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7:1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职业学校: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改革力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办学过程中,个别地方和学校出现了随意缩短学制或学籍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为维护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严肃性,促进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及学籍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原则意见》和*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现就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中专的学制、学籍等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各职业学校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的学生,凡实行学年制的按以下规定执行: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原则上实行三年学制,部分文科、农科、林科及三产类专业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进行两年制试点,但必须由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具体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毕业标准等材料,经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考察评估,并由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执行。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学制为1-2年。职业中专参照以上意见执行。
二、为保证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0*年市教育局将对各职业学校现有专业进行考察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必备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计划等几个方面。凡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达不到国家相关专业标准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停止该专业招生。
三、各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包括专业、学制、招生人数要在每年四月份以前填写《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计划审批表》(见附件1)报市教育局核准备案,否则不允许招生。
四、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师范类、卫生类学校直接到省教育厅学生处备案,其他各职业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到市教育局职成科办理备案手续。职业学校实行春秋两季招生,春季招收的学生要在每年4月15日以前到市教育局备案,秋季招收的学生要在每年11月15日以前到市教育局备案。
五、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各职业学校要按文件要求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市教育局注册备案并验印,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及验印每年两次,春季毕业的3月15日前完成,秋季毕业的8月15日前完成。
六、各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的学籍档案,学生的学业考核项目和内容由学校规定,学生的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由学校依据《*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及本校学籍管理规定执行,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七、鼓励支持各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半工半读试点。凡开展半工半读、学分制试点的学校,要结合实际拿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报市教育局批准后施行。凡实施学分制试点学校不受以上学制限制。
市教育局:强化科学管理 规范审批事项
为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市教育局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宗旨和“优质、高效”的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强化科学管理,规范审批事项,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领导,清理审批事项
根据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清理实施主体和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部署,该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指定有关科室及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对该局的审批事项进行清理,目前该局保留2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项核准事项,取消1项审批事项。
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项。分别是:1、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面向社会招生的高中阶段教育(含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高中阶段以上层次的非学历教育)机构,以及在市区举办初级中学等民办教育机构。2、全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市辖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
核准事项3项。1、全市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及市直职业中学(技校除外)新生录取,全市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学(技校除外)学籍管理及毕业验证,市属普通高中、初中、小学新生录取及学籍管理,全市普通高中毕业验证。2、教育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刊登、播放、张贴、散发各类招生广告或举办招生咨询活动。3、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除外)的地市一级学校等级评定。
取消审批事项1项。取消了中小学校接受外国学生资格的审批事项。
二、调整和完善审批事项
根据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门市进一步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方案的通知》(江府[20__]38号),该局下放审批事项1项,核准事项1项。审批事项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面向社会招生的高中阶段教育(含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高中阶段以上层次的非学历教育机构(辅导站、中心、学校),以及在市区举办初级中学等民办教育机构审批,部分下放至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市和新会区,初中办学权限下放到四市三区)。核准事项教育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刊登、播放、张贴、散发各类招生广告或举办招生咨询活动,按行政管理区域下放到四市三区核准。
三、建立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管理,优化办事流程,该局去年底建立了《江门市教育局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制度(试行)》,把审批事项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务,各承办科室每月要将退件、否办的审批事项及原因报办公室,要求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资料要向社会公布,局机关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全部上网,并对外在网上提供办事指南、办理依据、所需材料、表格下载等政务服务。所有审批事项要严格按照受理—承办—审核—批准的流程,严格执行首办、首问工作制度。承办人要做好跟踪服务,对服务对象未能在首次提供充分材料要退件的,业务窗口和承办人要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和办事流程,并登记好服务对象的资料,积极配合服务对象办理有关业务。对再次来办理的事项要及时、快捷,抓紧办理,杜绝让承办人跑第三次的现象。如服务对象经提示后仍不能提供充分材料的或材料不符合办理要求的,业务窗口要做好退件人的资料记录,并向服务对象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到目前为止,该局所有审批事项都能及时办理,没有退件和否决件。
1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档案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 M?时,中等职业学校档案汇集了中职学校现有的各种先进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等职业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地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形象价值观的发展。
2计算机管理档案势在必行
计算机管理档案具有比较长的历史,自从微机在我国大面积使用推广后,计算机应用管理就已经开始在各行业试行,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也成为必然趋势。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二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案目录及其原件;三是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各种数据或情况进行登记与统计。
3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问题
3.1档案意识淡薄、档案材料不全
在普通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归案意识不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不高。中职学校档案应为学校的发生、发展生动的轨迹,应该客观完整记录下学校的各项工作。但目前在很多中职学校普通存在两种现:一是投有综合档案室,学校各科室按照传统惯有敝法,只负责把自己科室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备科全面收集档案资料,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加之没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档案的错放、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2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硬件设施不达标
中职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是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收集、整理与保管,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操作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工作上也只是依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电子信息化管理,使中等职业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
Microsof Excel作为通用的办公软件,在学籍管理应用中所显示其功能之强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能熟练利用好这些基本功能,将使学籍管理工作轻松不少。
[关键词]Excel;学籍管理;函数;应用
[作者简介]李军(1976- ),男,汉族,山东枣庄人,徐州技师学院下淀校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教学。
学籍管理是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更强调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完整的学籍管理。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并未配备专门的学籍管理软件。虽然现在能够较容易地找到许多免费版的学籍管理软件,但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和要求,这些软件在使用中总是会存在一些不便之处。如何使用现有的办公软件,进一步挖掘软件的功能来完成我们的工作,通过实践,笔者发现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Excel函数功能完全可以胜任这种机械的重复劳动。下面就利用Excel函数在学生信息处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
1.实际问题的提出
某日,学工处接到上级劳动部门下发的文件,要求把06级学生的信息按照劳动部门学籍管理规定上报学生的电子信息。这需要把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年月日等信息进行录入。
2.问题的解决
2.1 思路
如果所有信息全部进行手工逐条输入,必然效率低下,特别是出生年月日、性别等信息错误率较高;如果利用身份证号的唯一性,再通过利用Excel函数进行一些数据的处理,将身份证号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检验出身份证号输入时候产生的一些错误信息。
2.2 具体方案
2.2.1身份证号的输入
(1)设置有效条件
选定单元格区域。选取“数据”菜单的“有效数据”命令,打开“有效数据”对话框,单击“有效数据”对话框中的“设置”标签。在“允许”下拉列框中,选择允许输入的内容类型为“文本长度”;在“数据”下拉列框中,选择“等于”,“长度”为18。
(2)显示警告信息
当身份证号输入不是18位时,显示“错误警告”。在“有效数据”对话框的“错误警告”标签里选中“输入无效数据时,显示警告信息”复选框,并输入要显示的错误提示信息。
2.2.2利用函数生成出生年月日
利用DATE函数,返回代表特定日期的系列数。语法:DATE(Year,Month,Day)。参数Year――可以为一到四位数; Month――代表每年中月份的数字;Day――代表在该月份中第几天的数字。
利用MID函数,返回文本串中从指定位置开始的特定数目的字符,该数目由用户指定。语法:MID(Text,Start_Num, Num_Chars)。参数Text――是包含要提取字符的文本串,文本中第一个字符的Start_Num为 1,以此类推;Start_Num――是文本中要提取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Num_Chars――指定希望MID从文本中返回字符的个数,如果 Num_Chars是负数,则MID返回错误值“#VALUE!”。
如果F列为身份证号,G列用来填写出生年月日,在G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ATE(MID(F2,7,4),MID(F2,11,2),MID(F2,13,2))”,即可根据身份证号生成出生年月日。只要向下拖动填充柄就可以完成其他学生的出生年月日的数据。
2.2.3利用函数生成学生性别
(1)如果F列为身份证号,H列填写学生的性别信息,在H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MOD(IF(LEN(F2)=15,MID(F2,15,1),IF(LEN(F2)=18,MID(F2,17,1),“错误”)),2)=0,“女”,“男”)
上述函数式中涉及到的几个函数的含义分别是:
LEN(F2)函数,用于统计F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字符数目。
MID(F2,15,1)函数,用于从F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第15位开始提取1个字符。
MOD(number,divisor)函数,用于给出数字number除以数字divisor后的余数。
IF()函数,是一个逻辑判断函数。
上述函数式的意思是:
IF(LEN(F2)=15,MID(F2,15,1), IF(LEN(F2)=18,MID(F2,17,1)),如果F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字符数是15,[LEN(F2)=15],则从第15位开始,提取F2单元格字符串中的1个字符[MID(F2,15,1)];如果是18位,则从第17位开始,提取1个字符[MID(F2,17,1)]。
公式:
=IF(MOD(IF(LEN(F2)=15,MID(F2,15,1),IF(LEN(F2)=18,MID(F2,17,1),“错误”)),2)=0,“女”,“男”)表示,如果[IF()]函数提取出来的数值除以“2”后余数为“0”,则显示为“女”,反之显示为“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2-0008-06
为推动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江苏省制定了系列政策,以政策制定和落实为驱动力,提高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品质,更好地体现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价值。
一、招生政策
(一)招生计划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苏教职[2010]2号)强调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及专业办学条件联合编制和下达,并向社会公布。
(二)招生行为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职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6]10号)明确提出,规范五年制高职招生行为。五年制高职录取通知书必须加盖市招办录取专用章后由市招办或招生学校统一发放。各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院校应在当年的9月25日前把录取的学生名册、考生成绩等相关情况上报省教育考试院复核。省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的“主要面向农村,单独考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单独招生考试录取工作一并纳入各市中招平台统一管理,具体实施办法由省农业委员会依据本意见另行制订。
(三)招生录取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职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6]10号)指出,各市要在统一组织报名、统一安排考试、统一填报志愿的基础上,充分尊重考生志愿,以省辖市为单位,坚持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统一时间相对集中录取。
1.录取批次。科学确定招生录取批次和录取分数线。原则上,提前批次:五年制师范专业免费师范生计划。第一批次:四星级普通高中,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班。第二批次:五年制高等师范专业,三星级普通高中,五年制高职。第三批次:其他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具体录取批次由各市确定。
2.录取分数线。各市要统一划定五年制高职录取分数线,苏南地区的分数线原则上不低于中考总分的65%,苏中、苏北地区的分数线原则上不低于中考总分的60%。其中,医药卫生类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生源所在地中考总分的65%(护理专业不得低于中考总分的70%);高等师范学校的师范类专业面向苏南和苏中八市生源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中考总分的70%,面向苏北五市生源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中考总分的65%。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单独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总分的60%。对第一批计划未完成的学校,可以进行补录,各市补录工作应安排在每年的9月15日前,补录不得降分(仅限涉农等特殊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面向苏北五市可降总分的5%补录)。
3.录取程序。各市招办应统一办理五年制高职招生录取手续,已被五年制高职录取提档的考生,不得再为其办理其他学校录取手续。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名册经市招委审批后由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录取学校报到注册,统一办理学籍入库手续。未经批准的招生行为一律无效,教育行政部门不予办理学籍。
4.录取数据上报。各市招办应在录取工作结束后,将录取数据汇总上报至省教育考试院,由考试院大数据中心平台进行数据库建设,实现全省录取数据共享。
二、教学政策
(一)人才培养方案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4.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职业教育各专业大类教学指导方案。《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明确了制定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等内容。其中,基本原则是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强化校企融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比例为4:6。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习时间为9个学期。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每学期教学周18周,机动周2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时数约为5000。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四门公共基础课程,五年制高职开设8~9个学期;五年制高职语数外总学时分别为360、320、320左右;体育按每周2课时安排。对文化基础有不同要求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语文、数学、外语课时作适当调整。任选课程占总学时比例应不少于10%。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内容包括专业与专门化方向、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教学时间分配表、教学时间安排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实训(实验)条件、编制说明。《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苏教职[2013]34号),公布了中等职业教育36个专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44个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
(二)课程标准
2008年5月,为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精神,深入推进全省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改革,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省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科研中心组为主体,成立省中职、五年制高职语文、数学、英语等6个课程标准研制组,聘请沈彬等48位同志为研制组成员。2009年12月,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苏教职[2009]48号)明确新公布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自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要求各地、各校认真组织对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的学习,及时组织相应的师资培训和教研活樱提高教师把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提高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专业政策
(一)专业目录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2008年,《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苏教职[2008]6号)首次公布《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共计19个大类、275个专业。明确《目录》是我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实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要求我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须按《目录》所列专业名称申报招生计划、制定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品牌特色。2016年,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省教育厅对《目录》进行修订,印发了《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16年)》(苏教职[2016]7号)。明确原有的《目录》自即日起废止,现有在校生按原专业培养至毕业。要求各职业院校要依据新目录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
(二)专业设置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高[2004]4号)、《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等文件要求,2011年,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试行)》(苏教职[2011]3号),明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原则、设置基本条件、设置申报程序、监督与管理等。强调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各学校之间专业优势互补、各有特长。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核定学校专业数量。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年度增设专业一般不超过2个,各专业办学点一般不超过1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达到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应紧贴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有稳定的人才需求,符合学校事业发展整体规划。二是有相对稳定的社会需求,年招生规模一般不低于40人(艺术、体育等特殊专业除外)。三是有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专任专业教师均应获得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一般不少于9人;其中获得与专业相关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职称)的教师不少于3人;具有本专业副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不少于2人;有一支数量适当、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四是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教室、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相关图书资料、实训基地等教学设备配套齐全,其中,理工农医类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应不低于200万元,其他类专业应不低于150万元。五是已举办与本专业相同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或相近的五年制高职专业。
专业设置申报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和指导学校进行专业设置调查与论证。每年3月15日前,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省教育厅成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指导委员会,于每年4月初对各地专业设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专业设置评审实行文本审核与网上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必要时进行现场评审。对符合设置要求的专业,由省教育厅发文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招生计划。
(三)专业建设
2008年3月,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苏教职[2008]12号),包括建设目标与思路、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质量与效益、特色与创新项目五大方面的指标。2009年、2010年,分别组织了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办学点的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结果的通知》(苏教职[2009]52号),认定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等22所学校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等41个专业为“优秀”等级,认定259个专业为“合格”等级。《关于公布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办学点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结果的通知》(苏教职[2010]43号)认定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等5所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为“优秀”等级,认定江苏广播电视学校等23所学校“主持与播音”等82个专业为“合格”等级,认定江阴华姿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个专业为“不合格”等级。
2011年,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苏教职[2011]39号),提出到2015年,全省所有设置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同时面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300个中等职业教育、10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创建150个中等职业教育、5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通知要求,2011年,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对本地区所有现在举办、并有一届毕业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进行检查视导。将达到合格标准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认定为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对达到合格标准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推荐省教育厅认定其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将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专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按照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暂停该专业招生或不予安排招生计划。明确各地每年新增加的有一届毕业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均应进行相应的“合格专业”认定工作,并于每年的12月1日前,将本地合格专业认定情况报告报至省教育厅职教处。“十二五”期间,省教育厅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标准,共认定中职和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374个、特色专业232个。
四、学生管理
(一)学籍管理
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苏教职[2002]1号),明确了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与注册、成绩考核、课程的选修重修和补考缓考、课程的免修免听和免试、学业警告及转入下一年级、转学与转专业、休学停学与复学、退学、纪律与考勤、奖励与处分、毕业和结业、附则等12章67条规定。《省教育厅关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转学有关问题的通知》(苏教职[2005]39号)就五年制高职学生转学、五年制高职学生转入中专或申请改发中专毕业证书等有关事项作了补充通知,进一步明_了五年制高职学生转学(转入中专)的受理条件、办理程序、需提交的材料等。
(二)德育督导
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印发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试行)》(苏教职[2012]30号),要求牢固确立德育工作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省新颁德育工作标准,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检查。从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每年组织开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检查。2015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的通知》(苏教职[2015]25号),要求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新大纲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薄弱环节,健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保障机制。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修订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印发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2015年修订)》(苏教职[2016]1号),包括组织领导、德育制度、队伍建设、育人环境、内容途径、德育成效、特色创新七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自2016年起,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视导)执行新标准。
(三)创新创业
2006年起,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弘扬创新、创业、创优的江苏精神,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文明办、省科技厅、团省委、省知识产权局等7个部门每年联合举办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通过竞赛活动普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形成一批创造成果,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大赛组织办公室设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2010年起改成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共举办了七届创新大赛。
2006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实施江苏省职业教育创业行动工程的意见》(苏教职[2006]20号),明确实施创业行动工程的目标任务,要求把握实施创业行动工程的关键环节:树立创业理念、开发创业课程、孵化创业项目、建设创业载体、开展创业实践,强调实施创业行动工程的组织保障。鼓励、扶持在校生创业,推进创业知识教育向创业实践转变。与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合作,引进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FTE)创业课程,每年举办NFTE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培养创业教育认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创业课程学习获得结业证书,提高创业能力。全省职业学校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实践,建设创业基地与创业园区,扶持一批学生开展创业。2015年,省教育厅委托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举办了首届江苏省职业学校创业能力大赛,开设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竞赛、毕业生优秀创业成果评选等竞赛项目。中职学生组参赛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及五年制高职一至三年级学生;高职学生组参赛对象为五年制高职四至五年级学生;教师组参赛对象为中、高等职业学校在职在编教师或已连续聘用三年以上、在报名学校领取工资的在聘教师;毕业生优秀创业成果评选参评者为中、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毕业五年以内的学生。
五、技能教学
(一)技能教学基地
自2011年起,省教育厅启动建设四批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关于做好全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1]45号)明确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的任务、申报对象、申报条件和评审程序。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技能教学研究,开发技能教学课程资源,开展技能教学师资培训。研究国际国内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最新标准、最新岗位设置要求,指导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改革。承担全国、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各专业比赛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负责指导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部分职业学校校际联赛组织工作,推动我省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技能大赛成绩的提高。
(二)技能大
自2007年起,我省每年组织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由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江苏省中华职教社联合举办。本次大赛共设12个类别70个竞赛职业(工种)和项目。各竞赛项目分中职学生组、五年制高职学生组、教师组三个组别。中职学生组参赛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在校生及五年制高职一至三年级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组参赛对象为五年制高职四至五年级学生;教师组参赛对象为中、高等职业学校在编教师或已连续聘用三年以上的在聘教师。获得过省赛、国赛学生组一等奖的学生选手不得参加同组别、同项目2017年度竞赛。获2015年、2016年教师组一等奖的教师不得参加同一项目2017年度竞赛。团体赛每组可报1~2名指导教师,个人赛每名选手可报1名指导教师。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同一学校相同项目报名参赛队不超过1支;个人赛同一学校相同项目报名人数不超过2人。现代物流技能大赛增设职工组。本次大赛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目录和教学指导方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标准,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命题。奖项设置:参赛选手奖、指导教师奖、团体优胜奖。根据竞赛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参赛人数的10%设一等奖,20%设二等奖,30%设三等奖。参加中职组、高职组比赛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不享受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奖励政策。对获得部分赛项的教师组(含职工组)一等奖第一名的选手,由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对获得部分赛项的教师组(含职工组)一等奖第一名、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选手,由团省委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并予以优先评选“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对获得教师组(含职工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女选手,由省妇联授予“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对具有国家职业技术标准的职业工种,且获得教师组(职工组)一等奖第一名的选手,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江苏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对获得一、二、三等奖选手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教练奖。根据省级比赛的结果,将选拔部分专业优秀选手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六、实习就业
(一)顶岗实习
自2013年秋季起,江苏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2.5+0.5”、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4.5+0.5”的分段培养模式,加强校内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识实习、跟岗实习,优化校外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年。《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教办职[2014]7号)明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负责开展全省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省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教科研中心组组长单位具体负责信息系统研发。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系统首先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下属分院、办学点及我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使用。《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苏教职[2016]27号)明确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组织工作,认真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健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考核评价制度,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安全管理责任。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前,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应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各职业学校应会同实习单位制定学生实习各项具体管理制度,选派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全程跟踪指导,共同加强实习过程监管,充分利用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系统等平台,做好学生实习信息化管理。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安全生a和职业卫生有关规定。
本刊讯 4月8日,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召开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视频动员会。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在会上作动员讲话,对全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活动启动后,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充分结合“中国梦、广西梦、教育梦”以及学科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设计十大主题教育活动,把“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做到贯穿全年、覆盖全体学生。不少学校通过开展征文比赛、“随手拍”摄影作品展、树立学生先进典型、建设节约型校园、“悦读开启梦想 翰墨香飘校园”读书活动等形式,积极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区内各级各类学校还将“中国梦”主题教育纳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中,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渗透“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精神内涵。(桂文)
我区“初中工程”开工率名列全国前茅
本刊讯 近日,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进展情况。据悉,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区“初中工程”建筑面积达86.8万平方米,开工率达112.30%,在全国27个中西部省份中位列第一。我区“初中工程”分两期进行,总投入达8.3亿元,覆盖全区14个市。据了解,今后我区将继续整合专项投入,将“初中工程”规划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紧密衔接,优先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建一所成一所,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桂文)
我区全力打造“平安校园”
本刊讯 日前,全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视频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提出,2013年,我区教育系统将全面开展“平安校园”和“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要求各地各学校充分利用校会、班会、横幅、标语、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媒介,构建立体化的学校安全教育宣传平台,重点普及防震、防洪、道路交通、游泳、食品卫生、防火、防雷、防毒以及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安全知识;充分利用安全知识手册、安全挂图、安全教育光碟等各种安全教育辅助资源,进一步扩大安全教育课堂,加强与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成员单位的联系,邀请地震、综治、安监、公安、交通、司法、消防、卫生、食品药品等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继续抓好学校安全“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桂文)
我区高校确保三成学费用于教学
本刊讯 最近,我区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高校确保学生所交学费的30%用于教学,实施分类管理,走特色办学之路。《意见》强调,到2020年,我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层次分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持新建城市设置高等院校,新建2-3所工科类本科院校;办好远程开放大学;搭建终身学习平台;显著改善办学条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校园和安全文明校园;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富有效率的高等教育质量监督机制、办学水平评价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内部管理机制等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桂文)
我区17所中职院校成为首批“民族项目大师”培养“试验田”
本刊讯 日前,第八届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在南宁学院开幕,我区17所中职学校被选为首批“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这些学校将致力于为我区培养未来的“民族项目大师”,传承我区优秀民族文化。自治区教育厅、文化厅、民委三家联动,共同建设民族文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希望通过现代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各类民族产业人才,传承民族文化。(桂文)
节约教育将与教师绩效挂钩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了《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制订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提倡“小份、多次、管饱”的文明用餐方式;开展餐饮消费、办公用纸、家庭用水等情况的社会调查,到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社会实践基地参与体验活动,城市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制定详细的评价办法,将学生日常节俭行为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编制学校年度节约计划,推广使用节能的照明、采暖、电教等设备设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细化勤俭节约条款,将节约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校长、教师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无特长学生将不作为高校自主选拔的生源主体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日前在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对于没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不足、仅是学业突出的学生,不再作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生源主体,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高考录取体系择优录取。杜玉波要求,自主选拔录取入选考生高考总分不低于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但对学科特长等表现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入选考生,虽未达到试点高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也可由高校通过专家考核和公示等相关严格程序确认,决定是否向生源所在省提出破格投档申请,经省级招生委员会批准可以录取。
学生学籍将“一人一生一号”实现全国动态跟踪管理
据新华网消息,近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建设启动现场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提出,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预计于今年秋季学期实现全国联网并试运行,该系统将为每名中小学学生建立全国唯一、跟随一生的学籍编号,从小学一直沿用至研究生教育乃至继续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学生转学、升学等动态跟踪管理,为解决农村“控辍保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留守学生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据悉,该系统将涉及全国1.9亿名中小学生,遵循“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实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全面覆盖。
北京高考保障随迁就读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据《北京晚报》消息,北京今年的高考照顾政策日前已经确定,有10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可加2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6类考生可以加1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可加2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的考生包括: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应届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的应届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的应届毕业生;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经有关中学推荐,市教委核准,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准,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应届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北京市体育竞赛优胜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的应届毕业生。可加1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的考生包括: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的应届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应届毕业生;少数民族考生。
福建规定中小学安全教育课每年不得少于12个课时
据《福建日报》消息,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中小学每年开设的安全教育地方课程不少于12个课时,要求做到课时、教材、师资“三落实”。《意见》要求,公共安全教育应以中小学生防地震、防火灾、防溺水、防台风、防踩踏、防中毒、防盗抢、防治安侵害等安全知识为重点;小学要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要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要以体验和辨析为主;学校每学期应至少开展一次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消防逃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意见》规定,对工作不到位、课堂教学不落实、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学校,要进行责任追究,取消其平安先行学校和学校安全标准化评选资格。
德国职业教育施行“双元制”教育模式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德国职业教育日前开始施行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该模式是先由企业根据需要向社会招聘学徒工,与该学徒工签订培训协议,帮助学徒工在职业学校报名注册。学徒工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及公共文化课的学习。学制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学徒工通过行业协会主办的考试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即可毕业。在该模式中,职业教育的大部分开销由企业承担。
关键词:弹性学制 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近几年来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普通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等都成为热议话题,职业教育也在向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不断发展变革。《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指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所以,改革传统职业学校学制,实行校企合作,弹性学习制度,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显得非常必要。[1]
一、弹性学制的概念
弹性学制是指以学分制作为计算学员的学习分量和成效单位,并以学员必须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弹性学制学员实行完全学分制,修满规定学分即可取得毕业证书。近几年来,全国多个省份各类教育不断尝试探索弹性学制教育。例如:从今年开始济南大学开始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满学分,符合条件可以提前一年毕业,最晚在8年内修满学分即可。”;今年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弹性学制管理办法(试行)》,从2014年3月1日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试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弹性学制管理。
二、实行弹学制是我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职业院校应定为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企业一线技能人员,而固有教学思路限制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无法接轨,致使某些情况下所教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职业学校产生消极态度,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导致我校招生情况不容乐观,鉴于此我校应实行半工半读的弹性学制,建立选修课程方案,让学生能结合实际生产,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增强办学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招生难的问题。[2]
现阶段我校依托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乌达工业经济园区,宁夏石嘴山地区,为周边地区工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根据企业发展用工需求,每年3-5月为企业集中用工需求时间段,而我校目前教学学制,每年6-7月安排为学生实习就业时间阶段。这样,在传统教学学制下学生就业时间势必与地区实际用工需求时间产生矛盾,此矛盾直接导致我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实行弹性学制可良好的解决此矛盾,让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对于就业岗位有更加多的选择。所以我校实行弹性学制教学实在必行。
三、我校探索弹性学制需解决的问题
为办出符合地区特色职业教育,我校应结合地区经济结构,发展需求,建立实行弹性学制教学,我校实行弹性学制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符合实际的学分制度和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各地弹性学制均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成熟成熟框架予以借鉴,故我校需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实际情况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学校学分制度,在以学分制度基础之上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弹性学制管理制度,以保证弹性学制的规范运行。
第二:修订培养方案,推行项目式教学
为保证弹性学制下学生所学知识体系不受影响,应及时改革教学内容。1、以国家专科课程教学计划为指导,根据学制要求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2、保证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使毕业生达到相应学历的文化知识;3、将专业课知识点融合到项目任务中,学生可根据学制要求,调整学习时间,依次完成项目任务,最终完成课程学习;4、开发拓展选修模块,多方位提高学生能力。[3]
第三:加强过程管理、实行多方监管制度
弹性学制下教学时间拉长,学生完成学习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给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学校需制定规范的管理及考核方案,并严格执行;加强过程管理,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教案、教学考勤、学生学籍管理,实习指导等,实行多方监管制度,保证教学质量不受学制影响;相互制约,严防教学腐败的滋生。
第四:严格考核,推行双证毕业,保证教学质量
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弹性学制下学生能力的检验更为重要,应根据专业能力要求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由教务处、教委会、系部教学科、用人单位共同成立考核小组,严把考核质量关,不仅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考核,更要有针对性的考核学生专业综合动手能力,推行双证毕业制度,要求学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保证弹性学制教学模式下毕业生质量。
四、实行弹性学制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洪成文教授认为,实行弹性学制是一项具有前瞻性、以学生为本的改革。弹性学制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无论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在探索弹性学制教学,这一制度可以把学生从课程的接受者变为决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学习节奏来安排学习生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能促进学校办学的多元化,增强办学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祝庆国 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认真贯彻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正确执行中央、省有关学生资助工作各项政策,按照市教育局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市局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拓展工作思路,狠抓细化
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以提高群众对该项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继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巩固完
善机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推进我市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提高群众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1、加强与市财政局、银行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修订、完善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保障各项资助经费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我市资助项目资金由财政资助专户-银行-受助学生(
银行卡)的发放模式,畅通发放渠道,确保高校、普高、职高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实施。
2、加强与市民生办协作,进一步修订、完善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完善量化考核,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3、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继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城市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普通高中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受助对象评审方案、资金管理发放模式和组织实施工作。
4、积极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校内资助资金足额提取(职高学校按事业收入的5%提取,普高学校按事业收入的3-5%提取)并划入国家助学金资助专户统一管理的模式,敦促普高、职高学校必须建立
严格的预决算制度,规范资金使用项目,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发放校内资金,确保校内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专款专用。
5、完善资助对象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奖助学金评选程序。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和校外教学点的资助行为,确保资助人数准确真实,严禁虚报冒领。加强指导,规范中职学生资助专用
银行卡的发放使用和普高国家助学金的发放。
6、严格中职学校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困难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上报、审核与免学费资金发放监管,切实做好2009年秋季学期至2012年春季学期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困难专业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免学费工作。
7、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认真落实季度检查制度,建立中职资助工作月巡视制度,检查情况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制度;配合审计部门开展普高、职高资助资金审计工作,规范日常监管
。加大对中职学校高年龄受助学生以及民办中职、普高资助资金评审发放的监管力度,加强普高、职高学校校内资助金提取、评选、发放的规范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现象。
8、重视群众咨询、投诉问题的处理,严肃查处资助工作中的违规行为。适时通报各县区、学校投诉率和投诉按时办结率,并将咨询、投诉数量和投诉办理情况作为对各县区、市直普高、职高学校(高职
院校中专部)年度考核的重点之一。
9、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动态信息的报送,增强社会各界对资助政策的知情权、监督权。
(二)加强部门配合,确保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
1、积极协调省开行、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严把受理材料审查关,提高审批通过率,做到应贷尽贷,做好归档工作;建立健全贷后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对进入还款期学生贷款的催收工作,提高履约率
。
2、做好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的测算、统计和归集,确保按时支付。
(三)认真调查研究,做好其他学生资助工作
1、开展对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做好学前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工作。
2、落实高校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政策,做好应征入伍大学生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工作。
(四)完善机构建设,建立稳定的资助管理队伍
1、随着免学费政策覆盖面的扩大,普高资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即将实施,特别是生源地助学贷款规模的不断增长、贷后管理任务的日趋加重,为适应新形式下学生资助工作的需要,推动县
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整合资源,统筹职能,充实力量,配备齐全办公设备,保障充足的办公经费,继续加强和完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建设。
2、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资助工作管理人员队伍,加大对市直普高、职高学校(高职院校中专部)和县区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学生资助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确
保国家政策准确无误地落到实处。
(五)加强细化管理,提升资助工作水平
1、完善日常工作进度、重要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动态信息报送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
2、继续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信息化运用与管理水平。加强对市县中职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维护的管理,提高准确率和按时报送率。利用现有信息管理平台,借助普
通高中学籍管理系统,加强对普高受助学生信息的审核,在教育网开设学生资助专栏。
3、重视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筹备召开学生资助工作研讨会和县区、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现场会。
(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
1、抓住重要时点,通过新闻、在线咨询、媒体专访、热线电话、编印手册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
2、指导普高、职高学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中开展感因教育,使学生由知恩、体恩、到感恩,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倡导普高、职高学校开展到受助学生家庭走访活动,并将上述活动制度化
。
摘要:推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对于发展甘肃省的职业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应积极探索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保障机制,使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成为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实在举措。
关键词:甘肃省;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运行机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也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这些政策和文件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政策依据。由于甘肃省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资源薄弱,对职业教育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推进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对甘肃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好的政策需要有好的机制予以保障落实,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并建立与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有效运行机制。
半工半读的内涵及对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半工半读是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即由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并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习和锻炼职业技能,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的有机结合。这种培养模式对甘肃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降低职业学校的办学成本职业教育需要建设实训基地,而且办学设备要不断更新,因此办学成本较高。甘肃是经济欠发达省份,要发展职业教育,仅仅依靠政府和学校的财力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纳地方、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支持。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学校可以依靠企业开展实训实习,借助企业的生产场地和生产设备,解决学校实习场地和实习设备不足的困难,可以通过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大大降低办学成本。学校兴办的实训基地具有非生产性,不像企业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变化、生产的要求不断更新生产设备,尤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即使学校加大投资,先进的设备几年后也可能成为落后的设备,不利于学生紧跟时展的步伐掌握先进技术。利用企业设备开展实训,既能充分保障实习设备的先进性,又由于企业设备的成本已由生产的产品分担,开展职业培训无需多少成本,从而可使职业学校的办学成本降低。此外,学生通过到企业工作场所实训,可以亲身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与工作氛围,了解和接触到在学校难以了解的、被各企业和公司视为特色优势的各种设备、技术、程序等,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能促进职业技能与态度的养成,而这些都是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所无法提供的。
有利于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特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职业学校专业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针对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过多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专业教师的结构却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由于传统专业教师占用了学校的大量编制,在学校人员编制既定的条件下,学校新增设的专业常常因缺乏编制而难以引进急需的人才,制约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缓解甘肃省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通过在各个行业第一线的工作实习,弥补缺乏实践经验,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的缺陷,有利于教师形成“双师型”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甘肃省每年都有不少初、高中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学,又缺乏一技之长而待在家中。还有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因为学费高上不起学而辍学。一面是各行业高级技工、技术人才紧缺,出现严重的“技工荒”,一面是大量适龄的青少年被拒之于技能学习的门外,求职而苦于无技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推行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可以解决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更多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这对于扩大甘肃省职业学校的招生和办学规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农村职业学校而言,实行半农半读式教育与技能培训,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学习,既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可以学习职业技能,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我国已有一些省市的农村职业学校开始对农村学生实行免费职业教育,这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优良的人力资本。
有利于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零距离”接轨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特点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行业、企业对自身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员工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能最有发言权,因为行业、企业了解自身状况与发展趋势,熟悉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了解实际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企业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参与学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专业结构的制定,及时并准确地指导职业学校调整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培养规模。学校可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和培养规格设置课程,制定实施计划,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从而可有效地解决用人需求与育人供给相脱节的矛盾。学校还可依托企业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的便利条件,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产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转贴于
建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运行机制
建立政府行为的推动与整合机制政府行为是推进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开展的外动力,具有“杠杆”的调节作用。由于职业学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的主体,分属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校追求的是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最优化,二者在社会职责、目标定位、利益追求以及运行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使两个异质主体自觉自愿地结合在一起,单凭市场行为和学校行为是难以实现的。况且,目前甘肃省许多企业受自身生产状况的制约,对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还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企业生产发展、效益提高、兴衰成败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联性,受眼前利益至上思维定势的影响,仍过于看重对物质资源的开发,因而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动力和意愿。此外,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还要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协调行业、企业、部门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的干预将对推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实施产生导向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具体而言,政府应在以下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教育部门应从制度层面确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应从企业管理层面上加强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有关激励机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大劳动执法力度,严格实施劳动准入制度。政府应从政策导向上引导和调动企业与学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为产学结合、校企联姻、半工半读开辟“绿色通道”。二是要加快建立符合甘肃省情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制定强制企业资助的律则,规定刚性资助的标准,对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使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鼓励性措施与不履行职业教育义务的惩罚性措施法制化。三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运用行政权威,加强对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监督,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规范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
建立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改革机制在推进半工半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是育人的主体。首先,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性,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结合。要根据学习和生产实际,制定严格的工学结合教学计划,保证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总课时,不能以“工”代“读”,更不能因“工”废“读”,使“半工”变成“全工”。否则,就会使半工半读偏离正确的轨道。其次,要强调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树立为区域经济发展、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理念,与企业共同商议专业设置,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编排教学计划,不断依据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补充新门类、新工艺、新技术。再次,要注重课程设置的适用性,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使“半工”与“半读”之间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有机衔接。最后,要建立教学管理的弹性机制,推行学分制,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需要申请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采取灵活分段的方法安排好教学和实习的时间。
建立校企育人过程的互动机制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在实施半工半读模式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应该建立有关的管理制度,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职责与权利,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一方面,企业要把人才培养纳入人力资源开发的轨道,在“半工”的过程中坚持通过工作岗位锻炼育人、通过企业文化熏陶育人的方针,以市场变化的信息与企业文化影响学校的教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以及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等,监控与干预教育产品的产出过程,根据职责要求完成好有关的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校要研究、关注企业的需要,研究技能型人才的产出规律,强化实践训练与技能培养,加强工作与学习、教学与生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联系,为合作企业输送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优秀员工。
建立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加强对半工半读学生的管理和权益的保护,是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问题。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尚小,其参与劳动的环境和强度受法律的特定保护。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职业学校和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确保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学校要保障学生的权益,对学生进行劳动纪律、生产安全和自救自护等方面的教育,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到企业实习学生的年龄、劳动场所和环境等进行审核与检查;二是学校要与企业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办理劳动保险,确保学生每天与每周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符合法律规定,确保未成年学生不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与其他禁止未成年学生从事的劳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学校要建立教师带队管理制度,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和服务,负责沟通、协调学生与实习企业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好在实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学校要按照学校与企业所承担的教学培训的实际义务,逐步建立并实行学校学籍与企业学籍的双学籍管理制度。
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甘肃省发展职业教育的最佳选择。因此,要立足实际,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保障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落实与创新,使半工半读培养模式成为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实在举措。
参考文献
[1]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9S):4-8.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育教学 管理工作
就目前中职学校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而学生管理则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这不仅是学校管理层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一~班主任更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就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浅见,愿能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尽些绵力。
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中考或高考的落榜生,甚至还有不少在中学阶段中途辍学的学生,他们大多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也较差,入校后违规违纪现象频发。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学校的最基本单位一班级的管理上。因而,最终的担子也就落在班主任身上。所以,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更不好当
2认真履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
(2)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礼修身,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中专学生行为准则。
(3)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教育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重视职业能力的锻炼和职业素养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和发扬良好的校风。
(4)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文艺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健康、正确的自我形象,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安全意识。
3切实履行班级管理工作职责
(1)认真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经常深入教室、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加强检查与督促工作;按要求填写学生档案;认真组织实施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与鉴定;及时对学生的奖惩、资助和评先评优以及推荐就业等提出建议;制订和落实班级学期(学年)工作计划,搞好班级总结;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做好班级台账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生报到、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鉴定、毕业就业实习指导和毕业离校等工作。
(2)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自然状况和思想、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经常同任课教师、有关部门和家长联系,围绕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3)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及其它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余活动,引导、培养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开展工作,做好班团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和推荐工作。
(5)关心学生,主动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向学生科汇报本班学生违纪情况,协助调查处理并制订帮教措施,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
(6)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抓好宿舍、教室和卫生区的卫生;督促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创建“优秀班级”、“文明宿舍”和“文明教室”等活动。
(7)督促班委管好班费,负责班级学生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填报,督促学生按学校规定按时缴纳相关费用。
(8)按时完成学生科布置的各项工作。
4班级管理基本工作方法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常说的“管无定法”。对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而言,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威信、教学生做人和培养学生生存观三种做法尤为重要。
(1)树立班主任的威信。要当好班主任,首先须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因为威信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之心灵的纽带。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感情传递的载体。没有这样的纽带和载体,班主任就无法把班集体搞好。班主任的威信应该有这样三种内涵:权力威信、能力威信、情感威信。权力的威信令人畏,叫人不敢违;能力的威信令人敬,使人不能违;情感的威信令人亲,让人不愿违。
(2)教做人,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观。学生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知识重要,学习技能更重要,而学会做人最重要。班主任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如陶行知所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教学生如何做人,首先请学生做到七个字,那就是“忠、孝、仁、智、礼、义、信”。其中,“孝”最贴近学生实际,而“孝”又最能教育学生怎样傲人。“天下事,孝为先”,从“孝”字入手。一步一步再做到其他。如何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呢?除了讲道理以外,更重要的是开展“感恩”活动,要求学生每月一次“感恩”行动,诸如给父母做一顿感恩饭、给老人洗一次脚、打扫一次庭院等,甚至送一次茶水、搬一只凳子、给父母洗一件衣服等都可作为“感恩”活动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把做的事情写下来,最好能带有家长的意见。班主任阅读后,找出有代表性的,在征求学生本人同意的条件下,在班级宣读,并给予赞扬和鼓励。这样傲肯定会给学生在做人上以启迪和教育。
其次,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苏轼日:“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是一个转折,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学校管理,除学校统一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外,还应在新生入学后—个月内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认真学习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写出心得体会或保证书,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根据班级的具体工作,制定班级公约和奖惩制度,由全班同学讨论达成共识后执行,以培养好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班风。
(3)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生存观。人的一生有两大任务:一是作为自然人,要恋爱、结婚、生育,担负起繁衍人类的任务;二是作为社会的人,要择业、就业、职业发展,担负起发展人类、发展社会的任务。学生来中职学校学习,其目的就是找个工作。找到满意的工作的依据是什么呢?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就业的机制和劳动力供求状况;二是个人的因素;三是一些外部环境因素。而个人因素是选择职业的首要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是指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自我因素。所以班主任就以就业为导向指导学生认识“我是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人需求、长处和短处,从而知道自己会傲什么、能做什么、怎样去做等个人能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去从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技能方面下功夫。就知识而言,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复合知识,其中对中职生来说,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尤为重要。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常识知识、工具知识;专业知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操作实训课。与此同时,班主任再指导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学生行为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优良素质的形成。学生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便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时为自己今后的独立生活也就是生存创造了条件。
5班主任工作的抓手
许多班主任在交流心得时多多少少都表露出对班级中个别“能”学生的无奈。他们经常旷课、旷宿、上网、吸烟喝酒,甚至时有打架斗殴事件发生,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校的相关规定。班主任在处理这一类问题上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可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不仅对其个人发展无益,对班级其他学生也会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怎样去挽救他们,转化他们,尽可能地留住他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就业。就业是谋生的手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中职学生就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找工作。如果说就业是立国之本,安民之策,那么就业更是我们的制班之道。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就业推荐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含有对学生学习成绩、操行评价、技能等级证书等各项规定。班主任就以就业推荐为班级管理的抓手之一,自学生入学,在开展正常教育中,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一开始就做好就业的准备,对于上述个别“能”学生敲响警钟。如果他们漠然置之,班主任则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其推迟推荐就业或不予推荐就业的处理,视其以后表现再酌情对待。
(2)学籍档案。学生学籍档案是记录学生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学习成绩、操行评定和班主任评语等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尤其是就业后在个人转正定级、办理养老保险等方面必须用到学籍档案。档案作为个人身份的一种象征,随着人事服务工作的发展,其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每一位获得正式学籍的学生,他的在校学习经历都会记录在案。而且,在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还要调阅个人档案以了解其在校表现,作为是否录用的铁的依据。对于班级屡教不改的学生,班主任评语在学籍档案中就会体现出来,这样对其以后在校的表现将会起到鞭策和激励的作用,其行为将会有所收敛,甚至会发生彻底改变。
(3)纪律处分。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职成[2010]7号)的规定,学校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可视其情节和态度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对于一学期旷课累计达90课时以上或擅自离校连续二周以上的学生,学校可以作退学处理。对于经常违纪经教育而不知悔改的学生,报学校申请给予其纪律处分虽是无奈之举,但也是对其施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是班主任工作的最后抓手。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王作。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交导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回时要注重养成教育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普高热和大学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搞好学生管理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难点。
一、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对全班学生的成长负有全面的责任。学生心中,班主任是“亲老师”,家长心中,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班主任时刻都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工作的关键。
做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以便在管理中能够对症下药。其次,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班主任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直接决定着班集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在班集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表扬与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适时的批评和适度的表扬,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风,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四,关爱学生,做好后进生帮教转化工作。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精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找出症结所在,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特别是出现一些反复的现象时,班主任对他们更要耐心、尊重、信赖,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使他们分清是非,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复杂的工作,只要肯动脑筋,多想办法,有耐心、恒心、决心,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群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方法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系统教育与管理,培养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的良好行为习惯。
1、建章立制,形成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既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是学生自觉约束行为的鞭策。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要求,结合学校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方案》《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生请假规定》《学生就业管理规定》《学生舍务管理考核细则》等,通过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教育无小事、管理无死角。
2、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遵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在常规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班主任、学生干部的督导作用,经常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做到“严、细、精、恒、实”,才能不断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3、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能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更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细心组织策划学校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与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
[关键词]高校 助困体系 欠费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77-02一、高校助困体系介绍
1. 在高校的助困体系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奖、助、贷、勤、补、减、免等七位一体的助困体系,它是由国家和高校共同组织建立的,通过开通特殊的绿色通道,倡导“不因经济原因而使贫困生弃学”,实现先入学;另外一种是依靠助学金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社会上的爱心和热心人士,通过他们的捐助,保证上进的贫困生完成基本的求学。
2. 在助困体系中,国家的角色很重要。而且在整个助困的过程中,都是有法可依的。在《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中确认了这一体系的目标,即要从根本上,也就是制度上保证助困体系的运行,提高资助范围和比例,增加财政支持,合理调配经费,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完善和落实助学政策。
3. 助困体系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对助学贷款政策和制度的规范和管理;其次,完善国家助学金体系和制度;第三,根据制度,对国家奖学金制度进行完善;第四,提倡高校从其相关事业中抽出一定的款项,用于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学费的减免、勤工俭学、校内的无息借款以及高校内部自行的助学金和特困补助。第五,实施有关捐资助学的相关政策。第六,对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提供教育的制度。
二、助困体系下学生欠费现象
高校助困体系的建立,虽然使贫困生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减小,但是却存在学生严重欠费的问题,使学校负担加重,经济压力间接转移到了高校。如何实现既能保障学生受教育,又能让他们根据学校要求,及时还贷和缴费,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三、助困体系下学生欠费原因
(一)学生个人的原因
一般情况,高校学生会在大二,尤其是大三和大四阶段出现欠费。有些确实是因为家境困难无法承担学费且没有贷到款,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恶意欠费。原因归结于以下几点:
1. 一些学生存在投机的心理。当前社会,面对各种新生事物的诱惑,急于创业,盲目投资,涉世不深,缺乏相关理论和知识,利用学费进行股票或者一些不切实际的风投,最终导致学费拖欠。
2. 心理失衡。这部分学生发现高校的助困政策对贫困生在经济上提供特殊援助政策,心里感觉不平衡,就以不缴纳学费的方式寻找平衡。
3. 攀比思想严重。由于大学生还处于心智发育阶段,尚不完全成熟,在消费方面缺乏理性的心理,导致一些攀比、盲目消费的现象发生,导致将用于交学费的钱用去满足强烈的消费欲望,从而拖欠学费。
(二)整个社会的客观原因导致欠费严重
1. 助困体系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欠费的情况。首先,助困体系具有“一高一低”的特点,也就是贷款的利息高和额度低的问题。利息高导致很多家庭对这种贷款心生畏惧,望而却步,而额度不高使学生感觉到,即使是贷款成功,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费的问题。其次,助困体系下的绿色通道即让贫困生实现先入学,这就导致助困资助的范围太广,使额度变小,只能解决学生的温饱和求学,不能有效地、及时地解决他们的学费困难。
2.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造成大学生偿还能力有限。虽然自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但是仍然存在城乡差异,各方面发展不平衡。一些家庭的经济负担仍然很重,很难支付孩子的学费。而且,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从事体力工作获取酬劳,满足日常所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供养孩子读书,困难显而易见。况且,农村家庭子女多,负担更加沉重。因此,在学费上必然存在拖欠的问题。
3. 在助困体系中,对贫困生的评估和认定上存在难度。助困体系架构的形成,在于为经济上困难的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得以减轻。但是针对受众,也就是权利接受者的认定关系到这一体系的建立以及作用的发挥上,在贫困生的认定和选择上,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难点,缺少量化标准,同时在定量和定性上也很难操作。首先,一些地区民政部门缺乏责任感,在不调查的情况下,提供不真实的贫困证明材料;另外,高校的经费和人力都有限,很难对提起申请的学生进行逐一调查。这样就使一些假贫困生出现,占用名额,而使真正有需要的人却得不到资助。
(三)高校管理不完善,对学生的教育不到位
1. 学校在管理制度上不完善,存在一些管理缺陷和漏洞;未形成完善的收费管理制度。当学费收缴、贷款发放和学生事务管理的环节处于分离状态,就为恶意欠费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在很多高校中,学生的考试管理归教务处管理,学生日常工作由学生处和各院系负责,导致各部门缺乏交流和沟通,不能及时知晓学生欠费情况,就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追缴。同时,高校对欠费学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制约,使他们存在错觉,认为不缴费也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继续上学,参加考试,参与各项评奖。这样会对一些想缴费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采取消极观望的态度对待缴费。
2. 对存在欠费的学生没有进行及时的教育。当一些学生滋生攀比心理、心里不平衡的情况时,学校没有采取恰当、及时的措施。一旦发生欠费,应及时进行教育,防止其蔓延。
(四)针对高校助困体系下学生欠费的现象,探讨行之有效的对策
1. 对于助困体系本身,要加强完善工作,增强扶持力度,使效果立竿见影。国家要增大投入,提高扶持额度。资助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贫困生学费的问题,令其在完全交不起学费的前提下入学,而后再鼓励他们进行勤工俭学以解决生活问题。在贷款方面,为了减轻高校的助学贷款风险,要实施在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同时要降低助学贷款的还贷比例,将学费和住宿费合并,从而提高额度,使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可以进行贷款。
2. 对缴费政策和制度进行宣传,让学生认识到缴费是自己的义务。反对误导学生甚至家长过度依赖学校助学体系。在政策宣传上,要深入人心;同时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要有诚信,建立道德底线,具备主动缴费的意识。另外,及时对心理失衡的学生进行疏导,加强干预能力。。
3.高校要建立健全高效的收缴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正确区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收取学费是有法可依的,符合国家的正常运转的政策法规。一旦学校出现大范围的欠费,必然扰乱学校的正常运转规律,从而威胁到整个高等教育。因此,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内容为法律依据。同时,采取具体的措施,严禁吸取未注册学生进入校园,限制恶意欠费。
4. 对于贫困生的认定,要做到多方面、多层次,提高准确率,以求真正发挥助困体系的作用。
(1)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考虑,建立学生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系统。这样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提高认定的准确率。
(2)对于学校,为了使认定工作更加直接,应建立和制订贫困生认定的量化表。
欠费问题是当前形势下众多高校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如果长期积累,不予及时处理,必然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影响,对学校的正常运转极为不利。另外,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多管齐下,转变社会、学校、政府、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从而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和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福云,徐丽萍.高校学生欠费问题分析与收缴策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45-48.
[2]柴松球.高等学校学生欠费原因与改进措施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