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时间:2023-07-07 17:2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第1篇

为了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实现西安地铁“建优质工程、创一流档案”工作目标,我们创造性地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贯彻到地铁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用系统论的方法将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流程串起来,使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规范化、系统化,形成一个严密的、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能,并留下痕迹以便日后监督和考核,结合该理念,我们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做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是配合贯标过程,实现质量体系文档的痕迹化管理,确保地铁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二是在贯标结束后,通过档案信息系统来促进贯标成果,即―系列的档案管理流程得到贯彻执,行,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地铁档案管理体系,从而达到“关口前移,全程跟踪,同步验收”的档案管理总体目标。

以管理文档为核心,纳入程序、同步建档

地铁建设过程中,各建设工序环节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要求非常严格。公司明确档案管理部门职能定位,理顺档案管理体系,确定了档案管理目标后,我们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把档案管理目标与职能部门、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具体工作相结合,制定标准、安排计划、明确责任、严格考核,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在工程建设传统管理模式中轻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局面。档案资料管理标准要求公司各项工作必须实行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文件资料的形成与流向,实现文件资料和档案的“无缝”衔接,把后期对档案的控制要求(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提前到文件的管理阶段,做到前端控制。实行工程资料监管“关口前移,全程跟踪,同步验收”的管理模式,从而保障地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安全要求。

1 与市质量监督站、市城建档案馆对二号线车站、区间、装修、风、水、电工程的施工用表(主要检验批和施工记录用表共计957张)进行规范,编写了《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验收标准》(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资料验收标准》,并已下发到各参建单位,为档案专项验收打好基础。

2 加强日常监控工作。在地铁工程建设之初,明确了各参建单位收集、整理、归档责任和义务,切实保证工程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结合:(1)联合市城建档案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形式对施工单位资料编制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参建单位自查自纠相结合,(2)业务培训和先进试点相结合,(3)档案验收和工程月度信誉考核相结合。实施三个指导:(1)指导参建单位项目经理、总监、资料员共计215人次就竣工文件的编制、组卷、归档业务,现已完成了四次业务培训。(2)搭建了参建单位资料员信息交流平台( Q群共有315人),指导资料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经验。(3)加强与城建档案馆联系。并请他们到施工、监理单位检查指导内业资料的编制。要求四个同步:(1)下达工程项目计划任务与提出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2)检查工程项目计划进度与检查项目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3)验收工程项目与验收项目档案同步t(4)工程结算与信息中心出具项目文件材料归档情况证明同步。

目前,地铁二号线土建工程验收相继进行了档案专项验收,严格落实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制度,做到“档案不合格、工程不验收”,对竣工档案严把质量关,以点带面,发挥好项目档案的验收的“推动、促动、震动”作用,全面规范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对不符合验收要求的档案提出整改意见,直到整改达到要求才给予验收。现已完成二号线17个车站、16个区间的主体工程验收,把档案的专项验收提前到重点分部工程的验收,及早介人,全程跟踪,确保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在开工技术交底、中间过程检查、工程竣工验收三个环节中,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项目档案工作管理流程,对做好项目工程档案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现档案文件自动流转功能,完善创新、提升水平

我们根据《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要求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归档。2009年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与清华紫光公司共同开发了地铁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和专项实施,建立西安地铁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向所有参建单位下发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要求参建单位在单机版上完成电子数据的录入工作。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整个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信息支撑。功能主要包括:进出检查、版本控制、审核追踪、操作日志、更改通知、电子分发、虚拟组卷归档等。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各类正式文档都要通过规范统一的文档模板的方式来生成,通过标准分发模板和审批模板实现其分发、审批和。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用一个大型数据库和档案服务器来管理和存储所有的各类的文件。文件被分类编码后,并附上电子文档,可被关联或连接到系统内各模块中的任何一个对象,给不同业务技术人员的利用和访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贯标结束后,即形成档案管理体系时,需要信息化系统再提供一系列的流程支撑体系,通过信息化的流程来实现这些标准体系的贯彻和落实。我们按照ISO 9001管理的要求,建立了档案验收、档案接收等一系列流程,将施工中每一工序应归档的资料定量化,如钻孔灌注桩分部,应填写的质量验收检验批表3张,施工记录5张,规范了质量控制资料的编写,通过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做到档案归档管理事前有预防、过程有监督,事后有分析,贯彻ISO质量体系的PDCA管理理念,规定工序归档清单样板,编制了《招投标文件归档作业指导书》《第三方监测归档业务作业指导书》和《施工图归档作业指导书》《设备仪器档案归档作业指导书》等各门类档案作业文件,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可实现档案收集、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新、查询、监控、利用等自动流转功能。

目前,二号线勘察、测绘、设计、招标单位(共计35个)档案的电子与纸质档案的同步归档工作已完成,形成工程档案9561卷,初步设计图12351张,首次将地铁勘察的地质岩芯照片(包括西安地质的14条地裂缝)7.6万张归档,现阶段的正在进行结构子单位工程验收过程中,各施工、监理单位正在档案单机版上完成档案数据的录入工作,信息中心负责人审核电子数据准确无误通过后,再将纸质档案归档。同时我们推进音像档案流媒体管理系统,重点是工程建设中隐蔽工程、

重点工序的拍摄,实现流媒体资料的收集、管理、利用,将更直观展示工程建设全过程。现已完成了分阶段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档案资料的任务。根据档案数据异地存储备份的要求,我们完成了档案数据灾难备份,健全了档案安全保密体系,在公司内外网隔离条件下,开放网上赋权借阅,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回顾地铁二号线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档案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是―项需要常抓不懈、严细求实的工作。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总结档案工作所走过的路程,我认为,以下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以坚持和发扬,在档案管理下一步工作中,应做好下述几方面工作:

1 按照“持续改进”原则,健全各项档案管理标准

一流企业建标准、二流企业创品牌、三流企业造产品,既然我们的地铁目标是“建一流地铁”,一流企业就要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按照“持续改进”原则,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健全各项档案管理标准,如二号线土建工程资料编写规范只量化到具体表格,下一步要尽陕组建团队,统一表格内容的填写,建立机电系统归档资料的编写标准。

2 档案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

地铁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项目前期的建设工作到最终的国家验收,形成PDCA闭合环,它在工程建设中环环相扣,步步相连。为了加强对重点工程各阶段档案工作的有序管理,保证归档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公司总部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就加强档案意识的宣传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用规范化、标准化来严格要求工程资料归档工作。二号线参建单位多达100多家,所以在开工建设初期,就要明确各单位工程的验收范围和程序,单位工程内部各分部之间接口界面的验收流程,落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档案工作责任制,形成有效运行的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3 档案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

必须明确规定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对项目档案管理全过程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实现关口前移,全程跟踪。同步验收总体目标。

4 档案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有效性

必须及时介入,全程跟踪,确保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档案工作人员要抓住开工技术交底、中间过程检查、工程竣工验收三个环节,使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基本做到同步布置、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验收。与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市档案局、市城建档案馆)通力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项目档案工作监督体系。

第2篇

一、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

1、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缺少验收资料的实战经验,导致验收资料整理的不完善在水利工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性、琐碎性的工作,它要求档案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始性。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少验收资料的实战经验,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所有的资料都通过负责人移交的,所以,搜集上来的资料不全面,在搜集的这些资料中,经常存在着缺项、漏项、盖章的手续不全、验收的记录不准确资料整理的不准确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验收资料整理的不完善,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顺利。2、档案管理工作前期准备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根本就不重视,只是在口头答应,根本就不落实到实际当中,在日常的施工管理中,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一件却等作为首要工作。另一方面,施工单位根本就没有按照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来进行,把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根本就未能遵循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来产生资料,大多数的工程基本都是在工程施工快完工的时候,然后才进行整理竣工资料。3、缺少专业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大多数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没有经验、业务水平极低的人员,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甚至是没有太高的文化,还有的人员不只是从事档案管理这一行,还从事着其他的行业,所以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的工作管理中来。还有的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少严重的业务知识,对其业务知识不熟悉,最终产生了归档不齐全、案卷质量差、不规范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归档质量。4、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体系首先,有些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上不完善,虽然有些施工企业制定了安敢管理体系,但是也不健全。其次,由于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业务繁忙,对档案管理法规宣传的不够,缺少应有的业务指导力度,对工程档案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也没有没抓起来。最后,档案资料流向制度不健全,在工程建设中,有的施工技术人员要调走,在调走的时候,这些被调动的人员同时也把档案带走,出现了人走档案没有人员管的现象。

二、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控制措施

1、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为了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于其管理人员来讲,他们的档案管理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与其他单位的档案人员来讲更应有所提升。所以说,要想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就要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对一些做兼职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专门培训有关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的队伍,对于培训的内容要明确,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定期的进行对管理人员抽检,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要将培训的内容联系到一起,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标准、规范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队伍。2、制定完善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岗位责任落实到位为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水利工程的各部门要强化实施的力度,制定合理的措施,使档案部门可以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与此同时,在档案管理部门的内部建立激励体系,将档案管理工作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然后进行落实到位,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中,既要列入分管领导的目标责任制,更要具体落实到有关人员的职责中,年终要有总结,严格考核奖优罚劣,真正地把岗位责任制贯穿于从建设项目立项到工程建设结束,档案资料管理通过验收全过程。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和水工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也就是说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基础性的工作,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标志之一,我们作为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技能素质、在管理中建立好相应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水利工程项目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作者:黄小敏 单位:吉林省水利综合事业管理总站

第3篇

档案是反映党和国家及各级地方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面貌的工具,它同时也是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等活动历史面貌的原始记录,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集专业技术性、科学管理性与服务性的工作,需要按照一定原则科学地进行管理,为科研、生产、基建等服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大概包括:档案的管理体制、档案事业的规章制度、档案的立法和规章制度、建立档案的系统工程、建立档案标准化规范、建立并实行档案业务职称制度等等。具体的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工作,归档前科技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指导工作,归档后对档案的更改、补充以及监督检查等。以下是关于科学有效地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策略。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是一项为企业生产与决策及时且准确的提供服务的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的进行管理,且保证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让其能有效地得到利用。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大量投入建设电力工程基础设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与之相关的重要资料越来越需要加强管理,一些重要的资料需要存档管理,这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电力工程建设中的资料和数据较多,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举重若轻的意义。新形势下电力工程所承担的职责越来越重,能否科学管理好档案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电力工程档案主要是记录各类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工程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它反映了电力工程的各环节内容,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效果都可以在其中进行查询,目的是为了管理电力工程质量、持续的改进和扩大电力工程成果应用。由此可见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为了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

(一)对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规范。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的不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也不能应用于信息化形势下电子档案的查询,所以要根据企业文化及特点,在传统的档案归档基础上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的理念与方式,以满足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流程及归档时间限制来规范化管理电力工程资料的归档。在真实有效的信息记录方面可以兼具纸质与电子档案两种方式。(二)科学合理的划分档案类别。对电力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按照“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及管理,便于保存、统计及查询。将电力工程各类档案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整理、保管,以此便于查找、统计和分析。(三)建立标准一致的档案。电力工程档案的规范统一对归档、查询及应用很重要,建立标准一致的系统化档案模板及装订顺序对了解电力工程进度、电力工程效果及电力工程评估、改进意见都具有直观性及针对性。电力工程档案应根据电力工程类别分类制定各类标准化、系统化的档案。

四、建立信息化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一)全员参与。充分梳理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业务,明确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体系的结构,科学的界定档案管理的职责。档案管理的职责除了要分配给专业的文件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还应适当的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和层级,包括高管、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和日常工作中需要创建和控制文件的其他人员,让全员参与到档案的管理中来。领导是重要支撑,应保证档案管理体系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战略方向一致。单位还可以采取辅助措施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将档案管理的要求明确写进合同条款。(二)全程管控。保证电力工程档案的系统、准确、完整,必须全过程的进行质量管理,事前进行计划,事中进行控制,事后进行检查的方式进行管理。在项目的规划中分局档案管理的要求及实际情况,制定与项目相适应的规划,在进度计划和质量要求中可细化到每项业务过程中需形成的文件和其中的信息;在工程建设中,要做好关于施工的档案管理,定期总结汇报档案管理工作,指导和检查关键点;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对工程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三)建立系统。电力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管理系统。对文件从形成、流转、归档、鉴定、保存或销毁的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实现电力工程档案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信息管理体系的研发要以国内外文件档案管理最新的规范、标准为参考,让信息管理系统最大化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让管理系统在文件档案的计划、形成、流转、归档等阶段实现自动化管理。

五、总结

综上,电力工程档案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快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建设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现代化科技方式来逐步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叶蓉 单位:大唐黄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工程设计档案,档案管理,管理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也在蓬勃发展中,在工程建设中会形成各种类型的工程设计档案,这些档案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后期运营、维护以及新工程借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工程设计档案对国家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工程设计档案管理也势在必行。

1 工程设计档案的内容

1.1 任务内容及技术标准

(1) 任务书、协议书、合同书、上级批文。

(2) 任务有关的文件、原始资料和依据,建设单位提出的对建设项目的详细要求。

(3) 会议纪要。

1.1.2 原始调查、测绘、分析、试验资料

(1) 规划、勘察设计进行中所产生的观测、试验、化验、计算、调查等成果汇总的图表、文字说明及报告。

(2) 外委及向有关单位收集的调查资料、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地质图、控制点成果表、水文地质、地震、气象、经济等成果资料。

(3) 与工程相关的工程照片、底片及摄像带等。

(4) 为编制工程概预算提供的调查有关的资料汇总。

1.1.3 规划、勘察设计成果

(1) 工程调查报告、规划报告、地勘报告、测绘成果及文字说明。

(2) 工程项目建议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 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各阶段补充、修改、变更设计及其附件。

2 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

2.1 组成的成套性

一项工程设计全部设计文件材料的总和,包括设计依据材料、中间设计成品和最终设计成品等,按照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把它们组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其中每一张图纸、每一页文字或表格都是该套档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它的成套性。

2.2 形成的阶段性

根据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一项工程一般都要经过设计准备(即前期)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配合现场施工安装阶段,每个设计阶段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环节,应具备有工作条件,以及必须形成的设计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章节的组成,格式及审批权限等,在设计程序中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2.3 内容的专业性

一项工程设计是由多种专业和设计人员按不同专业分别开展具体设计作业,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因此,一项工程的设计文件材料其形成过程是多学科、多专业联合集体创作的过程。各专业之间必须密切协调,以相互提供的设计文件作为依据而开展工作,其形成的设计文件之间也必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2.4 使用的通用性

设计是一项继承性和创造性的工程,一般都是在继承和借鉴前人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而不可能是全新的设计,这首先是设计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设计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工程设计的图纸文件除了用于某一特点的工程建设项目外,还用于本单位其他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中,或外单位生产建设做参考和借鉴,套用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图纸文件,这样大大避免了重复劳动,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工程效益,这同时也为工程设计档案的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 数量浩大

工程建设产品本身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仅造型庞大、结构复杂、内容繁多,而且由一个个单件生产的项目衔接的固定资产体系。它们千差万别,各自有它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要求,并相应形成多种多样单独的设计图纸文件。因而设计单位在设计技术活动中形成图纸文件必然具有数量大、递增快的特点。

2.6 巨大的经济效益

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档案,是从事工程设计技术活动的成果和产品。工程设计档案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它是为某具体工程项目提供设计图纸文件,作为施工必要条件,其次,它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设计技术资源,对内可参考复用,对外可供技术转让和交流。因此在工程设计档案管理中,需加强档案保密性工作。

3 工程设计档案的重要性

3.1 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设工程项目中,设计档案是最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调查报告、工程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成果等,都是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成分。工程设计档案贯穿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必需品。

3.1.1 在控制工程质量方面的作用

工程设计档案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工程设计档案在施工过程中,是施工单位参照执行的标准,同时也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控制工程质量的标准;

(2) 工程设计档案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参照的标准。

3.1.2 在养护维修中的作用

工程设计档案在工程后期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程设计档案中的设计标准是工程使用过程中不能超越的界限;同时在后期的养护维修过程中,都需参阅原设计图纸,在原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养护维修措施。

3.1.3 在工程重建、改扩建中的作用

因自然灾害、或在后期需提高工程设计等级(改扩建工程),需查阅原工程设计档案。原设计档案可提供一些通用的技术资料,如地勘资料等;同时原设计档案在灾害调查、改扩建工程参考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3.1.4 在科研项目中的作用

正是由于工程设计档案的通用性、专业性以及巨大的经济效益,工程设计档案在科研项目中体现自身的作用。科研项目往往会有具体的工程实例,便离不开工程设计档案;同时工程行业的新技术,一般是在对已有工程项目的总结、创新,在此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工程设计档案。

4 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对策

4.1 建立档案管理体系,编写档案管理细则

档案管理体系是由档案标准(指档案的企业标准)、档案行政管理规章和企业各职能部门中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岗位职责条款这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其中档案标准是整个体系的骨干,档案行政管理规章和职能部门岗位职责是与其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建立科学、合理、适用和操作性强的工程设计档案管理体系,从组织领导、管理体系、职责分工、奖励处罚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对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归档范围、分类、整理、立卷归档等提出具体要求。使档案工作做到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编写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办法,使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和编制竣工资料时做到有章可循、标准一致、职责分明。

4.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档案管理水平,了解和掌握档案管理专业技术并深入各部门了解部门的主要工程设计活动,以便对各部门的工程设计档案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促使部门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能够及时立卷和定期向档案室归档。归档的文件材料,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区分保存价值,分类整理立卷,案卷标题简洁明确且便于保管和利用。

对于档案的管理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严格有关的档案借阅手续,杜绝档案乱借乱发,防止分散流失。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使档案管理人员不断熟悉业务规范,强化执行力,提高档案服务力。

4.3 建立档案管理指标

在提升文档管理水平和加强程序执行力的同时,还需建立了档案管理指标,每个部门每年按照档案要求,整理自己部门的档案,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办理。

文件控制方面:要求准确及时完成文件的收集处理、整理、鉴定,归档率达100%,档案鉴定和销毁率达100%。具体做法是:

(1)将文档标准要求纳入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促使各部门正确编制档案目录和整理档案,并及时上报档案室。

(2)为确保档案的质量,由档案管理人员对重大工程设计档案进行复核,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和经办人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工程档案指导、验收和进档案室各个环节标准的统一。

(3)档案的查询、借阅做到分部门、分级别、分人员的查询层次。

(4)加强档案的保密性工作,不外传相关设计档案,重要档案借阅需经主管部门领导许可。[1]

4.4 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纸质版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二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计算机技术逐渐进入我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陆续采用了计算机管理,虽然仅仅是条目的管理,却为档案的信息化工作做出了开创。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检索能力,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一档案管理方法沿用至今,采用计算机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使设计档案管理井井有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探索,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技术显著发展,档案管理进入快速推进阶段。2000年左右至今,档案进入了发展阶段,期间国家档案局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工程设计行业依据国家档案局的要求,依据行业发展特点和要求,以国内先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为标杆,提出可供设计单位参照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导意见,推动行业内有条件的单位建设行业一流的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2]

5 结语

工程设计档案具有成套性、阶段性、专业性、通用性、数量浩大以及巨大的经济效益等特点。工程设计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工程建设过程、质量验收环节、工程养护维修、工程重建改扩建以及科研项目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充分发挥工程设计档案的作用,必须加强档案的管理工作,采取建立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立档案管理指标、档案管理信息化等措施,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勘察行业;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档案归属问题

近年来,一些勘察单位体制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其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转换。例如,在非城市建设系统的一部分,高职档案指导基层单位档案并接收其科研档案,但市场属于项目文件不列入接收;城市建设档案和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隶属关系,所以项目文件管理由企业自己的行为。问题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对企业档案,接收,造成越来越大的项目文件号码只能保存在企业档案室。这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也不利于社会的使用。本人认为,国有企业档案理应属于人民,在适当情况下,应当向公众开放。企业档案室显然不具备向社会开放的能力,从而大大减少了档案的利用。应该有一个统一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该项目文件和最终目的,企业不仅是宝贵的财富,作为历史的见证,更重要的让过去积累的劳动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数量的增加与鉴定问题

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工程勘察企业的工作范围在不断扩大。例如项目的增多,专业的扩展——由过去的几个专业扩大到相关的十几个甚至更多,都导致了档案的急剧攀升。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作程序的规范等也是使档案数量增加的因素,以至于档案库房永远显得捉襟见肘。怎样才能做到既能够将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有效地保存,又尽量减缓档案数量的增加速度,以减少企业保存的压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因此,档案鉴定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档案管理者的面前。虽然工程档案管理以实践为主,但我们恰好可以根据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有的放矢,归纳总结,尝试一些理论研究,反过来指导实践。工程档案的鉴定,并无确定统一详细的标准,我们在综合考虑其鉴定价值标准因素时,要改变以往注重丰富室藏档案、认为档案库存数量多多益善的观念,重点考虑效益标准。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保存档案是为了利用,如果它的利用价值小于保存它所需要的消耗,那么,保存档案的意义就大大减小,甚至无意义。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档案的价值,该舍弃的部分一定要舍弃。事实上,谢伦伯格就曾经提出大意如下的见解:任何一份档案都可能在某个时候、某种场合发挥作用,但是不可能把它们都保存下来。根据这样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鉴定制度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建立机构,机构的工作人员可由档案形成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骨干成员组成,定期进行鉴定工作,弃之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使之成为工作常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这只是本人根据工作中的体会得出的看法。

三、竞争与保密制度

由上述可知,企业工作范围的扩展,使企业更广阔、更深入地参与了市场竞争,甚至参与国际竞争。工程档案的保密和利用的矛盾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特别是商业秘密,在计划经济时代不那么明显,现在必须重视。但这并不等于减少档案的利用,相反,档案的信息价值越来越强烈地发挥出了作用,对它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要保证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即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又不能泄漏秘密,建立科学、严格的保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一丝不苟地执行仍是最有效的手段。

四、企业制度的建立

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补充新内容,去除原来管理中不够科学、严谨的管理方式,与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接轨。例如,工程勘察行业的企业普遍建立了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由此突现了档案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随之调整、改进,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既符合管理体系要求,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变得更加科学、规范。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反过来,档案管理工作为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应该做到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的框架下稳定地运行和发展,不因为领导的重视与否、领导的变换与否而发生改变。在过去的工作中,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深刻地体会到领导的重视与否对档案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其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加以总结,实际上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做工作依靠人治,而不是科学的管理制度。希望得到领导重视,恰恰是人们无奈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指望档案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更谈不上有序的发展。这与现代法治理念、现代管理意识、现代企业制度是背道而驰的,现在,应该摒弃这种观念和方式。

五、法律事务增多

工程勘察行业市场机制的建立和逐渐成熟必然导致企业的法律事务越来越多,工程档案的原始凭据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对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这样的案例非常多,企业依靠所存档案作为凭据,耗费了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在法律层面占据了有利地位,赢得了主动,避免了损失。

六、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但在工程档案管理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方面,要提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是毋容置疑的。档案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立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很多企业已经做了、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档案进一步的规范化管理,对档案的高效、科学的利用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理性地看待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这与上述观点并不矛盾。根据对一些企业相关部门目前管理情况的了解,从计算机管理在工程档案的形成方式、管理模式、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对管理者的要求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大致可以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层次,即计算机参与档案管理阶段,传统方式和计算机技术综合管理阶段,电子文件系统管理阶段。处于各个阶段的企业均占有一定比例,这种情况在目前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如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不同,计算机技术的利用程度不同,档案管理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企业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那是不切实际的。只要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总的原则与国家、地方、行业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档案信息化水平与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协调,满足工作的需要即可。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循序渐进。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将会越来越高。我们需要的不是为了档案信息化而不切合实际的“”,而是与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协调发展。

在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专业人员配置问题较之其他方面的问题似乎更显突出。档案管理人员中精通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比较少,计算机专业人员又不通晓相应的档案专业知识,并且很难在留在档案部门长期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难度。应建立相应机制,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创造条件使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有认同感、成就感,同时对他们进行档案基础知识的培训,从而成为档案管理部门的专职员工,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人才方面的有力保证。

第6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编制;

中图分类号:TU2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越来越多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但相较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管理经验我国仍存在不足。因此,需加强进一步地改革和创新,借鉴西方成熟的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完善我国档案管理制度,为工程建设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

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要使档案工作有序进行,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适用和操作性强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从组织领导、管理体系、职责分工、奖励处罚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对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归档范围、分类、整理、立卷归档以及竣工文件编制、交接验收等提出具体要求。

工程建设类项目精确而又复杂,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这样才能确保资料、图纸的精确、完善及规范。我国档案管理的有关条列规定,工程建设单在项目建设期间,需要掌握建设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准确相关档案管理制度及措施。与此同时,分工要明确,切实保证在施工单位、检查单位、承包单位等各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责任,以免在建设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无处寻责,并保证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入档,促进档案、各项目之间的同步管理。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前期资料的准确和完整。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建设时间比较长,以至于建设期间对于档案的管理及形成也比较麻烦,为了减少这一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从项目建设开始,就需要制定专业人员,做好档案规整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逐步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形成一个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档案管理体系。

2.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档案材料的编制管理

在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当中,应该按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档案材料进行编制,这是工程建设单位的基本标准。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工程档案的材料,主要是取决于档案材料的编制过程。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要明确本身的档案管理责任,要不断对本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编制技术进行培训锻炼,提高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材料的水平。工程管理层要对工程建设施工进行监督管理,定期要对档案材料的编制进行审查指导,达到施工单位对档案材料的要求标准,为下一期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能够使工程档案材料有计划地记入档案,便于上级领导的审查,明晰责任,就要把档案的管理工作划分到工程计划中去。目前,很多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利用投标的方式将工程项目承包出去,而好多承包企业又将工程项目再承包出去,在这样一种层层承包的背景下,工程档案的承包合同(包括编制材料的收集过程、工程项目的质量、积累和整理的过程等)就需要详细列入档案管理的内容中去,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失误。

3.利用现代科技对档案信息多样化管理

大力推行对缩微档案、磁介质档案、电子文件档案在工程档案中运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缩微、多媒体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已趋于成熟,近几年在工程档案管理中采用CAD光盘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借鉴西方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吸收先进的管理技术,将档案管理工作推向更高一个水平。国内外光盘使用比较广泛,很多国家都制定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使建设工程单位利用光盘库载体或光盘塔运用在档案管理中。近年来,很多水利、建设工程单位已经对录像档案、纸质材料档案、照片档案开始制作成光盘运用多媒体进行网络化保存。提高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能力,提高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水平,方便各部门对档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档案的性质和类型,收集整理的部门的档案资料,内部文件、记录按照文件和记录的形成部门和类别进行分类与编号;对外来文件记录与公司的模板文件记录按照文件和记录的来源、性质不同分类,编号采用其自然形成(特定)的编号。(如工程资料管理系统规定了基建文件、监理文件、设计文件的分类方法和编号原则,公司不应再另行规定。公司经营管理手册规定的公司模板文件的编号也不得变更)。

4.严格把好竣工验收档案资料质量关

使工程竣工验收档案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要会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按照建设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对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补缺补漏,务必使得竣工材料做到真实、完备、及时,归档范围符合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的有关条文,把好竣工验收关,把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移交合格工程档案的,由建设单位发给《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不按规定或不符合要求的,不发给《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建设单位不结清尾款,以确保下程建设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5.及时做好传递和变更记录

在管理过程中,频繁传递和变更,容易使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发生变化,各部门只有及时的对档案的增减变动及传递情况做出相关记录(如传递情况记录、变更情况记录、修改情况记录、作废情况记录等),才可能有效地了解档案的来龙去脉,防止其丢失、损毁、失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部门获取及时,有效档案资料或信息。建设物在,档案在,这是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维修、改造。

6.与时俱进提高从业人员技术和综合能力

第7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展望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经过系统整理和科学编目就形成了建筑工程档案。从当前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情况看,存在以下现象。

(一)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建筑企业现多为股份制或私营制,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存在着只注重工程进度和资金控制,却忽视档案管理,对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料管理跟不上,认识不到档案资料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普遍存在着缺乏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二)收集整理难度大。建筑工程系统复杂,整体要求高,覆盖面广,相应地其档案也就特殊、复杂、多样。工程可能有多家施工企业分包施工,工程建设过程中文件繁多,收集整理难度大且很容易出现失误。另外,各参建单位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对工程资料的管理有着各自的理解和习惯作法,极易造成资料的混乱和流失。

(三)档案管理体系不完整。现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建筑企业大多数都没有建立档案管理体系,或管理模式不成熟、不系统、不完善、不统一;甚至有些单位临时委托他人突击代编,编假造假。另外,不同地方档案管理要求有异,建筑企业大多采用地方的管理标准,形成的档案也就不统一、不规范。

(四)档案交接脱钩或移交不及时。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不固定,随意更替或撤离,也不办理档案交接手续,导致材料分散、丢失。

(五)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由于没有强制的培训机构,现在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企业自带自学形成的,对档案管理不够专业,缺乏全面、统一、规范、标准的培训,业务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在知识层面和认知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专业素质较差,难以胜任工作需要。

(六)档案材料不完整。主要存在:有的是工程竣工没有形成档案材料;还有的是只有工程主体档案,没有配套工程档案(比如室外给排水设施、煤气管线、供电线路、园林绿化、硬化交通等档案材料寥寥无几)。此外,收集整理资料不及时,编制资料与工程进度不同步或脱节、内容不真不实、缺少必填内容和手续不全等。

二、展望今后建筑工程档案管理

为保证建筑工程档案归档资料的准确、齐全、规范、完整,实施工程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是唯一办法。把档案管理列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放在与施工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就应在管理体制上加以规范。

(一)健全相关法律。建立相关法律是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和执行有关规范的根本保证。从档案资料的收集、填写、编制、整理、交接到移交要有法可依、违者可惩,在工程档案形成的各个环节都有法的保障;建立工程档案管理体系也要有法可依;各单位有关负责人及档案管理人员,在工程档案形成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职责也应以法的形式明确。

(二)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加强档案人员知识培训是确保工程档案质量的有力措施。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强制培训机构,开展业务学习讲座,不定期地为建筑行业培训综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培训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学会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经培训且考核合格的颁发《执业证书》或《上岗证》,严禁无证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三)建立工程档案管理服务部门。同工程监理一样,容许社会依法建立工程档案咨询(服务)公司,或者在城市建设档案馆内部成立工程档案管理伺服机构,专门为建筑业提供档案管理服务。

(四)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所有建筑企业必须依法设立专门的工程档案管理机构,统一部门设置,统一规章制度,按标准要求配置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并做为建筑企业达标考核的一项必考内容,否则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五)统一规范要求。国家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包含各地方的特殊情况。细节内容、表格样式、书写方法、分类排序、签字盖章、归档整理等均统一标准要求,同时废除不统一的各地方规定。

(六)档案管理要科学

1. 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一要从工程立项就针对性地制定比如《×××工程归档范围》、《×××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实物、声像档案管理办法》、《×××档案借阅制度》等;二要按级明确建设、勘察、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单位档案负责人所属工作及岗位责任;各企业只少有一名主要领导负责该项工作;三是制定档案资料管理目标,列入各企业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各级施工承包合同;四是细化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的规范要求,确保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归档资料真实、准确、规范、齐全。

2. 根据工程进度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措施。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在收集整理要及时,因此做好“过程控制” 尤为重要。比如建立每周一次的档案资料抽查制度,每月一次的档案资料例会审查制度,每月一次档案工作情况汇报、通报制度,定期组织参建单位进行档案工作沟通、交流活动等。促进档案编制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有效地防止资料的丢失和滞后。

3. 严把文件的出入关口。工程档案材料的质量,关键在于编制过程。业主、总包、监理各方负责人,结合工程进展加强监督管理,经常性地检查工程档案材料编制情况,对特殊情况要实施全方位检查,比如加强对隐蔽工程资料的复查,对进场材料报验资料的跟踪检查等等,掌握第一手资料。施工单位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安排能力强、业务精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上岗,按照标准要求伴随工程进度编制工程档案材料,确保两者同步进行;资料负责人员按照归档规定,加强自检,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按实际发生填漏补缺,保证资料真实、系统、规范、完整,从源头上防止产生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档案资料。

4. 充分发挥监理总包的监督控制作用。监理单位负责对所有项目档案资料实施监督管理,严格把关报验资料,对所有参建单位的资料均实行双签。

5. 建立文件档案登记制度。管理过程中,要详细登记资料的收集、整理、入档、流转、借阅情况,频繁传递和变更,容易使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发生变化。因此,对文件档案的增减变动、来龙去脉、运转流向做到实时监控、胸中有数,一项不漏。同时做好防丢失、防损毁、防失效工作,确保档案资料完整、有效。

6. 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管理到位、认真负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对管理混乱、文件资料丢失,不按期整改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罚;有效调动各参建方管理好档案资料的积极性,以促进文件档案管理的成效。

7. 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技术。大力研发和推行音像档案、电子文档在工程档案中的运用,实现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把照片、录像、纸质等各种类型的档案制成缩微档案或磁介质档案。以利于编写、查阅、校对和存储,也可节省大量的资源。

三、结 语

由以上看出,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健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法,树立法的管理理念,建立法的管理模式,用法的形式管理,形成档案管理是社会责任的局面;完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机制;进一步制定科学规范的的档案管理制度与措施,切实为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打牢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解决当前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01。

第8篇

1.基于项目管理的工程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项目管理的工程档案管理体系既要求对工程档案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也对其质量控制提出了一定的标准,简单的说就是以项目施工计划及其进度纽带,按照档案规范及时收集每个环节的工程档案信息,并加以分类和归档,以及有效的挖掘利用,以此实现档案真实、完整、高效。具体可从下述几点着手:一是全过程管理工程档案,既要基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明确文件的收集时间,强化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的档案收集,同时应就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招投标、征地安置、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文件进行分类收集;二是强化控制工程档案质量,这就要求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归档,而且力争以用户利益为核心,全面整理、科学分析、主动挖掘档案信息,并注重收集、整理、分析反馈信息,以此为工程档案使用者提供高层次、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2.基于工程档案管理的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

因项目管理是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前提,而工程档案管理又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也应基于档案管理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具体应以记录的工程财务信息为参考,掌握并分析费用收支,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度,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记录的工程施工情况为参考,合理配置施工资源,确保在合同规定的日期内完成项目施工;以所有的工程档案作为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参考,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

二、系统运行保障

1.制定统一规范的工程档案标准。

通常工程项目规模浩大,涉及面广,其档案必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因此制定统一、规范的档案标准是实现档案完整、真实、有效的基础保障,具体应注意下述几个方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应具备编织者、技术主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各方的签名、审批,其内容应明晰、具体;图纸会审文件中应涵盖工程名称、地点、参建人员、会审内容、时间等信息及相关部门的签字盖章;材料合格证、质检报告等文件应合法、齐全;合同、协议等内容应公平,严谨,全面,不存在漏洞;技术交底文件应符合质量验收规范,如管道安装应详细记录管件的大小、位置,支架方法等,验收描述要详细;分项、分部等资料划分应明确且正确,内容真实不存在重项、漏项,施工日记应真实、全面等;此外针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文本、图片、声像等不同类型的档案应予以分类管理,其规范应以相应的数据库要求为重要依据。

2.构建完善的工程档案管理系统。

合理的工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其管理绩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笔者认为应以核心服务器为中心,为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及其他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一个公共平台,以此为其查阅、使用、管理、分析工程档案提供便利。但其应以统一文件格式、设置工作流程、定义访问权限、完善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接口等为前提,建立数据、项目、服务集成的管理系统,以此便于收集、分类、归档、分析、应用工程档案信息,如可以切实掌握待复核、履行期、已终止等不同类型的合同信息,核对和统一财务信息、施工材料等账目,查询设计变更等重大事项,以此为控制工程造价、质量、进度提供服务平台,尤其利于顺利完成工程验收,以及合理解决经济纠纷等问题。此外也可利用工作会议、汇报总结等丰富的信息反馈渠道,挖掘价值信息,用于为解决方案的制定等提供帮助。

3.明确划分工程参建各方的权责。

工程档案来源繁杂,其全面收集并非一项易事,仅靠单方力量显然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强化工程参建各方的联系,明晰其权责,以此促进工程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也为工程隐患的责任归属奠定基础。如建设单位应负责工程项目申请,获取土地、建设、规划审批书、许可证等资质,可行性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承包合同等文件,其在城建档案馆、施工、设计、监理等各单位之间的档案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勘察单位应负责提交准确、可靠的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单位应提交合理的施工图以及技术方案;监理单位主要负责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督,并提交现场签证、施工进度等相关文件;施工单位则主要负责工程质量,即提交材料、配件、机械、隐蔽工程等质检报告。为进一步规范工程档案管理活动,还应基于单位实况选择项目式、强/弱矩阵式等组织形式。

4.形成有效的工程项目组织文化。

为切实推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工程参建各方都应提高对工程档案管理的认知,并自觉参与、配合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其中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应身先士卒,认真贯彻档案意识,并通过广泛宣传,形成自上而下管理工程档案的良好局面;应立足于工程项目和工作需求,明确工程档案管理目标,并在管理制度和档案规范的约束下,加强部门之间、档案形成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完善档案数量、种类、标准规范等;档案管理者应切实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掌握科学、实用、先进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熟练使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规范档案操作,保证其完整、真实、标准,学会善于挖掘有效信息,并加以提炼和总结,以此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有力参考,提高工程档案的时效性。

三、结束语

第9篇

(一)档案材料内容陈旧缺失,无法反映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整体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人才社会化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人”逐渐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人”所取代,以控制人员自由流动为主的严格僵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开始出现了松动。公立医院编内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虽然纳入了传统档案管理体制,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档案材料严重缺失和不完整。同时,随着公立医院员流动人员的不断增加,录用医务人员的手续也开始简化,档案审点仅局限于录用人员的学历、职称等材料,其它材料常常不做严格要求。另外一些流入各地人才交流中心的流动人员的托管档案材料也基本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因此,公立医院部分人员的档案材料无法完整地反映建档人的真实情况,根据档案材料内容难以对建档人作出客观的整体评价。在公立医院人事档案主要由相应级别的组织或人事部门管理,专业技术档案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传统的人事档案侧重收集建档人的个人经历、政治状况、工资职级、奖惩等情况,而许多记载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术研究等有关专业技术档案材料,没有完整地集合在建档人的人事档案案卷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他的社会出生、家庭背景、工作经历等客观的历史资料和简单地现实表现记录,更重视人才的品性、个性、技术特长、突出的业绩等鲜活的真实的个体表现。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材料材料收集过于狭隘,凭借传统人事档案材料,同样不能全面反映管理相对人的真实情况。

(二)“以档管人”僵化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社会化管理需要

由于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我国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至今仍没有彻底走出“以档管人”的传统理念。“以档管人”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相对人与医院之间形成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医院通过对档案的管理权的控制来实现对内部人员自由流动控制的一种手段。计划经济时代公立医院进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行政计划性招工、招干、调动等途径来实现,任何人员的进出都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和相应的档案记录,并按照“档随人走”原则,对人事档案管理相对人进行全程建档和跟踪管理。这种单一的档案管理体制对人才的流动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有利于医院对内部人员的“终身制”管理。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人事政策调整,“终身制”人事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公立医院人才的自由流动普遍化后,“以档管人”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退化成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阻力。因此,公立医院不能以职工队伍的稳定为由,扣留职工人事档案,限制个人对工作单位的自由选择。这种“以档管人”人事管理模式,严重背离了国家人才自由流动的政策,不利于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体开发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各类医疗卫生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到医疗卫生行业正常发展,无法实现现代社会对人才社会化管理的需要,最终影响到公立医院对各类人才的合理需求和医院的正常发展。

(三)“分散多头”的无序管理状态,制约了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发展

建立在“终身制”人事管理体制基础上的严格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最具有时代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之一,是公立医院人员稳固的制度基础,有利于保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并便于通过人事档案的查阅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建档人有关情况。但随着超常稳定的人事管理体制被打破后,公立医院出现了大量医院自行招聘和引进的编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难度增大了,单一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对不同性质人群管理的需要,多样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也应运出现。根据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政策,公立医院正式编制人员仍列入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管理相对规范,但编外人员(非正式编制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由于缺少应有的政策指导,存放方式各种各样,管理很不规范。档案材料得不到及时地补充、整理和确认。人事档案管理权没有得到应有地维护,管理权被非法分散,人事档案出现了“分散多头”状态。人事档案陷入无序管理状态后,不但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弃档”或“死档”,而且由于人事档案的对象仅局限于大中专毕业生和行政事业单位辞职人员,大量的未纳入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的其他人员,却不能进入政府主办的人事档案体系,许多人的人事档案管理无变成了无着落。因此,制定各类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建立全社会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是创新和发展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基础性工程。

(四)档案管理专业化建设落后,无法适应信息化和数据化管理时代的需要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策划者,其个人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然而,目前许多公立医院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大部分挂靠人事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常常由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管理,有的虽设立了专职管理人员,但多为半路出家,未曾接受系统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其专业素质严重先天不足。同时,部分综合素质强的管理人才,常常选择离开人事档案管理岗位,从事其他管理工作,人员变动不居,相应管理人员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难以积累必要的工作经验。因此,部分公立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仅属于一种简单经验性管理,使得我国部分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同其它各项工作协同发展,专业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公立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疗卫生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才的成长过程,相对于许多行业而言,培养周期长,其知识更新快和经验的积累缓慢,因此,对医疗卫生人才的评价难以凭借简单地人事档案材料做出科学的结论,医疗卫生人才的人事档案材料,必须按照建档要求不断予以充实和丰富,增加应有的信息含量,从而发挥医疗卫生人才人事档案在人才评价和推介方面应有的作用。人事档案材料信息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难以信任繁杂的资料处理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化管理平台,提高人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化管理近几年才刚刚起步,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仍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方式来完成,传统的操作和处理方式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需要。

二、推进和完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改革的主要对策

要想全面落实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医院必须要重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走出传统管理模式和认识的误区,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型发展,以现代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进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质量,推动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展。以下从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实际出发,立足问题,分析改进管理工作的可行性策略:

(一)规范建档内容,将主要技术档案材料纳入人事档案内容,不断完善档案内容

加强公立医院人事档案建档规范,应按照公立医院不同人员类别,进行分类规范。正式编制人员,就目前而言,是公立医院人员最主要组成部分和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人员异动较少,相对较为稳定。这类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应参照国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规范建档,同时,维护原始档案材料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档案材料的整理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补充缺失的档案材料,适时扩大档案材料收集范围,将能反映建档人品性、个性、技术特长和突出业绩的原始性材料,特别是,能反映建档人业务能力的技术性档案材料纳入收集和整理范围。同时,公立医院应重视编内外进出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不能因这部分人退出了或暂时无法纳入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而不予以重视。在人才自由流动的社会大环境下,公立医院应摆正心态,按照国家人才政策要求,做好辞职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整理和交接工作。公立医院在招聘人员和引进各类人才时,首先应通过正常途径调阅相关人员人事档案,依靠现有的档案材料内容,对其作出相对客观的总体评价,为医院人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院后,再按照政策要求和建档规范,对相应人员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档案材料内容。有档案管理权的,还要做好相应人员的人事档案后续管理,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档案托管。在档案托管期间,应加强同托管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将档案管理相对人的新成档案材料移交托管机构入档。规范人事档案建档内容,是不断完善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采取科学细致的工作态度,按照人事档案管理规范要求,做好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补充、甑别和整理工作,并适时创造性的将能反映建档人技术能力等鲜活的真实的个性化档案材料,纳入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范围,不断完善建档内容。

(二)按照内外有别的要求,人档适度分离的原则,建立并行统一的社会化管理体系

目前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一种内外有别的管理体制,编内人员的人事档案由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相应行政级别的组织或人事部门,参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要求,实行集中统一、分级管理。县(区)及以上(含县)单位按照人事档案管理权限,设置档案处、科、室等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县(区)以下单位的人事档案实行由县(区)组织部集中管理,或由县(区)组织部、县(区)人事局等单位相对集中管理,不具备保管条件或档案很少的单位,其人事档案由上一级单位管理。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的档案管理主要由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所在单位或由所在单位委托政府主办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但本人认为,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应统一归口到政府主办的人才交流集中管理,这样既可以发挥集中管理的优势,又可以防止个别公立医院以各种理由非法扣留人事档案,保证医疗卫生人才的合理正常的自由流动。从而有利于培育同传统认识档案管理体系并行不勃、相互补充的社会化管理体系。当公立医院编内人员因某种原因,需要改变工作环境,放弃在体制内工作时,其人事档案管理可以通过一定程序及时由传统管理体系转入政府主办的人才交流中心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反之亦然。除了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外,其它性质的非公立医院编制人员,特别是,暂时没有工作单位的流动人员,其人事档案更应纳入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由于大部分人才交流中心至今并没有足够重视委托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很不健全,没有按照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和审核,将工作简化为工龄认定和工资审核,甚至个别人才交流中心仅把档案托管作为创收的门路,行为地异化了档案托管的社会职责。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重拳出击,严肃处理各种不作为行为,规范人事档案的托管。同时,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和人事档案托管体系应并行不勃,加强业务沟通管理,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做好档案进出人员档案的移交和后续管理工作。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建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平台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质量

1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性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发展因而显得极为重要。一直以来,随着水利工程管理和规范的不断进展,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提高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但是,在当今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质量问题,从工程的开工阶段到竣工验收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归档资料的完成程度以及整理的质量都要进行验收,然后归档。科学完善的做好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多地为水利部门和社会提供有力的参评依据,最终达到水利工程档案实现的根本目的。因此,本文浅谈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在当今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严重的阻碍了水利工程的顺利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呢?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阐述了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控制措施,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探讨研究。

2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

2.1档案管理工作前期准备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根本就不重视。在日常的施工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片面的注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而工程档案管理难以落实。另一方面,施工单位根本就没有按照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来进行,把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根本就未能遵循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来整理归档资料,大多数的工程基本都是在工程施工快完工的时候,然后才进行竣工资料整理。

2.2缺少专业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

在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大多数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没有经验、业务水平极低的人员,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甚至是没有太高的文化,还有的人员不只是从事档案管理这一行,还从事着其他的行业,所以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的工作管理中来。还有的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少严重的业务知识,对其业务知识不熟悉,最终产生了归档不齐全、案卷质量差、不规范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归档质量。

2.3档案管理人员缺少验收资料的经验,导致验收资料整理的不完善

在水利工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性、琐碎性的工作,它要求档案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始性。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少验收资料的实战经验,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所有的资料都通过负责人移交的,所以,搜集上来的资料不全面,在搜集的这些资料中,经常存在着缺项、漏项、盖章的手续不全、验收的记录不准确资料整理的不准确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验收资料整理的不完善,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顺利。

2.4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体系

首先,有些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上不完善,虽然有些施工企业制定了档案管理体系,但是也不健全。其次,由于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业务繁忙,对档案管理法规宣传的不够,缺少应有的业务指导力度,对工程档案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也没有没抓起来。最后,档案资料流向制度不健全,在工程建设中,有的施工技术人员要调走,在调走的时候,这些被调动的人员同时也把档案带走,出现了人走档案没有人员管的现象。

3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质量的措施

3.1完善档案管理体系,落实岗位责任

为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水利工程的各部门要强化实施的力度,制定合理的措施,使档案部门可以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与此同时,在档案管理部门的内部建立激励体系,将档案管理工作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然后进行落实到位,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中,既要列入分管领导的目标责任制,更要具体落实到有关人员的职责中,年终要有总结,严格考核奖优罚劣,真正地把岗位责任制贯穿于从建设项目立项到工程建设结束,档案资料管理通过验收全过程。

3.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为了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于其管理人员来讲,他们的档案管理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与其他单位的档案人员来讲更应有所提升。所以说,要想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就要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对一些做兼职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专门培训有关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的队伍,对于培训的内容要明确,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定期的进行对管理人员抽检,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要将培训的内容联系到一起,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标准、规范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队伍。

3.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设施建设

统筹安排档案经费和设备,建立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计算机机房,配置承载档案信息系统的高性能服务器和数据存储器,安装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环境。不断提高档案的检索功能,使其能够按照项目分类、功能、年度、文号、密级等进行灵活检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印机、电脑、扫描仪等先进的电子设备,实现档案目录电脑检索,内容电子化扫描工作,为档案的数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强对各种系统和软件的学习和开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内容。

3.4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做好档案的复制、备份工作,确保档案不丢失、不遗漏,加强计算机系统及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及时对电子档案使用的软件进行升级,加强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杜绝各类危害档案安全事故发生。一是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熟知档案安全保护知识,定期进行档案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或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二是制定档案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将档案安全工作列入本单位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确保档案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的落实。三是做好档案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档案安全教育活动,增强档案管理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四是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加以不断完善,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

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和工程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也就是说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基础性的工作,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标志之一,我们作为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技能素质、在管理中建立好相应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水利工程项目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小敏.论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J]. 科技与企业.2014(10)

[2]沈红梅.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现状的反思价值工程息[J].2014(3).

第11篇

【关键字】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构建

电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在服务百姓、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企业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力企业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的今天,先前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方式出现了一些不足,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体系,以便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 档案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重要性

档案是一个企业发展成长的真实记录,含有丰富的信息,对于企业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记录了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很多内容,涵盖方方面面,门类多、范围广,信息量大、形式多样,有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而这些珍贵的资料是否能够保存完好,直接影响档案被利用的效果,进而影响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这对于电力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权至关重要。

2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档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纸张记录到计算机记录,并逐渐向标准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过渡。当前,虽然各个电力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档案室,安排了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所有的档案实行统一的管理,但是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2.1 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在我们的电力企业中仍存在相当部分的员工甚至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资料输入工作。目前在许多电力企业中仍就只把电力工程建设看作重中之重,忽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促使电力企业中部份工作人员轻视档案的记录工作,仅仅是为了考评而做这项工作,而并非从一种对企业负责的角度出发,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由于部分电力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认识,致使相关人事部门在选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缺乏专业的考查机制。有些企业虽然存在档案管理人员,但是大都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任,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此外大部分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并非档案专业毕业的,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清楚的认识,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此外就以上问题,企业也并未对这些非专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综上诸多原因,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2.3 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力量薄弱

目前仍存在部分企业采用手动录入,并未采用专门的软件,更不要说形成网络化管理了。造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滞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对档案管理缺乏重视,致使相关部门缺乏资金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企业缺乏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的制定,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不完善;还有部分企业虽然配备了相关的信息化设备,但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使得这些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此外由于大部分电力企业存在诸多部门,而企业的资源共享网络建设不足,致使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材料归档困难,导致档案记录工作不能够及时高效的完成。

2.4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滞后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逐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逐渐被提上日程,但是目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这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相关政策的指导,尤其是关于档案的一些法律认证,诸如档案在企业产权变更后档案应该归属于谁等各种问题。这需要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相关政策的出台,从而知道电力档案管理工作稳定的向前发展。

3 构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措施

上述介绍了电力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想要建立统一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3.1 健全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政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等。这要求企业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指导,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建设,统一规范,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个企业自身也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奖罚机制、监督机制等,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3.2 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当前,档案管理都是由计算机软件实现的,且要求企业内部实现网络的数据共享,使得工作人员无须到各个的部门查找资料,在这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上即可得到各部门的资料,从而可以及时高效的对企业活动进行记录。而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建立,需要各个电力企业加强相关的经费投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硬件系统,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同时雇用高水平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3.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如果想要构建标准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就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以通过两方面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状况。一方面电力企业可以雇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不但要懂得档案管理知识,还要精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另一方企业可以通过对固有员工的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这两种方法,就企业现状而言,显然第二种方法更切实可行,而且这种方法是企业需要长期坚持的方法,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如果想要保证人员的与时俱进,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可以现场培训,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不但要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3.4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作为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工作心态。这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企业需要让档案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工作服务性的特点,提高档案工作者主动工作的意识,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主动了解企业的运转、经营状况,主动了解当前企业的需求,利用企业的数据共享系统,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

4 总结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决定论企业生产活动能否高效快捷的进行。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电力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是电力企业建立标准体系首先要进行的举措,本文提出了目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解忠武,赵正青,黄诚,于军涛,程颖涛.电力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黑龙江电力,2010(08).

[2]陶琨.新时期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3]汤津行.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9(06).

第12篇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必要性;改革;知识管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36-01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

医院档案资料作为医院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涉及到医院未来发展的各项计划决策、工程合同、财务审计数据,也包括人事资料及会议记录等等。管理这些高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一方面能全面提升医院各个部门在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一方面也能大力推进医院自身的文化体制建设,反映医院财务收支的实际状况,同时达到监督医院经营状况的作用。

在倡导信息科技化发展,普及医改环境的今天,医院档案管理的改革就势在必行,这也是医院自我调整管理运作机制的良好契机。在这种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已经凸现出来,借助合理的机制规划、丰富的知识管理导向以及高科技技术来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使医院始终保持在正常、高效的运营轨道上,也是医院在医改环境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新思路

医改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多要求,也带来更多机遇与可能性,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认为,医改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突出创新特色,走个性化道路,除常规的以工作机制改革为主的档案管理思路外,还应该多从先进社会发展需求和医院发展方向来寻找突破口,另辟蹊径,走个性化管理道路。

三、基于知识管理导向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改革思路

知识管理是对医院档案管理及其业务领域所有知识的集中汇总,它展现了一个系统复杂的管理过程,这就包括了对知识的收集、整合、应用和保存。知识管理就是基于知识创造、贡献与共享这一套完整机制来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知识应用水平,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建设。知识管理迎合了现如今知识经济型与网络信息型社会高速发展,在管理工作中求新求变的重大特色,它针对医院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组织为核心,将知识管理导向引入到医院档案管理环节中,形成化学反应,希望以医院档案作为知识资源,构建医改下的全新档案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基于知识管理导向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构建档案知识管理人员制度

以知识管理为基本导向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以人为本,围绕人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因为是人的知识能力决定了医院档案管理的应用程度和应用水平。所以首先要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来培训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其培训内容就包括了医院档案信息系统的操作理论与实践学习、医院各科室部门日常工作资料的信息挖掘学习等等。再者,培训过程也应该强调和督促档案管理者要主动与临床科室、职能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便于更快更准确的获得第一手数据信息资料,进而做到第一时间形成医务档案,保证医院档案管理的流通性。

(2)构建医院名家名医档案体系

医院除这些实际存在的医务档案以外,还有隐性知识,它存在于医务工作者的头脑中。所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充分挖掘这些隐性的知识资源,让他们也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改革过程中的新内容,即建立医院名家名医档案体系。可以说,这部分档案管理工作非常生动,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是传统医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因为这里就包括了名家名医在医疗实践活动、真实病例中所总结的诊疗经验,在医学学术研究中所总结的宝贵理论等等。所以医院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多多收集这些名医名家在行医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效资料,归纳提炼他们的个人观点、医疗技巧和经验,同时将一些可能并未开发出的隐性知识同时挖掘出来,就比如说某些名医名家在会诊过程中对病人的口头建议、他们所撰写的诊断病历等等,将这些资料编撰成册,然后保存于医院档案管理中心,日后供医学学术研究或者供年轻医学学者学习。

(3)构建数字化知识管理体系

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管理也应该走信息技术路线,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逐渐向全面信息化管理机制发展。在医改环境下,医院的所有文件、档案都应该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工作交流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路径,将传统档案扫描技术转化为数字化,逐渐形成新一代医院档案知识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有效分类,主要分为档案信息综合管理与网络信息共享两大部分。档案信息综合管理主要基于各部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归纳,而网络信息共享则实现了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交流,这也正符合了目前医改背景下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那就是全面、快捷、合理有效的构建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实现科技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相互有机结合。

(4)构建档案管理模块

医院档案管理模块也是基于知识管理系统所构建的,它是在医院档案库中所形成的分支知识库,其中就包括了医疗电子档案、医学图书期刊、临床医务规程规范等等。这其中涉及了医院的大部分医疗事务,同时档案管理模块也发挥了医院对电子档案整合的技术优势,实施了各个部门、各个医疗科目的有效分类,使医务电子档案管理模块在医院的医疗服务中发挥巨大作用。以主题知识库为例,它就作为医院档案的知识地图出现,它基于医院综合档案构建,并且由医务工作者和档案管理者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分类,它基本实现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横向纵向交叉关系,使医院的各类档案在逻辑上被组织联系起来,形成了全新的知识资源体系,供各个医疗部门共享。

四、基于法律基础的医院档案管理电子安全机制

信息化之于医院档案管理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安全性,基于法律法规的医院档案管理电子安全机制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举例来说,应该为医院档案管理构建入侵检测防御系统,它被设置于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存储设备前,当有网络入侵状况发生时,即使攻击源头在任何位置,入侵检测防御系统都会报警将入侵信息汇总传输给数据中心,确保对可以访问业务的监督检查。为此,医院应该设置基于网络入侵防御的专业硬件设备,例如IP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计算机防御系统或者专业防火墙,基于它们来构建网关病毒防御体系,实现对自身数据的实时检测与有效保护,同时也确保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做到以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的双向智能技术保护。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医改背景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该走多元化、全方位发展路径,在保留传统优秀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也要创新意识思路,结合新医疗业务发展理念和信息化时代来创建新管理体系及系统模式,为医院档案管理提供更有效保障,进而实现对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