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笔记

传统文化笔记

时间:2023-07-10 17:3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文化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文化笔记

第1篇

2020.01

活动意图:

寒假里迎来了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明白春节的习俗,体验过节的快乐,我们提出如下寒假生活小清单。

一、具体如下

1.“除尘啦”: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我已经长大了,也能帮着做点家务事了。

2.“置办年货”:过年,一家人大团圆,亲戚朋友也会来拜年,得准备好多好吃的,不过老师说买东西也要有计划,别太铺张浪费了,我准备和妈妈商量下,一起去置办年货哦!

3.“贴春联”“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挂灯笼,贴春联,欢欢喜喜过大年!”我们家的春联可喜庆吉祥了,快来看看吧!

4.“团圆饭”:过年最开心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饭,互相道贺,还有“压岁钱”可拿,感觉好温暖啊!团圆饭的菜肴可丰盛了,让我来一一为你介绍,有些菜可是有含义的哦!

5.“全家福”:在这“庆团圆”的日子里,我们也来一张全家福!

6.“初一去拜年”: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去给长辈拜年,今年我学会了很多“拜年”的吉祥话,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7.“新年愿望”: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和爸爸妈妈都有新的愿望,它们是什么呢?

二、致孩子、至家长

希望家长协助小朋友制定适合自己的每日计划,并坚持遵照执行,最重要的是坚持!

提醒家长朋友,我们应该给以孩子的不仅仅是陪伴,而应该是高质量的陪伴!请用温馨的陪伴使孩子们远离手机和电视;请用鼓励和提醒使孩子学会坚持;请用正确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一起行动!

欢欢喜喜过鼠年(一)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寒假,我们特地为孩子们留了一份特殊的“春节”作业,鼓励大家多参加一些传统活动,了解过年的一些习俗,并及时地记录(孩子口述,家长笔记;用简笔画记录;用照片记录等等)

《除“尘”啦》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我已经长大了,也能帮着做点家务事了。

贴照片:

家长记录:

欢欢喜喜过鼠年(二)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寒假,我们特地为孩子们留了一份特殊的“春节”作业,鼓励大家多参加一些传统活动,了解过年的一些习俗,并及时地记录(孩子口述,家长笔记;用简笔画记录;用照片记录等等)

《置办年货》

过年,一家人大团圆,亲戚朋友也会来拜年,得准备好多好吃的,不过老师说买东西也要有计划,别太铺张浪费了,我准备和妈妈商量下,一起去置办年货哦!

贴照片:

家长记录:

欢欢喜喜过鼠年(三)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寒假,我们特地为孩子们留了一份特殊的“春节”作业,鼓励大家多参加一些传统活动,了解过年的一些习俗,并及时地记录(孩子口述,家长笔记;用简笔画记录;用照片记录等等)

《贴春联》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挂灯笼,贴春联,欢欢喜喜过大年!”我们家的春联可喜庆吉祥了,快来看看吧!

贴照片:

欢欢喜喜过鼠年(四)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寒假,我们特地为孩子们留了一份特殊的“春节”作业,鼓励大家多参加一些传统活动,了解过年的一些习俗,并及时地记录(孩子口述,家长笔记;用简笔画记录;用照片记录等等)

《团圆饭》

过年最开心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饭,互相道贺,还有“压岁钱”可拿,感觉好温暖啊!团圆饭的菜肴可丰盛了,让我来一一为你介绍,有些菜可是有含义的哦!

贴照片:

家长记录:

欢欢喜喜过鼠年(五)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寒假,我们特地为孩子们留了一份特殊的“春节”作业,鼓励大家多参加一些传统活动,了解过年的一些习俗,并及时地记录(孩子口述,家长笔记;用简笔画记录;用照片记录等等)

《全家福》

在这“庆团圆”的日子里,我们也来一张全家福!

贴照片:

欢欢喜喜过鼠年(六)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寒假,我们特地为孩子们留了一份特殊的“春节”作业,鼓励大家多参加一些传统活动,了解过年的一些习俗,并及时地记录(孩子口述,家长笔记;用简笔画记录;用照片记录等等)

《初一去拜年》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去给长辈拜年,今年我学会了很多“拜年”的吉祥话,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贴照片:

拜年吉祥话:

欢欢喜喜过鼠年(七)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寒假,我们特地为孩子们留了一份特殊的“春节”作业,鼓励大家多参加一些传统活动,了解过年的一些习俗,并及时地记录(孩子口述,家长笔记;用简笔画记录;用照片记录等等)

《新年愿望》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和爸爸妈妈都有新的愿望,它们是什么呢?

宝贝的愿望:

第2篇

在众多的教学反思形式中,撰写教学笔记以它特有的简单、便捷等优势能让教学反思更完美。教学笔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其目的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教学笔记不要求死板的格式,这样教师可按自己的方式撰写心得与教学方法,使得教学笔记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与风格。教学笔记可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记录,往往是随性而记、随感而发。综合来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可以及时记下成功的经验

比如在讲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生活与文化》的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多样性》时,整堂课讲下来,感觉很酣畅,而且师生互动非常活跃,配合的很默契。课后,笔者在备课本中记录下当时的心情,进一步分析了所采用的一些情景设置和语言导向。思考中发现列举的文化现象太多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导致课堂很难驾御,所以选典型文化现象时既要考虑世界各国风情(包括风土人情、宗教文化等),又要考虑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既要考虑一些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又可以适当采用下里巴人式的通俗文化,以此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产生师生的共鸣。教学笔记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它将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助于凝练教学特色和风格。

二、可以及时记录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在讲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生活与文化》的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时候,作为情景导入,笔者设计了一项探究活动:请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一张名片。在学生们众多设计之中,有一名学生的设计是笔者比较欣赏的,课后笔者把他的设计记录下来:名片的底色选择中国红,名字可按文字发展顺序设计成甲骨、金文、隶书等(以此展示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字文化),名片的正面印上“孔子”头像(以示儒家文化),名片的边缘一边印上“盘龙”,最好是黄颜色,名片的背面描凤(中华的龙凤文化),名片背后印上56个民族和长城图案等。

三、可以记录对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新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节在阐述矛盾特殊性的时候,仅列出了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和三种情形,没有把原来作为重点方法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入其中,而是在第二框里作为专题进行阐述。对新教材的这种规划,笔者当时很不理解,并打算按照旧教材的体系补充完整。所以在教学笔记中就记下“要在讲课的时候补上,顺便把第二框的‘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并在一起讲。”可是等到认真熟悉《教师用书》里面对这框知识的解读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新教材是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作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方法论,并把它上升为矛盾分析法的精髓。至此,笔者才真正理解新教材的知识规划,因而也放弃了之前的准备。

四、可以记录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以尽快的适应种种变化

在讲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的《生活与哲学》的第三单元第一课的《世界是普遍联系》时,笔者发现新旧教材之间,对联系的多样性的比重处理的很不一样,于是在教学笔记中写到:与旧版相比,新课改把多样性提出来放在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并重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挖掘“联系多样性”的内涵,尤其是它的方法论意义。

在讲“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时,新版对“整体有着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这一部分放在了“系统优化法”的方法论中来讲。“系统优化法”中糅合了“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内容,将两者进行了整合,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在讲“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时,新版没有“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及相关的“适度原则和优化结构的原则”方法论。对于这些变化,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改的思想和精神,尽快适应并能更好的运用,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手段的与时俱进。

第3篇

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媒体

近年来,从朝珠耳机到建筑彩绘“秘密皇宫”,故宫一系列紧跟时尚的“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故宫“萌物”已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物”。据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就突破7亿元。同时,故宫还利用手机平台使这座古老的宫殿焕发出年轻的生机。为了更好地传播故宫文化,故宫推出了《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清代皇帝服饰》等题材丰富、风格各异的一系列手机软件。

【素材点拨】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的,它们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所以,要使传统文化保持生命力,拉近与当代人的感情距离,就要深入当代社会的生活,和时代、时尚形式结合起来。

【立意维度】流行与传统/文化保护方式/僵化与灵活

【反思行动】

拥有22款手机软件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仅在软件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在展示主题上也更为丰富。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已经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实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承担着文物保护和科研上的责任,而且要利用各种形式为大众提供文化普及。在移动应用大行其道的今天,博物馆主动出击,让传统保持时代生命力,无疑是文化保护的另一种方式。

文化日历“高颜值”逆袭

谁能想到2016版《故宫日历》在京东艺术类书籍销售排行中排名第一,达到日销5万册水平。以普及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汉字之美日历》,从汉字的起源、书体的演变以及书法的形式等方面,提炼了12个主题。读者读完这本日历便可了解汉字的演变史。2016版《红楼梦日历》更是精选了《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楹联等百余篇,并配以百余幅精美的古代书画作品。这些文化日历包罗万象,大大引起消费者的青睐和热捧。

【素材点拨】日历的复兴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兴衰的问题,这其实表明文化生产正在复兴。有文化品位的日历畅销是耐人寻味的,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才能重新获得生存的空间。

【立意维度】文化品位/积淀与创新/借鉴的力量

第4篇

关键词:探索写作;务实写作;体验生活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对生活感受不深,所以不可引导学生为求作文完美而走“虚拟捏造”的路子,这首先要解决“无米之炊”中“米”的问题,也就是文章的题材问题,如果把文章的题旨比作灵魂,那么,题材就如同血肉。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事用儿童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更详细、具体、丰富。

一、重视体验生活,探索写作内容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范围以家庭和校园为主,生活圈子虽小,但还会遇到许多的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观赏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这些都是他们写作的题材,好比建一座房子的石头、砖和瓦。著名作家韩作黎说:“要注意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且要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和记下最有意义的、新鲜的材料。这样,写作文时才有东西可写,才不会做‘无米之炊’。”因此要获得丰富的写作题材,就要重视体验生活,自觉参加社会实践,从中接受教育,这样,学生所写的内容如果是自己所为、所历、所感的事,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生动有感情,反之则贫乏无味,套话连篇。

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作文:写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我先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资料:(1)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2)有关猜灯谜的内容。第二天,作文指导课,大约用5分钟让学生交流: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的回答非常踊跃:有剪纸、陶瓷、戏剧、国画、猜灯谜……孩子们的激情很高,纷纷发言,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接着用15分钟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灯谜。最后再用20分钟指导写作。题目:一堂有趣的猜灯谜课。写作顺序:开头先写猜灯谜是同学们喜欢的中华传统文化;接着重点写猜灯谜的过程;最后总结写这堂课真有趣。第二节习作课,学生写起作文行云流水,个个得心应手,完全消除“无米之炊”的困境,效果甚佳。而且学生的用词也很丰富:争先恐后、异口同声、脸红耳赤、你一言我一语……由此可见,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依据学生童稚的目光,探索写作方法

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从自然到生活及至社会意识形态,小学生的作文也少不了有他们所认识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其中写景作文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写人、叙事的体裁也少不了有自然环境的点缀。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点缀是必不可少而且能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但这种描写也需遵循小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审美意识。如在指导学生写《那情那景》作文时,除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体现南靖土楼卖玉米棒和熟地瓜的中年男子一颗美好的心灵,还可以用自然景物来衬托,如对“春天”的描绘:“春天吹醒了万物,也吹醒了封冻一季的小河,连绿色的小芽儿也悄悄爬上柳树梢,在爽朗的春风里随风歌唱……”儿童对社会的认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这时,前面来了一位阿姨,她身着红色的连衣裙……嘴唇抹得像一朵盛开的红花,她用熟悉的目光扫视了一下车厢,可巧只剩下一个位子,但那个位子也一半被一位上夜班的环卫工人熟睡着。这位阿姨只好苦着脸坐下,却不敢靠得太近,只用一块洁白的手帕在鼻前摇来晃去:‘真臭!昨晚没有洗澡也不会这么臭!’”

小作者对不同人物心灵的描写,仅用寥寥数语便褒贬纸端。可见,对自然与社会环境写出的作文,不仅具有丰富的童话色彩,有充满积极活泼的诗意,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能给人留下生动的形象、真实的写意和独特的见识。

三、坚持博览精读,积累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所以,要获得丰富的写作题材还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博览精读是搜集写作题材不可缺少的源泉。所以,同学们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积累写作素材,是十分有益的。

精读就是在博览的基础上,选择精彩生动的文章,认真分析,了解文章用的是哪一种写作方法,有哪些特点,哪个片段写得细致、具体、感人,运用了哪些好词,读后受到什么启发教育。必要时把它背诵下来以作备用。我校有一个好传统,要求三到六年级学生每学期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周记,期末进行“书香校园读书快乐”的活动,每班选择十本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览、评奖。有效激发学生读书、写作的浓厚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积累,我觉得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探究的问题多,教师付出的劳动艰辛。只要路子走得对,方法措施得当,付出血汗就能结出更多的果子。

参考文献:

张传宗.写作教学科学发展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7(2).

(作者单位 福建省山城中心小学)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对生活感受不深,所以不可引导学生为求作文完美而走“虚拟捏造”的路子,这首先要解决“无米之炊”中“米”的问题,也就是文章的题材问题,如果把文章的题旨比作灵魂,那么,题材就如同血肉。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事用儿童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更详细、具体、丰富。

一、重视体验生活,探索写作内容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范围以家庭和校园为主,生活圈子虽小,但还会遇到许多的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观赏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这些都是他们写作的题材,好比建一座房子的石头、砖和瓦。著名作家韩作黎说:“要注意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且要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和记下最有意义的、新鲜的材料。这样,写作文时才有东西可写,才不会做‘无米之炊’。”因此要获得丰富的写作题材,就要重视体验生活,自觉参加社会实践,从中接受教育,这样,学生所写的内容如果是自己所为、所历、所感的事,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生动有感情,反之则贫乏无味,套话连篇。

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作文:写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我先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资料:(1)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2)有关猜灯谜的内容。第二天,作文指导课,大约用5分钟让学生交流: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的回答非常踊跃:有剪纸、陶瓷、戏剧、国画、猜灯谜……孩子们的激情很高,纷纷发言,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接着用15分钟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灯谜。最后再用20分钟指导写作。题目:一堂有趣的猜灯谜课。写作顺序:开头先写猜灯谜是同学们喜欢的中华传统文化;接着重点写猜灯谜的过程;最后总结写这堂课真有趣。第二节习作课,学生写起作文行云流水,个个得心应手,完全消除“无米之炊”的困境,效果甚佳。而且学生的用词也很丰富:争先恐后、异口同声、脸红耳赤、你一言我一语……由此可见,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依据学生童稚的目光,探索写作方法

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从自然到生活及至社会意识形态,小学生的作文也少不了有他们所认识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其中写景作文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写人、叙事的体裁也少不了有自然环境的点缀。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点缀是必不可少而且能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但这种描写也需遵循小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审美意识。如在指导学生写《那情那景》作文时,除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体现南靖土楼卖玉米棒和熟地瓜的中年男子一颗美好的心灵,还可以用自然景物来衬托,如对“春天”的描绘:“春天吹醒了万物,也吹醒了封冻一季的小河,连绿色的小芽儿也悄悄爬上柳树梢,在爽朗的春风里随风歌唱……”儿童对社会的认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这时,前面来了一位阿姨,她身着红色的连衣裙……嘴唇抹得像一朵盛开的红花,她用熟悉的目光扫视了一下车厢,可巧只剩下一个位子,但那个位子也一半被一位上夜班的环卫工人熟睡着。这位阿姨只好苦着脸坐下,却不敢靠得太近,只用一块洁白的手帕在鼻前摇来晃去:‘真臭!昨晚没有洗澡也不会这么臭!’”

小作者对不同人物心灵的描写,仅用寥寥数语便褒贬纸端。可见,对自然与社会环境写出的作文,不仅具有丰富的童话色彩,有充满积极活泼的诗意,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能给人留下生动的形象、真实的写意和独特的见识。

三、坚持博览精读,积累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所以,要获得丰富的写作题材还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博览精读是搜集写作题材不可缺少的源泉。所以,同学们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积累写作素材,是十分有益的。

精读就是在博览的基础上,选择精彩生动的文章,认真分析,了解文章用的是哪一种写作方法,有哪些特点,哪个片段写得细致、具体、感人,运用了哪些好词,读后受到什么启发教育。必要时把它背诵下来以作备用。我校有一个好传统,要求三到六年级学生每学期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周记,期末进行“书香校园读书快乐”的活动,每班选择十本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览、评奖。有效激发学生读书、写作的浓厚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积累,我觉得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探究的问题多,教师付出的劳动艰辛。只要路子走得对,方法措施得当,付出血汗就能结出更多的果子。

第5篇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尊重,也唤醒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大势下,中国要完成从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的创新,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又是一个创新的渠道,使“中国创造”更具特色、更具民族性。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其传统文化更是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在现代的各个设计领域,如包装设计、产品设计、舞台设计、园林设计等等,已经有很多设计案例成功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设计具有一种浓郁的文化底蕴。设计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得益于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传承着文化的理念,因此,对于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和研究来讲,如何清楚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涵盖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总而言之,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看到它就能联想到中国,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思想文化,无论是材料还是颜色,无论是建筑还是服饰,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动植物类,包括麒麟、龙、凤、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松、柏、牡丹等等,由于印刷工艺技术的提高,在外观上很多工业产品都会有一些画龙点睛的图案,这样不仅使得产品外观更具个性化,也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品位。

2、服饰类,唐装、深衣、襦裙、直裰、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伪唐装、肚兜、斗笠、皇冠、凤冠、丝绸等,还记得阿莱西的设计师StefanoGio—vannoni设计的“TheChinFamily一清宫系列”吗,这套设计作品是设计师根据清宫的人物服饰和肖像设计的调味瓶、计时器、研磨罐等,使得中国历史文化与时尚家居完美融合。

3、乐器类,包括筝、笛子、二胡、鼓、锣、古琴、琵琶、箫、埙、唢呐、芦笙,还有一些板类乐器,如响板、梆子、木鱼等。这些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很多乐器的形态都是经典之作,现代工业产品的外形设计可以加以借鉴。

4、琴棋书画类,琴棋书画在中国古代常用来形容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需掌握的技能,现在来表示人的文化素养。棋类包括中国象棋、中国围棋、麻将以及与棋类相关的对弈、棋子、棋盘等;书包括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等;画包括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等。很多现代的平面设计和影视设计作品都从古代的绘画中汲取灵感获得成功。

5、器物类,玉(玉佩、玉雕等)、瓷器、中国结、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兵器、青铜器、古玩、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罗盘、八卦、司南等,这些器物的形态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6、民俗民风类,对联、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中秋月饼等。

7、民间艺术和工艺类,如剪纸、风筝、中国刺绣、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回纹、祥云图案、风眼、千层底、檐、鹫、脸谱、皮影、武术等。最经典的一个设计便是祥云火炬了。

8、建筑类,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等。

9、思想文化类,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孔盂思想)、道家(老子、庄子)等思想对现代产品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庄子阐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教育人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就应该讲求绿色设计,讲求简约为美的理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为产品带来高附加值,也已成为本土企业打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武器。

2008年方正推出的卓越$2008就以中国红和牡丹的图案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在我国,兰花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同样是方正2008年推出的卓越i500台式机的机箱前滑盖处印有兰花图案,给人以典雅的感觉。与此相仿的,2008年初,联想公司了一款奥运会火炬典藏版笔记本电脑,这款产品的外壳以中国印象的“漆红色”色彩与“祥云图案交相辉映,蕴含着吉祥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视觉效果冲击力十足,整体机身小巧、轻薄、精致。笔记本表面仿漆盒工艺,更体现了华贵高雅的品质。

在形态上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案例也有很多,比如TCL女性品牌蒙宝欧(MBO)“旗袍”系列手机,该系列是意大利设计团队专门为中国女性打造的,以古典民俗的旗袍元素为核心,集合了中国特色元素比如灯笼、折扇、中国结、窗棂、丝绸等,手机的外观非常个性非常女性化。手机的背面有的还采用了旗袍上面的盘扣式样,很是新颖。

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应用广泛,在国外的设计中也备受推崇,这也说明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06年度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中,最受瞩目的红点设计概念至尊奖授予了源自德国制造而又蕴涵着“八卦”理念的“阴阳”椅。中国传统的阴阳八卦与家具设计相融合,不仅时尚美观,在人机和功能上也较为完善。

在材料方面,瓷器、竹子等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材料在产品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

此类产品设计案例不胜枚举。国际着名的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说:“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深厚,将其精华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将使产品设计具有很好的文化支撑。

三、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在表面堆砌,既不能刻意追求或者硬贴在产品造型上,又不能把传统文化泛滥使用;而是应该从符号学的角度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产品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作。在外观设计上,在深入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符号的基础上逐步对其挖掘、变化、改造,结合产品的特点,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成为时尚的设计;

在形态设计上,在对产品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借鉴中国传统的器物的形态或部分形态加以改造,从而成为产品的一个有特色的设计元素。如诺基亚6108,笔化作剑,构思巧妙,整体像一个背剑武士,造型有气势,另外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祥云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对物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比如墨子的“非乐、节用”思想,阐明了对物的设计不能过于繁杂,庄子的“返璞归真”思想,阐述了生态自然、绿色设计的思想,韩非子的“物以致用”,强调了产品的功能最大化的思想,等等。所有这些先民的造物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针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但对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四、总结 转贴于

第6篇

关键词:文言文 学习方法 重要性 背诵

一、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文学基本上都是通过文言文凝练展示,从而流传达至今。当下,在追录中国梦的征途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向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席卷神州。而通够顺利阅读文言文,懂其文、知其意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起点。当下,学习文言文学习不仅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全民提高文学素养、审美情越、重塑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因此,文言文的学习不应当是初、高中生的应试学习,更应当是全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的文化知识。

二、文言文学习具体方法

朱熹云:“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真是一语中的。对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除要求三到之外,还应该授之以法,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1、分层背诵法。在背诵前先理清内容层次,文言文要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分出部分,分出层次,然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背诵,如《鱼我所欲也》可先将它分为三个部分,中间论证部分有两个分论点,再分两个层次,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可以事半功倍。掌握这种方法可将死记硬背变为轻松的背诵,从而终身受用。

2、思考提问法。现在大家手头资料多了,会不可避免地让大家产生依赖思想,不注重思考,结果影响了自己学习文言文能力的锻炼。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先将文章充分、反复阅读书,然后在自读的基础上,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其次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然后通过词典、上网搜索等方式,将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梳理,并整理成笔记。再试着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来。坚持用这种方法来学文言文,既可以培养学习者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语意推断法。学习文言文,理清文章的大意,扫除文字障碍是关键,学习者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培养自己的推断能力。(1)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文言文因汉字特有规律及行文习惯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养成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翻译文言文能力。(2)联系旧知识来推断语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善于联系旧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归类。如学到“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中的“书”可联系到“即书诗四句”中的“书”(《伤仲永》),这样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能举一反三,真所谓“温故而知新”。

4、对应翻译法。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如保留、删减、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力求将所有能够译出的字词落到实处。看懂课文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的句子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师点拨。在此基础上,再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增补、调配,规范语言。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名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5、归类积累法。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在词汇上的积累。学习者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通过归类、比较、积累,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词语分析能力,还能体会到学会积累所带来的喜悦和益处。

6.“字不离句”法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字不离句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因此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三、小结

第7篇

【关键词】 国学思想 企业文化 品牌战略 传承

一个想寻求成功、创造卓越的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而本土的文化精髓,正是企业提练其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创立品牌的不竭的源泉。很多成功的中国企业深谙此道,从博大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中,寻求到了他们创立品牌与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在品牌战略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决定了企业确立其品牌的文化内蕴和精神内涵的方向。

1. “尽善尽美”的追求

儒家的美学思想将人伦、自然与文化融入日常人生之中,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1]“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孔子将审美定位于“求仁”,认为追求“仁”的境界才叫做美。而善又是高于美的。“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2] 所以说,儒家审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尽美”。这仍然是现代国人的一种价值追求和审美追求。

中国移动公司正是从这儒家的美学思想中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把“创无线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作为企业的使命,去追求“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的“尽善尽美”的愿景。“正德厚生”出自《尚书·大禹谟》中记载帝舜和大禹在讨论如何治理国家时说的话:“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正人之德,正物之德。厚生,厚民之生。“正德厚生”,这是移动公司对自身提出的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它传达了做为中国移动的领导者和成员豪迈的胸怀。“臻于至善”,是企业汲取了儒学经典《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的精髓,体现的是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状态和对完美境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正德厚生、臻于至善”,言简意赅,其寓意则旷达深远。移动公司这一战略定位,既传承了传统深厚的国学思想,又凸显了企业现代的进取精神。

2. “上善若水”的襟怀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4]中国这一古老深邃的哲学思想精髓,经历数千年文明厚积沉淀,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修身之道和处事哲学,以及经营之道和政治智慧,是大成者处世哲学的座右铭,并由此演绎出睿智、谦逊、包容等谦良个性。在企业品牌战略中,把此道完美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当属红塔集团的高端品牌“玉溪”。

“玉溪”,其名字源于红塔集团所在地——云南省玉溪市。“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印证了玉溪与水的无间关系。所以,“玉溪”品牌从一开始定位就与“上善若水”这一理念悄然结合。“上善若水,德行天下”,这既是“玉溪”主打的品牌口号,也是“玉溪”一直坚守的品牌理念。红塔集团在“舍小求大、无为而得天下”时代思潮的启发下,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为思考原点,设计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战略布局,确立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品牌的核心价值。在此核心价值的统领下,代表“上善、不争、利万物”文化概念的产品“尚善”玉溪,把“广施仁德、智行天下”作为“尚善”的核心文化内涵,体现产品的社会责任感和消费者的精神主张;“境界”玉溪以“玉为品,以水为德、以和谐为道”,则既体现了“玉溪”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核心价值,又赋予了“玉溪”品格以时代特征,使其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能发扬现代文化的特质。

“玉溪”以“水”喻志,以“德”施人,所倡导的品牌理念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大度、睿智,一种处世的修养;更是一种以无形大德服人心,而使天下安宁之道。这也充分彰显出了一个成熟品牌的稳重、内敛和收放自如。

3. “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究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天与人是世间万物矛盾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一对矛盾,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这“合二而一”哲学立场正与西方的“一分为二”截然相反。而正是这不同的哲学立场和思维,决定了东西方文明的千年演进。当今社会面对“在西方文化主宰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办法就是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济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之穷。”[5]

这样一种哲学立场,如何转化为企业精神、品牌内涵?CCTV《水墨篇·相信品牌的力量》做了成功的诠释。通过以墨入水中形成的水墨图景为线,墨与水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勾勒出了富于层次和动态的山水、花鸟、武术、建筑等一系列文化元素,将古代文明通过灵动的水墨与现代社会有机串联,展现一段从古典中国演化至现代中国的历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很好地诠释了“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宣传理念 ,渲染烘托出了人与自然合一的中华文明的深厚悠久、博大精深和应势而变,并凸显出代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形象魅力。中国的水墨艺术本身就是以艺述道,其艺术形态充满着天人合一的哲理,体现出一种以“形”延“意”的思维意趣,印证着民族内在的天人合一的积养、品性和操守。

4. 文人墨客的风雅

“风流才俊岂可锦带空悬,所佩之物亦皆性情流露……”这是联想昭阳系列笔记本——玉剑扇篇开篇的一段广告文案。玉、剑、扇是中国自古以来贵人、侠士和文人富有个性化气质的诉求载体,贵人佩玉,侠客佩剑,文人佩扇,成为其不同性情与风雅的象征。

联想集团把玉、剑、扇的气质、品位与不同档次的昭阳笔记本电脑分别融为一体,又赋予了每款笔记本电脑更为个性化的感觉。玉的“坚其内,润其外”的特点与中国儒家文化中所追求的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相契合,联想品牌定位以玉的外润内坚来象征电脑的名品风范和精良配置;以剑的决绝果断彰显昭阳电脑的轻巧敏捷;以扇的收发随心传达昭阳电脑的贴合使用。可以说,联想集团秉持“产业报国”的理想,赋予了品牌人文概念,增添人文气质,乃至中国气质,把“移动办公”和“国有精良”完美结合。紧接着的“金石”篇的推出把具有浓厚的古风古韵的篆刻艺术形象切入到品牌创意中去,又一次把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髓与品牌国有精品的气质和风范演绎到了极致。联想昭阳就是通过国人对中国古文化精粹发自内心的认同,转化为对联想昭阳品牌的喜爱,引发出国人灵魂深处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国人对民族品牌的消费信心。这种心理的认同感是品牌宝贵的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2] 论语·里仁、八佾[M].北京:中华书局,2006:35、20 .

[3] 大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6:3.

[4] 王弼.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第8、66、78章.

[5] 季羡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M].北京:花艺出版社,2008:103.

第8篇

与英美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弘扬的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内组织两种文化的对比教学,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 课前准备中渗透

1.1 十二生肖我知道。我们博大丰富的传统文化总能给我以教学上的启发,打开我教学的思路。中国的十二生肖是孩子们都津津乐道的话题,我利用课前两分钟,教给孩子们十二生肖的英文说法,“中国十二生肖——Chinese Zodiac”的课前课,融合了单纯的单词教学和我国的传统文化。

1.2 活用谚语格言。中国有许多谚语、格言,把它们翻译成英语后也朗朗上口,而且与英语的一些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可以将谚语收集并稍加分类,尝试每周教学两三则。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还专门用自己的小笔记本记录下来。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拓展了英语知识,而且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1.3 旅游景点进课堂。假期前后,我总是由假期的旅游引入对中国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的介绍。由于贴近自己的生活实践,学生总会很容易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地址名称。在新起点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ARKS(公园)教学的时候,我也是由孩子们特别熟悉的五泉公园引出本课教学,孩子们一看到五泉公园的图片就显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回答,而我也由此引出Wuquan park,Beihai park等同学们熟悉的地点,继而给孩子们渗透我校的文化建设,引出我校的校名,学校内的建筑及名称,有Juyue Teaching Building(鞠月楼),Mannan Building(甘露楼),Mengquan reading-room(蒙泉书屋),Huiquan reading-room(惠泉书屋),在点点滴滴中渗透本土文化,让学生们了解两种文化的基本知识,熟悉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提高交际能力。

1.4 传统小吃香喷喷。假期旅游时我们会品尝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即使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中餐也是丰富多彩,颇有情趣。一方面,我会利用课前两分钟教授一些常见的中式早餐,比如我们兰州最有名的beef noodles(牛肉面),还有我们早餐常见的soybean milk(豆浆)、clay oven rolls(烧饼)、fried bread stick(油条)等。同时结合这些食物名称复习句型:“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I have soybean milk and fried bread sticks.”课堂芳香四溢,孩子们沉浸在这样一种充盈着中华美食文化气息的氛围中,英语学习的欲望也被充分激发了起来。

2 课堂教学中渗透

英语课堂,孩子们学得快快乐乐,生活中精彩的兰州景、人、事,又为课余生活中练习英语提供了乐土。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孩子们发现了英语学习的用武之地,用英语采取丰富的形式进行活动。,现在孩子们在课堂上不再是机械地再现课文的对话,而是自创场景,进行个性化的对话表演。比如有一课学习了询问他人早餐吃什么的句型,文本提供的食谱是——hamburger、hot dog、 pizza、milk、bread.这显然并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套用一下文本对话,机械虚假地反馈自己的饮食习惯呢,还是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呢?我把这个难题抛给了孩子们。让人欣喜的是,经过小组合作简短讨论后,孩子们在表演时进行了改编,简单的一个文本,孩子们把它变成了中西饮食差异的“民间交流会”,摆脱了机械和虚假的情境套用,将学习材料和我们的生活对接,变成了活泼泼的生活场景模拟,来了一场“实战演习”。孩子们喜欢说真话,用真情,在真实中他们变得更自信,更乐言。英语学习和本土文化的对接,让孩子们在熟悉的土地上踏实、大胆地迈开步子,欣赏和学习异域的语言和文化,同时为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自豪。孩子们张扬个性的舞台还从课堂延续到课外的拓展学习。学习比较了中西传统佳节,他们就上网搜集资料,创编节日系列手编报,学完了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名称和课程名称,他们就制作自己的英文版课程表。

英语课堂不再与生活断电,现在孩子们总喜欢在生活里用用英语,在课堂里讲讲熟悉的生活。孩子们明白了:这种陌生的语言像我们美丽的母语一样,能够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我们可以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民族,表达自己民族的文化,还可以聆听世界的声音。原来学习可以让我们欣赏美丽的世界,也展示和丰富我们的生活。

3 课后反思中延续

课后的反思巩固意义非凡。课前、课中的教学渗透促使孩子们在课后不自觉地跟着动起手来,因为教师补充的这些知识是他们自接触英语以来闻所未闻的,感觉新鲜。结合课堂上教师的信息输入,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在渗透本土文化的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东西很多,除上述网络搜索外,还有学生的小作文、大绘画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英语小报(English Newspaper)。一学期中,孩子们的小报主题有“我和我的家庭”、“我的宠物”、“我最喜欢的季节”等,这些主要是结合我们的教材,还有课外拓展主题的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地方传统小吃、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等等,大到国家传统风俗,小到自己班级各个层面。

第9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解释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好语文这个听、说、读、写的工具,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服好务。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那么如何开好头,起好步?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讲一下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抓牢输入端,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从听传统评书开始,感受语言的魅力。传统评书是口头语言运用的典范,悬念迭出、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听评书片段,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了解历史文化,体会说书人的思想倾向。这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以适当引导,必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课下安排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或独立)继续听评书,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听的内容拓展到听广播、看新闻、电影和其他戏曲形式,兼收并蓄。

精读、泛读结合,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精读,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字、词、句的写法,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文章,学会使用字典和其他工具书。泛读,就是在用好课本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读物。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阅读内容应当从图画为主逐步转向文字为主。课本精读、课下泛读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在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在丰富精神世界的同时,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严控输出端,加强说、写能力训练

相对于听与读,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难的。课堂训练一般从模仿开始,用一两分钟讲述亲身经历,然后逐步加入自己的见解,必要时也可以先从书面讲话开始,逐步脱稿说清一件事,以此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讨论也是说话训练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发表意见时说清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三个方面,语言尽可能简练。教师先示范,学生按照模式反复练习,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逻辑性。

从做笔记、写日记开始,打好写作基本功。学生的写作习惯养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初期应着重在做笔记和写日记上下功夫,采取摘录、批注、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记录生活,积累语言素材。中后期要注重知识转化,将摘抄的名言警句合理融入日常写作中。构思、起草、修改和成文是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修改。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定期修改,前后对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自我提升。

作为一线教师,我非常赞同张文质先生提出的“慢教育”这个理念。教育不是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事情,必须服从厚积而薄发这个基本规律,不能揠苗助长。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终会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林超颖.培养良好写作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语文学刊,2013(12).

第10篇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地将传统文化植入进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扩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外延,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发挥语文教学文化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课程资料,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功能,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仅仅发挥了工具性的作用,而未能科学全面地发挥启迪性、思想性等重要价值。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深刻直观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植入小学语文课程中,不仅能够丰富小学语文的内涵,同时还有助于发挥小学语文育人等核心价值。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或者贯彻传统文化植入的新教学呢?

一、将传统文化植入到识字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识字是每一个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每一个汉字,无论简单或复杂,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产物,是历史的传承。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植入传统文化,使得汉字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简蔚氖蹲制匆簦而是一种更加饱满、更加深刻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为小学生进行汉字文化的讲解,将汉字的演变史、发展史、递进史等完整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汉字发展的认知,使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知到汉字的伟大魅力,能够深刻地认知到汉字创造者的聪明才智,这些是汉字教学的关键,更是汉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代表,在汉字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拼读、解构,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意义,以及不同字结构之于汉字整体意思的作用。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传统文化植入古诗词中

语文课程中涵盖着丰富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古诗词中,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意境,使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知到古诗词的重要意义。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环节,几乎每一首诗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每一首诗歌中都蕴含着扎实的传统文化,这是古诗词中最典型的特征。无论是诠释文人气节的古诗,还是赞美我国优美山水的古诗,都在很大程度上象征和体现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植入传统文化,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熟读、深读优秀的古诗词,理解古诗词中丰富的意境和主要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背诵优秀的古诗词,通过古诗词的积累来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赏析和品鉴。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扩展古诗词的积累,通过阅读、搜集、整理等来全面赏析优秀的古诗词。

三、将传统文化植入国学故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特别是在国学故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在国学故事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一些优秀的国学故事,在讲解这些国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到故事中的寓意。如教师在讲解《揠苗助长》的国学故事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来进行国学故事的深入讲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汇演,通过课堂汇演等来展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这是国学故事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在国学故事的讲解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积累,不断扩展国学故事的积累外延,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将对某一故事的认识,通过作文、笔记的方式写下来,这是传统文化渗透至国学故事中的最直观的体现。如在讲《负荆请罪》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点,引导学生找准故事的核心,找出故事的脉络,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全面有效地理解这类故事,升华自身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小学语文课程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够不断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全面渗透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姜丽丽,郑静,山东烟台市莱山区卅里堡小学教师。

第11篇

第一阶段:2009年1月—12月 以活动激发诵读动力。

在开展课题实验之初,我们就先探讨如何让实验老师与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课题的实验中去。通过访问和与学生交谈,我们发现学生比较钟情于活动,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动力,触发他们的思维,为此,我们选择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时间)活动实践,探究诵读的有效策略。

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各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班的实际,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的实践中,研究诵读经典的有效策略,以诵读经典来建设自己的班级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三阶段:2012年1月—5月 总结反思,形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策略

1. 注重理念先行

实验初期,我校有6个实验班,每个年级一个实验班。首先,课题组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让实验老师对课题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讨论课题实验的开展。通过学习,实验老师明确了课题开展的目的、意义,知道了如何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精选读本》这本教材,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文,明白了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教材,让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课题实验中,我们还根据需要,选派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学习,如2009年6月14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研讨会;2010年12月8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阶段性汇报会;2011年4月14日—15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汇报会;2011年6月8日—10日组织实验教师到佛山市禅城区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广东省小学语文“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及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观摩研讨活动。同时,在课题实验中,我们还注重实践交流,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交流会议,让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及与同行交流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最终使教师得以专业得以发展。

2. 注重与实际结合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首先是确保诵读时间。利用课前一分钟让同学领读,利用早读与晚读的时间组织学生朗读,当学生对诵读古诗文有困难时,我们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下午1、2节的课间时间进行古诗文吟诵,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还有就是发动家长进行检查、督促,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使诵读经典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其次是背诵、摘抄。有的班级不但要求学生读,部分内容如古诗、名言等,也会要求学生背诵,还有就是进行手抄报的设计,写读书笔记,举行硬笔字书法大赛等,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知识。

3. 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

单纯让学生进行读、背等诵读形式,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情绪。于是我们根据诵读情况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如开展古诗背诵比赛、“爱我中华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中华经典古诗文吟诵”大赛、庆祝“‘六·一’儿童节暨诗歌朗诵”表演、班际诗歌朗诵会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做到“乐读”、“美读”,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在感受中景仰祖国的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如六1班梁思梅同学在日记里写道:通过活动,我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中华传统的魅力,这是一种无法抵御的魅力,有着一股淡淡的香味,这是经典的魅力。五1班黄雅枝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都应该认真阅读、用心感受的!

第12篇

从《芈月传》《琅琊榜》再到《如懿传》,一批历史类网络小说近来成了热门IP,改编影视剧频掀“古风”热潮。上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网络文学研讨会上,雷达、阎晶明、施战军等文艺评论家,围绕当下热门网络小说提出,网络文学长期以来就有对传统文学精髓的吸收;这些作品产生的人气投映出的恰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块“磁石”对大众的强大“引力”。套用流行的说法,古典文学才是当下流行的网络小说背后的最大IP。

名著都读不下去

知名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起一项“死活读不下去前10名图书”的调查,结果《红楼梦》高居榜首,成为“最难读”之书。其他古代三大名著悉数上榜。

3000多位读者参与,而且他们还梳理出读者“难啃这些名著”的理由,以示有根有据。

这份榜单中,《红楼梦》排第一,此后依次是《百年孤独》、《三国演义》、《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水浒传》、《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尤利西斯》。

除了《尤利西斯》等少数由于语法句式原因难以读懂的小说外,其余上榜小说理应毫无阅读障碍,“《西游记》也在其中?这本书很好读啊。还有《水浒传》也非常通俗,几乎就是白话文。怎么会成了读不下去的书呢?”

但现实就是如此。上海作协副主席王晓明说,现在即便是大学中文系学生也是不读《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在正统文学研究者眼里神圣的世界名著,在现在很多青年读者眼里已经变得如此之轻。

“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红楼梦》,有读者就抱怨书中人物关系太多,完全弄不明白关系。还有读者抱怨《红楼梦》中的诗词太多,妨碍了对故事的理解。至于《瓦尔登湖》,有读者表示基本不知此书所云,“第一页翻了十遍,内容依然陌生”。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上榜的10本书绝大多数都是被读了几百年,因为大家都觉得好,才成为名著的,而怎么到了今天读者手里就“死活读不下去了”呢?

结语:

读名著是个好习惯,但一不留神就可能遇到粗制滥造的译本,浪费买书的钱事小,浪费了你宝贵的时间才是最可惜的。好在互联网除了给译者偷懒提供了便利之外,也给读者鉴别版本创造了条件。通过搜索,根据口碑选出信得过的出版社、靠谱译者和经典版本,应该不是难事。总之,外国名著水很深,随便摸一本来读,吃亏的很可能是你自己,一定切记!

“碎片化阅读”让厚重之作走开

文学研究者郭庆红坦言,这个结果确实让评论界有点不知所措。“人物太多”也好,“诗词太烦”也好,“不知所云”也好,其实质都是现在的一些读者已经不知道如何“对付”厚重的名著了,“他们最好一目了然,浅显易懂。”

这就是常年“碎片化阅读”和“轻阅读”的结果。郭庆红提醒记者注意,参加此次网络调查的读者,清一色是网友,习惯的是网络阅读。而网上泛滥着大量碎片化内容。这些碎片化信息虽然短小精干,有时也能给人一种“智慧的闪光”,但相比经过时间检验的那些厚重之作,当然有不少还是流于浅薄的。还有一种阅读风气就是,认为阅读就是为了轻松,拒绝甚至鄙视读“费劲的读物”。而当这一切成为习惯,名著也就到了“死活读不下去”的地步。

读得下去的网文

在读不了名著的当下,中国古典文学却在与另一种方式进行转化式生存。

“我们的网络文学,正在跟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产生非常奇妙的结合。”在文艺评论家阎晶明看来,这种“结合”不仅指历史的题材,也在于古典的叙述方式、对经典文学元素的应用。

此前就有不少网友戏称《芈月传》里的人物是在用《诗经》谈恋爱。芈月与黄歇约定私奔,用“交交黄鸟,止于棘”做暗语;芈姝春心萌动,说出“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秦王大婚时,则念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小说中许多提及历史风物的细节,比如当时的乐器有哪些、女子从几岁时开始学习演奏,以及古人如何行医、如何婚丧嫁娶等,评论家梁鸿鹰认为,这些细节增加了历史的还原度,更从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情景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瑰丽之处。

在贴着“叛逆”“新潮”等印象标签的网络文学中,其实“古典”“历史”一直是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始终渗透其中。且不说《明朝那些事儿》这类直接聚焦历史的故事,“宫斗文”如《甄执》《如懿传》,“穿越文”如《步步惊心》《回到明朝当王爷》,都有史可循。就算是《花千骨》这样架空历史的“玄幻文”,里面的妖兽也大多出自《山海经》。

从一些优秀的网络历史小说中,不少专家学者还读出了古典小说的叙事感。情节的推进、氛围场景的铺陈、人物的说话方式,包括“章回体”式的结构,都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的历史演义小说一脉相承。

转化源自于文化精神的认同

“为什么《花千骨》《琅琊榜》等改编的电视剧影响这么大? 这在整个中国文学的格局中,都是特别重要的现象。”评论家雷达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议。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这些作品所传递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正是它们受欢迎的原因:“像四大名著这样的传统小说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它的核是什么?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化精华的核又是什么?是仁义礼智信。没有这个,老百姓是不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