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

时间:2023-07-07 17:2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施工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

第1篇

收稿日期:2012-07-10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教改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刘勇(1980-),男,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E-mail) 。

摘要: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与特点,归纳与总结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授课方式、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研究结果应用于浙江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78-04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课程涵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庞杂繁多且章节跨度大,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征。该课程实践性强,“以教师为主体、书本为中心,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需求。另外,传统的“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的教学结构体系安排不能反映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与组织、管理并重,“土木工程+管理” 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定位。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下,研究探索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构筑更为坚实的专业技术平台,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文章分析了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在系统识别与阐述工程管理专业定位和相关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一定范围的改革和探讨,以期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强化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契合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技术过硬、管理突出”的人才需求,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及特色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与经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据统计,近5年59%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1],工程管理专业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 对于普通高校工科教育定位,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学术界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认为工程科技人才除精通本专业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工学基础知识,并对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业界则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范围广,重点不够突出,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进入企业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胜任工作要求。据笔者了解,一些实践性强的行业(如工程造价行业等)甚至更青睐高职高专学生。

培养模式的争议长期困扰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冲突尤其严重。一方面,专业化、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其职业规划与未来成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尽快独当一面,是其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地位尤其重要。统计表明,虽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涵盖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但其就业重心仍然集中在施工领域[1-2]。以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超过70%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予以重视。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

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

(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

(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

(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 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实践环节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教师“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另一方面,集中式走马观花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课题组构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上述模块化划分,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即在完成某一模块理论教学之后,立刻安排专题训练、现场参观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掌握更多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黄鲁成,苗红,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 2007(3):46-49.

[2]倪国栋,鄢晓非,宁德春.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54-58.

[3] 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1):83-85.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tly

LIU Yong, XU Sen, ZHANG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P. R. China)

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从施工单位层面来讲由于其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重视力度有限,认识不到位,令主要施工人员无法深刻理解开展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科学内涵,在实际施工中置相关管理规定于不顾,对许多细小质量问题不能够妥善解决甚至视而不见,该类现象令土木工程的优质质量无从保证。具体存在的问题包含开展施工设计阶段不全面考虑直接令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难于合格。一些施工单位由于没有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规定程序清楚认识令违法.违规施工行为经常发生,例如施工方在没有认证工程可行性的状况下匆忙开工.无证设计.随意设计,不依据图纸进行施工或根本没有施工图纸,在没有对实际工程状况做专业规划的基础上便急于施工,在工程竣工阶段不履行试运行程序便交付使用,该类普遍存在的问题令土木工程在各项产品质量层面包含较大隐患。同时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还存在管理施工质量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无法严格执行具体流程规定,无法准确理解施工.把握偏差现象,给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埋下安全隐患。当前在土木工程发展建设进程中基于施工方在选择施工材料层面没有严格依据具体规定标准实施采购,令工程事故频繁发生,例如施工中常常出现不按规定进行混凝土比例配合.沙石级配包含不合理性.施工水泥材料由于选择采购及保管不力而受潮结块影响了应有安定性,外加剂掺量与性能无法符合相关标准等均会引发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密实程度的有限,进而令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由于强度不足形成了各类安全质量事故。

1.2 外部环境问题

土木工程勘察地质工作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勘察地质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否能全面如实映射实际施工状况会影响施工质量。同时施工项目建设周期会受到外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露天作业的工程中如果遇到暴雨天气.雷电气候.较大湿度环境均会令对施工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应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期创建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机制。另外对熔岩.填土.软土.土洞或地基倘若不当处理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施工方只有严格谨慎执行.良好把握才能确保施工质量良好优越。

1.3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人员素质与专业水平问题

当前 较多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雇佣多为农民工,较多人员没有受到专业化的教育与科学技术培训,因此对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工序与应注意的细节事项无法做到科学清晰的认知,体现出了较低的专业素质,其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较多施工人员没有良好认识安全施工重要性,在实际施工进程中具有较低的防范意识。工程管理人员则体现了一定的非专业化特征。当前较多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控制管理人员没有全面了解相关技术规范与国家法规法律,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手册的管理监督执行力度不足,甚至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缺乏专业化的施工管理岗位人员,该类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水平。

2.提高土木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在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之前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提高施工的质量是施工方应做到的首要任务,施工方项目经理部为提高施工质量,应监督落实质量责任制,协调组织施工企业、监理、质检站的质检工作,监督执行工程质量相关的标准、法规、质量措施、施工工艺操作规范的执行。既不代替监理,也不指挥企业的施工和质检,而是落实各责任主体应承担的质量责任。施工方应主动邀请质检站依法对工程质量执行国家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进行监督检查,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是在项目组织系统外的管理。施工方的土木工程质量管理是通过协调与监督来实现的,对各项检查记录、文件是否真实可靠、结果是否准确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共同建立一个职责明确、管理到位的质保体系。此外,在质量管理中,还应尊重自然规律,不能盲目蛮干,如不能在冬季施工的项目却非要施工而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则势必会造成质量隐患,不能为了争抢工期而牺牲质量。

对于施工工作的准备是对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的必要条件。施工单位只要有了充分的准备作为前提,才能保障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时,以下几点问题需要特别注意:(1)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在规章制度的日常遵守上做到绝不放松,运用严格的考核来对员工进行激励,运用制度管理而不是以人为衡量标准进行管理。(2)要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补充调查,标注出可能的影响物的平面和立置图,并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和讨论,总结出调查报告,并以此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3)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反复研究,准确把握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并对其进行修正以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对于进行控制的几个点进行加密、保护,同时对其进行相应地记录,以确保工程安全地进行。(4)在施工前进行相关问题的协商和现场调研,对于施工的预算进行仔细地测算和制定,并将编制出的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中步骤进行实施。(5)对于施工人员,设立相应的岗位对其进行业务和技术上的培训,并开展活动,让施工人员相互之间进行技术沟通,消除技术盲区,使施工人员全面掌握和了解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 量控制、资料整理等各个方面。(6)在施工工地建立相应的施工试验室,在施工的过程中,实时对于施工中需要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取样和试验,明确相关反应,建立全面的技术参数的数据库。(7)对于关键的施工工序,让相关负责人对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进行绘制,同时,对于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方面,也绘制成图,并标注在施工现场显著的位置。(8)在施工前,制定合理的施工专项方案。根据工程工期的要求、技术标准的制定、机械设备能力的高低、材料的具体供应、自然条件和天气情况等综合情况的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工程施工方案,做出最为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

2.2施工过程中具体措施的管理

2.2.1认真进行工程中的相关试验段施工

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有一个对施工现场自然条件、人力物力资源的协调适应的过程。根据工程的试验段施工,可以对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难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机械组合等方面进行大体地掌握。因此,试验段的施工是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进行具体的试验段施工前,需要施工人员对试验段进行计划的制定,明确施工方法和具体的技术要求。同时,施工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也在试验段施工计划编制的范围之内。在试验段施工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分析、总结,为大面积的正式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2.2对于施工现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能够做到合理地保障最佳组合资源,实现阶段性的施工工程任务,以产生最大限度地利润的前提就是合理地配置施工资源。在施工人员的具体工作中,各项资源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均在不断地产生着变化,同时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动态地调整过程中,在施工方的管理过程中,配置相应的施工资源应做到讲究资源的均衡利用。结合工程的进度对人力、材料、机械进场等资源的利用进行现场的调度;根据材料的供应量与消耗量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施工现场的天气情况和工程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间的和谐统一。在进行机械组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机械的选择和组合要有相应的富裕量,以免产生无法满足工程要求的现象。另外,注重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因为整个机械系统的生产力制约于最小生产力的机械的生产水平,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是提高机械系统使用效率,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设立相应的小队,对于机械故障进行及时地检验、维修,以保障整个工程的进度不受影响。

3.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土木工程整个项目成败,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保障施工质量,是提高我国土木工程企业竞争力及土建行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3篇

摘 要: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而不同学科因其特点不同,在开

>>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 创新实践对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研究 化工专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研究 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的实践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及收获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请、实施与思考 论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创新 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引导与实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倒逼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思考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论辅导员如何做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关于农学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探讨 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新机制探讨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与思考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指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尹仕.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

[3] 刘玉.创新―绝非个人神[J].中国青年科技,2006(4).

[4] 尹仕,肖看.构建大学生多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选拔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

[5] 吴福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过程的问题思考[J].现代商业,2011(14).

[6]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7] 中国新闻网.教育部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EB/OL]..

[8] 廖宗廷.浅谈同济大学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管理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9] 宁滨.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北京教育(高教),2012(1).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协调配合;施工管理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着,出现了更多的、更新的、更先进环保的建筑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科技与新材料在给建筑工程事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施工各个专业的协调配合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提高对各个专业协调配合工作的重视。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现代建筑工程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施工上,其技术含量都在不断地提高,所应用的知识也越来越高深,涉及到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与建筑工程施工相关的专业参与到工程施工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共同为促进建筑工程保质、按时、顺利完工而努力。但是,一旦这些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度不高,专业交叉部分不能得到很好地处理,出现施工漏洞或者误差问题,则很可能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性,进而影响建筑工程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造成建筑工程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受损的情况。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个专业的协调配合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中常见的问题

各个专业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工作,但是有时候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工作,以完成专业交叉部分的工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中,常常会出现各个专业不能协调配合工作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出现误工、返工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此,笔者将针对土木工程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土木工程专业与电气工程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现代化的建筑中,电气设施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对建筑功能的发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电气管线等的安排与安装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就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配合。如果这两个专业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配合工作,则很容易引起电气管线与建筑结构相冲突,电气管线被堵塞的问题,不仅影响电气设施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影响建筑结构的布置与优化。

第二,土木工程专业与给排水工程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与电气工程建设施工问题相似,都存在管线与建筑结构相互冲突的问题。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必须要考虑给排水管道的预留孔洞的位置等问题,如果没有与土木工程专业人员相互协调配合,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受阻,管道预留孔洞与设计位置不符等情况,影响相关卫生设施的安放。

第三,土木工程专业与暖通工程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建筑的取暖问题也是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详细考察工程实际情况,以设计出适宜的工程图纸;在施工过程中,两个专业的人员也必须积极协调配合,这样才不会出现暖通管道与建筑结构相冲突的问题。一旦两个专业协调不好,在建筑使用中则需要破换墙体改造暖通管道以提高暖通管道的供暖性能,这样的改造工程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第四,其他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除了以上四个主要专业之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还会涉及到工程施工(造价)管理、消防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之间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如果协调配合不好,那么,也会造成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工作的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以上问题,多是由于施工管理不严、施工技术不适宜、施工人员安排不合理等造成的。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各个专业协调配合工作重要性的人员,进而详细分析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类型与性质,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专业施工顺序与人员,从而达到协调工作、最大化各专业优势、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第一,建立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严格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管理人员必须建立严格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在实际施工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同时,建筑工程管理高层人员必须了解施工设计图纸、工序、工艺技术等,能够进行合理的施工指导,与各个专业的人员有效沟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各个专业人员能够将企业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另外,还应该加大岗位责任制与薪酬激励制度等的实施力度,以督促各个专业人员协调配合工作。

第二,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技术。适宜的施工工艺、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工程各专业人员的协调配合工作。另外,建筑工程设计图纸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与依据,各个专业人员对其的理解也是相当重要的。各专业的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对图纸的不足进行弥补与改正,并深入了解建筑工程设计的施工工序,有利于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建设交叉环节的失误,提高协调配合的效率。

第三,提高各个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在这里,不仅是要提高各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培养各个专业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使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能够积极地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协调配合,最大化地避免建筑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另外,还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与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的特长进行了解,以安排施工人员到合理的工作岗位,最大化地发挥其价值,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专业,必须是协调配合工作的,良好的协调性与配合性将有效地调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工程保质、按时完工,有效地降低工程的成本。因此,建筑工程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各个专业协调配合工作的管理,对常见的协调配合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尤其是对一些交叉细节问题,更是要提高重视,提出严肃的、合理的、有效的管理策略,以避免建筑工程施工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进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工程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伟勇.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11,(08).

[2]魏东.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3]苏伟杰.论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J]. 城市建设,2010,(10).

第5篇

关键词 土木力学 模拟实验 改革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51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Basis of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ZHAO Chonghui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School in Fuzhou,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Foundation" i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tform for building professional designated by the State curriculum. Due to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the course, to calculate more logical and strong features, vocational students generally feel a greater learning difficulties. Simulation courses teaching pedagogy is an appropriate blen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under simulated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framework, which according to the image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hinking better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 thinking, so that students intuitively grasp the hands-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mechanical knowledg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from the post civil mechanic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need for mechan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combined with specific examples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teaching, to compare experimentally analyz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but will of simulation teaching reflection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teaching mature "basic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simulation experiment; reform; application

传统的中职“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教师不爱教,学生不愿学,课堂教学不佳。学校专门成立力学教学改革攻关小组,编写《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多学时)模拟实验化教材,开展“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模拟实验教学改革,开发力学模拟实验教学用的教具和学具(实验元件),边改革创新边课堂实践,把模拟力学实验结合多媒体技术,将难于观察到的杆件受力与变形进行模拟再现,较好地解决了力学理论概念抽象、计算多、逻辑强的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实现知识到能力的顺利迁移,从而有效提高力学教学质量和效果。

1 力学模拟实验教学改革的缘由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是国家规定的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的平台性课程,是连接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存在着概念抽象、计算多、连贯性强的特点。力学课程自身“难”的问题,使中职学生学习普遍感到困难,笔者曾对某年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百多名学生进行摸底,其中仅有10%左右学生能跟上教师进度,近60%的学生缺乏学习信心,力学期考卷面成绩及格率不到50%。同时,任课教师普遍感到自己像是在台上唱独角戏,无法体会教学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面对这一困境,如果教师只会发牢骚、怨天尤人,而不去从自身教学策略上找原因、想办法,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方面,那是永远无法突破力学教学的困境。因而,寻找一种既能适应力学学科特点,又能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新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从中职学生认知特点和力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出发,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总结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方法――模拟实验教学。用实验来模拟构件的受力与变形、揭示力学原理,让学生从抽象思维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2 力学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特点

传统力学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整个过程大部分学生在台下听、看和算,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因此,结合力学教学的特点,利用小实验模拟,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将难于直观观察到的力学现象在课堂上直观展现出来,同时又能让学生动手模拟操作,这样既能解决力学理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的问题,又能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现象,激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1 模拟实验直观地诠释力学原理

我们研发了与《土木工程力学基础》教材配套的模拟实验用元件盒(教具与学具),元件盒里面配备相应的力学模拟实验器件,通过力学模拟实验将构件受力变形效果放大(如图1、图2),这样结构构件受力与变形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构件的受力原理就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直观化教学符合中职学生直观学习优于抽象学习的认知特点,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获得成功感,体验学习快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抬起头,注意力不再集中在手机上,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动”起来。

图1 纸板放上链条,纸板向下变弯,体现力与变形一致性原理

图2 对不同约束的钢片施压,来模拟不同支座约束与压杆变形的关系

2.2 模拟实验灵活地创建教学情境

除了利用实验元件盒中的元件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外,而许多模拟实验教学的器件取自日常用品,教师及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教与学的特点,开发与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去模拟结构构件的不同受力方式,巧妙创建教学情境。例如学生学习“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模拟实验:用一根尼龙绳子绑住学生课桌,让学生设法借助教室里其他构件,使自己用最小的力气用绳子拉动课桌,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寻找要借助的东西,课堂气氛因此活跃了。这时,学生可以将绳子的另一端头绑在一个固定点上(例如教室的窗栅),然后从绳子中点垂直于绳子方向用力拉动,就能很轻松地移动课桌,通过这样的现场体验,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概念及其应用有了初步认识,再深入学习该章节的内容就容易多了。

2.3 模拟实验巧妙地融合信息技术

中职学生普遍对于生活化、工程化的教学内容兴趣较大,对于理论化教学内容比较抵触,他们上课时经常会问这些内容学了有用吗?用在哪里?利用多媒体虚拟技术展现工程背景和模拟场景,形象地回答学生的学习疑问。同时,也能抓住中职年龄段学生普遍对虚拟技术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将其兴趣与爱好迁移到学习上来。

2.3.1 影像技术再现真实场景

我们利用影像制品与动画仿真制作等手段,模仿构件受力现象,呈现隐蔽或微观变形。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工程生产场景中,打破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从而获得更多的直观性知识,同时也可避免学生在真实环境下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介绍“低碳钢拉伸力学性能”时,由于受到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我们可以制作“低碳钢在拉伸过程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五个阶段强度及变形变化”动画,用动画再现真实情境,剖析低碳钢在拉伸五个阶段的受力特征与变形特点,同样取得真实效果,让学生既能直观地观察受力变形,又能提高学习的安全性。

2.3.2 动画技术实现反复学习

利用多媒体动画能实现反复学习,它可实现暂停播放的功能,这有助于教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利于难点突破;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能力与掌握程度在电脑上进行自主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

3 模拟实验教学的应用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要求,合理应用模拟实验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力求学习效果实现最优化。下面以“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教学为例,说明模拟教学法在“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表1)。

4 模拟实验教学的成效

教学实践表明,模拟实验教学法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模拟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通过实实在在的模拟实验操作,来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让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变得直观、易学。它符合中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阶段学生的认识正处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期,模拟教学法能在抽象思维培养与具体实践技能之间把握平衡,帮助学生实现认识形式上的过渡。我们采用非随机分派单组控制前、后测实验法,从2012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选择“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半期考成绩相近的两个班12(18)与12(20)为研究对象,恰巧这两个班级人数以及其它班级状况也比较接近(见表2)。

表2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两个班的半期考成绩(前测)

用抽签的方法确定12(18)班为实验组,12(20)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个老师担任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实验组用模拟实验法教学,而对照组仍按原来的模式教学。

经过半个学期实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由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力学学习成绩接近,故暂不考虑前测差异的影响,直接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土木力学期考成绩。由表3可知,实验组的力学期考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出14.3分,及格率提高15.7%。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考成绩(后测)

除了对比土木力学成绩外,实验期间课题组成员每个月以听课老师的身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课堂观察(每组各三次),并填写观察表,在观察表中设有“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注意力集中状态”、“学习参与度”、“学习合作性”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六个观察项,为方便比较,每个观察项按“较好”、“一般”、“较差”分别赋予“3”、“2”、“1”分值。

由表4、图3可知,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表现都明显地高于对照组。任课教师也反映,采用模拟实验法教学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到课堂上,同时,每节课不同的实验,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始终高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学生明显少了,且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教学进入新的境界,学生容易学,教师容易教。

图3 实验组与对照组课堂学习状况观察对比

5 模拟实验教学反思

(1)中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学生易活跃过头,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易控制,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所以要求教师加强教学组织与引导工作。(2)学生长时间在课件环境下学习,影像与动画的画面快速变化,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安排好多媒体使用时间,并重视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3)部分模拟实验可进一步优化组合,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卢光斌主编.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多学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

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工程测量 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16-02

《工程测量》一直是我院土木工程本科、工程管理本科、建筑施工专科和工程造价专科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施工测量方法,熟悉仪器操作,培养专业兴趣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后续课程包括《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桥梁与道路施工》等的重要前导课程。本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实施,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在施工中的应用,克服传统教材内容浮泛和针对性差的缺陷,对《工程测量》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加大实验课程的研究和学时比例,以适应施工企业对工程测量人才的需要。目前该课程教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4学时,课间实验24学时。除课程教学以外,本课程还安排有两周的综合实习。

一、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思路

1.教学思路和方法与教学思想体系创新特征相匹配。(1)以测绘学“定位”为核心展开基本内容,恰当地把握教学导向。(2)以现代测绘技术为主导,确立测绘技术循序渐进的创新思路。(3)注重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完整性,正确处理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的关系。(4)从课程系统性出发,健全整体知识构成,精练优化,扩充工程测量的技术视野。(5)合理组织科技新成果。

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测量科技具有创新密集的现代特征,而且具有现实应用特色。教学过程必须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测绘科技在工程建设整体技术构成的现实地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掌握现代测量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紧迫感。

3.大力应用教学新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1)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土木工程测量》主线制作全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2)文字教材+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教材、影像、主讲有机结合。(3)数据处理练习程序化、可视化,以增强学生测量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4.采取模拟生产的实习方式,强化实际训练意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开展模拟生产方式的土木测量实习改革,坚持全面土木工程师的基本测量技术训练。模拟生产,实际上是把学生个人从专注书本的环境带进群体的仿真生产实习,实施人人互相关联的集体行为。效果:学生通过模拟生产实习,土木测量技术素质得到快速提高。学生说,模拟生产实习不亚于军训锻炼,能学到技术,锻炼人生,终生难忘。

5. 通过举办测量竞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水平,并且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竞赛,可以检验学生现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的能力、适应实践需求的应变能力,提高其终生学习的能力,展示师生的学习风貌和教学成果。

二、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一)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21世纪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验室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将实验室针对学生开放是职业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

传统型的实验教学对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性,实习教学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测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实际操作手段、仪器设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需要采取新的实验教学形式将测量实验从封闭式教学、封闭式实验之中解脱出来。开放性是这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立首先要考虑的原则之一。开放式实验室要实现实验实习仪器、实习时间、实验项目、实习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观念的开放。将测量实验室开放可不受学生专业、学科、年级的限制,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入实验室,独立设计实验,并且完成实验。

(二)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

1.制订、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的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办法》、《实验室事故责任与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规则》、《实验室低值耐用品、易耗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不遵守纪律、不爱护仪器设备造成损失浪费严重者,实验指导教师应及时终止其实验,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和经济赔偿。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开放式测量实验室的作用,应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验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测绘仪器不断更新换代,测绘方法、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必须以测定“高差、角度、距离”三要素为基础,以测图、用图和测设为主线,在讲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统测量教学内容的同时,另增加数字测图、GPS、数字摄影等新兴的、实用的测绘技术和GIS基本知识。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应积极利用电子教材、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饱满,不再枯燥。同时加大授课的信息量,补充当今测绘行业内研究最前沿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理论教学与课堂实验相结合,开展一系列开放式实验项目:水准仪常规测量、经纬仪常规测量、控制测量、全站仪测量、施工放样、数字测图等。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师和实验教材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并且进行实验。在时间安排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时间,并在做好预习的前提下,既可进行各种测量实验项目,也可通过实验室的网络系统观看多媒体实验原理和操作指南。这样就解决了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下,由于实验设备数量不足而使一部分学生处于等待状态,从而浪费时间的现象。

3.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开放式测量实验室要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学生在进入开放式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均需按照选题再预约预习实验指导书提交申请报告或实验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程序进行,经批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通过实验申请,学生可以提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说明书、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进行预习,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实验教师进行咨询。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实验项目都要建立相应的项目情况表,登记该实验的指导教师和主要参与人员,应填写相应的实验进度表,由指导教师定期检查项目进展,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项目结束时,学生及时做好总结并提交实结或论文后,由指导教师最终评定学生成绩。

(三)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效果

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从课程设置、内容,到教学方法,再到实践教学管理都是突出激励学生主动训练、主动探索的。所有实验项目都对学生开放的,学生不仅在时间上可以自由选择,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来进行选择。这满足了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

三、结语

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和利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虽然我院在实验室的开放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和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测量实验室实施开放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我们相信,只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永,宋云连,胡兵.工程测量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6).

[2] 赵宝锋. 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矿山测量,2005(3).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77

0前言

《建筑电工》课程主要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建筑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建筑电工相关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电工事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沿,为从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通过对建筑现场常见电气故障、事故隐患与事故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在实训、实习等实践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土木水利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和加工制造类机电相关专业,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通常出现《建筑电工》课程套用机电专业教师和实训设施的情况。由于教师对于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现场管理、建筑电动设备等了解不深,导致现阶段的《建筑电工》课程授课内容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常用低压电器、照明线路安装、电工仪表使用等,但是对于施工现场的配电、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现场危险环境因素与雷电防护及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等就一知半解。

依托就业调查的反馈,目前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建筑电工课程与岗位标准严重脱节,毕业生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通常不能满足《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的岗位要求。《建筑电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毕业学生对现场施工专用电动设备设施认知和操作技能的缺失,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也成为了安全施工的不确定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从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

1开发教学资源,实现理实一体

北部湾职业技术W校建筑教研组与机电教研组通力合作,整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形成教学资源库,有针对性地培养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建筑电工。选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编写的《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细节丛书》之一《建筑电工》作为教材。根据教材分章节制定教学计划、制作课件、编制实训任务书,同时整合动画演示、场景视频等内容形成一个高效的教学资源库。统筹制定《建筑电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按章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每次实验课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实施步骤设计。在教材选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制定、实训室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问题上统一思想、分工合作,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调查论证,共同完成任务。采用特种专业培训教材作为课程教材,并以此教材为依据建立教学资源库,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多维度开发《建筑电工》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教学任务书、模拟动画视频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式教学法,将《建筑电工》实训课程分为十个工作任务,采用将工作任务与知识点结合的任务式教学法推进实训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和视频等讲授知识点、演示操作过程和组织开展实训,让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易解以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训法、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任务导向、演示观摩、操作练习等教学方法。各授课教师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标准要求,结合授课学生的特性,精心设置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通力合作开发《建筑电工》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友好合作氛围。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讲训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增强建筑电工教学实效。

2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实训组织

近年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学生多为依靠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学习电工知识,实训场景与工作环境相差甚远。依托自治区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推动建筑电工实训室的改造,为培养合格的建筑人才奠定基础。通过调查学校及自治区内中职学校《建筑电工》课程实训开展情况,了解现有实训条件与专业需求的差距。联系钦州市住建委培训中心,了解建筑电工操作证培训情况,商讨联合建设建筑电工实训室事宜,进行联合培训考核。

通过调研和咨询,制定建筑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招投标工作,在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建筑电工实训室。同时积极制定实训室管理制度,结合专业发展情况凝练实训室文化。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建筑电工实训室建设,完善实训室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利用学校争取到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室建设项目建立建筑电工实训室,与机电学部现有的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形成互补关系,搭建教学实训的硬件环境。同时加强实训室的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实训室文化,更好地为建筑电工课程教学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联系本市在建工程项目,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实习,积累建筑电工实践经验。

不断完善《建筑电工》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利用学校重点建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契机,建成建筑电工实训室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逐步建成了接近施工现场设施设备的建筑电工实训室,改善实训环境,设计与实训设施设备相适应的学习任务书。

3建立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改革

对于《建筑电工》这样的技能课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理论水平评价、设备认知评价、操作能力评价、创新应用评价及授课效果评价五大方面。使之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成绩以及课程的理解和创造性等应用能力做出有效评价。

参考职业教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面向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评标价标准、评价表、评价报告等,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实施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并激发教师传道授业的进取心。同时通过调查研究、选派培训、相互促进、形成成果等形式完善《建筑电工》课程组教师的教研机制,为推进《建筑电工》课程改革提供强劲动力,为提高《建筑电工》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在反复的改革和强化下,《建筑电工》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断夯实,学生操作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授课及企业用工满意度均显著提升。

4形成教研机制,助力教师成长

《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推动了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教学、教研新常态。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年轻、富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在精品课程建设期间,我们逐步建设成一个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实训教学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相互听课、评课、分析、总结、提高的教研体制。

教研组根据“统筹安排,分工合作”的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责任管理C制,将相关内容配给教研组教师并设定完成时限,教研组定期开会检查、分析、总结项目完成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引导电工专业教师与建筑专业教师深入交流、通力合作,形成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相互评课、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的教研制度。同时,教研组对精品课程相关经费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2015年以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设定为重点建设专业,投入500万元进行专业实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将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目标是推进“学部-专业-课程”的规范化模式的建设,通过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室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专业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促进教学与教研的相互融合。

《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大大促进学校机电学部与艺术学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理念碰撞和实践中形成新的教研成果,两学部教师人数占全校教师的50%。本课题在学校2014、2015级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装饰专业推行,直接受益学生800多人。同时通过积极联系钦州市住建委培训中心,建成实训室运用到建筑电工操作证的培训和考核上,每年培训建筑电工600多人次。

通过建设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传承、修正和完善,并逐步向市内兄弟学校辐射、与自治区内外相关学校交流。《建筑电工》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让更多的教师自如地完成《建筑电工》课程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地完成《建筑电工》课程的学习,为建设祖国的明天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克凤.建筑电工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2006,(S1).

[2]李巧鱼.《建筑电工与电气设备》教学中的逻辑分析[J].科技资讯,2014,(31).

第8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process, hazards are very much, and it appears security problems easily. For the features of building works, we proposed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safety control in pr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监理控制措施

Key words: construction;safe construction;supervis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071-01

作者简介:王公义(1959-),男,浙江诸暨人,工程师,土木工程,土建监理专业,从事监理工作。

1 前期准备工作的控制

1.1 熟悉和审查施工图并做好交底工作 工程施工前,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业主、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及设计人员会审与安全有关的设计图纸,掌握施工图的相关技术要求,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主导思想,审查设计图纸是否满足设计规范和强制性条文及安全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要求,对设计中出现的遗漏、差错或不明确的内容,要以书面形式提出,由设计人员书面回复。项目监理部要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安全监理细则,以避免施工时产生安全问题。

1.2 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安全施工专项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审核其是否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监理审查意见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施工单位,以便施工单位按要求修改和调整方案,重新上报,经监理审核通过后方可组织施工,同时要督促施工负责人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对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工程、层高超过8M(含8M)跨度超过18M(含18M)的模板工程等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方案须经过专家论证,监理单位须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论证后的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1.3 认真考察施工队伍严格审查施工人员 在确定施工队伍前监理部要参加业主组织的对施工单位及施工分包单位的考察活动,要审查其资质、业绩,电工、电焊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上岗证,严禁特殊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1.4 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对本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公司、项目部、班组均有人负责安全,责任明确,层层把关。对危险较大的部位编制专项安全方案,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应有应对措施。方案须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整个项目工程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其次,监理人员要仔细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是否有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施工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施工方案及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方案施工。

2 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

2.1 材料、构配件、设备方面的质量控制 ①当施工单位用于安全施工方面的材料进场报验时,监理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先将施工单位提交的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等质保资料进行审核,对安全帽、钢管扣件等应进行见证取样及复试,复试合格后,材料方可用于工程。②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须提供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说明书,塔吊、人货两用电梯等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时,须有安装资质的单位来安装,安装完毕后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设备投入使用后,监理部要督促施工单位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并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监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安全保险装置、防护装置,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事故。

2.2 脚手架工程施工的控制 ①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架工程施工的控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规范要求对脚手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且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工艺确定搭设方案。监理人员应检查现场搭设的脚手架是否与方案一致,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件设置位置连接方法是否符合要求。②落地式钢管扣件满堂操作脚手架工程施工的控制。施工单位施工前须编制专项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满堂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须经过专家论证。脚手架立杆基础应满足荷载要求,必要时立杆底部增设底座或垫板,且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与立杆扣接,扫地杆距地面不大于200mm。当架体搭设高度小于4m时,立杆间距不宜大于1500mm,架体搭设高度大于4m的应通过计算确定。③悬挑式钢管扣件脚手架工程施工的控制。悬挑脚手架搭设之前,应编制专项方案。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的专项方案应经专家论证。专项方案批准后应向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方案搭设,使用时应督促施工单位经常对拉索、悬挑架、斜撑进场检查,如发现倾斜下沉、变形,松扣和崩扣要及时拆除或加固处理。拆除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预埋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相关障碍物,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脚手架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由施工技术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2.3 基坑工程施工的控制 根据本工程及基坑所在地的软土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开挖深度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经专家论证,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论证后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开挖时,监理人员应进行旁站,要求施工人员分层开挖,控制好挖土的顺序、速度,及每层的深度。加强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监测深层土移,浅层土移周边构筑物和管线等沉降倾斜,支撑轴力,锚杆拉力等,并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基坑坍塌。

2.4 钢管支撑系统的控制 管理人员应检查钢管、扣件等搭设材料的材质是否满足方案及规范要求;专项方案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调托座的调节高度是否小于等于150mm;架体基础处理是否满足方案及规范要求,交叉杆、水平加强杆、扫地杆、锁臂的设置是否满足方案及规范要求。

2.5 建筑起重机械和施工临时用电的安全控制

第9篇

【摘要】作者根据多年的水泥砼施工经验,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水泥砼表面裂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泥砼;表面裂纹

Personalopininofcementconcretepreventingfromsurfacecracking

FangYong,WangJun-fu

(WeifangCityHighwayAuthorityWeifangShandong261000)【Abstract】Basedonmanyyearsofexperienceincementconcreteconstruction,theauthordiscusseddesign,constructionsuchascementconcreteaspectsofthecausesofsurfacecracksandcorrespondingcontrolmeasures.【Keywords】Cementconcrete;Surfacecrack

水泥砼裂纹是困扰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一种常见病害。如何尽力减少甚至避免水泥砼表裂?笔者以十多年来路桥施工体会,与读者共飨。(1)水泥性能会影响水泥砼构件表裂数量。其中细度、成分(是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的还是铝酸盐水泥)是具体施工中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水泥成分相当复杂,其中水泥细度是衡量水泥性能的重要指标。尽量选择大型水泥厂(性能稳定、质量有保证)的适当标号产品。要考虑水泥成分的目的是:砼体积小、受力以受压为主(预应力梁板跨中虽主要承受拉力,但梁端主要承受压力)的分部工程,应选择硅酸盐水泥。(2)集料质量是影响水泥砼产生表面裂纹(以下简称表裂)的重要因素。集料是否水洗、是否表面有大量泥结包裹会严重影响水泥砼的质量。事实上,沙石料表面的泥灰、石粉就是在砼内部组织成一个个的隔离球体,表层砼产生表裂是必然的(众所周知,含泥量高的砼其抗压强度比水洗集料拌制的砼抗压强度要低5%~10%)。(3)水泥砼配合比的质量高低也是影响水泥砼表裂多少的重要因素。何为高质量的水泥砼?从经济角度讲,能满足标号要求、水泥用量最低(水泥砼成分中水泥单价最高)、和易性(绝不能以塌落度来简单衡量)能满足各分部工程需要的砼就是高质量的砼。水泥用量是否超限?水泥超量(水泥一般最高用量是530千克每立方米)会导致单位时间内水化热产生量大,同时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来参与水化反应;水泥超量必然会使单位体积砼内的骨料比例下降,水泥砼收缩加剧。加水是否过量?砼内含水量过多是表裂多的重要原因。配合比是否经专业人员集体论证?由于体制原因,实验人员与施工人员分工泾渭分明,导致砼配合比不一定符合施工要求。因此,应该建立一种机制,就是拟报驻地工程师审批(监理应做平行试验,但试验监理工程师控制的仅仅是水泥砼28天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至于是否是最佳配比就不是他们分内之事了)前,应请施工专业人员(当然包括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集体论证(经常考虑集料尤其是沙子含水量,进而对水泥砼配比进行微调)后再上报驻地工程师审批。(4)控制好水泥砼拌合时间也会减少砼表裂。有足够的拌和时间可以将混合料搅拌均匀、水泥浆与集料充分握裹,降低集料与水泥浆分离几率,减少砼表裂;但过拌将导致砼离析,水泥浆上浮至砼表面,导致砼表面含水量严重超标,砼表面将会出现大量较宽裂缝。因此,施工中拌合时间不足(砼偏“生”,砼中夹杂水泥干粉)或过拌都是在生产废料。(5)浇筑成型后砼表面作“二次收浆”处理可以较好的消除水泥砼表裂。尤其对高标号水泥砼有效。所谓“二次收浆”就是在水泥砼初凝之前再用木拉子之类工具将砼表面再抹一遍,处理掉已产生的砼表裂。初次收浆及“二次收浆”都要由责任心强的技工及时。坚决避免因砼凝固快来不及表处而有“内行人”泼水生浆处理。这对水泥砼是灾难性的!因为这样处理后将会导致水泥砼表面产生大量较深且宽的裂缝。(6)浇筑水泥砼应避开高温时段(一般30摄氏度以上算高温施工时段)和低温时段(有防冻措施一般以0摄氏度以下算低温;无防冻措施一般以5摄氏度以下算低温)浇筑砼,以减少或避免水泥砼表裂。(7)及时并充分养生可以尽量减少水泥砼表裂。规范规定养生期不少于七天,这是避免水泥砼表裂(更重要的是使水泥砼达到设计标号)的最后一道防线。许多施工单位对水泥砼产品重进度、轻养生,这是不应该的。高温时段对砼采取降温措施(比如往水泥砼表面洒水不仅降温,而且可以补充因水泥砼急剧水化所需的大量水分)以防砼涨裂;低温时段对砼应有保温措施(蒸养或生炉子造蒸汽盖篷布)以防砼表面冻裂。(8)冬季施工蒸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人为造成水泥砼表裂。达到预期强度(比如砼设计标号的90%)要缓慢降温(一般每小时降温5摄氏度)。在严冬季节高温蒸养正在进行时,如果有外行人突令强行掀开蒸养篷布,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作充分的解释:这会导致大量表裂迅速产生(温差大至60摄氏度)!(9)适当掺加外加剂(比如早强型减水剂、缓凝型减水剂)也会减少甚至避免水泥砼表裂。冬季适用于早强型减水剂;夏季适用于缓凝型减水剂。总之,掌握水泥砼施工的基本规律,用心施工,是可以减少甚至杜绝水泥砼表裂的。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教学手段; 教学质量 ;

工程能力《建筑施工》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规律有效的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理论、方法,以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前提,以可靠的施工技术为基石,保证安全、经济、高质量完成工程项目。该学科不仅综合性强,涉及到数学、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等基础课程;而且实践性强,涉及到具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施工组织等内容。这些特点更加凸显了做为教师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只有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中职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性职教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培养出理论知识储备足,技能掌握熟练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对于我们职教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我将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进行深刻的分析。

1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习的意志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在初中毕业时就被分流出来的群体,他们这一特殊群体在学习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学习基础普遍偏差,基础知识储备不足,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意志薄弱,很多学生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实际意义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动力及兴趣。

最终体现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本课程学习所需的基础学科知识的缺失,思想认识不足,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之,学生学习的意志的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更加剧本学科教学质量的降低。

针对这个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

1.1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思想教育,将本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比较,突出本专业的特点,使学生明确目标,自立、自强,有动力地坚定不移地通过学习、实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加强专业教育,凸显《建筑施工》课程在实际施工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对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例如:我们可以请建筑工地一线的施工员到课堂与学生交流,在加强学生对专业认识及未来职业感性认识的同时,使其明白本课程的重要性。

1.2在本课程授课前,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保证在实际授课中有的放矢,适时的补充复习,例如在钢筋混凝土施工章节的讲解中,必须保证学生对《建筑材料》中钢筋及混凝土基本性能的掌握。

2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

建筑施工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独立性和理论跨度大的特点。而目前使用的《建筑施工》教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随着施工规范的更新,具体内容更新不及时;一些施工工艺及操作介绍不详细、不生动,学生理解困难;课时少,但整个课程内容章节较多,未能突出重、难点。

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熟悉教学大纲、深入专研教材,把握每个章节内容的重、难点,在每一章节教学中,精心设计授课内容,突出重、难点,例如对于结构安装工程相关的知识进行适当的简化;同时对教学中遇到的规范的更新要及时进行补充,例如:钢筋工程中遇到的图集由03G101更新至11G101。

3全面提高专业教师教学及工程实践能力

“施工现场工程师”是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土木工程能力教育要“回归工程”、“回归工程实践”,应配备一定的“工程师型+教学型+科研型”的复合型教师。同样,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性人才,所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1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关于建筑专业教师的师范教育,在中职建筑专业方面从事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缺乏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对教育学、心理学进行系统的学习,那么对实际教学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钻研教育学、心理学,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分析学生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例如,在学生基础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保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及克服学习过程中困难的意志力。

3.2鼓励专业教师获取执业资格证并上岗执业。

对于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储备较足,但工程实践经验不是十分丰富,通过鼓励教师考取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等执业资格,并实际上岗执业,在执业工程中,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扩大专业知识面,不仅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同时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做到了教学互动,教学相长。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首先《建筑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中存在大量的施工工艺过程和技术构造, 如果拘泥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 学生将难以理解和掌握, 而完全在施工现场讲授并体会也不可能实现。那么通过多媒体这种教学方法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依靠多媒体技术,在对工艺过程的讲解时向学生展示现场施工照片、施工原理动画、施工录像等,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更为直观、形象、生动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对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我们可以通过FLASH动画、现场实际施工录像来展示泥浆的循环方式及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要求教师们也应该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处处留心,收集大量反映施工工艺的动画和视频,以帮助我们实际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通信大楼;项目管理;模式

1.概述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是电网公司各级机构负责所辖区域电网及电厂的电力调度运行核心部门,起到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发电与用电的瞬间平衡,保证主网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优化资源利用获得整体最大效益的重要作用。该中心按专业划分,主要有电网调度、运行方式、水库调度、电力市场、继电保护、自动化和电力通信等多个专业。按照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分为五级,为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省辖市级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县级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是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各专业人员进行电力调度运行工作场所,是电力各专业信息汇集及处理中心,在电网运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在电网中重要性及专业特殊性,其除了有一般的办公楼宇配置外,还有进行电力调度指挥和控制操作的调度大厅,安装自动化、通信、信息、保护等相关专业的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等设备的各专业机房及用房,这些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场所。所以,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建设也有别与一般办公楼宇。下面将详细分析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建设项目特点,并对不同项目建设管理模式进行比较。

2.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建设项目特点

依据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的作用,结合其包含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各类专业机房和用房技术要求,其建设项目特点主要有以下五点:

1)系统专业知识分布广泛。

从基础设施的装修、弱电系统、通信专业系统、调度专业系统、展示厅的艺术造型和各专业系统的不间断运行的割接,所需要的知识涉及到土建、电气、一次、调度、二次的所有专业。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又涌现了很多新的技术。

2)需采购设备复杂多样。

专项系统的设备中,有各类基础设施如空调、监控、电源、布线等设备,还有通信传输设备、数据网设备、交换设备、服务器、软件、安防、显示大屏等,涉及土建、机电、电子信息等各类设备。

3)系统中对应施工专业复杂多样。

专项系统中涉及到的施工专业有土建、装修、消防、电气(强电)、弱电、布线、专业通信自动化和信息设备的安装及调试、调度专业系统的开发集成等各大类,涉及到的施工专业技术众多。

3)系统中涉及到各类规程规范巨大。

目前从国家层面到电网公司物质部在工程实施、设备招投标有非常多的规程规范,电网公司内部对各设备的技术规程规范,基建部等相关部门也了各类施工规程规范,同时民用建筑市场中还包含有土建、装修、智能化等各类规程规范,还有各级部门如公安消防、防水接地等各类规范的内容,特别是涉及到规程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内容,对系统的实施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5)系统实施涉及协调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巨大。

工程除了中心内部处室所管辖专业系统内部协调、各处室系统之间的协调,还有大量的系统与土建、系统与弱电(智能化)的协调,涉及的协调单位将有可能是新大楼基建办、基建办总承包项目部、各设备供应商、各施工单位等,还包括有电网公司的基建部、生技部、计划部、物资部、信息部、科研院、安监部、财务部、办公室等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甚至还涉及到主管消防的公安消防等政府部门。

3.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析比较

通过上文归纳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建设项目特点,如采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要保证该大楼按期顺利完工,对项目建设单位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在总结了一些电力调度中心大楼建设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荐一种“快速路径、总包管理服务”管理模式,能在有效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及费用前提下大大提高业主管理效率。

3.1.“快速路径、总包管理服务”管理模式介绍

本文所建议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有两点:1)“快速路径法”管理模式;2)总包管理服务、三方合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快速路径法”管理模式

即采用多条具有相关性的“部分设计一部分招标一部分施工”路径的管理模式。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在建筑、结构、机电专业设计完成而幕墙、智能化弱电、室内装饰、室外园林绿化等其他专业设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即进行土建桩基础及主体工程的招标,招标完成后立即进行施工;其他专业的设计、招标、施工接着按项目管理总体策划推进。它是一种快速化建设的管理模式。

2)“总包管理服务、三方合同管理”的管理模式

即由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土建桩基础及主体工程承包人提供总包管理服务,负责对业主另行依法发包的各专业工程承包人的施工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业主与总包管理服务承包人签订“土建工程及总包管理服务合同”,业主和总包管理服务承包人是合同主体,合同主体之间为两方合同关系。各专业工程承包人与业主、总包管理服务承包人签订三方合同,业主、总包管理服务承包人、各专业工程承包人是合同主体,合同主体之间为三方合同关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业主、总包管理服务承包人、各专业工程承包人之间合同关系图

总包管理服务承包人对整个项目(包括各专业工程)总平面布置、现场的保安及环保、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工程施工组织协调、竣工资料归档等等负总包管理责任;向各专业工程承包人提供外脚手架、垂直运输机械设备、临时设施、施工用水用电、建筑标高、水平基准点、轴线等等配合服务。

为了明确各合同包的工程范围和责任范围,项目管理文件中作了详细的各合同包间工程承包范围界面划分和责任分工。这是一种利用总包管理优势、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

3.2.与三种国际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1)与DBB模式的比较分析

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即DBB(Design-Bid-Build)模式,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和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由于这种模式长期地、广泛地在世界各地采用,因而管理方法比较成熟,可采用各方都熟悉的标准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但针对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项目而言,其最大的缺点是:因为采用“设计-招标-建造”这种单一线性路径法,所以建设周期长。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项目管理模式吸收了DBB模式的优点,分模块采用了(部分)设计-(部分)招标-(部分)建造模式,同时,采用这种“快速路径法”又克服了DBB模式单一线性路径法的缺点,可以满足“工期要快”的要求。

2)与CM模式的比较分析

建设管理模式即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模式或快速轨道模式,是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分为型建设管理(业主委托的CM单位仅提供咨询服务)和风险型建设管理(CM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担任施工总承包商的角色)两种方式。这种管理模式是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主体设计方案确定后,随着设计工作的进展,分标段分阶段进行发包,业主直接与各标段承包商签订合同。其优点是:建设周期短、可以减少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CM单位)。其缺点是:要合理确定标段的数量并清晰地划分各合同包的工程范围。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项目管理模式与CM模式极为相似,都采用了“快速路径法”,具有CM模式的优点;比较小的区别是: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项目管理模式中,用“总包管理服务、三方合同管理”模式中总包管理服务承包人替代了CM模式中风险型建设管理方式的CM单位,用“顾问技术支持”模式中顾问组替代了CM模式中型建设管理方式的CM单位。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项目管理文件中对各合同包的工程范围和责任范围作了详细的划分,克服了CM模式的缺点。

3)与PC模式的比较分析

项日总控管理模式即PC(Project Controlling)模式,是一种为大型建设工程业主方的最高决策者提供战略性、宏观性和总体性咨询服务的新型组织模式。业主委托的项目总控单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项目实施的所有环节进行调查、分析,围绕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目标进行综合系统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建议方案,供项目管理层决策。项目总控工作的成果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为业主提供多种有价值的报告(包括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和各类专用报告等)。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在组织上可分为两层:项目管理信息处理及目标控制层和具体项目管理执行层。这种模式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模式取代常规的建设项目管理,往往与其它管理模式同时并存。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项目管理模式虽没有委托项目总控单位,但采用了PC模式的一些管理方法。在管理组织上分两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执行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呈批件等形式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信息。

4.结语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采用的“快速路径、总包管理服务、顾问技术支持、分层管理”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快速化、精细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管理层次清晰的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CM模式极为相似,符合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大楼的建设需要,也符合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不包括为规避按国家有关规定应进行公开招标而拆分项目分阶段发包的情况),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惠民.苏振民. 工程项目管理.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第12篇

关键词:房建; 施工; 质量; 控制; 探讨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房建工程施工管理及掌控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作业,在工程的勘查设计、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质量管理问题。在房建工程施工当中,施工管理体现在工程的整个过程当中,是其最为中心的工作,施工阶段中的质量管理及掌控方式将直接影响着房建工程的总质量及是否能够满足业主对工程的各方面要求,关乎着工程今后的使用性能及能否为施工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开展科学有效的房建施工管理对于房建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监理施工管理领导班子,创建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企业在与业主签署房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以后,需要遵循合同规定的施工工期及业主对工程各方面的要求开展施工,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后,需要安排施工管理领导班子来制定管理目标、施工质量管理方案、施工质量控制点及施工质量管理方法,交由上级负责人进行审核,在通过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之后,项目经理才能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实施。

二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同等重要

2.1施工环境、地质调查。施工环境及地质调查对于房建施工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在施工现场搜索的第一手资料,其能够作为地质勘查报告的必要补充,是制定科学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方案时必不可少的根据,是确保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方面。

2.2检查设计施工图,针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进行施工设计的施工图交底工作。项目部门需要组织有关施工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开展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图纸审核中需要对于各专业间的交叉及具体的现场施工条件,对于所提出的施工图中的疑问,需要由对应的设计工作人员一一答复,形成会议纪要,以作为今后施工的重要根据。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消除各专业中在施工图中存在的矛盾,避免房建施工中有阻碍因素的存在,有助于对房建施工进行科学管理及掌控。

2.3依据房建工程规模、施工特征、施工企业技术实力来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对施工准备、组织工程顺利开展的技术经济稳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通常需要依据有关设计要求、工程特征、现场施工条件、施工工期及施工企业的技术能力而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合理性及针对性。

2.4房建项目控制导线网测量设置。房建项目控制导线网是依据业主所提供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标高等原始数据资料所开展的测量工作。依据房建设计主轴线来创建施工测量控制网,这是房建工程开工之前进行的基础性的质量掌控。

三 施工阶段管理和控制房建施工管理的中心

3.1组织施工技术交底。从房建工程各项目的重要程度,在工程开始前期,需要交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员开展全方位的技术交底工作。以确定工程各工序安排、施工进度及方法的具体安排,确定施工安全、质量等对应措施。

3.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房建工程施工作业当中,依据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导线网来开展房屋基础、主体导线、标高等方面的控制。针对业主拟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的测量控制点需要做好对其的复核,在通过审批之后才可以根据这一标准进行测量放线。

3.2.1民用建筑的测量。民用建筑的测量通常包含了对建筑轴线的定位、基础施工的测量、砌体水平灰缝的控制及标高的测量等。

3.2.2工业建筑的测量。通常工业厂房规模比较大,使用设备非常复杂,为此则需要对厂房中的轴线、设备基础轴线的方位有一个精准性的要求,以此确保各个构件的具体方位可以达到有关设计要求。

3.2.3高层建筑测量。高层建筑测量控制中,其平面与高程控制跟民用建筑测量大体一致,需要加以注重的是,建筑物垂直程度及施工中沉降变形的及时检测。

3.3材料质量控制。房建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采购需要对多家供应商进行对比选择,其中需要对供货商的:资质、质量保证体系、信誉等加以对比,挑选合格达标的建筑材料,这是保证房建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3.4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房建施工当中运用的机械设备需要依据工程的特征、规模及工期等方面的要求,以‘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为原则,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及养护,确保机械设备原有的使用性能。在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需要选择配套设施,以‘人机固定’为主要原则,做好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及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性能,争取能够做到一机多用,展现机械设备良好的工作效率。

3.5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工序是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基本方面,是组织生产工作开展的基本单元。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将工序出现的波动情况有效的掌控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有效的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是确保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

3.5.1模板工程。施工模板要具备一定的承载性能、稳定性及刚度,可以很好的承载新浇筑混凝土自重及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还有来自各方面的荷载。工程施工前期需要针对工程的重要部位模板、支架进行科学设计及安全性计算。

3.5.2钢筋工程。钢筋级别、类别、直径需要遵循相关设计要求加以运用,钢筋加工外形、尺寸一定要满足设计方面的要求。

3.5.3砼工程。砼需要严格的遵循试验室给出的配比数据单对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假如在房建施工现场中,砂、石含水量出现改变的话则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换算成正确的配合比,一定要按照施工配合比对砼使用材料进行准确的计算。

3.5.4砌体工程。砌块需要具备出厂合格证明,砌块强度等级、规格一定要达到规定的设计要求。

3.6隐蔽工程的验收及质量检查。房建工程施工工序非常复杂,在隐蔽工程中质量控制点非常多,房建施工作业当中,需要班组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工作人员与班组相互间进行检查,在满足有关要求之后,交由质检部门进行检查,检查合格以后交由质检人员报由监理进行专检,同时严格的遵循质量监督程序上报上级部门开展抽样检查。

房建施工作业当中,假如查出在隐蔽工程中质量控制点存在异常状况,这个时候一定要立马停工,召开分析会议,查出异常情况产生的因素,商议出最佳的处理策略。假设是由于施工技术要求不科学而导致的异常问题,那么则需要对相关标准进行重新定制,在确定具体的操作规定及把我新标准之后,继续开展工程施工,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加强自检及互检的次数。

四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施工管理与控制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施工管理是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关卡,其主要目的是为加强对房建工程的保护以及对局部缺陷的修复。在房建施工过程当中,针对一些部分已经竣工,但其他部位依然处于施工阶段的,假如对已完工部分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的话,必然会使其出现损伤的情况,将会对房建工程质量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通常,加强对房建工程成品保护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教育。提升工程施工人员对工程成品的保护意识;第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取行之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在房建工程施工当中因未进行有效的施工工序控制或者形成的意外损伤都会导致局部出现缺陷,对于缺陷问题一定要及时的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及时处理,促使缺陷问题得到及时修复,预防房建工程中有质量问题的存在。

结束语:

房建施工需要加强施工管理,真正的落实质量责任制,着重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开展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对房建工程施工管理及控制能够很好的提升工程总质量,减少施工成本,增加建筑使用年限,提升施工企业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邬晓光.工程质量掌控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