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营绩效分析

经营绩效分析

时间:2023-07-07 17:2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营绩效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营绩效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股权结构;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2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66-02

一、提出假设

在国家持股的公司里,过高的持股比重,内在地激发了国有股东权力行使的积极性,并为其过多的干预提供了理由和方便,使得公司很难将所有者和公司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来追求。同时,国有股权代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但他们并不拥有索取其控制权使用收益的合法权益,从而也不承担其控制权使用的责任,这样国有股权代表手中控制权就成为一种“廉价投票权”,企业内部人只要花一定成本就可以收买这种廉价的控制权,致使“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国有股权的比重越大,政企就越难分开,公司治理效率也越低。此外,国有股权过度集中及其不可流通性不利于国企转换经营机制,从而使股份公司与原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首先提出假设:国有股占总股本比重越低对公司综合经营绩效越有利。

二、实证分析

本文所需的样本来自2008年辽宁省工业国有股份公司的经济指标表。经过对带有显著异常数据(数据超过相应所选样本数据均值标准差)的公司的剔除,最终保留450家,按照国有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将公司划分为小于30%的公司(以A表示,共计330家)、30%―50%的公司(以B表示,共计67家)及大于50%的公司(以C表示,共计53家)三类。对于公司经营绩效,本文主要考虑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等五大方面。相应选取的主要指标见表1。

将三类公司的各项经营绩效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分析,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整理出主要结果见表2、表3。

Sig.(2-tailed)<0.05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表3显示,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低于30%的公司与30%-50%的公司之间,前者的盈利能力高于后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的评估中,二者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低于30%的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和社会贡献稍高于30%-50%的公司,而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则稍显低下。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为30%-50%的公司与高于50%的公司之间,前者的资产管理能力与社会贡献比后者高,且皆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另外三方面的评估中,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前者低于后者,在盈利能力方面,前者稍高一些。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高于50%的公司与低于30%的公司之间,前者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社会贡献皆低于后者,且在盈利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偿债能力方面,前者则高于后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看到,两类公司的发展能力基本相近。

三、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辽宁省工业类国有股份公司的绩效评估中,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不同,公司绩效也大不相同,且表现在公司绩效的不同方面。对于盈利能力来说,随着国有股本占总股本比例的减少而显著增强;而在偿债能力方面则相反,随着国有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减少而显著变弱。在资产管理能力和社会贡献方面,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为30%-50%的公司最优。可以看到,除偿债能力外,整体上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高于50%的公司绩效显著不及另外两类公司。此结论与本文假设并不完全一致。

据此分析,国有股占比越低的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更灵活充分,因此有着更大的盈利空间,但是资金保障方面不够稳定,因此偿债能力很弱。而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在30%-50%的公司经营绩效各方面相对来说更均衡。因此,目前辽宁省工业类国有股份公司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国有股占比高的公司的经营管理摆脱比较死板的局面,使之达到最佳的盈利状态,同时如何使国有股占比低的公司获得更稳定的留存收益,以保证债务的清偿。

参考文献:

[1] Morck,Nakamura,Shirdasani.Banks,ownership structure and firm value in Japen[J].Journal of Business,2000,(04).

第2篇

[关键词] 经营绩效指标 分析假设 机理

一、经营绩效指标的选择和分析假设

对经营绩效指标的界定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假设是考察交易成本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前提。为了便于分析,经营绩效指标选取的是总资产收益率;分析假设是对交易成本和经营绩效关系考察的范围界定。

1.经营绩效指标的选择

由于我国缺少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在衡量经营绩效时本文选择的是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总资产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即反映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果越好,经营管理能力越高,从而带给企业良好的经营绩效。

2.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假设

(1)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的长期投资。

(2)企业社会责任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之所以考虑到进行这样的分类,是由于在企业进行投入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的单位投入带给企业的效益本身不同。

(3)企业承担的单位社会责任和降低的交易成本都是可测量的。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交易成本、经营绩效的机理分析

首先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降低交易成本总体上的分析,然后考察企业承担各种类型的社会责任如何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经营绩效。交易成本的降低表示净利润的提高,而平均资产总额近似看作是常数,由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可知,交易成本的降低表明总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即是经营绩效的提高。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交易成本、经营绩效关系的总体分析

依据张五常关于交易成本的理论,把交易成本分为谈判成本、信息成本和度量成本。谈判成本主要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制造商和中间商的谈判所花费的费用;信息成本是了解产品信息的成本;度量成本指的是对商品的特性、特征度量的成本。以下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1)对谈判成本的考察

良好的社会责任绩效提高了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形象和声誉,这使企业和公众之间更为信任。在企业与消费者谈判过程中,若彼此间缺乏信任,双方都会花精力鉴别对方提供的信息;达成协议后还要防止对方不履约,防止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双方把资源浪费在不能创造价值的活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谈判成本。而拥有良好社会责任绩效的企业这种成本会较低,制造商和中间商之间的谈判也是如此。双方都愿意和信誉好的企业履约,彼此间更为信任,履约和监督成本都会降低。这样企业的谈判成本会降低,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净利润的增加,即是总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2)对信息成本的考察

企业对消费者责任主要体现在向消费者提高安全可靠的产品;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使消费者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提高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对于良好的社会责任绩效企业而言,消费者明白其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会较少地用讨价还价的方式去获取信息,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怀疑较少。企业拥有良好的信誉,营销渠道更为畅通,这样也可以节省营销费用。总之,拥有良好社会责任绩效的企业会节省信息成本,信息成本降低了,总资产收益率也会随之提高。

(3)对度量成本的考察

良好的社会责任绩效企业会提升员工的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目标更为一致,度量员工的贡献就会更为方便,因为员工较少出现卸责行为和道德风险。而卸责行为少了,企业的监督成本也会随之下降。因此,良好社会责任绩效的企业同样会节省度量成本。同样,度量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总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总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降低则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绩效。这样,交易成本作为中间变量,实现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提总资产收益率效的路径。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交易成本、经营绩效关系的具体分析

企业可以看成是一个由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本地居民、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共同体。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或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他们就要求企业考虑自身的利益,给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构成了外部压力。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为企业争取长期的利益。反之,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会失去自己前进的动力,最终会导致破产等严重的后果。本文分析企业承担对股东、员工、消费者以及环境的社会责任对交易成本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股东作为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来说,其利益实际上是企业或企业家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虽然企业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并不能保证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企业如果不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受到损害以后,企业就根本无法长久地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果企业不能实现盈利,其再生产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甚至面临破产。

企业员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则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获取。由此可见,企业若不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足发展。如果企业主动承担起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提供给员工公平的就业机会,保障他们的劳动安全,报酬要合理公平并努力提高员工的生活福利水平,那么企业的目标很容易便可得到员工的认同,这样就能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忠诚度,企业的凝聚力和共同应付困难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改善,面临因为员工过于频繁流动所带来的困扰,这样企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费用、招聘成本以及培训成本等,进而并能提高总资产收益率和生产效率。

企业满足了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又提高了企业的信誉,促进了产品销路,拓展了服务领域,直接促进了企业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了对产品的需求量,提高了居民的购买率,又为企业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就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会使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更加信赖,会以更少的信息成本来购买产品或享受服务,这样会降低企业运作的交易成本,提高经营绩效,企业应当主动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

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步减少,其获取成本越来越高,可以说谁先获得资源,谁就能较早得到发展,它发展的成本就较低。如果再等几年之后再发展,需要发展的国家就会更多,需要资源的国家也会更多,资源相对减少会促使价格上涨,使获取资源的成本升高,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承担对环境的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在企业与其他组织合作过程中,会以更少的成本来获取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运作的交易成本。同样,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则意味着承担对环境的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

总之,企业承担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会得到比其付出更多的收益。企业厉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其形象,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会优化企业的财务绩效。

参考文献:

[1] 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01(06)

[2] 杨子强:关于我国开展社会责任活动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04(11)

[3] 潘上渠,张洁: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商业研究,2006 (47)

[4] 李立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南方经济,2006(02)

第3篇

关键词:寿险公司;因子分析;指标;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142-02

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将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称之为主因子或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2 样本与指标体系的选择

2.1 样本的选择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保险年鉴2006》。在进行人寿保险公司样本选择时,采取以下标准:

(1)样本寿险公司必须具有一定规模,量化标准就是公司员工数多于 200 人或全年保费收入超过7亿元。规模太小的公司对市场没有影响力,并且很小一点财务数据统计上的错误或者误差就将对研究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2)样本寿险公司至少要在2个以上的城市开展经营活动,因为保险的原理是大数原则,同一个城市的消费者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仅在一个城市开展经营活动不能充分分散地域风险。本文研究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寿险公司经营绩效,因而要求样本寿险公司要有最低限度的地域覆盖面。

(3)样本寿险公司至少已经在大陆市场经营了4年时间,也就是说2002年以后开业的保险公司将不会成为研究对象。这是由于一些新成立的中外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规模小而且经营不稳定,经营绩效缺乏可比性。

2.2 指标体系的选择

2004年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提到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估: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本文选取了以下12项指标以求构成一个比较客观、完备的指标体系,系统性地从四个方面来全面反映寿险公司经营绩效,具体数据见表1。

佣金费用率(x1):佣金费用率=(本期实际佣金支付额+手续费+本期费用)÷本期实收保费100 %,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保险业务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水平;赔付率(x2):赔付率等于赔款支出与本期实收保费的比率,可用来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资;金运用率(x3):资金运用率=投资÷资产总额,是指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额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利用率越高,说明公司的闲置资金越少,公司便越充分利用了资源;固定资产比率(x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本额÷公司总资产,固定资产比率体现了在固定资产上占用的资金比率,公司固定资本占用过多的资金,会降低公司的流动性,增加风险;资产负债率(x5):资产负债率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保险公司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流动比率(x6):流动比率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保险公司的流动资产在某一时点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表明保险公司每一元钱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资本金利润率(x7):资本金利润率为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说明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与全部资本金的关系,表明保险公司拥有的资本金的盈利能力;承保利润率(x8)。承保利润率=承保利润÷本期实收保费收入,该指标反映了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业务(出售保单)获取利润的能力;投资收益率(x9):投资收益率为投资收益与投资总额的比值,是反映保险公司资金管理水平和资金运用效益的重要经济指标;资产收益率(x10):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总额。反映了保险公司应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包括承保利润率和投资收益率;人均保费收入(x11):人均保费=本期实收保费收入÷公司员工人数(单位:百万元/人),人均保费越高说明公司的承保效率越高;所有者权益增长率(x12):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的绝对值100 %,所有者权益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而该比率反映了公司发展、成长的程度。

考虑到佣金费用率、赔付率和资产负债率是逆指标(即佣金费用率、赔付率、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经营绩效越差),所以取其倒数进行调整,新指标分别定义为逆佣金费用率、逆赔付率和逆资产负债率。

3 寿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

3.1 原始样本观测数据的标准化

3.2 计算因子负荷矩阵

由SPSS14.0软件的输出结果可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前5个特征根,解释了寿险公司绩效指标方差的87.294%,即前5个主成分已集中体现了原始数据大部分的信息,因此本文提取5个公共因子是合适的。为使因子之间的信息更加独立,对因子负荷阵进行最大方差正交化旋转,旋转后所得因子负荷矩阵如表2。此方法会使在一个公共因子上有高负荷的变量数目减至最少,增强因子的可解释性。

3.3 公共因子及其解释

经过旋转之后的因子负荷矩阵的经济含义比较明确。由表2可知,公共因子1在资本金利润率、承保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上的载荷值都很大,由于这3项指标是分别从3个不同方面衡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若3项指标越大,则该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故称该公共因子为盈利能力因子。公共因子2在资金运用率、固定资产比率、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上的载荷值较大,这4项指标都是公司资本结构的反映。资金运用率等于投资总额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反映了投资的规模,若资金利用率越高,表明公司的闲置资金越少,公司便越充分利用了资源。但注意到资金运用率的因子载荷符号为负,说明在样本公司中存在投资比例越高投资效益越差,投资比例较低投资效益却较好的现象。固定资本比率体现了企业在固定资产上占用的资金比率,公司固定资本占用过多的资金,会降低公司的流动性,增加风险。逆资产负债率为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若逆资产负债率越大,即资产负债率越小,则寿险公司经营就越稳定,越不易破产,保单持有人利益越有保障,因而对寿险公司经营就越有信心。流动比率反映了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既是关于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又体现了公司对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结构的安排,因此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本结构指标,故将以上4个指标综合称为资本结构因子。公共因子3在逆佣金费用率、逆赔付率、人均保费上有较大的载荷,逆佣金费用率、逆赔付率和人均保费收入越大,则佣金费用率和赔付率就越小,反映出保险公司的营运效益越好,称该因子为营运效益因子。公共因子4在投资收益率上有很大的载荷,它体现了寿险公司的投资效果,因此称之为投资效率因子。公共因子5在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上的载荷很大,而该比率越大,则反映了公司发展、成长迅速,经营良好,因此称之为权益增长因子。

3.4 公共因子得分

公共因子确定后,现在要计算每个样本寿险公司的公共因子得分。首先建立公共因子F与x1,…,x12(佣金费用率、赔付率和资产负债率3个指标分别取其倒数)之间线性回归方程:

(2)式称为因子得分函数,可由它来计算每个样本寿险公司的各公共因子得分。由最小二乘法可估计回归系数,计算出公共因子系数矩阵。根据公式(2)以及计算出各寿险公司在每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并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5个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进行汇总,得到综合得分见表3,即:

参考文献

[1]何晓群. 现代统计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第4篇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股权结构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如何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提升经营绩效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西方关于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较早可以追溯到1932 年,Berleand Means 在《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一书中,通过分析英美国家公司股权结构的现实情况,归纳研究说明:现代公司股权越来越分散,所有者权利实际上是越来越是名义的,职业经理往往控制着公司。对于所有权分散的公司,管理人员拥有少量的股权将会激励其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而随经理人员持股份额的增加,他们的利益将会与广大股东趋于一致,则其偏离企业利益最大化倾向将会减轻。此后,股权结构与股份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成为公司理论研究工作者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有学者从道德风险的角度考虑认为控股股东必然会通过侵占其他股东的利益来为自己谋利,而避免这种情况的有效手段只能是利益驱动上的激励作用,即当公司整体利益成为控股股东的追求目标的时候,才能真正限制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在外部环境对市场的保护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企业有多个大股东共同存在的情况会有一定的优越性,这样既可以避免搭便车的行为,又不会出现单一大股东完全拥有企业决策权的状况(Bennedsen and Wofenzon,2000;Cronqvist and Nilsson,2000)。

国内的学者们也对此作了诸多研究,采用上市公司不同时期的数据和行业,有学者认为股权结构能够显著影响公司绩效,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U型关系(陈德萍、陈永圣,2011),正相关关系(张亚连等,2014)。王晓巍、陈逢博(2014)的研究认为企业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回归式抛物线关系,企业价值伴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再降低,第一大股东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法人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国外学者主要针对股权占比而导致的管理积极性以及两权分离理论对经营绩效结果展开讨论和分析;国内学者结合研究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从特定角度切入来看股权结构及经营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经济环境、证券市场均在不断的变化及完善当中,本文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对延续深挖公司治理理论有补充完善作用。

二、股权结构影响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截止至2013年底,我国境内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有2489家。本文所用的各项财务数据均系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数据。为了剔除异常的样本对本文所研究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选取样本时依照了如下步骤:本文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依据,以2005-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选取了2013年12月31日前在我国各大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得到了2777家样本。为了避免异常数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剔除了上下1%数值异常的企业,据此得到了剩余的300余家企业共2576组样本。

(一)被解释变量

经济上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有许多种,而国外学者大多愿意选用托宾Q值来进行比较衡量。托宾Q值是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可以用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基于国外的资本市场相对成熟,上市公司的股权基本上均达到了全流通的状态,而流通股的股权基本上可代表公司的市场价值,因此托宾Q值能够真实地反应公司价值。然而在中国,由于证券市场的起步较晚,市场机制尚不成熟,并且由于诚信机制以及股民圈钱等问题导致市场的普遍投机性较高,因而股票价格在中国较难真实反应公司价值。加之目前我国的要素市场仍不够发达,也尚未出现具备参考价值的权威结构及方法,较难确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因而在市场价值与重置价值相对不准确的情况下,托宾Q值并不适用于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情况。相对于国外学者大多推崇的托宾Q值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绩效情况,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国内专家学者更倾向于选择单向的财务指标来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或者每股收益(EPS)等。ROE是衡量公司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同时还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配股和特别处理(ST)的主要考核指标,所以目前上市公司有存在着利用ROE作为指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ROA是分析公司盈利一个十分有效的比率,是另一个衡量企业收益能力的指标,其数值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及发展能力,同时亦是决定企业是否需要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绩效;典型相关分析

一、引言

当今社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世界潮流。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独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承担比一般企业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商业银行特殊的经营内容决定了其与生俱来的公共性及社会性特质。这种公共性与社会性决定了整个社会对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承担有着更迫切的期待;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和实际表现对其所服务的客户或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具有一种较强的“辐射”效应,如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低碳信贷”发放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将社会责任纳入银行经营战略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国际银行业实现战略接轨,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从实践来看,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和银行对社会责任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上海银监局于2007年4月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第一次将银行的社会责任纳入监管范围内。银行方面,自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06年国内银行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各大银行纷纷定期其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兴业银行作为我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①”的商业银行,更是在2010年3月4日国内银行业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该社会责任报告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指标,标志着我国上市银行对社会责任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实证分析角度探讨商业银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商业银行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经营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评价指标的选择

商业银行的高负债经营特性及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导致其具有广泛而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并形成了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国乃至他国的经济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商业银行在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应主动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纳入自身发展目标与实践中。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既依赖于股东资本投入,也得益于客户、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付出的努力,因而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对各利益相关者负责。

三、实证方法:典型相关分析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容量和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采用的样本为中国目前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来源渠道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各家上市银行网站的上市银行2007―2011年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

(二)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各评价指标数据及典型相关分析法的操作原理,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到典型相关系数(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第二对典型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717,因此,第一、第二对典型变量解释能力较强。两个典型相关系数值都比较高,表明相应典型变量之间密切相关,但要确定典型变量相关性的显著程度,尚需要进行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4。

表4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4对典型变量只有第一对典型相关是显著的(0.004

由于只有第一对典型相关显著,因而这里只提取第一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建立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的第一典型变量相关模型。

(三)实证分析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最近三年的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一典型相关系数高达0.991),这一结论与国外学者Simpson的研究结论相符。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可以揭示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和经营业绩之间各因素变动的作用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银行业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正确处理承担社会责任与增进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客观尺度。从长期来看,为商业银行更加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能促进制度化的社会责任运动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Griffin J. And Mathon J.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 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 Business and society,March 1997.

[2]Simpson G W. and Kohers T.The link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Jan 2002,35(2):97~110.

第6篇

三、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一)因子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数据标准化。为了使研究结果更能反映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现实状况,本文在选取样本时,剔除了不能取得所需研究数据和数据披露不真实的上市公司。依据2009年度医药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分为强、中、弱三类,然后采用配额抽样,分别从好中差三类中各抽取十家,共得样本30家。收集的30家医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之星的2010年度财务报表,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2)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由于KMO统计量为0.743>0.7,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好,再由Barlett球形检验,可知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故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

(3)提取公因子。以特征值≧1,累积方差贡献率≧80%为标准提取公因子,从运行结果可知,前五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6.985%(>80%),因此选前五个因子(用F1,F2,F3,F4,F5表示)已足够描述所选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

(4)因子的经济解释。根据各变量的经济意义分别对提取的公因子命名。由表2可知,F1在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变量上的载荷量较大,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F2在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变量上的因子载荷量较大,主要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命名为运营能力因子。F3在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变量上的因子载荷量较为显著,代表了企业的成长性,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F4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两个变量上的因子载荷量更大,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F5在每股现金流上有较大的载荷,代表企业的获现能力,命名为获现能力因子。

(5)因子得分及排名。根据 SPSS17.0 输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将五个公因子表示为15个指标的线性形式,得到因子得分函数,如下所示:

F1=0.199X1+0.309X2+0.212X3-0.041X4-0.097X5-0.384X6+0.018

X7-0.128X8+0.013X9+0.094X10+0.18X11+0.09X12-0.159X13-0.126X14-

0.123X15

F2=0.063X1+0.025X2+0.118X3-0.073X4-0.038X5-0.150X6+0.388

X7 +0.232X8+ 0.053X9+0.341X10-0.105X11-0.147X12-0.082X13- 0.110

X14-0.030X15

F3=0.184X1-O.074X2+0.195X3+0.007X4-0.002X5+0.085X6-0.123

X7-0.015X8+0.129X9+0.021X10-0.076X11-0.023X12+0.406X13+0.4X14+

0.069X15

F4=-0.002X1-0.104X2+0.019X3+0.483X4+0.495X5-0.031X6-0.062

X7+0.054X8+0.054X9-0.106X10-0.005X11-0.059X12+0.003X13+0.004X14

+0.015X15,

F5=0.182X1+0.042X2-0.037X3-0.040X4+0.028X5+0.070X6-0.090

X7+0.311X8-0.416X9-0.252X10+0.004X11+0.465X12-0.004X13-0.024X14

+0.017X15

据此,可以计算出因子得分,由五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可以得到因子综合得分的函数为:

F=0.3622F1i +0.226128F2i+0.177972F3i+0.14949F4i+0.084211F5i

由此,可得综合因子得分及排名见表3。

(二)聚类分析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得分和因子综合得分对上市公司作进一步的K-均值聚类分析(见表4,表5和表6)。

根据表4、表5可将我国30家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为四大类,如下:

(1)包括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两家医药上市公司。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综合因子均值得分在四大类别中最高,表明该类医药上市公司在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综合经营能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运营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经营能够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就自身经营情况而言,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其它方面较弱,还有待加强。

(2)包括东阿阿胶、云南白药等十家医药上市公司。该类的偿债能力和获现能力因子均值在四大类别中处于最高水平,表明其偿债能力和获现能力较强,在赢得投资和社会信誉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就公司的具体经营而言,运营能力因子和成长能力因子均值较小,在运营和成长方面还有欠缺。

(3)包括丰原药业、云南药业等12家医药上市公司。该类的获现能力因子均值在四大类中位居第二,但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均值是最低的,表明其获现能力强而运营和偿债能力较弱。从自身的经营情况来看,获现能力因子均值较大而综合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因子均值较小,表明其有很强的现金管理能力,但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差,导致公司总体的经营业绩较差。

(4)包括西南合成、新华制药等六家医药上市公司。成长能力因子的均值是四大类别中最高的,而盈利能力因子均值是最低的,表明该类的成长能力强但盈利能力偏差,在盈利方面缺乏有效的策略,总体的经营业绩处于中下水平,与自身的经营状况一致。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将我国30家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综合可得以下几点结论:

(1)经营绩效总体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综合分析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状况的四大类可知, 一些盈利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运营能力强或者各方面发展均衡但个别方面较弱的医药上市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排在了前面,但并不是每个因子得分都排在前面如恒瑞医药,东阿阿胶等。 经营绩效的五个因子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30家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状况,但单独使用某一个因子并不能对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状况做出综合的评价。

(2)不同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类经营绩效综合能力均值为1.155941930023E0,远远高于其他4类的均值。虽然第二类中偿债能力因子均值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其综合因子能力 均值为-5.945883357287E-2,远远低于第一类。与第一,第二类相比,第三类的经营绩效综合因子均值更低,为-1.654861806521E0。第四类在成长能力,运营能力因子均值上具有较高的值,但是综合因子均值均处于中下等水平,经营绩效远远低于第一类,但却远远好于第三类。从经营绩效的因子均值和综合因子均值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3)成长与运营能力对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起着重要作用。由经营绩效的公因子方差分析表6可知,成长能力因子的方差 为11.853,运营能力因子的方差为11.269,对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影响最大,其次为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获现能力的影响最小。成长和运营能力是医药上市公司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高度重视公司对成长运营能力的发展,提高偿债与盈利等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水平。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总体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较好,成长能力不足。

(4)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获现与偿债能力较好,成长能力有待加强。由表6可知,我国30家医药上市公司中获现能力能力较强的是第三类占整个医药公司的40%;偿债能力较强的是第二类,占整个医药上市公司的33.3%;运营能力较强的为第一类和第四类共2家,占整个样本的7%;成长能力较强的是第四类共6家占整体的20%。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24家医药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均较差,占整体的80%。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总体获现与偿债能力较好,成长能力有待加强。

(二)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应结合自身经营特点与发展条件构建对成长有支撑作用的资本结构;挖掘资源要素潜力,改善经营环境;在巩固原有经营强势的基础上逐步开创新的市场,提高公司和产品的知名度;加强产品的研发,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成长与经营绩效同步增长。

(2)应借鉴第一类公司发展经营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企业的偿债和现金优势,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合理确定负债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从而加强企业的运营与成长能力。

(3)通过设立偿债基金,优化资本结构,选择合理筹资方式等措施加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保证企业按期偿债,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4)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其利润,通过产品毛利率的稳中有升和较高管理水平来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增加融资渠道,鼓励优化资源配置,创造规模效益,变革公司的权利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充分发挥公司董事会的作用等来提高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秀林、封伟:《剖析财务业绩评价的多方动因》,《时代商贸》2006年第4期。

[2]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李志辉、罗平:《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李思静、刘智慧:《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27期。

第7篇

【关键词】 家电上市公司; 经营绩效; 因子分析

家电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是当今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板块,其经营绩效的好坏,不但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家电业的健康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受到较大冲击,从2008年家电下乡试点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这种影响,但是2011年以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政策效果持续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作出评价,客观地了解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剖析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如何构建更客观、更科学的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二是针对家电行业,利用构建的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投资者行使投资决策权和企业内部信息需求者提升和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其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截至2012年6月在沪深两市家电行业板块有36家公司,通过统计发现日出东方、万和电气、蒙发利、浙江美大、奋达科技、奥马电器6家公司刚上市不久,对外公布的数据不够进行研究分析;此外由于ST股公司数据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将ST天龙、ST厦华、ST科龙剔除,故选取27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选取的样本公司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以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相补充为原则。一般情况下,财务指标是考核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本文在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数据的可获得性、全面性、可比较性等原则,从反映财务状况的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投资者获利能力指标、效益指标等方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2项指标构成财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由于财务指标无法涵盖影响企业业绩的所有因素,在选取非财务指标的过程中,本文充分考虑了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经营过程和结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由于家电企业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产品开发领域和渠道领域,而反映产品开发的研发费用不易取得,因此本文进行评价时选择能够反映企业渠道运营状况的市场占有率作为评价指标。此外,鉴于家电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对于其他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也是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的家电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全面考虑社会的影响,率先履行社会责任。基于此,本文选取可持续发展维度的指标——社会贡献率作为非财务评价指标之一。综上所述,选取指标如表2所示:

本文研究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浪财经网(http://.cn/)中各个样本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共选取2009至2011年三个年度财务报告进行研究。通过网上查询,借助Excel表格分别计算出对应于上述27家样本企业在这三个时间段内的14项指标,并应用SPSS 17.0,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2009至2011年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现仅列示2011年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过程。

二、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处理

1.正向化处理

在因子分析前,对原始数据中并非越大越好的逆指标需作正向化处理,本文选取的14项指标,除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适度指标外,其余均为正向指标,因此需要先对这三项指标值进行正向化处理。本文采用取倒数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公式X′=1/ABS(X-标准值)对指标重新赋值。

2.无量纲化处理

上述14项指标的量纲都不一致,数量间的差异很大,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各项指标直接具有可比性。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根据上述评价模型,结合样本公司2009—2011年数据资料,得到家电行业27家上市公司近三年经营绩效水平的综合得分及排序(见表7)。

从2009年至2011年家电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子分析中可以发现,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四个因子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很大。三年分析中,四个因子综合绩效函数中的权重及各能力因子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如表8所示。

三、研究结论

第一,从2009年至2011年家电上市公司的各能力因子权重来看: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因子在经营绩效中所占比重大于成长能力因子。这说明家电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主要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营运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分析2009 —2011年四个能力因子得分(见表8)可以发现,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表现较好,近三年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消费能力上升,家电下乡政策拉动,导致农村家电普及率提速,随着市场的饱和2011年增速回落,从而导致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整体的营运能力得分不高,仍有待提升;成长能力均值几乎均为负值,且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得分均值在平均值以下,基本反映了我国家电上市公司营运能力较弱、成长能力较差的现状。

第二,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绩效有所改善,但行业内绩效差距较大。2009年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绩效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0.1277,2010年和2011年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绩效综合得分的平均值约为0,虽有所提高,但得分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家电行业整体绩效状况不是非常理想。2009 —2011年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得分的标准差逐渐表现均衡,即各企业之间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差距逐渐缩小,且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得分小于行业平均值。

分析2009年至2011年各家电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可以发现,2009年呈现负增长的有3家,占样本总数的11%,100%以上的有7家,占26%,在20%~100%之间的有6家,占22%;2010年呈负增长的有6家,占样本总数的22.22%,100%以上的有5家,占18.5%,在20%~100%之间的有11家,占41%;2011年呈现负增长的有10家,占样本总数的37%,100%以上的有3家,占11.11%,在20%~100%之间的有7家,占26%。可见家电市场呈现出了“两头多、中间少”的局面,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说明行业内各上市公司之间的绩效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2009 —2011年纵向比较结果显示,多数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表现欠佳。在三年经营绩效的比较中,经营绩效逐步上升的上市公司有6家:青岛海尔、华帝股份、苏泊尔等;经营绩效表现较为稳定的上市公司有6家:美的电器、合肥三洋、四川长虹、雪莱特、春兰股份和佛山照明;经营绩效逐步下降的上市公司有3家:美菱电器、爱仕达和禾盛新材;其他12家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表现则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因此,对2009 —2011年绩效进行纵向比较,在27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表现欠佳。

四、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提升建议

(一)提升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优化资本结构

从近三年实证分析得到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偿债能力因子在综合评价模型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要提高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特别要注意提升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通过分析各年偿债能力得分的标准差,可以发现各企业之间偿债能力差异较大,再结合原始数据(以2011年为例)可以发现,最高的股东权益比率在94%左右,而最低的股东权益比率只在22%左右,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绩效,也会增加企业在经营时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优化资本结构是我国家电行业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注重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全面发展

经营绩效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如果只注重偿债能力一方面的发展,那么该公司只能在该因子上获得高分,综合结果不一定会令人满意。只有注重经营绩效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三)利用相关政策,提高经营绩效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的要求,“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已成为家电产业升级的关键词,上市公司应抓住国家政策走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家电下乡等政策效果减弱,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将发展的重点转向产品升级,只有注重技术创新并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企业应大力发展节能健康、绿色环保产品,只有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贡献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 杜强,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71-278.

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经营绩效

一、引言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现代财务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其生产经营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和风险保证。而银行资本结构则对于实现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和稳健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银行在国际银行业的排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经营绩效与国际先进银行存在明显差距,在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等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方面,我国银行明显落后国际先进银行。而且我国加入WTO以后,于2006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金融业,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正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导致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直接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的环境下生存与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助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本文力图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旨在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更合理的选择资本结构,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之在银行界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在它的资金来源中,除了少数比例的资金来源于所有者权益资本,绝大多数的资金来源于负债,因而,是典型的高负债经营的企业。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总量不能低于加权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能低于加权风险资产的4%,故本文从资本结构的多个方面,即从狭义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负债结构、股权结构三个角度研究资本结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一)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考核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判断银行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鉴别银行的整体运作是否健康。因此,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银行经营管理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普遍原则,并通过指标的设置和权重的分配,促进业务结构的优化,提高资产质量,化解风险,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2.重要性原则。涉及到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有很多,要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不能对被考核对象的经营情况进行准确评价,更不能有效地引导银行实现总体经营目标的经营行为。有研究表明,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以8-15个为宜,所以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将一些非重要变量删除,以构成最佳变量子集,本文选择了11个指标来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评价。

3.层次性原则。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不同的指标关系密切,构成一个指标类,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指标进行分类,构成不同的层次。在本文中,根据商业银行的考核和评价的目的,把指标分为盈利性、资产质量、运营能力、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具体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是总目标,即银行经营绩效;第二层为盈利状况、资产质量状况、运营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4个方面;第三层是11个明细考核指标。这样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就能清楚地反映出被评银行中哪个好、哪个差,在哪一方面好、在哪一方面差。

(二)评价指标

根据前述原则,本文设计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

虽然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公布的年报使得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受体制转型和整体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除了近年来上市的几家银行外,规范地进行经营数据,和公司治理状况信息披露的银行寥寥无几,本文样本的选取受到很大局限。因而,本文仅以2006年我国13家商业银行在相关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为研究窗口,其中包括了3家股改后的国有商业银行、7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涵盖了目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构成。

(二)主成分分析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能力

1.利用SPSS软件对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C1-C10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见表2(由于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85%,所以提取的主成分个数m=3)、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把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每列的系数除以其相应的特征根的开根后,得到主成分特征向量。于是主成分函数的表达式为:F1=-0.0453C1+0.1445C2+0.1621C3+0.1686c4+0.1395c5-0.2124c6+0.0662c7+0.1827c8+0.0685c9+0.1771c10+0.1598c11

F2=0.2799C1+0.2100C2-0.0822C3-0.2075C4-0.1755C5-0.0712C6-0.0847C7-0.1622C8+0.1415C9+0.1362C10+0.2488C11

F3=-4.8314C1+2.2348C2-3.1859C3+0.8632C4-0.9773C5+1.9656C6+2.3365C7-2.2619C8+1.6874C9-2.5949C10+5.2510C11

F4=-0.0920C1+0.4149C2+0.4131C3-0.1092C4-0.4394C5+0.1917C6-0.1304C7+0.3538C8-0.1429C9-0.3552C10+0.0276C11

显然第一主成分F1反映的是c8、c10、第二主成分F2则反映的是销售毛利率的信息第三主成分F3反映的是而F4反映的是。最后利用综合主成分公式:F=0.37707*F1+0.27002*F2+0.10516F3+0.10376F4可得出13家商业银行的综合主成分值。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的反映银行绩效F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取反映狭义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比率X1(总负债/总资产)资本充足率X2(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所需资本),债务结构的长期负债比率X3(长期负债/总资产)、短期负债比率X4(短期负债/总资产)和反映股权结构的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X5(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本)、前五大股东控股能力X6(前五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本)作为自变量

各个指标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如下表4:

从上表可以看出F值与资产负债比率X1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和资本充足率X2在0.01的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我们从该表中也可以看到资产负债比率与资本充足率X2、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X5、前五大股东控股能力X6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将资本负债比率设为自变量,从数量上考察资产负债比率对银行绩效F的影响程度,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98.095,在0.00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系数为-0.885。银行绩效F与资产负债率x1的回归方程为:

F=98.095-107.266X1+ε

四、结论

首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成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加强银行的资本管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其次理论上来讲,资本结构包含权益资本结构和债务资本结构,这两个方面通过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在银行这个特殊的企业当中,主要负债来自于居民的存款,银行的债权结构极为分散难以发挥大债权人治理结构下的监督与控制力度。通过实证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商业银行的绩效与银行的负债结构不存在相关性。

最后从股权构成来看,虽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资产负债比率与资本充足率X2、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X5、前五大股东控股能力X6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此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五、优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提升经营绩效的改革建议

(一)明确产权主体,解决“所有者缺位”。产权明晰,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权利约束机制,形成对经营机构和人员产权约束,防止诸如“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产生;有助于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问题,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发行普通股股票融资是商业银行扩大资本规模、募集长期稳定资本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从股权构成来看,国家股在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国家持股目的并非简单的盈利,还要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国有股持股主体的行政化性质会使股权的有效持有主体严重缺位,导致国有产权虚置,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因而我国商业银行业优化股权结构,适度分散股权,大量引入外国投资者,不但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而且还可以通过外国战略投资者学习对方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三)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制衡机制。充分考虑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公司治理的内在机制建设为重点,按照“三会设立、三权分立、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合理分工、权责分明、有效制衡的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运行机制。

六、不足之处

第9篇

关键词:股票股利 经营绩效 因子分析

一、 引言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大盘持续低迷,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行情波动呈单边疯狂下跌的逐级下降过程。2009年,我国股市开始回升,各大综指涨幅迅速提升。而上市公司为挽回股民的投资积极性也实时的制定了适合自身的分红政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异,无论是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经历了金融风暴洗礼后的上市公司实体的经营状况让投资者望而观止。对于理性投资者,投资回报的获得要靠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上涨与期末公司对股东的利润分配。因此,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可以作为公司管理者制定经营策略和资本运作的现实参考,同时也可作为投资者评价股票内在价值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特征

1、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数量较少。总体上,我国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其中以2004年的派现比例最高,达到66.67%,但与西方成熟完善的证券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低派现率直接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2、不分配利润现象普遍。股利的获取本应是投资者高投入、高风险投资的必然回报,但通过相关资料分析,上市公司“暂不分配利润”的情况经常出现。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上市后从未进行过现金分配的上市公司达到220家,而其中有67家公司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据世华财讯统计,沪深两市共1626家上市公司中仅有35家公司拟实施2009年度中期分红。

3、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我国上市公司不注重投资者的利益,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远见,目的不明确且具有随意性。据统计,1996-2000年间,连续四年分配红利的公司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4.5%,派现数额在各年度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有的年度偏高,有的年度甚至不分配。

三、本文的研究视角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主流(马军伟,2009)和(Asvanunt, 2007)。公司是否分配股利、选择什么样的股利政策跟公司的规模、经营业绩、每股净资产等有关。相关文献在研究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同时涉入了过多的假设,早期MM理论的完善资本市场假设下的“股利无相关假说”;“手中之鸟”理论的股东偏好高的股利支付率假说; 税差理论是建立在股东偏好较低的股利支付率的假设基础之上;当事人效应理论则假设不同的股票持有人或当事人对股利政策有不同的偏好。以至于当今国内的硕博士论文,其在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中都加入了一定的假设,如股利政策与企业的价值无关的理想市场、股利信息内涵假说、每股收益与股利存在相关关系等等,在进行实证研究前已经构造了相关的理想状态,导致研究结论独立于市场的现实因素之外。

国外学者对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2008)。但与国外的股利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相比,我国的股利政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要求能够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股利政策研究这片领域中。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是股利政策的重要形式。自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呈现的一大新特征,相关的文献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对股票股利进行研究的文献却偏少。本文以发放了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发放了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其效益不一定就好,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发放了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的潜在价值,评估其经营绩效,从而利于公司经营管理者制定适合的股利政策,也为投资者谨慎投资作参考。

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分析是含有多变量的解释模型。而现有文献通常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来进行拟合,或用主成分分析通过线性组合将原变量综合成几个主成分来解释变量。在多变量分析中,某些变量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使变量之间有关联的原因,对那些不能直接观测到、但又影响可观测变量变化的公共因子,我们都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就是寻找这些公共因子,用较少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公共因子的模型分析方法,它是在主成分的基础上构筑若干意义较为明确的公因子,以它们为框架分解原变量,以此考察原变量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上市公司样本及指标选取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9年下半年最新公告(2009年7月-11月)发放了股票股利的上市A股公司为样本,其中沪市11家,深市6家,样本的选取原则如下:

(1)上市公司发行的流通股由于交易市场的分割,分为A股、B股、H股等,B股和H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而A股的财务报告是按照国内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由于在选用会计准则上的差异以及不同市场环境的差异,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2)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会计处理与一般行业有区别,其可比性较小,因此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

(3) 剔除ST上市公司、净资产为负的公司以及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企业盈利需要首先弥补亏损,然后才能用于分配。而西方发达国家,亏损企业也可以举债实施分配。因此,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时需要剔除那些不具备分配能力的公司。

(4)我国的上市公司不分红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公司以转增股本来吸引投资者,而沪深交易所也将其列入分红项目一栏。由于转增股本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权益,但却增加了股本的规模,客观结果与送股相似。因此本文在选取样本中,将发生了转增股本与送股行为的公司同属于股票股利。

(二)指标选取

在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指标的最初选择上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该指标在以前的研究中出现的频率;二是指标要与所研究的问题的潜在相关性。在遵循此原则的基础上,另外还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要求所选指标能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等各方面的数据。

2、有效性,,要求选择那些能够对上市公司有指示作用的重要经营指标。

3、可操作性,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数据。

通过综合分析样本公司,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现金流量共18个指标来综合反映2009年度发放了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选取的指标体系如下表:

五、股票股利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模型

(一)数据预处理

(1)行业之间不可比因素影响的剔除

通过上节的分析,我们选取了发放了股票股利的17个公司的18项观察指标。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分析之前,不同行业之间,有些因素有可比性,有些因素存在不可比性,因此需要剔除行业之间的不可比因素对指标值的影响。

假定n个被评价对象检查p项指标,所得原始数据矩阵为(xij)n×p,xij表示第j项指标在第i个被评价对象上的观察值。

假定第j项指标是受到行业不同可比因素影响的指标,其行业适度值为k(这里我们取各行业的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那么可以用以下公式剔除行业因素对指标值的影响:x′ij=xij-k,i=1,2…,n;j=1,2,…,p,通过上面公式可以剔除行业不可比因素的影响。

(2)极端值的控制

不同的公司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这就有可能造成某些指标出现极端值,影响对公司进行综合评价。由于社会经济现象一般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这里我们认为公司经营绩效分析指标X服从正态分布,即X~(μ,σ2)。我们采用3σ界限进行控制,上限定为μ+3σ,下限定为μ-3σ,这里μ为均值,σ为标准差。

(3)指标的同趋化处理

该分析指标体系所采用的18项指标有正向指标和适度指标两种,适度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其余15项皆为正向指标。在分析之前,适度指标应先转换成正向指标,适度指标按式 进行变换,通过上述变换得到的x′ij是原始数据 xij的无量纲化,为了书写方便,本文将处理后的数据仍然记为(xij)n×p。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1)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变量间在数量级和量纲上的不同。进行如下转换:

, i=1,2,…,n;k=1,2,…,p.

为样本均值,sk为样本标准差, ,将数据无量纲化,将数据控制在(μ-3σ,μ+3σ)内。

(2)求出无量纲化的17个上市公司18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R,再求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用雅可比(Jacobi)求出R的18个特征根λ1≥λ2…≥λ18≥0;

从上表可以看出,前7个因子的特征值共占去方差的 92.37%,基于过程内取特征值大于1规则,被放弃的其他11个因子解释的方差仅占不到8%,因此说明前7个因子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因此可以得到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预测函数为:

=0.25F1+0.22F2+0.15F3+0.12F4+0.08F5+0.07F6+0.04F7

(3)因子载荷矩阵变换,解释公共因子含义

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初始的因子负荷矩阵在原变量上的载荷值都相差不大,故不容易解释它们的含义,因此须进一步因子旋转以便更好的了解它们的含义,经过方差极大化正交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方差为0.53117。

旋转后的因子系数已经明显向两极分化,有了更鲜明的实际意义。选取因子负荷量大于0.7的因子,F1系数绝对值大的由x11、x12、x13确定,这3个指标反映股本扩张能力; F2主要由x16、x17、x18确定,这3个指标反映公司的成长能力; F3主要由x8、x9、x10确定,这3个指标反映公司的资本营运能力;F4主要由x6、x7确定,该两个指标是偿债能力中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F5主要由x5确定,该指标是公司偿债能力中的资产负债率;F6主要由x14确定,该指标反映现金流量;F7主要由x1确定,该指标反映公司盈利能力。

(4)样本公共因子得分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的逆矩阵;将公共因子表示成18个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即用 来表示各样本的公共因子得分。

由最小二乘估计得Thomson因子得分的估计公式为, 式中AT为因子载荷矩阵的转置,R-1为原始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R的逆矩阵。运用上式来估计出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

(5) 由因子计算综合评分值,得总因子得分估计值

= (0.253F1+0.223F2+0.146F3 +0.117F4+0.079F5+ 0.065F6+0.0396F7)/ 92.369%

最后根据估分值来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和比较,以值的大小来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F1-F7为样本指标公共因子, 为样本公司经营绩效因子总得分,保留2位小数

六、结论

根据上表的分析,2009年第三季度发放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A股中,经营绩效排在第一、二位的是沃华医药与拓邦电子,通过对比公共因子发现,这两家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指标比其他公司高,而2009年是全国防治甲型H1N1病毒的攻坚年,医药股大幅提升,市场前景看好。排名第16位的同样是医药股份,但由于其股本扩张能力、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指标皆低于2009年第三季度发放股票股利的公司,在偿债能力指标中,F4与F5却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分起着不同的影响,F4(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积分权重比F5(资产负债率)的积分高,因为F5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2009年2月18日,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第六项获批的振兴规划,国家实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电子信息产业股份虽有滑落的阶段,但仍保持着上升趋势,因而拓邦电子股份相对于其他股份来看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

从因子分析法的结果可知,2009年第三季度发放了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A股的股本扩张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公司的现金含量等指标对绩效分析的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综合考虑这些指标作为参考依据。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用因子分析法来实现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分析,没有直接对指标采用权重,所得的权数是伴随数学变换自动生成的,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消除了评价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影响,因而减少了指标选择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K. Jinhwa, and W. Chaehwan, “A Corporate Dividend Policy using Human Knowledge Process Model,”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vergence and Hybri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CIT 2008), Novotel Ambassador Busan, Busan, 11-13 Nov, 2008.

[2] L. De Moor,and P. Sercu, “Country and Sector Effects in International Stock Returns Revisited,” European University College Brussels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Leuven, Belgium, 17/08/2006,p.1-32.

[3] O. Kowalewski, I. Stetsyuk, and O. Talavera,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vidend Policy in Poland,” WarsawSchool of Economics, Maria Curie-Skodowska University; DIW Berlin. April, 2007.

[4] A. Attakrit.“Applications of dynamic optimization to strategic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Columbia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ume: 68-09, Section: B, page: 6273.;Advisers: Soulaymane Kachani; Mark Broadie.2007,p.8-15.

[5] J. Li, and Z. Wa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Dividend Polic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China Listed Companie,” 2009 ISECS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CCCM 2009),Sanya,Sanya,8-9 Aug 2009.

[6] M. Faulkender, T. Milbourn, and A. Thakor,“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Determine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nd Policy?”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March 9, 2006,p.1-52.

[7] P. Estrella, and M. Fabricio, “Three essays on factor models in financial economic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ume: 69-02, Section: A, page: 0699, 2008,p96-125.

[8] 马军伟,熊华.银行类上市公司股利分红政策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纵横,2009,10,p34-38.

[9]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A].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1.

第10篇

绩效考评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又成为资源配置和内部激励的主要依据,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完善内部经营机制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各商业银行为适应商业化经营的需要,在绩效考评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考评体系。但是,在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更好地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有效促进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仍然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商业银行绩效考评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业银行的绩效考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不断改革探索,考核内容越来越全面,考核指标越来越合理,考核方法越来越科学,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绩效考评的定位存在偏差。考评的定位是绩效考评的核心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评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评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商业银行绩效考评定位出现偏差的主要表现是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没有真正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有的把绩效考评的目的仅局限于帮助做出一些薪酬方面的决策,如奖金的分配和岗位系数工资的调整等;有的认为绩效考评是人事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忽视对绩效考评信息的收集和记录,考核时只能凭主观印象,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差。

(二)绩效考评的体系不够完整。商业银行完整的内部绩效考评体系,至少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评(纵向分支机构考评);管理层对不同部门的考评(横向部门考评);管理层对员工个人的考评。从商业银行的绩效考评开展情况看,对分支机构的考评开展时间较长,各项考评制度和考评指标较为完善,已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考评体系,但对部门、个人的绩效考评开展时间较短,业绩的认定也缺乏客观、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工作相对滞后。其结果导致机关缺乏活力,工作效率不高;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三)绩效考评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指标基本都是自上而下制定,上级行因无法全面真实掌握下级行的经营情况,所以考评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下级行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可避免地会与上级行和管理者讨价还价,使得考核指标在利益搏弈中产生,造成行际间、部门间的人为偏差,出现鞭打快牛或搞平衡、搞照顾现象,影响了考评的公正性。由于指标设置的不科学和考核体系的僵化,使下级行和部门“任务”观念强化,机械地为任务而完成任务,为指标而完成指标,经营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力和活力,长远规划。对员工的考评要求描述不详细、不清晰,往往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缺乏准确、规范的量化标准,考评时多依赖管理人员的主观感觉,很难进行客观评价。

(四)绩效考评的随意性较大。绩效考评制度的制定政出多门,缺乏通盘考虑,往往只针对某个单项工作制定实施,一年一个政策,一项工作一个办法,名目繁多。有时年初制定的办法,年末考核时就变了,令被考核单位和部门无所适从。而且对分支机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基本都由内部不同部门负责,各层次考核之间相互脱节,标准不一,绩效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

(五)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范围狭窄。现实中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范围很狭窄,对分支机构的考评结果主要与工资收入挂钩,而与等级行管理、授权管理、内部资源分配挂钩力度不大;对部门的考评结果主要与奖金分配挂钩,与部门经营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免考核关系不大;员工绩效考评结果也主要为员工的工资发放提供依据,忽视了将考评结果用于员工的晋升、岗位调整、培训以及长期发展等方面。

二、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的建议

(一)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商业银行绩效考评指标设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考评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进而影响到绩效考评功能的发挥。因此,要按照先进性、导向性、明确性等原则科学设定考评指标。在设定对分支机构的考评指标时,要进行全面的业务审计,确认负债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对资产业务要准确反映形态,对所有者权益项目要准确认定,在夯实基数的基础上确定考核指标,确保绩效考评的真实性。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存款、贷款、资产质量、中间业务等是实现利润目标的基础和手段,只能作为利润目标的辅助目标。考评目标过多、过细,实际是多标准的考核,容易导致评价失真,甚至产生负激励作用。同时要合理设置“期望概率,考评指标的设置既不能高不可攀,又不能一蹴而就“以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为宜。对部门的绩效考评指标要明确、具体,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编制。不同的部门其职责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因此考评指标的制定应与各部门的职责范围相符。要在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表现等方面设定员工的绩效考评指标,业务经营人员的业绩主要通过效益体现,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应从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执行的结果以及计划外工作等环节来考核。在建立统一考核指标的同时,考核内容应体现岗位特色。

(二)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对分支机构进行分类考评。商业银行在对下一级分支机构进行考核时,一般采用统一的模式,即设置相同的考评指标、考核标准,采用相同的计分权重和方法,使各分支机构的考评结果具有可比性。但由于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环境、规模不同,采用统一标准和考核权重,忽略了行际间的差异,忽视了各行主要矛盾、工作重点的不同,有失公平。因此,要根据各行的经营条件不同,划分类别,实行分类考核。如可根据分支机构所处的经营环境进行分类,将所辖分支机构划分为重点类行、关注类行、监控类行;也可根据资产质量分类,按照不良贷款占比,将分支机构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权重,分类考核。如对资产质量好的行减少资产质量考核权重,加大效益、增存类指标权重;对资产质量较差的行要加大资产质量考核指标的权重;对监控类行加大资产质量指标、依法合规管理指标的考核权重。通过实行分类考核,发挥各分支机构的不同优势,因行施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逐步缩小行际差距,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的共同提高。二是完善对横向部门的绩效考评。根据部门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公司机构、银行卡、资产风险管理等运作体系容易独立的业务经营部门,探索实行责任制。在确定责任部门和划分资金的基础上,建立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为主的内部转移价格体系,部门间的人、财、物实行内部介,费用按部门进行分摊,参照损益表计算各部门的责任利润,自负盈亏,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指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实行工效挂钩,奖惩兑现。对以业务管理和后勤保障为主的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根据各部门的分工情况,从工作业绩、部门管理和部门整体功能发挥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工作业绩主要考核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工作数量、质量和工作创新情况。部门管理主要考核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发生内外部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服务于上级领导、本级各部门、基层单位及客户的情况。部门整体功能发挥主要考核部门内部团结合作、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专业工作指导情况。各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年初根据全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确定,以正式文件或责任书的形势下达。目标管理内容要以定量为主,对难以量化考核的,以民主评议为主,将不同的考核指标交由不同人员打分,以便全面、公正地进行考核。三是加大员工绩效考评力度。岗位分类是绩效考评的基础。针对商业银行岗位特点,可将员工岗位职务划分为决策类、管理类、客户经理类、专业技术类、业务操作类和后勤保障类,实行分类管理,设置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表现三类指标,分类考核。决策人员对全行的总体目标负责,其考评以综合性经营指标为主,侧重于决策的准确性和领导能力的考评。管理类人员的考评主要看其工作任务和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是否健全,制度执行和检查情况如何等;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考评主要以市场营销成果和绩效的贡献率为主;对一线操作人员,主要考评工作量、岗位技能、合规操作和服务质量等。就是要通过不同的考核者(上级领导、同事、下属和客户等)从不同的角度来考核,以全方位、准确地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对不同的考核者,要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采用360度全方位评估制度,从不同的角度对员工进行评价,可以避免单角度评价的主观武断性,增强绩效考评的可信度。

(三)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运用考评结果与科学考核绩效同样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各行、各部门和厂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在正确评价业绩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考评结果,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1.对分支机构实行等级行管理。以经营规模和绩效考评两类指标为依据,将所辖分支机构统一划分为若干个等级。以国有商业银行一级分行为例,大体可划分为6个等级,二级分行分为第1至第4等级,支行分为第3至第6等级。第1等级为最高等级,第6等级为最低等级,各类等级之间可以相互交叉,下一层次的分支机构如果绩效水平较高,在资源配置时可按上一层次对待。等级行按年根据经营规模和绩效考评结果进行调整,不同等级的行资源配置不同,主要与领导职位的配备、内设机构数量的确定、员工总数的确定、经营授权的确定、信贷规模的确定、经营费用的分配、收入分配等挂钩。

2.强化部门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部门绩效考评结果反馈到各部门后,各部门要对照考评结果,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各部门的绩效考评结果,要与部门费用、工资收入、奖金分配挂钩,对考评结果优秀的部门,可加大资源分配的倾斜力度,加快这些部门的业务发展。部门业绩是部门负责人业绩的真实体现,因此,要把部门考评结果与部门负责人的个人收入、任免等事项挂钩,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第11篇

物流行业的业务运行模式繁多、业务复杂。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物流成为当下的热门行业,特别在金融风险频发的情况下,物流行业的经营想要稳定良性的发展,需要迫切提高其经营财务分析能力。但从单项财务指标不能看出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无法掌握影响经营情况的变动因素。而沃尔评分法是一种分析经营绩效的综合性财务指标,是由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提出来的,是将若干个财务指标比率用数学的线性关系结合起来的综合财务分析法,能充分、准确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因此,本文运用沃尔评分法对铁龙物流(600125)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给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借鉴。

二、文献综述

刘善球、何继善(2004)在商业银行财务综合评价探讨中将“沃尔评分法”运用于商业银行财务综合评价模式的构建并解决银行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商业银行的财务评价机制。陈宏博(2010)关于沃尔评分体系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中,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沃尔评分体系并于同行业对比分析、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桑志喜、王静、张玉(2011)在沃尔评分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中,运用沃尔评分法对两种常见的折现率即资本加权平均和资本资产定价进行修正。周绿林、孙晓阳(2012)对沃尔评分法在医院财务综合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沃尔评分法的原理,分析了与其他财务分析方法相比的优势并指出了运用沃尔评分法的要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具体探讨沃尔评分法在企业中对于标准值的选取以及综合得分的计算结果给企业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企业选取为铁龙物流

(600125),铁龙物流公司由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大量铁路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等五家单位于1993年2月共同发起设立,该企业在物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来源:为东方财富网(http:///)公布的资产负债表(表1)和利润表(表2)2007年~2011年的部分财务数据,根据原始数据进行计算获得分析的数据。本文运用沃尔评分法和EXCEL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分析

(二)沃尔评分法模型构建 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评价指标并分配权重。根据亚历山大.沃尔提出的财务指标与权重分配的要求,再加上物流行业的特征与实际运用,本文经过梳理整理得出如下的指标和权重见表3。

其中,S代表综合得分,W代表权重,AV代表指标的实际值,SV代表标准值)。通过对各个比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较,得出对各个财务比率状况好坏的判断,再结合权重,计算各个指标的得分。最后将各个指标的得分加总,得出企业的综合得分。

(4)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运行计算后,得出综合绩效分以此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评价。如果综合评价分大于100,则说明企业的经营综合财务状况很好,企业可以根据目前的状况进行总结经验,继续保持发展势态;如果企业的综合得分低于100,则说明其综合财务状况较差,企业需要调整经营策略,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经营绩效;如果企业综合得分接近100,则说明其综合财务状况接近行业平均水平,还可以挖掘发展潜力,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增加绩效的有效办法,提升企业的综合业绩。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检验分析各因素指标 运用沃尔评分法和EXCEL对铁龙物流(600125)企业的近5年来的财务数据进行检验分析。根据表1和表2、表3运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整理得出分析数据如表4所示。

(三)数据分析与评价 从以上分析计算得出铁龙物流企业的综合得分系数为157.102,说明该物流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很好,企业经营绩效超过了标准值。具体原因可从表4和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

(1)盈利能力分析。从表4中可知净资产收益率实际得分为25.557,主要是由于该企业的201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比标准值提高了0.3%,净资产收益率所占权重为25%,其在盈利收益中所占份额为66%导致的,因此企业要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应从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方面努力。表4中总资产报酬率的实际得分为13.161,是由总资产报酬率实际值比标准值提高了0.2%,该项目的权重占总权重的13%,在盈利收益指标类内所占比重为34%导致的。而引起这些变动主要因素是由营业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从表2中得知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29.11,比2007年-2010年的平均标准值17.16增加了11.95,基本上接近往年收入的一半,而收入的增加引起了利润的增加,提高了净资产收益率和在总资产报酬率这2个财务指标,因此由于该指标的提升,表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很强。

(2)偿债能力分析。表4分析得知资产负债率实际得分为9.624,是由资产负债率实际值比资产负债率标准值降低了-1.5%,资产负债率所占权重为12%,其占偿债能力的60%。资产负债率低说明财务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偿债能力强,经营较为稳健,对于投资行为的态度比较慎重。但是由于资产负债率太低所以不能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已获利息倍数实际得分为68.804,所占权重为8%,其占偿债能力的30%。通过比较可知,该公司2011年的已获利息倍数-194.313比标准值-22.593减少了171.72,这个数据的变动利息费用的变动引起的,从表2中获得由于2011年的利息费用(财务费用)-0.03比2007年~2010年的平均值0.03减少了0.06。利息费用的减少使得财务费用减少,从而引起利润的增加,已获利息倍数提升,但是也说明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强。但是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个合适的举债比例,举债能力不强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再发展或者规模的扩大,因此企业需要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向,做出合理的资金规划。

(3)营运能力分析。由表4可知,总资产周转率实际得分为11.738,所占权重为9%,其占营运能力的50%,表明2011年铁龙物流的总资产周转率比2007年~2010年的企业标准值高13.8%,总体说明2011年企业总资产周转快,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加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增强。流动资产周转率实际得分为10.034,所占权重为9%,其占营运能力的50%。通过计算表明2011年铁龙物流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比2007年~2010年的企业标准值增加了11%,流动资产周转率增加说明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有所下降,说明企业流动资产的运用效率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得到了提高。

(4)发展能力分析。从表4可知经营增长率实际得分为11.991,所占权重为12,其占发展能力的50%。从计算结果看,2011年企业销售增长率较2007年~2010年的企业标准值基本没有变化,说明企业的销售比较稳定,企业的发展能力很强。如果企业还想进一步提高指标值可以增加销售额,调整企业的销售策略。而资本积累率实际得分为6.192,所占权重为12%,其占发展能力的50%。通过计算表明,资本积累率2011年比2007年~2010年的企业标准值增加了2.53%,主要是由于营业收入变动的影响,从表2中得知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29.11比2007~2010年的平均标准值17.16增加了11.95,使得资本积累率获得了增长,股东权益也得到了提高。这说明该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资本积累增加,应付风险、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四、结论

本文对铁龙物流(600125)采用沃尔评分法,通过各财务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较,计算得出各指标实际得分,最后得出综合得分的基础上,以企业的经营绩效为目标,对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偿债能力方面、营运能力方面以及发展能力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掌握企业各项经营分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产管理能力以及树立风险意识信息,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全面评价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善球、何继善.《商业银行财务综合评价探讨》,《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2]陈宏博:《沃尔评分体系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桑志喜、王静、张玉:《沃尔评分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市场》2011年第23期。

[4]刘章新:《 新编财务报表》,大连理工出版社2011年版。

第12篇

一、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产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国务院公布实施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在坚持国有资产由国家统一所有的前提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做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条例》强调,要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总理也强调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中央企业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责任制和任期经营责任制,各地也都要对所监管的国有企业实行严格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所有这些都为开展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指明了方向,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可以说,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首先是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责任,要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落实到所出资企业,形成一个权利、义务和责任层层落实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负责人建立起“硬约束、强激励”的机制,从而提高国有资本的经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是国有企业出资人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人的天然属性决定着它拥有按照出资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由于出资人与经营者在信息掌握上的不对等,出资人就必须依靠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和考核体系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考评,依靠考评结果选择、任免和奖惩经营者,避免企业经营者选择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推动企业经营者优胜劣汰,进而培育和造就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第三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如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层面的出资人不到位、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发展后劲等。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搞好国有企业,就不能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构建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对科学评判企业经营成果,合理引导企业资产运营方向,调动企业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从评价方法来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是全民财产的人,政府代表国家对企业行使直接控制权,企业没有任何自主经营的权利,其经济运行完全服务于国家计划。所以,国家对企业的考核主要以经济增长速度为重点,以工业总产值的计划完成情况及其增长速度为基本指标来对企业进行考核。二是市场经济时期,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主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经营绩效评价也逐步从以经济增长速度为重点向财务绩效评价转移,开始注重经营的质量与效率。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经营绩效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也在不断地深化。首先以1993年财政部出台《企业财务通则》为标志,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方面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其次是1995年财政部根据国有企业监管新要求和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引导企业从追求产值指标转向注重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突出了企业财务业绩的考核和评价。再次是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业绩评价体系》,分别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是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制定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首次将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结合起来,开始注重国有企业的行业、规模、资产质量和发展基础的差异,设计了共性与个性特点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指标分成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基本指标主要反映出资人关心的资产回报类指标,年度考核的基本指标包括年度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任期考核的基本指标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分类指标反映企业和行业的差异性,主要是抓管理中的“短板”。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发生了可喜变化,业绩有了大幅提高。2004―2006年是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的第一任期,中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8.8%,年均递增214%;实现利润增长140%,年均递增33.8%;上缴税金增长965%,年均递增252%;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提高了5个百分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44.4%。有13家中央企业进入2006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比2003年增加8家。2007年1―5月,中央企业继续保持持续发展势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644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利润3786.7亿元,同比增长322%。各地方国有企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安徽省统计范围内的37户省属国有企业2006年末资产总额达到3058.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22亿元,实现利润118.7亿元;省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位居全国第七位,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均居全国第八位。

在经营绩效考核的实践中,很多国有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经营绩效评价办法。辽宁省国有企业建立了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为基础,经营目标责任制为目标,经营业绩考核为核心,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为动力的“四位一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云南省国有企业采用前三年完成值的加权平均方法确定评价目标值,按照由近及远60%、30%、10%的权重确定,这种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目标值的谈判成本和目标值确定的风险。上海市国有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实施分类考核,在业绩目标上,产业类企业以完成年度预算为重点,投资类企业以完成重大投资项目为重点,科研院所则以完成科研项目和实现盈利目标为重点。另外,中房集团以董事会试点为契机,以两个不低于为原则,即目标值不低于前三年的平均

值,不低于上年目标值和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设计了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同时针对企业管理“短板”和年度内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下属企业提出了个性化指标。宝钢集团结合创建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需要,将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者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在业绩考核指标的设定中增加了诸如战略任务、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等否决指标,同时引入了经营者中期述职报告、派出监事会年度监督评价等配套制度。

总体上讲,国有企业全面推行经营绩效评价制度,结束了国有企业“有任命没有明确任期,有职务没有严格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的历史,初步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增强了企业创造价值和资产回报意识;形成了“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业绩考核与奖惩挂钩,初步解决了过去国有企业负责人自定薪酬、薪酬与业绩脱节、薪酬增长过快和薪酬只能升不能降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内在动力,加快了企业经营效益的增长。

三、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讲,现行办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和解决。

一是评价目标值的确定缺乏科学性。现行的评价目标值是由企业根据出资人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状况提出来,经与出资人一对一的谈判,再由出资人核准的。这是一种讨价还价的办法,一定程度上是出资人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过程,没有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有的企业为了好看将目标值定得太高,自身难以实现,而有的企业又过分地压低目标值,使实际完成值是目标值的120%甚至130%。

二是重任务绩效,轻周边绩效。绩效中可评价的指标一部分应该是与其投入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直接对结果的评价,这部分称为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是对工作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并不是以结果的形式出现,一般为工作过程中的表现,通常称为周边绩效。在现行的绩效指标中,反映国有企业社会贡献和责任的指标所占比重较小,这与国有企业的作用与地位不相符,容易助长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价值,忽略了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创造。

三是财务指标设置存在缺陷,没有真正体现企业价值增长。目前大多评价指标的构成是以杜邦财务系统为基础,以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为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存在易被人为操纵、虚报或瞒报的缺陷,也容易掩盖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这些指标是会计利润的概念,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效率和价值创造。

四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投入与科技创新考核得不够。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企业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虽然国有企业担负着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的许多重要任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技术投入不足、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在考核制度中,尚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没有建立起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控制机制和长效的激励机制。

五是仍然停留在目标考核上,没有实现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还有较大差距。企业经营绩效是过程和结果的集合,绩效评价的根本任务是对价值创造进行过程管理,以提高价值创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绩效评价应更加重视对价值创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度量。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系统应该是目标制订、实施绩效监控与指导、绩效评价、绩效改进的良性循环。一个规范的绩效评价过程应该是从工作周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而不是等到结果出来才去评定。一个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是企业战略管理、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六是评价结果的正向反馈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的关键是要在管理中形成管理回路,形成企业成长的反馈机制,这也是比尔・盖茨为我们描述的企业成长机制。目前绩效考核仅仅将业绩与薪酬和奖惩挂钩,还缺乏和企业面对面地就绩效评价过程与结果进行坦诚地交流与沟通,即使在实践中制订了一些谈话制度,但也大多是事后的诫勉谈话,有些还流于形式。

四、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信息系统的高度发达和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非财务指标评价、过程适时评价、无形业绩评价、顾客导向评价等等已成为可能。新经济环境带来的企业战略、组织形式、财务管理、价值估计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巨大变革,使得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延伸,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绩效评价被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在企业管理中,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企业日益加强战略管理以获取竞争优势的今天,绩效评价为适应整体战略的要求,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紧密联系,并把绩效评价纳入到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之中。也就是说,把企业的战略作为绩效评价的起点和管理的起点,通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企业战略目标转换成阶段性的战术目标,再将这些目标自上而下转化为具体的评价内容,以便各部门和员工能够明确任务,协调一致,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

2、更加注重反映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兴起,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及内涵被大大扩展。广义的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个人与团体,如员工、股东、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等等。目前,利益相关者已被视为企业的构成要素,纳入广义的企业管理范畴,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也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因此,企业绩效评价在关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过程的同时,将视野投向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但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要了解企业的绩效状况,其他利益关系人也要了解企业的绩效状况,企业绩效评价开始由单一的评价,向多角度、综合化的评价转变。

3、结果评价与实时动态过程评价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要求管理者更加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过程,同时也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和学习型。因此,具有沟通机制的管理控制系统也必然逐步由纵向控制演变为横向控制和前馈控制。这就要求绩效评价系统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综合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寻找出绩效动因,有效地预测未来和引导结果。

4、注重对知识与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利润源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以实物型资产为主,向以实物型资产和金融与财务型资产并重的方向发展。在一些企业中,其核心利润源和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

体现为一些高价值的无形资产,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如品牌、商誉、技术及知识产权、企业管理层的能力、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的合力等,也包括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如客户、销售渠道、战略联盟、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这些无形资产实质上就是企业内部知识的积累以及智力资本的体现。因此,如何对这部分无形资产进行评价就成为绩效评价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考核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个永恒的课题。国有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时,出现不同问题是难免的。只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科学的绩效评价办法的同时,认真总结我们自己好的经验与好的做法,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提高企业目标管理水平、推动战略管理、引入价值创造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来,就一定能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1、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目标值的确定机制

业绩考核目标值确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确定目标值是业绩考核最为关键的环节。应该在突出纵向比较的同时,引入行业对标、横向比较的考核理念,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企业所处行业的运行态势和企业发展状况,运用好国际与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的尺度,通过对标找出差距,不断提升业绩水平。还要将评价的目标值与企业战略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确定的年度和任期考核目标建议值要和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相衔接,实行滚动目标值法。

2、进一步完善企业分类评价,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力度

国有企业在战略地位、行业类别、规模大小、竞争力强弱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实施分类指导,提高分类考核水平,不仅是提高绩效评价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的需要。要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来确定业绩考核的分类指标,做到考核的共性要求和企业的个性特点相统一。为此,一是应强化对企业管理“短板”、技术创新能力、资源节约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的考核。针对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加大考核力度。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的考核,在规范科技投入范围的基础上,将部分科技投入视为业绩利润,同时根据科技型企业所承担国家和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任务量,适度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在规范非经营性资产统计的基础上,对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分类考核。三是将企业在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成效作为企业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3、关注企业价值创造,适时引入经济增加值评价方法

经济增加值是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股权和债务成本后的所得,其本质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传统的会计利润。一般企业在评价其盈利能力时通常采用的会计利润指标存在明显缺陷,难以正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因为出资人的投入是有成本的,会计利润没有考虑企业权益成本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盈利只有在高于其资本成本时才为股东创造价值。与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相比,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业绩考核体系,使考核过程更加规范,考核结果更加科学,改进措施更有针对性,更能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水平。同时,经济增加值的导入,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树立资本成本意识,抑制企业乱投资和过度做大的冲动,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增长质量,转变增长方式。对企业而言,把经济增加值应用到业绩评价体系中是促进企业强化和完善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4、构建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只关注经济价值,不关注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就不能形成和谐的价值关系,也不能最大化地、持续地创造经济价值。为此,绩效评价要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经济与文化、过程与结果、继承与创新、水平与素质、目前与未来等六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提升企业价值为根本目的,以战略管理为出发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将战略规划、预算管理、薪酬分配、人事任免、重大决策问责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