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简单的毕业设计

简单的毕业设计

时间:2023-07-07 17:2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简单的毕业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简单的毕业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就业 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总结,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阶段的学习。所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四年的收获,也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就业。当前,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忙着找工作,或边找工作边做毕业设计(论文),导致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水平呈下滑趋势,更主要的是学生没能抓住在校四年的最后一阶段的总结性学习,致使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善,也必将影响以后的实际工作。

1当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其分析

现以笔者执教的计算机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

1.1教师的题目陈旧或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

一般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的两个月,专业课教师给出毕业设计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之后与相应的指导教师联系。有些教师由于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给出的题目要么陈旧要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比如,有的题目所涉及的专业理论已经处于被淘汰阶段,等学生毕业后,这些理论就过时了。再比如,有的题目脱离了现有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甚至可以作为博士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这样的题目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像这样的选题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1.2学生盲目选题

当毕业设计选题发到学生手上时,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题目去做。同时,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平时基础知识不扎实,觉得哪个题目都难,但又不得不选,所以就随便选一个题目应付。由于选题的盲目性,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学习也是很盲目的,要么焦头烂额,要么疲于应付,最后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便可想而知了。

2 以就业为导向,教师出新题、学生选准题

如何解决以上提到的毕业设计中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学生都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教师出新题、学生选准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1建立跟踪机制,掌握已毕业学生的现状。

已经毕业的学生就好比是学校卖出去的“产品”,作为教师应及时掌握这些学生的现状,以不断改进自己的“生产技术和水平”。这要求教师与那些已经毕业并从事本专业的学生时常保持联系,及时掌握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当前就业市场的最新需求。比如某一开发工具的使用,在高校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功能强大的、最新版本的就是最好的,而笔者从已经毕业的学生那里反馈来的信息是他们所在的公司偏偏喜欢那些功能简单的、版本较老的开发工具。其原因是:那些简单的开发工具都是免费的,公司不必为之付出版权费,且使用较老版本的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软件兼容性好。

2.2教师自身不断“充电”。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后,首先要做的是为自己“充电”。高校教师所从事的多是基础理论教学,而基础理论的发展往往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毕业后会向教师反映,现在就业市场上的需求跟学校所学的知识有些脱节。这一点实际上也反映了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没能跟上当前技术的发展,这也就要求高校教师要跟学生一样,自己不断地加强学习,除了掌握好基础理论外还要努力学习相关的最新技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

2.3教师出新题,学生选准题。

在掌握好了就业市场的需求,并及时“充电”后,专业课教师应能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给出新颖的毕业设计选题。同时,专业课教师在对大三、大四的学生授课时就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动手能力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确定好自己的努力方向,为大四的毕业设计选题和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指导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围绕毕业设计选题学好相关的最新技术,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第2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34-02

一、引言

针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若干意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本专业结合学校及学科的自身特色,讨论如何改变当前应届毕业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现状,确保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计划的平稳运行。积极探索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新模式,探索形成“自主选题、教师辅助、理论为基、实践为主”的新型综合管理模式。强调本科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型管理机制的引导下,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完成两个阶段的过渡,并为其提供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为本科生的设计活动提供良好的开放共享平台,营造出更好的实践氛围,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健全课程设计管理机制

课程设计阶段排在毕业设计之前,也是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提供基础的一个环节,是本科生由传统学习向毕业设计的一个过渡时期。传统的课程设计停留在本科生通过实验箱上固有的电路完成基础实验的阶段,其本质只是完成基本的单片机或PLC实验,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与实验课的考核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经过积极探讨与摸索,针对传统课程设计的弊端,制定了全新的课程设计管理新模式。

1.自主选题。教师会初步拟定一些课程设计的题目,每个题目只有最终实现的功能要求,而且所设立的题目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交通灯的自动控制、自动工件检验技术等,但是相对功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功能,其设定题目的目的在于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选择实现方式、自己动手搭建简单的控制平台,实现最终功能。课程设计的题目并没有十分具体,也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题目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自主创新,使其功能更加丰富。当然,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因此也不会有太严苛的要求,以使学生完成到毕业设计的良好过渡。

2.设计制作。学生完成选题以后,在课程设计的三周时间内,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形成自己题目的可行性方案,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自己搭建实验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相关控制器的控制方法,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设计,同时也对选题内容的当前发展状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完成设计制作后,学生要根据设计写出相关的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选型、设计思路、实验程序、实验总结等[1]。

3.考核机制。考核过程借鉴论文答辩的模式,学生可借助PPT讲解自己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现场演示,展示三周以来课程设计的成果。教师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提出2~3个相关问题,在考察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真正让学生明白设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通过建立新课程设计管理模式,为毕业设计的进行提供了一个过渡阶段,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设计学习为主,同时又加强了课程设计监督检查模式,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次数和认真程度进行统计和记录,在时间上为学生提供保证。最后的考核阶段也要严格执行,针对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评分,以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

三、健全毕业设计管理机制

1.论文选题紧贴实际。毕业论文不同于课程设计,它不仅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停留在设计实现简单功能,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结合实际课题,形成较完整的控制系统,例如:基于单片机的轧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眼镜架生产控制系统等,针对选题,学院采取坚持每人一题,题目不重复的方式。题目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专业的特点,并且与工程实际紧密相关,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方式多样化。学生既可以从所列毕业设计题目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也可以与教师交流讨论自己想要研究的毕业设计题目的可行性。提前公布选题内容。在真正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更早的搜集相关的资料,为之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2.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前期报告、中期报告、论文初稿、论文终稿,学院制定了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前期报告:学生需要以开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毕业设计前期研究的内容。中期报告:包括已经完成的研究内容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等。论文初稿: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要实现的功能,形成了完整的控制系统。论文终稿: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终稿,并准备进行最终的毕业论文答辩。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为主,教师的辅导为依托,同时会为本科生配备研究生进行简单的辅导,有利于毕业设计整个进展的推进。最终的毕业设计答辩阶段学院也制定了严格的考核规则,每位学生都需要制作毕业设计相关的PPT,结合PPT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现场演示,教师现场提问相关专业问题,学生需要根据对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现场的表现进行评分。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联系,将部分毕业设计与企业相结合,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正规企业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体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企业实践活动,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与相关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实习企业的实际课题针对性强,与当前发展趋势联系密切,可以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后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将毕业设计与企业实习相结合,使毕业设计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做到了企业和高校实现双赢。对于一些没有参与企业实习而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也并没有完全照搬理论,由于学院对毕业设计提出了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根据各自的毕业设计完成电路板的设计,或是通过触摸屏等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完善功能,提倡在现有工艺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鼓励创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实施效果

学院自调整新的管理模式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论是从课程设计还是毕业设计,其质量有了整体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日常学习中,更注重对工程实践的关注[2],自主地了解相关实际课题的内容,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指导关注度也进一步提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改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论文优秀率、比赛获奖率以及就业率,如图1~3所示。

由图1、图2可得,毕业设计的优秀率及及格率逐年增加,不及格的人数也在逐渐减少,参加比赛及获奖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获奖的等级也逐年增长。图3显示的是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好转。由此可以看出,学院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的改革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几年将会继续推进和改善,最终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但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技工院校,往往没有开设这一教学环节。虽然有技能鉴定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操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但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的观念,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科目),未能将这些科目串成一个“专业”。另外,技校生的写作能力很差,特别是对于专业论文,更是毫无概念。因此,笔者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试点,认为在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开展毕业设计是必要的、可行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毕业设计的意义

1.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可开展毕业设计

依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技层次班级往往为三年制教育,并且最后一年为校外定岗实习。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往往不足以开展毕业设计。而高技及以上层次学生比中技层次学生在技能上、特别是专业知识技能上,更能适应毕业设计的要求。对初中起点高技班而言,学生临近毕业前期,已经历了三四年的理论学习、技能培养,能较深入地理解所学专业,掌握更坚实的技能水平。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意义就更加必要。据笔者了解,高中毕业起点学生,更愿意当自己是“大学生”,愿意被当做是“大学生”。而对工科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必需的。

2.有利于综合应用所学内容

开展毕业设计能将所学的分散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树立起“系统”的观念。技校学生往往能很好地完成单一的任务,但若要将多个单一的任务整合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大任务(或“工程”),往往是他们的“软肋”。因此,透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同时,毕业设计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3.有利于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不懂得“检索”一词的含义,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开展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收。笔者曾给学生某个主题,要求他们去搜索资料,最后合成一份报告。一开始,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百度一下”而已嘛。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他们未能很好完成检索工作。因此,开设毕业设计,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信息检索,并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检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笔者认为无论对谁都是必需的、有意义的。

4.有利于学习论文写作

笔者在参加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的论文辅导时,深感基本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在笔者辅导的学员中,有不少技能很好,但一提笔就头疼,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表达不出来。另外,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论文撰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种合理的、准确的总结与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指导他们认识什么是论文,并初步撰写简单的毕业论文,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毕业设计的开展

1.合理选题,全程指导

老师拟定若干课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考虑到学生尚无自主选题能力,课题的设计必须由老师完成。老师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包括硬件、课程开设、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综合性课题。这些课题,不能是凭空设想的,必须是实际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可以是适当简化的)。只有实打实的、贴近生活的课题,才符合技校特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场景。

笔者学校设计了如下几个课题:全自动化洗衣机系统设计;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多路抢答器设计;多功能电子时钟设计;基于PWM的直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5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每个课题都能结合学校实训设备进行实地实物制作与调试,作为毕业成果。

老师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其合理选题,避免中途出现课题太难或太简单的情形,保证学生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相应要求。同时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进行信息整合、如何寻求问题突破口。一句话,老师必须更加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因为熟悉设计流程、学习信息检索就是毕业设计的一大目的。

2.制订计划,遵照执行

学生选题后,指导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进度计划的制订。这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计划对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和好处,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与鞭策。

老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计划的制订,合理分配时间段。计划制定后,必须由老师签名、学生本人签名确认,并定期开展验收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也能很好地避免学生惰性发作。

3.逐个击破,树立信心

课题要求阶梯式,每个课题分若干步骤完成,比如首先是基础功能(要求),接着是相互独立的提高要求。学生犹如搭积木似的开展毕业设计,逐个击破,而不要求系统地一次性完成整个设计要求。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的,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后,对后续提高要求的破解就更有信心。

笔者一开始开展毕业设计,一次性就将设计要求给出,最后发现效果很差。这再次验证了技校学生缺乏系统意识,无法全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笔者将所有课题设计成“积木式”,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最基本的“拼装”(基本要求),之后逐个完成提高要求。其实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编程思想——模块化。

4.撰写论文,学习表达

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一环,就是撰写毕业论文,对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准确、规范的表达。其目的不在于论文本身,而在指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论文,让学生明白有效地开展信息检索是有好处的,这对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必须介绍论文的意义、论文的结构框架、撰写要求、技巧等,还必须给出范文供学生参考。另外,诸如字体、排版等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往往不重视的部分,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小事。对此,指导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重视细节,让他们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指导老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表达能力差、不善于开展信息检索等问题,并全程引导、帮助学生开展信息检索,比如如何设定检索关键词,以更快获取期望的信息。同时,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对检索到的原始素材进行有效的取舍、组织、消化,最终形成对学生有意义的资料。总之,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往往比指导课题设计更难,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但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言是毋庸置疑的。

三、小结

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技及以上层次(特别是兼修大专或本科)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对全面考核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可以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学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年修订)[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37-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工科毕业生综合实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1]。怎样提高毕业设计质量[2],同时又使实验室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是高等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流程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毕业设计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节点,也不和指导教师沟通联系。在进入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后,往往茫然失措,迷失方向,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如果学生对整个流程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对于若干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有深刻的认识,对于每一个时间节点要提交的结果有明确的意识[3],学生的主动性进取性将会加强,毕业设计质量就有可能提高。

(二)设计目标不明确

毕业设计是教学流程中锻炼大四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些学生可能认为,毕业设计时间跨度达到15周,但也只是做一个小项目,没有必要拖那么长的时间,因此,毕业设计完全可以取消。但是笔者认为,每年暑假都进行的实践周最多只有三周时间,其工作量不可能设置得很大,综合锻炼很有限。课程设计更是如此,因为它们都是分散在一个学期的课余时间内断断续续完成的,起不到强化训练的效果。而毕业设计时间跨度和工作量都是一个完整项目的考量。所以,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是不能取消的[4]。

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选题,查阅文献,建立项目,实施项目设计,动手完成实际研究,完成包括翻译英文文献的毕业论文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这是一个完整而有机的整体训练,是要达到多角度提升目标的,而实验室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6]。

三、我们在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

我们学校没有为学生毕业设计另辟专用的实验室,有时必须占用平时上课的实验室。这种短时间的实验使用,使学生缺乏宽松时间专心致志进行课题研究。因此,想要强化毕业设计实验,就必须要强化实验环境,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安心的情绪在专门的开放实验室里认真钻研。

(二)面向毕业设计,实验老师应努力成为多面手

学生毕业设计不是平时的教学实验,每个学生的课题都不一样,实验研究内容也都不一样,实验老师不仅要关心了解其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配合工作,完成仪器的检查、替换和维修工作。配合解决学生毕业设计的实验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实验室管理建设和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

首先,毕业设计的设置是为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做项目必须动手,要动手就必须要进实验室。毕业设计需要学生沉静下来,专注在研究题目中。所以匆忙而过的实验是无法满足毕业设计的要求的,这势必要求实验室必须长时间开放[7]。

其次,做毕业设计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能够和指导老师做最近距离,最长时间的接触、交流。如果不进实验室,只能纸上谈兵。问题的探讨无法做到最直接的演示,指导教师也不能精准地进行沟通解答,整个指导过程效率相当低下。因此,确保学生在专用的开放实验室里,进行毕业设计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另外,如果毕业设计进入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有促进的作用,并且能提升实验室规范化开放管理的规章制度。面临毕业的学生进入实验室,不仅可以自己得到发展,而且可以成为类似国外TA(Teaching Assistant)的角色,帮助实验室老师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室工作,这样也减轻了实验室老师繁杂的工作[8]。

总之,实验室管理建设和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进步的。

五、关于毕业设计和实验室管理建设结合的若干创新设想

(一)关于时间和地点安排的创新设想

如果有条件,可以建立毕业设计实验室开放系统[9]。系统可以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实验室大门上的刷卡系统,软件系统包括实验室时段网上预约系统[10]。毕业设计学生可以预约某一个时段,某一个实验室做实验。当学生来到这个实验室,可以刷卡,打开实验室的门,学生便能进入室内进行毕业设计实验了。这个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做到无人值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改造的费用较大。

另一种方案为:在对现有的实验室不做太大改动的前提下,设立一个专门的毕业设计实验室。这种解决方案的优点就是需要的经费较少,对原有的实验室改动也较小。但需要实验室老师统一管理,专用仪器和微机也需要另行设置安排。

(二)关于TA的创新设想

在我校的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读研究生;另外一部分同学会准备考教师资格证。这两部分同学在应届毕业生中占一定的比例。选择这些同学,在进行毕业设计全过程中,要求他们配合做一些TA的工作,比如:帮助实验室老师做实验课的准备,检测仪器,做一些简单的维修工作;或者帮助专职任课老师和实验室老师,辅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实验。

(三)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

对于毕业设计课题来说,我校是严格执行一学生一题的标准的。所以在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趋势下,需要的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学校的实验室领域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选择课题的来源之一。实验室的题目可能更加贴近于实际,比如电子专业的同学,毕业设计的最终结果可能就是焊好某一个具有专门功能电路板(这些专门功能的电路板还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起到演示的作用[11-12])。比如实验室管理,也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的来源。例如:“开放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实验室设备出借归还系统”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解决目前毕业设计效果不佳和实验室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坚持开放实验室,并让毕业生长时间进入实验室,认真专心地完成毕业设计。只有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毕业设计才能达到高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松林,杨大明.充分发挥实验室优势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86-88.

[2]王琳,刘镰斧,蔡竟业,等.本科毕业设计和实验室建设结合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66-68.

[3]余魅.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1):110-112.

[4]黄春梅.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不能取消――对武汉三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20-22.

[5]黄己立.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加强教研室、实验室组织功能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9,10(10):43-45.

[6]韩东太,宋正昶,陈宁,等.实验室面向毕业设计开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55-157,176.

[7]石连捷,樊新民,等.发挥实验室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71-72.

[8]陈殿生,王敏,孟野萍.结合毕业设计加快实验室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1999,(2):61-62.

[9]瞿祝邓居祁,殷科生,等.利用网上实验室资源开展毕业设计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7,21(2):60-61.

[10]陶为华.谈毕业设计对实验室建设的推动作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94-95.

第5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各个先修教学环节的深化和检验。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具备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实际能力。毕业设计环节还全面检验了学生在大学4年中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适应实际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近年来,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毕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选题问题

1.题目太大

有些学生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范围理解不透,喜欢选择“某某出版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某某印刷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这样的大题目。对这样的大题目,本科生往往只能进行一些粗浅的系统分析;然后画出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提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并简单地描述一下各个主要功能模块;最后用开发工具开发一两个简单的功能模块,模拟演示一下增、删、改等简单的功能。有些学生在答辩时甚至还不明白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2.设计类题目过多,且缺乏新意

北京印刷学院信管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主要是在印刷厂和出版社,所以学生在选题时,一般是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设计和开发某一系统,如出版社的发行系统,出版社和印刷厂的库存系统等。因此,这类毕业设计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做,只是换个单位名称而已。虽然在研究型选题中,有关物流、电子商务等的选题也有所涉及,但学生无法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只是泛泛而谈,提不出自己的见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几乎都是在做一些杂事,如打字、跑腿、接电话等,很难参与企业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所以很少有机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更难以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因此,在“出版社ERP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这样的题目中,学生只能是泛泛而谈,很难有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

(二)内容问题

1.思路不清晰

纵观信管专业部分学生的论文,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思路不清。例如,在撰写开题报告中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及现状”时,学生只是把指导老师给他的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或一些相关文献中的类似部分稍加改动后抄上去,而缺乏针对本课题进行充分调研的内容。所以几乎所有论文的这部分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如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这部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参考别人的。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根本不理解所参考的内容。

2.套用固定模式

系统开发类题目的论文,其写作模式一般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内容。学生通常只要参考往届同学的论文或参考文献,照搬即可。例如,数据字典这部分,有些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写数据字典,只是看别人的论文中有,于是自己也就照搬。再如,在数据库设计这部分,有些学生不知道该写哪些内容,前2年甚至出现过画E-R图的低级错误。

(三)成绩评定问题

仔细分析近几年信管专业的毕业论文,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有些论文,指导老师给的成绩是“优”,而评阅老师给的成绩却只是“及格”,甚至于“不及格”。这主要是因为指导老师担心自己带的学生成绩偏低或答辩通不过,所以在自己所能控制的分值上提高一些。可见,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以提高其公平性和公正性。

(四)质量下滑问题

近年来,毕业设计的质量出现下滑趋势,这既包括内容质量的滑坡,也包括格式要求的放松。通常,论文完成后,学生应按照规范要求打印装订好,然后上交给评阅老师评阅。但是,近年来有近30%的学生论文被评阅老师退回重改,或在答辩时发现问题退回学生重改。

二、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控制

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关键。因此,针对信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对信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的实践,就加强以下几个重点环节的管理与控制提出一些建议。

(一)毕业设计的前期阶段

1.提前准备

鼓励学生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建议在大三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有关毕业设计的知识,让一部分学生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开始有目的地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研究打下基础。这样不仅能够使毕业设计研究更加深入,也能有效地减少第8学期学生寻求就业单位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冲突。例如,2006届的刘鹏同学在第6学期上专业课时开始参与其指导老师的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秀。

2.提前分派指导老师

通常信管专业学生在第6学期期末考试后,进行为期2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然后到二级学院统一安排的出版印刷企业或学生自主联系的企业进行10周的生产岗位实习。因此,建议在第6学期考试前为学生指派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然后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把实习与毕业设计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实习。这样,实习后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变被动为主动。

3.加强综合训练

生产岗位实习以后,学生要回到学校进行为期4周的综合训练。综合训练分为企业信息管理方向和电子商务方向。企业信息管理方向的综合训练,主要通过管理系统的模拟和仿真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管理系统的水平。电子商务方向的综合训练,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系统的模拟、网站建设和规划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电子商务实务和网站规划的水平。因此,建议在综合训练中要求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基本要求、设计方法、评定标准及相关工具的使用等方面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4.拓宽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

信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出版印刷行业。而且,由于信管专业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软件开发型毕业设计,所以对于一些不擅长使用开发工具的学生来说,可以做基础研究型的毕业论文。因此,信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开发;(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研究与应用;(3)管理信息的预测、决 策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4)管理系统的建模、仿真、优化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5)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改进;(6)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7)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等等。

5.严把选题关,做好开题报告工作

在选题方面,要求指导老师一定要严格把关,尤其是对学生自选的题目,更要进行认真审核。同时,要求学生树立“小题目,深研究”的观点,尽量选择以系统开发或方法研究为主的题目,或者选择来自企业实际且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就比较容易控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对基础研究型的选题,应要求学生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在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创新。

开题报告的意义在于:指导教师通过开题答辩小组的集体商议,明确每个选题的可行性,严把选题关;学生通过听取各方的意见,明确研究思路,完善毕业设计的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指导教师通过开题答辩,可以了解学生对选题的理解程度,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选题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实现毕业设计的目标等。可见,开题答辩是对学生选题的进一步审核,强化了毕业设计的前期管理,加速了学生角色的转变。

(二)毕业设计的中期阶段

1.加强指导教师的监管

要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水平,就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和配套制度。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要求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毕业设计档案,翔实地记录导师在各个阶段对每个学生的检查、辅导情况,以及针对学生各阶段的实际表现做出的成绩评定;(2)要求导师每周都要与学生见面,在研究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与交流,并把这一过程记入档案;(3)每年都要根据毕业设计的指导情况对指导老师进行综合评价,对指导不认真或不太投入的老师,在下一年度不分配或少分配学生。

2.加强中期检查的管理

中期检查原则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到场,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必须经二级学院批准。通过中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扫清障碍,以利于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

3.加强更改题目的管理

开题报告上交后一般不允许随意更改毕业设计题目,如果需要更改,必须经教研室签字、二级学院教学院长批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督促指导老师和学生把前期的选题工作做实、做好。

(三)毕业设计的后期阶段

1.加强规范管理

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定稿的时间和打印装订的要求;并且严格执行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的程序和要求,对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提交打印装订好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取消其答辩资格。

2.加强学术研究教育

在学生交初稿的前2周,学校要通过讲座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写好信管专业的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学会做学术研究,并提高学术道德水准。

3.实行一票否决制管理

信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应由指导老师给出的成绩、评阅老师给出的成绩、答辩成绩3项构成;并实行一票否决制管理,只要前2项中有l项不及格,就取消学生的答辩资格。

另外,针对现在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现象,建议学校实行毕业设计盲审制度,即从每班随机抽取2-3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隐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姓名,送外校专业老师评审。如果外校评阅老师认为不合格,则取消答辩资格。这一管理办法将会促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严格后期的质量控制

首先,指导老师要把关毕业设计的内容质量,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予以纠正,然后再分派给评阅老师评阅。其次,学院应指定一个熟悉论文格式要求的老师专门负责查阅所有学生的论文,把格式不合格的论文筛选出来,退回学生修改、补充。

5.实行复议制

当指导老师给出的成绩、评阅老师给出的成绩和答辩成绩之间出现2个以上(含2个)级别差异的情况时,毕业设计的评审要进入复议程序。例如,指导老师给出的成绩是“优”,而评阅老师所给的成绩是“及格”,这时就需要对论文进行重新评议,以保证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第6篇

07级物流管理(专科)专业的全体学生。

二、指导思想

通过毕业设计使大学生达到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三基)的熟练,对获取知识及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实际调研或实验(仿真)测试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的能力、外语能力以及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三个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研究、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毕业设计工作是大学培养阶段教学质量的综合训练和检验。

三、毕业设计时间和学时

1.时间: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共15周。

2.学时:每周20学时,共计300学时。

四、学生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按照物流管理(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确定。围绕本专业、学科选择有一定理论与实用价值的具有所学课程知识、能力训练的题目。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偏重于利用供应链与物流知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改进与实施。

2.毕业论文选题要充分体现先进性、典型性,要有利于深化和拓展所学知识,尽量使用较为先进的思想、方法或技术手段完成,尽量与当前实际的应用水平接轨。

3.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任务,做到每人一题。学生可以申报自选课题,经各级领导批准后就可纳入毕业设计课题。

4.物流管理专业可以设置重点课题,由指导教师遴选合适的学生完成。

5.选题难易适度,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并能较好的发挥其创造才能;毕业设计的任务要适中,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6.为保证每个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都有足够的设计工作量,保证每一位同学的毕业设计任务即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又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只进行简单的现象罗列或不能明确深入地阐述自己毕设工作和论点的学生将不准予通过。论文中必须要给出论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并要求用数据、图表来支撑立论,如未给出研究方法和过程,也没有数据图表来支撑的,将判为不合格。

7.杜绝论文的抄袭,论文中摘抄来的文字、数据都必须加以引注,原则上将把抄袭200字以上及摘抄未加以引注的视为抄袭,将判为不合格。

8.下列课题不宜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

(1)偏离本专业所学基本知识。

(2)范围过专过窄,达不到全面训练目的。

(3)没有针对具体研究对象或对象群的实际情况,泛泛地进行纯理论研究的。

(4)毕业设计期间难以完成或不能取得阶段结果。

五、毕业设计的专业技术要求

毕业设计的内容应属于物流系统的范围,整个毕业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

(1)选题内容的调研、分析、改进与设计;

(2)论文撰写。

毕业设计必须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有利于巩固、深化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供应链与物流运营分析类

供应链与物流运营分析类毕业设计题目主要针对实际问题,运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从物流服务水平、成本、竞争、效益、流程、企业关系、技术等角度剖析企业的运营问题,得出相关结论或总结出经验及教训,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此类题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企业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方向、物流企业运营方向、供应链集成协同方向、国际物流方向、物流新趋势应用发展方向。

论文具体要求:

(1)论文内容应至少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

(2)在提出问题部分要有相应的企业或社会调研;

(3)分析问题部分应做到具体、透彻,可采用对比、类比、案例示例、鱼骨图等分析方法;

(4)解决问题部分要有具体的措施、方法、实施方案;

(5)论文中应阐明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以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现;

第7篇

背 景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也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一个关键教学环节,它既是衡量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尺度,又是检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杆。苏州市职业大学2005年承担了江苏省教改重点课题《高职高专课程建设标准评估研究》,研究期间,结合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新的教学模式,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于2007年初步构建了计算机类毕业设计(实践)改革框架。针对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快、项目实践性强、团队协作能力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多年的实施和改进,形成了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整体贯通、毕业设计课题库真实有效和管理机制切实可行的特色。

实 施

构建毕业设计贯通式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绝不是简单的由最后的检查和答辩所决定的,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

真实项目全程贯通。如学校计算机类专业,依据计算机类专业岗位技能实践要求,将来自企业一线的真实项目和案例进行分析、分解和重组,形成涵盖功能认识、技术应用、仿真测试、综合设计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使真实项目在3年教学流程中实现全程贯通。

实践训练全程贯穿。学校对毕业设计和实训课程、拓展类课程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贯穿设计,依托国家、省实训基地、省工程中心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并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学生工作室的实践项目可从实训课程延续到学生竞赛、研究性课程等,最后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各环节开展的实践训练形成了衔接关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现了前后贯穿。

绩效保障全程支持。针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学校“五化一对接”等绩效保障措施,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保障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质量。如学校多媒体专业和苏州大好河山公司等企业合作,将真实案例引入三维虚拟展示专业课程,将三维产品制作过程引入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

建立毕业设计课题库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及教师承接课题,获取来自企业和教科研一线的真实实践项目;通过拓展类课程教学,导入正在开展的综合实践项目,形成了来源多样、项目真实的毕业设计课题库,为毕业设计选题提供服务。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课题库中的课题根据技术要求保持连续动态更新。毕业设计课题从企业、行业以及教科研一线的具有真实背景的实践项目中获取;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的真实岗位项目中获取;从研究性课程、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学生竞赛、学生工作室等拓展类课程中获取。师生在选题环节充分交流,确保毕业设计内容难度适宜;校企在选题环节充分沟通,确保在企业开展的毕业设计切实可行。通过师生、校企互动的选题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创新欲望。

实施“五化一对接”的毕业设计管理机制

双导师化指导。针对毕业生最后一学期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学校和学生耦合较松散的情况,充分发挥企业导师作用,实施毕业设计指导校企双导师化。即对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配备学校、企业两名导师,企业导师侧重企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学校导师侧重设计文档方面的指导,实施面对面集体指导、面对面个别指导、网络指导和电话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

现场化答辩。为保证产品质量,实施毕业设计答辩现场化。如计算机类专业,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演示设计成果、使用PPT进行讲解、现场回答答辩问题;执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答辩回避制。

双元化成绩评定。针对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实习的现状,实施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双元化。企业导师负责部分过程评价,评定学生平时表现、设计质量并参与答辩;学校教师负责选题把关、审核文档规范性、评阅论文以及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答辩。实现校内评价与企业实践考核评价相结合。

设计文档一体化。针对学生在最后一年内按教学流程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的情况,实施专业实践文档一体化,即将学生就业与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安排,使用“专业实践手册”对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

过程质量控制结点化。针对毕业设计环节较多、质量控制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实施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结点化。在前者基础上,以选题审核表、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答辩资格审核表、毕业设计答辩记录表、毕业设计成绩考核表为文档基础,在选题、开题、设计实施、中期检查、答辩等各过程结点上进行把关,通过文档化实现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通过对关键结点的控制实现全过程质量保证。

成 效

第8篇

1.1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创新,深度不够

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目前,毕业设计还以指导老师指定题目为主,这就造成了每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相似,甚至一模一样;2)毕业设计的选题单一,教学楼、办公楼占85%以上,而住宅、工业建筑、地下工程很少涉及;3)从设计的结构形式看,均为框架结构的多层或小高层,而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的高层或超高层基本没有。由于设计选题缺乏创新,很多毕业设计都可以照抄参考书、教材的例题和往届毕业设计,而没有起到让毕业生独立设计、综合利用理论知识的目的。笔者翻阅了我校近5年的毕业设计,抄袭率高达60%。由于框架的多层或小高层以板—次梁—主梁—柱为传力体系,且基础都采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这造成了设计的选题深度不够,未能利用最新的设计方法和理念。

1.2毕业设计选题脱离工程实际

一个与工程实际贴近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没有足够的校外实践基地,缺乏选题来源,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布置的题目以“假题假做”为主,在做的过程中忽略了很多工程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从选题到设计再到最后的答辩都脱离了工程实际。因此目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还停留在理论利用阶段,而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意义。

1.3管理松散

以我校为例,指导老师每周对学生集中辅导一次,缺乏严格的考勤制度,导致很多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脱离了指导老师的管理。每个指导老师指导10个~20个毕业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老师通常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不能仔细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过程。甚至有些学生提前到工作单位上班,把毕业设计带到工作岗位上完成,没有指导老师进行实时辅导,导致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存在大量的错误来不及改正。

1.4缺乏完善的答辩评审制度

完善的答辩评审制度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然而有些高校流于形式,没有可供参考的评审制度,对设计成果把关不严,放任设计成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个别高校存在指导老师个人对本组结果进行答辩评审的现象。在答辩评审中往往注重理论知识、规范规程的考察而忽视设计图纸的规范化、设计成果的可行性等工程实际考察。不能在实际工程中实施的设计对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工程素养的形成起不到培养意义,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从选题、指导、答辩评审都脱离了工程实际,导致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改革措施

2.1科学选题

科学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在选题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兴趣初步确定选题方向(如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等方向)。指导老师提供实际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作为备选设计题目。废除当前指导老师指定学生的制度,由指导老师向所有毕业生提供备选设计题目,实行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选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后根据自己的工程认识程度和兴趣与老师共同协商确定最终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要包含最新的设计方法、理念或技术方法,提高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增加毕业设计中复杂问题的处理,保证设计的深度。受毕业设计时间所限,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要合理安排好设计工作量。

2.2完善师资结构

由于很多博士生、研究生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当前的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解决指导老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形成由2个~3个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组,既能保证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又能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2)聘请施工单位、设计院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一线工程师指导毕业设计,这还能解决逐年扩招下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

2.3强化管理过程

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具体指导过程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指导老师由于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而疏于管理。指导老师在设计开始前制定一个毕业设计进度计划表,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进度计划表完成工作量。在每一个阶段开始之前以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辅导,每周进行2次~3次答疑帮学生解答设计中碰到的复杂问题。在进度计划表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检查每一个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任务和改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严格考核制度,要求学生执行每天定点签到制度,防止学生脱离指导老师的管理。

2.4完善毕业答辩体系

答辩是对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考核。完善的答辩体系能为答辩委员会老师提供答辩标准,严格把关毕业设计的质量。完善的答辩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1)成立由不同专长的教师、工程师共同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且指导老师不能对本组学生答辩;2)明确答辩过程中要考察的内容,包括开题报告、计算书、图纸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3)确定计算书、图纸中具体考察点;4)确定各考察内容的权重,如开题报告、计算书、图纸、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占10%,30%,30%,30%;5)明确计算书的格式、图纸的规范化的权重;6)制定毕业设计创新性加分策略,鼓励学生创新。

3结语

第9篇

三本院校是以独立的办学和管理模式创建起来的普通本科高校,由于其生源与一本、二本有着明显的差距,使得在机械专业的教学上更趋于学生动手能力及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计划中并没有相关的“传热学”的教学安排。但是作为机械行业,传热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简单的轴承设计、还是复杂的机器设计都需要对温度进行一定的分析。因此,在没有开设传热学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通过课堂引导、毕业设计及学术报告使得学生对传热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并教会其操作简单的温度流场分析软件icepak。

一、传热学在机械专业的重要性和教学目的

“传热学”是一门研究由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规律的学科,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只要有温差,就一定有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然而不管是在自然环境,还是在人类生产的各项领域,温差是必然存在的,所以,热能传递现象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作为一门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传热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用广泛,尤其是在机械工业中。

通过对传热学的推广教学,使得机械专业学生了解温度分析的基本原理、知道温度分析在机械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帮助部分感兴趣的同学掌握简单常用的温度分析软件icepak的使用方法、会根据结果分析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及优化方法。最终目的是增加机械系学生就业的资本,帮助同学更好地就业及以后的工作。

二、“传热学”在校内推广的难点

三本院校属于应用型本科,在生源及师资上都明显不如“一本”“二本”。将“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及简单软件应用推广开来,具有以下难点:

1.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就目前机械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已经足够吃力,大家忙于应付。而且除了在大学物理中,有部分传热学知识以外,并没有相关课程再涉及传热学。

2.缺少实验室;一门理工科课程需要相关实验的支持,实验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一些现象,并对该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而学校仅有一些机械制造相关的实验室,这一缺失会对学习传热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3.教师资源不足;本校从事传热学数值模拟研究的人员缺少,仅有一两名老师有相关知识。这就使得每一名老师的工作比较繁多,不仅要上课、科研,还要调整时间来进行这项工作。

三、温度分析推广的措施及成果

针对三本院校的特殊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下列三项措施,对大家了解熟悉传热学有很大的帮助,效果都很明显。

1.上课时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视频资料对学生提及温度的重要性,针对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教他们icepak等简单温度分析软件的操作让他们对温度分析有更深地了解,并降低畏惧心理。在讲授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的课堂上,给学生灌输温度对机械材料的影响,比如温升过高会导致材料蠕变,会导致电子零部件的不能正常工作。学生对此也颇感兴趣,有部分学生会课下来拷贝软件,自学并进行简单的温度分析。

2.通过讲座的形式向机械系的学生讲解目前工业生产中温度分析的重要性,温度分析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介绍一些简单的温度分析软件。目前各种行业,对于温升分析报告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很多公司都面临着这个问题。比如:电机行业,电机的温升严重影响着电机的性能,转子、定子、线圈以及控制器的温度都有着严格的控制。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如果能熟练地应用icepak等传热学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将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就业的优势。而且由于温度分析软件均可以做到动态演示,所以这个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感兴趣的同学自学软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为以后工作做好铺垫。

3.通过毕业设计的宣讲,增加选择温度分析这方面的学生人数,参与的人多了,整个氛围就会建立起来。学生对于传热学温度分析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抵触,觉得难度大,不愿意多花时间,但是经过一次毕业设计的学习,学生普遍对温度有了一定的了解,热传递的方式及主要计算公式都能大致地记住,对传热分析软件能做到熟悉建模、画网格、网格优化、计算、结果分析等基础过程。总的来说,基本达到了毕业设计的要求。

第10篇

选题类型体现专业特色追求和形成办学特色是当今大学办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1]。贵州大学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体现出的艰苦奋斗、和谐融合、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为贵州培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适应、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造的“四能”人才特点,形成学校特有的办学传统,从而凝练出“坚毅笃实、明德至善”、“砺能致远、博学笃行”的办学特色[2]。专业是大学实现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和实施载体,没有特色鲜明的专业,就没有办学特色鲜明的大学。贵州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在5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满足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紧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培养贵州省农机行业人才需求为己任。经过50余年的建设,凝练出以下办学特色:即农、工、管相结合,培养复合型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学、研、产相结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共性技术与山地农机区域特色相结合,彰显区域特色。将上述三个“结合”作为办学特色,始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具有山地农机特色的贵州省农业机械科研、推广、管理和监理人才培养基地。为了在毕业设计环节体现专业特色,选题类型显得非常重要,如2011届毕业设计课题“贵州省水稻耕作机械化系统模型研究”充分体现出农、工、管相结合的知识结构要求,要求学生同时具备农业生产基本常识、水稻耕作机械知识和管理学知识。毕业设计题目“无源式秸秆压块燃料加工机械设计”来源于贵州大学和企业联合申报的科技攻关课题,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体现学、研、产相结合的特色。“标准牛舍刮板式清粪机组设计”题目体现出一般性农业机械共性技术,也有“背负式山地小型割草机的设计”等彰显贵州区域特色的题目。

题目来源融合教师科研以反映科技前沿或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科研项目为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激起学生的兴趣、热情和创新的欲望,而且这种选题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能得到指导教师更直接、更细心和更严格的指导[3]。虽然不是所有的科研项目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但是来源于科研项目的毕业设计题目,只要合理取舍、因材施教,完全可以增加毕业设计的内涵。鉴于此,从2011届开始,农机专业所有的选题都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但是将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必须把握好选题原则,并非所有“真题”都可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进行认真的筛选,不能偏离专业培养目标、脱离教学要求。选题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选题应注重题目的综合性,同时兼顾先进性和适用性,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题目来自于科研,但是要做适当的延伸或补充。其次,选题难度应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实际水平和时间,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后即可以完成[4],避免出现太难或太容易两个极端现象。第三,注重继承性和延续性。在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完成后,应对课题进一步完善,这样就可以在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5]。第四,因人选题。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确定工作单位或已经考取研究生。因此,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对于即将参加工作的同学,应尽量安排与从事工作相关的题目,尽量缩短理论与未来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对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应安排科研性比较强的课题,做好进一步从事科研的准备。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多元化指导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联络手段层出不穷,如电子邮件、短信、电话、飞信、微博、QQ、MSN等,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实现多渠道的交流与指导。

农机专业毕业设计实践问题探讨

(一)小题大做或是大题细做长期以来,对于毕业设计题目的大小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2010届“无筛农作物秸秆粉碎机的设计”和“GDMF2000-3型马铃薯分级机机架及出料系统设计”两个毕业设计题目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题目,前者属于整机设计,显得较“大”,后者只设计机架和出料系统,显得较“小”。到底这两个题目孰优孰劣,难分伯仲。作者认为,只要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大题或小题,而在于怎么把握学生设计的深度和水平。如果是整机设计这种大题,只作一般性的方案设计或总装设计,泛泛而做,不能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如果是出料系统设计这种小题,本身需要设计的零部件不多,再按照大系统那样泛泛而做,同样不能达到毕业设计要求。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应该有不同的设计深度和要求,小题应该大做、精做,大题应该细做。

(二)一人一题与团队合作一人一题是毕业设计评估的硬性指标,农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也不例外。但是,现代社会特别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协作,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是公司考核一个职员是否优秀的条件之一。怎样在一人一题的设计要求下,培养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对于同一个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各不相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多数题目(尤其是设计类题目)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基本一致的,如机械设计类题目,都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能力、CAD制图能力和三维模型制作能力,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或提高,学生就可以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相互帮助,共同分享设计经验,共同讨论设计方法,这也是团队合作的一种形式。因此,一人一题与团队合作并不矛盾。

(三)老题怎样新做每年都出各不相同的题目,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有些较为经典的研究题目能够全面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值得下一届的学生继续去做。对于这种老题,指导教师在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时,应该有新的要求或要求采用其他设计思路或方法来进行设计,避免和上一届简单的重复。

(四)制图基本功的提高近几年,毕业设计环节都暴露出一个较为一致的问题,就是多数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较差,甚至很多基本的作图要求和规范都没有掌握。一年级学了机械制图后,后续还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而且都开展课程设计,按理说学生的制图基础不应该很差,这是一个值得制图基础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通过毕业设计,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实践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发展,也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次全面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也是农机特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在毕业设计环节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将毕业设计融入教师科研,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监控指导力度,不断积累经验,是毕业设计工作未来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富贵吴雪梅张龙单位:贵州大学

第11篇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层次分析法;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42-03

虽然毕业设计的评审标准(如结构、内容要求、撰写格式等)具有一系列的规定,但这些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如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内容相差较大,即使同一专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影响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不一样,而且在评价中存在诸多判断的模糊性。然而在成绩评定中需要直接给出一个精确的分值,这种处理方式往往是片面的、不可靠的;当学生成绩有争议时,往往缺乏标准作为参考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因此,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就很难实现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同时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执行过程中无法实现自我评价。如何建立详细的本科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是实现高质量毕业设计的重要保证。

1 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审现状

本学院目前有3个专业,毕业设计呈现多样化状态,因此,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和周期具有多样化。如:机电类毕业设计主要以实物制作为主,图纸量很少;夹具类毕业设计要对一复杂零件设计两套夹具图,图纸量很大,但设计过程比较程序化,学生上手快;产品结构设计类比较灵活,学生不易入门,对整体结构的设计比较迷茫;模具设计类同夹具设计类相似,过程比较程序化,学生易上手。

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过程也不同,导致多样化的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比较困难。由于毕业设计评价指标权重值与毕业设计各类属性值的不同源性、评价指标的灵活性、评价人员的可变性等,为此把毕业设计质量指标分解为多项详细的指标,通过毕业设计详细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和教师有的放矢,明确各自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任务及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使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执行过程中有效地实现评价。

2 评价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

毕业设计评价算法 评价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1]进行各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

1)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的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系统采用三层评价体系,最上层为目标层,即毕业设计综合成绩排序;最下层为毕业设计集S={s1,s2,…sn},集成所有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间层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称为指标层F,包含评价毕业设计成绩的各种定性或定量指标。

根据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性质、特点和公平等方面进行考虑,其综合成绩从三个方面进行加权求和,即定义第一指标层为三项指标,组成指标集A为:

A={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小组}

每个指标又有各自的分级指标,具体评价指标的层次递阶结构如表1所示。

2)根据各评价指标对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判的贡献,形成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的评判。按照1~9标度建立判断矩阵R,其中判断矩阵的元素rij为指标i相对指标j的重要性标度,满足rij×rji=1,rii=1等性质,其中指标i和j都属于同层指标。

采用和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权重系数,即对判断矩阵的每一列进行归一化,然后再对归一化的判断矩阵求解行平均值,得到反映每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向量,和毕业设计综合成绩S对各指标fi的相对权重向量,根据的计算值大小进行毕业设计综合成绩的排序。

3)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对同一层次不同因素进行两两相对重要性评价时,可能存在较大的区别,这会降低毕业设计综合成绩排序的可靠性。因此,在确定权重因素时,需要对判断矩阵的最大本征值进行一致性检验,若最大本征值小于表2[2]中同阶矩阵相应的临界本征值时,通过一致性检验,求得的权重向量有效;否则应重新估计判断矩阵,直到最大本征值小于临界本征值。

系统访问安全策略 由于系统集成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该系统访问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根据有限元分析服务系统的特点,采用基于角色—任务的访问控制策略(role-task-based access control,RTBAC)[3]。RTBAC克服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动态适应性差的不足,在RBAC的框架下加入任务的概念,实现了动态的管理权限。

系统访问授权管理器根据用户的登录角色,确定用户的访问权限。当用户以注册用户的角色登录,便可以参与评审相应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只有用户参与评审,才有资格获得访问权限。例如,用户只有评审了某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才会被允许查看该学生的评审结果,且访问权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执行毕业设计评审任务的上下文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对不同毕业设计评审任务实行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同时,毕业设计评审任务具有时效性,因此对于用户的访问权限的使用也是具有时效性的。

无组件文件上传技术 利用开发工具中自带的FileSystemObject,对象只能上传一些较简单的文件(如*.txt文件、*.bmp文件等),导致文件上传低效问题。针对此情况,基本上是通过安装第三方上传组件来解决问题,常见的文件上传组件有Posting Acceptor、SA-FileUp、AspUpload等,但第三方组件存在一些问题,如网页加载速度慢、组件本身的限制等。

因此,该系统采用一种新的无组件文件上传方法,使得开发文件上传的程序变得更简单,并可上传任意类型的文件,其程序包为upload_5xsoft.inc,其功用主要包括上传和下载文件。

通过建立一个上传对象,程序自动执行Class_Initialize方法,将上传文件的信息如文件名、文件路径等读取到类upload_5xsoft中,并提交到服务器,部分代码如下:

set upload=new upload_5xsoft //建立上传对象

response.write upload.Version //显示上传类的版本

set file=upload.file(“file1”) //生成一个文件对象

fileType=file.FileName //取得文件名及扩展名

%>

3 评价系统的开发

采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IIS Web 服务器,以VBScript为开发工具开发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采用基于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多线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智能决策数据库,所建数据库中具有多张相对独立的数据表,各数据表均有确定的字段及字段数据类型,数据表的每一行描述一个知识单元,各数据表之间具有关联性,系统采用主键/外键约束关系来表示。这种关联性使得数据库的录入、检索和更新等操作变得更便捷,而且数据库的改变不会影响系统程序的执行,从而保证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动态性和累积性。

本文给出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价系统的部分代码,如下所示:

//调用conn.asp代码,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

dim vCO_yhm,vSP_yhm,vfid //定义查询条件

dim e1,e2,e3,e4 //定义第一层指标权重系数变量

vCO_yhm=request.form(“CO_yhm”)

vfid=request.form(“fid”)

vSP_yhm=request.form(“SP_yhm”)

//定义Recordset对象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设置rs的ActiveConnection属性,绑定到连接

set rs.activeconnection=conn

rs.cursorType=3 //设置游标类型

//调用第一层指标权重系数

rs.open “Select * from task_SC where fid=’”&vfid&”’ and CO_yhm=’”&vCO_yhm&”’ and SP_yhm=’”&vSP_yhm”’”

e1=rs.fields(“e1”).value

e2=rs.fields(“e2”).value

e3=rs.fields(“e3”).value

e4=rs.fields(“e4”).value

%>

如图1所示为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价系统中第一层次评价指标的评价界面,通过界面的文本框选择输入相应的指标值,点击下方的按钮,便可完成该指标层的计算。

4 结论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决策问题的特点和需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综合成绩的优劣进行评价和排序。并开发了相应的评价系统,此系统能准确有效地完成毕业设计评价过程;借助计算机存贮了大量的数据和知识,通过服务器后成计算评价过程,实现毕业设计成绩决策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保证评价结果正确、可信,提高决策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等.虚拟企业伙伴选择中的多目标决策问题[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2):91-94.

第12篇

提高学生创新、独立思考与工程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重点加强力学基础教学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有明显成效。

关键词: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力学教学;理论知识;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TU-4;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26-03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培养计划中最后且最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之一。要求学生将大学此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然而,土木工程毕业课题大部分涉及力学分析和计算,但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不能很好应用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为此,加强力学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类和研究项目的实际课题,但这两类课题都涉及力学知识,若缺乏较强的力学分析和计算基础则难以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当前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房屋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方向论文内容主要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建立模型、拟定计算简图、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构造处理等。显然,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是以力学分析和计算为基础,然而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严重缺乏利用所学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尤其是结构力学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已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反映,虽然已学习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且在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进入毕业设计阶段仍无从下手。如:毕业设计涉及的力学知识也许不能完全用书本知识解决,但对于简单的力学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毫无头绪,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正确选择。这说明学生还无法将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在头脑

中形成统一体系[2],学生在本科阶段学到的力学基础知识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和铺垫的作用。缺乏知识综合应用,尤其是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最突出的问题。表1为笔者所在的土木专业二本学生近年来毕业设计题目。从表中和笔者教学实践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学生力学水平较差,因此毕业设计大多数为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岩土工程方向,而房屋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方向的论文偏少,研究型论文的毕业设计基本没有。

(二)结构设计概念模糊,缺少方案论证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个结构概念分析的过程。所谓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过具体的数值计算,主要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根据现象和工程经验得出基本设计原理和思想,从整体的角度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以及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概念设计思想已逐渐被大范围地推广,并在结构的选型、布置、计算参数的确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本科生由于力学基础知识不牢固,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加之计算机的大量使用,导致结构设计概念模糊。

从目前笔者所在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论文中普遍缺少方案选择、比较以及方案论证,基本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计算,有的甚至连计算方法都未弄懂,导致毕业论文中往往在选择结构方案时对受力是否合理缺乏考虑,结构整体把握性差,空间想象力不够,理性分析偏弱。

(三)学生定性分析以及手算能力不足

计算机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为结构分析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结构已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在编制结构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时重点增加了6个课时的上机操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通用工程结构分析软件介绍,如SAP2000,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然而,负面效应是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分析软件,当遇到必须通过手工计算才能解决的复杂结构时,大部分学生无法应对。另外,当计算出现错误或在使用过程中输入错误参数时,学生无法较快地定性分析内力图是否正确,更不知如何手工校核。

(四)缺乏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由于本科生知识面偏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通过对本专业2006级毕业生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对三大力学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对实际工程了解模糊,在将实际工程转化为计算模型时,方法实施不明确,加之对结构构造要求不熟悉,欠缺独立查阅文献的能力,造成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情况出现。

二、产生原因分析

(一)理论与实际脱节

力学与工程密切相关,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力学概念、原理和公式相对枯燥,教学与实际工程脱节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的教学学时相互分割,以单门课程为中心进行教学,对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衔接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吃力,一味强调强调计算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基本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导致抛开工程背景一味学习书本知识的现象成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