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艺礼仪的概念

茶艺礼仪的概念

时间:2023-07-07 17:24: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艺礼仪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艺礼仪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影视作品;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美学架构;内涵融入

随着当前人们文化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期待值日益提升,当然整个影视作品创作也进入全新历史时期,当前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其充分融入和应用了美学价值理念,而只有充分融入美学内涵,才能实现影视作品的观赏效果,同时满足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内涵要求。想要实现美学要求,就需要赋予整个影视作品新的内涵。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在整个茶文化艺术体系中,茶艺表演做为其中主要内容,其不仅反映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等级,同时也以其极强的观赏性,被人们所推崇。因此,在影视作品中,融入茶艺表演,必然能够有效提升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品质。

1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体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资源,比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茶艺表演等等,这些都是极其值得传承的价值内容,同时也是值得我们传承的艺术内涵。实质上,任何一种文化艺术,都是融入一定情感所形成的,因此这些文化艺术更多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基础。茶文化做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形成与发展,实际上从侧面上阐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中,重要包含三层次内容。首先,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物质元素,比如与茶相关的物质文化元素,这是传统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想要了解传统茶文化,就必须对其中所包含的物质元素进行有效了解和全面认知。而这一系列物质元素也是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其次,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内包含了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元素。传统茶文化做为内涵丰富、体系全面的内容,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以茶为主要创作元素的文化体系,比如与茶相关的诗歌、书法、绘画艺术等等。而随着人们饮茶风气不断成熟,在饮茶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茶道礼仪,同时,更重要的是人们将茶艺表演日益技术化,整个茶艺表演就成为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以茶艺表演活动为主要切入点,完善传统茶文化推广普及日益普遍。最后,我国传统茶文化之所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因为在我国传统茶文化形成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通过有效分析和认知传统茶文化,其能够对我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意识和行为举措,因此想要对传统茶文化形成全面有效认知,就必须全面探究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从而实现和发挥传统茶文化的应有价值。

2茶艺表演的具体特点及内涵分析

整个传统茶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元素,同时也有以茶为创作来源的艺术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还丰富融入了一系列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而这些都是对当前值得我们体系化继承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内容进行有效研究,可以看到其中所包含的关于茶叶生产、社会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有效向往,这些产生背景都对整个茶艺表演的风格形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茶艺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茶艺表演指的是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茶叶的冲泡过程以技巧展现的形式,生动、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让整个茶叶冲泡过程呈现出科学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特点。在整个茶艺表演活动过程中,其对冲泡环境有着较高要求,其要求整个茶叶冲泡要在一个较为安静、优雅的环境里开展。可以说茶艺表演过程中,其涉及的细节元素极为多样。因此,想要实现良好的茶艺表演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对其中各项元素的有效把控。而茶艺表演做为内在美与外在美体系化融合的表演活动,缺少任何一项元素都不行。通过开展茶艺表演,其旨在实现以下效果:首先,通过茶艺表演活动的有效展现,能够让观赏者感受到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美学内涵和情感理念,茶艺表演不仅是一种动作展示,更是对价值理念的有效诠释和表达。其次,整个茶艺表演实际上就是在对各个细节元素进行极限发挥的美学展现,因此茶艺表演能够有效提升观赏者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理念。以茶艺表演过程中使用的服饰元素为例,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其对表演服饰应用有着极高要求,其不仅期待能够展现表演者的外在形象美,同时也期待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能够丰富呈现茶艺表演的内涵。最后,茶艺表演的过程,能够让观赏者的身心得到全面释放,同时更为重要的似乎整个茶艺表演还是对茶文化内涵及行为理念的有效阐述,通过观赏茶艺表演活动,能够让观赏者对整个茶艺表演活动形成全面认知。

3当前整个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的美学发展方向分析

形象设计实际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概念,其中涉及了各种体系化元素,而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及方向,其主要探究整个形象设计在人物形象设计和产品形象设计方面的美学发展方向。实际上关于美学的概念和理解,当前整个社会上,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但通俗的说,所谓美学,指的就是通过开展相关设计活动能够让观赏者感受到内心喜悦,使其发自内心认为整个设计活动中充满美的内涵。对于人物形象设计美学理念来说,其想要实现的效果,就是观赏者通过对人的外在表现进行全面有效的了解,从而对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等形象内涵形成全面认知,也就是说整个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其主要通过优化外在展现,从而实现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有效表达和准确理解。随着当前美学内涵融入不断加深,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其涉及到的细节极为多样,比如人物的服饰、体型、心理素质、语言谈吐等一系列因素,这些都能够让人们对其产生直接联想和认知。结合当前美学内涵,其旨在期待,在进行该设计活动时,必须尽可能优化服装搭配等。实际上,茶艺表演做为体系化的表演活动,整个表演内容就是一种文化产品。因此,在完善其产品形象设计时,也必须充分注重创新与完善。结合其美学发展方向,在开展具体设计活动时,需要优化茶艺表演活动的各项细节融入,无论是具体的茶艺表演活动,还是整个茶艺表演活动的立意和情感诠释都要充分注重其内涵融入。想要实现其美学要求,就必须注重将观赏者的心态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内外共鸣,从而实现理想的产品展示。

4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的美学架构思路

在我国茶文化体系中,茶艺表演占据重要地位,茶艺表演以其几乎完美的动作向世人讲述了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进程。此外,随着当前人们文化消费理念不断成熟,我国影视作品创作也进入了全新时期,大量影视作品应运而生。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茶艺表演也被做为创作素材引入其中,起到了理想效果。而在影视作品中,完善茶艺表演的形象设计思路,尤其是以美学视角来看待影视作品中茶艺表演形象设计思路极为必要。以往情况下,茶艺表演更多是以现场表演活动的方式来开展表演活动,相对于当前较为复杂的影视作品创作来说,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现场表演更多注重的是对现场气氛的调动,同时其注重的是现场效果,而对于影视作品来说,由于其传播范围加上作品特点决定了影视作品在融入茶艺表演元素时,必须充分注重各项表演细节的有效把控。对于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的美学架构来说,其需要做到:首先,要完善茶艺表演活动的立意,要以较高视角和文化内涵来为整个茶艺表演活动做铺垫。事实上,茶艺表演不是普通的表演活动,而是整个茶文化内涵的有效呈现,在将茶艺表演融入应用到影视作品创作时,只有达到其创作立意,才能实现其理想效果。实际上,影视作品中,茶艺表演更多是做为整个作品体系中内涵表达的元素,因此想要实现理想应用效果,就必须其立意的表达。其次,要注重茶艺表演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元素应用,比如茶艺表演展现过程中的音乐使用,服装使用等,整个表演过程中使用的各项元素既要充分满足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同时也要充分照顾和注重在茶艺表演活动中各项礼仪元素的融入,当然,诸如茶艺表演的位置、茶具应用等各种细节都要充分注重。最后,影视作品中,进行茶艺表演形象设计时,必须充分注重对情感内涵的有效诠释。整个表演活动中的美学架构从核心立意确定框架开始,结合茶艺表演活动外在形式的有效展示,同时融入茶艺表演活动的价值理念,进而实现其整体美学架构。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实际上就是写实与虚化、生活与艺术的有效融合,茶艺表演做为茶文化体系内文化内涵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艺术表演活动,必须注重恰当释放整个表演活动中的价值情感。

5结语

我国有着悠久的种茶及饮茶历史,在几千年的饮茶历史过程中,茶逐渐与我国社会大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活动。茶艺表演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客观要求,影视作品正处于成熟发展的全新阶段。而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人们不仅期待其中包含丰富的创作元素,同时对整个作品的美学内涵也极为关注,因此在影视作品的茶艺表演活动中,必须结合美学内涵,完善其茶艺表演的的形象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郁艳红.别样的“表演”—动画表演基础研究[J].北方音乐,2013(17):176-182.

[2]刘彦辰.浅谈茶艺表演中服饰传达的意境气质[J].大众文艺,2014(5):129-134.

[3]金继宏.基于流行导向性服装表演模特舞台表演形象的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4(15):66-72.

[4]戴岗.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5(7):171-175.

第2篇

一、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概述

(一)台湾茶艺文化源于闽粤工夫茶之好客随俗风尚,又融入江南文人茶之风雅,形成独特的台湾茶艺文化

1.追溯台湾茶艺的由来,最早应发源自中国广东潮洲的工夫茶小壶泡。据史料记载1662年郑成功,当时郑氏的官员、部将以及来台的垦荒农民,多为闽粤人及江浙人,都有饮茶之俗,如明郑时期沈光文,是位爱饮茶的浙江文人,在台湾创立“东吟社”,写过茶诗:“秋到加餐凭素字,更深吸露饱空华,明朝待汲溪头水,扫叶烹来且吃茶”;乾隆年间周澍从台湾返回内地后,写了:“寒榕垂荫日初晴,自泻供春蟹眼生,疑是闭门风雨候,竹梢雾重瓦沟鸣”,并注解到:“台湾郡人茗皆自煮,必先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可见当时闽粤工夫茶已在台湾流传。

2.台湾自70年代末起,经由无数本地茶人、茶会、茶馆的专注钻研传习延展,点点滴滴融入了佛教禅宗观照、台湾现代生活氛围、以日本茶道模式为主体;到现在,已然转化演绎成与本来源头全然互异的一套包容极广的饮茶与生活学问,形成了独特的台湾茶艺文化。

(二)大陆茶艺文化源于唐前茶饮,兴于唐烹宋点、创新于明清瀹饮,伴随台湾茶艺概念的出现,形成了以泡茶技艺和品茶艺术为主的茶艺文化

1.《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采摘并利用茶叶了;西汉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反映了西汉饮茶成风,而且还有专门的用具。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文人杜育写了《F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蕨生F草,弥谷被岗”这是一首专门写茶的诗赋,涉及茶之性灵、用水、择器、观汤色等各方面。可以看出,茶已不是简单的用于解渴、提神、保健需要,还具备了冲泡、品饮要求,标志着中国大陆茶艺形成。

2.《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博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可见唐人饮茶就有一定的观赏性了;到了宋代更是流行点茶、斗茶,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形象描绘了分茶表演:“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奇奇怪怪真善幻。”因此中国大陆茶艺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3.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饮用散茶后,逐步形成了瀹饮法。这是我国茶艺文化上的一次创新,同时明清时期在茶叶品饮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它是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品茶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4.当20世纪70年代台湾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后,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提出“茶艺”一词,并被广泛接受,同时传至香港和大陆。

二、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的关联

(一)茶种、制茶方式的关联

据文献记载,台湾栽培茶树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台湾现在供制造“包种茶”“乌龙茶”等的优良地方品种,是先民由福建带来的闽茶品种,被称为“唐山”茶种过台湾。连横所著《台湾通史》中也提及“台北产茶约近百年。嘉庆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植于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相传植。”

(二)冲泡器皿的关联

以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茶道教室”所配备的茶具为例,多人用泡茶器具包括:茶壶、壶垫、茶船、茶杯、杯托、茶盅、茶荷、渣匙、茶勺、计时器、奉茶盘、茶巾、茶拂、备水器、茶罐、品茗杯、闻香杯等,大陆在80年代开始兴起茶艺文化时,还未涉及闻香杯,后来随着台湾茶艺文化在大陆的传播,现代茶楼为了更好的体现茶香,也纷纷使用闻香杯。尤其是台湾早期流传的工夫茶的茶艺表演对大陆茶艺表演程序的创作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茶道精神的关联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但无论两岸茶艺届如何定义茶道精神,最终都是指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三、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的区别

第3篇

关键词:茶文化;茶服;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创新。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即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丰盈了人的内心,也升华了人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一起。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爱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在平等、自强、自主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动态审美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饮茶是当前城市人群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茶艺和茶道过程中,服饰与茶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服是在行茶时所穿的服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茶服的记载。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装和服饰。从茶服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在一些茶艺表演中也采用了专门的服装,茶服的式样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主要特点是以仿古为主。这种古装茶服从设计到服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具备茶艺表演功能的服装。随着对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将茶服与时展相融合,集合古典与时尚元素,将生态理念渗透入茶服设计中,通过各种时装秀展示中国茶服风采,体现茶服的审美特色。茶服的动态审美是指茶服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饮茶等方式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演等方式呈现,茶服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动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其丰富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历史的回归成为人们推崇的时尚潮流。茶服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才能对茶服做出准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2.1音乐审美

在茶服的呈现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观众形成听觉与视觉的统一,获得审美的享受。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时,音乐能够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的配合下,人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动性的美感。音乐能够给予人们茶服创作的灵感,并通过音乐展现设计师的构思与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既能够看到茶服的色彩、图案和样式,满足视觉享受,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音乐与茶服的融合,能够利用音乐提升茶服的表现力,引导和启发观众的联想。其次,利用音乐与茶服的结合,能够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内涵,用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现更具节奏感和鲜活性。同时在欣赏茶服时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

2.2服装审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茶服作为服装的一类,也被设计师赋予了生态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种行茶服装,更具备了环保安全的优点,穿着之人能够从中感受舒适放松的心情,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传统茶服具备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特点,从布料、图案到样式,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说,传统茶服体现的更多是古代服装的特点,而茶文化气息却不够浓厚。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茶服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茶文化内涵的渗透,使茶服的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生态理念的渗透为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设计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设计师注入生态理念,与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茶是一种自然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逐渐融合。茶服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优雅纯粹的特点,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现代时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与民族传统服饰相结合的服装,在茶艺表演中,茶服的运用十分广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对于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次,茶服与茶艺及环境相融合,需要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视觉艺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优秀的茶服不仅美观典雅,而且能够与茶艺融为一体,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且从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2.3表演审美

除了茶艺表演外,服装表演也使茶服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服装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基本形式仍然是传统模式,但是却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优雅的茶服配以美丽的模特,在各种音乐灯光背景下进行展示,使商品与艺术品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模特赋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态充分体现了茶服的性格特点。模特是流动的,音乐与灯光是流畅的,一切艺术元素都在茶服中变换交融,使茶服这一服饰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不仅满足了服务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饮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饮茶的风俗习惯,例如杭州有全民饮茶日的法定节日。全民饮茶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国内的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向当地民众赠送中国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推广和传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现了生态茶服展示,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场时装秀主打生态理念,虽然没有精美的舞台效果和走秀场,模特也并非专业出身,但正是这种自然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体现出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将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无遗。模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美感。各种优雅美观的茶服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许多来自国外的模特也给茶服增添了异域风情。在此次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茶服表演成为当天的亮点。尤其是活动在结束后,还向全国各地的茶馆及茶企业及个人征集各种特色茶服,并进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茶服设计者以及从事茶艺表演的参与。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这些茶服作品,不仅体现了茶的静谧和优雅,以及茶自然质朴的特质,同时也结合了服饰的创意灵感,表达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茶人思想,体现了茶、自然与服饰的精妙统一。

4结束语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茶服的发展变迁,茶服也被设计师赋予了更丰富的理念,生态茶服是茶服的创新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尚服饰的代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此后,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茶服的设计与应用中来,为茶服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茶服设计也做出了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不仅引领了服装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中国饮茶之风。在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时代特色,在与世界时尚接轨的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篇章,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东,胡正荣.超越与回归:谈国际传播的价值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7.

[2]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40-45.

[3]李晓岩.时装表演的节奏韵律美—————动与静[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8-19.

[4]朱宁,王彦.展示的艺术————谈服装展示的多元化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69-171.

[5]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0.

第4篇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源远流长,茶文化早已渗透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被公众广泛认同[1]。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之中引入茶文化,促使教师形成优秀的品德素养,以此来影响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和谐、民族、开放的校园文化。

1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现状

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各种外国思潮涌入国门,对职业学校教师造成严重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致使教师受到腐蚀,教师道德品质也会使学生受到影响。当前部分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教育与培养缺失,没能按时开展教师素质培养教育,使职业学校教师道德素质与教学质量堪忧,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进程。

2传统茶文化基本功能

2.1传统茶文化美学功能。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功能不容小觑,一方面,茶用品极具中国古典之美,茶壶、茶杯、茶碗、茶瓢、茶笼、茶刀、茶托等用具,其造型、颜色、制作工艺、光影效果、结构等特征均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美学特征,带给人美的感受[2]。另一方面,茶艺表演的美更具艺术性与美学特点,自唐朝茶艺文化萌芽以来,经过宋、明、清三代的发展,至今茶艺文化体系逐渐完善,除了茶道本身的美感之外,茶艺还吸收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诸如文学、舞蹈、音乐、香道等等,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尤其是工夫茶艺术作为中国古典茶艺,其人文性水平较高,是我国茶道文化的集大成者。传统茶文化美学功能在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的作用,通过美学功能培养教师的文化素养,从而改善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培养中的问题,形成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培养体系,利用传统茶文化博大、深远的美学特点实施教师人文素养培养。2.2传统茶文化德育功能。德育功能是传统茶文化最为重要的功能,一方面,茶文化是我国传统礼仪的体现,在茶艺过程中,礼仪十分重要,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特点,能够培养职业学校教师的道德素养及人文精神,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3]。另一方面,茶文化中先苦后甜的思想是传统文化人生真谛之一,在人生之中,经历挫折与困苦之后的成功更具价值。职业学校教师通过茶文化教育后,能够感受到人生如茶的至高境界,以自身生活及工作经验印证先苦后甜思想,从而转变以往追求享乐、金钱的个人主义想法,认识到拼搏与奋斗是人生中的重要组成。同时,茶叶具有质朴、自然的特点,是我国传统文人价值的首要体现,也是茶德文化体系中的组成部分,遵循自然之道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进而帮助职业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体系。

3应用传统茶文化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策略

3.1通过传统茶文化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质量。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包容性及延伸性的特征,茶文化与不同事物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形式,诸如,茶文化与对联相结合形成茶联;茶文化与绘画相结合星恒茶画;茶文化与文学相结合形成茶书等等[4]。因此,在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过程中,应加深传统茶文化在教师培养中的体现,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包容性,根据不同学科及领域的知识、教学特征,结合教师特长与优势,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教学方式,从而完善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另外,采用传统茶文化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借助茶文化的包容性及延伸性,将先进的教学技术与经验引入职业学校之中,根据当前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学要求,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采用讲座、分享会、公开课等形式,使职业学校教师能够逐步提升其教学水平。3.2通过传统茶文化改善职业学校教师文化素养。除了教学技能与经验之外,职业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培养尤为关键,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当前也成为庞大的文化体系,其中涵盖各个层面的知识与素养,通过传统茶文化来改善职业学校教师文化素养,以此凸显职业学校文化底蕴,从而转变以往职业学校教学及管理中的问题[5]。同时,众所周知,传统茶文化具有极高的灵活性,这一特征应体现在职业学校教师文化素养培养之中,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师培养策略,找寻适合职业学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培养模式,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入到教师文化素质培养之中,有效提升教师综合水平。另外,茶文化具有知识性,以茶文化丰富职业学校教师业余生活,开展各种具有知识性及娱乐性的教师茶文化比赛,进而升华教师文化生活,使其充分了解茶文化这一人类文明。3.3通过传统茶文化构建职业学校教师道德体系。传统茶文化以“德”为中心,形成康、乐、甘、香、和、清、敬、美的茶文化八德,茶德概念从我国唐代即初步形成,当前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均十分盛行[6]。在教师道德体系建设中,职业学校应加强对茶德的理解与感悟,形成具有职业学院特点的教师道德体系,以茶德带动师德,进而培养职业学校教师道德素养。同时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从思想层面提升教师个人品德修养,并通过茶德多角度阐述道德对于人的重要性。另外,《饮茶十德》中介绍,茶除了能够滋养人的身体之外,还能够完善饮茶人的道德品质,并使饮茶人认识到和敬待人的重要性,通过将茶文化与职业学校教师道德培养相结合,利用茶文化完善教师道德修养,从而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对教师道德素养加以培养,同时也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3.4通过传统茶文化凸显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效果。教育是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与保障,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教学改革之中,凸显茶文化的开放性,将教师纳入到教学改革之中,并提高教师在教改中的权重,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到教改中,对教师提出的合理建议予以采纳,以提升教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外,传统茶文化发展至今,具有极高的时代性,目前我国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品质飞速发展,使茶文化随之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与形式不断变迁与创新,形成了新时期的茶文化,其功能性、价值性、国际性水平不断攀升。鉴于此,在教改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茶文化时代性与创新性特征,根据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将专业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理论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实现职业学校教学创新发展的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茶文化是我国古典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道德品质培养手段,通过借鉴茶文化、引入茶文化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培养,转变当前教师管理及教学中的问题,形成具备职业学习自身特点的素质培养体系,帮助教师形成优秀的个人道德素养,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春.传统茶文化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7,(12):420-420.

[2]严利人,林晓文,杨双旭.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专业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创新与传承示范专业点[J].中国茶叶,2016,(8):26-26.

[3]石义林.茶文化对医学院校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J].福建茶叶,2017,39(9):215-216.

[4]杨颖.从中国茶文化的角度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J].福建茶叶,2016,38(5):295-296.

[5]吴鹏.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与思想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7,39(8):189-190.

第5篇

关键词:礼仪;传播;实施方案

0引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强力实施全民守礼、全民敬业行动,拓展、深化、提升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城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良好的文化条件,“全民守礼”的概念应运而生。但现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不文明现象却日益突出。“中国式过马路”、“泰国白庙”事件、随地乱扔纸屑、吐痰等。早在2006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但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却没有得到改善,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文字上。在出境旅游之前,我国游客都要接受“行前教育”,2015年4月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了规范游客行为。由此可见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漯河市礼仪教育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及问题分析

2015年3月期间,笔者就漯河市礼仪教育现状设计成了两份问卷,分别面向我市的企事业单位、市民进行调研。其中面向企事业单位的问卷为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调查方式是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单位;面向市民的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调查方式是随机抽样式调查。主要调查了他们对礼仪的态度、想法、要求。在对大家“您认为掌握礼仪方面的知识是否必要”这个问题上,9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习礼仪是必要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需求礼仪知识。在“您是否了解礼仪方面的知识”这个问题上,70%的受访者是不太了解甚至是不了解礼仪知识。

2漯河市礼仪教育实用性模式构建

2.1模式构建前期探索

在2014年7月,笔者被学校推荐到中国形象设计协会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礼仪专业培训。系统学习了各种礼仪知识,并且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礼仪行业人士,更重要的是得知有公益讲师团的存在,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学习回来后,笔者积极投入到公益礼仪传播的活动中,但在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笔者深感自己一个人的势单力薄,若想做好漯河市礼仪教育的普及和推广,需要搭建一个礼仪行业的平台,整合推广礼仪资源。通过搭建“漯河市礼仪协会”这个平台,为漯河市的公益礼仪传播提供长远支持,做到公益礼仪在漯河市的常态发展,实现礼仪教育品牌建立,实现礼仪文化在漯河市的推广普及,并且这个平台的搭建对培养礼仪人才、使用礼仪人才更加便捷,对漯河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漯河市礼仪行业的发展等都会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2.2模式构建方案

针对漯河市的具体情况和行业自身的实际现状,笔者准备以搭建“漯河市礼仪协会”作为漯河市礼仪教育传播的长期有效的支持平台和实施组织者。

2.2.1总体设想

参照中国形象设计协会,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漯河市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的真正需求,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志同道合的人士一起搭建“漯河市礼仪协会”平台(如图4所示)。

2.2.2实施计划表

由漯河市礼协会筹建运营表(见表1)可看出,漯河市礼仪传播教育平台是严谨而规范的。从前期的调研到后期的人员招募,办公场地的确定,通过漯河市民政局的审批,再到后续礼仪活动的运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016年漯河市礼仪协会在民政局登记备案,目前各项礼仪传播活动也都在有序进行,礼仪协会也确实在发挥着礼仪教育平台的作用。

2.3协会礼仪教育运作模式

礼仪协会成立之后,依托这一平台,秉承“礼仪传天下,公益为大家”的宗旨,通过礼仪讲座、礼仪培训、礼仪公益活动和礼仪相关展演对全市的院校、金融、医疗、服务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礼仪传播活动。

3礼仪教育传播实施过程

3.1实用性研究实施成效

实施方案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漯河市成立礼仪传播的平台—漯河市礼仪协会,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各方的大力支持,漯河市礼仪协会经过漯河市民政局审批于2016年7月11日正式成立。该协会是由漯河市礼仪、形象设计、形体训练、茶艺、国学、书法、声乐、播音主持、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教师、专业培训师和爱好者以及相关单位组成的一个公益性组织;也是从漯河市实际出发,倡导礼仪新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礼仪先进文化,打造礼仪专业平台,推动礼仪服务产业发展,为漯河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礼仪行业的有序、有力、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知识保障的学术型协会。协会的宗旨是“礼仪传天下,公益为大家”。协会的组织目标是本着“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礼仪知识、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美丽漯河”之崇高使命,秉承“德为本、礼为先、行为重”的中国礼仪文化理念,以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融合为导向,传播大美大雅精神,优化行为主体形象,美化社会交流环境,对外塑造市民礼仪文明形象,对内促进市民素质提升,并不断推动漯河市礼仪文化的传播与发展[2]。协会的服务项目为:礼仪文化类课题研究、礼仪文化类杂志、书籍出版发行、主题活动(论坛、研讨会、赛事)组织、公益活动组织、礼仪服务接待、礼仪演艺活动组织、礼仪教育培训、礼仪品牌基地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协会目前共招募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一共近百人,组建了两只专业队伍。一支队伍是与商务礼仪、政务礼仪、营销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声乐、茶艺、国学、心理咨询等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支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大学生礼仪队。专业老师都是具有长期教学和行业经验的精专人才,礼仪队队员均是活泼靓丽的在校大学生,我们还制定了礼仪队规章制度和日常训练机制以保证礼仪队队员的整体能力素养。协会还与漯河市团委、漯河市文明办、漯河市科教文化艺术中心、北京仪美礼仪公司漯河分公司、九五文化传媒、河南省商道学院、漯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漯河市食品学院、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3.2公益礼仪讲座积极推广

2016年为迎接“3.8”妇女节漯河市礼仪协会和北京仪美分别在3月12号和27号在漯河市举办了两场“魅力女性公益讲座”,2016年6月26日举办了《礼仪———让我们重新定位自己》、2016年7月8日举办了《红酒的品鉴礼仪》、2016年8月19日的《礼仪大课堂走进漯河市旅游局》、2016年8月28日举办了《文明办漯河志愿者培训》、2016年9月2日的《礼仪大课堂走进漯河市地税局》、2016年10月17日对“红心向党,唱响中原”纪念胜利80周年河南省爱国歌曲联谊展演志愿者进行了礼仪培训等。在礼仪进校园方面,目前,受漯河市郾城区团委邀请,礼仪大讲堂首先进入郾城区中小学,2016年10月12日协会已给漯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首场公益礼仪讲座,学生和老师们反响热烈,大家对此类活动特别支持。2016年11月24日协会应漯河市实验小学的邀请给该学校全体近2000位学生家长做了《做文明家长、育文明学生》的家长礼仪培训;2016年11月25日对该学校的全体教师做了《优雅教师、魅力无限》的教师礼仪讲座,2016年12月4日受河南省商道学院邀请对近300位高职生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做了商务礼仪方面的讲座;接下来我们将在昆仑路小学等举办针对学生的公益礼仪讲座,以后也会在全漯河市中小学陆续铺开此项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仪、营造良好的校风、构建幸福校园而努力。

3.3礼仪志愿者积极行动

协会礼仪队员也一直在我市的各种活动中承担着礼仪志愿者的工作。漯河市礼仪协会礼仪队也是由本课题主持人孙冬玲筹建和带领进行日常训练的。在市里各项活动中都有我们漯河市礼仪协会礼仪志愿者的身影。比如第一届漯河市青年创业大赛颁奖仪式的节目展演和相关礼仪活动、漯河市首届青年志愿者风采颁奖大赛的颁奖活动和漯河市2016年两会礼仪服务工作、漯河市食博会、旅游局主办的全市外事侨务工作会和全市旅游会议的礼仪服务和颁奖活动、漯河工学院成立庆典、印度尼西亚来我校访问、2016年12月2日由漯河市文明委组织的“漯河最美志愿者”典礼、12月5日第三届漯河市青年志愿者成立大会、2016年12月28日漯河市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颁奖典礼。

3.4礼仪教学活动积极开展

保险公司新人转正礼仪培训、保险中介礼仪培训、漯河城市展示馆讲解员礼仪培训、漯河市住房保障中心礼仪培训、招商局商务礼仪培训、漯效王集团销售礼仪培训等等一直在进行。2016年5月份的漯河市职教周启动仪式的礼仪单元节目也是由漯河市礼仪协会承担,协会礼仪专家还带领中职学生获得了职业礼仪比赛漯河市一等奖,省级礼仪比赛三等奖。在2016年全年,以漯河市礼仪协会为平台,我们组织和参与了各项礼仪教育活动,可见在礼仪教育的实用性上,礼仪协会这个平台的搭建是至关重要的。2017年我协会还被漯河市宣传部和漯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授予“社会科学普及先进单位”,这也是社会对我们礼仪教育实用性方案的一种肯定。

4结束语

虽然礼仪文化现在被大家广泛关注,可是系统专业的礼仪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不多,很多地方并没有类似协会一样的行业组织,所以礼仪教育具体实施过程都在一个摸索阶段,希望本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激发更多的人一起行动,投入到礼仪教育的大部队中。

参考文献:

[1]柳燕.谈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J].教育探索,2012(06).

第6篇

在杭州有着如此深厚的茶文化和众多的茶艺爱好者,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会对葡萄酒的消费形成抑制。但对于一些有闲有钱的消费阶层而言,喝茶之后再接触葡萄酒,他们的学习速度会更快,也更容易产生兴趣。茶文化对葡萄酒消费的影响,可以说无功也无过,但如何将两者相结合,让那些热爱喝茶的人也爱上葡萄酒,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010春季糖酒会期间,茶与葡萄酒同时在法国葡萄酒联盟的宣传册上展示,而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意大利葡萄酒推广大使也把葡萄酒与茶文化作了一番比较,以此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共通性。进口葡萄酒在华推广,除了从中国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中挖掘素材,茶文化也成了他们拉近消费者距离最好的切入点。

若把葡萄酒比作风情万种的女人,那么茶则是内涵丰富的男人。两者的关系莫如用恋人形容更为贴切:相似,相知,相融。他们相隔大西洋彼岸的距离,跨越数千年的时间,仍能在人群中被指出:天造地设,举世无双。

与生俱来的宗教烙印

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与坐在他旁边的弟子们喝着葡萄酒分享面包,还有包括罗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许多教派,他们的圣餐中也会用到葡萄酒。葡萄酒有许多宗教用途,在犹太人的节日中葡萄酒象征着祝福,在基督教中象征着耶稣的圣血。罗马帝国灭亡后,有赖教会的努力,葡萄不仅在地中海区域普遍地种植,而且被带往北部天气严寒、葡萄生长困难的区域,意外促成了寒冷气候区葡萄酒业的发展。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相当密切,最早将茶引入宗教的是道教。由于茶能“轻身延年”,故茶成了想得道成仙的道家修炼的重要辅助手段;佛教中坐禅与饮茶也是密不可分的,品茶成为参禅的前奏,参禅成了品茶之目的,二位一体,到了水融的境地。

而最能说明茶、酒、宗教三者关系的则是传教士们对茶的描述:“中国人用一种药草榨汁,用以代酒,可以保健康,防疾病,并可免饮酒之害。”他们在学到中国的饮茶知识和习俗后,向欧洲广为传播。

倚赖风土的特色农作物

风土,简单来说,即是同一产地拥有相似的土壤、气候条件和农耕技术,这些条件使得农作物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当饮食文化环境在全球同化之时,带有风土人情的产品显得更为珍贵,因为风土特色,我们能品尝到西湖香郁味甘的龙井,云南醇厚悠长的普洱;法国的包罗万象红葡萄酒,德国独具特色的白葡萄酒;还是因为风土,茶与葡萄酒没有好坏标准,没有品牌与价格的附庸,只与个人的喜好有关。

土壤:茶树生长的优劣和茶叶产量的高低与土壤条件的好坏密切相关,土层深厚、土质砂黏适中、酸性、比较肥沃的土地是优质茶成长的最佳土壤;在勃艮第,“Terroir”的概念甚至被发挥到极致,这里由不同年代的侏罗纪岩层所构成的葡萄园山坡,即使是山势些微的移转或高低变化,酿成的葡萄酒就变化出不同的风貌来。

气候:光照、雨量和湿度是影响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茶树属C3植物,喜弱光而耐阴。当云雾多空气湿度较高、温度适宜,漫射光柔和时,有利于增加茶叶中含氮物质和芳香物质;欧洲最顶尖的白酒大多产自气候寒凉的北部,以保有酸味和清爽;而只有在西班牙南部的安达鲁西亚自治区,以全欧洲最酷热的夏季闻名的地区,才得以出产顶尖雪利酒。

保健美容造福人类

茶含有大量氨基酸、多酚类、咖啡碱、多种维生素、芳香物质、糖类等。其中,有的具有营养价值,有的则具有药理功效。它们基本上都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物质成分。绿茶有抗氧化、抗辐射、抗癌、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消臭等多种保健作用;白茶产地有经验认为其具有防暑、解毒、治牙痛等作用,尤其是陈年银针白毫,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红茶也有抗癌、抗心血管病等作用,民间还将红茶作为暖胃、助消化良药;花茶的美容养颜功效更为广大女性熟知。

葡萄酒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体内蓄积的氧自由基,增强机体的免疫抗病机能,直接杀死感冒病毒,阻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最主要诱因。

据调查统计表明,生活在盛产葡萄酒区域的人们,由于饮用葡萄酒的机会较多,所以平均寿命较长。在葡萄种植园工作的农民,平均寿命达90岁以上。有人说,法国女子皮肤细腻、润泽而富于弹性,与经常饮用葡萄酒有关。

精神文明与世界共享

不同于咖啡一个人独享的落寞,葡萄酒与茶需要在与朋友的分享中得到乐趣,我们时常说到“以酒会友”、“以茶会友”,可见葡萄酒乐于分享、传递快乐的价值。

第7篇

(一)课程建设改革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建设重理论轻实践,涉及面广而泛,给学生灌输的是大杂烩式的酒店管理学科知识。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中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对一些基础理论性课程进行精简,而对一些能力培养与拓展性课程进行深化与增加。比如专业基础课中的英语教学,学生在掌握基本单词与语法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对酒店中具体部门、具体岗位英语对话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学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二)教材建设改革,进行专业教材的整合

搞好教材建设,完成一整套特色明显的酒店管理系列教材,是实现教学建设改革的重要保证。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依据现有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总结,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宗旨,培训自己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进行教材开发。鉴于市场上目前缺乏真正适用性的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材,该院教师亲自参与课程开发过程,赴各大酒店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邀请各大星级酒店的酒店管理专家共同参与《星级酒店实习指导书》、《中、西餐饮技能实训指导书》、《前厅、客房技能实训指导书》、《茶艺与茶文化》、《鸡尾酒调酒技巧》等一系列真正适用型的实践教材的编写工作。

(三)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为酒店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酒店管理课程培养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就业。因此对师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除了掌握一整套理论体系外,要不断学习学科专业发展中的新知识,跟上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酒店一线部门进行现场的服务,能够对服务程序的具体要求及客人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规定青年教师在两个学年之内至少要有一个学期在酒店企业一线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实践证明,这对年轻教师个人的成长和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形成了“教师—企业—学校”的良性循环,对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学质量也是一个极大提升,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触。

(四)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应用

在课程建设中,需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的检测起主导作用。烟台南山学院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讲授形式,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是让学生被动接收,而是让学生主动思考。在授课技巧上,采用破冰式、体验式、小组活动式、情景法、练习、复习、多媒体、排序法、讲解、生活例子、老师示范引导、比赛、角色扮演、配对等14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该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用任务驱动、开展社会调研、总结汇报、组织技能大赛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合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适应酒店业需要的人才,使所培养的每个人都能就业于酒店尤其是星级酒店的各个岗位,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为了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因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课程改革之间就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课程就是二者最佳的切合点。为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得到很好的衔接,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专门开设了《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营养配餐师》、《酒店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有机的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合。这也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职业保障。

二、实践教学改革

(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加大实训周课时的基础上,将本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都增加课内实践学时

在以前的教学中,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对3门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餐饮)的实践教学采用的主要是为期一周的校内实训周。从2008年下学期开始,该专业率先对其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不仅将原来三大核心课程(前厅、客房、餐饮)的校内实训周增加到两周,还在原来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内实践学时,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课内实践训练达到了同步进行,加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开相关实训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充分体现实用性、技能性。传统教学重视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对其他技能训练重视不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更趋向于多样化与个性化,酒店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也更加丰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传统的三大核心技能外,酒水经营与服务能力、英语会话与接待能力、营养配餐服务能力、茶艺服务能力等技能也必须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鉴于此,该专业增开了《酒店接待礼仪》、《宴会礼仪》、《调酒技能实训》、《营养配餐实训》、《茶艺》、《酒店情景英语训练》等一系列实践训练课程。

(三)开设配套的教学顶岗实习,强化校内实训效果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校内实训的理解,强化校内实训效果,与行业进行更多的接触,该专业将专业课程进行分岗位、分模块,在每一岗位、每一模块的理论学习结束之后安排与之相匹配和对应的教学顶岗实习,教师在一线岗位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实景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亲身体验行业的真实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校内实训效果,加强对行业的认识,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参加教学顶岗实习,实习单位会给他们发放相应的工资还可为家庭适当减轻负担。

三、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一)改革考评体系,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考评

实行“过程考核”,采取知识考核、能力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学生的最终的综合成绩由几个方面确定:综合成绩(100%)=平时成绩(30%)+理论考试(30%)+实际操作考试(40%)或综合成绩(100%)=到课情况(20%)+作业情况(20%)+终结考试成绩(60%)。

(二)学分互认和完全学分制

实行校园内外学分的全面互认,学生的学业学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参加的考试成绩合格所取得学分、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取得成绩者所赋予的学分,这些学分是可以被全面互认,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实行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实习)学分、创新学分相结合的完全学分制。在完全学分之下,学生的个人发展与能力训练被加倍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发明创造与设计、科技成果与竞赛奖励以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等最终均以学分形式加以体现。

(三)改善考试内容

有针对性的考核,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融入企业,更好的服务企业。考试内容强调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试验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

(四)改善考试方法

根据课程确定不同的考试方法:过程考核,纸质考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随堂考试、技能比赛式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在学校大力推行各类竞赛活动,倡导“校园竞赛”文化,特别将竞赛引入学业评价、课程考试无疑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潜能,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都将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人才能力本位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市场经济相对接的举措。在专业课的的实操部分采用技能竞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过程采取竞赛的模式,场面隆重,严肃认真,过程公开透明,给每位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施加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整个过程也得到了公平、公正的考核成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四、以“学生和酒店”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由传统教学的以学校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和“酒店”为中心。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的就业需求、职业技能需求、个性需求、职业发展需求为中心打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重视学生就业适岗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设计好生涯规划,提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教育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就业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具体应用

汉语是中华儿女使用最多的一种语言,同时其使用人数也比较多,由此可见汉语的重要性。另外,我国有着古老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发展中常会与各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进而形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教学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与汉语能够得到世界认可的关键。通过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茶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为枯燥、乏味的汉语教学增添一丝趣味。

1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内涵

1.1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的著作:神农氏在进行百草的品尝中,因为吃到了一片毒草而即将毒发死亡,此时有一类草本植物解了神农氏的病毒,也就是“茶”,由于茶叶有着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也被人类视为重要药材。起初茶的数量还比较少,但一般是上流阶级的奢侈品,在中国平民百姓也比较鲜闻,后来由于中国栽培茶树规模的增加和制茶工艺的提高,使中国平民百姓慢慢地接触到了茶文化,从而在中国民间社会兴起了喝茶风潮。与此同时,茶文化渐渐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往往会在饮茶中吟诗作赋,诞生了茶文学,并规定了饮茶的动作和制茶的方法,进而出现饮茶风俗。

1.2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作为从茶叶本身的物质层次而引申出来的文化特征,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分析,中国茶文化既包含了茶具、茶品等的物质层次,又包含了茶文化和茶俗等的文化层次。而中华茶道的内容可以大致总结为喝茶氛围、泡茶使用的水、各种种类的茶、煮茶的火力和盛放茶的茶具等,它也被称为"五境之美"。人类在喝茶过程中既解决了自己的“渴”求,还能平心静气,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茶代表着清廉的品性,其生长环境、茶叶形状以及茶的甘甜都在体现这一品性,所以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应时刻进行自身反省,以此来保持美好的一面。

2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教育价值

汉语教学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首先,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汉语的认知程度,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底蕴充分决定了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将学生的视野加以拓展,而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汉语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代表性相对较为强烈,茶文化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具有十分紧密地联系,同时其存在形态较为多元化,如茶书、茶画、茶艺、茶诗等。因此,将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可以有足够丰富的教学题材与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以茶文化作为基础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并增强自身的语言应用水平,实现文化素养和语言综合素养共同提高。

3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意义

3.1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作为一项独特的饮茶文化传统知识,同时蕴含着我国古代儒家、佛家与道家的三大主题思想,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主题思想也是关于弘扬古代儒家思想,儒学在反映个人文化精神状态变化方面始终强调和谐社会与茶共生,坚持和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理想信念;佛家中的“茶禅一味”思想,通常会在饮茶中蕴藏佛理,通过茶来领悟禅的涵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清静的养生观念,对会茶文化造成极大的内涵影响。就拿信阳毛尖为例,其我国绿茶文化品鉴性和观赏价值比较高,然而与信阳毛尖茶叶绿茶文化有关的许多文化名词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影响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就是语言障碍。但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有效路径就是汉语教学,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既可以提高汉语课程的实践性,又能加快我国茶文化传播的进程。

3.2塑造学生懂礼、知礼等品格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渗透了儒家思想,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无礼,无礼立”,由此可见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礼貌都是极为重要的,懂礼、知礼不仅可以展示高尚的品格,还能彰显知识水平。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在茶艺活动中也能体现我国利益形式,比如在倒茶时将茶水倒至七分满是最佳的,在敬茶是需双手举着茶杯。伴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于个性化发展愈发重视,尤其是年轻人,严重缺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所以在汉语教学中加强茶文化的渗透颇为重要,既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又能塑造学生懂礼、知礼的良好品格。现阶段,我国社会对素质教育比较关注,而教师就可以在汉语教学中通过茶文化知识的渗透对学生开展素质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茶艺活动来塑造学生的性格。

3.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文化作为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成果,在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一方面,我国的茶文化中蕴涵着较多的含义,“和”是最关键的部分,茶文化所宣扬的是和谐文化,教导人们应和谐相处,通过茶文化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相处方式,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的形式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互相沟通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融。所以,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交流基础。

4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教学设计

4.1教学原则

根据茶文化开展汉语教学时,教师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原则,以此来保证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开展。首先,科学性原则。在汉语教学的目标指导下,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实际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尤其要借鉴已经总结出的茶文化教学经验与教学规律,确保可以合理地开展茶文化教学工作,为增强茶文化教学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针对性原则。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更为优质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工作,保证教师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水平,以便于提高汉语教学成效。再者,实用性原则。教师应保证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后,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与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避免发生空谈理论知识的现象,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认同度。

4.2教学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工作中,应选择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并构建出多样化的教学体系,以此使茶文化教学效率有所提高,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四种:体验法、参观法、理论讲授法与展示法。首先,理论讲授法,该教学方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关于讲解茶文化基本理论的知识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详细解释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茶文化基础予以夯实;其次,展示法,茶文化中的大部分知识点无法通过理论讲述让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法为学生呈现茶文化知识,如视频、图像等为学生展示关于茶叶、茶具的图片,让学生可以更加地感受到茶文化;再者,参观法,教师除了在课堂中进行茶文化教学,也可以多元化开展茶文化教学场景,带领学生参观文化馆、博物馆中的茶文化内容,感受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与魅力;最后,体验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茶园中进行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加剧学生对茶文化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认同。

4.3教学内容

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应体现较为专业、系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茶文化的深层涵义,而茶文化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汉语能力的作用。同时,在确定茶文化的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学习需求等方面,重点强调茶文化特点的实用性与基础性。汉语教学中茶文化内容主要分为是三个方面:第一,茶史方面。在讲解茶文化的相关概念时,应向学生介绍茶文化与茶叶的发展历史,便于学生了解茶文化的由来、演变以及在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更好的学习其他内容;第二,介绍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茶文化与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文化事业,有助于学生学习我国其他的传统文化;第三,茶艺文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茶文化,可以加深对茶文化的认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茶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同时还应保证关于茶文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较为契合。

5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应用

5.1以不同角度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

由于茶文化中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茶文化教学,加深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首先,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茶文化的历史,如“神农说”、“西周说”,让学生认识到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对茶文化的起源进行讲解时适当融入现代历史,例如“西周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提高对历史的认识。要想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让学生在历史中学习茶文化的历史。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汉语教学时可以讲述茶对生活发挥的作用,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播。例如茶具有药用的功能,绿茶不仅利尿,还能抗衰老,在困乏的时候可以喝绿茶来提神;红茶可以帮助消化,消除水肿,其中的黄酮素化合物能够降低出现心肌梗死的概率。最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茶诗教育,从诗词中学会我国茶文化。茶诗在古代中国的诗词体系中占有了颇其重要的地位,例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所描述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所描述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嘻乳戏分茶”。而老师茶诗介绍给学生,能学生意识到中国茶文化占据的重要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

5.2开展茶文化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倘若通过浅尝辄止的方法展开教学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降低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为学生讲授茶文化的知识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师进行茶文化的知识讲座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关于茶文化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茶文化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在正式讲授前可以让学生对茶叶进行品尝,让其感受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便于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茶叶的味道与形状。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其他活动,通过“茶吧”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更好地学习我国茶文化。

5.3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茶文化知识

为了可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并由此方法来增强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老师就可按照学习者对茶文化的实际掌握程度,将其教育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针对更深层次的学习者,也就对其所了解的茶文化认识得更加深入,而老师也可对其展开深入教育,如茶马古道;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老师可向其展开有关茶文化活动的课程,使学生在了解茶文化活动内容的同时提高对茶文化的了解;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为其讲解茶的种类,进而直观地认识茶。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渐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另外,茶文化承载着我国诸多的精神,当学生已经对茶文化的实质性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教学:如何从品茶中认识道家思想。由此可见,为了可以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茶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所增强,教师应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茶文化知识。

5.4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教育的改革,茶文化教学应紧跟时展的进程,积极创新。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对文化因素与文化范畴加以认识,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有用的内容,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并将目前的茶文化理论知识体系予以完善,促进汉语语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整合。实践教学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础,只有让理论有了突破,才能让实践有依靠,否则任何实践都将会成为虚影。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实现茶文化教学的目的,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对茶艺活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茶歌、茶舞,如《采茶歌》、《茶山小调》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采茶歌》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采茶的过程,在歌曲的学习中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不仅如此,在汉语教学中不管是校外还是校内,都要间生活交流与交界,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茶文化知识传授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到所学习的理论性知识,避免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的茶文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此外,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茶园体验采茶,之后学习炒茶与制茶的过程,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我国的茶文化,并予以深入地了解。

6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严格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精神内涵,更好地学习茶艺,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潘乐英.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之探——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08):108.

[2]邹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20(30):59-60.

[3]曾慧瑜.浅析中国茶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导入研究[J].福建茶叶,2020(09):286-287.

[4]曾思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探究——以客家擂茶文化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7):192-193.

[5]杨德霞.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与影响[J].福建茶叶,2018(10):288-289.

第9篇

茶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茶文化的复兴势在必然。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元化造型设计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笔者结合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介绍了现代茶具产品造型创新设计方法。

关键词:

中国梦;茶文化;茶具;造型设计

0前言

回顾全球历史,不难发现文明的重心经历了从东方到欧洲再到北美的迁移,而今北美已无法再支撑起全球经济文明的继续发展,欧洲更是走向了衰落之路,回天无力,文明的东升西落已成为必然趋势。也就是说,未来文明的重心将会迁移回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圈,这对我国来说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其集中体现。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一味地学习西方文化,更多地是要回到中国文化本身,在新时代里重新发掘历史流传下来的精华文化内涵。更深一步讲,未来我国将会产生许多巨大的文化产业机会[1]。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说是此次文化复兴的主力军,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一些梳理。我想最能代表茶文化重要地位的莫过于这两句俗语—“琴棋书画诗酒茶”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分别体现了茶在文人贵族和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茶已远远超过单纯饮品的概念,它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既可以雅也可以俗,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从最初时期饭后的饮茶到宋明时期的斗茶和茶会再到清朝迅速发展的茶馆,茶无处不在。茶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很重要,更传承着中华民的族传统美德。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自称,我们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关于待客之道的习俗我们有很多,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莫过于凡有客进门必先敬茶,以茶示礼。若不敬茶,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缺失教养的。可以不吃饭却不可不敬茶,到今天依然如此。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和美德的传承,也是茶承载了这份传承。除此之外,还有以茶设宴,以茶会友,以茶修身,以茶献艺等等。既然茶对我们如此重要,那么对它的梳理也就离不开茶具。茶具是品茗过程中的功能器具,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茶具的历史发展脉络里不难看出茶文化的变迁。

1茶具产品的历史发展脉络

纵观茶具产品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茶具的发展决定于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地位以及时代特征。最早时期的茶具是一种小口大肚的陶制容器,仅仅作为盛物器皿,和酒具食具是共用的,没有专用茶具。西汉时期专用茶具开始出现,这个阶段共用茶具和专用茶具是共存的,以共用茶具为主。且茶还只是被当做一种日常饮料,人们品饮的方式非常粗犷。直到唐朝时期,茶已不仅仅局限于日常饮品的角色,它拥有了更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出现了煎茶法和点茶法等不同的烹茶方法,与之配合的茶具产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设计了28种不同的茶器(《茶经》里陆羽将饮茶所需的器具叫茶器,将采制茶叶需要的器具叫茶具。南宋审安老人在其《茶具图赞》里将饮茶时需要的器具改称为茶具,并一直沿用至今),涉及到饮茶器具的方方面面,完整展现了民间饮茶器具的布局。此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皇室宫廷饮茶器具,包括金银茶器、琉璃茶器和秘色瓷茶器等,茶器类型和民间茶器并无不同,主要是质地方面更为华丽,体现了皇室的尊贵[2]。宋朝的饮茶方法和器具与唐代相差无几,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对茶具进行了发展:一是审安老人统一了茶具的称呼,二是宋代饮茶风气更甚,举国饮茶,文人学士更是崇茶敬茶,以品茶为雅,甚至当朝皇帝宋徽宗赵佶还著有《大观茶论》一书,由此可见一斑。茶风的兴盛使得宋朝出现了斗茶一说,这是一种比品茗更有艺术感的饮茶方式,它对材料和器具的要求精益求精,促进了茶具形制的精致化和质地的规范化,制瓷工艺发展迅速。元代是茶文化中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饼茶的地位逐渐衰退,散茶慢慢兴起。新的茶叶类型以及直接将散茶用沸水冲泡饮用这种新的饮茶方法,导致了唐宋时期一些茶具的消亡和新的茶具的出现。明朝时期条形散茶的兴盛使得茶具中贮茶焙茶器的重要性凸显,煮茶器具成为多余。且这一时期出现了饮茶之前需用水淋洗茶具的新方法,并一直延续至今。明朝时期的沏茶方法已经从煎茶法和点茶法改变为冲泡法,茶具相比唐宋时期更为简便,但也对烧水器具更加关注,更讲究茶具的制法、质地和规格,且工艺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白瓷茶具、青花瓷茶具和紫砂茶具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清朝时出现了除绿茶以外的其它茶叶种类,如乌龙茶、红茶等,六大基本茶类体系基本形成。这个时期的茶具继承了明朝风格,但茶盏和茶壶的制作工艺大大提高,以茶盏中的盖碗最负盛名。现代的茶具主要沿用的是明朝的产品类型,只是在式样或质地上有所改进。大体可以分为主茶具、辅助茶具、备水器、备茶器四大类。从茶具的历史发展脉络里不难发现,茶具的出现和消亡,与茶的种类以及饮茶方法的变迁息息相关,茶具制式质地的发展与工艺的进步以及茶的地位不可分割。

2现代茶具产品的造型简介

从茶具产品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到,现代的茶具产品主要是继承了明朝时期的茶具品种,具体可分为主茶具、辅助茶具、备水器、备茶器四大类。主茶具包括茶壶、茶船、茶盅、茶杯、茶托、盖碗等;辅助茶具包括茶盘、茶巾、茶匙、茶针、茶荷、茶漏、茶箸、奉茶盘等;备水器主要包括煮水器、水盂、水方等;备茶器主要包括贮茶罐和茶样罐等。此外,我们从茶具的发展历史中不难看出,茶具不仅仅是泡茶饮用的器具,更是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茶具造型的艺术性是茶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比如陶瓷茶具的设计,不仅仅是制作者匠心独运的杰作,更是巧妙地将陶瓷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得品饮者一开始就获得美的体会、意境的享受。《闲情偶寄》中曾有言“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茶则有体之物业,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直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这是站在茶具实用性的角度对茶具的造型进行设计。而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说,紫砂壶的出现代表了人类品茗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先来看看四张关于紫砂壶造型的图片。四幅图非常直观地体现出了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其独特的造型带来了巨大的观赏价值。有如此茶具在前,茶汤的品饮倒显得其次了。不难看出,最后两幅图的紫砂壶造型,有着深刻的内涵。图3是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元素为基础制作而出,外形类似奥运场馆鸟巢,壶身杯身上镌刻着此次奥运会的标志。图4是紫砂壶整体以石磨造型为基础,色泽朴实,创意新颖。现代茶具产品的造型艺术中需要更为丰富的想象力。总的来说,造型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仿生型,顾名思义,主要指仿造现实生活中的动植物外形制作而成,如樱花壶和南瓜壶;二是几何形,几何元素在建筑和装饰里有着重要地位,在茶具造型中也不可忽视,几何元素的线条感和流畅感,让茶具的造型也别具特色,如常见的圆壶和六方菱花壶;三是艺术型,指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茶具相结合的造型方式,比如说把书画诗词雕刻在茶具上;四是特种型,即为某种特殊茶类专门制作的茶具,如专用泡制乌龙茶的紫砂壶或有名的艺术珍宝“烹茶四宝”。

3现代茶具产品的创新理念、设计方法及未来发展

前言里已经提过,文明的东升西落会给我国的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产业机会,茶文化作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它的复兴和机遇更是势不可挡。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茶作为一个产业本身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茶作为一个产业必须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要契合市场。现代的茶具产品已经不再仅仅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问题,更是延伸到了商品性市场性的问题,茶具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产品,更是一个文化商品。茶具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它的造型发展,除了要考虑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之外,还得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茶具作为商品的一种,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心理需求,也就是说,要满足新时代对茶具的造型创新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在工艺技术上,更是在想象力上,在与用户的对话中。茶具的制式规格已经超脱了固定的范式,走上了创新解放之路。当然,无论茶具造型怎么创新,作为一个产品,必然不能脱离其“饮茶”的根本使用价值。在这种背景下,现代茶具茶品的创新理念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制作者要真切了解用户的需求,忠实表达用户的愿望。经济、实用、美观可谓是现代茶具产品造型创新设计理念的核心,这也是消费者对茶具最迫切的需求。当下的茶具市场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定价混乱,创意缺失,好的设计必然会刮起一股茶具的革命狂潮,带动整个茶产业的发展。何谓好的设计呢?在新时代背景下,好的茶具产品造型设计,必然离不开以下几条原则:第一,人性化。主要指茶具的造型必须符合人的使用习惯,满足用户的便利需求,同时,茶具的制式和质地必须契合茶品的特质,满足用户的口感需求。第二,时尚化。当下普通的日用瓷器茶具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它的造型传统保守,工艺普通,已经脱离了时代特征。现代茶具产品的造型设计不能忽视时尚元素。第三,环保化。环保是时代的要求,茶具产品若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其制作不能忽视对环保材料的应用。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匹配不同的造型,不是简单生拉硬造地转化质地即可。第四,手工艺个性化。当今时代的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对茶具的物质层面消费,更多的是对其精神层面的消费,因此标准化的工厂式生产已经跟不上消费者个性化的精神需求,而手工艺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恰能满足这一特征。此外,个性化还包括让用户参与到茶具的造型设计里,满足用户的创作欲望,赋予每一件产品独一无二的人文情感和灵魂归属。这将是未来一个优秀的茶具茶品必须具备的素质。第五,品牌化。当下的茶具市场杂乱无章,缺乏品牌意识。在市场经济规律下,茶具产业的品牌化专业化是必然趋势,这是市场经济的定律,也是茶具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的内在属性。只有品牌效应,方能使得茶具市场配合整个茶产业,走向振兴之路。第六,小众化。现代茶具产品的造型创新设计必然离不开互联网的大时代,传统的市场主要关注广大用户的共同需求,而当一切都被互联网化时,反而是以往不被关注的那些小众市场更加有生命力,这就是著名的长尾理论,淘宝网等众多互联网平台已证实了这一点。茶具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其文化属性本身就决定了它小众化的市场特征。第七,民族化。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的民族性特征不言而喻。只有民族性的才是世界性的,因为唯有不丧失茶具产品的民族性,茶具方能真正走向世界。而茶具产品造型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元素和茶具的有机结合上。茶具的造型艺术综合地体现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体现了茶艺和茶道崇尚自然的宗旨。自然永远是人类创意的源泉。现代茶具产品的造型创新设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个过程中必须不忘自然,在自然中寻找丰富的创意元素,在前述的七大原则中走出自己的创新设计之路。当然,这个过程也是曲折的,可以预见,茶具中人文情怀和商品属性的冲突将成为其未来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1-15.

第10篇

从旅游的本质上来说,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许春晓,2007)。文化的地域性又决定了作为异地性的旅游必然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白崇萍,2008)。然而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是现代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之一。因此,旅游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国际旅游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马诗远,2010)。它是旅游者最大程度上直面异域文化的平台。当旅游者到达一个新的国度,他们将置身于一个崭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之中,并且在其中生活游览。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出国旅游的原因,甚至相对国内旅游而言,出国旅游为一种更为高层次,高体验,高收获的旅游方式。在国际旅游中,入境旅游占很大的比例。2012一年,入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13240.53万,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00.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3%。不仅如此,入境旅游是完全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于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有不同理解,他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了解大多数来自于旅游宣传,因此,一个高品质的旅游宣传片就是最为生动和直观的广告宣传方式。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国际旅游宣传片进而提出对于旅游宣传的一些实践性的建议。首先,本文将论述入境旅游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证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提出跨文化交际因素分析对于入境旅游有深刻的指导影响意义。第二,通过实例说明跨文化交际因素在入境旅游宣传片中的应用。最终,从提高跨文化交际效率的因素,提出对于国际旅游宣传片的改善建议。

一、入境旅游与跨文化交际之间关系

探讨入境旅游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论证“入境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部分将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个命题:一从入境旅游的本质出发证明入境旅游是跨文化的行为;二从交际的特性出发,论证入境旅游与交际活动拥有许多共同功能和性质。最终,确定入境旅游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

(一)入境旅游是一种跨文化活动

基于本文研究旅游宣传策略,所以对于旅游概念性的考察不仅需要从旅游业经营的角度,而且需要从旅游的社会文化角度。对于旅游供给地效益而言,旅游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从旅游者的角度,旅游一种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旅游者所追求的是一种不同于其生活环境的经历和体验(马诗远,2010)。所以,入境旅游就是旅游者,出于消遣,休闲,商务等各个原因,到其他国家进行的旅游活动,此活动为该旅游目的国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当然,不同的国家意味着文化的差异性。入境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国在不同文化体系和经济发展阶段,这就使得文化差异性贯穿整个旅游活动中。

中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在2013年,中国旅游客源市场也有强劲的发展。以下的统计数据表是2013年7月和8月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情况。可见,韩国,日本,俄罗斯是中国三大旅游客源国。地理历史文化都是吸引韩国,日本,俄罗斯旅游者前往中国旅游的动机。中国与韩国,日本虽然都属于东方文化,但是在现阶段的文化观念,思想意识,生活观念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俄罗斯更是如此。然而,位于表中第四位的美国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历史背景上都与中国差异较大,特别是在文化体系上,中国和美国处于两种文化体系,旅游者属于西方文化,而旅游地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双方处于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旅游者处于高阶文化,而旅游地多数属于低阶或者中阶文化(欧阳康,1997)。

所以,无论是来自同一文化体系中日本,韩国的旅游者,还是不同文化体系的美国和俄罗斯的旅游者,入境旅游对他们来说一定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

(二)入境旅游是一种交际行为

探讨入境旅游的交际性,可以从交际的定义和特点分别来剖析。人们在文化里学会交际。文化是交际的源泉。本文认为,交际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从交际的文化社会性的角度,交际与旅游拥有许多共同特点。而且,任何一项旅游活动不可能脱离交际而存在。交际遍及整个旅游过程。自从旅游者踏上旅游地的那一刻,交际伴随而来,从与旅游地当地人民的咨询,与导游人员的互动,到与服务人员的沟通等每一步甚至整个旅游过程都处于一种交际中,交际保证了旅游者的旅行质量和效果。可以说,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入境旅游更是在交际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使外国旅游者获取中国旅游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和旅游咨询,其次是来自于亲朋好友的传播(何燕,马腰峰,孙根年,2006)。从旅游资源的获取方式上来看,旅游是一种交际行为。

综上所述,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入境旅游更是与跨文化交际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像一双无形的手引导旅游者在整个入境旅游过程中,同样,入境旅游也将通过跨文化交际为旅游地带去文化的冲击,文化的交融,一定程度上加速文化的发展。而旅游宣传片作为重要的旅游营销方式之一,不仅包含了旅游吸引元素,也体现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与内涵。所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旅游宣传片对于增加旅游地收入和提升旅游地形象,加快旅游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从跨文化交际交际角度分析旅游宣传片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国家旅游局拍摄了长达八分钟,命名为“中国,魅力永存”的中国国际旅游宣传片,其中涵盖了中国标志性的旅游景点,以直接画面和间接画面的形式介绍了所有中国的世界遗产,一共39处(2008年)。毫无疑问,“中国,魅力永存”是一个杰出的旅游宣传片,推出后不久,各地区就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旅游宣传片。然而,是否所有的宣传片都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中国的地方特色,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值得进一步商榷。每一部旅游宣传片中都涵盖了大量的跨文化交际信息,只有进行科学分析才能进一步提高宣传片质量。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分析非言语交际和跨文化礼仪两个方面对于旅游宣传片的影响。

(一)“中国,魅力永存”非言语交际分析

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非言语交际占到大约70%,而面部表情更是占到了55%(刘芳,2007)。不同的文化对于非言语交际影响很大。根据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国家对于直接接触有不同的习惯(窦卫霖,2005)。对于中国的主要旅游客源国日本和美国,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很少用肢体接触的方式,而中国对于肢体接触没有严格的界定。所以在旅游宣传片中有过多的肢体接触的镜头需要避免。以下是关于面部表情,身姿,服饰的非言语交际元素的具体分析。

1、旅游宣传片中表情的应用

除了宏大的场景外,在“中国,魅力永存”宣传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演员脸上的微笑。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只要有人出场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微笑的表情,这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乐观的民族特征。而且微笑是一个世界普遍接受的幸福,欢迎的象征。Dale Carnegie更是提出,微笑是拉近人们距离的最好方式(Dale Carnegie,2009)。因此,微笑是一个成功的旅游宣传片不能缺少元素。

2、旅游宣传片中的身姿的描绘

在”中国,魅力永存”宣传片中,演员的身体姿势向旅游者描绘了三层含义:首先身姿是一种独特的民族特色。画面中,书法展示,琵琶弹奏,茶艺表演都是典型的中国艺术。宣传片通过演员的身体姿态表演,向入境旅游者展现了民族特色文化,这无疑是旅游业强大卖点之一。第二,身体姿势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宣传片中无时不捕捉了外国游客在中国的行为特征表现,这些姿势无一不体现出他们对于中国之行的满意程度,而获取身心愉悦一直是旅游者最大的旅游动机,身体姿势的传达符合了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第三,身体姿势体现了真实的生活。宣传片中小朋友手牵着手列成长队过马路的场景可以使旅游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和谐的生活。

另外,宣传片中大量民族服饰出演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

(二)“中国,魅力永存”跨文化礼仪分析

跨文化的礼仪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它成为了社会文明的标志和国家形象的体现。“中国,魅力永存”中也有大量的迎来送往的礼节,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民族文化。比如,黎族的火把节体现了黎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而以茶会友更是中国传统礼节之一。但是要想让全世界的旅游者都可以了解并接受中国的独特的欢迎礼节方式,首先需要了解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条件,数据显示,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国主要吸引入境旅游者的旅游资源是中国文化(张宏梅陆林,2009)。而从网络上了解中国文化是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观看中国旅游宣传片。所以,在宣传片中用适当的语言解释说明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

三、总结

第1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wrfd”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全区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湘东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区人大常委会

关于全区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书面)

——2021年1月19日在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

区文广新旅局局长 王 晋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关于全区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情况的审议意见和满意度测评结果,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就全区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的相关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乡村旅游及农家乐发展的基本现状

目前,全区有国家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有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1家,4A级3家;3A级4家。乡村旅游餐饮服务点356家,“农家乐”28家(新骐农庄被评为4星级农家乐、双月湾休闲农庄和仙居山庄被评为5星级农家乐)。2019年,全区共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21.41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农家乐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2000万元。

二、针对“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简陋”的问题整改情况

精规划、强落实。针对农家乐缺乏总体规划,在布局上存在随意性,基础设施简陋等问题,我区在《湘东区一三产融合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升级出台了《湘东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采取示范引领,逐步升级,分批淘汰的方式,对我区的乡村农家乐加以引导,逐步向更高端的民宿进行发展改造,以避开低质、粗放的竞争模式。

三、针对“农式单一,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整改情况

找亮点、抓特色。全力破解“农”式单一,特色不明显问题,根据每个乡村旅游点不同的特色,深挖当地的乡土文化亮点、独特产品,从文化内核,周边环境,人员服务,产品质量,产品特色上花心思,逐步引导当地农家乐在特色亮点上做文章。

一是做好餐饮文章。如:大丰村桐花谷豆腐馆,是依托大丰村桐花景区的特色资源;桐花谷情人竹栈道、桐花豆花人家、豆腐加工厂、豆腐民俗体验馆、豆腐文化展示馆等项目,打造集旅游休闲、农活体验、原生态健康美食于一体的高端农家乐。

二是做好功能文章。如:排上镇上珠村仙居山庄,是集农耕文化科普、农趣体验、乡村度假、会务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田园休闲度假区,又融合油茶文化、酒文化、健康餐饮文化等主题元素,给游客营造一种“醉花荫、享清宴、乐碧水、归山林”的精致山林体验,目前,已成为萍乡市精致型休闲农业园区的典范。

三是做好内涵文章。如:东桥边山翡翠谷的格竺草堂,是集书法创作、茶艺表演、学术交流、户外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新式高端农家乐,是萍乡市慢游生态田园的典范。通过整合水务、交通、农业、新农村建设等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对边山翡翠谷景区村落、山体等进行综合治理与景观提升,夯实基础设施,提升翡翠谷景区建设水平,发展山、水、田、村并举的乡村农家乐旅游,将边山翡翠谷建设成为集学术交流、艺术创作、花海观光、田园骑行、登高揽胜、民俗体验于体的山水田园旅游景区。

四、针对“功能要素配套不足,经营管理粗放”的问题整改情况

一是重基础、促提升。在基层服务人员管理上下工夫,强力提升基层从业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根据《江西省星级农家乐评定办法》,每年对申报农家乐的经营户进行一次“星级达标”评定,凡验收达标的“农家乐”经营户实行挂牌管理,给予奖励和补助,开展农家乐从业人员烹饪、礼仪、食品卫生、消防、保安等项目的培训,提升了我区农家乐乡村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截止目前,全区共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相关培训4期,培养学员158名;经过评定,湘东区双月湾休闲农庄和排上仙居山庄荣获江西省五星级农家乐,区新骐农庄荣获江西省四星级农家乐。

二是成立湘东区农家乐行业协会。对旅游重点村或乡村旅游点加强统一服务和行业自律,通过整合农家乐经营户的实力,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将农家乐旅游产业向规范化转型,走精品化、品牌化之路。排上仙居休闲度假田园综合体项目,入选2020江西省田园综合体和精品园区(农庄)项目名单。

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倾力扶持,推动农家乐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从区旅游发展基金中拿出资金,奖励和鼓励星级农家乐对自身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充分利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为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贷款,并在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问题;并将发展农家乐产业与全域旅游开发、特色小镇、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大对道路、通讯、水电、停车场、美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助推农家乐旅游规模化发展。通过以上措施的推进,我区各大景区通往农家乐的道路、通讯、水电、停车场、美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质的提升。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做活推介,不断扩大农家乐的知名度。坚持走出去推介与点上活动推介相结合,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类赴外旅游推介,把湘东乡村旅游农家乐融入到湘东旅游整体向外推介,提高湘东乡村旅游农家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举办湘东乡村旅游美食节、网红美食直播等节庆活动,集聚乡村旅游人气,做热湘东旅游。充分发挥离城区近的区位优势,瞄准重要节日、纪念日等精准营销,为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依托优势,丰富文化内涵,挖掘生态文化,突出旅游新特色。依托生态资源,将乡村旅游和古傩文化、隐逸文化、宗教文化、知青文化相结合,使山野农趣与陶艺体验、国学经典诵读、傩雕等民俗活动融入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中,给游客奉献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文化大餐”,大大提升家乐休闲旅游的品味。按照“一片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的要求,加快打造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区。

第12篇

一提起“素食”,你的脑海或许会浮现出那些“仿荤”的素菜,它们虽然由素食材制成,却不缺肉肴的美味。这些仿荤的素菜送入口中,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眼睛和舌头被心甘情愿地“俘虏”了,“香油脆鳝”、“红烧甲鱼”、“鱼米之乡”、“香酥对虾”被塑造得那么惟妙惟肖,而且其肉香、肉味被素食材演绎得淋漓尽致。殊不知,这些素食材本没有肉的香气,也没有肉的质感,只能靠特定的辅料甚至化学添加剂来成就它们像“荤菜”的特质,其实并不利于健康,也违背了素食的“本我、简约”的精神。

当下新潮的素食,以获取天然纯净的均衡营养为主,以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关注健康、返璞归真为理念,坚持“本味”和“不时不食”。新素食充分利用了野生菌类、山珍类、鲜果汁茸类、深海藻类、鲜笋与根类、蔬与茎菜类、特色干菜类等植物食材,运用先进的烹饪设备制造出酸味、甜味、辣味、咸味、酱味、原味、汤味的菜肴,讲究食物的造型,也讲究营养平衡。在整个食素过程中,讲究吃喝顺序,先清理肠胃,提神养精。先饮茶,将茶之雅,素之清融汇其中。感受完茶的神韵之后,再步入素食的营养套餐中。

每道素食有着非常雅致的名字,用特定的器皿,背后特定的故事,它们从色、香、味、形、器、神、境都达到和谐统一。在举箸间,感受每道菜的心思和创意,聆听每道菜背后的故事,体会一餐一禅,本味本心,即便你没有身入佛门,也能隐约闻到梵唱之音,心灵也会跟着沉淀下来。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的坎贝尔博士,是个很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的素食营养研究总结:要尽量去吃纯天然的素食,同时尽可能地减少食用精制食品、盐、脂肪及添加剂过多的食品,纯天然素食能延年益寿,减少疾病,增强肌肉耐力,是一种健康长久的生活方式。如今的新素食,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还非常养生。

素来结缘新素食七部曲

缘之茗

它是一道与茶有关系的前菜,其实是“云门糊饼赵州茶”。赵州茶是佛教用来接待贵宾的最高礼仪,而古人有诗曰:“云门糊饼赵州茶,信手捏来奉作家,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将这两物结合成一道菜,说是开启了素食味蕾之旅,还不如说开启了洗涤心灵之旅。建议先品一口赵州茶,再吃一口云门糊饼,旁边的茶叶是以橄榄油和玫瑰矿物盐拌制而成可直接食用,接着吃餐前水果,可以清醒肠胃,有助于营养的吸收。

缘之慈

寄食于慈,燕窝是很名贵的补品,其养生功效及美味令人趋之若鹜,只是获得方式对金丝燕较为残忍,并不可取。而“柠檬竹燕缘千叶蔬”取之竹燕窝,它是生长在蜀南地区高山中的竹子开花后长期与云雾接触凝固的一种液体,营养价值可与真正的燕窝媲美,这道菜用柠檬外壳为器皿蒸制,由于有了柠檬汁液的融合,不仅带有柠檬的清香,口感香甜适中,还别有一番置身大山之中的韵味,搭配旁边的清淡小炒,清新爽口,俨然是一道美容养颜的最佳菜肴。

缘之行

这是一道朴素的素食,言外之意是食材就像行走那样随处可见,非常容易获得,但一样能获得“真我”的美味。这道“芝士秘酱口蘑”结合了西式常用的芝士,制后的口蘑,菌香浓郁、菌肉饱满、味道鲜明,由于加入了调制好的香菜碎与芝士融合,使整个口感变得更加丰富、鲜香美味,再配以原味蒸制的小紫薯一同搭配食用,令这道菜品更加完美,既有口蘑的鲜香脆爽,同时还具有紫薯仔的绵软香甜。

缘之味

结缘于四味开胃菜,点醒味蕾,它们分别是红梨马蹄爽、桃仁珍珠菜、尚素卷南北、秘酱虫草花。这些菜均为橄榄油和玫瑰矿物盐拌制的,不寒不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具有益肝肾,补精髓,降血压,增强人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的功效。

缘之慧

这原本是佛门的一道菌汤,将采来的菌类用泉水清炖,佛门将这道菜看做为开启智慧的“补品”,现在被升级了,“圆钵滚石炙双菇”―18种来自云南名贵的真菌,有羊肚菌、牛肝菌、松茸菌等,先是将菌倒入加热的卵石钵中,炙烤后的菜品香气腾腾,伴有吱吱作响的炙烤声,四处飘散,口感干香微辣,配以菌汤搭配食用,别有一番温文雅致的感觉。

缘之喜

到这一道已经有从味蕾上升到心灵的意思了,意在看着欢喜,吃出欢喜,此道重在视觉和味觉上的惊喜。这道“翡翠白菜园珍珠圆子”是用白菜蔬菜汁制作,口感鲜香,形似绽放的白菜,有发财的吉祥寓意,而珍珠圆子口感软糯香甜,象征圆满。

缘之缘

素食七部曲的结尾,机缘三彩面,面全部是由纯蔬菜汁与面粉调制而成,绿色的是菠菜汁,黄色的是胡萝卜汁,紫色的是紫甘蓝汁,配有八宝酱、芝麻酱、去皮尖椒和小乳瓜,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试其中,口感更佳,最后喝一口有机面汤温润肠胃。

木鱼の缘

来“木鱼の缘”体验素食茶语,你首先会感受到浓郁的禅境空间。餐厅装潢以白色调为主,简洁而大气,进门处是一座七宝池厅,水面莲花灯,倒映波光影。在三楼包间,一张硕大的餐桌以圆心为水,纹散莲移,无声无息中暗含灵动,让人远离浮躁,使人静心。木鱼の缘主打“素食养生,茶禅一味”,先喝茶养性,吃纯粹的素食养生,这也是茶艺与新素食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木鱼の缘以欢喜、健康和慈悲之怀,尊重素食材的“本性”,用野生菌类、山珍类、鲜果汁茸类、深海藻类、鲜笋与根类、蔬与茎菜类、特色干菜类,结合现代烹饪工具,创作出108道菜。其中云门糊饼赵州茶,推出的四季胡饼是这里的特色,春季玫瑰草莓,夏季莲蓉薄荷,秋季桂花豆沙,冬季枣泥蜂蜜。杏仁慈菇缘百合炒蜜豆、香椿豆腐缘灵菇牛蒡卷、蜜汁藕排缘松仁玉米、酱焖三宝缘粉蒸玉萝、芹香珍花缘榄油芥菜……主辅料搭配讲究,口味营养均衡,款款菜肴如同出水芙蓉的美女,令人爱不释口。

素食达人

程宏

法号庆晟,木鱼の缘总经理。喜欢素食、茶、旅游。原本是房地产业的新锐,因为选择了皈依,习惯性地吃素,再得以弘景鼎盛创业投资股份公司总裁钟利文先生的支持,就在西单大悦城开了间素食馆“木鱼の缘”。就在仿荤素食及创意菜横行天下时,她带领着厨师团队用100多种素食材开发出499道的素肴,并坚持 “素食养生,茶禅一味”。

《风尚周报》:素食的美味在哪里?

程宏:有不少的荤菜如没有佐料提味,它本身的“腥味”是很难去除的。真正的素食不靠调味剂,而是靠自身的原味。只要将食材搭配好,再加上烹饪技巧就能烹饪出美味。现代素食已经不是物质匮乏年代的“开水涮青菜”了,野生菌类、山珍类、鲜果汁茸类、深海藻类、鲜笋与根类、蔬与茎菜类、特色干菜类都是很好的素材,加之西式及怀石的烹饪技法,厨师的高超技法及美器赋予素食的提升,享受味觉、视觉、心灵的素食饕餮盛宴已不再是新鲜事了。

《风尚周报》:吃素有什么好处?对于尝试素食者有何建议?

程宏:食素不仅可以改善人饮食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吃素有助于修心养性。多吃豆类食物可以补充蛋白质,混吃杂粮,营养更均衡。对于初尝食素的朋友,我建议是逐步调整饮食习惯,切勿勉强,这样才能逐步做到“正心、明和”。

《风尚周报》:很多人认为吃素吃不饱,膳食营养不平衡,你如何看?

程宏:食素吃不饱仅仅是错觉。有些人觉得只有吃荤食才能吃饱,其实是给身体造成了消化负担。“素食消化用一天,肉食消化用三天”,素食在人体内的消化速度引发了人们认为吃素吃不饱的错觉。就膳食营养而言,无论是素食还是荤食都讲究营养搭配。就素食而言,坚果类是硒的最好来源,硒是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所以日常中要多食用;蛋白质在素食中可以从豆类、坚果、豆制品、小麦蛋白(谷类、面包、米饭、玉米等)等吸收,将含有多种蛋白质的食物搭配吃,足以补充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尽管肉类是铁元素最好的来源,但对于素食者来说,也可以从豆制品、菠菜、全麦面包中补充。可以说,素食基本不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的问题。

素会 岭南风高端素食

这个流花湖畔的素菜馆与流花茶艺馆系出同源,装修风格也是一脉相承的浓厚粤文化色彩,青砖、园林、红木、拱门等一起构成了餐厅的骨架,而粤式追求原汁原味的烹饪风格和优良的食材则是填充其中的血髓。然而原汁原味并不代表“开水涮白菜”式的无趣与死板,大厨崔子良善于把不同食材放在一起组合排列,变戏法般的搭配让它们互相增益。

餐厅在开业几年内早已赢得多项烹饪大奖,碧绿布袋罗汉就是一道享誉多年的获奖名菜,把素肉碎、玉米粒和鲜菇切碎后包裹在厨师秘制的外皮里面,蒸熟以后淋上番石榴汁,色彩喜人之余,甜美的番石榴气味让看似平凡的食材都提升了一个层次,香味的复杂感让味蕾应接不暇。一品金瓜则是近期新菜,用作容器的小南瓜都经过精心挑选以保证个头一样大,去瓤之后在里面填上杏鲍菇、白灵菇和鲜菇,淋上芝士后熟,芝士香气四溢,三种菇的鲜香沁入小南瓜的瓜肉里面,让其香味更上一层楼。仙竹锦盒、金汤山药丸等菜式也各有特色,相当值得推荐。

香巴拉

藏族主题素菜馆

香巴拉是一个以元素装饰的素菜馆,入门就是老木头打造的吧台和茶座,大厅被隔成几个小块,方便顾客包场搞活动或小范围讲授佛法素食养生。另一头是被装满佛经的书柜,照片、藏族法器所装点的长廊,包房隐身其中。餐厅老板有两个,一个是注重健康的生意人,另一个则家里几代食素,合伙开了这餐厅也就顺理成章,而且以广结善缘、推广素食为宗旨。既然要推广素食,品质和口味自然排第一位,餐厅目前有自己的大棚,培育部分食材,像沙律酱之类的酱料也100%自制以保证口味独特。这里的素菜种类繁多,有可以按位上的,也有例牌的,每季还有应季菜式,丰俭由人。目前热推的是松茸板栗粥,用最适合熬粥的精品东北肥仔米熬好白粥底,再分批加入姜丝、素肉碎、过油的板栗和有“菌中之王”之称的新鲜松茸片,香味非常浓郁诱人。苜蓿芽手卷也是主打菜式,用即点即烤的大块紫菜包裹着青瓜条、核桃、自制沙律酱,上面铺上自家培育的台湾苜蓿芽,味道清甜而开胃,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鸳鸯菌香包也值得尝试,以春卷皮和生菜分别包裹着几种新鲜菇菌,前者油炸后者蒸熟,一者香脆一者清润,对比的口感让菌香更沁人心肺。

Kush

低卡果腹素食

掩隐在延平路创意园区旁的Kush,算得上是上海第一家国际化素食餐厅。门口大大的玻璃柜台陈列着各种有机蔬果,用餐区域完全被包在餐厅内部,舒服的沙发和木椅围绕着不多的几张餐桌。Kush一词来自静远仁爱的梵文,意为幸福。店里的很多原料都是来自有机农场,有机番茄便是特色,店主Frank Steffen来自德国,他的菜单里是全素的食材打造出东西融汇的菜式,完全的“无荤”、“断念”。

健康的西式素食阵营,汉堡是一员大将。平日里人们口诛笔伐的是高热量的油炸肉汉堡,而Kush的小扁豆杏仁汉堡是店内的热门招牌,果腹感十足,仅120卡的低热量让人窃喜。金黄香软的面包是自家烘培,每天定量制作以保品质如一,内里抹上的碧绿是混合了蔬菜和罗勒叶的酱泥,一整块厚实的主角是小扁豆泥饼,混入的玉米粒、胡萝卜粒、杏仁粒等分明可见。饼略微烤过,外焦脆,内绵厚,再夹入牛油果片和番茄片,既刺激了视觉,也多了种凉滑爽脆的口感。新鲜春卷久居必点榜单的榜眼或探花之位,晶莹剔透的面皮里都是切丝的素菜,有黄瓜、胡萝卜、粉丝,还有豆腐,除了有罗勒的香味,为了平衡略显清淡的口味,可以看见附着在菜丝上的粒粒黑胡椒粉。

这里的果汁都是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鲜榨的,附带还有一份卡路里和脂肪、糖分以及各种维生素的对照表,十分贴心。其中还有加了螺旋藻的特制饮品,入口还能感受到些许纤维和颗粒的质感。

素食达人

释宗舜

号无尽灯楼主人,佛教禅宗曹洞宗第四十九代传人。中国佛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吃素有30多年。释以布道佛学理念为己任,主张简约、环保、低碳的生活,他认为素食和简约已成为一种时尚生活。

《风尚周报》:素食的美味在哪里?

释宗舜: 素食是本我、健康、环保的化身,这与佛家思想一致,所以因此为美;它的简单不会让味蕾、身体有过重的负担,因此而美;而现代素食以吃出“欢喜”为本,不管是味道,还是心灵,因此为美。最重要的是,素食不杀生,以慈悲为善。

《风尚周报》:那些用素菜做出肉味道的素餐,你喜欢吗?为什么?

释宗舜:仿荤菜是把简单的食物给复杂化了,添加了太多的化学用剂来仿照荤菜的味道,这本身不利于健康;再者它其实是变相地鼓励人们吃荤,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在佛家看来并不可取。现代佛学主张“活在当下”,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地享乐,也不意味着提倡苦行主义,如果吃素对个人来说太苦太难,不如结束吃素行为,免得身心受苦,如果吃荤能让你产生幸福感那就适当地吃荤。

《风尚周报》:吃素会让你感到疲倦吗?

释宗舜:很多人以为吃素容易疲倦,这其实是对素食的误解,相反素食赐予我力量,它让我的细胞更加活跃,包括新陈代谢加快,消化系统更好,身体延伸性也更好了。少吃多餐是素食很好的饮食方式。吃素也要搭配,谷物、豆制品、蔬菜、瓜果、坚果都要吃,尤其是坚果,肉肴所含的脂肪和其他营养,坚果都有。

《风尚周报》:对最初的素食者有何建议?

释宗舜:量力而行吧。凡事讲究自然过渡。食素是一种境界,调整自己对人、对事、对世间的态度,使人变得平和,学会感恩。但素食并不意味着禁欲,它只是能让人更好地平衡好欲望与静心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处理得与失的关系。刚开始吃素,消化系统会变好,可能会常常饥饿,可以随时补充坚果,可以从一周吃两三次素开始,慢慢地调整饮食习惯。

适合搭配素食的3瓶葡萄酒

严格的素食主义是禁绝酒精的,即使在宽容素食主义中,对鸡蛋、牛奶、葱、蒜这些介乎荤素之间的“边缘食品”的容忍度也要高于酒精。但是,连素食达人释宗舜都告诉我们:活在当下比一味苦修更重要。我们又何苦抛弃那些能与素食完美搭配的葡萄美酒呢?何况,在《西游记》里,唐僧那三个皈依佛门的徒弟吃素也不忘喝几杯素酒来下饭――素酒就是以水果为原料制造的酒,荤酒则以粮食为原料。所以,茅台五粮液或许要避忌一下,葡萄酒倒不妨用来下素菜。

Desire Cordier

Rouge- Saint-Emilion

Grand Cru 2006

歌迪雅圣达美隆红葡萄酒

法国波尔多(Bordeaux, France)

美乐(Merlot)

深宝石红色;有肉桂、甘草和烧烤的香气,还有玫瑰、樱桃等花果香;酒体强劲有力,平衡和谐,优雅紧致,丝绸般的单宁带出长久回味。

适合与浓味型菜肴配食,酒体的香料气息能提升素菜的香味。

Louis Jadot Chablis 2006

路易亚都世家莎布利法定产区干白 2006

法国布根地(Burgundiy,France)

霞多丽(Chardonnay)

酒体呈金黄色;白色鲜花般的幽香;酒质清新活跃,有着油脂般的质感和清爽怡人的口感。

配以牡蛎、熟食、煎鱼及乳酪味道鲜美。清新的酒体能与清淡的素菜搭配。

Beringer Knights Valley

Cabernet Sauvignon 2008

贝灵哲庄园武士谷加本力苏维翁干红2008

美国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America)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