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思考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思考

时间:2023-07-07 17:24: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14-02

前言

土木工程概论是在教育部1998年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大土木专业建立后新出现的一门面向入学新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新兴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专业)内涵、土木工程形式、特点、最新成就、发展方向以及土木工程材料、建造方式等内容,还包括土工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一入学就了解土木工程的广阔领域[1],感觉到专业成后可以大有作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建立对专业的深厚感情,树立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信念。

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较新,不同于力学、建筑学、结构设计等传统课程,还未形成非常成熟的教学体系;

(2)受众特殊,面向的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新生,讲授的却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3)内容涉及面广,涵盖土木工程(专业)的方方面面,即包括专业情况、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及学习方法,还包括各种工程形式、建造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教学目的特殊,其他课程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多,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大土木的内涵、树立专业观念、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了解研究发展的方向。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在目前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该课程的的重要作用,为改善教学效果,许多开设土木工程的院校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

1 存在问题

重视不足。由于课程的新兴性和介绍性特点,一些学校对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选派教师、安排学时、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学习等环节往往不如骨干课程受重视。

课程内容把握差距大。这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有些教材内容带有很强的作者或学院背景,本人(学院)哪些方面比较强,往往重点介绍;有些教材重理论介绍,有些教材重建设实例展示;有些教材注重过去发展,有些教材注重未来展望,故此教材内容、形式不统一。因为该课程内容相当宽泛,很少有教师能够熟悉课程涉及的全部内容,教学实践中有些授课教师熟悉部分多讲,不熟悉部分少讲、不讲,所以各院校该课程的学习相差较大。

讲授方式不固定。目前教学实践中一般由一名教师主讲和多名教师共同讲授两种方式。一人讲存在局限性,如前述,土木工程涵盖过去的多个专业,涉及工程建设的各环节,某一教师不可能是各方面的行家;有些院校组织各方面资深学者就土木工程的某些方面作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讲授,深度和前瞻性都能满足,但作为课程的系统性不能保证。

教学方法单一。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只关注教与学,对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多少及学生的认同感关注不够[2],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虽然起着指导作用,但终究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学”才是内在的。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刻苦的学习,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才能[3]。目前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灌输、轻互动,重教师、轻学生等问题。

教学改革实践

选择优质教材,结合专业方向设置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既考虑土木工程丰富内涵和知识的系统性,又有学院自身的特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共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方向,拟开设港口工程方向。首先参考了江见鲸等[4]、罗福午[5]、丁大钧等[6]、陈学军[7]等多版本教材,最终选定了江见鲸先生、叶志明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及相应CAI教学课件作为教材,其余作为参考教材。江见鲸教材的优点,根据我院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对其内容做适当的详略处理,30学时课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土木工程施工各用4课时,工程材料、基础工程港口工程、土木工程师设计方法各用2学时,其余适当介绍主要内容。

由于教材编制的时效性,至少落后工程实践2年以上,所以教材使用中,应注意及时将土木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及新建典型工程等信息补充至教学中,保证课程的先进性。

2.组织课程组,系统授课。结合前述两种授课方式的特点,我们成立了以专业负责人主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组共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专长涉及建筑工程、岩土、交通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这些教师不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有深厚的工程或研究背景。课程组共同讨论修订教学大纲,由负责人进行课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基础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和设计方法等章节由4名教师主讲,其余内容由课程负责人讲授。

3.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启发性、典型工程实例引导等教学方式。总理在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时提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该课程面向刚入学还没有建立工程、专业概念的新生,既要向他(她)们介绍土木工程形式、建造技术、发展等知识,更要传授他(她)们专业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8],包括课程学习、设计、实习和实验等环节的注意问题,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方式,还要帮助他(他)们树立专业观念、工程意识,通过课程学习让他(她)们热爱上建设事业,热爱上土木工程专业,激发起学好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进一步接触专业的其他课程前,充分了解将来可能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极大提高学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目的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专题演讲,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效果更好。

有条件的话课余时间安排若干场有关土木工程各领域发展前沿的讲座,聘请设计或施工企业知名的设计、建造师、和其他专家,让学生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见面,探讨土木工程发展成就、专业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等弥补课程教学之不足。

五、采用丰富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工程现场讲解、教师网络答疑等多种方式,配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有效使用各种媒体的信息传递手段,提高授课效果与效率。为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能尽早对本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其学习兴趣,多媒体授课时,尽可能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内容,充分展示了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典型实例,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以声音、视觉的冲击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个人特点,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背景和工程及研究经验,将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以自身的经历与成就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专业荣誉感,才可能给予刚入大学校门满载热情、焦虑、迷茫的新生指明专业方向[2],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

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应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表现、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要真正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成绩至少应由四部分组成:平时出勤情况,大约应占10%左右;课堂互动环节表现,大约占10%左右;课程作业,应作为主要考察内容,可以用小论文形式或调查报告形式。考虑到要求受教育者接受综合课程的教育, 以便他们能够在从事工程活动的同时考虑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通联系, 并且学会从综合的角度对这样一些问题加以思考和解决[9],作业不应是简单的问答形式,一般需要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思考,需要学生的主观思维和逻辑判断才能做出,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例如关于工程实例的调查研究报告或学习某种工程材料、形式、建造方法的收获体会,通过作业还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既增加学生对土木工程的充分了解,也锻炼了写作的能力,此部分成绩至少占50%;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测验形式检验,可安排2-3次测验,成绩占30%左右。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符合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本院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已基本形成,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明显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在同专业内名列前茅,由主讲教师编制的的教学课件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和河北省第十二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进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改革探索,为更好的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利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 中国建设教育,2009,(6):12-14.

[2] 刘岩,谭宇胜.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74-76.

[3] 叶志明,宋少沪,汪德江,等.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 中国大学教育,2006(8):8-9.

[4] 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5] 罗福午,土木工程概论(第三版)[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

[6] 丁大钧,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7] 陈学军.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 教学 工程美学教育

前言

为了配合教育部对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旨在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几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由单一的建筑工程正向着更广泛的“大土木”工程方向发展,如何适应更高层次上的“大土木”工程的教学要求,需要进一步整合与扩展《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1.在“大土木”工程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包涵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环境工程等。在这一“大土木”工程范畴内,应构建更宽泛的知识结构体系。经过精心筛选,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整合与扩展,形成了简明、实用、合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土木工程专业概述、土木工程的内涵与发展历史、土木工程中的材料、土木工程的力学与结构概念、各类土木工程概述、土木工程中的灾害、木工程的展望、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安排与学习方法。这些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土木工程的类型及其各类工程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情况,初步具备土木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进程安排,明确教学要求与努力方向,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本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对学生工程意识与专业素质的培养

土木工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具有很强的工程意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有待于日后不断学习与实践训练得到充实,而工程意识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甚至是教训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综合素质。在现阶段,学生还没有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是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并从专业角度理性分析问题的意识。例如:在讨论房屋工程的建设过程时,介绍它包括规划、审批、勘察、设计(建筑、结构和设备)、施工、验收、交付使用等阶段,使学生清楚工程建设的过程是各部门、多工种全面协调合作的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建立统筹整体、协同工作的大局意识。工程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理论联系实际,灌输实际工程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想,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概念,树立专业的思维方式,为工程意识逐渐形成日后的自觉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适当引入工程美学教育,突出“美学育人”的功能

当今中国理工科高等教育中美学教育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人们一提到土木工程,就认为是“土”和“木”的简单结合,仿佛我们培养的就是“又土又木”的工匠;土木工程冰冷、死板的外表使人们似乎处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缺少艺术气息。其实,土木工程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品;工程技术的实践过程也是艺术的创作过程,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引入工程的美学教育。通过史诗般的土木工程发展史、大量丰富的世界著名建筑典范、千姿百态的桥梁工程、功绩卓越的建筑大师与桥梁专家的不凡人生来激荡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些静止的建筑与桥梁工程犹如凝固的音乐,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增加工程教育的“文化”内涵,突出“美学育人”的功能,学生从中既领略了工程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又树立了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工程设计理念。

4.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图片丰富,叙述性强,如果以课堂灌输的方式教学,不仅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且学生听得枯燥乏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关键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利用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为载体,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素材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使学生对土木工程的知识结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够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感知。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课件,通过大量直观明了的图像配合抽象内容的叙述,并结合参观进行现场教学,如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土木工程模型室、材料样品室、施工工艺操作实践教学基地等);或者通过参观校园内的现有建筑及建筑工地现场等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的工程意识得到极大提高。其次,可观看与土木工程有关的DVD录像片,欣赏优雅闻名的悉尼歌剧院、令人惊叹的埃及金字塔、气势恢宏的故宫建筑群、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融合最前沿技术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这些古今中外优秀的工程范例深深吸引着学生,激励学生为之奋斗,既对学生进行了工程美学教育,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社会责任感。

4.2 结合问题式教学,使学生养成查阅文献的学习习惯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况且学时有限,学习知识光靠老师课堂传授是远远不够的,采用问题式教学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古代土木工程离我们较远,讲起来比较抽象、乏味,若提问:山西应县木塔为何历经多次大地震仍完好无损?埃及金字塔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古人是怎样开采如此巨型石材的?又如何建造高程如此精确的工程的?这些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留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如在“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之“地震”一节中,在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抗震防震的方针及措施等问题后,联系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再让学生回去查阅5.12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原因、强度等级、危害范围、社会影响(包括心理方面)等文献,并思考今后如何防震减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学会汲取前人或他人的知识,提升理性的思维能力;并通过撰写读书报告或总结报告,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为今后书写摘要、论文、报告等文章奠定写作基础,养成遇到问题查阅文献的学习习惯。

5.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内容十分庞杂,而实践性、综合性又强,需要在“大土木”工程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引入工程美学教育,通过现场教学和参观等实践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工程脉络,具备初步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顺利迈进专业的大门。

注:本文作者宿晓萍为在读博士。

课题项目:本谭题得到吉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支持,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第3篇

部分高校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提供境内外认知实习的机会,为学生全面认知、熟悉境内外土木工程行业的现状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面,以理论归纳及实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境内外认知实习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起到的作用。研究认为,境内外认知实习是一个使本科生先认识器物,再了解工程及企业制度,最后思考和探索建筑思想文化的过程。

关键词:境内外认知实习; 土木工程; 本科阶段教育;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06504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境内外认知实习的机会。对于认知实习的目的,较多的说法是“使本专业的学生对土木工程有一个感性认识”[1-2]。那么认知实习能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有哪些感性认识,文章就此展开探讨。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学习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这表明,一般的认知过程是先了解器物一类的表象,再看到器物背后的运作制度,再去思考和深究制度背后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认知实习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如此。

一、境内认知实习

(一)了解国内土木专业相关的器物

“器物”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建筑物本身;另一方面指建造建筑物的各种测绘仪器、施工机械和相关工艺。初步了解专业相关器物,是学生认知实习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

对建筑物本身的了解,第一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介绍的房建、地下、路桥等不同土木工程类型有清晰认识,让学生明白土木工程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第二使学生不再受限于

书本上平面示例和文字的抽象解释,可以对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有直观、立体、形象的认识,实地了解它们在建筑物中发挥的作用,实现学生知识宽度的拓展;第三,对建筑物的观察认知还有助于学生初步

建立结构概念,了解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筒结构等各自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思考每种结构的力学性能,实现学生思维深度的拓展。

对测绘仪器、施工机械和相关工艺的实地认知,首先使得学生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的介绍,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各种仪器、机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其次,使学生了解到了建筑物建造的各个环节和相关的工艺、工序,让学生对建筑的建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连贯的、动态的认识。

(二)了解国内土木工程行业的相关制度

一些高校在安排土木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时,选择了与企业合作,这对学生了解未来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环境十分必要。与企业合作,学生能真切地了解企业的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知晓每个职位的责任所在,使学生不仅仅把眼光放在科研和学习上,而是对整个土木工程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今后走向社会,选择就业方向打下了基础。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组织2013级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学生到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开发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桥梁施工工地等地进行认知实习,学生对不同部门的分工、相应的职责和管理制度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学生对照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有意识有目标地锻炼自己,为将来就业做好前期准备。

(三)了解土木工程相关文化

1.学科文化与素质培养

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办事态度和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十分重要。这一点仅仅通过课堂讲授和提醒,展示工程事故的照片和视频远远不够。通过让学生亲自上工地,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参观完施工工地之后,可以实地感受到工程质量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建设过程中的每一环都必须小心谨慎,不能马虎大意。这种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的方式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了解国内的企业文化

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而言,除了要了解未来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之外,还需要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对工作场地的了解,以及同有关人员的交谈,有助于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

当然,认知实习能够去到的单位极其有限,实习时间短,因此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个表观、粗浅的层次,让学生对国内的企业有一个初步笼统的认识。

3.了解国内的建筑文化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稳步快速增长阶段,各地的建设事业正蓬勃开展。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千城一面”的问题逐渐浮现,城市建筑缺少文化特色是近年来被社会广为诟病的。

了解建筑文化、传承建筑文化,是当代学习建筑相关专业大学生应该肩负的责任。在认知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如岭南的骑楼、围屋等各种富有文化底蕴的建筑,从而生动思考这些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以丰富对建筑文化的理解。

对于以结构为主的土木工程学生而言,许多人认为了解建筑文化并无必要。然而,树要参天,其根必深。如果要在建筑行业追求更高造诣,必须要有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蕴作为基础。认知实习在这方面也为学生作了准备。

二、境外认知实习

部分高校(如华南理工大学)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境外(即中国大陆以外)实习的机会。一般境外实习包括四个部分:境外高校认知实习、境外企业认知实习、境外工程认知实习和城市参观。境外认知实习的重点在于比较和发现,即比较境外与中国大陆建筑的不同之处,发现其异同之处。如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境外实习,学生所看到、了解到的|西在境内也完全可以看到、了解到,那么境外实习的价值便荡然无存。

笔者从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角度阐述境外认知实习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作用。

第4篇

土木工程专业包括了建筑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道路桥梁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文章分析了不同土木工程专业的材料共性问题和个性要求,提出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应用需求,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

关键词:

专业需求;共性问题;个性要求;课程建设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目的是使未来的建设工程师了解和掌握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方法,为今后工程实践或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2]。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前身是建筑材料课程。为适应工程建设需要,土木工程专业在专业调整时提出了“大土木工程”概念,主要涵盖了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港口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等多个专业[1]。这些细化后不同专业的建设材料基础都发源于建筑工程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材料知识基础也是建筑材料。专业调整后不同专业学生所学的课程名称变更为土木工程材料,但其教材编排与教学大纲未作针对性调整,课程内容与原来的建筑材料相比并未有太大变化,更多的只是原有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简单翻版,主要强调了材料的生产工艺与性能,忽略了不同专业的材料应用需求,并不完全适合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鉴于以上原因,文章分析了不同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共性问题与个性要求,提出了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面向不同专业需求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共性问题

随着工程实践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学科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其专业分支包括建筑与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其中有些分支,如水利工程,由于自身工程对象的增多以及专有技术的发展,已从土木工程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土木工程的学科共性。

(一)材料组成、性能与应用的关系

对于土木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正确选择与使用材料,要求理解和掌握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性能又决定于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不同应用环境又决定了材料需要具备不同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应用三者的关系。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所用材料是有机材料还是金属材料,抑或是无机非金属材料;(2)材料是晶体材料还是非晶体材料,以及材料的孔隙结构大小与类型等。这些组成与结构决定了材料强度大小、属于脆性材料还是韧性材料,其弹性模量如何,以及环境温度、湿度、化学侵蚀等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有无影响等;(3)每一类土木工程都有自己特殊的环境因素,铁路与公路路基要考虑地下水与土壤中的温度变化与侵蚀性物质影响,隧道与地下结构的挖掘必须考虑岩石的稳定性与地下水的防排水,房屋建筑必须考虑居住与使用的舒适性和适用性;(4)相同种类的工程,还必须考虑四季交替,是靠近海洋还是盐碱或沙漠等环境影响,任何工程都必须考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是否适应环境要求。

(二)材料强度的要求

不同土木工程对材料的共同要求还体现在,所有工程中用到的材料都必须具备基本的强度要求。桥梁的桥墩、桥身,建筑工程中的梁、柱等结构构件要求其材料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或抗折强度等,以承受结构荷载。房屋建筑中的墙体材料、桥梁上的栏杆等也需要足够高的强度,以承受自重或荷载。建筑装饰的涂料与基层之间、建筑保温系统中的各个构造之间、道路工程中的沥青路面与混凝土基层之间,都需要足够的粘结强度以保证材料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因此,具备适宜的强度是土木工程对材料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其共性问题。

(三)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土木工程材料对耐久性的定义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材料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土木工程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除内在原因使其组成结构及性能发生变化以外,更多的是受到使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侵蚀作用,侵蚀作用包括物理、机械、化学和生物作用等,如金属材料因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引起锈蚀,无机非金属材料因受到化学腐蚀、溶解、冻融、机械摩擦等因素的作用而引起开裂和剥落,有机材料因生物作用、化学腐蚀、光热作用等引起老化。不同材料受到环境作用的因素虽然各自不同,但都属于材料耐久性问题。因此,确保足够的耐久性,满足工程设计使用寿命,是所有土木工程对材料的基本要求,也是共性问题之一。

(四)工程防水的要求

结构的防水防潮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需要克服的重要技术难题之一。建筑工程出现渗水,会造成居住不便与环境质量的下降。隧道与地下工程渗水,易诱发安全隐患,导致隧道与地下结构使用不便。结构内出现渗水返潮等问题,会对安装于其中的大型设备产生腐蚀,即使钢筋混凝土材料本身,也容易因水分渗透进入导致内部钢筋锈蚀,或被其他化学介质侵蚀破坏。因此,工程的防水抗渗问题也是所有土木工程面临的材料共性问题之一。

(五)不同土木工程的通用材料

虽然工程类型不同,使用环境不同,设计要求不同,但不同土木工程中所用的材料仍具有普遍的通用性。水泥混凝土、钢材是所有工程必不可少的结构承重材料,防水材料是所有类型工程都要选择使用的产品。按照化学成分来说,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塑料、橡胶和胶粘剂等,无机材料中的石材、水泥、石灰等,在各个土木工程领域都可能被用到。

二、不同土木工程专业对材料的个性要求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方向不同,其使用目的、结构特点、性能要求等不同,对工程材料要求也有所不同,反映的是不同土木工程对材料的个性要求。文章总结了以下四种土木工程类型。

(一)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生活、学习与工作最重要的空间结构,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需求。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文化与艺术水平也可通过建筑的水平与风格得到体现,建筑工程中所用材料要能充分表达建筑设计的形状与颜色,装饰装修对材料性能与环保的要求也最为突出。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节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保温绝热材料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选择。此外,吸声与隔声材料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专用材料之一。

(二)水利工程

人类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达到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水利工程最主要的特点是结构体量大,修建周期长,安全性要求高,使用寿命要求也长,这些都是水利工程在选用材料时必须考虑的。水利工程所用结构材料主要是低热水泥、中热水泥,以及专门的水工混凝土等。

(三)隧道与地下工程

隧道与地下工程,包括交通运输的隧道,军事工程的各种国防坑道,市政、采矿、储存和生产等用途的地下工程,地下发电厂房以及各种水工隧洞等。因为这些工程是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施工过程中岩体或土层的稳定性对施工进度与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注浆、支护、锚固等材料成为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的专用材料。

(四)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路基应稳定、密实以对路面结构提供支撑,要考虑其变形、耐水性与稳定性的协调,垫层与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适当的刚度,刚度过大过小都不行。道路路面材料要考虑耐磨、抗滑与平整,设计要考虑抗弯折荷载与变形,还要考虑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不同的路基、不同结构部位所用材料皆不同。工程用土、沥青混合料、道路混凝土等可看作是道路工程的专用材料。

三、面向不同专业需求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

基于不同土木工程的材料共性问题和个性要求的实际情况,应面向不同专业需求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

(一)课程内容增加

应根据大土木专业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如土工材料、无机结合料、防排水材料、锚喷支护材料等。以使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更适合整个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在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后,为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学习要求,应及时调整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笔者的建议是,将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1部分: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与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包括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材料的耐久性、材料的安全性等。这部分内容体现的是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与应用相互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掌握土木工程的材料理论共性问题。第2部分:土木工程通用材料。包括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泥)、石材与骨料、混凝土、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沥青与防水材料等。这几种材料基本上在所有土木工程中都有应用,针对的也是土木工程的材料共性问题。第3部分:土木工程专用材料。(1)建筑与市政工程专用材料。装饰材料、墙体材料与屋面材料等;(2)道路工程专用材料。道路混凝土、土、无机结合料、沥青混合料等;(3)隧道工程专用材料。注浆材料、锚喷支护材料等;(4)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材料。低热水泥、水工混凝土等。第3部分内容体现的是不同土木工程对材料的个性要求,这部分内容可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必须掌握的材料及其工程应用。

(二)讲授重点转变

近年来,各个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压缩。以重庆大学为例,现在土木工程材料总课时为40~48,其中包括14~16课时的实验教学。在课时数如此之少的情况下,为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只有对原有个别内容进行删减。笔者的意见是,为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数相匹配,可减少材料生产与生成方面的内容,加强材料的工程应用案例教学。以水泥这一章节为例,对于以工程应用为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而言,他们感兴趣的是水泥的工程性质与应用问题,不会对生产与水化过程感兴趣,因此可将相关内容缩减。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工程经典实例,给学生讲解如何从设计、施工、监理等角度学习和掌握各种土木工程材料。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吃不饱”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4-5]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土木工程材料知识。

四、结语

文章分析了不同土木工程的材料共性问题和个性要求,进而提出了应面向不同专业实际需求,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针对课程内容与讲授重点提出了具体建议。我国是土木工程建设大国,现有500多所高校设有土木工程专业[6],作为土木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然而,忽视不同专业的工程特性,不能针对不同工程专业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是国内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此文引起国内各位同行的响应,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作者:王冲 吴建华 刘芳 单位: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冲,万朝均,刘芳,等.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72-74.

[2]王冲.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134-136.

[3]吴东云,张建新.新形势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70-72.

[4]董明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292.

第5篇

1.1工程案例教学的概念

按照工程专业的课程要求,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授课过程中进行工程案例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用具有专业性和代表性的工程案例来进行教学,并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自发讨论,互相交流对工程案例的看法,以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大脑思维更加活跃,能够快速而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1]

1.2工程案例教学的特点

利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首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者,学生则扮演着听从者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仅仅起着引导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探讨,形成“合作学习”的模式,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次,土木工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居民住宅,还是商业的国贸大厦,甚至是跨海大桥等等,都可以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建筑,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最后,工程案例中的一个简单问题,往往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学会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工程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2]

2工程案例的设计

土木工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建筑工程方向,桥梁工程方向,地下结构工程方向。针对于桥梁工程方向的案例设计,既要考虑到理论知识的融合,又要考虑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在进行案例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土木工程专业,整体应用性较强,因此,在设计桥梁工程的案例教学时,每个案例都应当紧紧围绕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教师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不能凭空想象,而要根据已有的资料来合理设计。

2.2案例的选择

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该案例对于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是否具有指导性意义。其次,教师应当将已经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然后从中选择出具有专业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最后,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考虑到案例的特征,以及可以利用该案例解决什么问题等。

2.3案例的针对性

在桥梁工程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具有针对性。首先,教师应当确定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比如桥墩施工,桥面施工或者是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选择的案例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细致调查和深入分析,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

当教师设计好工程案例时,可以通过小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所学专业的应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一个角色,比如建设方、监理人员等。对案例进行讨论时,要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案例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案例中出现的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决策标准等。而教学案例的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3.1学生准备阶段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当提前1-2周将与案例相关的材料分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案例材料,了解案例的主要内容,并找到案例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与案例相关的重要信息,并通过积极思考和深入分析之后,找到案例中引发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学生进行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3.2小组讨论阶段

由于在工程案例中,每个小组成员扮演的角色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有所不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并且学生可以针对不同于自己的意见,根据前期掌握的资料来进行辩论,从而加深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和理解。

3.3小组代表发言

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自己小组对于案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进行总述。其他小组若对发言人的表述有所疑问或者持不同意见,发言人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小组成员也可帮助发言人解答他人的疑惑。[3]

3.4全体归纳总结

在各个小组发言完毕之后,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对每个小组的问题和方案进行归纳,并找到所有小组比较集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学生通过对这些方案进行再次讨论,能够更好地掌握案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后,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这次案例教学的经验和规律进行总结,并掌握这种学习策略。

4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培养现状;探索思考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行业技术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面临着人才培养困境,主要体现在软硬件建设、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介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思考,为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

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招生情况

随着我校进入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我校的理工科建设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土木工程专业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招生规模由2015年大约135人到2016年265人、2017年270人,生源地由过去单一的广东生源扩大到广西、湖南、山东、甘肃等地。符合国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同时也提高了生源质量,满足了地方土木建设对行业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条件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综合教学试点改革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有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实验场地、师资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求,随着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不断投入,教学条件正在不断改善。目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将校外实习基地做大做实方面有待加强。

(三)培养模式

目前采用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传统传授型教学模式,但同时也在积极探索“3+1”教学模式和创新班教学模式,其中创新班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正在实施“导师制”,学生可以协助导师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及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技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广受欢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较高评价,说明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得到了认可。存在的问题:(1)地方高校扩招,而师资力量不足;(2)地方高校教学平台水平、管理存在问题;(3)培养模式不充分,在新技术革命下,像土木工程这样的传统专业逐渐失去优势,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高水平理工科建设中未能进入学校六大新型战略学科,对专业建设发展有不利影响。因此,地方土木工程专业需要紧跟行业发展需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及思考

(一)加强师资储备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基本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但是随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一步扩招,师资紧张的局面将日益突出,从长远来看,目前的师生比不利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地方院校,应高度重视师资储备,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保障。随着我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引进了一批博士,为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

(二)积极开展与地方产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很强的专业,需要结合工程实践才能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我校积极将学生培养与地方产业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到地方产业中去锻炼。目前开展“3+1”培养模式,在大学第四年鼓励学生到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去实习,以丰富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将书本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相继与广东省世纪达有限公司、广东翔顺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产业学院,广东省六建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近年来,通过学校与学院的共同努力,为实习生购买了意外保险,但同时也存在问题,例如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实习质量的监督、以及实习中安全教育问题,这些目前主要是靠教师日常巡查、监督以及安全教育,在以后的实习实践中,可考虑请实习单位加以监督,并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三)积极开展专业认证

自从我国2016年2月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对我国工程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借助工程认证的机遇,全面提升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人才走向国际提供基础,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特别是地方院校,在工程教育方面该如何进行定位,体现其特色,以谋求错位发展,随着我校被广东省列入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单位,如何培养符合珠三角经济社会需要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为例,在目前开展专业过程中,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参加IEET专业认证培训,对IEET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目的进行学习,调整完善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课程设置,在教学中逐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梳理了课程地图,重新评价了课程达成度目标体系,对本专业师资、实验设备、图书等进行了全面摸底,借助专业认证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大专业硬件和软件建设。为了达到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在工程实务,让学生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及技术,尝试解决复杂且综合性的工程问题,我们将传统的结构模型大赛进行升级改善,形成capstone课程,力争高质量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同时在准备认证过程中,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方案起到了改变、提升作用。

(四)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

随着新一轮技术科技革命的兴起,对工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传统的工科教育相比,新工科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内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应利用自身积累的专业优势积极扩展专业、学科方向,寻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点,培育新的专业、学科领域,促进专业向着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向发展,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打破传统固有的专业方向模式,寻求多学科融合专业,例如:随着我国土木建筑、基础设施大量建设,有一大批土木工程建筑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土木工程专业可根据特色开设防灾减灾、大型土木健康监测方向,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为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土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技术、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持,培育新动能、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7篇

改革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措施。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采取了加大实践教学学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立特色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多元化等举措,从而实现高素质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应用型;土木工程;实践教学

湖南科技学院地处永州,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在培养规格上,普通本科培养的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应用本科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是从2009年秋季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到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总人数已经达到692人,近四年平均每年招收173名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虽然招生较晚,但发展较快,现在土木工程专业已是我校单个专业招收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近几年为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引进了很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院教师人数自2008年由刚成立时的8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45人。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力学竞赛、湖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高校斯维尔杯BIM大赛等,并多次获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学时不足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看,实践教学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5%比例。很多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仅有理论学时没有实践学时,如:《土木工程地质》、《理论力学》、《混凝土结构》等课程;或者安排部分实践学时,但讲授理论教学的教师不愿意带学生去工地实践,感觉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困难,实践教学中还要承担学生的安全责任,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任务前前后后的工作量大且课时少,最后大都按照理论课去上了,仍然还是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仅仅是到企业走马观花参观认知,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2缺少必要的校内实习实训场地

由于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处城市发展水平较差,学校资金有限,一些必要的实习实训场地较少。我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前仅有基本满足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教学的实验室,还缺少结构实验室、结构设计与施工仿真实验室和校内土木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测量实习就没有合适的场地进行开展,而这些实习是不能在实验室完成的。

1.3校外实践实训基地较少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虽然与永州市宏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鸿腾建设工程公司、永州市银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阳明投资置业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等七家企业签署了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由于每个实习基地接纳的人数不超过10人,每届的土木工程专业约有170人,难以满足需要。

1.4土木工程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我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虽然有教师45人,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较低,即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专业结构失衡,目前没有力学专业的教师,而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偏少,目前仅有两位高级工程师,大部分年轻教师基本上刚从高校毕业,就担任高校教师,这些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但因为没有到建筑企业实际挂职锻炼,导致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因此难免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时,存在指导不到位,实践操作不理想。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2.1加大实验、实习、设计实践教学学时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计划重新制定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加大实验、实习、设计实践教学学时。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包含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岩土工程三个方向。

2.2建设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因此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加强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和行业的需要,建设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

2.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构建工程实训平台

坚持走校企共建的道路,发展校外实践基地,解决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经费紧张等问题。进一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平台。目前,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正与永州市电力设计院、永州市建筑设计院、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达公司等洽谈建设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双方都有意向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

2.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相关计划,合理安排教师到建筑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丰富教师工程建设经验,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5建立特色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多元化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计划制定相关制度鼓励以工程实训、大学生研究课题、大学生专业竞赛、湖南科技学院创新节等创新形式进行专业课学习,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传授方式。改变以试卷加平时成绩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建立多元化成绩评定方法:如试卷+平时成绩+大作业+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3结论

要实现上的实践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学校财政预算上向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上倾斜,建设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大楼、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工程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室。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特色是高等学校立校、兴校关键,学校要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要有特色,需要学校、二级学院和系部共同深入研究讨论,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学校各专业发展必须凝练和培育自己的特色,主动融入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特色发展。

作者:靳鹏伟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闫影,刘艳.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09,(5):157-158.

[2]岳丽丽.应用型人才的开发与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209-210.

第8篇

收稿日期:2013-02-01

作者简介:赵桂峰(1978- ),女,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教学研究,(E-mail)。

摘要:文章从知识获取、课程设置、课程考核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和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按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同时兼顾不同年龄段教师工作特点的师资力量分配改革,阐析了以专业技术学科理论为主,兼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培养教育理念,介绍了控制课堂规模和更新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阐述了基于整个社会多元化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学生成绩考核标准,提出了实行校企合作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与改革方案。

关键词:新时期;高等教育;土木工程;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11-04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背景,其学科内容不仅包括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而且包括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论[1]。近年来中国基础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大型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各类新的工程技术问题也不断涌现。这给广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舞台,同时也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是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应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能适应工程领域多种职业岗位的需求。

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新时代的需求,适时调整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培养方式,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土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人才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仍在沿用传统的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的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师资和教学资源的浪费。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体会以及所指导学生的反馈信息,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合理培养模式,以推进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和培养方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获取

目前,高校本科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两方面,其中,教师课堂讲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方式。考虑到学生规模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高校都采用大班授课模式,尤其是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大班授课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从而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但是大班授课模式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这种授课模式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听课学生规模较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就很难准确掌控讲授知识的重点和深度。基础扎实、听课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反之,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则不容易适应课堂的节奏,容易产生对课堂学习的厌恶和排斥情绪,这就导致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如果让教师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感受,则无疑又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课堂效率。其次,由于大班课学生规模较大,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做到与大多数学生的深度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无法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引导和开发,知识面得不到拓展,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为以下模式: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等)、结构计算理论与设计(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基本结构体系的设计计算以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计算等)和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这一课程设置模式基本达到培养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如结构设计人员、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等)的要求。但鉴于近年来土建领域就业形势的变化,绝大部分本科生的就业去向是建筑施工单位(如中建系统各公司、各省建公司等),而不是建筑劳务单位或设计单位,所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施工管理方面的生产作业,而不是现场的具体施工技术作业,这就要求培养的本科生既要掌握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本科毕业生在单位实习和工作过程中,因为法律责任的淡漠和管理能力的低下出现乱签合同或不敢签合同的现象,从而影响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单位的管理工作。

(三)课程考核

在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学期考核依然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即每学期期末组织学生进行闭卷或开卷考试,并以此作为主要依据来评定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高下。这种考核方式,形式简单,操作简便。但由于在高校中,很多课程尤其是专业课,多年的考试模式不变,考题风格接近,导致学生们很容易掌握考试规律,从而养成投机取巧的恶习,平时不认真听课和学习,仅靠考前突击复习相关的考点就能获得及格以上的分数。从长远看,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是不利的。因此,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应进行多元化和多目标化的改革,以适应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实践环节

对于工程类的学生来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模式。但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重心依然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环节相对较少,或局限于某个行业、某个单位,或实践环节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仅流于形式。这样势必造成本科生实践能力低下,动手能力不强,从而影响就业。众所周知,现在企业大都重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希望毕业生入职后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进入工作状态。如学生到企业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期,这对许多中小企业是难以承受的,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大多自负盈亏,培养新人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并不能保证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学成之后会一直留在本企业,所以企业无法承担人才的培养成本和风险成本。这也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面。因此,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要及时根据复杂多变的现实工程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向,要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

二、新时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师资力量分配的改革

教学从来都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活动,而总是结合着育人目的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亦是如此,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既是学习和接受各种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本科生从人生的少年阶段到青年阶段的重要时期,这一过程涵盖了教和育的交融。因此,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不仅应考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工作特点。

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建议中老年教师多承担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则主要承担科研工作,适当承担一部分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任务分配上,建议中老年教师多承担低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都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深厚的科研底蕴和工程经验,而中老年教师具有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的经验,他们对学科和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由他们担任低年级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对相关知识更容易讲解透彻,也更有助于本科生打好基础;此外,他们多年养成的良好师德师风也能从思想上对本科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议中青年教师多承担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中青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思维活跃,能接触到土木工程学科最前沿的研究课题。由他们承担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往往能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看待和讲解问题,这将有助于开拓本科生的视野,培养其科研创新意识。这样的师资力量分工方式,不仅能解决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保证科研和教学的协调推进,还能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土木工程专业不仅要坚持以专业技术理论课程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应当设置更多的人文类、经济类、管理类和法律类的课程,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建筑文化、工程伦理、工程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对其中的一方面或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在此方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为全世界高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榜样。阿尔伯塔大学一贯的教育目标是不仅要为学生的毕业负责,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2]。该校积极倡导学生学习人文社科类课程,还开设了专门的工程伦理学课程,旨在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素养和严谨作风,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的科技人才[3]。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尽管多年来许多高校一直在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教师“讲”、学生“听”仍然是绝大多数教师首选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其所学知识往往已经或很快就落后于时代。因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课堂规模的控制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首先,应缩减课堂人数,在本科新生入学后即进行学习能力和志趣爱好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将能力爱好相近的学生分为适当规模的小班,以此来编制教学培养计划并分配合适的教师。其次,鉴于大部分本科生刚从高中升上大学,对传统的课堂板书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思维惯性,高校教师应改变过分依赖PPT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课堂板书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平稳过渡和对新的教学方式的适应。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多地讲解与当前生产和工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与所讲授的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交流探讨,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和专业学习兴趣。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建议采取“5+3+2”的综合考核模式,即专业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50%,专业实践能力占总成绩的30%,剩下的20%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人文素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目标、多标准的考核方式,即只要学生在上述三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表现突出,其他方面即使表现平平,也视为考核合格。甚至,如果学生表现出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方向的突出才能,虽然本专业才能不突出,也应视为考核合格。因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基于人的培养,也是基于整个社会多元化需求的人才培养,而不应该局限于本专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只要学生的才能能服务于社会,对国家有利,对人类有益,都应得到肯定和鼓励。这也应该成为培养所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共识。

(五)实践环节的改革

据统计,中国高校很多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都大于4∶1,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此比例甚至更高,而在发达国家,此比例接近1∶1[3-4]。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也妨碍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实践环节师资力量的缺失以及培养机制的僵化被动。

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源于欧美,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领先中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高校的工科教育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逐步压缩理论教育的课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系自2007年开始,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西邮—周立功“3+1创新教育”实验班。经过实验班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该校2008届和2009届毕业生实现了100%的当年就业,而且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研发测试等高端技术岗位[4]。上述例子充分说明了实践环节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种“学校+企业”的一体化校企合作机制能让学生预先体验工作流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即能进入工程的前沿,接触更加实际、具体的实践问题,并在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助于学生就业后工作上更容易上手,进而获得企业的认可。这种培养模式尤其适合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所以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有条件的要创办校企合作实验班,设立企业奖学金,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参与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的研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还应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深入校园,与在校生进行实质性的交流,争取达成高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协议,高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培养学生,由高校向企业推荐合格的实习生,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为学生就业后尽快转变角色提供过渡适应期。

(六)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与改革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的导师制主要是针对研究生而设立的,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内所有本科生实行的是辅导员管理制。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辅导员管理制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上均已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本科生群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为了加强对本科生的管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师生比例平均为1∶17,师生比例相对偏高[5]。土木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能的,如果仅仅依靠在校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明显紧张。因此,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可以考虑引进设计、施工或监理等相关单位的高级工程师进入学院,担任本科生导师。可以采取分批次、分阶段的导师带徒制度,学生深入各导师的实验项目或工程项目中,以导师导为主,以学生做为辅,采取导、做相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独立解决问题,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目前,中国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仍在沿用传统的培养机制,学校培养的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也造成师资和教学资源的浪费。笔者从知识获取、课程设置、课程考核和实践环节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和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按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以及根据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工作特点,合理进行师资力量分配的改革方案,阐述了以专业技术学科教育为主,兼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分析了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志趣爱好划分班级和控制课堂规模,以及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提出了多目标、多标准的人才培养考核标准,探讨了实行校企合作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以及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与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军,张猛,王建,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40-144.

[2] 许晓毅,肖冬萍.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137-140.

[3] 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4] 申辉,姬睿.校企合作学生科技俱乐部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0(10):170-171.

[5] 郑双进,熊黎,黄志强,等.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9-170,173.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new period

ZHAO Guifeng, ZHANG Meng, LI Yaoliang, CHEN Hua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P. R. China)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实训基地;建设;思考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070

土木工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很多高职院校都把这项学科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本文将论述土木工程的内容,并浅析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一、土木工程的概念

土木工程学是对各类工程设施建造科学技术的统称。相对于其他学科,土木工程学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强的特点。这和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有关。土木工程也就是建筑工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即建筑的形式语言与音乐具有相似性,在空间上讲究对称。但是,土木工程并非是凝固的,它具有审美功能和精神向往以及四维空间。土木工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获得了新的价值,例如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神庙、黄鹤楼、岳阳楼、菊儿胡同都具有新时代的意义。而且,土木工程是在开放与闭塞之间的一门艺术和工程相结合的学科,在结构力学实践和人文精神的双重支撑下不断地发展。土木工程和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土木工程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万里长城是抵御异族入侵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北欧的传统建筑多为尖顶,这是由于当地的冬天容易积雪,木材构筑的屋顶承受不了积雪的压力,所以将屋顶盖成尖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诞生了许多新型的土木工程名词,像建筑生态学、建筑经济学和绿色建筑等。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研究土木工程的同时探究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因素,并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建设了实训基地。

二、关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建议

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校外建设了土木工程的实训基地,但是校内的基地工作做得不够,基本上只有简单的培训室。因此,需要加强校内基地建设工作,首先为实训基地投入必要的资金。而且,实训基地的设备,以及功能必须齐全,不仅需要1000平方米左右的实训基地,还要配备实验室、工种模拟实训场、工程测量实训场、土力学实训场和相关的仪器与设备等。另一方面,师资水平决定着教学效果,必须不断提升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理应给相关专业的老师定期开展培训。

三、关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目前,高职院校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辟土木工程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早日步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展开合作的企业主要包括:建筑设计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监理企业。推进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有:推进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利用现有的企业资源推动对口企业成为挂牌的校外基地;学校自建基地。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旨,选择信誉度高、资金雄厚、科技发达、人才密集的大型企业,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

四、要坚持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和科学发展观

不管是校内基地还是校外基地,都要坚持资源共享性,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例如,与其他院校共同建设并利用实训基地或者通过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这样可以优化并配置基地资源,充分发挥基地的价值,节约成本,提高资金和技术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土木工程教育、培训、实践、研究、生产、服务结合在一体,利用科学理论和技术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企业培养高科技人才,提高土木工程教育的效果。

五、坚持实训基地的动态原则和优胜劣汰原则

土木工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实训基地也应该坚持动态原则和优胜劣汰的原则。木土工程实验对仪器的要求很高,必须及时更新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对于不合格的仪器应该淘汰,如果仪器和设备不达标,难免会给学生造成因为技术落后而难以操作的困境。

六、坚持长效性原则

实训基地作为公益性教育基地,是由教育资金补助、企业赞助和学校的投入等建设而成的,应该坚持长效性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需要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爱护仪器设备,将教学效果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与此同时,要树立创新理念,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之间的合作以及校企联合等方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

七、结束语

土木工程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研究土木工程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建设了实训基地。建设土木工程的实训基地不仅要开辟校外基地,除了需要1000平方米左右的实训基地,还要配备实验室、工种模拟实训场、工程测量实训场、土力学实训场和相关的仪器与设备等。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师专业水平。建立校外基地,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必须选择信誉度良好、资金雄厚、科技发达、人才密集的大型企业。而且,要坚持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实训基地的动态原则和优胜劣汰原则,建立长效机制,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湛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实训基地的思考[J].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5

[2]徐珍.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测量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研究设计[J].武汉科技大学,2012

[3]林龙斌,沈耀辉.初探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J].福建建筑,2012

第10篇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给出了该课程开设的背景,学习的必要性。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从重视程度、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教材四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改进

中图分类号:TU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04-02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种,用于介绍和传播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一般是在大学第五、六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前已经接受了两年多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已经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译、写的能力。另外,从二年级开始,大部分学生已经参加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并且过级率也逐年上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到第五、六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以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为例,到第五学期已经修完了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工程地质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专业英语,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学习获得专业所需要信息的本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有可能从事一些国际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或经济评价的工作,这就需要和一些国外单位接触,查阅相应的英文专业资料,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会选择考研而不是直接就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专业英语的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紧跟学科前研,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查阅相关英文版本的专业书籍、参加国际会议、投寄国际刊物。所以,在本科阶段开设专业英语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了相应的专业英语基础。根据笔者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重视程度

对于专业英语这门课,从学生到教师重视程度都还不够。对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淡薄,一些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这门课,一些学生认为这门课对自己的专业来说不重要,将来不会用到。对于教师,很多教师也认为相对于一些主体专业课来说,专业英语这门课并不是很重要,可有可无。所以说,从教师层面就要首先重视这门课,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述这门课的重要性,不断思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积累相关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要从考核方式的上强调和改进,来促进对这门课的重视。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的试卷考核,比较单一,学生只有到了最后考核阶段才用点力,平时都比较松懈。可以⒖己朔绞礁奈平时考勤、平时提问、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和最后考核几个部分,各占一定比份。这样可以使学生自始之终都比较重视每一个部分,能够投入一定的时间去完成各项任务,有所提高和改进。

二、师资力量

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的讲授一般是由土木工程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担任,并不是由基础英语教师担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专业课教师往往在担任专业英语这门课的同时还担任学生一些专业课程的讲授,并且这些教师一般也都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并且从事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对一些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理论、结论和应用范围都是比较熟悉的,所以这些教师担任专业英语课的讲授时,对于相关的专业内容才能够讲解到位,突出重点。该英语课并不是能把相关的词语认识,语法理解,按词面意思进行翻译就能够把所学知识都理解的。当然,相对于基础英语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他们的英语语法知识、语句结构分析能力及发音音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这些能力,相关专业课学院可以和外语学院合作,对这些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任课教师可以从有留学经历、出国经历的教师中选取。另外,相关教师也要积极申报出国访问、多投国际期刊论文切实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教学方法

现有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大多数仍然是传授式的,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阅读,翻译,讲解,学生被动式的接收。这种方法是比较乏味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能学到的东西也不多。经过实践,笔者发现互动式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主要方法是将学生分组,一组大概是三到四人,每组布置一个题目,相关内容要与土木工程相关,由学生小组自主定讲解方式,时间一般是十五分钟,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英语讲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其他同学也可以向该组进行提问,回答由没有参与演讲的成员来完成。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重视程度,认真对待,对于没有很好完成的组要给予批评,可以有一次改正机会,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大多数组完成情况较好要给予肯定以增加学生的信心。在作业布置方面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英语单词抄写,翻译。可以在课堂根据讲授的内容,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下去查资料,给出相应的看法,作业点评时仍然要对其优点予以肯定,相应的缺点也要及时指出。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内容可以给定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讨论,积极回答,相应的回答也要记下来,做为一种平时成绩的参考。对于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主体内容是和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和撰写英文文章的能力,对于土木工程中常用到的一些语法和句型也要进一步的讲解,比如英语语法的特点是:非人称的语气和客观的态度,常使用it…结构;较多使用被动语态;长句比较多,但一般比较简洁清晰;省略语比较多;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大量使用后置定语;常使用非限定动词;复合词与缩略词使用较多。英译汉中常用到的翻译方法是:主干翻译法、分句法和合句法。单句的四种基本句型。英语中复合句的基本句型: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只有在上课的过程中针对相应的讲授内容把这些语法分析和句型分析方法穿插讲解,才能使学生对相应的英语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巩固,也能更好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

第11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外联合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优势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出现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证明[1],积极开展中外联合办学是有利于教育多样化、整合不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科技大学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于1999年开始运作与俄罗斯联邦实现联合办学。从最初的与远东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发展到目前与远东联邦大学、弗拉基米尔国立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阿穆尔共青城国立技术大学等大学合作。土木工程专业作为黑龙江科技大学最早实现国际化联合办学项目,经过初期的尝试和探索,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彰显出其强劲的生命力,已然成为该校提高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新领域,为国际化合作背景下的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人才储备。

1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联合办学项目多基于学校的发展需求,为吸收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多采用国外的培养目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国外的模式、经验是否适合本国发展经济的需要,全盘认可国外教育体系而否定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目前国内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2,3],主要形式有:1)互动融合型模式,也称为单校园式。指中外高校通过在中国大学内合作共同举办国际性大学的方式,把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2)接力型模式,也称为双校园式。指合作双方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学分互认。3)松散合作型模式。具体指的是中外合作高校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只是在人员、教材、学术等方面开展不定期的交流,相互借鉴对方的经验。土木工程专业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的土木工程专业以职业为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侧重于专业性科技人才的工程师培养;美国主要是培养具备在土木工程领域内问题的解决以及制定决策能力的人才。国内许多知名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都有很好的就业综合素质。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和学分制改革为背景,坚持贯彻执行“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新的形势下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应用型人才。

2土木工程专业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尝试

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曾经采用了“互动融合型”和“接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培养模式急需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与创新。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大数据背景下为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制定了改革和发展规划,确立了黑龙江科技大学特色应用型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外(俄罗斯)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最初的1(国内一年)+2(国外二年)+2(国内二年)及2(国内二年)+2(国外二年)+1(国内一年)等不同的培养方式,运行效果各有利弊。针对时代特点,目前以学校现在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尝试采用“4+0”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加强地区性合作,构建符合该校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联合办学体系,形成了“4+0”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课程体系。主要做法如下:1)明确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一定语言背景下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具体落实是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实情出发,总结过去该校“1+2+2”(即1年国内,2年国外,2年国内和国外综合考核)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国内与国外课程学习衔接不好、学生过俄语的语言关较难、学生适应环境时间长及教学管理的实时完成及学生就业等问题。故尝试采用“4+0”人才培养模式,本着结构精练、运行灵活、沟通便捷、经济高效的原则,能够有机地衔接中外双方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黑龙江科技大学和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共同探讨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并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学生四年的学业任务全部在国内完成,但是在各阶段按照合作项目的规定,俄方选派优秀的教师和专家来黑龙江科技大学进行授课,并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提前熟悉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这样学生减少了适应环境的时间;同时黑龙江科技大学选派教师去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进行进修、访学交流,提高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师国际化的教学水平。2)构建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国际化人才成长平台。培养方案主线是指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学分制,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突出个性发展、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4+0”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均需相应调整,根据培养方案明确合作双方教学主体地位,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合作主体的优势制订课程计划。3)探索构建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学分制下“四平台”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国际化专业课程体系。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将两所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以及海外课程和辅修课程,重构“基础课程体系平台”“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平台”“公共选修课体系平台”和“拓展课程平台”的“四平台”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平台”由社会科学系列课程(哲学等)、自然科技系列课(如数理化、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组成;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专业基础(如力学系列)的专业课程群(如土力学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等)。重构课程群优化课程整体,以达到课程体系科学化及多层次,满足中外联合办学人才培养需求。4)利用中俄合作项目搭建平台,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中重要一环。近年来,依托联合办学项目,黑龙江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按计划选派了部分教师进行了短期的国际交流。如分层次分阶段培训中方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师,选派教师去俄罗斯访学、进修等,均使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真正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国外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能够将国内外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融合,使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国际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一步,我们仍在扩大联合办学规模的前提下,培养具有国际专业视野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外合作的教学与管理团队,为黑龙江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效运行提供保障。5)探索构建学分制下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按照培养个性与发展兴趣的原则,进行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双方协商逐步完善学分制下的弹性学业制、学分互认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体系,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做好双方教育主体责、权明确,切实为学生负责,完善终结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

3结语

在目前国际大数据的背景下,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整合国内外资源,完成了土木工程专业中俄联合办学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平台+模块+层次”的课程复合结构,并制定了科学管理办法和评价体系,并在2014级土木工程中俄合作项目中加以实施,为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开创一个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国雄,梅迎军,唐伯明,等.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3(2):114-116.

[2]张云莲,韩国英.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复合化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28-31.

[3]蒋良凤.湖南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46-58.

[4]吕春成.全球化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3):6-8.

第12篇

1、改变教学目的

一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小范围的地形图测绘和具备一定地施工放样的能力。但是随着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加上GPS、GIS、RS先进的3S技术广泛应用于导航、国土和城市管理、测量定位等领域,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测量学的研究空间和教学内容。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走出校门后极少数学生会专门从事测量工作,大多数都从事施工现场工作,因此原来的教学目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技术人员对测量技术的需求。现代高职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符合社会需求与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教学目的应从熟练操作常规仪器转变为熟练操作先进仪器,从以往以测图为主转变为以运用测量技术为主,使高职生毕业后能较快地融入工作岗位。

2、调整教学内容

在对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土木工程的专业人员所需必备的测量方面的工作技能。应该具备以下三种测量工作技能:(1)测量的基本技能:主要有控制测量、仪器操作、测量平差、地形图判读与应用、地形测绘等技能。(2)工程中测量技术的运用技能:主要有变形观测、桥梁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等技能。(3)测量新技术的运用技能。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土木工程的测量课程内容应该划分为三个模块的内容:(1)普通测量即测量专业的基础内容。主要有角度测量、直线定向、地形图应用、地形测绘、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以及误差理论等。(2)施工测量即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桥梁工程测量、变形观测、线路工程测量以及隧道工程测量等。(3)测量新技术即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主要有GPS、GIS、RS等技术。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拥有更好、更大的学习平台。

3、改变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除了投影、电视、幻灯等技术以外,还有目前正在推广的CAI多媒体教学课件、“远程实验室”、“网上教学”、“数字校园”等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而教学方法的改进,则是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所谓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自觉独立的去思考,让他们既能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也能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在教学模式上,可结合采用自学、提问、讲课、讨论、答疑等多种形式,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4、明确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之前必须先学习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以及工程力学等课程,让学生在正式学习测量课程之前,首先先对土木工程有个大致的认知。譬如在学习桥墩放样前,首先必须清楚桥墩是什么,桥轴线是什么,其次必须能看懂设计的图纸,弄清楚图纸中的几何比例尺寸关系。只有先弄清楚这些,才能在具体的地面准确地标定出桥墩的位置。

5、合理安排课时

目前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普遍存在内容较多、课时较少的问题,因此测量课必须划分为选修课和必须课。普通测量安排为必修课,在第二学期进行学习,学时为70~80个,课程学习完毕需进行测量仪器1~2周的强化实习。同时土木工程的施工测量也安排为必须课,在第四学期进行学习,学时为60个,课程学习完毕需进行施工测量2~3周的实习。而现代测量技术安排为选修课,在第五学期进行学习,学时为30个。如此安排,既能确保学生掌握普通测量以及施工测量的基础知识,也能使学生学习测量的新技术,从而提高学生测量学的应用能力。

6、加强学生实践训练

高职院校重在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测量学课程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作为一名土木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仅仅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须具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训练可分为课程实习、课堂实习、技能强化实习和顶岗实习。

7、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在测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测量的数据难免有误差,但是每项测量的偏差值都有允许的范围,如果超出限制,要带领学生找寻出错的原因,然后加以改正。一旦发觉学生私自篡改数据,乃至捏造测量记录,必须进行严肃地批评教育。因此在平常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既要培养学生学习中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工作中团结的合作精神,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