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7:2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商的风险及对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火电企业;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企业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这就要求在火电企业的建设上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投入新的设备以及技术,对电力物资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物资采购工作是影响火电企业的电力生产成本和工程建设造价的根本,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运行,而整个火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也被电力物资采购影响着。因此,火电企业必须加强电力物资采购的管理,把采购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一、火电企业电力物资采购的风险
(一)概念。电力物资采购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有可能出现的偏差叫做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电力物资采购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风险,电力物资采购风险并不仅仅限于向供应商购买物品的过程,而是物资从计划采购到使用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风险。
(二)分类。电力物资采购风险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内因型风险和外因型风险。
1.内因风险。内因风险主要包括计划风险、决策风险、订货风险、运输风险以及验收和保管风险。计划风险:火电企业为了保证物资的供应会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因此在采购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的制定上就会存在一些差异,造成风险。例如,市场需求的走势、市场预测以及工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差错等等。因此,采购计划必须在技术上做到科学管理、工作上做到严格要求,才会将计划风险降到最低。决策风险:由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问题、业务水平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等,使得一些企业的某些决策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就会引发风险。订货风险:在电力物资采购的过程中,采购工作人员必须要理解管理人员的意思、按照采购的正确程序进行操作,供应商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签订一定要按照过关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一旦有所纰漏,就有可能引发相关的风险出现。运输风险:电力物资采购好以后,在运输上一定要做好管理措施,特别是一些专用设备的运输,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运输风险。验收和保管风险:电力物资采购回来以后,对种类、数量、价格以及型号规格等方面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符合相关指标的标准后方可入库。检查验收的过程一旦有所疏忽就会有相关的验收风险产生。而入库的物资保管工作也一定要做好,避免物资丢失、变质等风险的出现。
2.外因风险。外因风险主要包括社会风险、供应商风险、市场风险和意外风险。社会风险:部分物资采购法律法规、社会制度以及政策等都会对电力物资采购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社会风险。供应商风险:在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厂家在产品生产的某个环节上出现纰漏,就会产生物资质量风险。另外,由于相关法律以及管理力度在电力物资采购环节上比较薄弱,这就会使得某些供应商趁机不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造成电力物资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的风险。市场风险: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也会对电力装备这一行业在发展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火电企业的大型设备原材料、部件等已经进行全球性的采购,而材料价格的逐渐增长也导致电力物资的成本不断上升。由于来自各方面的经济压力,一些厂家会也因此而采用一些措施来降低成本,使得电力物资的质量受到影响。意外风险:在采购电力物资的过程中,很多自然或人为的灾难是无法避免的,这会给设备带来一定的风险,甚至是损坏,是得物资在订购、运输以及储存等方面出现问题。
二、火电企业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管理
在电力物资采购管理上,如果只对某一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的话,是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的,因此,火电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上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以便于从各个环节对采购的物质进行监督管理,使得电力物资在采购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风险尽量得到避免和降低。
(一)供应商风险对策。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要加强考核和选择的力度,为了约束和规范供应商的行为,有必要制定出一个全面的可实施的方案。在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体系和能力进行方面要做好调查和审核中国,要去生产现场对其生产技术和能力进行考察,还要收集行业中对该供货商的评价和业绩情况综合进行盼盼;必须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时间、产品合格率、合同的履行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特别是一旦出现严重的物资质量问题或供应商诚信危机的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阻止风险发生。
(二)计划风险对策。物资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工作。电力物资采购工作必须采取计划管理的方式,整个采购过程必须要有严密的计划,并且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采购计划必须要按照需求计划的相关要求制定,结合工程实际所需的物资准确制定出物资需要量与交货日期。此外,一旦原计划发生改变,要对原来上报的采购计划及时进行修改。应急物资方面则需要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同时还要对应急物资的新动向随时注意。
(三)采购订货风险对策。在电力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在物资采购的计划落实上,必须按照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标准。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采用最强硬的措施和态度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签订和确定相关的技术协议及合同时,必须按照审批的计划进行。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若原定计划有重大改变发生,需办理相关手续,得到批准后才可以签约。
(四)验收和保管风险对策。火电企业对验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提高,有必要做到使工作人员对各类电气设备的用途做到充分了解,以便于提高验收工作效率。保管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要定期巡视和保养设备,防止设备丢失、变质以及灾难带来的风险。
三、结语
在火电企业物资采购的整个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相应的风险。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电网能够安全地、稳定地运行,必须加强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同时也能使得火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整体利益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程嘉许,李云峰.“三集五人”体系的理论内涵与战略意义[J].国家电网,2012 (3 ) :78 79
[2]金锡万.物资采购质量风险防范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8):121 -122
摘 要:P2P网络借贷平台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了的新兴行业。本文介绍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国内外借贷平台的发展现状和经营模
>> 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风险分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及法律监督 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关系、法律风险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模式及风险防控研究 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规制的思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及对策 浅析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及监管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问题及应对办法 民间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及规范化发展路径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定性以及监管方法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法律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风险管理的新思考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评价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omtitle=p2p&fromid=139810&type=syn
[2]娄飞鹏,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比较分析及建议,中国金融电脑2013年9月
[3]张正平,胡夏露,P2P网络借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4] 张正平,胡夏露,P2P网络借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5] 万晶,网贷"秒标"藏地雷,中证网:
[6] 王小丽 丁博,P2P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国际金融,2013年03期
[7] 《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出版社,137页
作者简介:冯希、女、汉族、生于1989年11月、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民商法;毕文扬、女、汉族、1988年3月、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民商法。
论文关键词:多元化缴费;资金风险;资金安全管理
经过多年的建设,天津市电力公司已经建立起多种缴费渠道,并对电力款项收缴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为了满足城镇居民日益提高的缴费多元化需求,必然要扩充缴费渠道的建设。随着电动汽车等新业务的发展,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需要将电费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费统一缴费渠道,实现电力融合缴费;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开展更多新型业务开拓市场,需要与公用事业缴费业务对接,实现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大融合缴费业务。
然而现有营销缴费渠道的应用标准各成体系,资金清算依赖于渠道分工,服务渠道无法共享,各缴费渠道缴费业务、服务标准、营销账务处理标准不统一,多元化缴费情况下从有资金往来的交易受理到资金入账各个环节都存在多方面的资金安全风险,研究多元化缴费情况下的资金安全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一、资金安全风险分析
下面从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资金往来的交易受理,到资金入账各个环节以及账户管理来分析存在的资金安全风险。
1.收费风险
多元化情况下扩展了缴费渠道,这些缴费渠道给用户的缴费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最直接的风险就在于收费风险,通常体现在费用收取和收费撤还两大方面:
(1)费用收取。现金仍然是多元化缴费主要的结算方式,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要扩展第三方代收机构收费,对于非电力机构、非金融机构,在代收电费结束后,电费资金未及时归集,导致收费现金被截留挪用或者直接被携款潜逃等造成电费资金安全风险。同时为了提高缴费便捷性、降低现金风险,拓展了POS刷卡结算方式,如果商使用未经授权的POS终端进行收费,可能产生虚拟收费,不仅将增加手续费成本,而且还可能造成资金流失,形成资金风险。
(2)收费撤还。第三方代收机构商收费员在日终交接前将当日的收费进行冲正,并没有真正将现金退还给缴费用户,虚假撤还,私自将收取的现金截留挪用,造成资金流失。用POS刷卡代替现金缴费,能有效避免资金挪用等问题,但会存在商操作员恶意撤还退费,套取现金,造成资金损失。
2.账户风险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要实现电费、电动汽车充换电费以及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缴费的大融合缴费业务,从单一的电费资金管理到多渠道大融合缴费业务的资金管理,如果各渠道缴费分别进行资金账户管理,容易造成资金利用率不高、资金的使用存在安全风险,资金管理将陷入混乱。
3.交易对账风险
交易对账是对日终代收交易记录的核对,商代收电费结束后,如果不及时对多种缴费渠道支付进行交易对账,存在单边账无法及时处理,致使交易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容易造成资金安全风险。
4.资金对账风险
商代收缴费资金到达电力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时,银行应及时提供对账单信息,电力公司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获取对账单进行资金对账处理。如果资金对账不及时,可能形成虚假进账或者没有及时存入专户,造成资金流失,形成资金风险。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存在代收其他公用事业费用,电力账户需要与其他资金账户划转,进行资金对账处理,如果资金对账不及时,也会造成资金流失,形成资金风险。
二、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多元化缴费情况下的资金安全风险分析,提出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1.加强收费风险控制
(1)费用收取风险控制。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需要加大社会化的缴费渠道建设,例如居民比较便捷的小区、超市、商店部署POS缴费终端。采用保证金策略可以有效避免这些资金风险,加强商资金安全管理。
第三方代收机构在收取电费前预先向电力公司支付保证金,进行收费时,其收取的费用将从保证金余额中扣减,允许商收取不超过保证金金额的费用,并对商进行合同化管理,对不及时进行资金解款及客户投诉的商终止其商资格。通过保证金管理可以把商费用回收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商收费资金安全。
为了更合理有效地管理商缴费,通过商缴费用户范围、缴费区域范围及单笔最大缴费金额等缴费规则细化商缴费管理粒度,从而避免商恶意虚拟缴费,有效控制商收费风险。
对于通过POS刷卡方式缴费,需要严格控制POS终端授权认证,通过安全证书发放、身份验证等方法杜绝商使用未经授权的POS终端进行收费,从根源上控制POS刷卡风险。
(2)收费撤还风险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商收费员在日终交接前将当日的收费进行虚拟冲正,私自将电费资金挪用截留,应建立商撤还规则,需要细化商撤还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收费撤还。
针对信用较好的商可以允许在一定的撤还规则内进行撤还,而信用较差的商则要限制其撤还,只允许用户到电力营业厅进行撤还;同时撤还时需要用户确认信息,进行二次鉴权(如通过随机短信将二次鉴权密码发送到客户手机上,客户通过输入该二次鉴权密码进行再确认),通过撤还金额比对、异常提醒、电话稽查确认等方法极大降低撤还风险。
撤还规则可以为在收费后一定时间内允许撤还、不超过当日最大撤还次数、不超过单笔最大撤还金额、不超过单日累计撤还金额、实行流程化管理等。
POS刷卡撤还时,通过用户确认信息严格控制单方撤还,避免以现金方式对POS刷卡交易进行撤还退费,有效降低POS刷卡风险。
(3)商信用管理。建立商信用管理也是加强商管理的一个有效办法。制定商信用评价标准,建立评级制度,通过商的缴费情况、撤还情况、解款及时情况、单边账情况、对账情况等对商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价,并根据商信用等级制定其保证金、缴费规则策略。对信用较好的商可以适当放宽商保证金缴纳额度,允许在一定金额或比例范围内透支,扩大缴费用户范围,加大电费回收速度等;对于信用较差的商,需要加强保证金管理,冻结保证金、缩小缴费范围,直至终止其商资格,有效降低资金风险。
2.统一账户管理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通过对现有缴费渠道集成,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费统一缴费渠道,实现电力的融合缴费;与公用事业缴费业务对接,实现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大融合缴费。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应在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对大融合缴费所有费用进行管理,实行统一账户、统一结算,有效解决不同用途下资金的混乱管理,提高资金对账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从而提高资金安全。
3.加强对账管理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需要加强资金对账管理,实现电力公司收费信息与银行回单自动匹配对账处理,加快资金核对速度,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资金到账后,银行向多元化缴费平台提供纸质文档或电子文档格式的对账单,资金到账信息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录入、导入或直接通过系统对接获取对账单,并对其进行管理。资金到账后多元化缴费平台根据对账单中资金来源等信息匹配对应的对账规则,与银行进行对账。实现自动匹配对账处理,减少人工干预成本,提高资金核对速度。同时需要加强对统一账户与各渠道缴费账户的对账,及时准确进行资金划转,避免资金流失,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4.加强资金监控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加强资金实时监控也是有效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数据进行监管、对异常的资金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通过电话稽查确认,保障交易资金的安全。同时加强解款情况、对账情况监控,掌握银行账户资金信息,通过查询核对确认数据,可以对所有银行账户进行实时监控,能随时掌握资金的流向,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
(1)加强渠道交易资金情况监控。对通过外部、内部渠道的各种缴费方式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的资金流量情况、资金流走向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可疑资金流及时作出预警处理,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2)加强业务交易资金情况监控。加强对业务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量情况、资金流走向的实时监控,并对可疑资金流作出及时预警处理,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3)加强解款情况监控。加强对解款资金、未解款资金和存在资金安全回收风险的解款数据的实时监控,确保当日及时解款,保证资金回收速度,降低资金风险。
(4)加强对账情况监控。加强对交易对账及时性、已解款未对账的资金的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单边账,保证交易数据真实性,对存在回收风险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资金到账及时率,规避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5)加强资金划转监控。加强对统一账户与各渠道缴费账户的资金划转信息的实时监控,对异常划转信息进行及时预警处理,确保资金安全。
三、结语
【关键词】3G业务应用风险防范对策电信运营商
一、电信运营商的3G业务现状
”3G”是中国电信业近年来最热门的词语,其全称为3rd Generation,即第三代数字通信。2009年1月7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3G通信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
3G最吸引用户之处,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应用、更方便快捷的移动通讯服务。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M-zone”、“百宝箱”、“彩信”和中国联通公司的“互动视界”、“彩E”、“神奇宝典”、“定位之星”、“联通在信”等业务,以时尚的品牌形象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从目前3G业务应用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业务应用。
一是高级话音和简单话音业务:一种实时、双向的3G业务。提供先进的话音功能(如VoIP、语音上网、网络始发的话音呼叫),同时提供原有的移动话音业务功能(运营商业务、号码簿服务和漫游)。业务成熟时,能够提供移动可视电话和多媒体通信。应用目标主要是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二是定位服务:一种企业和个人用户均可使用的3G业务,使用户具有查找自己或者其他用户、车辆等的所在地,或者查询与所在地相关的有用信息、业务和设施等的能力。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该业务确定用户的位置,从而为用户提供服务。应用目标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三是多媒体信息业务:提供非实时多媒体信息。包括点对点的个人用户多媒体短消息应用,以及企业组群的群体多媒体短消息应用。
四是娱乐信息定制:一种个人3G业务,提供可随时随地实现个性化内容接入。基于移动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服务,视终端设备支持功能提供不同级别(文本、声音、图片或者视频)的业务。主要目标是个人用户。
五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两部分,一是3G商务业务,提供企业局域网(LAN)、虚拟专用网(VPN)和移动的Internet安全接入,主要针对企业用户。二是个人移动接入业务,提供固定ISP所能提供的Internet接入业务,功能与固定Internet接入类似,能够提供全面的I nternet Web浏览,同时具有提供文件传送、e-mail、流体视频/声频的能力,主要是针对个人用户。
可以看到,相比于2G时代的传统语音和简单短消息、文本浏览业务,3G时代的业务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业务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服务的提供更加快速便捷。3G时代用户体验到的是高速、移动、海量信息及更贴近生活和娱乐的服务。
二、电信运营商的3G业务应用风险
3G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是3G规模运营的重要风险因素。了解市场需求状况对3G运营的发展非常重要。充分了解我国移动用户的需求特性,才能开发满足用于需要的3G业务应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的用户市场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未来3G业务客户群的需求变化,了解3G业务客户群对新业务的预期和偏好,以及用户对终端的要求。
用户接受3G业务程度调查如图1所示。显示用户中有55.52%以上愿意使用3G业务,愿意接收移动新技术和新业务。
根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调查,中国用户对通信市场的变化持乐观态度,同时用户对移动通信有一定的依赖性。用户业务需求主要集中在话音业务,非话业务未成为支柱业务。
调查显示用户对消息类业务感兴趣,而对移动娱乐类的业务,如游戏、视频并不是很感兴趣。可视电话和视频业务仅得到部分用户的认同。
从已经开通3G业务的国家来看,目前3G还没有很受喜爱的数据业务,缺乏“杀手型”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业务需求,依然是3G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三、3G业务应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中国3G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3G杀手级业务的探索、用户的习惯及对3G业务接受程度的业务应用风险。接下来,重点分析电信运营商在业务内容提供及业务模式选择方面可能作出的风险防范对策。
1、3G业务内容
(1)基于智能卡的应用业务:基于SIM卡(或UIM卡――联通CDMA内置)的应用工具箱技术,是一种通过短消息方式传输的增值业务平台,如信息订阅、移动QQ、移动终端银行、移动终端炒股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应用。
(2)基于多媒体消息(MMS)的业务:MMS业务能够提供点到点、点到应用、应用到点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多媒体消息存储和转发服务。消息可以是纯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及其他媒体格式组成的非实时内容。
(3)基于IMAP4的多媒体邮件业务:多媒体邮件业务是将互联网上最为常用的电子邮件业务引入移动通信领域。用户可以将各种格式的文本信息、图片、音频、视频文件作为附件进行接收和发送。
(4)基于WAP的浏览业务:用户可通过手机访问WAP网站上的各种信息。
(5)基于GPS的定位业务:可以提供车辆跟踪、定位等满足各种要求的位置服务业务需求。
(6)基于JAVA/BREW的业务:JAVA和BREW均可提供将下载的应用在不同厂家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环境。
(7)其他业务:流媒体、可视电话、基于移动网络技术的无线对讲(POC)等业务也在逐渐步入商用化的轨道。
在3G运营初期,必须重视基础语音业务的开发,语音业务始终是移动通信用户最基本的需求,而通过语音业务的开发,可以避免缺乏3G杀手级业务所带来的用户缺乏的局面,使业务应用从简单语音到复杂数据业务有一个平滑的过渡过程。
可以把以上各种业务类型进行市场细分,如针对商务人士而言,更多使用和关注移动互联网业务、本地化业务(定位、定票)以及视频会议业务,该部分群体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所以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方便、快捷、高质量为目标;而对于青少年群体,其对娱乐类业务如交互式游戏、MP3下载、网上聊天等更感兴趣,但是这一群体通常支付能力较差,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业务开发要以新颖、便宜为目标。这样按照不同的区域、市场的接受程度、市场的容量、消费者的习惯和偏好,做好业务细分,可以在市场竞争中部分避免缺少关键业务应用、难以培养目标用户群体所带来的风险。
2、3G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是指电信运营商采取什么样的业务运作方式提供业务,通过用户需求的测定,确定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中国电信运营商的3G业务要想取得良好的业务发展和应用,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形成自己的业务模式。
(1)品牌模式。通过品牌的建设,稳定客户群体,稳定利润来源,避免和降低市场竞争和业务提供过程的风险。把利润从业务转移到品牌上,给客户以品牌体验,吸引目标客户群,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韩国SKT是这种模式的最典型代表,SKT把韩国所有的用户按五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细化,建立个性化、品牌化服务,通过市场划分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使每一类的客户都有了归属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2)基础产品模式。运营商利用优势资产(业务、品牌)建立基础产品,获取巨额利润。这种模式实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种基础产品来积累用户群,但赢利部分主要依靠辅助产品。所谓基础产品,如软件业,软件本身利润并不高,但是后续的软件升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利益。移动通信产业有很多业务及产品具有基础产品的特点,移动运营商可以把这些产品打造成基础产品,通过基础产品来获取、扩大和锁定大量用户群,通过开发和提供大量的辅助产品来获取更多利润。
(3)产品体系模式。所谓产品体系就是企业的不同层次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样形成不同层次的产品结构,并且不同层次产品间有一定区隔,提高了营销敏感度。这种模式实施的基础在于客户本身的结构呈金字塔式,而移动通信的用户结构基本就是如此,即最高端的客户数目较少,之下是较多的中层用户,最底层的是大量的普通用户,通过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其低端产品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大量市场份额,而中高端客户才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4)解决方案模式。全面满足客户的全方位的需求。这种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客户的深层次需求及全方位需要,通过全面满足客户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来赢利。
四、结束语
电信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3G业务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3G业务在中国是一种新兴的业务应用,在技术、安全防范、公众认知度、服务方式及范围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在3G业务快速发展的前景下,运营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多赢并为用户带来3G业务价值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注: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3G进程各通信运营商面对市场变局和市场风险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7YBB312)。)
【参考文献】
[1] 张君、包玲玲:3G时代电信运营商发展移动商务的市场定位[J].当代经济,2009(7).
[2] 朱晓寅:新形势下的我国电信运营商产业链变化探讨[J].现代商业,2009(3).
关键词 风电项目;风险分析;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054-02
现阶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人们致力于寻求可替的能源,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德国、美国、丹麦等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世界主要风电市场,而亚洲的中国、韩国、印度等国家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全球范围内出现风电开发的热潮。近年来,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特别以“三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积极利用风能资源是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多年来,政府对风电产业发展极为重视,并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风电市场有着广阔的商机。但也应看到,风电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存在诸多危险,应对风电项目风险做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
1 风电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
1.1工作人员风险
风电设备较多,如扇叶、风力发电机、转动机构、控制设备等,这些主要部件都处于高空位置,甚至距离地面上百米,项目安装、运营和维护都需要高空作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这增添了工作人员风险因素。
1.2设备技术风险
近年来,国内风电设备设计及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但在全球风电机组大型化的大趋势下,对风电产业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都更为复杂,但风电场大型风电机组的技术有待成熟,且国产风电设备认证体系也有待完善,这也为设备应用埋下安全隐患。
1.3安装建设风险
现阶段,虽然我国风电产业有很大发展,但很多风电设备仍依靠进口,风电设备大多为超长、超大和超重的标的,运输路途颇为遥远,存在运输难度,也存在着较大运输风险。除此之外,风电设备安装的时间虽然不长,一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但风电设备安装有近二十道工序,吊装作业要求很高,存在设备安装风险。
1.4经营运行风险
风电设备开机运转时存在风险因素,当设备技术存在缺陷却强行运行时,将会出现运行故障或运行失败;当设备关键部件存在老化或受损现象时,极可能造成风电机组运行停滞现象;风电存在间歇性与波动性,这也将降低电网的可靠性;风电场工作有很高技术要求,在缺乏相关技术人员情况下,需要用长时间和高成本恢复受损的设备;
1.5自然灾害风险
风电项目建设及运营中自然灾害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风电设备和部件是暴露在外界的,且所占的面积很大,容易受到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蚀。风电项目建设所在地区不同,其易遭受的自然灾害风险也有所不同,如沿海地区多为雷电、台风、海啸和盐雾等,而北方地区多为雷电、暴风、洪水和沙尘暴等。当前风电项目设计虽注重提升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因自然灾害致使风电设备受损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1.6政策变化风险
我国大力支持风电行业的发展,并出台了诸多鼓励和扶植政策,如中央对风电研究开发实施补贴,地方政府也对风能应用实施补贴,且实施增值税减半政策,风电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风电电价由政府定价或实行招标价格优先的政策,电网企业以并网就近的方式全部收购风电电量,风电企业也享有贷款优先安排、政府贴息、贷款期限放宽等扶持政策。上述诸多政策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风电项目的建设和应用,但当政府对风电行业扶持政策发生变化时,将会对风电企业经营形成不利影响,所以应防范风电行业政策中所隐藏的风险。
2 管理风电项目中所存风险的对策
上述内容论述了我国风电项目实施中所存在的风险,风电项目管理者应肩负起自身职责,针对风电项目各类风险制定可行性对策。风电项目风险管理有其总体思路,该总体思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强化风电场内部管控,以降低风电项目风险出现的几率;一方面是设立风电项目风险管理经费渠道,以实现对风电项目风险的转移。现就当下风电项目风险管理对策介绍如下:
1)针对工作人员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建设及运营对工作人员有很高要求,风电场必须重视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从而实现对员工素质的全面提升。风电项目存在意外事故隐患,风电场确立相应措施以降低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几率,也可以向保险公司购买责任险,从而实现工作人员风险的转移,以更好地保障风电场和工作人员的切实利益。
2)针对设备技术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对选址和设备都有严格要求,项目选址需确保风能储量达到项目标准需求,这就避免了风电场风能不足,甚至是长期无风的现象。在风电项目设备的选用上,应选择经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技术认证的厂家与机型,特别是应选用实力较大的厂家和技术成熟的机型。除此之外,风电设备运行阶段设备自身也存在技术风险,可以选用保险方式进行风险转移。
3)针对安装建设风险的对策
一般而言,风电项目设备安装由供应商组织实施,亦可选用专业安装施工单位进行,如果选用专业的安装施工单位,必须保证其拥有项目建设资质。但应该看到,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专业安装施工单位,都必须在安装标准规范下开展项目建设工作。风电项目建设存在安全隐患,而这种隐患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加以转移。
4)针对经营运行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的顺利运行离不开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风电场应加强对关键部件配件的管理,以保证设备部件出问题时能实现及时维修,以避免出现长时间的停产现象。在风电项目运行的过程中,也应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培养专业性人才,以减少对国外同行业技术及人才的依赖。风电场也可能出现长期无风或暴风的情况,风电场可以与保险公司协商制定风电项目保险,虽然支付了一定的保险费用,但是也能将风电项目运行中出现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5)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
风电场应设定预防性措施,在保障风电场日常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也加强对预防装置的日常维护。除此之外,还可以以保险方式将多数自然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风电场应具有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
6)针对政策变化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政策性风险是无法转移的,风电场应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对国家风电产业政策做深入研究和正确解读,在积极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的同时,也应确立起扶持政策连续性中断的应对方案。
3 结论
展望未来,我国的风电行业将有更为长远的发展,但从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来看,其全生命周期中存在很高的系统风险和个体风险,且其项目投资、维修和重置的支出很高,风电场及其管理者应充分分析风电项目的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管理对策,将风电项目风险予以控制或转移,从而推动国内风电行业的更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芸芳.如何加强风电项目工程建设过程控制[J].当代经济,2010(6).
摘要:云计算是一项新兴技术,由于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独特优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纳,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势必将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而内部控制及审计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以及创造企业价值至关重要。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云计算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云计算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为企业在云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及审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 内部控制及审计 影响 应对策略 文献分析法
一、引言
云计算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它正改变着世界的各个领域,会计、审计等也不例外。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审计等必将成为企业信息化及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由此将带来一场基于云计算的重大变革。虽然自云计算引进后,云会计、云审计已被熟知,但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云会计、云审计的概念及云计算对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模式等的影响方面,而对内部控制及审计影响的研究却很少。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对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防御能力及创造企业价值至关重要;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来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高效及有效性。因此,正确认识云计算对内部控制及审计的影响,对企业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至关重要。
二、云计算及其特征
目前,云计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众多定义中,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定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云计算是一种模式,它可以随时随地地、便捷地、随需应变地从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及服务),这些资源能够快速供应与释放,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管理的工作量和用户与服务提供商间的互动。”
云计算具有以下特点:(1)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企业可以随着规模变动购买相应资源,不会因为内存不够影响存储导致数据丢失,也不会因为企业扩大规模导致软、硬件无法满足需求,同时还能减少资源浪费。(2)按需服务和计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相应的服务,即付即用。(3)低成本。购买云计算服务后,企业无需购买财务软件,也无需配备设备、软件维护人员。企业经营规模、经营内容改变,无需重新购买财务处理软件。(4)可靠性和通用性。云端通过“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使其比本地计算机更可靠。同时,企业数据均存储在云端,各部门人员可以随时根据授权进行查看、调用,不同人员录入的相同信息可以在云端进行比对,大大减少了因疏忽而犯错的机会。(5)大规模。各大云服务提供商拥有大规模的服务器,大规模集中化数据中心提供服务成为趋势。(6)高效率。各部门人员在各自终端直接录入云端,再通过云核算进行审核,无需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拿到一手数据,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避免因资料到手不及时而延误投资决策机会。
三、云计算对内部控制及审计的影响
(一)云计算为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带来的机遇
云计算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为企业定量评估风险、持续监督提供可能,同时还能规避审计抽样风险、促进持续审计方式。
1.降低成本。在传统模式下,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购买和定期维护软、硬件设备,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系统流程设计进行优化,极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于拥有众多子公司的大集团来说,各子公司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及时进行数据交换,资源不能交流共享,缺乏统一规划、控制及规范标准。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企业只需要向云服务提供商购买云服务,提供商自行开发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系统,优化系统流程,并且对服务进行后期维护。对于大型集团,企业只需购买同一内部控制系统及审计系统,对系统的后期维护及修改完善只需对云服务器而非各子公司系统进行相应操作,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随着IT虚拟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虚拟桌面、虚拟应用平台等,因此在客户端只需耗费少量CPU和内存,降低对硬件设备的要求,减少其购买及后期维护成本。此外,由于云计算按需购买、即付即用的特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购买相应的云服务,减少资源浪费,后期如果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或者改变经营内容,无需将软、硬件设备全部更换,只需购买或更换云服务,不仅缩减成本,还降低了由于更换软、硬件设备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风险。同时,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均存储在云端,大大减少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及内部审计人员获取及分析数据的成本。
2.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企业选择云计算服务后,会计数据直接传到云端,各人员经过授权对数据进行查看、校对、修改,数据无需从下到上层层上报,可以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精简财会人员,优化组织结构,节约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对于大型集团,母公司可以及时掌握各子公司情况,各子公司间信息沟通更为方便及时。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了控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对实体控制方法、控制工具和控制岗位的依赖,原传统措施可以被云服务提供的控制功能取代,由此可以减少很多传统的控制点,使内部控制流程更流畅,控制效率更高。此外,企业的董事、高层管理人员、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和外部监管机构均能登录云端进行数据查询,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与外部均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大大完善了对舞弊的控制,提高了内部控制效率。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进行审计,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在收集数据上,也无需关注数据的存储,可以更加专注于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计氛围,降低审计风险。同时,针对不同方面的审计,内部审计系统筛选降低数据重复率,避免审计人员面对一大堆原始数据无从下手的尴尬,从而节约大量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在云服务提供商对各行业提供的内部审计程序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审计程序,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与提供商沟通进行细微调整,相比企业自行研究、开发审计系统,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而且审计程序的分析也将更加全面,还可能分析到企业原本忽视的重要问题,除此之外,还能避免企业自身主观上删减审计程序,使审计程序更加客观,提高审计证据质量和审计客观性。
3.定量评估,持续监督风险成为可能。识别风险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判断,更要借助统计资料,通过风险记录进行归纳、整理、总结;风险分析也需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定量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精确度。云计算环境使得获取统计资料、风险记录并对其进行归纳、定量分析等成为可能,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提高了效率。同时,云计算授权登录,进行权责分配,能够减少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有助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加以改进。云计算环境下,更容易获得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通过查看日志文件,可以获得谁登陆了系统,增加、删除、修改了哪些数据,进行了怎样的活动等详细信息。内部控制记录和资料也便于保存和查看,为持续监督提供了可能。
4.规避审计抽样风险,方便持续审计。传统审计方式下,审计百分之百的总体太过于浪费时间与成本,通常情况下,企业均需要使用审计抽样技术来降低时间和成本上的耗费,但也因此必须承担用样本推断总体带来的巨大风险。使用云服务后,审计系统会进行审计分析,而这种分析的高效率,使全面审计成为可能,从而有效规避了审计抽样带来的风险。
由于各部门人员将数据实时传输在云端,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对数据进行查看、分析,进行持续审计,可以对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及时作出评价,发现问题时,也可以及时向企业高层人员及内部控制制定、实施人员进行沟通,提出整改意见,保证内部控制系统适当、有效运行。
(二)云计算为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带来的风险
1.数据保密及信息安全风险。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均存储在云端,企业自身丧失对数据的控制。云计算将企业会计信息分为三层:云端、管道、客户端,虽然客户端对数据的控制权降低使得客户端层面信息泄露可能性降低,但在云端服务器及数据传输过程中遭到黑客入侵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若云端服务器被攻击或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会计数据的丢失及其恢复均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活动效率至关重要,对于实现企业目标不可或缺。云服务系统中,各模块间有大量数据进行传递,各母子公司间也有大量信息沟通,不仅降低了信息沟通的效率,还增加了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云服务提供商如果由于利益驱使,为获取利益出卖企业核心数据,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
2.增加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的难度。由于IT人员不懂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人员又不懂IT,若双方交流出现理解偏差,将直接导致内部控制系统失效,增加内部控制系统的可信性风险。若系统是动态定制模式,服务提供商可能无法根据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使得监督活动相对滞后。现如今是大数据时代,各种数据充斥于网络中,判断收集的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及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加工是一项很庞大的工作。云计算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新型风险,但内部控制人员对新型风险不了解,也没有防范意识。除了传统的职责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云计算增加了系统中各模块的数据传输及业务处理的复杂性,企业获得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等都需要内部控制进行相关控制。同时,云服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易被转移,其价值的评估、折旧的计算等也为财产控制活动带来挑战。
3.审计证据及审计程序风险。在云计算环境下,审计证据绝大多数都被电子化,而电子证据具有不可见性、网络性和可迁移性,为内部审计人员获取证据增加了难度。由于内部控制系统针对云环境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内部审计需要着重关注新型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由于缺乏相关方面的经验,也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参考,为内部审计人员设计、实施审计程序带来极大挑战。
4.新型人才缺乏风险。由传统内部控制向云计算环境下内部控制的转变,也突出了我国既懂云计算又懂内部控制及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的缺失。目前,企业财会人员对云计算环境及其带来的风险不甚了解,削弱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由于云计算还是新兴事物,对内部控制及审计人员相关云计算知识的培训还没引起应有的重视,云计算相关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云环境内部控制及审计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种新型人才的缺乏,使得与云服务提供商进行沟通,设计合理、有效、个性化的炔靠刂葡低澈湍诓可蠹葡低痴庖还丶活动被阻碍,大大增加了系统不合理的风险。
四、云计算下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的应对策略
企业应该抓住云计算为内部控制及审计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发展企业。同时,更要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云计算带来的风险,尽可能降低风险,提高内部控制及审计的有效性,促进企业价值的实现。
(一)数据保密及信息安全风险的应对策略
内部控制人员在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时,应特别关注提供商的信誉并对其信誉进行评价,从第三方评估机构获取其可信性评价报告,进行风险评估;与其签订保密协议,不可以将关键数据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透露给第三方。同时,评价其服务在数据资源、基础设施、软件程序、云端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处理及保证效果。例如,云服务提供商是否使用数据分块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将数据备份到不同地理位置以提供更好的容错机制,从而提高数据存储的高可用性及持久性;谨慎判断所购买云服务各模块网络结构的优良程度、联通效果及传输效率,是否为企业数据的上传、下载提供持续稳定保护。在授权方面,内部控制要着重监督被黑客攻击及密钥加密、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新增控制点,及时评估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等企业外部风险。内部审计不仅要审计内部控制系统,还要审计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云资源的安全及隐私等问题。增加专项审计,不定期评估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各模块数据传输的准确性等。及时备份内控及审计数据,减小云服务遭到黑客攻击或自然灾害时对内部控制及审计的不利影响。
(二)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风险的应对策略
企业需要及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经过多家云计算提供商的对比及服务试用,选择与本企业相契合的云服务,设计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系统。评价云服务提供商是否提供了软件个性化设计,是否可以根据企业独特特点进行相应更改。企业应特别重视新增的控制活动风险点,着重评估新增的控制点,评估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其运行是否有效。针对云服务,企业应当在日常监督外再设置专项监督,不定期地、针对性地评估云计算相关风险。此外,还需强化内部稽核,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及时反馈并进行整改,加强内部审计,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对于云服务本身的评估和财产保护,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如:严格控制购买云服务的过程,与企业使用云服务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不能泄露本公司使用的会计处理各系统及上传的企业原始数据等。
(三)审计证据及审计程序风险的应对策略
审计人员要想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就需要重点关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数据源,查看系统日志数据,跟踪审计证据,以防数据被不恰当的人为修改和破坏。内部审计人员还应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应改变调整审计程序,使其与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内部审计人员要与服务提供商及时沟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特点添加专项审计,并进行测验,保证审计程序有效性。
(四)新型人才缺乏风险的应对策略
企业应重点培训内部控制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有关云计算的相关知识和潜在风险,必要时及时引进和开发懂云计算技术的新型人力资源,评估人力资源的胜任能力,保证内部控制及审计工作正常运行,推动云环境下内部控制及审计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也需要根据云计算环境做出相应变更,积极培育新型企业文化,引导职工适应云计算对企业带来的改变及影响,规范新型环境下职工的道德准则及行为,并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
五、结束语
云计算的发展、应用在为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诸多风险,识别这些风险并积极应对,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及审计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数据保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及人才缺乏方面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为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内部控制及审计的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作用。X
参考文献:
[1]羊斌.基于云计算的虚拟技术在工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4,(2).
[2]赵婧.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分层数据安全问题与防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4).
[3]张文峰.谈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商业会计,2005,(6).
关键词:机房建设项目;风险;规避
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学校计算机机房是整个学校信息网和关键IT设备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学校机房建设项目通常包括:机房基础装修、机房门禁及监控系统、机房空调、UPS电源、机房消防、综合布线等。不仅工程量大,过程也比较复杂。因此,在学校机房建设项目中,校方如何实现对IT公司有效监督,规避项目建设风险,显得尤其重要。
在学校机房建设项目中下列事件出现的概率最大,影响也是最大的。
* 硬件设备采购周期固定,很难及时到货。
* 通讯线路到位、调通延误
* 设备模块匹配问题
* 工作量大,短时间很难提交成熟的软件用于实施,协调上的困难。
如何使得将上述事件对项目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是学校机房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作为校方,首先,需要预防上述事件的发生,其次当事件发生不可避免之后,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事先准备好的措施进行工作,将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降低到可以容忍的程度。
项目风险问题及对策表
序号潜在问题可能起因预防措施1实施延期工作量大,需求不清晰校方技术专家与IT公司资深的分析人员一起理清思路,充分挖掘出需求;采用成熟的软件产品
硬件设备采购周期固定,很难及时到货。及早确定软硬件架构,与供应商谈判,确保设备、软件及时到货。2协调上的困难参加的单位多,IT公司、监理公司和设备供应商等各方没有合作的历史,各个公司是否能够与集成方的项目管理方式相配合严格组织纪律,签署清晰明确的合作协议。3人员风险人员变更稳定的项目实施队伍,责任心强的骨干成员,严格的过程管理
下面我们针对以上提到的常见风险中具有典型性的一些实例来说明风险的规避方式及对策。
1、到货延误
学校机房建设项目被延误,其最常见的因素就是到货延误。是什么原因造成到货延误的?分析其因素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及早确定软硬件架构,与供应商谈判,确保设备、软件及时到货。
从货物定货、生产到运输整个环节来看,我们可以将到货延误的原因分为如下几种:
> 货物订货清单确定延误;
> IT公司向设备供应商下订单延误;
> 设备供应商生产工期延误;
> 设备供应商发货延误;
> IT公司运输延误;
在确定了以上几种原因后,我们将针对不同的原因给出不同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1)货物订货清单确定延误
一个机房项目的开始阶段,一般都是从核对货物清单开始。校方与IT公司根据项目需求对货物清单进行详细核对、清点,这部分工作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特别是对系统的一些特殊要求经常没有在招标内容中标明,而是在最终货物清单中确定,这就需要校方和IT公司仔细对系统进行再研究得出最终需求。
在许多机房建设项目中,货物订货清单确定工作时间最长甚至超过了一个月。如何控制这个时间,是到货延误风险控制的一个必须工作。
首先,我们一开始就必须根据项目工期制定出一个货物清单确定工作期限,严格控制工作内容;
其次,根据工作内容,我们可以强化工作效率(比如IT公司与校方封闭集中讨论,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以达到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货物清单确定工作。
2)IT公司向设备供应商下订单延误
造成IT公司向设备供应商下订单延误最主要原因是资金出现问题,我校从项目立项阶段就针对本项目在财务上准备好项目实施资金。
3)设备供应商生产工期延误
校机房建设项目采用的设备都是国际著名生产厂商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的生产都将纳入到生产厂商全球生产计划之中,所有的产品的生产工期都是按计划确定的,不大可能根据我们的项目进行调整。所以设备供应商生产工期延误是到货延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IT公司最无法控制的因素。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开启紧急措施:“机房建设项目中因货物到达延误的紧急措施”。该措施的核心就是根据系统的特点,需要IT公司提供的替代产品,使得整个系统不因某些设备的暂缺而无法联调,并且可以整个系统在主要功能上满足需求,在性能上满足基本要求。同时加快延误货物的到达,保证在全系统正式运行前到达并替换上线。
4)设备供应商发货延误
设备供应商发货延误可能是国外运输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小。较大的可能是设备供应商国内办事处与国外工厂之间管理出现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IT公司紧密联系设备供应商国内办事处,按计划进行订单查询,及时将沟通问题解决。
5)IT公司运输延误
由于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海外运输、入关、报关手续、各种税收、保险、国内运输、城市运输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误都会造成整个运输工期的延误。这就需要IT公司具备丰富的运输经验,畅通的渠道,各个环节的专人负责等。我们要求IT公司从货物订单发出之后,就有专人负责跟踪整个流程,并且在许多环节上都准备了备份手段,以备不时之需。
在本项目中,硬件设备的采购将由其它渠道负责,我们将利用自身与各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帮助设备采购方与原厂和供货渠道进行协调。
2、通讯线路到位、调通延误
在一个涉及到广域网的系统集成项目中,广域网通讯线路的申请、到位、调通是工期保证的最关键环节,也是工期延误最大的风险因素。
1)线路申请
在进行线路申请前,IT公司和校方需根据网络的需求和电信的现状,制定线路申请参数表。这个过程可能会因为对当地电信的情况不熟造成延误,因此需要校方有专人在项目实施前就充分了解当地的电信现状。
2)线路到位
在递交了线路申请表之后,线路何时能够到位是由电信服务商决定的,如何使得这个期限能够满足项目工期的需求,一方面需要有电信现状的了解,另一方面需要有针对电信的谈判,以促使线路申请时间满足工期的要求。
3)线路开通确认
由于全国各地的各个电信服务商的具体技术条件参差不齐,在电信部门技术人员不到位或技术水平待提高的情况下,可能会直接影响调线的效率,同时延长了对故障的响应时间。直接影响到线路开通确认的时间。因 此在与电信部门谈判时要求电信部门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全程跟踪项目,以充分保证校方的利益。
3、产品匹配与接口问题
在机房建设项目中,技术上除了方案设计路线之外,最大的开发风险就是学校现有软件产品的集成与匹配问题就数设备模块匹配问题的风险大。由于学校的软件由不同软件公司提供,各厂商提供的软件产品分别由不同的开发团队进行开发,而软件行业的接口标准又不像硬件设备那样清晰规范,因此在软件的集成和衔接上,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本项目中,我们提出所有软件公司提供文档、数据结构,或派出开发人员与项目组共同解决问题。
4、协调上的困难
学校机房建设项目,除了需要与硬件采购方进行协调外,还需与参加集成的各相关单位进行协调,产品提供商、设备原厂、运营商、校方、监理公司等各方是否能够按照集成方的项目管理方式相配合严格组织纪律,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与相关签署清晰明确的合作协议,遇到困难时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进行协调。此外,当面临工作量大,短时间很难提交成熟的软件用于实施时,请第三方监理公司负责软件测试和验收。
5、人员变更
在学校机房建设项目中,核心开发人员的变更是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另一个重要风险,毋庸讳言,IT公司的工程水平的提高、规范的过程管理并不能完全消除人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参照国内领先的软件工程管理体制,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此外,我们要求IT公司参与本项目的核心人员必须是拥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资深员工。参与人员除了技术和业务过硬,经验丰富之外,他们较为稳定,在项目实施期间变动的可能性小,同时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也非常强,可以有效保证项目组核心成员的稳定性。此外我们还要求IT公司对实施过程的可重复性管理,关键岗位实行双岗制度,这些措施在规避人员风险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铁信,李敏杰,郭涛. 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施工管理;思考 风险管理
1注意施工阶段的管理
房地产甲方管理建设工程,应该管些什么?哪些是必须由甲方来管理的,哪些又可以通过监理、甚至施工单位自身来实现管理的?细分各方的管理权限。甲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1严把工程质量关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充分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各方质量管理人员要把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而加大工程投资。
1.2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在施工进度方面,甲方代表要注意查看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工期进行施工。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对于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的。发现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确实完不成的,要适当延长工期或者督促施工单位加人加班。
1.3对施工单位奖惩分明
在施工合同上,可以注明对施工质量好坏及工期提前或拖延情况的奖惩制度。这样甲方就能充分调动施工方的积极性,在使施工单位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感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同时也达到了工程管理的理想境界。
2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协调作用
2.1明确监理权力
甲方书面授权给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监理在委托的范围内,有工程使用材料和施工质量的检验权、工程施工进度的检查监督权、结算工程款的复核确认权和否决权等。这就明确了在建设工程中,监理方是甲方重要的技术协调和行使权力代表。
2.2监督监理方是否真正履行其职责
这就要求甲方代表要留意监理是否在甲方赋予的职权范围之内进行了实际工作。比如监理查验质量工作后,对所批准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构件是否真正合格,甲方代表要实测一下,发现问题,甲方代表要责令监理方监督施工方更换建筑材料、设备、构件,或可依照《建筑法》有关条款追究其法律责任。
3重视市政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
3.1市政配套设施建造
市政配套是房地产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且自来水、雨污水、电力、采暖、天然气、绿化等市政工程的实施难度极大,体现为时间要求紧、作业场地小、互相影响大,垄断单位多等特点。做好市政配套设施建造的关键一是及早准备,比如说天然气工程,目前其设计与楼体施工图设计脱节,但要在项目主体施工前完成天然气工程的设计及交底,可避免主体的二次破坏、防水隐患、成本等;二是做好各专业问设计图纸的叠加,及时进行设计优化和加强对各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是对垄断专业队伍的选择慎之又慎。
3.2必须安排好竣工验收
做好竣工验收工作的基础除了保证各专业工程顺利完成,质量合格外,还必须在工程建造后期做好竣工验收计划,计划中明确工程竣工备案时间和要件要求,明细产品主体、电梯、消防、人防、环境、规划等验收和取证时间,明细由建设单位牵头,参建各方参加的工程验收小组,施工单位验收整改人员的安排等。做好竣工验收的关键首先是利用好公司培养的各种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资源;二是要尽早安排。一般至少在建筑主体完成后,院内市政配套开始施工时,就适时安排消防检测和联系规划验线;是保证申报验收的资料正确完整,因为政府的验收受理方式都采用了工作日制度。资料的错误肯定会延误验收的进度。
4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的应对策略
4.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根据风险预测评价,经过权衡利弊得失,采取放弃、中止开发项目,或改变开发项目条件,以避开风险源地,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的措施。通常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或可能损失后果太严重,又无其他风险管理措施可用时,常采用风险回避。风险回避的做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放弃或终止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动;另一种是改变活动方案,或改变工作方法。可以看出,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有些迫不得己的意味。因为回避风险虽然能避免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所以,在选取风险应对措施时最好慎用风险回避这种防范手段。
4.2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采取的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缩小风险损失程度的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的,风险控制可以分为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前者以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为目的;后者以缩小风险的损失程度为目的。风险控制从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入手,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降低损失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因而,它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风险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会产生不良后遗症。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应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
4.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所采取的措施。风险转移与风险回避不同,它不是放弃或中止项目开发,而是将开发活动中风险可能所致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也不同于风险控制,它不像风险控制那样是直接调节风险因素达到降低风险损失概率和程度,而是将风脸转移出去而间接达到降低自身的损失程度。
风险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合同、保证、期货和保险。合同形式有固定总价合同、成本报酬合同、单价合同等;保险有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人身险。各种合同的对开发商和承包商的风险影响程度不同,开发商可以根据项目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合同形式,合理转移风险,参见表1。
风险转移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采用:(1)风险的转移方和被转移方(风险接受方)之间的损失可以清楚地计算和划分,否则双方之间无法进行风险转移;(2)被转移人能够且愿意承担适当的风险;(3)风险转移的成本低于其他风险管理措施。
4.4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房地产开发者自己承担风险事件所致损失。在房地产开发中,对一些无法回避,难以控制和转移的风险,或因冒该风险可能获得较大利益时,在不影响开发者根本利益、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常采取风险自留措施。风险自留可分成两大类: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风险自留,其具体措施有:(l)自己保险;(2)专属保险;(3)损失摊销;(4)借款补偿;(5)自负额保险。非计划自留是被动自留,通过风险应急准备金来应对。风险自留对策应与风险控制对策结合使用,实行风险自留对策时,应尽可能地保证重大项目风险己经保险或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风险自留对策也应与保险对策相比较,以便做出更利于节约风险管理成本的决定。
4.5 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指开发商利用人们惧怕风险、追求安全的心理,通过参与确实存在风险的开发活动,依靠自身扎实的风险管理工作,兴利抑弊,谋求自身最大收益的行为。风险利用是风险管理的较高层次,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必须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娴熟的技巧和高度的应变能力,才能对风险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有效利用。例如在当前的土地市场化的条件下,经营性土地必须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但是有些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却另辟蹊径,从土地一级开发入手,通过争取某地块土地一级开发的开发权,为获得二级开发权打基础。因为如果进行了土地一级开发,就从某种程度上提前对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了解。在进行土地进入二级市场上市交易时具有先天的优势,获取二级开发权的几率就更大。即所谓的“曲线拿地”,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政策风险。
摘 要 本文基于FOB 贸易术语,对该术语下的风险予以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旨在规避潜在风险。
关键词 FOB 贸易术语 风险 策略
国际商会曾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对几十个国家使用的贸易术语进行调查。按使用程度统计,FOB 列为首位。FOB 贸易术语成为重要国际贸易术语之一。FOB,作为代表概念的三个大写英文字母缩写,即free on board,意思为装运港船上交货。有关货物灭失或毁损的风险从货物装上船舶起转移给买方,此后一切费用均有买方负担。
一、FOB贸易术语下需关注的关键性问题
(一)船上为界
由《INCOTERMS2010》规定可知,FOB 贸易术语是以“船上为界”作为交易双方所承担风险与费用责任的划分界限。这就表明:货物装上船后,以及货物在运输途中所发生的损坏,均有买方负担。而货物在装上船之前风险,其中也包括货物在装船过程所发生的损失,则全部由卖方来承担。
(二)船货衔接与风险前移
FOB成交的合同术语装运合同,即卖方的一项任务是依照规定时间与地点完成装运。而FOB条件下,则是由买方负责安排运输工具,故存在船货衔接的问题。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的要求,若买方未按规定给予卖方关于船名、装船地点和时间等相关信息的充分通知,由此发生的各项费用,如空仓费或卖方增加的仓储费等全部由买方承担;若买方指派船只按时抵达装运港,而卖方却未备妥货物,由此产生的相关上述费用则将由卖方承担。
二、出口方采用FOB术语潜在风险及对策
(一)FOB术语下,无单放货对出口方的风险及对策
1.FOB术语合同下电放提单的无单放货。
常规情况下,卸货港收货人须凭经过适当背书的正本提单,在卸货港换取提货单方能提取货物。如今,伴随国际航运技术的进步,以及货代提单的出现, 外贸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也会依据不同客户而采用更灵活方便的操作手段。
现实中,出口企业以 FOB 加电放提单的方式出口货物时,所面临的风险主要为船公司的无单放货,进而导致卖方货款两空。在向船公司交货的时候,出口方若未采取有效举措取得托运人(shipper)身份,船东或其人就有可能存在“无单放货”给买方。出口方在货款未收到的情况下丧失货权,致使货款两空。
为规避此类损失,卖方需采取如下对策:
(1)积极做好进口商资信的调查工作。考察对方资产信用真实性与履约能力,全面了解对方开设的基本账户及经营管理等能力;分辨清楚其主体资格。如查看对方营业执照正本与副本,并对正副本的真实性予以验证;多方调查对方企业信誉度,如委托海外相关机构进行查询有无不良行为的历史记录,或通过网络对所需资信进行搜索。
(2)善于借助进行交易。大船东一般有自己一套货运机构,能够有效避免卖方的损失,并确保货物更加安全。因此,应多寻求国内声誉较好且操作规范的大公司作。当卖方遭遇不熟悉的客户时,应避免使用 FOB 术语成交而采取 CIF或 CFR 贸易术语,更应避免 FOB 加电放提单出口。
(3)改变付款方式。若不可避免要使用 FOB 加电放提单出口时,最稳妥的方式是卖方要求买方以全 T/T 全额收取货款,然后电放提单。
2.在无船承运人下的无单放货。
所谓无船承运,则是指无船承运业务的经营者,以承运人身份接受托运人的货物,签发自己的提单或其他运输单证,并向托运人收取运费。通过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完成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任务,且承担承运人相关责任的海上运输经营活动。
在以往无船承运人欺诈案例中,多数为国外进口商同国外无船承运人之间相互勾结,向国内出口商签发 HOUSE 提单,而自身凭借实际承运人签发的正本海运提单在目的港提货。
出口企业规避 FOB 合同下被无单放货的潜在风险,货主须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出口方应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条文,明晰我国合法人向交通部办理无船承运人资格的相关手续。若一旦出现无单放货,方能遵循依据开展索赔业务。
(2)卖方应接受具有良好声誉和资质的船公司出具的海运提单,努力避免接受由契约承运人签发的 HOUSE 提单。
(3)出口公司应通过合法合规开展业务,进而规避风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当我们能够严格遵守并正确运用法律法规,便能促进使自身贸易工作规范有序,最大限度降低贸易风险。
(4)卖方应拒绝在信用证中,要求使用无船承运人提单的结汇方式。
(5)投保“出口信用险”,由保险公司帮助调查客户信用。当风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公司帮助通过相关渠道对有关部门负责方开展追索,出口方可在规定期限内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
(二)FOB信用证条件下,卖方潜在风险与对策
在卖方以FOB术语合同出口,且使用信用证结算时,为减少和避免不必要损失,在FOB下采用信用证付款,卖方须注意如下几点:
1.鉴于信用证有严格期限,在信用证装运期已过情况下,卖方决不会毫无保障出运货物。卖方会采取其他办法与买方协商,以延长信用证有效期,并就关联问题,譬如对延长时限、修改费用等作出明确规定。此外,对于买方有关于修改信用证承诺及具体内容,都需有详细书面确认,以确保卖方的利益。
2.在FOB价格条款下,出口企业应拒绝信用证条款中的软条款,其根本原因在于此条款系信用证交易的特别条款,也是银行承兑或垫付货款的前提条款。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mon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2B industry and trading process, paper uses FMEA method help enterprises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risks in e-commerce operation, from the view of platform operation, we can identify the various risk factors one by one, according to its severity sort,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 market and society.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response strategy,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actual results and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project.
【P键词】FMEA;B2B;风险管理
【Keywords】FMEA;B2B;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713.3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59-02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B2B已占据电子商务市场的70%,2015年中国中小企业B2B运营商平台营收规模为16.2万亿元,增长率为14.6%,众所周知,B2B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包括客户管理、在线交易、第三方支付、物流仓储等,只有全面准确地识别风险才能衡量和评价风险和选择应对风险的办法。2015年,e租宝被调查事件,再一次将互联网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仅11月全国共爆出79家问题平台。风险的集中爆发使我们意识到电子商务平台甚至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中系统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 B2B平台风险
B2B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等,实现商务或买卖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B2B电子商务为企业间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易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交易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同时,由于企业间交易过程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平台交易还存在诸多风险,例如客户管理风险、在线交易风险、第三方支付风险、物流仓储风险等,只有全面准确的识别风险才能衡量并评价风险和选择应对风险的办法。
3 风险识别
通过对公司存在的显性和潜在的风险。通过鱼骨图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对公司运营的整体风险进行识别,并列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该方法较为系统,侧重于宏观分析。同时对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流程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公司的电子商务流程较为稳定,电子商务模式比较成熟,实践性比较强,两种方法的结合,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能够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较为全面与彻底的识别。
通过对平台会员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系统风险识别,共分析出以下风险点:
①供应商所提供的基本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付款能力等。
②供应商询源过程不够充分、不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③擅自采用外来合同文本损害公司利益的风险。
④未经审批越权或擅自签订合同,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⑤与未经授信供应商和用户签订不同结算方式,造成公司的资金风险。
⑥应收未收、不及时催账、代收代付、红冲调账。
⑦付款依据不充分。
⑧保管不善导致被挪用的风险。
⑨客户信息外泄和公司价值资源流失。
⑩竞价交易的信息与实际不相符的风险,为公司带来不良影响或者损失。
11平台管理人员泄漏后台信息,篡改交易信息等。
12对不满足会员条件的故意放低要求或添加恶意会员,后续管理和交易带来风险。
13项目人员未作全面的可行性分析给公司带来风险隐患。
14项目科研不充分增加公司支出。
15外包供应商选择不当为公司带来损失。
16验收项目时,有选择性地进行功能检测,或者放宽检测标准。
4 风险分类与分级
公司风险按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
重大风险指对公司经营目标影响程度非常巨大,需公司层面进行重点管理的风险。
重要风险指对各单位经营目标影响程度相对较大,需部门层面进行重点管理的风险。
一般风险指除重大、重要风险外的其他风险。
在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体系运作中,虽然都会去编制一份有关“预防措施”的形成文件的程序,但真正可以达到预见性地发现较全面的潜在问题通常存在较大难度。为了使得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无法实现而有效的实施“预防措施”,需要一个从问题识别到潜在问题控制的管理系统,这里主要介绍一种行之有效并且便于操作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的方法,即“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FMEA)方法。
风险优先数(RPN)=严重程度(S)×发生度(Sf)×难检度(Sd)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范
一、企业内部物资采购风险的分类
1.采购计划风险
在企业的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企业物资使用部门、采购部门及人员所采用的采购计划管理方式不够科学,从而导致采购中出现计划风险,也就是物资采购的数量、目标、时间、运输、使用、质量等内容与实际的要求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2.采购合同风险
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合同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首先,企业物资采购合同的承办人并没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合同签定,从而使得企业遭受较大的损失,比方说盲目签约、口头协议、情况不明等等;其次,企业物资采购合同行为不正当,比方说企业采购人员收受贿赂,泄露招标标底等;最后,企业物资采购合同的日常管理相对混乱,企业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中,经常出现一些残缺不完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无法从合同中判断对方是否出现了违约现象,另外由于合同缺失,企业自己也会经常出现违约现象,从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3.采购验收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是因为使用部门及采购部门专业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采购物资并没有根据相关的合同及制度要求,对物资的数量、种类、规格、质量等进行充分的审核验收,直接进入仓库储存,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常见的风险有数量上缺斤少两,质量上参差不齐,种类上与采购合同出现差别等等。
4.采购存量风险
企业的物资采购存量风险主要表现为:(1)物资的采购量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生产需求,使得企业生产被迫中断导致经营风险的出现;(2)企业物资的采购量过大,从而使得企业的库存出现积压,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大量积压在库存中,造成企业存储损耗风险的发生;(3)企业物资采购前,对市场变化趋势估计错误,盲目的大量采购物资,当采购完成时,物资市场价格开始大幅下跌,造成企业出现价格风险;(4)企业采取零库存策略时,由于供货商的影响,导致企业生产出现中断或者缺货的现象,从而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5.采购责任风险
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采购员由于责任心或者受自身管理水平局限性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责任风险,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个别采购人员利用采购活动来谋取私利而产生的合同纠纷问题。
二、企业内部物资采购风险的防范策略
1.建立完善的责任风险控制机制
首先,企业应该对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程序进行不断完善,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教育工作,使其不断增长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在企业内部培养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其次,企业应该注重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当前企业的物资采购方式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物资采购人员需要掌握多种知识和专业技能,比方招投标、合同、法律以及相关的材料,设备性能等知识都需要物资采购人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采购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水平,从而更好的完成采购任务并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和要求,从而最终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风险。
2.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前,必须对所有参与投标的供应商资格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从而有效地降低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带来的风险。首先,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物资生产能力以及企业的正规程度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审查,保证供应商可以满足企业的物资需求。企业的各类物资供应应该至少选择两到三家供应商进行供应,而且供应商应该分清主次关系,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企业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次,应充分了解物资供应市场。企业的物资采购人员应经常对物资市场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对所采购物资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的价格、供需关系等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物资采购;再次,对供应商实施信誉档案动态管理。企业的内部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物资供应能力和质量进行有效地评价及评级,并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对供应商采取动态的管理和调整;最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诚信、互助、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3.对企业的物资采购过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物资采购的全过程就是指从物资采购计划开始,包括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结算、付款等多个环节。在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就是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合同的签订以及采购物资的质量验收。为了保证物资采购过程不出现风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纪检、监察监督、财务审计以及制度考核等方式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施这一过程:
(1)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前,为了有效地避免因为采购计划编制不科学,物资规格、型号、数量不准确,而导致的企业物资积压问题,企业应该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物资采购计划分级审核制度,从而对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市场调查的准确性、采购计划目标与实际要求目标的一致性以及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时间等内容的规范性进行有效地监督。
(2)企业要想降低物资采购过程中质量、货期、价格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起自身的供应商管理体系。①对物资供应商自身的品牌、资质、业绩等硬件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并由企业的采购人员、监督人员、使用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领导层共同组成供应商评价小组,对供应商质量、交货、价格、技术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地评价;②物资采购尽量以招标的方式确定供应商,对金额较少的物资可采用两家及以上供应商比价的方式确定供应商,在对潜在投标商的选择、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纪检、监察人员应全程参与监督,保证招标的公开、公平、公正;③企业每年年底应对供应商的信誉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物资供应质量、合同履行情况、物资供应准时率、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相关内容。此外,对供应商供应的物资还需要根据合同中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那些审核结果优秀的供应商,企业应该与之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3)企业法律部门要对物资采购合同进行充分的鉴定管理工作。①对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人进行审查,看其是否具备主体资格,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②对采购合同中表述意思的真实性进行审核;③对采购合同中的各项条款是否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审查;④对采购合同中内容的完整性、表述的准确性以及过程的合法性进行仔细的审查。通过上述这些内容的审查,企业可以对合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从而有效地减少合同风险的发生。
(4)做好对合同台帐的管理工作。当前,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因此设立专人管理,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登记,运用科学管理手段,随时掌握合同履行的进展情况,也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①对于已签订的合同要整理成册、妥善保管,并建立电子合同台账,统一分类合同编号,每一份合同包括正本、副本及附件,对合同汇总以便及时查找合同履行情况。②合同履行完毕要及时将合同相关资料整理汇总建立合同档案以便查阅。
(5)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监督管理。①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如有与合同不符的情况,要及时与供货商协商处理,对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货款拒付。对有关合同执行中的来往函电、文件都要妥善保存,以备查询。②审查物资验收工作执行情况,对物资到货、入库、发放过程进行验收控制。③对质量不合格产品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审查物资管理部门对不合格产品是否有记录及处理办法。④重视对合同违约纠纷处理的管理。⑤采取“零库存”策略,企业应建立物资超市,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牢固的外部契约关系,保证供货渠道稳定,保持一定的产成品存货以规避缺货损失、满足需求增长引起的生产需要,降低风险,规避成本。
总之,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要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防患于未然。物资采购是企业与的外部环境的主要接口,风险防范和采购控制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不只是物资采购管理部门的工作,而且需要企业各个方面的全力配合,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祖光: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对策,科技视界,2012(26).
关键词: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1 概述
电力物资作为电网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风险对电网安全、平稳高效运行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电力物资具有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专业性强、种类繁多等特点,对电力物资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及时准确、保质保量的物资供应是确保电力物资有效性的前提。在电力物资供应链流程中,风险评估与应对是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定电力物资供应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并对三者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帮助企业建立应对预案。
2 电力物资风险管理现状
电网行业涉及物资种类多,管理难度大。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物资分类标准中,涉及到输变电物资十三大类,两千多小类。与此同时,由于各省和自治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状况不一,电网企业不可避免地使用非国网标准的物料。如此种类繁多的物资供应基本都是由各电网企业的物资分公司负责。在物资供应的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种类繁多的物资需求,资质各异的供应商,供应过程也采用不同的采购、配送、仓储等方式,不但容易导致各种风险的发生,也给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几个环节。电力物资供应存在很多主要问题:管理流程方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还不够完整;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信息披露不足,缺乏对供应链上游的管理等问题;风险评估方面,研究多流于理论,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风险提示方面,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其中亟待解决的是风险评估与应对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的前提是风险识别。一般而言,电力物资供应风险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控制风险、供应风险、需求风险、信息风险和财务风险。文章在这一分类前提下,运用相应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3 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电力物资供应风险评估方法的优劣将直接会对评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产生影响,甚至可能改变最终评估效果。因此,在电力物资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
3.1 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方法是指运用可以赋予具体量化值的某些指标,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这种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数量分析法,其评估结果直观、具体。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多目标决策法、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等。
3.2 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的评估方法是指对事物的特性描述和分析之后,制定出定性的评估标准。定性评估往往比较全面,但是由于主要依靠评估者的知识、技能等,主观性比较强,要求评估者有较高的技能和素质。定性评估方法一般包括:因素分析法、历史比较法等。
3.3 基于AHP的风险评估模型
单一的定性或定量评估方法有其自身不可消除的缺陷,在实际风险评估运作流程中,将定性、定量评估方法的优点融合,组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应用到电力物资供应风险管理中。
在定性定量组合的风险评估方法中较为常见的是层次分析法,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的复杂决策问题,特别是战略决策问题。它的基本思路是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分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组合因素,然后根据一定的主观判断把各种因素划分为有序的层次结构,将一层次各元素之间两两比较进行定量描述,从而确定出相对重要的因素,利用数学指标计算相应的权值。
在电力物资供应链流程中,做出风险识别之后,需要依据大量的风险识别信息,并运用数量化的方法,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进行评预测和估计,最终确定风险水平,为决策是否采取该措施提供一定的保障。
风险值的衡量可以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造成的损失度的乘积大小来表示。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常见表述为:R=P×L,其中,R表示对风险度量值,P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般用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来表示,L表示风险造成的损失度,一般用经济损失来表示。由于供电业务的特殊性,仅用电网企业自身的经济损失来衡量电力物资供应风险是不够的,还应考虑人员可能违规、电网稳定等因素。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以及各种因素的考虑,应从人员违规、电网稳定、经济损失和社会形象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采用分级评价方法,即将其分为极低、低等、中等、高等、极高五个等级。同样,对风险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极小、较小、中等、较大、严重五个等级。
4 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在对电力物资供应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后,应当及时作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来减少风险的发生。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其面临的供应风险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实施不同的处理方式。从电力物资供应链运作流程角度分析,文章提出四种风险应对策略:(1)风险转移。电力物资供应风险转移,是针对在供应链流程中存在的不可避免或无法消除的风险,对于此类风险,一般采用保险、分散两种方式。风险分散是将供应链中的某一节点转移到另一节点的过程,而保险转移往往是讲风险转移到企业外部。由于供应链本身具有传递性,而电力物资的特殊性要求其风险必须转移到外部才能解决问题。当发生不可预见因素导致的损失,且风险造成损失较大、涉及面较小,采用保险转移的策略比较合适。(2)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企业发生损失之前采取一定措施避开风险的发生。一般情况下,物资供应风险具有涉及范围广、发生概率高、风险类型复杂的特点,只有规避风险产生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使风险隔离在供应链流程外,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主要指企业内部的控制,内部因素除了有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有关的因素外,还包括企业内部人员导致的风险因素。在实际物资供应链流程中,企业采取一定措施,对内部的人员、设备、资金等的控制,从而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在内部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应对物资供应风险是相对较容易的。(4)风险自留。企业出现风险无法规避而又不好转移的情况下,企业直接承担风险时,就发生了风险自留。这种情况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很小,在电力物资供应链运作流程中涉及的范围较小,企业可以选择忽略。
5 结束语
强化和规范好电力物资供应风险管理,把握好物资采购和供应,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行业供电安全、电力工程建设的优质性以及高效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对电力物资供应风险加以科学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电力物资供应过程的有效监管。文章关注于物资供应链的运作流程,通过风险评估与应对对电网物资供应链风险进行全面管理,从而为电网公司在对电力物资进行科学管理时提供了一种风险管理视角和实用的内部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安姝羽.电力行业物资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杨建国.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市场研究,2011(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