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茶文化的建议

对茶文化的建议

时间:2023-07-06 17:16: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茶文化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茶文化的建议

第1篇

茶文化,可以由广义力一面分析,其是茶叶在生产、销售或者关于茶的活动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即为茶文化,例如将茶为依托的制度、行为、心态、物态等文化。将具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进行生产、流通,以及以茶文化为主的服务行为即为茶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含义非常广泛,包含多个行业,包括茶文化有关系的产品及服务,通过茶产品与服务进行生产、交换、分配以及销售、消费等。换句话讲,就是可以体现出茶文化特点有关的产业,都可以称之为茶文化产业。由茶文化产业的内涵可以知道,茶文化产业是建立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只要是有茶文化印迹的产品,都可以称之为茶文化产业。不管是传统的茶文化,还是现代创新的茶文化,都是茶文化产业组成的重要部分。把和茶有关系的产品进行生产、包装,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将现代文化内涵融入产品中,就可以创造出创新式的茶文化产业,这也展示出传统文化继承的一个重要力一式。

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间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经济市场充分体现出其专业性、正规性、法制性的特点。对于某些没有根据市场规律从而进行野蛮发展的企业,不断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对于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对其文化价值与功能加以重视。我国与茶文化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制度被有关部门及茶企业所关注,同时,对于相关法律制度,不断被更多茶企业所认同并运用。我国虽然制定了有关法律,但是,对于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而影响了我们国家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大部分茶企还没构建一套茶知识产权建设体系,缺少建设体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所以,未能制定出具有合理性、可行性的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因为我们国家茶品牌发展刚少始起步,我国相关法律制定部门与实施部门对于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缺乏相关经验,大部分在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力一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无法对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进行准确定位,所以,进行法律制定与实施时,难免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两力一面。    

第一力一面,对于某些地力一与层面,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保护,在茶行业中,冒牌产品层出不穷,尤其在我国低档茶叶市场别突出,对我们国家的茶品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例如,有的商家利用不法手段,盗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茶品牌,从而生产更多的山寨茶进入市场,使该茶品牌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个损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会破坏企业形象,以及降低品牌的美誉度。同时,有些商家“投机取巧”,利用仿造手段来谋取不法利益,这样的情沉不仅在茶行业中存在,同时也出现在其它食品行业中。有的商家把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进行模仿,使消费者无法区别品牌的真假性,例如把“六个核桃”变成“大个核桃”,把“康师傅”变成“康帅傅”等。像这样利用相近字以及增加前缀后缀的冒牌模仿,在茶行业中也非常多。另外,有的商家钻法律漏洞,然后在一些不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地区,例如台湾、香港等,注册一个和知名茶品牌相似的品牌名字,同时根据品牌包装进行模仿,使购买者无法分辨真伪。对于这种情沉,侵犯到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只为企业带来损失,更为整个茶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种问题,我国应制定有关法律,以此来维护茶文化产业主体的利益。    

第一面,我们国家茶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品牌资源利用与整合的距离相关甚远。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得知,目前,我们国家进行茶产品生产与加工的企业超过了六万多家,不过,中请与注册品牌的企业只有不到五千家,比例严重失调。企业缺少商标没有自己的品牌,使企业无法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缺少法律的保护,就意味着容易受到各种不法行为所伤害。对于这一力-面,英国立顿茶品牌做得非常出色,对于我国企业可以进行借鉴,该公司进行品牌建立之时,就意识到知识产权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并重视法律保护机制的作用,在建立立顿品牌后,同时又建立许多子品牌,包括立顿奶茶和立顿果茶等多种子品牌,同时中请注册了商标。立顿公司的茶品牌受到法律保护,有着自己独特的品牌价值,使消费者更加容易辨认真伪,被市场所认可。该公司坚实的品牌基础与法律基础,值得我们国家茶企业借鉴。

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建内部制度,完善法律机制    

第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进行少「发茶文化时,茶企业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与思想,保护茶文化在少「发时的法律权责,以及使茶文化的少「发与挖掘能够达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不管是茶文化的创始人还是权属所有者,都要对茶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深入了解,在茶文化少发过程中,应利用权责清晰界定有关环节因素,使茶文化在少发时,如果产生责仟问题,可以有据可循。    

构建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进行茶文化有关组织与机构,应提高茶文化活动监管力度,制定有效预防力一案,使茶文化时可以有效预防问题发生。另外,当问题发生时,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研究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木原因,对问题进行处理时,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提高责任意识,使人员深入了解制度在茶文化发的重要意义,另外,在这过程中,也是7F发人员对茶文化化保护的一个过程。    

第三,完善茶文化法律,从而将茶文化法律保护范围扩大。对茶文化保护,首先政府要发挥其职能,建立相关法律体系并进行完善,将法律制度、监督管理、履行职责进行完善,从而为茶文化保护打造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其次,茶文化企业不仅要重茶文化的工作,更要重视视茶文化的保护工作,企业是茶文化主体,企业应重视茶文化的保护才能使茶文化保护工作更好地发展。

3.2商标权保护    

在茶文化产业中,企业商标是企业文化重要体现,文化品牌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形象,企业对茶文化进行创新,使茶品牌展示出先进、创意、永久性的特性,而企业通过品牌来促进发展又是茶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策略。我国于2013年8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3修正)》,同时于2014年5月少「始执行,对我国茶文化产业实施品牌战略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集体商标保护。传统茶文化注册商标中请人有不特定性的特点,是某个地区群众传统下来的文化并不断进行优化的劳力成果,对于产权而n,并不是个人的,而是属于该地区所有的人们。我国传统茶文化产业商标充分展示出其地域特点,因此,可以中请集体商标,以及地理标志权。例如永春佛手、信阳毛尖、群山银针、漳平水仙、武夷水仙等,通过地域标志产品以及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中请注册。针对集体商标,当地相关部门要提高品牌名誉的保护意识,建立商标管理部门以及成立协会,制订品牌质量标准,实施生产可追溯制度,提高集体商标茶产品质量,从而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立体商标。即商品外观包装设计注册为商标,例如知名度较高的可口可乐,其是通过玻璃瓶形状进行设计,并中请注册立体商标;以及众所周知的“zippo”打火机,其外观被设计成圆弧形盖,在打火机的侧面,沿边设计凹槽的形状,并成为其立体商标。立体商标中请为立体商标保护,保护有效期为十年,并且到了期限后还可以中请续延,但是,如果只是作为外观设计中请专利保护,虽然有十年的期限,但到期后无法续延。茶文化产业中的企业,可以制定立体包装力-案,把立体包装作为立体商标,同时进行中请保护。由此可见,将商标保护范围进行扩展,把茶产品具有地域性商标以及立体商标进行有机结合,对其商标权进行保护,不仅是品牌的一种,同时也是文化的创新。

3.3专利权保护    

对于茶文化的文化不只是单纯地对传统茶文化进行模仿,是要通过我们的能力与灵感,通过创新为核心,从而实现有着经济价值的茶文化产业。茶文化首先要建立在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专利法的基础上。企业要提高茶文化的专利权的保护意识。我国产品专利权保护有效期最长为十年,对我国民族传统下来的文化工艺,是上千年民族群众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如果成功中请专利并在十年以后,该文化工艺会进入共享领域。因此,我国传统的茶产品制作技术虽然可以获得专利权,但是,在十年以后,茶文化遗产有的会消失,有的己不具备该地区特色以及民族特色,这种专利保护力一式无法使几千年继承下来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所以,建议未来进行《专利法》的修定时,可以根据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修改保护有效期,对于茶传统文化产业的核心技术,所有权者可以利用商业机密力一式进行长期保护,对于一般技术,可以利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长期保护。例如众所周知的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由于该公司重视专利权的保护,其核心技术到如今还是无人破解,这也是商业机密保护的重要体现。    

第四,核心技术商业秘密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其也是企业的无形财产。所以,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善的情沉下,核心技术的掌握者要重视核心技术的保护,制定多种保护对策,从而保护传统工艺技术以及核心技术不受泄露。在进行专利权保护与地域性标志权保护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核心技术的保护。针对核心技术保护的法律,我国早在1997年就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其中规定了:“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保护或者保密制度,切实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管理。从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制作的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泄露在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过程中知悉的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另外,在2011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规定提出:“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传统医药、传统工艺美术等的保护,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武夷山大红袍与福鼎白茶,都将自己传统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中请保护。

3.4著作权的保护    

第五,著作权即为版权力一面的保护。著作权可以保护茶文化产品,以及不仅有文化创新理念,同时又有内涵的表现形式。利用著作权来保护茶文化产业时,其著作权使用程度非常高。著作权可以保护茶文化的创新理念,可以充分保护茶文化产品中的创新产品。著作权的登记都是自愿登记,没有经过登记的原创著作权者人,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更容易被抄袭与复制,无法进行有效保护。所以,对于茶文化产业中的原创作者,应及时对著作权进行登记注册。著作权的保护期是有限的,但是,由于茶文化产业是具有民族传统特点的产业,如果其保护期是有限的情下,无法有效保护茶文化创新性产品。所以,建议将保护期限进行延长,或者是无期限。在著作法运用的基础上,对茶文化产业进行多力一面的保护,例如具有文化特色的创新思想,通过有效措施进行保护。为明确权利主体,应及时版权登记,从而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2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茶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并进一步解析了茶业经济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关系,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开发茶文化旅游,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茶文化;旅游;茶业经济

1茶文化旅游概念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叶的生态环境、生产情况、自然环境、茶文化等资源与旅游活动进行有机整合的一种旅游方式。茶叶生产区景色大多秀美幽静,茶区的多样性景观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特定的背景,以茶为主要载体,宣传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展示民俗特色,对茶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涵盖体验、娱乐、购物、度假以及观光等多种旅游功能,是时下较为流行的旅游产品。茶文化和旅游活动之间存在许多链接关系,这也是茶文化实现旅游效应的重要原因。茶叶作为种植物,它有着强大的自然性,它的生长环境可以整合成风景秀美的景区。在我国,茶叶的分布大多在南方的丘陵上,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气候湿润、植被富饶、环境清新的特点,不仅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也具有修身养性的能效。我国的茶树品种多种多样,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茶花颜色有的白如皓月,有的粉如桃色,为茶园的园林建设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基础,许多著名茶叶的产茶地区都被开发为景区,供人们参观,例如杭州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产区等。这些景区不仅风景秀美,同时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具有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也是为什么它们渐渐成为旅游者的青睐之地的原因。在我国,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茶叶相辅相成的文化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关于采茶的歌舞以及饮茶的习俗等等,茶礼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获得的精神财富。从旅游者的心理角度来说,来到别人居住的地方旅行,通常都希望获得精神枷锁的冲破,赢得心灵之外的超越。茶文化旅游旨在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通过让游客感受茶文化的内涵来获得一种崭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特性,让旅行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在旅游中穿插茶文化体验可以有效地让旅客获得精神满足。在我国,各地均有多彩的茶文化,造型各异的茶具、脍炙人口的茶诗以及精美绝伦的茶文化壁画都有着强烈的审美特性,茶这种普通的植物被后世的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品格和意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追求宁静、和谐的性格。从某种角度上说,历史遗迹反应的也是古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性情,游人去体会这种文化同样也可以获得精神的陶冶。因此,茶文化可以和旅游活动有效地融合,这也为实现茶文化旅游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茶业经济与茶文化旅游的关系研究

2.1茶文化旅游提升茶业经济的附加值

茶文化旅游是依托于茶叶生产活动而进行的旅游项目,主要以茶业经济的资源为依托,对茶叶的产品、田园风光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在传统的茶叶生产模式基础之上,建立起茶叶文化的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与互动。茶文化旅游在满足游客一般旅游需求的同时,还让旅游者有机会亲自去参与茶叶的采摘和加工,获得参与和互动的乐趣,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茶文化旅游将茶叶的生产加工经营、购物、餐饮、娱乐都有机串联起来,带动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消费,为茶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就是在茶生产销售以外,额外获得的利润。例如桂林茶园在1999年被开发之后,成为桂林的特色旅游产品,截止2014年,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桂林茶园的附加值增长。又如信阳,先后研制培育了信阳红与信阳观音,并举办了信阳茶文化节,极大提升了信阳茶文化游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客源结构不断扩大到周边城市。目前信阳市日益显著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对省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已越来越强,信阳也成为北方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城市,是全国唯一连续七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

2.2茶文化旅游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到了茶的生产、制作等过程,同时还进一步了解了茶的历史与价值。游客亲自参与到茶叶的摘采过程,亲手去制作和品尝一杯属于自己的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茶叶的魅力,在观赏和制作茶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形成对茶的喜爱心理。不仅如此,游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想所需,来购买自己钟爱的产品,作为礼品馈赠给亲友。客观上茶园的文化特色也促进了游客对茶的消费,茶的生产方也可以根据游客的需要来调整产品结构,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茶业经济的发展。

2.3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品质量的提升

茶文化旅游日益繁荣的今天,茶叶也逐渐成为人们旅游时购买的产品,购买者不仅希望茶产品包装上档次,更希望买到的是质量优良的产品。因此,对茶产品的包装档次和内在质量提升,都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在茶文化旅游中展现出来的茶产品,也只有通过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质量,在生产中满足游客的需求,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满足游客的需求中不断进步,促进茶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提升茶叶经济效益与价值。据了解,桂林茶园中所种植的茶树品种质量较高,每年培育的茶苗达6000万株,促进了整个广西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再如普洱茶中的王者老班章,其产地老班章村是深山中一个贫穷的哈尼族寨子,当时村民甚至要到别的村庄讨饭,2000年以后,老班章茶独特品质渐为人们喜爱,价值渐显,现如今,该村127户茶农户均年收入已过百万,成为中国最富裕的村庄之一。除此之外,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天福茶博物院等,多年来海内外参观人数已超过百万,成为中国茶文化基地。

2.4推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为人们充分地展示什么叫中国的茶文化,向人们普及了中国的茶文化知识,提倡饮茶,提倡养生,这也是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国人一直提倡的生活必需品,文人所推崇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中,都包含了茶,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文明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是友谊的纽带。茶园开放之后,人们可以通过了解茶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在国内,甚至也能促进与他国的文化交流,从而带动科技、经济、文化的共同进步。

3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界与旅游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茶文化旅游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形象不鲜明、宣传力度薄弱等缺点。同时,在茶文化旅游的项目开发上,也存在着形式单一、方式重复、参与度较少等问题。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如何能利用茶文化旅游进一步带动茶业经济?在这里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3.1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科研部门的支持茶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中华文化,它的弘扬不能单单地靠一个人、一个企业来完成,需要更多专业人士、权威机构的支持,才能获取更广阔的发扬空间。茶文化与茶科技、茶经济的发展有协同作用,所以在这方面,笔者希望与茶叶经济相关的政府机构能够给予大力地支持,出台系列政策来辅助茶文化的弘扬。与此同时,相关的科学研究部门,也应对此充分重视,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和成果,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促进茶文化与茶经济的协同发展。

3.2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旅游是建立在茶文化的特点和旅游行业的相关规律之上的,需要对茶产业进行有机的结合。要思考如何能发挥茶文化的特点,同时又能够满足旅游行业的相关要求,对此进行形式上的丰富,不断拓展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多样性。茶园管理者要充分地考虑对茶园观光的需求,例如游客对茶文化与制茶活动的体验,茶文化和制茶体验也需要有专门的场地来作为载体,通过修缮保护茶叶作坊、建设茶文化展示区等等,确保游人享有完整的茶园体验。

3.3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实行文化旅游和科教相结合的战略,为青少年建立中国茶文化教育基地,进一步向中、小学进行宣传,在台湾销量第一的儿童科普读物《小牛顿》中专门有讲解“茶的一生”,图文并茂,生动的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加工制作流程及饮茶的益处让这些祖国的花朵能够进一步去了解茶业的发展过程,加深国人对茶文化的领悟,进一步培养出国人懂茶、爱茶和喝茶的良好习惯。

3.4加强对茶园的观光设计

一个观光旅游的项目,它最本质、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茶园的观光设计,要体现出服务特色,让游客在园区中能够充分地体验到观光茶园的特点和风貌,这也是茶园观光设计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茶园具有多种功能,不仅有着生产功能、观光功能,同时也具备科研示范功能、科普功能,其风景建筑形态的设计与游人的活动息息相关。要体现出茶园的观光作用,首先要保证园区各个基础设施的安排与人的需要相契合,只有拥有完整的基础设施,才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游客的餐饮、接待、咨询、住宿、休闲娱乐和医疗保健服务需要得到妥善的安排。因此,它要包含游客接待、具有服务性质的建筑、停车场、卫生间等等。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园区游人的容量、基础设施设置的空间、设施使用的频率以及与茶园相关景点位置的安排,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服务,这都需要茶园管理者统一规划。在茶园的观光设计中,除了要有能够满足休闲观光等基本需求的基础设施外,还要能满足游人的个性体验需求,建立属于茶园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更有助于游客对茶园印象深刻、流连忘返。

4结语

茶文化旅游涵盖了茶叶栽培技术、茶叶制作技术、茶园建设等诸多内容。茶文化旅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是无以计数的茶业同人共同努力的结晶。同时也为茶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巨大的附加值。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协同作用,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作者:薛奕妹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邓薇.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5,28:179-180.

[2]冷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6:56-57.

第3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茶文化;改革模式

茶文化乃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根植于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与中华民族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广泛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中医学等诸领域的精华,逐渐形成为今天集健身、修身养性及防病祛病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

1茶文化在我国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在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团结统一、勇于胜利等精神的共同鼓舞下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新时期,弘扬茶文化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茶文化精神传承茶文化,首先必须牢牢把握茶文化精神的深邃内涵。茶文化精神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决定了茶文化精神的传承性,茶文化精神能够随时展而刻入中华民族的肌体里,成为中华人民共有特征与内在本性。所以新时期在教学中引入茶文化,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而且还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和生命力。

1.2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升我国的茶文化软实力茶文化基因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与于一体的全方位建设,激活茶文化基因,就是发扬优秀的红色文化,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时展的规律表明,当下国家的强大与否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建设,“软实力”是除军队、武器等硬实力之外的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一个国家建设的实力,茶文化包含了精神文化、优良传统、作风等在内的国家制度、文化、精神等方面建设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激活茶文化,必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凝聚力、创新力和生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所以,茶文化基因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3有利于实现伟大中国梦,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的富强小康梦、美丽生态梦,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茶文化基因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基础,进行旅游管理教学必须继承党的传统,发扬党的精神。综合国力是包括文化在内的一个国家所有力量的总和,激活茶文化基因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建设的同时有利于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此外,茶文化还有利于旅游思路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有利于加强、完善国民文化基因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新时期加强茶文化和旅游管理教学结合的内涵与功能研究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2茶文化在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中的作用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君子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的道德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期望建立的人人都遵守的理想社会规约。茶文化中蕴含着十分卓越的为人处世智慧,直到今天还在引导大学生积极向善塑造理想人格。茶文化是关于人和人的修养的文化,交给大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学问,并教育大学生怎样由内而外修身养性最后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可见,加强文化和思想教育,促进人们自觉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多么地重要。诚然,我们的民族曾经饱尝过“东亚病夫”的骂名,难道我们现在应经忘却了那段历史吗?

2.1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旅游管理有别于昔日传统旅游,它虽然脱胎于我国传统竞技旅游,但却是中西方旅游的“杂合体”,带有更多的文化符号和更高的辨识度。为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健康效能,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本课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20所普通高校的教职员工参与茶文化健身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高校教职工参与旅游锻炼基本与本省的全民健身运动主基调相同步,并在增进高校教职员工身心健康中发挥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许多尖锐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缺乏统筹管理,教职工健身运动系自发组织;2)参与旅游健身教职员工多为退休教职工,老龄老化现象明显;3)缺乏专业指导,训练方法极度简单;4)练习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5)茶文化理论知识贫乏,健身效果不明显等等。同时,笔者结合自己对茶文化旅游教学的认识及自身从事旅游管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认真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找出了其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即:1)充分发挥高校旅游协会的作用,加大投入,强化管理;2)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收在职教职员工投身到茶文化与旅游教学的应用中来;3)提高教职员工茶文化理论水平,提高茶文化旅游健身效果;4)配备专业健身指导员,加强训练控制;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旅游领域在职教职工的对茶文化思想的热情。该课题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全民健身发展战略及高校茶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为各大旅游院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借鉴。

2.2加强学生修身与自律的内在统一

在结合茶文化的旅游教学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培养是三者合而为一的,在教育过程中,他主张知、情、意、行循序渐进的道德教育,并突出四者之间的关联性,接着确立好学、笃信、立志、躬行的培养方式,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健康的身心,中华民族的崛起更离不开坚强的体魄和刚毅的灵魂。旅游教学在学校中的活动几乎都是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即使在道德体制健全的情况下,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现代社会具有全球性、匿名性、开放性的特点,加上道德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大学缺乏道德责任感,引起了大量不负责任的大学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助长了大学生侥幸心理。茶文化思想注重修养自身,这就强调教职工在旅游教学中过程中,提倡“三省吾独”,要求“内向用功”,将美好的品德由外而内升华成为人所具有的品德,从而完善自我,即“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茶文化追求修身养性,而现在旅游集健身、强身、防身和医疗保健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追求延年益寿,两者都是强调阴平阳和等是其“立身之本”,这一点正好符合当今我国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理念等等。学生实际上有什么样的想法,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所以即使是仁人君子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规范自己。“慎其独”的含义就是,当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对待,不可胡作非为。所以,如果大学生期望达到共享现代文明,规范道德社会秩序,就必须通过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只有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大学规范,才能不违同的道德社会的契约,才能建立旅游社会的良好秩序。

2.3树立学生正确的义利观念

在旅游管理教学中,自由使学生能够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也使学生失去约束而不顾别人的利益,大学当中的义与利的矛盾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1959年总理在北京旅游学院会见日本友人松村谦三时所概述的一样:“茶文化和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这是对中华茶文化精髓最好的解读与概括,同时也是茶文化得以“万古流芳”的秘诀。我国传统文化是以我国传统的太极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论为自己的哲学思想编撰而成,符合广大民众族的审美情趣,这一点与茶文化暗合,两者都是以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为立足点,因而能够赢得更多的参与者。与茶文化结合后,旅游管理的练习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其不受任何时间、场地、季节、气候和年龄、性别的限制,适合各类人群,因而备受世人的青睐。茶文化学说的义利观要求大学生“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节之以礼,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茶文化也是儒家思想的延续,如孔孟提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警示之句,对义与利的两难之境做出取舍———虽然都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物质带给我们的短暂的享受与美好德性带给世人的精神追求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追求美好的德性惠泽的不止是一两个人,这种高尚的情操会带来更大的益处,这点与旅游管理教学追求的是一致的。

3结语

基于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不但以其文化底蕴深厚、功能卓越、健身与养身效果明显、成本低廉著称,而且不受年龄、性别、时间、季节、气候与场地等约束等优势,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我国旅游教学之首选项目,并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其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上文的分析,茶文化与逐渐显露弊端的现代旅游思想存在的诸多互补之处,刚好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弥补旅游管理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参考文献

[1]杨岭,全.超越技能的文化表征———旅游教学的文化品格追寻[J].教育研究.2014(10):69-70.

[2]闫雪锋.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旅游教学改革策略[J].福建茶叶.2016(9):191.

[3]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旅游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旅游科学.2013(11):276-277.

第4篇

我们――《海峡茶道》、《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人民政协报・茶经》专版、《中国食品・荼精品》、《中华茶人》以及伴夏茶网肩负媒体的责任,秉承茶人的使命,站在行业的高端,用心甄选出2011年中国茶叶行业十大新闻,以飨读者。

NO.1

茶叶庄园相继流行,休闲产业茶香四溢

关键词:消费

11月28日,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与云南白药投资有限公司就合作建设“红瑞徕茶庄”项目达成协议,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临沧市人民政府与云南白药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天颐茶源――红瑞徕茶庄”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云南白药将力争用一年半的时间在临沧市建设一个高起点、多功能、国际化与当地民族特色和茶文化相结合,融度假休闲与保健服务为一体,具有高层次接待能力的高端国际养生庄园式会所。八马茶业投资2亿元兴建的安溪八马铁观音茶叶庄园正式举行了开工仪式,建成后将成为具有东方风格的综合性国际化茶庄。

以茶会友、以茶为媒、以茶兴业、以茶促和谐。此前,已有天方茶业仙寓山度假村、梅州雁南飞茶田等茶主题风景区,分别获得国家4A、5A级旅游风景区认证。茶主题风景区既是茶企的生产示范基地,又是茶文化的交流平台;既是企业展示的形象窗口,又可作为参观的旅游景点获取收益。茶主题经济带动当地其他产业,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质量。随着中国消费的升级,体验式互动营销以及文化休闲产业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是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

NO.2

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成立

关键词:交流

9月25日,福建省首个全国性、综合性茶业服务组织――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在福建省福州市正式成立。为促进两岸茶产业和茶文化交流合作,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应运而生。据介绍,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是经民政部和农业部批准的,将立足福建,着眼两岸,面向全国,积极推进海内外、特别是海峡两岸茶产业及茶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茶业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广空间迈进。

海峡两岸人民手足情深,文化同根同源,各种民间交流活动一直活跃。此前,台湾茶叶零关税进入大陆议案已获通过。此次政府批准成立这一全国性、综合性茶业服务组织,体现了对两岸茶业的重视,也体现了对两岸文化交流的期待。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祖国大陆和台湾茶业交流合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NO.3

“东方树叶”年中面世

关键词:科技

东方树叶是201 1年农夫山泉公司最新出品的一款茶饮料,可以说这是第一款真正的茶叶原汁饮料。东方树叶与非茶饮料和其他茶饮料相比,在充满了糖分、香料及各种添加剂的饮料市场中,东方树叶的“0卡路里”显得如此抢眼,而“健康与纯正”无疑成为最大的产品主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提升茶消费。目前,各地茶叶都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如何解决这种现象?是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这些现象,只有通过依靠科技,研究消费心理,顺应消费市场,开发新产品,促进深加工,提升茶消费,走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道路,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如此,中国茶行业才有希望良性发展。

NO.4

茶界大佬“立顿”深陷稀土门

关键词:质量

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乌龙茶产品质检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58种乌龙茶产品中,有19种产品不达标,其中,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立顿”牌铁观音产品(规格型号为50g/盒,生产日期为2011-01-14)被判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稀土超标(标准值要求≤2.0mg/kg),产品实测值为3.2mg/kg。

食品安全的字眼今年一直紧绷着公众神经,在国家将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际,作为国际知名茶叶品牌的“立顿”却出现稀土大幅超标事件,实属不该。虽然业界对稀土含量标准争议不休,但稀土如果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则不容置疑。这也为中国茶业敲响了警钟,产品在种植、加工、流通等所有环节中,质量安全保障需要贯穿始终并且慎之又慎。因此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需要做大做强的魄力,更需要责先利后的社会责任。

NO.5

首部动漫茶文化电影《乌龙小子》诞生

关键词:文化

全球首部茶文化动画片《乌龙小子》已完成第一系列《喊茶之旅》的制作,将于2012年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黄金时段首播。传统和时尚、科技和文化结合的《乌龙小子》是以动漫艺术体现茶文化,让青少年儿童通过“看电视、看动画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轻松认识中国茶与茶文化,是文化创意的惊鸿之作。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博大精深,但现实版的茶文化却是一个严肃、沉重而又棘手的话题。在深入发掘茶文化内涵,陶冶情操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茶文化的研究与普及方面,我们已经落后于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茶文化甚至开始以披上西方文化的外衣为荣,正宗的中国茶文化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已明确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大事来抓,中国茶文化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文化强国,茶道先行,普及茶文化,当从娃娃抓起。

NO.6

《中国茶叶产业“十二五”时期发展建议》

关键词:政策

相比粮、棉、油、肉、蛋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宗消费产品,茶在日常生活中还属于非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小。在过去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情况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责无旁贷地制定了《中国茶叶产业“十二五”时期发展建议》。建议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茶园总面积控制在200万公顷以内,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50%-55%,茶叶总产量达到200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20万吨;茶叶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达到600亿元。

这是中国茶叶行业再现辉煌、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奏曲,是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的具体实践,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期间总体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航行需要灯塔,行业发展更需要前瞻性的政策指引。

NO.7

强强联合,茶企尝试营销渠道共享

关键词:营销

7月9日,福建八马茶业与河南五云集团、文新茶业集团茶产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今后双方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渠道共享为主要内容之一。著名大红袍品牌企业“武夷星”与福鼎白茶品牌企业“品品香”结盟打造茶产业一流品牌,这是中国茶企跨地区进行兼并整合的第一案例,这一案例的启发并不是谁兼并谁,而是整体合作强强联合打造中国茶业一流品牌。

茶叶分散种植的特点形成了茶行业划地为牢、互不认同的顽疾。在渠道为王的市场经济中,大量的资源浪费实为可惜。如果茶行业中各种有效的生产要素、资源合理地配置,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实现共赢,这也是一个行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品品香”、“武夷星”等企业的渠道共享,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茶行业本身弱小,更需要企业间的精诚合作。

NO.8

天福茗茶在香港证交所率先上市

关键词:资本

2011年9月26日,天福茗茶天福(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6868.HK)。天福茗茶这次面向全球发售2.08亿股股份,其中约90%的股份作为国际配售,约10%的股份在港发售。

十多年前,天福开始在大陆潜心耕耘,攻城略地,如今已拥有门店1000多家。天福作为大陆茶叶第一股(IPO)在香港上市可谓实至名归。这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颠覆了中国传统茶产业很难有作为的惯性思维,为中国茶行业未来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年来,茶行业资本运作风生水起,行业内,八马、采花等企业纷纷谋求上市,福建、安徽、河南、湖南等省相继出台鼓励茶企上市政策;行业外,上市公司纷纷介入茶行业。资本逐利的本性愈发显示出茶行业未来强大的发展空间,在资本的推动下,茶行业正在酝酿着凤凰涅口的可能。

NO.9

茶类知名电子商务网站“也买茶”黯然离场

关键词:电商

未及7月流火,进口葡萄酒在线销售平台“也买网”宣布,旗下茶类B2C平台“也买茶”于7月31日停业,公司全部精力将放在“也买酒”的发展上。

今年是电商的多事之秋,也是我们首次关注茶行业的电子商务及网站。散茶逐渐淡出市场,作为市场成熟标志的品牌茶逐渐大行其道的今天,茶行业真不适合电子商务和网络推广?答案是否定的。触网者死,不触网等死,电子商务和网络是包括茶在内所有行业现在或者未来必须解决的课题。茶叶网站虽然不计其数,但整体没有找到良好的运行模式,还有很多停留在个人站长时代。作为文化资讯类网站,没有原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作为信息商情类网站,现状是难以调动相关行业资源和权威数据,更不必说网络需要互动性。如何让传统的茶融入现代科技?是定位不准,营销推广不足,还是思想创新匮乏?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行业内外的深思。

NO.10

欧盟再提茶叶进口新标准,破壁还须标准化

关键词:标准

第5篇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目标,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凝聚了我校全体师生的教育智慧。为进一步总结我校在实践中的收获,现将我们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深化探索

针对学生对主食“国家课程的品种单一”,“副食缺乏”的课余文化迫切需要,如何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做到更具体,更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增加参与面是问题的关键。

在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经过深化探究逐步找出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

二、找准支点不断深入

我校位于桃林镇,该镇有一万多亩的茶园,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产业。“诸城(桃林)绿茶”有中国“最北端茗茶”之誉,有五个系列10多个品种,许多品牌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有机食品和国家名牌。不少学生家庭种茶、制茶,茶叶与学生平时生活融为一体。本镇多年的茶叶种植管理、生产与开发,形成了丰厚特色的地域茶文化。针对这一有利资源,我校开发了以此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中国最北端茗 诸城(桃林)绿茶》,并以此为支点发展各种社团活动,使校本课程的发展不断深化。

三、创新活动形式

(1)研究课题为先导,社团活动重落实。我校申请的“中国最北端茶特色研究――以桃林绿茶为例”被潍坊市社会科学委员会规划为重点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学习研究茶文化知识,了解桃林茶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学习桃林茶叶的创业史、了解茶树德栽培、茶树的栽培、茶树的管理、茶叶的采制、学习茶叶初制、加工理论知识、泡茶技艺、学习茶叶的营销知识、科技兴茶等理论知识,积极组织茶文化知识竞赛,为社会实践和探究打下理论基础。

诸城四中茶学社下设了种植与管理小组(促进了家中有种植茶叶同学的学习交流和其他同学对此的热爱)、茶艺小组(培养茶艺表演和学生的礼仪基础)、茶与书法小组(让我校开始《用笔书法》课程多了一份特色)、茶诗词歌赋诵读小组(培养了学生普通话标准的应用)、茶与电子商务小组(为学生在销售和电子商务种下了种子)、茶与画小组(增强学生的绘画基础和师生的灵活性)、“无我茶会”(通过学生自带茶具、茶叶等在学校的文化广角忘我的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发展了学生将来踏上社会的适应能力,让他们不再怕人,敢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能吃苦耐劳精神。

(2)实践和探究为载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掌握茶的基础知识和和掌握制茶工艺理论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地头,进入生产第一线。校长和老师导学采茶实践,跟茶农学采茶技巧,跟制茶师傅学习制茶注意事项和制茶工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如运用空调机、除湿机改变原来靠天吃饭的不利因素,提高茶叶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举行“科技致富、科技兴茶”专题采访。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诸城市北端茗茶叶生产合作社,初步树立科技致富、化零散为整体,抱成团闯市场的意识,并实际接触一些致富的本领技能。①社会问卷调查,了解茶乡经济变化、茶叶信息动态、茶农心声,了解农村科技现状。设计一些社会调查课题让学生回乡调查,从而加深对茶叶生产的了解。②典型采访感受农村科技致富的魅力如对诸城茶业领军人――王景昌的采访,学生写成报告,通过“校园之声”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采访、参观、调查研究学科知识得到了拓展,写作能力、交往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③学科渗透和整合:语文课:诗词歌赋的朗诵于书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桃林茶的种植优势条件;生物科:讲述茶苗的培育、病虫害的防治;信息技术课:茶与电子商务,初步了解网络营销技巧;艺术科:让学生欣赏各种茶具的造型美、装饰美;学习茶艺表演,泡饮技艺等使学生全面了解桃林茶文化丰富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内容及实施所采取的措施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筛选确定了该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逐步完善学校的茶文化活动室和校内课堂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茶文化研究的氛围和力度。

(1)师资课时与评价。由一名中层领导包靠,设一名专职教师和多名兼职学科教师组成,活动课时计入总课时,每周至少一节,日常社团社的各兴趣小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利用周六周日到茶园、茶基地跟茶农和制茶师傅交流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月根据找学生座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考评每位参与教师,并及时收集师生更好的建议。不管师生,只要有突出成绩就给予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并计入年终考核量化。

(2)茶文化育新人,加强对德育的渗透。本着“尚德、添能、立人”的原则,以茶文化育新人。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活动的开展,师生不仅懂茶、识茶,还充分挖掘茶的内涵,将茶文化教育从课程深入到德育工作中去,通过以茶养德,陶冶性情。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3)构建校内外茶园实践基地,开发资源。诸城绿茶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我校领导先后同怡明茶、颖青茶、德邻茶等多家单位协调,正在建设“茶园实践基地”和“茶文化”展厅,为深入开展以“茶”为载体的实践活动注入新的生机。

(4)家校联姻。学校即课堂,家庭即学校,基地即课堂。使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广泛学习的新内容。我校毗邻北端绿茶的发源地,学校周围就是茶园茶铺,学校里的学生有很多家里有茶园茶铺,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参与家庭种植,到家长茶铺进行冲泡、品赏等活动,将学习活动引入家庭引入基地。深入生产第一线与茶乡制茶能手一起制茶,一起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制茶,提高茶叶品质。同时聘请家长中的种茶能手进入课堂给我们讲解种茶、茶苗的繁育、幼苗管理、采摘、病虫害防治、越冬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第6篇

普洱—不要畏惧岁月的流逝,虽然时光常常是美好的敌人,但也能成就历久弥香的经典;抹茶—馥郁浓烈的香气背后是倾其所有的付出,甚至粉身碎骨;乌龙—要练就特殊的气质,必须耐得住时间的洗练;红茶—脚步可以遍及全球,是因为心够宽广,有无限的包容性。有茶,真好!

点评:有茶真的很好,总结的人也真的很可爱。但据我所知,关于红茶遍及全球有一种说法,商人装货的时候其实是绿茶,但此去数月,绿茶发酵了,就此诞生了红茶,反倒成了欧洲的另类时尚。所以我倒觉得不是红茶心胸宽广,而是阴错阳差的一个机遇成就了其辉煌的地位。人也是如此,需要等待漫漫长路上的一个机遇成就辉煌。

@普洱茶庄

铸铁壶(生铁壶),源于中国,流传至日本后,一直沿用至今,倒是在中国,如今用的人却很少。生铁壶煮出来的水为软水,即使是完全不懂喝茶的外行,都能感觉出水的滋味不同,用来泡茶自是好口味。其原理是铁器在煮水过程中会不断释放人体所需亚铁离子,从而改变了水性。而铁壶煮普洱则更是妙绝!

点评:铁壶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使水受热均匀,提高沸点。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祖先很多优秀的东西都只被番邦传承了下来呢?以至于现在一说起铁壶,反倒成了日本茶道的代表。茶是中国的,茶道也是中国的,铁壶的老家也在中国!

@七泡有余香

今天是寒露,也是最适合采制铁观音秋茶的日子。天高云淡,阵阵秋风轻拂,此时早晚温差极大,所采之茶不仅“秋香”浓郁,水味也甘甜醇厚,不逊春茶。今年遇上难得的好天气,高端秋茶产量大为提高。忙完这两日,老七定拿几款好茶跟好茶的茶友一起分享,静候佳茗!

点评:又到了采秋茶的时候,能在茶园呼吸新鲜空气,采摘茶叶也是件令人惬意的事情。建议十一长假采茶去,不堵车、不闹心,还能收获喜悦。

@茶人王心

喝茶要做减法。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几瓢饮。喝茶最初可能是激情,因家乡爱,因体感爱,因口舌爱,因价格爱,都可。激情的保质期过后总会平淡,简简单单才是真。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对茶的选择亦会不同,但最终总有一款茶,你愿意对她说: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点评:茶分青红绿白黄黑,或再加上各种类型的花草茶,若想一一了解,也该本着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了。但纵使品饮得再多,能真正喝到心底的,也就只有那一两款吧。

@茶世界

一壶茶,浸透文化的上下延绵,一次旅行,收获灵魂的如风自在。茶文化旅游业是茶文化与旅游的相见,更是他们的交融与外延。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今日在南昌举办,你对我国发展茶旅游有什么好的建议?

点评: 茶文化和旅游的交融点在何处?在人心与人生。如果能将茶的精神渗透在人心,渗透在人生这趟旅行的角角落落岂不是很好。

@叶芽童心

第7篇

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茶为国饮,湖南为先。陆羽《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炎帝神农在湖湘大地,尝遍百草,以茶解毒,是发现茶叶药用功能和饮用价值的先祖,长眠于茶陵。茶祖神农“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铸就了湖湘文化的灵魂。

湖湘楚文化蕴含了灵性和活性的文化基因,幽幽远远,薪火相传,绵延至今,是湖南人湘茶人激情行进的精神源头。湖南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和“厚商而利农”湖湘文化特色,为茶馆文化提供了生发土壤。当前,湘派茶馆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茶叶科技化,网络科技化的行业环境,使得现代的茶馆需要更高级的茶文化。“大智慧者成大业”,湘派茶馆战略需要有大智慧的茶文化人。

中华茶馆联盟副会长王文静说:“看三国古战场,论三湘茶道场。整个中国茶馆和茶界已经向专业化发展,茶产业蓬勃发展,更需要专业化;培训也在向专业化道路发展;产品让消费者的都要求越来越专业,茶馆的作用就是服务,尊重产品和培训,尊重客人的个性化需求。总之,作为湘派茶馆,开放、转型、创新指日可待。资源重新整合,结合发展趋势,江河汇流,各种互联,将有个更好的整体。”

“品中国茶,园中国梦。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振兴茶产业,打造湘派茶馆,做引导茶消费、传播茶文化的使者,更要做实践湘茶文化的先锋,让茶的精神文化在茶馆实践中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才能让湖湘茶文化成为湘茶产业的灵魂。

湘派茶人论道:

包小村 湖南茶馆协会会长:湘派茶馆,茶美天下。湘派茶馆的核心理念,我建议:科学做茶,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湖湘茶道;湘派茶馆,湘茶品牌;学习创新,诚信合作。学习型组织,做创新型茶馆;以人为本,弘扬湘茶。

朱海燕 茶界知名文化专家、博士:茶饮的消费在近十年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咖啡,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茶馆在将来的推广中,有一点是一定要抓住的:喝茶是一种健康、自然、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现在我们的转型处在第三产业为主导,人们需求和对茶饮的消费不仅仅停留在一款好茶,而应该是怎么快乐舒服地喝下去,这个由消费者直接接触的茶馆来做,所以谁能让客人快乐轻松地喝下这杯茶,谁就是成功者。

古湘 古湘文创公司董事长:湖南茶馆如何把文化流通起来变成生产力。茶馆作为一个文化通路是有商业的使命,一个不赚钱的茶馆,一个仅仅提供悟道的茶馆,实际上是不道德的。要通过盈利来巩固文化体验,所以茶馆必须赚钱,而只有让文化流通起来,像货币一样,才能赚钱。我们要做国民茶馆,国民茶馆要多多益善,少空间低成本在黄金码头占一个点,就可以跟星巴克对着。如果总是贪大,做得成本高、做得慢,等你做起来,星巴克已经把你干掉了。

汤青峰 茶文化专家:湘派茶馆的提出说明我们湖南茶馆业进入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阶段。如果要形成一个产业,要壮大没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和品牌特征是形成不了强大的产业的。我今天发言的主题就是:用文化体系来引领湖南茶馆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是湘派茶馆的元素。我们湖南就要建立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又带有各自个性的茶馆文化体系。真正高深的文化不是表演给出来的,用心灵感受到的才是高深的文化。

杨贤华 大河茶馆总经理:通过前段时间我去云南这段经历的启发,我认为可以以长沙为中心,茶企、茶馆抱成团,可以组成很多旅游线路。“白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家山山有德”,我们可以把这个作为一条线宣传湖南文化,各地区挖掘本土文化,以不一样的形式演示,把产品销出去。茶馆既是一个小茶馆,又是一个大社会,包罗万象,茶馆抱成团分成一条线,将湖南文化宣传带动整个湖南经济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茶文化;课程;对策

学前教育课程属于一个体系,其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史,以及艺术技能等多个领域。本文以茶文化的导入研究为题,便着眼于夯实艺术技能教育。之所以强调学前教育学生的艺术技能,实则在于当前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离不开美育。但不少学前专业毕业学生,仅仅从技能层面能够胜任美育教学,但就自身的课程拓展性和创新能力而言则相对薄弱。可见,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并从文化元素中寻找教学灵感,则是当前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瑰宝,其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美育素材,而且对于调节学生的心性都极有帮助。因此,重视对茶文化的课程导入,应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借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做一探讨。

1茶文化对夯实艺术课程教学的作用分析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看待茶文化的作用:

1.1茶文化提供艺术课程教学素材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茶文化首先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素材。从茶文化的显性层面入手,茶画、茶器、茶具等都构成了具有艺术内涵的载体,通过临摹和卡通化的表现,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课程内容。而且,茶器和茶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而也就构成了将来对幼儿实施美育的极佳载体。从手工制作的视角来看,以成套的茶具为对象进行手工制作,可以作为家庭场景的点缀,而且极富中国元素。因此,这就构成了作用之一。

1.2茶文化助力学生形成文化修养

在显性茶文化的背后,是内容更加丰富的隐性元素。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环境下的茶文化隐性元素,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道理,文学艺术思想等。所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形成文化修养。与那些需要依靠记忆的文化修养养成形式不同,茶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国人的生活之中。人们在品茶、赏茶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联系着茶文化的隐性元素,这是文化基因所起到的效果。因此,学生在日常的饮茶过程中,就能在自我感悟和承袭中逐步获得文化修养。

1.3茶文化引导学生获得良好心性

良好心态是学前教育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良好心态首先反映在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较好的忍受能力。从岗位特点来看,面对心智未开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心态是难以长期胜任这项工作的。那么在茶文化的引导下,则可以使学生获得这种良好的心态。这种良好心态的获得,主要取决于知行结合下的体验与感悟。

2分析基础上的导入模式

由于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单纯的板块导入是显然不够的。为此,这里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对茶文化的导入模式。

2.1对导入时机的把握

何为导入时机,就是在艺术技能课程教学的哪个阶段来引入。根据笔者的教学体验发现,文化修养应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始终,而不是在艺术技能教学中以片段的方式来进行引入。另外,学生在学习手工制作和美术绘画技能时,需要一个相对连贯的时间和空间,这些也决定了不适合分段来进行茶文化教学。在贯穿课程教学始终的要求下,需要建立起教师教学与学生自身体会和感悟相结合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茶文化导入的全过程。

2.2对导入内容的选择

在对茶文化的导入上,应该具有“功利主义”色彩。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在于,在课程中导入茶文化必然追求实效性,而并不是单纯文学素养的养成。因此,针对前者,就需要挖掘茶文化中与艺术技能教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元素,使之成为课程教学的素材。关于对学生心性的修养,则主要依赖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行来完成。可见,这里更侧重于对课程环境茶文化导入的把握。就具体的内容而言,应着重追求器物层面的文化要件。

2.3对导入程度的控制

对导入程度的控制,意在防止以文化来冲淡艺术技能教学氛围,使之成为了茶文化鉴赏课程。那么如何实施这种控制任务呢。不难理解,事实上教师首先应在教学思路上,将茶文化放置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如,作为一种教学素材的来源。为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展现我国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但从教学时限的分配来看,这里仍需要将大部分时间放置在手工技能训练上。

3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解析

在教学引导中,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难点问题:

3.1建立学生的自组织学习系统

上文指出了,需要将茶文化的导入贯穿于整个艺术技能教学之中。同时,也提到了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学生自主完成茶文化的习得和感悟。那么问题来了,即如何实现学生持续的去感知茶文化的魅力呢。从心理学原理可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所形成的激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边际递减效应。可见,将这种边际递减效应转变为边际不变效果,则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2茶文化器物层面的教学转换

茶文化中器物层面的文化素材,在许多地方够成为了工艺美术的素材选项。那么针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应以怎样的器物形态来面对学生呢。或者说,若是简单以器物作为艺术技术教学的课题,那么这种缺乏人文社会联系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习要求。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显而易见,学生今后针对幼儿的美育教学,首先就需要对孩子们传递温馨的人文信息,即家庭信息。那么茶文化器物层面的转换,就需要建立在家庭生活的范畴之中了。

3.3文化素养与手工技能的关系

在对教学时间进行分配的过程中,需要厘清文化素养与手工技能之间的关系。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却未能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文化素养应成为影响学生心性和艺术倾向的东西,它通过非智力因素来影响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而影响着学生的手工技能学习。可见,教师在茶文化导入中,应能向学生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性。

4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的目的就在于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激励作用和监督作用。这就意味着,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激励和监督,能够将对茶文化的习得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就能达到贯穿于艺术技能课程教学始终。对于合作小组的建立,应该多考虑学生的想法,应防止教师在“我向思维”中主观进行编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可以设计出“茶文化修养与艺术技能学习之间的关系”的命题,让他们进行探讨。

4.2完成前置性茶文化教学

所谓“前置性教学”是指,在进入到艺术技能核心教学之前,所进行的文化熏陶与铺垫。茶文化的显性和隐性元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尽管后期可以将器物层面的东西提炼出来,但也不能脱离它固有的文化环境。因此,前置性教学的重点在于茶文化熏陶。那么如何来对学生进行茶文化熏陶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周末去学校附近的茶馆进行生活体验,进而去感受身边人群安静、祥和的生活方式。

4.3与家庭气息建立起联系

与家庭气息建立起联系,是指在针对茶文化器物层面进行艺术技能教学时,需要将这些器物放置在家庭环境下来进行认识。无论是绘画教学还是手工制作教学,都应重视对家庭气息的认识,以及将作品放置在家庭环境下来展现。这样一来,才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幼儿园工作中能够正确把握教学方向。为了更好的做到这一建立,建议主要以手工制作来进行茶文化素材选择。这里需要强调,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对家庭气息的感悟和艺术化重塑。

4.4教师启示与鞭策相同步

教师启示作为一种正向激励,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将茶文化习得与艺术技能学习相联系,并能懂得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但这种正向激励会呈现边际递减效应,所以还需要加上鞭策这样的负激励。鞭策不在于规制,而是在于提醒和警示,并可以在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茶文化学习氛围。

5展望

下面,就今后的实训教学进行展望:

5.1一年级

一年级所安排的实训应紧密围绕“岗位技能”来展开,也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在实施载体上,可以通过校内实训环节培训他们的岗位技能;并通过前往幼儿园系统参观,建立起对技能实际应用的感性认识。

5.2二年级

此时,应将岗位意识要素引入到实训环节中。同时,兼职教师也应在实训环节借助情景模拟、心得交流等途径,提升他们的岗位意识。这里还须指出,岗位意识的提升还表现在主动将幼教理论知识用于课程开发之中。

5.3三、四年级

此时的学生已处于顶岗实习阶段,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充分释放他们的专业综合素养成为了实训教学的目标。对此,专业课教师应针对学生实训活动展开跟踪调查,并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而,使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之中。6小结当前不少学前专业毕业学生,仅仅从技能层面能够胜任美育教学,但就自身的课程拓展性和创新能力而言则相对薄弱。由此,需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教学。本文认为,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瑰宝,其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美育素材,而且对于调节学生的心性都极有帮助。因此,重视对茶文化的课程导入,应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具体导入的方式为: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完成前置性茶文化教学、与家庭气息建立起联系、教师启示与鞭策相同步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曹立新.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6):20-21.

[2]姜艳敏.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实施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9-80.

[3]洪如彬.中职学前教育的专业钢琴课教学[J].福建歌声,2015(1):62-63.

第9篇

(一)对茶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价值认识不够

茶文化对城市旅游发展的价值,不仅仅是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还有在旅游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和产品品牌等方面形成的不可估量的连带价值,这必将带来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利益。现在湛江的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已经存在,只是没有跟旅游业很好地结合。事实上,旅游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手段,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越高,对文化的挖掘就越深入、越彻底,方式也会越多样化。反之,没有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文化特别是古老文化的价值就很难体现出来,人们也很难关注到。但湛江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与本地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不甚匹配,关于茶文化的旅游项目少之又少。原因之一是湛江长期以来都是以“碧海蓝天”作为自己的旅游王牌,根本忽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其实“碧海蓝天”很多地方都有,特别是一海之隔的海南岛,湛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意识到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才是湛江旅游业振兴的转折点,而茶文化无疑是湛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茶文化特色体现不明显

在国内“茶文化”热潮的涌动下,湛江也兴起了一些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如本地企业投资300多万建成的“茗上茗茶文化休闲旅游区一期”,并计划投入8 000万建二期。但是现有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大多停留在游览茶园的层次上,最多安排一些摘茶炒茶的体验项目。这些“茶家乐”的旅游形式在别的产茶地很常见,一些发展成熟的茶区甚至做得更好。湛江的茶文化特点在于它的早茶文化、茶点文化、凉茶文化,这种饮食文化已经深深渗入到民众之中,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湛江的茶楼与整个城市是融为一体的,既是本地百姓生活需要的产物,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所。茶楼里最古朴原始的文化没有因为追逐经济效益而变得舞台化、庸俗化,这才是最吸引旅游者的地方。

(三)专业技术设施和服务不成熟

茶文化旅游重视的是游客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这种精神体会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游客自身素质的高低,更与旅游服务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专业导游人员的适时引导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会给游客带来知识收获和愉悦的心情。现在湛江缺少专业的茶文化讲解员,也没有针对线路专门设计的解说词和导游词。就算游客来湛旅游,也对湛江的茶文化知之甚少。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游客对于本地茶文化的认识。

(四)缺乏品牌意识,宣传不到位

地理品牌代表着某种特色的历史传统、资源禀赋以及声望,而这些特色通常既是无法复制又是能够持续传承的。所以原产地品牌能够向消费对象提供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湛江凉茶文化深厚,街头巷尾的凉茶铺很多,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本土品牌如“龟老板”、“拾爹”、“八爹”等。这些品牌的凉茶深受本地群众信任和喜爱,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规模销售,更错失机会申请遗产保护。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公布将凉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粤港澳的21家凉茶生产企业、18个凉茶品牌、54个凉茶秘方以及凉茶术语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其中有“王老吉”、“邓老凉茶”、“白云山”、“黄振龙”等市民熟悉的老品牌,但湛江本土知名品牌却榜上无名,湛江无一家企业被列入此次的遗产保护。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湛江凉茶铺都是以祖传自制的凉茶配方在生产销售本土品牌,以“卖多少算多少”为经营目标,缺少品牌经营意识。更由于外来品牌的介入,本土的凉茶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这无疑会导致湛江凉茶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减弱。湛江茶叶也有一些自己的品牌如“茗皇茶”、“茗上茗”等,也曾在2011年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但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是很弱。其实在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巨型帆船重返中国时,湛江出产的金萱茶被选为礼品茶赠送给瑞典国王。这些重要信息都没有被有效宣传,使湛江茶的知名度一直停留在省内,没有走向全国。总之,湛江的茶文化旅游虽初见端倪,但是发展定位、支撑条件等都不完善。湛江茶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二、湛江茶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重视茶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由于缺乏对茶文化价值的充分认识,湛江每次举办茶文化活动,都更注重茶叶的经济效益。以湛江每年都举办的“茶博会”为例,主题都是茶叶贸易及旅游购物。虽然看似茶叶与旅游也有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很浅显,主要是以茶叶展示带动参展人数,进而促进展会的旅游特产销售,带动地方经济。这种方式使得茶博会的后续效应十分微弱,更不可能真正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才催生了人们旅游的动机与行为。所以我们要拓展思维,转变观念,重视茶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在茶博会中要多展示和宣传茶文化,在文化旅游中深入挖掘本地茶文化的真正内涵,使茶文化旅游在带动经济效益的同时彰显更大的文化效益。

(二)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

既要推介自然风光也要展示人文风情,这应该是湛江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把湛江茶文化与碧海蓝天的美景结合起来,让旅游者一边欣赏这一方水土的美景,一边体会这一方百姓的生活,形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满足的全方位旅游产品。“碧海蓝天游”与“茶文化游”应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湛江的旅游吸引力。

(三)设计体现湛江特色的茶文化旅游

真正有特色的事物才是游客认可的旅游吸引物。我们应当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湛江的茶文化旅游从亲近自然的乡村茶园拉回到熙熙攘攘的都市茶楼中。因为湛江的茶文化与众不同之处就在这里。热气腾腾的早茶市最能体现湛江人对生活的热情,对他人的情义,对身外之物的淡然。精明的湛江人怎会不知“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他们看似悠闲的品茶生活是生活方式,实际上也是工作方式。约上生意伙伴,一壶浓茶几件美点,边吃边谈,既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做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走马观花的大众旅游经常使游客在景点与景点之间奔波不停、疲惫不堪,如果我们适时地安排游客到茶楼中去放松一下,慢慢品味生活原来的味道,细细体会本地文化的细节,那么旅游就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找寻自我的升华,我们才真正抓住了旅游的意义。

(四)深挖茶文化内涵,多角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贯穿在茶叶的采摘、制作、选水、煮茗、列具、饮用、礼仪以及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各个方面。将茶文化的内涵融入实景或民俗当中,才能形成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湛江现有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如“万亩茗皇茶大观园之旅”、“廉江茗上茗文化休闲旅游区”、“湖光茶厂品绿茶”等都是以自然观光为主的生态茶园游,虽然也算得上茶文化旅游,但其内涵未免单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茶文化各个方面,多角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

1、茶歌、茶戏欣赏游 比如徐闻民间婚嫁风俗改编的舞蹈“打盘茶”就是茶与歌舞民俗结合的好作品。在2006年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上,“打盘茶”被列为粤西地区唯一推介和保留的民俗风情项目。这项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很多启迪,不妨依据此类资源开发茶文化印象实景剧或者茶民俗风情园、茶文化民俗村落等。

2、茶艺品鉴游 通常人们都是用沸水冲泡茶叶,这样容易使茶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受破坏。近年来,茶学专家们纷纷尝试用各种办法来解决既保留茶叶口味,又保留茶叶营养成分的双重问题。在2010年湛江茶博会上,用雷州画景天然碱泉冷水在短短几分钟之内泡出口感细滑甘甜的好茶的演示,堪称一绝,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冷水泡茶”这一亮点,实为湛江茶艺特色,值得游客品鉴。

3、湛江茶点、茶食游 在湛江饮茶早已不限于茶的本身,更多已演变成以吃茶点为主的休闲小聚。茶点都是湛江一些地方特色小食,有香甜可口的大树菠萝包、马蹄糕、凉粉糕、椰汁果冻、酥皮蛋挞……也有传统的蒜香排骨、猪肠粉、烧卖、凤爪、肚片、虾饺、猪肠粉、牛肉丸、萝卜牛杂等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精神兴奋、体力消耗大,旅游宴席上又往往营养搭配失衡,动物脂肪过多,维生素供给不足,旅游者极易出现“上火”的生理反应。茶膳清淡、爽口,茶水助消化,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非常适合旅游者的需要,受到旅游者的喜爱。

4、凉茶馆体验游 依据遍布城乡的各色凉茶店铺开发凉茶馆体验游,有些湛江本土凉茶品牌如“龟老板”、“拾爹”、“八爹”都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并且到今天还保持着原有的品质和风貌。参观百年老店,亲口喝一杯湛江的凉茶,“百闻不如一见”,这种体验方式给游客的感受和印象是别的方式无法比拟的。

5、茶文化节庆游 如开发与现代节庆结合的茶博会、茶文化节、“全民饮茶日”等,深入挖掘茶文化,多角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带给游客更丰富的体验。

(五)茶文化旅游软环境的完善

应立即着手聘请有关专家人士针对不同的茶文化产品编写专业导游词,一方面把茶文化旅游的相关内容融合到本地的欢迎词以及城市导游词当中,让游客在初到湛江时就迅速对湛江的茶文化有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展示本地茶文化内涵,让游客在导游词的引导下,达到视觉、听觉、味觉乃至心灵的文化洗礼。还要培训一批高素养的茶文化导游和讲解员,能深入浅出讲解茶文化,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使游客易于接受。

(六)树立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模式

第10篇

关键词:贵州;茶文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163-01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人们一提到咖啡,就会想到法国巴黎浓郁的文化氛围,而可可更是美国文化的鲜明标志。饮料的民族性是这样的鲜明,以至于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中国,有几千万茶农,几亿人喝茶;茶馆、茶艺业蓬勃兴起,盛况空前。茶作为中国人最喜欢的大众饮料,是一种赋予文化内涵的饮料。200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确定茶为“国饮”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茶为国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茶成为“国饮”不是以数量领先取胜,它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所载负的文化含量。贵州是产茶大省,但不是产茶强省,道理很简单,因为文化未跟上,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品牌。我们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应着力发展利用茶文化优势,撬动、助推和引领茶产业。

一、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茶文化的表现及存在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

二、贵州茶文化亮点

(一)绝无仅有的茶籽化石。茶之源。是全球茶人最关注、最重要的话题。经中外学者上百年考证,现已确认茶树愿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贵州晴隆发现的距今100万年的稀世珍宝四球茶籽化石,世界上茶科化石甚罕见,茶科种子化石更是难得,是非常珍贵的化石资料。它对研究我国茶叶历史及茶科(植物)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证据,有力地佐证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心地带的贵州,这是贵州茶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茶文化的宝贵财富。

(二)中国最早的荼市。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遣中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有茶,两千多年前被唐蒙发现的“夜郎茶”就处在贵州地域。唐蒙记载的最早的“夜郎茶”茶市比王褒《僮约》的“武阳买茶”还早76年,可以说是迄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茶市,夜郎茶市证实了贵州是最早种茶、制茶、易茶、利用茶的地区,说明贵州是茶文化发源地的中心。

(三)贵州民族茶文化。贵州绿茶甲天下,贵州具有最佳的植茶生态环境和优异的茶叶品质,创造出丰富的地方历史名茶和贡茶,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原生态的民族茶饮、茶食和奇特茶俗文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多样性、民族性和唯一性。如安顺的屯堡茶文化、贞丰布衣茶文化、威宁彝族罐茶文化、黎平侗乡茶文化、雷山苗茶文化、贵定云雾贡茶茶文化、都匀毛尖名人文化、三都水茶文化、德江土家茶文化、遵义茶文化和湄潭茶文化等等。

三、茶文化的作用

关于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关系。有茶人这样描述:“茶文化是茶产业开发的翅膀。茶产业是茶文化的依托和载体。”可见,茶产业与茶文化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没有茶产业这个载体,茶文化就失去了依托,同时,茶产业的发展,离开了茶文化,就等于失去了腾飞的翅膀。可见,茶文化对引导茶叶消费、拓展茶叶市场、拉动茶叶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茶文化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潜在的巨大生产力。今后产业的角逐实际上是文化的角逐,商场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在未来的经济领域文化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既然茶产业又是特殊的文化产业,没有21世纪的茶文化,就没有21世纪的茶产业;贵州要在十年内建成500万亩茶园大省,就必须从文化切入,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面上做足“茶文化”这篇大文章。

(二)茶文化有力地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以茶营生,促进经济的发展。茶文化与茶经济是相辅想成的,不仅表现在茶本身,它还推动茶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如名优茶的开发和利用,茶文化旅游的兴起,茶艺馆成为体闲和议事的场所,茶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产品的问世,茶具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等,就是最好的佐证。

(三)茶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以茶会友,有利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民的身体健康与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饮茶有利于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氨酸、多种维生素等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与药效成分。茶衍生出的茶文化,已不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香茶,对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

四、如何打造贵州的茶文化

(一)重视民族茶文化的弘扬,培养荼文化人才。收集整理现有的茶文化,挖掘埋藏的民族茶文化,编辑一些茶书,让爱茶的人看:编辑一些茶事,引导不爱茶的人来了解茶;编辑一些茶诗,让茶友们喝茶时吟诗作赋;编辑一些茶歌,让我们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把它唱响,向世人宣传,提升加强贵州茶文化的文化底蕴。通过正规的茶专业学校教育,培养大批的茶人,研究茶的特性、改善茶的品质、提升茶的内涵,来发展茶、宣传茶。通过茶艺培训班培养一大批了解茶、懂茶。能泡好一壶茶、并且讲好这壶茶,引导消费者充分享受品茶的专业人员,通过这些专业人员引导消费者通过“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来感受茶、认识茶、最终爱上茶。

第11篇

漳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随着对旅游资源的重视与开发,漳州的美被多层次、多角度的演绎着,其中之一就是传统的茶文化。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其传统茶文化积淀深厚。漳州人饮茶成风,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地域条件非常好。漳州的大街小巷的家门、店口都随处可见漳州人的品茶之风,说明漳州的茶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在漳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游客可到这些茶文化地感受其历史的风韵,同时亲身体验集采茶、做茶、品茶、购茶及观、学茶艺为一体的“漳州茶文化之旅”。漳州产茶饮茶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高宗显庆四年,长泰县的天竺岩就盛产天竺茶。唐朝武后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陈元光率领的军队,又把中原种茶饮茶之风带到了这里。此外有《华安县志》记载“:据传唐代开始仙都、华丰已有产茶。”其县城华丰镇古称“茶烘”,即取茶乡之意。宋代以来有关漳州茶叶的文字记载日渐丰富。宋朝《太平寰宇记》载:“漳州土产腊茶。”此外,宋淳熙五年的《临漳志序》提及漳州物产时就有“其所以衣食给用者则入有粮、棉……茗之类”。另有,时任漳州通判的王炜在《清州十咏》中记述:“麦收正月尽,茶摘上元前”。这些记载有力地证明了宋朝时期,漳州地区种茶饮茶之风十分普及。明朝以来,漳州茶商首先创制了乌龙茶,明末清初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乌龙茶的生产技艺很快地被武夷山,安溪等茶区仿效,成为福建茶区的主要制茶工艺,并随着漳人的入台传入台湾。当时,武夷山茶叶作坊中,有不少是来自漳州的制茶师傅,他们不但制茶有功夫,喝茶也很讲究。他们把岩茶及冲泡的方法带回漳州,成为漳州的饮茶风尚。当时漳州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为贡品。《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等均有进贡茶叶的记载。

明代中期,月港作为东南沿海最大的港口,极大地促进了漳州茶叶的生产,每年都有数以百吨的茶叶,从这里运销东南亚地区。明末清初,漳州已经成了福建东南沿海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客商。清代以来,漳州地区的品茗之风日甚,其烹泡方式———工夫茶艺闻名遐迩。清初,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亲身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他还在《闽琐记》中记载道:“罢后去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园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炉活火,烹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只领略一次,殊愧此叟也”。众多的文物资料证实,漳州一带是功夫茶的主要发祥地。一些茶学专家认为,紫砂壶进入漳州地区后与乌龙茶相得益彰,漳州爱茶人为之如醉如痴,每日玩赏研究泡茶方法。为促进了功夫茶形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末,漳州茶叶贸易居全省之冠。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他们不仅在漳州开业,而且在厦门设立分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漳州人饮茶成为社会风尚,从而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漳州茶文化。曾任清朝宰相的漳浦人蔡新,告老还乡定居后,夏季常到平和三平寺避暑,留下了“食武夷(茶),观金鱼”的佳话,以此表达其淡泊功利、以俭朴为乐的高尚志趣。道、佛的思想理念,对漳州茶道也有一定的影响。清代的漳州秀才陈常夏在日记中写道:“康熙十年(1671年)....值僧闻复往沧桑亭,松窗竹榻,别作岩栖调度,代余为茶水主人,果聪佐之。”这说明漳州茶人崇尚在大自然的环境中饮茶,或与江流明月为伴,或与松涛竹韵为友,从中领略道家“避世无为”和佛家“无求即乐”的精神境界。在漳州也形成了与茶相关联的民间礼俗。漳州民间习俗以“茶礼”为大礼,在男女订婚之时,男方家要向女方家送“茶礼”。结婚时,新娘要奉茶敬公婆等,以此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在祭祀祖先或烧香敬神时,也要供三杯清茶,以表虔诚。此外由于许多人成为紫砂壶最忠实的使用者,以至漳州民间形成了以紫砂壶或茶具随葬的习俗。这些风俗都体现了人伦有序、家族和睦、尊敬长上的传统道德观念。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积淀,在漳州,茶文化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漳州茶文化的发展在漳州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可见漳州地区茶文化氛围浓厚,在漳州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2漳州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概况

漳州茶叶的生产规模较大,乌龙茶的种植区遍布漳州市的每个县区,华安的仙都,新圩,湖林,平和县的崎岭、九峰、芦溪,南靖的书洋、梅林,漳浦的盘陀,南山,诏安的秀篆、白洋等乡镇都有种植。全市的种植面积十八万亩,年产量1.9万吨。其中铁观音、奇兰、黄旦、单枞水仙、肉桂等在海内外亨有很高的声誉。漳州乌龙茶以她独特的魅力,加入了紫砂壶,若琛杯,风炉等一系列妙趣天成的茶具,融合了文学和书画等艺术,从单纯的饮料中走了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漳州的茶文化旅游,经过当地政府、茶业企业集团和相关文化团体的努力探索,正朝着体验化、文学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体验化就是要让游客参与其中,设计的体验活动要带给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多方位的刺激,使游客充分融入到旅游活动当中。如,位于漳浦县的漳州科技学院的茶文化及茶叶生产加工专业培养熟知中国茶文化,熟练掌握茶叶品鉴、泡茶技艺、品茗环境设计等技能的高级茶艺文化专业人才,雄厚的师资与专业队伍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体验的一项重要资源。漳州科技学院的观光茶园中种植了海峡两岸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种及新优品种。许多旅游者在观光的同时近距离认识了茶叶,了解了茶艺,丰富了茶学知识。还可来到茶园田间,自己可以动手采摘茶叶,在茶农的指导下采茶,最后他们将自己采摘的茶叶交给师傅进行炒青,在他们临走时,就可以带上自己亲自做的茶叶,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非常值得体验的项目。

文学化是指推进茶文学创作与交流。所谓茶文学,是指以茶为主题而创作的文学作品。茶文学的题材多样。当茶成为漳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关于茶的种种描述也就成为漳州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茶文学也就成为漳州地方文学的重要部分。漳州的文人墨客们在品味好茶时,也不忘抒发感悟。漳浦天福茶博物院每年三月举办曲水流觞茶会,聚集许多文学爱好者聚坐于溪流两旁,一边饮茶一边吟诵创作茶诗、茶文,成为漳州地区茶文化的一件盛事。茶文学的频繁交流,为茶文化旅游的推广开设更多的平台,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茶文化茶文学的创作、传播中来。随着更多茶文学作品的出现,漳州茶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餐饮、住宿以及娱乐设施的同时,要兼顾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责,这是未来茶文化旅游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岱山上的雷龙、林芳夫妇开发建设的有机茶园,茶树环绕、梯田层层、鸟语花香。茶园边上,有鱼塘、菜地,养着鸡鸭。他们把‘有机’的理念运用到种养中,让游客能吃上有机鱼、有机菜、有机肉。营造特有的简单淳朴的社会气息,使游客完全沉浸在健康的环境中,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些在摸索中得到的经验和成就都为以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3.1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宣传推广

茶文化旅游要想得到广泛的关注,就一定要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唯有特别的具有实力品牌才能更加具有吸引力。茶文化旅游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茶文化,体验茶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茶叶品牌的建立,同时也促进茶产品的销售。通过互联网、杂志、电视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可多方面呈现出当地茶文化的精神,触动都市人的内心返真归扑的心灵,吸引都市人的眼球。

3.2促进闽台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闽台两岸茶文化一脉相承,闽台茶叶同根生渊源深厚。漳州和台湾都是乌龙茶的总要产地,加强海峡两岸的茶文化交流,与台湾地区的成功合作对漳州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海峡两岸茶文化节、海峡茶艺电视公开赛等的相继举办为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商机和动力。此外,当前台湾地区的休闲观光茶园成为人们了解茶和茶文化的好去处。漳州可以学习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观光休闲茶园,设计适合大陆的茶文化旅游。

3.3结合独特资源,发展特色茶旅

第12篇

四川地杰人灵,又是茶文化发祥地,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强国的历史机遇面前,如何借鉴浙江、香港、云南、福建、湖南、贵州等地经验,扬长避短,积极发展川茶产业呢?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合理利用红色元素助推绿色茶业

未来5到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呈现以民为本、以德为先、红色传统与绿色经济高度融合的特征。四川茶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同时,四川的红色元素与绿色元素都很多,完全可以打好政策牌。比如,2012年3月,国务院刚刚颁发了《革命老区振兴纲要》,地处革命老区的川茶可以借势发展。又比如,北京有一批曾在四川工作过或四川籍的离退休老干部,建军节、国庆节、春节可以去慰问他们,联络感情,争取更多政策,疏通中高档川茶营销渠道。

二、疏通信息渠道,把握商业先机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包括关联信息)的获得、筛选与利用对川茶发展越来越重要。最近,中央政府决定:下一代政府公务车为红旗牌轿车。川茶企业能否获得红旗牌轿车四川总权?或者,建立红旗轿车4S店顾客用茶、中高档礼品茶供货渠道?如果日本再发生强烈地震、核辐射等灾害,川茶能否“乘需而入”?应该能。

三、加快实施茶产品从农产品向工业品的转化

要提高川茶精加工、深加工产品份额,实现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其中,90%以上的茶叶形态应转变为机械化生产的袋泡茶、茶饮料、茶多酚、速冻茶饺、茶方便面等方便饮料食品,只保留少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手工制作的高档茶,以传承四川茶文化与特色技能。

四、借鉴一县一品,培育龙头企业

近年来,浙江新昌、贵州都匀等地重视茶业品牌建设,摸索出一县一个茶品牌的初步经验。建议川茶借鉴。

在实践中,实施一县一品发展战略,宜注意三点。一是茶业区域公共品牌归谁、由谁管理好?最好归茶业协会并由其管理。二是企业使用区域公共品牌是否交费?最好交。而且,该费用要用来维护品牌、宣传品牌、发展品牌,“羊毛出在羊身上”。三是可以适时采用“母子品牌”发展策略。

五、鼓励多开茶庄茶馆,重奖营销大户

如今,在中国,是多开一亩茶园好,还是多开一个茶庄茶馆好?笔者认为是多开茶庄茶馆好。因为中国现有200万公顷茶园,能够支撑200万吨产量,而2011年中国茶产量只有160万吨左右。川茶相关情况类似。

因此,不宜再单纯强调开发茶园,而应该在采摘夏秋茶,扩大茶叶深加工、精加工以及开拓市场,鼓励茶叶大户在营销方面下功夫。比如,四川已有茶多酚生产企业,能否帮助他们开拓客源?又比如,能否重奖蒙顶石花、黄芽、竹叶青、叙府、了翁等品牌茶营销企业和老顺兴、宽和、宽庭、闽川等茶馆茶庄?

笔者认为,把市场导向型发展战略确定为中国茶产业及四川茶产业共同的发展战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且,宜下大力气实施。

六、办好茶博会,构建大平台

四川雅安、成都、宜宾、蒲江等都在办茶博会、采茶节等,已经开了好头。为了继续办好茶博会,按照一般会展经济规律,宜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主办方要像香港、广州等地茶博会主办单位学习,过细做好茶博会会务服务工作,让参展商方便、体面。二是茶博会要尽量安排在节假日或周末、名气大、交通方便之处举办,特别要多请团购客户和消费者散客参观购物。参展商最喜欢人气旺、销量大的茶博会。三是突出品牌,特色取胜。

七、以省茶叶学会为核心,搞好川茶行业管理

现阶段,中国茶产业管理属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四川情况类似。这样带有部门色彩、政出多门怎么行呢?为了川茶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笔者建议:以四川省茶叶学会为核心,整合管理资源。省农委、供销社、商务厅等主管部门联合打造良好政策环境,省茶叶学会统一行使茶行业管理、服务与协调职能。以后,各关联机构共同努力,待条件成熟时,建立四川省茶业联合会,进行更高水准的行业管理、服务与协调,使川茶形成一个拳头,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八、大道从简,实现茶业低成本与高端对接

武夷山茶农积极开拓市场,尝到了低成本对接高端客户的甜头。他们的经验值得川茶借鉴。

大道从简。在“皇帝女儿也愁嫁”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把川茶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运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消费者乐于购买、快乐消费?简言之,川茶如何泡好、说好、卖好?笔者认为,在四川消费者“摆龙门阵”式喝茶的良好基础上,宜进一步抓好三件事。一是积极组织斗茶。川茶可以斗,铁观音、大红袍、花茶、老白茶等都可以斗。要重奖茶好者、泡茶好者和组织者。二是提倡以茶入菜,适当吃茶。于观亭老师等编著的《中国茶膳》在大陆和台湾已印发20多版,上海秋萍茶宴馆、北京老舍茶馆内府茶菜和吴裕泰内府茶菜等受到消费者欢迎,说明茶膳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值得投入。三是积极吸引25岁到40岁左右的白领喝茶。他们时尚、有消费能力,也更在意卫生、方便饮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川茶乃至中国茶的未来取决于中青年消费者。希望川茶在这方面提供更多经验。

打仗的时候,将军们愿意用川军。中国茶产业也离不开“川军”。

雅安加油!“川军”加油!社科院茶研中心愿意与“川军”、与全国茶人共同成长,一起为打造中国茶文化软实力继续努力。

四川雅安市蒙顶山皇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