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

时间:2023-07-07 17:2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国元素;创意;美术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日益成为一体,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学校应大力开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广大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不断强化保护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美术教育缺乏创意教育,逐渐难以适应社会对创意性人才的需求,将中国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打造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从而满足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创意美术教育的共同需求。

一、相关研究的现状

关于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中国元素”的研究、以中国传统美术为切入点的学校美术教育、学校美术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研究三个方面,学者对“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传统美术”和“如何利用学校美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研究成果甚多,但对中国元素的概念却较少论及,对如何使中国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也少有论述。由于美术教师通常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有效地创意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元素”的概念和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二、“中国元素”的概述

“中国元素”主要是指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本质并世代相传的文化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的“中国元素”可以是美术作品中的经典图形,如象征吉祥的祥云,象征富贵的牡丹等,也可以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如表示吉祥如意的中国结,镂空艺术的代表作剪纸等,还可以是戏剧人物的脸谱,如表示忠义耿直的红脸,表示奸诈多疑的白脸等。在传统中国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综合,达到思维的创新,形成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

三、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方法

1.利用有趣的内容进行引导

教师在展开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中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较为容易、能够符合中小学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从而能够使学生被教学内容深深吸引。如在开展中国古代经典作品鉴赏的教学时,可利用动画片《秦时明月》、《大闹天宫》等进行引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原作进行鉴赏,提取作品中所包含的中国元素,从而做到灵活利用,进行再创作,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实现对原型的启发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中,可组织学生选取部分中国元素展开联想,可通过对相关词汇或图形等多角度展开联想,从而通过某个元素的原型,得出较多的原型启发。如通过牡丹联想到牡丹纹样、洛阳、牡丹亭等,通过牡丹亭联想到昆曲、戏剧、音乐、电影等,通过洛阳联想到白马寺、洛神赋、龙门石窟等,通过牡丹纹样联想到各种纹饰等。在不断联想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对该元素的特征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在了解该元素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的中国元素,开启艺术创造的源泉。

3.探索元素背后的原理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传统元素背后的原理进行探索,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学会如何对中国元素进行重组再创造。如学生在鉴赏中国传统美术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发现当时的人情风貌特征,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在了解诸多元素背后的原理之后,便可以对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现代版的《韩熙载夜宴图》。学生在掌握中国元素背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将中国元素运用到现代作品的创作中,做到古为今用,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如中国的传统工艺剪纸,利用镂空技术实现艺术价值,学生在进行服饰设计时也可以利用镂空技术,设计出各种女式镂空衫,通透性感且不失美观[3]。

四、结语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性思维,成为创意型人才。学校在进行创意美术教育过程中,可通过利用有趣的内容进行引导,实现对原型的启发,探索元素背后的原理等方法,使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元素进行创意性的美术创作,实现美术教育的创意性目标。

参考文献:

[1]钱初熹.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2012,09(01):55-62.

第2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意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跨界人才和创意人才日益重视。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对幼儿美术技巧的培养,难以满足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需求。随着国内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增大,美术逐渐沦为副课,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难以得到培养。而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的空间日益变小,社会各界为保护与开发幼儿想象的能力,强烈要求进行创意教学。

一、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幼儿学习美术主要是临摹前人的绘画与书法,注重对绘画功底的训练,因此,幼儿的美术技巧通常能够得到培养与强化。然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通常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分离开来,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文化素养的培养,造成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受到严重的限制。人们通常认为,幼儿临摹得越接近对象本身,就越能体现绘画功底,然而一味地临摹对象造成幼儿的美术学习枯燥无味,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研究

1.确定幼儿美术教育的方向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创意与跨界受到人们的欢迎。何谓跨界?可以是跨学科、跨领域,也可以是跨文化,逾越两种或多种边界,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幼儿的美术教育也应该向创意与跨界方向发展,突破传统单一的绘画边界,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感知性与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实现自身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日益提升。

2.营造自由的精神环境

幼儿在早期绘画的过程中,通常会依据自身的意欲与情感进行想象与发挥。教师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启发与引导幼儿,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给予幼儿太多的限制与约束。营造一个自由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感知美的存在。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对画材、造型、色彩等进行严格规定,而是鼓励幼儿随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画,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灵感,使其拥有更多的独特的构思与创造。

3.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在进行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如组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创作、集体互助创作或户外写生等,不断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此外,美术活动不应只是停留在对前人绘画的临摹上,而是让幼儿在欣赏名画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兴趣,大胆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从而不断发现自我。为了实现幼儿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表现美、创造美的目的,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绘画媒介,如可以利用木棒、贝壳、小汽车、废弃卡纸等有趣的物品作为印刷图案。通过各种形状、色彩不同的材料与工具,使幼儿能够利用不同的方式或组合进行绘画。

三、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实践

1.利用瓶盖、纸板进行印画

瓶盖与纸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幼儿利用瓶盖与纸板进行作画,在印画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并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利用瓶盖进行印画的过程中,首先在瓶盖表面涂一层颜料,之后将瓶盖的颜料印到纸上,幼儿可根据自身的想法,印出如乌云、花朵、青蛙等各种图案。对颜料厚薄的控制和印画过程中的轻按与重按,从而造成不同的印画效果。幼儿在印画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绘画,使画面元素更加丰富。纸板主要是利用瓦韧纸,将纸板折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种形状,在纸板一侧涂上颜料,再将涂有颜料的一侧印到纸上,印出如雪花、树木、风车等多种图案,幼儿通过将纸板折成不同的形状,从而能够印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2.利用手作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会利用手势造型的影子,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如拇指相连、双手张开是鸟儿的形状。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双手创造出各种轮廓,再加上绘画与上色,形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有时同样的轮廓,经过幼儿的想象,可以画成不同的动物,如同样是五指张开的形状,部分幼儿可以描绘成孔雀开屏,而部分幼儿则会把五指想象成大象的鼻子与四条腿。除手势之外,幼儿还可以利用手指作画,描绘出各种不同的人脸或者动物的形状,幼儿的想象力在利用手作画的过程中得到发挥。在幼儿早期美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创意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欢迎,通过确定幼儿的美术教育方向,营造自由的精神环境,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实现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可利用瓶盖、纸板、手等工具进行作画,从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幼儿创意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邱洪艳.创意美术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赤子(中旬),2014,4(2):253-254.

[2]马倍利.论创意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2,6(10):126.

第3篇

关键词:创意美术 幼儿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当前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的新挑战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培养,幼儿园教学创意美术教学设计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导,

教导的内容也比较模式化,颜色、图形、大小等都有严格规定,孩子们只是需要按照老师所画图形进行模仿就可以,所有作品都如出一辙、毫无生气,这种复制模拟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幼儿的想象力。而现阶段的幼儿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作精神,重点在于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绘画所用的材料变得丰富多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绘画材料层出不穷,传统美术教学所用的材料不仅简单而且种类有限,而现阶段丰富多样的美术材料为创意美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孩子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不同材料的使用乐趣,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

第三、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随着各种新材料的应用,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创作不再有所局限,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

二、当前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的问题

2.1幼儿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目前,我国的创意美术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是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首先,就是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整体师资水平不高,一般,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要求不高,导致很多美术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草率应付。其次,就是错误的教学理念,由于传统美术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美术教师在进行创意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加强创意的重要性,一味的强调技巧,而忽视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还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创意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基础美术创意知识的讲解,让孩子们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随心所欲,而不进行适当的引导,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幼儿园穿衣美术教学的发展。

2.2家长的错误性教学引导

幼儿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行了美术课程的学习,就要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并且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孩子们美术作品的好坏,并进行严厉的评判。这些错误的观念对幼儿的良好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不仅制约了幼儿学习美术的乐趣,还阻碍了他们想象了的发挥。家长在评判幼儿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按照自己的眼光于要求让孩子们进行改正,这种错误的引导最终导致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变得死板,缺少了以前的那份灵气。这种过早的沈仁华教育标准并不适合幼儿时期的教育需求,这会给孩子的快乐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三、针对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实践问题的对策

3.1提高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教师的敬业精神、教育理念和从教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早期美术教育虽然是低幼阶段的教育,可是对教师的要求却不能低。教师除了精通美术技能外,更应该懂得恰当选择并熟练运用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教师要能够根据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独立探索幼儿美术教育规律,科学确定教育目标,灵活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科学评价活动效果。正确认识“美”与“术”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的审美情趣有助于绘画水平的提高,反过来,随着绘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美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只有使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并充实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才能促进幼儿注意力逐渐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使幼儿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3.2幼儿园要正确引导家长的教学策略

幼儿园还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改变他们认为学习美术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美术方面取得良好成绩这种错误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学习创意美术的真正目的,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只有学校与家长的弓曈努力下,才能加强幼儿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幼儿美术教育应该强调素质的培养,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是通过绘画知识、绘画语言的传授,综合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能力,培养幼儿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和人格品质,是打基础的教育。所以,作为家长,切不可急于求成,片面追求一时的教育效果,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或有盲从的心理,要呵护好幼儿心中的艺术之芽,要有长远眼光

3.3建设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美术环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积极建设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美术环境,促进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教育部门的相关机构要对幼儿园的开设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对幼儿教师的上岗资格进行明确规定,防止一些不合格幼儿园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对进行穿衣美术教学的教师要进行统一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对他写具有商业性质的幼儿美术比赛进行查处,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幼儿创意美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引言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环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们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一定要运用创意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那么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创意思维呢?

第一,创意思维被看作一种工具。美国有位美术教育专家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这种思想思想被称为美术教育“工具论”。我们要把这种工具应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使用音乐、文学来配合教学。音乐的旋律、节奏、音符和节奏能够感染人的心灵,这样孩子在绘画时就能得到情绪和感情升华,这对于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的景观和情感的变化能够让孩子聆听描述的同时想象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就能挑起儿童绘画的欲望、带动儿童丰富的联想、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所以通过创意思维能开拓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的想象和审美力、开发儿童的思维空间和创造潜能。

第二,创意思维应该培养孩子想象力。美术教师运用创意思维时应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源泉是想象力。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力能够给儿童绘画思想插上翅膀。美术教育对幼儿思维由形象性向逻辑性过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审美活动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绘画本身是一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活动,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就不能给他们添设局限性,否则对孩子的思维培养就会带来不利。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情境,要将美术教育由单纯的绘画转移到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上。

第三,创意思维要求讲解由单一变为多元。创意思维要求儿童通过一种形态的变化将社会事物浓缩成视觉符号、标记或代码并以此来表现主体。这对孩子想象力的要求较高,幼儿的想象力优于成人,并且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接受学习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因此创意思维可以开发幼儿创造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改变一下相应的的教学环境。美术老师可以让孩子从教走进生活和大自然,让孩子亲自去观察并发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有位美术家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孩子只有学会发现才会创造美。作为幼儿美术老师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上课,自然界里的一切景观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想象,潺潺的小溪、蜿蜒的小路、起伏的山峦,都能激起孩子对优美线条的感受;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繁茂的树林,都能激起孩子对丰富色彩的感受。

幼儿美术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有益发展儿童审美观的活动。活动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加深孩子的审美观。例如:美术老师可以设计一堂鉴赏课,采取游戏或答辩的方式让孩子对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评论,这样就会激活儿童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儿童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儿童的艺术素养。举办书画比赛、展览和对外交流活动,能够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成绩,培养孩子们的成就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感受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激发孩子的拼搏奋斗精神,提高儿童绘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创意思维要求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想象可以分为再造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现有形状线索在头脑中构筑再现相应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作用在创作者的造型过程中,需要对元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改造,认知经验和现实形态只是一个参照。示范灌输式教学被美术老师广泛使用用,有的美术教师认为有些绘画假如老师不示范给孩子画,孩子就很难学会绘画。教师刚开始可以让让孩子去临摹,但是临摹出来的作品都没有个性和意趣,只能培养孩子的绘画技巧,这种教学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绘画是孩子的天性,引导的好就能让孩子迸发出无限的创造能量,某些孩子的作品让人惊讶和赞叹。绘画大师米罗和毕加索都说过:“向孩子学习”。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大师的作品里体现出的最高境界和风格语言,在儿童绘画里都能找到共鸣,大师和儿童画都能体现出一种轻松忘我的自由状态和独立的个性风格。面对具有创造潜能的孩子,落后的教育方法会耽误他们的前程,成人的规范标准会扼杀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独具特色的个性魅力,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就会发现,儿童无论从年龄还是想象能力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黄金时期,作为幼儿美术老师,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和技巧去开发儿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为祖国和人民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美术人才。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灵魂的工程师。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意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发展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倡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小学美术创意教学实施“五化”策略,即“同课异策化”、“氛围宽松化”、“传媒多层化”、“操作多元化”、“评价宽容化”,这是发展自我、实现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创意教学,强调个性表现,提倡独出心裁,在孩提时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教学的意义

“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是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是传统美术教学课堂上的现象,它特别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原本是很有想象力的一个群体,对于他们的这种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该给予保护与鼓励。孩子是可爱的,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株充满生机的小树苗,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浇灌。但是,传统的美术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临摹,这种做法只会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忽视艺术中的多元化表现,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开展创意教学模式,就是在科学地对待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创意教学,强化了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顺应了学生的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提高,将祖国的花朵培养成适合新时展需要的高能型人才。

二、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美术,其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种美,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它的这种美,并且主动去学习这种美?这是小学美术课堂上老师首先需要去解决的问题。美术课堂,重要的是氛围,如果上课伊始,老师就能将学生引入这节课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自然就会沉浸在课堂学习中。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上《青花》这一课时,首先,就要给学生们展示那些漂亮的瓷器,让学生知道这些美丽的瓷器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青花”,视觉上就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接下来告诉学生,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其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围绕“青花”,从欣赏图片到实际事例,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因势利导,及时启发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小学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小学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在潜在状态,萌芽状态,所以需要被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可能会有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教师就要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例如,苏教版的二年级美术教材有一课是《画感觉》,它需要运用抽象的色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不容易掌握,所以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因势利导,引导其多看、多想、多说,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感受力、创造力,提高思维的想象能力和作品的审美创作能力。学生用美术表达了自己的感觉后,接下来教师就要及时启发他们,交流心得,让学生记住对美术的感觉,将他们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出来。

3.积极鼓励,创意花开 罗恩菲德在他的专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指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用于生活和职业上,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已达成。”所以对于孩子们而言,在美术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学到的绘画技巧,而是通过美术这门学科所获得的创新意识。思维的扩散,想象力的发达,在各方各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积极鼓励他们思考,想象,不能仅仅局限于外形,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将创新意识唤醒,听到创意花开的声音,这样的美术课堂,就是真正的成功。

美术教育重在创新,小学美术教育更应如此,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体系下,更应该改变旧的脱离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教学模式。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就发生了变化,我们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美术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独特优势,帮助小学生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实现一种较为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的构建与形成,让这些祖国的花朵灿烂绽放。

【参考文献】

[1]马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青春岁月.2011(11)

第6篇

关键词:激发创意、表达情感、改善环境与生活、提高审美能力、获得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美术素养、促进智力发展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成为一门不可取代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

目前,有些中小学仍然对教育方针目的不明确,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美术教育。通过调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学校配备专职美术教师甚少,美术教师精力明显不支,有时成了自习课或其他辅导课。

(2)有些学校领导认为美术课不是主课是副课,不做为升学考试,无关痛痒,所以安排课时不足。

(3)有专职美术教师,但学校没有美术教学设备,没有活动场地,使正常美术教学不能得以实施。

要使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充足发挥与体现,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端正办学理念,正确实施教育方针。其次,要切实解决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起码要有专用的美术教室。美术教室必须有艺术的韵味,有石膏像、画板画架、各种静物、衬布等,参与艺术活动。第三,还要解决中小学美术师资问题。现在的城市倒不缺少合格的师资,主要是教师待遇跟不上,条件差,资金跟不上,使的很多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难以实施,教师不安于现状,不能潜心研究教学。对各级、各类美术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培训、培养,让教师安心在教学岗位上工作。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重大。第一,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第二,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第三,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经过系统地学习,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从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整体上讲,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包含着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训练、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这样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既互相渗透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的始终。

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中的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的优势。我作为从事十多年美术教学的教师深深感到,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去感受,帮助学生运用美术的多种形式手段,积极地、自由地表达学生的美术语言,抒写自己的心灵。至于怎么运用这些手段(技法)则是个次要的问题,主动地表达、创造才是主要的。也正因为这样,评价学生的画不看他是否掌握了成人眼中的所谓技法,而应该看到是否有创造才能。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才能启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才能真正使美术教育成为如教育大纲所说的“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目前在教育教学方法过程中最流行的艺术教学方法依然是学生被动式的“听课式”教学方法,虽然新课程标准里已进行了新的实施建议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的教学方法。在许多学校,艺术课是一门容易应付的课,不求质量,不求深入,简进易出,老师不重视,学生不用心,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从种种迹象上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教师还要有良好的美术素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艺术表现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中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体验。有人认为,年龄是影响艺术体验获得的一个主要因素,甚至断言,儿童阶段不能产生艺术体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一年级学生高兴地唱着“闪闪发亮的小星星”时所获得的那种审美体验,与音乐家沉浸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辉煌之中的体验是有共同之处的,其主要区别恐怕就在于体验的深度不同而已。艺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缩小这种程度的差别。因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之中以及参与程度的深浅,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美术教学的成败。

第7篇

一、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对于手工制作课程,我们一般都理解得比较简单,总认为手工制作就是简单的折纸而已。其实不然,折纸只是手工制作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手工制作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仅符合少年儿童好动的天性,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智慧。手工制作是开启小学生心灵手巧的钥匙,是引导小学生走向美术世界的重要一步。如果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手工制作课程作为基础的话,小学生学习其他美术课程就显得比较吃力,他们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有时候一张纸、一些丝线、一些魔法玉米等素材就能引导小孩子活灵活现地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手工制作可能看起来比较简单甚至幼稚,但由于其设计和组合都来自于孩子内心的智慧,是孩子对于美术的一种最直观的表达,也是孩子将抽象或想象转化为现实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手工制作是小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前提或关键步骤,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时开展必要的手工制作课程,从而为学生更好地接受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手工制作是一种凝聚很多智慧和思想的创造活动。从选材到制作、到定型、再到修改,都充满了作者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高度融合,其在素质教育培养上的优势是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由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视手工制作课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加强对小学生的手工制作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培养从小就懂得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高素质公民的过程。

1.手工制作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对美术的认知

手工制作的取材丰富便利,制作形式变化多端,更能化腐朽为神奇,因而能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爱好。在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小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完成一件作品,更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和自信。通过手工制作,他们发现了进行美术教育的乐趣,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美术陶冶情操的重要意义。由此,小学生也会改变对美术课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美术课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2.手工制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手工制作课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自身的想象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探寻世界之美的观察力。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让自己的想象任意驰骋,努力创作一件自己属意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由此小学生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和丰富自己想象力的过程。想象力的形成和释放有助于活跃学生的心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展智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不应对学生的创造力给予过多干涉,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根据自己的审美诉求,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也有助于小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美给展现出来。其实小学生创作的过程也是将其眼中的世界展现出来的过程。因此,开设手工课程教学,可以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的人,这样不仅提升小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乐观的心态。

三、手工制作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形式,提升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该课程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创意在非常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合作。所以手工制作在实现美术教育对象的普遍性、教学形式的丰富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一般的理论性课程教学中,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手工制作课程则给予了每个学生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素材,开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进行有意义的创作。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平等地享有向别人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其次,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手工制作课程不是教给学生完成一件作品的技巧,而是让学生体验集体创作的氛围、感受分享智慧的乐趣。因此,当小学生参与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时候,他们不仅可以快乐地分享自己的创意,而且可以在合作中凝聚智慧创作高质量的作品。

第三,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教师对美术教育进行创新和改革。手工制作课程和绘画、书法等都是相通的,教师可以尝试着把学生在手工制作中表现的创意转移到绘画、书法等美术教育中,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开开心心学知识、快快乐乐分享智慧。

四、手工制作丰富了美术教育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将美术和生活融为一体

美术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手工制作让学生充分明白了美术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无论是教学生进行创意折纸、陶艺、插花、剪纸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生活对于美术的影响和意义。

第8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 民族民间美术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65-01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其中,外来文化的涌入不但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一些外来的不良的文化也在侵蚀着我们的民族意志和信念,使我们逐渐丧失原有的精神和气质,最终可能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实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净化和与世界先进文化的紧密结合。

一、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

要想进一步增强关于区域民族民间美术学科的研究力度,就必须将培养具有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对于民族民间美术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要站在艺术形态的角度深入考察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实际的生存基础和历史演变等重要的元素,同时在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更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另外,还需要站在艺术的角度去观察其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渗透、融合以及影响下,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发展趋势。社会上有很多的传统手工艺都是以家族或者师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而这种传承方式也就造成了其很难被广泛推广。甚至有很多历史久远的传统手工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如利用大量的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分析和整理,才能为传统手工艺技能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类施教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体系

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要想深入地开展,必须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人文素质的教育。由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与现代专业教育在课程学习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民族民间美术所涉及的分类与现代美术不同。民俗信仰、建筑陈设、衣食穿戴、生活用器、生产劳动、传统商业、环境装饰、戏曲表演以及游艺竞技等方面,是民间美术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性,一般我们都将民间美术作为美术学的基础分为一般分类法和民间美术应用分类法两部分内容。而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就是要突出少数民族的特性,而站在艺术的角度来说,民族民间美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不同的少数民族其所代表的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民俗信仰等也各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才能了解掌握这些少数民族的特点。针对这一点,很多的民族高校都开设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必须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辅以民族美术的理论知识和民俗知识教学,将学生认知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增强其民族文化素养,实现民族文化素质与专业创意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目的。

三、拓展民族民间美术实践教学

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是学生创意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人类学特征突出是民族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在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将《中国民间美术教程》中民间美术作为实际分类的参照可以看出,各个少数民族民众对于神鬼、祖先的信仰和崇拜都可以从其所使用的祭祀品中体现出来;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茶具、烟具、食具以及炊具等,也有所体现;而他们所居住的建筑则因其所处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最能代表其民族特点的就是服饰,这些都从侧面体现出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课堂教学、实践、实习、课外创新以及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生考察、搜集素材以及体验生活。

四、结语

灿烂的民间美术与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密不可分,高校开设的民间美术课程,不但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将新的血液注入到当代艺术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以及全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幼师;手工教学生态式艺术教育;探索

一、幼师美术教育中手工教学存在的问题

幼师美术教育课程分为绘画基础、手工制作、美术鉴赏三大模块,侧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课程模块之间缺乏联系,其中手工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幼师美术教育中的手工教学重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知。技能只是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运用技能进行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是教师应该思考并教给学生的。幼师生艺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否指导幼儿观察、欣赏、接受、评价和表现美。幼师生应该认识、了解世界各国的艺术文化,能够鉴赏中外著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和民间艺术,能够领会和借鉴艺术作品中的精髓进行美的创造,提升思想理念、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艺术素养高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艺术素养提高和社会进步,都是极其重要的。

2.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幼师美术教育手工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讲授、示范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机械模仿。由于一些教师并没有因材施教,学生完成的作品就像是工厂里批量生产的产品,缺乏个性和创意。儿童天生会模仿,但是一味地画一些模式化、程式化的东西,思维容易形成固定模式,不知如何表现生动有趣的物象,作品没有个性和创意,儿童也无法表达内心感受和情感。在新课改中,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模式。互动意味着课堂参与、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互相促进,它既是一种教学活动的模式,又是师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3.缺乏创新的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视频、微信、QQ社交软件等媒介载体的不断出现,网游艺术、绘本(图画书)、动漫艺术等层出不穷,对幼师产生了较大影响,这就对幼师美术教育的手工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指出,美术教学就是“体验和创造美的活动”,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媒介和载体,而是师生共同发现、思考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模仿者、欣赏者,更是与教师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表演者、讲授者和创造者。

4.忽视学科间的联系

幼师美术教育手工教学,忽视了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美术教育与自然、人文、社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民间手工艺术,认识民间艺术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的影响,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幼师美术教育中的手工教学应重视与边缘学科知识的联系,如与文学、音乐、影视、戏曲等的联系,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与幼师美术教育手工教学的融合

环顾全球,美国率先将艺术课程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使艺术教育在教育中发挥核心辐射作用,艺术教育融合或影响其他各个学科,使其他学科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整个教学过程打破以往灌输知识的模式,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从学科划分走向学科间的融合,构建学科间互动、交流、综合的生态模式,即生态式艺术教育。

1.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内涵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针对传统艺术教育提出的,是一种新的艺术教育理念。滕守尧先生在论著《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中说:“生态式艺术教育是通过以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学科为载体的综合艺术教育;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多种教育关系;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学科之间的多种教育支持;艺术与文科、理科、哲学、自然等学科间的多种教育关联;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学生与社会间的多种教育互动,形成的一种相辅相成、互生互补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艺术表现、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养,使学生受益终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艺术智慧。”①

2.正确理解智慧与艺术智慧

智慧包括先天心理能力和后天创造性活动、实践活动中的领悟,还包括健康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思想、信仰、信念等。艺术智慧是在思想观念、感受、理解、想象、创造间产生对话、交流、融合后形成的新智慧。生态式艺术教育构建艺术的融合、平衡,形成艺术智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幼师美术教育手工教学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化

以往的幼师美术教育手工教学往往机械地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忽视了美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精神、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各艺术形式之间缺少对话、交流与融合,学生缺少艺术情感的表达和创作经验,缺少多视角感受、表现和评价艺术的能力,缺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媒介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相悖,幼师美术教育必须致力于促进学生表达生活经验和情感,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生活感悟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加强艺术教育的综合化、生态化,构建知识技能、艺术感知、生活感悟、艺术智慧互动、交流、融合的生态模式。生态式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对于传统艺术教育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幼师美术教育手工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1.美术教育手工教学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幼师美术教育中的手工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块,它指导学生选择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鉴赏评价作品,提高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手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手工教学和自然环境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真正实现手工教学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亭阁楼台、小桥流水,自然环境中的奇峰异石、蓝天白云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想象与创造,启发学生感知和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探寻自然界的美,丰富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

2.美术教育手工教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艺术高于生活。自然形象必须通过艺术加工才能成为恒久、优雅的艺术作品。手工教学中所用的各种工具材料与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大自然中发现、捕捉到美的瞬间,能够激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然后运用生活中的工具材料,表达内心对美的感受和向往。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如布料、木头、废弃纸盒等,经过巧妙构思设计,变废为宝,设计制作出各种玩教具和手工作品,如秋日皇冠、落叶印迹、神奇笔筒等,以美激趣,增强环保意识。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行为,使人的认知和情感有机结合,表现出新的意象。构思设计是创作中的关键环节。剪纸艺术的表现范围较广,包括人、事、物、景等,它以自然景物、人文精神以及社会环境中的人和事作为表现的对象。学生通过感受人文精神而构思、设计、创造艺术作品。3.美术教育手工教学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学校艺术教育有效的课程资源是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它们所收藏或展览的各种优秀艺术作品,运用这些课程资源,能够开阔学生的视界。当今,德国率先普及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学生可以参观并参与作品的创作。我国的艺术教育也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资源,这是我国今后需要努力开展的艺术教育形式。

4.美术教育手工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重视美术教育手工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与音乐、文学等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手工和其他学科进行联系与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多视角地认识艺术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在美术教育《泥塑》一课手工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徐州汉画像石馆,直观、生动地让学生学习和感受,形成对泥塑浮雕的认知,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运用地理、历史、艺术等学科知识剖析汉画像石的形成和发展,以“汉画像石之美”为主题开展讨论,借鉴汉画像石的造型特征进行图案设计与制作;或者带学生到陶艺工作室,让学生尝试用泥塑浮雕的形式和方法表现汉画像石,感受和认识泥塑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泥塑工艺与汉文化的精髓。

作者:王春子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第10篇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 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综合权衡起来,又不得不承 认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 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 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 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 、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 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 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 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 、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 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 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 ,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 )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 。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 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 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学全国规划。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第11篇

1.调整美术教育师资力量结构

以往,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很多美术教师和美术专家只能局限于某个学校或者某个地区授课,学生对于外界的美术发展也没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而数字化时代的主要特点就是信息的共享和通讯的即时化,如此一来,学校可以不定期地聘用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专家教授对学生进行网络授课,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美术修养,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更多的美术信息,欣赏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总体来说,数字化时代的美术教育师资力量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加合理。

2.催生美术教学内容的创新

一般来说,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专业知识、美术专业技能、美术创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数字化时代,虽然教师的知识传授仍然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专业技能和创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此外,学生知识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学资料,否则教师的知识信息将有可能落后于学生。该将哪些知识通过在线授课传授给学生,又该将哪些内容作为课题授课的重点,也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研究思考的。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授课方式的变化,其更促使授课内容朝着网络授课和课堂授课两个方向发展。

3.带来更为广阔的教学资源

如今,美术教师已经不再抱着画笔、画板和课案来回奔波,开始更多地使用数字化技术产品——多媒体设施进行授课,主要原因就在于多媒体设施具有联网的优势,可以让教师随时调动全球优秀艺术大师的作品供学生欣赏,使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如,以往讲授欧美印象派的相关美术作品时,教师只能通过文字让学生感受其美术作品的特点或者准备一些照片让学生观察,但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搜索该画派的著名作品,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与学生交流。另外,现在很多艺术馆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最新的艺术动向,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说,数字化时代的教学资源使得美术教育摆脱了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利用全球的教学资源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4.促进美术教学形式的改革

目前,美术教育以班级教育为主,但是由于美术教育的特点,师徒传授在美术教育中仍或多或少地存在,从本质上来说,师徒传授对于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师徒传授和班级教学完美结合的可能性出现了,使用数字化产品,可以在发挥班级授课的信息交流优势的同时,突出个别化培养艺术个性的特点。如网络论坛组织上的讨论交流、电子邮件的作业修改等,这些方式既保留了班级授课的优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具有自己的艺术个性。

二、数字化时代美术教育的社会责任

1.倡导精英文化的建设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的审美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满足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发现生活之美,挖掘生活之美的精神文化内涵,而这些都需要艺术作为基础,因为在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但又是难以发现的,如黄金分割、色彩的对比、色彩的情感等都是艺术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因此,美术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而要放眼整个社会,为社会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厚的土壤,使美术教育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

2.构建艺术化的社会环境

培养美术人才、使美术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全民艺术修养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随着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与各种最新的数字化产品应用于美术教育,一些人迷失于先进的科技当中,忽略了艺术的本质。之所以出现这种思想,主要原因在于艺术和科技之间本身存在一道鸿沟,艺术具有高雅的属性,而科技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追求物质生活的一种体现,是属于世俗的,二者的结合固然使得美术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其固有的矛盾也使得美术教育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当下的美术教育以学校专业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全民的艺术修养为目标,构建一个艺术化的社会环境,实现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发展。

3.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生活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虽然给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也给美术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信息浪潮。海量的信息在给美术教育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师生难以从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对于这种情况,当下的美术教育者不能将目光局限于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科技的发展动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生活,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深刻地领会和运用现代设计思想、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

三、数字化时代的美术教育

1.充分认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

在过去,无论美术教育如何变革,画板、画笔和颜料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美术教师还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都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干扰,有时候辛苦了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一幅作品,受到一点外在因素的影响便毁于一旦,这并不仅仅是绘画作品的损失,更是美术教育的一次中断。而数字化时代的美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鼠标和屏幕取代了传统的画笔和画板,通过在电脑上进行绘画不仅不易造成画面的污损,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绘画作品进行复制并进行大规模的传播,从而提高了绘画作品的艺术宣传效果,这也是数字化技术的最大优势。

2.借助数字化技术提高美术素养

提高美术素养是一个难度大、耗时长的过程。在美术教育期间内,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关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更要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毫无疑问,这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无论是美术技能水平还是美术素养的提高,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绘画实践,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有时候一幅绘画作品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够完成,而在绘画的过程中,绘画所花费的时间可能还没有颜料调色等工作花费的多。借助数字化技术,学生就可以摆脱反复的绘画练习过程,将颜料调色等耗时费力的工作交给电脑完成,自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画面的构图与造型技巧的锻炼上,如此一来,学生的专业美术技能就会得到很好的强化。同时,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绘画软件不断完善,学生可以通过绘画软件完成许多大师的技巧,这可以使学生通过模仿绘画大师,从而提高其美术素养。

3.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并重

第12篇

关键词: 40 deadline;中职美术设计教学;设计创造力美术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一、设计界"40 deadline"现象

设计行业被称为新兴的年轻人的时尚事业。每年都有大批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专业毕业生走人行业中,他们给该行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了就业的风险与竞争的激烈程度。人员流动频率快,公司的设立、注销速度快是整个设计行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另一个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特色就是"40 deadline(死亡线)"现象--该行业的精英人士大多在30-35岁之间.40岁以上的一线从业人员几乎绝迹,许多设计界精英都在40岁来临甚至更早便开始激流勇退,重新规划人生。而在发达国家,一些优秀设计师的黄金年龄段却在40-50岁。

为什么在我国会出现这种"40deadline"现象?孔子日:"四十而不惑"。"不惑"说明他已达到了人生最有经验和智慧的时期。根据业内人员的调查访谈信息,选择勇退一线的绝大多数人,原因是觉得自己的"才思"不再如年轻人般敏捷。"才思"是指设计的创意,是在设计领域中的一种体现创造力的头脑表达方式。

作为一个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不由得反思我们美术职业教育方面是否存在了某种忽视与缺失,从而为这种"40 deadline"现象埋下了先天不足的伏笔?我认为,创造力的过早衰退与我们几十年来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二、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当年,我们是美术的受教育者;多少年过去后,我们已经成为教育者。但是,我们体会到,美术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却没有多少变化--"重技"依然是主题,因为无论是选择就业或考核都以此为标准。创意也有提到,但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和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历年有较大国际影响的设计大赛中,中国艺术设计人员的工艺水平绝对无可挑剔,但创意却总是略逊一筹。

所以,加大美术教育中对创造力的培养己经刻不容缓。作为各类美术职业院校的人才储备库,将创造力的观念注入受教育者头脑中,必将成为改变"40 deadline"现象,争取在国际设计领域出现中国籍大师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培养途径。我认为美术教育要迎头赶上的基本前提应是教育者要统一认识--创造力很重要,尤其对美术设计人员来说,更是生存的本钱。但是,当前美术教育中"技"与"意"该如何进行统一,孰重孰轻?这就众说纷纭了。我认为,第一:"技"与"意"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技"是"意"的表现手段,缺乏良好精湛的画技,再好的"意"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表现。"意"是"技"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乏了动人心弦的意境,那么纵有惟妙惟肖的绝技,其作品也宛如身着一袭华丽大衣却缺乏思想个性的妇人,总令人觉得风采韵味不足。第二,从现实条件出发,现在早已进入"电子图文时代",现实生活要求设计师必须在铺天盖地的视觉冲击中能找出与众不同的元素和意念,才可能吸引人进而被人们所接受。当电脑普遍成为设计的得力工具时,创造力的独特作用便日益显现。所以在教学中确实需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

首先,这是由美术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内在统一性所决定的。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同时也为更高一级专业学校输送具有一定实操水平的优质生源。中职学生必须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美术教育的实质是以美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教育活动,最终是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美术教育中除具有培养人格、个性、创造精神的功能以外,美学规律也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就业的压力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升学压力不必多言,每年有几十万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在学历面前,中职毕业生是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尽管近5年来中职生的就率业不低,但那是以低薪劳酬为代价的。有没有中职生的薪酬高于大学生的反例?有,其中创造力起了很大作用。我校O1届某学生的求职信只有寥寥几十字,使她却成为众多广告公司相争夺的人物。她是这样表现创造力的--每份求职信都写在一张小号的"婴儿尿不湿"上:"我确实很弱小,因为在这行我是baby,但我会成长,如果你给我机会。"很明显,富有创意因而出奇制胜是其求职成功的唯一原因。

三、深刻理解美术创造力的丰富内涵

有意识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将成为现在和将来的指导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该是教会学生创造的时候了!

什么是美术创造力?富于美术创造力的人有什么行为特征?

一般心理学者认为创造力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构成。在美术设计创造活动中,创造力具体体现在对感性形象的把握和组织上;创造力的产生是领域技能、创造技能(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动机以及创造性人格四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领域技能,即个性在某领域中所具备的有助于产生各种应用的全部背景,在美术设计领域,主要是美术知识、技能,审英经验以及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技能、经验的策略。美术知识与技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文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知识;二是美术设计中对材料和工具操作等技巧性知识和技能。审美经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美的心理活动或审美意识,综合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策略,即学生在美术设计过程中能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善于交流合作,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创造技能包括认知风格、有效工作方式及对启发产生新观念方法的了解等,在美术创造技能中,主体认知结构是开放性的,具有学习迁移能力,能从不同的学习情景中概括共同的原理,形成良好认知风格,在新任务、新情景出现时能迅速解决问题。创造动机是指激起个体去进行或抑制创造活动的理由和基本态度,与领域技能和创造能力这些智力因素有所不同,在没计活动中没有情感,意志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它既是内因又是驱动力。富有设计创造力的人应该具有以下行为或人格特征:

A:具有较高的智商IQ,思维很具灵活性与流畅性:

B:具有良好的情商EQ,具有不迷信权威,敢于冒险的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和幽默感,是一个自信而又有恒心的人。

美术设计创造力的培养是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一个教育理念在实际中运用时会遇到的难题。如果认为发明创造是少数人的事,所以创造力的培养也要跟应试教育步调一致,成为面向少数尖子生的专利与特权,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第一,发明创造不可等同于创造力。发明创造是社会行为之一,而创造力是人所拥有的一种能力与素质,它是人类所普遍具备的心理能力,并不归某类人所特有,只有水平的差别绝无具备与否的实质差别。第二,对于学生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提出并超出其相应知识范围水平的东西就是创造,不能用"教师的标准"来衡量。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首先,要转变教师自身的观念。因为美术没计的灵魂就是个性,需要的就是颠覆成见,在平凡的已有的旧元素中建立新的组合来表现差异。如酒瓶与游泳这是两个常见的旧元素,但如果一个游泳池中盛的是美酒将多么令人陶醉!把这两个旧元素组成新的元素,从而能在众多广告巾脱颖而出,这就是创造力。所以转变教师自身的观念湿得特别重要。抛弃"一言堂"的作法,将平等民主的理念注入课堂,把自己变成"主持人"或"观众",将美术设计创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前提就是应创设一种自由的氛围。其次,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应与时俱进,学习、学习、再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开展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提到开展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活动,似乎这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中职学校美术课堂不应给予太多关注。其实不然,大家知道,形式呆板、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教学会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笔者主张积极开展适合中职学生心理的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是较差的,可以说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在学习生活中都存在学习障碍或不良学习心理与不良学习习惯。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刚入学时竞无一人在小学或初中担任过干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步注意到,那些所谓"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是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而他们的语言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与学习优秀的高中生相比并不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各司其职,左半球以管语言、信息为主形成抽象思维;右半球以管音乐、图像为主形成形象思维。所谓的"学习成绩差"者其实质就是大脑两半球发展不平衡而导致某一半球的片面发展。所以,只要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帮助其"顿悟",刺激其"灵感"的形成就可改变学生。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活动便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例如,在"纸容器造型设计"中,对于墨水瓶的设计,要求学生除了设计了典型的长方体,还必须设计出其它造型的容器。应该让学生开发想象空间,进行大胆创作,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没计中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有创意的闪光点就必须肯定与鼓励。在《中国美术史》教学巾,我鼓励学生从一张中国画上一串残枝的枯叶来想象体味冬天的萧瑟,并要求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用熟悉的某一种现象加上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冬的感觉.一位平时不爱声响的学生给了我一个创造力的震撼:他画了一只被冰粘住的手,创意文字说明是:滴水成冰。

同时,我们也开设了一些课外活动,如陶艺、手工制作等。这些课外活动,一般是不给学生布置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脑能得到协调发展。学生在这种自主创造活动中不仅表现了很高的激情,而且电体现了非凡的创造力。在手工制作活动中,一位女生用平时常见的爽菜、上海青菜头和一片柠檬制作了一幅朱白清的《荷塘月色》!另外几位男生找来。圳吹塑纸,塑料纸、棉花等制作出我校的建筑模型立体效果图.

在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中.应给予学生美的愉悦和启迪,应给予学生谋生就业的手段,而且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不仅创造艺术,而且创造生活,创造自己的有价值的人生,让他们懂得创造是人生中最壮丽的而卷。

参考文献

[1]《全新思维》(美)丹尼尔・平克著. 林娜 译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与传统》.冯晓阳著.出版时间:2008年07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3]《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李泽厚著.杨斌.编选.出版时间:2011年09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滕守尧著.出版时间:2008年03月,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