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7:2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基础的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中医学基础 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184-01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卫生职业技能是各门专业课程的共同教学目标。中医学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卫生教育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专业素质形成的重要纽带。为了提高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效果,我们应从学生将来求职就业的大方向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对中医学基础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通过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卫生职业技能的快速提高。
一 积极实施愉快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若要使教学成功,最关键的要素莫过于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也是中职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追求所在。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由于缺少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普遍比较薄弱。因此,中医学基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运用愉快教学,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经络和腧穴时,我们引入武侠电视剧情节,以剧中侠客高超的点穴奇功,创设富有悬念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建立关于经络和穴位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兴致盎然的基础上,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的不同经络和穴位,诱发同学间的相互指点。这样一来,学生始终处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欲望强烈;并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把学习真正当成一件乐事。
二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直观实用
中职卫生教育的总体办学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好、职业适应力强的技能型、实用型医药卫生一线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中医学基础的教学目标不在于培养通晓医理的中医专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诊断思维能力、中医药知识融会贯通和运用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解决临床遇到的中医药实际问题。因此,中职中医学基础的教学目标不应过多地追求理论的深奥,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表现教学直观性,注重教学的实用性。
三 合理简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安排,中医学基础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几十节课。对于这门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和推拿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而言,把书中所包含的所有章节都详细、深入地讲解是不现实的。由于中职卫生教育只要求学生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学说,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有技能。中医学基础教学就必须结合课时容量简化教学内容,遵循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讲解清楚,让学生掌握中医精髓,获得通往中医学宝库的“钥匙”。同时要突出教学重难点,对中医理论中比较抽象复杂的、学生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浓墨重彩,详细讲解。特别要结合通俗易懂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和技能。如对于“五行学说”重点讲授五行的属性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核心,阐述中医的辨证论治。
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收获最佳授课效果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在中职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各个章节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打破教学的单调和枯燥,以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学习针灸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在中医实训室里给学生提供数字针灸模型仪、针灸的毫针、穴位挂图、人体模型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教师授课基础上的自我实训,内化相关理论,形成操作技能。在讲解情志与五脏关系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外来刺激过于强烈,超过人自身的调节能力,便可伤及五脏,导致疾病发生”的含义,引用“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说明“思为脾之志、思伤脾”;用范进中举的故事来说明“喜为心之志、喜伤心”;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性格来说明“忧为肺之志,忧伤肺”。
要实现中职学校中医学基础课的教学优化,关键是要全面贯彻中职教育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实施积极的改革。力求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事半功倍的中医学基础教学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生理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木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打个比方,学习绪论这章时,根据内环境稳态内容,把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维持相对稳定状志等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相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理论的总纲一“阴阳学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在讲授器官生理作用时,把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与之相比较:西医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消化,这与中医学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学中肾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方法将两大理论体系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学生架设起一座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第二,除了比较这些共通点,我们还特别提出中西医之间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例如:中医学对心功能的阐述是“藏神,主血脉”,它除去包含西医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还囊括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3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一切理论都源于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学生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品,随后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就可以掌握静脉注射、动脉插管等操作方法。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来验证降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牟固。实验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地加入一些中医药学内容,以提髙中医系同学的兴趣。例如,实验5:调节动脉血压中,可以建议同学观察三七这种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还可以观察中药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4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在我校,中医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比较大,而且生理学教学课的时间有限。因此,作为生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例如: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对于药学专业,这部分内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对于中医专业,该部分内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匡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做到了生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覆盖,又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理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少,如果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要使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各章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就是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详尽地讲解。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而其中又以化学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因此授课时主要讲授化学因素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也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至于难点内容,也就是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从而化难为易。教学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内容。
管理学院中开设西方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进对市场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国政府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已经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学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帮助。但这门经济学基础课程只针对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学时也比较少,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窄,造成了其他学院如临床学院、药学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调整自己的专攻方向,使一些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了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各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既懂医,又有经营理念的学生。
1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
40余年来,高等中医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及专业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传统的纯医学课程培养出的高级中医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这些只学好所谓技术知识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医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人才设置,增加国际经贸知识等课程,让各学院的学生都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了解到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有所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另外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学校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精英人才,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阶段接触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有益处的。
2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途径
2.1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初级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于各种流派和分支、前沿问题,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做简单介绍,有正确的理解,能够对基本概念做出正确解释,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
2.2 考虑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别,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接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例教学。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现象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说明,并根据专业不同,调整课时数。
2.3 培训教师,至少每年1次让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参加经济方面和医药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这让老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
2.4 面向全校的学生开设经济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基本完成县中医院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全面加强县医院中医药工作,完成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加强乡、村两级中医药人员培训,初步建成以中医院为龙头,县医院中医科和其他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医院建设。中医院项目不少于1个。制定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时,编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县级医院建设规划时。要对中医院进行科学规划和重点加强,确保中医院不改变中医性质。中医院改扩建时,应重点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基础建设,积极配备中医诊疗设备,环境形象和内部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扶持中医院建设省级以上重点中医药专科。鼓励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工作。
二)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工作。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落实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中医药考核指标。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尚未设立中医科的乡镇卫生院,由中医院对口援建。对支援乡镇卫生院的上级中医药人员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上予以倾斜。每个乡镇卫生院推广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对中西医人员分别进行培训。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建成3个以上的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招录医学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计划中,中医药专业人数不低于30%鼓励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开展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可优先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
三)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由新农合出台政策从门诊统筹中全额报销。村卫生室要配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中医药必要诊疗设备,积极开展在村卫生室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农村常见病工作。并设置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栏。
四)加强县医院中医药工作。住院部设立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5%床位的中医科病房,县医院要在门诊设立中医科、中药房。购置中医康复理疗相关设备,强化中医人员的进修培训。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基本指标。西医科室在诊疗过程中要积极邀请中医会诊,把综合医院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中医药治疗人次占总治疗人次比例和西医科室中药消耗量、中医治疗人数等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县医院要根据以上相关要求制定全面加强中医院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
五)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工作。研究中医药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措施。卫生监督所要成立中医药监督科,县疾控机构要成立中医防病科。监督各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法规政策落实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将中医药服务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给人民群众免费提供。
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特别是名中医在农村地区开办中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医保定点、人员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七)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积极支持农村优秀中医药人员赴外省进修学习。县中医院要对口支援若干个乡镇卫生院,重点是人才培养和下乡业务指导,定期对村医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建立县级中医医师下乡指导和基层中医药人员进城进修的双向培养机制。
八)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信息宣传工作。县中医院要制定和实施符合工作实际的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挖掘和弘扬地方中医药特色文化。鼓励与媒体开设专栏,创作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作品,不断提高大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
三、优惠政策
一)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城镇医保中落实中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继续研究城镇医保的中医药优惠政策。新农合制度中,对县级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在原来提高10%起付线降低20%基础上,报销比例再提高10%起付线再降低10%逐步实现通过新农合在村卫生室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治疗农村常见病。
二)公立医院改革中向中医药倾斜。要充分考虑中医药服务费用低廉的特点,进行公立医院改革中。补偿中,要提高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县级达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的1.2倍。
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对中医药工作好的基层卫生机构予以补偿倾斜。对中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多的卫生社区和乡村卫生机构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中。
四)积极调剂院内中药制剂使用范围。适时调整中医药诊疗服务价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省上公布的院内中药制剂,要将院内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品种和数量,作为考核医疗机构的一项主要指标,同时要适时调整中医药技术服务价格,鼓励医患双方积极使用院内中药制剂和中医药服务。
四、保障措施
PBL教学法是一套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同时,通过PBL教学法可以将学习与相关问题或任务密切联系,使学生投入到问题当中。此外,PBL教学法设计的任务是具有十分的真实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解决相关问题,进而探究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医理论基础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实际临床医学中的病例为背景,通过教师提出相关基础问题,让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
二、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要重视其基础作用,只有将中医基础理论学扎实了,才能为学习临床专科打好基础;中医的传统特性使其存在一定的传统思维,因此给初学生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刚刚接触中医学,对其概念掌握不到位,同时存在部分学生对经络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因此要提高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进而狭隘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PBL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格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BL教学模式通过营造一个轻松的、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观点表达出来,同时可以参考他人观点与想法,不断提升自己。
三、PBL教学模式在中医理论基础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加强PBL教学管理与组织能力
中医理论基础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提高对中医理论的整体认识与掌握。中医理论基础教师应用PBL教学模式应在中医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进行科学的学习小组人员分配,坚持协调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开展PBL教学模式,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由于PBL教学模式是有问题的设计开始,故要学生做好前期资料收集工作,在资料收集过程还需要学生之际相互合作,因此,需要学生的自主性。中医理论基础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基础知识比重大的授课时,若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那将会大大减少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先导,教师为基础的教学形式,问题设计得合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提高问题设计的合理性。由于中医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化,其临床病例过于复杂化,故给问题设计添加一定的难度,问题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例如,在上《五行学说》一课时,中医理论基础教师应从五行的概念入手,结合五行的特性,即“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展开对五行学说的认识教学,进行问题设计时应重点突出五行概念与五行的生克乘悔两个大的方面,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与掌握。
四、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一)以非结构化问题为前提
非结构化问题是指由于问题所涉及的内容、背景过于复杂,使其解决过程与解决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最后的解决结果全取决于主体的主观行为(学识、判断力、经验、直觉、个人偏好等)。在中医理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问题为主轴,构架出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非结构化的问题。例如,中医理论基础教师在上《消化吸收与五脏调节》一课时,应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教学要求,设计相应的问题,如“当患者出现经常胀气,排便不畅,消化差,舌苔很厚且发黄,感觉口干,味道很重,口水腥臭等症状时,是什么症状?应怎么调节?”通过这样的实际案例提问,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散发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PBL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基础。中医理论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中医理论,探究中医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增进彼此间的情谊。例如,在上《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课时,中医理论基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五脏六腑”的讨论,根据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评比出最佳小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营造一个积极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在完成每一个问题和每个单元学习后,中医理论基础教师应开展小组评价与组员自我评价活动,根据各个小组成员给予自我评价,总结出对小组的评价,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适合的评价并予以正确解决方法,总结出最好的学习方法与经验,为学生今后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47-02
护理学与医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循证护理是根据循证医学的观点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循证护理是一种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因为循证讲究的是实证,所以在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时,不能单凭临床经验和惯常方法来单方面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应该遵循科学的实证原则,客观、仔细、认真、全面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1 什么是循证护理和中医护理[4]
循证护理英文名为evidence-based nursing,简称EBN,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护理理念。循证医学注重的是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证据,其目的是把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护理朝着科学化的现代护理发展,核心是从病人个体出发,运用科学、合理、明智、谨慎、客观的最佳依据来做出对病人最有利的决策。在开展循证护理时,考虑点应该包括病人的实际情况、医务人员的素质技能、以及目前可以达到的最佳护理条件三方面。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思想,这些思想在今天的中医临床护理中依然受用,很多辩证护理方法如刮痧疗法、熏蒸法、推拿法、拔罐法等现在依然在使用。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医药著作,而中医护理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如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中医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个人卫生护理、环境护理等都有相关记录。现代中医护理正是在传统中医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整体护理体系。
2 中医护理的特色之处
中医护理独具特色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内外医学人士的认同,中医护理不仅仅是一种医学护理病人的方法,其中还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里面,所以中医护理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总的来说,中医护理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整体观念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实行的是辩证护理,获取病人信息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治疗和护理的方面是结合患者整体的功能状态对疾病的部位、性质、原因及发展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医治护理。中医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中医护理能够在今天的医学护理中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特地位,这和不断实践、改进、完善是分不开的。将传统的中医医学护理理念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整合,经行科学、系统、全面的管理和安排,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实践和检验,这些是促进中医护理事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3 循证护理在特色中医护理发展中的作用
3.1 循证护理可以深化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
中医护理讲究的是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是一个整体,以经络为纽带内脏、外在的四肢、身体穴位、关节等连在一起,形成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补充的整体。而且中医还讲究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人得了疾病与自身和周围环境都是相关的,对病人病情的治疗与护理也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循证医学也是重视整体观念,工作的出发点要“以人为本”,用最好的、最先进的医疗手段为病人服务,从患者实际出发,要求根据科学证据来实施工作,收集正真有利于患者的证据,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二者的观念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循证护理更多的注重人本思想和科学证据,因此在开展中医护理工作时,运用循证医学可以加深中医护理的作用和指导思想。
3.2循证护理可以促进中医护理科学、全面、专业的发展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实施辩证治疗,通过的是四珍法收集病人资料,然后在根据病人整体的身体状况和表现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一种疾病在进行治疗护理时往往是从整体和系统出发,考虑的方面包括内脏、经络及穴位外,还有外在的治疗水平、自然社会因素,如在护理病人时要注意药物、饮食、情感等的全面护理。因此,总的来说中医护理就是一种整体护理、全面护理的护理行为。循证护理以真实、科学的证据作为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这点是中医护理理念中比较薄弱的,因此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可以运用循证护理的这种观念,将中医辩证护理的观点与科学的证据和方法联系起来,促进中医护理学科全面、专业的发展。
3.3循证护理可以促进中医现行护理方法的转变
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医护理中虽然传统的方法流传下来的较多,但是很多的中医护理方法凭的是经验,或多或少都存在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所以正确管理中医护理方法、促进临床实践活动的安全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也称实证护理,这种护理观念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循证护理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科学、准确、讲究证据,这是传统中医护理较为薄弱的方面。将循证护理运用到中医护理中,可以促进中医临床护理方法的优化和完善,而且对护士的素质也有更好的培训和提升。护士在工作中会更多的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针对临床实际,辩证、批判、全面的看待问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自觉地寻求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手段,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循、有据可依、有据可证,推动中医临川护理方法的转变,促进中医护理工作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4 结语
循证护理是以科学技术和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模式,讲究的是实证护理,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要求护理人员讲究科学证据,细心、认真、明智的思考问题,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笼统的实施护理工作,要结合患者实际的病情、当前的医疗环境及患者具体的要求来开展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促进中医护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雅娟. 浅谈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 2010,9:2481-2482
[2] 蒋志娟,周 琦,马秋平. 循证护理有利于特色中医护理发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12,6(12):1566-1567
[3] 王凌玲. 循证护理对特色中医护理发展的帮助. 临床合理用药. 2013,8,6(8):171
[4] 陶虹江,陈 俐. 循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发展的作用探讨. 江苏中医药. 2011,43(10):81-82
[5] 陈燕菊. 循证护理有利于特色中医护理的发展. 临床医学工程. 2010,11,17(11):118
[6] 徐凤霞. 循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当代护士. 2004,2:1-2
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各种养生保健场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引起了越南留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要求将《中医养生学》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这无疑为中医养生保健在越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养生学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又有现代科学思想;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又有极其丰富的养生技术及疾病的预防康复手段。这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越南留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调动起越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当弥补其中医基础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系统地学好养生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精彩开篇,引发热情
“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用精彩的开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若一开篇就讲诸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等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学习兴趣。相反,用十几分钟给他们讲中国古今的长寿名人的故事,现代人的养生误区及生活中的陋习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养生学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每次课开始的几分钟,都尽可能的多举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针灸养生时,举艾灸足三里延年益寿的故事;又如,在讲睡眠养生时,举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众姑娘们戏弄,每天给好吃好喝就是不让其好好睡觉,结果刘姥姥跪地求睡觉的故事,教师在讲“求饶”的时候,适当配上夸张、戏剧化的表情及动作,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一位生理学家剥夺狗睡眠的实验,解剖后,发现狗的中枢神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引出睡眠养生的重要性。
2 精选内容,专题授课
根据越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精选讲学内容,将中医养生方法技术篇中精神养生、食药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方式授课。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
3 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的发挥,要运用好中医养生知识必须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正是越南留学生的短板。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对上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上课的时候准确的、言简意赅的补充相应中医基础。比如,在讲针灸、按摩保健章节时,先回顾一些重要的养生保健穴如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再讲保健方法。在讲精神养生时,教师须先介绍中医理论中“七情”的概念和相关脏腑关系以及七情如何导致疾病等,然后再接着讲精神致病。如此便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恰当举例,激发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举例,可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养生精髓。以精神养生为例,讲到情志致病时,可举《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中举而发失心疯癫狂,如此为“喜伤心”,后其最惧怕之岳父给了他一巴掌,反而将其治愈,此为“怒胜喜”。这是典型的情志过激导致疾病和利用情志治疗疾病的病例。愤怒伤人可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死。悲伤人可举《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伤心哭泣,最后伤肺咳血而死等。又如,三国时期一太守因思虑过重致病,华佗诊之,收重礼不施治反而咒骂太守,太守大怒后其病自愈,此为以怒胜思等等。以这些案例强调情志与疾病的重要因果关系,突出精神养生的重要性。
5 实践教学,动手操作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比如,在食药养生章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药膳,自己选择搭配食材,体验制作过程。运动养生章节,可以增加传统养生体育教育,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使其掌握导引、行气运动的本领。在娱乐养生章节,如在介绍音乐养生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第三交响曲》等,使之在现场能切身体会到音乐在消除病人心理障碍上特有的心理、生理功效。在介绍舞蹈养生时,播放中国好舞蹈、舞林大会、中美舞林大会等电视视频,让学生认识并欣赏古典舞、现代舞、群舞、独舞等舞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加深刻的视觉感受。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中医专业;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以下简称生化)是中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但是由于该课程具有知识密集、内容繁杂、概念抽象、更新迅速等特点,使其成为医学基础课中公认的较难学的一门课程[1]。同时又由于目前在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在学习生化课程时往往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的网络式结构体系,再加上录取入校的文科生化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所以在生化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较好地、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就必须从优化教学方法抓起。我们通过多年教学研究与实践,总结出5种基本教学方法,现将其总结如下:
1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问题就是学习的内容,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被严谨地安排在这些问题之中。显然,PBL教学模式是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PBL方法如下:(1)设置问题。在上课前几天,教师预先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准备。例如在进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教学之前,可提出下列预习思考题:①细胞内氨基酸代谢的共同途径有哪二条?主要代谢途径是哪一条?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主要包括哪些途径?最重要的是哪条代谢途径?③什么是联合脱氨基作用?有哪两条联合脱氨基代谢途径? ④转氨酶、脱羧酶的辅酶是什么?含有哪种维生素? ⑤氨的代谢去路主要有哪些?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2)自学、准备。学生根据指定的问题进行准备,可以查阅教科书和参考书,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3)发言、讨论。在教学中,由学生唱主角,让学生以设置的问题为中心积极参与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分析、见解和结论。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4)总结。最后教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概括归纳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指出不足之处和今后改进的要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能力,将枯燥的教学转变成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有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
生化课在中医专业的讲授中除了把理论讲透之外,结合疾病进行讲授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解影响氧化磷酸化因素中甲状腺素的作用时,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患甲亢病人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该病的发生机理,发病症状:甲亢病人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诱导Na-K-ATP酶的生成和解偶联蛋白的表达增加,使氧化磷酸化加快,三羧酸循环加快,营养物质分解加快。此时,由于耗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增加,导致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产热和产水增加,病人会大汗淋漓;而能量生成的增加,会使这类病人异常兴奋,长期营养物质的消耗也会使它们变得消瘦。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疾病,也加深了对生化知识的理解,所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
3多媒体教学法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原本枯涩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形象,且一目了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时,学生往往很难弄清楚蛋白质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形成及其之间的层次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最多有一个模型,而多媒体使用三维显示技术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头脑里有了一个空间立体结构的概念,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实验教学
生化是一门理论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实验学科,生化实验课在生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生化实验教学质量,不仅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以下几点:(1)选好实验项目:我们根据生化实验的教学目的,在强调比色、离心、电泳、含量分析等生化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还结合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进展以及中医专业的特点,实验项目选择注重结合临床医学,减少落后的单纯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较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做好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教师对实验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提出建议。(3)剖析实验问题,做好实验小结:在学生做完实验以后,进行实验小结,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点评当次实验课的优缺点,对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异常现象、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针对实验内容,结合理论课知识进行提问、讨论,以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指出学生仪器操作中出普遍出现的问题,以利于下次改进。
5“自学辅导式”教学法
《生化》在中医专业的教育中一般因为课时的限制,内容只能讲授其中一部分,所以单靠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浅显易懂内容要通过自学来掌握。我们将自学分为课内自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课内自学由老师引导、课堂答疑;课外自学,由教师写出自学要求,介绍参考资料,布置思考a题,每个学生必须有一个专门的作业本,教师定期检查作业,并将其记入总成绩。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督促,有的学生为完成自学作业借阅了参考书。通过这样的自学可变被动为主动,锻炼了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又能够为《生化》教学中难点和重点内容的讲授节省时间。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中医专业的《生化》教学除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本身专业特点,抓住重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王自敏 慢性肾脏病 辨治规律
1 湿浊瘀毒为病机重点
肺主宣发、脾主运化、肾为水脏,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水液代谢紊乱,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是CKD的发病基础。
肾为水脏,内藏元阴元阳,更强调阴为物质基础,阳为功能表现,一切功能异常都是基于物质基础的缺乏,故治疗重点以滋阴为主,阳中求阴,滋阴强调平补,滋而不腻,补阴不助湿碍胃生满;补阳也强调平性偏温之品,忌用大辛大热之剂。王教授认为,CKD患者病程较长,本于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阻滞气机,血行不畅,而显湿瘀内停之象。如果不能及时清除,湿郁生浊,浊蕴生毒,浊毒犯脑,可出现头痛头晕、昏蒙狂躁等;侵及上焦,心肺受邪,则见心悸、健忘、失眠、胸闷、咳嗽、吐痰、不能平卧、皮肤瘙痒等;伤及中焦,轻则见到纳差、乏力、面黄,重则可见恶心、呕吐、水肿加重;侵及下焦,可见尿少、癃闭、鼓胀等。而湿、瘀可贯穿整个病程之中。
总之,CKD的病机是以虚、湿、浊、瘀、毒为主,不同的病程阶段,病机重点不一样,治则各有侧重。
2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原则
CKD病情复杂,临证虽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但也应借鉴现代医学的各种相关理化检查,作为辨治的重要依据。
2.1 蛋白尿
蛋白尿属中医精微物质下泄。肾藏精、主封藏,脾主升清、运化水谷精微,故蛋白尿出现多责之于脾肾亏虚,但也有湿热瘀血的影响,故也是本虚标实之证。
2.2 血尿
血尿属中医“血证”范畴。病机主要为脾不统血,湿热灼络,阴虚火旺,迫血妄行。
2.3 高血压
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情况十分常见,且非常顽固。中医认为属肝旺之象,主要责之于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血虚不能柔肝,致肝阳上亢,故治疗宜在平肝基础上,重点滋肾补阴、养血柔肝。
2.4 高脂血症
本症属中医“瘀”、“痰”范畴。与久病必瘀理论相符,痰瘀互结,形成癥积,可促使肾脏纤维化。
2.5 低蛋白血症
蛋白为人体精微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低蛋白血症乃脾不运化,生化乏源,肾不封藏,精微物质下泄,二者相因为病。故治疗重点为健脾补肾固涩。
2.6 肾功能异常
王师将肾功能异常的病机概括为虚、浊、瘀、毒。虚主要责之于肾、脾、肺,肾为水脏、脾主运化水湿、肺主宣发通调水道,无不关乎水液代谢,功能失调则水湿内停,湿郁化浊,湿浊内蕴,日久成毒,湿阻气机,血运不畅,加之病久,则瘀血形成。
2.7 肾脏萎缩
肾脏萎缩应归属“癥积”范畴,与病久瘀血内停、湿郁成痰、痰瘀互结有关。
3 并发症的辨证
3.1 感染
肾脏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究其原因,与大量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及病久必虚有关。因此,CKD患者经常出现感染症状,包括上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此乃气虚不固,阴血不足,阳气虚衰,治疗重点为滋阴温阳补气。
3.2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CKD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可见心脑血管、肺、肾、四肢及肠系膜动静脉等部位的血栓,肾组织病理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这些均与机体的纤溶、凝血机制功能异常有关。究其原因,与久病必瘀、气虚湿滞痰瘀、气机不畅密切相关。
3.3 贫血
现代医学认为,肾脏功能衰竭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而致。而中医主要责之于脾肾亏虚,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精血同源。
4 用药特点
王师治疗CKD用药遵循治虚宜平补,驱邪勿伤正,忌大辛大热、苦寒伤阴之品,尤其是重点固护人体阴液,盖阴为物质基础,功能活动是其外在表现。补阴多用墨旱莲、女贞子、菟丝子、生地黄、枸杞子等;补阳则用巴戟天、羊藿、仙茅等,很少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健脾用六君子汤、山药等;固涩多用芡实、金樱子、覆盆子、龙骨、牡蛎等;清热解毒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鱼腥草等;活血化瘀用丹参、赤芍、牡丹皮、桃仁、三棱、莪术、水蛭等;和胃降浊用大黄、槐花、竹茹、陈皮、半夏等;利水渗湿用滑石、薏苡仁、大腹皮等;清利湿热用黄柏、瞿麦、萹蓄、石韦等;软坚用穿山甲、鳖甲、积雪草等。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2006年6月14日初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尿检:蛋白质(+++),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8.11 g,血浆白蛋白18 g/L,总胆固醇7.1 mmol/L。乙肝五项(-),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抗体均呈阴性,否认紫癜、糖尿病病史,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脏病理报告: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疾病伴急性间质性肾炎。B超提示:左肾体积增大,中度腹水。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因畏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而求治于王教授。证见全身水肿,下身为著,腹胀,小便量少,纳差乏力,畏冷,舌质淡黯、有齿痕,苔薄腻,脉沉弱。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湿瘀内停。治以健脾补肾、活瘀利水。处方:生黄芪30 g,党参30 g,茯苓15 g,薏苡仁30 g,巴戟天30 g,大腹皮30 g,桂枝9 g,丹参30 g,赤芍15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另加服西药利尿剂、潘生丁等。7 d后复诊,水肿明显减轻,守方再服14剂后,肿全消。尿检:蛋白(+)。于7月7日再诊:感乏力,舌质淡黯、有齿痕,苔薄腻,脉沉细。治以健脾补肾、活瘀利湿。药用:黄芪30 g,生地黄15 g,牡丹皮12 g,丹参20 g,赤芍15 g,水蛭10 g,生山药20 g,莲子肉20 g,鸡内金12 g,山茱萸30 g,枸杞子30 g,菟丝子30 g,覆盆子30 g,白茅根30 g,巴戟天15 g。服7剂后,尿检转阴,后以中成药调理,病情稳定至今。
按:本案患者因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故未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而主要服用中药使疾病痊愈,其治疗用药思路仍是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效果灵验,令人深思!
6 结语
[关键词] 药理学;六西格玛管理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139-04
六希格玛(6δ)指6个标准差,即3.4 PPM,每百万产品或服务里面有3.4次不良的发生。6δ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属于品质管理的范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6δ理念已经逐渐从企业管理界引入到各行各业。近年来,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借鉴6δ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解决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以期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以中医药高等学校药理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6δ质量管理法在药理学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的运用及作用。
1 6δ质量管理对于中医药类高等院校药理学教学管理的启示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是6δ管理的特征之一,其出发点和重点是顾客最关心、对对组织影响最大的方向,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来占领市场,获得效益。高校作为育人单位,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也就是顾客,并由大学生所引申出来的隐性的顾客如家长、将来的用人单位及工作岗位等,也都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药理学是医药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桥梁联系着基础与临床、药学与医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药理学课程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我们通过这门课程可以向顾客输送那些让他们感到满意的产品,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通过我们的产品输出要满足顾客的需要。
1.2 整体观念
6δ管理强调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看待。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共同作用的过程构成。在高校影响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药理学课程前的知识储备,如生理学知识、解剖学知识、基本的化学知识等;还包括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材、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等。因此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各个部门多方面的配合。药理学课程是中药药理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立足于学科,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和学科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注重数据和事实,使管理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基于数字上的科学
数据中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这也是6δ管理基石,要在教学过程中寻找相关的数据,数据展示事实,决策依赖数据,目标的确定和改进过程均离不开数据。数据无处不在,针对学生如课堂出勤率、旷课率、迟到率、平时考核成绩、考试成绩及格率、优秀率、补考率等;针对教师有评教的优秀率、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师工作量等;针对试卷质量的数据由考分全距、平均分、标准差、难易度和区分度等。这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要采取多种统计手段进行数据分析,让其变为可被利用的信息,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点,让教学过程管理变得可控、规范、科学[1]。
1.4 实现对产品和流程的突破性质量改进和有预见性的积极管理
6δ管理的又一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对过程的优化,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管理也要树立6δ关注过程管理的理念,就是要关注、搞好全程质量管理,即教师资源储备管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辅助设施与过程管理、考核过程质量管理等。通过对不同环节的优化,使过程质量与主要顾客群体(学生)的需求之间的偏差度缩小,真正实现药理学的专业价值。
2 利用6δ质量管理策略(DMAIC业绩改进模型)来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6δ管理策略,实质是D(difine,定义)-M(measure,测量)-A(analysis,分析)-I(improve,改善)-C(control,控制)业绩改进模型。
2.1 定义
确定需要改进的产品和过程,决定项目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2.1.1 确定与顾客有关的关键质量值 就药理学教学而言,我们的顾客需求无非有以下:①确定课程重点、要点,通过课程考核;②有实际应用价值,指导用药(打好基础,参加执业药师考试,或日常用药指导);③掌握基本方法,参与药理相关研究。这几方面是我们可以输出的产品。
2.1.2 确定项目的资源 包括教学所需的人力、信息资源、物力等。人力主要指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相关专业素质、外语素质和授课素质。①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本专业基本知识的了解,内容主要包括使用的教材,主要的参考书目,近期药理学方面的论著和文献,《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定期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②相关专业的素质和相关知识的敏感度。由于药理学是承接医学与药学,以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对于相关的素质要求很高,比如说医学、药剂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知识,最新的相关新闻的及时掌握将有利于我们素质的拓展和知识的更新。③外语素质。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国际通行的手段,因此良好的外语素质是我们了解国内外最近知识与技术更新的重要媒介,也是中医药院校立足于中医药特色并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基本的外语水平包括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另外更重要的是专业英语的学习。④授课素质。“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授课素质体现。授课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仅仅只着眼于知识的灌输,将大大减损高等教育本身的闪光点,重点还是及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将方法传授给学生,书本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只是对这些方法学的实践[2]。
2.1.3 资源的整合,各方面的配合 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整合。教学资源从物力而言一般包括图书馆、网络资源、教学设施等,同时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教职工的配合、制度的不断优化也都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至关重要。教师是高校办学中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中要将教师质素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事实上是一种“1+1>2”的理念,和谐的环境将有利于各种资源优化配置[3-5]。
2.1.4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确定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后,正确分析潜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收集数据,制订预防行动和计划。
2.2 测量
收集与产品或者操作过程(底线)有关的数据,对缺陷进行定义,并确定改进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获得很多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原始数据。其中学生的出勤率是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直观的数据,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对有课堂出勤率度量出来的教学质量水平Z值进行等级确认。如对于一个有80名学生的班级,假设课堂有3人迟到,3人旷课,测算其δ水平Z,迟到与旷课1人作为一个缺陷,对于这节课而言出现了6个缺陷,对于达到上课要求来说,这堂课共有80个缺陷的机会,DPMO百万缺陷机会缺陷数等于75 000,δ水平约为1.4,这与δ=6的要求相距甚远,该水平低意味教学过程满足学生要求的能力低,教学质量较差。对于导致课堂出勤率低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等形式去收集顾客学生的呼声,对于药理学而言,问卷内容可就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与设备设施、实践环节设计与实施、教师授课质量、教学服务质量、课程与学生就业与再深造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从收集的调查数据,我们大致获得以下的反馈:
2.2.1 注重相关学科的串连 药理学课程,针对中药学专业而言,开设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在这之前学习过生理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相关课程,但是由于药理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疾病和药物作用机制等内容较为灵活,需要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使用,这对于我们以考试通过为目标的教学对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是需要将相关学科的内容捡拾起来,再加工,帮助学习和提高。
2.2.2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数学科的教学工具,已经从单纯的板书改换成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最初使用的时候收效颇好,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更多的知识传播手段,比如说从单纯的文字、图线转向动画、语音、视频、图画等多种形式的表达,课堂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比如说多种表现形式的采纳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课堂的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脉络,同学们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知识对于他们的考核是重点,慢慢的兴趣度会发生消磨和转移[6-9]。
2.2.3 对输出产品的兴趣度和接受能力 顾客对于输出产品的兴趣度和接受能力也是调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进行问卷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最后的考试考查环节,所以在课堂上只将关注点定位在考试要考到的内容上。这与药理学课程所要输出的理念有出入。考试只是在一个方面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药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药物的使用就是人类与疾病等斗争的过程。如何将单纯基础的学习转移到应用,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内容[10]。
2.2.4 教师的授课质量 学生对于教学过程老师是否将知识脉络理顺、重点内容明晰、关键关节阐释非常关注。如果上课过程中,教师缺乏一定授课的能力,课堂教学内容鲜有说服力,将会造成教学质量低下。
基于以上,根据顾客所反映的问题,考虑当前的教学质量水平,根据多方面的条件,确定教学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将是在当前水平上对于项目实施者与顾客都能接受的水平。比如说将当前1.4δ水平提升至3~4δ水平。
2.3 分析
分析测量阶段收集的数据,按重要程度确认一组变量,并找到突破的关键,进行财务分析后决定优化的解决方案。根据我们所得的数据,从教学实施者出发,对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可以确认一组变量提高教学水平。比如说夯实基本知识、拓展相关学科知识、发散思维、改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晰教学目的、合理化教学用具和课程设计、站在顾客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知识的实用性、提高顾客的兴趣度。在这些变量的操作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和不可把握的环节,因此如何找到突破的关键呢,还是得在调查数据中获得答案。根据当前的调查结果,药理学知识的实用性是提高学生兴趣度的关键,课堂教学重点脉络是有利于学生通过考核的关键,因此可以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找到优化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让课堂教学的重点脉络清晰。教学的重点是在对教材、教学大纲、考核内容结合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教材建设体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然而这些又都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各个环节密不可分。教材多数收纳的经典的已被验证的知识,内容的更新存在一定的周期,比如某些临床已经不常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仍出现在课本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赋予新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弥补。同时传统的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现象,比如对不同专业(如护理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等)的知识侧重点没有做区分,这就需要一方面在教材建设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可以在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中作提升。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倾向于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药物构效的关系的问题,采用比较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等相结合。
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多种方法让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有应用价值。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书本的知识成为学生验证方法学的手段。因此如何让药理学书本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变得鲜活起来尤其重要。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学者与专家实践了多种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颖的教师模式,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可利用几次课程设计一些药理学相关的问题,设定一些自学要点与问题,让学生查阅文献或者与临床医师或药师沟通获得资料,在课堂测试中,以PPT汇报的形式,并进行小组讨论,以提高知识与现实的衔接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其体会到药理学知识的实践价值。也可以将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与药理学密切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提出,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发挥网络的力量,让同学们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发掘知识[11-12]。
2.4 改善
实施优化解决方案,确认该方案能够满足或超过项目质量改进的目标,即方案—试验—持续改善。确认方案,中药学专业的药理学理论课课时为54学时,可以抽出部分学时作为实验。比如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广受关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所以选取《抗精神失常药》一章作为示例,从心理健康维护出发,抓住重点,设置问题。让同学们从网络、图书或者是调查来回答以下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主要诱因,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的选取,药物的特点有什么,临床的药物使用与书本知识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采取PPT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学习。试验成功后,将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辐射到更多章节。
2.5 控制
确保过程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药理学的教学质量状态想要保证,是基于知识大量积淀与实际应用基础上的,除了要保持经典的知识构架外,还要不断应顾客需求,更新知识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回归到6δ管理方法,还是要把对人的关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了解了不同学生群体,才能够输出他们理想中的产品。
3 小结
6δ质量管理理念的应用将更加明晰中医药高等院校药理学教学的服务对象,以学生为基本主体并扩展到学生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社会角色定位,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6δ质量管理理念有助于整合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随时收集教学过程中有关的数据,测算授课质量,及时分析原因、确定提高教学质量突破的关键、采用更合理的教学手段并提出切实可行可控的解决方案。
药理学内容较多,教科书中收录了近700种药物,课堂中充斥大量的原理和概念,使学生倍感繁琐抽象、枯燥乏味,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6δ质量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整合资源,灵活转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群体变化,使药理学的知识变得更加有实用性,同时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6δ质量管理理念的引入,使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变化得到实时监控,将教学现象转化为数据,有利于客观分析测算,并及时改善,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有赖于各环节的配合与改善。
总之,药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更多新的探索、新的尝试将为其添加许多新的理念,也因此让其保有持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何丽华,林思祖,吴承祯,等.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85-89.
[2] 李丽波,刘天宝,许莉,等.药理学授课质量六西格玛法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33-2434.
[3] 叶春玲,叶开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药学教育,2010,26(2):22-24.
[4] 魏道祥,梁兆敏,史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1):14-16.
[5] 许国平.基于六西格玛的高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4):395-398.
[6] 高建平,沈旭华,陈长勋,等.多模式药理学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J].中医教育,2012,31(1):50-52.
[7] 张志国,王慧生,毕慧娟.辨证论治,推进中医高等教育PBL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发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1):52-53.
[8] 陈淑琼,李育瑜.多媒体辅助概论教学的原则[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38-1240.
[9] 朴英姬.药理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60-61.
[10] 卢恩姿.基于六西格玛的高校课程试卷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J].科技信息,2011,(33):195-196.
[11] 王君明,崔瑛,贾玉梅,等.高校中医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0):64-65.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各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以讲授课本内容为主,学生面对的是枯燥的教材,如何让课程内容贴近临床、深化书本知识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结合中医内科学教学及临床带教经验,提出构建临床模拟教学体系思路,开展以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中医临证能力与学习兴趣,丰富了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和创新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笔者在进行了广泛的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调研和分析后,发现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重复。中医内科学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基础理论课程交叉重复,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方法单一。偏重于教师课堂讲授,忽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和把握,缺乏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启发与引导。(3)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较大,强调记忆性知识和前人经验的继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笔者从现实问题入手,确立本课题的立题指导思想,提出中医内科学教学应在中医理论精髓“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思想指导下,构建临床模拟教学体系,强调在教学中探索多种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思维、临证能力的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临床模拟教学体系。
中医内科学临床模拟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技能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中医悟性,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灵活掌握和理解,丰富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实践。突出中医治疗的优势与特色,营造主动、积极探索的教学环境,深化理论认识,提高理论水平。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引入“点面结合、由点及面”的方法,建立数据库,采用实证研究法、病案教学法、名医验案分析法、模拟医疗场景法及问题引入法等,将实践贯穿于教学各阶段,突出各系统疾病的特点。重视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讲授,密切结合临床实际,精选典型病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的精神。如在学习脾胃系病证时,针对“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为中焦平衡协调的关键,提出:①常见的脾胃病证有哪些?②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③如何从“五脏整体观”角度看待脾胃系病证?④中医治疗脾胃系病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答案,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展示当脾胃病存在各种病理实邪时出现的舌体、舌苔变化,并加以比较,如白腻荅、厚腻苔、水滑苔、薄白苔等,帮助学生理解。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病案,由简入繁,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能力。可模拟临床场景提出问题,学生表达各自观点并自由辩论,教师总结分析,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扮演医生角色,提出理法方药的实施。
(2)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选择各系统重点病证进行讲授,如肺系病证,选择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而将肺痈、肺痨、肺胀、肺萎病证留在课下供学生自学。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重视同一系统疾病的内在联系,如感冒是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引起肺卫失和的外感病证;若外邪入里客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就表现为咳嗽,出现咳嗽病证;若患者久咳,伏痰于肺,遇感引触,痰阻气道,随气升降,可引发哮病,并指出“伏痰”是哮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哮病具有“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特点;当咳嗽、哮病反复迁延,临床以呼吸困难、喘息不已为主要表现时,就当以“喘证”论治。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讲授内容的联系和变化,如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当肺失肃降,肠腑难以通降,不仅会引起肺系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还会出现便秘、腹泻等症状,而同一病机也会出现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症状。提出问题让学生紧扣病机,主动分析,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变枯燥的课堂学习为积极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思维,重视学生中医悟性的培养。每个中医内科学病证,既有整体相关性又有各自特点,学习中既有整体又有个体,寓简于繁、由浅入深,体现中医教学特色,发掘中医教学魅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3)构建中医内科学临床模拟教学体系,是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以提高学生临证水平为目的,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要求,注重对不同专业、不同授课教师意见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各系统病证的临床模拟教学数据库,内容涵盖病案分析、问题收集、名家经验、习题库、问题导入等,在实践中取舍增删,逐步疏理成体系。因笔者仅对构建中医内科学临床模拟教学体系的工作做了初步探索和实践,而如何更好地在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中找到操作性强的方法并加以推广,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仍需要继续努力和探索。
作者:张淑香(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为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府发〔〕9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渝办发〔〕318号)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效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能力为基础,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动力,以加强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的改革重点,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年末,初步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医药科技创新和卫生人才队伍水平明显提升,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初步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免费提供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监管等。
制定实施并适时充实调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水平。
(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每个乡镇设立1所由政府举办的全民事业性质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村卫生室具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诊治能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在公共卫生服务、初级诊疗、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等功能。
(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有效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努力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比例。
(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所有政府举办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全部执行市级统一网上采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其他公立医院按规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基本药物,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龙头医疗机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改革公立医院以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医药分开运行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建立以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一般诊疗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一般诊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积极推动非公立医院发展,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六)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型人才。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
(七)逐步建立全县实用共享的信息系统。创建一体化的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医疗保障、药品监督四大信息体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八)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根据人员编制、补助标准、服务任务和服务绩效考核情况全额预算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取得的服务收入按照规定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
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由县财政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给予足额补助,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提供医疗服务的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确定。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采取签订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等方式,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渠道给予补偿。县政府按绩效考核兑现的方式,对取得乡村医生从业资格且被聘任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补助。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