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发展与研究

水利发展与研究

时间:2023-07-06 17:17: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发展与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发展与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投资 水利产业 发展研究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量大,投资流向复杂,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投资目标将难以实现,甚至会产生腐败行为。有鉴于此,为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前言

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效之关键,而工程造价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投资方都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但长期以来,普遍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预结算上,算细账,结果是事倍功半,控制的目的没达到,“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造成工程造价“三超”的基本原因

(一)一些匆忙上马的新建工程,由于在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标准估计不足,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随着工程进展经常发生,从而导致投资不足,造成资金缺口,使工程投资一增再增。同时,也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工程的竣工日期一拖再拖,造成恶性循环,投资方和承包方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设计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有2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有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有5%~35%。很显然,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目前,设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很多水利工程没有推行限额设计。设计部门较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相对而言对经济上和合理性重视不够,特别是某些设计人员经济意识较淡薄,存在设计保守现象,采用加大梁柱截面、增加钢筋含量、随意提高安全系数等现象,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有些承包方出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虚报、多报工程价款时有发生。监理方对项目的质量、工期予以高度重视,但有些监理单位对造价的控制相对薄弱,这也是工程造价超计划的一个原因。

三、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水利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等各个环节,作为投资方要加强管理,力求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技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是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造价工程师应对拟建项目的各建设方案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确定高质量的投资估算,它是工程建设中在各阶段预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依据。在投资决策阶段,合理选择建设地点,科学确定建设标准水平,以及选择适当的工艺设备,必须做好投资估算的审查工作,对其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公正的评价。

(二)设计阶段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采用优化设计,经济设计,以降低工程造价,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审查设计概算。看它是否在批准的投资估算内,如发现超估算,应找出原因,修改设计,调整概算,力争科学经济合理。推行设计收费与工程设计成本节约相结合办法,制定设计奖惩制度,对节约成本设计者给予一定比例分成,从而鼓励设计者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防止不顾成本,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现象。

2.进行设计招标,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多种方案的竞标,优选出具有安全、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的最佳设计方案。为了克服一些设计人员不精心计算,增大概算基数,增加投资,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在设计中对每个设计阶段进行经济核算。

3.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设计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设计人员应掌握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原则、各项经济指标,方案的比选,把初步设计造价严格控制在限额内。施工图设计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其限额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的控制上,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个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上。设计人员必须加强经济观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经常检查本专业的工程费用,切实做好控制造价工作。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发展研究;现状;问题;对策

水利发展研究要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研究水利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是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重要手段。

水利发展研究是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存在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迫切要求水利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改革和发展。为此,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和咨询参考意见,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支撑。

1水利发展研究现状

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方面,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为开展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示范,提出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建议,突出强调解决我国的水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并概括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指导原则。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取得突破,从2000年起我国重点研究了水利工程分级管理、水管单位分类定性、经费来源渠道、工程管养分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公益性资产界定办法、水价形成机制和收费管理机制以及人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水法规建设研究进展显著,近年来,围绕着《水法》修订及配套法规建设,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出台了一批新的水法律法规,促进了依法治水;我国水权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步深入,社会各方对建立我国水权制度、建立节水型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2水利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水利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水利发展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水利发展研究在水利各项工作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水利发展研究的认识还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重科技研究、轻政策研究”等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在一些地区和单位,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没有从推进水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高度认识水利发展研究的作用,水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尚不完善。二是研究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前瞻性。水利发展研究基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系统研究、超前研究不够,总体滞后于水利发展客观实际需要。三是研究机构和人员短缺,力量薄弱。从水利系统来说,水利发展研究机构和人员数量仍然较少,部分地区研究机构尚不健全,特别是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研究人员缺乏,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全行业完整的研究工作体系,研究信息网络很不完整,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要求。四是研究经费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部分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脱节,不仅使研究成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影响了研究单位自身的发展。

3对策

水利发展研究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将水利改革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中来全面考察和分析,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能就水利论水利。研究应着力体现: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研究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和开拓创新的思想,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特点和本质要求。

水利发展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吸取多年来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通过组建精干有力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水利发展研究队伍,完善水利发展研究良性发展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

加强对水利发展研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把水利发展研究工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发展研究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推动水利发展研究的顺利开展[2]。

建立稳定的水利发展研究专项资金投入机制,这是水利发展研究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积极争取扩大水利发展研究经费的资金额度,探索并建立稳定的水利发展研究经费来源渠道。同时,研究单位也要逐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积极探索水利发展研究的多渠道投入机制[3]。

水利发展研究机构应精简高效,明确定性为公益性(或非经营性)事业单位,政府在事业经费上予以保障。需建立起专门的水利发展研究机构,形成完整的水利发展研究网络体系[4]。

面对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积极拓展水利发展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只有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才能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展研究是一项高智力、高强度的劳动,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要充分尊重发展研究人才,积极探索并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水利发展研究规划,为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提供指导性的工作框架,保证水利发展研究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4参考文献

[1] 陈小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水利政策研究工作的新局面[j].水利发展研究,2009(12):1-4.

[2] 孙宝光.水利投入机制的理论探讨[j].江苏水利,2009(12):40-41,43.

第3篇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二、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

、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第4篇

 

1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现状的分析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速了对能源的需求,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我国近年来对水力资源进行了大力的开发。以水力发电缓解能源不足的现状。因此,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及水力资源开发在近年来达到了新的高峰。水利工程建设在提高我国水力资源利用开发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我国水力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深入研究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应用成为了目前我国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

 

2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在得到缓解旱涝灾害、提高水力资源利用的同时也相应的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以自然、社会环境以及土地等为代价得到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目的。在近年来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研究中发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后对地形条件、土壤、气候等影响,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后,水域床底形态、水质、水环境以及水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上下游生态环境。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建设造成了水域内水流流向、流速的变化,而且水域床底的形态也会受到施工影响发生变化。这些都将导致水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水域内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后对周边地形的影响也将导致周边生态植被受到影响、导致周边生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最终影响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综合生态环境。

 

另外,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水资源利用开发导致生态需水量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河流内的排沙、排盐能力,造成对水域环境生态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后,必然对工程内的水流、蓄水量等进行控制,其还将导致河流生态受这一因素影响发生改变。造成河流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河流流域内的生态结构。

 

2.2我国环境发展报告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在2010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专题报告中提出,我国流于大型水利工程过热已经导致河口生态环境负面效应凸显。报告中指出,我国河口与近海地区所发生的一些列生态环境额或问题均与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浮游生物组成与种群结构的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鱼虾产卵场的衰退等生态环境问题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次报告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等20余位科学家提出了《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在报告中,提出了我国水利工程导致河流入海径流与泥沙锐减,造成了河口三角洲的侵蚀后退。同时,报告中也指出大坝、水库的建设改变了原有河流的水流流态、水文、水质、底质等水文条件,造成了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将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造成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3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报告中相关的研究指出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指出水利工程建设对入海河口地区等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是对水利工程建设本身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少。笔者,针对这一情况搜集了相关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必将对工程周边植被造成影响,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运输、现场材料存放、设备等因素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极大的毁坏周边植被,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另外,施工过程中对河流的截留、改道也将造成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造成水域生态生物急剧减少。施工过程的噪音、粉尘、以及人类活动还将造成工程所在地生物生存受到影响。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还将导致河流水域的水质受到影响,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造成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在注重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

 

3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

 

水利工程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能够以水力发电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水利疏导、存蓄应对旱涝灾害。但是在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必然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为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等问题的研究以及对生态环境改变的引导,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将水利工程建设所打破的环境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建设施工相关单位还应通过环境评价、工程价值评价及长期跟踪评价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监控,对于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应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4结论

第5篇

关键词 水利中等职业教育 层次结构 创新发展 多元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培训从事水利事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支撑着水利事业和现代农业的改革与发展。面对水利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水利职业教育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加强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服务水利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本着培养水利事业发展所需的不同层次和结构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大力发展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水利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多元主体,优化水利职业教育层次和结构,加快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

1 大力发展水利中等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于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结构是必要的条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利事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严重。大力发展水利中等职业教育,解决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水利事业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加快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水利中等职业教育,以下几点是关键:

(1)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良好氛围。一直以来,多数人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见,认为不如普通高中教育,使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要改变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就必须要加大宣传的力度,破除陈旧的认识和观念,使整个社会充分认识到高中阶段的教育不仅有普通高中教育,还有中等职业教育,而且水利中等职业教育还是学生从事水利事业的重要途径,不容忽视。

(2)加大政策导向,提升经费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水利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相对普通高中教育而言,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在实习实训设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建设与改革、校内外兼职教师团队培养培训、教学与科研上的投入要大得多,这就需要对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持续加大政策导向,提升经费支持力度。如对就读水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逐步实行免费;建立符合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解决水利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实训条件建设上给予经费支持等。

(3)积极探索使用法律手段,促使水利勘测设计、施工、科研院所、工程咨询等企业参与到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能否积极参与到水利中等职业教育是能否完成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关键,事关水利职业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可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完善校企合作办法,制定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标准,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对积极参与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的企业在资质升级和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对不承担或不完全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

2 水利高等职业教育需创新发展

(1)水利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合作,三者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水利高等院校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服务水利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水利行业职工终身学习服务,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水利行业实践前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实现产教有机结合以适应水利行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2)完善水利职业教育的内部层次与结构。要建立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完善的就是水利职业教育的内部层次结构,努力使水利职业教育发展完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类型。第一步是探索发展本科层次的水利职业教育,通过本科层次水利职业教育,使之可以培养适应水利行业结构调整、新产品的开发、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项目管理等所需要的人才。使得培养的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又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成为能吃苦,应用能力强的水利工程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第二步是建立以水利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行径,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符合水利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这是一个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问题,是事关水利职业教育能否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适用性人才的重要问题之一。要不断重视水利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升级问题,使之不仅要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源,也要使之成为水利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源;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形式要从初级状态向深层次转移;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特色。可以选择有特色与优势明显、水利行业市场人才紧缺、办学实力雄厚的专业,探索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的内部层次与结构。

3 水利类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

任何一个有生机和活力的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必然会单一性向多样性演化。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解决,原因在于只有开放的系统才存在这样的演化规律,高等教育没有分类是不行的,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必须打破相对封闭的发展模式,走分类-定位-开放融合发展之路,使水利类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

(1)加快水利高等学校设置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设置标准,为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创造条件。(2)加强招生计划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作用,招生计划增量支持转型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水利类高校和专业。(3)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突破口,系统研究提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目标、政策措施和相关制度安排。

4 面向多元主体,使水利职业教育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为了适应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需全面提升从事水利事业的职工素质,努力增强水利勘测、设计、管理以及行政能力。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元群体,需要面向多元主体,打通多样化渠道,使从事水利事业的职工成长成才,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完成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使命。

(1)通过不断改革与完善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研究对口与单独招生的政策,探索多元化考试、综合评价、注重技能、择优录取的水利中职生对口升学的考试制度,建立水利中职毕业生注册入学的继续学习制度。推进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水利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2)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利用水利职业院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广泛开展培训,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助推人人皆可成才的水利职业梦想。

在推进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水利职业教育内部的贯通衔接,推进水利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还要重视与就业、水利行业企业之间的融通,面向多元主体,加大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力度,注重水利职业教育前后并举、普通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相互渗透,加快建设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水利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B312)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B314)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工程水利 资源水利 转变

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是演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利用已日益社会化,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相互冲突的竞争性和利用日益加剧,传统计划经济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以工程措施为主导的水利战略的局限性已日益显露。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效益和费用)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而政企不分体制所形成的自己评价工程并由自己负责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更加剧了各级水利部门“重工程建设,轻资源管理”的倾向,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水工程建设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目标,忽略了面向社会履行资源管理职能。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1、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2、当前的水利工作要注意以下四点

(1)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解决我们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

(4)水利一定要认真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形象直观的提法,就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就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21世纪,科学治理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坏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利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要重点抓好七个工作领域:防洪、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土整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化进程、跨流域调水。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水利规划;拓宽思路;适应发展;改进方法;保障落实

水利规划工作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和龙头,做好水利规划工作事关水利事业发展的全局。在新形势下,水利要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适应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好水利规划工作。本文结合笔者从事水利规划管理工作的实践,谈谈做好新时期水利规划工作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1. 新时期水利规划必须拓宽思路,适应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用水增长,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供水更安全,人居环境更优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更安全的供水和城市防洪,还要求高标准的水环境质量。因此,水利部党组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期水利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新时期水利规划工作的一次挑战。新时期水利规划必须拓宽思路,适应发展。

新时期水利规划要紧紧围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首先,要超越传统的治水思路,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治水方略,在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特别是城市化发展,要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并着重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的问题;再者,水利发展要探寻自身的出路,寻找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的市场运作机制的水利发展体系,包括水利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全面把握本流域、本地区经济、社会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在了解当地水资源客观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坚持水利规划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的原则,坚持节流为本、治污优先、科学开源、综合治理的原则,跳出就水利谈水利、就防洪谈防洪的传统观念。要站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高度,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并做到全面规划与解决本流域、本地区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在研究水利面临的诸多新问题、新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注重工程技术、安全问题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环境、体制等问题,全面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力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2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的水利规划不仅是建设规划,还是建设、管理、运行等全方位的规划。新时期的水利规划要同时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考虑采用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经济的和法律的等综合措施来统筹解决防洪减灾、水资源有效供给和水环境保护三大问题。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水利现代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认真研究产权、水权、水价、水市场等经济问题,研究体制、机制、法制和法规等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1.3新时期水利规划还要重视解决水利工程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在研究新建水利设施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充分利用工程设施,提高调度运行水平和工程运行效益。要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程,提高水利设施的技术含量,提高现有工程的完好程度,提高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2. 新时期水利规划必须改进编制方法,提高科技含量

(1)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工情、水情的改变,新时期的水利规划面临很多新问题,与以往的水利规划相比更加复杂,必须改进规划编制方法、提高科技含量。新时期水利规划,必须更加紧密地结合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加主动地服务、服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更加自觉地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2)编制新时期的水利规划,必须充分了解现状工情、水情,收集最新的社会经济状况资料,吸收多学科的人员共同开展规划工作,综合考虑防洪减灾、水资源有效供给、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新时期水利规划强调综合效果最佳,须建立相应的多层次优化规划数学模型,并采用多目标决策技术等方法去求解。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开展新时期水利规划工作,必须更加重视与城建、交通等部门的协调。 水利规划工作还可与重大科研专题研究相结合,利用研究成果修改水利规划,提高规划质量。

3. 新时期的水利规划要注重实效,从多方面保障规划的落实

3.1建立水利规划法规,实现依法治水。

(1)规划的落实实施,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来加以保障,特别是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社会化减灾,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水利规划编制、审批到贯彻实施、监督检查,都要有配套完善的法制来全面规范。尽快制订《水利规划法》尤有必要。同时要把法律、经济和行政措施结合起来,形成从规划决策、实施管理到检查监督的法制化、规范化运行,并与舆论宣传、公众参与相结合。

(2)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已明确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规划同意书、防洪规划保留区等,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以规范水利规划和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规划治导线也需在规划落实基础上,有计划地划定报批,据以执行。

3.2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职能分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规划是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我们应更深入地搞好包括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在内的综合规划,尤其要加强涉及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规划,研究落实规划的措施。搞好水利规划,既是为了据以实施同样属于政府职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为了政府据以加强宏观调控。这两者在规划内容、实施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需要分别加以规范。规范作为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活动的基本依据,还需对不同规划内容,分别明确其执行的指导性或指令性,并有相关的管理运作制度。

3.3加强规划理论研究,重视水利规划指导。

(1)新形势下的水利规划,从内容、要求到方法,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水利规划理论和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特别是规划指导的对象不仅是水利系统本身,而且要扩大到全社会,这就要求有更深入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论证,要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要更多研究政策、法规、制度措施和手段,这些正是过去规划的薄弱点。

(2)对综合规划、专项规划、计划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等不同类型规划,要分类指导。综合规划的重点要更加突出统筹考虑,综合权衡。为适应资源管理要求,编制河湖水域、岸线开发利用控制指导性的规划,将是继“水质保护规划”以后又一以管理为主的专项规划类型。这方面缺乏经验,尤需加强研究。过去偏重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划工作规范、规程,要作相应修订、调整、充实。

3.4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规划工作。

(1)分类规划均应明确相应的编制、检查、监督管理、实验检验、信息反馈、后评估以及定期滚动修订等制度。在规划的上下衔接上,要明确建立一整套从流域规划到区域规划,再到小片规划,直到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上下配套、相互衔接、层层紧扣的多层次体系。一项规划,内容众多,研究的深度、重点各异,在规划编制、审批中,对不同规划的工作深度和指导作用的程度,均需有明确的规定。

第8篇

恢复草原生态的方法还包括:实行轮牧、休牧和禁牧等等,但是这个思路存在一定的弊端,只有在实现所需饲草高效供应的基础上,才能改变结构,那么如何缩减畜牧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牧区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

为了让牧区水利建设造福当地牧民,加快推动牧区水利建设的进程,有关方面应该加强关注牧区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和阐述。

(一)不合理的水利建设投入结构,缺少投入资金

草原作为我国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牧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之一。没有科学、合理、全面地制定牧区水利建设的发展规划,没有树立全面规划、统筹发展的理念,导致牧区水利建设投入结构较为不合理,牧区水利建设发展的目标、规模、布局和重点没有明确进行界定。缺少稳定的投入机制,有关方面投入力度不够。牧区水利建设与当地牧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一元化的投入机制,资金来源单一,仅依赖于公共财政的水利投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牧区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投资扶贫政策和草料产量等深层次的矛盾不容忽视。

(二)科研投入力度不够

无论如何,一直以来致力于牧区水利建设研究的专门机构寥寥无几。前些年,我国的中科院和水利部牧科已经在一些牧区进行了试点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合理地编制全国牧区水利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内在驱动力。一般来说,建立试点项目的范围限定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在牧区水利建设的过程之中,考察灌溉制度、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相当一部分水利地区开展水利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点。但是,有关方面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科研上的投入资金相当少,导致相关部门无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配置牧区水资源。

三、加快牧区水利建设发展的策略

在对牧区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之后,接下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快牧区水利建设发展的有效策略,预期加快推进牧区水利建设发展进程。

(一)调整投资结构,整合资金布局

只有努力做好畜牧业和水利方面的管理工作,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才能达到平衡草原生态保护和增加牧民收益的目标。在强调生态保护的前提之下,全面、合理地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条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金来源不应该仅限于公共财政,工业贷款赈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牧区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需要构建的基础设施包括:饲料加工、节水灌溉、舍饲棚圈和青储等等。

(二)加大科研力度,善于借鉴科技的进步

新时期,牧区水利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水利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牧区水利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大幅度提升牧区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国家发改委和水利局应该针对牧区存在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一些专题活动。热点问题包括: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牧区水资源、如何加强牧区生态建设、如何做好牧区水利建设工作等等。在充分了解当地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设备,大力宣传和推广科技含量高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对现有的牧区水利开发模式进行优化,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四、结语

第9篇

教育培训方式在于需求

按需施教,突出培训对象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人事处对省水利厅机关近五年来新进人员进行了集中分期培训,目的是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尽快了解水利设计、水利科研、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水利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知识。为此,2012年首次举办了水利知识系列讲座。首场讲座特邀请省水利厅总工程师作了题为《黑龙江省水利形势分析与现代水利建设》专题报告。从水利发展阶段划分及相应的治水思路、黑龙江省水利基本情况、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现代水利发展的总体构想、现代水利发展的十大战略任务、现代水利发展的近期行动计划六个方面介绍了黑龙江省水利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第二场讲座邀请省水文局专家作了题为《水文承载着责任和使命》专题报告。从省水文局基本情况、水文的基础作用、水文工作的基本内容、“大水文”理念认识四个方面,介绍了水文的历史沿革、基本知识、工作定位和“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内容生动、具体、实用。第三场讲座邀请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作了题为《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发展历程回顾》专题报告。从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艰难创建、曲折发展、攀登高峰三个阶段,介绍了水科院攻坚克难、不畏坚苦、整合资源、挖掘人才的发展进程,以“团结奋进、创新求实”为经营理念,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开拓对外发展途径,使省水科院进入了全面攀登高峰时期,成为全国地方水利科研院所中,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院之一。第四场讲座邀请省防汛抗旱保障中心专家作了题为《防汛抗洪与抢险》专题报告。从黑龙江省水系河流及防洪工程、防汛基本知识、险情及抢护三个方面,介绍了“汛”和“防汛”、“抢险”和“抢险的原则”、堤坝险情抢护原则、水库及水库等级划分、暴雨及洪水等级划分、台风等级划分等内容。之后还将陆续邀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省大庆地区防洪工程管理处及省引嫩工程管理处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作专题报告。这种“自家人讲自家事”的培训教育模式,对于职工较好地全方位了解水利立体发展态势,很好地满足了广大受众的工作需求。

教育培训方式在于创新

2012年8月,第一期全国县市水利局长示范班在哈尔滨举办,人事处不失时机争取水利部同意,将黑龙江省县市水务局长培训与全国县市水利局长培训班同期举办,全省共有70多人参加。本次培训班邀请了水利部有关司局领导和专家授课,首次邀请省水利厅机关和厅直单位领导、专家为培训班授课。省水利厅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领导“干什么、讲什么”的做法,这在黑龙江省很是少见。邀请了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处领导作了题为《黑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回顾与思考》专题讲座。从黑龙江省省情、水情、水利工程概况三方面介绍了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基本情况。从防洪减灾、粮食安全、城市供水、生态保护及典型工程案例,介绍了黑龙江省水利工程的作用和效益;从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介绍了黑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情况;从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加强水管单位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增加对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资金投入、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兴利除害之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领导作了题为《水土保持实务与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讲座。从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三部分,讲解了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是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头号问题、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等内容。省水利厅建设处领导作了题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题讲座。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概念、程序管理的相关内容、有关制度和建设管理等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和管理、做法和体会进行了介绍。本次培训班,还组织了学习考察和座谈讨论,全国各地县市水务局长互相交流,互相借鉴,起到了“坐在家中观天下”的效果,很受我省参加培训人员的欢迎。这种“积极主动对外宣讲水利建设动态”的培训教育模式,使外省和本省的参训人员,都了解到我省水利建设、水利管理及水利发展情况,了解到全国各县市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同的施工环境、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有着共同的总目标,那就是: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不难看出,加强教育培训,是挖掘职工工作潜力,提高适应工作能力,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方法;是培养职工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机关服务窗口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手段;对培养一支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竞争能力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队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祖波工作单位:黑龙江省水利厅人事处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建设;新的时期;发展困境;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523 文献标识码:A

1 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而建设的水利事业。它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的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为农业生产减少损失,为农业高产服务。主要是通过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灌溉、排水、除涝等防治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的高产稳产。

2 山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

山区水利存在的问题,人们的思想认识存在不足,忽视水利的建设。归结起来就是人们的侥幸心理,认为有些事情就是天注定的,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缺少带头人,人们的积极性不高,不知道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山区强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投入的资金不足,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够;后期维护存在问题,由于农民自身收入就不高,难以满足维修所需要的资金,农民不愿意支付费用。

3 干旱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

干旱区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困境是水的存储问题。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把节水潜力作为实现农田灌溉节水的重要方式。选择高效型的作物,提高单位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低耗水、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还有管水领导意识,提高领导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在我国,干旱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的困境就是水利设施建设不健全,有的地方就是无法建设水利设施。

4 南方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

南方地区是我国的湿润地区,这几年来旱涝灾害频发,而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区,面对这样的情况,南方目前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主要是:土地分散,不能统一的进行大规模的水利设施的建设;灌溉系统,发生涝灾时水的存储和旱灾时水的发放。所以说水利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5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措施

5.1 建立多元化模式,加大资金的投入建设

要构建多元化的模式,国家、各省、市、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财政支持,地方部分支持,积极引诱更多的企业参与水利的建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完善相应的法规和鼓励机制。比如,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国家负担,对于小的工程农民负担。要多方面集资金,充足的资金是保证。由于政府的资金不足以支持,所以必须多渠道的积累资金。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和政策法规来认真的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努力的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农民利益最大化,激励农民建设。要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格局,以此来保证水利设施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5.2 认真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要进行创新,虽然存在天灾,但是有些也是人为因素,所以要实行问责制,要严格落实政府责任,要保证地方政府的重视力度。要重视和农民的合作,不断强化地方各级领导考察和监督。明确各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地方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部门领导抓具体的事务,积极引导规划的编制工作把任务落实每个农村、每个人。

5.3 以农为本

要始终以农为本,保证农民的利益。听取农民的意见,真实了解人民的心愿,保证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组织力度,给农民最大的优惠,降低农民的风险。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加快高标准高质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措施和主要内容,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基准,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最终目标,是解决山区农业发展和农村发展的非常重要举措。围绕农业不断增产、农民不断增收、农村不断发展建设水利工程。

5.4 加强农民学习和人才的培养

要组织农民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水利服务队伍,充分了解我国的气候,然后再这个大背景下了解我国水利实施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深化农村水利设施改革,农村水利改革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明显。按照适应各地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着力构建制度十分完善、监管有力度、市场比较规范的水利工程建设机制。培养农业水利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他们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

5.5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设施

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注意节约水资源也是必要的,将节水灌溉设施利用到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当中,积极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样也在节约水利建设成本。

未来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国家将提出更加有利的政策、制度保障。水利建设的投资将不断增加,未来将把农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相推进。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始终要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一切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调动起一切积极的因素,带动起可以带动起来的力量。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李伟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09).

[2] 钟玉秀,陈奇,刘宝勤.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水利发展研究,2008(08).

[3] 杨杰,郑春,曹玉宇,成颖.沈北新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措施[J].辽宁经济,2007(08).

第11篇

水利经济是一种泛指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着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政治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树立起来的基础。其中国民经济主要包括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水利经济、电力经济等等。水利经济只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勘探、保护、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以及水旱灾害的防治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水利经济主要由两个行业经济构成,其一是水利基础产业,其二是水利基础设计等。从水利经济的门内组成来看,水利经济不仅是以水利工程为主的经济,同时还围绕着兴办水利工程而形成的水文水资源勘测、水利勘测、水利设计、水资产、技术或人力兴办的非水综合经营等各种实体经济,就是这些实体经济组合成了水利经济的总和。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转换,促使水利经济中的主体经济水利工程的真正内涵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观念是就是不讲回收,只谈宏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不谈微观的水管单位延续和生存条件,只认为是水利工程是基础设施公益工程,没有经济效益的工程,完全忽略了水利工程能为国家财政创造经济效益的优点。

二、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趋势

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人类社会发展对物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样便容易出现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缺乏,这样长而久之便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全球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急缺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中国的缺水局面也更加严峻。当全球面临气候变暖、以及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各种环境问题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加积极的应对这些严峻的挑战,国家水利经济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科学的综合发展的新时期。

1、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原则。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重视宏观问题的探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宏观问题的探索,更加深入的研究水的迁移、演变规律。然后再把河流作为一个具有生命的、流动的及其自然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注重河流的水循环和生物群落演变的原理。

3、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个学科之间也相应有了交叉和融合,这便是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水利经济为了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发展,便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科学以及技术之间的融合。

4、因为水利与生态、经济、社会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便需要及时解决各个重大水利科技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稳步向前发展。人们经过不断总结,水利科技问题主要包括: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流域阶梯水库的优化和调运等等,在这些问题的治理上,不仅需要创新水利科技,而且还需要政策和管理体制共同进行,这样才能够促进水利经济科学发展。

三、科学管理,促进水利经济长远发展

在国家不断创建新型宏伟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背景下,水利经济科学的建设发展,必须以此为目标,注重把握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强理论基础创新,注重应用科技的研发,这样才能够加速和加大科技成果的的推广力度。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在水利发展中的贡献率,从而全领域实现科技新突破。力争在水循环、水安全保障、节水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各个环节实现良性循环。

(一)思想工作创新

想要达到管理制度创新,首先必须加强水利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创新。只有将水利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制度规范起来,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解决水利人的思想问题,才能够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巩固的目标。让具有时代使用价值的思想理念逐渐被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所接受,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在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时候,还需要有效的将水利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制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促进水利的管理制度向新型的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不断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增强水利人员思想的时代感。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脱离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便会失去实际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将广大水利职工的实际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应该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实到广大职工身上。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只注重形式,还应该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使得人本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采用创新的形式,改变过去单一的形式,将引导和职工自我教育相结合。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一切做到从实际出发,不能够脱离实际呢,不断加强水利工程的职工在思想上的渗透力,从而将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融合到职工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安全保效益的原则,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注重提高水利工程的自身效益,加大投入。一些非生产性的部门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岗位,我们都可以实行工作岗位责任制。但是为了促使工程完好无损,便需要在每月定期进行检查、然后进行汇报,从而对每一个整修的工程,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案。当做好工程除险加固的时候,便可以进一步完善水库的管理设施,购置一些高科技设备。比如说水准仪、经纬仪、无线电台等等。安装一些水文的自动化测报系统,比如说:网点设备、大拥设备、启闭设备,然后大力宣传水文自动测报发挥的作用,从而让各级部门能够在防汛抗灾的工作中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实施科教兴水,提高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然后实施科教兴水的战略,从而真正将水利管理工作的发展纳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面来。

1、水利经济科学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然后根据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特点和战略需求,注重水利发展方向研究上的导向,避免仅仅局限于一些特定的研究问题上面。

2、我们应该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研究水利经济科学发展前景,然后建立科学发展的研究机制,坚持将各个学科建设和科研计划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3、大力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将气象学科和水利学科更好的联合在一起,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数量的影响,特别对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和台风频率变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4、大力加强沿海科学和重大水利科技的问题研究,不断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和加强有关国家的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从而促进水利科技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和综合利用。

5、不断加强先进技术研究,积极推广科技成果的应用。着力推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水利行业管理中的应用。

6、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应该从体制和机制上全面推进水利科技不断创新建设,从而提高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因此建立科学的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7、注重水利经济的人才培炎,不断加强水利科技人员的学风建设与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与国外优秀人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水利;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水利资源丰富,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在水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方面的力度,水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农村水利作为我国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农村水利对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影响深远,它关系到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关系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可以说农村水利不仅是农民、农村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1 农村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水利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水利事业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是也难以满足广大的农村地区水利建设的资金需求。因为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范围大,在方方面面都需要进行水利建设;与我国的资金划拨政策有关,在投入水利资金时,我国的资金划拨政策是按照由上而下的划拨方式进行,由于这种一级一级向下拨款的方式存在资金被一些官员私吞的弊端,导致最终真正用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少之又少。而资金又作为农村水利建设得以开展的前提,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是切断了农村水利发展的道路。

1.2 农村水利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水利事业虽然是国之大计,国家高度重视,但是农村水利作为我国水利事业的一部分却经常被忽视,农村水利与我国其他水利项目严重脱节,尤其是在水利管理的管理制度方面。农村水利与其他的水利项目不同,一直以来,农村水利的管理都十分的落后,管理制度经久不变,这样就使得管理制度无法在农村水利的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管理制度的落后不能带来农村水利管理的进步发展,相反却严重阻碍了农村水利的发展。

1.3 对与农村水利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加以重视

在对农村水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水利管理人员对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疏于监管甚至有些管理人员视而不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一些管理人员疏于对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学习,导致其相关的法律意识淡薄,在执法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辨别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农村水利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甚至增多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责任,这也与地方水利部门有很大的关系,地方水利部门理应负责对违法违规的处理规定具体的处理程序,然而很多地方水利部门忽视了这一点,这样也使得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摸不着头绪,违法违规行为的遏制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1.4 农村水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水利的管理不仅仅是在制度上进行管理,人的作用也相当大,管理人员的作用就不容忽视。但是目前在我国农村水利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农村水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缺乏在处理实际农村水利管理问题上的能力;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消极怠工,没有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出现的重大问题不及时上报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纵容置之不管。管理人员存在的这些问题都给农村水利的管理带来了难度,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任重而道远。

2 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

2.1 加大农村水利资金投入力度,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针对农村水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解决:国家继续加大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通过制定政策、下发文件等途径使各级各部门重视农村水利问题,为农村水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要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资金加强管理,避免资金被挪作他用、被官员贪污等情况的发生,使国家投入的资金能够落到实处。在对农村水利进行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农村水利的发展要与农村其他工程项目的建设相协调不能单单只在水利上下功夫,更要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适应。

2.2 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水利管理制度

有关部门需要正视农村水利管理的意义,从思想上重视对农村水利的管理,并要把农村水利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对待;要改变农村水利管理的现状,通过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来提升农村水利管理水平。具体的措施有:加强绩效管理在农村水利方面的应用,规范农村水利的管理,借鉴一些成功的水利管理经验,引进新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制度创新,减少传统管理制度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水利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要尽一切可能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为指导农村水利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3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

针对农村水利建设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要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比如水法等对违法违规行为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准确界定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管理人员要做的就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绝不姑息。地方水利部门也要参与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活动中来,要向下级传达精神,使各级各部门重视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地方水利部门要规范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程序,给出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帮助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总之,各部门齐心合力加强监督管理,违法违规行为一定能得到控制。

2.4 提高农村水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素质低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十分必要,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同时鼓励管理人员外出学习,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进绩效考核方法,通过绩效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管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管理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职业道德,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不做违反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的事,确保水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农村水利管理的意义

3.1 加强农村水利管理是我国水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农村水利是我国水利事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水利事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农村水利是关键,因此加强农村水利的管理相当重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农村水利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成为现实,也才能在促进我国水利事业向前发展上做出贡献,加强农村水利的管理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3.2 加强农村水利管理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农村水利遍及大江南北,而且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相当大的部分,因此加强农村水利管理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是受益的。农村水利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农村耕种难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加强农村水利管理对于促进农村水利的发展至关重要,更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

4 结语

农村水利的意义是重大的,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处理农村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尽最大努力去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农村水利的重要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有关部门要把农村水利的管理工作切实重视起来,让农村水利切实为百姓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建武.水利工程的管护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1(4):37-38.

[2] 陈炎.浅谈水库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2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