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7:2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的涵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作用于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在系统复杂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若想更好的履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的培训教育,使其掌握管理工作的科学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提高施工管理工作意识与工作责任感。针对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施工企业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加强各部门对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综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的到落实,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施工企业较大的经济效益,并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企业形象与美誉度,为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涵义
1、针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这一系统复杂的工作任务,施工企业作为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的主体,主要针对施工项目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管理。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这一人力、物力、财力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材料、水、电等多个经济领域,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与市场上其他部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施工项目的生产活动与市场交易活动交叉在一起,由此决定了买卖双方都投入生产管理。
2、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施工活动中所涉及的技术、人际、经济、法律、政治等多方面的相互关系,针对各种复杂的关系,施工企业作为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主体,必须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正确的处理好各种关系,强化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来积极应对复杂、多变、艰难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
3、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大致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六个阶段。具体的每一阶段又包含了多个复杂的子系统,不同施工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不同的,为此必须针对施工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各阶段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动态的施工项目管理,使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实现管理施工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1、项目法人制的落实还有较大的死角现在项目建设的投资和运行主体呈现多样化。有的是项目筹资、建设管理、运营、还贷一体化的项目法人制运作;有的则是筹资建设一个单位一帮人,运营还贷又是另一个单位另一帮人;再加上国有企业的"官"实质上是上级任命的,这些人的短期化行为势必会带到项目管理中来,这个基础未做好自然会涉及到项目管理工作中去。
2、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比较严重。二是价格不合理。
3、设计质量与责任挂钩不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对施工单位要求II、III类设计变更过死,不管设计如何变更都不可调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是地质钻勘不准,因此引起的设计变更和增加,本不是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可以控制的,也要求施工单位事前预测列入包干,导致实施中包不住而拆东墙补西墙,为偷工减料留下隐患。
4、合同管理不规范
一是从甲方来看,制定的合同条件过度存在"不平等条款"。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写的目前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土木工程施工标准合同条件,80年代中期就在我国一些外资项目上运用。因此实施管理非常困难。二是从施工单位来看,投标时承诺的是一套,上场又是另一套。投标时列入标书的项目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上场时大多很难到位,而且许多派不上用场。"一流的标书,二流的管理,三流的设备,四流的队伍"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5、工程监理面窄,且素质有差距工程监理应该是从项目可研、设计、施工、交付的全过程多方位的监理。而我国目前的工程监理现状主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和验工计价的数量核准、签认工作。
6、施工单位"以包代管"非法转包依然存在
工程造价低使施工单位要靠"广种薄收"维持生计,加之包工队、民工大量涌入建筑市场,有的施工企业纯粹是"皮包公司",无队伍、无机械,靠企业的资质和各种途径揽到任务,提取一定的费用后就违规分包、非法转包。
三、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努力提高施工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从材料这一源头上抓好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对钢筋、水泥、砂石等基础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同时还有加强企业领导者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使其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树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树立工作责任感;加强施工单位各部门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齐抓共管。严控施工检验程序。在施工过程中,质检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逐个逐项检查,能够实际测量的要实际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保障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2、完善监理制度,积极发挥监理工作的效用
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扩展监理工作的范围,将监理工作贯彻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当中。除此之外,要坚强对监理市场的监督与管理,监理严格的监理市场准入机制,保障监理单位能够充分发挥监理职能。逐步提高监理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制定完善的监理工作人员上岗机制。通过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与国家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3、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完善市场经济秩序
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增强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合同条款,这不但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合同的履行情况,更是工程质量的最终保证。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考核制度,实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且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的签订、审查、授权、公证、监督的程序来执行,进而提高合同的管理水平。
4、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项目成本控制就是项目经理部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责任目标成本而展开的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编制成本报告与整理资料的系统管理活动,是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的主要内容。项目部必须要建立起责任成本的预控机制以有效控制成本。
综上所述,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的、贯穿与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其需要土木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以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严格实行与人才培养为重点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实施,为保障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盛春雷,张新忠. 浅谈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
[2] 曾剑花.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J]. 广东科技, 2011,(06) .
[3] 胡彤.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探讨[J]. 科技信息, 2011,(10) .
【关键词】:土木工程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1]段树金.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1]段树金.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大土木;教学现状;专业责任感;工程思想
《土木工程概论》是“大土木”各专业方向的入门性质的课程,是构建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我校作为地方性教学研究型高校,其土木工程专业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服务于土木建筑事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入学后最早接触一门专业课程,肩负着把完全外行的学生引入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其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重要使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奠基与导向的作用。
1课程开设的意义
1.1课程开设背景
1998年教育部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新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覆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8个专业领域,成为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在“大土木”历史背景下,高校教师迫切需要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教育思想和“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教育理念。土木工程具有内容广、支系多、科目繁等特点,涵盖领域极为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大土木的高度,对学科全局有充分认识与把握,毕业后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与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1]。为满足以上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土木工程概论》势在必行。
1.2课程定位与任务
《土木工程概论》的开设立足于“大土木”的理念,定位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高校通过不断动态扩充教学资源、持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和提供平台[2]。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大土木”的专业范畴:一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初步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和有逻辑性的工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课程教学现状
2.1内容多,学时少
作为一门引导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材料、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项目管理、防灾减灾、建筑施工等,涵盖十分广泛,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及效果。经调查,《土木工程概论》一般设置在大一上学期,受到军训等入学教育的影响,授课学时最少的只有16学时,最多的是28学时,多数介于两者之间。较之一般课程的36学时,如此少的学时,是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
2.2对教师要求高
教育部要求:要配备对土木工程有着深刻认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授这门概论课。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或指导研究生作科研与生产,该课程只能由年轻的讲师承担。青年教师通常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较熟悉,而对于其它方向则知之甚少。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讲述工程实例时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3],从而难以到达培养目标预期的效果。
2.3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合理取舍授课内容。任课教师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在有限的课时讲清楚基本知识、重点及难点;针对各校专业方向,有侧重地详细讲授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内容、性质和特点有系统的了解;授课内容尽可能反映该学科在近几年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绩。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课程涉及工程领域较多,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背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开办的学校应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实践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并定期的派出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进工地,工程师进课堂”。第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资料室、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课时过少的缺陷。
3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丰富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一如,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土木工程问题提到课堂的层面上来进行讨论。首先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解决,实在有争议的,再由老师进行提示解决。这种模式既能有效的防止思维上的定式,也能有效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如,实景式教学:讲授建筑物基本构件如板、梁、柱等时,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基本构件的布置及形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并结合荷载传递的基本路径知识去理解和掌握荷载传递的基本原理、基本构件等有关知识。三感染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和有重要影响的土木大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例如,世界上第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历史与意义,耳熟能详的“水立方”和“鸟巢”,茅以升老前辈如何修建钱塘江大桥‘梁思成的建筑思想等等。
3.2分析工程事故案例,培养学生专业责任感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对象涉及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课堂中可以引入一些实时的工程事故案例,特别是对人为造成的事故案例,让学生时刻认识到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对刚入门的新生灌输专业责任感,使其入学开始就养成严谨的工程观非常重要[4]。例如杭州地铁工地塌陷(2008年);上海在建商住楼整体倒塌(2009年);辽宁抚顺市月牙岛西桥竣工前垮塌(2012年);遵义楼房倒塌半栋楼断裂如悬崖(2015年)等等一些案例。通过工程案例的讲授,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哪些是人为,哪些还是理论技术缺失造成的,并且发散思维提出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案,培养专业责任感。
3.3注入工程思想,培养大工程观
现今的“大土木”范畴并不是之前土木相关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更高意义上的整合与扩展。“大工程观”的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5],是以“整合、系统、应变、再循环”的视角看待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思想。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合科学地灌输工程思想,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学过程,逐步建立基本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环境意识和人文意识,并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工程思想教育一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总目标和本专业学习的关系,启迪学生把祖国的前程与个人的历史责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自己学习和成才的主动性;二是揭示本专业和工程事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发展对他们在知识、能力、观念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帮助学生在总体上认识学习的目的、方向、任务和规律,认识各门课程在本行业和工程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6]。
3.4了解专业构成,方便学生职业选择
近年来,各高校新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属于“大土木”的培养模式。一般而言,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年后自然会选择一个或两个的学习方向,这些学习方向的形成,除了部分家长或老师指导外,多数由学生的兴趣来决定的。而这种兴趣又是建立在学生对大土木各方向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所需知识和就业前景”等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在目标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拓展专业知识面,促进学生更好的择业与发展。
4结语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任务的特殊性,以及涵盖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因此,只有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认真分析,才能确立共同的教学目标;只有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和探讨,才能促进该课程的教学发展,才能体现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琰,等.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9).
[2]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3]方薇,等.《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14(7).
[4]颜荣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3(1).
[5]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众所周知,工程结构的组成成分主要有钢材,木材,石材,砖材,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其在形成的之后,需要保持相当长时间的稳定与安全。不仅仅要承受来自设备,工人,车辆的负荷,还要应付种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关系重大,不仅仅关系到生产的发展,而且对于一些特殊建筑工程来说,其可靠性往往有着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对其展开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土木结构不可靠的情况。
1、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的涵义
我们知道,工程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必须要满足以下的几方面基本要求:其一,具备一定的负荷能力,能够承载施工以及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其二,在其投人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正常的发挥其各项效能;其三,以正常的维修与保养去实施管理,其能够保持一定时期的功效;其四,能够有效的应对特殊自然环境,尤其是地震,爆炸和龙卷风,处于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安全性。
当然,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是相互区别的,结合上述四点基本要求可以归纳,其中的第一、第四点,主要触及到了人身安全事项,应该规划到安全性的范围;其中规定第二项,主要反映的是工程结构的适用性;其中的第三项,主要涉及到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将上述三者相互结合,即可称之为工程结构的可靠性。
2、影响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事物不确定性的因素
工程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是因为工程结构在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具有种种影响其安全、适用、耐久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土木工程结构的随机性
事物的随机性,对于土木工程结构来说,其主要表现为:因为事物发生的基本环境不一样,条件基础也不一样,由此导致在特定条件下难以产生特定的结构,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将其称之为随机性。对于随机性特点来说,我们主要借助数学视角来解决,主要由概率理论,数理理论两者。
2.2、土木工程结构的模糊性
事物本身的概念是模糊的,即一个对象是否符合这个概念是难以确定的,也就是说一个集合到底包含哪些事物是模糊的,而非明确的。主要表现在客观事物差异的中间过渡的界限“不分明性”。客观世界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如工程结构中的“适用与不适用”、“正常与不正常”、“安全与危险”等也都没有客观明确的界限。事物往往很复杂,过分求精确,反而模糊;适当模糊,反而精确。
2.3、土木工程结构的理论不完善性
人们对事物知识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在工程结构中知识的不完善性主要2种:①客观信息的不完善性,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的。如由于测量或统计上的困难,不能获得所需的足够的资料;②主观知识的不完善性,主要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清晰,如对“待建”建筑物未来承受的风荷载的情况不能完全掌握。
3、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变革
我国在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资料收集和数据实测工作,总结了我国土木工程实践经验,并借鉴了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O2394),在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等6本统一标准[2~7].主要采用以随机可靠性理论为基础、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作为我国土木、建筑、水利等专业结构设计规范改革、修订的准则.全国土木、建筑、水利各专业直接为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结构设计规范在。统一标准。的统一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或编制,工程界形象地称之为规范的“转轨”,即从原规范的以经验为主的安全系数法转为以概率分析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这项工作的规模和深度已超过了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大大提高了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科学水平,使我国工程结构设计规范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4、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的提高策略
4.1、不断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技术上的创新
虽然我们最近几年的建筑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上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制约,在技术层面上还处于粗放的,低水平的状态,与西方国家相比,技术差距还很大。国外无论是在土木工程结构的实践经验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有着完整的体系。由此我们应该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不断夯实自身的技术实力,争取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4.2、不断完善结构设计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体系
对于此方面,要以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为研究重点,开展大量的理论研究,资料分析和数据试验工作,在我国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以国际标准为辅助,完善符合我国自身发展的标准语规范,从而使得行业内部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我们的工程设计水平,实现与国际上标准的接轨。
4.3、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观点可靠性建设,注重全程监控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控机制,保证以岗位责任制去管理施工过程,对于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来说,要从一开始就要将其纳人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去,并在施工过程中,强化监督和管理。在此基础上,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可靠性,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4、不断加强工程结构可靠性的宣传和教育,保证工作负责
通过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影响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发展的因素中,意识上的认识不清,也是一个原因。由此角度出发,大范围的实施工程结构可靠性的宣传和教育,保证各个部门以负责的态度去维护其可靠性。
5、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结构可靠性分析是建立在多数变量都是随机变量的基础上的。因此,随机变量的统计能否反映实际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可靠性分析结果的精度。近年来,我国在建筑结构的荷载、材料强度等资料的积累与统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随着结构使用功能的变化以及新材料的出现,相应的随机变量的调查实测和统计分析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
分析结构体系的可靠性,首先要寻找结构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失效模式。一般情况下,即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结构体系,其失效模式也是非常多,全部搜寻出来计算量会很大甚至是不可能的。虽然在结构体系可靠性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还不能用于工程实际。目前规范均是基于结构构件的可靠性进行设计的。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是采用构造的措施来得到整体性能良好的结构体系。总之,结构体系可靠性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不只是对现有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可能是要改变研究的角度和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以概率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是基于概率的“以性能为基础”的设计。“以性能为基础”的设计可概括为:①按结构的用途和业主的要求确定性能要求,即建立目标性能;②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法以满足目标性能;③对每项性能进行评定,以判断设计出的房屋建筑是否满足目标性能。目标性能用风险率表达,显然,可靠性分析在评定性能上仍起主要角色。在美国和加拿大设计规范中,一些以性能为基础的可靠性分析研究工作已经做了。我国在以性能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面实际上已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今后的发展不是去取消以概率为基础的设计,回到定值设计,而是应继续前进,对结构的性能提出全面、清晰的要求与量化,并通过设计予以满足。
结束语
我国由于基本国情的限制,使得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对此我们应该冷静面对,合理处理,保证从各个方面去改善与调整,从而就会使得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不断增强,实现我国土木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藩,贡金鑫,赵尚传.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03:253-258.
关键词:土木工程; 安全与管理 ;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1.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2.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技术问题
(1)安全方面的意识淡薄
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对文明施工的意识不够强,可以说是不重视,盲目的认为文明施工不过只用来敷衍上级检查才临时表现的。甚至部分工地连防火意识都没有;没有排水系统,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封闭管理仍然做的不够到位或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工地仍不够规范和重视生活设施,存在不符合规定的简陋不堪的现象;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仍未很好地设置标牌,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的具置不够合理。工人们没有良好的施工环境,连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能全怪企业,毕竟也有工作人员的问题,没有对文明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搭设脚手架不规范
在某些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脚手板没有满铺工作区或脚手板上的东西比较多、材质比较差从而形成不够牢密的工作网;建筑结构与架体拉撑点受力并不符合国家规范;架体内封闭绝大部分防护也不准确安放或是不符合规范;存在的钢竹混搭和违规不进行卸载架体或卸载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遵守标准去执行的苦果,这些设备严重关切到工人们的安全。
2.2施工管理问题
(1)人员的问题
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只追求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而且,现在是的施工人员并不固定,有很多施工员工都是短时间招聘进来的,没有时间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他们对于将要修建的工程的难度、特点都不甚了解,只能是机械地工作;这对于项目经理来说,往往是由于一些有社会关系而无工作经验的;至于监理单位,往往出现身兼多职的监理工程师。
(2)资料收集的混乱
施工设计组织方案针对性不强、不准,;施工安全资料伪造;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与安全检查操作凭经验;交底不能按规范标准。这样不仅是对土木人不负责,更是对企业领导不负责。
(3)施工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工化生产占很大比例,机械的运用反而很少,这样下去,导致生产率底下。同时,技术欠缺导致很多新型机械推广力度不够,应用范围小。
3.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
3.1现代安全理论的表现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结合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物的不安全状态需采用安全技术来改善,对于工业复杂系统,安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安全消除事故,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组织等管理因素,事实上已成为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原因。根据布尔代数原理,描述这四类因素的逻辑关系,可用如下公式:T=X(Y+Z+N)=XY+XZ+XN式中:T-事故;X为导致事故的管理因素;Y为导致事故的人的因素;Z为导致事故的设备因素;N为导致事故的环境因素。公式表明:导致事故发生的四类因素中,管理因素的结构重要度最大,制约着其他三类因素。
3.2土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明是指人们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的模式和规则,对企业来说,它是指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行为模式和守则。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成功与否影响极大。为了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土建企业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安全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土建企业要安全作好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切实“管理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则。第二,培育团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积极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积极营造员工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按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第四,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安全奖励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暴光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安全责任约束机制等。
3.3土建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安全定置管理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的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它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现场的管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的管理科学化,达到高效率生产及标准化生产。土建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包括分析、设计、组织、实施及检查等内容。分析研究是土建施工安全定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使定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关键性工作,深入施工现场,应用工业工程学方法,对生产工艺,设备,工具以及人、物与场所的结合状态,信息流动状态等进行研究。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调整与整改,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与效果的检测和考核。
4.结束语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志,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四川建材,2009,(1).
我本着“在工作中提高自己、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样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不断开拓创新,圆满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些体会,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 工作体会
根据半年的工作经验,我认识到,衡量一个工程的好坏,除了通过工程实体反映外,资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资料能反映出工程所使用材料的优劣、工序之间的衔接是否符合要求,工程是否按图施工等等。所以内业员在工程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我彻底摒弃了“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的想法,因为二者本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视野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理论功底扎实在处理问题时就会有广阔的思路,而工作经验在处理问题时能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因此,作为公司的资料员,我严格要求自己,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学习,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专业技能
通过2011年的踏实工作,我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迅速掌握了桥梁和涵洞施工的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规范要求。从最开始的学习研究图纸,到现在能发现图纸中的错误,我在专业技能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这一至理名言的涵义。目前,我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隧道和路基的图纸和施工工法,抓紧时间全面的了解土木工程施工行业,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能力
从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一名熟练的资料员,我经历了一个由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的过程。我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宁可加班加点,也要保证资料及时归档。
工作中,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摸索出了一套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众所周知资料整理工作比较繁琐,全凭大脑记忆很容易丢三落四,所以我准备了“工作任务表”,把想到的工作任务随时记录下来,保证每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了使归档资料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我编制了“资料归档明细表”,用以记录已归档的资料,汇报工作时,由于资料分类恰当、真实准确,电子版资料保存完整,得到了领导的赞许。
四、职业规划
资料员是土木行业中最基础、最全面的工作。我觉得作为一名刚入行的新员工,资料员这一岗位,是一个良好的全面学习的平台。资料员接触的面非常广,土木行业里有关安全、质量、技术以及现场全面管理的东西都有,法律法规、施工质量规范、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规定等等,都可以接触的到。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 方法 新课题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66-01
20世纪以来,岩土工程技术作为近代科学中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存在许多不足。随着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迥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勘探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并且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要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 ,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断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它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并可大量取样。
4、现场检验与监测。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则主要包括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更优化。
二、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
1、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传下达改为单位自行解决。有的勘察单位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首先,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扩大利润,只好减少工作量;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2、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部分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审定就施工,也没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甚至无勘察纲要。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勘察原始资料的校审未真正落到实处,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
3、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一些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
三、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
2、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FIDC合同条件
引言
二战之后,世界的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较稳定的时期,全球的建筑业随着经济的平稳发展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及提升。随着全球建筑业规模的不断“膨胀”,一个份额巨大的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市场就应运而生了。本文就是为了能够使国际工程的承包和合同管理能够更加地趋近于标准化,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的承包合同管理中采用的了FIDC合同条件在合同管理中对国际工程合同变更的应用,探讨了国际工程承包管理中的工程变更的具体应用和程序、国际工程变更与索赔之间的关系。
1 概述
1.1 国际工程承包
所谓国际工程承包,指的就是一项以工程建设为重要对象的、特点为跨国经济技术的综合性的技术经济交往及商务实践活动。国际工程承包主要通过国际间的招投标,由具有法人地位的承包商与国际工程项目业主之间按照一定的价格和其他条件来签订工程项目的承包合同,对双方的权利及义务进行约束和规范,承包商与业主都要按照合同的要求来办事。
1.2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工程项目承包的范围日益广泛,且适用于比较广泛的经济项目,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类经济项目:(1)基础设施及土木工程项目;(2)以资源为基础的工程项目;(3)制造业工程项目。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类型也可以分为三大类,即(1)总价合同,即在一个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合同中已经对承包价格进行了规定,业主按照承包合同中的规定分批次或者是一次性地付清工程款。(2)单价合同。单价合同是相对于总价合同而言的,指的是按照合同的单价来支付工程款。(3)成本加酬金合同。指的是业主将工程的成本所需的成本费用以及双方商定的管理费和利润向承包商支付工程款的一种合同形式。
2 FIDC合同与国际工程承包
2.1 FIDC的涵义
FIDC的的英文缩写为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singenieus Consils ,翻译过来即为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C成立于1913年的英国,二战结束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FIDC迅速发展起来。迄今,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其中而成为会员。中国于1996年加入,这就使得FIDC迅速壮大。
2.2 FIDC与国际工程承包变更
当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技术规范出现了让业主不够满意的情形时,业主就会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对工程项目加以更改,使得工程项目某些部分的质量、形式以及施工的顺序等方面均发生变化。这就称为工程变更。在FIDC的条款规定中,国际工程承包变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2.2 工程变更的处理程序分析
工程项目的业主应该在工程项目合同专用条款中制定合理可行的工程变更处理程序,并保证在实际的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地按照合同中的变更程序进行施工。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及实际的工程经验,先将工程变更的程序罗列如下几点:
2.2.1 首先工程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或是工程师)需要准备一份经过授权的申请书,指出该项目需要变更的地方、费用估算以及工程项目变更的依据和理由;
2.2.2 工程项目的负责人或工程师将申请材料准备完毕之后,需要上交给工程项目的业主,业主需要对该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地查看,待其对申请进行了批准之后,此时项目负责人需要与承包商共同协商下即将变更的项目的价格,对变更工程的价格进行确定;
2.2.3 如果价格等于或少于批准的总额, 则工程师有权向承包商必要的变更指示,如果价格超过批准的总额, 工程师应请示业主进一步给予授权;
2.2.4 在紧急情况下, 不应限制工程师向承包商他认为必要的此类指示。如果在上述紧急情况下采取行动, 他应就此情况尽快通知业主。
根据如上关于工程变更的程序的描述,可以将上述的五个国际工程变更的程序用下述拓扑图来表示:
图1 国际承包工程变更处理程序
(1.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2.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200240)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纷纷建立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并积极加入相关国际性组织。日本于2005年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该组织的第一个非英语国家正式成员,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通过介绍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背景、认证现状、认证标准,并分析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色,可以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若干启示。
关键词 :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ABEE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89-04
作者简介:陈枝叶(1990—),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教育学。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教育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为了确保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促进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性流动,各国都开始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视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并纷纷加入国际工程专业教育学历或资格互认协议或组织。目前,世界上关于工程教育专业学历或资格认证的协议主要有6个,其中《华盛顿协议》的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成员最多、权威性最高。从1989年成立至今,《华盛顿协议》日益受到各国或地区的认可,目前有22个成员国,包括17个正式成员国和5个预备成员国。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始于2001年,并于2005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第一个非英语国家的正式成员。虽然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已认证的专业数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正积极筹备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将大有裨益。
一、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
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是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JABEE),在日本称“日本技术者认定机构”。JABEE成立于1999年11月,2001年开始进行本科层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使日本于同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预备成员,2005年成为正式成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JABEE逐渐成为具有权威性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估机构。
(一)JABEE成立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制过于落后,评价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引进外部评估机制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此外,日本泡沫经济破产,经济发展陷入僵局,为了摆脱国家危机,日本适时地放弃了“工业兴国论”,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全球化推动了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采取统一的国际标准。1999年日本发表的大学审议会报告《21世纪的大学和今后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为保证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应考虑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标准强化专业教学的质量管理,推动日本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文部省联合各专业学术团体以及产业界人士成立了JABEE。JABEE的宗旨一是培养国际性工程技术人才,二是通过对高等教育机构中机械工程、农业工程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以促进工业和社会的发展。
(二)JABEE的认证程序
JABEE认证的对象是高等教育机构(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中学制为4年的具体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JABEE认证的一般程序是:首先,由申请专业认证的院校提交申请报告,各认证委员会成立审查小组。其次,申请认证院校撰写自评报告,向审查小组提交自评报告,审查小组先对其自评报告进行审查,再进行实地考察(一般为三天两晚)。最后,审查小组根据自评报告和实地考察的情况给出认证的结果,并向JABEE提交认证结果,然后由JABEE向社会公布认证结果。
(三)JABEE的认证结果
JABEE的认证结果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情况:一是A(Acceptable),满足认证标准;二是C(Concerned),基本满足认证标准,希望能够采取措施继续提高;三是W(Weakness),几乎满足认证标准但程度较低,要求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四是D(Deficiencies),不满足认证标准,需要重新申请认证。认证结果“A”和“C”的有效期最长为6年(最长有效期为5年或6年,正逐步向6年过渡),期满后需要重新申请认证。“W”的有效期是3年,第三年会对其进行中期考核,考核通过则继续延长3年,如果考核未通过,则需要重新申请。JABEE的认证不是“一评定终身”,认证结果只在有效期内有效,即使已经通过认证的专业也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不断采取措施保障教育质量。因此,JABEE从机制上保障了工程教育质量,从而使工程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四)JABEE认证现状
JABEE从2001年开始进行本科层次的专业认证,2007年开始进行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认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JABEE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其认证的专业数仅次于美国。根据JABEE 2014年4月的《2013 年度認定審査サマリーレポート》(《2013 年认证总结报告》),JABEE已经认证了169个教育机构的474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所属的教育机构和专业分类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专业参与度较高;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类别多、领域广。
值得注意的是,JABEE的认证具有宽严相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次认证时要求非常严格,认证结果主要以“W”为主,需要进行中间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通过认证。以2013年为例,JABEE认证的52个工程教育专业中,有44个专业接受了中间审查。JABEE正是通过这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趋向标准化,从而达到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其特色
JABEE沿袭并发展了基辛格·戴尔关于“工程设计”的实践理念,以法国、德国“科学导向”的技术教育和英国的“学徒式导向”的技术与技能教育为基础,根据美国EC2000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日本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JABEE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Common Criteria)和专业补充标准(Category-dependent Criteria),通用标准是所有认证专业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为了与国际趋势保持一致,JABEE于2010年制定了新的认证标准。新标准还根据2009年IEA的《The Graduate Attributes of the Washington Accord》(《华盛顿协议关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的相关内容在新指标中增加了“团队协作”这一能力要求,使毕业生的能力标准更加具体完善,更符合国际标准。2013年JABEE的认证报告显示,超过2/3的认证专业选择了新标准,JABEE的新标准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
JABEE的专业补充标准是根据具体专业的特殊要求对通用标准的补充,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两个教育层次,主要有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16大类,分别由相关的专业学会负责制定。JABEE的专业补充标准主要包括“强制性项目”和“参考项目”两方面。其中,“强制性项目”是对通用标准中有关课程设置标准的补充,具体内容是“设置的课程体系必须满足四年的学习,并且60%的课程为与该领域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参考项目”是对通用标准中有关教育目标认证标准的补充,其目的是为认证提供更为详细的参考内容,以保证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给认证专业提供发展方向,使其更好地达到标准,通过认证,具体如表2所示。
审视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认证标准体系,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标准内容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JABEE将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新的通用标准将原来认证标准中的6项变为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目标评定和教育的持续改善4项,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认证标准而言,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此外,另一突出特色是JABEE的标准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四个步骤“PDCA”即“计划——做——检查——反馈”设置的。JABEE还制定了详细的认证标准使用指南,对认证的目的、认证原则以及各项认证标准的涵义、评定方法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使认证工作落实到实践层面时有章可循,简单易操作,切实保证了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注重对学习产出的评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趋势是“能力导向”,认证重心由“院校的教学条件”转向“学生的学习产出”。新标准体系依照国际趋势从以下方面描述学生学习产出的理想状态:第一,具有从全球视野出发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能够理解工程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工程师的责任;第三,能够掌握并会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第四,能够掌握并会应用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第五,能够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和信息进行设计以满足社会需求;第六,具有交流能力,包括逻辑写作、演讲和辩论;第七,具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第八,能够根据限定的条件,系统地管理和完成任务;第九,具有团队协作能力。JABEE规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达到以上要求,并且要求说明是通过哪些课程实现的。
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启示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在2006年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并开始了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等4个专业的试点认证,随后逐步完善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截止到2013年,共认证了31个专业的231个专业点,覆盖了全国94所高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加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我国于2009年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并于2013年成为该组织的预备成员,2014年6月提交了转为正式成员的申请。虽然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学习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可以获得很多重要启示。
一是要重视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认证标准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对保证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国际性工程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内容具有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另外,JABEE注重标准更新的动态性,与产业界和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调整认证标准,以此保证工程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动态联系,保障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相比之下,我国虽然也建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也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然而只是形式上与其他国家相似,通用标准中二级指标的划分过细,导致不够简洁,而且各二级指标间的关联性也较弱,导致标准实施困难较大。因此,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重视认证标准体系的构建,加强与产业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联系,制定更加科学完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
二是要拓宽认证的广泛度。JABEE 认证专业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日本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公立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教育层次上包括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专业类型包括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电子·情报通信工程等16类工程教育专业。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还处于推广阶段,认证专业所属机构主要是“985”、“211”等重点院校,而且认证专业的教育层次仅限于本科。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研究生层次和本科层次的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并扩大认证机构的范围,努力开展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开设工程教育专业的教育机构的认证工作。
三是要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成为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国际惯例,工程师注册一般要达到“3E”要求,即“教育(Education)要求”、“经验(Experience)要求”、“考试(Examination)要求”。教育要求就是申请者必须持有从经过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点获得的学位。《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成员都构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都与注册工程师制度具有的良好衔接。以日本为例。2004年文部科学省曾经宣布,凡是通过JABEE专业认证的毕业生,均具备“修习技术者”资格,可以免除第一次理论考试;待累计7年以上,或是在日本技术士的指导下,具有累计4年以上的实务经验后,始可参加第二次测验,合格者经登记后即可正式取得日本技术士(Japanese Professional Engineers,相当于我国的注册工程师)的资格。与其他《华盛顿协议》成员不同的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工程师注册制度,而是先建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因此,在构建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时,应该尝试从标准制定、专业设置等方面统筹考虑与注册工程师的衔接问题,为将来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奠定基础,以便日后两者能够顺利衔接。同时,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挂钩,也有利于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工程教育专业参与认证,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专业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正积极准备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吸取其他成员的成功经验非常必要。我们要立足国情,逐步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制定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认证标准,在教育层次和机构上拓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广泛度,积极构建与之相衔接的注册工程师制度,并努力与其他国际认证机构保持顺畅沟通,争取早日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
参考文献:
[1]大桥秀雄.プロフェツションとしての技术者[R].第三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2002.
[2]Flow of Examination &Accreditation[EB/OL].2013-10-20].http://jabee.org/english/examination_accre-
ditation/flow/.
[3]2013 年度認定審査サマリーレポート[EB/OL].http://jabee.org/accreditation/.
[4]朱永东,叶玉嘉.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3).
[5]蒲彧,杨连生,等.中日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6]于颖,李显扬,等.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特点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4(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措施手段
一、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 invesigation)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才能有较大的市场。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与取样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 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4.现场检验与监侧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四、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
1.勘察质量问题
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
2.勘察纲要的编制
部分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审定就施工。也没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个别单位甚至无勘察纲要。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如室内土工试验、野外施工记录、静探试验记录缺责任者签名及试验日期,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签、部分自动记录静探数据无责任人签名。不少单位对勘察原始资料的校审未真正落到实处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
3. 生态环境的论证问题
一些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五、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第一,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第二、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第四、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关键词:地铁工程;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涵义
所谓风险管理,主要就是指在一个风险必存的项目或者环境里,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价,制定并落实各种预防措施,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监督,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把风险降到最低的一个管理的过程。而最为理想的风险管理,是在风险没有发生的前提下,充分的做好风险预测,从而将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或者带来损害最大的风险作为首要解决的内容,从而将风险分级化,使得管理秩序有条不紊。在很多实际的情况里,对风险的预测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风险的发生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发生的时间以及风险的级别都带有不确定性,另外,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其客观性,再者,风险一旦成为现实,可能会演变成危机,给承包商带来重大损失,最后,风险还有可变性和相对性,所以预测风险必须要考虑全面,尽可能的将可预见的风险都做好应急对策。按风险的性质分类的话,分有形风险和无形风险(项目所在地的风俗文化、道德性风险和行为性风险);如按其形成的责任方划分,其主要可分为:业主方风险、承包商风险、分包商风险、供应商风险、第三方风险;管理角度,从形成根源上可分为:合同风险、保函风险、施工环境风险、设计风险、技术风险、资源风险、采购风险、金融经济风险、履约风险、质量风险、工期风险等。只有对风险做好识别、有效控制、合理规避,才能确保项目的安全,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及必要性
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人们对潜在的意外风险损失进行主观上的风险辨识,并通过对意外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实际灾害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来尽量降低其危害程度,最后对风险进行监控,预防和避免下次相同或相似风险再次发生。地铁工程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整个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就是要通过风险辨别、风险分析等尽可能多地降低地铁工程建设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事故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人员伤亡,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地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工程进度。地铁工程施工风险主要包括客观风险和技术风险两部分,客观风险指由于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不可抗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在2005年11月7日,广州地铁5号线在工地打桩施工中碰到溶洞导致工程发生局部塌方灾害就是客观风险的事例;技术风险指由于人为因素(工程图纸施工设计技术方案、管理等)造成的施工风险,比如北京地铁10号线在2006年6月26日由于工地起重机设备的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绷断,造成吊斗坠落伤人事故,但是这种技术风险属于可以通过措施避免的人为风险。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的发生和存在与以下地铁工程的复杂性及地铁施工的风险因素及施工特点有关,首先就是地铁工程施工风险具有动态性和可变性,同时地铁施工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地铁工程施工方与工程设计人员无法形成良好地动态结合关系以及缺乏完善规范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都是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地铁工程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非常重要,作为现代化城市交通建设重要环节的地铁工程,其施工的风险管理不仅仅关乎着城市交通轨道建设安全,同时对于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和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故加强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是发展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基础。
三、地铁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预测欠缺完整性
在地铁施工中,风险是一定存在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风险预测管理工作,如果在施工前,无法充分的做到风险预测管理工作,就会对施工项目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地铁施工风险预测的方法一般为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排查表法、因果图法、流程图法故障树法等。有的在施工中会突发一些风险,而如果风险预测工作不到位,对这些风险没有做好预测方案,对于突发的风险就无法做到及时控制和解决,从而对施工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乃至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而风险预测不足,势必会影响整个地铁施工进度,这些都是由于风险预测管理工作不完整带来的危害性。
2、风险解决欠缺实效性
地铁施工与一般的工程施工有着一定的区别性,其施工难度也非常大,这就使得对于风险解决能力的要求也要相对提高,也就是变相的加大了风险解决的难度。有的地铁施工中,对于发生的风险,虽然有应急解决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往往都是表面化,对于风险的解决无法起到实际作用,即缺乏实效性,这样的解决方案是不能真正的处理好风险的,这也是很多地铁施工项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施工单位对于风险解决措施都欠缺实效性,从而造成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影响。
四、地铁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1.在对地铁工程施工前,要制定定的管理体系进行对安全风险技术进行管理,对各项的工作进行着管理,根据这一管理对地铁施工现场风险的管控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对地铁工程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要对方案进行优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避免地铁施工现场的技术风险,在对地铁施工中,要让施工单位全体人员意识到对风险技术的管理,并且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把管理的工作进行落实,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全程的监控,对施工的地点监控的加强,能起到预防风险的目的,要及时地对工程进行经验的总结,要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做好安全风险技术管理工作.
2.加强前期阶段工程环境调查,完善资料数据库,降低风险
做好地铁施工前期阶段的工程调查是进行地铁施工过程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措施,环境调查作为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前期重要阶段,是正式工程施工的基础,不仅要对施工的地质和水文等情况作详细地调查研究,同时要对地铁施工沿线的居民住户、古迹建筑以及水暖通讯等管线的铺设状况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地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法,从而增强地铁施工风险的可控性。
3.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对以往发生的地铁工程安全事故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或思想麻痹大意造成的,还有就是地铁施工风险管理人员发现并解决风险问题的能力较低,无法及时有效地排查并预防地铁施工风险。进一步强化地铁风险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预防方面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将有助于降低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的发生概率。
4.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系统,加强信息化风险识别管理
由于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状况十分复杂,存在着诸多影响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监测系统,采用不同检测部门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式风险监测系统,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同时加强地铁施工风险的信息化识别管理。只有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和不断完善地铁施工风险监测系统,才能够为安全施工提供科学有效地帮助和指导。
结束语:在地铁施工阶段, 由于地铁工程非常复杂, 在施工的过程
中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当风险发生时就会造成地铁施工工期的延缓, 对人力和物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 就会给城市的地铁工程的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 , 因此要把安全风险技术管理工作作 为地铁工程施工的核心, 并且通过理论知识进行研宄 , 加大管理制度, 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
参考文献:
[1]钱七虎,戎晓力. 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04:649-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