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文化的美学特征

茶文化的美学特征

时间:2023-07-06 17:17: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文化的美学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文化的美学特征

第1篇

摘要:对于茶文化体系来说,如果能够将其应用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中,也能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提供重要的载体和空间,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茶文化元素与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相结合,其必然也能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和帮助。本文拟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现状以及其发展要求认知,从而探究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及美学意义。

关键词:动画电影作品;茶文化应用;美学意义;价值理念;文化元素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茶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阶层中,成为集合社会科学、人文科技、自然三位于一体的全能型文化,我国人民对茶的认识也从简单的饮用逐渐发展到药用、待客、祭祀等方面,同时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绘画书法,歌舞等艺术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可以说,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内涵元素更为丰富。结合动画电影作品的开展状况,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与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动画电影设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是为茶文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可以向世界展现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

1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内涵成熟的茶文化体系,可以说该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多样元素,尤其是茶文化体系实际上是社会大众的饮茶习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体系化结合。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诸多元素,除了物质上的元素内容外,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也是我们应用该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1.1茶文化的内容分析茶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种植、烘焙、冲泡茶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包括古老的茶道,茶诗,茶舞,茶艺表演等等内容,尤其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茶文化达到发展的高峰期,而这一时期我国的诗词文化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大量有关茶文化的作品因此流传下来,并且茶文化的发展与我国的宗教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了儒家、道家、佛教之后的茶文化,更是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

1.2茶文化的特征分析

茶文化由于它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历史有关茶文化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武王伐纣时候茶叶就已经成为了贡品,随后茶叶作为贸易产品,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重要物品;此外茶文化还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新时期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让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让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更加显著;茶文化还有民族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彰显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展现的思维理念和价值内涵,而这实际上也发展成为当前我们应用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基础。

2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现状以及其发展要求认知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人们的观赏需要也呈现出了全新变化,而动画电影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诠释。通过对动画电影作品的具体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其整个设计过程,未能融入必要的文化理念,从而限制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效果。

2.1动画电影的设计现状分析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动画电影大国,两个国家的作品也各具特色,美国的动画电影以数字化的制作为代表,主要的特点在于运用夸张的人物形象表达出“美国梦”的价值观点,而日本的动画电影则是以喷笔绘制为主,人物造型设计优美,内容含义丰富。中国作为动画电影制作的后起之秀,在不断探索中追求创新,成功制作出一大批成熟的动画电影作品,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动画电影制作的前列。

2.2动画电影的设计特点分析

动画电影与其他类型的电影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它善于运用人物造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注重细节的刻画让观众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数字化技术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之后让整个画面达到非常完美的效果,曲折的情节和大团圆的结局能够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鲜明的主题洋溢着价值理念,配合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让国产的动画电影作品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但是从我国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其中缺乏必要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内涵,特别是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时,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合和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艺术体系的应用效果。

3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及美学意义

随着当前人们审美理念不断变化,如今人们对美学的价值意义认知更为成熟,从以往的关注外在逐渐发展为关注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与整个茶文化理念内涵应用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3.1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作品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大量有关于茶文化的影视作品,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乌龙小子》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影视作品可以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合适的载体,同时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也可以让我们看到茶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借助动画人物让观众更深入了解这一文化,我国地域辽阔,茶文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为动画电影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借助茶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开拓动画电影的制作思路。

3.2茶文化在动画电影作品中的美学意义

茶文化的内涵丰富,由茶文化衍生出的茶歌茶舞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利用这些文化价值进行设计的动画人物造型可以让观众有熟悉感,同时在动画电影中穿插的茶艺镜头能够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同时茶文化对于其他国家的人们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以借此促进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从美学角度出发,我国茶文化中的茶艺表演有着独特的东方之美,它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也可以说是东方文化在动画电影中具体体现。

3.3茶文化理念融入动画电影作品的价值分析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茶文化与儒释道宗教的结合更是为茶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充实。近些年来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影视作者开始关注我国这一传统文化,因此,通过从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认知,可以看到其中存在各项元素能够被应用到当前所开展的动画电影作品设计过程中,当然,认知该元素在整个动画电影作品中的应用思路,以及其中所存在的美学意义,从而为茶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之所以要融入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其从实际上看,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内涵变化有着重要关联。

3.4以动画电影为载体,融入传统茶文化理念

以茶为主题,以动画电影作品为载体,加之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用观众所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一文化,从而达到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感受茶文化温润的气质。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审美理念变化状况,不难看出人们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因此,如果能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理念,其必然能够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4结语

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运用既可以为电影整体增添美好,让电影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我国古老文化的传承提供合适的载体,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这一文化。动画电影作品作为一项系统化的设计活动,在开展该设计活动时,不仅要充分注重融入完善的设计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定位,通过具体元素内容的诠释和表达,从而若满足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不仅如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融入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在丰富设计元素的同时,提升整个动画作品设计活动的设计品质。

参考文献

[1]孙珊珊.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34-137.

[2]曹彦琰.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152-155.

第2篇

关键词:茶文化;电脑艺术设计;价值;应用路径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快速普及,尤其是一些设计软件的普及和应用,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被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电脑艺术设计一方面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艺术设计方式,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设计师”。但是也要看到,由于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影响,我国电脑艺术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盲目推崇西方审美理念、传统艺术内涵不足、设计方式单一、设计内容单调等等。而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恰恰能弥补电脑艺术设计的这些短板。因为其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更是很好的艺术价值和优秀的审美取向。由是言之,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电脑艺术设计当中,就应当是我国电脑艺术设计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传统茶文化在电脑艺术设计中应用的表现

近年来,我国电脑软硬件有了很好地发展,这使得电脑艺术设计日益成为我国设计行业的主流,各种设计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现代化的设计工具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及影响。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并且还能不断发扬光大,一个关键原因是因为茶文化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思想价值,这二者交融互动,通过丰富的载体得以呈现,让人在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更能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启迪。因此,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当前电脑艺术设计当中,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发扬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另一方面更是能够为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注入更多的美学内涵,提升其艺术水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茶文化从魏晋时期便开始崭露头角,日益成长壮大,并逐渐在我国社会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茶文化区别于其他一些文化类型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其有着很强的渗透力和包容性。渗透力,指的是其能够将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理念以及价值追求,润物细无声般浸润到其他领域当中,让其他领域的文化在内涵和表现形式上都能找寻到茶文化的影子。包容性,指的是茶文化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借鉴能力,能够不断从其他优秀文化类型当中吸收营养,并根据自己的特性进行有机融入,不断扩充和丰富自己,让自己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始终屹立于时代的潮头,并引领社会的审美取向、价值追求以及艺术水平。从现存的很多古籍、古诗、古画等古代作品来看,很多内容都跟茶文化息息相关。我国传统茶文化在融入电脑艺术设计中时,主要应从两个维度去发力。首先是茶文化的思想价值。茶文化的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中庸和谐”“天人合一”以及“禅茶一味”。这三方面的思想内涵对于提升电脑艺术设计水平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因为我们讨论茶文化与电脑艺术设计的融合,并不仅仅是要利用茶文化的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更是要充分发掘茶文化的思想底蕴,因为艺术是思想的具体呈现载体,没有思想的艺术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将思想内涵与艺术有机融合,才能让艺术更加充满魅力,也更能打动人心。中庸和谐的思想是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其主张人们要在做人做事上面秉持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不做过分事、不说过头话,要将自己的言行举止放置于我们传统道德和社会主流理念的范畴里。这一理念对于电脑艺术设计大有裨益。其能让人们在设计时,秉承一种端庄而严谨的态度,让自己的设计更加符合社会主流审美理念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杜绝那种千奇百怪、哗众取宠的设计,即便是创新设计,也有度有道,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是茶文化的重要思想。从字面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其要求人们学会尊重自然并更好地顺从自然规律,让自己的行为举动与大自然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更是要求人们要学会感悟自然之美,从一花一草、山川河流当中领略到自然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如果说中庸和谐赋予电脑艺术设计的更多的方法论,那么天人合一的理念则能够给予电脑艺术设计更多操作层面的内容,让其更加充满灵韵,也更具中国范儿。而禅茶一味则源自于茶文化与佛教的融合,其最大的贡献是将茶文化升华到了哲学的领域,让茶文化具有启迪人心、发人深省、醍醐灌顶的精神作用。将其与电脑艺术设计相融合,能够让艺术设计作品在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基础上,融入哲学和精神上的内容,让艺术设计更具思想感染力和价值引领力。茶文化与电脑艺术设计融合另一个需要发力的维度,是茶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凭借其强大的渗透性,将自己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内涵与各种艺术领域交融互动,让自己拥有了深厚的美学内涵。譬如说,茶文化在绘画中的渗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茶画;茶文化与传统建筑的融合,形成了典雅而充满灵气的中国园林艺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由是言之,将传统茶文化应用与电脑艺术设计中时,就要从分提炼并总结茶文化的这些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让其提升电脑艺术设计者的美学功底和审美水准,从而设计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2当前电脑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我国很多电脑艺术设计偏重于实用性,缺乏足够的灵气,不少艺术作品略显呆板和模板化

从现实中可以看到,由于我国电脑设计发展的动力主要是商业价值,而由于我国社会主流审美理念的相对较低、广大设计者普遍缺乏创作灵性等原因,就导致这些商用的电脑艺术设计往往只是注重其实用性———能够使受众群体记忆尤深即可。譬如说,前些年被舆论所诟病的脑白金广告就是如此,其广告片为电脑艺术设计作品,两个老人一边跳舞一边宣传其产品。这则广告的实用性很强,能够通过夸张的舞姿和面部表情设计以及重复的语言,让观众在很短时间里记住其产品。然而其却缺乏足够的灵气和美学价值,甚至是略显低俗。诸如此类的电脑艺术设计作品还有很多,就不一一累述。应该说,电脑艺术设计当前存在的这一偏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些艺术设计专业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其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偏重于艺术设计的实用性,而忽略了艺术设计的灵性。这一偏差应当尽快扭转。

2.2当前电脑艺术设计在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片面化的偏差

从实际中可以看到,当前很多电脑艺术设计者是比较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也想要在艺术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其选择的传统文化却较为片面和狭窄,存在符号化、表面化、浅显化等不足。这反映出来的是设计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有待提升,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化符号,没有对传统文化有深入而系统地了解。譬如说,很多艺术设计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时,往往这是局限于大红灯笼、中国结、红棉袄等直观的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囊括文字、绘画、艺术、哲学、价值理念、民俗等物质和非物质内容。这一情况的存在,也会使得很多受众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因此这一短板应当尽快弥补。

2.3电脑艺术设计还存在表现形式单一、文化扩展不足等弊端

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同一文化类型,也应当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设计方式。譬如说,一种艺术和文化既可以用文字来体现,又可以用图形或是音频来体现。但是从当前我国电脑艺术设计现状来看,其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表现形式存在单一的弊端。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还是因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较为陈旧,导致手段单一。另外,在文化扩展上也有待提升,很多艺术设计往往只是停留在某一个文化的范畴里,没有也缺乏能力将不同或相似的文化类型整合到一起,让不同文化在融合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火花。

3传统茶文化在电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3.1要从分发掘茶文化的知识内涵,将其有机融入到电脑艺术设计当中

传统茶文化知识内涵十分博大,其体现在诸多领域,如音乐、诗歌、绘画、建筑等等。而电脑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也是多种多样,从某种程度上讲茶文化与电脑艺术设计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和重合性。由是言之,提高电脑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将茶文化的知识内容融入其中。在具体路径上,一方面要创新思路,将茶文化的知识内涵巧妙而精准地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比如说,在设计一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时,不妨从茶文化中汲取其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内容,以此来提升电脑艺术作品在文艺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茶文化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呈现载体,如舞蹈、歌曲、茶艺表演、茶道演示等,增强电脑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针对性。

3.2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快提升电脑艺术设计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设计师是艺术设计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水准。从实际来看,我国当前很多电脑艺术设计师多为年轻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普遍较少,对传统茶文化的认识更是较少。加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因此我国很多电脑艺术设计师们在设计作品时,往往会以西方审美观为主,离我们的传统文化相去甚远。对于此,一方面要通过引导、培育、讲座等方式,尽快提升现有电脑艺术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高校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程中开设与茶文化有关的课程,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茶文化更好地浸润到艺术设计学生的心中。

第3篇

关键词:紫砂陶;茶文化;文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46-01

宜兴的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的发掘证实: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阳羡人的祖先就能制陶,到了汉代则大量生产日用陶器,发达的陶艺工业标志着历史上宜兴的繁华。紫砂的原产地为宜兴,紫砂陶是由“宜陶”生出的一枝,是陶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被注入了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蕴,在茶的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凝聚起道德与美学意识,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民俗礼仪特征的象征艺术。茶具——作为茶饮载体,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具有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派生文化。如果没有茶具就不会有茶饮的文化品位,如没有茶具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与提高,作为中国茶具的紫砂壶,更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受到世人的珍视与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的渗透,几乎涉及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融会,给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九流十派,百家争鸣,儒道释三家并存,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也给茶文化的发展起着原动力的影响。光从陆羽《茶经》汇录的茶史人物来看,也几乎全是儒道释三家的代表人物。茶文化的柔静思想恰好与推崇中庸沿简、崇尚平朴自然、提倡内敛喜平的时代思潮不谋而合。表现在对茶器具的追求上,紫砂器的自然古朴形象能够体现时代思潮与茶饮形式的融合。因此,大量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创作活动,推动了士人的购藏风尚,引导了紫砂技艺在艺术典雅情趣上的丰富与提高。

紫砂壶起始于宋代,盛于明清,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一代代艺人杰作流传至今,又有多少文人雅士留下了咏茶名篇,赞叹紫砂壶的精妙。

砂壶宜茶。紫砂泥可塑性好,可加工成形状大小各异的不同造型;粘合力强,干燥收缩率小,烧制温度广,变形小,生坯强度大,冷热急变性好;紫砂泥本身无需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制陶。紫砂壶的口盖能做到配合密缝,精密合理,能减少混有黄曲菌等的空气进入壶内,能较长时间保持住茶叶的色香味,相对延长壶内泡开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这是其它茶具无可媲美的。

经济发展到宋代,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上出现了成熟理性与自觉意识,紫砂艺术开始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对于新兴的紫砂壶的出现,社会名流不惜笔墨,赞叹紫砂的精妙,此时的茶文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砂新品泛春华”,“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情”;这些赞紫砂的诗句说明当时的名流社会,对紫砂壶的喜爱,其中就有坡、欧阳修,文人士大夫寄情紫砂。到了明清紫砂艺术进入鼎盛的发展时期。清康熙雍正时期紫砂引起宫廷的高度重视,乾隆年间紫砂成为珍贵的御用品,此时紫砂壶在中华茶文化中已占据有重要角色;一代代紫砂大师不断创新、探索,在紫砂中融入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在壶上充分展现他们的艺术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完美的艺术品。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因素,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素质,文化内涵都会在器物中表现出来。紫砂艺术来源于生活,艺人们在紫砂中揉进他们的理想,创造出人类艺术的瑰宝。紫砂兴起于宜兴不是偶然的,历史上的宜兴就是中国古代产茶区之一,所产“国山茶”在三国孙吴时期,就闻名江南;唐代阳羡茶更成为贡茶,名扬天下,唐诗人卢仝有诗为赞:“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同时宜兴金沙泉在当时就是与贡茶同时进贡的沏茶良泉。正是这种绝无仅有的茶环境、得天独厚的紫砂资源下,造就了紫砂技艺,随着茶饮之风的变革,掀开中国茶文化新的篇章,赋予茶饮文化新的文化内涵;紫砂带动着整个茶文化系统的演变,紫砂的发展也奠定了数百年来至今不变的茶饮文化程式,也扩大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紫砂壶也充分体现出中国茶文化本身追求扑拙高尚的人生态度,品茗即是玩茶,文人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可以尽情发挥思想,体验紫砂自然生命气息带给人的温和、敦厚、静穆、闲雅的精神,紫砂的精妙带给人的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汇着天、地、人、茶的统一意念。

宜兴紫砂陶,是中国茶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明进步的结晶;它的开始与兴盛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紫砂陶是中国茶文化的骄傲。

如今,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经济的刺激,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的品味、质量、情趣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文化理念推动下,必然引起紫砂壶工艺的新一轮发展,相信在新时代中,紫砂壶会以他独特的魅力,促进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生活的再发展。

第4篇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审美;平面设计;融合策略

我国传统茶文化审美是建立在对儒、道、佛三家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的审美文化,是以茶文化为主体而归纳出来的美学思想总结。随着平面设计与世界对接越来越频繁,具有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的呼声就越来越高。现代平面设计已经不再只满足于信息的传递功能,而是更加追求能与大众建立情感的共鸣,能唤起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因此,现代平面设计不仅仅只是在表达设计思想,还是在表达一种文化和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化使得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在设计思路和内容上趋于雷同,“特色”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最欠缺的地方。长期以来,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都是在模仿和借鉴国外。我国有着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无可比拟的优秀文化,一味地复制外国平面设计作品是对我国目前拥有的民族文化的一种浪费,因此,对于现代平面设计而言,设计师需要打开思路,让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真正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从而真正实现属于现代平面设计的“中国创造”。

1传统茶文化的审美特点

1.1以“和”为美

以“和”为美既是茶文化的审美特点,也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审美特点,其中的“和”是指和谐。在茶文化思想中,万事万物都有其美学内涵,世界上本不存在绝对丑陋的东西,一件物品之所以没能带给人美的感受只是因为这件物品放错了地方。在审美上,排列组合非常重要,而排列组合的目的就是使得设计作品具有和谐的美感。在一场戏里,有主角和配角,有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才会显得戏的好看。在服装穿搭上,一般出现的颜色不要超过三种,这是服装搭配在色彩上的美学定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任何的美都是以和谐作为基准的。我国茶文化在各个领域上都有穿插式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遵循着茶文化以“和”为美的理念。另外,茶文化中的“和”又与儒家审美中的“和”有一点区别:茶文化的“和”在和谐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集中”,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有紧凑、和谐两个特点的作品才算符合茶文化的审美。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茶画作品或者茶类民间美术都会被设计得比较夸张,色彩也会比较鲜艳,这些都是符合茶文化审美的体现。

1.2偏爱“含蓄”的美

茶文化偏爱“含蓄”的美这一点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含蓄美”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特点,我国从古时候就开始表现出对“含蓄美”的喜爱与追求,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典舞蹈就是“含蓄美”的象征。具体说来,茶文化以“含蓄”作为审美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同西方相比,含蓄是整个东方人的特点,因此,有含蓄特点的作品往往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二,茶文化精神是内敛质朴的,追求的是低调和品质,因而对于具有含蓄特点的事物更能引起共鸣。在茶文化思想里,“含蓄”的含义是指在尊重其他客观事物、不影响其他事物表达的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耐人寻味的感染力。因此,“含蓄”之美,美在其具有表达优势的同时,也保持有谦和的态度。“含蓄”的美与“纯净”的美是不同的,后者是一种“处子”的美感,而前者是一种迂回、婉转的魅力,能给人更多的感动。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就是首先被茶文化的含蓄之美所吸引而爱上茶文化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热爱饮茶不仅是因为茶对促进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而且也因为茶叶恬淡的气质是中国人所喜爱、符合大部分中国人特点的。

2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

2.1设计作品缺乏文化涵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于是多元化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主要特点。受国外立体主义的影响。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也开始用一种“概念”思维来设计作品,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被普通大众很难看懂作品,但是就是觉得作品有一种高端、大气、有深度的感觉,大众虽有佩服却没有感受到设计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这显然是有违平面设计的初衷的。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终究是要发挥“视觉传达”作用的,其构成要素应该做到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主旨。然而现代平面设计师显然忽略了平面设计最重要的目的,对现代和传统文化进行不加思考地运用,将众多流行元素全部集中于同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中,最终制造出比较玄乎的假象来刺激大众的眼球。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是极其缺乏文化涵养的,是一种信息利用泛滥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2设计理念不够“人性化”

“人性化”是现代平面设计迈入到二十一世纪后提出的发展构想。所谓“人性化”是指设计师的平面设计理念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们生活,从而设计出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作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平面设计本身就是为商业服务的,其商业特性无法避免,这就使得平面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思路上不得不以商家的想法为主要参考思路,以商家的利益为设计核心。企业家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经常是矛盾的双方,二者很难做到平衡。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如果过于围绕商业打转就会使得其缺失“人性化”。而缺乏“人性化”的平面设计作品以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往往是缺失艺术元素和内涵的。在多元化成为现代平面设计主题的今天,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一方面要紧跟国际设计的脚步,对优秀的外国设计元素进行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将设计理念的中心回归到“人”上,以人为本,让设计作品能够更加富有人文气息。

3传统茶文化审美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策略

3.1将茶文化的审美元素融入到平面设计作品中

如果我们对近几年来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加以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我国国内的现代平面设计大多都是对国外设计作品的模仿和复制,缺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而未来平面设计的趋势就是将设计回归到民族文化上,利用民族文化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为我国人民喜爱,而且在国外也久负盛名。茶文化元素遍布世界各地,很多国外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就对茶文化元素做了一番引用最终使得设计作品大获好评。这使得很多平面设计师将眼光投放到茶文化元素上。我国是茶文化的故乡,对于茶文化审美元素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茶文化审美元素融入到平安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认真研读不同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有些现代平面设计师不懂得对此茶文化元素进行研究,只是一味地照搬,认为只要用了茶文化元素就能够使得平面设计作品具有民族风采,而最终造成作品脱离主旨的结果。如果这个时候,现代平面设计师反而责怪我国的茶文化元素不适合被应用到作品中,对于茶文化元素来说是有失公平的。

第5篇

茶文化最初来源于中国,但是在传入日本之后,日本将茶文化赋予了自己本国的特色,茶道也由此产生。总的说来,中日茶文化在定义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以下,将对中茶文化进行总体的概述,以此对茶道、茶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中国的茶文化总说

中国的茶文化研究,当属陈香白老先生最为精通,他在对中国茶道进行定义时,将中国茶文化分为七种义理,即茶世、茶德、茶礼、茶理、茶品、茶情和茶学说。这七种义理的总结,是从饮茶过程出发的七种品格修养,使得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引导每一个品茶者完成自身品格的修养,从而实现民族的安乐和谐这道。在陈香白先生之后,还有很多学者对中国的茶文化进行研究,有人认为,饮茶是一个道德修养的过程,人们在悠闲的饮茶过程中,进行人格、道德与内心情感的训练,从而得到一种内心平和的结果。中国的茶文化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即和、静、怡、真,这四个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沉淀的结果。“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最早源于道家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它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所要求的“和谐之美”。“静”是中国茶文化中佛家思想的体现,静是每一个品茶者“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的追求。“怡”是指品茶者精神上的愉快之意,是指品茶者在品茶时的独特精神享受。“真”则是真理、真性情的意思,它是中国茶文化中最高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之处。

(二)日本的茶文化总说

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被日本人吸收、丰富与发展,使茶文化具有了日本本圭化的特点。日本人对茶文化的定义与中国不同,也们认为:茶道就是有关沏茶、饮茶的文化祗,是用以修身养性,与别人进行沟通与学习的工具。二十世纪末期,日本的谷川激三先生曾在《茶道的美学》中,对茶文化进行了定义,也认为茶文化是一种艺术,是以茶品为媒介而演出的一种艺术。因而谷川激三先生认为茶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即艺术、社交、礼仪与修行。可以说,日本的茶文化更具有实用价值,从中国古代高深玄妙的宇宙观中解放出来,将之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工具。日本茶文化的核心是禅,这与中国古代诗词中所说的“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修行十分吻合,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认为,思想的修行不需要去全心向佛,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修养,品茶正是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日本茶文化的形成,受中国影响很大,与中国的“和、静、怡、真”相比,日本提出了“和、敬、清、寂”四个品茶原素。与中国的道家形上的思想观相比,日本茶文化则具有相互尊敬、渴望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愿望,这是日本茶文化在吸收了中国茶文化之后,进行了本土化思想的加工与改变。

二、中日茶文化之异同

饮茶,是中国与日本代表的东方世界所特有的生活现象。虽然茶文化最先起源于中国,但当它传到日本之后,茶文化开始发生变化,开始与中国的茶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本节将对中日茶文化的异同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更好的理解茶文化有所帮助。

(一)中日茶文化相同之处

中日茶文化虽然在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茶文化中重视“精神内涵”的特点却是相同的。中国的茶文化中注重“天人合一”“、禅茶一味”等思想,是中国人对真、善、美境界的追求。因而中国人品茶十分注重“品”字,他们把茶看到一种形而上的存在物,甚至把茶水当作人与自然、人与天地的媒介,而饮茶的过程则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进行交流与感悟的过程,其精神内涵的追求是品茶最终目的。在这一点上,日本茶文化与中国相似“,和、敬、清、寂”是日本茶文化的精神理念,日本人在品茶时,茶水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及时茶具的使用也是极具禅宗意味的。从茶室的布置与安装,到茶具的选用,茶叶制作的程序等等,日本的茶文化无一不体现着禅宗文化中“本来无一物,勿使染尘埃”的精神追求。此外,中日两国的茶文化的相似之处还在于,都追求品茶活动舒缓身心的作用,简而言之,饮茶成为人们放松心灵的一种方式。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影响之下,人们背负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的重担,每一个中国人都把家庭、民族的伟大与振兴当作自己的责任,从而背负着重重重担的中国人,把饮茶当作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希望在这种放松心灵的品茶活动中,能够收获更多的动力与领悟。由于日本民俗所特有的民族特征,品茶理所应当的成为他们放松身心的方式,正是基于品茶这样的特点,饮茶才成为社会中最为普遍的放松方式,无论是王化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茶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喜爱。

(二)中日茶文化相异之处

第6篇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范畴,可以赋予丰富的现代意义。茶包装要体现茶的自然属性与中国茶道,将比兴手法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力图使茶包装设计在说明茶叶品性的同时彰显中国茶道,最终在茶包装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与中国味道,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

比兴手法;茶包装设计;茶文化;中国茶道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的宗教内涵。在茶包装设计中运用比兴手法除了说明茶叶的品性外,还要反映茶文化与中国茶道。这样的茶包装设计不但能够增加茶叶作为商品的附加值,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更是对茶文化、中国茶道的传承与弘扬。

一、比兴手法在茶

包装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历史悠久、运用广泛的表现手法,源于先秦儒家诗学,最早见于战国末年的《周礼》,宋代学者朱熹解释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1]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将“比”“兴”连用,合二为一,“诗之有意,画之有情,正是通过‘比’与‘兴’的结合而实现的”[2]。“‘比兴’合成一词,一方面是因为兴中有比的缘故,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加一大于二,可以有更大的包容。”[3]比兴手法可以比喻、比拟、寓言、咏物等,通过客观物象而寄托、抒发及表现主体情感与观念,是“物”与“心”的统一。比兴手法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手法,而且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范畴,可以赋予丰富的现代意义,其所形成的隐喻、抒情风格,在茶包装设计中亦得以彰显。我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本性清淡优雅,是饮中圣品,有君子美誉。茶树生长于青山绿水间,得日月雨露精华滋养,满腹清和之气,被称为尘外仙芽;茶叶自采摘后要经过揉捻、烘焙、紧压等复杂工艺处理后才能饮用,可见茶要经历凤凰涅槃般的生命历程,在淡香中重获新生而本色如一;泡茶首选泉水,高山流水,人与自然山川在一壶茶中融为一体……茶的诸多天然属性易于言志比德。茶从人们发现到享用,逐渐超越了消暑止渴的基本功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茶文化。中国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充分吸收了儒、释、道思想的精华,以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形式呈现。儒家学说是中国茶道思想的主体。儒家茶人将“洁性不可污”的茶性应用到人格修养中,把“中庸”“礼仁”思想融入中国茶道,如晚唐刘贞亮谓茶有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疬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4]中国茶道精神———清、和、敬、静,均与儒家思想相吻合。佛教在茶叶生产、茶文化发展方面有巨大推动作用。因茶具有破睡功能,佛教徒修行坐禅时提倡“以茶代酒”,继而僧人饮茶成风。专心静虑、顿悟成佛的禅的境界,又与质朴、清淡、纯和的茶的本性相通。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人与茶的关系呈现出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境界。人们把茶叶当成与人一样有生命、有灵性的生灵,即自然人化。人化自然在茶道中指人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具体表现在品茗时对自然的亲近、情感与自然的交流。“‘自然’的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它又是与茶的自然天性极其吻合的,因此确立了茶道虚静恬淡的本性。”[5]中国茶道吸取了儒、释、道思想的精华,融汇三家的基本原则,体现出“大道”的中国精神。比兴手法作为连接中国茶文化与茶包装设计的桥梁,对茶包装设计中图案的选择、色彩的运用、汉字的传承、材质的确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不仅要具有保护茶叶、便于储运的基本功能,还要体现茶的天然属性、茶文化与中国茶道,提升茶叶作为商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销售,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正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所说:“设计不仅要有一流的现代设计意识和头脑,也要在设计中加入中国本土化的内容,如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使设计作品具有空灵、淡泊的东方水墨意境。”[6]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都可成为茶包装设计中用来比喻、比拟、寓言、咏物的素材。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比兴手法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恰当地表现茶的品性,激发消费者对包装内商品价值的认知,在心理层面拉近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最终促使消费者购买茶叶,而且能够提升茶的艺术内涵与文化品位,传承与弘扬茶文化与中国茶道。

二、比兴手法在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一)传统图案的比兴手法

图案是一种直观、形象地传达信息与观念、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传统图案是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特殊文化遗产,融入了传统哲学与文化理念,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具有寓意性、象征性的特点。传统图案包括传统装饰纹样、吉祥图案、民间图形与中国画等,传统图案“是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的美,这种美表现为意境美,通过寓意、谐音、联想、象征等抽象的表现形式,把人们美好的愿望融入其中”[7]。将传统图案经过变化、重组后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通过比兴手法表现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表达设计师的某种意趣与情感,与接受者达到视觉与情感共鸣,这不仅是对茶叶品牌形象的定位,而且是对传统图案、中国茶道的传承与弘扬。乌龙茶、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综合了红茶与绿茶的制作方法,品性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铁观音冲泡后茶色如铁,形如观音,其历史典故与凤凰有关,在包装设计中,根据铁观音馥郁清幽的口感,以红色为主体色调,图案选择云纹与草书“清风”。规整的云纹装饰图案增强了整体的形式美感,体现出铁观音的个性与档次。云纹寓意高升、吉祥如意,与铁观音的渊源相联系,凸显铁观音的历史文化气息与民族性。草书“清风”既是这款铁观音的主题,又有清廉、廉洁的寓意,是茶道精神中“廉”的表现。规整的云纹、草书“清风”与接受者的理想愿望相结合,进而表达人们吉祥如意的愿望与清正廉洁的寓意。黄山毛峰产于云雾缥缈的黄山,黄山地区“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图案结合水墨山水、传统云纹与毛峰造型。浓淡适宜的水墨山水,若隐若现的云气与远山,传神地表现出黄山毛峰产地的自然景观,同时“追求文人林下清谈之风与潇洒飘逸的精神气质,把归于自然作为美的至境”[8]。云纹装饰图案,强化了毛峰天高云淡的特性;一芽一叶鲜嫩的特级毛峰图案,直观地表现出毛峰的质、色、形。

(二)书法汉字的比兴手法

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表意性与象形性特征,折射出古人对山川自然的敬畏,对伦理道德的尊崇。汉字在茶包装设计中是传达茶叶商品信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汉字书法,更具有“意象表征”与“形神兼备”的特性,不同的书体蕴含着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与视觉冲击力,如楷书稳重端庄,行书婉转流畅,隶书厚重朴实,草书豪放飘逸,篆书古朴高雅。汉字的“深刻与完美令其成了一种具有思维观念和审美心态的语言图画”[9]。汉字书法作为文字标识,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不仅是对茶叶品性的介绍,更是增强视觉冲击力的有效途径,使得茶包装设计更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碧螺春的包装充分展现了茶包装设计中对于书法汉字的运用。厚重古书的外观,寓意博大精深,竖排的五体书法诠释了碧螺春悠久的历史,白色的宋体“碧螺春”置于五体书法之上,色彩与字体的强烈反差凸显了主题,同时强调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青色的主体色调强调了碧螺春作为绿茶的品性,金色的印章肯定了包装内商品的质量与信誉。印文化融入茶包装设计中,也是汉字的表现方式之一。“由印面意象美和意境美所营造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远格调,又赋予了它引领观者步入自由梦想的空间,凭借想象的翅膀,达到理想的境地。”[10]将印章引入茶包装设计中,挖掘印章所具有的象征性传统及视觉联想,与茶的品性相契合,引导消费者透过包装确定茶叶的品质与价值,从而实现视觉传达的寓意性特征,达到宣传商品的最终目的。普洱茶包装,以印章的形式突出“陈年普洱”的设计主题,宽厚的印边框及印面图案庄重典雅的视觉效果,与印章下仿古色调的古书页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陈年普洱尊贵、至高无上的古代帝王般的气魄,这种综合文字、色彩与形式的组合,简洁而不简单的设计,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既是对“陈年”的解读,又是对普洱茶品性的说明,同时印章作为权力的凭信与防伪的手段,在此处转化为对普洱茶的肯定,从而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充分展现茶包装中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尽显茶道之简约质朴的形式特点。

(三)传统色彩的比兴手法

色彩在茶包装设计中是最敏感、最活跃的视觉要素之一,对色彩的合理运用,是茶包装设计成功的因素之一。传统色彩融合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一种制度性的文化”[11]。在茶包装设计中综合茶的自然属性、中国茶道的相关内容,利用传统色彩的寓意性恰当地表现茶的品性与文化内涵,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色彩设计。产于湖南的安化黑茶,加工工艺复杂,成品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黄,香气纯正,养生保健图5安化黑茶包装功能显著。安化黑茶包装选择黑白二色。黑白二色是道家哲学二元论的色彩象征,是阴阳转化的标识,“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12],大面积的黑色庄重而高雅,意在表现茶道精神之“寂”,同时凸显出白色的字体和图案。白色的“禅”字,是佛家的参禅悟道,即除去欲望,放下执着,回归本性,从而达到宁静安详的状态,与老子的“涤除玄鉴”、庄子的“心斋”“坐忘”相近。黑白二色的包装,不仅再现了传统道家的文化色彩观,传达佛、道宁静淡泊的色彩心理诉求,强化视觉冲击力与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感,同时,透过黑白二色表现出安化黑茶“涅槃寂静”的茶道内涵。产于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耐冲泡,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加之与皇家、宫廷的密切联系,包装设计一般以红色、金黄色为主。红色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颜色,也是我国人民最为喜爱的颜色,运用于嫁娶、节日、集会等喜庆场地,象征着兴旺、团圆、吉祥等,尤其是近年来的“中国红”,不仅代表着红相,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并且成为当今世界流行色之一。尊贵、亮丽的金黄色,是封建社会帝王的象征,具有帝王风范。红色与金黄色的搭配,尽显吉祥与喜气、尊贵与特别,用色彩表现出我国的吉祥文化与民族底蕴。

(四)传统材料的比兴手法

传统的包装材料主要有原生材料和再生材料,原生材料如麻绳、竹筒、藤条、稻草等,取材于大自然经过加工发生质的变化的材料被称为再生材料,如陶瓷器、纸等。“包装的主题和内容是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得到体会的,材料是使其内容物化实体。包装设计离不开材料,材料的色彩、肌理、质感等都会影响到包装整体风格的传达。”[13]在茶包装设计中把握材料的物质性、象征意义的转化与延伸尤为重要。对传统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是对茶叶“绿色”特性的最佳诠释,环保的包装材料能够贴切地体现出茶叶清新自然、古色古香的特性,也是对包装内茶叶新鲜程度的说明,符合现代人们即买即饮的生活习惯与回归自然的愿望。竹者重节,节者为信,竹子代表重节、重信,同时,具有高雅、虚心、廉洁等精神文化象征,是儒家“比德”思想的集中体现。用竹筒包装的西湖龙井茶极具雅致、简洁的特性,具有良好的防潮功用,在增强商品包装趣味性、文化性的同时,是对龙井茶雅逸、脱俗、高尚品性的说明,传达人们对君子品质的追求及以茶养廉的愿望,是对“清”的中国茶道精神的表现。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对木质材料情有独钟,木质表现出的与人之间的亲切感是其独有的”[14]。竹筒包装的西湖龙井茶,充分演绎着道家人化自然的境界。棉纸价格便宜,易折叠且无异味,用棉纸包装的茶,配上中国书法与朱色印章、稻草绳,是对自然的回归,在保护茶叶的同时增添了包装的趣味性,较好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特色。

三、结语

经过对比兴手法在现代茶包装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发现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中蕴含的丰富的寓意性和象征性的因素,运用我国传统诗歌创作的比兴手法充分挖掘蕴藏于传统图案、书法汉字、传统色彩与材质中有关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喻、比拟、寓意、咏物,从而创造出更为贴切的传达茶的天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包装设计。优秀的茶包装设计要将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的内涵与现代审美习惯融为一体,在满足消费者物质追求与艺术追求的同时说明产品的信息,使得茶包装设计基于宗教、文化底蕴而兼具现代气息,这是对现代设计师的要求。另外,在茶包装设计中选择传统图案、色彩、文字、材料等进行产品包装时要充分尊重销售地域的审美习惯,因地制宜地与销售市场相联系,这样的产品才容易打开市场。

作者:张玉霞 单位: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杨飞飞.故国之思:明遗民画家花鸟画的“比兴”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3]周啸天.再论比兴[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1-4.

[4]陈文华.论中国茶道的形成历史及其主要特征与儒、释、道的关系[J].农业考古,2002(2):46-65.

[5]李丽施.中国茶道中的道家理念研究[J].茶叶,2005,31(4):256-259.

[6]卢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裴朝军,周玉基,景怀宇.论中国传统图形语境下的颐和园品牌形象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12):119-122.

[8]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J].文艺争鸣,2010(16):144-146.

[9]皇甫娟.包装设计中民间艺术元素的体现[J].包装工程,2015,36(2):107-109.

[10]王志固.论茶叶包装设计与印文化的融合[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101-104.

[11]万文瑞.基于中国绘画元素的茶包装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18):112-115.

[12]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第7篇

一、我国传统的茶文化

(一)悠久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的使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在神农时期就被发掘,闻名于鲁周公,在唐朝时期兴起了饮茶热潮,盛于宋代。茶最初是用于药理,在唐朝还出现了大量研究茶文化的佳作,其中有影响最大的是“茶圣”陆羽所著作的《茶经》,这一著作广为传颂,对促进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出源远流的深厚的传统茶文化,糅合了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等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茶文化传播范围广泛,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再结合各国的文化,演变成独特的茶文化,如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等等,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二)茶的文化

享誉“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的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将宗教、诗词、绘画、书法、歌舞、戏曲、娱乐、工艺为一体,综合了哲学、历史、经济礼仪、医学、陶瓷、园艺等,体现了灿烂的东方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与宗教有深厚的关系,茶文化不可离开宗教而谈论。道教的自然观与茶的自然属性相互契合,从而决定了茶文化幽静恬淡、随性自然的特性。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思想又体现在儒家学说上,儒家讲究以礼教为基础,“以茶利礼仁”、“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所以正是茶的洁性不可污被应用到了儒家的人格思想中,认为饮茶能够更清醒地自省。而禅佛在茶文化的发展和推广以及美学境界的提升,有巨大的贡献,“天下名山僧侣多”、“自古高山出好茶”,禅宗对许多名茶、茶宴等都具有十分高超的美学情趣。

茶文化的经济实用型也体现在旅游商品中,近年来的茶文化节、茶具和茶叶包装等等都体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商业气息,同单纯的观光旅游有显著的区别,旅游者被茶文化所吸引,购买当地的茶具、茶叶等有关商品,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自身的购物需求,也能对文化的传承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福建安溪铁观音

闽人,以好茶而闻名;而闽人对铁观音的喜爱更是众人皆知。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四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发现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

2004年7月,福建安溪铁观音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原地域保护”产品,这无疑壮大了安溪铁观音的名声,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铁观音成为福建省十分热销的旅游商品。

二、福建安溪铁观音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现状问题分析

(一)包装遭到市场克隆

原因是在2004年7月,安溪铁观音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远地域保护”产品后,“安溪铁观音”成为了铁观音的代名词,大部分消费者将“安溪铁观音”作为一种品牌, 商家于是就跟随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通过包装等来蒙骗消费者。而大部分铁观音的包装越来越追求的是将“安溪铁观音”打在包装设计上,出名的铁观音不断被推广,市场上冒出了各种冒牌的“安溪铁观音”,在包装设计上雷同之处也比比皆是,包装设计上的文化元素缺乏、创新之处未被开发,忽略其中文化元素的传播,这是“名牌效应”向负面发展的一种市场衍生。

(二)过度包装,忽略环保,与传统茶文化相违背

铁观音虽然享有如此高的名誉,本该传递的是追求自然,恬淡文雅的文化,而在如今安溪铁观音的包装设计上一味追求富贵华丽,表面华丽和浮躁的色彩与茶叶本身的质量不相符,甚至有的使用了金银等材质,图案繁琐重复,无法传递传统的茶文化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会影响整个品牌的构建。过度包装会增加茶叶包装的成本且造成对包装材料的浪费,同时会提高运输成本,增加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成本。忽略了环保的重要性,与茶生于自然、尊重自然、汲取天地之甘露相违背。很多茶叶的包装已经违背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三)包装设计没有传递准确的信息

我国《茶叶包装》的有关规定,包装的标志要醒目、整齐、清晰,要有完整的标签,要在包装中标明茶叶的品名、生产厂家、地址、生产日期和批号、保质期、等级、净重、商标、产品标准代号等信息。让消费者能对茶叶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但目前市场上的铁观音的包装并没有完全符合这一标准,只笼统的标注质量等级,更有甚者全部标上特级,产品的包装标识极不规范给了不法商家有机可趁。

三、包装设计与传统茶文化的融合

(一)加强环保意识,防止过度包装,不与传统茶文化相违背

在对安溪铁观音进行包装设计时,要考虑到铁观音这种茶的特点,根据铁观音生于自然,追寻自然,汲取天气灵气,是绿色饮品的特点,要给消费者传递关爱自然、不浮躁、有内涵、超凡脱俗的气质,给消费者传递正确的商品特性,将铁观音的“绿色”意识展示给消费者。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符合低碳、环保、节约的理念。首先需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政府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企业则要增加对环保包装材料和设计的投资,通过精美的设计改进,让环保的包装显得更具有工艺上的观赏性。在加工的细节上,应该仔细考虑如何在每个细节节省包装材料;当消费者购买时无法通过外包装辨别真伪,让部分消费者在购物时顾虑重重,以至影旅游者的购买积极性,探索普通消费者能够快速识别的防伪方式,便于游客自己鉴别正品,有利于提高产品销量的同时保护游客利益。

(二)包装设计融入传统茶文化的特征

在包装设计方面要考虑地域文化的因素,各种茶叶都有其产地,比如西湖龙井、福建安溪铁观音。在茶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福建安溪文化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福建安溪的许多素材,凸显出铁观音的文化底蕴,这样在流通茶叶的基础上还传承了当地独特的文化。例如展现产地的旅游风光、独特的民俗风貌、传说等,这些都能让游客从包装设计上,就能一眼识别出安溪铁观音的产地和品种,向游客传递了正确的文化信息,宣传了福建安溪的文化。其次,要考虑到茶所传递的口感品质,给消费者传递正确的商品特质。例如在包装设计上可以结合国画和书法来体现意境高远和深邃的境界,国画和书法的境界与茶文化是互相吻合的,具有很强的形象美,极高的艺术境界,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东方情调,并不脱离传统的中国茶文化,充分展现其高雅深邃的独特韵味,从而体现旅游商品包装的差异性与适宜性,提高购买者对旅游商品包装品味需求和对商品的认知。

(三)强化包装设计的品牌意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

从传统观念对旅游商品包装的文化表达要素进行“有元无维”升级到“多元多维”研究。品牌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产品在包装设计上要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将铁观音的传统文化与企业特有的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购买,这能够有效地建立企业形象,促进销售,创立竞争力强大的品牌。消费者就能通过铁观音包装的独特风格来寻找到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能够有效强化品牌印象。

第8篇

关键词:茶文化;道德修养;社团

1茶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悠久的制茶和品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内涵很广泛,既包含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专著、诗歌、绘画等,也包括人们在茶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人格、品质等。陈平原教授曾提到,作为一种饮料,茶对人的气质、情感和想象力的培养都有巨大的作用。可见,茶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和内涵,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反映了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精神风貌,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修养水平,也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高校加大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鉴于茶文化在传承历史文化、提高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设茶文化课程以及举办开展丰富多彩茶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提高了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缓解了学习压力。同时对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保护健康身体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网络的流行、智能手机的兴起、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习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的伤害,很多大学生存在熬夜、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作为一种健康饮品,饮茶具有完美的保健和药用养生功能,在提神、降压、防辐射、防衰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叶中咖啡因可以提神;茶叶中的多酚物质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伤害;叶黄素和维生素等都有可以起到很好的明目效果。因此,在高校倡导饮茶之风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保护身心健康。

2.2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茶文化是一种怡情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与艺术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古代很多书画、雕刻、音乐以及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关于茶文化的描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清幽、典雅的世界,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同时,茶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内容,外形精美、千姿百态的茶品包装向我们展示了造型之美,肢体优美的茶艺展示更是将韵律美和动作美融合一起,还有茶具之美、茶味之美等等,这些都在向大学生展示一种生动而传统之美,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因此,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品位有极大的作用。

2.3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茶从自然之茶过渡为文化之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其中不断融合了儒、道、佛等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将茶的天然特性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例如茶和佛都主张修身、清净,以求思想的升华和生命的开悟。茶文化博大精深和独特清新的品质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载体,大学生从事泡茶、饮茶以及茶艺表演等活动,能够养成平和、宽容的个性,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4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大学生就业愈发紧张,人际关系也日趋复杂,大学生心理的压力也越来越繁重。调查显示,具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0%。茶文化活动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具有诸多益处。茶文化博大精深,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大学生在茶文化活动中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忱。另外,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注重茶的物质需求,更追求茶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三五好友相聚在茶室,边饮茶、边畅聊,抒发心中苦闷,畅谈各自理想,宣泄情绪,有效的缓解了心理压力。更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茶文化旅游,在观光茶园、游览茶博物馆的过程中得到心灵和身心的释放。

2.5提高大学生社交意识

在古代民间,茶就被当做互相沟通和交流的纽带,“以茶为媒”、“茶话会”、“借茶引话”等都是将茶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将客来敬茶当做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甚至我国古代王朝与少数民族的长治久安,也是靠茶叶贸易来完成的。同样,在高校茶文化活动中,高校会举办各种茶学术交流会、茶文化论坛等活动,这给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在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茶事活动中,大学生们通过以茶会友,结交了更多的有着共同志趣的朋友,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交意识,增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同时也对茶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了解。

3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践行

3.1开设选修课,激发对茶文化兴趣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知之甚少,不熟悉我国茶的分类、特点、产地以及泡饮方法等,对茶文化之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这也成为高校茶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需要高校开设茶文化的选修课,丰富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形成相对完整的茶文化储备,使其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多所高校开设了茶道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主要包括《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在课堂上,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各种茶的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和鉴别不同的茶叶,掌握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的技巧。另外,礼仪礼节是个人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课程的讲授重点,饮茶者的礼仪、修养,无一不体现了礼学和儒家理念,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且陶冶性情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品茶和泡茶的基本礼仪,例如凤凰三点头的泡茶手法代表着对客人的欢迎,双手奉茶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等。让学生们懂得,茶文化的美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心里。很多同学也因此喜欢上了茶,养成了品茶的好习惯,原意积极参加各种茶文化校园活动。并在茶文化知识学习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3.2成立社团,传播茶文化知识

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志趣和爱好而自发成立的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茶文化社团也是如此。随着茶文化在高校传播力度的加大,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为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们在茶文化社团的活动中,互相切磋茶艺,交流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这也是大学生结交挚友、扩大人脉的绝好机会,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思考人生和探知社会的广阔场所。社团每年都要吸收新同学加入,补充新鲜血液,并对新加入的同学进行茶知识方面的培训,从内心深处培养其对茶文化的热爱。并定时邀请茶艺师进行茶技培训,让每一位社团成员熟练掌握茶道礼仪和手法,当学校举办重大节庆活动或者接待活动时,茶文化社团组建茶艺队进行表演,不仅烘托了气氛,也宣传了学校形象。有的高校成立了茶文化活动室,由学生自主运营管理,这是一种公益性的社团组织,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公益意识的场所。茶文化活动室中陈列关于茶文化的书籍、茶具、绘画等,以供对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体验。在茶文化活动室中,花费少量的钱就可以品尝到各地的名茶,可以欣赏茶艺表演。再配上舒缓的音乐,成为大学生饮茶休闲的绝佳去处。

3.3多方协作,创设茶文化氛围

弘扬茶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趣味,而且也可以激发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热点。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为高校茶文化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全民饮茶活动,通过向市民赠茶,邀请民众制茶、泡茶,以及举办茶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喜欢茶。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将茶文化节视频节目进行推广。杭州举行的全民饮茶日更是以“茶与青春”作为主题,宣传对象定位于广大的青少年群体。除此之外,政府也应该投入资金,加大茶博物馆、茶园等设施建设,为茶文化活动提供完善的保障;对于高校而言,要提高对茶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茶文化活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高校之间可以结成同盟,共同组织大学生茶文化节,将茶文化知识普及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等机构举办展览、播放教学片等形式,传播茶文化。另外,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在茶文化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茶园旅游作为研究课题,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探讨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俗等。外语专业学生可以思考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等,通过上述措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促进茶文化的传播。总之,茶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识方式与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潜隐性的特征,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应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其育人职能。

参考文献

[1]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93-95

[2]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3]姚晓燕,王建荣,罗晓莹,等.茶文化展示新模式探索———以中国茶叶博物馆“嘉木苑”为例[J].茶叶,2007,33(4):248-250

[4]居倪萍,周玲,侯艳,刘春丽.弘扬茶为国饮构建和谐社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64-68: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等.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第9篇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英美茶文化;比较

茶已不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文化,是代表国家特征的标志。茶在中国体现的意境和在欧美国家体现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国,茶如君子之交,淡薄静雅,而在英国,茶就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展现了绅士的风度。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发展和“茶”在英语中的表现探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茶文化,这对研究中外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唐朝时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风雅之物,当时对外贸易相当活跃,不少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并记录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再传回欧洲大陆,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国的茶西行经过广州、福建等沿海城市再到马来半岛、印度半岛最终到达欧洲大陆。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记载了中国的茶叶,三百多年后的葡萄牙传教士撰写了一部专门介绍中国茶叶的书并刊登出版。从此,中国的茶走上欧洲发展道路,让无数欧洲人了解茶并喜欢上茶。最初引入茶进人们视野的是葡萄牙人但真正推广的却是荷兰人。葡萄牙人通过马可﹒波罗的游记对东方茶叶好奇无比,借助当时海上霸权的地位和发达的海路运输技术,入侵中国,获得中国最早的贸易权,得到大量的茶叶并运回国,引起上流贵族的关注和好奇。但是因为葡萄牙人注重国内自身消费而没有国际贸易的意识,所以并没有将茶全面推广,真正实现茶叶推广的是后来居上并击败葡萄牙的海上马车夫—荷兰。荷兰通过大量的贸易将茶带进欧洲市场,带入欧洲人的生活中,并使其成为时尚的象征。除了进口各种茶叶之外,还将配套的茶具也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虽然荷兰将茶有效地传播到欧洲各地,但是并没有形成全面饮茶的气候,只有少部分地区已经接受茶这个新的事物。到了18世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替代了荷兰海上贸易的地位,也将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使茶走进英国贵族的日常生活中,发展成为一种英国茶礼仪,最终走进了英国百姓家庭。英国人自此以后钟爱喝茶,尤其是红茶,更是将茶作为贵重物品招待客人,也会在聚会时品尝享用红茶的香甜。至此,茶的发展并没有止步,而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入了美国,在传统茶的基础上改造成风靡全球的美国冰茶。茶在不同国家得到不同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茶文化迥然不同,不仅仅因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而不同,还因为受所处时期的主流文化的影响不同使得茶文化在各国有了新的发展。

2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茶文化不是只指如何泡茶、饮茶、品茶或是表演茶艺这些外在的表象,而是在泡茶品茶的过程所感悟的人生哲理。著名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详尽地描述了茶的制作工艺和他所要表达的治国为人的思想。由于茶的历史悠长,受到不同时期的影响,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茶文化,其中所受影响较大的要数唐朝时期的儒释道思想文化了。

2.1儒家的“中庸”思想

“中庸”一直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中庸一直不偏不倚,折中的处事态度。朱熹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很多学者认为中庸思想就是软弱、妥协,这是进入了误区。中庸的思想讲究的是和平、真善美、宁静致远的意境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不争取。儒家思想还要求人修身平天下,茶经中茶性就充分体现了这个观点。茶的妙处在于修身养性,平静心态,追求淡雅的生活。古代君子通过饮茶彰显为人处事之道,无处不在地体现了儒家的“仁”思想。

2.2道家的“顺其自然”、“精”“俭”的理论

道家理念在《茶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陆羽深受道家理论的影响,追求“精”“俭”,认为茶学的灵魂之一就是崇尚自然、崇尚简朴、崇尚真善美的美学理念,意在天人合一的和谐。最为典型的就是在茶经中出现的茶用具代表青盖碗。盖碗是一种特别能体现道家思想的茶用具,其冲泡的每个程序如净手、出具、开盖、摇香等等都包含了道家的内涵,讲究尊道贵德、重人贵生、天人合一,极其看重茶道礼仪。

2.3佛家的“悟”学说

评价陆羽的宗教倾向时,不能单一的归纳为儒释道其中一家,他不属于任何一派,因为他的思想融合了三教的精华,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因此他所著作的《茶经》必然倾注了他的人生理念,其中之一就是依佛。佛家注重悟性,而茶也在于一个子“悟”,所以茶有助于僧侣在坐禅修行时提神醒脑,被视为一种修身的过程。

3东西方两种茶文化的比较

中国的茶文化和英美的茶文化属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起源于中国,流传到欧美,再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带有独特风格的茶文化。这两种文化必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们就从其经济、地理和文化等几方面具体分析两种文化的特点:

3.1中国是东方大国,坐落在世界的东方,欧美相比中国的地理位置而言就是西方。中国的茶一路西行来到欧洲大陆再到美洲大陆,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糅合,形成了颇有地方特色的两种茶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因为土壤和阳光的条件不一样,生产的茶叶品种也不同,有红茶、绿茶等,中国人根据地理位置和饮茶习惯的不同会品尝不同的茶叶感受不一样的滋味;英国地处地中海,本身不适宜生产茶叶,又因常年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所以偏爱浓厚而甘甜的红茶,最著名的英国茶文化当属下午茶(afternoontea)了。东西两大国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两国的饮茶种类也就不同。

3.2中国古代的经济体制是封建小农经济,在满足温饱的条件下,人们就开始考虑精神上的提高。在封建社会的影响下,茶成了一种风雅之事,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茶由一种商品逐步发展成茶学、茶道最后融合为茶文化。在这种稳定的小农经济里,饮茶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需要人心如止水、心平气和,慢慢品尝,感受茶的宁静和芬香。而英国的茶相比中国的宁静,带有实用性和工业化的特点。英国人一天最重的一餐是晚餐,中午的饮食就会相对简单许多,而又因两餐间的时间相隔很久,由此就有了下午茶这种形式。下午茶不仅是喝茶还有糕点水果之类的甜品。英国的茶文化讲究的是茶具好看、贵气,茶味甘甜浓厚,在聚会中衬托出贵妇们优雅的气质和优越的社会地位,这种讲求实用性的饮茶方式恰恰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的特点。尤其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实用性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速溶茶就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英美这样的发达的工业国家随着技术的革新,也将茶叶的外形和用法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除了形式上的不同,还有对茶的认识的不同。在中国,茶是食品,是吃食,而在英国,最初茶是作为药在宣传的,他们认为茶具有很多医药作用,如消热解毒等等。

3.3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儒道佛三派的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和谐供出的精神,也要求饮茶之人修身养性,提高修为。这种种要求展现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讲究淡薄、豁达、内敛的品质。可以说,中国的茶道反映的是一种无处遁形、不可言传的品性、情怀和美感。它散发的气息实则为君子礼节,体现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的高尚节操。而英国的茶文化更多体现的是贵族的礼节和仪态,在其中展现了英国绅士的风采。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文化特点,讲究“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崇尚自然、崇尚简朴、顺其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追求个人品行的培养;而英国茶文化则体现了贵族们的高贵优雅,是人的社会身份的标志,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务实性和现代性。中国人看重茶文化是因为它的精神内涵,把它当做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而英美等国饮茶看重的是其功效和性能,仅把它作为商品和身份的标志。

参考文献

[1]赵淑萍,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13:313-315

[2]吴琳,中英茶文化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76

[3]黎小萍,简说中国茶文化[J],茶叶机械杂志,2001(4):34

[4]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2):327-333

[5]毕文静,浅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2(4):128-129

[6]秦茂莉,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S3):80-83

[7]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175-176

[8]张加明,中华茶文化与人学生人文修养[J],农业考古,2011(5):69-72,102

[9]寇丹,据于道,依于佛,尊于儒—关于《茶经》的文化内涵[J],1999(04):209-210

[10]兰冰,浅议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8-211

[11]贾雯,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12]许嘉璐,中华文化传播之翼—关于茶、茶人、茶文化的儿次谈话[J],中国电视(纪录),2014(10):65-67.

[13]姜欣、姜怡,茶典籍译文中异域特色的保留与文化增殖[J],北京航空航天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61-62.

第10篇

关键词:观光茶园;景观设计;景观要素

“啜苦咽甘,茶也”,作为茶叶的故乡,茶树栽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饮茶风尚自唐代盛行,更有“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说法,自古至今深受国人喜爱,茶的发展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今高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逐渐与传统的农耕文明相脱离,故而农业观光旅游日益兴起。

1观光茶园的简介

在农业观光旅游兴盛的潮流中,作为茶业新发展的观光茶园应运而生。观光茶园以传统的茶田为景观基础,满足茶叶种植的生产功能,并从形式与色彩上给人传播景观的美感,是一种强调景观视觉审美体验,在参与茶叶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展休闲、娱乐、教育、旅游以及文化传承的农业景观类型。这样新型的茶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对茶资源进行了多元化的利用与发展,有效的调整了传统茶产业结构,带动了经济生产的需求,促进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光茶园有如下几点特性:1.1生产体验性茶叶生产是茶园的基本功能,观光茶园在传统的茶树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强调可参与性,可以让人们体会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以及茶事活动,并从中获得农耕劳作的乐趣,拉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1.2景观观赏性茶园的选址通常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地区,茶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工的规划与设计,使得茶园更有艺术观赏性,形成独特的茶园景观为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发展条件。1.3休闲娱乐性观光茶园伴随农业旅游发展而来,在茶文化体验的同时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游乐、购物等的综合旅游功能。可以让游客感受田园气息,从农田生活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游客在高度城市化的现代生活中回归自然的质朴愿望。1.4文化教育性观光茶园让人们享受茶园景观风光之余,还感受了茶文化的魅力,是人们对于精神文明追求的体现。通过观光茶园可以学习到跟茶相关的知识,了解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艺术,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到传播与弘扬的促进作用。1.5生态可持续性观光茶园在常规的茶叶种植以外,重视整体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生物的多样性使得观光茶园有着良好的生态平衡,并且农业观光旅游的形式有助于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从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上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要素

观光茶园的景观营造是基于景观设计的要素来完成的。艺术的对茶园进行设计、规划与管理,借助科学的知识与文化的素养,运用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对茶园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合理的安排,最终设计出令人愉悦的观光茶园景观环境。2.1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2.1.1地形“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基础依托是地形要素。地形可以直接影响着观光茶园景观的美学特征、空间构成与空间感受。由于茶叶种植特性的需求,一般茶园多选择有地形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形。“园地惟山林最佳,有高有低地,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地形变化丰富的山林地是自然天成的造园之选,有着自身独特的景观优势,因此只需对不理想的部分进行改造,结合茶园的具体情况设计观光景观。在地形起伏大的地方,借势造景,依附自然山体营造优美的观景区。相对平坦的地势则适合做功能性的景观节点,如茶文化广场,茶业科普园等。在对地形改造设计时尊重场地条件,以“师法自然”的态度结合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其他要素构成景观空间,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挖填方,合理的利用地形组织茶园排水,还可以考虑光照、风向、降水量等因素来创造茶园局地小气候。2.1.2植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景观要素,常与地形结合构成景观空间,营造出景观的生机活力与美感,观光茶园景观在植物配置上应该多元化的选择。茶树从尺寸上来划分可分为灌木、小乔木与乔木三类,设计可以依据不同类型的高度来配置茶树品种,能够丰富景观层次并且不同根系长度的茶树对土壤资源也能有效利用。在不影响茶树生长的情况下,适当种植一定面积的防护林,可以保育水土,也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形成以避免寒冷天气茶树冻害的发生。从景观效果上讲,也可以达到一定“障景”的功能,防护林有效的划分空间,控制了人们的视线,将所需的美景尽收眼底。茶树间可以套种经济林木,如柑橘、板栗、桃树、李树、柿树、橡胶树等,在视觉上制造出景观高差变化,也能增加农耕体验乐趣。茶田边缘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最常见的是结合豆科植物种植,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肥力,另一类就是种植油菜花等观花农作物,提升观光茶园的景观效果。2.1.3水体“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水的融入会使茶园景色更加灵动活力,并且充满文人气质的山水画意情怀。茶园水景的设计可以增添景观的观赏性、体验性,还可以从实际功能上做到对局地小气候的温度调节,削减噪音、延伸空间感的作用。对于观光茶园水景的营造可以从水体的形态利用类型考虑。平静开阔的水面,如自然的湖泊、池塘,人工建造的水体面积则不宜过大,水体中可适当种植荷花、睡莲等观赏水生植物。在景观驳岸的处理上可以将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穿插设计,局部可以采用栈桥、亭榭的形式,注意水体倒影的特性,与茶田可产生呼应关系。对于流动的水体设计可以结合地形特征,在坡地的汇水处设计景观,以溪流、落水的形式将茶田多余的雨水有组织的排出,溪流两侧以自然边界为主,在高差大的地段可以用山石搭配植物设计景观叠水丰富景观空间。2.2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人文要素不同地域文化孕育着不同类型的景观,观光茶园的景观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还叠加了文化特性,在建设景观物质条件的同时还需满足游客在观光茶园游玩所需的精神文化需求。观光茶园景观的人文要素具体体现在建筑构筑物、景观道路与铺装、景观小品三个方面。2.2.1建筑构筑物观光茶园的建筑构筑物以服务性的公共建筑为主,如游客接待中心、茶业科普馆、茶文化博物馆等,通常作为观光茶园的核心功能区,因此设计时就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实用功能性,还需要结合茶文化设计建筑特色,体现与观光茶园主题的统一性。在水榭茶轩、林间茶室等观光茶园的小型构筑物设计时需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关系,构筑物从形态与细部上可以利用茶文化元素来体现观光茶园的特色。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竹、木、石材等乡土建筑材料,从实际上做到绿色生态设计。由于观光茶园具有的休闲娱乐性,为了满足游客的可游可居需求,观光茶园内可以考虑修建部分民居建筑,参考当地的建筑形式结合观光茶园特色,让游客可以更深入的感受茶园乡土风情。2.2.2园路、铺装园路是观光茶园交通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主干道、次干道与景观步道,当茶园坡度大于8%时考虑以台阶的形式处理。观光茶园的主干道设计主要起引导与集散的作用,需要连接观光茶园的各个主要功能片区,道路宽度设计在5-8m,考虑为车行道。次干道道路宽度设计为2.5-5m,主要为游客进一步游览茶园提供交通道路。第三层次的观光茶园游园步道道路宽度设计为1.2-2m,设计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道路设计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步道、台阶、汀步、桥廊虚实变换,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意境。园内的铺装建议多采用质朴的自然透水性材料,如砾石、草木等,在铺装题材上可以选用与传统茶文化有关的元素符号,以增加观光茶园的文化氛围。2.2.3景观小品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是表现茶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观光茶园内的雕塑、文化景墙等景观小品来体现茶诗歌赋、茶事名人、历史故事等,使得观光茶园景观在精神层面上能与游客有所互动,增加景观文化性的同时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此外,在观光茶园的座椅、路灯、垃圾箱等基础小品设施样式设计时也应当融入茶元素,体现观光茶园的主题性。

3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3.1注重观光茶园景观的形式美观光茶园景观以农业茶田为基础景观元素,将茶田生产特色与自然景观因素结合起来,以简单的几何形态塑造了极具形式的景观美感。根据茶树的种植生长特性,茶田多以带状为单元分布模式,依附地形走势规则排列,在形态上组成曲线式、规整式等,形成连续、重复、渐变的茶田节奏韵律美感。在茶田与其他林木的组合中,高低的对比又形成了起伏、交错的韵律,增添了景观的空间动感。在色彩上,大面积种植的茶树决定了景观绿色的基调,茶田边缘的暖黄色调油菜花、豆科作物等可以适当的调剂观光茶园的景观颜色。此外,对于植物颜色的丰富可以采取点状装饰的方法,可以种植一些具有季节色彩变化的观赏性树木,如樱花、杜鹃、枫树、银杏等,使得观光茶园的景观四季不同,各有所赏,达到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的观光茶园景观效果。3.2思考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性建设观光茶园景观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性。茶文化的传播是观光茶园景观发展的精神层面升华,对于茶文化元素在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效设计手段。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传播多以旅游展示的形式开展,如举行传统茶文化节、采茶节等。此外,还可以思考延展观光茶园的景观茶文化体现方式:一是提炼茶文化符号,从图像形式上应用于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中;二是从传统茶文化本身入手,结合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的功能设计,在茶事文化上进行继承与发展;三是将传统茶文化体现在观光茶园的体验活动中,从衣食住行的日常方面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进行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4结语

长久以来人们对田园生活都有着一种向往之情,面对现代城市发展土地紧缺的情况,观光茶园景观的发展可以给忙碌的都市人带来多样的景观体验,同时也让茶园实现了生产与景观功能的促进发展,是一种健康的观光农业景观发展模式,对乡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发展做了有利的探索。

作者:米满宁 徐 瑞 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11篇

在人类历史演进中,精神文明发展与物质生产水平总体处于平衡状态,两者结合产生的物质成果就是艺术作品。工艺美术的创作理念源于设计师,因此设计作品往往受当下流行趋势和设计师自身水平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化转型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以传统茶具设计为例,首先就文化创意产业下工艺美术新思维进行梳理和介绍;其次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茶具设计的影响因素和发展做出探讨。提出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符合新时期工艺美术发展需要的发展建议,以期对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传统;茶具设计;新思维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思路是创意,即通过对文化进行刻意包装获得经济价值,生产的产品具有很高普遍性和附加价值。工艺美术产品是设计思路和生产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区域经济带来实际利润,因此,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我国历史上茶具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审美的表达,具备文化附加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现阶段,传统茶具的设计开始趋于模式化,一味的模仿古风设计使茶具失去新意,无法与时俱进,本文提出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对实现现代工艺和传统文化结合展开研究。

1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工艺美术新思维

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均对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发展,例如:日本的木雕艺术、瑞典的金属编织艺术等,将传统文化与多功能设计相结合,使产品兼具现代都市的简约理念和传统文化内涵,是实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1工艺美术新思维

工艺美术是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基础上出现,是手工匠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美学,操作中将技术与设计完美结合,成为兼具实用属性和艺术审美的产品。工艺美术作品采用的材料一般具有普遍性,以方便批量生产,是在劳动中创造的美学,例如:紫砂壶最早出现于宋代,明展鼎盛,具有不易变形、透气不渗水、耐冷热不烫手等优点,以龚春为首的优秀工匠创造出大量造型优美茶具,外观上与书法、绘画、诗词进行结合,使好的紫砂作品具备一定收藏价值。实践中,设计思路使生产技术富有美感,生产技术提高又为设计思路的实现提供可能,传统茶具设计往往包含了设计者对茶文化理解。工艺美术的发展一定是与当下审美相关,传统茶具的生产需要依赖技术但不仅仅只是技术,过分追求技术和材料的革新,无法传达出艺术内涵,一样不能达到打动消费者效果。从材料上看茶具不再局限于陶瓷、紫砂等常见材料,骨瓷、玻璃等形式也开始受到欢迎。当前为配合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加入工艺美术基础课,将现代科技引入工艺美术发展,通过培养了解茶文化和工艺美术加工技术的综合人才,使传统茶具设计焕发新的生机。

1.2传统茶具设计发展现状

传统茶具设计是我国茶文化的具象化表现,深受各级政府和茶文化爱好者重视,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茶具设计是否应当加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茶具更多作为私人藏品,不断推高的价格使茶具赏玩趋于小众化,除了茶艺爱好者外,多被收藏家持有,一般民众对传统茶具关注度低;其次,茶具生产工艺缺乏革新,传统手艺人掌握着代代相传的手工制造技术,但设计理念相对单一,设计者本身也不具备对现代文化融合的能力,很难根据时展做出变通,茶具设计一般不符合年轻人喜好;再次,消费者购买茶具往往需要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茶饮品的爱好,当下年轻人对茶文化的了解不深,在饮品消费上选择极多,选择茶饮品且使用传统茶具的概率不高,相关工艺美术设计传承出现问题;最后,传统茶具设计缺乏一定产业背景,相关人力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都存在局限,在文化创意产业下发展缓慢,很难实现经济效益转化,同一时期其他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逐步取代传统茶具市场。

2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茶具设计

2.1影响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的因素

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其发展与社会文化及生产技术息息相关,使用材料从早期的石器、木器,到陶器、瓷器、紫砂和现代流行的玻璃,形状设计流畅自然,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兼具实用和收藏价值。传统茶具设计一般具有区域特色,即与产地及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习惯有着密切联系,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的出现,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增加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可,为我国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品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影响我国传统茶具设计的工艺美术新思维主要包括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第一,设计方面,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设计理念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不同设计师对传统茶文化的不同理解,会做出完全不同的产品,现代工艺美术需要在思维过程中考虑到使用者使用需求和审美趋势,并通过制作实践这一理念;第二,技术方面,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不同表现手法,对茶具的最后造型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技术选择上必须与设计相匹配。设计和技术不断磨合适应的过程,会对传统茶具工艺美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产品表现力不断增强,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2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

传统茶具想要得到发展必须与现代生活相适应,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形式,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简约时尚设计风格,让传统茶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关注,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进行引进,使工艺美术设计实践有政策支持,并在茶叶产业发展区域进行有针对性引导,使传统茶具设计与茶叶旅游业、特色茶产品会展相联系。其次,在生产技术成熟后,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我国传统手工艺人往往持有“酒香不怕巷子深”思想,忽视市场推广的重要性。再次,打造茶文化产业链,加大品牌建设,将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品牌化,实现消费者对设计的认可,帮助艺术设计快速经济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在对固有优秀文化进行保留,传承产品文化附加价值的同时与大众审美相呼应,在世界范围内加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最后,加强对工艺美术制造人才的培养,由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和设计理念,因此加大传统茶具制造工艺从业者培训力度,打造复合型人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设计人才储备不足问题。通过相关部门配合、市场推广宣传、品牌打造、从业者培训四方面促进传统茶具设计工艺与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的适应,可以有效帮助传统茶具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新增长点。

3结束语

现代美术设计的不断发展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包括对产品设计思路和制造技术,涉及到工艺美术创造力和制造技术发展水平,其作品保留着一定时期的文化习俗,反映着当时技术水平和风俗民情,在拥有使用价值的同时具备艺术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有效实现了创新可以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的出现,需要设计师不断创新和制造技术发展的推动。设计形式的变化使传统文化更加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改变消费取向,打造广泛受众的中国设计,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行传播发扬。设计文化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和时代色彩,深挖现代人饮茶选择和习惯,分析人们在使用上的需求,对设计的实用性有着很大帮助。现阶段,我国传统茶具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关于特色文化的表达和创意新技术的融合还不足够,单纯产品造型的改变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设计文化的彻底变革。在产品设计工艺改革中需要不断深入,关注产品设计的实际意义,达到更加明显的创新效果,为我国传统茶具的销售拓宽了道路,实现文化创业产业与工艺美术思维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宁.文化创意产业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时代转型[J].美与时代,2010(5):24-26.

[2]李涵,李元俊.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0(6):85-88.

[3]王平.江苏省民间工艺美术现展的新机遇:文化创意产业[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3-49.

[4]易璐.从日用陶瓷设计看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J].设计,2012(10):186-187.

[5]刘薇.闽台茶文化与创意产品品牌融合研究[J].艺术生活,2016(1):70-73.

[6]张健健.艺术的自然•诚实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对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7):15-18.

[7]李旭,黄蜜.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与现代设计的发展[J].包装工程,2010(20):160-162.

[8]武晓燕.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艺术设计教育———称谓变迁背后的问题[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5):129-131.

第12篇

关键词:茶艺教学 表演 背景音乐 选择 融合

茶艺是一种艺术形式,源于唐代的灿烂文化,通过宋、明、清几代的历史发展,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它融茶艺术、饮酒艺术、表演艺术、环境艺术和音乐艺术为一体。茶艺表演是将茶性特点、冲泡技艺、审评要求、茶艺礼仪等艺术化、形象化的基础上,由茶艺表演者营造出优雅和谐的品茶环境和氛围,使饮茶、观赏的人在欣赏、品饮过程中享受茶艺之美,感受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乃至领悟人生哲理。作为一名茶艺专业的音乐老师,笔者深知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文化品位的提高,在茶艺表演中,音乐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不同民族、茶类、主题的茶艺表演形式都有所不同,选取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也应不同。在茶艺专业茶艺表演的教学当中,应该更加具体透彻地给学生分析,让学生知道该艺术是包含了茶的茶性特征、冲泡特点、表演流程和地方文化风俗特点以及茶艺主题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如何结合茶艺表演和音乐艺术之美,合理选择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才能更好地营造出茶艺表演及品饮环境和氛围是笔者探者的重点。

一、茶艺表演和音乐的个性与融合

1.茶艺表演的基本内涵

大众理解的茶艺表演是以茶道文化与美学内容为基础,并以茶叶的冲泡及品饮过程作为艺术表演的载体,同时将音乐、演艺、书法、绘画、文学、服饰、场景等各个细节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茶艺表演是在具有悠久历史深度的茶道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同样是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与艺术相融合的产物。饮茶仪式可以使饮茶在优雅和安静的环境中冥想,享受茶礼的美,静悟茶的精髓。茶艺表演源自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具有历史深度,也同样是一种大众文化,具有广度。据有关文献记载,魏晋思想奔腾时期就出现了茶艺表演的雏形。隋唐文化绽放时期,茶艺表演日渐成熟。明清文化集中时期,茶艺表演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和各地民风民俗之中,并成为了一种历史积淀。虽然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文献记载中并未出现“茶艺”一词,直到20世o80年代,“茶艺”的称法才被引入,逐步形成了程序化、步骤化的茶艺表演。

2.音乐的基本内涵

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涵盖了器乐、声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独立的个性,是创作者当时全部感受的载体。在音乐艺术中存在著名的两分法的论断:特殊与非特殊内涵,属于音乐艺术内涵理论的基础论据。两分法的 “特殊”和“非特殊”表示“专有”和“非专有”,相比较而言,后一组容易产生“非独有”与“独有”等歧义。在当代艺术表演艺术中,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它有一种传达情感、艺术结构、营造气氛的场景等功能。

3.茶艺、音乐艺术层面的多样化融合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表演形式多样、民族风情不同,民俗茶艺表演也各具特色。近年来,茶艺表演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各地代表的民俗茶艺纷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如北京盖碗茶、潮汕功夫茶、四川掺茶、白族三道茶、藏族酥油茶、广西六堡茶等,这些全国各地的茶艺表演结合当地特色的音乐涌现出浓郁的民族风味,充分体现了我国多民族的特色与幅员辽阔的地域风情。因而,在特色少数民族茶艺艺术展现中,不仅要讲究冲泡技艺、品饮艺术、服饰细节、布景等,还应选择能灵活运用代表着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更加全面化地展现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饮茶习惯。例如,在云南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中,茶艺师不仅要展示冲泡茶的技巧,炮制热茶还需要用特色土陶茶具,这样能够丰富茶艺表演的民族意义。

4.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类型和特点

(1)中国古典名曲。传统中国的古典名曲大多采用洞箫、琵琶、古琴、古筝、二胡等音乐,通过独奏或者是合奏来表现的。而这其中古典名曲所体现的情感是委婉却又缠绵、细致真切、感情细腻的。所以,在当代茶艺表演中结合古典名曲,恰恰能促使茶客快速融入品茶道氛围中,心旷神怡,纵身道法自然。同时,在古典名曲中,尤以反映高山流水之音、登高思乡之情、月下朦胧和禽鸟之声的曲目可作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正如反映望月之情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月儿高》《关山月》《彩云追月》《霓裳曲》《汉宫秋月》《灯月交辉》以及《秋胡月夜》等。这些传统音乐能够让品茶客如临其境,在观赏湖光月色之美时,欣赏茶道、茶艺表演之美。《幽谷清风》《潇湘水云》《汇流》及《流水》等汲取大自然山水之美的曲调,给茶客带来自然和谐之美,焕发了品茶客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拜与赞美之情,从而引发对茶、对茶艺表演的关注。汇聚念情、念亲的《阳关三叠》《远方的思念》《情乡行》《塞上曲》等,将其置为背景音乐,真真切切地将茶客与茶之间建立起细腻深厚的情感。《平沙落雁》《鹧鸪飞》《空山鸟语》及《海青拿天鹅》等表现自然鸟兽的传统音乐。能够让茶客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震撼美,让茶客进入茶道自然,更好融入茶的世界。

(2)近代作曲家所谱写的背景音乐。不同于古典名曲的和谐柔美,《闲情听茶》《桂花龙井》《茶雨》及《听壶》等近代名家创作的音乐则富有意境,这些都是近代作曲家们专为品茶、茶艺表演而创作的背景音乐。在茶客品茶时,伴随这些独具意境的音乐,能够将茶客嘈杂的心带入茶的优美意境内,让茶客纵情感受到茶文化的精髓。

二、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

1.根据茶艺表演所要传达的茶性来选择

茶艺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使得我们必须根据要表演的茶类及茶性来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我国是茶业大国,目前有白茶、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及其他再加工茶,种类繁多。茶的种类不同,它所涉及的冲泡技艺及表演艺术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如上所述,不同的茶类因其茶性不同,它的外形、香气、滋味、加工、冲泡、品饮方式等都各不相同,在进行茶艺表演时,明确要由所要传达的茶性来匹配对应的乐曲。例如,绿茶的加工方式、冲泡程序相对较为简单,茶香清淡、茶汤滋味鲜爽、颜色淡雅,根据茶性应选择较素雅、简洁、悠扬的乐曲,因为竖琴、古筝、竹笛等传统乐器,这些乐器在模仿清澈、 绵长的水流声上比较突出。所以茶艺表演者可以选择古筝或笛子演奏的乐曲结合绿茶茶艺表演。乌龙茶制作工艺繁琐,茶汤香气馥郁醇厚,茶性沉重浓厚,茶艺冲泡及表演程序复杂,所以其背景音乐应该是以舒缓柔和而又情感饱满的中国传统古典音乐,如古琴、洞箫等,从而突出乌龙茶的茶性特点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红茶相比较其他茶叶茶性具有冷艳、高贵的特点,更有茶中之梅的美誉,可以选择与梅花、寒冬等气质相近的乐曲作为红茶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茶艺专业教师在茶艺表演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根据茶叶的冲泡方法,并在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如何选择运用背景音乐,将乐曲与茶叶独特的气质进行糅合,达到渲染气氛,彰显茶艺表演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气质。

2.各民族风俗与茶艺表演所需背景音乐的有效融合

我国是茶叶、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各个民族的茶俗及表演方式风格迥异,时间与空间共同积淀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现阶段,国家鼓励发扬民族文化,各代表少数民族特色的茶艺表演也逐渐兴起和传播,成为茶艺表演的特色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茶艺表演很好地结合了本民族的民俗及歌舞艺术,如藏族的酥油茶、傣族的竹筒茶、广西的龙虎斗、白族的三道茶等都展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在其茶艺表演中多数表演要求环境、服饰、道具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因此所运用的背景音乐也必须能够表现出其民族民俗特点,才可以充分发扬该民族的传统茶俗文化。例如傣族的竹筒茶,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具有云南傣族特色的乐器演奏的乐曲,例如葫芦丝、巴乌等演奏的《欢乐的巴乌》《竹楼情歌》等。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对茶艺动作及表演氛围进行了美的衬托与渲染,在茶艺表演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民俗茶俗文化,选择当地民族乐器乐曲及民谣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也可与当地特色舞蹈进行节奏配合,使茶艺表演精彩更具有特色。

3.根茶艺表演的主题来选择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方都推出当地最具特色、主题鲜明的茶艺表演。目前茶艺表演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设计新颖,主题各不相同。而茶艺表演的主题就是寄情于茶,让茶作为一种有效载体来表达其中细腻的感情。创作者们可以根据不同茶类的表演程序及茶性特点,让茶艺表演可以有更多的主题选择。正如写作文一样,可以有表达励志、亲情、学习、互现帮助等正能量主题。例如笔者学校2016年茶艺参赛作品:潮汕功夫茶情思――《守望与归盼》这一主题茶艺,是以潮汕功夫茶的冲泡流程为表演主体,描述了忙于生计的子女在外努力拼搏与家中老父母的守望,通过一杯功夫茶,表达了儿女的思乡之情,家中老父母的思念、支持与期盼。那么前面温洗器具、赏茶、纳茶、洗茶泡茶部分的背景音乐是选择了一首比较安静的古琴,古琴音色厚重、幽静,古朴,能够很好地叙述出子女在外打拼的努力、辛苦和思乡之情,以及家中老父母对子女默默的守望与支持。而在茶艺表演的分茶、献茶与结束部分,笔者选择一首古筝与多种乐器合奏的感人曲子,把表演及主题推向,表达了子女及老父母的相思之情,渲染现场气氛。

主题茶艺合理选择背景音乐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它必须结合前文3点的所有内容,再赋予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最后再来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是比较需要技巧性。茶艺专业教师应该在上课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当前,我国常见的茶艺表演多以重冲泡动作、轻背景音为主,以致很多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茶艺表演都使用了一样的背景音乐,造成了欣赏、品饮者的审美疲劳,从而削弱了对茶艺表演动作的直观感受,无法纵身其中。所以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考验着茶艺专业的教师、学生和茶艺爱好者的智慧。为满足欣赏者对茶文化的精神追求,茶艺文化的教学人员、创作传播人员务必要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进行合理的解析,与茶艺表演相糅合,更深层次地表现出茶艺表演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许远伟.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6(4).

[2]胥佳.浅谈农村茶艺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及审美[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

[3]陈力群,郭威.茶艺表演阐微[J].艺苑,2014(2).

[4]刘钟瑞.浅谈茶艺表演中的技艺和气质[J].农业考古,2006(2).

[5]刘盛龙.感悟茶艺表演[J].农业考古,2004(2).

[6]张明行.帝国茶苑举办中国茶艺表演洋观众齐鼓掌谢幕场面感人[J].农业考古,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