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发展策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0 引言
自进入到小康社会的建设阶段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就步入到了新的阶段。而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讲,则需要做好农业科技新闻报道工作,以便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农业科技新闻在县级电视台的发展影响问题展开研究,继而更好的促进地方农业和县级电视台的共同发展。
1 发展农业科技新闻对县级电视台的重要影响
对于新闻事业来讲,满足群众的需要是其生存的基础和改革的动力。而县级电视台的主要受众为农民,所以首先需要关注农民的需求,以便取得更好的发展。作为县级广播电视管理单位,县级电视台需要播报一些关注“三农”问题的新闻,以便使当地的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继而确保全县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农业科技新闻就是为大多数农民和基层干部而制作的新闻报道,在县级台新闻节目中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注重农业科技新闻的发展,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体的需求,并发挥县级电视台的重要作用[1]。就拿广东县级电视台来讲,受众主要分成两类,即本地区农民和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份子。而知识份子群体显然更乐于收看香港电视台的新闻和娱乐节目,当地农民群体则更加关心当地发生的事物和农业发展问题。此外,农业人口的数量要远远多于知识份子。因此,县级电视台应该注重发展农业科技新闻,以便获得更好的收视率,并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2 农业科技新闻在县级电视台的发展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在制作农业科技新闻时,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从本质上来讲,农业科技新闻内容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科学性,其次才需要按照新闻报道的方式进行内容的编排。一方面,农业科技新闻的策划需要将科技成果的特征和意义准确反映出来,并且精准的引用专业术语和科研数据。比如应用范围、增产幅度和科研水平等科技成果特征,都需要在新闻中一一罗列出来。此外,要尽量避免使用国际先进等词语[2]。另一方面,在进行新闻的通俗化处理时,修辞手法的应用不能够脱离科技成果,以便使报道显得更加客观。
2.2 通俗化原则
就目前来看,县级电视台的受众大多数是文化素质有着较大差异的农民,所以通俗易懂就是农业科技新闻策划的基本原则之一。利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报道,可以使大众更容易掌握需要传播的农业知识,继而实现新闻报道的制作意义。而为了遵循这一原则完成农业科技新闻的制作,则需要新闻策划人深入到民间学习更多的民俗文化,继而将复杂的农业知识通俗化。
2.3 新闻性原则
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农业科技新闻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实际对近期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但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时间较长,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具体的新成果、新品种或是新技术。因此,在进行农业科技新闻策划时,需要及时进行阶段性的科研成果的报道,以便使农业科技新闻的内容得到不断的更新[3]。此外,为了及时将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科技成果播报出来,还需要对涉及农业新成果的问题进行追踪和报道,以便使农业新闻报道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2.4 适宜性原则
就实际情况而言,不同的地区的农业发展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农业科技新闻的策划时,需要遵循适宜性的原则。一方面,农业科技新闻的采编需要与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相适应,并且需要指明科技技术的适用范围,继而避免给当地农民带来误导。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所以报道应该与当地的气候变化相适宜,以便满足农民的需要。在每个农耕季节到了之前,县级电视台都可以预先报道一些农业生产经验和技巧,以便为发展当地农业做出一定的贡献。此外,不同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有不同的政策法规,所以农业科技成果的报道需要以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
3 农业科技新闻在县级电视台的发展策略
3.1 增强新闻的科技含量
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讲,需要承担起帮助农民树立科技理念的责任。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县级电视台则需要增强农业科技新闻的科技含量。一方面,县级电视台需要播报新型的农业科学技术,并报道一些当地的农业大户丰产丰收的经验,以便加强新闻报道对农民群体的影响。比如,韶关市曲江区广播电视台报道的一则新闻《曲江区花生分段机械化收获试验成功》,预计5年内,曲江区花生机械化收获水平将追上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不仅对农民产生不小的影响,同时也成功传播推广了农业科技,收到良好的反响。另一方面,县级电视台需要定期邀请有关的农技专家对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讲解,以便使报道的针对性得到增强。此外,在农耕时期,县级电视台还可以联系专家进行现场报道,继而更好的普及农业生产知识。
3.2 迎合当地农民的喜好
想要使稍显枯燥的农业科技新闻获得更多的农民的支持,县级电视台就需要采取迎合当地农民喜好的播报方式。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播报时,需要尽量使用通俗语言,并利用比喻等手法将数字形象的表达出来,以便为农民提供能够看得懂的农业科技新闻[4]。就拿广东来讲,白话、客家话是当地流行的地方语言,并且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所以,广东县级电视台可以适当使用地方方言进行播报,并加入一些民俗文化的内容,以使新闻信息的交流更加方便,继而获得当地农民的支持。
3.3 采取快捷的播报模式
在对农业科技新闻进行采编时,应该采取快捷的播报方式。一方面,对于农民来讲,长篇大论的农业科技新闻将显得格外枯燥,并且难以突显出文章的重点。所以,为了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有用的农业知识和内容,需要将新闻报道的篇幅尽量缩小,并且完成对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农民群体的作息十分规律,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观看农业科技新闻。因此,采用农业科技新闻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一定时段之内,以便及时将有用的信息传播出去。
3.4 增强新闻报道的实用性
由于受众对象是农民,所以农业科技报道需要与该地区的农业密切相关,以便增强报道的实用性。一方面,新闻记者需要到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实际,以便了解农民的切实需求,继而结合生产实际完成新闻的编写。另一方面,在采访农业科技专家之前,需要先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以便使采访的内容更加符合实际。此外,需要播报一些与当地生产,特别是与现在流行的农业生态旅游等有着紧密联系的农业科技内容,以便切实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增收、家庭农场果园转型发展提供指导。
一、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突出抓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区块、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市年内基本建成1至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1、突出抓重点项目建设。贯彻省市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会议精神,以重点项目实施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提升、科技示范推广、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实施内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确保建设进度和形象进度。以1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为重点,每个综合区确定5个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总投入额在3000万元以上,确保全市年度完成投入额不少于5亿元。综合区外的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同步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落实相应政策措施,确保有序推进。当年没有安排建设项目的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不列入年度省级园区验收的推荐名单。
2、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园区建设项目宣传推介,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认真做好园区项目的包装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省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落实属地政府的扶持政策措施,建立业主自筹为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扶持为辅的项目建设投入机制。市级现代园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市辖三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没有列入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的园区不予支持。进一步细化扶持政策,研究落实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园区建设的主体培育、土地流转、招商引资、设施农业用地等突出问题。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机制。建立园区建设季报制度,强化检查督促,及时掌握建设进度,确保年度工作目标如期完成。逐步完善考核机制,继续将现代园区建设列入市对县(市、区)的重点项目考核内容,并积极争取增加考核权重。强化工作合力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园区办工作力量,各县(市、区)要抽调得力干部从事园区管理工作,积极争取部门配合和支持,注重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积极借鉴工业园区做法,推广三门现代园区建设运行模式,进一步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综合区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园区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对至今没有实质性启动的各类园区予以淘汰,不再列入扶持对象。实行年度工作考评制度,开展县(市、区)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绩效评估,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4、加强示范典型培育和宣传。要注重培育一批可学、可推广的园区建设典型,组织园区建设主体进行观摩学习。要加强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扩大园区建设的影响。继续策划举办全市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做好现场落实、典型筛选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农业“两区”建设营造更大的声势。
二、加大龙头培育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1、加强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做好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协会换届工作。计划安排3月份对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进行改选,同时举办一次农业龙头企业业务培训会议。
2、加大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加快转型升级,促使做大做强。各县(市、区)要对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对企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排查,协同各职能部门力量,加强工作指导,实行政策倾斜支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确定30家左右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今年争取新增5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3、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技改项目调查,确立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进行跟踪联系,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技改项目的申报,重点是做好省级和国家级技改项目的申报工作,鼓励和推动农业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本级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项目专项,并进一步严格申报条件,规范申报程序,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项目。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
1、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招商项目库,落实配套扶持政策,创新招商方式,变坐等招商为主动招商,加强项目推介,吸引各类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年内农业利用外资和工商资本不少于20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一批重大农业招商项目,策划举办专场农业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优化招商服务,对引资项目实行跟踪联系,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引得进、留得住、有效益”,实现多赢发展。
2、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继续组织优势农产品出口企业赴境外参展,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创造条件,策划举办特色农产品推介会,扩大我市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影响力。
3、积极推动台湾农业创业园建设。抓住农业“两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帮助台创园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资金落户台创园。逐步建立与台创园管委会的联系制度,发挥业务部门的作用,加强农业项目实施的指导,促使引资项目及时落地,确保项目如期建成,增强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总结仙居台创园在土地流转、投融资、园区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建设经验,加强示范推广,推动全市农业与台湾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4、继续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到市外、境外兴建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跨区域经营。开展调查摸底,切实掌握市外农业发展状况。加强与重点企业、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专业大户的联系,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做好在外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主体间的合作交流。切实加强区域间的政府层面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和交流,着力改善我市企业在外经营和发展环境。
四、强化产销对接,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1、组织参加重大农业展会。做好筹展参展各项工作,注重培育农博品牌,不断扩大我市优质农产品销售。
2、进一步深化产销对接。切实加强农产品产销形势分析,组织开展农产品市场调查,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完善价格和交易量采集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做好预测预警工作;密切产销衔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加强与本地生产基地的联结,稳定和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及时化解大宗农产品滞销问题。
3、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推动农产品专业市场、冷藏保鲜、物流配送等一批新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
五、挖掘农业功能内涵,积极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1、策划举办农事节庆。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加强市县联动,策划举办一批以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农事节庆活动,推动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有新发展。
2、加强休闲观光农业的宣传推介。继续推出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示范点的推介,打造一批闻名省内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继续抓好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企业的培育,开展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企业、示范点评选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示范点。
3、组织参与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集中展示各类创意产品。积极引导创意农业设计、休闲产品开发,提升发展内涵。
六、夯实基础,健全产业工作体系
1、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2、加强农业产业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定期报表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当好领导参谋。
“十二五”期间,向外拓展市场、建基地成为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十三五”期间,玉溪市继往开来,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三大体系,完善种植、养殖、加工产业链等,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2016年,新设立1亿资金作为扶持开放型农业的发展基金,并出台《玉溪市加快开放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政策支持。此外,玉溪市启动“互联网+农业”,建设云南省最大的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玉溪市将建50个农业庄园,褚橙庄园争创省级精品。“十二五”期间,玉溪市实现了褚橙庄园、澄江蓝莓庄园、峨山高香茶庄、玉溪神农葡萄庄园等16个农业庄园的争创省级精品农业庄园,并引进现代农业招商项目9项。“十三五” 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将成为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知名品牌的阵地、产业发展的标杆、特色产品展示的窗口、科技研发的基地。力争到2017年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庄园50个,发展20个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体验、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已有49家企业开始启动发展农业庄园,涵盖了农业、林业、养殖业等多种类型。
易门县现代农业庄园 “六有”“六化”迈上新台阶。易门县这片“菌乡水城”,都市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庄园的快速兴起,集种养、加工、营销和观光体验于一体,带动了易门县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易门县围绕“菌乡水城”的主题,开发农林观光体验旅游项目,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六有”特征。与第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种、养、加工和观光农业一体化复合经营, 以“六化”高效化、生态化、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高端化建成5个省、市级庄园,加快推进易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滇橙柑橘产业集团在玉溪市新平县成立 。2016年1月,由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等17家柑橘企业共同组建的云南滇橙柑橘产业集团在新平成立。集团的成立标志着玉溪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截至2015年末,新平县累计种植柑橘69761亩,完成柑橘产量4300万公斤,实现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加4.9%。仅2015年柑橘种植面积就达23673亩,完成原计划的230%,同比增加48.7%。
旅游齐发力
构建新农业
“十二五”期间,楚雄州“挖掘特色、培强主体、做长产业链” 促进发展绿色品牌战略,出台《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推动农业发展,打造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和繁制种、山地牧业、辣木等系列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了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成为楚雄州稳增长、促增收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十三五”期间,楚雄州各市县抓住“二次创业”新机遇,因地制宜,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策划,突出建设产业开放型、科技研发型、休闲养身型的发展,彰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优势,形成以集约经营,示范种植、加工为一体的新生农庄。
双柏民族村落靓丽转身,特色村庄建设显“特色” 。2016年,双柏县大庄镇大罗块村依据现状地形,建设“幸福新家园,魅力新农庄,特色产业村”为主题,结合村庄自然风光和水体、特色产业种植,形成村庄特色生态景观;法镇李方村改造建设传承李方村“大锣笙”非物质文化脉络,在材料、色调、风格上,遵循传统历史文化脉络特点,保留历史留存建筑原貌,融合民族、现代农村元素,成为民族村落靓丽转身的经典之作;安龙堡乡大村通过拆除重建,不仅还原土掌房的特色和灵韵,还彰显彝族人民对现代生活的认同和赞美;大麦地镇牛圈房村64户246人通过葡萄种植全部建成现代化的特色民居。
南华县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2016年,南华县以咪依噜风情谷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培育乡村旅游景点、完善城市旅游综合功能、发展庄园旅游,着力打造野生菌、核桃、花椒等庄园示范点,以观光、体验、休闲、养生为主题,着力打造德茂庄园示范点,促进庄园旅游经济发展。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到2020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禄丰县和平镇着力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小城镇”。 2016年,禄丰县和平镇以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小镇”为定位,依托“东河水乡、革命老区、四季果园、生态和平”,充分整合旅游资源,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围绕“民族文化强州”的战略和“彝州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相关要求,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扶持创办农家乐和节庆活动,发展以休闲、娱乐、度假、饮食服务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2月底,全镇共接待昆明、玉溪及彝州各地游客1.4万余人次,带动当地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都市农业最早起源于经济发达国家,国内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如今得到迅猛发展成为绿色经济。未来绿色经济将建成带动云南省、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和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研发推广中心,引领云南省绿色经济和高原特色农业大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
1加强引导,完善体制
为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强化引导发展。构建了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协作、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融合发展的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实行资源共享,功能互补、有序推进、各负其责,为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1]。
2合理规划,梯次发展
为了确保休闲农业的合理有效开发,将“农家乐”“休闲度假农庄”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结合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工程等支农项目,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与休闲农业相衔接,先后规划建设了《大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凤园花海项目》《黄河石林大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景泰县戈壁农业精准扶贫寺滩甘草产业园项目》《景泰县草窝滩镇休闲乡村旅游示范区》《平川区宝积镇响泉美丽“泉村”建设项目》等重点景区景点,为我市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
3多措并举,加大投入
为加快休闲农业项目开发建设,我市通过多元投入、多渠道筹措,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据统计,近年来累计投放资金10亿多元。1)政府资金引导。白银区对“农家乐”示范户,按照“帮扶单位+农户”模式,每户由3个单位对口帮扶,每个单位帮扶2万元,提升农民的信心,确保农民从农家乐发展中切实得到效益。2)整合项目资金。对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实行政策倾斜,把农业、水利、土地、开发、旅游等各部门专项资金集中使用,定向投放,共整合近6亿元投入项目区[3]。3)市场化运作。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平台,科学包装策划项目,对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对外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市有6个大型休闲农业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4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围绕“做全功能、做好景区、做响品牌、做优服务、做旺人气”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休闲农业体系,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了以“六朵金花”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黄河石林特色小镇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休闲农业示范片区,逐步形成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风光。龙湾村、顾家善村、西和村、大水闸村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顾家善村入选首届中国100个农民丰收特色村庄。1)大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凤园花海项目。大坪田园综合体占地333.33hm2,已建成新型半地下式自动化日光温室115座、智能化农艺园3200m2、休闲温室1500m2、果园66.67hm2、快乐骑乘环道3km。建成田园式农家乐5家。将生态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融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黄河石林大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着力打造“七彩石林”摄影风情区、四季采摘体验区、龙湾民俗度假区、地质遗址观光区、坝滩休闲生态区五大旅游板块,景区建设项目共计35个,其中完成花映盛世景观带、二十二道湾改造、红岘台至景区彩色道路、黄河水车改造等21个项目,其他项目目前正在建设。3)景泰县草窝滩镇休闲乡村旅游示范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草窝滩镇以西和村为中心,辐射周边8个村,全力打造“丝路杞园特色小镇”。积极打造“一线两环三区多节点”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景区。目前建成党建红色主题广场1处、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史馆1处、七彩廊道园林墙600m,3D画面1000m2、七彩路面2.6km等,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三变”发展模式,不仅培育休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4)平川区宝积镇响泉美丽“泉村”建设项目。正在分期实施响泉“泉村”建设项目,全力打造舒适宜居、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为一体的“陇上宝积,灵秀响泉”。从特色上做文章、下功夫,逐步形成“田园生活体验游”“生态农业观光游”“宗教探寻访古游”等特色项目,以创建全国和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为抓手,目前白银区四龙民乐村、景泰县条山农庄、景泰县红砂岘生态农业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靖远县香源农庄等7家经营主体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4]。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交流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会上,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总结交流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经验,部署了2013年相关工作。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虹出席并致辞。全国各省市休闲农业管理部门4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了解,近年来在全国农业系统和旅游系统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的强劲拉动下,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其他乡村经营户超过2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 400亿元,从业人员2 80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9%。各地不断拓宽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园区、农家乐专业村,一批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融为一体的农事景观,正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此外,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将联合国家旅游局等有关部门,以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乡村和推进生态文明为重点,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动力,重点做好几项工作。包括继续深化规范管理。依据《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区域布局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规划的落实。继续合作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创新创建机制,注重创建过程,吸收社会监督和参与,提高创建活动的影响力。继续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公共服务"进城入户"平台的功能,增加入库信息,加大宣传推介,扩大平台影响,支持服务系统良性发展。扎实做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按照农业部制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从全国筛选认定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地方政府进行保护、开发,把它们变成传承农耕文化的新基地。持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内涵。按照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市场差异化、运营规范化、服务组织化的理念,加大创意农业设计,节庆活动策划,休闲产品开发,以及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不断提升发展内涵,实现资源文化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的转变。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关键词] 建立 农业休闲项目 至关重要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18-01
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研究对象,结合我县、乡在交通状况、地理优势、旅游景点、土壤肥力情况和农民群众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我觉得在天等县上映乡建立一个高效生态农业休闲项目[旅游(游览大新德天瀑布)—观光(观赏明仕田园风光)—休闲(品尝桃永葡萄、桂花梨)]是至关重要的,该项目汇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项目的建成可以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拉动全乡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市场的繁荣。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大背景
高效生态农业是对效益农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发展,以工业化、城市化支持农业发展,把农业引上集约和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又一次飞跃,是农业应对新挑战、再创新优势的大战略。
2.项目小背景
度假区面临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型。因此要做优做强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必须在巩固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开拓发展休闲度假项目,由此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刺激游客消费,做到“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双轮驱动。
二、项目开发条件评价
1.自然条件
上映乡桃永村伏桃屯山多田少,一年四季瓜果不断,其中葡萄年收入占居民其它收入的绝大部分。耕地仅人均1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土质为沙性土壤,土性偏硬,是种植葡萄的上上品。
2.人文条件
桃永村有种植葡萄的优良传统。加上近几年来,天等县委、县政府又十分重视“南方葡萄一年两熟”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县域经济效益的优势产业来抓。为打造高效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奠定了基础。
3.环境优势
度假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46%以上,项目所在地桃永村自然环境良好,处于未开发状态,有大量原始植被覆盖。相比工业城市—广东省,到处是工厂、高楼大厦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大量浓烟,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为该村开展高效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提供有力资本。
4.交通状况
桃永村距离大新德天瀑布仅为60公里,道路为柏油路面,随着公路路网的全面改造,预计到2013年底,天等至硕龙二级公路将建成通车,二级公路通车后,路程将缩短为50公里。
三、项目策划思路
1.策划主题
以利用高效农业种植和休闲旅游中采摘乐项目有机结合为主题,完善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链条的各个环节,获取最大利润。项目主题可分为四个层面:
1.1高效农业参观
1.2农耕感悟
1.3农家体验
1.4乡村休闲
2.策划思路突破点
2.1高效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农业文化主题的内涵获得突破。
2.2桃永村特色旅游产品“葡萄”将成为众多农产品中闪光点,包装成为仅次于龙眼的大新特产。
3.策划原则
3.1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
3.2珍重自然,保留自然村落原有自然风貌,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同时重视对山林植被再绿化和水质的保护。
3.3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四、项目情况概况
1.桃永村情况简述
上映乡桃永村位于天等县西部,东与宁干乡相连,南与龙茗镇毗邻,西与大新县土湖乡接壤,北与把荷乡相接。全村下辖13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504户2999人,总面积15600亩,耕地面积2615亩。葡萄种植面积1500多亩,桂花梨种植面积450多亩,年产量达225万公斤以上。
1.1桃永村高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情况简述
1.1.1项目名称:上映桃氏旅游度假区桃永村高效生态农业休闲旅游。
1.1.2项目选址:本项目初定选址于桃永村。随着项目深入发展,到二期、三期可以扩展覆盖上映的平典、上美、佩光等几个村。
1.1.3项目内容:
1.1.3.1绿色无公害产品葡萄、桂花梨的种植开发。根据度假
区农产品开发的“一村一品”战略,将葡萄作为桃永村的品牌产品。其次,桃永村葡萄得益于独特的山水土壤环境。独具果粒均匀硕大,色泽鲜嫩,口感好的特点。第三,桃永村葡萄作为水果家庭中的一员,具有一年两熟、二造果一般都是在水果短缺季节上市,极符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力。
1.1.3.2景观植物的种植。第一,种植20亩桂花梨,结成片区,形成规模。第二,种植20亩油菜。油菜既是良好的经济作物,又是优秀的景观植物。第三,种植20亩苗圃、花卉。象征着浪漫爱情的玫瑰、黄色明亮的郁金香、清香优雅的兰花都可以在这里大面积种植,形成上映地区的花卉基地,极具有开发的潜力。
1.1.3.3桃永村位于龙茗至上映的公路旁边,村部正好座落在离公路不足10米的地方,可以以村部为平台,搭建一排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草棚。为游客提供茶室、农家餐饮等服务项目。
1.1.3.4设立葡萄、桂花梨等两种采摘园。让游客体会到农事劳动的辛苦,感悟到付出辛勤劳动后获得丰收的喜悦,体验了一天农村人的生活。
1.1.3.5项目投资控制表
五、项目带来的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主要经济效益是由于投资和新技术带来的产量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本项目策划的无公害绿色水果葡萄经过包装后,可增加利润1块/每斤,按1亩平均产量1200斤葡萄来算,种植100亩葡萄园可以直接增加收入12万元,总收入可达36万元,比原来种植的水稻总收入翻了七倍。
2.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桃永村的增产增收,加快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本项目的实施将使桃永村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以上。可解决100多人就业问题。
3.生态效益
本项目采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大面积推广使用大棚,种植培育苗圃花卉和经济林木,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对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护了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桃永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实施期间预期取得的效益情况表
六、项目管理及销售情况
1.项目经营管理
本项目的经营管理采用直线模式,该模式保持统一领导,且职工分工专业、协调关系简单、工作效率较高,拟设总经理室、旅游、饮食、财务、工程、人事、营销等部门。人员从村干部、经联社主任及社会积极人仕中选任。
2.项目的市场营销方案
关键词:果蔬;设施栽培;现状;对策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是地处三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全乡没有工业建设项目,农业生态环境较好,没有大气、水源、土壤等污染,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理想场所[1]。果树和蔬菜已成为三元区中村乡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发展果树和蔬菜设施栽培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村乡果树和蔬菜设施栽培实现了零突破,现有果园设施栽培面积5.2hm2;蔬菜设施栽培面积13.3hm2。虽然总量不大,但对全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对三元区中村乡果树和蔬菜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1发展现状
三元区中村乡地处三明市区的水源保护地,不宜发展工业项目,三元区政府确定中村乡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项目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三元区中村乡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实施农业强乡战略,致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果树和蔬菜设施栽培实现了零突破,已建立1个果树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1个蔬菜设施栽培示范基地。
1.1温室调控蔬菜设施大棚示范基地
位于中村乡米洋村,2013年,由福建省三明市华兴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米洋村签订16年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建立13.3hm2标准化温室调控蔬菜大棚,配套建设1套自动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引进种植圣路易斯圣女番茄、东升南瓜、冬春55黄瓜、美浓甜瓜、黑眉2号长豇豆、黄子金玉香瓜、台湾桃改2号地瓜叶、圆叶白花芥蓝、顶峰菠菜、泰国双椰树空心菜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台湾无土化、立体化栽培技术、自动水肥一体化技术等。
1.2葡萄新品种设施栽培示范基地
位于中村乡中村村,2011年,由三明市三元区中村洋头家庭农场与中村村签订18年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建立5.2hm2葡萄新品种设施栽培大棚(其中标准化大棚3.3hm2,简易大棚1.9hm2),配套建设1套手动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引进种植夏黑、醉金香、红乳、寒香蜜、巨峰、金手指、香悦、美人指、波尔来特、摩尔多瓦、着色香、红芭拉多、状元红、黑芭拉多、A07等十几个早中晚熟、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风味的优质鲜食葡萄欧美品种和欧亚品种;示范推广南方葡萄设施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
2存在问题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时期,三元区中村乡的果蔬设施农业发展已初具雏形,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2.1设施栽培面积不大
全乡果蔬设施农业面积还不及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村的发展面积,仅18.5hm2。
2.2装备水平不高
全乡果蔬设施栽培装备水平仍然低下,还有1.9hm2简易大棚;自动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仅在蔬菜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应用,葡萄设施栽培基地还应用较落后的手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高,目前仅有简易的耕作机械、喷药设备推广应用,施肥灌溉实现一体化,还没有实现耕作、田间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
2.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2个设施栽培示范基地内排、灌沟渠,机耕路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抵御冰雹、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差,不方便机械化耕作。
2.4保险机制不完善
目前,各级政府只为水稻种植和母猪养殖投保,还没有为果蔬等设施农业建立自然灾害保险机制,2014年全乡2个果蔬设施栽培基地都受到较严重的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户和企业损失惨重。
2.5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市、区、乡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各级财政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设施农业的发展,从而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
2.6人才紧缺
目前,全区只有一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中村乡没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为设施栽培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3对策
3.1落实政策,项目带动
要认真落实中央、省政府出台的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惠农政策和《三明市建设农业强市的若干意见》、《三元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刚出台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策划生成符合扶持设施农业政策导向的项目,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以项目带动果蔬设施农业的发展。继续按照“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整合资金发展设施农业[2]。
3.2抓好平台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建设区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及乡镇信息中心,抓好服务,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解决发展果蔬设施农业土地连片建设的瓶颈问题。
3.3完善保险机制,减少投入风险
果蔬设施农业投入资金大,遇到冰雹、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损失也大,因此,急待国家出善设施蔬菜、设施水果等保险机制,通过各级财政出资一点,项目业主出资一点的办法解决保险费投入,减少项目业主果蔬设施农业投入风险。
3.4优先扶持,加大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在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规划建设中优先考虑设施农业用地建设,完善设施农业排、灌沟渠,机耕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抵御冰雹、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和机械化耕作水平。
3.5引进人才,搞好全程服务
设施农业是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产业,要积极引进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至少保证一个乡镇有一名这方面技术人才,从政策宣传、引导、设施建设、栽培管理、销售等环节,为农户和项目业主搞好全程服务。
作者:罗源树 邓孝祺 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三明市三元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休闲农业的存在本身就具有生态和环保功能,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休闲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的重要举措。
2文化功能
特色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拯救地方乡土民俗文化,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较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休闲农业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我国农村蕴含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也是培养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3.6社会功能休闲农业开展活动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与沟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和谐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耳目一新,促进水、电、路、网等硬、软件条件的改善。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与载体。
3健康功能
休闲农业之地不仅可以让人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和开展体育锻炼,更能提供绿色、有机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有些特色药膳等食疗项目的开发,也能增进其健康功能的发挥。
4城乡交流功能
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城乡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和纽带,有利益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5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明确发展思路
休闲农业是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是顺应社会需求,促进农民增收,着力改善民生的民生产业,也是拓展农业功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时,应本着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目标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按照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提质增效,实现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营运规划化、服务组织化、社会化。尽可能利用和开发当地更加有效的休闲农业资源,策划体验活动、创新产品设计,办出特色和水平,使休闲农业的乡味更香、农味更浓。
5.2把握发展原则
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本着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农业、扎根农村,利用开发农业、农村土地与文化资源,惠及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要讲究科学发展、合理规划、规范有序的原则。要在结合当地物资、文化的资源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导向,按能力、讲科学、上项目。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不能破坏资源环境,要始终相信环境越好越值钱、越能做强做大。要将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实现休闲与乡村旅游融合,休闲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对于我县来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更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近期,我走访了一些乡镇村组,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1目前现状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这一中心,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建立健全政策支撑、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服务支撑体系,着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全县农业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农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产业布局来看,结构趋于优化。结合我县自然条件和区域特点,县南形成以桃、李、杏、酥梨、葡萄、冬枣、西瓜、棉花、玉米和生猪养殖为主,县中形成以苹果、樱桃、花椒、中药材、小麦、玉米和生猪养殖为主,县北形成以苹果、核桃、玉米和生猪养殖为主的产业结构。从资源条件来看,发展压力巨大。县境属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全县耕地面积80.6万亩,海拔406.9-1268米,年均气温12℃,降水量680毫米,无霜期204天,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2616小时。水资源总量1.66亿m3,可利用量1.30亿m3,累计建成石堡川水库、东雷抽黄、五一、红石崖等几处灌溉工程,全县可灌溉面积46.5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仅42.08万亩。从宏观形势来看,发展机遇难得。近几年,国家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增大,国家优惠政策的出台,对西部生态建设、优势产业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倾斜和支持,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2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县属渭北旱塬,干旱少雨且旱涝分布不均,尤其是夏秋旱涝交替发生,冬春连旱、伏旱、秋涝等灾害性气候因素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县中、县北部分乡镇表现的相当突出,靠天吃饭,等雨栽种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普遍出现人员结构失衡、知识老化、技术断层现象,一线农业科技人员业务技术更新滞后。比如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由于缺乏本地技术人员而不得不从外地聘请。加上外出劳务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及农村劳动力本身文化素质制约,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三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受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制度影响,加之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刺激,群众对土地流转价格期望过高,全县80.6万亩耕地中,土地流转面积仅占5%,其中用于发展农业产业的50—100亩的只有80多户、100亩以上的仅有32户,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总体比例很低,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现有的龙头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档次偏低,装备偏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发展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受财政收入、金融信贷政策影响,融资渠道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3解决问题
3.1坚持规划引领。一方面,要精心编制规划。结合县情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邀请专家学者,组织涉农部门、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高标准、超前编制现代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配套编制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设施建设、园区发展等各项规划,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另一方面,要强化规划指导。各涉农部门和乡镇要严格执行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规划,抓好落实。同时,要维护规划纲性,避免投入分散、重复投资,也利于打造亮点,带动发展。
3.2实施项目带动。一是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动态,适时研判中省市投资重点,策划并积极争取一批对我县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围绕果畜等主导产业发展,吸引配套产业化企业入驻,形成以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为龙头,现代农业园区为骨干,产业示范村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3.3调优产业结构。一是壮大果畜产业。围绕有机农业示范县建设目标,生猪产业发展上,健全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科技培训、质量安全四大体系,稳定生猪产业规模;果业上,精心实施现代果业项目,大力推广灯板带网新技术应用,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粮—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提升果畜产业规模标准和产业化水平。二是做优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支撑,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动苹果、樱桃、冬枣、粉条等优势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培育新型农业,充分挖掘县域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以传播农耕文化、体验乡土风情为内涵的休闲农业,积极推广以郭家庄“樱桃+农家乐”、龙首坝“文化旅游+农家乐”为典型的观光农业模式,实现种植、养殖和旅游观光农业紧密结合,带动农家餐饮、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产品贸易等周边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增收。
3.4健全服务体系。建设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一要健全科技支撑体系。通过聘请专家解决技术难题、农技人员结对帮扶、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等形式,形成院校教授专家科技理论支持,县乡技术员实用技术推广,村级明白人实践带动群众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要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规范、高效、诚信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制度,依托县政府网站、农业信息网、手机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供求、价格、气象等农业信息服务,避免群众盲目生产经营。三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按照“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思路,加快建设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加强以植物检疫、动物防疫检疫及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肉制品药物残留检验检测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各个综合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及各乡镇农产品集散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点,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综上所述,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有利于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也有利于提升我县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更是实现县域农业经济良性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作者:任秋云 单位:陕西省澄城县种子管理站
一、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培育,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东果茶、西蔬菜、中间隆起致富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建立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个,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25个,其中,粮油类72个,蔬菜类234个,瓜果类22个,苗木花卉类41个,茶叶27个,其他29个;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50多家,年产值达80亿元,有2家企业被授予“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企业被授予“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青岛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近20家;认证“鳌福”牌茶叶、“白庙”牌芋头、“移风”牌蔬菜和“金口”牌芹菜等“三品一标”农产品9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2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通过这些成绩的取得,可以看出即墨市品牌农业的发展已开始步入快车道,而且随着以西北三镇为龙头的西部现代农业产区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带动即墨市品牌农业的蓬勃发展。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通过“龙头”组织带动模式,推动农产品品牌发展。以实力较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等产业化经营组织为龙头,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把分散的资源通过农业合作社等形式有效整合起来,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以龙头组织对品牌塑造和开发为核心,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带动农产品品牌发展。例如青岛鳌福茶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指导和带动周边农户开展茶叶生产,实现品牌茶叶区域性发展,年带动户数约120户,年产量1.5吨;青岛白庙芋头专业合作社通过辐射带动,帮助100余户农民实现芋头品牌化生产经营,年产量达1200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二是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按照“有标贯标、无标补标”的原则,适时对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操作规程进行修改完善,规范基地的农业生产,指导和推动生产基地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已累计建立完善“留村小米”和“华山甜瓜”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38个。同时,着力抓好蔬菜生产基地的“四有”、“五定”建设。“四有”即有标准、有检测、有标识、有组织;“五定”即定责任人、定监管人、定投入品来源、定生产措施、定管理规范,做到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管理依照规范的制度、质量有统一的标准,产品实施品牌化推销。
三是实施奖惩考核,提高品牌发展和基地认证的工作能效。即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并将生产基地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纳入了市政府对各单位的年终绩效考核中,对发展生产基地和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给予奖励,对产品检测不达标的进行扣分,并设置了农业结构调整奖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奖,对工作突出的单位由市政府进行表彰。通过把奖惩考核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确保品牌农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推广即墨市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品牌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运用网络平台销售信息,广泛联系全国各地客商,并充分发挥优质蔬菜配送中心的营销作用,针对现有的品牌农产品展开市场营销,在全市建立优质蔬菜直供店7处,每年蔬菜配送量达到2.8万公斤以上,并同北京佳世客等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购销合作,为即墨市优质农产品进军大城市和大型超市开辟了道路。
五是注重品牌宣传展示,拓宽农产品品牌营销渠道。通过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专题报道、展销会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提高公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做大做强即墨市农业品牌。为推广和拓宽即墨市农产品品牌销路,先后组织即墨市多家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各级农产品交易会和农产品团购直销推介会等推介、交易博览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取得的经验和建议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研发、营销等多个环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必须合理品牌定位、树立品牌形象、调整品牌结构、弘扬品牌文化。
一是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品牌农业,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基础。要结合和依托特色产业板块基地建设,通过制定农业标准化技术规范,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农产品质量监测,做到生产有标准、过程有规程、销售有标志、质量有监测,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夯实农业品牌发展基础。
二是要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品牌农业开发、经营的主体与核心。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扶持市场潜力好、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稳定的服务与销售合同,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是要积极认证“三品一标”。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既是发展品牌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申报名牌农产品的基础条件。要鼓励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依托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开发绿色食品,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对达到地理标志登记条件的产品,积极组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申报登记。
关键词:褚橙柳桃;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未来前景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3
一、引言
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产业,其长期以来一直是资源消耗最多、生产效率最低的产业,导致与之相关的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处境都居于劣势,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近些年来,伴随社会水平的发展,农业部门正经历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而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由于农业规模扩大、供应链延长、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增加、分工日趋细致而市场并不完善等原因也引起了很多问题,如资源环境压力、食品不安全、市场不稳定、流通环节多和流通成本高、营养和健康等。针对这些问题,新型农业模式应运而生。源于对这种新型农业模式的巨大前景预期,在市场发育不足,因长期为工业化、城市化输血而资源短缺、发展滞后的中国农业,也得到了民间资本的青睐和重视。
褚橙、柳桃、潘苹果――随着一批名人参加和资本的投入,农业一时间仿佛顿成营销推广的秀场和资本运作的戏院。然而,从市场经济的逻辑出发,正视资本逐利的本性及其灵敏的市场嗅觉,就不难明白,这是市场自发促成的结果。一方面,基于食品安全环境的现状,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和品质的需求巨大;再一方面,农业自身的资源及发展潜力,可以为资本投入提供明确的盈利预期和长远、持续而稳定的利润来源。另外,各级政府针对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在竞争激烈、增长乏力的行业市场寻找出路的沉淀资金,无疑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褚橙柳桃”新型农业模式
(一)事件介绍
褚橙、柳桃、潘苹果,这些网络中炙手可热的新词吸引着广大网友的注意力,一是名人效应,二则一种新的模式。以名人的个人魅力和励志概念吸引消费者,将褚时健种的橙叫“褚橙”,柳传志种的桃叫“柳桃”,潘石屹利用自己的个人形象资源无偿代言,为家乡推销苹果,为“潘苹果”。褚橙亦为“励志橙”,从褚橙到励志橙,讲了切合时代脉搏的励志故事,一个85岁老人在跌倒之后二次创业的励志故事,这种讲故事的背后,是农产品营销的一种创新。联想控股斥资数十亿元投资农业,并从水果入手,以柳桃打造品牌,由于凝聚着柳传志打造安全放心食品的期许,“金艳果”以标准化的生产与先进科技的运用,保障了食品安全,“良心果”的说法由此而来。在食品质量安全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在现代人对文化及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的当下,消费者很看重这种对质量细节、食品安全及励志精神的追求。联想继而推出猕猴桃与昔日“烟草大王”褚时健种植的“励志橙”一起的“褚橙柳桃”组合装,内含2.5公斤顶级“褚橙”和2.5公斤顶级佳沃金艳果,售价在300元左右,售价虽高,市场反应却很好。这是农业作为一个长期存在却一直发展有限的产业的一次华丽亮相,以农业为题材,借助故事或者事件加以炒作,进而达到营销推广的效果,是褚橙、柳桃、潘苹果等热点事例的共同点,也是现代农业新之所在。
(二)“褚橙柳桃”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新思路
同样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农产品,“褚橙柳桃”却可以引人注目,受消费者格外追捧,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探其究竟,源于以下几点。
1.产品品质控制好,值得信任
名人涉农,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与个人与公司的名誉、信用紧紧捆绑在一起,为此他们格外在意质量细节。“褚橙”是冰糖脐橙的一种,云南特产橙类,以味甜著称。不同于其他冰糖脐橙,“褚橙”每棵果树只留240~260朵花,既控制产量又保证果实能够吸收足够的阳光和养分;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化肥,都是用特制的有机肥。“柳桃”即“金艳果”果长且成圆柱形,美观整齐,肉质细嫩,风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特耐贮藏,远优于国内其它猕猴桃主栽品种,“不赚快钱,注重好品质”是柳传志打造安全放心食品的许诺,以标准化的生产与先进科技的运用,保障了食品安全。
2.会讲故事。以“褚橙柳桃”为例,他们背后都有段受人关注的故事
褚时健和柳传志,一个是宝刀未老的80多岁创业者,一个是中国企业元老级的人物。他们曾经或者依然成功,在人生的谷底或高峰开始“务农”。不论从哪个角度讲,他们的经历本身都是一个好故事。现代消费者需要这样的故事,他们在购买这些产品的同时,体现着对褚时健和柳传志励志故事的认同。故事主角的个人魅力是其成功传播的核心价值所在。
3.新颖的营销方式
利用了互联网这一当前最热门的推广销售渠道。同时,以名人的个人魅力和励志概念吸引消费者,将褚时健种的橙叫“褚橙”,柳传志种的桃叫“柳桃”,就是创意。去年“褚橙”刚开始销售时,因为王石在微博上对褚时健的评论,一下子让“褚橙”成为“励志”的代名词,很快卖断货;其次,“打包销售”也是一种叫好叫座的方式,实现了名人“1+1>2”的效应。2013年,为了拉近褚橙与年轻人的距离,做了一系列的策划,在微博上征集当下的流行用语,印在褚橙包装盒上;邀请蒋方舟、韩寒等人参与拍摄“中国青年励志榜样”系列视频,同时,向微博达人赠送褚橙做体验式营销等。
4.产品的销售渠道控制
据了解,目前,佳沃(联想控股旗下的农业板块)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是通过电商、中高端的商超、水果的连锁专卖店以及团购和大客户四个主流渠道供货,包括麦德龙、沃尔玛、BHG等中高端超市。高品质的产品面向高端客户,从而可以把销售渠道定位于海外和大中型超市,这是准确定位并实施市场控制的关键。
(三)新模式的优势总结
“品质+故事+渠道+互联网营销”是“褚橙柳桃”不愁卖的关键。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时代,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能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和营销模式。“褚橙柳桃”正是满足了这两点。
1.对于现在的中产阶级来说,价格低廉已经不再是他们购物的主要推动力,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将褚橙打造成励志橙,则是抓住了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最高的文化及精神需求,随有网友调侃到“您吃的不是橙子,是励志的人生”。褚橙和柳桃背后都有一个名人,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的同时,其实也在体现着对褚时健和柳传志的人生故事的认同。因此尽管名人农产品的价格普遍偏高,但至少他们给消费者一个“不惜代价,也要做好质量”的印象,因此消费者愿意埋单。
2.2012年褚橙进京的事件营销成功后,今年则是通过“80后致敬80后”以及“褚橙柳桃”两个主题持续的制造媒体的热点,利用网络等营销手段持续的传播和扩大。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将原有的市场价格曲线往扩大市场的方向位移。如下图所示,实线为理性的市场价格曲线,褚橙的市场定价是10-14元一斤,比普通的橙子贵3-5倍,这种高品质橙子的市场规模自然比普通橙子小,但是通过营销的手段,扩大消费者在购买橙子时的文化需求,理性的市场需求曲线就变成非理性的市场需求曲线(图中虚线),也就扩大了市场需求。
3.不同于传统农业,名人跨界打造的现代农业有浓厚的互联网基因,除了借互联网进行宣传扩大影响,通过电商直接网络销售也是其一大看点。随着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的快速渗透,用户购买习惯在改变,传统农产品纷纷触网是顺应大势。农产品搭上电商顺风车后,一来可以直接了解消费者需求,二来能砍掉中间无数个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和流通成本。
(四)“褚橙柳桃”对新型农业发展的启示
“褚橙柳桃潘苹果”的事例告诉大家,“农产品现在进入了一个营销的时代。”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产品一直存在,如今要改的是它的生产模式和营销思维。这些利用名人的故事营销最大的成功,也可能是对农业最大的助益,是颠覆了传统农业的销售模式,给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价值体现提供了升级换代的支点。但同时,事件营销这种常见的市场推广手段在农业题材上取得轰动效应,也凸显了农业在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状况。而这种落后面貌的改观,仅仅靠名人的背书和资本的介入显然不够,而需要数量庞大的中小农户的成功转型为基础。
“褚橙柳桃”的走红固然堪称亮点,但在考虑到中国农业巨大的体量以及存在的问题时,也不乏启示,细究其竟,必须看到它们中的多数仅仅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单纯的投资层面以及经验观念的引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目前的成就也多集中在营销推广上,往往难以为资源短缺者效仿,未必能够切实普惠广大中小农户,实际意义有限,甚至可能沦为昙花一现的营销炒作。以励志故事获得市场成功的褚橙为例,褚时健高龄创业成功令人赞叹敬佩。但也应该看到,他在创业之前已经是传奇人物,所拥有丰厚人脉和资本资源,非他人可以具备;他将自己多年从事烟草业的经验和模式,克隆到橙子的种植上,这种个人风格鲜明的成功路径,在精神激励上效果强烈,但在现实层面难以复制,也就不可能依葫芦画瓢似地加以推而广之。
三、现代新农业发展趋势
对农业发展现状及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未来新农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规范化。总的来说是科学种田,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食品追溯体系,能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防止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产品差异化,创立独特的品牌。现代农业的产品需要具有较高的市场辨识度。与过去不同,当前农产品消费市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农业所生产的产品应该定位清晰,差异化战略在各方面都要能有所体现: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等。
(三)全球化视野、全产业链控制。这是现代农业投资特征之一,综合利用国内外好的农业技术、品种、管理等,实现投资者与当地农场优势互补,龙头企业和农民、农场主相互合作,实现品种、农业技术、产品标准、农资农具、品质监督、销售渠道的统一,做出具有高品质、安全的食品,打造出品牌。如此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业项目的风险,并获取各产业链的赢利点,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
(四)商业模式创新。近些年来现代农业不断涌现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农产品示范生产+会员制及配送模式;农产品连锁销售模式;“褚橙柳桃”的品质+故事+渠道+互联网营销模式等新兴商业模式都取得了成功。不难看出,新农业的一大特质是B2C,直接对消费者进行营销,压缩渠道,直达消费者。未来的新农业,其模式玩法也必定是互联网似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即新农业的网络化,物流智能化。
四、中国现代新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面临的问题
基于前述分析,未来新型农业在许多领域存在潜在投资机会,“投资农业就是投资未来”已经成为行业人士的一致看法,现代农业也显现出“前景无限”的魅力。不过,真正的农业投资现状却不容乐观,依然有许多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
1.农业自身基础薄弱,资金匮乏。人均农业资源的匮乏,农业耕作技术的落后,分散而高能耗的小农经济业态,依然是未来农业增长的一大瓶颈;城乡差距的鸿沟、农民收入不足,而且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益,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限制了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土地确权不到位,不能使得农民从土地获益。
2.缺乏现代市场化营销理念。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受到自给自足到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固有思维的影响,长期以来市场化的发展对农业生产销售方式并未带来太大的质的改变,农业模式的发展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滞后。
3.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市场并不缺少农产品,只是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越来越少。优质产品的缺乏是整个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解决办法
1.没有什么行业比农业更需要高科技,从育种、种植、检测、灌溉、除虫一系列都需要运用物联网、信息化等高科技。借鉴“褚橙柳桃”的生产模式以解决农业自身基础薄弱的问题,将高科技有效的运用于农业,则需由传统小农户模式向现代规模化经营模式转变,变成能够科学养殖并且有规模的家庭农场形式。这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让投资者看到良好的发展前景,投入资金,进而借助充裕的资金对生产技术及营销模式等进一步发展创新。
2013年11月召开的“三中全会”对中国农业发展提出两个鼓励:一方面,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同时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流转、抵押等权能。这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态度,也给了有意投资于农业的大企业一个明确的信号。
2.为消费者打造独一无二的质量保障和信誉体系,是现代农业很大的盈利空间,在业内人士看来,农业的确是一件耗时耗力且投资回报慢的行业,保证产品质量、还可有追溯是农业长期获利的保障。联想的“不赚快钱,注重好品质”,褚时健十年磨一剑的“褚橙”都是这一关键的体现。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结合的高效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形成互补,走出特色,走出创意。同时克服信息基础设施、物流交通、大规模培训以及农产品安全认证等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障碍。
五、结论
总体而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新型现代农业,我国现代农业在面临巨大转型压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潜在投资价值,从市场到政府,新型农业都成为了新时期的热点聚焦,农业发展的大时代已经到来。现代资本应该有效运用高科技,抓住时代机会,投身于农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获得高的利润。
参考文献:
[1]李曼.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2.
[2]丁长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12.
[3]檀学文.新型农业模式如何体现未来方向[J].绿叶,2012.
[4]阮宇娥,余自敢.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资价值及潜在机会分析[J].产业研究,2012.
[5]邱凌云.市场控制能力: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与探索―以中新农业猕猴桃项目为例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2011.
[6]金莲,王永平,刘希磊.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
[7]薛任君,熊楚才,丁新正.新农业经济发展构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
作者简介:
【关键词】农业园区 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
1 几个国内外现代农业园模式及特点
1.1以德国代表的生态农业园区
德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根据自然禀赋特点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突出发展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国的山地资源、劳动力素质优势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选择和相关贸易政策调整,培育了如畜牧养殖业和葡萄、玉米、牧草等种植业等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产业链。
对农产品标准化有严格的控制和规定,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竭力倡导生态农业,减少并逐渐淘汰化肥、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无公害有机肥耕作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农产品加工的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1.2以荷兰、以色列为代表的集约型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
特点:(1)高度组织化的生产方式, 合作社与中介组织是两国农业的共同特点,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2)职业教育直接面对农民。两国有着发达农业科研、教育体系。把农民作为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农民可以了解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培养较高的商业素养和信息能力。
1.3以上海为代表的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我国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等。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工厂化农业为代表,以先进农业技术组装集成为重点,以休闲观光、农业科普等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初具雏形。
特点:(1)温室设施新。上海孙桥引进的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这个农场通过全套引进国外的温室设施、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等技术并进行示范,使国人看到了世界现代农业的崭新风貌,引出跟风热潮。(2)重视产业立园,品牌靓园。形成六大产业(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旅游观光农业),成立专家咨询团、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园区进行体制创新、培训交流持续不断。
1.4以陕西杨凌为代表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杨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为主,可以在园区内进行招商引资,兴办各类开发企业,承担高科技农业企业的孵化与培育作用。布局 “一轴一心八园”。园区主要进行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和产业化示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心。
特点:(1)形成了集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的自主研究、开发、转化和生产经营为一体,以龙头企业的吸引或培育、中小企业的孵化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企业密集的特点。(2)农业标准化建设。即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了标准化专家咨询系统。
2 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对我市农业园区的启示
2.1高起点规划
农业园区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的载体,通过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功能,实现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和购物于一体,不仅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把创意农产品、创意农业主题园、创意节庆活动、创意农食文化多种元素纳入其中。设立品牌农业、数字农业、经济农业、感知农业、生活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展厅和功能区域划分,直观感受无处不在的农业创意,触摸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我市南北过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大米、特色瓜果蔬菜的发展潜力,不缺品质缺品牌。应该尽快引入专业人士制造特定效果进行事件营销,在园区建立农产品展示馆,突出创意生产过程与特色品种,达到让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目的。
2.2健全农业服务支撑体系
突出配套服务。一是建立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全方位的专家数据库,收录国内省内院所高校从事土壤,种子,农水到创意包装,品牌推广等专家信息,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其进行横向合作,进而搭建能解决问题的科技服务平台,打造集农业规划、品牌策划、农产品网络销售一整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二是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三是科技培训入园区。加大就业农民培训,加快新品种、新经验、新农机推广应用,加强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技术的推广普及,使园区生产、经营管理保持技术领先。
2.3多元化投资
现代农业园区集种养贸工农于一体,是资本富集型产业,在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四大农业生产要素构成的农业生产力中,资本的比重已占主导地位。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大财政扶持,加大金融支持,吸纳和引进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园区,构建多元投入格局,是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1)把政府项目聚合到园区。整合涉农资源,形成推进合力,是加快园区建设的关键。在整合涉农资源上,按照 “三个优先( 项目申报园区优先、资金分配园区优先、政策支持园区优先)”的原则,积极帮助园区包装项目、争取项目、实施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争取更多涉农项目在园区实施,促进园区水、电、路、土地整理等配套设施落实到位。(2)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构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带来工业化经营理念和企业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