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7:2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施工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
前言: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一直是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主流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以深基坑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能够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体系的建设,在实践上能够就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提供优化建议,以进一步强化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作用,为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深基坑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逐渐发展,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对建筑的整体需求性逐渐提升,对应的建筑施工标准和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拓展和改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基坑建筑概念。根据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对深基坑的概念定义为:第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第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1]。
二、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深基坑施工技术就是对深基坑实施具体的建筑施工,其中包含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等工程内容[2]。因此,可以说深基坑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施工技术。由于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种类较多,其在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技术的焦点和施工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的深基坑施工技术,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在优化施工质量的同时保障整体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当前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来看,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深基坑施工技术:
第一,简易基坑支护技术。简易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是采用短柱横隔板支撑和临时挡土墙支撑两种技术用于现场深基坑的基础施工。详见图1。
第二,斜柱支撑支护技术。斜柱支撑主要是指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沿着深基坑的边缘进行柱状打设,在柱状的内侧支设挡土板实现斜撑支顶,夯实内侧挡土板,实现深基坑支护施工操作。详见图2。
第三,锚拉支撑支护技术。锚拉支撑深基坑施工技术是沿着基坑边缘打设柱状,在柱状内科支设挡土板,在柱状上端使用拉杆拉紧,夯实挡土板内侧基土[3]。详见图3。
三、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优化建议
(一)做好完善的前期时腹ぷ
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深基坑施工技术必须对其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处理,进而为整个施工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在前期准备过程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内容:
第一,注意定位钻孔前的准备工作。在定位钻孔前必须按照图纸的施工要求,精准的对施工钻孔的桩位实施整置确定,保障中心点的准确性;
第二,注意施工前提的地质结构测量工作。在实施设计坑施工技术前必须对施工场地的地质结构实施精准的测量,进而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第三,就钻孔机设备实施前期检查。在深基坑钻孔前必须对使用的钻孔设备实施检测,明确管道孔的位置,提高施工钻孔的精确度。
(二)施工前护筒的准备工作
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深基坑施工技术前必须按照其施工环节对其护筒的准备工作进行处理。护筒是保障钻孔准确、安全的关键,在实际工程设计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对埋设护筒的施工技术实施控制。例如,钻孔灌注桩保护管的设定必须是6mm厚度的钢板制作而成,在其加工高度上也必须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整体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此外,在深基坑施工前护筒准备工作中还需要对对护筒的衬垫位置和嵌入的深度等进行控制,进而保障护筒预埋的准确性,为后期现场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而且在实际工程施工的而过程中深基坑护筒的设定需要在其顶部放置溢出纸浆孔,以保障施工场地的洁净度。
(三)优化深基坑钻孔施工
钻孔施工标志着深基坑施工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在钻孔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技术控制,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的准确性,为后期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处理提供技术保障。在钻孔施工前对其内衬垫进行处理,在提升钻杆高度的同时保障内衬垫铺设的准确性,当开始实施钻孔时控制渗透衬垫的位置,进而开始慢慢钻探进入,实现钻孔施工。此外,钻孔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经验结合地质条件对钻速实施控制,保障土壤施工需求的同时,还必须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对于黏土、软土、砂土等采用不同的钻速,以保障钻孔施工的准确性。
(四)灌注水下混凝土技术优化
未来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深基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可以通过控制一下几点对该项施工技术实施具体的优化:
第一,确定调放钢筋笼的准确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对整体材料进行技术处理;
第二,就施工需求对第一批浇筑混凝土的数量、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保障浇筑能够实现泥浆排放管道处理;
第三,保证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低孔管的具体保持在30CM~50CM之间,进而保障深基坑施工的准确性;
第四,就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现场混凝土灌注来看,其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障混凝土灌注的连续性,并且保障桩基灌注的连续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增加0.5s的灌注时间。
总结:深基坑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中一种常用的技术,其在实际工程应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施工技术细节,实现基础技术控制,进而充分发挥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为土木工程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佳.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01(30):135.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一、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基本概念
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成分,体现了组织对于安全的重视,也代表了相关组织对于实际的工作管理行为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土木工程中的安全文化则更加具有特殊性。土木工程行业由于施工条件较为复杂,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安全问题将会给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影响,也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文化的建立会给从业人员的安全观念产生较大影响,帮助完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确定以安全为第一目标的施工观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问题
(一)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尽管我国土木工程发展迅速,近些年相关技术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在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方面研究较少,目前国内还处在初步阶段,因此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近些年建筑市场的火热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发展,一些学者根据实际施工现场的环境特点和工程特点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模型,用来给土木工程安全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人们对于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并将安全文化作为施工管理的一种方式。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设一直在进步,也取得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二)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的问题。对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可以将事故原因归纳为人为因素与责任事故,这些都与土木工程文化的建设有直接关系,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这一点是当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中的重要问题,国内发生的很多安全事故都有雨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正确认识到安全施工对于保护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的重要意义,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操作,给土木工程的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2)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我国土木工程事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土木工程事故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很多施工单位没有建立明确的安全管理标准,进行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过于随意化,强调进度而忽视了安全性。尽管我国的建筑行业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趋向于成熟,但在具体的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将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在安全管理方面也是流于形式,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3)施工人员素质较低。这一点也是引起土木工程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我国进行工程实际施工的人员多为农民工,这些工人缺乏必须的专业素质与工作经验,对于工程施工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也无法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导致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不高,更加容易引起施工安全事故。(4)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成熟,当前土木工程中的很多事故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提前防范,这就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速度太快,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尽管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还是参与到了实际的管理 ,这些人员无法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提前方法,出现事故后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也给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带来了危害。(5)监理单位水平不足。土木工程在施工中,需要监理单位进行配合监督,提前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规避,但目前国内的监理单位无论从监理人员的素质还是从整个建立队伍的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监理单位无法按照相关标准实现对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性的保障。(6)过于强调施工进度,影响施工安全。这一点是国内施工单位的通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过于强调施工进度,忽略了施工的安全性,一些施工单位存在明显的工期压缩现象,给施工现场带来安全威胁的同时,也影响了施工质量,对工程的后期使用也带来了危害,这一点也是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7)前期勘查设计工作不足。土木工程施工的前期勘查设计工作十分重要,有助于帮助施工单位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调整施工方案,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对于提前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也有较大帮助,但我国土木工程的前期勘查设计准确性不佳,一些明显的安全隐患无法通过前期勘查辨别,给后期的安全施工带来了较多的麻烦。
总的来说,在以上多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和改进空间,安全文化的建设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三、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土木工程文化建设还需要继续努力,针对我国目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建立科学有效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结合我国目前土木工程安全现伏,将人、组织、环境作为安全文化模型的三个层而,进行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来指导安全文化建设工作。(2)建立健全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组织,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项目中,形成多级安全管理体系,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相关安全知识教育工作计划,并且监督实施。同时,注意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风险管理的能力,做好日常安全监测工作。(3)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与业主达成安全事故后果认识的一致,设计方案的确认以及监理工作的认可等建筑各利益相关方能够及时有效沟通,良好的团队协作有助于消灭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4)提高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安全理念。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岗位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安全理念的灌输,使管理者与施工者能够形成止确的安全文化价值观,提高管理能力与施工技术水平,增强处理安全隐患与事故的能力。(5)提高监理队伍的专业素养。安全管理素质对于监理人员非常重要。具备充足的安全知识与专业知识,能够使监理人员在工作时,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责,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总之,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设还有较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观念、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现状,提高施工安全性。
结语:我国土木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上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进步,最大限度的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改变从业人员的安全观念、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推动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matter of people's livelihood;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tate long-term sta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ould realize resource conservation to a large extent,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re-use and form a healthy circulatory system.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o ensur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nature during building a modern society.
关键词: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措施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053-01
1可持续发展与土木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如何仅将全部资源中合理的一部分加以收获,使得资源不受破坏,而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所收获的数量。经济学家由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产量的概念。在这里,对于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主要从土木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施工两个层面去思考。
2土木工程材料可持续发展
强度抗震用钢材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生态建材。地震作用对土木工程构筑物的破坏极大。为了满足建筑高层化、结构大跨度化以及结构抗震等要求,建筑结构用钢材正向高强度化、极厚化、低屈服比、低屈服点和专用化方向发展。抗震设计中要求考虑钢材的弹塑性,在地震时能够吸收地震能量,所以开发了SN系列建筑专用钢材,该钢材与55、SM不同之处是对屈服比和收缩率等提出了要求。建筑业要求钢材高强板厚,如采用过去添加元素的方法碳当量也随之增高,必然降低焊接性,后来在生产造船钢材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称作TMCP(热加工控制)钢的建筑结构用钢。
这种钢材在碳当量相同的情况下,可生产强度更高的钢材,对极厚板仍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强度稳定性,并可满足焊接箱形断面柱的大热输入焊接的要求。现在大于40mm的钢板,几乎全部使用这种钢材。高性能混凝土是另外一种目前比较重要的生态建材。这是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传统混凝土设计思路以强度为主导。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它各项性能,如抗渗、抗冻融、耐久性得到相应改善。但建筑技术发展到今天,对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工作困难,而混凝土质量要求又高的工程,仅仅靠提高强度是不够的,必须同等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抗冻融耐久性、在恶劣环境中的使用寿命长等性能。为满足这些要求,混凝土必须向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3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概括来说就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和进行工程施工。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是:取得工程施工的法律依据,调查研究各种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原始资料,施工条件及建设单位的要求,掌握工程的特点及关键,统筹合理地安排施工力量和施工现场,从计划、技术、物资、资金、劳力、设备、组织、现场以及外部施工环境等方面为拟建工程的顺利施工建立一切必要的条件,并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变化进行预测并作好应变准备。
在施工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在设计图纸和相关合同文件的约束下,就可进行工程施工,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对施工进度、成本、质量与安全进行控制,同时不断的对预先制定的相关组织设计文件进行校正,最终完成整个工程的施工,交付使用。
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业主设计单位和承包商应当识别场地内现有的自然、文化和构筑物特征,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将这些特征保存下来。可持续的场地设计对于减少这种干扰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工程施工而言,承包商应结合业主、设计单位对承包商使用场地的要求,制订满足这些要求的、并能尽量减少场地干扰的施工组织计划。计划中要明确工期进度、劳动力、资金、设备和场地布置等措施外,还应明确以下几点:场地内哪些区域将被保护、哪些植物将被保护,并明确保护的方法;怎样在满足施工、设计和经济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清理和扰动的区域面积,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和施工用管线。具体来看,则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保证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①节约水资源。通过监测水资源的使用,安装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在可能的场所重新利用废水或者循环利用生产用水等措施,来减少施工期问的用水量,降低用水费用。②节约电能。通过监测利用率,安装节能灯具和设备、利用声光传感器控制照明灯具,采用节能型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降低用电量,节约电能。③减少材料的损耗。通过更仔细的采购,合理的现场保管,减少材料的搬运次数,减少包装,完善操作工艺,增加摊销材料的周转次数等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④利用可回收资源。可回收资源的利用是节约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应加强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可再生的或含有可再生成分的产品和材料,这有助于将可回收部分从废弃物中分离出来,同时减少了原始材料的使用,即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加大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如在施工现场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再回收或重复利用在拆除时得到的材料,这可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量或通过销售来增加企业的收入,也可降低企业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
结语:土木工程活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其中,工程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及报废后的拆除等过程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断产生废弃物,这些问题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既要大力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孟怀宇,郑玉军.走循环经济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2]刘闻,张伟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3]郑必杰,杨丹,宋萌.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硅谷,2009(16).
[4]张敏.浅析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
如今,土木工程早已是一门具有精确的系统分支的大型综合性学科。虽然我国在工程施工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还有待提高与创新。人类通过利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按照生产需要与生存保障对自然进行改造,例如,桥梁道路建造、工民建筑、水利港口建设等。近年来,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情况下,加快推动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涌现了大量新式施工的方法、工艺与及新型的材料等。
一、土木工程传统施工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具有多样性、固定性、流动性的特点。一般从建筑类型到所用的施工设施,然后再到施工的方式来看它们各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就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多样性;从工作地点相对的固定不变来看,这就体现了土木工程的固定性,;而从施工人员作业空间的流通来看,这就是土木工程的流通性。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经过不断改进与更新,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地完善,其建设方式也随着地域状况的不同而随之变化。接下来,针对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与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特征
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表现特征有:(1)采用钢结构施工。在传统的工程建设中,钢结构施工方式普遍被采用。吊装构建是钢结构主要负责的工作,在进行此工作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例如修筑道路、清理场地、装备检查、运输构件等这一系列的工作。构件按顺序运达现场后,首先仔细核准构件标号与位置,然后用受力性强的木板垫底之后再把钢构件放置在起吊处。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氧气、乙炔类焊接类工具与钢摩擦引起火灾,必须准备好灭火器。(2)采用混泥土结构施工。在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采用混泥土结构的施工方式,该结构主要是以浇筑的方式进行工作,其中该浇筑方法分为两种类型,即现浇法与预制法。现浇法被广泛利用在施工中,它主要是在土木工程施工现场通过利用支模来浇筑混泥土。而预制法则不需要在现场进行浇筑,采用预制法进行浇筑,不仅成本低,而且性能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预制法时,必须保证其预制模尺寸的准确性,并且需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3)采用地基基础施工。在地基基础施工中,桩基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主要方式。桩基分为摩擦桩与端承型桩,在充分了解并掌握桩基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才能保证沉降环节的平衡。针对建筑规模大小、差异变形适应程度、功能特征强弱等方面因素给建筑带来的影响,可根据不同的设计等级进行分类施工,其设计等级分为两种极限状态,即承载能力与正常使用这两种极限状态。
2.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少研究与实践积极性。土木工程不断渗入人类各个领域,渐渐的形成了一套工程体系,该体系有包括工程控制、非线性分析、系统识别等方面的内容。然而,我国对于土木工程的而研究与实践不够积极,由于理论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并缺乏实践的经验,所以直接阻碍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2)管理体制不完善。土木工程工作量极大,且时间又长,一个工程投入的人力及物力非常的大,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又极广且复杂,有效的管理体系是非常的必要的,体制是一切措施的基础,健全且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最有效的管理决策,当前存在的管理缺限问题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稳定发展。(3)验收的规范性。由于某些工程项目施工没有明确目标,并缺少有关施工控制方面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又或者由于某些工程项目施工虽有一定范围内的标准,然而在科研的准备上是不充分的。如果要提高施工技术的发展,必须明确施工控制的标准性,才能解决有关可操作性的问题,使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我国土木工工程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有两千年多的历史,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在工程设计和具体施工过程中都发挥很大的作用,然而它也被客观的自然条件所约束着,比如地质特征、资源利用、气候变化等,该如何克服各种客观的条件限制,才会使之实现施工技术上新的突破与创新。针对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下面将提出几点建议。
1.发展创新体外预应力技术
在传统土木工程预应力技术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体外预应力,这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上巨大的提高。体外预应力通常被利用在具有结构特殊、桥梁跨度大和混凝土建筑特点的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体外预应力主要以无粘结或粘结的方式对混凝土截面内外预应力筋预应力进行相互对应的施工。无粘结是利用单根张拉工艺,尽量减少无粘结筋所遭受的摩擦损耗,该方式简单易行,也便于有效地控制。有粘结管道孔设在结构体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铺设质量与管道的水密性,而且更方便的进行检查与维护,所以其预应力由摩擦引起的损失较小。这两种体外预应力的方式与传统的施工技术更具有科学性、效益性,更好的为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而服务。
2.发展创新深基坑支挡技术
当今城市高楼耸立,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与及其防震强度必须得到合理的控制,这就要求深基坑支挡技术的提高与创新。关于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发展创新有桩锚支挡体系与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是针对深掘深度较深的土建施工,该土建施工的特点是地质条件差,坑壁土质密度低、土质松软。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是针对地下水位上下土质层类型不同而引进采用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用于临时支挡的加固桩或永久性的支挡桩等都可以辅助支挡技术完成支挡与承重的一体化,它们不仅满足了承重要求和支挡的需要,而且又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并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施工速度和社会经济效益。更值得一提的是旋挖施工工艺已经得到投放使用,它是一套具有科学理论的技术创新方案,不仅减少了客观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成孔的质量。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必须处理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工程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稳健、长远的发展。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自动化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将自动化的流水线和互换性具体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使建筑项目向系统化、标准化、高效化、科技化的技术施工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自动化智能水平,不仅能高效率的进行作业,还能节约成本和资源。面对越来越发达的经济社会,生态遭受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筑应使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与低耗能的技术设备,使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教学;土木工程;实验室建设
1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特点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具有行业的特殊性。
(1)空间体量巨大。土木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建筑物、桥梁、隧道,一般体量巨大。现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高度超过800m,桥梁的最大跨度达1991m,超高层建筑物的单根柱子、单根桩基的承载能力上万吨。进行这些结构或构件的实体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缩尺实验,也存在实验构件及加载设备体量大、实验环境恶劣、实验费用高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参与。
(2)施工周期长。土木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世界最高建筑物———迪拜塔的建设历时6年,通常一幢普通的住宅楼施工工期也需要1年以上。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无法得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体验。
(3)工程参与方多。土木工程存在不同的建设参与方(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在学生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往往只能体验其中某一方的工作,无法从不同参与方的视角去感受和经历工程。
(4)危险性高。土木工程实验很多是破坏性试验,并且是脆性破坏,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施工现场工序复杂、人员众多,而很多学生又缺乏施工经验和对危险源的判别能力,这使得很多施工单位在安排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时存在顾虑。
(5)实验难度大。在土木工程的实验中,灾害环境(如台风、火灾、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的模拟设备造价高(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造价上亿元、大型风洞的造价几千万元)。灾害环境实验难度大、危险性大、费用高。为解决土木工程传统理论教学与学生工程化培养之间的矛盾,拓展实验及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特别是进行灾害环境对土木工程影响的分析、解决重大工程的防灾问题,尽可能减少实验成本和潜在危害,东南大学在课堂理论教学、原有实体实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的仿真软件,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通信平台,构建了具有高度真实感、直观性和精确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作为实体实验及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创新[1-5]。
2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早在2005年“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与2006年“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期间,东南大学就开始组建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实验室,此后结合“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合同管理”、“结构力学”及“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几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建设,又相继成立了土木工程施工虚拟仿真实验室、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等实验室。2013年通过资源整合,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心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形成了“三层次、四模块、五结合”的教学体系。(1)三层次:按照人才培养需求与教学规律,将实验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训练、提高训练和创新训练;(2)四模块:按专业知识体系与工程实践规律,搭建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创新实践4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3)五结合: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与实体实验相结合、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其中,四模块的18门实验课程支撑8门专业主干课程与12门实体实验实践课程,辐射其他16门专业课程,基本覆盖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2.1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虚拟仿真模块
模块主要包括:(1)基本构件虚拟仿真、楼盖设计虚拟仿真及单层工业厂房设计虚拟仿真等基础训练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建筑结构抗震虚拟仿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虚拟仿真、大跨空间结构设计虚拟仿真及桥梁结构设计虚拟仿真等提高训练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复杂结构虚拟仿真、基于MTS混合实验、大跨桥梁抗风虚拟仿真、结构构件抗火虚拟仿真等创新训练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是“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这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要建设内容。结构分析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充分体现了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工程教育理念[6-7],是从工程的构思到概念设计,再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概念设计进行优化调整,最后按优化后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实现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以特色实验项目“基于MTS系统混合模拟实验平台”为例,传统的建筑物抗震防灾实验大多数是对整个结构进行的,由于整体实验成本较高且实验项目较多,导致实验场地和实验时间安排紧张。为了提高实验项目的实际效果和设备的有效利用,将结构的大部分替换为数值子结构并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而只有小部分结构在实验室进行足尺实验(见图1)。仿真实验具有参数可调、实验方案可扩展、不存在硬件损耗的特点,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实体实验具有真实可靠、直观性强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实时混合实验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抗震防灾实验手段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术水平。
2.2土木工程施工虚拟仿真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含基本施工技术虚拟仿真、复杂工程施工技术虚拟仿真及关键施工技术仿真分析3部分。基本施工技术虚拟仿真主要包括土方、桩基础、模板、钢筋工程等施工过程的虚拟仿真,是模块的基础训练部分;复杂工程施工技术虚拟仿真主要是针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空间结构、大跨桥梁结构等典型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虚拟仿真,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施工技术和复杂工程的施工组织,它是模块的提高训练部分;关键施工技术仿真分析部分主要针对全新的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关键部分的仿真分析,确保施工的顺利和安全,它是模块的创新训练部分。以典型实验项目“大跨桥梁结构施工虚拟仿真”为例,该实验项目以铜陵长江大桥工程为案例,与中铁大桥局集团和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对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包含桩基础施工、沉井施工、主塔施工、钢桁梁吊装施工、斜拉索施工等子系统(见图2)。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大跨斜拉桥施工的主要步骤、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
2.3土木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模块
该模块包含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管理BIM综合4个部分。传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注重信息系统管理知识的介绍和基础软件操作,但是存在信息技术类知识体系在不同部分之间的割裂问题,使学生难以形成结构化、模块化的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土木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传统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多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信息技术类实验课程平台。以典型实验项目“工程管理BIM综合虚拟仿真”为例,该项目根据给定的工程项目设计(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等)方案、相应的城市规划条件以及有关的地理环境数据,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的角度进行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多维可视化仿真(见图3),并利用BIM模型进行辅助施工管理,包括项目的日照分析、建筑能耗分析、绿色建筑评价、建筑体量计算等。
2.4土木工程创新实践虚拟仿真模块
本模块主要分为基于创新训练计划的虚拟仿真和基于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虚拟仿真两部分,以满足学生课外研学课程的需要,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体现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利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对结构进行概念设计,然后运用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模型计算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模型设计进行优化,完成实体模型的制作,将制作好的模型进行加载或让其完成特定功能。通过本模块实验项目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类结构体系、设计分析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8-9]。以典型实验项目“创新结构体系虚拟仿真实验”为例(见图4),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创新结构模型,以反映学生的力学概念、结构概念和创新思维。实验项目鼓励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创新思路,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对结构概念设计、基本构件受力状态、空间结构体系及特点、典型工程案例分析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与思考,并动手制作结构模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结构整体上把握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及受力特点,并通过学习报告、制作模型及加载体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特色
3.1依托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长期坚持实体实验项目建设和虚拟仿真项目建设相结合,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规划,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学生实验训练的学时数比例由总学时的19%增加到25%。中心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进行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有力地支撑了6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升了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水平。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以优秀成绩第4次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在2012年的全国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名列全国第三。
3.2来源于科研项目,面向创新能力培养
中心依托“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中心”、“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部省级科研基地,不断地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把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研理念、科研文化、科研价值,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动态,激发科研兴趣,启发科研思维,培养科研道德,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3.3来源于工程实践,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中心的大量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来自于真实的工程实例,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实战型”项目。通过真实项目的演练,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来之能战”的毕业生。已将典型重大工程转化为实验项目的实例有:(1)山东博物馆屋盖薄壁箱型结构虚拟仿真;(2)广州南站大跨空间结构温度应力虚拟仿真;(3)广州白云机场复杂铸钢节点虚拟仿真;(4)润扬长江大桥大跨桥梁抗风虚拟仿真;(5)深圳大运会体育馆钢结构安装施工虚拟仿真;(6)沪通长江大桥桥梁沉井施工全过程虚拟仿真。
3.4面向防灾减灾,开展灾害虚拟仿真
现代土木工程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火灾、爆炸、泥石流等。各种灾害因其巨大的时空尺度而难以再现,因其复杂的生成原因而无法重复,所以要借助现代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演示。中心依托云计算中心每秒37万亿次峰值浮点计算能力,运用大型虚拟仿真分析软件,开展地震、台风、火灾及爆炸等灾害的模拟,提升学生防灾意识和减灾水平。
4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建设,东南大学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成为由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教学名师负责规划和建设,面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2个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基地,为“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合同管理”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向7个专业的学生开展创新训练。2014年,该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3-08-13)[2015-04-01].
[2]石松泉,沈红,梁伟,等.虚实结合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8):184-186.
[3]蔡卫国.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76-78.
[4]吴涓,孙岳民,雷威,等.东南大学机电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思路与进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5-9.
[5]王卫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考与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5-8.
[6]李平,毛昌杰,徐进.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5-8.
[7]李亮亮,赵玉珍,李正操,等.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5-8.
[8]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3-168.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灌注桩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结构不断出现,大规模、技术复杂的土木工程结构也越来越多,新的施工技术也随之而发展。土木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改造自然的重要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基本的生存保障和生产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土木工程已经演变为成为复杂的多分支学科,包括道路、桥梁、工民建筑、水利、铁路、港口等工程在内的多种学科,从而需要新的技术来适应各个方面的发展及衍生。
一、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
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2、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错误。
3、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1、软土地基施工与石方爆破施工
软土地基施工特点:往往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要求,施工时如果采取措施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或建筑物地基失稳或严重下沉,造成建筑物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需要进行加固;加固方法:换土垫层法、强夯法、振冲法、砂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法、堆载预压法、化学法等;土石方爆破施工:适用环境:开挖时遇到岩石,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的清除、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除;施工的工序:打孔放药、引爆、排渣;特点:施工费用低、效率高、有震动和粉尘危害,
对旧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还可以采用静力破碎等配合施工工艺,是拆除在低震动、低粉尘、无公害的情况下进行。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基础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由相关建筑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但由于图纸设计中很少将相对应的施工器材详细明确,因此施工方经常会根据自己的观念来进行选择。多数施工企业为了节省资金成本采用涡锥钻来进行工程桩钻孔。但此机械是以个体单机作为单位,对设计图纸上要求的工艺指标做不到完美体现。故经常造成桩的承载力无法达到最优,使得诸多问题桩产生,且无法对工作过程中的污水、烂泥进行及时处理,影响作业环境,造成
施工进度缓慢。
(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是利用成孔机具,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中成桩的工艺,适用于黏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等土质。目前常采用螺旋钻机成孔,它是利用动力旋转钻杆,使钻头的螺旋叶片旋转削土体,土块沿螺旋叶片上升排出孔外。
(2)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是利用原土自然造浆或人工造浆护壁,并通过泥浆循环将被切削的土渣排除而成孔,再吊放钢筋笼,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桩,它不论在地下水位高或低的土层皆适用。
3、沉井基础施工
沉井是由刃脚、井筒、内隔墙等组成的呈圆形或矩形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多用于重型设备基础、桥墩、水泵站、取水结构、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等,施工过程:施工时首先制作井筒,然后在井筒内挖土,使井筒靠其自重沉入土中。井筒的最下端为刃脚,形状如刀刃,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使沉井切入土中。沉井的外壁为井筒,在下沉过程中起挡土作用,同时靠其自重可以克服筒壁与土之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底部的土阻力,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逐步下沉。
4、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
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当今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质量效益最大化,因此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难度不断增大,建筑规模不断增大,因此土木工程施工术呈现出科技化、自动化、生态化的新趋势。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科技化趋势
由于现代的土木工程施工要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工程造价是左右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参数之一。工程造价推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必须采用新的高科技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要,利用科技推动施工过程的的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等发展,用以降低不必要的人工费、机械费等,使工程施工技术在科技的推动下多层次渗透,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提高土建工程施工效率。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自动化趋势
自动化是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它力图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引人到建筑活动,以标准化、工厂化的成套技术改造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从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带来建筑的高效率,为我国今后的建筑施工技术的统一化提供了可能。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生态化趋势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重要方法,随着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和社会生态化的需要,施工过程中生态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趋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不例外。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是未来长时间内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充分利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要防止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环境和对环境不利的事件发生,尽可能选用低污染、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设备,力求建筑与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
四、结束语
总的说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近几十年虽然有了飞速发展,但是土木工程施工至今仍以手工操作、半机械作业为主的综合大工程,劳动效率大大低于其他产业部门,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土木工程的安全性要求高,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被联系着,所以施工技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的施工技术不仅要满足当前土木工程建设需要而与之配套的施工技术,还要向高效率、无公害、高质量、机械化、智能化、高技术含量、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段树金主编. 土木工程概论.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湖南大学等四院校合编.土木工程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10.
[3]叶列平主编.土木工程科学前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土木工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科学系统。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须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开展工作,严格遵循规定进行管理,采取各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技术,以标准化生产、安全性生产作为衡量标准,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最大提高。
1.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状况如何关系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质量。而目前我国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混乱的现象,施工现场比较脏、乱、差,具体表现在施工现场不够整洁、设备的摆放较乱、设备面貌不美观、施工垃圾堆积较多、机械停放不按规定、材料堆放较乱、施工场地的道路被占用、施工人员工作的精神面貌差、积极性不高以及工作效率不高等等。这与文明安全施工建设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1.2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是土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而且还关系着整个土建工程质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复杂的工作,其涉及多施工材料、施工技术、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管理。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比较落后,本位主义、虚假和腐败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 合同管理不规范性。
一方面是甲方的问题,往往出现制定条件不平等合同的情况,恃强凌弱。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不成熟,导致虽然甲方制定了损害乙方施工企业利益的合同条件,但是施工企业通常情况下不会提出异议。为了保证盈利与生存,施工企业往往会选择尽最大可能节约成本,便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工程的质量随即受到严重影响,形成“豆腐渣”工程;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的问题。
1.4 建设资金在项目中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工程造价逐渐降低的现实问题,迫使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企业想方设法在项目中抽取一定量资金,以此来维持生存,这也导致了管理不够精细的施工企业丧失正确分析项目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的能力,对如何建造优质土木工程建筑的成本毫无概念。
1.5 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
针对建筑施工的现场,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就是施工企业无法意识到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的意义,愚昧地认为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仅仅是上级检查时该做好的表面工作。部分施工现场没有重视生活设施,仍然没有完善规范化封闭管理,没有设置应有的标语及警示牌等。甚至有的企业连最基本的防火意识都没有。
2.加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面对目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以实际出发,采取及时和积极的预防措施,做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问题的预防工作,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保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建立完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施工现场的各种行为,预防土建工程出现各种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单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施工方案,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要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流程,科学安排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进度,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工作,完善激励机制。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要做出相应合理科学的解决措施。还要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要共同进行相关的审查和管理工作。
2.2 加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意识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将土建工程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注重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提高路桥工程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以使施工单位及工作人员,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视。同时还要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由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人员工种多、露天作业及环境条件恶劣的特点,这就增加了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
针对这种问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意识,以保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顺利开展。
2.3 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要以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施工管理。这样有利于预防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出现各种问题。做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问题的预防,要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前和施工过程管理进行。
2.3.1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前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需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做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前期的施工材料、进度和技术等管理工作。施工前的管理要以工程进度的要求为根据,充分做好了解和统计各种施工材料的质量和需求状况方面相关要求的工作。同时,施工材料的供应方式要符合材料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最后,施工单位还要对现场进行合理规划和布置,以使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
2.3.2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加强其施工水平,使其在施工中能正确的使用施工技术,大型机械需聘请专业人员的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查,及时解决发现的质量问题。同时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还要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要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来保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需要。科学合理的材料管理,可以保障材料的供应。在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时,需要做好材料的现场验收工作,掌握了解工程施工的进度;适时对现场材料的供应安排和计划做出调整及加强现场材料的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2.4 加大土木工程建筑项目质量控制力度
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企业至上而下应该有一整套质量责任制度,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重要依据,将质量责任细化、量化,层层落实、道道把关、人人有份。安全生产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必须做到事事派专人负责,及时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行为,把不安全性降低到最低,从而确保工人有利的.安全的工作环境,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还要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范,加大监督管理工作。此外,还应完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项目的运行机制。落实“两层分离”及“两制建设”的运行机制。通过落实项目法施工,可以促进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各级责任明确,最后形成压力和动力的统一,调动起施工项目管理的积极性。
2.5对建筑项目成本进行有效、严格的把关。利润率的大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来说,是一项反映工程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市场中,施工单位在竞标以后,收入基本上是固定的,资金难以后加,于是对工程项目资金成本的严格有效控制,基本成了利润率提升的唯一方式。因此,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有效、严格控制,成了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土木工程;基础设计
一、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承重柱设计
对于抗震烈度要求为六度的地区,很多设计人员在认识上存在六度地区不需要进行设防的错误观念,很多设计人员将承重柱的截面积设计的较小,这样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受力分析,但是这样做导致承重柱的截面较小,在外力作用下,由于柱和梁之间存在着弯矩约束,往往会产生开裂,导致塑性铰的出现。这样给建筑的结构埋下了安全隐患,使建筑的耐久性大打折扣,一旦遭遇较大的地震,往往不能够有效的抵抗地震的破坏,容易发生倒塌,造成重大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
2、构造柱概念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很多设计人员不能够很好的分清构造柱和承重柱的区别,导致二者之间经常发生混淆,严重的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对于砖混结构的建筑,采用构造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墙体的抗剪能力,并且和梁相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建筑墙体出现裂缝,对于建筑建构抗震性能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对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建议
1、从建筑工程实际出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基础设计的过程当中应站在整个房屋建筑的整体高度出发,充分考虑地基以及上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还要科学的结合各种假定。一般来说由于基础上部结构往往要晚于基础的设计,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由于上部结构滞后而带来的误差,从而确保房屋结构基础设计的质量。
当前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主要是根据结构力学以及弹性力学来进行的,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能够保证取得较好的设计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地质情况比较好的基础来说更能得到满意的效果。随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结构中的广泛使用,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这是因为这种结构对于基础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沉降,就会收到较大的影响。采用结构力学以及弹性力学计算软土地基上的条形基础也与实际的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当前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的增多,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其垂直方向上的载荷也会随着增加,对地基产生的压力也会加大,这样基础在较大的载荷作用之下常常会出现沉降。
2、建立建筑工程设计机构的三大系统。一是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二是建立土木工程各项管理的信息系统。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三是建立土木工程商务贸易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3、强化建筑结构受力性能
3.1增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必须具备极强的承载能力,保持整体牢固性。在建筑结构中存在一个地方的局部破坏的情况下,不能够由此而带来大范围的连续性的破坏,避免土木工程建筑物的倒塌。为了增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首先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然后必须保证建筑结构具备非常良好的延展性和一定的冗余度,以便建筑结构能够有效应对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以及各种各样的由于人为的差错而造成的灾难性的问题,切实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3.2增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必须增强在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土木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等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必须采取防水、抗裂保护等措施避免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从而避免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事故。
3.3保证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性能合格。
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所有设计一定要与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严密符合。同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必须根据相关的法规标准对于建筑结构的各项性能是否合格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土木工程施工监理部门也必须对于建筑结构受力性能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到现场配合施工单位一起参与制定施工方案。
3.4高度重视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事关重大,因此,保证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就必须充分重视其安全性,避免震坏倒塌的问题。结构的设计以及施工操作人员的水准问题直接影响了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必须对于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使用与维护,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测。在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管理标准不够高,相对来说,世界上的同类规范是非常高的,从而很少或者根本不会产生一些安全事故,一旦产生一些较为重大的天灾人祸,也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结构的牢固性,保证建筑结构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通过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保证建筑结构在局部出现损坏的同时也不能够导致其它部分损坏甚至大范围的连续破坏倒塌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悲剧,切实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5注重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控制技术。
按照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外部能源,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主动控制、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为了更加注重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控制技术,可以从控制器设计角度来进行建模与模型简化。另外,对于面向低阶鲁棒控制器设计的辨识方法及模型简化技术等问题也有利于保证建筑结构的性能。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种土木工程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这虽然为了我国的房屋基础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样才能让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应该勇于创新,探索更加优良的结构基础设计方法,这样才能做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依照这种设计建造的建筑物,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可靠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关键词: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注浆技术;研究与分析
1引言
施工技术直接影响房屋的整体质量,而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施工技术。浆液通过压力输送的方式传至土层、岩石层,待泥浆凝固后形成颗粒作为填充物,从而形成关键的力学效应,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深入研究与分析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对于不断提高建筑技术水平、提高建筑质量、促进我国建筑事业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注浆技术概述
2.1注浆技术原理
注浆技术泛指将浆液通过注浆设备注入土层、岩石层中,其核心技术是依靠压送技术,通过钻孔注入凝胶性注浆液,利用注浆力学效应和强化功能,实现土层与岩石层的结构强化。浆液凝结后,可显著提高建筑结构的硬度,对缝隙和裂缝有很好的填补和填充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注浆技术应用中,比较常用的是静压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和复合注浆法。
2.2注浆技术优点
(1)工艺简单,便于施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主要是将浆液注入混凝土裂缝,再进行注浆,使浆液与建筑物紧密结合,有效提高防水结构的整体防水性。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实施注浆技术,不需要大型设备,施工环境要求不高,无需封闭处理施工环境和施工流程,注浆技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便捷性,工艺比较简单,施工过程中对房屋建筑或其他工程的影响可以忽略。(2)施工面积小,加固效果显著。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范围较小,与其他土木工程施工方法相比,注浆技术施工效果更好。依托浆液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处理,在保护混凝土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硬度及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3)绿色环保。随着生态工业和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注浆技术加固混凝土结构与房屋建筑结构,减少了传统施工方式易产生大量工业废料和建筑垃圾的可能性,其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也很小。目前,注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城市建筑物的修复加固工程中,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符合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
2.3注浆技术分类及技术要点
2.3.1静压注浆法
静压注浆法依托液压、电压、电化学等原理,将注浆液经注浆管注入地层,浆液通过填充、挤密、渗透等方法排出土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原本松散的土颗粒、裂隙通过浆液凝结形成整体,从而保证建筑结构得到全面加固。静压注浆法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一种注浆方法,广泛应用于软土路基建筑中,通过浆液压力差、比重等特性,实现软土路基的薄弱部位自然延伸、填补,最终形成凝结体,对建筑土层起到加固、保护作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中应用静压注浆法,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对解决沉降、裂缝问题及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
2.3.2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依托化学注浆法原理,结合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注浆方法。其加固原理是用高压水射流切割高强度破坏力将地下土颗粒冲散,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与浆液迅速搅拌混合,然后按一定的浆土比例排列,直到浆液与土结构凝固后形成稳定结构(见图1)。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对地面软基进行加固,可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不仅可用于施工前,还可用于房屋使用中的加固,在不会破坏上层建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压力值、旋喷速度、提升速度、喷射方向等条件控制凝结体的具体尺寸和形状,应用非常灵活。
2.3.3复合注浆法
复合注浆法是将静压注浆法与高压喷射注浆法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注浆方法。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先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形成凝结体加固后,再通过静压注浆法向泥浆凝结体周围扩散延伸,在减少注浆盲区的基础上,使两种方法相互补充,提高加固效果。该方法综合了两种注浆技术的特点,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从注浆加固效果来看,复合注浆法与静压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
3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注浆材料选择及注浆技术具体应用
3.1注浆材料的选择原则
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注浆材料选用的首要原则是优质,因各种浆料的用途相同,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择干凝质量好、刚度大的物料,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湿度、温度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水泥是注浆工艺中最常用的基本材料,水泥与水混合后多呈胶结状态,水稳定性强,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他辅助材料来提高水泥的力学性能或达到兼容性。如无特殊情况,可选用水泥作为单一材料进行注浆,但选用水泥时,应注意断续工作状态,按强度要求计算,选择水泥型号。
3.2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2.1注浆技术在墙体施工中的应用
注浆法用于墙体施工,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抗荷载能力、加强力度、提高整体性、防止墙体开裂。受室外温度的影响,房屋的主墙会在风、温度等条件下改变其膨胀系数。采用注浆技术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由受力状况、墙体受力情况判断房屋的受力点,如果墙体已有裂缝,可用调配浆液进行注浆。当门框、窗框和墙壁接合处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在屋顶和屋体周围进行注浆,避免料浆外流,以减少水泥的干缩作用,也可采用环氧封闭漆进行喷水处理。
3.2.2注浆技术在厨卫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的厨卫部分常常存在大量的给水排水管道,容易产生渗漏问题,研究发现,76.51%的渗水是由于防水层破裂所致。注浆方法的优点之一是防渗堵漏,施工中可选用水泥为主要材料。在防水层位置撬开直径约3~5cm的空隙,设孔,相邻孔洞间距应在2.5m以内,然后采用环氧灌注注水浆料,当自然干凝至最高标准的70%~75%时,可进行二次注浆,同时,对裂缝部位进行补浆,进一步防止渗漏。
3.2.3注浆技术在地下室施工中的应用
地下室通风不良,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渗漏、潮湿等问题,不仅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工程完工后,对居民的影响也较大。要合理控制钻孔的深度、角度,使混凝土板厚度与钻孔一致,可提高施工效果,增强地基稳定性,减少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有效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下室环境的影响,浆液凝固过程较慢。
4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实例中的应用
4.1工程实例
该房屋建筑共6层,长60m、宽18.2m,面积为1092m2,单柱混凝土自然地基,基础埋深6552m2,其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地质土层结构按表1顺序排列,可见基底,固结土质较差。砂石设计以独立柱为基础,采用换土法处理,并按换土后的砂石垫层承载力特征值估算为170kPa,基础尺寸:3m(长)×2.5m(宽),中柱:3.6m(长)×3m(宽)。地质土壤结构在地质学调查报告中反映的非池塘范围按表2顺序列出。
4.2施工流程
4.2.1材料选择及定位
注重材料的选择,保证整个工艺的效果及施工质量。浆料在注浆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有关资料,水泥是一种常用的注浆材料,具有很好的水稳定性,同时,通过搅拌形成稳定的胶结体。选材时应保证水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4.2.2钻孔
注浆施工时,对钻孔要求很高,为保证注浆效果,施工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保证孔壁的笔直,使孔壁有良好的均匀性。二是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钻孔,完成钻孔作业后应进行水压试验,可较好地控制钻孔的吸水能力。三是在钻孔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杂物,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进行。
4.2.3插管
钻孔的同时,将注浆管插入一定深度的地层,钻孔结束后,需将喷管插入,通过空气输送后,拔出钻杆。为防止插管时被杂物堵塞,可以同时进行射水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若射水压力较大,极易引发孔壁塌陷问题,施工时需控制在1MPa以内。
4.2.4喷浆
喷浆施工应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质条件等因素,调整喷浆的流量、压力等。如在实际应用中仍需二次喷射,则需将浆土混合物喷出,二次喷射可不断增大固体粒径。喷浆结束后,要做好清洁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房屋建筑中的土木工程施工注浆技术研究为探讨方向。从中可以看出,现阶段对房屋建筑的土木工程施工注浆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建筑相关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建筑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注浆技术从客观角度分析有了全新的发展,其中注浆材料和品种逐渐增多,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要进一步强化对注浆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建筑发展趋势和具体应用,在优化注浆施工规范的同时,促进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媛媛.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7):66-67.
[2]李建霖.探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J].房地产世界,2020(18):103-104.
[3]刘鹏.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8):124-126.
[4]魏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2):48-49.
[5]白龙龙.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7-8.
[6]党立涛.注浆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标准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1):212-213.
社会基础经济体系的日益健全,大大推进了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法的发展。该文就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展开分析,旨在进行新型管理概念的应用,进行企业整体技术实力的增强,切实提升施工企业的整体现场管理水平,满足土木工程现阶段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1现场管理的意义
现场施工管理对于土木工程的意义重大,为了进行施工安全性及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施工周期的缩短是必要的,从而进行建设成本的降低,这需要引起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视,进行管理技术的不断改进,进行新型发展管理观念的应用。在实践工作中,土木施工系统具备复杂性、长周期性的特点,需要进行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施工效益,其整体施工难度系数比较高,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施工素质,能够进行施工矛盾的有效性调节,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出现一系列的施工技术事故。通过对现代化现场施工管理的应用,可以实现开发商、施工企业、施工单位三者关系的平衡,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方案的创新,确保施工进度的有效性控制,实现施工企业市场信誉的提升,通过对先进性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施工原材料的使用量,实现劳动力的有效性解放,满足施工企业的经济发展要求。
2施工技术管理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在施工技术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进去各种工程造价因素,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经济适用性,在施工过程中,现场人员需要做好市场施工价格的调查工作,进行施工材料的合理性采购。
2.2规范性原则
通过对制度规范性的控制,有利于提升现场管理的整体效益,这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确保施工秩序的稳定性,增强现场施工整体效率。
2.3科学性原则
施工人员需要遵循合理性的施工原则,确保施工技术的科学性、有效性,满足土木工程现代化生产需求的要求,增强工程施工模块的整体效益,进行施工资源的有效性配置。
3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在土木工程施工模块,常见的技术问题主要如下。过大的工程施工预算计算偏差问题,不利于进行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不利于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成本效益,不利于提升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在工程设计阶段,不能做好施工图纸的有效性检验,缺乏全面性的审查及研究,导致一系列技术误差的出现。缺乏健全的设备及材料准备体系,难以实现对设备及材料的有效性维护,由于缺乏严格性的现场施工管理,导致一系列的施工问题的出现。
4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4.1健全管理制度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必须健全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制度的优化,做好施工图纸与现场施工模块的差异性分析工作,实现现场施工进程的有效性管理,进行施工企业参与制度的构建,实现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及设计,做好施工技术体系的健全,进行方案设计方向的确定,进行工程施工信息的有效性反馈,提升施工技术方案的整体可行性,避免出现设计方案返工问题。
4.2完善检验制度
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阶段,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做好施工材料总类、材料规格等的整理工作,通过对现场施工状况的掌握,做好材料位置的合理性安排工作,满足及时抽样检查工作的要求,通过对施工需要的满足,进行材料的合理性分发,避免出现材料丢失及浪费状况,做好材料库存的及时性整理工作,提升材料分类的检查效益。
4.3严格管理施工进度
在施工进度的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勘测设计模块的优化,确保施工数据与施工现场的一致性,在土建施工模块中,设计人员需要做好现场勘测工作,进行相关工作数据的手机,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的标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模块,实现其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实现对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有效性控制,这需要引起相关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做好施工现场的勘测工作,提升其反复核查的效益,进行设计施工技术的合理性选择,避免出现一系列的技术失误状况,土建工程本身具备较高的技术性及复杂性,很容易出现技术变更等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进行施工技术整体可行性的提升。
4.4施工技术日志与档档案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技术工程日志的记录工作,从工程的开始到工程的结束,做好技术活动的记录工作,进行工程施工备忘录的建立,做好施工图纸的修改记录工作,进行整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记录,针对施工设计变更问题展开分析。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工程设计机构、建设机构、施工机构需要积极的进行配合,做好生产模块及技术理论科学研究模块的结合,进行技术档案资料的充分性利用,该档案进行了建筑单位长时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标准的反应,具体反映了建筑单位长时期的建设科技成果,通过对这种系统的构建,可以提升工程资料的使用效率,这需要引起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做好土木工程技术经济档案资料的审定工作,提升其整体整理效益,将施工技术管理与实际施工状况结合起来,满足日后工程扩建工程的要求,确保工程后期工作的稳定开展,提升现场施工技术的整体管理效益。
4.5检查监督管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需要提升监督施工的管理效益,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需要按照工作规范,做好施工现场的检验工作,针对那些关键的施工部位展开检查及监督,安排专业性工作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的巡查工作,提升施工管理的整体安全性,每隔一定时间进行项目检查工作的开展,进行安全检查次数的控制,督促施工人员展开科学化的施工,项目施工完毕后,需要做好施工结果的严格性考核工作,满足现阶段土木工程技术现场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系统,实现其内部各个工作模块的协调,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增强土木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益。
5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现场管理方案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有利于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资源的整体性、充分性利用,满足现阶段土木工程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超文.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措施探索[J].居业,2016(04).
[2]谭卢阳.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4(01).
关键词: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一定程度上说,土木工程这是我们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但是,土木工程也是消耗能源和资源最为严重的行业,在人类面临着资源、能源紧张的今天,对于土木工程技术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现状
由于资源、能源的进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性的实施,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中,越来越多的单位正在贯彻和落实这一发展理念,积极地响应群众和政府的好战,文明施工、保护环境、降低噪音污染等等,并通过多动措施的积极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大多数施工单位是比较消极、比较被动的采用“绿色”施工技术的,而且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比较片面,不能够主动、积极的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施工活动。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完善的管理系统,很多单位都没有达到“绿色”的施工标准和管理水平。
二、关于土木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展望和研究
1、对绿色施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现阶段,大部分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在进行项目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更加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对于“绿色施工”的概念和意识欠缺,还存在着浪费资源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生态意识的淡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对绿色施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群众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提高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对于“绿色施工”的全方面理解,真正的认识到环保、生态、绿色的重要意义。另外,还要加强对施工建筑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从而是,更有效的进行绿色施工的开展。
2、加强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
在很多情况下,施工单位的具体施工情况与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图纸并不完全相符,经常会出现重读和矛盾的情况,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解决施工图纸的问题。比如说,在施工图纸的设计中,在将地梁(基础梁筏)设计成同样的高度水平。这对于设计意图基本上没有影响,却对实际的施工影响很大,会让施工过程变得非常复杂,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和情况。因此,在进行图纸设计之前,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方与设计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把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反映给设计单位,将设计单位对项目的设计意图理解清楚,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不必要的浪费。设计图纸阶段对于图纸的修改还是非常容易的,但是,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在进行图纸修改就需要停工,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3、充分开发“绿色能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和施工规模也正在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建筑过程中的施工垃圾也正在扩张。根据相关资料研究,每年我国建筑行业生产的垃圾总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吨,生产的废旧混凝土也已经超过了1360万吨。如此巨大的生产垃圾,不仅会提升垃圾清理的工作量,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能源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的今天,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研究迫在眉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饿一个重要课题。在世界来说,我国是第一大水泥生产国,生产水泥这本身就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其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改良。与建筑混凝土和刚才等建筑材料相比,应该大力发展混凝土、钢材等绿色的建筑施工材料。
4、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强化健康监测
在实际的土木工程使用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性能退化或损伤,这势必会影响到土木工程的耐久力和承载能力,严重的还会引发工程事故,造成恶劣的经济损和人员伤亡,社会影响比较恶劣。所以说,一定要加强土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就要严格控制施工流程,提高施工质量,加强健康监测和加固的技术准备。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动力结构学理论的发展,健康结构监测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也给土木施工带来深刻变革。这种健康的检测系统,是在建筑结构上进行各种传感器的安装,能够实时、自动、及时的对环境和负荷进行测量,正确评估建筑的结构健康,及时出具有效、科学的养护策略,保证结构的运营安全,有效的延长建筑寿命。这种新型的健康结构检测和警报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和情况并发出警报,人们可以根据警报及时的进行加固和修复,不但能够解决建筑物老化速度的问题,还能够相应的降低事故的发生,有效的减少了不必须要的时间、资源、经济上的浪费。
5、建立健全“绿色”管理体系和施工制度
为了进一步的确保建筑工程的“绿色”技术和施工,一定要建立健全“绿色”管理体系和施工制度。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统一监督和领导之下,统一建筑单位和施工人员的思想认识,及时出台相关管理体系和施工制度,加强多行业、多方面之间的协商和沟通,完善“绿色施工”的制度保障,有效促进绿色施工的开展。总之,土木工程的绿色施工技术,这是一项新型的研究和创新,需要的多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需要制度上、法律上、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综合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的现状开始入手分析,从对绿色施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充分开发“绿色能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强化健康监测,建立健全“绿色”管理体系和施工制度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土木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晓妹,彭曙光.建筑施工安全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J].安徽科技,2009 (11).
[2].张林峰,岳祖润.土木工程信息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0 (02)
关键词:土木工程 绿色施工 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现状简析
随着国家建设速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推广,为了尽量实现二者的结合,当前承包商以及建设单位为了满足政府及大众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减少噪音的要求,一般均会采取一定的技术来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大多数承包商在采取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单一的,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比如由于认识不足,对于可持续发展缺乏认识,还有就是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另外还有企业管理水平低、成本较高等原因,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当前土木工程绿色施工仍然存在不小的挑战。
二、推进我国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1、首先要加强理念培训,做好绿色工程的教育、宣传
“理念决定方向”,加强理念的培训教育对于施工的有效进行、科学进行意义重大。目前,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主要是缺乏相关的知识培训,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缺乏重视,而对绿色施工意识的加强,离不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所以我们要加强理念的培训,比如在基础教育中,应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在继续教育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强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承包商进行有利于可持续的行为方面的教育,并使其从中受益。为绿色工程的进行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
2、其次要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相关条件的利用
自然资源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所以土木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以减少对于有限资源的利用。这就需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做到节能节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作用。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砖墙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可以使用节能保温型的多孔砖或复合墙体作为墙体材料,起到冬季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太阳能、地下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用量,实现绿色环保。
3、再次要开发绿色资源,注重再生能源的利用
开发绿色资源,使用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时期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的理念。比如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工程废料、废渣,以减轻对于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使用太阳能等方法来减少对于汽油、煤炭的使用度,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环保。
4、另外要利用高新技术,加强应用结构的健康监测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关的先进仪器也运用到了土木工程施工、设计、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先进仪器的使用,也可以有效的实现绿色施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吊塔就替换了之前的机器运输,减少了能源的损耗。此外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可解决建筑过快老化损坏,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5、此外要建立制度体系,保障系统科学的绿色施工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所以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尚未达到理性的自觉时,还需要靠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以及相应法规的约束,制定有前瞻性的市场规则和法规体系,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绿色施工的法规可以是环境保护法规的分支及文明施工管理的规定,它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的协商。应建立和完善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制度,如:针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承包商应在投标书中说明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予以约束;可提出承包商应通过ISO14001环保认证的要求;对于其他社会投资项目则可通过税收、奖励等制度促进绿色施工的应用;鼓励业主将绿色施工准则纳入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中,将环境等责任加入建造合同,并监督承包商加以遵守,以便能够实现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环保,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三、结语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尽管国家的煤、石油、天然气、水、森林总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而土木工程,也必当立足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当然,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味地追求节省,而不注重长远利益,而是要寻求一种经济、环境、效益以及社会发展的最合理的中间状态,既要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创意,也要追求完美的技术经济指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同时也要保证日后的正常应用。这就为土木工程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技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土木工程的绿色施工,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2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