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时间:2023-07-07 17:2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第1篇

摘要: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对于教学和学习方式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什么是教育游戏,什么是游戏化学习?本文就目前教育

>>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 网络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论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现阶段下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关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讨论 防火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于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试论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田爱奎,杨瑛霞,夏天,张际平.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发展及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06,(01).

[5]孙莅文,邓鹏,祝智庭.基于娱教技术的体验学习环境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6]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罗亮.寓教于乐——教育游戏研究综述[J].美与时代,2001,(10).

作者简介:刘小莹,(1985-),女,河北唐山人,汉,唐山市滦南县逸夫小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学前教育。

第2篇

关键词:中小轮式拖拉机;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22-01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业机械化大国。在20世纪末,随着中小型轮式拖拉机的不断应用,提高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促进了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90年代,中小型轮式拖拉机的应用达到了空前辉煌的局面,在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中小轮式拖拉机的发展现状来说,国内外市场以及国内的认证规则体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中小轮式拖拉机的技术水平,使其不断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本文将就中小轮式拖拉机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1 中小轮式拖拉机的发展现状

1.1 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小轮式拖拉机市场的不断扩大,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逐渐得到了应用。据统计,2005年与2009年的世界各地区农用拖拉机销售分布情况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知,当前,亚洲是农用拖拉机销售最多的地区,并且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受到地形分布等原因的限制,在使用过程中大多以中小功率的中小轮式拖拉机为主,相比较西欧、北美等地区的拖拉机来说,其技术含量比较低,处于中等甚至是中等偏下的水平。西欧和北美作为世界农用拖拉机的主要分布市场,对于拖拉机的技术性能和质量的要求比较高,主要以大功率的拖拉机为主,因此中小轮式拖拉机的销售情况有所下降。自21世纪以来,东欧各国的拖拉机市场一直处于低谷时期,但是在2004年以后,许多国家加入了欧盟组织,由此也进一步促进了拖拉机市场的发展,其销售情况有所上升。长期以来,南美市场便是拖拉机竞争的主市场,诸多国际性的拖拉机公司先后在此地办厂,由此也不断推进了农用拖拉机在南美市场的发展。

1.2 中小轮式拖拉机认证规则体系的变化

近年来,在中小轮式拖拉机的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转向机故障、连接连杆及部件故障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鉴于此,我国在2014年对农机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体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尤其是对新的中小功率轮式拖拉机、植保机械等实行3C认证规则,从而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逐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一般来说,在认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采用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使得各个拖拉机生产企业不断诚信自律,逐步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进而稳定整个拖拉机行业的发展。

2 中小轮式拖拉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提高产品的性能

当前,随着拖拉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产品性能得到了迅速提升,主要体现如下:

①中小轮式拖拉机的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专业型、多功能的拖拉机产品不断增加。当前,园艺拖拉机、草坪拖拉机、果园型拖拉机等营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②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更加完善。就现在中小轮式拖拉机的驾驶室来说,其密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隔音效果非常好,为了改善驾驶室的舒适性,在其中安装了空调,不断满足驾驶员的需求。

③方向盘的倾角和高度、以及驾驶座位的位置均可调动,从而方便符合驾驶员的习惯。一般来说,驾驶室内的各种安全防护和操作标签也非常的齐全,各种操作台处于右侧,并且改用为按钮或旋钮的操作方式,方便驾驶员进行操作,而且只有各个操作杆处于“空挡位置”才能够将拖拉机启动。随着计算机的技术的不断应用,在驾驶中也安装了计算机系统,从而使得驾驶员通过计算机屏幕来及时了解拖拉机工作状态和作业效率,进而提高拖拉机的作业功效。

④拖拉机的整体外观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对于拖拉机的外观设计有了很高的要求,无论是配件的紧凑情况,还是机型的线形流畅度、覆盖件的美观造型,甚至是油漆的耐热、耐光性能,都需要进行精细化设计。

总之,中小轮式拖拉机的技术发展更加人性化。

2.2 改进拖拉机的配件技术

可以这样说,拖拉机性能的提高离不开各零部件技术的发展。当前,为了满足拖拉机的多功能发展,需要对其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改进完善,从而提高拖拉机的整体质量。

首先,在解决拖拉机的振动、噪声和污染问题的过程中,其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①在拖拉机的前驱动桥当中采用液压悬架,从而大幅度的降低拖拉机振动。

②采用小型的多缸柴油机,这种柴油机避免了单缸柴油机尺寸大、噪声大的缺陷。

③随着国际对环保的不断重视,在一些发达国家当中,严格规定了拖拉机发动机的排放量,进而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其次,对于改进拖拉机作业速度的方法来说,可以改善拖拉机与农具相对应的传动系统,即增加拖拉机结构与传动的配套比例,从而减少传动系统的闲置时间;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换挡装置,可以满足拖拉机运转的多种速度要求。

再者,由于拖拉机在运作过程中时常发生故障,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不断完善液压悬挂系统,比如说采用伸缩式下拉杆、快速挂接架等配件,从而实现了拖拉机的快速挂接,也极大的方便了驾驶人员的操作。

最后,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断促进了国内外大型拖拉机的发展,例如性能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传动控制系统等,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拖拉机的传统性能,通过应用自动控制系统,不断提高了拖拉机的自动化程度,也使得农机逐渐朝着自动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3 结 语

综上所述,轮式拖拉机的技术发展与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不断促进我国农业化水平的发展,在中小轮式拖拉机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市场的要求,抓住政策法规带来的机遇,不断改进拖拉机的性能和质量,提高拖拉机的技术水平,从而使得企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保军.中小轮式拖拉机技术发展趋势[J].农业机械,2013,(1).

第3篇

1.调查目标市场的农村经济现状首先,收集目标市场(县、乡或镇)的概况,包括其范围内的自然状况,例如其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例,人口数量和结构,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结构,有何特长及优劣势,宏观发展方向等。其次,调查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第一产业GDP增长趋势,第一产业各行业产值的构成情况,并分析各行业的变化情况,对比发达地区的同类指标,得出存在的差异与发展方向。

2.调查农业生产电力及相关能源消费现状电力消费状况。第—产业各行业的用电量及增长速度,第一产业用电量变化特点及其原因,电力消费特点——典型日负荷特性等。与电力消费相关的能源消费现状,了解在农业排灌、田地作业、收获机械、农产品的储藏、加工、保温、畜牧作业、渔业生产等多用途中,各种能源的主要用途。例如某地区柴油主要用于田地作业及收获机械;煤炭主要用于温室及畜牧作业场所的采暖和保温加热中,汽油主要用于农产品的运输机械,电力主要用于照明、排灌、加工、畜牧、渔业生产中的各种用电设备中。同时了解能源消费的特点,如数量、结构、品种、单耗的变化情况。

3.研究农业生产电力需求了解特定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划与发展潜力;分析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趋势;作出农业经济发展分析与电力需求预测。研究第一产业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农业生产用电量增长趋势分析;负荷特性变化趋势分析,根据电力市场调研预测电力需求。

4.制订竞争策略和市场开拓措施第一产业的竞争策略首要步骤是进行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分析。如农业生产中电力市场的潜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带来的潜力;电价降低带来的用电潜力;电能替代其他能源的潜力等,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措施。结合地区特点,制定适宜的农业电力市场的开拓策略,通过技术、经济、法律、管理等多种手段大力推进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加快农村电网的改造,利用技术手段降低损耗;加强用电管理,降低农村电价,加强峰谷电价的宣传,大力推进农村峰谷电价,以优惠的用电政策,扩大电力销售;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服务等。

二、电力在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领域的竞争策略

1.调查第二产业目标市场的经济状况在国家连续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推动下,宏观经济继续趋好,整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工业增长速度快,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1—9月第二产业GDP与上年同比增长10.0%,第二产业依然是带动整个经济保持较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特点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成为带动内需、拉动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长幅度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冶金、化工、机械和轻工业投资增长率都接近或超过50%,一些高耗电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恢复了活力。

2.调查第二产业生产电力及相关能源消费现状电力在第二产业中主要用于动力、照明和加热炉。用能比重较大的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的比重偏大,电力比重并不高,热力的比重较大。在同一城市、同一时间的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调查中,电力占9.5%,列居第四位。这一部分用电量在电力企业总售电量中占57.9%。调查本行业内分类结构的能源消费特征,及电力典型日负荷特性等。同时了解能源消费的特点,如数量、结构、品种、单耗的变化情况,分析能源市场中价格变化对产业内能源消费市场的影响,如煤炭价格的波动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就有利于电力终端能源消费市场中份额的扩大。

3.制定竞争策略(1)了解特定地区的第二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地区内第二产业概况,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2)调查第二产业电力及相关能源消费现状;本地区第二产业用电状况;第二产业用电特点;第二产业电力消费结构现状;第二产业分地区用电现状;第二产业用电及负荷特性等。(3)分析第二产业分行业用电需求现状。(4)分析第二产业用电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如从工业经济结构和用电结构分析、从工业大户分析、从产值及产品单耗变化分析、分析经济发展与用电需求的相关性。

三、电力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领域的竞争策略

1.竞争态势分析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物资供销仓储、邮电通信、宾馆饭店招待所、房地产、公共事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艺广播电视、国家机关、金融保险、科研综合技术服务及其他。

2.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1)调查分析特定地区的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及特点。(2)第三产业电力及相关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分析本地区第三产业电力消费现状;分析负荷特性(当年年负荷特性、典型日负荷曲线、主要行业负荷特性分析);第三产业电力消费的主要特点;电力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和作用。(3)第三产业电力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三户业经济结构与用电结构比较;第三产业经济增长速度与用电增长速度比较;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用电量的相关性分析;典型大户经济增长与用电需求关系分析。

四、电力在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领域的竞争策略

1.竞争态势同前面的市场调查一样,同一座城市,同一时间,电在城乡生活消费能源的构成中占8.3%,列居第四位,这一部分用电在电力企业总售电量中占10.0%。

第4篇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的思考

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所在

房地产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低碳经济中林业的地位与重要作用

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发展趋势

论房地产评估市场问题及解决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

论建筑蒌程中施工质量管理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与对策

浅析“三公经费”公开的意义

试论新形势下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之路

农村经济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当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化工循环经济思考及建议

中国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对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

企业民主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对贸易融资业务初探

浅析银行海外代付业务发展

我国银行业的历史问题与对策

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住房保障制度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抉择

黑龙江省工业经济景气预警指标研讨

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贷款难点与策略

低碳经济中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解决我国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策略

关于财政如何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探讨

金融对现代农业的支持研讨

国际贸易企业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

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外贸企业重要性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块的探究

政务信息系统的成本测算与控制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

我国促进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法律对策

论当前我国地勘单位人才机制建设

论房地产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试论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

第5篇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了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其生产物取自于自然,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则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被解释为繁衍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地产,公共设施,科教文卫等等。

所谓产业结构,就是“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其中,“技术经济联系”从质的角度规定了各产业之间的组合关系,是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比例关系”则从量的方面反映了各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中的地位,是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外在表象。从静态看,三次产业间的联系表现为某一时点三次产业各自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动态看,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三次产业间联系表现为三次产业上述比重和比例关系的变化及其趋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

1.产出结构变动

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约30%,但是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下降到10.97%,降幅非常明显。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总体上看,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在GDP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48.22%下降到1990年的41.34%,到2007年,再次回升到50.27%。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自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第三产业在GDP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而在1983年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在1985年超过了第一产业。2002年,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最为微小,仅相差3.07个百分点,但是自2002年以后,第三产业在GDP结构中的比重却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

2.就业结构变动

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自改革开放以后就不断下降,从1978年超过70%下降到2005年不足50%;与之相对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有所增加,分别从1978年的17.3%和12.2%提升到2005年的23.8%和31.4%。

三、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

二、

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到2007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占GDP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占GDP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占GDP比重为39.1%。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最大的,一般为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

1.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但是,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有些地区的矛盾还比较尖锐。例如华北、西北等地区缺水较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2)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我国的牛、羊、猪等肉类产品、苹果、梨等水果产品、花卉产品,以及水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着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困扰。

(3)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

(4)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批量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使我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我国的比较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这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中,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

在总出口额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同样超过了50%。这表明,即使是本土企业,也严重依赖外国企业的订单,而不是依靠自主研发和自有产品来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对订单的依赖是中国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又一明证。而一旦国外市场出现疲软,这种模式就难以为继。此次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研发投入严重匮乏,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队伍出现严重萎缩。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导致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靠低成本维持收益。这正是我国的企业在彩电、空调、手机等诸多领域都深陷价格战泥潭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

3.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非常快,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但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发展水平滞后。从总量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之间。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占40%以上;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发育仍然不足。

四、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

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总体判断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持续到2020年之后。

一、

二、三大产业中,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格局不大可能在2020年前发生变化。“十一五”到2020年,第一产业收入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十一五”期间还有可能上升,在2010年前后达到顶点后,有可能开始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在“十一五”期间基本稳定,2010年之后可能出现明显增加。

1.农业基础地位不变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持续下降,但其重要性和基础地位不会改变。传统农业中,种植业比重将下降,渔业、畜牧业的贡献将会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的比例会缓慢下降,经济作物、瓜菜作物和其他作物的比重将会上升。

2.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1)重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霍夫曼法则表明,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出现重工业化趋势,是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规律。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攀升的时期,居民消费结构随之持续升级,即从吃饱穿暖、有耐用消费品可用、有屋可住,向吃好穿好、改善居住条件、提高耐用消费品质量、扩大服务消费转变。与之对应的是,汽车、住宅、建材、通信等行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从而带动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重化工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重化工业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2)信息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主导产业。据统计,1985-2003年,世界高技术产业出口年增长14.3%,比中低技术和低技术产业出口年增长速度高5~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正在逐步替代传统产业变为主导制造业的部门。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IT产品消费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参与信息产业制造业国际分工最多的国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集中了大量发展信息产业所必需的人力资本,同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的IT产业制造业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通过参与IT产业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既能实现充分就业,也能获得较高的比较利益,通过不间断的“干中学”和“用中学”,将逐渐积累起强大的IT产业技术开发能力。信息产业应该而且也能够成为我国未来的主导产业。(岳全化,2009)

3.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发展会带动第三产业部门投资的增长,尤其是会带来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将日益增大;生产社会化对生产业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继续影响国民的预期和消费支出,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将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将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其中,满足人们生活层次提高的文化、教育、旅游、电信,为生产提供高效能服务的金融、保险、专业化的咨询和服务将继续得到较快发展,电子商务、新型物流将得到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格局将逐步从以工业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几点个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第一,产业政策的制定应与市场机制相协调;

第二,去除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三,控制高耗能、强污染产业的发展;

第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养积极创新的机制。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了解产业结构的现状,理清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对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原毅军董琨: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优化:理论解释和定量分析[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0,35

[2]龚仰军应勤俭: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15

[3]毛根林: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1

[4]发展和改革蓝皮书,2008

[5]中国统计年鉴,2006

[6]房朝君: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4

[7]王业涛王清: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

[8]曾贝: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调整思路[J].内江科技,2009,5

[9]谭顺福: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J].管理世界,2007,6

第6篇

关键词 蚕桑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四川宜宾

中图分类号 S88-9;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03-02

蚕桑产业是宜宾市“十二五”规划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是丘陵山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战略推动下,宜宾市蚕桑基地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养蚕科技水平大幅提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初见成效,产业化经营体系基本形成。经过近几年发展,宜宾市已成为四川省三大优势蚕区之一[1-2]。

1 宜宾市蚕桑产业生产概况

2012年,全市蚕桑面积2.70万hm2,全市蚕桑发种量37.76万张、总产茧量13 443 t(表1)。桑园规模、发种量、产茧量全省排名第2,全市蚕桑综合产值10.7亿元(含桑园综合开发),促进农民人均增收25元。蚕区主要集中在高县、珙县、兴文县和宜宾县4个“万担茧县”,占全市蚕茧总量的95%,其中,高县和珙县分别产茧5 500、5 000 t,分别位居全省基地县第2、3位。全市有养蚕乡镇100个,其中产茧50 t以上的乡镇37个,发种量、产茧量分别占全市的91%和91.7%;有养蚕村687个,其中产值上100万元的村147个;有养蚕农户6.3万户,其中年收入5 000元以上户2.85万户。

2 宜宾市蚕桑生产优势

2.1 适宜的自然社会环境

宜宾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湿度大、日照少、风力弱等特点。全市年均气温15.0~18.3 ℃,无霜期335~355 d,年降雨量850~1 500 mm,年日照950~1 180 h。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的气温分布十分符合蚕儿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有利于多季节、多批次养蚕。宜宾的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其中丘陵、中低山分别占全市面积的45.3%、46.6%,平坝占8.1%。因受地势、地貌,特别是垂直高差的影响,立体气候和区域小气候明显,十分利于桑树生长。同时,丘陵山区的石漠化区域及“馒头山”区域,亦为蚕桑产业发挥其生态效益提供了地理条件,兴文县已成为全省5个首批进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范畴的县市之一。宜桑宜蚕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宜宾市具有悠久蚕桑产业历史,如今其茧丝产量与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2.2 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宜宾市具有扎实的蚕桑产业生产历史,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1982年以前,原宜宾地区18个县的蚕茧产量达11 350 t。1982年以来,宜宾市丝绸行业几经市场的起伏和体制的变化。期间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领导下,以协会为纽带、部门协调整合、企业团结合作的产业运作模式,注重生产投入、收购环境和利益调整,坚持价格稳定、蚕农增收、企业增效,确保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没有出现因市场起伏、体制变化而导致的生产滑坡、蚕农利益受损、挖桑毁桑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了行业协调发展。经过全市蚕桑产业干部职工及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宜宾市蚕桑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珙县与高县先后被确定为“东桑西移”优质蚕桑基地、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蚕桑基地。

2.3 有利的产业发展政策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战略,“东桑西移”后续工程也将继续实施,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落户四川省宜宾市,同时,蚕桑被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为“十二五”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省农业厅千亿增收工程,宜宾把蚕桑列入优势特色产业、丘陵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骨干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校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等系列政策措施,将助推宜宾市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4 现代蚕桑建设步伐加快

宜宾市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强县从无到有,逐步扩大。其中,高县已经被四川省政府认定为现代蚕桑产业强县,2013年,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统一安排部署,正在申报高县为第2批四川省现代蚕桑深化提升县。部省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宜宾市已经获得部省认定的蚕桑产业农业标准示范区(种植业)4个。2011年开始启动在高县、珙县等9个乡镇、52个村相对集中连片的“宜宾市丘陵山区6 666.67 hm2循环高效产业带”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万亩亿元”、“银珠新村”、“桑树改造馒头山”、“桑树治理石漠化”等生态高效示范带动模式初步建立。

2.5 产业经营机制不断完善

全市现有11个蚕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2个省级(高县立华蚕茧公司、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4个市级、5个县级。产值过千万6家,过亿2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蚕农”、“公司+协会(合作社)+蚕农”等模式带动全市106个乡镇、683个村、6.3万农户栽桑养蚕,确保蚕桑基地巩固和生产发展稳定。高县立华蚕茧公司是集种、桑、蚕、茧、丝、绸“一条龙”的龙头企业,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是集种、桑、蚕、茧、丝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且2家公司同时具备丝绸后加工能力。宜宾市通过几年的探索与示范,在桑园内套种花生、土豆、红苕、蔬菜、黄豆等作物;同时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桑叶茶、桑果酒、雄蛾酒、蚕沙复合肥、保健枕头等产品已经开发上市。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的“桑、蚕、粪、沼、菜(经)”等种养加循环蚕业模式,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延伸。

2.6 蚕桑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坚持贯彻落实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努力推进桑树建园“一步成园”标准化、小蚕共育化、大蚕室外省力化、上簇方格簇自动化、消毒防病专业化、桑品种优良化的“六化”建设,养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小蚕共育面达81%,大蚕省力化蚕台推广面80%,方格簇推广面85%,自动化上簇推广面30%。全市平均单产534 kg/hm2,优质茧比例达到75%以上。蚕桑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拓展,2012年种植桑技食用菌逾145万袋,桑园间、套种经济作物逾4 666.67 hm2;桑叶茶、桑果酒、雄蛾酒、蚕沙复合肥、保健枕头等产品的开发上市,使农民增收4.57亿元。蚕桑产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开始得以体现。

3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方式现代化差距较大

长期以来,蚕桑生产一直还保持着传统的家庭生产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现代设施应用少,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得不到提高,相比其他产业运用现代科技水平显得进步缓慢[3-5]。尽管近年来在规模化、机械化、省力化上不断改进创新,但是比较效益不断下降,价格上升空间有限,产业整体呈萎缩趋势。

3.2 科技应用推广进展缓慢

由于基础性、公益性的科研、技术推广、市场研发经费缺失,基层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几乎没有,主要依靠部分龙头企业自身实力进行局部的技术投资、指导和服务。部分地方甚至出现基层技术服务“线断网破”,导致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难以推广,省力高效养蚕成套新技术推广覆盖面不高。技术设备落后导致产业生产方式粗放,产品质量提升受限。

3.3 双重风险阻碍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规模养蚕农户面临养殖和市场双重风险。由于当前大部分养蚕户是中老年,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弱,掌握的养蚕技术很有限,防病意识薄弱,造成养殖风险。丝绸作为高端消费产品,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存在极大地市场风险。当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出现疲软现象,丝绸消费增长受抑,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给丝绸商品出口带来巨大压力,导致茧丝价格波动频繁,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民和茧丝加工的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风险加大[6]。

3.4 从业人员面临青黄不接

农村青壮年大量从农村流动向城市,并向二、三产业转移,专业学校招生大量减少,农村栽桑养蚕、蚕种良繁、工业缫丝织绸等多个环节新生力量补充明显不足,各级从业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减弱。

4 发展对策

由宜宾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可知,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结以往工作经验,要保持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蚕业,促进产业升级。因此,下一步工作应围绕加大科技推广、加强技术服务、全面提高栽桑养蚕科技水平、促进蚕桑生产提质增效几个方面进行[7-8]。

4.1 提炼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

在省力化技术方面继续寻求突破,重点研究推广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成果,解决养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技术瓶颈,体现实效。

4.2 培育蚕桑科技示范户

积极培育养蚕大户,将外出打工、闲置、荒芜的桑园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将零星分散、弃管弃养桑园向养蚕能手和大户集中,发展一批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的蚕桑经营大户,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土专家”,实现蚕桑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4.3 广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大力实施蚕桑科技入户工程,把蚕业标准化工作具体落实到桑园管理、小蚕共育、大蚕管理、上蔟和蔟中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示范、培训,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做到措施到田,服务到户,主攻单产,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助农增收。

5 参考文献

[1] 涂建华,曾华明,谢忠良,等.四川蚕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四川蚕业,2007,35(1):1-6.

[2] 杨学东.珙县蚕业产业发展经验浅析[J].四川蚕业,2011,39(1):1-6.

[3] 谭鸿,黄朝举.攀枝花市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四川蚕业,2012,40(2):9-11.

[4] 祁广军,陆瑞好,韦伟,等.浙江、江苏两省蚕业发展考察报告[J].广西蚕业,2008,45(3):71-75.

[5] 杜英武.重庆市蚕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8,27(2):75-78.

[6] 罗坤,夏培康,李宏,等.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变”[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80-84.

第7篇

主办:山东省农药学会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

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丰县百农思达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协办: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迈图高新材料集团

江苏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深圳市长园嘉彩环境材料有限公司 英国Croda集团

广州方中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擎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阿克苏诺贝尔 (上海)有限公司

赞助:深圳市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淄博力沃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 关于山东省农药信息交流会和农药加工技术培训班

山东省农药信息交流会已成功举办了14届,近几年会议规模越来越大:

2010海利尔农药论坛:16个省市的360余位代表参会;

2011瀚生农药论坛:18个省市的430余位代表参会;

2012瀚生农药论坛:16个省市的460余位代表参会;

2013海利尔农药论坛:17个省市近500位代表参会;

2014海利尔农药论坛:18个省市超过500位代表参会;

近年来,新助剂不断涌现,新型加工、包装机械不断更新,制剂配方越来越科学,推动了农药加工生产技术极快地升级换代。今年我们依然为参会代表免费举办农药加工技术培训班。

二、 山东华阳农药论坛及丰县百农思达培训班报告(12日上午8:30-14日12:00)

1.我国农药工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问题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李钟华副会长

2.我国农药管理服务情况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隋鹏飞所长

3. FAO/WHO国际标准国内企业如何参与制定及应用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陈铁春处长

4.许可证的现场考核 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楼少巍主任

5.全民创新形势下的农药专利申请和有效保护分析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

6.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发展及对传统农药市场的影响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胡笑形教授

7.重要农业害虫抗性发展情况与治理对策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王开运教授

8.农资电商模式解析及农一网实践经验分享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王兴林总经理

9.美国农药登记及流通渠道分享 美国Raymat Ag LLC 林际兵总裁

10.国外农药剂型发展趋势 Martin Shaw博士,Croda欧洲农化技术推广经理

11.几种重要蔬菜病害的化学防治策略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刘峰教授

12.农药剂型精细化研发思路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小军主任

13.环保乳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张宗俭教授级高工

14.改性硅油对甲基化植物油类助剂的性能影响 迈图首席科学家 G.A. Policello博士

15.增强土壤保水、提高农药施用效率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钟玲博士

16.种子处理剂的生产应用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农业大学 姜兴印副教授

17.高难度SC产品配方开发 广州方中化工有限公司 李渊泉技术经理

18.农药悬浮剂加工技术中的技术难点及其分析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院 路福绥教授

19.增效剂选择原理 Mirgal博士,Croda亚太农化技术推广经理

20.国内油悬浮剂OD现状及问题解决方案 南京裕红农用表面活性剂有限公司 王玉洪总经理

21.创新、高效、环保型助剂在农药液体剂型中的应用 阿克苏诺贝尔(上海)有限公司 陈文明技术经理

22.木质素分散剂在干悬浮剂中的应用 美德维实伟克公司 马冬星技术经理

23.新型桶混助剂Synergen ME 瑞士科莱恩化工(中国)有限公司 余江涛技术经理

24.农药高功效施用技术研究及应用 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 任学祥研究员

25.干悬浮剂配方技术和工程化研究 江苏擎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秦敦忠博士

26.关于粉剂细度对药效的影响 沈阳飞机研究所粉体公司技术部 孙树峰部长

27.包装机械的智能化与精细化 江苏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部刘路部长

相关报告继续预约中,敬请持续关注!招募剂型加工技术报告人及高手!……

会议期间特设四大专场,奖品多多,人气旺旺,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三、 四大专场

专场1.农用喷雾助剂研究进展及应用评估技术-迈图高新材料集团

(8月11日即报到日下午14:30-17:30)

主讲及解答人:美国及国内知名专家

国外农用喷雾助剂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农用喷雾助剂的应用技术和药效评估方法

针对新型环保制剂的桶混增效助剂选择方案 迈图新型农药助剂产品简介

常规农药在机防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邀请行业内专家分享)

专场2.高效、环保农药制剂开发及新应用的技术-陶氏化学作物防护助剂技术研讨会

(11日18:30-21:30)

高通量技术用于农药制剂的开发 陶氏化学针对溶剂替代的技术解决方案

新技术介绍:防漂移助剂、增效剂、水溶肥助剂 陶氏化学作物防护助剂介绍及新产品

农药行业热点(特邀业内专家做报告)

专场3.高难度SC配方开发和助剂研发应用新进展-广州方中化工技术研讨会

(12日19:30-21:30)

低熔点、高水溶性化合物SC配方解决方案 咪鲜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水乳助剂的研究和应用

草胺膦、SC增效助剂研究成果分享 配方开发捷径

专场4."江苏擎宇杯"高手解难题(13日19:30-22:00)

形式:高手报告+现场讨论+专家现场解答。

内容:1农药增效表征仪器与方法研究;2.现代分析仪器在农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3.现场难点讨论:低熔点、易崩解水分散粒剂的研究,油悬浮剂易分层、结底、粒径长大、膏化系列问题。

参与专家及高手:张宗俭、张小军、刘峰、刘树彬、姜兴印、路福绥、秦敦忠、李丽芳、王飞、孙树峰、李渊泉、马冬星、王玉洪、Martin Shaw、Mirgal、Policello、李明、刘志文、武勇、杜金锋等 。

奖品:一等奖1名,智能手机;二等奖2名,apple watch;参与奖(提出问题及参与解答人员均奖励)若干。奖品由江苏擎宇提供。此外,所有到场参会代表均有微信红包可拿。

四、 欢迎相关企业垂询会议协办、赞助、产品介绍及广告投放事宜!

协办费:3万元,协办单位免2人会务费,赠会刊彩色广告1页,免费摆放展板、条幅等宣传品。

隆重招募晚宴及各类赞助!其他可赞助项目:酒水、会议小礼品等。

隆重招募论坛及培训班微信红包!

产品介绍:15分钟5000元。欢迎农药助剂、原药和加工/包装机械企业咨询、参与!

会刊广告:封面、封底、封二、彩插一为冠名及协办单位,其他自选。插页广告2000元/页。

五、 收费标准及汇款信息

1.会务费2200元/人,7月20日之前汇款单位及会员单位2000元/人(含会务、餐费)。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2.团体报名优惠:每企业6人以上参会可享受团体优惠,1900元/人(含会务、餐费)。

3.汇款方式:户名: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

开 户 行:工行明湖支行北园路分理处 帐号:1602151009008800197

六、 联系方式:山东省农药学会秘书处 山东省农药信息中心

电 话:0531-88631811 88631812 88631808 传真: 0531-88631808

联系人:刘志俊15589979683 刘敬民13854123415 张梅凤13064052086

吕秀亭18766193151 王霞 15589979233

E-mail: QQ: 1050654998 464711549 26997358 1518581680 1532884973

详见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网或网上搜索会议名

附件:

1.东尊华美达大酒店(泰安市泰山区迎胜东路16号)交通

火车站:乘坐28路公交车, 到达卫校西院,步行约280米到达。

第8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产业化;信息化

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经济的发展管理更是会对国家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自身利益。为了确保农业经济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需要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全面了解、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让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于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导致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且执行力也明显不足,使得无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并严重制约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我国农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且缺乏系统性、完善性,导致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农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不能更好的适应农业社会的结构调整。而在这种欠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很多经济活动也丧失了原有的活力,管理执行力严重不足,严重阻碍到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3)长期以来,农业在我国都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断流失,加之原有的农业经济体系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导致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1]。另外,在农业管理上,由于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并存在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足,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无法真正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在执行力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较为单一,且经验不足,也导致执政能力严重不足。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近些年来,我国的传统农业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而社会经济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而农业经济的管理理念,要真正渗透于农业经济中,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并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包括种植、深加工等,提高对农业产品质量的以及生产中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让农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2)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其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农业经济管理也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规模开始不断得以拓展,并逐渐渗透于农业经济各环节中,而要将农业成果转变成农业生产力,还需要发挥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并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而农业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仅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及农业科研方面的信息,而且可以为农业经济以及生产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农业科技得到不断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持续性发展。3)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向着产业化发展,除了可以加快农业产品的基础建设步伐,而且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3]。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利益联结的形式,让产业化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并让其标准化的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让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以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效益。

3结束语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调整及规划,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徐春园 张雪威 徐晴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孙雪妮,姜佑静,孙宝珠.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6(12):83.

第9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 技术 趋势 问题 对策 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5.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1-0170-01

一、概述

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代价越来越大,因此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水。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配套状况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低。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

二、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早缺水358亿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大,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km2。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1980年的88%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不可逆转。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每立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kg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浪费生产率2.0kg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节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需要粮食7亿吨左右,为保证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供给,灌溉面积必须达到6000万吨左右,否则指标难从实现。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节水灌溉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田间节水工程投入严重不足。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配套侧重于大型与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斗渠以下的田间渠系及配套设施(简称"田间工程")被认为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因而国家投入不足。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中,绝大多数农民只是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大量的青壮年涌进城市务工,导致留在农村的农民基本无力投资投劳田间工程建设,致使很多田间工程老化失修,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得不到推广应用,严重制约了节水灌溉的发展。

2.政府层面对节水灌溉公益性地位的认识不到位。在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国家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一方面是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压缩灌溉用水量,将节约出来的灌溉水转移为生活、工业和生态用水,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必须做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面积不大。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渠道防渗选择好的断面形式、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及山丘区经济作物中的应用、微灌技术在果树灌溉中的应用等,至今推广应用的面积不大。

4.技术规范及规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技术规范及规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技术立法,国家及行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节水灌溉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规程,但是在实际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中不按照规范、规程规定的要求实施的情况比比皆是,致使很多技术规范及规程成了"纸上谈兵"的摆设,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技术约束力作用。

四、推行节水灌溉的对策

1.加大节约水资源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实行治水和节水相结合,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灌溉制度,降低灌溉定额,改善种植结构,实行科学管理,按计划实现配水。

2.领导重视,健全组织。要把推广节水灌溉列入各级党政部门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实行各级领导负责制,建立具有本地行业特点的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保证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付诸实施。

3.科学管理,节约用水。以发展先进节水技术为目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对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社,可优先考虑投入建设资金和优惠政策,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水务部门给予技术、材料等方面的支持。

4.推广应用节水科技新成果。在抓传统节水技术的同时,注重高效技术、新工艺的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节水工程的质量。

五.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当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积极应对,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1.1规模经营困难,食品安全岌岌可危

据国外经验,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生产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已基本完成,社会劳动力供给开始出现短缺。然而,我国情况与此完全相反。今后,我国经济将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农业部门劳动力仍将大量剩余,农业经营规模不但不能扩大而且还将继续萎缩。其后果,一是严重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劳动者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相应降低。二是阻止农产品商品量增长。三是很难改变小块分割的制度,农业生产率较低。此外,化肥、农药、农膜、种子、机械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都普遍上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为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许多情况下采取化学手段对农作物进行催熟等,从而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岌岌可危。

1.2农业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缺乏及污染严重

我国人多地少是显而易见的基本国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格局有继续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在整体上仍相当落后,大多数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精耕细作技术,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化肥使用品种及数量不当,优良品种推广面积有限。水资源缺乏及污染严重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人口与环境配置不协调,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也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

1.3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一方面,现在的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板结、野生动物减少,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今,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使得多数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呼声日益高涨。另一方面,工作岗位日益饱和,加之文化程度的限制,许多人被闲置在家从事农业发展。使得“低门槛”的农业发展工作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

2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

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众多,目前虽已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但为了全面解决全民粮食问题,我国仍需调整农业发展现状,使得农业出现良好发展趋势。

2.1改变农业经营方式,探索基因农业

如今,中国农村依旧是小块分割制度,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农民很难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不仅浪费资源,不好管理而且效益不高。“若改为大块承包方式,实行农业产业化,不仅好管理,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将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相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一部分人彻底从农业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其他行业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就需要人才的投入和国家的支持,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20世纪末以来,粮食产量增长放缓,化肥、农药用量猛增,土壤、水质等农业生态环境早已不堪重负,第一次绿色革命也名存实亡,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而转基因技术正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先驱之一,可有效化解此危机。

2.2重视海洋农业,注重新能源开发

海洋农业是一种利用海洋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发展以海洋捕捞、海洋养殖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目前,我国海洋农牧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要打造“海洋农场”、“海洋牧场”、“海洋林场”,开发海洋生物资源。21世纪海洋农业将获长足发展,“海洋牧场”、“蓝色革命”和“海水农业”是三个重要的发展方向。21世纪是能源的时代,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如今,常规能源基本以非可再生能源为主,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越用越少,将来必有枯竭的一天。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能源供给越来越紧张,这要求我们必须开发新能源。新能源大部分都是清洁能源,代替一部分常规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要提前打算,开发新能源来代替这些常规能源。我国农村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作物秸秆。而现在许多地方对秸秆的处理是在地里焚烧,这极大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如果可以将这些秸秆利用起来,必将解决21世纪的最大问题———能源。

2.3推广生态农业,开发观光旅游农业

改革开放伊始,国外生态农业思想传入中国并在学术界迅速传播开来。受西方影响,中国也陆续有人提出“生态农业”的设想。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生态村、生态牧场、庭院生态农业、生态渔场、基塘生态农业等。我国辽阔的地域和多种多样的景观,丰富的物种和气候资源构成了我国生态资源的多种多样性,所有这些条件都为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优势。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不断得到深化。观光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是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才兴起的,其类型有:教育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园、观光农园等,在青岛等地区就有很多类似的庄园,包括蓝莓、葡萄、草莓等在内的新型田园。”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需要层次的提升,集生态文明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我们一定会提前实现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李佳雪 单位:宁波大学

参考文献

[1]万宝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

[2]林卿,张俊飚.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农业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12.

[3]黄文秀.农业自然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丁德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10(4):25-28.

[5]韩俊.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9(5):4-11.

第11篇

【关键词】 互联网+;陕西;商贸物流

一、陕西商贸物流业现状及问题

现代物流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商贸物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多项物流服务相关活动,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市场要繁荣,经济要发展、越有活力,离不开发达的商贸物流。近年来,我国的商贸物流发展重点为完善商贸物流网络布局、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商贸物流专业化、一体化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励商贸物流模式创新、提高商贸物流科技应用水平、深入开展商贸物流发展示范工作、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方式、完善应急物流运行机制。并从商贸物流发展的组织协调和引导、商贸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商贸物流发展的政策支持、商贸物流基础工作等方面做了保障。

近年来,全国商贸物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陕西省商贸物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主体业不断扩大,特别是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扩大,基于不断巩固的商贸物流发展基础,陕西商贸物流发展迅速。2015年上半年,农业品物流交易总额为390.26亿元,比2014年增长4.9%,流入(含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7690.11亿元,同比增长7.2%,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综合金额为28.24亿元,同比增长25.1%,大大地促进了陕西省消费增长。同时,带动了全省物流相关行业的发展,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总收入1002.7亿元,增长6.2%,较前一季度提高0.4%。但陕西省商贸物流业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行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行业规划布局缺乏一定引导、城市共同配送特别是“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企业运行成本偏高等难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商贸物流企业在设施建设、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陕西商贸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策略,特别是政府在编制城市建设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商贸物流的发展需求。在“一路一带”的环境下要充分发挥西安作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的地理区位优势,提升和强化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港口功能作用,强化集装箱陆港、公路港和西安综合保税区及保税物流中心功能,重视“长安号”货运班列的作用,特别是对国内外货源的中转能力和集聚能力,增加优化列车班次。依托西安咸阳机场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以打通航空国际枢纽为重点,推动航空物流业的发展,开通航线、增加航班,发展直达运输,特别是美欧等主要经济区域的货运航班,加快设立机场区域保税物流中心或保税区,积极引进或发展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物流快递企业。同时,电商的发展对物流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1、搭建信息整合平台,提高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

商贸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互联网+”概念,在政府引导下,以物流行业为核心,推动建设陕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全省物流行业信息和资源,解决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接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物流供应链实现精准化、可视化管理。通过共用信息系统,支持商贸物流企业与供应链生产企业、批发零售等企业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要研究信息化技术,建立区域信息共享机制。

2、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标准化和城市共同配送

第三方物流指物流服务商代替货物所有者完成物流活动的过程,物流活动至少包括运输、仓储两种以上物流功能的管理与实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指出,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特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个性化的服务;动态性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动态联盟,与供应链其他物流企业加强合作,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企业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保证企业客户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价值。

陕西商贸物流要以信息化平台基础,整合发展陕西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全面开展城市共同配送建设,解决城市配送和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引导和推进商业企业、物流企业进行供应链模式创新和供应链管理,培育一批商贸物流示范企业,包括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仓储、运输配送运作的标准化建设。政府和市场要结合本省实际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选择培育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和行业标杆企业,加强商贸物流标准化建设,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3、陕西商贸物流业发展战略要变革

在电商发展较快的环境下,发展物流业既要基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政策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还要结合电商的发展要求,超前进行战略变革谋划,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物流业更快发展。最近几年,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四个特征:跨界整合、集成化、第三方物流和专业化。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陕西商贸物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战略变革。

一是从全供应链管理到柔性化管理。全供应链就是从供应商、生产企业到物流企业的全面管理,这种管理优势在于“大而全”,但其缺点是“全而慢”。目前,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强调个性化、多样化,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调整管理模式,进行柔性化运营,才能适应客户的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服务需求。物流企业要能够进行从供应者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的综合运作,根据消费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灵活进行物流作业,使物流服务达到最优化,成本最低而且客户价值最大。

二是从单一服务到综合服务。单一服务是当前陕西大多物流配送企业的特征。仓储运营中商由于中小型B2C、C2C业务模式和规模的限制,仍然倚赖干线物流,干线物流运输资源整合和综合服务模式创新将成为主流趋势。在电商时代中,物流企业配送中心一体化运营不应仅提供仓储和运输两种服务,还应开展配送、流通加工等多种增值服务;推动物流企业由中商到综合物流发展,推动中商分化转型,成为专业化物流服务商,实现多平合运作、 合作供货;推动干线物流进行综合服务创新。

三是从多层次化变革到短距化。我国电商物流当前普遍采取从上到下端对端垂直化配送。而消费者以追求物流效率、价值最大化为主流。物流企业应改变传统的配送方式,强化短距化的服务,提供精准的物流服务。区别传统的电商网络模式,通过短距化物流模式改进,配送人员可以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为电商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物流服务,提高客户个性化需求。

三、结论

陕西商贸物流企业通过搭建信息整合平台,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标准化和城市共同配送,进行战略变革,能够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相应速度,满足电商环境下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陕西政府要从企业发展环境、财税、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并建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和激励惩戒机制研究确立物流行业信用评级标准和办法,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姚超英.对陕西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思考.陕西传媒网,2015.

第12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百色市;优化思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百色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百色市为例”,项目编号:2011KQ03

[作者简介]韦晓英,百色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广西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1-0047-0003一、引 言

理论和实践证明,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百色地处西部资源富集区,有优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区域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293.6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64.1亿元,短短5年翻了一番多。2011年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07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9887元增长到2011年的17384元,上升幅度近一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88年的54.5∶20.1∶25.4,转变为2011年的18.9∶54.8∶26.3[1]。但百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产业结构上,和其他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阻碍了百色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探讨百色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思路对百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百色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百色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由表1数据变化可看出百色产业结构的演变,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因为起初比重比较大,因此尽管下降速度较快,但到目前为止,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较快,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上升,但是上升速度很慢,百色三次产业结构历史演化状况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二)百色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百色产业结构与全国和其他较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横向相比,可以发现,百色产业结构处于较低层次,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高8.8个百分点,比广东高13.9个百分点,甚至比南宁市高出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国高11.7个百分点,比广东高出5个百分点,比南宁高7.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全国低20.5个百分点,比广东低18.9个百分点,比南宁低22.4个百分点,百色三次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层次,和其他发达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比起来都落后很多。

根据钱纳里的产业结构工业发展阶段理论: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低于20%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中占最大比重,这时该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二阶段。按照此标准来看,百色产业结构现状,百色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与工业化发达阶段还有较大距离,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较低,因此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

三、百色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三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百色属于桂西资源富集区,主要以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以资源开发工业为发展纽带。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达318.19亿元,工业产值占总生产值47.9%,工业成为百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的高速发展,有利推动百色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形成的产业结构总体层次较低。

(二)百色工业产业层次低,体系不完善

百色目前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制糖、石油化工、造纸、建材等特色工业,形成了百色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以有色金属、电力、制糖三大产业成为支撑百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但这三大产业发展带动力不强,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过高。例如,铝矿产业还处于低层次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阶段,氧化铝产业独大,电解铝和铝水及铝加工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长,铝深加工产业发展速度缓慢,难以较快带动其他产业如物流、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百色目前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大多是资源性产业,处于粗放型增长形势,规模经济不突出,产业链条短,结构不合理。

(三)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较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3]

百色农业近年来取得巨大成就,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功,已初步形成芒果、蔬菜、甘蔗、桑蚕和特种养殖等几大类农产品及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渐形成区域连片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缓慢,农业结构中传统粮食作物产值比重仍较高,经济作物产值比例上升较慢。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百色农业产业逐步调整,粮食作物产值比重由1990年占78.7%降到2011年占52.5%,经济作物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21.3%上升到2011年的47.5%,百色农业结构趋向合理方向调整,但是调整速度较慢。

(四)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

百色的经济结构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工业模式,很难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总量仍然偏小,发展不稳定。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只占26.3,低于广西区平均水平(34.1%)7.8个百分点,处于全区倒数第三位。百色第三产业发展不稳定,缺少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品牌和企业,部分行业收入忽高忽低,发展不稳定。

其次,百色第三产业构成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行业比重偏大。例如,商贸、餐饮、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占36%,超过三分之一,而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科技开发、文化体育和娱乐等技术含量较高服务业所占比重仅为5.7%。服务业发展门类不全,科技、信息、科研、会展等领域发展滞后,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企业仅44家,从业人员仅7000余人。

四、优化百色产业结构的主要思路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给百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了战略机遇,结合百色产业现状特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一)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百色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全区位于倒数第三,第三产业极不发达,要调整整体产业结构,要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立足百色资源优势,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做大服务业总量,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首先,要着力发展旅游,提高旅游经济质量。百色有良好的旅游资源,要提升红色旅游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娱乐、健身等生活业的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国家5A级、4A级景区。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广西新工业基地,加强物流业和工业的融合 ,形成支撑工业发展的物流体系。发展煤炭物流业、冶金建材物流业、农贸物流、烟草物流业等,引导物流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第三,要做好金融服务,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合理布局、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惠农信贷,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最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支持引导房地产企业参与县域城镇建设。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百色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率不高,比较效益低,没有将区域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区域性特色板块经济优势,农民收入较低。2010年百色农民人均收入仅为3461元,比广西全区农民平均人均纯收入低1087元,百色特色农业发展还无法使当地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要加快农业发展速度,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一是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例如,南边石山区以种植甘蔗、蔬菜、草食畜禽殖业为主,北部山区主要种植芒果、油茶、甘蔗为主,右江河谷主要发展高质量、高技术的农业种植业、特种养殖等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二是运用科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提高信息、物流、交通等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农业加快发展。

(三)大力推进百色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百色市产业结构比重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了整个GDP近一半,但是百色工业存在“一铝独大,大而不强”的现象,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不强等。百色市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加快调整,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目的就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招商,建设工业产业集群。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铝产业,以铝业作为支柱产业,带动冶金、石化、电业、煤矿、林业、制糖、旅游和第三方物流等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健全工业体系,合理布局工业发展格局,优化政策机制,为工业发展创造新环境,加大金融信贷支持,鼓励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实现技术自我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形成规模化的品牌群体。

[参考文献]

[1]百色右江区统计局.2012年百色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