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实践课总结

劳动教育实践课总结

时间:2023-07-06 17:1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教育实践课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劳动教育实践课总结

第1篇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历时九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主要就是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刚才,大家听到了整个活动情况的通报,表彰了六个成绩突出的班级和90名优秀学生,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请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们,同时,也希望我们这次还做得不够好的班级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诚心诚意地向他们学习,努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激情,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光彩夺目。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且在课程计划中也规定初中学生每年应该有144学时的劳动教育课,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可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在近20年的中国教育活动中,劳动教育已逐步走出了校门,目前,有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发出了强烈的呼声缺少劳动教育是中国目前教育中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就失业?就是因为我们的劳动教育没有跟上,在人们心目中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大多数青年人,鄙视劳动,厌恶劳动,把自己看来太高,都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事,实实在在地从基础做起,其实有很多人,他根本就不会做事。中国真的没有就业岗位吗?根本不是。

我们应该知道,劳动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方式,一个不能劳动的人,他只能寄生一生;一个不愿劳动的人,他只能乞讨一生;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他只能贫困一生。劳动只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简单劳动开始的。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如果他连简单劳动都做不好,那么他还哪有能力做复杂劳动呢?所以,在这里,我请同学们记住,你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全面打基础的阶段,你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劳动锻炼的机会,从简单的劳动做起。

首先,我们应该做一名愿意劳动的人。

其次,我们应该珍惜目前的大好时光,把学习搞好。我们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学习成绩也是检验我们劳动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吃苦精神。

第三,我们应该懂得我们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今后的劳动。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聪明起来,心灵手巧起来,就是让自己成人以后会劳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富有,让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书村网 shucunwang.com )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第2篇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本学期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育: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

目前生活在农村人,但大多数人是不愿意重视农业劳动,而是喜欢外岀打工,同时独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更是将孩子视若掌上明珠,百般呵护,所以在这两种环境影响下,促使生活在农村学生易产生两种现象:一是他们本有的争着参加劳动和总想动手的强烈劳动愿望受到制约,这方面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二是学生从小很少动手,促使依赖性増强,家里所有做事都是要大人帮着做,家长成了孩子们的代劳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劳动实践能力愈来愈差,进而造成不爱劳动、厌恶劳动、轻视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比比皆是。

三是面对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劳动的成果不珍惜的现象。学校通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劳动实践活动,才能促使学生传变不爱劳动、厌恶劳动、轻视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成果现状。

1.利用综合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运用课件,向学生介绍蔬菜作用、生长过程、种植方法,引发学生对种植蔬菜的兴趣,同时组织学生在班级小农地学会一些蔬菜种植方法,安排学生学会管理蔬菜一些技能。

2.我们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家里蔬菜地继续种植一些常见蔬菜,培养学生种植蔬菜的兴趣,同时学会一些种植、管理方法。

3.邀请部分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到学校参与劳动种植,家校联系劳动实践。学校不定期地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不仅向家长传达关于劳动的教育理念,还呼吁家长配合学校监督学生的劳动过程,并进行拍照记录。同时学校还要求班主任每周对班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开展班级劳动评比,让“劳动"二字深入人心。

二、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三、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照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四、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1.学生参与本次种植实践活动非常积极,很多学生都强烈要求参加活动。活动后很多学生提岀了他们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到植物种植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平时吃着水果和蔬菜并没有任何感觉,但通过这次的栽培,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也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有学生谈到通过这次栽培活动増加了我的责任心,也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等。

2.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釆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他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帯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五、激发劳动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第3篇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是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陶冶情操和发展技能的重要课程,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一项有益的教育活动。可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和管理者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的眼睛始终盯着升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至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技能训练却很少考虑,以至于有些学生,在家是“小皇帝”,在学校成为升学考试的奴隶,走向社会不愿当工人、农民,成为游手好闲的“爷”。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那就是由于近几年来学校教育忽视了劳动技术教育,这种现状如不加以及时纠正,不仅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会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改变此状,必须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下面就劳动技术教育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谈几点感受。

一、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中学生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品质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在家里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挑吃懒惰,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以至于连起码的诸如如何吃饭、如何穿衣、如何洗脸刷牙等的基本生活能力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公子哥儿”和“娇小姐”,成为了生活上的弱者。同时,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形成了任性、娇气的性格,不知道父母的辛勤劳累。他们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自我服务能力、劳动感情等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些人的问题,不只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可以想象这样的青少年一旦长大后,不仅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用人才,反而会成为社会的累赘、政府的包袱。这就告诫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要忘了把培养学生起码的生活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让他们从事各项有益的劳动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锻炼其劳动能力,培养其优秀品质;作为教师,也应主动与家长沟通、配合,让学生在家中承担必要的家庭劳动,学会洗脸刷牙、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绝不能越俎代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使之具有起码生活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二、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中学生勤劳节俭、热爱劳动品质的培养

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家务劳动可以自己包下来。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生活上百依百顺,品德上迁就溺爱,使孩子养成浪费、懒惰的坏习惯。同时,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逐步形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思想。劳动意识非常淡薄,使不少“小皇帝”的“骄、娇”二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生活上要求很高,小小年纪就攀比穿名牌衣服、戴名牌饰品,过生日要去大酒店,搞生日聚会要几千元,劳动时怕脏怕累,只希望别人关心自己,却不关心别人,甚至有的出资雇人为自己写作业、做值日等等。,某些学校把追求高分放在重要位置,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劳动技术教育陷入应试教育误区,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教育。劳动课流于形式,无计划,无总结,无检查,随意把劳动课时间移作他用。劳动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由学生的种种现象表明,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迫在眉睫。试想如果不让学生亲自下田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辛劳,不让学生亲入工厂体验一下工人的艰辛,他们怎会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怎会理解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意义的伟大?又怎会自觉培养这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呢?实践证明,孩子经常参加劳动,首先可直接学到各项技能,增长才干,而通过辛勤的劳动,更让他们体会到每一份财富和每一点成果的取得,都凝聚着劳动的汗水,从而使他们懂得这一切的珍贵,更好地珍惜这一切,体会劳动创造的快乐,进而养成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三、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中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品质的培养

在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德国的法律更是明确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劳动对孩子们健康成长及未来生存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没有一定的严峻生活实践考验,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一个国家、民族如果缺乏勇于拼搏进取、拥有竞争开拓品质的人才,这个国家、民族将很难在未来竞争中站稳脚跟。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随哥哥、姐姐拾破烂,勤工俭学。十六岁时,他已能独立工作,自力更生。劳动给了他实践的机会,培养了他坚韧的意志,更增长了他的见识,从而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因此,我们的劳动技术教育要注重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品质的培养。

四、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中学生组织观念、乐于奉献品质的培养

几十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值得人们学习的劳动模范。他们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这些著名劳动模范的产生和成长都和劳动实践紧密相连,正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造就了他们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出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的劳动热情,从而练就一身精湛的技艺。因此,只有让孩子们经常参加各项劳动,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帮助他们从小养成敬业、负责、乐于奉献的品质,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优良素质的未来一代。

总之,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全面、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社会都应重视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增加劳动实践机会,注重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

第4篇

关键词:劳动教育;智障儿童;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智障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入,怎样教智障儿童学会生活并最终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已成为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针对智障儿童生理心理特征进行生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已显现出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智障儿童教育也是丰常贴切和适用的。

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要进行生活训练与研究,不断探索“课程生活化”教学改革的路子,着力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为此,我们教研组进行了省级课题“生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实验。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操作能力的训练

在生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中,我们主张把课程内容与经验结合起来,让智障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因此课题研究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操作能力的训练,把课堂变成智障儿童学习、生活的地方;教师充分运用教学的主动权,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课堂教学形式更为生动活泼。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穿衣、洗脸、刷牙、整理书包等简单的活动;结合一定的教学场景,配以优美的音乐、琅琅上口的儿歌,加上示范讲解、操作演练,使学生能在乐学的氛围中学习到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高年级学生侧重烹调技能和社会实践的训练,教他们做简单的饭菜;带领他们到饭馆学习点餐、文明就餐、结帐;到银行认识存取款,利用自动取款机完成一些简单的业务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智障儿童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智障儿童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还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遵循布鲁纳的教学思想,采取“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智障儿童的求知欲望,并结合操作实践,反复指导,使学生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做”合一

根据杜威“在活动中学”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我们采用“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例如:我们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一节安全常识课的教学,设置出包括课题“出门前一分钟应该做什么?”在内的问题链,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挖掘生活经验。同时又在生活教室进行出门前的操作演练,在特定的情境下,使得出门前需要关掉自来水、切断电源、关上煤气、锁好门、关好窗的全过程成为一个实际的操作过程。又通过“比一比,看谁做得更好”的活动,强化了智障儿童对出门前需要做的事情的记忆,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家长积极参与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注重将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请家长参与辅导孩子完成延伸的每一个环节,如在讲授完“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课后,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拍下自己生活的周围的环境。有的学生拍下了小区的优美环境、公共设施、锻炼的场面等,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学生还非常踊跃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周围的环境,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巩固和扩展了所学的知识,收效甚佳。通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促进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认知与实践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使智障儿童在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五、创设“二、四、一”授课模式

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与智障儿童能力发展的这对矛盾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既适合智障儿童心理发展,又使他们易于接受呢?我们设计了“二、四、一”授课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时间分为七个时段,将七分之二的时间用于新知识的教学,七分之四的时间用于对智障儿童的实践,七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智障儿童学习的激励性评价。“二、四、一”授课模式的推行,使智障儿童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了保证。如我们上的一节烹调课“酸辣土豆丝”,课堂长度为七十分钟(课间有休息),前面二十分钟用于认识所用的材料,掌握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中间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练习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亲自动手的时间;最后十分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品尝和评价,总结出这一节课上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生活的滋味,从而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第5篇

------2019-2020第一学期年唐家墩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全体唐小人凝心聚力、砥励前行,留下了一串串奋斗的足迹。学校坚持“同真教育”的办学理念,探索“真爱育人 润泽心灵”德育教育模式,构建“真知启人同,情智共生”本色课堂教学模式,孕育并开发德育、智育、体育校本课程,使学校成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摇篮,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

一:常规常在自然向上创新提升向阳生长

1、读书积淀文化,书香润泽校园我校围绕“阅读启智

翰墨飘香”主题,创设同真书香文化,结合“红领巾阅读计划”推广品牌活动,不断推进深耕阅读工作,主要从营造氛围、特色课程、社团活动、拓展传承、亲子体验和激励评价等方面入手,大力倡导“悦读启迪智慧,书香润泽校园,读书积淀文化”,为师生和家庭的精神成长构建一片理想的文化沃土。(1)置精选书目,创书香氛围建筑同真阅读长廊,学生可以在长廊驻足阅读。学校开设“红领巾邮局”阅览室,精选书目,重视质量,每月更新,配有诵读教师、学生局长管理,引领导航。开设红领巾图书角、绿色流动书吧,班班都有“读书角”,学校每学期持续为各个学段班级添置适合的图书,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简单易读的儿童绘本、经典传承的传记小说和感悟人生的名家散文。我们让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字的影子,每个班级充满文学气息,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2)展社团风采,培书香素养学校以“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成立了“三青鸟文学社”和“棒棒唐之声”广播社团,为孩子们搭建文学熏陶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孩子在经典中感悟文学魅力,在品读中领略语言的丰富内涵,突出听、说、读、写、演、思的训练。(3)润经典无声,诵四季书香四季读书节感悟一年四季的变化共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全校师生、家长共读共赏。暮春时节,开展了“诵读千古文 争做博学少年”春季诵读活动;欢乐一夏,开展了“跟着课本游中国”假日读书活动;丹枫迎秋,开展了“漫步金秋书海之棒棒唐朗读者”读书活动。让孩子在季节中感悟生活,让书声成为校园里最动听的音乐,让书香成为家庭最芬芳的味道。

(4)重激励评价,拓书香留痕

“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老师的示范阅读有着强大的磁力,孩子们有了个性见解。“你写,他写,我也写”是一种衍生,老师的创作引领有着巨大的魔力,孩子们用稚嫩的文笔续写学校特色魔幻小说《龙族精卫》或是创编属于自己的童话绘本。假日里制作阅读计划,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共同经历着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DIY个性书签,完成“幸福阅读卡”,在写写画画中总结读书收获,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结合“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等评比,使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更有力量。

2、匠心点亮童心

劳动创造乐趣学校推行润心劳动教育,采用“学劳结合”结合的方式,劳动教育作为育德、育智、育美、育体的一个重要载体,让劳动服务生活。

(1)垃圾分一分变废为宝,让劳动创意生活

①创意DIY之最美小盆栽同学们的创意DIY

萌翻小盆栽无限创意绽放异彩。有用废旧物品裁剪成漂亮的花盆;用彩笔、泡泡泥等材料装饰花盆、种上喜欢的小植物;用小泥人、小卡片装饰花盆,插上了写给老师的祝福卡,提前将手工小盆栽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各班同学将亲手制作的作品集中摆放在展台,参与活动的同学还可以领取一张唐家墩小学新学期劳育星抽奖券,参与开学典礼抽奖环节。

②创意DIY之变废为宝我最棒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践行环保新时尚,变废为宝我最行”的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全校33个班1400多名用破旧床单、废旧报纸、布头等材料剪成“环保球”,收集牙膏盒、喜糖盒、鞋盒做成“超酷机器人”,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纸盒作品变成了课本剧的道具,用废弃的玩具和饮料瓶制作了机器人吸尘器和电动小火车,孩子们制作的“纸质花瓶”装扮校园书吧,五年级6班的胡宁同学发现教室窗台上的花容易因忘记浇水而枯死,就进行创意科技制作,利用废弃的可乐瓶和导管发明了一个智能浇花器。我们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本领。

(2)别样年级技能争霸赛,让劳动提升生活学校以别样的方式在六个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生活小达人”劳动技能赛。一年级“我的书包我做主”整理书包能手赛;二年级“我的小手真能干”自理能力大比拼;三年级“自己动手为书本穿新衣”巧包书本技能赛;四年级“一针一线小绣手”为纽扣安新家;五年级“小小厨房,大大创意”厨艺显身手;六年级“巧手弄芳华”手工花艺创意赛。孩子们在劳动中创造乐趣,在劳动中放飞快乐。

二:打造同真教师团队 丰盈同真课程

润泽情智课堂在“同真”理念引领下,学校进一步厘清课程与学校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同真”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向。并围绕“立足课堂,提升素养”的主题,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校本研修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专业成长。

1、推进课题研究

构建“同真”课程体系在省“十三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本色教育研究》的引领下,继续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本色教育学校课程体系架构”的研究。

学校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构建了五星校本课程和GBTI班本课程,开设了《力翰科学》、《航模科技》、《音乐剧》、《英语剧》、《啦啦韵律操》、《快乐足球》、《琼声合唱》、《创想绘画》等41个特色项目,全校87%的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高。

2、关注学科素养

磨砺“同真”教师团队(1)同读教育专著,提升文化素养。给教师赠送书籍,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加大阅读感悟的分享交流力度,真正引导教师与学生共读经典同背经典,陶冶情操,涵养性情,专业化发展的同时生命品质得以提升。读书分享会让大家共享美好阅读时光,点燃了读书激情,营造了书香校园。(2)加大培训力度,丰富研修形式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体系,坚持把培训、教研和教学改革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研格局,做到人人参与,立足课堂,以研促教,以教带研,边研边教,大家共商学情,讨论学案,展示成果,传递信息,培育专业精神,发展专业能力,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积极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教研体系。(3)坚持接龙研课,提高学习效

率语数学科教师以年组为单位,以小切口的研究主题为载体,进行“说课——上课——研课再上课”的接龙研讨,让不同观点的碰撞、不同方法的比较,实现相互学习、彼此促进、资源共享,达到以“课例”研究推进教学的成效。

4.(4)携手结对共建,促进均衡发展与学校结对共建的小学教研室段娟老师,4次来到唐小给予指导。课堂导航、教师沙龙、专家讲座多种形式的研修充分调动起老师们的研讨热情,全体数学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季萍老师在活动中表现出色推选在全区执教研究课《解决问题》获好评。

2019年11月21日,余莉华副校长执教《独领的古代技术创造》一课,斩获《湖北教育》第一届“教研名师”称号。2019年11月,王萍老师获江汉区首届诵读名师提名奖。

2019年10月,学校承担的“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同真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通过总课题组专家鉴定,圆满顺利结题。2019年12月,我校数学教师乐建红、陈静、韩凤参加编写的《魅力数学》正式出版。余莉华副校长、陈丽娟老师的文章刊登于2019年08期《湖北教育》。三、常抓安全工作,为师生保驾护航

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是保证学校其他一切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力求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时时有责、处处有责”:

1、期初利用开学典礼对学生上好安全第一课,按要求配备了保安人员,学校实行全天24小时封闭式昼夜值班制度,学校重点、要害部位配置安装了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施了全天24小时监控管理,做到了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统一。

2、利用周会、班会、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采取板报宣传、宣传册、张贴标语、举行主题班会、安全报告会、应急演练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火、防震、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并为每位班主任和每个班级印发了《校园安全“十六”防》的宣传册,使之安全教育常态化。

3、我校把定期召开家长会作为一个长效机制,本学年成功召开了两次校级家长会及校级家长委员会议,印发“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

三结合教育网络。此外,学校不定期对学生所带的利器,刀具进行检查清缴,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强化治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4、学校每期以校为单位进行多次防火,防地震的安全应急演练,学生在应急演练活动中提高了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

5、学校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学生进行体检和预防的工作,杜绝流行病在学校发生,周末请卫生防疫第三方到校对各个教室进行消毒。

四、加强后勤服务,为学校工作提供保障

1、每学期初及时发放了办公用品;检修了楼梯道和各教室照明设施的情况;

维修了学生损坏窗户玻璃;及时修剪花草树木;做好开学典礼和校内运动会的准备等。

2、对各办公室、各班级的财产和物品进行核查并登记入册,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第6篇

关键词:中学教学;化学实验课;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53-02

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每所学校都需要开展课程教育。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已被我们辛勤的教师们探索出多种,笔者更加在意的是实验课这一环节,在当前大力推举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以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手与脑、手与眼的密切配合,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过程中使用观察、分析、综合、推理等方法的能力,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实验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实验可以丰富学生对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等,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酸碱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整册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了分组实验的形式来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就非常自然的克服了难点。实验需要学生勇于探究,不怕失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团结合作,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内涵。总之,通过规范、科学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可以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实验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可以真正地体会实验探究的奇妙和化学学习的乐趣,这样就增进了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也就初步形成了科学实验探究的能力。例如“探究NaCl、NH4NO3、NaOH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充分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通过学生讨论筛选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归纳出“物质溶解时伴有能量变化”的结论,并在实验设计上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另外有的实验可以当家庭小实验,例如“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鼓励学生在家完成,然后拿到课堂上展示,在教学中我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实验,总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价值。

三、以实验为纽带,树立环保意识

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当今环境的问题,都源于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盲目地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结果。化学实验过程中常产生有毒气体、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实验中设法把污染物处理掉,处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最终把这种行为内化为习惯,这对于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影响。如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四、以实验用品和现象为媒介,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

规范、洁净的实验台,各种透明玻璃仪器的优美外形和美丽折光,整齐有序的实验装置、五彩缤纷的溶液、巧夺天工的晶体等,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在美的氛围中做实验,学生的心情是美的,学生的思想也会变得更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审美。

五、以实验准备和实验结束为契机,进行劳动教育

学会劳动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准备实验往往由教师完成,我们不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给人带来的快乐,实验结束后,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和实验用品的回收都让学生来完成,坚持下去,习以为常,学生会更加爱护实验环境,并养成劳动的习惯。同时,自己的事自己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六、利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利用实验室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放开学生的双手,放飞学生的想象,为学生的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从自己的小制作中不但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科学的魅力,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解决了困惑。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和小发现把美妙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引领学生在化学世界里放飞梦想,从而为创造文明埋下了种子。

在这里,学生自主合作设计实验,自主合作完成实验;在这里,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在这里,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总之,化学实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看不完,也捡不尽,学生通过这些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化学实验活动,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学会创新、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学会劳动等,利用化学实验课进行素质教育应以隐性教育为主、点拨为主,以循序渐进的培养教育为主,不能追求“毕其功于一役”。

参考文献:

[1]张健如.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发挥实验教育功能――在第八届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

[2]王福义.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化学教育,1999,(09).

[3]徐勤.化学实验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与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2).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江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教和全国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德育工作思路和要点,加大德育创新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命战争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个体,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科研带队伍,突出特色,务求实效,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过程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结合学习贯彻全教和全国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使德育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德育领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挖掘新的德育工作增长点,确定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要求全员在工作确定德育目标,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做到有机渗透,在新的实践中实现德国育工作新的创新发展,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及活动的流程体系,优化管理环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的师德教育为保证,以生活化、社会化为基本形式,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1、校级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管理网络,校长——教导处——年级组——班级,党支部——工会——少先大队——少先中队,家长委员会——家长,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核班主任工作,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德育工作的日常管理由教导处、少先大队部负责,由值周教师值周生监督具体执行。班级的纪律、卫生、文明程度全部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之中。

2、年级管理

年级组要依据学校总体计划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年级德育工作计划,开展体现年级特色的教育活动,学年组长要及时协调组内工作,每月底要召集一次碰头会,小结学年组内工作情况,具体安排下月工作要点。

3、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晨读、晨训、班会和队会的作用。

制定班级激励机制,完善班级光荣榜的利率,定期公布班级的好人好事,建立学生个人《成长册》

加强班级日常管理,落实班级值勤制度,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到每位学生身上,规范学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班风。

(二)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在“双全学校建设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以完善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为重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上水平,上品位,努力在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自律,文明规范上见实效,从开学第二周起,以规范教师护导,学生值勤工作形成风景线为起点,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1、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加强班级环境建设,优化班级文化氛围。

2、构筑师生、学生间和谐和的人际空间,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团结、合作、尊重、爱护。

开展道德风景线,风景点建设(校门区风景线,间操风景线,放学路队风景线,绿色通道,花海世界风景点,值周师生风景点,课间活动风景点)

3、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校级、年级、班级***护导值勤,分层推进,分段达标,实现七个达标,即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规范,课内外行为,间操及课外活动,眼保健操,清洁卫生和身心健康等七个方面设立监督岗。加强管理,履行职责,评比表彰礼仪班,文明班,期末评先出文明小标兵。

规范升旗要求,优化升旗氛围,点评升旗面貌,评选最佳升旗手,升旗式。

三、加大德育科研指导,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巩固科研成果,进一步壮大德育科研队伍,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力争出新成果,上新水平,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落实德育总体目标,以递进性,分层性原则,改革教学与活动方法,落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识,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学生达应社会的能力。

1、搞好德育科研工作,成立科研小组,每位班主任要认定科研课题,制定计划,开展实验,积累经验,转化成果,总结提高,争取学期末出有力度的科研成果。

抓好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发展教育为主导的创新教育实验的德育研究,适应信息社会发展,以校园网建设为重点,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提高德育活动实效的研究,让学生感受“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搞好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建立班级学生心理分析档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以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加强课外活动小组的管理,开展主题活动课的研究,指导学生社会调查,展示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全面技能,做好活动小组辅导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课外活动小组做到“四有”(有活动计划,有备课,有总结,有成果)积极参加各级组织各项竞赛活动,本学期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活动。

(四)完善德育网络,建立开放型德育新体制

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型德育新体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重新认定家长委员会名单,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请家委会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学生反馈表,建立校长热线,共商育人大计,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双体日小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重视劳动教育,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开展“一日家长”实践劳动,(低年级不让父母为心,以自我服务劳动,中年级孝敬父母,学习家务劳动,高年级在家长指导下做一日小家长)期末各班评选出劳动小能手。

(五)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坚持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制,加强班主任培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年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学习研讨在德育管理与实施中,处理三个关系:

1、主导与主体关系: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自行设计,自我教育。

2、放手与放任关系:提倡教师精心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教育。

3、指挥与指导关系:指挥得当,指导到位,活而不乱,管而不死。

改革整体化的管理方法,注重班级特色发展,通过重心下放在德育管理实施中,增强四个意识:

1、集体意识:爱学校,爱班级,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增长增光。

2、课程意识:重视并认真上好每一门,每一节课,达标创优。

3、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学校的各

项规章制度,以法规范行为。

4、责任意识:做事要有责任心,学习要有责任心,待人要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对父母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

四、工作安排

本学期以“情系祖国,做新世纪的小主人”为主题,通过学校少先大队,创造性开展读书,演讲,演唱,主题升旗式,知识竞赛,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三月份:开展“雷锋与我同行”奉献活动,做“一日家长”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用雷锋精神鼓舞自己,用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学做父母、老师的小帮手。

四月份:1、开展“校园手拉手”帮助特困生活动。

2、开展“学日常规”竞赛活动,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

五月份:1、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队会活动。

2、在各项活动中开展“寻找我的榜样”争做校园十星活动,使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良好氛围。

第8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工作 创新

技工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形成一定的制度,组织协调学校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各种力量,保证其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以达到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培养合格技工学生的目的。为此,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唱响时代主旋律,全方位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想、道德、人生观和形势教育,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措施。实践中要抓“三个月”的系列活动,即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五月份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和十月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项活动都要紧紧围绕主题,形成系列化、层次化、多样化。例如,召开学雷锋活动动员和表彰大会,有力地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还可以连续举办“我爱祖国”歌咏比赛、“民族理论”知识竞赛、“我爱我的专业”演讲比赛和“祖国在我心中”书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将自己的命运同祖国连在一起,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报效祖国。学校可以成立读书会、兴趣爱好小组;通过电脑网络,建立自己的“博客”;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锻炼一大批技能兴趣小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具体、充实、有趣的活动,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热情,把培养民族自豪感、爱国敬业精神及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意识融于学生的活动中去。

二、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充分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形式是学生投身改革开放、了解企业管理、参与经济建设的一种好途径、好方法。这对学生来说,可以深入生活,观察社会,了解现实,适应环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规划要具体细致,班主任或德育课老师要与学生保持经常联系,解答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疑惑,把培养学生做人能力、做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及更新知识能力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三、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

学校的学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重视学生会对于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作用,要对他们的工作加强指导,本着想着前面、站在后面的原则,在实践中锻炼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广播站、黑板报、有线电视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地激发广大青年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提高教育效果。

四、发挥德育课教学的作用

德育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其作用是其他各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要根据教材,有机地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职业道德和遵法守法意识,促使他们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为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富强努力奋斗。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发挥各科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各科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结合专业课进行科学观和专业思想教育,比如在实习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在物理课中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宣传科学技术等。

第9篇

美术教学大致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紧扣这三大环节。

课前是准备阶段,应该改掉单纯传授技能或以技能为主增加一点知识的单一性备课思想,挖掘教材因素应该有主次、有重点的提高学生美术素质为备课思想,例如让学生临摹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卢昂教堂》组画一课,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初步认识改变用固有色概念去认识色彩现象的习惯。从而发现对象包含的丰富复杂、美丽多彩的环境色、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相应的生理、心理素质为备课思想制定备课方案、准备教具做好课前准备。

课堂上首先要注意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求知、充分激发自身的多种感觉器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动起来,做事效率就高。素质教育面很广、特别是对教艺术课目来说,只有当学生的兴受到激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当然我们还可以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式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

其次我们还要重视教与学的关系,有的教师在作示范画时,只是默默地画,学生听不到老师边画边讲解,这样教与学会脱节。教与学必须和谐一致,既要突出老师的主导,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给更多的学生当主角有表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例如:可以放一段轻音乐,调动学生听官积极参与边讲边示范,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绘画技能。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应注意因材施教,两者要紧密结合,针对学生各人的基本素质要区分对待,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美术家苗子,但须人人都有素质的发展,例:上素描课有的学生技能低可以重点突破,有的则可以提高鉴赏力的培养力度等等,采取多样性。

再次教学上还要注意循序渐进性,俗话说:饭总是一口一口吃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涉及面广、容量大,如水粉静物单元对前后的课题可侧重不同重点,如何组织色彩写生的静物,静物的构图,单色静物写生,关于色彩等等的提高要层次深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或“停滞不前”的弊病。

教学中还应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联系,寓德于美、以美辅智、以美促体、以美促劳,如:壁挂编织课,可渗透编织艺术优秀传统的教育和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德熏陶,编织操作的技巧,作品的寓意等智能的提高,在编织制作中使学生动脑,动手得到锻炼促

进劳动观念形成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课外要注意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要注意及时小结、总结经验。另外还应加强美术兴趣小组组织建设,坚持把课堂教学中涌现出的美术素质较高的学生吸收到学校兴趣小组进一步培养,并以此为龙头,增加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参加美术展览的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美育环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美术素质同时树立榜样,这样反过来更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

除此之外,本人还力求美术教学的五个优化,即科学化、艺术化、精彩化、多样化、特色化。

教学结构科学化,美术教学课堂结构要合理安排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感知、认识、实践,提高几个环节,应目纲清晰,结构谨严。美术教学要合理安排组织,导入新授课、练习巩固、小结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要环环紧扣,使得教学内容多而不乱。有的老师过分追求教学形式变化,忽视教学内容,学生在玩中学不到什么,看起来热闹,实际上乱而不知所学,这是很不科学的。

教学形式艺术化,因为美术学科有其艺术性,所以教学形式更要美,美,才能引人入胜,学生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艺术形式中更利于高效地发展素质,享受美感的体验, 培养艺术情操,在强调结构科学同时理应加强形式的艺术化。

教学过程精彩化,教学整个过程要有高低起伏,力求迭起,要处理好动静,快慢,轻重变化与发展。有画龙点晴的闪光点,有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一节绘画课如果只是单纯学生在画,没有评议,没有表演等精彩片断插入,只有平辅直叙,那肯定是枯燥无味,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那必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手段上可以运用讲授、演示、谈话、观察、比较等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选择最好的去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要特色化,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有特色,力求突出学科特点,语言有特色,教学方法手段,技巧都有独特之处,逐步形成风格,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第10篇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xx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少先队辅导员纲要》,认真贯彻xx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围绕“抓落实、促规范、创特色”改进作风,创新观念,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中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继续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队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 提高少先队员思想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少先队辅导员纲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龙头,继续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从做人与做事的角度,从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高度,抓紧、抓实行为养成教育,通过全面落实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努力把基本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培养队员魔豆精神——爱生活、爱学习、爱集体、爱他人、爱家乡,从小争做好公民。

2、 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一日常规检查评比”为抓手,以红领巾志愿者检查和教师检查为检查监督体制,进一步强化队员的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一日常规检查评比”人员和少先队大队部委员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每日检查,每天公布,每周小结,引导全校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队员基础文明教育。利用晨会课、班队课和日常的课堂教学对队员的礼仪、生活、学习的日常行为进行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把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二)、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深化少先队素质教育。

1、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在品格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教学上下功夫,塑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旺盛的队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本学期的重大节日开展好各项活动,从而提高队员素质。

3、扎实推进少先队基础设施建设,促使自身建设上新台阶。坚持做好少先队的各项常规工作,促使少先队组织充满活力。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并举,着力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在深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基础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1)、规范每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一全体师生集中学校大操场,肃立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热情又精彩的升国旗仪式讲话,使队员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教育。

2)、继续开展“星级班级评比”活动,成立红领巾志愿者,课间十分钟和中午12:00——12:30检查督促队员的一言一行,不在学习区(教室、走廊、楼梯、大厅)检查校园的洁、齐、美,使校园“文明之花”常开。

3)、继续开展“中队板报”活动。学校德育处统一规定主题,由队员自己组稿、版面设计、书写,每月评比一次,既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更培养队员的能力。让板报、队角布置成为我校少先队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继续开展“主题队会观摩” 活动。主题队会是展示队员活动成果的场所,是锻炼队员能力的舞台。要求在辅导员的指导、大队部的培训下,规范队会形式和队活动的程序,明确队活动的各项要求,培养队员才能。

5)、发挥红领巾广播的指导教育作用,提高节目的品味、质量。本学期每周四早晨开展主题性红领巾广播,充分发挥媒体窗口的实效。

(三)、探索个体心理的完美化,培养队员的健康心。

未来社会是一个快节奏、多竞争、大压力的社会,我们的队员能否在这种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的理状态,不仅关系到能否成功,甚至关系到能否健康地生存。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心小屋”永远为队员们敞开,有问题可以心理医生,有心事可以找辅导员老师。希望队员能以良好的心态笑对生活,增强自信,学会关心,学会合作。

三、主要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守规则、重安全,做行为文明的好队员。

1、 寒假实践活动总结,制定新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做好开学典礼工作。

2、 重新规范、落实一日常规评比检查细则,组织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并开展工作。

3、 xx文明行系列活动。

4、 “学雷锋”活动:通过“介绍雷锋人物、讲述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精神”等一系列活动,配合感恩教育,教育队员以“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主题做一件好事,培养队员的服务意识,开展“天天雷锋日,人人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

5、 庆祝“妇女节”活动:各中队以“妈妈,真好!”为主题开展活动,要求队员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受妈妈的“爱”,并为妈妈做一件事。

6、 植树节“人人争当护绿使者”活动:设计一句护绿提示语,自制一块护绿广告牌,完成一件护绿任务。进行“植树节”教育,各中队开展“我做护绿小使者”绿地认养活动。

7、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此周定为安全教育周,通过看录像以及周五的安全教育等活动增强队员的安全意识。

四月份:讲英雄、学英雄,做热爱祖国的好队员。

1、结合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春游综合实践活动——扫墓,结合“看革命影片,读革命书籍,讲革命故事,开主题班会,学革命精神”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爱国卫生月活动:班际间开展爱国卫生警句、格言创作比赛。

3、读书格言书签设计比赛:设计自己钟爱的书签样式,写上自己喜欢的勤勉读书的座右铭。

4、“我的读书故事”演讲比赛:谈个人读书的心得体会,书对个人学习的影响以及书与个人成长进步的关系。

5、主题班队活动观摩活动。

6、少先队辅导员论文评比活动。

五月份:尽义务、学劳技,做热爱劳动的好队员。

1、 热爱劳动教育: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教育实践活动。

2、 迎“六一”节大型庆祝活动筹备。

3、 宣传、发动、做好xx年下半年队报、队刊征订工作。

六、七月份:勤思考、乐探究,***学习、有方法的好队员。

1、 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 开展“6.5世界环境保护日”活动和“科普宣传周”活动。

3、 开展辅导员队活动方案设计赛。

4、 少先队大、中、小队工作小结以及评优活动。

第11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技术的传授与模仿,却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的虽有技术探究,却浅尝辄止,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太少;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技术指导,却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忽视了技术反思,无法实现在原有技术层面上的突破,技术创新更无从谈起。

《花篮》一课原是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2012年暑假改版之后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其教学目标定位为:一是通过教学,会对纸张进行画线、折叠、剪切,掌握花篮的制作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制作、评价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创造的精神。三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学会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花篮制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难点是能看懂图示,并进行花形的创意。以下是一位教师巧妙运用技术引领策略、实施技术分层教学、实现技术提升的成功案例。

一、技术探究

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是一时的,而学会学习是终身的。劳技课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外,还得学会动脑。遇到困难的技术问题教师别忙着解答,应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探究、多实践,在体验中不断加深理解。

片段一:剪花

课一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花篮由几部分(篮子、花和叶)组成之后,问道:“同学们,一个花篮,最吸引我们的是花。今天我们就来“新手进阶”――过关挑战一下,看看能不能剪花。”

课件出示四瓣花的图示,问:“谁会剪这样的花?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剪一朵这样的花,完成后把花举起来。”

教师巡视,发现有不成功的。问学生:“有谁知道,这位同学为什么把四瓣花剪成这样了?”(花蕊剪掉了)

教师提示:同学们,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后的中心就是花“蕊”,这是不能剪掉的,剪掉了花蕊,花就散了。花蕊对着的就是花瓣尖。

随后教师拿起两位同学刚剪出的作品,让学生比较:你们发现这两朵花有什么不一样吗?(花瓣饱满――剪掉少;花瓣单薄――剪掉多)

教师再次提醒同学:一般我们剪花的时候可以根据纸张的大小,如果剪得太小,我们就把这张纸浪费了。

片段二:做叶子

剪花完成后,教师问:“红花还需绿叶配,你们看这些叶子,你觉得是怎样做出来的?”(撕)

“如果老师想要在做叶子的时候尽量节约时间,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吗?”(几张纸叠在一起)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随着学生积极的探究尝试,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认真,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思考,在探究中创新。作为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和探究,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潜能。

二、技术分层

学生接受知识与掌握技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将技术点加以分层落实、层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片段:新手进阶―身手小试―终极挑战

1.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挑战了第一关“新手进阶”,学会了剪基本形状的花。现在我们来挑战稍微难一点的,谁会剪这样的花瓣,甚至还可以和这些花瓣不一样?

2.出示:身手小试――挑战中级关开始。课件展示花瓣各式各样的图片。

3.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终极挑战”――重瓣花的制作。

要求:花瓣重叠,加入花蕊。可以在花瓣的形状上进行创新,还可以将各式花加以组合。

4.老师:你觉得制作重瓣花需要注意些什么?(花瓣的大小、颜色的搭配……)如果我们制作的花篮里都是这样的重瓣花,你觉得好看吗?为什么?

5.小结:制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是单瓣的、重瓣的相互穿插,这样才会显得富有变化。

由于分步达成、逐渐深入,学生掌握技术就化难为易、水到渠成了。而且在过关挑战中,学生参与面广,兴趣更浓,学习更自信。课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技术提升

当学生对技术要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制作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制作要点、难点作出提示,进而提升技术水平。同时又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

片段一:剪花篮

1.老师:同学们,做花篮,我们已经有花有绿叶,还缺少了什么?(出示篮子的简易制作图)你看懂了什么?(虚线――折;实线――剪)

2.提示:实线接近总长的一半,角上不能剪断。

3.学生动手剪花篮。

4.老师:同学们,老师送你们一句顺口溜来剪花篮:竖剪两刀,斜剪一刀。相信通过这句顺口溜,你完成的速度会更快。

片段二:让花篮立住

1.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开始为什么要对折再对折?(让篮子对称)

2.有没有发现,花篮中间的这个部分我们为什么也不剪掉?(这部分往内折,就像个篮子可以放东西了)

3.你们知道这个篮子为什么站得这么稳吗?(引导学生发现脚的作用)

4.技术提升:小提示――竖剪不超过篮身的二分之一,否则站不稳。

有了技术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制作要领,作品成功率也明显提高,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技术拓展

在学生完成某一作品或成果后,并不意味着这一学习内容的完结。对作品或成果进行反思和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可以增加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实践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延伸自主探究的内容,养成深度质疑、不断探究的习惯。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展示评价、课后迁移中进一步总结技术要点,拓展技术思维。

片段一:对比中拓展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位同学制作的花篮,你觉得哪个花篮更美?为什么?(引导:花色的选择、大小的调配、疏密的协调、高低的变化,还要有绿叶的点缀)

片段二:评价中拓展

作品展示,小组讨论投票结束后,教师进行现场采访:你为什么把选票投给他们?(引导围绕制作要求来评价:造型美,花朵色彩搭配和谐……)

片段三:迁移中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制作花篮的东西很多,纸只是其中的一种。你们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也是可以用来做花和花篮的?(易拉罐、丝袜、可乐瓶、毛线……)

第12篇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rain students'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practic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uman ability,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learning to do, is the needs of student to develop to survive.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persist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teaching and productive labor, social practice,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self-exploration learning.

关键词: 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实践活动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practical ability;practice activity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29-02

0 引言

随着我国教改工作脚步的不断加快,现代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这和其它能力的培养一样,需要从早抓起。

近代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婴幼儿学龄前的教育,可以把儿童的智商提高30分之多。布鲁姆总结前人大量的长期跟踪研究成果后也提出,假如以17岁人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长到4岁,智力大约达到百分之五十,8岁时已达到百分之八十,其余的百分之二十是8岁到17岁时获得的。也就是说,人的智力发展,在最初4年等于以后的13年的总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个关键年龄期,培养和教育的情况如何,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智力以及创造能力。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年龄期,人的智力发展将是难以弥补的。众所周知的印度“狼孩”卡玛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她从小被狼叼去,直到7、8岁才回到人中间,尽管以后在米德拉孤儿院经过9年的精心教育和训练,也无法补上她所失掉的智能,在她17岁死去时,其智力水平仅相当于3、5岁的正常幼儿。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人的潜能是遵循递减规律的。比如说,生下来具有100度的潜能,如果从小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有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教育得很出色,那也只能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得越晚,儿童潜能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郭沫若称之为“天资递减律”。

可见,智能培养必须从早抓起,创新能力当然无可例外。而实践却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1 实践能力是创造力的必备条件

实践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又是创造力的必备条件,包括创造力在内的各种能力都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须是通过亲身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另外,创造也得在实践中完成,离开了实践,创新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有人认为,如果弹钢琴不从5岁开始,拉小提琴不从3岁开始,是难以精通的。这种说法固然有些绝对化,但也有某些道理。弹钢琴和拉小提琴,手指的工夫是很强的,而锻炼手指的工夫当然从小开始为好。学杂技也是这样,体操运动也是如此。这表明了长期的、艰苦努力进行实践锻炼的重要性。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也就道出了个中哲理。

历史上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哪一位天才人物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一项发明创造也都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就拿爱迪生来说,他曾一度是世界发明家之魁。他有着1000多项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专利权,以致人们认为世上没有他不会做的事情,人们开始称他为“魔术师”,好像他搞发明创造就如玩魔术一般。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人了解到爱迪生是在多么勤奋地工作着。他经常一天工作20小时,而且他的大部分发明都是经过几百次试验才获得成功的。他在发明灯泡时,试验了1600种物质,甚至包括朋友的胡子,看看它们是否传导电流并发光。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他做了让电流通过置于真空玻璃罩中的一根炭化棉丝的试验,试验灯发出一种微弱的红色的光芒。令人惊服的发明,证明了电灯是“世界之光”。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并且就学习过程来讲,历来强调知行统一,即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荀子把学习过程看成“闻”、“见”、“知”、“行”四个阶段,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行之,明也”。春秋战国时期的思孟学派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要在博学、慎思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北宋的程颐说:“学者,言入乎耳,必须著乎心,见乎行事”。南宋的朱熹也指出;“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明朝的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陶行知说:“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而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同志在实践论中也指出:“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的理论知识,再需要回到实践中去”。学习活动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也决不能违背这个规律。

2 为中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创见是创造的花蕾,好问是创见的幼芽,而实践却是好问的土壤。学校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阵地,因此,应大力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实践环节不但可以使学生受到实践技能和技术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还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此,要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重视学生实验;开设活动课,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重视生产劳动和专业实习以及社会调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等。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指出:“学习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强调儿童与课程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使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在杜威1896年创办的实验学校里,“作业”是一个中心概念。所谓“作业”,是指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包括纺纱,织布,烹饪,木工等。他认为这些“作业”的教育价值既适合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又能代表社会的情境。

值得指出的是,为中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固然需要与具体的、客观实际事物相联系,但这并非提供实践机会所指的全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为提供好思维材料。因为思维要经过对有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来实现,这是一种“思想实验”,没有一定的思维材料做基础,“思想实验”就难以进行。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学生提供思维材料:①通过语言直观勾画出学生已有的表象;②通过对实物、模型、教具、图形等进行观察,以形成知觉和表象;③通过实验向学生提供思维材料。

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的做法可以有多种多样,广大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探讨、总结,不过,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即正确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时下的教育教学体系,是以知识的系统性编排的,使知识脱离实际,学生不会运用知识去理解周围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只会是“传递式”,这种教学方式,一个人即使读到博士,仍可能培养的是没有创新能力的人。相反,应该把知识看成人类对客观世界通过抽象思维产生的东西,教学中就不应太多的或者单一的注重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的建构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理念下,需要我们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出必要的调整,这包括设计一些重应用,注重动脑动手的好题,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课程计划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育部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术能力的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年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学校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条件。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心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巨大潜力,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2]刁维国.运用教学转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教育探索,2002(5).

[3]刘晶.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J].教育资讯,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