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时间:2023-07-07 17:2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作品的时代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第1篇

【关键词】民族声乐;创作风格;差异

我国的民族声乐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生声乐特色。而且,我国的民族声乐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上个世纪40年代,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也越来越多。而这些音乐作品既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的技巧,也从民族音乐中汲取了养分,并从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行程了独特的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风格。

1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特点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因而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也会因为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而显得别有特色,民族声乐的创作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1.1多民族特征的创作风格

不同的地域在声乐风格上的表现也不同,在高原和平原地域中,民族声乐的创作风格总体上呈现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大的地域上的总体风格,也有局部地域内不同的声乐创作风格。还有不同民族的民族特色与民族内不同的地域风格。高原和平原地区的民族声乐在创作上因为受到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语言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包括在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方面的影响,使得高原和平原地区的民族声乐创作风格既呈现出相互融合的一面,又表现出相互并存的特征。

1.2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的民族元素

民族声乐作品和其他声乐作品的区别在于,民族声乐的感染力和向心力更强,更能触动听众内心的感受,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声乐作品中带有鲜明的民族元素。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有一大部分是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还有一些是由传统的民歌改编的。另外一些是根据诗词谱曲所创作的。比如由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民族声乐作品《兰花花》,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孟姜女》和《牛郎织女》等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1.3创作的手法和创作技巧具有民族特色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这些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来自我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从很多民族声乐作品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融入了中国的曲艺,戏剧和民歌等多种艺术元素。比如有的民族声乐作品是运用了民歌歌曲润腔特色,有的则和地方戏曲巧妙结合起来。民族声乐歌曲《桃花红杏花白》中运用了下滑腔,《荷花梦》中运用的橄榄腔,另一首歌曲《木兰从军》中运用了豫剧演唱的风格,而《孟姜女》中则是巧妙借鉴了京剧中“紧拉慢唱”的演唱技巧。

2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风格中的艺术特色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艺术特征,既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新性。

2.1民族声乐作品独特的民族性

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声乐作曲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有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特征的曲调素材。而作曲家们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作品。例如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就运用了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旋律特点。而《赞歌》中则以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作为素材,这些民族声乐作品都带着浓郁的民族性,使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另外,

2.2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中的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创作又迎来了全新的局面。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不论是在作品创作的深度上,还是创作的难度上,或者是在对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演唱的声音,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方面,甚至是在声乐艺术作品演唱的风格和艺术表现上,都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比如,在民族声乐作曲家王志信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国的春天》中,作曲家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为创作背景,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对祖国繁荣发展的祝福都展现了出来。而且,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一向注重抒情,并不重视音乐作品的叙事性。而王志信根据新时期人们审美取向的转变,在抒情的基础上运用叙事性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声乐作品的故事性,带给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紧跟时代的潮流,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在创作中以时代背景为前提,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2.3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新性

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一个艰难而严谨的过程,不仅需要创作者对音乐作品的主题有清晰的认识,还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丰富音乐素材,融入新的音乐元素,对声乐作品进行创新。而且,作曲家在创作民族声乐时,还要考虑到声乐艺术作品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国是一个拥有良好文化背景的多民族国家,因为我国的地域比较辽阔,资源比较丰富,而且不同的民族文化也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风格多样。因此,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形成的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要对其进行创新,从而创作出更多优质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3结束语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结合的体现,也是创作者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优点,并融入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之中后,呈现出的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而且,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演唱者只有对声乐艺术作品特点有了深入了解后,才能在表演过程中赋予声乐艺术作品生命力,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任占忠.王志信民族声乐创作风格探析[J].大舞台,2014(04):143-144.

[2]于洁.徐沛东声乐作品创作风格探究[J].民族音乐,2013(05):48-50.

[3]翟红锦.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及其深远影响[J].艺海,2015(07):55-57.

第2篇

关键词:艺术 时代 文化心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6-0052-01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艺术类型,这些艺术无一不是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性质就决定了它必须在总的发展趋势上同当时的时代要求相一致,它或是走在时代前面,为先进意识鸣锣开道,或是拖在时代后面,为保守意识鸣冤叫屈,而且它在时代前后波动的曲线正好体现了它是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

艺术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与上层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与其他语境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经济只有通过影响上层建筑的政治,宗教,道德,哲学才能进而影响艺术。但是,“不仅不能从单纯的自然和社会政治经济直接推及艺术。横亘在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关系模式与艺术结构之间,还必须有一种中介结构,即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是由艺术家生理心理中自然秉赋予与他一生中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文化性经验两大领域的因素构成。自然赋予人类先天的心理结构,包括集体无意识在内的许多遗传信息,是人类从童年的原始时期经历每个时代的变化逐步形成的心理结构形式。它的发展变化是极度缓慢的,但却深深保留着时代变迁的痕迹。人类在漫长岁月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所形成的社会文化内容,特别是艺术家后天的经验学习获得的信息更直接影响艺术家本身以及作品。

也就是说,只要伴随着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时代综合因素不断变化,文化心理结构无疑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这又影响了审美文化的走向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创作主体――艺术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变化。任何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任何一种艺术风格或艺术形态,都不能被关在时代精神凝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外。文化心理结构是经过历史积淀而来,渗透于每个个体心灵深处,无声无息地发挥着作用,对于善于体会生活的艺术家而言,这种作用尤为显著,推动着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加以表现。

“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艺术作品一旦产生,便完全属于全人类的时代成果,并由时代对它进行优劣筛选。只有符合时代精神和反映真实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艺术作品,才能最终具有永恒的魅力。希波战争的胜利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那个时代需要创造新的典型,讴歌奴隶主民主政治和战争的胜利。那个时代的艺术任务就是刻画有充沛生命力的理想的自由民。时代需要艺术,艺术品体现时代特征。只有蕴含时代精神内容的艺术作品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得住考验,而一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时代不同,文化心理结构不同,审美心理结构不同,艺术也因此不同。瑞士艺术史家海恩瑞希在其《艺术史原理》中指出,不存在某种能适合一切时代的艺术形态与风格,艺术作品及其风格,形式特点的形成,不仅同艺术家的个性有关,而且同他浸染接续的时代精神有关。艺术史家一般都把毕加索的艺术经历分为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晚年艺术。毕加索一生绘画风格的不断更新和变化,这与艺术家本身心理和后天经历有极大的关系。但在他身上,正好印证了变化了的时代赋予艺术家不同的时代观念。从写实绘画到抽象,立体的形象变化,绘画一连串发展在毕加索各个时期淋漓尽致地被表现出来。艺术的每一种形式都既是艺术主体内心深处的自我表现,又同时是时代观念变化的化身。

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风格的存在,其本身成为时代风潮与社会风气的预兆,成为其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环境的回响。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艺术形态与艺术风格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形成的,同时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艺术只有通过由时展变化形成的形式承载了时代赋予的内容时,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古希腊雕刻作品的理想化写实风格,中世纪宗教艺术的神权至上风格,以及宗教对个体灵魂的自我克制、压抑的体验。现代艺术作品中的无序感,对复制形式的追求,以及后现代艺术的虚拟、拼贴。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都负载着时代精神、理念心态、审美情趣。每个时代所造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决定了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必然深深反映了它的时代特征。

我们无法阻止时代的脚步,更无法决定艺术的去向。但是,艺术作品需要我们观众――整个时代来给予自己的解释。当代艺术朝着多样化发展,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角度看今天的艺术。我们要以一种更宽容的心态去接受:艺术必须紧跟时代,时代性的才是世界性的、全球的。

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68-0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品位也不断增强,对于美术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同时,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国外先进的工艺美术设计的理念也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工艺美术的设计理念和方式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探索和革新,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不断促进我国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实现更大的进步。通过多年的工作和实践,笔者深切的感到,要想更好的促进新形势下的工艺美术设计新发展,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要不断增强工艺美术设计的表现力

工艺美术设计的表现力问题,一直是设计和美术师不断探索的主要方向。工艺美术设计的基本呈现形式是再现和表现。从区别上来讲,再现更加重视设计的具象性,注重所表现事物的细节的描绘和复制,仿佛是绘画里面的工笔画。而表现更加注重对所表现事物的加工,类似于绘画里面写意画。在新形势下,审美意识更加注重表现的设计方式和理念,更加注重体现设计的表现力。这个特征是由现代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当前,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产品的设计必须要便于生产和销售,而不能有很多无实际价值的雕饰。所以,设计时必须要注重对表现对象进行再加工,用更加抽象和简洁的元素表现纷繁复杂的事物。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事物的审美观念也逐渐以简为美,更加以简约明快的风格为主。因此,在新形势下,工艺美术设计必须注重提高设计作品的表现力,不断适应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观念和品味,促进美术设计实现与时俱进。

二、要不断增强工艺美术设计民族化

所谓工艺美术设计的民族化,也就是设计作品中体现的艺术和审美,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风格。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这都是工艺美术设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和素材宝库。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人们的审美的关注点逐渐拓展,已经从本区域扩展到本国,乃至世界各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工艺美术设计的理念里必须要高度重视民族化的问题,注重吸收和借鉴民族的表现元素,通过美术设计的民族化,而实现设计作品的国际化。广大工艺美术设计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本土文化之上,要在这片广阔的艺术土壤中吸收养分,在民族文化中获得灵感。广大的艺术设计师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才能保持自己作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这样才能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和灵动的感觉。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坚持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摒弃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方式。而是要在民族化的土壤中吸取养分,获得灵感,而再努力将民主化的内容和现代化的表现手段相融合,从而赋予艺术设计作品以新的内涵和生命力,使艺术作品中的民族元素更加利于现代人们所接受,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理念和品位。

三、要不断增强工艺美术社会的时代性

(一)注重体现科学技术元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消费者对产品的美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对于产品质量的较高要求外,更加注重产品设计的体现出来的科技价值和审美特点。设计产品时,要注重用现代的高新科技手段去丰富艺术设计的内涵哈表现形式,要注重用高新科技的方式实现人们对于现代审美的诉求。使艺术作品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性和科技性,在产品的美感和实用性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体现现代质材的美感

艺术设计所选取的材料,可以体现设计产品的时代性和艺术价值。是艺术设计产品的物质表现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的直接体现。对每种新材料的选用,可以使自己的艺术作品体现出更加前瞻的设计预想,可以赋予同样的作品以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艺术生命。在现在的审美体系下,设计产品的美感很多时候来自于内容质材的直接表现力上。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可供人们选取的新材料的种类丰富多彩,很多新材料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使用,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艺术设计的风格,更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周建,严明.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第4篇

西方艺术史大致由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大部分构成,在美术史上习惯于把1860年法国库尔贝举办的“库尔贝落选作品展”视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开端,至1960年前后波谱艺术的出现宣告现代艺术的降温,同时也是当代艺术起始。

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将西方美术史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现代艺术史,一条是前卫艺术史。现代艺术是包括从塞尚、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到波洛克等等;前卫艺术则是指杜尚、博伊斯、安迪.沃霍尔等等。由前卫艺术发展而产生了当代艺术。现代艺术是关注艺术语言的实验,离现实社会特别是具体到社会问题上是相对较远的;而当代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介入社会。现代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主张个性张扬与个性解放。而当代艺术是对文化价值进行重组,其特征体现在对生活的介入,以直接的方式去影响社会精神、文化、体制与消费。当代艺术有最大的创作空间,是自由的,但是作品必须是创新的,即是当代艺术的语境一定是前所未有的,不能重复别人的语境(作品),更不能回归传统,但可以用一切传统手法来重组和实现自己全新的艺术观念。

一、当代艺术的特点

(一)当代艺术更加注重对观念的表达

当代艺术作品更加直接面对生活,更加创新,在作品中反映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注和思考等人文关怀。当代艺术更加注重对观念的表达,作品的观念性更强。如的作品《9.11灰尘》、《种树》、《烟》、《天书》文字系列作品等都是对人类生存与环境问题、人类文化的关注与思考。

(二)当代艺术是更加的自由

当代艺术对美的范畴的大大拓宽,特别是生活中现成品进入艺术作品或是成为艺术作品,改变了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生活即是艺术,当代艺术提出更多的促使人们思考的问题。

(三)当代艺术的批判性

当代艺术家具有超前的敏锐视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掘社会问题,作品具有时代性批判性。如称为当代艺术的先锋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通过对农民贫困生活状况的描绘,来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进行批判,呼唤社会改革。张晓刚的作品《大家庭系列》《同志系列》都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生存状态,批判带给这代人生存与心理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说当代艺术作品必定会与当下社会产生共鸣,同时对未来生活有启示和精神的指引。

(四)当代艺术必须在观念、技法、思想和语境上都是全新的。

二、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大师的称谓在古今中外都没有具体的固定的标准,所谓大师,在中国古代有几种含义:大军的意思;学者之尊称;佛教徒对佛的尊称;对和尚的尊称;古代乐官名。在艺术上,大师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革新精神与艺术的创新、代表性的、承前启后的艺术家。当代中国艺术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格局,是一个极度个性化的时代。如从技法上看有(照相)写实、超现实主义、写意、表现、抽象等等;从艺术现象上看有政治波谱、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象、卡通艺术、艳俗艺术等等。徐悲鸿、吴冠中等也不能称为大师,徐悲鸿是一位美术教育家与画家,其长于国画,擅长油画,精于素描,为中国画的改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提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中西古今结合的改革思想。虽然被主张传统的潘天授所反对,可是至今中国的美术教育仍然使用他的中国画的教学方法与招生方式。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在中西艺术的结合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作品的形式十分优美,可以说是表现美的画家,但是其作品过分的注重形式又成了他作品的缺点,“形式”甚至是阻碍了其真实情感的表达。

三、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很大一部分作品是在形式上对美国等西方艺术的模仿或美其名曰“挪用”,显得极其相似,缺失中国自身当代艺术应有的创新性

中国当代艺术受西方绘画、影象、装置、行为、波谱等的影响后,材料、手法等都更加自由多元,不拘一格,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如油画,从传入中国至今已一个世纪有余,在技法上与风格上很快走完了西方油画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对西方油画是模仿或说学习,但更多的是抄袭,批评家美其名曰“挪用”。

西方的艺术的样式风格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艺术家在思想认识与艺术方式上与西方都显得很相似。衡量当代艺术作品质量的优劣的方法是:学术上是否有创新,艺术作品是否美。当代艺术作为观念性艺术,没有框框,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模仿和剽窃别人的创意,否则当代艺术就不会存活。如“政治波谱艺术”王广义的作品《大批判》《打格子的》等,是对美国艺术安迪沃霍尔的政治波谱艺术的翻版。中国当代艺术一产生就带有西方的影子,似乎是同一个爹娘,艺术家要尽早摆脱这种酷似的局面,形成中国面貌。

第5篇

对波普艺术下定义比任何其他美国画家下的都要更确切的是利希滕斯坦,他拿平淡无奇的连环画或者广告画来做他的基本题材,忠实的用油彩或者丙烯颜料将他们放大,以表现他们极为有限的平涂色彩和非常结实准确的线条,结果,就成了硬边题材绘画。

虽然在此没有研究者对“波普艺术”的内涵进行严格而科学的界定,但这些为研究者认可的、修饰波普艺术的定语却为我们界定它的内涵提供了参考。因此,结合自己对波普艺术实践的反思,参考其他研究者的理论阐释,可以这样界定所谓的波普艺术:是一种以普及为目的,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以流行元素作为创作媒介而进行的一种流行艺术。

极具生命力和现代美学意蕴的波普艺术诞生于英国后,随即受到了美国艺术研究者的关注并迅速在美国达到了鼎盛,从而引起了各国艺术家对其相关艺术实践与创作理论的关注。特别是各国艺术家基于波普艺术在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对其美学问题的关注更具双重的研究价值。这也就是说,对于“波谱艺术理论对传统美学理论的颠覆”及其相关问题的关注,既可以在理论上探讨波普艺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拓展,又可以在实践中为本国波普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供美学上的指导。

一、艺术创作媒介的更新

所谓的艺术创作媒介是指波普艺术家进行作品创作时凭借的各种物质。对于“媒介”一词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即“媒介”是指使波普艺术作品在其应用过程中联系艺术家与鉴赏者之间的各种各样物质因素。

在以往的艺术创作中,能够联系艺术家与作品鉴赏者之间的创作媒介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媒介,另一种是颜色。前者主要存在于文学艺术领域,后者主要存在于绘画艺术作品之中。然而随着波普艺术的诞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媒介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之中。例如,在1971年一款名为“扶手椅”的波普艺术作品出现在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在这款椅子的设计过程中,著名的设计家J·德·帕斯和其领导的设计小组运用动物的皮革作为椅子的面料,运用新兴的泡沫材料作为填充物,利用人手叉开的五指形完成了艺术作品的创作,从而使这款特殊的椅子作品迅速地赢得了市场,达到了普及的目的。

二、艺术应用范围的拓展

波普艺术对于传统美学理论的颠覆还表现在艺术作品的运用过程中。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不仅不可能像现代波普艺术这样使其作品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性地应用,而且也不可能把传统的艺术美像波普艺术这样传播得如此广泛。因为在现代生活所有的领域里都可以见到波普艺术作品的影子,在现代所有生活的领域里都可以感受到波普艺术作品带来的艺术美感。

首先,波普艺术作品把艺术的美感带到了普通生活之中,波普艺术自诞生开始,就狂热地关注着消费文化。在传统的艺术领域里,艺术的美感只有出现在特有的阶层中。即使有某件传统艺术美的作品流落在民间,也会因为众人不能欣赏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而使其失去了自己的美感。无论是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清明河上图》,还是那些具有雕刻术之美的古檀家具,都不可能像现代波普艺术这样把艺术之美传递给所有的普通人。诸如上边提到的扶手椅,诸如上边没有提到的利用波普艺术创作的纸质服饰作品,都可以在现代传媒艺术的帮助下进入平常百姓家。因为这些波普作品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具有普通人能够感受到的艺术之美。

其次,波普艺术作品在起到广告宣传作用的同时,把艺术之美感传递给了每一位消费者。可以这样说,现代波普艺术商業广告作品的出现,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促进了艺术普及,这是传统艺术作品不可比拟的。例如,在时装展览会上,模特的衣着不仅代表着时装的流行款式,而且他们衣着的设计也体现着波普艺术对于生活的影响。再例如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可乐品作品,无疑是美国商品经济和广告产业发展的产物。

再次,波普艺术作品拓展了传统艺术品的生存空间。从理论的层面上分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基础的,当这种生活基础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就是当这种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改变的时候,这种艺术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波普艺术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却使传统艺术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再生。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融入了流行元素的波普艺术使其具体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波普艺术因为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而使自己最终战胜了传统艺术而在现实生活中赢得了更为阔的生存空间。

波普艺术对于艺术品应用空间的拓展,必然会引起传统美学理论的更新。因为,波普艺术赖以实现艺术品应用空间拓展的手段,不仅革新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媒介,而且还取代了传统的创作思路。

三、传统艺术鉴赏的创新

波普艺术对于传统美学理论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鉴赏领域。在艺术鉴赏领域,波普艺术对传统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通过艺术创作知识的普及提升了观赏者的审美水平。现代主义对波普艺术有重大影响,但波普艺术的表现方式,打破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从而使波普艺术完成了对传统艺术鉴赏的创新。波普艺术在鉴赏领域对于艺术审美的贡献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在第一个层面上,波普艺术作品通过现代流行元素的参与,使具体的艺术品的美感得以通俗化的展现在众人的眼前。因为它不像古代绘画艺术那样需要专业人员的讲解才能使观众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第二个层面上,波普艺术通过艺术品的普及过程把现实生活中那种原生态的美感直接转述给了所有的观众。特别是那些直接受生活启发而创作的波普作品更是如此,如上边提到的那款扶手椅就是如此。

其次,波普艺术通过创作造型的更新完成了艺术品的时代化。传统艺术合作以语言作为表现美感的艺术媒介,以颜色及其代表的生活意蕴作为传递美感的依据,然而波普艺术与其不同,它不仅继承性运用这些表现美感的媒介,而且通过创作材料的更新顺利地完成了艺术品造型的时代化。例如随着动画片米老鼠的播映,米老鼠的卡通形象深入人心,于是波普艺术家就把米老鼠与电话机相结合,设计了充满米老鼠情趣的电话机。虽然这个例子简单,但它却体现了一个这样的结论,即波普艺术设计通过作品造型化的变化完成了艺术品对时代性特点的体现。而波普艺术作品这种时代性特点的体现又更能使艺术品的美感更容易得到普通民众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波普艺术理论的普及,既带来了艺术界的革命,也带来了传统美学理论的变迁。在波普艺术创作与应用的实践中,波普艺术对传统美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艺术创作媒介的更新上,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应用拓展中,而且還表现在艺术鉴赏方法的与时俱进上。波普艺术不是以“作品”的形式来确证自己的存在,至少,它不是被审美性的欣赏,它也用不着有以往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必须的绘画或造型技艺,它不可作为某种范本供学习者临摹,它经过大批量印刷丝毫不会造成效果的衰减,它的原件收藏也不具有艺术价值,甚至它作为一种行为瞬间就消逝来了。事实上,波普艺术只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智慧的向人们传达了某种意义,而这个意义只是更集中更强烈的加深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或道理罢了。

参考文献:

[1]王福魁,张春单.波普艺术与建筑印.山西建筑,2008(05).

[2]王惠.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关系探略比艺术研究,2013(02).

[3]岳姑雅.波普艺术与现代商业插画艺术关系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沦),2011(05).

[4]江子沂.浅析波普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印.艺术科技,2014(12).

第6篇

【关键词】绘画语言;绘画的观念;现代装饰艺术;融合

1.绘画语言与观念利用到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装饰艺术,是指在艺术发展的今天,包括艺术领域、建筑领域、环境艺术领域、雕塑领域及壁画领域等方面涉及到的装饰的艺术。由于我国是具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的国家,文化艺术在历史的河流中没有被遗忘,反而因受到时间的冲刷变得更加的璀璨。这一点是现代装饰艺术无法替代的,现代的装饰艺术是在传统的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在不断的适应时代的要求的基础之上遗留下来的瑰宝。现代装饰的概念是指涉及到公共空间的装饰艺术,与传统的纹样的装饰概念不同,墙边饰等具有极为狭窄的装饰发展空间。当今艺术与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的装饰艺术有了一种新的发展的空间与趋势,利用绘画语言与观念进行思考,可以使现代装饰艺术朝着更适合时展的潮流的方向进行发展。

2.现代装饰艺术的演变

现代装饰艺术是现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现象,这种艺术与在画架上进行绘画不同,但是现代装饰艺术又包含着绘画艺术的一些精神,可以理解成是将绘画艺术的相关因素融入到现代装饰艺术中来,使现代装饰艺术具有了新的内涵和不同的意义。在现代的装饰艺术的装饰绘画中应该克服以往的单一的、概念的、传统的和机械的的艺术形式,让现代的装饰艺术创新起来,使之不断的与现代艺术中新颖的艺术手法与观念语言相结合。比如可以借取梵高、康定斯基、米罗、塞尚等大师的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这些作品中就存在着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融合。不管是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的艺术画派之中,新的艺术的风格的出现往往是通过打破对于传统的破旧的不适合时代的风格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在一般的情况下,传统的复杂的或者详尽的艺术风格往往会被新的简洁的风格及简单的语言所代替,但是往往这种新的简洁的风格会在新的时代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意义,而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就会有一种更加新的、简洁的风格出现代替这种复杂的风格,周而复始。

3.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语言与观念进行融合的依据

一般的艺术的风格和艺术的流派往往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体现其中的特色。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艺术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现象,融合各派的艺术形式,因此作为现代的装饰艺术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打破传统的纯艺术的束缚,将传统的纯艺术形式与新的实用的美术艺术相结合,让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获得新的表现形式。比如说,众所周知的包豪斯学院,为了创造新的装饰艺术,打破传统的绘画艺术与工艺艺术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个以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三位一体化的新的艺术的殿堂。再比如说,康定斯基大师的绘画艺术则是完全的与自然的绘画艺术不同,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通过抽象的形式,通过色彩的表达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康定斯基大师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后世对于装饰艺术和工艺美术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要说将抽象的表达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就不得不提蒙德里安大师,蒙德里安大师所采取的绘画表现形式与凡•度斯堡等艺术家一起创造的风格流派,对后世在于现代装饰艺术中甚至于在建筑艺术和工美艺术上都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使后人对于绘画艺术和工美艺术之间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人们在看待现代的装饰艺术时不再像以往一样单纯的以一种简单的风格进行衡量,而是将艺术眼光从艺术本身中看透,并将艺术思想进行迸发。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其演变的过程是传统到成熟的进行发展的,同时这个过程中具有不断的变化的,也同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在一定的时期中不断地周而复始的变化、创新、完善,使现代装饰艺术的表现语言更加的丰富、完善,同时也作为一种新的推力推动装饰艺术领域不断的发展扩大。因为装饰艺术的发展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装饰艺术领域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扩展,新的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观念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探索,使现代装饰艺术具有了新的发展前景和活力。利用传统的纯绘画的语言的表现形式使得装饰艺术、建筑艺术或者工美艺术等作品的视觉更具张力,一写新的随意性、偶然性、不确定性的表现手法的融入使得人类的文化精神在现代装饰艺术中得到体现和回归。现代装饰艺术与传统的纯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相结合,对现代的装饰艺术展开了一定的冲击力,使人类在进行艺术的欣赏时更加的关注艺术作品的精神的内涵和内有的文化,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现代性、精神性和时代性。在目前的时代中,中国加入WTO组织,处于全球化的大模式之下,艺术的精神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民族风格和观念相结合,这样所形成的艺术正是我们当代的艺术所追求的所在。

4.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语言与观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现代的装饰艺术具有语言、工艺手段和材料相融合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即使有传统的纯绘画的语言艺术进行融合也不会改变现代装饰艺术的本质。而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艺术,利用材料作为原有的艺术属性,对材料的新的价值和功能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使材料在融合艺术特征之后不仅能够在视觉上和功能之上超过原来艺术的内涵,更能在艺术的观念之上为现代的装饰艺术进一步发展提供大量的思想空间。现代装饰绘画融合了对装饰的语言驾驭和对于艺术材质的美的敏感的探索。装饰艺术与纯绘画艺术不是两个不能相融合的艺术,这两种艺术可以通过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生命的活力,同时这种艺术的结合对于两种艺术而言是一种新的共生,只有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现代装饰艺术和纯绘画艺术才能够具有主观和客观相融合的新的艺术特征。在现代的绘画的艺术中有许多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的观念都与现代装饰艺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康定斯基、毕加索、克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不仅在色彩、构图、观念、造型或者是个性的展示上都与现代的装饰艺术绘画的追求是完全切合的。因此现代的装饰艺术在观念的形成和绘画的语言的构建上与现代的绘画艺术所追求的一致,为改变装饰艺术的概念化和矫饰为目的。但是现代装饰艺术不是纯艺术表现形式,本论文所说的将装饰艺术与纯绘画艺术相结合是指着重关注绘画的语言与观念的变现,不断地对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更新,在打破传统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表现形式和材料的运用进行艺术的创新。在对于现代的艺术形式进行借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是单纯的借鉴,要在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装饰艺术的新的发展的前景,从中提炼出现代装饰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这对于现代装饰艺术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的装饰艺术与纯绘画艺术相结合后,会具有传统的绘画艺术的语言的夸张性,使新的现代装饰艺术具有典型的美,使其美的表达更具有感人性,在新的艺术形象形成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生命。现代装饰艺术追求艺术的个性和艺术的多元性,在现代的观念不断的融入中,为其下一步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也大大的丰富了现代装饰艺术的内涵,注入更多的艺术表现情感。在新的事物不断地替代者旧的事物的过程中,现代装饰艺术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现代人类观念的进步使得传统的艺术形式变得苍白,变得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艺术语言的相融合,使得人类通过艺术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更为具体,同时也是的艺术作品具有更多的情感。在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绘画的语言的时候会发现,两种艺术的相融合使得新的艺术产生了新的观念、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思维,同时可以体会得到现代装饰艺术的新的艺术境界、美学思想和独特的艺术品位。现代装饰艺术处于现代生活之中,应该作为一种表现艺术出现,利用新的形式,超感觉的实践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不能应该是作为对图案进行正规化处理的一种表现艺术,应该注重所要创造的艺术的内涵,注意物体本身的题材,自然而然的去表达其内心的观念。绘画语言和艺术所表达的真实的思想是通过内涵进行表达的,现代装饰艺术在表达自己的美学特征时是通过对于自身的美学的基础的重新审视,与传统的艺术进行比较而表达的。如果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单单利用纯绘画的表达方式对绘画进行图案化的构思,那么这个作品本身就缺乏情感,这种作品的内同容与其表现形式就会产生分离,就会成为完全的工艺化的艺术表现。关注艺术作品的绘画语言,是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更加的积极向上,着重强调艺术家们的内心形式进行表达创造者的思想,并不是简单的在制作一个手工艺术品。现代装饰艺术的语言正在发生着变迁,这一变化正体现出了艺术的意义在现代的转化,现代的艺术的具体面貌是不尽相同的,但是这些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却是一样的。比如表现主义和立体派等,利用抽象、变形和象征等新的色彩的组合和视觉的语言,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艺术的表达。现代装饰艺术的绘画方面的艺术语言也同时创造出了许多的艺术的规则,这些规则里不是再以传统的单一的现实为表现材料,而是以艺术自身的发展为审美的材料,以达到艺术形式的变革。现代装饰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合传统艺术中的语言特点,并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融合。虽然现代的绘画艺术不再装饰艺术的表现范畴里,但是现代装饰艺术却能巧妙的与绘画艺术的语言和观念相结合,这是现代装饰艺术现代的一种新的发展的理念,这种发展方式即对于绘画艺术的语言进行了诠释,又能保持住装饰艺术的本身的实用性与艺术的观赏性。现代装饰艺术的语言与纯绘画艺术的语言的表达不同,这种艺术具有自身的特色,不同的装饰的语言形成了不同的装饰的美,与绘画艺术的语言相结合构建成一个新的现代艺术的观念,在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使其艺术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

5.总结

当今的艺术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中更多的科学家们开始探讨新的艺术的生存的空间,现代装饰艺术以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在现代艺术中诞生。从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到重建语言的表达,这对于我们队现代装饰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重视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表达形式的相结合,使我们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徐秋花.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J].求实,2011,(12):44-46.DOI.

[2]余莎莎.城乡统筹视野下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成都为例[D].西华大学,2012.DOI.

[3]郑萍.统筹城乡,老有所养———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思考[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9):286-288.DOI.

第7篇

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给当代国民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意识带来了深刻的冲击,以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艺术形式濒临失传,尽管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各地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试点项目,但是依然未能有效扭转这种历史趋向。本文将尝试从民俗文化与精神传承演进的角度,对我国历史悠久的木版年画艺术展开简要的考量,试图揭示我国木版年画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1.中国木版年画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对我国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发展史展开简要的分析,可以将我国木版年画结构内核形成过程的制约因素划分为四个方面:(1)通过刻印神像的内容安排满足御凶护院的民俗心理,这就是要基于对我国基层民众的传统民俗心理的满足,以符号化的手段展现功利性的表意目标。(2)发挥年节等喜庆时刻的装饰性作用,制造良好的民众活动氛围,要通过木版年画艺术作品,充分表现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3)以年画艺术作品为载体,传播最新新闻资讯。这一类型的内容安排,可以满足老百姓对新鲜见闻的猎奇心理,增强年画艺术表现内容的时代气息。(4)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保持与当前时代政治发展浪潮的互动关系。这种内容安排是年画艺术对美术史中的载道、教化、参政、议政等艺术表达理念的传承,展现了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与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思想取向之间的稳定联系。中国木版年画艺术发展史,生动描绘了时展对艺术表现内容的影响,以及艺术家试图影响社会民众生活的表意愿望。

2.木版年画艺术的消费心理分析

第一,木版年画在表现题材方面的多样性与人们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之前,走街串巷零售年画的小商贩,他们兜售的年画具有题材多样的特点,而且往往都会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取向高度吻合,具有良好的销售需求。木版年画艺术加工作坊内,画样可以达到千余种,而且在不同地域,民众往往会表现出对不同类别的年画内容的喜爱,所以,零售小贩在选择销售对象之前,理应对特定地区民众的生活习俗以及观念取向获取基本的认知,以保证销售盈利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二,木版年画在体裁方面的差异与民众的张贴行为需求紧密相关。木版年画艺术作坊往往会基于年画作品在民俗功用方面的差异,对年画的表现题材进行仔细的设计性划分,并根据使用场合的差异,将年画划分为福、市、寿、喜四类。“福”是普通百姓家庭新年时张贴的喜庆画,主要发挥装饰以及营造气氛的作用。“市”是一般是商业店铺新年营业或者是全新开张时以盼望财富滚滚或者是表达对祖师爷的尊崇。“寿”是专供祝颂寿诞家庭选购的。而“喜”则是专供结婚纳采、娶媳嫁女家庭使用的。除此之外,各地民众基于其特定使用目标的要求,往往也会对年画作品提出在尺幅以及色彩搭配方面的特殊要求。

3.中国木版年画的精神表达

木版年画艺术之所以在我国各地大受欢迎,不仅依赖于其画面表现内容的人物紧凑与色彩鲜艳丰富,以及作品标题中蕴含的深刻吉祥愿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年画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木版年画既能及时准确地对当下国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展开表达,又能充分展现国人心中对现实生活状况的超越以及对生命理想的追求,艺术性的表达形式,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生活进展路径的关照。对我国木版年画艺术的发展路径展开分析,在科学技术尚未发展的时期,神像题材曾经风行一时,后来,随着社会开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民间逐步意识到了神明世界的虚妄性,开始逐步对神明世界形成了一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灵活态度。与此同时,部分民间年画工匠开始在年画艺术作品中逐步引入对特定时代的个人与社会观念思想的表达,对民间存在的良好风尚进行褒扬,对社会实践环境中存在的不孝不善行为展开批判,比如,对劳动致富、节俭持家、孝顺忠信等进行鼓励;对懒惰成性、不劳而获、不孝不义等进行讽刺,这也是年画中的人文因素的产生原因。对地方性民众实践氛围的切实感受、快速吸纳与创造性展示,也是木版年画艺术作品中人文性表现因素的重要来源。伴随着木版年画艺术所涉及的地方区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时代精神特质的不断注入,使得木版年画在内容表现的丰富性程度不断增强,在思想畛域中也表现出了不断丰富的客观趋向。近代历史中,中国国土遭遇外国列强接连欺凌的客观事实,使得木版年画作品中涌现了大量的变现民族抗争精神的元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艺术创作流变思潮的不断丰富,使得木版年画艺术在当代中国不断向着多元化表现形态进行演化,增进了作品的人文精神之丰富性。结束语本文围绕中国木版年画艺术的民俗文化及其精神的表达与传承问题展开了简要的论述,正确而全面地认识我国木版年画艺术在民俗文化与精神表达传承实践过程中的时代性与丰富性特征,将会对我国木版年画艺术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星 陈春

第8篇

线,从几何意义上来说它是无数个点的集合。线在美术作品中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语言形态,它所表现更多的是艺术作品发声的第一吼叫。

美术作品中线的渊源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有莫大的关系。简而言之,线在美术作品中充斥着民族性、时代性、精神性。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以线造型作为抒情写意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同时也显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思想。在西方,古典主义的绘画以线给予自然的秩序,使得艺术作品像教学般的有序和谐。那么线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法国古典主义家安格尔(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曾经说:“线条――这是素描,这是一切”,从中启发出线条是整个绘画的生命、是灵魂、是不可缺的血液。线条的节奏、疏密、轻重及情感表现在安格尔的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安格尔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中把线条锤炼出“古典风”。每一根线条都经得起推敲。作品《泉》在整个的画面感中以严谨的手法传达出古典女性神秘而又富有曲线阴柔的线条美感。安格尔对艺术创作的主张来自他自身的个性。他主张艺术家在创作时要建立在客观自然基础上,他认为:“大凡完美的艺术是建立在客观自然基础上的,它来自于客观自然”①。安格尔的艺术作品中更多的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客观物象的典型化、集中化。作品中线所到的的人物或景物都折衷用线去诠释。安格尔艺术作品中的线不单只是单线的表现,干净利落的表现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坚定、信心的表现。把艺术作品的“古典美”与“自然美”完美和谐的谱写出来。

19世界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作为野兽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简洁、清新、省略很多复杂的细节,以单纯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建构画面内容的形体,他的线条赋予一定的表现力和创造性,勾勒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手法表现从容轻松挥洒胸中之意。

在绘画艺术表现中,线的用法有再现也有表现。中国绘画作品中线的表达和中国水墨文化有紧密联系。中国绘画中,线的广泛运用标新相异于西方。线与墨碰撞出雄劲、健硕、轻柔、古拙、或流畅,各具特色。长期以来,线积淀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趣,是艺术家的实践与认识的结果,中国绘画作品用线表现的艺术手法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集中表现中国人物绘画中线的艺术造诣,顾恺之作品中的线被称为“春蚕吐丝”。用线把客观人物神化,也有人称之为“高古游丝”。南朝谢赫曾指出绘画中用笔要“骨法用笔”,顾恺之的作品中线的力道正体现骨法之处,坚实有力,深入灵魂。他作品中人物造型运用紧尽有力的表现“秀骨”的形态。“意存笔先、画尽意中”在顾恺之的作品中并有所表现。顾恺之的作品中仕女衣纹褶皱的线大都集中在边缘,中间部分空白比较多,仕女正面的裙摆处,表现出褶皱的线条收笔或锐利。中国元代文人画家倪瓒,起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中过传统绘画线的气质,他的作品《六君子图》、《渔庄秋季图》对线的运用独具匠心,他的画稿往往是“不过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逸气耳”――线如其人,倪瓒的线传达他“逸气”的高风从尚的气质。

中国绘画中线在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和《八十七神仙图卷》,有人物衣纹的勾勒,发髻等线条的广泛运用,凝聚着中华民族线线艺术的精神灵魂,积淀中华线线表现的魅力。中国绘画中的线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吴道子的“势若风旋”、李公麟的“行云流水”、”、翰晃的“凝重”、梁恺的“狂放”、陈洪绶的“古朴”。线在中国绘画造型中起连心作用,线直接影响画面的构成方式,线作为独立的个体呈现形式,即便不施丹青也光彩照人,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美的呈现表达,它是审美意识与精神的高度统一。

中西方美术作品中线的表现各有特点,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审美情趣的表达,线作为美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承载艺术作品的思想,作为语言一样地诠释作品的生命,造型表意都在它的滋润下生发,不仅是高度概括提炼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且传情达意抒写作品的情感。从而体现了人与自然融合为一的境界。(作者单位:1.大关县吉利中学;2.大关县高桥中学)

注解:

① 选自[法]安格尔著,朱伯维译,安格尔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第9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感性认识;地位;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71-01

数字媒体艺术较早就在国外起源并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西方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沟通交流,近年来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兴起,并开始了初步的发展。一种跨媒体的、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新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艺术设计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之于传统艺术创作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必要的补充与延异。它打破了传统的二维平面模式乃至三维立体模式,向多维化发展;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切身实际地去感受作品。一个好的数字艺术作品需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引人思考的故事内容等来为其支撑,这也就奠定了感性认识在数字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说起感性认识,理论上的说法是人们在实践过程,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就会激发头脑中潜藏的感性素材。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需要有很强的创意性,而我们的感性认识是创意、灵感的基础和来源,可以说感性认识主宰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方向及艺术性,因此它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在进行毕业创作的时候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我的作品是FLASH动画《拔苗助长》,根据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来阐述道理。在创作的时候,需要构思作品,寻找创意点,这都取决于自己平日在生活中的积累,我感到了自己知识面的狭窄、想象力的局限、对美的感受力的不足(简单地说就是感性认识的积累不足)。

我们到各大美术馆或者翻看各国中外美术著作,可以从其中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感性认识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及不可替代性。从徐悲鸿的《马》、吴作人的《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形态各异的动植物的美;从米勒的《晚钟》、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潘鹤的《艰苦岁月》等中外历史画、风俗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类社会事件的美和社会关系的美;从李可染的《漓江胜览》、施什金的《松林之晨》等中外山水风景画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异国风光的秀丽。

上述艺术创作包含了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各个种类、各个不同形态的美,艺术家发挥自身的文化艺术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创造力等等将这些不同种类、形态的美上升为艺术美①,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从优秀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是数字艺术创作的源泉,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通过将感性认识、感性素材创造性地与科学技术结合进而上升为艺术美。其实,不论哪种创作形式,说到底都是艺术观念得以呈现的一种方法、手段,还是那句老话,重要的是思想(即是感性认识)。所有的艺术创作包括文学创作都是这个道理,有的创作者就是因创作的需要主动地深入生活寻找材料,以弥补自己生活积累的不足。当初茅盾为写《子夜》,特意在上海资本家和金融巨头中搜集材料。鲁迅因对小镇生活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十分熟悉,因此写出了《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优秀作品,后来他想写一部关于的长篇小说,但因生活积累不足终要放弃。我们在肯定这些作品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在强调作者的生活基础。我的作品中采用了皮影元素,这是由于我个人比较偏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民间文化,因此平日里比较喜欢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对皮影爱好及熟悉才得以创作了这次的作品。

诸葛亮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应用到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感性认识在数字媒体的艺术创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它不是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全部。数字媒体艺术是科学和艺术在信息化浪潮中结合的产物,与作为感性认识因素的艺术相对的技术作为理性认识因素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理性认识也是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娴熟的技术,是完成作品的手段。例如,我的作品在进行制作的时候,运用到了FLASH技术、PHOTOSHOP技术、AI技术等动画、作图软件,通过这些技术我的创意得以完整展现给大家。

第10篇

[关键词]艺术;感染力;参与者素质;真实性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的特殊表达方式,它应该是文化实质内容的具体表现,它所涵盖的范围,触及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这样理解,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孕育着美的成分,即使再简单的生活方式,也必有其寻得最简单实用的操作方式,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而对于生活中的美,我们缺少的是发现!

每个民族对艺术的崇拜和传承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千姿百态的,它们有着不同的内涵。就纯粹的艺术而言,无论艺术表述的对象如何,无论艺术的表述方式如何,所有的艺术都是对历史的某一时段、某一发展侧面的真实体现。

一、对艺术感染力的再认识

通常,一般人对艺术感染力认识最初只是把它当做生活的一种调剂,最多也不过是在现实生活生存中所追求的一种技能。实际上艺术对生活的影响远不止如此。例如《马赛曲》、《英雄交响曲》和《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都是以强烈的感染力鼓舞人民的斗志的。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作为艺术的绘画、雕塑和文学,也在解脱人们的思想束缚,在推动欧洲的工业化革命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看出,富于人民性、时代性的艺术作品,必将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

另一个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美的创造首先要来源于对美的正确认识。

艺术本身的产生就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艺术作品又是高于生活的创作。在这个关系中,作为艺术的创造者,对生活也应是一个热爱者;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对生活缺少美的认识的从艺者,他的作品,必将体现出一种虚无缥缈或者是一种消极低沉的东西;而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它将不再是一种创作,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或仅仅是一种自我感情的倾诉。

所以,对社会生活有正确认识的人,才有可能对社会的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个连美都发现不了的人,成不了艺术家,因为他也根本不可能懂得怎样去创造美,唯有艺术的美感,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从更深层次看,只有那些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政治、伦理倾向的艺术作品,才可以产生直接的、巨大的感染力,使人充满道德激情,摆脱狭隘的个人利益,最终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二、对艺术参与者素质的思考

可以说,一个人艺术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人格素质的高低。表面上看,艺术修养是艺术家们的事情,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艺术修养有无与否、高低与否,都无伤大雅。然而从深层次上看却并非如此简单。

艺术修养的高低不仅对一个人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影响,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的个人素质。首先,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常常受到压抑或阻碍,艺术予人以力量,可以给人的情感提供一个休息、成长的空间,在这里,个人的情感可尽情地抒发和释放,并且人们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因此,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主动而充分地使自己的理性与感性协调一致,理智与情感和平共处,这样人格便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完善。其次,假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将会有助于在心灵开放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也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内心感受,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一个人如果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其个人的人格素质将随之提高,而如果所有的人都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全社会的人格素质也必将随之提高。因此,是否具有艺术修养,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将是一件幸事。

三、对艺术真实性的反思

我们所追求的艺术最高境界,在一定意义上讲是追求表现生活中的美,是对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完美叙述,是对发现的美的描述,这其中包括人们心中的向往,一种特别美好的想象力的表现。无论艺术的表现形式如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不能脱节的;无论艺术的表现形式如何,艺术终归有它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主题。

在艺术的表现上,对生活真实的反映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索侧面。如果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运用唯美主义的观点去审视和评价,并以此作为生活中的坐标,毫无疑问,这种教育,只能造就人的悲观与消极的情绪。而这部分人一般会对现实社会采取激进、极端的作法。由于我们身处在平凡而复杂的社会生活之中,现实会使一些人产生巨大的反差,无论在其心灵还是行为上,他们都会为社会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来说,这样的人进行的所谓的艺术创作,往往会成为一种误导或自我“个性”的张扬。如果此时不帮助受众者进行艺术的鉴别,结果往往会使真假不分,美丑不明。而这也正是加强素质教育与美育教育的重要原因。艺术美学的实际功能是在用特殊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它的教育结果应该是塑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美好人生。

第11篇

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在水彩纸上直接用水彩颜色表现造型和色彩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代水彩画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被世界画坛认可。水彩画历尽沧桑,从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品”变成画坛公认的大画种。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今天,水彩画展、专题性的展览、邀请展、青年美展等展览不断出现,这都大大促进了水彩画的交流和发展,并且带动了全国各地高校水彩画专业的大力发展,呈现了极为繁荣的景象。

水彩画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个性风格鲜明,无论是精细的写实,还是大笔奔放的写意或是创意新颖的抽象,都能操纵自如。但是现在的水彩画的艺术效果无论是地域差异还是风格因素,写实风格还是占主要地位。作者都过于依赖手头的彩色图片,甚至高校的学生都很少出去写生,在教室依靠手中的彩色图片闭门造车。这样就使艺术作品缺乏能动的创造力,缺乏真正的感人艺术性,更缺乏当代性。艺术终究是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体验时代,感悟自然以及现代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工具和材料的突飞猛进,在不断发现和创造的实践中寻找自我,从而获得各自不同,具有时代个性和多变的艺术风貌。

传统水彩画的材料和技法无非是水彩笔和水彩纸以及水彩颜料的使用。艺术形式与媒介材料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媒介材料不能熟练的掌握和应用,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形式语言就无法形成。水是水彩画的主要媒介物,色彩都是用水进行调和的。水彩颜料用水稀释后可以作到流淌,透明的色彩效果,但是水彩颜料不能做到油画颜料那样厚重的色彩效果,色彩的饱和度也不够强,往往会显得很单薄。水彩作品的色彩,特别是暗部的深颜色不能反复涂抹,不然会变得很脏、很灰、很死的感觉。水彩画在调色的过程中,色彩不能调和遍数太多,不然会使色彩的透明性降低,有脏、闷得感觉。所以水彩画要想得到理想的灰颜色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水彩画的载体水彩纸,无论是国产的纸还是进口的纸,大多数都禁不起反复的涂抹擦洗,也不能长时间在日光下,那样纸就会变黄变脆。进口纸的质量虽然说好一些,但是也不能长时间保存,这也是原作的色彩长时间保存后变色的主要原因。这也就影响到水彩画的收藏于拍卖。水彩纸不能反复修改,所以就要求作品要尽可能一次完成,这会导致一旦失败后就要重新创作,成本提高。

水彩作为以“水”和“彩”为特点的画种,其水的韵味和色彩的透明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这也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魅力。水彩艺术水准的高低并非是花在画面时间的长短,也不是描绘遍数的多少。水彩画无论厚重或是淡雅,都应该是在坚实的基础上的飞跃与升华,灵动而充满生机的投入艺术创作,求得水彩艺术真正的高水准。一件好作品产生的过程不是那么简单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在不断深化,不断从实践中加深认识,从而创作出理想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成功要有扎实的生活基础,过硬的绘画基本功,更要有高深的审美修养作为基础。

“求变”是符合绘画发展规律的,首先是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和对生活的体验上加深理解,其次是对绘画材料工具的深刻了解和熟练的掌握。画种特性的发挥要有其时代性,在发展的进程中画种之间的界限是不断缩小,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是随时代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的拓展的。有了创新的观念和材料,才能不断有创新的作品。

水彩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综合材料绘画的介入是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它的使用是传统绘画的审美与当代艺术多样性进行的融合,所以作为水彩综合材料的教学既要吸取传统绘画形式的养料,又要拓展水彩艺术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使各种媒介材料在水彩画中得到应用和表达。这也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使传统绘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创作出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的重要性。综合材料的介入使传统绘画与当代艺术不断融合,使绘画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宽、更广,是表达自由与个性,精神与物质的理想途径。在教学中通过基础造型,色彩和材质的学习与训练,再对综合材料的分析与实践,不断地总结完成对自我艺术个性与审美的升华。

水彩画的综合材料的使用,要强调不同材料的质地和特性的应用,对于不同材料的特性与画面表现的张力和宽度进行研究。要强调材料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以及情感与视觉的传递。要理解和感知各种材料的物质特性和精神魅力,使很普通的物质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量。教学中各种材料的组合和运用,再通过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重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使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得到新的提升。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给了无限的表现手段和发展空间,创造出了艺术领域的自由与多元化现象。作为在高校教学的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在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的教学中,开展综合材料课题研究与教学的重要性。从审美观念、表现形式、材料媒介以及表现语言等多方面进行教学,使他们互相利用,优势互补,创作出新的具有新当代精神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表现形式,表达出具有思想情感和个性化表现语言的艺术作品。

传统水彩画被认为小画种,或是综合性不够强,这是由水彩画的基本语言和媒材所决定的,在反映生活的宽度和深度上不够高,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品格不够宽。但是艺术创新不意味着要否定传统,既要重视对传统的承传,又不能固步自封。对于水彩的本体语言和外来语言做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的思考和实践。拓展水彩画的工具、材料、技法以及表现形式和方法,各种学术观点兼容并蓄,必然能促进水彩画艺术的前进与发展。从传统水彩技法的应用到现代综合材料的实践,无数水彩画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形成了丰富多彩艺术语言。水彩综合材料所带来的机理效果,各种技法的运用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和审美语言,成为艺术家情感和思想表达新的载体。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艺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有鲜明社会性和信息性的公共艺术在欧美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对于提升现代城市形象和建筑空间环境品质产生积极影响。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城市雕塑与壁画只是现代公共艺术这以广阔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明晰地归纳出公共艺术的领域与范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

1.1公共艺术的公众属性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表现在,将艺术从美术馆或工作室,转移到公共的空间内,使广大公众对艺术作品共同欣赏。传统的艺术流程包括艺术家、作品、观众,但公共艺术彻底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由单纯的艺术转换为公共艺术,通常公共艺术只要具有良好的创意,就能有效的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及群众参与进来,也能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公共艺术作品。

1.2公共艺术的生活属性

过去艺术被视为高雅、富有的象征,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艺术的魅力。但公共艺术将艺术带到大众面前,带到生活之中。这主要表现为公共艺术越来越接近生活,富含了大量的寻常生活情趣,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二是公共艺术使用的材料也具备大众化及价格低廉的特点,但公共艺术的内容却包含了生活中的情感、幽默等。

1.3公共艺术的时间属性

随着公共艺术作品的不断增加,艺术家逐渐根据自身的喜好,在特定的时间及地点进行创作,且艺术家对于自身创作不喜欢受到地点的固定,即是对公共艺术永久性的追求的舍弃公共艺术较传统雕塑而言,更具灵活性,传统雕塑仅在某个时间段及地点出现。

1.4公共艺术的标志属性

城市雕塑属于公共艺术中常见的展示形式,其不仅具备雕塑的形态,也富含更多的艺术内涵。对此公共艺术并非在某些环境下孤立存在的,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能够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在其他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效益。如德国斯图加特市属于一座山城,存在较大的地势起伏,因此设计师便将道路周边山石设计成许多雕塑,这不仅使环境得到美化,也对旅者起到良好的引导方向的作用,另外,在雕塑的顶部,还分布设计有识别标志。

2. 公共艺术具备的特征

2.1公共艺术具有环境、地域及时代特征

公共艺术并非在任何地区及环境下都能使用,它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地域及时代条件下,得到创造与发展。

2.2公共艺术具有社会特征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具备的最明显的特征,但这需要与社会、公众及空间等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公共性,只有通过社会学领域才能对其方法及观念进行探讨,使公共艺术成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学。公共艺术只有呈现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才能体现其艺术价值。因此可以说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高于其艺术价值,即共性大于个性。

2.3公共艺术具有人文特征

公共艺术景观的创作易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艺术家对城市的理解与认识,环境因素的影响及艺术家自身的价值取向,都左右着公共艺术的设计,这些因素往往能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3. 公共艺术设计应面向公众

如上文所述,艺术作品只有面向广大民众,才能属于公共艺术,对此艺术的公共性应表现在大众参与等方面,如具有公共性的艺术,雕塑、建筑、壁画等直接面向公众开放,不管公众是主动或是被动的参与艺术的欣赏,这些艺术与公众都一并形成了一个健全的公共空间。对公众的艺术经验进行调查:公共艺术应能够反映通俗的元素,而不是高雅的艺术情调,公共艺术作品需要与当前社会保持一致。但就目前社会而言,艺术家仅通过专业的艺术教育及培训,往往难以在艺术创作中融入生活艺术情趣,这就要求艺术家融入生活之中,对日常生活进行感受体验,进而创作的公共艺术景观才能具备人文性。作为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在艺术的公共领域,对公众适应性的反应进行考虑,因此公共艺术应具有大众及通俗的性质。对此,公共艺术景观应在形式上尽量迎合公众的情趣性,并对其的宣传、教育及感化作用进行合理的发挥。只有有效的掌握了公众的通俗情趣的,才能使公共艺术的功利性得到体现。

4. 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公共艺术面向大众的性质,使艺术景观不仅与城市建筑用地、水资源管理及绿化等环境问题有关联,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历史遗留古物及生产消费的观念。基于此,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将生态环境、人文意识融入其中,致力于将绿色生态环保及人文协调理念通过自身的艺术设计传达给更多人。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大多以纪念性、歌颂等作用为主。为了在公共艺术景观中体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应将公共艺术景观融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中,成为民众业余生活的伴侣,进而实现审美的互动效应。

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导致人与自然越离越远,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及资源等方面爆发了巨大的冲突。城市的不断发展,象征着文明科技的进步,但文明与科技的进步不应以家园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人类的家园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应满足人类追求和谐生活状态的精神需求。只有将人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人类家园得到真正的文明发展。

4.1坚持绿化生态的艺术设计

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应对城市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保护进行考虑。若公共艺术景观不能满足人类在精神上的生存发展需求,那么其仅是一件单纯的艺术品,甚至一件艺术平以破坏和谐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这件艺术品即便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也没有具体的存在意义。对此,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维护,这也是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绿色生态发展的内在需求。

4.2科学利用人文遗产

优秀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也离不开城市人文规划设计,其的构建应与当地城市规划、人文基础及自然环境相结合,并充分体现出自然环境对人性的深度关怀。公共艺术景观在城市中心区域或广场中不仅起到良好的装点作用,还应融入城市分区的规划中,成为居民生活场景及社区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另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文遗产,这些资源都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材料,需要科学的利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场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具有重要的效益,在民众业余生活中陶冶民众生活情操。进行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时,应结合上文所述观点,从多个方面考虑,设计出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社会性、可持续性的与城市互动的的公共艺术景观。■

参考文献

[1]尹慧舒,付赛赛.浅谈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