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7:2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加强,传统中医药学如何走向世界已经成为非常紧迫和严峻的问题。一方面是英语专业的人才不懂得传统中医药理论;另一方面,是中医药专业人才没有专业的英语知识。因此,在对传统中医药学进行阐释和翻译的时候,往往产生词不达意,缺乏科学性。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要求;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教育部进一步要求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2007年起,教育部每年在全国评选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推动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1]。由于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本土特色的专业,在翻译时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时至今日,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英语教材来解释很多经典的术语和理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培养能走向世界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医药院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的课程,而其中的《中药学专业英语》则是面向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是将传统中药推向世界的有利工具;掌握《中药学专业英语》对于学生了解国内外中医药学发展现状,推进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掌握《中药学专业英语》不仅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而且需要很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我校药学院将该门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二年级。此时的学生已经修完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及基础化学等课程,同时也已经进行了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的测试。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由于目前在我校就读的全日制本科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优越感和自尊心都比较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题组在近年的《中药学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渐尝试采用隐性分层的教学方法,初步探索了如何将该方法应用于该门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隐性分层教学方法简介
所谓隐性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掌握和评价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暗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按不同的教学层次将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然后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层评价,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隐性分层教学法保留了自然班,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在不增加心理压力的基础上宽松地进行学习,因此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大学本科生扩招的加剧,传统教学模式中采用学标准和学进度对学生施行集体教学的方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授课模式已陷入难以兼顾学生发展的困境,学生的差异性迫切要求教育者们能够“因材施教”,通过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开展
2.1调研
本课题组的教学对象为我校药学院中药学、中药制药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有详细而准确的了解,在进行隐性分层之前,授课教师首先必须与班级学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态度;排出班里已经通过英语六级、四级的学生名单;同时,抽调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根据他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等有关中药学基础理论的成绩,按从高到低进行分组排列。
2.2分层
2.2.1学生分层通过上述调研,摸清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相关状况,然后根据上述调研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分层依据。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学生(大学英语已经过了六级,有关中医药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成绩较好,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B层学生(大学英语已经过了四级或六级,但是中医药学基础课程的成绩中等;或者大学英语还未过四级,但是中医药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成绩较好;这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平时也比较努力);C层学生(大学英语未过四级,中医药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据以上的分层结果,在课堂教学时,有目的地进行相关学生座位的排列。排座位时,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座位相互交叉,产生“优势互补”的格局。当然,这种座位排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变随时可以进行调整的,也就是说,这种分层是“动态分层”:成绩有进步的就提升层次,有退步的也可以降低层次。在整个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调整一些座位(当然,是在不告知学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座位),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帮互学的交流机会。2.2.2教学目标分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优等生觉得“太容易”、中等生觉得“提不高”、差等生觉得“太难”的局面,在使用隐性分层教学法的授课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自身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这一层次的学生,由于各方面底子都比较薄。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以达到本科教学必须要求的最低目标为主,如借助于字典,能基本看懂英文文献,进行常规中药学知识的翻译等等。B层学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基础还可以,加上学习态度很端正,知识的接受性较强。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就要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拔高要求,如借助专业字典,能看懂英文文献和原版英文教材,能将中医药学的专业知识用英语表达。A层学生:这一层次的学生比较优秀,本身基本功扎实,领悟能力强。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基础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能将英文原版药学教材熟练翻译成中文,能将我国传统中药学理论知识翻译成英文,同时还能很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中药学知识的交流。这样的目标分层,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氛围和平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2.3教学手段分层隐性分层,因材施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兼顾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分层备课、分层提问、分层布置作业。在备课时,要注意:对于C层学生,主要是以教材为主进行讲授,以满足他们能接受《中药学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对于B层学生,授课过程中附带着给他们看一些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文献;对于A层学生,授课时则主要以英文原版教材与中医药基础知识相结合为主,引导他们进行相关专业词汇的翻译整理(因为现在还没有有关中医药知识方面权威和统一的英文翻译面世)。有关课堂提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C层学生,以教材的课文知识提问为主;对B层学生,则要有相关课外专业读物的中英文翻译的提问;对A层学生,要求有专业知识的口语表达。有关作业的布置,对于C层学生,主要完成教材上相关知识的问答为主;对于B层学生,则要求将教师要求阅读的课外专业读物看完并完成相关作业;对于A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上出一些大的题目范围,让他们课后去查阅一些相关外文文献和中医药文献,用英文写出观后感,同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课堂安排A层学生进行一些小的情景对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2.4教学评价分层隐性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意味着摒弃“一卷定终身”的理念,不再用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综合平时的课堂表现、练习、作业以及课堂上相关活动的环节,同时运用教师评价及学生相互评价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主要是观察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相关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状况,从而得出最终评价。
2.3教学效果
从本课题组的实践效果看,采用隐性分层教学法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进行英语表达的能力都显著得到了提高。这种效果不仅仅体现在A、B层次的学生(其中有约1/3的B层次学生成功转入了A层次),C层次的学生提高得更多,到期末的时候,大约有1/2C层次的学生都已经跨入了B层次。说明该方法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当然,这很可能也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关。
3隐性分层教学法使用的意义
在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存在着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学校重视性、学生认知性不足的问题[2];同时,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特点,同时还有很多文言文的表达,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中医药学方面统一且规范的英文教材或者词典能将中医药学知识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所有中医药工作者的面前。为了提高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质量,争取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培养既懂专业又精通英语的专门人才已经是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国内很多中医药院校还专门开设了中药学英语专业[4]等双语教学模式。当然,这些教学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中药学专业英语》中使用隐性分层教学法,一方面,照顾到了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动态变化的,因此,能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养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潜力挖掘的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说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莉,王满元.开展《中药炮制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与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3,8(9):1118-1120.
[2]蔡皓,娄雅静,刘晓.中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1574-1575.
[3]刘海舟,李涛安.《中药炮制学》教材英译研究[J].老区建设,2014(22):55-57.
实践教学可以夯实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并为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课外实践能力搭建广阔平台。针对中药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1.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课程计划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90%以上,并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性实验。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巩固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其实际操作能力。
2.实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学时(学分)的实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联系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从而获得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实习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须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实习,保证一人一题,并与实际生产问题要紧密结合。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习方向,设计实习内容,制定实习方案,形成实习成果。
4.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学习。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暑假期间安排去野外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采药,制作标本。由同学们自由分组,自行决定采集标本的种类,根据采集到的标本,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与该标本相关的知识。同时,中药专业的学生每年暑假,每个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撰写实践总结,从而锻炼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基于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二课堂是相对教学课堂而言,指在完成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之外,基于专业知识,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项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实践能力等。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符合专业特色,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的第二课堂应充分体现中药专业特色,促进学生获取知识与接受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融合。
1.开展专业类课外活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在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下,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1)明确专业理念,了解课程设置,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可以安排树立专业学习理念的讲座,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针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各年级同学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开展“我和自主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大讨论,带领学生参观天士力、达仁堂等制药厂,标本馆和设备展览馆科研院所等活动。(2)抓基础,重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形成,可以为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为创新激发灵感,为创新提供可能,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应秉承提高和基础并重的原则,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如举办中药知识竞赛,内容涉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等学科,全面调动学生们学习中药知识的热情。依托本科生“创新”课题,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本科生科研课题,能够让中药专业的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比如查阅文献能力、整理文献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科研思维,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依托学生学术科研社团,开展各种学术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专业课外活动。同时依托学校和学院整体组织召开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月等活动,积极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参加,通过参与活动,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学习观念,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2.加强对班主任、学业导师考核。为每个教学班设置了班主任,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为每位班主任制作工作手册。班主任定期为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从转变学习理念、专业课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要求班主任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定期下学生宿舍、定期进课堂、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以及进行专业学术辅导。学院每年12月份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并备案,班主任考核实行个人总结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评议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3.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宣传中医药思维。新媒体资源的广泛普及,拓展了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的渠道。比如目前流行的MOOC教学、PBL教学等。充分利用qq微博、人人网平台、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比如上传中医药经典著作、上传中医药基础课程课件,开展PBL教学,更大范围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着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着《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学科,随着中医药临床的不断发展,中药不良反应及中西药不合理配伍日见增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如何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基于目前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1 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
1.1 药师与临床沟通不够
目前,由于医院普遍存在重医轻药的现象,特别是中药更是如此,致使中药与中医分离,各自为战,几乎为分家的状态,对患者用药起不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医师诊断疾病,通过辨证论治及处方后,对患者的诊治也就完成了“任务”。之后,中药师照方调剂、发药,不能直接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仅仅是对配错药负责,而在治疗方面不承担责任。由于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中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是目前临床中药师最为缺乏的,加上中医强调个体化用药方案,这些又增加了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药师的作用。
1.2 中药师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中医院的中药师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医药院校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主要是中药方面的基础知识,临床知识相对贫乏,还有很多基层中药师学历更低,更缺乏临床知识,不能满足临床中药学服务的要求。中医院药学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职称结构偏低、知识面较窄、知识运用率不高、知识老化等问题,如不努力进行自我强化训练学习,并由有关职能部门和医院从组织、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是难以造就高水平临床中药学人才的。
1.3 医院领导对临床药学工作重视不够
有些医院的领导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对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有片面性的认识,把临床药学错误地等同一般药剂工作,中药临床药学甚至可有可无,摆不到院长的议事日程上,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更是举步维艰,中药师的地位在医院难有作为[1]。除药师自身的问题外,医院领导对中药师参与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4 药学教育不适应
目前,我国的中药学教育主要以中药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主,缺少中医临床药学方面的课程,其培养的学生也难以适应临床中药学工作的要求。因此,急需改变现有药学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
临床中药学人才缺乏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药师缺乏临床经验,一些高年资的药学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与临床需要有差距,年轻药师的知识结构又不适应中药临床药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的人才培养制度尚未建立,人才问题显得相当严峻。
1.5 卫生行政监督不到位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2年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但在基层医院年终检查验收过程中,对临床药学工作的检查验收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有名无实,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更是如此。对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工作的介入途径认识模糊,真正进入临床也无法定位。
1.6 缺少资金投入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要有一定临床知识的中药人员、检测仪器、分析设备、计算机和必需的办公设施,对此,大多数中医院缺乏资金投入。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药师素质
临床药学工作要求药师不仅具有药学知识,还要具有临床方面的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要大幅度提高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水平,首先应该从力所能及的培训和教育入手,如培训班、函授等,尽快提高现有中药临床药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临床需求。大专院校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已是当务之急。
2.2 提高认识,重视中药不良反应
临床药学工作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应紧密结合,利用现有的药学资料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工作,对加强医学和药学的联系、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中药不良反应是多方面的,如汤剂与中西药制剂合用、中药与西药同服的现象临床中非常普遍,一些配伍不合理、用药不对症、用药过量以及有毒中药的使用等现象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中药传统剂型改造是目前中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有些处方并不一定适合剂型改造,如一些传统方剂在被改成注射剂等现代剂型的同时,也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中药有效成分复杂,质量标准不完善,或临床使用不规范,不按医嘱而长时间服药(如牛黄解毒片、朱砂安神丸等),都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上升。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2.3 更新观念,转变工作重点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应是临床药学工作的目的。临床药学工作应从目前的调剂、煎药、制剂转到临床药学服务上。为此,除了药师自身努力外,需要整个医疗服务大环境的改变,更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领导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在政策和制度上落实临床药学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待遇,把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药学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4 积极参与临床,指导合理用药
深入临床,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用药的第一手资料,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理、法、方、药的探讨。以平等互助的心态处理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通过对病历的研究,结合中医药特点,并利用现代医学有关生理、生化、病理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体内过程,为制定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2.5 面向患者,开展用药咨询
在医院门诊药房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由经验丰富的中药师主持工作,面向患者开展用药咨询,宣传用药知识以及配伍禁忌和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等,特别是中西药合用的情况。中成药中含有一些金属离子,可与某些西药发生螯合作用而降低疗效。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等。
3 结语
西药临床药学发展给中药临床药学提供了许多借鉴。我国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适合中医医院特点的中药临床药学模式,中药师走向临床一线、走向患者,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开展势在必行。笔者认为,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打破传统药学工作模式,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为基础,创造条件,克服各种困难,使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从整体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中药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须保证讲好。尤其是每一节的总概述部分一定要讲细讲透,对这一类药物的功效主治相同之处要认真地加以罗列和讲述,然后再把每味药的特点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当堂课就能记住每一类药的大致功效和主治,即使是记不住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课后稍一复习就能够牢记。第二,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种)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由于中药学的涉及面广,应与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方剂学、植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运用联系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产生发散思维,将中药学活学透,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在学科内,如将中药治病的多种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是中药的性能,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这是学习中药的基础,学生不仅要掌握它们的概念、作用,还要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学科间,植物的门、纲、目、科、属、种,其药性,主要功效,有效部位,以及对其的鉴定分析等[2]。
2学为主、教为辅的自学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自学思考题,并对要点难点给予提示。例如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火麻仁的药性:味甘,性平,归脾、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临床上用于肠燥便秘。中药是服务于中医的学科,在中医的指导下,对疾病进行治疗。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中药有关临床的实例。在期末考试包含自学的内容,可检查自学的效果,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3寓教于娱乐式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及互联网的相关资源,查找一些有趣的与中药学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比如在考试前,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基础知识智力竞赛,在老师帮助下,由班级干部组织,按团小组分成4个竞赛组,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竞赛形式,既达到了复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反应速度,同时也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素质有所提高。
4课堂讨论式教学
在课堂上,直接讲授中药学,学生多觉得乏味,无趣。适当以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一方面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简单有趣的故事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如果某一时段课堂气氛沉闷,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听课感到疲劳或内容确实相对枯燥时,适时讲述,可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此外,可以给学生布置讨论专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登台讲解,老师总结。学生论文由老师批改后作为考核成绩,并鼓励学生。这种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写作水平、语言表达及演讲应变能力都有所提高。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提供多的机会和更为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性发展。
5中药与西药比较教学
在中医理论为指导下,对中药进行学习,对于中药的功效理解起到重要作用。中药能防治疾病是由其内在的各种特性所决定的。药物的性能就是指药物与治疗的有关的性质和功能。在现代医学技术的诊断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疾病进行治疗,以中药和西药的之间进行比较,加深记忆。通过实验来验证中医基础理论,便于学生加深理解中医理论,中药功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兴趣教学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除了善于运用一些方法、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中药学以外,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任课教师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本学科、本课程、本教材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创造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应本学科的特点,增加户外实习,辨认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采摘、加工等,加深印象。
7注重与学生交流
作为教师,应该要在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学到应学的是关键,学生是最权威的评判者,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的教师的要求,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鉴于广东是有着诸多侨乡的省份,港、澳、台、马来西亚等留学生众多,他们与内地的普通本科生不一样,在学习中具有自身特点,对教学有着进一步的难度。在学生学习方面中药学内容繁多,而且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材所收载的药物较多,按照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药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很容易分不清,学生常感到力不从心。而在教学方面,中药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教材内容简单,而某些大纲要求掌握或熟悉的药物在临床中已经很少用,不能适应现代临床需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改善。
8认真做好教学计划
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教学现存问题,知道学生的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新的教学计划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确保了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是学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中药学是职业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其特殊性决定了现在的高校中的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设置不仅要遵循各种的教育规律,同时也要遵循市场对人才需求规律,突出职业教育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甚明确的或者说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指向性偏差,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对实践环节的弱化方面,这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影响。这样严重影响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接轨,加强教学中的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应废除不利于中药专业发展的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主导地位,老师的辅助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明确的展现,不断提高文化和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鸣.方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2高学敏.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6.
关键词 教学计划 中药学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中药学专业是卫生职业教育中职业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其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设置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同时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旧的教学计划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方向性偏差,认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阶段仍是过渡性教育,为继续升学做准备,因此普通文化课所占的权重过大,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对实践环节的弱化方面,这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影响。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使课程设置和内容更适合实际需求
中药学专业的学科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二部分。必修课又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及专业课;选修课又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我们在编制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时优化了课程结构,如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合并为“基础化学”;“中药学”与“方剂学”合并为“中药与方剂学”;“人体解剖生理”与“药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综合成“西药商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分别改成“药材鉴定技术”与“中药炮制技术”。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了一些以前未开设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药品销售技巧能》等新兴学科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了实用性,如英语课加强了听力、口语的训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实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有机结合的大学科概念;并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互补,达到各类课程间的交叉掺透融合,把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这样的调整更符合新形势下医药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现状。
调整学时数,推行学分制改革
教学计划的另一个内容是课时分配。目前中职学校也在大力推行学分制改革,学分是学科权重的重要指标,因此学科的课时分配要充分考虑各学科的权重,在教学计划中以学分的多少来决定学科的课时分配。
在这一教学计划中,我们对普通文化课的课时作了较大的缩减,大幅度地增加了生产实习的课时分配,从原来的半年的生产实习改为1年的生产实习,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更快地进入角色。学生在校期间只要取得170个学分即可提前毕业。新教学计划与学分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科设置比较合理,学科的权重与学分分配恰当,对构建学生的全面素质,为进一步开展弹性学制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教学计划的主要特点
新教学计划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确保了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制定我校的中药学专业新教学计划之前,我们进行了广泛社会调查并及时进行了综合归纳,并在培养“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药学工作者这一总体认识下,确定了新教学计划的总体思路。
建立模块式课程设置结构,反映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我校现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高职的升学考试,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新教学计划采用了“宽基础、活模块”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宽基础一般由文化基础类(含工具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模块组成,注重奠定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活模块”是针对某专业的每个职业岗位的定向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该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从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专业岗位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自,既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就业的实际需要,又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升学问题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新教学计划构建了目标明确、系统化、相对独立并贯穿于全学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不低于1∶1,其中毕业实习时间累计1学年。实践性教学制订了严格的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的时间、内容、方法、标准等,规定学生必须通过本专业的职业技能综合考核。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变化的能力。针对目前毕业就业方向,我们在实习前安排了1周的强化周训练,要求学生在中药原药材与饮片的识别上不少于300种,以及对处方分析进行强化训练,经过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一个学分。
综上所述,只有对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废除不利于中药专业发展的旧教学计划,才能使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们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药学;案例教学;中药种植;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20-0040-01中国图书分类号:G642.4;R-4文献标志码:A
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1.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从而使学生增强对课程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1]。
1.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2.1案例具有代表性。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主动分析和思考,从而对现实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并提高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因此,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必须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只有案例中的问题错综复杂,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与争论。
1.2.2具有参与性。不同于传统只有老师讲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性[3]。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对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觀点,通过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得到新的启发。
1.2.3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交流性和互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学生与同学以及老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把问题当中复杂、分散的信息进行梳理和重组,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在中药学教学中引用农业种植案例的意义
2.1教学目的明确,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选取中药种植案例,可以让学生感受中药的养成过程,加深理解中药特性,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正视农业种植中药,增强对中药种植的认知。教学的最后由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从实践回归到理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2参与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药学教学中,可以选择中药种植经验、中药加工经验、中药治疗典型等贴合岗位实际的内容作为案例,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来,通过交流,共同探讨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既将理论知识与岗位实际进行了结合,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双向交流,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主动对有关理论知识进行查阅和理解,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当学生出现困难时,要为其进行指引,答疑解惑。为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让案例具有针对性,对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也要有着深刻的理解,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才能为其进行正确的指导。
3中药学教学中农业种植案例的应用
3.1教学案例的选取
我国有着悠久的中药种植和使用历史,在这个过程有许多经典案例和有趣的故事,不同案例的选择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药的不同方面。通过中药中发现新药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天然药物的研发过程;通过中医名方、验方,可以为学生讲解中药的配伍和应用;通过讲解中药在农村有趣的的别名,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中药名称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还可以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3.2教学案例的分析和探讨
分析和讨论环节是案例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负责引导和协助,要让学生从被动听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的状态,积极参与到分析和讨论案例中来。
3.3教学案例的点评和总结
在案例教学法的最后,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仅要对有独特观点和新颖视角的学生进行表扬,也要对观点片面、思维局限的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中药教学中,将教学案例与农业中中药种植案例结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中药的理解,还能够引起学生对于农业种植的兴趣,从而引导其正视农业种植。
作者:陈丽
参考文献:
[1]李习平,石继连,罗怀浩.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0):2510-2511.
[关键词] 高学历;中药学;实习带教
[中图分类号] G642.4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099-02
中药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很强,必须通过临床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使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以理论知识指导操作,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近年在我院中药房带教过程中遇到的高学历中药学学生越来越多,这些高学历学生虽然思想相对成熟,在学校又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理论基础好,领悟能力也较强,学习过程中也能较快地掌握, 但在带教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通过对高学历学生的带教探索出了一些能够激发高学历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实习效果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临床一线调剂人员高年资、高职称的带教老师大都是低学历,在带教高学历学生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学生会认为老师学历低、知识浅而轻视老师,对老师讲的实践知识不虚心接受,导致在实习过程中不能真正学到实践知识。其次,由于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中药房的调剂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一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调剂工作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消极抵触;还有一部分学生又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只停留在理想状态,实习过程中发现工作环境差,工作不受重视,部分患者看不起调剂人员, 加之中草药的调剂工作繁琐、辛苦、付出与所得不对等等因素,使学生产生失落感、专业自卑感,而对调剂工作产生抗拒心理,无心学习。再有,21世纪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着父母的宠爱和照顾,现在突然由受人宠爱和照顾的角色转变成为要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的又脏又累的环境里,一时间很难适应。还有,这些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及自制能力差,导致实习时组织纪律性差,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能学到知识。最后,高学历中药学学生相对于低学历学生年龄大,思想顾虑较多,实习过程中容易分心,他们有时还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做得还不如低学历学生,因而对自己表现过分紧张和关注,反而出现了不好的效果[1]。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根据实纲的要求及各中药房具体情况来制订,制订计划时,①先要评诂学生的综合素质;②再制订实习目的和目标(这些高学历学生已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调剂程序的工作方法);③找出完成目标所用的方法;④实施后不断进行效果评价,对学生实习、各药房带教情况进行评价;⑤根据评价修改和补充教学计划。
2.2 岗前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毕业实习时,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进药房前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岗前教育除了介绍医院环境布局、有关规章制度和医院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外,重点还要放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调剂工作的重要性与高尚性以及调剂工作的烦琐性与辛苦性,以免学生在一进药房后就产生失落感、专业自卑感而不利于学习。
2.3 带教教师
选择好带教教师是实习效果好坏的关键。
2.3.1 指定带教教师带教教师是实习生效仿的榜样,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带教教师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尽量安排学历较高、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调剂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带教能力的主管药师以上人员;②要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作风严谨,认真负责,对患者有爱心、耐心,对学生热情,认真负责;③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善于和学生沟通;能及时发现实习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④要熟悉和掌握实纲、实习计划、考评标准;⑤要勤奋好学,能用新理论、新技能指导临床实习教学。
2.3.2 带教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教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习生的道德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实习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带教教师要加强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中药学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学术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还可以通过自身参加函授、电大、自考等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学历。除了专业素质的提高外,还要注意提高专业道德修养,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患者的利益,对调剂工作高度负责,一切从患者出发,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2]。
2.3.3 带教教师能力的提高除了带教教师素质的提高外,还要提高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多组织带教教师进行各药房带教方法的讨论,多锻炼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要学会采取各种讲授技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训。
2.4 教学对策
在教学方法上要与从前带教低学历的传统带教有所不同。
2.4.1 教学的原则教学方法无论如何改变,带教过程中仍一定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要严格规范在调剂中的技术操作,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和配伍禁忌的原则,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教学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前阶段要以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以后才逐渐加上专业技能、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2.4.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还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考核,定期对教师带教情况、方法进行反馈。对于实习初期特别是调剂技术操作的学习要以教为主,对于实习后期要以引导为主,多采取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的做法[3]。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要求老师的教学要从“包办”转变为指导。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4]。
2.4.3 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带教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与患者及家属之间沟通能力的培养。带教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遵医嘱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所调剂药品的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患者及家属提出异议,要结合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解释。
2.4.4 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也要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一个优秀的药剂师除了要有丰富的调剂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所以必须重视实习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要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要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2.4.5 评价带教效果,修订带教计划带教过程中要不断评价带教效果、修订带教计划,并按修订后的计划继续实施,如此不断的反复循环,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其中效果评价工作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自身总结来完成,再将效果评价中找出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然后又将改进过的计划继续实施下去。
综上所述,学生的临床实习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药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阶段,更是教学医院工作中的一项任务。近年来,我院中药房通过对从前低学历学生的带教工作进行改进后运用在带教高学历学生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使高学历学生的临床带教质量得到了保证,解决了高学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理论水平高,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更好地激发了高学历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今后成为优秀的药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斐.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
[2]王世芬,周乐英,李惠.民族地区医院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6,(4):71-72.
[3]赵清英,张香莲.深化护理教育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质量的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38.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中药学历史十分悠久,是我国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中药在古代开始被用来治疗疾病、调养身体等。中药与西药相比作用温和,副作用小,见效较慢,对治疗某些疾病十分有效,以此被广泛应用。中药中还有一些保健性能的药物,例如,人参、灵芝等,有强身健体、调节气色的作用。中药文化十分博大,需要广大学子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但是,目前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中药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教学方式枯燥
众所周知,在中药学的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有很多。然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然后要求其理解与记忆,这种方法十分枯燥且效果不佳。学生常常在学完知识后就逐渐忘记,而且经常性地将不同的知识混淆,以致于很简单的知识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掌握。因此,中药学教学效率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也逐渐变差。
(二)教学方式落后
中药学的教学方式还比较落后,教师没有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入教学中,学生不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各类药物的形态。教师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没有将中药的进展研究传授给学生。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刻苦钻研意识,不能清楚地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前景。中药学的进步与发展,还需要广大学子不断努力,上下求索。中药学的学生缺乏研究意识,不能清楚地认识中药学的发展,造成了中药学的研究停滞不前。
(三)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当
中药学的知识体系十分庞大,教师往往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这会影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也不应当被忽略。在学习中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教师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所以,对中药学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四)缺乏中药的实验研究学习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本上知识的传播,没有考虑中药学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利用几乎全部的时间来讲授课本知识,没有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进行实验探究。于是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同时,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因此,中药学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研究进程十分缓慢。通过对学生在中药学中学习现状的分析,笔者了解到中药学的教学课堂还比较枯燥,教学方式也比较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学习范围还十分狭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改进中药学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中药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中药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指导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中草药的种植基地,切实地了解中药的种植方式、形态特征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中药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中药学的教学效果。在中药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了解不同药物的形态、气味,探究其作用效果等。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也会得到巩固与提高。
(二)构建清晰的教学体系
中药学的知识很多,而且很零散,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清晰的教学思路,以致于学生常常将所学的知识混淆,不能正确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师应将中药学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章节,然后构成清晰的教学框架,整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以简洁清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井井有条的讲解中获取知识,课堂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在讲授一段时间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其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方便学生记忆理解知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
(三)增加中药学研究进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研究精神
中药学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课本往往是几年前编著的,没有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学生单单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习效果就会很差,而且效率低,不能掌握课程的最新研究进程,对学科的认识水平就比较低。同时,学生的研究精神、分析能力也会受到阻碍,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所以,教师应多多关注中药学的研究进程,同时鼓励学生关注中药学,努力学习中药学知识,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鼓励他们为中药学的进步作贡献。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药发展进程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促进中药发展的杰出人物,让学生学习其不怕苦、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中药学研究的视频,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获取更加广阔的中药学知识。
(四)改善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生学完一部分课程后,教师会对其进行评价。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总结,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欠缺与不足,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单纯的成绩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状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在中药学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努力进步。评价内容可以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点点滴滴的进步与发展等。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学生可以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反思,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成绩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与进步。教师可以将三部分评分内容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综合得分,这样的评分方式比较严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水平的提高。
三、总结
中药学在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改进。笔者提出的关于中药学教学的改进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十分有效。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研究精神,思考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中药学的发展之路还十分漫长,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正确合理地学习中药学,同时积极地关注中药学的研究进程。中药学的研究与进步还需要莘莘学子的努力,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何世民,郭忻,汪文娟,等.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刍议[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18-20.
[2]李亚荣.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析[J].学理论,2015(8):122-123.
[3]刘雅敏,李玉贤,褚意新,等.中药学特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150-153.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 药理学教学 问题 对策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in China
Abstract:A lot of problems Exist in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in China, such as teaching material, teacher,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o on. We discuss thoroughly each major problem and propose some essential strategies for them. We hope these discusses and strategies can push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reform certainly and elevate the quality of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in China.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Problem; Strategy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1]。药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1]。鉴于西药在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在我国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普遍开设药理学这门课程。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除要学习中医学、中药学的主干课程外,还要学习不少的西医、西药课程。这给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药理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以下对当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教材
书是人类智慧、人类文明和人类进步的阶梯。选用质量好的医学教材,才能培养出质量高的医学人才。大多数医学生将来的工作是面对病人。合适的药物治疗才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要能准确合理地选用药物,药理学是基础。如果选用的药理学教材质量不高,必然会影响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选用好的药理学教材,是药理学教学的第一步。然而,当前的药理学教材可谓是“百花齐放”,有多种版本。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在近3年内就更换了3个不同出版社的本科药理学教材。目前,高等医药院校或高等中医药院校都愿意使用自己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的药理学教材。实际上这些教材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有的教材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写人员的素质、还有侵犯版权等问题,使编写出的教材出现不少错误。例如,关于"药物"的概念,有的教材定义为: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有的教材则定义为:药物是指用于预防(保健)、治疗、诊断疾病及具有某些特殊用途(如避孕、堕胎等)的化学物质。关于"药理学"的定义,又有多种版本,如“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等。“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有的教材称“抗肾上腺素药”,有的称“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等。尽管钙通道阻滞药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但在有的教材里这两章的内容或缺失或只轻描淡写地提及。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选用的药理学教材一定要注重教材的权威性、准确性以及编写人员的素质。盲目地选用药理学教材或选用自己仓促编写的教材,其后果可想而知,必然会严重影响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2 教师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才兼备是教师应有的最起码的品质。药理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要能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不少药理学教师没有医学背景,而且大多数都是自己所在的高等中医药校所培养,一代又一代,都有“亲缘关系”。要教好药理学这门课程,除了要具有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具备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等临床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必要系统认真地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有条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以安排青年药理学教师到临床科室进行必要的临床培养。此外,目前新药物、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也发展得很快,而且,很多药物新进展、药理学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以及药物临床评价等都是英文资料,因此,一名优秀的药理学教师还要具有扎实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并能密切关注和善于学习接受新鲜事物。除参加药理学专业会议外,药理学教师还要积极参加临床医学会议和药理学教学改革会议,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 授课内容
是否需要向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生讲授药理学教材所有的主要内容、或大部分内容或只选择性地讲授某些章节,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未统一。现大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都讲授药理学绪言、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胆碱受体激动药、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局部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利尿药和脱水药、抗高血压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抗心绞痛药、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类药、抗菌药物概论,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抗生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及氯霉类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结核病药等主要章节的大部分内容;有选择性地讲授钙通道阻滞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的部分章节;仅有个别院校有选择性地讲授抗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抗心律失常药、调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子宫平滑肌兴奋药、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抗病毒和抗真菌药、抗寄生虫病药、抗恶性肿瘤药、影响免疫功能药物中的一两个章节。抗心律失常药、 钙通道阻滞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等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糖尿病、肿瘤、病毒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甲亢发病率也很高,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是甲亢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教学中,有必要重点讲述抗心律失常药、 钙通道阻滞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抗糖尿病药、抗肿瘤药、抗病毒药、抗甲状腺药,对抗帕金森病和抗阿尔茨海默病药也该提及。当然,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课时数偏少,进一步影响了药理学的教学质量,而且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课程很多,除了预习、复习之外,很难挤出一定的自学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药理学的教学难度。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以下几个措施解决:(1)药理学教学大纲中的掌握内容重点讲述,熟悉内容概括讲解,一般了解内容自学;(2)重点讲述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药物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禁忌证等概括总结;(3)对于药物作用机制只作简明扼要的讲解,作用机制未明或存在争论的不讲解;(4)在讲述药物来源、药物发展史、药代动力学公式的推导及参数的计算、药物的化学结构等方面不必花太多时间(中药学专业),甚至可不作为讲述内容(中医学专业)。
4 教学方法
药理学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LBL (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教学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另一种是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2,3]。PBL教学法的基本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将若干名学生(一般低于10名)组成一个讨论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由其中一个学生主持会议,辅导教师旁听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其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及收集资料、论证假设。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要求学生要具有扎实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充分的准备。教师一方面应有各相关学科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要具备教育心理学、行为科学、逻辑学的知识及良好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才能胜任PBL教学法[2,3]。我国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即以知识灌输为主,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学习。其缺点是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参与性,学生主要为考试而学习, 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创造性,因而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合作精神欠缺。但PBL教学法在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教学中很难开展,主要是因为每年的招生专业多、招生规模大、招生数量多。如:中医学专业分七年制和五年制,有传统中医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医针灸方向、中医外科方向、中医推拿保健方向、中医运动医学方向等,此外,还有中西医结合医学七年制和五年制、对外中医方向、护理学等专业方向,中药学招生专业有传统的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栽培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有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还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卫生事业管理、检验、影像及药学、药物制剂学、制药工程、食品卫生与工程等专业。各专业的学生的基础不一、对药理学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教师偏少,除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外,他们还要承担研究生、高职高专、成教学院等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受传统LBL教学法的影响,还受学时、学习年限等限制,因此,PBL教学法很难在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实施。因此,在传统的药理学LBL教学法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兴趣性是当务之急。在不改变LBL教学法的前提下,在药理学教学中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1)任课老师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功,能将药物与疾病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2)适当进行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对药物的药理学知识进行概括分析;(4)授课时要深入浅出、化繁为简,有所侧重,不能满堂灌。例如,在讲授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时,一定要向学生讲清两类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两种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和胆碱受体)-两类药物(肾上腺素受体和胆碱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抓住了这两条线,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一章的内容以及统出神经系统药物药理所有章节的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M胆碱受体激动药或阻断药时,可以先问问学生眼睛有什么功能,这些功能有哪些眼部肌肉参与调节,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到抗组胺药有镇吐作用时,要问一问学生,还有哪些药物有镇吐作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以培养学生对药物药理学知识的概括分析能力。(5)课堂上问学生太多的问题不合适,更不要问难度太大的问题,以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教学管理
有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学生选教师的授课方式。即在教学主管部门的网页上公布教师的简历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然后再安排上课。我们在授药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时,就发现有中医学(壮医方向)、中医学(中医骨伤方向)、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同时上课的现象,这给教学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而且这些专业的学生基础都不一样,对药理学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还有些院校要求每个药理学教师带一两个100人左右的大班,从头到尾讲授药理学的整个教学内容,还频繁地更换不同出版社的药理学教材。教师疲于备课,很难将药理学教学搞好,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有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在制定不同专业的药理学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或选择教学方法时,不征询一线教师意见,也不虚心向各兄弟院校学习,或不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盲目借用他校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另外,有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制定的药理学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或教学方法或考试题库长期都不改变,完全不符合药理教学的发展规律,肯定会影响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或各省教育厅一定要统一规定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使用的教材、统一制定高等中医药院校各专业的药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定期(比如每5年左右)更改一次。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行政主管部门要经常检查药理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要依法取缔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采用非科学的教学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关键词:中药学;综合性大学;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69-02
21世纪是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时代。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对药学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探索与当前社会和药学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药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提出。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为导向的全新学习模式。PBL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改变教师和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固有角色,建立评估系统和激励体制等方法,在具体实践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已被国内外高等院校广泛应用。近年来中药制药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颁布,中药企业必将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当前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已经形成了制药行业齐头并进发展的趋势。《中药学》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由于我校为综合性非医药高校,中医药氛围淡薄,学生中医药基础知识薄弱,《中药学》课时数少,但是内容繁多,专业术语晦涩,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难记,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将PBL教学法引入综合性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中药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总结PBL教学法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教师在PBL教学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主导地位。而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都是通过学生自发主动的学习完成。因此,与传统讲台讲授相比较,PBL教学使教师的工作重心从台前转到了幕后。传统教学是教师围绕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和书本知识内容的授课和学生听课过程,而PBL教学则着力于让学生建立起更加广博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PBL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搜集和整理更多的相关知识、信息和资料,以备PBL教学过程中所需。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教师还必须经常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方向是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吻合,必要时还必须通过适宜的引导措施来调整课程教学发展的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难免偏颇,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努力引导学生从课程要求出发提出问题。由于对新知识的模糊理解使得学生难以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搭建理解的桥梁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通过如此鼓励的措施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PBL教学
我们教研室刚开始向制药工程本科学生介绍PBL教学法时,过半的学生从未听说过PBL教学法,仅少部分学生听说过PBL教学法,但无确切而深入的认识。因此,我们教研室专门为学生举行了三次PBL教学法宣讲座谈会,向学生介绍PBL教学法的历史、内容、方法、标准、国内外高校应用情况,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让学生充分了解PBL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和内容要求,打消学生的疑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融入PBL教学法中。
三、培养学生完成PBL教学法所需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得文献的能力、分析问题阐述观点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评价反馈的能力等,这也是当今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尽管不少学生自认为已经具备上述能力,但事实上当今大学生的上述综合能力还相当欠缺,很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来我们开展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台上授课,学生台下听课,造成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非主动的获得信息。PBL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动式学习模式。对学生而言,能否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参与小组讨论,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在小组讨论时滔滔不绝的阐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却因发现不了问题而沉默不语。发现这种情况后,教师可让学习能力强和弱的同学组成学习对子,一起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阐明观点,这样就充分就调动起了学习能力弱的同学的积极性。刚开始实施PBL阶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较大,这与他们接触新知识有关。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细心引导,更需要导师树立典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希望从老师身上学习到如何发现问题的方法,希望老师传授获得国内外文献的技能等。对这些要求,老师应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引导学生预先准备相关知识,教授学生CNKI、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对如何高效的沟通交流知之甚少,这可能与我国大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是自学的形式,鲜以学习小组的多人探讨性学习形式有关。大多数学生都是个人独立完成课外的自学和查阅资料,而他们的信息交流和资料分享又大多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进行,没有把团队合作真正延伸到课外。此外,课外分工的形式虽然有助于提高效率,但每个人实际接触到的信息量却大幅减少了,学生实际学习到的知识量很有限,很不利于课堂讨论,因此这种分工的学习模式应该避免。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每个学习专题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
当前评价机制指挥棒下,完全抛开考试成绩谈学习效果还并不现实。学院关注任课教师所教授课程的不及格率,学生也关注自己的分数,终究评优、评奖学金、申请出国、就业等都要拼考试成绩,这也是造成现在拼考试成绩而轻能力学习的根源所在。所以,PBL教学考核评价如何与传统教学考核评价达成平衡,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用PBL教学法教授《中药学》,但是考试仍然是闭卷笔试形式,以分数为考核形式。PBL教学中的学生的脑力、体力付出远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也远宽于传统教学法学生,但是兼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也是围绕着固定的大纲命题,因此简单的试卷分数完全反映不了学生在《中药学》PBL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收获。设立和PBL教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对进一步深入开展PBL教学影响深远。
总之,合性高校中医药氛围薄弱,学生中医药知识欠缺,在这样的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应用PBL教学法教授《中药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但是,我国PBL教学法开展实施时间还不长,还有很多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提高。我们相信,随着PBL教学法的进一步完善,综合性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效果将会日益受到学生好评,也为社会提供更加合格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明,蒋学华,张志荣,等.国外高等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及定位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1676-1678.
[2]李泽生,冼利青.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85-88.
[3]车春莉,郭庆峰,张一梅,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6-127.
[4]桑滨生.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解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7):1088-1092.
Investig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CHEN G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1.1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中医院校的学生,甚至包括部分教师都认为中医学可以没有实验,也没有必要开设实验动物相关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或在实际实验课中,实验动物数量有限,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会少等因素,都造成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然而通过许多毕业生反馈给我们的信息得知,在从事临床医疗实践或者新型中药的研发工作中,发现自己动手能力欠佳,不能与当前的工作完成很好的衔接,并提出如果在学校教育阶段系统地学习过动物实验基础知识,会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大幅度提高。
1.2充实理论知识培养科研意识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全过程结束,包括动物选择、分组、样本数量、实验方法、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控制以及进入标准动物实验室应遵守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等,都应该系统学习并严格遵守[4]。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动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学习研究态度。另外针对实验主题的自主设计、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模拟复制与观察、实验报告的撰写等,都可以初步形成学生的医学科研思路,培养他们的医学科研意识,为他们以后从事中医药科研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1.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职业道德
在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使学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一套完整的医疗实验项目,不可能仅仅靠一个人就能完成,必须依靠多人的密切协作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因此,实验动物学课程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与实验中的动物相接触过程,能使学生密切观察动物,体会动物感受,激发学生对病人同情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初步构想
2.1开设时间和专业
本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应设在本科生一年级的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新生入学开课时间晚,第一学期开设的医学基础实验课较多,如医学基本实验技能、形态学、解剖学等,在具备基础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开设动物实验相关课程就会水到渠成。开设本门课程的专业应选择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药理学等专业学生。
2.2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
教材可选择李凤奎、王纯耀主编的《实验动物与实验动物方法学》或组织专家教授自行编写教材,突出中医学、中药学相关的内容动物模型的部分。讲授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如实验动物分类、微生物学控制、遗传学控制、环境与设施控制、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动物实验方法学,如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动物的标记、给药、麻醉、体液采集等基本操作,针对临床相关专业开设外科实验操作方法部分,包括术前准备、外科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术后护理部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新药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
2.3课时与考试方法
该课程初步可设定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课时设定为60学时,其中第一部分讲述20学时,第二部分实验课20学时,第三部分讲述20学时;期末考试课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分值各占60%,实验考试70%。实验考试可设定一个相关题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以此考察学生对动物实验技能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情况,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