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外部投资的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金对每个企业都是稀缺资源,而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和长远发展时时刻刻又离不开资金。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融资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
虽然企业进行融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生产与资本经营的维持和发展,但是就其每一项具体的融资活动而言通常要受特定动机的驱使。例如,企业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发生的资金周转和临时需要进行融资;企业为了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进行融资;企业为了对外投资、兼并其他企业进行融资;企业为了偿付债务和调整资本结构进行融资等等。无论企业的融资活动受何种动机驱使,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力求使自己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我们知道,企业的融资活动来自于投资需求。当然,这里所说的投资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市场的间接投资。是否要进行融资活动,主要通过比较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来决定。例如,投资项目未来的年均报酬率(或年均利润率)是多少?通过融资活动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称资金成本率)是多少?这是企业管理决策层最为关心的。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融资活动之前,必须对未来的投资收益作一个较为可靠的预测,只有当投资收益远大于资金成本的前提下,才可以确定所进行的融资活动是合理的、有意义的。
当投资方向确定以后,接下来要做的是估算投资数量,因为投资数量决定融资数量。如何估算投资数量,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但不是本文所要说明的。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融资,必须事先仔细估算资金需要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融资数量与投资数量相互平衡,避免融资不足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果或融资过剩而降低资金的效益。
一旦确定了资金需要量,企业就应在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之后,再考虑外部融资问题。所谓企业内部资金来源,无外乎通过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现金来源和通过留存利润等而增加的资金来源。这部分资金是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占用它们虽然也会发生资金的使用成本(实际上是非付现的),但是却不要支付融资费用。而外部融资是指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从外部融入形成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负债融资形式与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权益融资形式。占用外部融入的资金不仅会发生使用成本,还要支付融资费用。因此,运用外部融资的方式所发生的成本相对要高些。而企业真正开展的融资活动就是从外部融入资金,真正的融资数量就是向外部融入的资金总量。
由于企业融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企业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得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的融资战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当然,总体的融资战略又必须与具体的融资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按照一般财务理论,权益融资成本要高于负债融资成本。因此,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财务风险允许的波动范围内,总以考虑降低综合资金成本的负债融资方式为重点。而在我国的资金市场,到目前及其未来的一段时间为止,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效益普遍不高,所以投资者对回报的预期一般都比较低。况且,国内外财务学界的实证研究还没能证明中国企业权益资金的融资成本要高于负债资金的融资成本。事实上,只要注意到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效益普遍不高,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和压力较大这一现实情况,企业在对外融资时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有关权益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和发行股票等。对于采用吸收直接投资融资方式的企业来说,应当尽可能要求权益投资方直接全额注入现金,避免以实物作价进行直接投资,以便达到资金充分使用的目的。对于采用发行股票融资方式的企业来说,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的暴利效应,新股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企业是没有风险的。并且,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每年给予股东的红利回报微乎其微,可以想象企业使用权益资金的成本肯定不高。最近一年里,中国股票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权益融资方式,即所谓增发新股。由于管理层关于增发新股的条件制订得比较宽松,主要以上市公司投资的项目与及其发展方向作为取舍依据,使得不少经营业绩一般,财务状况较差,上市以来长期得不到配股资格、资金非常短缺的企业获得了采用权益融资的一次极好的机会。它们提出了与国家提倡、鼓励和扶植的产业方向相一致的投资项目,据此作为新的创业的开始,结果取得了增发新股的资格,权益融资计划得以实现。
因此,根据我国融资的具体情况,只要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市场信誉和行业发展前景等条件允许,外部环境又比较有利,就应当尽可能采用权益融资方式。企业这样做不仅在资金使用上会有很大的自由度,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可以使资本结构更趋稳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所付出的资金成本却不见得高,对企业来说何乐而不为呢?当然,采用权益资本的融资方式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获取资金的时间和过程也要长一些,但对有较好的投资项目而又需要资金的企业来讲,千万不能放弃采用权益融资、尤其是股票融资这种方式。
虽然在我国权益融资对企业极其有利,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毕竟有一定的难度,包括申报、审批、实施等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财力和人力。因此,只要企业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产品销售顺畅、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合理,企业就应该利用负债融资方式。这样,企业不仅可以在安全的财务风险范围内充分享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还可以确保所有者权益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对任何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方式都会有数量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说,债权人只有在充分评估申请负债融资企业的资产、经营和财务等状况以后,才会决定是否予以融资以及融资的数量大小与期限长短。至此,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企业能否从借贷市场获得融资,自身的条件(包括生产经营、商业信誉和偿债能力等)是极其重要的,借贷市场中的债权人是不可能做慈善家的。要有效地从借贷市场获得融资,企业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外部形象的塑造决不可轻视。
一旦企业具备了负债融资的条件,就应进入借贷市场有效地进行负债融资。这时,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如何选择融资方式,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完成融资目标。
一般来说,对短期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借贷需求,企业应当尽可能利用赊购等商业信用方式减少对外短期资金的借入量。必须从外部借入的短期资金,企业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作好到期偿债计划,然后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获得短期融资(如信用额度,周转信贷协议等方式),切不可贸然进行短期融资,当到期无法偿债时又通过高成本高风险的长期融资来偿付短期债务。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风险增大。
对生产和资本经营产生的长期资金借贷需求,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在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为融资目标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方说,当企业发展需要进行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时,管理层首先就应考虑所添置的设备升级换代周期的长短。
如果所添置的设备升级换代的周期比较短,相应的融资方式必须既能够较为有效地转移设备被淘汰的风险,又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不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带来明显的恶化压力。这时,融资租赁将是一种最有效的负债融资方式。因为融资租赁是出租人出资购置承租人所需的设备,在租赁期内(在中国规定融资租赁的租赁期只要超过设备物理寿命的一半以上即可)提供给承租人使用并按期(年、季或月)收取租金的的一种借贷方式。显然,只要在超过设备物理寿命的一半时间内承租人就有退租的自由,完全可以把设备淘汰的风险转嫁给出租人。另外,承租人以融资租赁方式使用的设备可以在租赁期内同自有设备一样税前计提折旧;与此同时,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也可在税前从销售收入中扣除。这样,由于税收抵免作用,承租人实际负担的融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所以,对资本比较小或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若要通过负债融资发展自己,融资租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值得推荐的融资方式。例如,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仅有一千多万人民币的资本,在当时连一个飞机的机翼都买不到,但就是它在公司创建初期利用了融资租赁的方式租赁使用波音客机,通过有效的航线营运和资本经营,资本迅速扩张,今天发展成为具有几十亿资产规模并且连年赢利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投资动因 组织模式
一、公司风险投资的特征与发展历程
公司风险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简称CVC)是风险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许多学者都对CVC做出了定义,美国学者Kann A .认为CVC就是成熟的大公司在战略利益驱动下对处于发展中的外部创新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我国学者翟丽把CVC定义为:有明确主营业务的非金融类企业,对外部企业所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权益投资。本文采用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对CVC的定义:非金融类公司的风险投资项目,或其附属投资部门对投资组合企业进行的直接投资。CVC与其他的单纯追求投资利润的风险投资形式存在两个基本的区别:一是投资者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兼顾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二是风险投资中相当部分资金来源于大企业或企业联盟。
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公司风险投资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兴盛。从20世纪60年代只有少数企业涉足,到70年代初财富500强中有25%的企业参与其中。经过70时代末CVC短暂衰退之后,公司风险投资再次吸引企业大规模进入,并于1986年达到最高峰,直至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后浪潮消退。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进程加快给风险投资带来全新的机会和领域,资本为寻求高额利润也加快全球性流动的步伐,投资方向也逐渐由高新科技领域向关注民生的基础事业领域转移。
二、公司风险投资的动因
在公司风险投资市场上有两个最基本的参与者:提供资金的风险投资企业和拥有创新技术或创意但缺乏资金维持其研发的创新企业。从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动机来看,CVC主要追求财务收益或公司战略目标。因此,公司参与风险投资目标可分为两大类:财务目标和战略目标。Mackewicz & Parterner(2003)在对德国的31个CVC单位进行研究发现,其中48%的单位强调战略收益(15%只追求战略目标,33%主要追求战略目标),30%的单位强调财务收益(3%的只追求财务收益,27%主要追求财务收益)其余的认为两个目标同样重要。
(一)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的子目标是财务收益,强调的是获取财务利润。这是部分公司寻求外部风险投资项目的直接动因。追求财务目标具有短期性和长期性双重特点,短期利润主要对已经显露发展前景,缺少短期融资资金的企业。这类投资期限短,风险小,但收益也相对较低。长期投资主要针对尚处于创意阶段的投资项目。这类投资在未来可能会生产出创新性产品或技术,但投资期限长、风险高。其风险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创新技术或创意能否产品化;二是创新技术必须得到市场认可并愿意支付高于成本的价格才能创造利润。
单纯追求财务目标的风险投资项目的关键在于项目选择和过程控制。首先,风险投资承担了高风险,就必然要求得到与风险水平相符合的回报率。特别是对于长期投资而言,资金占用时间长,投资项目能否成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要求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必须谨慎,并要求对被投资企业管理、研发水平和项目产品未来的盈利能力保有前瞻性。其次,过程控制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对项目投资过程分阶段监控,依据前一个阶段的实施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支持,或者退出。
(二)战略目标
在上文中指出,公司风险投资与其他风险投资方式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更重视战略目标的实现,风险投资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横向或纵向战略延伸。在战略目标这一大的框架下,又分为学习、期权构造以及资源利用三个子目标。
1、学习子目标
McNally(1997)在调查了英国公司的CVC活动后发现,除了财务回报外,识别新市场、接触新技术、识别新产品和发展业务关系是CVC最重要的目标,本文将其视为学习子目标中市场层面的学习,企业层面的学习则包括R&D的外部化和制造过程的完善;间接学习则涵盖了改变企业文化、培训初级管理者、学习风险投资和辅助合同四类内容。许多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互动,与目标企业共同成长。
2、期权构造子目标
期权构造子目标是指通过选择风险投资目标,识别和评价潜在收购目标,同时寻求进入新市场的机会,扩张期权。Madhok&Tallman在1998年的实证研究中证明,在公司面临许多机会选择时,CVC可以作为一种期权自由选择进入新市场的机会,控制关键资产获取互补性资源。例如IBM公司通过收购Kenexa,进军人才管理行业从而加强在社交商务领域的主导地位,可口可乐公司借由风险投资实现多元化经营等。
3、资源利用子目标
Aemoudt & SanJoes 在2003年的研究中指出,大公司参与风险投资的主要动机在于获得投资组合与核心业务的战略收益,更多的公司则是因为受到了内部创新的限制和外部竞争的压力,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平台增加自身产品和技术需求,支持原产品的新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辅资产,在现有分销渠道中增加新产品或是利用过剩的生产设施和人员。例如国内多家传媒集团利用自身资源成立投资公司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投资。
三、公司风险投资组织模式分析
公司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也被称为组织结构或是投资渠道,虽然在对CVC组织模式的分类上学者们有不同的简介,但从总体上来看一共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公司内部风险投资模式
公司内部风险投资是指公司利用内部资源进行投资,具体又可以分为内部创业投资计划和内部创业投资机构。前者是公司划拨一笔专门的创业基金,并由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对风险投资进行决策和投资。后者是公司在内部新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部门或是在原有的投资部门下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项目组。
以上两种方式的结构和操作流程基本相同,并且都需要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合作,在财务上并不独立,直接受控于公司的管理层。这种组织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公司识别和发现与其发展战略相关的风险投资机会,以填补公司现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不足。除此之外,能够将第一手的产业创新信息反馈给公司高级管理层,提供未来决策的依据。但内部风险投资也存在诸多弊端,如受制于企业内层层审批制度的限制,难以发挥灵活性。同时由于是隶属于公司内部,使得人才的激励激化受到整个公司激励计划的约束,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投资人才。一般而言,在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早期,规模不足以设立外部投资机构的公司通常会采用内部风险投资这种方式。
(二)公司外部风险投资模式
外部风险投资方式又称为间接投资模式,是指公司通过设立独立的子公司或是与其他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间接的参与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包括公司附属创投企业、与其他企业联盟、委托投资三类。
1、设立附属创业投资企业
设立附属创业投资企业包括设立自我管理基金、委托管理基金或设立第三方基金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都是公司在企业外部建立的独立核算、自主决策和实施投资活动的子公司。在投资方向选择上会协同母公司战略进行投资决策,但掌握足够的投资项目决策权和管理自,在设立方式和补偿方式上与传统的风险投资公司相似。这一模式与内部投资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避免母公司办公文化的影响,保持投资机构的专业性和灵活性,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可以与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有效的竞争。但这一模式同样存在不足之处,作为独立的法人,投资机构在选择风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可能更关心自身的项目回报率和短期的财务收益,有可能偏离母公司战略目标。因此,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应当建立符合母子公司利益的考核机制,增强二者之间的协同能力。
2、建立投资战略联盟
风险投资战略联盟是指传统实体公司之间,或实体公司与传统风险投资机构之间通过某种合作形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出资进行风险投资。具体的合作性质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公司与战略伙伴直接参股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二是建立在合作契约上的非股权式联盟,三是建立合资企业。其中联盟协同度最高的是建立合资企业,最低的是建立在合作契约上的非股权的联盟。这一组织模式下的公司风险投资,优势首先在于可以获得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使得投资的领域更为广泛,同时有效的分散了单个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时面临的高风险。其次,建立联盟的企业之间往往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互补关系,通过在风险投资领域的联盟可以促使企业更好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而此种模式相应的缺陷在于很难确保联盟的风险投资方向都能符合双方的战略目标,在合资企业的管理上若不能达成一致,势必影响投资公司的正常运转和投资效率,甚至影响到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3、委托风险投资
委托投资是指公司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或基金进行风险投资。目前这一模式下采取的委托方式有有限合伙方式和FOF方式。有限合伙方式是由专业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GP),而由委托公司担任有限合伙人(LP)。而FOF(Fund to Fund)方式则是在基金旗下设置特殊项目体进行不同领域的投资,或是代表基金购买其他的风险投资基金。委托投资的优点在于可以让专业的风险投资家进行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与管理,投资更为专业化。委托投资公司不掌控风险投资公司,避免由于风险投资企业与委托投资公司在公司文化上的差异导致融合难题。不足之处在于公司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介入程度低,由此增加委托—的监管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知:不同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目标有差异,而不同组织模式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从事风险投资的企业首先要确立进行风险投资的目标,并根据企业目前所处阶段的可用资金规模与抗损失能力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但无论哪种公司风险投资组织形式都将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公司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一套严格规范的项目评估筛选机制,做到预防和控制风险,平衡财务目标与战略目标,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①王冠东. 公司风险投资—CVC—三阶段的战略价值创造[J].技术与市场,2010(2)
②成思危. 风险投资在中国[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③罗国锋,谈毅,黄卫来.2007年国际风险投资研究特征及前沿动态综述[J]. 公共管理学报,2008(5)
④《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07?
关键词: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筹资方案;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10-02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左右,上缴财政税收已超过50%,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此看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却由于融资困难、筹资渠道不畅而受到严重制约,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改善中小企业的筹资状况,理顺筹资渠道,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优化筹资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
1 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筹措的主要渠道
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看,企业的资金筹措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部资金筹措,另一类是外部资金筹措。
所谓内部资金筹措就是企业依靠自有财产投入来满足发展及投资需求。在企业内部通过自有资金、留存收益、折旧计提、闲置资产变现、应收账款转让、国家资金扶持(减免税及国家补贴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它是企业原始积累的主要部分,是企业融资时最先考虑的方式,也是构成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外部资金筹措就是向公司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措资金。在企业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自然会将目光投向外部,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与内部资金相比,虽然外部资金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但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内部资金往往规模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发展与投资所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还要依靠外部资金的筹措。
外部资金筹措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向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如从银行直接借贷,或从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处获得资金。另一种是向非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如通过商业信用方式获得往来工商企业的短期资金来源,向设备租赁公司租赁相关生产设备获得中长期资金来源等。第三种渠道则是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
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其自身实力无法与国内大型企业相比,内部留存利润少,内部资金严重不足,单纯依靠内部留存利润实现资本的周转循环利用是不太现实的,很大部分筹资都是依靠外部资金。而外部筹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手段单一,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加之金融机构从风险角度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比较谨慎,同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经营存在着更高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管理素质,更新筹资理念,拓宽筹资渠道,学会利用各种信贷工具多元化筹资,优化筹资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筹资方式,以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如何拓展中小企业资金筹措渠道
2.1 通过风险投资筹措资金
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潜力的行业或中小企业并参与其管理的股权投资,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融资行为。与传统银行借贷关注中小企业安全性不同,风险投资旨在扶持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通过风险管理,驾驭风险,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经过一定年限的发展,风险投资将从目标企业中退出。国外不少知名企业如雅虎、戴尔等都是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结合的成果。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中小企业从风险投资中获到融资,从而得到了发展。但是,风险投资在我国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要想引入风险投资,必须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层人员,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2.2 通过基金担保贷款获取资金
中小企业风险基金担保贷款是一种银政合作新模式。该模式下,政府出资设立小企业风险基金,在银行核定的担保额度,为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不争的实事,并成为各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地政府针对这一难题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广东顺德区出台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基金担保贷款执行优惠利率、免抵押、担保费率优惠(不高于1.8%)、免收保证金(贷款额10%的保证金由担保基金垫付),并对在顺德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担保贷款的企业给予30%的利息补贴;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出台了《关于促进就业基金担保开业贷款的试行意见》及《实施意见》,为小企业融资带来了福音;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小企业的借款人发生的小额担保贷款利息据实全额补贴。2008年以来,宁夏为缓解创业者和创业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不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扶持范围。截至2012年8月底,全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82亿元,扶持创业12 258人,带动就业
44 865人。所以,通过基金担保贷款获取资金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2.3 通过保单质押贷款获取资金
这是保险公司为投保人提供的融资新渠道。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开始销售的“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就具有保单质押贷款的功能。保险条款规定:投保人缴付保险费满2年以上,且保险期已满2年的,可凭保险单以书面形式向保险公司申请质押贷款;借款金额是保险合同当时的现金价值扣除欠交保险费、借款及利息后余额的一定比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安联大众人寿保险公司和友邦保险公司规定为70%;太平洋保险公司规定为80%),时间最长为半年。
2.4 通过个人典当贷款获取资金
借款人只要将有较高价值的物品质押在典当行,就能取得一定数额的贷款。有的典当行还开通了网上个人典当贷款业务,借款人可以通过网上办理贷款预约登记、申请贷款、还款和贷款展期等电子商务。
3 优化中小企业筹资决策方案
企业筹资成本是决定企业筹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来讲,无论从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筹措资金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不同的筹资渠道与不同的筹资方式所付出的成本大小是不同的。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应从多方面考虑优化筹资决策方案。
3.1 对筹资总收益大于筹资总成本的分析
现在来说,伴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愈迅速,现在中小企业炙手可热的话题就是筹资。但是,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第一应该考虑的是筹资的成本是多少,因为不仅仅是单一的因素还应该考虑它的风险因素比如说有很大可能存在昂贵的筹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所以在筹资时,要经过深入的探析,要确定了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筹资的总成本时,这样才有必要进行筹资。这也是企业进行筹资决策的最主要的条件。
3.2 企业筹资规模的考虑
因为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不是什么都不需要的,企业也要付出成本,所以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第一要知道企业筹集资金的规模是多大。因为如果筹集资金太多的话,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也会提高筹集资金的成本;还有就是可能会造成企业负责的东西过多,这样会增加企业在经营方面的风险。但是,企业筹集资金不足的话,这样又会影响企业的法人计划以及正常的运营。所以,在进行筹集资金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企业到底需要筹集好多的资金还有企业自身的条件以及筹集资金的困难与否来决定,知道自己的实力不盲目的筹集资金,这样才能合理决定筹集资金的规模。
3.2 企业最佳筹资机会选择
筹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筹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筹资环境和时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筹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为此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筹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便寻求最佳筹资时机,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筹资决策。
3.4 最佳筹资期限的决策
企业筹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企业做筹资期限决策时要在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权衡。短期资金具有占用期限短,对短期经营影响大、资本成本相对低的特点,比较适合于企业流动资产方面的投资,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而长期筹资占用期限长,对企业短期经营的影响较小,但资本成本相对较高,投资风险较大,适合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筹资、发行债券、股票等。
3.5 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筹资方式
企业筹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可以壮大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可以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是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获利能力。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根据企业筹资方式、筹资收益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比如,股票筹资,通常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极大提高。因此,进行筹资决策时,企业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筹资方式。
3.6 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筹资时,必须要高度重视筹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筹资方式。在企业筹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条件,企业所承受的风险大不一样。企业筹资时应认真分析市场利率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贷款利率,尽可能减少筹资风险,降低筹资成本。对各种不同的筹资方式,企业承担的筹资风险大小也不同。为了减少筹资风险,企业通常可以采取各种筹资方式的合理组合,即制定一个相对更能规避风险的筹资组合策略,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筹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总之,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筹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 杨淑娟.中小企业筹资渠道困难原因剖析及解决措施[J].企业研究,2011,(11).
[2] 徐光友.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对策[J].财会通讯,2010,(11).
[3] 何佳.浅析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10,(2).
一、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1、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
企业筹资渠道,是指企业筹资的门路,包括筹集资金的来源和方向。我国企业筹集资金主要分为内部筹资渠道和外部筹资渠道两种。
(1)内部筹资渠道
企业筹集的资金来源于企业自身。主要是指企业自留资金,包括企业自由资金、企业应付税利和利息、企业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内部筹资渠道由于不需要承担借款利息成本,故在资金成本上的负担相对较小,风险近乎于零。
(2)外部筹资渠道
企业筹集的资金来源于企业外部。外部筹资渠道的范围较广,主体包括政府、银行、企业、个人等,内容涉及国家财政资金、专业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经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外商资金、民间团体资金、居民个人资金等。外部筹资渠道的资金来源广速度快,可筹集资金金额较大,筹集到的资金弹性较大,是企业筹资渠道的重要来源。但由于资金来源于外部,一方面需对资金的获取和偿付承担较大风险,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由于借贷而产生的高额成本。
2、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形式。企业的筹资方式属于企业的主观行为,只要筹资方式合乎国家规定的标准,就可以考虑采用。目前我国主要的筹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吸收直接投资
即企业直接从投资者处取得其作为资本投入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按资金来源可分为吸收国家投资、企业法人投资、外商投资、个人投资。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在于操作比较简便,而且投资者往往是企业拥有者,享有企业经营管理权,有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信誉,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较低。缺点是资本成本较高、企业的控制管理权不集中、筹资范围太小等。
(2)发行股票
即企业在证券发行市场发行股票,从而取得投资者的股本。发行股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发行股票的优点包括:一是普通股票的不可偿还性和永久性等特征,致使筹资风险较低,有利于企业长期持续的稳定经营。二是筹资范围较广,可以最大限度地筹集社会资本。三是为获得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的资格,企业会自觉规范自身的资本结构和内部控制。
但发行股票也存在诸多缺点。一是股票投资的风险较高,导致必须设定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才能吸引投资者,故资本成本也较高。二是股票发行需支付相关的发行费用,筹资费用较高。三是股票发行需经历较长的周期和繁杂的审核环节,难以满足企业应急性的筹资需求,及时性较差。四是发行股票可能会分散原有股东的控制权。
(3)发行债券
即企业在证券发行市场发行债券,从而取得向投资者借入资本,属于企业的负债范畴。发行债券的优点包括:一是债券的风险相较股票更低,而且债券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减少应交所得税,所以其资本成本也较低。二是债券的发行费用也比股票低。三是发行债券所取得的资本属于企业负债,不会分散股东控制权。
但债券具有偿还性和期限性,筹资财务风险较高,且债券发行有着诸多限制条件,能够筹集的资金金额受限。
(4)银行借款
即企业从银行处借入的资本,属于企业的负债。银行贷款筹资是我国企业的第一大筹资方式,其优点包括:一方面,企业借款筹资只要达到银行的条件即可取得借款,筹资所需时间短,较为迅速。另一方面,借款筹资成本较低,且具较大弹性,可以与银行进行协商。
其缺点主要是银行借款的财务风险较高,需按时还本付息,一旦失去偿付能力,则可能面临高额滞纳金,甚至破产。同时,借款限制条件较多,银行要保障其资金的可收回性,对企业有着严格的信用评级标准,严格限制借款期限、规模等。
(5)商业信用
即企业在往来业务之中,产生的产品赊购和货款预付。商业信用筹资的具体形式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商业信用为企业争取了短期的资金使用期,取得较为简易,筹资方便,且无需提供任何抵押担保,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但其筹资成本较高,所筹资金使用期限相对较短,一旦企业未能还款,会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企业的信用,受外界干扰较大。
二、影响我国筹资渠道及筹资万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多种多样,影响我国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选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即资金要求、企业自身、筹资风险、筹资成本和资本结构。
1、筹资数额
筹资数额即企业需要筹集的资金量。筹资数额应该与企业实际资金的需求量相呼应,根据企业实际的资金需求量来确定恰当的企业筹资数额,筹资数额与企业需求量不一致,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企业的损失。
2、筹资时效
企业筹集资金具有一定时效性的要求。这要求企业在资金急需时能够迅速筹集所需资金;在不需要时能够及时的偿还,而不因资金闲置或拖欠产生额外的费用。
3、使用期限
由于企业发展项目持续时间不同,企业筹得的资金也有其一定的使用期限。资金使用期限较短,则企业需要筹集短期资金;使用期限较长,则企业需要筹集长期资金。
电力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日益激励,在复杂多变的市场背景下,电力行业的投资决策行为可以通过系统的科学论证来积极应对市场和政策的调整变化,不断提升行业的市场竞争水平。作为反映企业管理层主观能力和经营价值的重要途径,投资决策行为的成败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为企业带来战略性的颠覆改变。电力行业的投资决策依赖于行业自身的发展特征,在关键性和战略性的决策行为上根据不同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目标和可支配资源进行科学判断,同时对投资决策的风险问题进行客观地识别与量化,因此在投资决策等环节中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来决定决策的实行,加以定性分析对决策进行判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化,电力行业在投资决策中必然面对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及政策影响等多层次的干扰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对投?Y决策的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的对投资决策进行探讨,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共同实现决策的准确性。从投资决策的活动特征来看,投资决策体现了企业管理层的智慧,但实质上代表了企业整体发展中的集体决策行为,是建立在企业发展和资源基础上的综合性考虑。正确、科学的投资决策需要充分获取投资项目的各种信息,对信息处理做到真实、客观,在合理的判定系统中积极借鉴业内专家学者的相关意见,充分调动不同组织部门的积极性,明确职能分工,实现投资决策行为向着合理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趋势发展。
1.电力行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1.1投资决策者因素
投资决策的主要行为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因此投资决策者的综合能力是投资决策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经济发展基础行业的电力行业,在投资决策中的行为主体虽然依赖于电力企业自身发展中的现状,但这种集体决策行为更体现在管理人员的个人思维中,其专业知识、企业社会责任感、管理能力、投资经验及掌握的投资决策信息等都直接影响投资决策行为的成败。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电力行业及企业的决策在追求经营发展利润的同时更需要考虑企业或行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感、生态责任感及政策调整要求等,因此对投资决策者的衡量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通过多指标要素的评价来促进决策者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投资决策。
1.2决策依据因素
电力行业的投资决策制定需要根据一定的行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参考,在投资决策目标的引导下对不同的决策因素进行量化分类考核,根据内、外部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大小、周期等进行投资影响因素评价。在投资决策的众多要素中,信息是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了投资标的的信息、所掌握资源的信息等,在掌握不断完善的投资信息并保证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充分了解投资环境和可行性,分析投资决策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避免陷入盲目投资的困境。
1.3投资决策方法和原则
在投资决策主体综合考量多种决策影响要素后需要遵循一定的投资原则,按照既定的投资决策方法执行。电力行业基础性的行业特征决定了行业的投资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服务的影响,在保障其他产业生产建设电力服务的同时对资金、人力等进行综合分析,按照投资原则和投资方法合理分配资金等资源。在投资实践中,投资决策方法和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随着政策的调整、投资环境及投资资源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投资决策的方法和原则应在投资决策目标下及时地调整,根据决策影响要素的变化科学地改变决策方法。
1.4投资决策方式
投资决策在一定的决策原则和决策方法下通过行业内的不同组织形式实现投资决策目标,这种组织形式是投资决策方式。目前,电力行业内的投资决策组织实现方式一般有独断和集议两种途径,而不同的投资决策方式各有利弊。一般来看,独断的投资决策方式能够高效的完成投资决策,一般有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执行,因此在执行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独断的投资决策往往欠缺对决策影响因素的考虑,容易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甚至失败。集议的投资决策方式可以充分综合多种参考意见和有益投资信息,最大化的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盲区出现,但这种方式往往降低了投资决策的效率,在执行力方面也低于独断的决策方式。另外,集权的投资决策方式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高于独断的投资决策。
2.电力行业投资决策的运行机制分析
2.1动力机制
从电力行业的投资决策产生的动力机制分析来看,行业内部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是主要动力,在不同利益引导下对电力行业内部的决策主体产生直接影响。对于投资决策的电力企业个体而言,投资决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因此企业管理层必然根据产权在投资决策实施后的结果预判而进行投资决策行为的调整,并针对不同的利益与产权分配来执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电力行业在并购重组中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投资决策行为必然为参与的利益主体产生不同的价值分配,因此不同的参与投资决策的主体在不同的利益和产权分配方式支配下产生不同的决策预期,其结果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行为的动机。
2.2信息保障机制
2.2.1外部信息保障机制
电力行业的投资决策中的外部信息是重要的干扰因素,因此针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及项目信息,参与的投资决策企业需要委托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机构对投资的标的企业或项目进行财务审核,从被投资企业经营发展中科学的评估市场价值、投资风险及行业发展前景等,为投资决策主体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外部信息进行核实的过程中,被投资企业和决策主体企业都必须避免向中介评估机构进行信息泄露,严格控制企业高层或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倾向性透漏行为,避免中介机构做出迎合一方的失真判断,同时也要避免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投资决策的任意环节中,防止出现利益支配下的倾向性评估行为产生。
2.2.2内部信息保障机制
对于投资决策主体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保障机制建设方面,一方面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合理地信息公示,根据工作职责的分布方式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投资决策信息共享与沟通,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确保广大员工的民意顺畅。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中需要不断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优秀办公信息管理软件的辅助下提高内部组织的信息管理化水平,通过信息系统内部的层次沟通与共享机制对投资决策的内部信息进行有效地传递,并及时获取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多种反馈,强化对信息识别的验证,为投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内部信息基础。
2.3协调机制
投资决策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颠覆性的改变,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投资决策行为的成败必然影响到众多人的利益分配,需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保障投资决策的顺利进行。从人的物质性和利己性出发分析,企业管理层和一般的员工在投资决策行为目标预判和利益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对投资决策的认知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利益分配引导下的不同部分和群体必然产生了对投资决策的不同动机和行为,动机的不一致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的执行效率。因此,协调机制可以保障企业管理层及普通员工在投资决策信息客观存在上的主观一致性,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更加顺畅地沟通与共享,保障投资决策的顺利进行。
2.4实施机制
投资决策行为在实施执行中一般由第三方的专业机构来实现,执行者与决策者的分离是投资决策实施的基本原则。投资决策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投资部门、财务部门、运营部门及人力部门等多部门的分工与合作,因此在投资决策总指挥团队的分工需要统一实施思想,提高投资决策的执行力,在做好投资决策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有效共享的基础上促进执行小组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制定科学的执行制度来保证工作中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及时准确的实行投资决策行为。
摘 要 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融资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资金配置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即社会资金配置都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之上,市场作为一种组织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交易的结合点。但从现阶段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脱困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改制不彻底,还未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影响了国有企业进一步获得资金的支持和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融资方式
一、国有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获取资金的形式、手段和渠道。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
(一)内部筹资
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筹措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主要是供应商的应付未付款或预收款和历年的留存盈余;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可以节约成本,避免同外部投资者的交涉及签署相应的条款。
(二)外部筹资
是指从企业本身以外的对象筹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的。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债务融资,即通过银行或者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二是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其中,债务融资还可以分为间接债务融资和直接债务融资。间接债务融资是指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融资;而直接债务融资一般是指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外部筹资中的直接债务融资与发行股票融资又统称为直接融资。外部融资中如果是上市国有公司,那还包括境外融资。境外融资对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境外融资最主要的方式是境外上市,即通过在境外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亿美元,尤其是2005年,由于有交通银行、中国神华集团等大型企业,使得这一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筹资额达到了206. 47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在海外上市的近310多家中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 700亿美元,为深沪两市A、B市场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规模都呈现升级趋势,大型国企现身于其中的次数越来越多,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很高。如前几年上市的中电信、中联通,2005年上市的建行,2006年上市的中行、工行等,都是为国家创利的骨干企业。二是融资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融资规模比2003年增长了59%,2005年比2004年几乎增长一倍。三是上市地点相对集中,美国、香港两地是国企海外上市的首选地,尤其香港已成国企境外上市的主要舞台。四是海外上市越来越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例如国务院专门制定的《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等法规。各个地方政府也分别对本地上市企业给予重奖。
二、国有企业的其他融资方式
(一)政策性融资
政策性融资是根据国家的政策,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政策性银行对一定的项目提供的金融支持。主要以低利率贷款的形式,其针对性强。政策性融资适用于具有行业或产业优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通常要求企业运行良好,且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基础管理完善等等。政策性融资成本低,风险小。目前中国政策性银行有三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以国家粮棉购销储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的一家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融资领域为城市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近几年来国开行逐渐把城市公共设施领域培育成为成熟的商业领域,并不断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使经济增长由重大项目的单一拉动向城市化的全面拉动转变,配合了国家投资拉动的政策效果,成为我国中长期投融资领域的主力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及各类境外投资的政策性融资主渠道,外国政府贷款的主要转贷行和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的承贷行。
(二)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适用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具备以下内涵:一是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二是承租人选定拟租赁物,由出租人出资购买;三是供货方、出租方、承租方三方当事人的基本经济关系同时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合同;四是租赁期间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必须明确;五是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对租赁物有购买选择权。融资租赁在国有企业融资中的优势:融资租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承租人无需立即支付所需机器设备的全部价款,就可利用租赁物所产生的利润支付租金。另外,融资租赁还具有对企业信用要求较低、还款方式灵活的特点。而国有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于采购机器设备,这与融资租赁方式恰好相吻合。融资租赁的特征决定了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引进战略投资者
战略投资者是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与发行人具有合作关系或合作意向和潜力并愿意按照发行人配售要求与发行人签署战略投资配售协议的法人,是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我国在新股发行中引入战略投资者,允许战略投资者在发行人发行新股中参与申购。主承销商负责确定一般法人投资者,每一发行人都在股票发行公告中给予其战略投资者一个明确细化的界定。具体来讲,战略投资者就是指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优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谋求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国有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增资扩股或出售国有股权等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达到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产品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国际战略投资者)所具有的市场视野、产业运作经验和战略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也更有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协同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企业的收入、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带来企业业绩和股东价值的提升。战略投资者更加着眼于未来市场的长期利益,而不像金融投资者那样往往寻求短期的投资回报。
(四)BOT和BT方融资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的银根压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筹集建设资金成了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原有的投资融资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建设企业及其关联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阻隔,资金缺乏有效的封闭管理,风险和收益分担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发商、建设企业不能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有机循环闭合体,优势不能相补,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流动与运用。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对项目进行立项,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前期工作,将项目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转让给投资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项目未来的收益情况对投资方的经济等实力情况为项目提供融资贷款,政府与投资方签订BT投资合同,投资方组建BT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竣工后,按BT合同,投资方将完工验收合格的项目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BT模式仅适用于政府基础设施非经营性项目建设;政府利用的资金是非政府资金,是通过投资方融资的资金,融资的资金可以是银行的,也可以是其他金融机构或私有的,可以是外资的也可以是国内的。
可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各种直接融资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关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安排内部融资、外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企业自主融资提供了条件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93年至2004年,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情况为:境内股票融资额为8 983.46亿元,占境内股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三者的比重为5.21%;银行贷款融资额为161 299.98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93.59%;企业债券融资额为2 063.49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1.20%。以优序融资理论为指导,借助我国不断完善的债券市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债券融资比重,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经验,我国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企业的债券融资方式,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债券融资的比重。
参考文献:
[1]曹斌.中国筹资现状简析.经济师.2008(6):65-66.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学者海默对跨国公司的分析,他认为,大企业之所以到海外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定优势,这种优势具有垄断性,导致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正因为企业具有垄断优势,而东道国的贸易政策恰好使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于是便发生了对外投资。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很多小企业也纷纷进行国外投资,因此该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不具普遍性。
英国里丁大学著名的跨国公司问题专家约翰・邓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的理论,称为“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种优势。一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它指企业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以及拥有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前者包含技术优势和营销技巧、科学管理技能等优势,这是吸收了垄断优势理论的观点;二是内部化优势,它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三是区位特定优势,即东道国固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邓宁认为,一个企业必须拥有三方面优势,才能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该理论较符合我国外商投资的现实,但偏重强调外国投资企业,而对东道国企业的主动创造条件、积聚优势与外国投资企业合作分析不够。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加以引申,并以波特的价值链为基础构造东道国或地方政府、企业互动、合作创造优势的吸引外资模型。
源于科斯交易成本概念的内部化理论试图扩展解释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为,该理论认为,因为外部市场交易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而订约者无法事先订立一个完备的合约,而导致外部交易成本很大,特别是知识产品的市场尤其不完善,使得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外部市场有效地协调经营活动,于是企业便产生了海外投资的动机,以公司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使资源和产品在公司内部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该理论特别强调知识产品的特殊性,它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因此拥有知识产品的企业不愿出售而愿意采取内部化方式利用垄断知识。
二、外商投资知识价值链模型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一个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其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整体的相对成本都有所贡献,正是每一个环节的高效率才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但一个企业一般不可能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比竞争对手更优秀,而只是在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上才具有比较优势,比如像耐克的技术设计与开发能力,形成了如普拉・哈拉德所说的核心竞争力。而一个独特产品设计、不同凡响的销售网络等恰恰是海默所论证的垄断优势。因此一个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某个价值环节,也就相对拥有某种垄断优势或所有权优势,按照邓宁的折衷理论,当一个企业具有所有权优势,而且恰好匹配另一个国家区位优势,则会有投资冲动,形成跨国投资。
我们根据价值链的构造原则,可以将价值链的上半部分改造为区位优势,它由政府服务环境、人力资源存续环境、产业配套供应环境和市场潜力四个部分构成,它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外部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包括吸引外资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政策的稳定程度、地方政府服务的效率等。人力资源存续环境主要指劳动力供应的充盈程度、劳动力水平、劳动力继续学习和培训环境。
而生产产品所必须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生产加工知识、销售与服务知识均为特定企业所拥有,我们称拥有上述一项或多项知识的企业具有知识所有权优势。
假定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比较区位优势或者没有比较劣势,那么外商的投资方式抉择完全以知识拥有的丰缺及完整程度为依据。如果一个跨国企业拥有全部知识的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相匹配,外商倾向于采取完全控股的投资方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一个外国投资者只具有一项或其中几项知识的比较优势,它还必须寻求另外几项知识具有显著优势的东道国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形成所谓的合资经营企业或者合作经营企业;如果在当地无法找到具有互补性知识显著优势的企业,则外商经过成本―收益的分析,倾向于完全控股。
假定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比较区位劣势,外商投资风险较大,按照邓宁的折衷理论,外商选择所有权许可经营方式。不过,对拥有知识的外商而言,采用这种方式期望收益较低,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买方处于信息的劣势,导致谈判交易成本很高。此时,拥有知识的外商抉择的参考依据将是知识的特性。如果拥有的知识是专门知识,其传播成本高,那么选择许可经营是无利可图的,还是倾向对外投资。如果是一般性知识,其传播成本较低,采用许可经营就有利可图。至于投资采取什么方式,外商因不具备区位优势,独立控股的投资倾向很低,那么他面临的选择是建立合资企业还是合作企业。考虑这个问题主要分析投资双方的知识集合,如果知识集合能够具备较全面的优势,选择合资方式的可能性较高;如果某个知识欠缺或不具优势,而且获取或控制该知识的成本较高,那么选择合作投资方式比较符合外商的利益。
三、利用外商投资知识价值链模型的条件
根据外资投资策略模型,一个地方或一个企业要使利用外资有明显成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创造良好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由政府效率、产业政策与结构和社会资源组成,是长期积累演化的结果,体现一个地区的产业定位和综合优势。首先要求政府是服务导向的政府,培养技能性和职业性人才,引导本地区进行准确的产业定位,形成比较好的产业集群效应。
(二)培养有竞争力的特色企业
必须拥有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如生产加工知识、管理知识、销售与服务知识等。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着力发展民营企业,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创造同等的竞争环境、强化竞争效应。使企业尽快在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培育自己的独特优势。
(三)培育形成较为公开透明的产权转让机制,使外商投资者能采取更节约交易成本的并购方式进入本地区
这即包括财产权利定价机制和转让机制的完善,也包括知识产权交易保障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保留盈余 融资方式 应用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4年组织的第十二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公布了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企业经营者感觉突出的是宏观调控后企业的贷款、运输和征地难度加大。57.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目前资金“紧张”,比去年提高9个百分点。可见。融资是企业常规性的课题。
融资,是一个有着广泛内涵的概念,既包括外部融资又包括内部融资。其中内部融资主要有保留盈余融资方式和折旧融资方式,我们这里重点讨论保留盈余融资方式。
一、保留盈余融资方式的优势
保留盈余融资,是以当期可供分配利润中保留一部分不进入利润分配环节,用于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内部融资活动,其性质相当于股权融资。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留盈余融资方式是一种财务负担最小、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保留盈余属于企业内部资金运用的一种策略选择,并不发生企业资金规模外延的增大,也不发生与企业外部的实质性财务关系。所以,其融资成本接近于零,既无显见的筹资成本,也不发生用资成本。是最为经济的一种融资方式。
(二)保留盈余融资方式下用资风险的保障程度较高
由于保留盈余融资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所得。是企业经营者辛辛苦苦赚下的钱,与企业经营者具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在用资过程中起到一种内在的约束作用,企业经营者就像用自己的钱一样。故其用资风险的保障程度较高。
(三)保留盈余融资方式可提高公司权益性资金的比重,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稳定公司的资本结构
保留盈余是企业利润分配决策的关键。从所有者角度来说,当企业预计投资收益率大于保留盈余资金的机会成本时,所有者愿意接受企业采取保留盈余融资方式;当企业预计投资收益率小于保留盈余资金的机会成本时。所有者将难以接受这种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决策形成一定的制约力。同时。保留盈余融资方式会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直接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从而使企业利益格局向有利于所有者的方向调整,这是促使所有者接受这种融资方式的内在动力。
保留盈余。使企业盈余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公司易于较好地控制公司的经营运作,如不必发行新股以防止稀释公司的控制权。这是股东们所愿意接受的。避免发放较多的股利。使高股利收入的股东合法避税,也是有益于股东的。同时。这种低股利政策还可以减少因盈余下降而造成的股利无法支付、股份急剧下降的风险。将更多的盈余再投资。以提高公司权益资本比重,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稳定公司的资本结构,无疑对公司是十分有利的。
可见。企业采取保留盈余进行融资。有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对外传递着一种利好的信息,提升了企业的信誉度。提高了企业举债融资能力。对于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起到良好的造势和推动作用。
二、保留盈余融资方式在我国企业运用的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很早就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1)内部融资、(2)外部融资、(3)间接融资、(4)直接融资、(5)债券融资、(6)股票融资。即,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中首选内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首选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中首选债券融资。西方国家的企业正是遵循着这一原则进行融资并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啄食顺序却与梅耶的啄食顺序原则背道而驰。
(一)国有大型企业
当前我国国企的经营者普遍认为银行贷款是最佳融资方式,因为资金是国家的,能还就还,还不起就不还,反正“肉烂也是烂在自己的锅里”:有的认为发行股票是最佳融资方式。因为既不必还本。也可不分红派息。因此。这些国企把外部融资中的股权融资作为首选。内部融资仅仅作为万不得已时的融资手段,这些错误的融资观念造成企业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
国企的经营成果令人担忧。明亏、暗亏占相当比例,因此表现出对外部资金的严重依赖。特别偏好外部融资。
(二)中小企业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过于依赖内源融资。根据世界银行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中国私营公司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这个比例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一60%以上。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而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业主资本大约占30%左右。显著低于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比率;股权融资占到18%。金融机构贷款占到42%。则显著高于中国当前的中小企业的相应比率。
三、保留盈余融资方式在我国实际运用的局限性
(一)企业融资观念的阻滞
我国企业界普遍对外部融资方式感兴趣,追求资金来源外延规模的增大,看重企业资金来源总量的增加。这部分融资占企业融资总量的80%以上。拉詹和津加莱斯ira-jall and Zingales,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金融发达的国家,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其发展速度超乎寻常地快。在我国,金融市场还不是很完善。更应明确企业的最佳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一个企业应主要依靠自身积累谋求发展,而不能总是指望所有者追加投资、债权人恩赐或政府赦免求得生存机会。这就像一个健康人是靠自身的造血机制来维持生命的。而不是靠输血、输液来维持生命的。企业应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大练内功,提高盈利水平。为扩大再生产留足利润。为此,要搞好现有资产的存量调整。减少资本的闲置和低效使用状况;强化投资决策能力。减少决策失误;改善应收账款管理,完成“惊险的跳跃”;增收节支,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增强发展后劲:等等。
(二)内部环境的制约
我国企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市公司和规模较大的企业。这部分企业所需资金庞大,保留盈余部分目前在这些企业往往所占比重还很低,不能满足其迅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国家、银行及证券市场就有了较大的依赖性。特别是上市公司。我国证券市场管理又制定了种种限制性政策,使得企业保留盈余融资幅度难以放大和持久。另一类是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起点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内部造血机制薄弱。保留盈余部分不大。引不起企业经营者的关注。往往把更多的融资工作放在外部融资方面。
(三)外部环境的不利
摘要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过程中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风险投资的退出存在风险,但风险并非仅存在退出这一个阶段,从选择投资项目开始就存在风险。从风险投资的项目选择、风险资本注入企业后的管理、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四个方面来阐述对风险投资退出风险的控制。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控制退出时机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投资工具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风险投资退出是因为其关键环节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外关于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理论的理论体系主要着眼于各种退出方式的比较选择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相关的研究。国内则主要是介绍和比较各种退出方式的优劣、适用条件以及我国的使用障碍等,对退出的风险控制研究则较少涉及。风险投资存在风险,而风险投资的退出本身也存在风险,这种风险在风险投资的项目选择、风险资本注入企业后的管理、风险投资退出环节均存在。因此,本文从风险投资的项目选择、风险资本注入企业后的管理、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四个方面来阐述对风险投资退出的风险控制。
1风险投资退出的风险分类
风险投资退出所面临的风险有来自被投资企业外部的和内部的风险以及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的选择所带来的风险。
(1)来自被投资企业外部的风险有:政策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环境风险等。政策风险主要指政府在指导经济工作时所做的突然性政策转变,这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有致命的威胁。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投资收益率的变动,从而使投资人的收益受到影响。通货膨胀风险是指当物价上涨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可能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环境风险指企业的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形成的风险。
(2)来自被投资企业的内部风险有:技术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技术风险是指由于即技术不成熟、不完善给产品开发带来的问题,影响高新技术产品的成功。管理风险指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企业破产、亏损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风险投资家能否成功运作风险资金与管理是否到位密切相关,如果创业者素质差、独断专行,员工无凝聚力、管理松散,必然使管理风险增大。道德风险是指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投资者所不具有的内部信息(信息不对称)从而牺牲投资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私利。
(3)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带来的风险。选择何时退出和选择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退出对风险投资的成功退出非常关键,其中也并存很大风险,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投资者的收益受到影响甚至投资失败。
2风险投资退出的风险控制
风险投资中存在着多种风险,一般来说,外部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是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所无法控制的,风险资本家主要采取尽可能回避的态度。因此,风险投资家主要关注的是来自风险企业的内部风险和退出环节的风险。因此如何控制风险投资退出所面临的利率风险、通胀风险和环境风险等所有企业经营所必须面对风险,在此不予分析。由于选择风险投资项目和投资后对企业管理对于风险投资的退出非常关键,直接影响退出绩效。本文并非单纯分析退出这一个环节的风险控制,而是从选择风险投资项目、投资后对企业的监督指导和管理、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的选择四个方面来分析风险投资退出的风险控制。
2.1风险投资项目时的风险控制
选择什么样的项目进行投资是风险投资操作的首要问题,也是整个风险投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是否能顺利退出。风险投资家在选取项目时要对项目做具体的、长远的分析。风险资本家在分析某个投资建议是否可行时应该从管理者、市场和技术三个方面考虑。风险资本家应从各个角度去考察企业领导者是否在他从事的领域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否掌握市场全貌并懂得如何去开拓市场,是否懂得利用各种手段去筹措资金,是否有将自己的技术设想变为现实的能力,是否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是否能组建一个由具有各方面专长的人才组成的相辅相成的管理层。风险资本家还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市场的认识,分析判断待投资项目和技术的市场前景。该项技术能否形成产品并有广阔的市场。
2.2投资后对企业监督指导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投资项目确定后,根据协议,风险投资家就要为风险企业注入必要的资金,支持风险企业的发展。一般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不仅仅只是不断地注入资金,满足其发展的资金需求,而是要完全地参与到风险企业的发展中去,参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因为,对于风险企业,其创建者多是一些技术专家,相比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他们的弱项,他们一般都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风险投资家正好和风险企业家形成了互补,他们拥有市场研究、生产规划、经营战略、财务法律方面的优势,并且在社会上有广泛的信息与关系网络,可为风险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规范管理。因此,风险投资的资金投入阶段,是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阶段,风险投资家必须要全面的融入到风险企业中去,利用自己在管理、财务方面的专长,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为其风险投资的顺利退出奠定基础。
2.3选择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风险控制
从理论上看,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时机应为收益最大化的那一点,但由于在退出中涉及到诸多复杂因素,如政策、市场和法律等的影响和干扰,实际退出时机与理论的最佳退出时机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下面从企业的产业周期、企业股权价值和退出方式这三个方面分析风险投资家应如何选择退出时机来控制退出风险。
(1)从企业的产业周期看,普遍认为风险投资应该在被投资企业的“成熟期”退出。而针对一些由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在成长期就破产的企业和发展一般的企业应该尽早退出;针对那些发展到成长期后期,由于技术替代以及改进等使得竞争加剧,盈利降低的投资项目也应该在竞争对手产品入市前尽早退出以获取高回报、早回报。针对少数闯过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在成熟期的前期发展成为中型企业,在符合正式股票上市标准时,可上市退出以便获取高额回报。
(2)风险投资家根据企业股权价值决定退出时机。当风险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严重问题时,如计算出的股权持有价值小于零时,风险投资家应立即退出。如果市场中出现某一项目给风险投资家带来的股权持有价值大于现有项目的股权价值,风险投资家就应果断实施退出,撤出资金进入下一个风险投资项目。
(3)最佳退出时机与适宜的退出方式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采用何种方式退出往往与当时的金融环境有关。若金融环境良好,风险投资家一般优先考虑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方式退出。那么在企业符合上市标准后,可以获得最大收益时应选择退出。在行业和经济衰退时期,并购活动增加,信息不对称程度高。这个时期对于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退出并不有利,对于收购有利。若风险投资采用出售方式退出,风险企业的出售应该选在企业未来投资收益的现值比企业的市场价值高才时,这时风险企业获得的利润最大,最有利于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利益。
综上所述,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选择受到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处的金融环境,风险投资家和被投资企业的预期收益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选择时机退出。
2.4选择退出方式时的风险控制
风险投资家在进行风险投资时总是希望通过投入最少的资本,获得最大的资本收益,而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因此慎重选择风险退出方式是控制风险投资退出风险中及其关键的一步。各种退出方式中,公开发行上市的回收倍数最高,其次是股份回购,再次是收购,最后是清算。然而,现实中最优先考虑的并非一定是公开发行上市,最后考虑的也并非都是清算。为使投资风险降低,风险投资家在选择时,需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主要有:
(1)风险企业自身经营状况。风险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或者行业不景气时,必然要采取清算退出。当经营状况较好,达到预期目标时,采用股权转让方式。其中,能否采用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退出,还要看企业财务数据是否达到上市要求,企业家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上市的各种费用。能否采取出售和回购,还要分别看企业家能否找到合适的接收方,以及风险企业家的购买能力。
(2)风险投资家的偏好。希望减少退出的复杂程度和花费,实现资本一次性迅速退出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出售或者回购作为退出方式。而愿意承担上市复杂的手续、高昂的费用、不能一次退出但是希望得到最高回报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退出。
(3)经济金融环境。如果资本市场不完善,或是资本市场活跃度不够,风险资本家在考虑退出时,就要谨慎选择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方式。产权市场的混乱也会给采用股权转让方式实现退出的企业造成很大阻碍。风险资本家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经济金融的综合环境。
作为风险投资家,在决定退出投资时,应根据风险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外部环境,灵活地选择退出方式,规避由于退出方式选择不当带来的投资风险。
3结语
风险投资的退出对于整个投资环节非常重要,风险投资退出风险的控制也尤为关键。目前关于风险投资退出风险的控制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时间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去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曼红.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刘辉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J].经济师,2004(1)
3谢科范,杨青.风险投资管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杨敏.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析与控制[J].思想战线,2002(6)
5胡茂生,唐波.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5(7)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治理结构
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化对公司治理的决定作用
在企业资本结构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资金的转移会发生权利和义务的变化。各利益相关主体必然要对资金的使用、收益分配和控制等相关的权责利关系进行界定,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对管理者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
第一,具体说来,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他行为的选择,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第二,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决定了投资者对企业控制程度和干预方式的变动。投资者对企业控制权的实施方式选择与融资方式密切相关,
第三,融资方式的选择实质上就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选择。一个企业的业主或经理进行内部融资时,为使投资者同意把资本投入到这家企业,他必须对投资者做出承诺。
第四,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第五,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企业破产清算方式的选择。企业在出现财务危机时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清算,二是重组。
二、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不合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的变化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内部资金的比率明显上升,外部资金的比重有所下降;在外部融资中,证券融资的比重迅速上舟,银行融资的比重有所下降;在证券融资中,债券融资比重上升,股票融资呈下降趋势。
与之相比,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则呈现出另一种格局:内部资金比重因财政投资的迅速减少而在不断下降,企业内部融资率不足25%,外部资金所占比重高达75%以上;而在外部融资中,银行融资占有绝对优势。
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
(一)股权结构的畸形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化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其根本在于股权结构的变动。一般认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融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方式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以银行融资方式为主的模式,
由上可知,首先。由于相对控股股东拥有的股权较多,所以有动力对管理者进行监督与激励:其次,相对控股股东的地位容易动摇,他不再可能强行支持自己提名的原经理人员。因此,就总体而言。相对控股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较为复杂,表现为:
1 未流通股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大。未流通股比例过大,特别是其中的国家股比例过大。截至2001年12月31日,未流通股比例超过50%的上市公司有946家,占我国上市公司总数的81.6%: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未流通股比例更是高达60.5%。截至2003年11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份总数是4518.98亿股,未流通股份合计3013.29亿股,占股份总数的66.681%。
2 国有股股权在公司总股本中占绝对优势,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2001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前5位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在50%以上的占74.4%。首位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50%)的上市公司比例达40.93%,首位股东平均持股比例达44,26%。国家股比例超过50%的上市公司有37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2.4%。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公寓社会化,后勤社会化,模式
0引言
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根据国务院的统一要求,在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大多数高校以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为契机,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利用社会资金,以社会化方式兴建学生公寓,大大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带来了投资主体,利益主体,服务工作队伍主体多元化,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如何实现高校学生公寓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如何实现后勤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如何做到有效及时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在比较分析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改革的模式
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是通过社会化运作,利用社会资金进行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从涉及的利益主体看,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模式:
模式1:初步社会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等学校组建后勤服务企业,实行“一校两制”,事企分开,两权分离,后勤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自筹资金建设并全面管理大学生公寓,同时学校设后勤管理处,通过契约形式代表学校作为甲方行使对后勤企业—乙方的监督、检查、验收、审核等职责和职能。在开发大学生公寓的过程中,政府给予各项政策优惠,使大学生公寓的开发成本得以大幅度下降,既保证后勤企业“有利可图”,又确保大学生能承受得起公寓租金。文献中经常提及的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就属于初步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模式,上海模式中不同的是,其后勤服务企业是由多个高校共同筹建的。
模式2:半社会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引入外部企业,高等学校、后勤服务企业和外部企业紧密合作,土地所有权和投资权分立,高等学校出土地,由外部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学生公寓,并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经营一段年限,学生住宿费归外部企业所有,后勤服务企业进行物业管理。半社会化模式一般采用BOT的投资方式,即学生公寓的所有权归高校,外部企业只有经营权,合同年限一到,学校即可收回学生公寓。这种模式虽然简单,可操作性强,高校、后勤企业和外部企业之间的权责也清晰,但对外部企业来说,只具有学生公寓的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因此无法享受土地升值,企业投资热情不高。文献经常提到的武汉模式就属于半社会化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模式。
模式3完全社会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开发商自行买地,自行投资建设,产权完全归企业所有,高校保证学生入住,企业按市场开发大学生公寓社区,包括食堂,超市,邮屯,银行等。这种模式根据“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外部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也是学生公寓的产权拥有者,经营风险小、每年收入相对稳定,而且随着国民收入、租金和房产价值的增长,资产保值容易。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对高校和学生工作管理而言,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物业公司的管理没有约束力、管理上存在缺陷等。
上述三种模式是三种不同的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模式,它们在学生公寓所有权、投资主体、服务主体、学生工作管理难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三种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模式的比较
学生公寓社会化模式
所有权
投资主体
服务主体
学生工作管理难度
初步社会化模式
高等学校
后勤服务企业
后勤服务企业
容易
半社会化模式
高等学校
外部企业
后勤服务企业
容易
完全社会化模式
外部企业
外部企业
显而易见,这种旅行计划对于确保旅途的安全、顺利等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创业者是否也可以制定一个类似旅行计划的商业计划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种类与作用
广义的商业计划主要是对企业活动进行详尽的全方位筹划,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和市场等各个方面展开分析。狭义的商业计划专指创业的商业计划,它是创业者或企业为了实现未来增长战略所制定的详细计划,主要用于向投资者说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展示自己实现战略和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能力,从而取得投资者的支持。
从根本上讲,商业计划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即加深创业者及其团队对商业机会的认识;缓解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指导企业发展的路线图。如下文所述,商业计划的内容涉及商业模式、市场与行业、产品与技术、竞争对手、团队成员、资源状况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创业者通过主导和参与制定商业计划这个过程,对商业机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从定性升华到了定量;对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以及相应的战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做到了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对于商业机会的优缺点、团队成员的能力与人品等,创业者与外部人――比如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通常是以创业者为代表的内部人占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使外部投资者认为创业者有圈钱或其它不良企图,则很难产生投资的意愿,从而使本来可以给双方带来收益的交易行为无法实现。此时详细记述了方方面面每个细节的商业计划无疑是使创业者和投资者实现信息共有的重要方式,通过仔细阅读商业计划,投资者可以了解创业者所描绘的(不一定是现实中的)市场机会、盈利能力、退出渠道、竞争优势、团队组成、营销战略、财务状况等等,如果投资者认为值得进一步考虑,他(她)会通过实地采访、与创业者面谈、向其他人电话咨询团队成员能力等手段进一步验证商业计划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但是无论如何,商业计划是吸引外部投资者的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奶糖。
一旦创业企业获得了必要的资金等资源,开始了正式的海上航行,那么对企业发展路线图的需求则更加迫切:企业应该在何时试销第一批产品?如何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产品的设计?原材料应该保持多少的库存?应收账款维持在多大的比例?何时第二次募集所需资金?针对这些问题,商业计划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它可以成为指导企业发展的路线图。同时通过对比实际情况与商业计划的差异,创业者及其团队可以进一步挖掘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超出了原来的设想,还是因为内部管理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从而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基本内容
因为商业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外部投资者,所以它的内容构成也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计的。通常而言,一份完整而规范的商业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即封面封页;索引目录;执行总结;企业介绍;产品服务;技术研发;管理团队;市场分析;营销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风险管理;退出策略。
执行总结被称为吸引投资者阅读商业计划全文的灯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效果来看,执行总结要向投资者传递以下信息,即在产品、服务和技术方面具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独特性;商业机会和开发战略是有科学根据和经过充分论断的;企业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时机合适;企业的财务预测分析值得信赖。企业介绍的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点、营业地点、法律形式、联系方式等一般性信息,此外还有公司的发展史、组织结构图、主要产品或服务、业务展望等内容。
产品服务部分的内容比较重要,主要展示本企业产品(服务)的名称、功能、价格、特别是创新性及其相对于竞争产品的比较优势,合理解释为什么顾客会购买本企业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部分的技术和研发与产品服务部分相互联系,主要分析公司需要在哪些方面改善或突破现有技术,以适应未来的技术和市场发展变化;展示研发队伍的力量,可以列出主要技术骨干的背景、经历和研究成果;制定为推出新产品所需进行的研发计划,包括企业研发预算,时间进度以及产品更新换代计划等,最后还要阐述企业计划通过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
管理团队和组织的写作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管理层展示;创业所需要的外部支持和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组织机构。这部分内容的核心作用是使投资者相信:管理团队的专业知识、从业经验使其有能力胜任企业的重担,同时合理的激励机制还会使其努力工作。市场分析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整个市场的大小和市场走势;创业企业的目标顾客群体;企业面临的竞争态势。在分析市场走势时,要重点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宏观环境、政府政策、社会文化、市场需求等。如果可能的话,尽量用具体数据说明整个市场的状况,包括行业的总体规模和未来5年的预期,行业的平均回报率和未来5年的预期等。在分析竞争对手时,要列出所有的竞争对手,用数据说明这些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量和销售金额、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比较、生产规模、产量、设备、技术力量、销售利润、竞争战略、推销方式和售后服务等。最后将竞争的范围缩小,锁定1~3个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充分掌握企业自身的优劣势。
商业计划中的营销计划一般按照4P理论撰写,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在商业计划中,生产计划虽不如其他部分那么夺目,但是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构成了财务计划的基础之一,是商业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尽可能向投资者展示企业拥有和需要的生产资源,将怎样安排这些资源进行生产,以及生产目标是什么。财务计划常常被认为是商业计划的核心和灵魂,投资者通过财务计划可以看到一个好的创意终将如何转化为赢利。需要提醒的是,这部分的写作非常专业,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利润报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所以往往是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完成。财务计划有两大使命,一是通过财务分析进行财务预测,说明融资需求(包括时间和金额),并以此为依托谈判融资的具体事宜;二是通过财务分析所揭示的数据,向投资者展示创业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使投资者有信心投资。本部分的融资计划主要阐述预计的资金需求是多少;以什么样的条件实现融资;企业未来的资本结构如何安排;资金将如何使用;投资收益将如何安排;投资者如何介入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者有哪些控制权和决策权。
创业的高风险是众所周知的,创业投资者在向创业企业投资前总是希望尽可能多地弄清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风险的大小程度及如何降低或防范风险、增加收益等。成功地消除和减轻投资者的顾虑,将有助于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在商业计划书中客观事实地描述风险的来源和将要采取的控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创业投资者通常对创业投资的退出策略极为关注。常见的退出方式主要包括公开上市、并购和企业回购等。通常公开上市(IPO:initial publicoffering)的收益最高,是创业成功的标志,兼并收购(M&A:merger andacquisition)是指把企业出售给大企业或集团,回购指企业根据预定的条件回购投资者手中的权益。
注意事项
商业计划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美国的一位投资者曾说,商业计划通常要比天气预报准确10%。因此创业团队必须针对投资者的这个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主要是周到细致的事先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行业、环境和政策背景、竞争对手和客户、供货商等;调研对象包括行业协会、客户、供销商、营销商、竞争对手;调研方法可以采用实地观察、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另外,在语言表达上也需要注意。比较如下两段的描述“我们的机器设备会是市场上最好的。”和“我们的机器设备不仅拥有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所具备的功能,还添加了x 、y、z三个特点,售价则比我们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低m元。”又如,“我们餐馆的食品和用餐氛围是最好的。”和“由于餐馆名气很大,在周五和周六的晚上,平均要等45分钟才能等到一个座位,即使在其他几天的傍晚用餐时间,也需要花15~30分钟等到座位。”显然,后面的描述比前面的描述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