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绩效考核策略

绩效考核策略

时间:2023-07-07 17:2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绩效考核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绩效考核策略

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现状 问题 策略

事业单位:指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为了社会公益的目的,所举办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活动的一种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指事业单位在规定的工作目标下,采用特定的指标与标准,定时或不定时的对职工过去在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工作行为、政治素质、工作业绩等方面)作系统、公正的评估,而考核后的评估结果要作为对公职人员进行奖惩、工资调整、职务变更、教育培训、辞退等等管理活动的一个客观依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位员工进行帮助、指导、激励和约束,并且还能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及素质的目的。

一、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不断加快的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国内的事业单位都普遍的开始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的影响,使得绩效考核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因素制约:

(一)陈旧的观念,对绩效考核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当前,相当部分的事业单位对员工进行管理时还是根据计划经济来的,也就是指传统的身份管理和人事管理,对于不同的身份和编制,其在考核的要求、数量及内容和质量上都有差别,即时实行绩效考核体制,也对该体制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其次,事业单位平时把大部分的的精力都放在了抓业务、抓工作上,没有对考核进行重视。只是把考核当作一种流程和形式,一般都是到了年终,匆匆的组织人员进行仓促的考核,各部门匆匆的把人事部门发放的年度考核表应付填写。这样,不仅仅影响了考核的质量,而且还很难引起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重视。

(二)考试的过程过于简单,不真实

在考核中,被考核者在做自我评价的时候,往往把成绩夸大,只报喜不报忧,谈论的缺点问题很少。缺乏了一个背靠背的评议方式,即使已经针对领导及个而开展了民主的评议和测评,但是,还是不够全面,缺乏量化性。听取职工的意见不够,没有达到公正、客观、真实的作评价,因此,也很难获得准确、真实的情况。

(三)考核的内容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当前,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没有对单位及职员的类别、性质等进行分类区分。同时,对于量化标准也没有进行设定,从而导致了绩效考核的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事业单位对不同级别和层次的职员,所采用的考核标准是一样的,这不仅与绩效考核的要求和目的不相符合,而且对考核的结果也很难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和分析。其次,在目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大多数都采取让自己上交述职的报告或工作总结,然后再由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民主的评议、打分及投票。这样,就导致难以达到绩效考核的目的,不能准确、真实、客观的反映职员的实际的工作绩效。

(四)职工和领导的沟通不够,往往打印象分

职工和领导在平时工作中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彼此的了解也很少,也没有开展一些经常性、制度性的日常的考核。领导和职工之间缺少一些必要的沟通,使得领导不能对员工的诉求作了解,在进行管理时也就不能“对症下药”,不利于对管理的进程进行及时的掌握,对职工的工作绩效也不能有效的进行提高。同时,职工也不清楚领导对自己工作情况的认可度,从而不能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

(五)缺乏全面的考虑

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对员工进行评价,以达到很好的进行奖惩,但国内许多的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考核后,没有把考核的结果与职工的晋升或薪资的提升结合起来。做多做少都是一个样,没有真正的起到激励优秀职工的目的,而且还有打击其工作积极性的迹象。一般,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只注重职工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的素质,没有把考核与晋升、加薪等等的激励体制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导致了领导及职工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如果事业单位在以后的绩效考核中,依旧不对全局进行考虑,就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功效,也就不能不能很好的进行对员工的奖惩。

(六)没有及时的做考核总结

在绩效考核的工作结束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没有对被考核对象及时的反馈考核的意见,没有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充分的利用和转化,使考核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进行改进的策略

面对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及时的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和完善策略来对其进行改进。否则,绩效考核对于单位只是一个形式,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使职工不能按照一个正确的导向实现自我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就不能很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所以对绩效考核工作加强管理,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真正的认识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的工作,需要进行充分的宣传、沟通、鼓励,让职工和领导都能对其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事业单位应该充分的重视绩效考核工作,把他放在议事的日程中去进行安排、督促及检查,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绩效考核发挥作用。

(二)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部门

绩效考核的工作不应该也不能是一个形式,不能为了完成绩效考核工作而进行绩效考核,单位要把绩效考核工作当作日常的工作去做,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安排专人进行负责,要健全职工考核的台账和档案,使职工人人都有档案,每件事都有所记录,为考核提供依据。还能对职工起到监督、督促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 指标 设定 实施

一、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程序

在执行绩效考核之前,一定要先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设定,这是有效推进以及实施绩效考核,并进行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要把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组织、部门及团队的绩效目标,经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测的、可控的绩效指标。把更加多元化的、复杂的绩效目标转化成为更加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是一个目标量化的过程。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其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企业员工的绩效目标大部分都包含了三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经营计划、目标以及任务;另一个是部门以及团队的任务;最后一个是员工的职责。制定专业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需要包含不同方面的内容,并具有加强的价值导向以及引导作用。设定企业绩效考核目标可以主要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分解和落实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以及任务。

通过分解和落实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任务,能够为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而设定专业及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任务的分解和落实,主要可以通过对企业组织经营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创建能够和企业经营目标相同方向的目标设定,然后落实到各个部门及团队当中去,进一步明确所有的绩效责任主体。

(二)促进和强化部门职能以及团队工作任务。

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有效地体现出企业绩效衡量方面的维度,能够通过设定专业的绩效考核目标,加强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及团队的合作,并对员工方面的工作任务做出进一步的明确,切实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目标有效性及一致性,有效强化不同部门的具体职能任务并推动其获得有效实现。同时,设定绩效考核目标对于企业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而言,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抓住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绩效考核指标的实施对策

对于任何组织而言,如果想更加高效地实施企业绩效考核及绩效管理,都应该具备或者是奠定这两个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条件。

一是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及使命。对于企业而言,确定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能够让组织内部成员更加清晰地看清楚企业存在的目的以及意义,而且对于企业组织而言,要想实现更大的经营目标就一定要做出相关的目标设定准备,当企业组织目标获得确认之后,才能够在这基础之上对企业目标作出层层分解,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做到十分明确企业的任务以及愿景。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目标,有效的支持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及使命的实现。

二是应该对企业当前设定的岗位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不同岗位的职责做到十分全面的了解,借助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并且所有的工作分析都应该建立在包含岗位的工作活动、职责、任务及产品的基础之上。另外,制定岗位说明书也是实施绩效考核及绩效管理的基本前提。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如表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和使命为立足点,在分析的基础上,为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做出具体的执行计划。

此外,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以及实施考核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做出细化,做到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与实际岗位相匹配,考核方式及周期、考核责任人及员工的参与都在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中有所定义,面谈、辅导等方面的评估都尽可能有详细的全面的分析。这也是企业设定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前提之一。否则,企业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

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绩效考核指标还应该包含了关于不同岗位的未来发展内容,因此,考核人员应该同具体的被考核人员进行深切的交谈,了解被考核人员所期望的未来发展目标以及职业规划,尽可能对绩效考核指标做到有效整合。此外,企业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以及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当中,应该切实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按照绩效考核以及管理方面的相关理论做出总体规划以及分布实施。

企业战略目标要建立在绩效评估体系这一基础之上,并且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更加明确的目标。如果要所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能够发挥出传递企业战略目标这一作用的话,应该至少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一定要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认识得十分明确,并且能对目标做出分解,明确知道想要具体考核的内容;第二,要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考核办法,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目标,最后分解落实到具体每一位员工。

三、总结

“即使不好好执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你也不会被投进监狱,但你无论如何也应该认真执行它,因为那将使你本人和自己的团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既是杰克・韦尔奇对所有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的忠告,也是我们在推进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达成的重要共识。在杰克・韦尔奇担任CEO的20多年期间,通用电气(GE)经营业绩与市场价值的突飞猛进,无疑从企业经营的根本方面佐证了杰克・韦尔奇极为出色的领导才能,以及包含绩效考核在内的经营策略的实践成效。

卓有成效地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绩效考核指标的有效设定及合理实施,则是企业成功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首要前提。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并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时刻彰显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EVA;绩效考核;策略

一、基于EVA的绩效考核概述

EVA即经济增加值,强调的是一种“经济收益”,与传统会计上描述的利润是有区别的。EVA的简单公式:EVA=税后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负债+股东投资)或EVA=调整后的收入-资金的机会成本。EVA对企业管理体系、激励制度、评价指标、理念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任何公司来讲,提高经济附加值是关键。简单地说,EVA就是超过资本成本投资回报的那部分价值。当投资回报高于资本成本时,就是创造了价值,当投资回报低于资本成本时,就是破坏了价值。而EVA绩效考核是建立在EVA基础之上的考核方式,围绕资本成本与创造价值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建立在EVA基础上的绩效考核制度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经营者的奖励是他为所有者创造的增量价值的一部分。以EVA为绩效指标,可以使经理人员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委托―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降低全社会的管理成本。正确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落实EVA最关键的制度保障,必将对组织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应用EVA的国内外企业主要有:国外,如JCPenny, KAO, Siemens, CocaCola, SONY,TOYS R’US等;国内,如青岛啤酒,上海轻工,李宁,宝钢等。

二、EVA绩效考核与传统绩效考核的区别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在目标与营业利润基础之上,如超过目标,而且公司营业利润能够支撑公司的绩效考核实施,则通过目标与实际实现业绩情况进行对比,然后根据公司事先约定的考核方案进行考核。这样的话不管这个人努力还是没有努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业绩等均很难察觉出来。传统考核方式具有目标全面且系统、责任落实且明确、有利于细化跟踪等优点,但是存在重点不突出且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差异处理度低、信息要求高、易造成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冲突、指标之间相互矛盾、难取舍、无法与激励体系直接挂钩等缺点。

EVA绩效考核将薪水与 EVA紧密联系起来,其要点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设立奖金库;有着更大的激励力度;可以进行目标自我调整。如:每年末,以当年实际达到的EVA水平与EVA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的1.5倍变换下一年度的EVA目标。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可反映:统一的改进程度;竞争对手改进程度;市场预测等。

从这个对比可以看出EVA对于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它与传统评价体系整合之后能更好地反映出市场对于公司的价值评价,也能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经济价值的大小。

三、公司EVA总目标值的确定

公司财务部于每年接近年底根据公司的经营管理目标,启动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并于当年的年底前完成公司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同时,公司财务部根据批准的财务预算,计算出公司的EVA目标值:

E=公司预算的净利润V-公司资产收益额A

其中:公司资产收益额A=[(期初公司经营总资产+期末公司经营总资产)/2]*a

公司经营资产是指各业务中心在生产经营中所占用的资产。与各业务中心生产经营无关的长期投资、在建工程等公司资产将予以扣减。

a为公司确定的资产收益率。

具体到EVA绩效评价流程来说,主要分成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即设定公司EVA总目标,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设定长短中期目标;第二个环节,即配置资源,通过资源配置方式服务于最大价值工作,如配置为公司总目标服务的财务、人力、管理者资源;第三个环节,即衡量结果,通过简明、准确、核心的考核手段,考核公司投入与产出情况,并与短中长期目标相结合进行评价;第四个环节,即实施激励,通过平衡激励成本与力度,采用量化、非量化相结合以及短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其流程可以用图1表示。

四、公司各业务中心EVA值的确定

EVA绩效考评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公司各业务中心的考核需要建立在目标值基础上之上,而业务中心的目标值建立在评价体系基础之上,如图2。

M1体现了EVA的衡量方式,EVA计算的是去除成本后的收益。即在各业务中心收入的基础上扣除营运成本、折旧、税收等支出项目,通过三大EVA驱动杠杆,即提高效率、扩展规模、优化资本利用等,来实现流程和价值创造的统一。凭借对以往业绩进行衡量和奖励,针对未来进行计划与投资,使投资决策、业绩衡量以及绩效评估统一起来,并由此提供价值创造的责任机制。

M2体现了各业务中心基于EVA的管理决策。各业务中心基于EVA的管理决策是指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管理体系。通过确立EVA驱动杠杆、主要项目、量化评估对EVA的影响、模拟对奖金的影响等步骤和环节,融合到公司各业务中心管理决策流程和战略规划中去。

M3体现了各业务中心EVA的激励机制应用。在划分各业务的EVA中心、明确EVA计算方法、结合导入其他关键考核指标的基础上,作出激励的方案。

M4体现了各业务中心EVA的经营理念。EVA提供了一种整合全公司各业务中心活动的方法和沟通语言。将过程、衡量方法、目标和文化的差异、地盘之争以及独立于整体业绩外的孤岛、焦点集中到EVA,如图3。

在此基础上,公司财务部根据公司确定的EVA经营目标,调整编制各业务中心基于EVA目标的财务预算,从而确定公司各业务中心EVA考核指标。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将公司的总资产按各业务中心的责任目标分为:应收账款、其他流动资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中:其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将根据各业务中心的实际占用情况进行分解。公司原材料、在产品为公司供应链中心的资产占用,应收账款、产成品为公司营销中心的资产占用。即各责任中心的资产占用额为:

营销中心的经营资产总额=占用的其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额+应收账款+产成品

供应链中心的经营资产总额=占用的其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额+原材料+在产品

研发中心的经营资产总额=占用的其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额

行政管理中心的经营资产总额=占用的其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额

其次,根据公司确定的经营目标利润,结合各业务中心的内部经营目标,调整计算各业务中心的内部经营目标利润V1。即:

营销中心的经营利润目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不含制造费用)-销售税金-销售费用-内部结算支付给供应链中心的加工费用;

供应链中心的经营利润目标=内部结算的加工费用收入-制造费用-供应链中心管理费用;

研发中心的经营利润目标=销售收入*研发费用提取率b-研发中心费用;

行政管理中心的经营利润目标=销售收入*行政费用提取率c-行政中心费用。

其中:内部结算的加工费用、研发费用提取率、行政费用提取率将结合公司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公司的财务预算确定。

最后,根据各业务中心内部经营目标利润,计算各业务中心的EVA目标值:

E1=各业务中心的经营目标利润V1-各业务中心占用资产的收益额A1

其中:A1=[(业务中心期初占用经营资产+业务中心期末占用经营总资产)/2]*a

如知道某公司期初、期末资产余额,确定营销中心2009年度资产的平均占用金额如表1所示。

其中:周转现金是根据公司财务预算,核定给各中心的资金周转额度,年度使用中各中心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根据公司的年度财务决算,2009年度营销中心共实现销售利润(未扣减管理费用)为5 730万元。公司核定公司年度资产收益率为10%。则:营销中心2009年度实现EVA目标值为=5 730-4267.44*10%=5 303.26(万元)

五、应用EVA进行公司绩效考核的策略

要彻底确立EVA绩效考核在公司业务资源拓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应围绕内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公司内部EVA绩效考评活动。营造尊重人、爱护人、培养人的绩效考评氛围和机制,运用EVA绩效考评管理方法,形成一个环境舒适、合作愉快、心情舒畅的公司内部EVA绩效考评工作氛围,促进公司内部EVA绩效考评对象的荣誉感和向心力形成。需要注意以下策略:

第一,EVA绩效考核指标项目应当有效,也就是说对于考核的每一个指标必须是有效的,能够准确反映绩效。

第二,EVA绩效考核指标项目应当具体,绩效考核的内容可以用指标来衡量,而且能够进行计量最好。

第三,EVA绩效考核项目应当明确,对于绩效考核,不同的岗位需要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应当明确这些标准建立的条件。

第四,EVA绩效考核项目应当具有差异性。对于考核内容和考核的具体设置需要有一定的差异性,充分保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EVA绩效考核项目应当具有变动性。对于考核的指标值等应该根据变化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对于EVA绩效考核周期,也可以叫做EVA绩效考核期限,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EVA绩效考核周期的确定,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职位的性质、指标的性质、标准的性质等。

【参考文献】

[1] 杜颖,张佳林.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1):84-87

[2] 刘传侦.EVA及其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8(8):215-216.

[3] 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忠霞.EVA 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中的评价[J].商业研究,2009(1):77-79.

第4篇

近年来,全面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全面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以及预算控制过程,对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考评,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全面预算;分析;绩效考评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全面预算是分析本年预算执行情况的依据,也是本年绩效考评的标准,是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活动要素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的重要组成,也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通过年度全面预算的编制,月度预算执行分析,年度预算绩效考评控制就能实现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循环。本文就如何做好企业年度全面预算及执行情况分析与考评进行论述。

一、编制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一)选用编制方法

一般采用固定预算、零基预算、基期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其中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采用固定预算。费用预算采用的是零基预算。销售收入采用的是基期预算。

(二)采用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法

年度全面预算采用定期预算编制,由下一年度1-12月份月度预算组成。月度预算可按照3个月为限的滚动预算编制调整,但原则上年度全面预算数是滚动预算的红线,以此提高内部控制的管控能力。

(三)分解预算指标

按照企业部门工作性质分类,分别编制各类子表,如销售部编制销售收入预算,行政部编制期间费用预算,工程部编制在建工程预算等,最后提交财务部审核。

(四)组织召开预算编制协调会议

会议明确明年经营计划主要指标,作为预算编制依据与基础。如目标产量,销售量,工程项目建设计划等。

(五)预算执行情况与考核

以年度全面预算指标为依据,作为年度支出预算的红线以及绩效考核完成的打分依据。

二、预算控制过程

预算控制分三步走,分别是全面预算编制、月度经营分析会、绩效考核。现就这三部分内部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一)全面预算编制

全面预算的编制顺序: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主要经营指标汇总表。

1.预算年度利润表的编制:

主营业务收入的年度预算数由企业中的销售部门根据基期预算编制。通过月度销售量预计,编制年度销售量总计,同时考虑到当月的现金销售金额比率和应收账款的账期。主营业务成本的年预算数根据工程运维部门所填报的预计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材料费用与制造费用等预计填写,同时生产类固定资产折旧金额由财务根据固定资产明细账计算得出。管理费用年预算数由行政人事部,根据企业基期行政人事费用预计填写,包括:办公费、工资薪金、车辆使用费、会议费等。财务费用年预算数由财务部根据企业的融资计划预测填写,需从现金流量表中“偿付利息需支付的现金流量”科目中取数。最后由财务部根据税法计算出预算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税金、所得税费用、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税金科目金额,汇总编制完成出预算年度利润表。

2.预算年度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根据预算年度中每月的现金销售回款和应收账款当月回款数预计填写。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量根据工程部、行政部、销售部等部门预计的下一年度每月相关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支付预算明细填写,包括人工成本、期间费用、项目主营业务成本等的预计。同时需要注意:预计固定资产采购及在建工程投资类现金流出需在“经营性现金流出”与“投资类现金流出”中区分清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入根据下一年度预计“投资收益”现金流入及“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等分别预计填写。投资性现金流出根据构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的预计现金流出填写,可参考工程支付类、固定资产采购类合同台账的相关数据填写,需要注意:与工程建设计划挂钩,按照合同付款条件,预计付款时点和金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其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根据现金流量表中最后计算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的资金缺口数,按照企业明年的筹融资计划中的股权融资计划、债权融资计划分别填写。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根据现有借款利息加明年计划债权融资利息合并计算填写,分配股利现金流出根据企业股利分配方案预计填写。如果最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计算出为负数就是资金缺口,需通过筹融资计划中的股权融资计划、债权融资计划予以补充,预计现金流入量,计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的相关科目。

3.预算年度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预算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预算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及财务状况。预算资产负债表也称为全面预算方案收尾试算平衡表,用来测试整个预算方案的编制数据是否连续、完整、系统。如果预算资产负债表最后的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能平衡,说明全面预算方案编制工作完整、规范,企业的总预算方案编制正式完成。编制预算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表年初数为基点,充分考虑预算利润表、预算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末数的影响,采用平衡法加以增减后计得,公式如下:资产及负债的期末数=期初余额+预算期增加数-预算期减少数所有者权益期末数=期初余额+预算期增资数(包括预算净利润)-预算期分配数最后按资产负债表的分类和顺序,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数予以适当排列后编制年度预算资产负债表。在编制预算资产负债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有:货币资金根据预算现金流量表中的期末现金余额填写。应收账款科目根据销售部门所提供的销售回款计划,按照期初应收款余额加预计本期应收增加数减本期回款数计算得出。固定资产科目根据工程建设计划,区分预计转固资产金额和在建工程项目金额,用固定资产原值加当期预计增加固定资产数额减去当期折旧计算。企业负债科目中的银行借款科目根据现金流量表中的债权融资方案预计填写。应付账款金额预计,可按照合同台账中未付款金额填写。所有者权益根据年初数加预计利润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和预计现金流量表中的股权增资方案等综合考虑计算填写。全面预算主要经营指标汇总表的作用主要是反映年度主要经营考核指标,包括净利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应收账款余额等,作为年终考核的打分标准之一。

(二)月度经营分析会

在企业进入年度预算的执行期时,应在每月末召开经营分析会,会议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当月财务报表数据,对比分析年度预算中的当月预算数与当月实际执行数,找出未完成差异原因,落实责任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调整编制后面3个月的滚动预算,原则上,累计实际发生数加上截至到年底的未发生月份预算金额不能超出年度预算总金额数。通过月度经营分析会,可及时了解企业现阶段预算的实际完成情况,并对当月经营指标未完成的事项找出原因,各部门应对当月预算中未达标的情况做出说明,及时出具整改意见,及时调整后期的工作计划,确保实现年度预算总目标。

(三)年终绩效考核

年度终了对年度全面预算的完成情况,企业可进行综合评价和打分,与各部门、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可改进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的现象,做到准确、量化的指导标准,杜绝以欠缺的标准或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量化的预算完成指标,能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为企业完成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束语

第5篇

一、构建绩效考核时存在的问题

1.没有完善的考核指标

一个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它应该具有完全且严紧的考核指标,可现在企业人力资源当中所建立的绩效考核通常都是有缺陷的。

因此,一旦考核指标存在缺陷,那么就不能对员工绩效进行有效评定,大多数企业都会参考同行所应用的考核指标,对自己企业的考核指标进行构建,根本按照自己企业具有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动,这便应用了绩效考核的客观性以及有效性。此外,现在企业绩效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以及勤、能与德之上。此种指标当中并没有把员工的所有工作绩效反映出来,并且德以及能与勤考核还不能做出明确的评价,所以很容易就会因为主观想法而使评价指标出现偏差。

2.考核人员存在误区

实际上绩效考核最后要由考核人按照自己获得被考核人所有的行为信息来评判考核人,而在此种评价模式之下,考核人员具有的主观倾向会对考核结果造成影响。

通常情况下,考核者会由于被考核者所具有的某一个特点产生厌恶或喜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晕轮效应。如果考核人员产生了这种效应,那么考核就会失衡,这样做出了的评价结果就会带有主观情绪,使考核结果不在准确。

此外,还有部分考核人员会把被考者定在“平均水平”这个档次,这样被考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将会被忽略,都给被定为平均或以上的结果。此种评价是由下述原因所导致的:考核人应用此种考核模式通常会使自己部门获得短期利益,进而让自己部门工作人员获得奖金与薪酬;考核人员不具备绩效考核的数据,不能针对员工所做出来的绩效进行真实评价。此种考核方法一定不会具有激励的作用,当然也不会发挥绩效考核应有的效果。

二、完善策略

1.对考核标准进行完善

考核标准属于绩效考核的首要原则,想要对考核标准进行完善,就一定要要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保证岗位目标明确以及职责分明。并且应该由人力资源部门以及上级有关部门与员工通过沟通来制定考核标准。同时,还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考核标准进行制定,尽量让所有考核指标都具有简明性、直观性。此外,就是在对考核指标进行构建时,不能只是一味照抄别人的,需要按照自己企业或部门所具有的特征来构建与自己相适应的考核指标。

2.对考核方法进行选用

考核方法属于绩效考核当中重点部分,在选择考核方法时要分析自己企业的情况,然后探究所有的考核方法与模式,选择一个同自己企业相适应的考核方法。通常情况下,所选用的考核方法一定兼顾平时以及年终两项考核内容,同时还要从客观角度来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企业经常应用的考核方法包括:工作记录法、标尺法与序列法等。

3.对称职的考核人员进行选用

对绩效进行考核的人员通常由企业考核绩效的委员会与人力资源部门构成。选择的考核人员一定要称职,同时还要确保考核人员的素质以及能力与构成都要具有多元化。通常由员工同事、人事专家、老员工、技术骨干和下属来担任考核人员,所以只有考核人员表现出多元化,才能从多方位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同时还明确的对各项指标进行确定。此外,如果多元化的考核人员组成还能够使绩效考核结果变得更加公正。

第6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绩效考核的概述

1.1绩效考核的内涵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包括员工绩效的优劣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多因性”、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员工绩效的“多维性”和员工绩效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动态性”。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考核员工的“绩、能、德、勤”,来相应评价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员工的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

1.2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有效管理员工的基本手段。因此研究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绩效考核是确定员工劳动报酬的根据。只有正确的衡量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实行“按劳分配”,做到公平分配奖酬。其次绩效考核能有效合理的安排人员任用。经过考核,可以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可以通过其能力和专长进行判断,适合某种岗位,达到人尽其才、因岗配人的效果。再次,绩效考核可以为员工培训提供客观的依据。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员工存在的问题不足及缺陷,从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更好的发挥培训的效果。最后,绩效考核可以激励员工,有效的促进员工的成长。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决定奖惩的类别,可以让员工发现自身不足,给员工一个明确的目标,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绩效考核中被考核对象问题绩效考核中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体系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缺乏企业整体的概念。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认为绩效管理师人力资源部的职能所在,其他被考核部门只是协助、配合其做好相应的工作即可。因此在自评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给自己部门评分很高,给其他部门评分或高于常态或低于常态,这些都有失公正。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大大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成效,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同时,各个部门对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彼此意识不到位,被考核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原因及目的等没有明确的了解,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指标的选取等等没有很好的关注,也不关心,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

2.2绩效考核中考核者问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考核的考核者素质高低不一,良莠不齐。没有进行相应的考核培训,不具备相应的考核资质,考核者的态度就容易不客观,而在考核中考核者就容易受主观个人意愿影响,评价随意,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考核每一位被考核者。比如,在考察业绩时,一些员工就会因为某些自己特别突出的专长,而掩盖了其他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考核者放松了考核要求,使得考核出现偏差,影响考核结果。

2.3绩效考核体系自身问题首先是缺乏考核缺乏公正的考核制度。当企业环境缺乏公平合理性的时候,考核如同不考核。尤其是当在考核还没有完成时,考核结果已经确定。这些都会给被考核员工一个印象就是绩效考核只是走过场,根本不是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结果的考核。这样大家就会视考核为无物,丧失了考核的意义。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没有经过全体员工沟通,使得设计的考核方法、指标、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同时因为企业一直在发展与变化,而考核体系却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调整不及时。再次,还有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考核缺乏明确的指导目标、指标设置不客观、缺少绩效考核的培训指导,这些都致使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程序不被员工所理解采纳,取而代之的是员工埋怨、与考核者争执、消极抵抗和越级反应等等。更有甚者,连考核者都不清楚自己考核的目的和原因。最后,对于绩效考核结束后产生的结果利用不够。在考核结束后,理应将考核结果公布,实现上下级的双向互动,共同制定以后的工作方案。但是目前的状态是考核结果不公开,考核过程走过场,导致了考核结果形式化,考核结果弃之一旁。

2.4绩效考核中沟通问题通常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沟通形式化,只是简单停留在要求考核员工签字认同,很少进行面对面得沟通。如果是当面沟通也是说服考核员工接受考核结果,安抚员工不满情绪。

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出的对策

3.1培养企业正确对待绩效考核的意识绩效考核需要企业领导者、考核者、被考核者等所有企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首先对于企业领导,绩效考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所以就要要求企业领导也要了解绩效考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流程。起码要对于绩效考核的目的及意义要有深刻的认识。企业领导在用一种新思维去看待绩效考核,把考核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其次,对于绩效考核者,首先要自身对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考核体系,考核标准等等要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对其他员工进行考核,同时要积极主动获得领导支持后对被考核员工做好充分的培训,让其对绩效考核有更好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意义和价值。对于绩效考核者要时刻提升自己的考核素质,在考核中秉承客观原则,才能称的上是一个合格的考核者。最后,对于被考核者,绩效考核关乎自身的切实利益,理应给予更过的关注,积极参与有关绩效考核的培训,了解绩效考的意义和目的,将自身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上级主动沟通,共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与企业实现双赢的结果。

3.2建立公正合理的动态的绩效考核制度尽量保证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排除其中的客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主要是改革考核方法,应该采取匿名考核和两条线考核的考核方法。匿名考核就是所有被考核者将自评结果和相关资料统计在一起,建立数据库进行计算机随机编号,考核者只对编号后的材料进行评价即可。两条线考核时针对考核客体的复杂性提出的,因为很多情况下考核者同时也是被考核者。为保障考核结果的公正,应该首先将被考核者进行人群划分,将那部分及时考核者又是别考核者的人从被考核者群体重首先划分出去,随后进行单独考核,这样考核者就不存在渔利的机会。此外两条线考核的另一个意思是要避免将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放在同一水平考核。为此要细分考核的层次。同样,也不能将管理者和员工放在一起进行考评,这样会使普通员工失去很多获优的机会,从而使得考核本身在考核伊始就失去了公正。

3.3制定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在绩效考核中,应保证向所有的考核对象提供明确的工作绩效标准,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绩效考核内容要素必须根据工作分析而设,即由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绩效要素。绩效考核标准要明确:①考核指标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的为主,同时应尽量简洁,否则会加大考核组织者的工作负荷。②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实际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但无论在何种类型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大体上应确立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对超额完成10%~20%定为“优秀”,如对此没有形成规定,而对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都给了“优秀”,显然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这样通常会导致超额完成任务的员工积极性受到打击,很可能会降低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同时在“素质”与“业绩”间安排好恰当的比例与权重,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

3.4注重绩效考核反馈,建立绩效面谈制度绩效反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通过反馈,使被考评者知道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何种进步,尚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为了有效进行考评结果的反馈,应建立与员工面谈的制度。绩效面谈为主管与下属讨论工作业绩,挖掘其潜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上下级之间进行面谈,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态度和感受,从而加深双方的沟通和了解。

3.5制定申诉机制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制定申诉机制,如果有些员工对自己所得到的绩效成绩不满意,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谋求解决。制定这项制度的过程,应该是由员工和高级管理者共同完成的,明确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引导大家改善绩效水平。管理者和员工不应把实施绩效评估看成一种负担,而应当看作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管理者而言,通过评估,可以不必介入到所有的具体事物中,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从而节省管理者的时间,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对员工而言,通过评估,可以得到有关他们工作业绩情况和工作现状的反馈,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告诉他们特长在哪里,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以及某一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应接受的培训,使员工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公司是希望员工获得高绩效而拿到高薪酬,并且不遗余力地希望员工达到这个目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向绩效提高的方向发展。

总之,绩效考核强调的是设置目标,期望以考核来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以期最终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计划工作和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摘要:本文通过对绩效考核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企业人力资源中绩效考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提供借鉴和一定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绩效考核的概述

1.1绩效考核的内涵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包括员工绩效的优劣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多因性”、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员工绩效的“多维性”和员工绩效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动态性”。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考核员工的“绩、能、德、勤”,来相应评价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员工的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

1.2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有效管理员工的基本手段。因此研究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绩效考核是确定员工劳动报酬的根据。只有正确的衡量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实行“按劳分配”,做到公平分配奖酬。其次绩效考核能有效合理的安排人员任用。经过考核,可以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可以通过其能力和专长进行判断,适合某种岗位,达到人尽其才、因岗配人的效果。再次,绩效考核可以为员工培训提供客观的依据。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员工存在的问题不足及缺陷,从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更好的发挥培训的效果。最后,绩效考核可以激励员工,有效的促进员工的成长。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决定奖惩的类别,可以让员工发现自身不足,给员工一个明确的目标,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绩效考核中被考核对象问题绩效考核中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体系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缺乏企业整体的概念。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认为绩效管理师人力资源部的职能所在,其他被考核部门只是协助、配合其做好相应的工作即可。因此在自评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给自己部门评分很高,给其他部门评分或高于常态或低于常态,这些都有失公正。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大大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成效,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同时,各个部门对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彼此意识不到位,被考核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原因及目的等没有明确的了解,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指标的选取等等没有很好的关注,也不关心,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

2.2绩效考核中考核者问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考核的考核者素质高低不一,良莠不齐。没有进行相应的考核培训,不具备相应的考核资质,考核者的态度就容易不客观,而在考核中考核者就容易受主观个人意愿影响,评价随意,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考核每一位被考核者。比如,在考察业绩时,一些员工就会因为某些自己特别突出的专长,而掩盖了其他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考核者放松了考核要求,使得考核出现偏差,影响考核结果。

2.3绩效考核体系自身问题首先是缺乏考核缺乏公正的考核制度。当企业环境缺乏公平合理性的时候,考核如同不考核。尤其是当在考核还没有完成时,考核结果已经确定。这些都会给被考核员工一个印象就是绩效考核只是走过场,根本不是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结果的考核。这样大家就会视考核为无物,丧失了考核的意义。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没有经过全体员工沟通,使得设计的考核方法、指标、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同时因为企业一直在发展与变化,而考核体系却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调整不及时。再次,还有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考核缺乏明确的指导目标、指标设置不客观、缺少绩效考核的培训指导,这些都致使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程序不被员工所理解采纳,取而代之的是员工埋怨、与考核者争执、消极抵抗和越级反应等等。更有甚者,连考核者都不清楚自己考核的目的和原因。最后,对于绩效考核结束后产生的结果利用不够。在考核结束后,理应将考核结果公布,实现上下级的双向互动,共同制定以后的工作方案。但是目前的状态是考核结果不公开,考核过程走过场,导致了考核结果形式化,考核结果弃之一旁。

2.4绩效考核中沟通问题通常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沟通形式化,只是简单停留在要求考核员工签字认同,很少进行面对面得沟通。如果是当面沟通也是说服考核员工接受考核结果,安抚员工不满情绪。

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出的对策

3.1培养企业正确对待绩效考核的意识绩效考核需要企业领导者、考核者、被考核者等所有企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首先对于企业领导,绩效考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所以就要要求企业领导也要了解绩效考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流程。起码要对于绩效考核的目的及意义要有深刻的认识。企业领导在用一种新思维去看待绩效考核,把考核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其次,对于绩效考核者,首先要自身对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考核体系,考核标准等等要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对其他员工进行考核,同时要积极主动获得领导支持后对被考核员工做好充分的培训,让其对绩效考核有更好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意义和价值。对于绩效考核者要时刻提升自己的考核素质,在考核中秉承客观原则,才能称的上是一个合格的考核者。最后,对于被考核者,绩效考核关乎自身的切实利益,理应给予更过的关注,积极参与有关绩效考核的培训,了解绩效考的意义和目的,将自身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上级主动沟通,共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与企业实现双赢的结果。

3.2建立公正合理的动态的绩效考核制度尽量保证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排除其中的客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主要是改革考核方法,应该采取匿名考核和两条线考核的考核方法。匿名考核就是所有被考核者将自评结果和相关资料统计在一起,建立数据库进行计算机随机编号,考核者只对编号后的材料进行评价即可。两条线考核时针对考核客体的复杂性提出的,因为很多情况下考核者同时也是被考核者。为保障考核结果的公正,应该首先将被考核者进行人群划分,将那部分及时考核者又是别考核者的人从被考核者群体重首先划分出去,随后进行单独考核,这样考核者就不存在渔利的机会。此外两条线考核的另一个意思是要避免将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放在同一水平考核。为此要细分考核的层次。同样,也不能将管理者和员工放在一起进行考评,这样会使普通员工失去很多获优的机会,从而使得考核本身在考核伊始就失去了公正。

3.3制定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在绩效考核中,应保证向所有的考核对象提供明确的工作绩效标准,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绩效考核内容要素必须根据工作分析而设,即由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绩效要素。绩效考核标准要明确:①考核指标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的为主,同时应尽量简洁,否则会加大考核组织者的工作负荷。②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实际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但无论在何种类型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大体上应确立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对超额完成10%~20%定为“优秀”,如对此没有形成规定,而对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都给了“优秀”,显然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这样通常会导致超额完成任务的员工积极性受到打击,很可能会降低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同时在“素质”与“业绩”间安排好恰当的比例与权重,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

3.4注重绩效考核反馈,建立绩效面谈制度绩效反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通过反馈,使被考评者知道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何种进步,尚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为了有效进行考评结果的反馈,应建立与员工面谈的制度。绩效面谈为主管与下属讨论工作业绩,挖掘其潜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上下级之间进行面谈,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态度和感受,从而加深双方的沟通和了解。

3.5制定申诉机制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制定申诉机制,如果有些员工对自己所得到的绩效成绩不满意,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谋求解决。制定这项制度的过程,应该是由员工和高级管理者共同完成的,明确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引导大家改善绩效水平。管理者和员工不应把实施绩效评估看成一种负担,而应当看作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管理者而言,通过评估,可以不必介入到所有的具体事物中,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从而节省管理者的时间,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对员工而言,通过评估,可以得到有关他们工作业绩情况和工作现状的反馈,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告诉他们特长在哪里,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以及某一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应接受的培训,使员工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公司是希望员工获得高绩效而拿到高薪酬,并且不遗余力地希望员工达到这个目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向绩效提高的方向发展。:

总之,绩效考核强调的是设置目标,期望以考核来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以期最终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计划工作和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红卫,徐时红.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J].经济师,2002(5):152-153.

第7篇

关键词:银行业 绩效考核 体系 构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银行业领域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银行业的内部竞争当中,还是传统银行业网络金融的竞争当中,都要求现代银行具备更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才能在激烈而残酷的银行业竞争当中站稳脚跟。绩效考核,是包括银行在内的现代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必备策略,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提升,成为现代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少银行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对于现代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仍然需要更多的实践探讨。

一、目前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中国的银行业就开始着力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在绩效考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受到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所受的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绩效考核体系可操作性较差。目前银行业内的绩效考核标准内容凌乱,出现了很多不严谨、不标准的情况,尚未能形成完整的绩效考核系统,因而在实际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绩效考核标准所提供的指导性较差,在很多时候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无法服众。其二,绩效考核的目标设定不合理。现阶段银行业的绩效考核工作方式较为主观,在目标设定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仅仅考虑了员工的个人表现,而未能将个人表现和银行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绩效考核工作和银行发展的脱节。其三,绩效考核的方式较为呆板。银行业的绩效考核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的项目繁多,但缺乏变通,考核过程和考核方式死板、僵化,导致所得到的考核结果可靠性差,进而导致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于考核工作的不屑与不信任。其四,绩效考核缺乏员工的积极参与。银行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很多员工存在认识模糊、缺乏积极性的状况,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阻力重重,并且由于员工的考核成绩作假,导致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结果失真。

二、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实行自上而下、公开透明的效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规范开展,应当采取自上而下、层层负责、层层监督、公开透明的绩效管理制度。由银行的高层领导担任绩效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自上而下地设定绩效考核工作任务和开展方式,要求考核者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对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运用适当的考核工作技巧,采用多样化的考核策略,获得真实有效的考核结果。对于所有的考核过程、所有人的考核结果要予以公布,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对银行绩效考核的全过程进行良好控制。对于员工不明白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要进行充分的讲解,对于员工存在疑问的考核步骤、考核流程,要进行充分的答疑。

(二)实行系统规范、效果突出的绩效考核方法

将多种目前较为主流的、考核效果可靠性高的绩效考核方法进行结合运用,可以达到较好的银行绩效考核效果。目前,银行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有目标管理法、KPI考核法、BSC绩效考核、EVA绩效考核、经济资本考核等,此几种方法操作原理不同,但实践证明考核效果均不错。银行在开展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银行自身的人力资源实际状况和预定的考核目标,从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组合运用,在良好的考核方式的支撑下,实现银行绩效考核的规范化、系统化,提升绩效考核方式的可操作性,提升员工对于最终的考核结果的信任度。

(三)实行人人参与、随时举报的考核监督机制

在银行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作假的行为让人深恶痛绝,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银行的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化、无效化。因此,需要强化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监督机制,采取人人参与监督、随时可以举报的监督策略,实现绩效考核全过程的规范化操作。银行应当设定匿名举报的途径,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在发现周围的绩效考核作假行为之时随时举报,然后由上级组织对参与考核作假的人员进行调查,在确认作假行为后进行严肃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倒逼所有的参与绩效考核的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推动银行绩效考核规范性、有效性、可靠性的提升。

三、结束语

在现代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管理手段,对于员工的约束、激励作用非常强,为所有的银行管理者所认可并充分利用。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帮助现代银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提升,从而依托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切实提升银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华.HC银行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设计[D].河北经贸大学,2014

[2]汤统章.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第8篇

关键词:医院 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发展逐步进入深水区,医院的传统管理模式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少医院开始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优化医院员工的激励模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一些医院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本文对部分医院绩效考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的策略,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当前医院绩效考核的不足之处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当前医院绩效考核的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缺乏精准的岗位职责分析

对医院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前提是精准科学的岗位职责分析。医院的医护人员与管理者在其工作岗位上应该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量以及完成质量等等,均需要通过对岗位进行科学的分析来进行量化管理。在量化了各个指标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标准,使医院员工明确自身岗位所承担的职责。而现实情况中,一些医院并未在对每一个岗位进行精准职责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绩效指标体系,还有一些医院虽然意识到了岗位分析的重要性,但是分析的方法与分析的精准程度不足。以上这些因素使得医院所构建的员工绩效考核指标难以客观地反应员工工作实际,失去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二)缺乏严密的绩效考核政策

不少医院在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法的时候,绩效管理体系的制定者主要来自医院的内部管理人员,并未将绩效管理专家的意见与观点考虑进去,这就导致所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在科学性上不足。一旦在绩效考核的实践中遇到问题,再对考核机制进行人为的改动,绩效管理的严谨性得不到保证,违背了考核的初衷。在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时,一些制定者往往会处于自身部门的利益,向一些科室和专业进行倾斜,加之绩效细则制定者往往来自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容易使一线医护人员产生抵触心理。

(三)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是在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和考核方法的确定上不尽合理。有不少医院往往将自身的收入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轻视社会效益,注重财务收支。没有相应的收入与成本核算监督体系,将经济效益放在了超越社会效益的位置。其次是目前的绩效考核标准难以充分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少医院的员工效益收入是结合了每一个科室的收入与成本之后核定的,由于难以对每一名员工的具体绩效进行量化,导致医院科室之间由于利益分配而发生矛盾,影响力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缺乏及时的绩效沟通机制

在不少医院,绩效考核机制沿袭了两级考核的方法,及医院一级的绩效考核与科室一级的绩效考核,在一个具体的科室里,常常并不具备一个具体的考核的指标,导致不少医护人员并不能明确自身被考核的指标范围,那一确定自身的努力方向。此外,由于不少科室的管理者往往业务繁忙,科室一级的绩效考核仅仅在形式上存在,并未能实现医院二级绩效考核的初衷。另外,由于科室绩效考核的不完备,导致其考核结果的反馈流程也常常被忽略,不少职工只有在奖金发放时才获知自身的考核结果,容易引发员工间的矛盾,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优化医院绩效考核的策略

(一)更新医院绩效考核的观念

医院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应充分认识到员工绩效考核的目标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考核方法来评估每一位员工岗位的工作业绩,从而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使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不是简单的奖励与惩罚,而是借助科学客观的考核结论,为员工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合理化总结和评价,最终实现医院的整体目标。

(二)建立科学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只有建立科学、客观且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使医院工作目层层分解至每一个人,使医护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以量化的工作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在指标体系的设立上,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推荐以下3个主要维度。首先是财务指标,从医院利润的维度,对资产运营、利润增长、员工工资等方面进行考核;其次是患者指标,从患者满意度、社会信誉度等方面进行考核,第三是学习与发展指标,主要针对员工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三)确保医院绩效考核的沟通反馈

在医院绩效考核中,不能缺少管理者与医护人员间的有效常态沟通。首先,医院所有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均需要管理者与员工进行共同决策;其次,通过及时、充分的沟通反馈机制,使被考核的医护人员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内容等;此外,在管理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中,激发出被考核者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四)充分运用医院绩效考核结果

医院进行绩效考核的归宿点便是合理而充分地运用考核结果。首先,科学的考核结果能够为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决策时提供有效的佐证;其次,绩效考核的结论可以为每一名员工在进行自我学习与进步时提供客观的借鉴。此外还可以将绩效考核结果用于职工的晋升、薪酬等方面,使之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目的的进行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的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医院应将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医院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2):91-96

第9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企业;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066-01

一、绩效考核的内涵和作用

绩效考核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企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有效管理的方法。绩效考核作为一种衡量、评价、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正式系统,可起到检查和控制的作用,并以此来揭示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及其未来工作的潜能,从而使员工自身、企业和社会都受益。绩效考核不应看作是应用某种技术或方法考核员工这一单纯过程,而应看作一个系统,它自成体系。首先,从这个系统内部来看,它包括绩效界定、绩效衡量、绩效反馈这三个部分。另外,这个体系并非孤立,而是与外环境相互影响,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见图1所示。

图1绩效考核系统

二、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虽然这些年在绩效考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公司绩效考核在目标体系、内容形式、考核标准、考核过程、考核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力度不大,还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1、缺乏系统性。绩效考核仅仅被视为一项独立的管理行为,并未与企业战略、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链接;考核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分解,不能解释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及部门间的职能差异;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不同的部门、不同岗位其工作性质、工作方式有很大差别,所以对各部门的考评应有不同的侧重,针对各部门工作岗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评项目,选择适当的考评方法。2、缺乏定量指标。考核指标的制定多以定性为主,缺乏科学、定量的指标,无法准确的反映员工的实际绩效情况,暴露了其考核方法的主要弊端: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考核结果客观性差。3、缺乏导向性。绩效考核指标要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引导员工的绩效行为,然而,南建珠海分公司公司绩效指标及权重设置过于统一,目标定位过于笼统、空泛,不能切中要害,无法引导员工改善绩效以及明确各自的工作努力方向。4、缺乏过程控制。南建珠海分公司的绩效考核,忽视了日常的沟通与指导以及对人力资源的过程管理,过于看中结果考核;实际上,绩效考核应在年初制定绩效计划,让员工明确各自的努力方向,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沟通、指导与反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绩效行为,直至完成绩效目标。5、缺乏反馈。一方面,员工绩效考核操作一结束,各种表格、总结便束之高阁,有关职能部门没有进行分析,结果也不反馈,企业领导、考核者和被考核员工缺少沟通交流,员工对自己在组织中的排位,特别是优缺点和改进方向无从知晓。

三、绩效考核的改革构想

绩效考核的改革构想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应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出发。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更是绩效考核的关键;考核过程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企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活动。2、绩效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和可衡量的策略性目标。明确企业战略并建立一整套符合企业战略的策略性目标,使全体员工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同时,制定可衡量的员工绩效标准,不断地与员工沟通使员工了解公司的愿景、目标与行动方案,促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将传统的人力资源中个人绩效管理的范畴延伸到企业经营绩效管理之中,使企业绩效透过个人绩效管理得以贯穿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将策略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方案,将组织目标的实施过程、结果与个人绩效管理系统紧密结合,进一步与员工学习与成长及奖酬制度相结合。3、绩效考核中员工绩效考核内容的确定。评估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要全面的反映员工的绩效行为,南建珠海分公司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评估员工工作业绩的绩效考核内容分为关键绩效和综合行为能力两个方面,其指标含义为:(1)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基于企业战略的平衡计分卡而设立的,是评估员工绩效内容的重点;关键绩效指标是用来衡量员工绩效表现的具体可量化指标,是对工作完成效果的最直接衡量方式。关键绩效指标因来自于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反映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设立关键绩效指标的价值在于:使经营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对绩效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行动上,及时诊断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并采取提高绩效水平的改进措施。(2)综合行为能力指标。综合行为能力指标是衡量被考核人员工作范围内的一些相对长期性,过程性,辅难以量化的行为能力的考核方法。综合行为能力指标设定的价值就在于:a、提供了绩效管理的客观基础和全面衡量标准,以弥补仅用完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所不能反映的方面,更加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b、关键绩效指标与综合行为能力指标相互结合,使上级领导对公司价值关键驱动活动有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BSC;GX公司;绩效考核

    1 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分析

    (1)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脱节。

    目前,GX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但战略目标未能通过绩效管理有效分解和传递。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体现不出公司的战略导向,仍然只将考核重点放在收入指标上,在公司发展初期应该可以,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业绩指标,而关键业绩指标必须与公司战略目标一致。GX公司在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形成绩效管理目标是比较欠缺的。

    (2)绩效考核管理基础薄弱、考核方法过于简单。

    GX公司绩效考核管理的基础工作很薄弱,没有建立起完整、规范的绩效考核与管理制度;考核没有明确的、系统的配套制度作保障。

    (3)缺乏完整的绩效管理环节、没有形成完善的闭环机制。

    GX公司没有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与面谈等四个环节。GX公司缺乏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等环节;同时,GX公司的考核结果也仅仅与奖金分配挂钩,没有将考核的结果反馈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其它职能中去,例如指导新员工招聘、员工晋升、员工培训等等。

    (4)绩效考核指标过少、不成体系。

    GX公司对很多非常重要的关键指标都没有放在重点考核中,比如回款率、客户维持率、故障处理及时率、投诉率、安全事故率等。量化的绩效指标主要是市场收入指标,大多是一些感性的、无量化的考核,比如工作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都是通过主观影响评定。对于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以及如何使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GX公司考虑得不很周到。

    2 基于BSC的关键业绩指标设计

    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认真分析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在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利用平衡计分卡原理(BSC),从多方面考虑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从企业战略目标的出发,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关键要素的提炼,形成财务策略目标、客户策略目标、内部运营策略目标以及

    学习与成长策略目标,进一步将关键要素转换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指标,通过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战略实施乃至战略修正的目的,即一方面通过财务指标保持对组织短期业绩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员工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产品、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综合考虑,共同来驱动组织未来的各项绩效,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

    (1) 财务策略指标:为确保公司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从公司财务指标层层分解,与本岗位相关联的财务衡量指标如:内部考核利润、成本、可控费用等。

    (2) 内部运营策略指标:依据本公司绩效目标,由该岗位的主要职责提取的,能够表明工作质量和效果,用于考核和管理被考核者业务工作完成情况而设定的可量化的或可行为化的考核指标,对公司的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

    (3) 客户策略指标:通过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实现其对客户服务质量的改进。

    (4) 成长策略指标:员工在追求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

    GX公司战略目标BSC中根据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将其分解为不同层面的目标,从财务和非财务等方面综合设置绩效指标,促使绩效考核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平衡计分卡,我们可以进行公司上下的战略沟通,查找和发现公司各种管理方面的不足,避免出现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的问题,以及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在本次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中,综合运用了平衡计分卡和KPI分析法,构建公司及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指标体系。

    具体程序是从公司的远景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从平衡记分卡四个维度的找出公司级绩效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从BSC的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建立各部门的KPI指标,并以此作为部门经理的KPI,最后是将部门KPI进一步细分,从而确定具体岗位的绩效指标与考核标准。

    3 公司绩效考核实施

    3.1 公司绩效考核评价

    绩效考核指标确定以后,我们就要按照考核周期、考核程序进行员工绩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月度绩效评价一般只对业绩指标进行考评,主要用于月度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年度绩效考评除了业绩绩效指标外,还要对能力指标、态度指标进行考评,能力与态度考评一般通过给上级管理者或同事之间根据日常的感知进行模糊评分。

    我们根据各员工的综合得分进行年度等级评价,一般来说,根据绩效考评得出评价结果后,可以按照顺序确定评价等级。评价等级有多种表示方法,对于一般员工可以按照五等分法,根据员工的考评分值形成正态分布的形式,划分等级。

    3.2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设置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考核周期的选择因各企业性质、要求的不同,没有唯一的标准,可以为一个月、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也可在一项特殊任务或项目完成之后进行。如果周期过长,一则可能给评价带来误差,二则考核不及时、过分滞后而失去考核的激励作用。如果考核周期太短的话,将大量增加考核的工作量,增加考核成本,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反而给公司经营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设计GX公司绩效考核周期时,着重考虑了以下因素:

    首先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周期来确定绩效考核周期。

    其次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来确定考核周期。不同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对其的考核周期应有所区别。

    第三,要考虑绩效考核的成本。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GX公司将考核周期定为对普通员工按月度、和年度考核。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月度、半年和年度。

    在月度考核时主要考核业绩指标,主要用于月度绩效奖金的发放;在半年及年度考核时,不仅考核业绩指标,同时对能力指标、态度指标进行综合考核,主要用于年终奖、工作调整、岗位晋升等的评判依据。

    3.3 考核程序

    (1)对各部门及负责人进行考核评分,综合行政部进行统计、汇总后形成考核报告,经公司考核领导小组审核;

    (2) 综合行政部将部门考核结果书面反馈到相关部门负责人;

    (3)部门负责人对下属进行评分并根据得分确定下属的综合评定等级,报综合行政部,综合行政部将所有综合评定结果上报考核领导小组审核;

    (4)审批后的考核结果反馈到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将最终考核结果反馈给相关被考核人,并对成绩工作,指出工作不足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5)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部门或员工,可提出申诉;对无异议的部门或员工,综合行政部将考核表及有关考核资料整理归档,并依据考核情况改进考核方案,使考核体系更加完善,符合企业实际。

    3.4 绩效面谈反馈与申诉

    综合行政部将最终考核结果正式反馈给各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将考核结果向部门员进行面谈反馈,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与下属共同商讨进一步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如果下级对考核结果存在异议,上级需要正面解释,如果不能解决,员工可以进行申诉,以采取书面形式向综合行政部提交申诉书。

    参考文献

    [1]王菲主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200212.

    [2]王刚,李志祥.现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09):2728.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4-0076-04

一、引 言

随着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经营考核的理念和方法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绩效考核在保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何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方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Robert Ka.plan)教授和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诺顿(David Norton)提出的“平衡计分卡”

(Bal.anted Score Card,简称BSC)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绩效的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等4个维度对企业进行绩效衡量,形成了一套新的经营绩效考核系统。其显著特点是将银行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银行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通过具体的目标和指标把银行的使命和战略转换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核心理念是:只有“根深”(学习成长能力强)、“枝壮”(内部流程有效率)、“叶茂”(客户满意度高),才能“果好”(财务效益高)。这一核心理念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设计

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在整个商业银行考核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文在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

1.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构想

商业银行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案设计时应实行包括分行卡、公司条线卡、零售条线卡在内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其中,银行分行卡对应分行整体绩效评价,公司条线卡和零售条线卡是分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在两大条线的进一步细化。一般地,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构想应具体体现以下3个方面:首先,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在各项指标(如对私存款指标、个贷指标、VIP客户数及中间业务收入等指标)的设计上应根据银行特色建设、业务整合情况和历史原因进行综合考虑,突出规模发展和特色发展,注重平衡发展。其次,银行在设计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突出客户基础指标、减少绩效考核均衡指标、同时促进业务规模、经济效益等规模指标与业务转型、客户基础、优质服务和风险控制等均衡指标的发展,实现分行与总行卡指标对口衔接。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应用方面,应坚持以利润为导向、以战略执行效果为调节的应用策略,并补充市场占比调节系数,突出扩大市场份额的要求。最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设计要考虑各部门之间共性、个性工作,重点突出总行卡分管专业指标、部门重心工作、基础项目推进、定期反馈等主要指标。

2.确定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根据银行的具体实际,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关键因素不超过8个,同时必须兼顾银行的多个层面,在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取得平衡。对商业银行而言,80%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应当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在关键业绩指标的选取中,应该结合部门目标和岗位特征,全面分析和判断指标是否是“部门成功关键”或“岗位成功关键”,从而选取适当的绩效考核指标。因此,银行在确定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时,必须要有针对性,要瞄准战略目标,找出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关键因素。

3.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国外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研究开展得较早,研究深入,方法成熟。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银行就确立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愈来愈认识到商业银行原有的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局限性,逐渐把客户满意度放在首位,开始重视内部程序管理、学习与成长等无形资产方面的因素,银行绩效考核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财务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只有处理好非财务指标,有选择性地将客户管理、内部程序及学习与成长等方面的因素融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才是完善的。

本文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独特之处,在明确各层面战略目标之下,尽量保持商业银行原有财务指标,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设计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首先,财务层面。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财务层面的指标设置应以利润稳定增长和不良贷款监管达标为战略目标,设置经济增加值、非利息收入等指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营运资金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获利能力在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银行的差异水平。其次,客户层面。商业银行是一个真正以客户为导向的行业,在设计绩效考核客户层面的指标体系时,可设置获取目标客户数、客户关注度指标。但是,绩效考核客户层面的指标体系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客户关注度、客户满意度的评价是客户的主观态度而不是其客观行动,因此还需要与客户保持率等指标相结合。再次,内部业务流程层面。业务流程是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相关逻辑活动的有序集合,推进流程效率提高和案件发生最小化应为内部业务流程的战略目标,根据银行各单位业务特点、产品和部门的不同,商业银行在内部业务流程层面的绩效考核可以设置风险控制、产品和服务创新、合规经营等指标。最后,学习与成长层面。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绩效考核应该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强员工满意度,使员工能成为训练有素且士气高昂的工作团队。本文设置各岗位胜任员工占比、员工保持率等绩效考核指标。

4.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合理、科学的指标权重是商业银行进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重要前提。针对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特征,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可以将定性和定量识别方法结合起来,其中,定性确定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定量确定方法可以用层次分析法。一般地,由于财务层面的各项指标体现的是银行的工作业绩,所以相应权重较高,财务层面的各项指标可以占比

40%左右;而对于像员工流失率这样的指标,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对银行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可控性较低,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对其很难掌控,所以相应的权重就比较低。针对银行各个支行及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特性,各个层面指标的权重也会有所不同,相应的会各自有所侧重,但是一般权重都不应该超过30%,权重过高容易导致“抓大放小”对权重相对较小的指标不予以关注,而且容易导致考核结果有失公正;相反,权重的设置也不应该太低。太低会使得考核的指标缺少影响力而相关的部门不予以足够的重视。总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是完全可能制定出符合自己银行特点的指标体系的权重的。

三、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是商业银行追求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贵探索。在深刻把握平衡计分卡的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目标和指标设定必须因果相联,科学合理

首先是下级行的平衡计分卡必须与上级行平衡计分卡衔接,各部室的平衡计分卡要与本行的平衡计分卡衔接,岗位客户经理或专员的平衡计分卡与部门的平衡计分卡要衔接。其次是时间衔接。年度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分解到季度,季度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分解到月度。同时,为了避免银行管理层在多项指标中耗费大量的精力,减少银行在收集数据和监督活动中花费的时间和资源,测评的指标不应过多,要坚持精而不多,控制在20个以内;明确而不模糊,能够有效量化;关键而不空泛,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

2.突出战略重点

设立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不封顶指标,对公为对公存款日均、中间业务净收入、有效客户指标;对私为储蓄存款日均、个贷时点、中间业务净收入、有效客户指标,采用按绝对值超额完成数加分制。突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

3.注意沟通反馈

在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是一项需要管理层、各部门、各分支行、团队和个人充分参与的工程,只有各个层次对银行的整体战略、局部策略和阶段性策略充分认同,才能保证平衡计分卡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与银行管理层、各部门、各分支行、团队和员工进行沟通和反馈,才能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如可以充分利用刊物、公告栏、会议等形式及时收集反馈意见,根据需要修正绩效考核计分指标,改进绩效考核的方案和流程,相关部门同时根据沟通及反馈的意见不断地对每个绩效指标进行有效的监测、评估和测算。

4.建立奖惩制度

为了使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顺利实施,真正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结果利用起来,商业银行需要在各部门及个人层次上将平衡计分卡的实施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优越性。

5.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专人负责

平衡计分卡是先进的管理工具,科学又复杂,必须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考核办公室,其职责就是根据商业银行每年的战略目标,按平衡计分卡的原理要求,对各个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定期总结,寻找差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绩效考核成为一种持续的管理活动。

第12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 考核方法 运作成本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对绩效考核方法进行一些比较和探讨:

(1)从绩效考核方法本身的特性来看。从绩效考核方法本身的特点而言,关键业绩指标法与平衡记分卡都强调绩效考核的企业战略导向,并通过考核将企业战略发展具化为企业及员工的行动,适合大企业重视管理的策略需要。尽管中小企业也有战略导向的需要,但中小企业一般更重视市场的运行,目标管理模式通过目标明确的层层深化,重在实现目标所规划的结果,比较适应中小企业追求成长的总体战略要求。360度反馈作为一种有效的能力开发手段,可合理有效的应用于大企业对主管能力的考核评估,以全面评估主管工作技能、方法以及策略,评价企业某部门主管的胜任能力。360度考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兵多将少无帅才”的情况,可以从多个角度评估主管级别的胜任力。

(2)从绩效考核体系运作的成本角度来看。对于企业而言,任何企业行为的的价值在于所产生的经济收益高于投入的成本,绩效考核同样遵从这一原则。一般而言,绩效考核的成本包括有管理成本、组织成本以及考核信息收集与管理的成本。一般而言,量化评价的考核模式方法的成本要高于定性评价的考核方法,但定性评价又会因为信息传递的失真而增加成本。企业规模越大,绩效考核信息传递的失真会越严重,这甚至会超过量化的成本。因此,一般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倾向于采用量化的形式。

平衡计分卡的操作要从四个维度进行考核,各个维度又存在一些关键的考核指标,需要的数据量巨大,一般比较适合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而且最好是流程运行比较完善的企业,其运作的成本很大。

中小企业组织扁平化管理,企业层级较少,信息传递失真度小,在绩效考核中可以考核更多的信息,因此可以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同时,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法的模式也是很有效的。

360度反馈主要用于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的考核,获取数据的方式是成本的关键点,如果要采取不记名评价的方式,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或者采取更为简约又可执行的方式,否则成本也会相对过大。

(3)从绩效考核的文化背景角度来看。绩效考核的精髓就是要体现客观、公正、公平。对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大企业而言,人际关系复杂,人际交往和战队思想非常主流,这样会造成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从而使企业失去活力,人人都浮于表面,这不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包括一些成长起来的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也染上这种“国企病”。

显然,关键业绩指标法模式和目标管理是量化的管理,一切用数字说话,能够有效抑制中国文化的影响。360度考核则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中国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来加以控制。对于很多企业来说,360度考核是作为一种能力开发的工具。

(4)从绩效考核周期的角度来看。绩效考核按照周期分为定期考核(每周、旬、月度、季度、半年、年度)和不定期考核两种。

一般来讲,基层生产或销售人员需要进行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而中高层考核周期则稍微可长些。

从这方面来看,目标管理法的好处在于能有效地调动员工主动性,自由度比较强,但是对主管和员工素质有一定要求,适用于一些不方便量化的工作,也适用于日常的工作进度控制。

关键业绩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则能够把目标分解到部门及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但是这需要大量的量化工作,对部门中层的日常工作要求比较高,增加了管理的时间成本,需要技术手段的辅导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更适合有一定规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