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3: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竞争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本文分析了品牌延伸普遍存在的非理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品牌延伸是指在已经确立的品牌地位的基础上,将原有品牌运用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以更少的营销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广告费用的日益高涨,新产品的市场导入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大量新产品因为不被消费者所接受或过高的市场初期导入费用而失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品牌名称和品牌资产,通过延伸转移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大大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
1品牌延伸的风险
然而品牌延伸这把利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损失,艾•里斯和杰•特劳特曾形象地比喻:“品牌名称是一根橡皮筋,它会伸展,但不会超过某个限度。而且,你越延伸一个名称,它就会变得越疲弱。”概括来说,不当的品牌延伸策略有可能对原品牌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1损害原有品牌形象
原品牌的形象是为消费者所认知的品牌定位,也往往是原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品牌延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维护原有品牌的形象,抑或是延伸产品严重偏离了原品牌的形象,将损坏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企业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可能掉入这种陷阱。例如,皮尔卡丹曾以高贵的品质和昂贵价格成为社会上层人物身份和体面的象征。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皮尔卡丹品牌延伸到日常生活用品上,从家具到灯具,从钢笔到拖鞋,甚至包括廉价的厨巾。后果是“皮尔卡丹”在大多数市场上丧失了高档名牌的形象,也丢掉了追求独特的品牌忠诚者。
1.2模糊品牌定位,淡化品牌个性
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形象定位。品牌之所以被消费者所认可,正是因为其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明晰的品牌个性,它从产品的形状、性能、价格、质量等方面区别于竞争者。当一个品牌代表两种甚至更多的有差异的产品时,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模糊化。而品牌定位的淡化和消失也必然使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忠诚度下降。比如“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把品牌定位表达得简洁明了。然而,当精巧的“金利来”女用皮包上市后,就模糊了品牌的定位,它削弱了品牌原有的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也没有赢得女士们的欢心。这就是品牌延伸不当所带来的品牌淡化效应。
1.3容易产生株连效应
品牌延伸将品牌与多个产品联系起来,导致管理跨度加长,企业投资分散而成为风险点。一旦新产品选择不当,巨额投资无法收回,就会影响其他产品的投资经营,使整个品牌陷入危机。20世纪80年代奥迪5000汽车被指责存在一个突然加速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很多交通事故。奥迪对这一问题未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断推卸责任。结果造成了奥迪整个品牌形象的大幅度下降,并危机到先前销售很好的奥迪4000车型。这次的事件使奥迪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由1985年的7.4万辆下降到1989年的2.1万辆,公司付出巨大的代价。
2合理品牌延伸的策略
2.1树立品牌延伸的正确态度
尽管品牌延伸有许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牌延伸都能获得成功,创造骄人业绩。品牌的延伸需要理性、慎重,企业应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否则见到的只能是悲剧。品牌延伸并不是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企业所要做的恐怕是要端正品牌延伸的态度,对品牌延伸有全面的认识。要树立品牌战略思想观念,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审视品牌延伸,切不可为眼前利益,为部分企业在品牌延伸上的成功怦然心动,不顾时机、条件,盲目进行品牌延伸。
2.2延伸产品应该继承和发扬原有品牌的个性
成功的企业品牌延伸要求延伸后的产品必须能够代表原有的品牌,否则就会破坏原有品牌的定位,损害其形象,像娃哈哈集团的“娃哈哈”关帝酒在黑龙江省打开市场时,因与原品牌个性相差过大,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必须对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尤其要视延伸产品的个性是否能够吸取原有品牌的精神内涵,能否继承和发扬原有品牌的个性。
2.3通过再细分市场,进行品牌重新定位
品牌定位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和渲染企业及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品牌延伸中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再细分,以界定品牌的适用范围。在品牌定位方面,要求企业依据未来多元化发展的规划,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界定品牌使用的范围,使品牌定位一次涵盖现在与未来。这样既给多元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又能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
2.4品牌延伸要保持合适的节奏
消费者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心理接受过程,因此品牌延伸要实现良好的效应,必须考虑到消费者对于品牌使用于延伸产品也有一个心理接受过程。品牌资产从主导产品向延伸产品的传递需要时间,要在企业的不断宣传下和在顾客使用以后,才逐步为顾客所接受,不宜操之过急。当品牌向过多的产品延伸时,顾客一时难以对众多的新产品产生较好的认识,而且可能会对众多的延伸产品产生混淆,从而稀释品牌个性,甚至会误解企业传递的信息,对品牌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品牌延伸要保持合适的品牌延伸节奏,过快过多的品牌延伸对企业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品牌竞争力 提升品牌竞争力
1.品牌竞争路径分析及选择。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争夺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手段。在市场上,若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将处于产业链低端,只能为名牌企业做OEM(即代工生产),赚取少许加工费。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企业要想谋生存求发展,把企业做强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能力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结合不同品牌竞争路径特点,扬长避短,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品牌竞争路径。
2.自创品牌竞争路径。该路径创牌原则是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品牌影响。其品牌扩张顺序为地方品牌、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扩张的地理顺序为本地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和全球市场。这种渐进式自创品牌路径创建的步骤是:企业首先在国内市场开发并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以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服务打造企业自己的知名品牌;然后通过经营范围的延伸,在国际化经营中逐步将企业品牌打入国际市场,从而创立国际品牌。
3.联合品牌竞争路径。联合品牌是指分属不同企业的两个或多个品牌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通过品牌合作,某品牌可借助其他品牌来丰富自己的品牌内涵,实现品牌认知,引发品牌联想,从而共同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1991年,为抵御竞争对手,Intel公司推出了奔腾系列芯片,制定了耗资巨大的促销计划,鼓励计算机制造商在其产品上使用“Intel Inside”标志。对参加该计划的厂商购买奔腾芯片给予3%的折扣,在计算机的外包装上注明“Intel Inside”标志的厂商,则给与5%的折扣。一时间,市场销售的IBM、DELL等名牌计算机,除原有品牌外,均加上了“Intel Inside”标志。第二年,Intel公司产品销售量比上年增加63%,取得了巨大成功。
4.并购品牌竞争路径。并购品牌是指某企业收购它企业的品牌所有权,有权使用该品牌资产的方式。包括知名品牌并购非知名品牌,大型品牌并购小型品牌,强势品牌并购弱势品牌,通过市场法则使品牌趋于集中,是企业品牌扩张与品牌运营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来品牌并购席卷全球,尤以跨国品牌之间的并购为甚。这既是经济全球化强势推动的结果,更是全球化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5.如何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1)设计企业标志,树立企业形象。企业要注重企业形象,设计与企业产品的商标图案相一致的企业形象图案。如“娃哈哈”集团公司,就以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作为企业形象标志。企业的形象标志能使消费者看到其标志就能知道该企业的主要产品、主要品牌,为此,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宣传的同时,也要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可以聘请名人作为企业的形象大使,借助名人的名气为企业扩大影响力,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2)提高品牌的品位。品牌文化定位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品味,而且可以使品牌形象独具特色。通过传达诸如文化价值观、道德修养、文学 艺术 、 科技 含量等,启发联想,引导愿景,建立心智模式,平衡美感等形成一定的品位,成为某一层次消费者文化品位的象征,从而得到消费者认可,使他们获得情感和理性的满足。如劳斯莱斯定位“皇家贵族间的坐骑”;金利来代表着“充满魅力的男人”;索尼“永不步人后尘,披荆斩棘创无人问津的新领域”,成为世界闻名的“创新先锋”。
(3)提高品牌价值,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情感是维系品牌忠诚度的纽带,如果一种品牌不能深度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品牌将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通过提升品牌文化意蕴,以情营销,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使消费者对企业品牌“情有独钟”,增强品牌的人性创意和审美特性,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激起消费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从而引起兴趣,促进购买。
(4)使品牌形象获得消费者认同和忠诚。英特尔前总裁格罗夫曾说过:“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21世纪的主宰。”吸引不了注意力的产品将经不起市场的惊涛骇浪,注定要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只有独具特色、个性化的品牌文化定位,才会有别于同类产品,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明天的 经济 ”,不同的品牌附着不同的特定的文化,企业应对文化定位予以关注和运用。
(5)科技创新,提高品牌科技含量,保证品牌质量。也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之路为例: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科技则是质量保证的基石。宜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强手林立的领域里茁壮成长并成为“领头羊”,这一切离不开一个简单而朴素的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首先,必须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宜华于设立之初就在设备选型、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厂房布局规划及其与产品结构的匹配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以满足现代化规模生产。
生产设备方面,宜华引进了德国、意大利、新加坡、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木材生产设备,形成大型实木家具、实木地板和复合地板生产线。先进的设备为宜华达到规模产量和优良品质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同时又从国外引进成套的先进技术并自行改良,确保生产经营的顺畅运作。
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解析
1、资源控制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高度依赖资源控制能力,谁能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多的稳定资源,谁就能够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从历史经验看,钢铁企业的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性,因为资源控制能力是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存在着三种布局因素:一种是资源依托型,即靠近资源产地的布局;一种是市场邻近型,即靠近消费市场的布局;一种是临海港口型,即临近运输港口特别是大型海港的布局。在早期,钢铁工业一般是在靠近铁矿石和煤炭产地的区域布局,以节约运输成本。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家的钢铁工业开始向大型海港附近布局,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钢铁生产需要的水源,还可以通过海运获取煤炭、铁矿资源以及进行产品的出口,适应了当时钢铁工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不论是哪一种布局方式,都显示出资源控制能力对于钢铁企业的重要意义。
2、环境保护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环境保护能力决定了钢铁企业能否在政府环境规制的加强下存续,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钢铁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是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污染大户。以中国为例,钢铁企业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大约占中国全国工业粉尘总排放量的13%。中国有74家重点钢铁企业,其中34家设在百万人口的大城市,18家设在省会城市,钢铁企业在给城市发展带来大量税收和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包括节能减排,减少工业“三废”等等。当前,政府对钢铁企业的环保问题日益关注,而社会也同样开始关注钢铁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钢铁企业应对政府环保规制的压力越来越大,肩负环保社会责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钢铁企业没有能够认真履行环保义务,没有按照政府的环境要求组织生产,就面临着重整、甚至破产的威胁。
3、技术创新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不论是资源控制能力还是环境保护能力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通过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改善生产手段,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增强盈利能力,并最终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并且,如果没有创新能力,企业的资源控制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一方面,创新能力可以发掘新的替代资源,减轻对现有稀缺资源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资源供给,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此外,技术创新可减轻污染排放,降低环境使用成本。一是技术创新能改善生产工艺,减少排放。二是技术创新能够变废为宝,将原本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经过处理后返回使用或者用来生产其他副产品。一方面节省了环境污染成本,赢得社会的赞赏,另一方面发展了副产品,增加了利润来源。同时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促使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流程。
资源环境约束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
1、资源控制力提升战略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钢铁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向上游延伸,与上游企业合作,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更大程度地取得上游行业的原材料等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做到“长期、稳定、优质、及时”,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成本。世界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能够保持粗钢产量世界第一的策略之一就是采取积极的原材料控制战略,一方面,通过在非洲、加拿大等地区对铁矿石企业直接参股等形式获得生产所需的铁矿石供应;另一方面,又在印度、南美等地收购煤矿,保证煤炭等燃料供应,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铁矿石自给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资源控制能力的关键是围绕“做精做强,成本领先”的经营目标,按照“两条腿走路”的资源战略,构建钢铁原料保障体系。要进一步优化原料采购渠道,建立及强化与原料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原料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增强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中国钢铁行业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来自于国外,近年来,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中国钢铁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国内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提高铁矿石开采的质量;另一方面,需要与国外铁矿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协议,避免由于价格波动等带来的成本上升,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海外铁矿石开采企业的兼并重组中,达到直接控制铁矿石的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通过多种形式向纵向一体化拓展,实现原料供应渠道多元化,化解原料涨价的压力。同时,在参与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谈判等国际化经营的实务中,应总结经验教训,与各方买家有效沟通,寻找利益共同点,提高集体议价力量。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第一,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力求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实行资源进口与产品出口一体化、国外与国内贸易一体化的全球化经营管理战略。积极探索多种贸易方式带动国内钢铁茶农的出口,努力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优化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结构。第二,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断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高素质人才比例,为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服务。第三,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对国外市场进行充分考察,根据比较原理,结合企业自身竞争优势,选择重点投资区域。通过对该地区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钢铁产品市场份额,以此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环境保护力提升战略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方针,将能源综合利用作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充分回收利用企业的二次能源及余压、余热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搞好高炉和转炉煤气的回收利用,在进行能源介质平衡的基础上,搞好各种能源介质的综合利用。通过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推广先进环保技术,实行绿色制造,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统筹安排实现水的循环,通过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循环,通过清洁生产实现铁元素资源循环,认真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为重点,建设工业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的回收利用率,通过自主集成开发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实现钢铁的绿色制造。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控制”:源头控制,贯彻精料方针,在原燃料采购、生产工艺确定时,选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料燃料及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把好原料投放和设计准入关口;过程控制,用规范的工艺操作制度指导日常工作,尽可能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终端控制,采用高于国家及省、市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防治技术,对生产过程中遗留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循环利用。
关键词:电信企业;市场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当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几家企业垄断了我国通信行业,形成了一种寡头垄断格局,在这种寡头垄断的背景下,各企业都积极谋求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努力通过产品创新获取竞争优势。
一、电信企业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2013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量分别达到11689.1亿元、13954亿元,分别实现同比增长8.7%、7.5%,电信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为电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电信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首先,从市场的主体企业来看,目前我国电信服务的供应商主要除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外,还有大量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配套企业,如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通讯等,各种软件开发商,以及网络运营商,这就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条。其次,从市场中的业务类型来看,目前我国电信企业主要提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等相关服务,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这些服务不断创新,如移动互联网中的4G上网服务、微信等聊天工具,这些业务的出现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2.电信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居民、企业对电信行业市场需求较大,以2013年通信需求为例,2013年,固定本地电话通话时长为3023.1亿分钟,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28987.7亿分钟,移动短信业务量、点对点短信量分别为8916.7、4313.4条//月.户,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132138.1万GB,同比增长幅度高达71.3%,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呈现“光进铜退”的发展态势,数量高达3.6亿个。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电信行业不仅新兴业务规模出现不断扩大发展迅速的局面,而且新的业务种类也不断出现,为电信市场提供了有效的需求。
二、电信企业市场竞争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电信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竞争策略。
1.电信企业市场竞争基本策略
电信企业市场竞争基本策略可以分为市场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拾遗补缺者竞争策略。市场领先者竞争策略即在电信企业根据自身在市场中某一领域、某一区域所具有的领先优势,会采取各种积极的举措如创新产品种类、提高服务水平等方式以维护自身的地位,如长期以来中国移动在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其行为策略更倾向于领先者竞争策略。市场挑战者竞争策略即电信企业在领先优势不明显,但具有挑战市场领先者地位的情况下,通过价格、服务、渠道等方面的竞争策略以谋求市场主导地位,如中国联通在3G业务服务上采取的就是这种挑战者竞争策略。追随者竞争策略是指市场中居于次要地位的主体,采取模仿、跟随等行为策略,如在4G业务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电信相对而言就采取了追随者策略。拾遗补缺者竞争策略即通过弥补市场空白来获取市场份额,如中国铁通在部分业务上就采取了这种策略。
2.电信企业市场竞争策略选择影响因素
首先,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与目标定位,即电信企业要根据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技术水平以及发展战略等,合理的评估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选择合适的竞争策略。其次,竞争对手的行为策略,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必须及时有效的获取竞争对手的行为方式,评估这种行为的影响,以此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再次,市场中顾客等主体的行为能力,即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都会对电信企业的竞争策略产生重要的影响。最后,还需要考虑政府管制等,由于电信行业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安全,且会对市场的稳定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会对市场中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避免企业串谋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或者导致一家独大等问题的产生。
三、推动电信企业市场竞争策略选择科学化的思考
电信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要达到科学化的目标,必须加强调查与研究,科学的制定市场竞争行动方案,强化市场竞争策略的跟踪与评估,以此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1.加强调查与研究
首先,电信企业要组建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健全市场调研体系。电信企业要通过区域划分、业务划分构建其市场调研体系,并明确调研的指标如市场占有率、新业务增长量等,消费者需求变化等,以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调研体系。其次,电信企业要有效的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应对策略,在获得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电信企业要与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确定自身在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市场竞争策略,以供决策者参考。
2.制定市场竞争行动方案
首先,要明确竞争行动目标,即要确定电信企业所采取的竞争策略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市场占有率、业务增长量等方面的目标,通过这些目标指导电信企业行动。其次,要明确竞争行为的任务,一般而言电信企业在确定总体竞争策略后,需要明确达到竞争策略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市场宣传推广任务、技术和服务相关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为竞争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再次,要明确竞争行为的基本途径,即电信企业采取哪些途径实现预定的竞争目标,一般而言可以包括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战略路径。
3.强化市场竞争策略的跟踪与评估
首先,要强化市场竞争策略的跟踪,电信企业要动态的跟踪市场竞争策略的实施情况,跟踪竞争对手为应对自身的竞争策略所采取的行动,通过动态跟踪了解市场信息。其次,要强化市场竞争策略的评估,在跟踪的基础上,电信企业要对自身的竞争策略行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如未达到目标要查找其原因。再次,要积极的竞争策略进行微调,即根据评估结果,对竞争方案中不合理之处进行微调,以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平台企业双边理论互联网
一、引言
近些年,随着网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平台企业凭借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和扩大竞争优势,从而形成了新型的产业链。双边市场理论近些年来经常被用来研究平台企业,也为平台企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对于基于网络应用的现代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研究。另外,通过双边市场理论对现代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进行研究,能够为平台企业的激烈竞争提供新的思路。
二、双边市场及其特征
Rochet和Tirole(2003)给双边市场下了定义:总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提高向平台一边的收费,而对另一边收费降低相等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该平台的交易量,那么这就是双边市场。
双方市场有三个主要的特征:一是拥有相对于买卖双方独立的平台企业;二是该市场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上的双边都把对方的数量是否足够多作为是否选择平台的最重要依据;三是双边市场的价格结构是基于收取双方费用的组合。
三、互联网时代赋予平台企业的竞争内涵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平台企业拥有了更大的能量和发挥的空间。同时互联网时代也赋予了平台企业新的竞争内涵。
(一)用户规模达到临界值
在双边市场中,平台的用户在选择平台时,更加注重的是使用该平台的另一方的用户数量。由于互联网拥有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帮助平台聚集大量用户,因此互联网条件下平台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该平台的用户数量是否能达到临界点。只有当用户规模达到了临界值,才能逐渐形成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企业的平均运营成本,提高效益。由于在双边市场中存在交叉网络外部性,规模经济在双边市场中的效应会更强。
(二)用户粘性是关键
聚集用户数量引发网络效应后,增强用户黏性就成了平台长久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平台企业要做到维持用户的数量不会减少,就必须提高用户粘性,从而拥有核心竞争力。平台企业需要在提品和服务的同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凝聚双边用户,使用户不断信任并形成忠诚,由此平台企业才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
(三)转换成本是保障
更换供应商所需要的投资越大,消费者对于现有供应商的商品的价格敏感性越低。转换成本足够高,才能够有效阻止现有的客户离开,因此是互联网平台企业维持长远发展的保障。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提高用户的转换成本,提高用户忠诚度,从而维护现有用户的数量。
四、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策略
(一)非对称价格策略
传统单边市场通常是按照与边际成本相等的价格来定价,而双边市场则不同,双边市场在对两边用户定价时,通常是按价格总水平来制定的。在双边市场中,对双边定价会同时考虑双边需求,因为只有使双方需求达到平衡的情况下企业才能获取最高的利润。只有当总价格在双方进行合理分配后,才能促进双边用户均对平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均衡的需求。双边市场中,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用户采用的收费标准会与其需求弹性呈正相关。某方的需求弹性越大,对其定价就会越高,而弹性越小则定价越低。另外,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定价策略还与交叉网络外部性有关,当一边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很强时,只有对该方用户制定低价甚至负价格才能吸引用户。多数学者表明,我国目前互联网平台企业规模不太大、竞争比较激烈,不对称定价是解决互联网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差异化策略
互联网平台企业提供的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对用户是否选择该平台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对于传统行业,规模化战略是快速占领市场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双边市场,双边用户的需求是高度依赖的,平台企业从任何一边获取超额利润都是不大可能的。因此,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差异化策略才是持续发展的关键。Armstrong提出当一个平台提供的服务对其中一方具有差异性,那么另一方将会选择使用多个平台。
在现实情况中,平台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具有差异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将服务产品创新作为差异化策略的一种途径。平台一般通过较低端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这对于顾客的要求较低,短时期内提升服务价值,收取的费用也较低,从而提高平台所占的市场份额。另外,评估会通过高端的服务收取较高费用来实现盈利。
(三)交叉补贴策略
在双边市场中,互联网平台企业通常会对某一边用户提供补贴。而很多情况下,平台企业的这个定价也是低于市场中的边际成本的。平台企业通常会采用交叉补贴策略,对一方采用补贴政策,以此来吸引大量的用户在平台成立的初期成为平台的使用者,当该方用户的数量足够多,网络外部性将发挥作用,另一边用户就愿意付费购买该平台企业的服务,此时平台企业便收取费用进行盈利。平台企业实施的交叉补贴策略,其实是一种协调机制,通过对一个市场中的一方让利的行为,鼓励最多的用户参与该平台,从而通过另一边的付费获利。
五、结语
结合双边市场的特点,我们发现,在分析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策略行为时,不能完全套用传统单边市场的理论,不然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以及相关的政策导向,例如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非对称价格策略,并不一定反映垄断势力和掠夺性定价;而交叉补贴策略也并不一定损害双边用户等。
因为平台企业只有将大量的均衡的双方用户接入到平台上来,才能使总体利润最大化。因此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我们要区别对待,考虑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比套用单边市场的理论更有效。参考文献:
[1]丁宏,梁洪基.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发展战略――基于双边市场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04):118-127.
一、TQCS采购策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竞争愈加激烈,随着外资企业的增多,企业间的竞争开始趋于全球化,而且渗透在各个行业。一些从事外向型加工生产的外资企业,物料采购的成本有所上升,之前简单的竞争方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竞争较为激烈,并且价格比较高的采购方式。在物料市场中,中小型外企企业无法与大型企业抗衡,其采购的成本相对也比较高。在很多地区,大型外资企业厂房的周边,依附着较多中小型外资企业,其经营的方式比较灵活,成本较为低廉,工作效率比较高。中小型外资企业在制定采购策略时,可以考虑应用TQCS策略,T是指最快的时间,Q是指最高的质量,C是指最低的成本,S是指最优的服务,以这四项原则为基础,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帮助企业把握市场的先机,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企业与供应商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成本,要对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还要重视采购工作的优化,这样才能保证供货的质量,才能降低采购的成本。高质量的供货一般成本也更高,二者具有矛盾性,中小型外资企业为了获得竞争的先机,必须保证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质量的供货产品。为了保证企业加工的质量,还要控制生产流程,供货时间与供货质量也具有相互矛盾的关系,这种矛盾不好调和,更加以往的管理经验,细工才能出好活,如果一味的加快工作效率,会降低产品加工的质量。在TQCS采购策略中,存在着较多的矛盾体,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和这些矛盾,要以保证企业经营利润为原则,还要优化企业经营的策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的水平。要找到T、Q、C、S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采购人员一定要保证产品的最优性,要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及聪明才智加强对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要通过个人魅力以及职业素养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采购到物美价廉的产品,才能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二、诚信管理与控制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制定TQCS采购策略,还要保证采购制度顺利的实施,要保证企业的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做到诚信经营,还要加强对其采购人员的管理与约束。采购工作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采购人员如果素质比较差,可能会出现吃回扣的问题,有的供货商还会向采购人员进行贿赂。为了保证企业健康的经营,必须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管理,要保证诚信经营,要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加强对采购人员的教育,使其具有较高的责任心。企业的管理人员有时会对采购者产生偏见,所以,采购人员总是更换,很多采购人员在一家企业干的时间不会超过1年,这种偏见或者不信任,使得采购部门的人员流动性很大,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断的与新的供货商合作,不利于控制采购的成本。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对采购人员不信任,也会打击其工作的积极性,在采购的流程中,很多环节都可能出现不正当的行为,但是企业通过对制定的革新,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与约束,可以有效的遏制不正当的合作行为。中小型外资企业普遍采用的采购流程如下图所示。
供应商的选择与企业的经营利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供应商进行筛选时,要保证企业获得速度最快、质量最优、成本最低的物料以及零配件,还要保证供应商具有最优的服务质量。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要对订单签订的过程进行监管,还要做好物料的跟踪工作,在处理质量问题后,要处理好纠纷。诚信管理需要对供应商的道德以及诚信进行调查,在签订订单时,一定要做好审核工作,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在签订授权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采购流程由企业上层包办,可以有效的避免采购流程出现异常,采购人员出现不正当行为,其可以规避企业采购环节存在的风险,但是这项措施也有一定弊端,不利于采购人员后续工作的开展,而且降低了采购环节的自主性。采购人员自主开发可以有效推动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也容易出现采购人员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两种采购策略各有利弊,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以下几点建议:
1.要签订诚信合同
企业与采购人员签订诚信合同,合同的内容要注明采购人员不正当行为需要承担的责任,要防止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内外勾结问题的发生,如果采购人员出现了损害公司形象以及利益的行为,则必须立即终止与供应商的合作,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出发,这一合同符合劳动法的要求,运用了经济杠杆,可以提高企业诚信管理的水平。
2.建立透明的开发与评估制度
企业在制定采购策略时,还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要对供应商进行联合开发,还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这种管理方式可以防止采购人员出现暗箱操作的行为,还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品质,促进产品的开发。
3.做好对采购流程的监督工作
企业的其他部门,要发挥自身的职能,要对采购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还要通过抽检的方式,对物料的质量进行检查,生产部门需要做好产品的装配工作,还要对产品的数量进行检查。企业的财务部门也要发挥职能,要对物料价格进行监督,保证价格的合理性以及公正性。按照物资的使用安全对采购物资进行分类,控制好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对企业生产和员工带来严重危害的物资。对于采购物资的入库与出库更要严格控制。入库时,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以及证明其安全性,经过这一系列审核后才可进入库;物资在出库后,正式生产前还要进行监督检测,这样才能使采购的物资质量得到保证,减少企业的采购风险。
4.建立健全的举报制度
为了杜绝内外勾结问题的发生,企业还要制定举报制度,企业的任何人都可以对采购流程进行监督,不论是企业采购人员还是供应商,都需要对其进行监督举报,只要证据充足,举报都会得到处理。要对举报制度进行健全,对举报人要给予一定奖励,这样才能促进举报制度更好的落实。
5.采购价格透明化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管理,要保证采购价格的透明性以及公开化,但是企业的竞争具有保密的特征,所以,不法实现完全公开,只能做到一定限度的公开,部分物料的价格可以实现透明化,这有利于对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
6.认真选择供应商
中小企业应对需用物资按照使用用途,物资自然属性等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物资对企业用途的重要性、采购的难易程度,将其划分为重点、良好、一般等类别,并且企业还要认真审核和监控商品的质量、品质等各个方面。对于企业重点采购的物资,应综合审查供应商的质量体系、生产条件等各个方面,并对供应商的实力进行综合评估,企业要降低采购的风险就要选择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当、口碑好的供应商。企业要认真选择供应商了解其具体情况,并要对其作出相应的考核,企业还要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设立不同的档案。所谓类别不同即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同。一般货品的质量、价钱、交货日期、等方面都达到公司要求,并与公司活动密切的供应商,是重要类。一些供应商只是临时或者偶然的与企业合作,称之为一般性供应商。企业需要认真考核供应商,否则供应商在介绍自身条件及优劣势时可能存在欺诈问题,公司可以按照情况酌情处理,内容严重的可以选择终止合同,并有权利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采购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物料采购是企业生产流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当采购成本下降1%,销售额会增加12%-18%,所以,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有的企业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不够重视,没有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采购人员的素质以及业务水平比较低,而且采购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这不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的采购流程比较复杂,供货的渠道也比较多,为了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要优化采购制度,还要加强采购队伍的建设,灵活运用采购方法,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1.物料价格的适度调整
中小型外资企业需要做好物料价格的调整工作,要保证采购价格制定的合理性。采购人员与供应商要保持正常的合作关系。供应商与企业之间具有互惠互利的关系,在制定采购策略时,要以实现双赢为工作的原则。如果物料价格比较高,企业会损失经济利益,而价格制定的比较低,则可能存在缺斤少两的问题,所以,企业不能将物料价格打压的太低,否则很容易出现作假行为,供货商会缩减成本,会影响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在当前物料市场中,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企业要体谅供货商的艰难,要允许出现部分物料价格上调的现象出现。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企业为了与供货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出一定让步,付出物料成本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在控制采购成本时,要对物料价格进行适度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物料的质量,才能保证产品的品质。
2.严格控制物料质量
中小型外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竞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产品的质量,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前提,对于外向型加工企业,一定要对物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要维护企业的形象,如果有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出现,会降低客户的满意度,很多客户可能会终止与企业的合作,还有的企业还面临这索赔与倒闭的严重后果。在采购策略制定时,要以TQCS理念为原则,严把质量关。采购人员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关口,其在选择供应商时,一定要重视对物料的严格把关,要树立质量意识,还要加强与各个部门的沟通,要从多个方面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管,还要了解物料数量的变化,对物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与供货商联系,这样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
3.积极寻找替代物料
采购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做好物料替代品寻找工作,采购人员与研发人员在物料的管理方面有着一定差异,采购人员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其可以在市场中寻找更多的替代品,采购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积累一定物料收集的信息,其在市场中可以获取较多替代品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研发人员,可以保证物料替代品使用的可行性。在存在替代品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不单是产品的性能,还包括产品的价格,都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对于已经在使用的物料,也要做好备份工作,避免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物料短缺的情况。在情况比较紧急时,如果找不到适合的替代品,则会影响生产加工的成本,有的物料在性能以及功能方面有着极大的适用性,但是价格比较高,由于时间紧迫,只能选用这种材料。所以,物料替代品的寻找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企业的采购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要做到有备无患,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降低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
4.尽量采用集中采购
企业的订单一定是有大有小,小订单的集中采购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集中采购有时也会产生一种僵化、没有弹性的采购机制。一种较为折中的方法,就是由使用量最多的物料来整合所采购的数量,并负责主导采购的议价,这除了可以拥有与集中采购相同的数量优势之外,更能促进采购人员与仓储人员的紧密合作,充分掌握物料的需求状况。
5.努力实现最佳存量
企业的运营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如若仓储的物料过多,就会造成其占用大量的周转资金,令企业的财务周转困难。反之,如果企业突然接到客户的紧急订单,而又逢仓储物料严重不足,物料的紧急采购既难保质量又难于确保交货的日期,从而造成客户的抱怨。总之,仓库物料应有一个以不过多地占用流动资金,又能应付紧急订单的相对经济存量为佳。
6.紧急订单的机动处理
紧急订单肯定会打乱了原先的生产计划,实践上企业总是把它作为例外来处理。由于紧急订单的采购周期很短、数量少,所以供应商并不愿意或者根本没办法配合,这对于采购人员来说是个天大的难题。笔者以为,首先,依据企业历年销售的统计数据,在销售旺季和淡季,动态地变更库存量是必要的。其次是在平时与供货商的合作中,要注意相互帮助的感情投入,这点在关键时刻尤显功效。最后,还应随时与本企业的销售人员保持联系,尽早从他们那里得到未来订单的一些情况,既好早作准备,也可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
随着我国钢铁产品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压力提升,如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我国钢铁企业保持高速发展趋势成为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地开展了企业内部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利用调研数据结合钢铁市场发展趋势开展了企业发展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对于当前钢铁企业竞争力提升与发展速度的保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影响钢铁企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钢铁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调研中研究者发现,当前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管理层面。我国的钢铁企业长期处于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市场竞争机制并不适应。随着钢铁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企业利用管理手段促进企业适应市场机制,对于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第二是技术层面。在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附加值的提高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手段。第三是质量层面。在钢铁市场中,高质量的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质量理念,利用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当前企业最长采用的管理手段。第四是销售层面。利用新型的销售宣传与先进的经销策略,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良好推动作用。
二、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措施研究
在钢铁企业发展中,利用实践措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当前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当前市场发展而言,市场竞争力提升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
1.在企业管理中建立市场化管理理念
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的确立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促进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中,企业需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一是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在市场华管理模式中,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事业体制管理模式,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与市场规律为核心的市场管理理念。如在经营管理中创立市场调查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生产可以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建立市场淘汰机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建立全面的市场淘汰机制将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进行内部淘汰,是产品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与产品销售业绩,进行综合分析逐步淘汰旧产品。三是脱离地方经济GDP体系。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过度追求GDP提升,进而插手企业管理是造成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企业管理中改变这种行政化管理模式,将市场机制定位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理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做好企业技术研发工作
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钢铁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提高企业研发投资力度,确实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工作模式。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包括了以下过程。第一步做好技术调研工作。在企业钢铁技术研发中,管理者首先需要做好新技术研发调研工作,将新型钢铁生产技术与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结合,提出新技术研发计划。第二步根据研发计划做好新技术的研究执行工作。如在旧产品升级研发中,需要结合旧产品优势与新的技术要求开展研发工作,保证技术研发成本的降低同时提高产品实用性。第三步是建立技术研发链,即在新技术研发后不断开展创新技术研究,提高产品的技术品质。在这一系列技术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技术研发必须与市场需求结合开展,不能独立于市场需求之外;另一方面技术研发必须具有发展性眼光,保证新技术在一定时间段内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3.做好企业质量控制工作
在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过程中,企业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质量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在企业内建立全员质量理念。钢铁企业作为特殊产品的生产企业,其质量控制过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全员的质量控制理念。质量控制工作需要企业全员参与,所以在企业内建立全员的质量控制理念极为重要。这种理念的建立可以保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储存、生产以及质量检验等各个阶段,保证质量控制的顺利完成。二是采用新的国际质量保证。企业质量保障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执行我国的相关质量标准,同时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技术领域需要采用国际市场通用质量标准,提高钢铁产品质量。三是在提高企业服务质量。钢铁企业服务质量也是其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服务质量控制中,企业需要建立起高效的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相关的服务工作,并利用绩效考核模式做好服务监督管理。
4.提高企业销售竞争力
企业销售过程是展现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宣传、客户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竞争力。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除了提高服务质量外,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差别理念。在钢铁企业销售过程中,差别理念的建立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差别理念的建立主要是指在销售服务中,针对客户需求与质量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服务管理工作。如针对客户要求提供钢铁产品的定制服务、特殊钢铁产品的研发等都属于差别内容。二是建立新的销售宣传平台。如在产品销售中建立网络、手机媒体等新的宣传平台,对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保证我国钢铁企业,以及行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这一发展要求下,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市场实践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特点,利用转变管理模式、新技术研发、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多种模式,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竞争策略;运作管理;基本特征
作者简介:王国华(1992—),男,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本科学历,洛阳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一、引言
提到电子商务,了解的人可能第一时间反映的是O2O。其实这只是电子商务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其他形式的电子商务还包括ABC、B2B、B2C等模式。首先应该明白的是电子商务只能依靠互联网的存在才能存在发展空间。它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核心的商务活动。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传统的商业模式的网络化、电子化和信息化的过程。电子商务既然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那么它就不会存在国界之间的限制。买家和卖家可以通过不见面的方式和不当面讨价还价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商品及服务之间的交易。这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涵盖了传统的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还包括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金融交易等新型交易的集合。作为电子商务的定义上。
首先从下一上说,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电子类工具和功能型产品在国内国际范围内进行的涉及商品交易的各项商务贸易活动的整合。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人们一般理解的电子商务是指狭义上的电子商务。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电子商务这一个概念想要表述的含义就是通过以电子设备及其功能为手段进行的涉及商品交换的各种手段的整合。通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线上和线下的电子工具等产品,使公司、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可以利用这一个平台,利用电子业务共享商品及服务还有金融服务等各项业务的详细信息,实现企业间我为达到商品交换以获取销售利润为目的的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电子商务从一般意义上讲会涉及到4个要素。
其中三个要素是跟传统的商品市场相一致的。即消费者和产品以及交易场所。在以前传统模式下的商品交易中,买家和卖家在规定是地点和时间,卖家带着自己的商品和买家之间进行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一个共识以实现商品和货币之间的交换。这是传统的商品交换市场的一般表现形式。但是针对于目前广泛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还需要满足的另外一个要素就是线上的商城。这个商城只需要提供商品的各项详细信息供消费者的参考。在消费者通过网上阅览后并做出最后要购买商品及服务的决定后。商城会与供销商联系以便他们对顾客的需求进行满足。
同时商城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可以通过自身或者是第三方机构来监督顾客的付款活动。当消费者、产品、商城满足了之后就构成了电子商务四要素中的三要素。电子商务的最后一个要素也是在我国发展不久就取得显著效果的物流行业。当今世界的商品交易必然已离不开物流业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城所购得的产品和服务等与顾客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这时就必须通过物流来把货物送到每个顾客的手中,当顾客对自己的货物进行确认签收以后,电子商务中的交易就算基本完成。如果还存在售后服务以及其他问题的时候那又是涉及到交易之外的另外的内容。
二、电子商务存在的巨大意义
为什么在各个国家近几年的电子商务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呢?这就要讨论当中商务的重大作用了。首先最重要就是电子商务为什么要存在的原因,即我们要讲的关于电子商务的存在价值。电子商务的存在价值就是让潜在的和非潜在的广大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了顾客与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也大量节省了其宝贵时间。在消费者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可以通过足不出户的网络渠道,如、淘宝、天猫以及各种团购网站、大型电商网站等了解本地以及境外商品信息,然后再享受现场购物乐趣。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跟大家非常熟知的一项技术相关:APP。如今只要是涉及到电子商务的电商都会有相关的APP供大家下载使用。因为基本每个人都会携带手机,只要有手机就会有能力下载APP以使得各项电子商务交易更加方便快捷。目前的电子商务服务已然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带领到了一个虚拟世界。这种虚拟世界的好处便是你足不出户便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各项服务,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本文着重讨论的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起步时代是9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正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飞速时代也是数据交换的时代。由于此原因便成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的原因。第二个阶段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初期即形成初期。在1997年以前追溯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由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得电子商务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后盾。1997年在中国深圳有一个关于全国信息化的会议,自从那次会议的召开之后我国的各个城市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不约而同地指定出了关于其发展的各项细则。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其全面发展的时期。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在1998年3月的时候我国的第一项通过电子商务的商品交易正式完成。这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代表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已成为了可能。在1999年的时候,第一家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成立,我国的网上购物模式也逐渐步入正轨。电子商务在我国发现的下一个时期便是电子商务的稳定期。稳定期的发展集中提现在2000年至2009年的这一段时间。在我国的电子商务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以B2B为主要模式的时候就代表着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转变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成熟期,随着3G以及4G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完全步入了成熟期。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善,目前要做的就是逐步使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的完善以实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四、企业电子商务的竞争策略
企业电子商务的竞争策略指的是企业的电子商务能为企业带来的作用以及经济效益。首先第一点具体表现在电子商务能更进一步巩固当前企业的经济优势。举例来说,一般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都有自己的商铺。资产互联网的出现让各个企业有能力成立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服务的时候能进一步实现对自身产品的营销。不仅是在营销方面可以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可以形成线上与线下共同发展的现象。因为每个企业的存在都是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并实现消费者能购买本企业产品的意愿。最好的结局是这些所有的消费者在最后都能成为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忠实支持者。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最详细地了解有意愿购买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在企业还是实体的商铺的时候,所有的销售都是通过简单的宣传来吸引顾客上门体验产品和做出最后的购买决策。如果企业有线下商铺和线上的电子商务同时存在的话,就回使得消费者更加方便和花费最小的成本来了解本企业的产品。而且在绝大部分的电商商城中都有关于本企业产品的详细介绍。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电子商务还可以实现对潜在的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了解。通过电子商务提供的信息,企业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与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销售有关的销售策略。企业拥有电子商务商铺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提升本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呢?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可以使得一个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们的真实需求。因为在同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中有很多跟自己卖同类产品的企业也拥有这样一个平台。在同一个平台中具有同种产品的多家卖家,这样买家在进行购物决策的时候就会进行很全面的对比。在这个对比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各个消费者的消费意图和购买意愿。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对消费者的这种消费习惯进行分析来了解消费者比较稳定的购物倾向。以此来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同种类型产品的企业有很多,其他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观察和分析来把握自己企业的未来走向。所以这就涉及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要跟其他的同类型的企业实现本质的差别关键在于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就需要企业从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等创新型的活动开始。因此,电子商务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于电子商务的另外一个竞争策略是其能为拥有这个平台的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目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一旦在电子商城中进行销售那么就会免除很多税费和门面费。最后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商品。另外一个原因是在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中有针对于各个产品做出的优惠活动。在产品折扣的时候,很多第三方的机构可以对企业进行补贴。这样不仅实现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量还带来了同等程度增加的收益。
五、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管理
企业的电子商务的运作管理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电子商务的企业管理中会涉及到电子商务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电子商务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应该做到的是既要两两分开又要两两结合。两两分开的意思是线下实体主体的销售以及管理应该和线上的企业明确区分。这样才能使得双方在财务上和管理上不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两两结合的意思是线上的电子商务和线下的实体商铺要实现对双方都达到一个宣传的作用这样才会促使两种形式的本企业的销量的提升。电子商务的运作管理还涉及到的是电子商务系统的管理。目前对于有基础的企业主体拥有的成熟的电子商务是系统基本上都是B2B的模式。对于此种模式的描述在此就不一一描述。但是作为企业最常用的电子商务的服务平台。对于这个平台的管理和维护是及其重要的。对于一个平台的负责人要全面检查和维护平台的运作情况同时还要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监督的作用是通过平台方和企业方共同努力才会得以实现。另外的关于企业电子商务运作管理还涉及到企业电子商务的新型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系统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各个管理系统即MIS系统。对于此种系统的运作的管理最重要的也是要做到对系统本身的管理再结合跟电子商务平台的运作的管理最后涉及到的是企业的根本利益的挂钩。除了上文提到的关于电子商务的运作管理方面还涉及到的是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的企业经营管理等内容。只有把各个涉及到的运作管理方面做好才会实现管理的优化。
六、结论
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实现了较稳定的发展。希望通过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各个企业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各项管理也因此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梁新弘.现代企业电子商务竞争策略及运作管理[D].天津财经学院,2001.
[2]蔡娟.现代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技术及其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第11期:23-23.
[3]金晶,章风兰,张卓.浅议电子商务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运用[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01期.
[关键词]建设监理差异化竞争策略
为适应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对外开放和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度。经过20年的发展,监理事业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有效控制了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提高了工程建设投资综合效益,工程监理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然而我国工程监理事业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实质上,国内工程监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且服务内容单一,企业相似度高,竞争异常激烈。
随着各种市场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依赖政府扶持的监理企业将不能获得持久发展,企业的领导靠已往经验及企业的信誉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不现实。充分利用监理企业的机会和威胁去评价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去评价企业的内部条件,制订选择实现战略目标的行动方案,在市场空白地带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监理企业力求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非常明智。
监理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企业具有高素质的专家队伍,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多数是行业专家或学术权威。
2.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3.企业是行业中的品牌企业,有很多成功项目案例,获得国家级奖励。
4.社会资源丰富有很强的协调能力。
5.企业有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6.企业具有能吸引和激励高级研究人员、创造性人才和高技能职员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机制。
监理企业差异化战略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差异化的问题,即在哪一环节或以什么方式差异化。这种差异化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以什么为武器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的竞争武器的选择。
一、以质量为基础、以诚信为根本,切实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的社会资源优势
以工程监理为例,工程项目三大控制(质量、投资、进度)目标的实现就反映工程监理服务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监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所提供的任何服务都是建立在可靠的服务质量上的,失去了质量的保障,监理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然而,以质量求生存,监理企业必须有搞出竞争对手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二、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组合服务,为服务合理定价
努力把服务项目变得更加灵活,可以把服务氛围标准服务和可供选择的服务项目。把标准服务限定于某一市场绝大多数客户都很看重的服务—工程监理服务。在继续提供基本的标准服务的同时,把造价咨询、项目管理、招投标等定为可供选择的服务项目。在构建的监理组合服务时,使这些组合服务项目与众不同,而且切合高价值客户的需要。
三、监理企业未来的业务增长取决于创新性的服务
1.卓越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流失的成本是很高的,它可能带来项目被延期、服务被中断、培训成本付之东流、竞争信息被泄漏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工程监理服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在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上,只有好人才能干出更好的工作。监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实力的比拼,看谁拥有的人才素质高,专业配套,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强,谁就拥有核心资源的优势,这种差别就是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与业主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监理企业与业主的关系是委托协作管理,如果不能建立很好的协作关系,项目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监理企业就很难与业主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然后,监理企业想通过组合服务,实现效益增值的目的就不能实现。
3.顾客满意。要实现顾客满意,必须清楚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设计并建立企业的信息支持系统。首要做的是疏通客户的反馈信息的渠道,激励客户进行信息的反馈,同时要保证反馈信息的真实、完整。在对客户进行细分之后,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多种项目管理服务。
4.附加服务。监理企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外,为客户提供其他一些增值服务,以利于能与业主达成服务协议。例如:监理企业长期从事工程建设管理服务,有专业上的优势,也有社会资源的优势。对于很多业主来说,毕竟工程项目难得建一个。可是工程建设的前期手续办理程序和流程,一般都要跑二三十多个部门,都非常烦琐,建设方一般都不了解,更难办。监理企业正好利用可以利用这方面的社会资源优势,提供的附加服务,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加强客户对品牌的忠诚。
5.善用管理技能,使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更加到位,更加有效实施差异化战略,领导层要善用管理技能,用沟通的技巧,把企业的目标同员工的发展构筑成一个生命共同体,提供创造性的工作氛围,激发人的潜能,保持员工的自我驱动力。
6.注重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服务创新监理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很好地防御行业中的多种竞争力量,形成竞争者的进入障碍,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监理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必须注意规避和分散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董鸣毅:入世对我国监理的影响及对策[J].建筑经济,2000,(10)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027-02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无论在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中小企业的问题。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是大企业无法替代的。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导致其竞争力水平不高。因此,研究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一)企业竞争的内涵
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各不相同。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顾客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特技能和技术。维娜・艾丽在《知识进化》中指出,竞争力是快速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增强竞争力而调整的知识。乔治・斯托克在《计划评论》中认为,竞争力是能为扩大生产线提供测度标准的个人技术和生产技能的结合。我国学者韩中和认为,企业竞争力是面向市场和顾客,合理运用企业内外部的经营资源,提供市场和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金碚(2001)认为,竞争力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范晓屏提出,企业竞争力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的市场中表现出优良业绩的内部支撑力。彭丽红提出,企业的竞争力是在一定环境中支撑企业持久生存与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企业持续拥有的,有价值的,稀缺的超群性和独特性资产形成的产品或服务优势。
笔者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企业的资源,构建企业竞争优势,获取利润的能力。
(二)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看,竞争力是相对复杂的,具有多维属性,具体包括增值性、复杂性、相对性、延展性和动态性等属性。
1.增值性。中小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企业提高竞争力不仅仅是击败竞争对手,而是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具竞争优势,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实现更多的利润。
2.复杂性。企业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规模、组织结构、资本、技术、知识、人员、理念、创新、战略、管理、营销等,各种影响因素互补性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竞争力,如果分开了将失去各自的优势。另外,企业竞争力也会在多方面发挥作用,包括投资选择、市场定位、产品开发、成本费用、市场开拓、品牌形象、价格政策、销售渠道、促销组合、顾客服务等。
3.相对性。企业竞争力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比较的概念。它是在企业发展的某一历史阶段时,该企业相对其他相关企业进行比较而测度的。单一企业的企业竞争力没有实际的含义。
4.延展性。企业竞争力能够应用于多种产品或服务领域,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企业通过竞争力在新领域的积极应用可为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利润点,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竞争优势。
5.动态性。发展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企业竞争力也不例外。企业的竞争力会随着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改变,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对企业竞争力的判断。另外,从企业的内部看,产品、技术乃至企业本身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从而企业竞争力也存在类似的周期变化。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竞争力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7年6月,在中国40个工业行业中,中小企业在27个行业的比例已经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体。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导致核心竞争力缺乏,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系统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落后,从决策到管理都带有很强的人治色彩,创业者和高层管理者往往凭直觉和经验判断进行管理,很多企业战略方向和目标并不明确,甚至根本没有战略目标。在企业内部,缺乏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没有建立严明的规章制度,或者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 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财务管理混乱;忽视现代化管理的设施、手段等基础条件。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而是靠血缘、亲缘、地缘来维持管理,致使企业在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2.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
人力资源是企业各种资源中最具能动性的一种,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但是从目前看,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人才。以浙江宁波市中小企业为例,其员工学历中专以下占61.59%,中专占23.92%,大专和本科占13.79%,研究生只占0.79%。此外,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以股份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形式存在,因此经营管理多以家族经营模式为主,浓厚的家庭观念束缚了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企业,具有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和营销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
3.市场营销能力较弱
许多中小企业只知道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就够了,经营品牌、经营客户、优化资源配置等系统经营观念还十分淡薄。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成长创新潜力不足
创新是企业活力所在,也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但是,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体制、传统思想、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长期以来,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以低技术和外延扩张为主,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三、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它的自身特点和优势,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1.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
战略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与预期,是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指引。以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总是哪里赚钱往哪里发展,赚多赚少没有预算。但是从长远看,这种“条件反应式”的经营模式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制定发展战略是很必要的。
2.选择适宜的企业管理方式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大多数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小,选择产权比较封闭的甚至是家族性的企业制度,可以强化企业的管理。但当企业规模扩大后,就应该适时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稳定规范的权力和决策机制,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决策层与执行层相分离的经营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人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公平选拔的机制,在员工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员工的需要,运用恰当的引进、约束、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员工技能的培训,通过不断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明确市场定位,采取合适的市场竞争策略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定位准确,在竞争中依然能够变弱为强。首先,中小企业应以企业自身优势为经营出发点,采取特色化营销的方式,用产品或服务的与众不同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要。其次,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协作化战略,与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成为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最后,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逐渐达到与强大对手抗衡的实力。
4.以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持续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也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每1美元研究经费的创新数量是大企业的24倍,而从技术创新到产品投入市场所需的时间来看,大企业平均需要3.05年,小企业为2.22年。因此,中小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就应该走科技创新之路,以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把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当作头等大事,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积极引进科技人才,通过核心技术创新来获得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普拉哈拉德・哈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J].哈佛商业评论,1990.
[2]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 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和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韩中和.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案例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 金碚,等.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6]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
1.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现状
自1979年中国第一家快递企业成立也来,我国的快递行业已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历程,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速。2010年的4月份,中国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快递收入总量为4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快递业务总量18193.8万件,同比增长24.7%。从2009年一月至2010年4月,除2010年2月有所回落之外,中国快递业务收入总体呈上涨态势,说明中国的快递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机。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全国快递业务总收入每年增长达到15%以上,业务总量每年增长达到20%以上。
2.目前中国快递市场中各类企业发展情况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资料,2006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分别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48.4亿元、52.4亿元、98.8亿元,分别占快递业务总收入的49.5%、17.5%、33%。2006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分别完成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58.4%、27%、14.6%,快递服务从业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2007年之后,中国快递市场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格局延续至今。中国国有快递企业、民营快递企业和外资快递企业各有优势和劣势,都在迅速发展,其快递业务业务总量和总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全国快递业务总收入及快递业务总量如下:
3.中外对中国快递市场的研究及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截至目前,中外对中国快递市场的研究主要是:中国快递行业的主要构成;中国快递行业需求增加的原因;快递业务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网上购物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给快递行业带来的巨大商机;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对快递市场的发展预测、国际快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给国际快递企业带来的好处;国际快递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战术;国际快递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特点;国际快递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中国快递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等。
本文通过在国际快递企业和国内快递企业中选取典型企业为样本,对国际快递企业、中国国有快递企业、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三种快递企业进行比较,对国内外快递企业的优点和弱势进行分析,进一步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中国快递企业所面临的由国际快递企业带来的挑战以及中国快递企业的应对策略。
二、比较分析中国快递市场三个典型市场主体
1.中国快递市场的三个典型市场主体
中国快递市场的市场主体共有三大类:中国国有快递企业、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和国际快递企业。在四大国际快递企业DHL、FedEx、TNT、UPS中选取DHL作为样本,在国有快递企业中选取知名度较高、历史较长的EMS作为样本,在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中选取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申通快递作为样本。
DHL创建于1969年,是世界物流行业的领导者,是德国邮政敦豪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递业务集团在DHL四个业务集团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DHL快递集团的运输网络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0多个目的地(主要城市),开展文件及包裹的当日快递、限时快递以及限日快递业务。2009年,DHL快递集团年营业额约103亿欧元;快件约84,200万件。1986年DHL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并成为在中国服务的第一家国际快递公司。2003DHL成为中外运最大的战略投资人。
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开办于1980年,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EMS业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近2,000个城市。EMS在全国共有200多个处理中心,拥有以国内300多个城市为核心的信息处理平台,与万国邮政联盟(UPU)查询系统链接,可实现EMS邮件的全球跟踪查询。
申通快递品牌创建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经营快递业务的民营品牌之一。目前其快递网络基本覆盖到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发达地区县级以上城市,尤其是在江浙沪地区,基本实现了派送无盲区。
2.评价三个快递企业
本文以下列八项因素作为影响人们选择快递企业的主要因素:1.服务态度;2.企业形象;3.费用;4.送达速度;5.丢失、损毁、误投风险;6.增值服务;7.信息系统;8.企业实力。其中,DHL在服务态度;企业形象;送达速度;丢失、损毁、误投风险;信息系统五项中占有优势,而其费用方面:虽然DHL的国际快递业务价格比EMS低,但其国内快递业务的价格则远高于其他两家快递企业。EMS由于是国有企业,所以在企业实力上明显占优。而申通快递作为民营企业,具有民营企业在价格上的显著的优点,然而其在服务态度;企业形象;丢失、损毁、误投风险;信息系统;企业实力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中国快递企业和国际快递企业中国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
1.国际快递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在经营上,国际快递企业出生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市场行为很成熟,很会做生意,服务质量很高,不仅能真正使顾客满意,还往往使顾客“喜出望外”。在市场开发上,国际快递企业有很好的市场感觉,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确定市场目标。在信息技术上,有专业的团队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其信息技术对内应用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外应用于企业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网站作用的企业,可以通过网站新闻的,让消费者增加对企业的了解;通过对网站风格的设计,加深消费者对企业特点的印象;通过网站信息透明度的增加,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这些都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度和忠诚度。在管理技术上,规模较大、历史较长的国际快递企业通常具有相对成熟、系统的管理体系,专业且与时俱进的管理团队。有了完备的管理体系,才能将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良好的硬件和优秀的人才能够顺利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在人力资源上,具有知名度的国际企业在人员的招收上通常比一般的民营企业标准更加严格,公司的职业培训业更加专业,所以其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相对更加整齐。
但是,国际快递企业在中国属于异地经营,对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不够熟悉,因此难免会出现失误。
2.中国快递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1)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本地经营,对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非常了解,拥有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对经营环境也很了解,占据了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国有企业有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所以拥有一般其他企业很难与之比拟的资金实力。国有企业的人员素质较其他两种企业通常较高,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招收员工的标准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待遇相对较好且工作性质较为稳定,比较容易吸引到优秀人才。除此之外,中国邮政虽然已经向市场开放,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仍然具有相对垄断地位。
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一些特有优势,也造成企业缺乏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不足,没有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步的动力,感觉不到在竞争中面临淘汰的生存压力。这一点也体现在企业本身不能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式上。很多人都认为国有企业就像铁饭碗,所以过于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不完善的赏罚制度,也导致一些员工缺乏服务业者最基本的服务意识。
(2)民营企业
由于一般的民营企业投入相对较少、限制相对较少的特点,其经营方式和经营方向通常较为灵活,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即使经营策略发生偏差也可以及时扭转。由于经营成本相对较小,所以民营快递企业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是影响很多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般的民营快递企业人员素质较为不齐。普通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强。同样由于资金实力和影响力的限制,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通常受地域的限制,即具有地区化的特点。对于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的调整,也是很多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目前无法顾及到的问题。
四、中国国内快递企业迎接挑战的策略
1.企业形象
网站是向消费者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直接渠道,也是形成消费者对企业的直观印象有力途径之一,更是企业的免费广告机会。从三家企业的官方网站,就能看出各家企业的水平和实力。条目清晰、内容翔实的网站会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做事认真有条理的态度。使用消费者看得懂的词汇替代过于专业性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觉和企业没有距离感,这样的企业才会让消费者觉得有亲切感。网站的主色调更是让消费者记住品牌代表色的绝佳机会。而企业年报的,则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信息透明,和企业的实力以及坦诚度,为企业赢得更多的信任度。所以,中国本土企业需要把自己企业的官方网站现代化,实实在在增加企业经营信息。
2.经营理念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的运行准则,是企业实际经营行为的指导思想。只有切实地抽象出自己企业的优秀经营理念并将之付诸实际,企业才能有清晰的文化,员工才能有清晰的行动准则。
企业的经营理念需要是高水平的。只要高标准的准则,才能有高标准的行动。员工才会高标准要求自己。
3.管理水平
“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就是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靠好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来自于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对制度的执行水平。思想水平不够,制度水平就不够,制度水平不够,对企业运行和对员工的指导就不够。要切实提高企业的效率、效益,重要的不仅只有硬件设施,只有建立在更高的管理水平上的良好配置,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五、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力资源竞争力在各个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少企业深刻的认识到现代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实际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谁能拥有人力资源竞争优势,谁就能在企业竞争中胜出,赢得一片市场。所以,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1 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概念
竞争力,是指某个群体或者个体为争夺所需资源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竞争力一般是相比较竞争对手而提出的,也就是说谈到竞争力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竞争群体或者个体。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是指某个企业相对于其他同行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拥有竞争力优势,其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更通俗的讲,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就是指某个企业为争夺所需的销售市场或占有某些资源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群体上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2 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包括以下3方面内涵:
高素质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高素质人才是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一个企业能否在各个企业相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仅仅取决于他所拥有的物质资产的多少,或是占有资源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所拥有的人才数量和人才素质。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是特殊的经济资源。拥有高素质人才,建立起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再根据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规划选择合适的高素质人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节省人力资本,增加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但凡好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吸引更多的商家,也能使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使员工更好的、更用心的为企业服务。对于企业文化,要有自己的新颖性、独特性,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形成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使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个好的企业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好的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时刻处于合理的运作中,有条有序,流畅运行,即使发生突发事件,也能迅速、合理的解决。
3 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员工工作契合度、企业员工工作投入以及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大小,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是否得到合理的利用,是否能将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统一而协调地运作起来。而企业员工工作契合度、企业员工工作投入以及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等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它们也将影响企业运作是否能准确、合理、有条有序,流畅的运行。
4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上,将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发展结合起来,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发展结合起来,并系统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各种规划和管理,以确保企业的目标的快速、顺利地实现。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积极的管理模式,它按照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顺利实施,也使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加强企业员工工作契合度。企业员工工作契合度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促进企业员工工作契合度可以明显改善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具备相应的工作意识和责任心,提高工作业绩,明显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加强企业员工工作契合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企业员工工作契合度作为企业招收新员工的标准之一。要综合应聘人的特征、兴趣、爱好、工作能力和企业所需岗位的要求、特征、能力等因素,优先考虑工作契合度符合的应聘者;经常进行企业员工工作契合度的定期培训。企业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的契合度的教育和培训;业绩考核时增加员工工作契合度评价选项。
加强企业员工的工作投入。企业员工工作投入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企业员工的工作投入,这要求企业做到以下几点:增加加企业员工的福利,提高企业员工的待遇;建立合理的企业员工赏罚制度。对于工作投入多、好、认真、业绩高的企业员工,要进行定期的表彰与奖赏。而对于那些表现一般的或是不好的企业员工要进行一定的鼓励或是处罚;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员工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
提升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一个好的企业能真正做到关心其企业员工,关心他们的待遇与福利,重视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要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提升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十分必要。好的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将会带动员工自觉地积极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出谋划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提升提升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要真心诚意的关心企业员工的生活、待遇和福利。企业管理者的真心诚意是能被企业员工感觉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拿出企业的诚意。建立合理的企业员工奖励制度。经常对员工进行一定程度的关心金和奖励,对于工作积极的员工和做出重要业绩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口头表扬和赞美,这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培养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员工创新。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个好的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所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要求我们要培养属于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创新的氛围,逐渐培养每一位员工的创新能力。当然,要培养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员工创新还得从管理制度抓起,从企业的领导的带头作用抓起。
加强企业员工的学习工作。加强企业员工的学习工作,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样,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知识和管理的培训,多进行一些国内外的经验交流活动,这对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