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3: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镇银行的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目前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中,唯一没有成为红海的领域就是农村金融。”著名经济学家左小蕾说。因此越来越多的银行、企业甚至是个人都对这一“蓝海”表达了“爱慕之意”。
即将开业的武汉首家农村村镇银行,正是看准了这一空白市场。
后来者居上?
9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夏区纸坊北华街的江夏民生村镇银行(筹)采访。这个即将开业的农村村镇银行并没开在“村委会”旁边,而是开在与江夏区政府毗邻的繁华的大道上。标牌虽然被红绸遮住但依然很显眼,400多平方米的营业大厅装修基本完成,在保安的指引下来到8楼的办公区,装修留下的气味还未完全消散。
采访该行的负责人颇费周折,先不谈约访的时间,整个采访都在其空余时间见缝插针进行的。“马上要开业了,所以特别忙。”江夏民生村镇银行(筹)行长邹融歉意地说。
“我没有在农村金融机构工作过,这个工作对我来说也是全新的。”邹融说。先后在建行和民生银行工作过的他,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倒是信心十足。
这与记者6月份在一个论坛上遇到的湖北另一地区的村镇银行的负责人完全不一样。从其它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规律来看,村镇银行成立初都会面临“吸储难、成本高、风险大”的三道坎。面对记者的疑惑,邹融却显得很轻松。
“据我们了解,目前湖北境内村镇银行在刚开办的时候,注册资金都很小。”邹融说。他还介绍,江夏民生村镇银行是由中国民生银行牵头,武汉市农业投资公司,东创投资担保公司,武汉市梁子湖水产集团公司等9家单位,出资8000万共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
“我们的主要出资人,也就是我们的母行民生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方面,走的比较超前。而村镇银行的服务定位是中小企业,‘三农’这块,刚好来讲,三农肯定是民营占多数,这与我们村镇银行的定位基本是契合的,所以我们回头来做这个,具有先天的优势。”邹融表示。
从2008年开始,民生银行先后在上海松江、成都彭州和宁波慈溪开办了三家村镇银行,均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据邹融介绍,《银行家》杂志2010年第8期最新推出了《201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民生银行已设的三家村镇银行在全国村镇银行中名列前茅。其中按资产排名,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荣登榜首,慈溪民生村镇银行位列第九位,彭州民生村镇银行位列第三十二位。而排名主要是参照资产来完成的。
“他们都是把母行的产品和营销技术直接复制过去,做中小企业,做小微企业,做农户。经营的非常好。从民生银行的先天优势和实践优势上我们都是不用怎么担心的。”邹融说。
也许是受其它地区成功经验的影响,江夏民生村镇银行并没有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开发相对应的产品。“我们也是直接将母行的产品和营销技术直接移植过来,我们预计明年开始盈利,后年的资本回报率要达到25%。”
有调查显示,目前湖北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大部分都在1年之后实现盈利。“江夏在整个湖北的综合实力排名都是靠前的,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也是武汉市政府为我们推荐的。”对银行所在地江夏的软硬环境邹融表示出很大的信心。
闻风而动
“有钱就去开银行!”这是最近武汉市企业界的一句流行语。《鄂商》记者从湖北省银监局了解到,这一流行语的背后现实是,农村金融市场前景日趋明朗,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想加入其中分享最后一杯羹。
“全球最赚钱的银行不是花旗也不是JP摩根,而是孟加拉国的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乡村银行。立足农村金融的金融机构,可以大力发展小额信贷。虽然小额信贷规模有限,但可以收取比较高的利率,坏账率还比较小。”左小蕾表示。她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向纵深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县域新型工业化蓬勃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今后外部环境对发展“三农”和县域金融市场有利。
此前,湖北省圈定了大冶市、仙桃市、恩施市咸丰县、襄樊市谷城县、十堰市竹溪县、钟祥市、公安县斗湖堤镇、嘉鱼县、随州市曾都区和宜昌市五丰县采花乡共10个试点。据湖北省银监局相关人士介绍,所有试点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当地的金融需求量较大、金融服务相对薄弱、信用基础好、当地政府态度积极。
“现在每天来谈投资的企业都挤破了门,我们完全没休息时间。”湖北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银行外,很多原本与金融业务不搭边的企业都纷纷表达投资农村银行的意愿。
“但我们首先还是考虑银行。”该人士表示,除了政策上有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控股外,从地方金融安全和农民利益出发,优先考虑银行也是现实的必须。
据介绍,目前有意在湖北投资开办村镇银行的,以江浙地区的资本为多,“其中有很多相当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许多银行也在竞争发起人资格,目前已有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湖北省本地企业中,武汉市农村商业银行和湖北农村信用联社都已经提交相应方案。
渴望“鳗鱼效应”
之前,湖北当地农村的主要金融服务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处于垄断地位,但同时好好的一个市场,也没有充分开发好,因为没有竞争。”湖北省银监局相关人士对农村信用社的表现并不满意。
这基于一个现实,即大多农民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记者在接触一位有过农村贷款经历的农民时,他谈到自己曾向当地信用社贷款,不仅授信额度“根本就像是做样子(意思是太少,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办理的手续繁琐,最主要的是,“他们好像根本就不想贷款给农民,怕还不起。”他甚至认为,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对象是“农民中的有钱人,而很多有贷款需求的农民很难贷到款。
农民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贷到款,就只能另求它法。于是,在一些地区就催生了民间借贷,这种借贷方式对农民来讲也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据湖北省银监局人士介绍,在湖北一些地区,当地农村的民间借贷利率至少在9~10个点以上,有些私人借贷甚至达到20%,这明显高出了城市的利差,一方面说明农村是个不错的市场,另一方面,反映出农村金融市场的饥渴症状。
《鄂商》记者致电湖北省钟祥市一名原信用社负责人,他表示,尽管目前对村镇银行试点情况还不了解,但一旦真的村镇银行落地,“肯定是信用社最大的竞争对手。”他还介绍,实际上,近年来信用社也在进行各种调整和尝试,加强服务的贴近性和有效性,但受到本身机制所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他甚至表示出担忧,现在农村信用社中将会有大批人才流向未来的村镇银行,这些人才本身对农村金融市场很熟悉,对当地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一旦给予体制上的释放,这将对信用社形成致命的冲击。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自2006年底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推动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村镇银行能够充分发挥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信息渠道通畅的自身优势,有效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机构形式单一,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不足,缺乏竞争的局面,有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下,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困境也不容忽视。
(一)当前村镇银行的数量规模远未达到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难以有效填补农村金融供给的缺口,扭转资金匮乏的局面。同时,农村业务发展较慢,存贷业务量小,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对当地的农村金融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
(二)村镇银行资金大量外流,涉农贷款少。由于农村金融自身高风险,低风险的特质,加上农户缺乏有效担保物和抵押物,还款能力弱,使得村镇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和自身效益的考虑,不愿开展涉农业务,银行资金更多的是流向发达地区的高收益行业。
二、阻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壮大的内外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村镇银行定位不准确村镇银行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填补金融服务的盲区,活跃金融领域竞争,在市场定位上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但是由于农村金融贷款风险过大,在缺乏倾斜性政策支持和外部补偿机制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必然会收缩“三农”的贷款额度。目前,村镇银行大多还没有将自己准确定位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大多只移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过分注重吸收存款,扩大信贷规模,追求利润最大化,严重扭曲了村镇银行的宗旨和目的,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村镇银行社会认知度低,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成立时间较短,经营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社会认知度低。村镇银行多数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户和中小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造成村镇银行筹资困难重重。而且,在农村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有着更为广泛的储户基础,信誉度更高,因而造成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困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目前,村镇银行的存款业务大多依赖于地方政府对公存款的支持,个人和企业存款有限,不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3.村镇银行缺乏对贷款模式的创新由于农业经济的自身特性,中国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生态有很大区别,而村镇银行完全照搬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扩张信贷规模上,缺乏对贷款模式的创新,局限于传统模式之中,流程设计复杂,不能很好的发挥村镇银行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优势。在担保抵押方面,则主要采取实物担保,很少开展农户联保,信用担保。
(二)外部因素
1.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对农村金融给予政策扶持是保证其商业可持续的客观要求。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村镇银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规定,但与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扶持力度仍显不足。大多数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营业税率都按商业银行的标准执行,普遍高于农村信用社标准。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新兴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和农村信用社同等的政策待遇,削弱了其竞争力。激励和引导机制的缺失导致村镇银行支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另外,涉农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与其商业化运作之间客观上存在矛盾,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村镇银行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在利益导向下,其对“三农”的支持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经营制度不完善
(1)准入门槛过高,发起人选择面过窄。在建立村镇银行的制度安排中,规定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人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一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这个规定的出发点在于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但是将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局限于符合设立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具有竞争实力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排除在外,会导致村镇银行的发起人选择面过窄,无法体现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也无法让更多优质资金投入农村金融领域。
(2)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落后。资金汇划渠道存在阻滞,不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大,小支付系统,汇总业务主要实行他行,不利于规范管理和提高支付结算效率。
(3)村镇银行的征信体系建设落后。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金融债权的现象比较严重,而村镇银行风险控制所需的大量信息又缺乏必要的系统支持,导致风险控制盲点较多,经营风险大,削弱了对农村提供信贷的积极性。
(4)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向来薄弱,农户贷款项目抗风险能力弱,极易受到自然灾害或疾病影响,“三农”贷款损失补偿机制及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使得村镇银行在风险控制,贷款质量方面受到严峻挑战。
三、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金融服务的目标定位,开展错位竞争村镇银行要以服务“三农”为主要目标,将市场定位于满足当地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通过金融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开展错位竞争。要积极发挥小银行的优势,利用地缘优势和“软信息”,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在开展信用审查,信贷审批时,应更深入的理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融资和金融服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细分金融市场,本着弥补市场空档的原则,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挖掘与培育优质客户群,避免与其他银行机构同质化竞争;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在成本可测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二)构建长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1.政府应适当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和资金供求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提高村镇银行对涉农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为“三农”这一弱势领域提供信贷服务的整体可持续性。
2.在一定年限内对村镇银行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初期发展壮大。同时,建立涉农贷款补贴机制,对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以增加农村贷款的有效供给,鼓励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3.成立政策性村镇银行。其资本金来源为财政拨款或政策性银行的低息贷款,致力于服务农村地区的普通农户及中小企业。
关键词:村镇银行 C-A-P 模型 发展定位
村镇银行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实行的是小额度、大范围以及商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原则,提供的存贷款服务范围必须局限于县域经济圈内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事实上,我国的村镇银行目前处于初级发展探索阶段,并不和银监会的规定紧密相连,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其中,实际发展定位的偏离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中,本文采用“C-A-P” 模型进行分析,它揭示了市场定位战略及市场定位由三维要素决定,即客户(Client )、竞争地(Arena )和产品(Product )。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村镇银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8家,其中村镇银行799家。出台政策方面,2009年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银监会专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但是村镇银行真正对农村经济服务的比例却达不到理论中的标准。如2012年4月中国金融网记者查阅相关数据显示,松江民生村镇银行截至201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69亿元,占比为26%。可见,一些村镇银行已经不符合其建设的初衷。服务的重心也从对农村经济的服务转向了对企业作贷款的服务,更有一些村镇银行完全不对“三农”作贷款服务。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定位分析
村镇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当地农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金融供需矛盾,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但是现实经营状况表明由于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与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定位处于徘徊、犹豫不决之中,与当时建立的初衷存在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
(一)经营对象(C)偏差
村镇银行建立的原则是服务于三农发展需求,其发放的贷款必须首先满足区域内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要求,只有在满足了当地农业发展资金需要后才能将多余的资金贷款给其他产业。从安徽省的情况看,从2008年起成立首家村镇银行,几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截止2012年一季度已达到19家,资产总额达48.3亿元,所有权益10.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192笔,累计金额48.2亿元。其中,发放农户及农业经济贷款2452笔、9.95亿元,发放非农产业贷款2501笔、35.3亿元。同时根据山西高平市太行村村镇银行的业务情况分析出:直至2012年3月末,该银行贷款给制造业、服务业、工商业的总额达到了57.7﹪。再分析山东枣庄和汇通村村镇银行的业务情况发现,其中2011年度枣庄村镇银行设立在地级市城市的80﹪的资金都流入了非农产业,其排在前三名的是批发行业、交通运输、服务业,汇通村村镇银行也大致一样。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村镇银行的经营对象出现了偏差,其贷款并未真正投放到农业经济发展。
(二)机构网点(A)远离农村
依据《规定》的条款得知:村镇银行机构网点设置应在农村,给“三农”发展提供便利。但是从目前已经成立运营的村镇银行的机构网点大多数都设置在各个地区的县城。只有极少数的村镇银行设置在乡镇,这已经完全偏离了真正对金融业务迫切需求的农村地带。乡镇客户只能到县城办理相关借贷款业务,这给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客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全国设立的村镇银行地理分布如下:东部地区250家,东北地区200家,中部地区188 家,西部地区161家。其中,辽宁省和浙江省分布最多,青海省则分布最少,自治区内村镇银行尚属空白。可以看出发达地区设立较多,贫困地区较少,这可能导致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村镇银行在县城设立的较多,纯粹在农村设立的较少,例如安徽省已经成立的19家村镇银行分析,仅仅只有长丰科源村镇银行设置在当地乡镇,其他银行都远离乡镇。村镇银行机构网点远离乡镇,在无形中已经偏离了“村镇”的设立理念,也脱离了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业务(P)趋同于其他银行
大部分村镇银行在市场地位时不注重自身服务宗旨、运营环境、资金实力,也不对市场进行科学、准确、仔细的分析判断,而是盲目的跟随农行、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与这些银行竞争,使其偏离了本身的服务宗旨和方向,在业务上趋同于其他银行。根据调查显示,全国的村镇银行大量的资金涌入风险较小的县域中小工业项目、城镇化建设项目等项目。例如安徽省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其总注册资金为2.54亿元,但是从其贷款的业务情况分析出,2012年末其贷款总量为1.6亿元,其大多数贷款的方式为按揭贷款(房贷、汽车贷款、中小商业企业贷款、个体户经营贷款、美丽家园贷款),其中贷款的对象为当地农户和农业经济的业务只有“美丽家园”,贷款总额不足600万元,仅仅占3.7﹪。
三、村镇银行发展的未来展望
根据C-A-P模型的分析,村镇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服务三农”的初始定位。如果村镇银行真正以服务三农为实际发展定位,未必无法盈利,但这需要村镇银行进行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同时,银监会需积极引导,审慎监管使村镇银行安全运营;金融管理部门要出台一定的倾斜政策支持[0],并通过农村征信系统等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等等。总之,村镇银行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亮.我国村镇银行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学术界,2012
[2]田光武.村镇银行的经营困境与可持续发展[J].武汉金融,2008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新农村建设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它实质上是一种股份制的民营企业。自银监会2007年1月22日并正式施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下文简称)以来,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截至2008年2月末,银监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批准开业22家村镇银行。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良好,正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一、村镇银行的主要成效
村镇银行是我国开始农村金融原创性实践的可喜起点,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培育健康、多元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增强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由于传统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长期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功能单一的现象,信贷期限和品种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农信社相比,村镇银行在贷款利率、决策链条、业务灵活度以及对市场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设立村镇银行,将大大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扩大金融网点覆盖面,并有效打破农信社以往的垄断地位,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2.减少借贷壁垒,促使融资规范化。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长期处于政府的金融监管之外,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如:影响了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扰乱社会秩序,抵御风险能力差而投机性强等。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降低,原本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开办村镇银行被纳入规范的金融系统。可规范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减轻非正规金融设置过高利率给债务人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得一些相对低收入的农村家庭也可以贷到款项,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支持。
3.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除了存、贷、汇“老三样”服务,村镇银行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将目前在城市地区开发、开办的标准化产品与服务尽快推广到广大农村,充分利用商业化网络销售政策性金融产品。
二、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但由于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的新兵,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部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资金头寸紧张,存款的增长速度和贷款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以吉林东丰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07年6月25日,该行储蓄存款211万元,其中活期存款180万元,而同期贷款为1310万元。其他的如经营模式还不成熟,搞风险能力还很弱,业务产品和营销手段单一,高质量从业人员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成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思路不仅应着眼于完善涉农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改革银行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创新信贷技术,更应积极关注农村信贷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村金融微观基础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1.通过强化监管措施,切实防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各级监管机构在积极争取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与控制,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把村镇银行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社区性银行。
2.合理设置村镇银行规模。在农村地区,必要的规模对于维持村镇银行信誉、防止挤兑、降低成本等方面均大有好处。根据国内外经验,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方式设立,且应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并适度提高境内投资人入股农村地区村镇银行持股比例。最大限度防止新成立的村镇银行被单一的资金供给者所控制,鼓励投资来源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分散化,为村镇银行未来的运作奠定良好的资本来源结构。
3.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发展村镇银行,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只能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使其向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发展,而不能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组建村镇银行要杜绝政府参股和干预管理决策,为村镇银行提供一个市场化的、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
4.加强培训与教育,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村镇银行工作人员队伍。一是要强化对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行业自律意识教育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培育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既可考虑优薪从外地引进高素质人才,亦可通过协商从当地金融机构中吸纳一批富有从业经验的现有从业人员。
5.建设村镇银行应因地制宜。农村金融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加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因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产权制度模式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应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展望
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和金融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投资农村这个巨大的金融市场的回报是十分客观的。村镇银行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规范和市场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其发展势头必然如雨后春笋。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铲除传统农村金融的固有弊端,发扬新银行机制,采用贷款额度与信用等级挂钩,创建健康、成熟的企业文化等有效方式,在原创性金融开发中获得新的金融能量,为中国贫困者提供贴心到位的金融服务与资金,为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渝阳:从小额信贷看村镇银行试点对“三农”的支持[J].四川省情,2007(11)
[2]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五)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这样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例如,某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上交存款准本金
400万元,购置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剩余资金500万元按规定只能存储,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而由于该村镇银行建立之初,知名度不高,得到当地村民的存款很少,所以按规定该行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就很少,这严重制约了该行的贷款业务,使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二)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三)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四)调整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一是股本设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对当地农村龙头企业与大中型养殖户的实际资金进行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注册资本金,减少资本金比例对单户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做到既能留住优质客户,又能切实支持“三农”的发展。二是在调整股本总额时要调整股本结构,尽量增加企业的股份比例,增强企业参与的热情,促进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与管理改进,从而推动村镇银行健康稳定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政府的资本股权介入村镇银行。一方面,政府参股有利于村镇银行迅速融入当地政商环境;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只是参股,但是对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高将起很大作用;再者,政府若将一部分财政资金存入村镇银行,更可以极大地缓解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恺萌.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运行初期的障碍与启示.人民网,2008-12-16.
摘要:村镇银行正在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新亮点。到2008年年末,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共计291家,开始成为各地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创新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农村金融机构中依然普遍存在着资本金较少、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风险分散机制与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先天缺陷,使村镇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上面临着诸多风险。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分析,结合农村金融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随着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对资金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需要金融部门在信贷、结算、委托、信息咨询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而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明显存在组织机构单调、服务功能不全、支持面狭窄等问题。设立村镇银行,无疑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从机构类型看,村镇银行100家,贷款公司7家,农村资金互助设11家;从地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84家,东部地区34家;从经营情况看,已开业机构实收资本47.33亿元,存款余额131亿元,贷款余额98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多数机构已实现盈利,其中2009年累计盈利4074万元。
从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100家村镇银行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的村镇。由于村镇银行目前受到严格的地域限制,不能跨地区进行存贷业务。这种小区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模式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受到农村信合、邮储等的竞争,不仅网点、品牌等存在弱势,而且不能开办对公存款业务等,致使资金并不十分充裕。同时各地基层人行对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规定不一,很多按照一般商业银行标准进行,也降低了对农信社等的竞争力。
由于农村对村镇银行的放贷需求强烈,这样便产生了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性,从而很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在自身规模小和盈利的压力下,村镇银行存在着不断扩大贷款规模的冲动。一些村镇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超过了监管红线75%,个别银行甚至超过了100%,有的甚至开始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据统计至2007年5月31日,农村新金融机构(主要是村镇银行)吸收存款5523万,发放贷款13843万,正是这一问题的佐证。
二、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类型
我国是农业大国,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农村经济,面向“三农”、城乡联动、综合经营,即面向农村、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由于其所在区域经济环境内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其信贷风险类别必须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加以考虑。按照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我国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可划分为政策风险、环境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6个类型。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和政府的行政行为对金融机构导致的风险。在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领域,这是首要的和最大的风险。首先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政府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不连续性,有可能导致村镇银行不能连续、持续和健康经营,从而有可能因此形成不良贷款。
另外,由于地方政府对当地金融机构不合理、不科学甚至随意性的行政强力干预,都有可能造成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非正常运营。而企业破产倒闭和农户不守信用的现象如果层出不穷,就有可能使该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金融活动的参与者面临的自然的、政治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环境变化给金融活动参与者带来的损失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这种信贷风险具有不可抗拒性,无法回避。
农村资金运动的季节性、周转的缓慢性、占用的分散性,决定了村镇银行贷款更容易出现不能按时足值收回的可能性。
(三)信用风险
涉及到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与一般金融的信用风险有一定的区别。要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和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确定广义和狭义信用风险的运行或程度。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由于存在东、中、西部的地域差别,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决定了信用风险的范围大小。发达地区农村随着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存在着贴现、透支、信用证、担保、证券投资等比较宽泛的信用风险。
而在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仍然以借款人违约导致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为主,也就是以狭义的信用风险,即贷款的信用风险为主。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的薄弱性和信用客户的复杂多样性,以及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客户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差,信用风险相当严重,我国农村普遍缺乏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体系。
(四)操作风险
从内部因素来看,在农村地区金融领域,由于基础设施、管理素质、技术含量、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操作风险表现得更加复杂和严重。村镇银行信贷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决策风险、运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三个因素。
从外部因素来看,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借款人由于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危机而导致的客观信用风险,另一种是借款人或其他相关人出于自身利益的不良目的,采用骗取银行信任、拉拢或腐蚀内部人员等手段,诈骗贷款资产的主观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在农村金融领域主要表现为管理问题。
(五)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影响我国金融业的重要风险。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划分,市场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将是未来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
目前,金融机构已越来越多地通过开发机动灵活的浮动利率贷款新产品来规避利率风险。但我国村镇银行在贷款定价的运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提高贷款定价的策略和方法,在支持多元化的农村客户中达到双赢,在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利率价格的波动中防范信贷风险,是村镇银行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六)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被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地纳入操作风险并加以说明,在国际活跃银行风险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风险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立法风险,即由于法律条文改变对银行经营产生的风险。
在我国,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法制环境不健全,与银行经营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法律不完整、不细化、不配套,有些法律法规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互相矛盾,甚至背道而驰。我国商业银行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受到法律环境的种种制约,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等现象大量存在。
三、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首先在借款人资信等级评定程序上,应成立资信评定小组。村镇银行要成立资信评定机构,在村庄信用站成立资信评定小组。资信评定小组可以由村党政组织、农户代表、村镇银行员工组成,也可以排除村党政组织,由村镇银行通过信用站自主建立,但必须符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信贷员要仔细调查借款人生产资金需求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按照借款人的信用程度,填制农户资信等级评审表,提出初步调查意见,并对资信评定小组提供的农户基本情况真实性负责。
村镇银行必须研究并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简单的农村信用评估方法,使得相关人员易于掌握并高效决策。具有参考意义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做法是增强农产之间的互相合作与联保,减少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当地的信用环境建设,并引进或建立农村信用评级机制。如辽宁省为391万户农产建立了信用档案,对288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价,这些经验都值得推广。
同时,可以根据优秀较好一般普通的等级评定情况,分别颁发不同级别的农村小额贷款证或农户信用证。由村镇银行对评定的农户信用等级要每年审查一次,对农户信誉程度发生变化的,应重新评定信用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贷款限额。
为防止法律风险,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房产不能抵押担保。目前,担保抵押是农民获取贷款的基本条件。按照最近银监会出台的“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沈阳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等贷款方式。创新担保机制和担保方式,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
在防范环境风险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存款吸收能力。从民间资金来说,村镇银行在网点数量、结算便捷程度、品牌等方面都存在弱势,提高吸收存款能力有一定难度。但是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立足本地、服务三农、又有大银行股东背景的特点,将农产、农村企业吸引到自己的旗下。防范化解的关键是通过改进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国家与社会的补贴和构建抵御自然与意外事故的保险机制等多种途径和办法来实现。在增加存款方面还可以争取专项支农资金,目前这些专项都存放于农信社。随着村镇银行的经营进入正轨,信用等级提高后,应积极争取这部分资金,并争取对公存款及其它负债业务。
要加强市场风险防范,从根本来讲应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特别是加强农业相关的保险业的发展。这是不仅对村镇银行,而且对农民都非常有益的事情。但也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的艰巨任务。如2007年国家财政开始对农业保险予以补贴,中国人保、中华联合财保、安华农业保险等公司与中国再保险集团签订了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框架协议。所以,农村保险已经开始不断完善,但仍需继续加强。此外,村镇银行还应当挖掘农产资源。由于目前农村小额贷款的额度一般在3万元以内,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地方的支农再贷款额度都被农信社完全闲置。而村镇银行正好以农村相对较大资金需求的村镇企业为主要客户,正好符合市场的需要,可以抓住这一市场。而农产和农村企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之前,从这家银行贷款购买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又要开工了,开工前机器要做维修保养,购买柴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些都是急需要用的钱,一时半会儿手头上还真凑不足。
像这户村民一样,这一两年来,从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贷款的人越来越多,钱的用途也五花八门。有一个村里的十几户村民,都做粉条生意,采购原材料红薯的钱,基本上用的都是贷款。还有开鱼塘的,开养鸡场的,乃至购买种苗的,急用钱的时候,都会考虑是不是去这家新开不久的银行做个申请。
除了面向农户发放几万元的小额贷款外,元氏信融村镇银行也面向农村小微企业,发放一些数百万元的“大笔贷款”。例如,将贷款发放给土地整理公司,用于沙滩地、河床湿地的耕地整理。
对于元氏信融村镇银行来说,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2011年刚开业的时候,很多村民都怀疑这家银行的资质,在办理业务前,会要求看一看营业执照,拿到存折后还要与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的存折做个比对。当初,村镇银行在石家庄地区是个新鲜事物,算上元氏信融村镇银行,仅有两家。
到现在,元氏信融村镇银行的存款额达4亿多元,贷款业务发放额达到了2.3亿元,其中,仅“农机贷”业务就超过了2000笔。
建立在公有云之上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对农村金融环境的准确把脉,保障了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快速成长。
该银行是由衡水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发起人,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念一念农村经济
马伟国是这家银行的董事长,她说自己的经历十分简单,毕业之后进入河北银行,一呆就是20年。2011年从支行长的职位上辞职,带着一干人马,组建了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这个小微金融机构。除了她之外,元氏信融村镇银行的其他几个负责人,也都是从各家银行辞职而来。元氏县有42万人口,金融机构很少,村民存钱往往需要骑车40-50分钟才能到达网点,市场需求前景看好。
聚焦于农村经济的村镇银行,可以说是我国银行金融体系中最小的金融机构。
村镇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全银行牌照,功能齐全,决策灵活,经营范围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银行业务。三四年前,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但受资金、人员、经济环境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限制,大多数村镇银行还在为生存打拼。已经在本地中小企业及农户贷款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的元氏信融村镇银行无疑是佼佼者。
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元氏信融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还主要限于存贷,其他大量的金融产品还没有去开发。
元氏县离石家庄市仅有40公里,马伟国扎根到这里之后,发现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人的观念,或者是行为模式,与城市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城市,大多数人对金融的理解,只限于将钱存放到银行之中。”她说,虽然互联网、电脑、智能终端等在农村地区已经普及,但人们对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产品接受度很低,甚至是银行卡的使用,也需要指导,更何况其他金融产品。
马伟国分析道,当地农村离城镇化还有一段距离,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这些金融产品的好处,农村还处于“现金为王”的时代。农村的市场交易形态仍旧停留在最传统的庙会和赶大集,人们买种子、化肥或者日用品等,完完全全是现金交易,在城市里广泛使用的银行卡,在农村没有用武之地。
在信用观念方面,普通农户和部分小微企业处在硬币的两面。一般而言,农户建房、装修、买车等相对大额的支出,均不会选择银行贷款,因为他们不愿意付给银行利息,只有那些迫切需要的支出,如秋收的机械费用等,才会选择贷款,在贷款过后,也会很快还款,避免支付更多的利息。
至于一些小微企业的信用观念,在马伟国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特别是10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的贷款,风险较大,一些企业即使在贷款期间,遇到了经营问题,也不会与银行沟通,到了还款日,更是无动于衷。
马伟国遇到的另一个挑战是当地业务往来企业时间观念的淡薄,缓慢的工作节奏意味着较低的效率。
拓一拓乡村金融
落后的金融业务发展环境,在预期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如果放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大范围来看的话,村镇银行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大的创新。“毕竟市场环境决定了经营方式――是20年前的。”马伟国介绍说,元氏信融村镇银行面向农户提供了各种农业贷款项目,大都是对已有的金融业务品种的稍加改动,以适合农户的需求。
反响较好的“农机贷”本质是城市中推行的循环贷业务。相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马伟国更关注的是信用体系的建立。
元氏县的村民们,并非申请就可以获得贷款。元氏信融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对村民进行细致的背景调查,一方面,通过村委会、邻里考察贷款人的财务情况,过往信誉,是否孝敬父母,是否与人和睦等。
对个人品行的调研,是无奈之举,确实没有更多可以参考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会考察贷款人或企业在所贷资金投入的行业,是否有市场资源和过往积累。
背景资料调差完毕之后,会在村委会公示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如果没有人对贷款的信用提出异议,授信才会最终发放。
马伟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客户群体,建立客户的信用关联和信用体系。“至少村民知道按期还款、按期还息,此后贷款将更容易,利息也会越来越低。”
在过去的两年里,元氏信融村镇银行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伟国和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近两年的举措,更多的是向传统农业社会传递一种思想和理念,希望村民能够逐步接受现代金融理念。
一个IT技术上并无太多创新,而且近似“异想天开”的“半自动柜员机”,帮助元氏信融村镇银行建立起了约200人规模的基础营销队伍。
目前,元氏信融村镇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还没有开展,村民手中只有存折。该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一些超市和修车店等地,设立了信融银行便民服务点,一些原来在村里担任过会计或者在信用社工作过的年长者,通过“半自动柜员机”为村民提供服务,并根据交易笔数和交易额提取佣金。
在他们的指导下,村民可以在柜员机刷存折,输入账号、户名等信息,确认并存取货币。不同的是,货币的交易在村民与上述人员之间完成,取款上限为日5000元。
上述人员在元氏信融村镇银行开有账户,并存入5万元保证金。这也意味着,这些人员的日交易额上限为5万元,一旦超过限额,元氏信融村镇银行会派员工到现场提供服务。
在柜员机和元氏信融村镇银行置于公共云平台之上的IT系统之间,开发有一个中间平台,管理交易,并控制可能的风险。“相当于是在工作人员和村民的账户之间做交易。村民存钱,元氏信融村镇银行在后台从上述人员的账户中提取相同金额,存入村民账户,村民取钱,反之。”马伟国分析道,村民再也不用因为支取一些小额的日常生活费用,而赶很远的距离到银行来办理业务。
每天下午,元氏信融村镇银行的押运车都会非常繁忙地辗转于各个便民服务点。目前,这些便民网点的平均日交易额在300单左右,便民网点人员的月收入平均在2000元左右,有的服务点一个月的存款余额会达到7000万~8000万元,该服务点人员的收入也在7000~8000元左右。
便民服务点的快速发展,也为元氏信融村镇银行的扩张提供了保证。马伟国计划在效益好的服务点新建支行,而原有服务点则继续向下延伸,深入到更多的乡村中去。“从大镇到大村,再到小村。”
目前,这些服务点暂时不提供转账业务,村民都需要学习和熟悉的过程,相关业务会逐步展开,在更远的未来,这些网点还会放置POS机,并最终将村民手中的存折换为银行卡,那时,他们已经是忠实的用户群体了。
公有云上的村镇银行
不论是小额贷款,还是快速增长的存款业务,保障元氏信融村镇银行业务连续性和快速发展的,是其放在公有云上的IT系统。
自建、使用股东行系统以及购买成熟IT运营外包服务是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三条路径。
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大都较少,多在3000万~5000万元左右。元氏信融村镇银行最初的注册资本是3000万元,后来追加到了4000万元。这些投入资金,筹措周期短,用来建设机房、采购硬件设备、选择核心业务软件,从而自建IT系统,难免捉襟见肘。
马伟国分析道,除了资金限制之外,自建的另一个挑战是后期运营的人力成本。“有技术专长的IT人员很难招,也很贵。”她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障机房和系统的安全。
使用股东行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运营风险,一般而言,村镇银行的业务形式与股东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不一定适合业务的发展。
在筹建初期,马伟国和他的团队考察了各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考虑,选择使用了国内的一个具有相应资质的金融公有云平台,信融村镇银行无需建立数据中心,只需将柜面设备通过专线网络与位于该公有云数据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连接起来即可。该公有云向其提供全套核心业务系统,并全面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日终操作和运行监控及维护。
目前约有70余家村镇银行的IT系统在该公有云上运行。
深圳龙岗鼎业村镇银行的IT系统也在此公有云上。与元氏信融村镇银行不同,由于地处经济发达的深圳地区,客户群体城镇化程度高,要求也比较多样化,鼎业村镇银行开业的第一年,就发行了自有品牌的借记卡,并开通了网银服务,去年开发了短信平台。目前,鼎业的资产规模超过了10个亿,成为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之一。
相比深圳龙岗,元氏县算不上经济发达地区。马伟国希望元氏信融村镇银行的IT能一年上一个台阶。“5到8年后再看,将是另一番模样。”她说。
在她的心中有一个宏大的蓝图。目前,元氏信融村镇银行已获批,可在年底前开业两家支行。她的规划是在元氏县开设10家支行。
(一)农村金融环境特性所导致的风险
1.农业生产自身风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更加显现。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经营机制、高效率的贷款审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但囿于农副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农民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加之农业生产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等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因素,以及农民对农业市场运行机制缺乏了解,跟风现象比较严重,一旦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则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等外部因素,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贷款的归还风险较大。农民风险意识的欠缺以及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金融环境,必然决定村镇银行较之城市银行体系而言要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然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使得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金融债权保护不力,市场风险自然很大。
2.农村信用监管薄弱的风险。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村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真实。银行和企业、个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无法避免,使得贷前调查难、贷时审查难、贷后跟踪难。这样不但增加了存在银行的运营风险且易产生贷款资金无法收回的危险为银行埋下了不良贷款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征信体系。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但覆盖范围只局限于银行、企业的金融信用信息,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覆盖众多农村企业和农户的征信体系,以致于村镇银行很难了解和掌握中小型企业及农户的资讯状况,为村镇银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带来了困难。
3.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的风险。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行业集中问题,村镇经济往往集中发展一、两个优势产业,而村镇银行的业务也高度集中于这些客户;中国农民多数还是以种植业为主,平均收入较低,没有城镇职工的稳定收入;同时农村融资缺乏可担保的财产,抵押客体不足。中国法律、法规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使用权不能进行抵押,农户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不能拥有贷款抵押。农村不动产的流通性也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在农户联保业务中,即使联保小组成员自己按时还款,也可能由于某个组员的违约而承担违约责任,联保贷款的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
(二)村镇银行自身建设中所面临的风险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城镇化建设还款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但政府支出刚性增加,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过程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不容忽视。
1.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由于各地城镇化建设融资的主体主要是类融资平台的政府背景公司,随着地方政府负债全面审计的深入推进,此类平台公司的表外融资行为必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由此而产生的监管风险应当高度重视。同时,地方政府的还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收益,在当前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环境下,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收益后继乏力,存在有土地无市场、抵押物变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都可能影响还款来源。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城镇化建设贷款主体多为县(区)级和更低层级乡镇平台,可支配的财权相对较少,财政实力和协调能力较弱。
2.银行自身建设风险。《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2条规定“:村镇银行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决定了村镇银行人员进入渠道较为复杂,靠人情关系进入村镇银行的较多;村镇银行为了便于开展业务,一般在当地招聘,尤其是在村镇银行刚成立时,对其工作人员的要求不高。而真正的金融专业人才较少,因此人员素质不高,合规操作意识差,业务操作流程相互制衡的规章形同虚设,极易导致操作风险发生,对村镇银行日后业务发展埋下风险隐患。
3.银行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还会面临诸如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目前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担机制,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入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中国大部分农村土地为完成土地确权,即使完成确权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土地抵押也与物权法相冲突。商业银行在开展与集体所有土地相关的业务时存在一定的法律政策风险。而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导致在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复建设问题,园区利用率不高或是园区企业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这些都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带来了较大风险。
二、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居民住房、社会保障、工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等诸多领域的金融需求,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而言具有无限潜力可以挖掘。村镇银行要紧紧围绕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亟需的经济、社会和人口三大领域来对城镇化的建设提供综合型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自身发展定位把握好重点支持领域,制定差异化的资源配置方案,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资源配置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来对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支持。
(一)加强政府宏观政策研究
建立配套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密切关注政府宏观政策,以此为导向调整创新村镇银行信贷政策。政府宏观政策往往关系到城镇化进程的重大发展战略,村镇银行要着力在宏观政策研究层面下功夫,结合城镇化过程中的信贷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原有信贷政策和信贷投放结构。要牢牢把握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区域性信贷政策,把握好贷款投放时机。强化对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特别是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升级与转移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主动跟进各区域城镇化发展规划,抢占发展先机。重点支持国家级城市群区域城镇化,适度调整对重点区域的业务授权,扩大其业务自,提升其市场竞争的主动性。三是紧紧围绕城镇化进程和各级政府城镇化规划与决策,以经济发达、产业支撑有力、绿色环保的城镇化区域为重点目标,系统分析城镇化进程中不同主体、不同环节、不同主题的金融需求及内在联系,通过产品、流程、制度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构建起全方位一揽子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更好地充当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者、政策导向参谋者角色的同时,也要注意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
(二)迎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建立综合型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一是要把握城镇化经济发展方向,对各类物流园区、产业园区以及大型的商贸市场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全面规划消费金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融资等方面的金融产品,以完善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二是结合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口分布特点,从个人助业贷款方面来对进城创业的农民进行重点的支持,对网点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要研发适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等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优化对城镇的资源配置,调整区域布局,将营业机构和服务链条延伸至新型城镇化区域,并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投入。通过加强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如村镇银行、信托机构、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等,通过不同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渗透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三是结合城镇化的社会发展层次,要对普通商品房的开发、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新型农村集中社区的建设项目提供支持。四是充分发挥移动金融的优势。通过移动终端提供账户管理、转账结算、投资理财、代收代缴等多种金融服务,通过手机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消费金融等便捷服务。以电子渠道弥补商业银行在中小城镇网点不足的劣势,优化渠道服务能力。
(三)注重产业和区域发展定位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市场定位
一、云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1、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初步建立
村镇银行根据相关规定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设有营业部、综合部、稽核监察部、信贷部等内设部门,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各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并在银行内部制定了具有各地特色的内部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2、存贷款规模增长快速,机构实力逐渐增强
截至2013年三季度,云南所有村镇银行的各项贷款总额为6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70.26%;各项存款总额为9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40.75%,涉农贷款余额为2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18.27%。以玉溪区兴和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3季度末,该行已经连续5年实现盈利,总资产突破10亿元,存款余额为8.4亿元,贷款余额为6.4亿元,利润总额已经达到了2101万元。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其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各项经营监管指标保持良好,拨备计提充足,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和社会效应。
(1)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据云南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云南所有村镇银行的净利润为4973.0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95.73%。其中近60%的村镇银行都实现了盈利,并且盈利水平较上年大幅增长。根据调查显示,云南省村镇银行自设立以来未发生不良贷款,资产增长保持较好水平。
(2)贷款期限以短期为主,平均利率低于同期信用社水平。截止到2011年6月末,全省村镇银行贷款余额7.7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2.91%,中长期贷款余额2.0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8%。总体而言,村镇银行各期贷款利率低于农信社平均利率水平。
(3)大部分贷款投向农村,涉农贷款占比小于农信社。截至2011年6月末,全省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05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77亿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1.99亿元,农村贷款合计占涉农贷款74.36%。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64.87%,比农信社低18.65个百分点。
二、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经营环境分析
1、文化环境分析
由于受到西部地区经济环境的制约,农户的思想普遍保守,贷款意识薄弱。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多数农户表示不愿以贷款来扩大经营,怕贷款后给自身带来压力,同时高额的利息也是农户不愿贷款的又一原因。而对于少数有意愿贷款的农户或企业,村镇银行由于本身发放贷款规模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其资金贷款需求,致使贷款意向最终无法达成。同时,由于民间信贷活跃,贷款手续较简便,对村镇银行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综上所述,村镇银行应当立足当地,做好服务和自身宣传,不断建立庞大的客户群,以增强自身资金的实力,在面对有发展潜力的农户和企业应当给予优惠如减低贷款利率,来支持它们的发展,使其产生模范、宣传效益,以此扩大贷款的投资方向和需求。
2、信用环境分析
云南省是我国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存在着经济配套设施不健全、信用环境差、贷款风险普遍比较高等问题。由于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大多数农户没有将欠债不还上升到法律层面,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农户有逃避债务的想法,信用意识淡薄。目前村镇银行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个人征信等信用系统,也未与各行政司法机构实行联网信息共享,只能通过当地农户对贷款人进行情况分析,这既加大了工作量,又收效甚微,贷款风险必然增大。村镇银行可效仿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抵押贷款,以便在面临债务人逃避债务等风险时尽可能地减少银行的损失。但由于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农户可用来抵押的物品较少,而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农村地区的房屋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因此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3、金融支付环境分析
云南省村镇银行还属于起步阶段,这使得各个村镇银行金融支付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一是结算渠道不够通畅。目前云南省的村镇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仍以传统的方式为主,现金、同城结算占据主导地位,部分村镇银行网点不能办理银行卡,不能汇兑,不能开展基金业务,不能办理房贷,支付结算渠道单一,直接影响了自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经济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村镇银行和各金融、行政、司法等机构联系不够紧密,致使自身发展缓慢,不仅失去了很多拓宽市场的良机,也影响了自身的形象。
4、外部政策环境分析
(1)村镇银行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银行盈利的本质致使大多数银行把发展目标都放在了城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农户和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急需的是贷款手续简便、能重复多次贷款的中小型银行。村镇银行的出现刚好解决了农村地区最急迫的资金问题,在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自身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金融监管条件放宽。我国政府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于2006年底正式了调整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相关文件,决定在多个省市进行试点。随后,银监会又了关于村镇银行的6个行政许可实施细则文件。
(3)银监会出台优惠政策。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缺失,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这一政策出台后,银监会按照中央要求,通过对试点地区的调查研究和对国际上一些国家经验的学习,了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相关意见。出台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之后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村镇银行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村镇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吸收储蓄存款难度大的问题,这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村金融资源有限。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发展水平较落后,农民收入不高,经济总量较小,金融资源有限,村镇银行的发展主要立足在农村地区,这就限制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
(2)市场竞争力不足。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在经营管理方面还不成熟,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与农信社等从事多年农村信贷业务的银行机构相比,村镇银行明显缺乏经验,与其争夺客户明显困难。
(3)缺乏社会认同感。村镇银行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认知度较低,从而导致到村镇银行参加储蓄的客户较少。
2、信贷支农资金实力薄弱
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比较迅速的环境下,特别是在县以下地区,原先存在的金融机构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村镇银行成立时正面临着贷款需求旺盛的问题。而村镇银行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在信贷支农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
(1)存款少。2010年6月、2010年12月、2011年6月末村镇银行存贷比例分别为50.73%、52.57%、68.91%。逐步上升的存贷款比例一方面说明存款使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村镇银行的剩余资金逐步减少。例如,2008年开业的一家村镇银行存贷比例目前已达86.86%。由于村镇银行吸储难度大,在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但这又势必增加村镇银行的资金成本。
(2)资产规模小。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由于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小,贷款规模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3、贷款脱农化趋势明显
村镇银行成立的本质是服务农村金融事业,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村镇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贷款对象上就会进行有选择性的贷款。这就造成了涉农贷款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横向看,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以及投向农村的涉农贷款比重均低于农信社。纵向看,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比在下降,投向于城市企业的涉农贷款在逐步增加,违背了村镇银行成立的初衷。
4、高风险,低利润
由于村镇银行不是扶贫机构,其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以盈利为先决条件。目前村镇银行的利润收入主要来源于信贷业务的利息收入,其他金融业务开展的较少,且贷款的期限主要为短期,利率低于农信社,所以获得的利润收入自然较少。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的规模普遍较小,但在其经营发展中一些固定成本、费用的开支必不可少,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成本费用就相对较高。
农业本来就是我国一个高风险低利率的行业,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也较多,在此环境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村镇银行是以低利率这一优势进入农村金融机构并与之相竞争的,这也是村镇银行以政策性金融为主要选择的结果。但这一特点引发的问题也在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并成为村镇银行战略选择的一项重大难题。如果村镇银行选择实行较高的利率,则由于市场竞争力不足,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也违背了村镇银行支农功能的初衷。但是较低的利率导致村镇银行发展缓慢,给经营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综上所述,云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
四、对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和趋势分析
1、对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1)村镇银行的设立应遵循“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从现有的村镇银行来看,村镇银行都是设立在经济较为落后,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地区。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较大,加之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设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各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经济发展的特点,考虑多方面因素,在适应村镇银行发展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然后稳步推进,把村镇银行这一金融机构逐渐扩展开来。
在云南省经济比较富裕的地区,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大,对这些地区可考虑设立业务办理多样化的村镇银行,并相应提高注册资本,以发展较大规模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竞争力明显薄弱,虽然灵活性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规模越小越好,在条件允许的地区设立较大规模的村镇银行可以抵御各类风险,而且还能为以后村镇银行发展分支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云南省在发展农村金融的同时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依据“因地制宜,稳步发展”的市场原则,建立大、中型化的村镇银行。
(2)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从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占有率来看,农信社占了主导地位,农行、农发行占有率仅次于农信社。2011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4248.48亿元,其中农信社、农行、农发行的涉农贷款分别占33%、25%、12.07%,村镇银行仅占0.15%;农村贷款余额3311.28 亿元,其中农信社、农行、农发行的农村贷款分别占43.99%、25.16%、4.65%,村镇银行仅占0.16%。村镇银行要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立足并发展下去,就必须依托农村经济,明确市场定位。一是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产业经济。从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较好的村镇银行都是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或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产业经济。对于物质资源丰富的云南来说,这无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三七、花卉、野生菌等,这些都是云南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资源。二是明确市场定位。细分客户群,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制定不同的经营战略,来吸引较多的目标客户。把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地区作为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市场,把农户和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客户来源,提供简单快捷的小额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同时,利用低利率的优势吸引客户。
(3)完善村镇银行的法律规章体系。目前关于村镇银行业的法律规章较少,在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不足。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生金融机构,其存在和发展必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制约村镇银行的发展,并对农村金融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不断完善村镇银行的法律体系,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推出新的法律规范,以保障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把村镇银行在法律地位上与其他商业银行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保证村镇银行的合法性地位;在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金融统计、个人征信等方面加强管理与监督;完善村镇银行金融体系的构建,维护农村金融的稳步发展。
(4)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政府扶持力度。村镇银行的设立是对农村金融不足的有益补充,但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的发展机制还不成熟,理应得到政府多方面的扶持。一是财政支持。吸储困难是云南省村镇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政府能够加大对村镇银行的财政支持,就能够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这将会大大提高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支农再贷款。近几年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对资金需求的程度明显增大,村镇银行的贷款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支农再贷款有利于缓解村镇银行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减免税费。村镇银行开展业务的资金成本较高,适当的税费减免,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获利能力,减小经营者的压力。
(5)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村镇银行是新生金融机构,无法独自负担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在经营发展好自身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他金融机构的力量,促使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服务于发展农村金融,更好地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提高村镇银行资金的利用效率,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不同的地区积极开展适合各地区的金融服务类型,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推进农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
2、对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趋势分析
村镇银行在政策的扶持下和市场利益的推动下,其发展势头如雨后春笋,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村镇银行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帮助云南省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毕竟这是有雄厚实力的农业银行和农信社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更何况是资金薄弱、规模较小的新生村镇银行。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太消极,虽然村镇银行在发展农村经济的任务中所承担的责任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它却在云南省最贫困、最需要资金的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巨大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生的农村金融机构,势必会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综上所述,云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依赖于村镇银行自身的管理与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云南省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中一支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注: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城乡统筹下的云南省金融支农问题研究”(2011Y24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燕小月:关于云南省村镇银行产权模式选择的研究[J].市场论坛,2011(3).
[2] 陈银: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时代金融,2010(10).
金融足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兴方能百业活。浙江经济领跑全国,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是很明显,导致长期以来形成城乡金融的二元化,农村金融市场缺位,金融服务缺失,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由于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贷款难。银行发放贷款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政府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凋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构建需求型为导向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发展村镇银行是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2.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资金瓶颈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域分散、基础薄弱、积累不足,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大、利润低,大银行普遍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民群众面临建设基金贷款难、结算难、取现难;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趋势日益明显,迫切需要建立切合农村实际、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服务“三农”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村镇银行顺势而生。2006年12月20日,为解决部分农村地区“金融空白”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20。7年1月22日,银监会制定并蜇时镇银行管理暂行规五参,为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及合法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改革农村金融市场的思路,计划到2011年全国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3CO多家,其中村镇银行要设立1000多家。村镇银行将成为继城市商业银行外,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又一道亮丽风景,同时村镇银行也将为银行的竞争开辟新的战场。浙江经济发达,但城乡金融二元化明显,2∞9年耒还存在159个金融空白乡镇,组建村镇银行是浙江培育多层次、广覆盖和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贴近“三农”和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是破解难题的一个重要措施。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标志着始于lO年前的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索终于获得了实质’|生推进。浙江村镇银行建设及时跟进,2008年5月26日,浙江省首批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台州市玉环永兴村镇银行、湖州市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诞生。截止2010年6月,浙江设立村镇银行15家,其中,主发起人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共有7家,其余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合行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只有建行设立3家、工行设立l家。对农村市场最熟悉的农行对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不高,截至目前还没有开设村镇银行。
3.浙江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问题
农村由于农村住户分散、信用基础薄弱、缺乏有效贷款抵押韧、结算系统较为落后等先天不足,村镇银行身处其中,持续发展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许多问题。
3.1政策支持力不够,村镇银行还处于“婴儿期”。浙江村镇银行20。8年开始设立,至今开设15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网点少、实力弱,尚处于“婴儿期”的村镇银行只有在政府的精心呵护下才能成为参天大树。然而,村镇银行虽定位是立足农村、服务“三农”,支持其发展的财政扶持、税费减免、农贷贴息、支农再贷款等优惠政策不力或不明确。在营业税、所得税方面,村镇银行是独立法人,参照商业银行的标准,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为5%,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仅为33%。财政对农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但对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没有明确规定进行贴息。村镇银行的股东是当地颇具实力的龙头企业,控股股东却规定是银行业金融企业,实力企业在村镇银行中的话语权不足,影响企业向村镇银行持续注资的积极性,这些都不利于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对村镇银行的限制,允许其存款利率适当上浮,在城市开分支机构,吸收城市资金到农村。主发起人以及企业股东在村镇银行未来发展中发挥疆强联合的优势。改变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
3.2村镇银行严重缺“血”,存贷比太高,持续发展困难。.浙江村镇银行设立注册资本最低1亿元,最多2亿元,按规定村镇银行可以向社会公众吸储,理论上资金供给不成问题。但是,浙江备村镇银行普遍存在严重失“血”现象。因为,①吸储困难。村镇银行虽是独立法人,有营业执照,但网点少,不具备现代银行结算功能,不能发行个人银联卡,吸存外来款项困难;有些客户因为村镇银行社会公信力比国字号银行差,社会认知度比较低,以为村镇银行是个人钱庄或担保公司,对存款没有安全感,情愿进行民间借贷,也不愿把钱存进村镇银行。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到今年6月底,银行存款余额为14亿元,整体经营规模已位居全国村镇银行系统最前列,但是储蓄存款仅占2%。②业务开展少。“存、贷、汇”银行的三个基本功能,村镇银行因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农民存款的吸引力,许多汇款业务以及同城业务不能直接办理,本票没法开,无法转账,没有银行号,又不能电汇,要通过主发行或其他银行间接。导致钱进不来,出不去,只能在农村内部循环,孤军奋战。③村镇内部资金流失严重。村镇银行网点少,通存通兑没有开通、银行卡业务缺失,汇路不畅,农民有限资金转存邮政储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而邮政等银行只储不贷。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农民资金外流严重,进一步限制了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④村镇银行在贷款上具有优势。村镇银行是县域内独立的法人机构,决策流程短,从接受客户申请到最终决定,只需几天时间。如果村镇银行认可的信用客户、提供保证担保、抵押等到位,客户当天申请,当天就可贷款。这对区域内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短、小、急特点的农户、小型企业、个体种养殖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贷款需求很大。由于供求不平衡,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行,浙江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309年末,已开业的14家村镇银行中只有规模最大长兴村镇银行,约有14亿元存款;有些村镇银行半年只吸收3000多万元存款,稍微好些的有2亿—3亿元存款。现在村镇银行贷款形势很好,存贷比超过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得突破75%的红线,有的存贷比甚至超过l洳200%。但出于对“三农”的支持,监管层对村镇银行有所放宽,要求其5年内逐步达标。村镇银行存贷比过高,严重缺“血”。一方面反映了农村贷款需求旺盛。村镇银行设立符合农民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3.3经营成本高,金融创新不足。二十世纪末,国有大银行纷纷从农村市场撤离,说明传统的银行经营方式在农村金融市场是没有出路的,新设立的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自己的-经营方式。特别要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但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必须是银行金融机构。这一规定可以保证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同时,大中型银行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作为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很容易把自己的业务模式照搬过来,容易把村镇银行办成母行的一个支行,使村镇银行失去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农村金融市场因农户居住分散、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贷款期限短、金额少、缺乏抵押担保物等,导致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照搬成熟的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业务决策流程,贷款还款方式在农村市场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必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担保和抵押方式创新步伐,创新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
3.4盈利能力弱,企业股东话语权小,热情下降。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不低于20%”,浙江各类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持股比率最少的是建设银行35%,一般都在33%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由于村镇银行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不如扩张分支行、网点效益高;如果经营不善,出现问题,将对母银行的声誉和品牌造成伤害,大中型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性不高。浙江只有建行设立3家,工行I家。此外,民营资本认为现有的产权结构安排下,民营资本股东的话语权太小,因而民营资本在短暂的热情之后,对村镇银行渐渐采取观望的态度,这对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市场不利。35村镇银行的性质和经营环境决定其持续服务“三农”难。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三农”,它与国家政策性银行不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实行的是商业性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为了机构能设立成功将会承诺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并在机构成立之初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工作。然而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高风险低效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设立的办行宗旨。
4.浙江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对策
4.1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由于受到农村区域位置、信用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农户贷款数额小、笔数多、缺乏抵押物、风险大、成本高,难以取得较好的经营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和支持,尽快出台关于税收减免和优惠、利率浮动幅度、准备金缴存比率、再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降低其开办初期经营成本,促进其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立账户,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壮大其资金实力。由当地财政出资建立奖励基金,对发放涉农小额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村镇银行给予奖励,允许村镇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鼓励村镇银行持续服务“三农”。
4.2完善服务体系,加强自身“吸血”,促进外部“输血”①耍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增强公众向村镇银行存款的信心,发挥村镇银行区域优势,从方便农户,服务农户出发,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农村各类储蓄资金。在储蓄资源较丰富的城区、乡镇增设储蓄网点,组织储蓄存款。②引导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和当地有实力的投资者追加资本。适当放宽发起人的资格限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组建村镇银行。让更多的资本有机会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通过稀释股权,增加企业在村镇银行中的话语权,提高企业追加投资的积极性。允许对设立一定数量以上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组建控股公司,加快主发起人多开设村镇银行。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转为村镇银行,探索境内外备类出资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企业和自然人共同发起组建公司控股村镇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尝试由控股金融公司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形成投资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种的村镇银行格局。
Abstract:With the opening up of China's financial sector,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 entere into the fiancial market of China's rural,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asons that foreign bank entered the market of the rural finance as well as the attention factors.
关键词:外资银行 农村金融
Key Word: foreign bank rural finance
基金项目: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课题《开展金融创新、解决融资难问题研究》(编号:JLXZ100503-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冬,男,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金融经济学、公司治理;马义军,男,中国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学。
近年来,随身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需求越来越大。但一直以来,我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大银行城市化现象比较严重,县域以下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普遍认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具有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见效慢的特点,各大金融机构都逐渐撤离农村金融市场,收缩“阵地”。而此时外资银行则“趁虚而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本文试图对外资银行“入村”的现象进行分析,阐述其进军农村市场的原因和策略。
一、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的原因分析
普遍认为,大银行进入小额农村信贷领域开展零售业务,就会面临高昂的风险控制成本和交易成本。一方面,大银行会可能并不了解这些微小的、也显得不那么正规的客户的风险状况,而且这些客户往往无力提供足够的合规抵押物或担保品;另一方面,与数量众多的微小客户单独谈判,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但随着国内农村金融的开放,国外知名银行纷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并产生良好的效益。实际上,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是有其战略考量的。
(一)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既得到政府的支持,又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目前,“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央政府及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金融的保障,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前景广阔,所以,中央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也陆续出台鼓励农村金融发展的措施。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取消了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权等设立的限制,为外资银行的业务开展扫清了政策障碍。外资银行通过开设村镇银行等形式开展农村金融活动,既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欢迎,又会受了民众的接受与认可。开设村镇银行的门槛不高,监管部门规定的注册资金对于长期看好中国市场,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的外资银行而言成本不高,即使短期不盈利,至少在政府和民众中树立了外资银行的良好形象,为银行其他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二)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需求渐大
一方面,国内城乡二元格局正在逐步打破,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国内乡村的资金缺口大,农村金融需求旺盛,加上大银行曾一度收缩乡村网点,客观上也为外资银行涉足创造了空问。中国农业以及农业关联的产业正在崛起,亟需庞大的资金输血;中国县城以及乡镇的工业正在进人新一轮的“进发期”,资金需求迫切;随着交通瓶颈问题的解决,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西部以及农村转移。这些,都为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创造了广阔前景。外资银行看好中国乡村的远景,早“下乡务农”,实际上是抢占发展先机。
(三)乡村金融需求旺盛,金融服务不足。
自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我们的主要金融机构逐渐从农村金融市场撤离,四大型国有银行除了农业银行在县级城市还有大量布点外,其他银行主要集中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大量布置网点,在乡镇基本没有网点设置。村级金融服务基本上是空白的。邮政储蓄业务在农村主要以吸储为主,农村信用社在村级的代办处也大为减少。这些原因致使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大幅降低。但也有资料表明,中国农村目前有1.2亿农民有贷款需求,每年资金缺口约为l万亿元,目前只能满足60%,农村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不足50%。在农村金融网点布局方面,我国还有数千个乡镇是空白,有些也只有独家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服务低下,导致农民无法享受应有的金融服务。外资银行此时进军乡村有利于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缓解“三农”融资难。
二、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的策略选择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依据的是中国的入世承诺以及银监会颁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390号)、《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外资银行可以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选择金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方式。
(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方式
1.参与村镇银行的建立。我国现在大力鼓励个银行参与筹建农村村镇银行。根据有关规定,筹建农村村镇银行的门槛不是很高,各外资银行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自2007年12月,汇丰银行第一家村镇银行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开业后,渣打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等又在内蒙古、湖北、陕西等地设立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外资银行进入农村以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村镇和内陆地区欠发达但农村改革走在前列的地区为首选地址。
2.参股收购相关银行。外资银行可以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选择经营管理和业绩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合作经营。如澳新银行收购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股权,前荷兰合作银行收购了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
3.参加保险,分散风险。对农村金融贷款进行保险,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信贷风险。目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务开展的不好,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贷款再保险业务。但外资银行可以与其所在金融集团的保险公司合作,实现内务双赢,降低风险。
4.开展混业经营业务。外资银行利用本身优势,可以开展投资咨询、租赁、证券经纪、抵押担保等业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二)外资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应考虑的因素
1.注重优势产业。对具有产业优势的龙头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上游的养殖业、油料种植业等。
2.关注长远利益。外资银行在与中资银行竞争过程中,特别是在城市金融业务方面,没有达到其预期目的。主要是中资银行在城市中的网点布局、业务开展比较成熟。而在农村开展业务,目前看,短期效益不明显,所以外资银行应关注长远利益,优先布局,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落后农村区域金融服务将是一块大“蛋糕”。
3.发挥创新优势。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管理和资本方面有着较大优势,有利于开展产品创新。外资银行要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新颖的产品,全方位的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4.注意管理成本和风险。农村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风险较大。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需要开展新的网点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外资银行可以与当地的信用社等机构广泛开展合作,节约新建成本,共享信用信息,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不必要开支、提高市场占有率。
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多是大型银行,经营理念成熟,风险甄别与控制能力较强,其“下乡”势必能给村镇银行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缓解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推动金融服务改善和市场体系完善。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将很好地发挥“示范效应”与“竞争效应”,带来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更大程度满足农村金融需要,带动农村与农业的发展。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鼓励外资银行向农村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文畅:浅谈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可行性,商场现代化,2007年18期.
记者从北京银监局了解到,目前,在第一阶段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允许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试点工作,北京市也在其中。为尽快在北京辖内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的试点工作,有效支持北京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认真调研和讨论,北京银监局会同市金融办拟定了北京辖内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的意见和计划,北京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密云延庆两家试点银行有望年内开业
《投资北京》:北京市目前主要有哪些农村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改革任务?
银监局:北京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要、农民就业创业资金需要和传统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发展需要。为满足上述资金需求,除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这些多年从事涉农类贷款的金融机构以外,急需其他大中型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补充。
郭金龙市长针对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农业金融改革工作指出:北京农业发展有科技优势,但缺乏资金注入,靠农民自身,积累少,又没有资产担保,很难解决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要研究搭建一个农村投资平台,通过创新,使整个资金效益发挥得更好。一是解决政府投入分散的问题。二是研究探索金融资本进入农村的政策措施,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和发展,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在2008年北京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提出了“突出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积极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走在全国的前列”的总体工作要求,将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并列为四大改革内容,并提出了“完善农业贷款绿色通道,设立农业发展合作担保资金,健全农村小额信贷体系,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开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的建设试点。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险种和范围。加强银农合作,构建金融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平台”的具体工作要求。
村镇银行建设试点工作在北京展开,无疑搭建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农村投资平台。
《投资北京》:我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试点地区、试点的机构类型及数量上主要基于怎样的考虑?
银监局: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北京地区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原则和思路为: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先试点、后推开;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按照“有意愿、有条件、有需求、有前景”的思路,保证质量,做好示范,试点一家,成功一家。
在具体的试点地区选择上,北京银监局通过对北京市各郊区县国民生产总值及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服务情况的对比和筛选,经与市金融办协商并报请银监会批准,选定密云县和延庆县作为北京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的首批试点地区。
银监会放宽准入门槛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通过与延庆县和密云县政府相关部门的座谈和调研发现,两县目前已存在一批经营情况良好、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专业经济合作社组织,在此基础上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有较好的基础,两县也表达了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意愿。此外,辖内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提出了希望参与村镇银行的准入试点。因此,综合来看,先期试点的主要机构类型拟定为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投资北京》:能介绍一下此次两家村镇银行的主要出资人北京银行、汇丰银行的情况吗?目前两个试点的进展情况怎样?
银监局:在村镇银行试点准备阶段,银监局先后接待了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汇丰银行和多家实业企业等有意出资人的来访,经反复研究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确定选择与地方政府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引进当地企业合资经营意愿的北京银行和在全球有成功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经验、且已在湖北随州市设立了全国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的汇丰银行,作为两个主要出资人,分别在两个试点县设立村镇银行。北京银行拟在延庆以控股合资方式设立村镇银行,引入当地企业或自然人以合资方式设立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拟在密云以独资方式设立村镇银行,全资设立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汇丰银行关于在北京市密云县设立村镇银行的筹建申请已获北京银监局批准,村镇银行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拟设村镇银行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由汇丰银行全资设立。该村镇银行将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为乡镇企业提供抵押贷款、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融资及其他贸易类服务,为农村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北京银行拟在延庆引入当地企业或自然人以合资方式设立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拟定3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北京银行已完成对有关试点省市的考察,正在积极筹备村镇银行筹建工作,在与延庆县相关拟投资人接洽谈判的同时,积极与北京银监局联系沟通,接受北京银监局的准入辅导。根据规定,村镇银行的筹建和审批由所在地银监局审批决定并报银监会备案,按照行政许可的审核程序和时限规定,预计两家银行能够11月底前后正式开业。
实现把农村资金留在农村、把城市资金引入农村的目的
《投资北京》:北京市组建村镇银行的具体设想有哪些?
银监局:总结先期试点6省市的成功经验,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资本构成大致为:银行资本占比50.9%,产业资本占比15.4%,个人资本占比33.7%;发起人的构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有15家,企业法人有47家,自然人有2807人。
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结合北京地区农村经济特点,建议未来组建的2-3家试点村镇银行“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小企业”,拟建村镇银行主要应具有以下要素:
一是选址最好在县城或附近区域;二是以合资方式成立;三是优先引进在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私营企业信贷、小企业信贷业务服务方面卓有成效且经营管理良好的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作为发起人,鼓励有经济实力、经营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扶持政策范围的当地企业入股;四是注册资本较为雄厚。从而使新设村镇银行达到服务当地“三农”的预期目标,实现把农村资金留在农村、把城市资金引入农村的目的。
上述制度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选择有服务小企业、服务“三农”成功经验的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作为发起人,可以引进与试点地区现存银行不同的经营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引进发起行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产品技术,不断创新贴近农村、农户的授信模式,给当地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新理念、新方式,形成有效竞争环境,从而满足农村资金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确立选址在县城或附近区域,主要考虑让村镇银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面对更大的市场,能吸收县域范围的资金流入,拥有充足的营运资金,更好地满足县域和农村经济资金需求,因为北京密云、延庆等地区的农村经济主体已不再是单一农户,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小农村经济组织,资金需求较大,将村镇银行设在下属乡镇,会制约其发展。
三是引入当地企业,主要是为了引入熟悉当地人文、经济环境和社会信用度的股东,有开展业务的基础,业务启动快,而且由于单个企业持股比例均不能超过10%,股权构成一定程度分散,可防止产生“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可监督防止大股东将资金外流。
四是虽然银监会规定设立村镇银行的起点资金较低(县设立的,300万元;乡镇设立的,100万元),但由于有单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不超过资本净额10%的限制,300万元注册资本只允许单一借款人贷款为15万元,单一集团授信余额30万元,可能难以满足北京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的农村经济组织的较大的资金需要,从而限制村镇银行良性发展,因此,此次试点确定了鼓励适度增加注册资本的做法。
《投资北京》:密云、延庆村镇银行试点成功后,是否将推广到我市其他郊区县?
银监局:根据银监会要求,先在北京市选择条件成熟的1-2家机构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将机构数量逐步放开。在密云、延庆试点完成后,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我们将着手研究推进门头沟、平谷、大兴、房山等地区扩大试点的工作。目前,大兴等区县已经就引进设立村镇银行工作与辖内有关银行进行接洽,监管部门将支持符合条件和有意向的郊区和银行机构就设立村镇银行进行研究和制订设立方案,并将及时进行指导。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四难”
《投资北京》: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哪些难题?
银监局:近期,北京银监局通过下发问卷、访谈和座谈等方式,对辖内一些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潜在出资人和潜在客户以及相关监管人员进行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评估调查。调查显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举措,其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四难”:
吸收社会资金难。银行业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信用”,良好的信用是需要长时间逐步建立起来的。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起市场认可的企业信用,因此较难吸收到充足的社会资金。而资金来源困难又必将影响到机构未来的持续发展。
短期盈利难。由于部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异地独立经营的情况,且筹建工期较短,加之在相关政策上缺少地方政府支持与协调,使其固定成本相对偏高,这将对其未来短期经营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该类机构资金运用的途径有限,赢利面较窄,加之面对的主要客户又相对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盲目投资风险较大,这也将削弱机构盈利能力。
同业协作难。一是按市场竞争机制,各银行业相互存在保护商业秘密的问题,客观上形成了相互的保护壁垒,同业协作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将在人员招聘、存款及业务市场份额等方面实现重新分配,这会对当地同业金融市场形成竞争和威胁;三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有一个认知与融合接纳的过程,短期内同业协作存在困难。
吸引高素质从业人员难。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伊始,由于未来发展尚不确定,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银行专业管理人员。同时,由于缺乏系统成熟的业务技能培训,只能采取“以老带新”的简单培训方式,加之开业后业务量不多,员工实践机会较少,会造成员工整体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
《投资北京》:银监局将采取什么措施,做好试点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
银监局:为给全市逐步推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工作积累经验并做好示范,防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为高风险点,银监局会对成立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实施审慎监管,农村商业银行监管处将建立非现场监管制度,设置主监管员,实施现场检查,密切跟踪试点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和风险状况,纠正偏离服务“三农”宗旨和超业务范围经营以及超比例发放大额贷款等违法违规问题,密切监测资金流向,确保资金留在县域,支持“三农”。将督促其完善法人治理,健全内控制度,依法合规经营,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其持续发展,更好支持新农村建设。
按照试点工作“低门槛、严监管”的监管要求,对村镇银行在设立条件、审慎经营和审慎监管方面的政策规定主要包括:村镇银行应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村镇银行可自主选择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面向境内各种资本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开放。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应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设置在县的村镇银行股本金最低为300万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村镇银行应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准确划分资产质量,充分计提呆账准备,及时冲销坏账,真实反映经营成果,确保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8%,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
《投资北京》:下一步,我市将如何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银监局: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协调配合,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政策环境。
一是成立北京市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搭建政府、出资人和监管部门沟通协调的平台,提高工作实效。建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金融办牵头,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试点县政府、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北京银监局等作为成员单位。参加单位应明确相应的主管部门和联系人员,以便做好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同时,建立各县准入政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职责,推动试点工作在县及乡镇的稳步落实。
二是协调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给予试点机构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建议根据试点机构支农信贷投放情况,研究实施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费。建议对试点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和小额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或资金奖励,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调动试点机构增加农村地区信贷投入的积极性。目前,银监会正在积极协调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以及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研究明确相关扶持政策,包括存款准备金的缴纳、利率浮动、支农再贷款发放、税收优惠、登记注册以及支付清算等内容。
三是研究给予试点机构在货币政策方面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建议对试点机构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提高可用支农资金额度;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延长再贷款期限,并实行有差别的优惠利率,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四是建立完善各项配套机制,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议尽快将社会征信系统延伸至农村地区,帮助农村金融机构有效识别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多方出资,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研究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是由试点地区政府研究制定营业场所、通讯设施安装、人员引进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逃废债的打击力度,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引导各类资本到试点地区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力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
什么是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试点标志性事件
银监会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后,在内蒙古、吉林等6个试点省先行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
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开业,同时开业的还有四川仪陇惠民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这标志着首批试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07年12月,全国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开门营业,外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序幕由此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