计部门或工艺美术部门、科研和教育单位从事产品设计、创作和教学工作。

4、美术学(书法)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古代汉语、中国书法史、书法研究、篆刻研究、书论选读、隶书技法、楷书技法、草书技法、行书技法、书法创作、篆刻、现代书法研究、国画基础、诗词赏析、书法创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美术学(书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具备较强的书法艺术表现和创作能力,能在各级学校、艺术教育机构、博物馆和出版社从事美术书法素质教学、创作、研究工作,从事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工作的书法专业人才。

5、美术学:(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民间美术、美术概论、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水粉水彩、素描、中国画基础、文化艺术名著导读、书法、构图学、美术表现、设计与制作、美术鉴赏与批评、设计基础等。

[培养目标] 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初、高中美术教学及美术教学研究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音乐舞蹈学院现有舞蹈学、音乐学、音乐表演三个本科专业。下设舞蹈专业课程教研室、舞蹈公共课程教研室、钢琴教研室、声乐教研室、器乐教研室、艺术实践教研室、理论教研室、音乐表演教研室、音乐公共课程教研室等9个教育研究机构。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7人,博士2人。

近几年来音乐学院共完成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论文作品300余篇,分别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项的专业作品45个。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金奖和铜奖、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银奖,是河南省高校中包揽“荷花奖”比赛金、银、铜奖的院校。《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是目前河南省的一门舞蹈类省级资源共享课程。《河南民间舞蹈史》是2012年度河南省高校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后承办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器乐、舞蹈和戏剧专场演出;河南省首届学生舞蹈节等大型演出活动。

学院教学设备齐全,建有音乐厅、音乐欣赏室、数码钢琴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等大型艺术实践场所。教学设备中拥有施坦威三角钢琴1架,教学用钢琴210架,各类乐器197件。资料室拥有各类教学参考书籍、音像资料16000册(盘),供师生选用。

6、音乐学:(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合唱与指挥、中国音乐史、中外音乐名作赏析、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分析与创作、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声乐、钢琴、形体与舞蹈、音乐美学、钢琴即兴伴奏、音乐教学法、器乐等。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音乐理论基础和艺术知识技能,能够从事音乐创作、音乐教学研究以及社会群众文化活动的专门艺术人才。

7、音乐表演:(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声乐、钢琴、器乐、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舞台艺术与表演、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声学、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合唱与指挥、音乐美学等。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各文化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从事音乐表演、组织演出活动等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研究、编辑、制作、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8、舞蹈学:(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编导技法、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中外舞蹈史等。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舞蹈理论与技能,并且能胜任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创作和舞蹈教育教学的专业人才。

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对外汉语四个专业,在校生共计2100余人。

文学与传媒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职称结构合理。现共有专、兼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45人。其中优秀教师1人,曾宪梓奖获得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教师教学效果显著。在河南教育工会和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有3人荣获一等奖,1人荣获二等奖。近年来全院教师共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6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获地厅级科研奖励41项。

为适应大学生素质拓展需要,文学与传媒学院积极开办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河南省近三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中,我院共荣获17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学院创办有红帆船文学社、九歌剧社、风信戏曲曲艺社、古典文学社、大学生电影协会、影之秀摄影协会、播音主持协会等学生社团。红帆船文学社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出版物文学社”。九歌剧社在2012年度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评选中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奖”,排演的经典话剧《雷雨》、《生死场》、《暗恋桃花源》、《青春禁忌游戏》等在全校公演,引起轰动。学院还注重新的艺术形式探索,首创摄影剧,拍摄创作的《阳光下的青春》、《长大接过雷锋的枪》、《杨水才》等微电影,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文学与传媒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非线编实验室和多个播音语言实验室等,教学硬件设施较为完善。同时,还在河南影视集团、许昌电视台等建立了专业实习(见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9、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影视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戏剧史、外国文学史、戏剧剧本写作、影视编剧与实践、世界电影史、外国戏剧史、中国电影史、戏剧影视文学评论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影视制作公司、音像公司等文化传播机构以及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创作、评论、策划与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0、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广播电视概论、播音创作基础、播音表达训练、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舞台艺术与台词表演、大众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化妆与形象设计、形体训练、社交礼仪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播音与主持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能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制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考试科目、录取原则

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

录取原则

视觉传达设计

笔试:素描(100分)、色彩(100分)

8K纸,考试时间每科3小时

文化课上线按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环境设计

笔试:素描(100分)、色彩(100分)

8K纸,考试时间每科3小时

文化课上线按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产品设计

笔试:素描(100分)、色彩(100分)

8K纸,考试时间每科3小时

文化课上线按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美术学

笔试:素描(100分)、色彩(100分)

8K纸,考试时间每科3小时

文化课上线按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美术学(书法)

笔试:临摹(100分)、创作(100分)

考试时间每科3小时

文化课上线按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音乐学

面试:专业主科(100分)

视唱(40分)

文化课上线按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音乐表演

面试:专业主科(100分)

视唱(参考分数)

文化课上线按专业主科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舞蹈学

面试:剧目(100分)、

技术技巧(40分)

文化课上线按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戏剧影视文学

笔试:文学常识、影视评论等。

考试时间2.5小时

文化课成绩×50%+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播音与主持艺术

面试:自备、指定稿件播报;即兴评述

文化课成绩×50%+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报名条件与办法

1、凡报考艺术类的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条件的规定 。

2、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专业基础和艺术专业基本能力。

3、凡参加我校在当地组织的专业考试,须按当地招办规定办理报名手续,不接受函报。

4、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在我校招生信息网查询打印“专业考试合格通知单”,参加2015年全国普通高招统一文化考试。

5、凡我校安排有专业考试的省份,依据“专业考试合格通知单”、依据高考成绩与志愿和当地招办规定进行录取。

6、音乐学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可兼报,不重复收费。

7、学费标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美术学(书法)、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5700元/年。

8、欢迎考生第一志愿报考许昌学院。

联系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许昌学院招生办公室

邮编:461000

第7篇

【关键词】:钢琴教学 音乐知识 作品欣赏

        在教学现状上,“非师范性”现象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也承认一般钢琴专业训练与师范钢琴专业训练有所区别,但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一般钢琴专业训练,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分开,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及其与现在学习的关系,从而模糊了培养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的总体目标,后果是所培养的师资质量下降和人才的流失。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总体改革的形势下,钢琴教学改革也必须跟上。为此我们结合在教学中的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为喜爱钢琴音乐的学生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一、首先认真进行各种基本练习

        学习弹琴不止是学习弹奏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需学会在钢琴上通过自己的弹奏来表达一定的情景,感情以及思想。要做到这些具体说来就是要让钢琴发出圆润、饱满、结实的声音,要能弹出连、断、挑等不同性质的音。高师学生多为成年人,通常认为成年人的手臂僵硬,不管用什么弹奏方法,弹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总有些僵硬,缺乏美感,因此,只要能弹出声音就行了。我认为虽然高师生年龄确实偏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钢琴学习上没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和希望,正因为成年人的手臂比较僵硬,更应当学会放松,这可以减少其因年龄偏大而带来学琴上的不便。学会放松是“重量弹奏法”的关键,要掌握这种正确的弹奏方法,首先要学会手臂、手腕和身体的放松,弹奏时动作要协调,避免一切多余的动作。要充分发挥生理上的自然重量,节约用力,在放松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手指训练。对年龄偏大的学员来讲,不要对学琴缺乏信心,良好的“重量弹奏法”将会帮助你走上钢琴演奏之路。它的音色应该丰满而富于弹性的,可参考下面方法进行练习:先从断奏入手。掌握断奏的关键是手臂自然垂落与手指支撑的相互结合。

        二、加强学生了解钢琴的表现力

        欣赏钢琴音乐作品,首先是听的问题。音乐作品是靠演唱、演奏进行传播的。传播手段都有一个“演”字,所以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表现的艺术。谈到表演、表现,我们就应该了解什么是表演?其实,钢琴的表演和其他舞台艺术一样,都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这种艺术创作是靠情感和乐器来进行艺术生产的。也可以说,它是靠技术和表现力来进行艺术创作的。解决了技术之后,就必须具备优秀的表现力。艺术产品是精神产品,产品的优劣就要看表现力(艺术的再创造)如何了。有了优秀的表现力,在表演过程中才能有激情洋溢的创作热情与理智,以及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在演奏中做到真与美的交融。许多从事艺术的人都知道,艺术审美的第一位就是感觉,艺术生产的第一位也是感觉。钢琴演奏表现力的第一位,我认为还是对音乐的感觉。 

因此,具备优秀表现力的人,一定有非常好的乐感。 音乐艺术是感情的艺术,这种艺术也靠情感升华。钢琴就是通过旋律来表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抒情的。既然音乐是表现情感,创造情感的艺术,那么作为演奏主体的人,有了浓烈的情感,才能和演奏的客体钢琴合成一体,进行生动的演绎,艺术的再创作。除此之外,人对艺术的情感和对作品的情感都能引发持续的、高昂的竞技状态。欣赏者只有通过理性的认识、理智的分析,从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才能使感受到钢琴表现力的魅力。

        钢琴作为一种乐器,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时而雄浑,时而柔美的音色,即可表现小溪流水潺潺,也可表现波涛汹涌。它蕴涵着无限的戏剧表现力,无论是花前月下,情意绵绵,还是慷慨激昂,威武雄壮,它都可以以自己不断变换的音色来体现。

        三、循序渐进地欣赏钢琴音乐作品

        欣赏著名钢琴曲应该不仅是觉得旋律优美,还要听出特别之处。欣赏著名钢琴曲应该也像欣赏诗歌一样要讲究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欣赏。

        我们在欣赏钢琴音乐作品时,可从一些小的作品开始。如中国作品《牧童短笛》、《北风吹》。外国作品《土耳其进行曲》、《快乐的农夫》、《四小天鹅》等。这些小曲子音乐主体突出、形象鲜明、旋律性强,使人们极容易产生兴趣。然后再去欣赏一些较大的钢琴作品。如: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即兴幻想曲、叙事曲、协奏曲,中国作品黄河协奏等等。我们欣赏作品时,要善于捕捉音乐的主题、副题;横向、纵向的旋律和声;敢于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去感受、体会、听辩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感悟音乐不同音响的内涵。欣赏钢琴音乐作品是知识与想象的积累,是审美的提高。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8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导演系围绕学院提出的“以戏剧教育为主体,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根据国内外戏剧、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人才的需求,生源队伍的变化等现状因素,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重点对导演本科的教学大纲做了修订,并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探索,提出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新举措。

一、修订教学大纲,加强课程建设

导演系继1993年根据导演本科学制的改变(由5年改为4年)修订了教学大纲后,特别是在2007年教学评估活动中,根据生源的变化和戏剧(影视)导演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增设。

(一)在表演、导演专业课的内容里,明确增设了两轮文学片断改编

第一轮是作为表演课教学内容的文学片断改编,将原有一年级下学期表演教学中的学生自选文学片断,改变为教师改编。这一调整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内外部条件、掌握表演元素的情况和学生创作个性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文学片断,使教材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训练的有效性,也使学生不在片断的改编上占用时间和精力,而是集中精力将所学的表演元素运用于创造文学片断的角色,使“文学片断改编”成为表演元素训练与表演片断之间过渡的坚实桥梁。

第二轮是作为导演课教学内容的文学片断改编,要求学生在教师改编文学片断的示范下,从文学作品中选材进行改编并排演,使学生在学习导演元素与导演剧本片断之间有一衔接过渡的桥梁,同时也为三年级影视导演课程中的短片作业提供教材,允许学生将导演文学片断改编的剧本作为短片作业的创作素材,根据影视视听语言要求改编为影视拍摄脚本。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先后用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加以改编、创作,有助于学生通过文学片断的排演和拍摄实践,了解戏剧舞台艺术和影视屏幕艺术的创作共性与个性,在比较中更为有效地学习、掌握戏剧与影视导演的创作规律、方法与技能。

(二)增设“戏曲导表演基础与影视导表演基础”课程

根据学生走出校门后有可能参加戏曲和影视导演、表演创作的机会,也为了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导演系在导演本科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增设了两门专业基础课:戏曲导演、表演基础;影视导演、表演基础,并明确要求这两门课是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了过去主要为理论讲授的讲课方式。

戏曲导演表演基础课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行课,通过讲授传统戏曲导演、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戏曲行当、流派的表演特色、传统戏曲经典作品、样板戏与当代优秀戏曲作品的案例分析,以及结合实践传授戏曲表演功法、戏曲龙套调度等,使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与特性,现代戏曲导、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的行当流派、表演形式、独特的时空处理等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创作中吸纳中国戏曲导、表演艺术精华,丰富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手段。

影视导演、表演基础课安排在学生完成了两轮导演片断后行课,通过教师讲授影视导表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使学生对影视导表演创作的规律有基本的了解,并掌握初步的创作技巧和方法,进而指导学生完成“照相蒙太奇”和“DV短片”的拍摄制作实践,让学生初步掌握影视导演创作的基本技巧,初步掌握镜头前创造人物的规律和基本技巧。

二、引导学生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向“表现”领域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个性

在新时期话剧创新、探索过程中,导演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直接、根本的原因,是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导演艺术家开始愈来愈强烈、愈来愈自觉、愈来愈智慧地追求在演出中表现自己的主观意念、主观情感,愈来愈普遍地倾心于遵循“表现”的美学原则,采用富于“表现美”的形式,创造各种假定性语汇、表现性语汇和象征性语汇,去直观表现生活本质内涵和人的深层心理。导演创作思维向主观思维、表现思维的拓展,使新时期的话剧舞台从整体面貌呈现出向“表现”美学原则的倾斜,这种倾斜在迈入新世纪后仍在继续。

面对当代戏剧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趋势,导演系拓展了教学内容:在教会学生遵循“再现”美学的原则,掌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增加了引导学生向“表现”美学拓展,培养主观思维、表现思维的教学内容。

(一)在基础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主观思维、表现性思维

想象力的解放、活跃、飞翔是培养发展学生创作思维的基础,在第一学期的导、表演教学中增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的素质训练。因为与表演课结合,做“物件想象练习”——把具象事物与抽象概念结合为题的练习,将无生命的物件赋予生命、性格,并呈现一定的主题立意。

将导演元素训练的“音乐、音响小品”教学单元作为发展、培养学生主观思维、表现思维的重要阶段,引导、提倡、鼓励学生在学习掌握处理音乐、音响规律和方法的同时,敢于向主观思维、表现思维领域跃进、冲击,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飞翔起来,有可能进入表现、象征的领域时给予引导;让学生学习运用音乐、音响去创造现实时空和各种非现实时空(心理时空、哲理时空),运用音乐、音响去开掘人的心灵、意识或潜意识,把人物的主观感受和创作者的主观意念给予外化、物化;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向主观思维假定性思维、表现性思维拓展,鼓励学生显现、释放创作个性。

(二)在高年级教学阶段重视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作个性

在完成第三、四学年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在继续努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基础的同时,重视通过向“表现美学原则”拓展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和创作个性。

例如,在第一轮现实主义优秀剧作片断的排演中,要求学生在对剧本进行深刻分析、认识剧作的基础上,可以用现代意识、观念去观照剧本,开掘剧本内涵,使剧本更具有现实意义,并允许学生在准确深刻地认识把握剧本内涵、剖析人物心灵的基础上,允许遵循“表现原则”去处理舞台空间、创造片断的演剧形式和具有“表现”“象征”意蕴的导演语汇。

在第二轮非现实主义剧本片断的排演中,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导演不同风格流派的剧本片断,探索、实践各种风格、流派,各种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掌握处理不同风格、体裁剧本的规律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剧本风格、体裁的多样性、丰富性,为学生对“表现美学原则”的跃进、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创作个性的释放提供可能。

在进入多幕剧排演阶段,明确要求两台大戏的选择,在教材选择上要求第一台是现实主义经典剧作,第二台是风格流派鲜明的优秀剧作,在培养导演专业学生掌握创造完整舞台演出艺术和培养表演专业学生掌握创造完整人物形象的规律、方法、技能,夯实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基本功,同时坚持向“表现美学原则”拓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个性。

三、探索导演、表演联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于1993年在对实施导演、表演联合教学的可能性、优越性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首次在我国开办了“导演、表演混合教学班”,这是一个具有明确教学研究、教学实验目的的本科班。随后在2002—2006年连续开设5届“导演、表演混合本科班”,培养出毕业生178名,其中导演专业学生68名、表演专业学生110名。这6个班排演了教学实习剧目和毕业剧目18台。通过6个“导演、表演混合班”的教学实验与不断总结与完善,建立了符合导演和表演专业教学规律、特点,适合“导演、表演混合班”联合教学理念的“导演、表演专业教学大纲”,形成了一套符合联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措施、内容及教学阶段和课程的安排。

导演系开设“导演、表演混合班”的目的不是为了扩招,而是为了“以导促表”“以表促导”,是在学习、借鉴前苏联的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圣彼得堡音乐、戏剧、电影学院开办导演、表演联合教学班的基础上,在全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设的。

在以往导演本科与表演本科分开的独立教学中,导演本科的5年专业教学一直实施导演、表演并重的“双轨制”教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导、表演混合性质,所不同的是,这种“混合”体现为教师导演与学生演员、学生互为导演和演员两种形式。通过这两种形式为导、表演专业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导演专业学生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不仅学习、掌握导演创作规律、创作方法和技能,而且学习掌握表演创作规律、方法和技能。演员通过用自己的血肉、神经创作的“炼狱”升腾出对于表演艺术的真知灼见。

根据导、表演艺术创作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对实行这两个专业的联合教学进行分析和预测是具备可能性和优越性的,因为导演和演员都是戏剧、影视作品创作中最主要的力量,前者起主导作用,后者是创作的主体,两者的合作贯穿创作的始终,合作是否密切、默契,直接决定作品创作的成败。

要探索导演、表演联合教学的优势,唯有在联合教学的碰撞中才能发现、发挥联合教学的优势,应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以“全面实施联合教学”为原则,在为期4年的教学过程中,将有意识强调两个专业教学上的“合”,必要的“分”( 两个专业分开独立教学 ) 只是阶段性的、相对的;“合”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绝对的。因此,在连续6个“导演、表演混合班”的教学进程中,始终贯穿这样一种追求:在严格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掌握每一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和培养规格的前提下,大胆、谨慎地探索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导演、表演联合教学的优势。

在实施联合教学的过程中,努力追求“联合”是“相辅相成”意义上的联合,在遵循导演、表演双方的教学规律,保证导、表演学生都达到专业培养规格基础上的“联合”,而不是让两个专业的学生共处一堂的表面联合,两门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为了使两个专业的教程能够统一,经过论证后,我们把导演本科的教程从传统的5年压缩到4年,有意识地在所有导、表演教学中实行导、表演学生混合编组,而且尽可能做到每一次练习、每一个小品、每一个片断中的演员,都应同时有导演和表演专业学生,使导、表演专业学生能在大量共同创作实践的无数次碰撞中,相互以自己的优势影响对方,相互作用于创作素质的互补、培养、开掘。

经过6个“导演、表演混合班”的教学实践和成果证明,实施“导演、表演联合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实施导演、表演联合教学,有助于创造类似剧院雏形的创作条件和创作气氛;

(二)实施导演、表演联合教学,有助于两个专业学生创作素质的培养与创作潜能的开掘;

(三)实施导演、表演联合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

(四)实施导演、表演联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能力与方法。

总结、归纳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开设的6个“导演、表演混合班”的教学优势,我们得出清晰的认识:开设导演、表演混合班是导演专业“双轨制”教学传统的拓展;探索导演、表演联合教学是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改革,有助于使导演、表演两个专业的学生相互产生良性刺激、共同发展;导演、表演联合教学是解决导演、表演专业合作课题的良好途径,能够使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共同的学习、创作实践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作用于双方专业素质的培养、创作潜能的开掘、创作个性的显现,从而为新世纪戏剧、影视艺术培养知识丰富、修养全面,具有很好内、外部素质 (特别是内部素质优秀) 的表演艺术人才,和具有很强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鲜明艺术个性的导演艺术人才。同时通过两个专业的学生共同对导演、表演艺术创作规律、创作方法和技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和毕业后的创作实践中,能更为主动、自觉地拓宽自己的创作道路,使确实具有导、表演素质的学生创作得到最充分的施展,成为导演、表演兼具的复合型人才。

第9篇

该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有端庄典雅的仪表、优美挺拔的体形、得体大方的姿态、诚恳谦逊的人格、善良美好的心灵,并且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职业风范,能直接胜任行业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技能的高素质旅游人才。课程主要建设目标是想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芭蕾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以及基本技能,即掌握形体、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拓展学科视野,提高艺术涵养,让学生具备旅游行业员工规范的服务姿态,养成科学持久训练的良好习惯,切实加强旅游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二、芭蕾形体美育课程的内容

(一)芭蕾形体基础训练

针对肩、胸、背、腰、髋、腿、膝、脚等部位进行软度、开度的练习,增强身体柔韧性,提高身体灵活性,让自身形体关节、韧带获得解放,使人体富有婉转修长的线条和极富美感的动作体态。借助把杆进行身体各部位基本控制能力、表现能力的训练,尤其对发展下肢能力及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平衡能力有重要作用。以集体练习、集体配合造型为主要内容,提升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素质,训练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能力,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舞蹈艺术形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和肢体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能力。让学生深刻了解、感受芭蕾艺术的魅力,更好地将芭蕾特有的优雅内涵融入到生活行动中。

(二)不良体态的矫正训练

借助芭蕾训练的方法、技巧和训练成果,对学生进行日常的走姿、坐姿、蹲姿等方面的训练。在每学期初,对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肩宽、四肢围等进行测量,详细记录学生先天或后天不良体态,如过于肥胖、腿部X型、腿部O型、习惯性驼背、斜肩、耸肩、过度内八字、过度外八字等。通过有针对性的腿部、腰部、肩背等部位的肌肉控制训练,按照美的规律对原本的自然形态进行塑造和调整,使学生身姿挺拔轩昂、身段苗条紧致、形体匀称端庄。

(三)旅游服务形体语言训练

将旅游从业人员礼仪要求结合到芭蕾体态训练中,并将体态动作艺术化、舞蹈化、节奏化,使学生掌握提高服务礼仪姿态美感组合训练技巧,提高身体控制力、节奏感和表现力,将姿态美真正的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养成良好的服务礼仪规范。

三、芭蕾形体美育课程的意义

课程内容以实践训练课程为主,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其基本技巧,还更能广泛运用到个人形象塑造上,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纠正盲目跟随时尚,而失去自我鉴别能力的问题。规范的服务姿态、优美的形体、典雅的体态是人际沟通中的重要因素。它能增强个人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使学生对自我形象充满信心,促进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高雅气质,使其社交行为更加主动。芭蕾形体训练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美育课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首先,课程的审美风格是在有科学原理以及系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是指“开、绷、直、立”四个字,而芭蕾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指柔美典雅、亭亭玉立、舒展挺拔和轻盈飘逸。该课程借助于古典钢琴乐曲伴奏的训练形式,即训练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乐曲而舞。聆听优美、舒缓的音乐,能够缓解训练中因为高度收紧而产生的肌肉僵硬,有助于解决形体训练中普遍存在的肢体动作僵硬的问题。

另外,芭蕾训练课程内容艺术性很强,柔慢的拉伸和延展动作形成了柔美、清新、典雅的动作风格,悠远、典雅的意境让人心境宁静、安详,从内至外使人摒弃一切粗俗、鄙俗的意念,于无形之中散发出尊贵、典雅的气质。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肢体、形态、动作,审美观以及个人气质真正得到了美化。芭蕾形体训练可有效地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塑造正确的身体姿态和优美的体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优美的身姿对即将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学生十分重要,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生活动态舒展协调、举止优美高雅,有助于让其养成规范的旅游行业礼仪姿态习惯和职场化的体态姿势习惯,进而使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之后踏入旅游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芭蕾形体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动作的力度感、美感和韵律感,而且其高雅、和谐、艺术的氛围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进取心,有助于克服失望悲观、狭隘低落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芭蕾形体美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

(一)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芭蕾形体美育课程不是单纯为了艺术教育而设置,而是将艺术教育渗透于职业教育,并辅助和加强职业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职业礼仪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其自我表现力和自信心。从内容上完整职业教育的构建,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形体基础和知识基础。

(二)使学生走出“高雅艺术离我太远”的误区

许多学生认为芭蕾舞是遥不可及的高雅艺术,虽然希望能够接受相关的系统训练,但觉得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还有很多学生误认为芭蕾舞训练只能是年龄比较小的少年儿童才能学习的舞种,作为成人已经错过了接受训练的阶段。这类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意识降低。笔者认为,该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是以普及型的艺术教育展开,并不以学生掌握高难度技术技巧为要求,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全体学生慢慢接触、了解、感受,走近高雅艺术,从而开拓和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加强内在艺术涵养,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三)塑形美体,提升气质,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该课程借用芭蕾的教学方法,却不同于专业舞蹈学校的芭蕾基础训练,虽然沿袭了古典芭蕾舞标准、规范、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以及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但并不注重教授芭蕾的高难度技巧。作为一种人体动作艺术的训练,该课程主要侧重改变学生的自然形态,提高其身心素质。一方面,课程要求学生形体身姿轩昂挺拔,动态舒展协调,举止优美高雅,不驼背、不扣肩,不过度展胸憋气,不翘臀塌腰,膝盖不能向前突出,身体时刻保持挺拔直立的状态;另一方面,古典芭蕾的舞蹈动作动静相宜、张弛有度,举手投足间无一不体现其外拓舒展的动态特征。这样的舞蹈形体训练,让人的肢体得到充分拉伸,旨在摒弃僵硬粗陋的行为,使行为举止文明高雅,进而养成高雅的气质。

(四)建立长效训练机制,达到形体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优美形体的塑造是一个艰苦锻炼的长期过程,也是培养毅力、磨砺意志的过程。只有在训练中战胜自己,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使长期养成的不良体态和姿势得以改善,逐渐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即具备端庄的仪容和优美的体形,并且做到举手投足间体现出一种“行为美”。从训练时长来看,芭蕾形体训练一般每次需要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每学期16-18次;从训练强度来看,芭蕾形体训练中的把杆、中间、舞蹈组合训练的运动量属于中等运动量范畴;从肢体动作来看,芭蕾形体训练几乎涉及到身体的绝大部分肌肉,属于一种全身性的锻炼,无论是软开度练习,还是控制练习等都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背乏身累、体倦肢乏是旅游职业从业者经常出现的现象,因此应调整不规范的体态姿势。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塑造完美、和谐的形象,获得理想的身体形态,展现曼妙优雅的身体姿势,有利于消除自卑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达到形体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五、目前旅游院校开展形体训练课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据很多旅游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反映,绝大部分旅游相关单位已经对旅游专业人才提出了相应要求。现在,旅游行业的单位招聘信息都有形象好、气质佳等方面的要求。一些专业技能很优秀的学生,往往因形体、仪态方面的问题未能应聘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讲,旅游行业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形象与气质。优美的外形与得体的举止不仅能留给他人较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还直接影响旅游企业的整体服务形象。这已成为了行业中衡量服务质量好坏与员工职业素养高低的重要部分。目前,旅游专业院校逐渐开始意识到学生形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从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旅游学校还未切实落实,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这种局面有诸多原因,首先,没有专门从事舞蹈专业教育研究的教师。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04-01

一、湖南省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就业现状

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至今天,二十余年的时间,全国各地原有的师范院校以及部分综合大学甚至理工类大学,都像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了音乐学院并设置了音乐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400所各类院校不同规模地开办音乐类专业。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专业所望尘莫及的。湖南省现有16所高校面向全国招收音乐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也是与年俱增。这种大规模的发展,一方面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而另一方面,面对严峻的高考遴选中,艺术专业的大幅扩招也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教育要求。由于音乐专业入学文化分数要大大低于非艺术类,因此,对于为数不少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的高中毕业生,它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吸引力。诱人的文化录取分以及超量的招生名额既是许多考生无奈的选择,又是他们进入大学的唯一捷径。

当莘莘学子满怀欣喜的收到高校音乐专业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了他们的面前,就业岗位并没有像招生名额般扩招。尽管官方数据经常显示就业形势喜人,九成以上音乐毕业生能如期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事实上,仅有约三成的学生找到满足的表演类工作或音乐教育类工作,大量毕业生由于长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改行者居多。或者在家待业,此外,从事培训行业或以家教为生的毕业生人数也是与年俱增。

二、就业形势成因分析

招生规模与就业形势的巨大反差,其形成根源在哪里呢,结合湖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招生学校急于扩招,配套欠佳

借着全国普及高等教育的东风,众多师范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开始盲目扩招。由于音乐专业“入学”文化分数低而收费高立刻成为许多高校的“抢点”,许多高校争先恐后、多快好省地纷纷办起了音乐专业。并且,高收费、相互攀比的心理还促成了许多高校逐年加大扩招力度,大有力争上游、快马加鞭之势。而在另一方面,相应的办学条件、师资状况以及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却未能及时落实。部分院校出现过确认学生入学人数后才开始兴建琴行,配备相应多媒体教室的情况。甚至于还有学生,由于学习的是较为冷门的乐器,入校后因为缺乏相应专业的教师而被迫改换专业。

(二)培训机构快餐式应试培训,生源良莠不齐

为了应对音乐类专业高考的专业联考及各个学校的单独招生考试,各艺术考生入学前,在学好高中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拜师学艺,仍然要花费不少的金钱和时间。众多家长为了让考生能在短时间内能有具备应试能力,不惜血本。于是一系列具有高利润的培训链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的艺术培训学校,也即扎点在省联考考点附近的大大小小的民办培训机构,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很多外地的培训机构从成立到运营各阶段都会来长沙取经,足见长沙音乐培训学校的影响。艺术培训学校的存在,一方面能将备考考生组织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给考生传授了良好的备考经验,节约了考生的时间成本,提高了通过率。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规模教学等利益驱使,艺术培训学校以及相关老师都会尽最大可能动员各个高中的高三考生加入艺术考试培训队伍。很多招生口号都直言“无需基础,三个月包过”、“只要能开口说话,就能通过艺术联考”……,这样直接导致了大量即无音乐天赋也无艺术爱好的考生,为了能顺利通过高考而挤进艺考大军。很多所谓音乐专业新生都是凭一首歌一支舞就拿到了高校敲门砖。缺乏基本技能的训练,进入大学后,即不能唱也不会弹,甚至于连学习兴趣都没有,这样,专业老师纵有百般教学技能也难以调教。音乐专业生中具有传说的童子功,即幼儿时就开始学校练习某项音乐技能的,大部分去了国内九大音乐学院,省内各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大都出炉于快餐式艺术培训学校。生源本身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从事音乐本专业工作的可能性。

(三)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不协调,学生难定位

部分院校由于盲目扩招,缺乏办学经验与专业教师,其设置的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由于专业课程上设置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音乐专业学生常常抱怨没有适合自己的课程,必上的课太难,需要学的课没有开,这样的教学过程直接导致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水平欠佳,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缺乏基本教育素养,形成了毕业生既不会表演,又当不了老师的尴尬现象,自然也导致了即使有合适的岗位也缺乏基本技能而无法适应的情况。

结合这三大原因,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主要可以从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角度出发,来探讨可能改善的方法。

三、关于培养目标的思考与建议

前文提到,由于我省各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普遍音乐基础较为薄弱,这就更需要在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上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

(1)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有别于几大专门的音乐学院,笔者认为我省各高校的音乐学院应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娴熟的演唱、演奏技巧,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良好的音乐修养的高级专门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应该依据于社会和人才市场,应该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关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调研。培养具有鲜明的文化品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较扎实的音乐表演(包括音乐制作等)专业技巧、音乐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艺术表演才能。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应增加“艺术文化学”“文化管理学”和“组织策划”等课程,在实践环节的形式与内容上,除了原有的舞台艺术实践外,应增加社会调查、组织策划、文化管理等方面内容,并要求学生到国企、合资、外资及社区文化部门做一定时期的助理或见习。

第11篇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一)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巩固完善文化活动阵地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实完善设备配置,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加强数字资源库内容建设,不断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要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村村通电话工程相结合,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到20*年要基本实现“县县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服务点、50%的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网点”的目标。

2.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组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广播电视、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就近便捷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认真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其业务由县(市、区)文化部门指导,日常工作由乡镇管理。全市乡镇、村(社区)要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在每个乡镇建一个综合性文化广场,一个多功能影剧院,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一个文化宣传画廊,一个儿童文化园;每个村(社区)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电子)阅览室,一个阅报栏(宣传橱窗),一个多功能综合活动室,一个符合演出和放映条件的小型广场。到20*年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

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的改革。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利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强化放映队伍培训,建立流动影院,确保农村电影“2131”工程顺利实施,到20*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4.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相结合,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借助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每个书屋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在全市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长效机制,达到书屋阅读条件完备、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农村出版物市场初步形成的目标,争取到20*年在全市建设近120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市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

5.职工书屋建设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吸纳社会捐助、工会组织管理的要求,建设一批职工书屋。

(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中心城区建设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立项启动鹰潭市文化艺术中心(含鹰潭市群艺馆、美术馆、群众文化骨干培训基地、会展中心等)的建设,按标准新建、改造一批县(市、区)图书馆、文化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完成对农村危旧公共文化设施和城市职工文化设施的改造。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和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大投入,促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注意合理布局、综合利用。要在城镇主要街道、大专院校、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规划建立党报阅报栏、售报亭。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宾馆、火车站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要摆放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党报党刊供读者阅读。要统筹文化、教育、科技、广电、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实现相关设施的综合利用、共建共享。

二、加快文化艺术创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县级文化馆(站)、图书馆要发挥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尽可能做到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鼓励和支持国家投资建设的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为低收入居民、农民工及其他特殊群体免费或低价演出。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政府投资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人文化宫等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

(二)繁荣艺术创作和演出,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派,体现鹰潭特色的优秀作品,力争推出一批艺术精品,在“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评选中获得好成绩。市艺术团每年推出2—3台、各县(市、区)每年推出1—2台在市内外有影响的优秀剧(节)目。在重点抓好歌曲、歌舞、创作生产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创作生产,力争不断有精品推出。加大对市、县剧团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市、县艺术团体多创作“三贴近”的作品,多深入农村基层乡村和厂矿企业演出。建立和完善艺术团体想下去、能下去的工作机制,使“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三)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

1.继续实施“新农村文化下乡工程”,做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乡、科普书籍下乡、戏剧下乡、电影下乡、书画下乡,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享有度和满意度。

2.培育和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继续积极打造社区艺术节、农民艺术节、“欢乐舞台”等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形成规模,办出特色和影响。精心安排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的广场文化,组织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工厂工地、田间等。与此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公益性文化活动。

3.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内容。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与的歌咏、读书、朗诵、文艺演出、陈列展览、书画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办文化的积极性,推动全市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的蓬勃开展。

(四)加强文化知识普及工作。以普及人文社科、文艺欣赏、法制、科技卫生等基础知识为重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文化知识普及教育。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全力推进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人员、创业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文化素质、经营素质、健康素质、道德素质等。同时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扶持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户、农村民间文艺表演队伍和民间艺人,从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博事业发展

(一)加强文物保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旅游的关系,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配合新修订的《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和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宣传。组织在全市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暨文物保护宣传周”活动与“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加强文物安全、文物维修管理工作。配合做好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继续创造条件,做好角山文化遗存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形成道教文化、战国崖墓文化、角山文化三足鼎立的古色文化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和馆藏文物的保管、修复工作。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初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立健全保护机构,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制定保护规划。市、县(市、区)均应建立保护中心。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积极创建全国和省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

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做强歌舞娱乐市场。逐步提高娱乐业的整体层次,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企业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娱乐场所。进一步规范已设立的歌舞娱乐场所。各县(市、区)要逐步将歌舞娱乐场所集中经营,做到规模化、特色化、超市化、综合化。

(二)做优网络文化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做大音像市场。改变音像小企业规模状况,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做新电影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在城市,要加速影院升级换代改造,以影院多厅化、经营多元化、设施现代化方向改造现有影院,逐步从单一经营电影向复合型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转变。在农村,推动数字电影改革,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五)做活演出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演出团体和举办演出活动,加快营业性演出的市场化进程,大力倡导和扶持高雅艺术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演出,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六)做好艺术培训市场。以群艺馆及各级文化馆、剧团等文化单位为骨干,由城市和县城,向乡镇、社区和学校延伸的文化艺术培训规模基地,构建全市城乡文化艺术培训平台。

(七)做特古玩艺术品市场。一要注重发挥民间资本在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投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群体;二要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努力把我市做成文物强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五、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坚持管理和繁荣并重,着力构建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机制和坚强有力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继续开展“文化市场诚信工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管理者文明执法,经营者守法诚信的素质,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联合举办“诚信工程看网吧”和评选“三优”(优良设施、优雅环境、优质服务)文化经营单位等活动,面向社会评选文化市场诚信单位,使文化市场的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互信互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二)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版权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解决好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娱乐场所噪声扰民、音像市场侵权盗版、演出市场的问题。统筹发展,不断繁荣文化市场。通过结构调整,控制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的总量,提升质量和品位,使之朝着品牌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三)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杜绝各种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文化演出和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要继续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制定文化单位改革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文化单位职工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搞好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加活力,提高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要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登记程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加快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联网步伐。

七、加大投入,加强领导

(一)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发展改革、财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分工负责,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明确责任、提高效能,重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标准的制度,加强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根据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特点,分类制定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加强绩效评估。要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支持各级各类文化单位开展文化法制政策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和维护文化权益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