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1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准确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明确设计方向,检验专业水平。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制定好毕业选题是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重要环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系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课题价值,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向。①项目应用型:主要是指专业实践项目,具备实战性、规范性、约束性、市场性等特点。项目应用性选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训练目标,注重强化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行业设计流程,熟悉行业设计规范。②概念实验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设计选题。概念性项目往往对某种理念或思想进行提炼、概括、表达。概念项目的设计训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先进技术成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意义。③专题研究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设计实训。应对专业细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对设计专业某一领域的设计应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大量地阅读、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思考选择中确定设计选题方向,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毕业设计指导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活动中,用时最长,教学模式最为灵活的教学阶段,也是对于本科专业设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学科特质和设计流程,以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分为开题、设计、结题三阶段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1)开题阶段:针对学生在设计初期就选题及前期调研进行指导。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成果内容、发展动态、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向等内容进行指导,明确课题研究的框架性认识。2)设计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就毕业设计选题制定清晰的设计目标、明确的设计内容和可行的设计计划。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学生设计时,应注重辅导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注重对设计项目的分析,启发独立思考以及设计技术层面的强化。针对不同设计选题内容,注重初稿问题的沟通,二稿的调整,三稿的完善。不少于三个环节的指导是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保证,也是更好地对设计质量和速度进行把控的措施。3)结题阶段:主要针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完善、展示、阐述等内容进行指导。着重强调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展示性。毕业设计阶段性指导体系有利于分解设计任务,控制设计效果,引导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侧重对于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详细介绍,讲解设计选题的重点、难点,扩展知识结构,深化设计能力。
3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评审体系
毕业设计的评审体系是毕业设计科学规范化评审标准。毕业设计的评审直接关系到对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水平客观准确的认定。毕业设计评审体系着重审核毕业设计完整性、规范性、知识性、展示性的完成情况。评审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①优秀:按时优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熟练应用,具有创造性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②良好:按时良好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准确应用,具有良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一定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③及格:按时全面地完成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应用,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完整。④不及格:未能按时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欠佳,不具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方案不完整。
4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措施,是对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检查的重要标准,是科学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教学评审体系能有效地考察本科专业设计应用知识,能良好地反映本科专业设计专业认知,能客观地体现本科专业设计创造能力,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研究、巩固、扩大、加深、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毕业设计指导各环节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是提高和控制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磊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蒋秀玲,庄严.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开题阶段的提升方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4):89-91.
[2]李红梅,卢苇,陈旭东,等.毕业实习与设计过程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管理,2012(6).
[3]张灵,禹奇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4]周宁,王晓宇,赵会军,等.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5]郑鸿英.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黄楚鹏.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7]李金玲.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8]孙磊.视知觉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 真题真做 设计选题 过程监控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14-02
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4万亿投资大多流向了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工程建设领域,由此带来相关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迎来了招生和就业都快速增长的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应用性学科,适应建设工程市场的需要培养具备较高工程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就是我们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项目经理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而在教学体系设计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满足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工作要求的关键阶段。如何搞好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工程实践领域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是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010年8月8日至1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会议上,与会代表们讨论最热烈、感到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问题。可见,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所在的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继完成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优化”和“以教育创新为目标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之后,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毕业设计体系的研究和优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研究
毕业设计中第一个重要环节是毕业设计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为保证选题的科学性,我们做了深入调研,对大量实际工程选题做了收集、整理和研究,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并且已经应用于本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实践中。
(一)毕业设计工程选题应具有典型性、多样化,且尽可能结合实际工程
我们在一次毕业设计选题前曾对毕业班120人作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愿意选择高层框架结构作为课题。高层建筑涉及到测量放线、深基坑支护、施工防护外架、模板工艺、混凝土工艺、钢筋施工工艺、转化层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高强混凝土施工以及文明施工等实际问题,且常常应用“四新”技术,技术含量较高。这些问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涉及较少,因此能使学生在设计中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知识,适应实际工作需要。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近几年开始选择一些在建工程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在设计开始阶段,要求学生在工地熟悉一周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在实施设计时可参考学习施工单位编制的类似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实例。我们已经建立并拟今后继续收集较为典型、毕业设计效果较好的工程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毕业设计课题。
(二)制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应适应工程实践的发展变化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可知目前高校教材内容的更新滞后于工程实践,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跟不上国标规范的变化和工程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如屋面防水的泛水做法规范已修改而许多教材未反映;又如目前结构施工图和构件钢筋布置等普遍采用平法标注,而在工程识图和工程估价的教材中大多未涉及,教学中也未讲授。为了使毕业设计既结合专业理论,更与工程实践的发展相适应,我院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利用实习基地承接的大量工程项目作为学生实训内容,同时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也多在这些实际工程项目中产生,较好地实施了我校被湖北省教育厅充分肯定的以“宜化模式”为代表的真题真做。
(三)毕业设计内容应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很可能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准备、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相应地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覆盖以下内容,并针对不同选题提出不同具体要求。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特点,主要是项目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6周。
2.招标和投标。招投标内容较广,一般只做施工项目招投标。招投标的政策性较强,应结合最新的法规政策编写。学生应掌握招投标的主要内容、程序步骤、评标办法、投标技巧以及相关专业技术发展和改革动态。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7周。
设计选题中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包括国内标和国际标,分别采用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合同条款。相应地,工程项目投标文件也分为国内工程和国际工程投标文件的编制。学生根据一整套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合同文本、现场地质勘查报告、招标文件以及相应的国标规范和标准图集等资料,编制一份完整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或投标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标(资质文件和合同条款)、商务标(投标报价)、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值得一提的是,商务标中应包括施工图预算或工程量清单报价。此外,国际投标组的学生还涉及到材料设备询报价、综合单价及分析表编制、专用合同条款的拟定、标书英文翻译等工作。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工程计价、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合同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进行了全面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规划或者监理单位的监理规划。应掌握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评价、进度计划安排、质量控制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方法等。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6周。
二、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从以往的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经验和答辩情况来看,要按专业要求和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完成上述所说的毕业设计内容,无疑需要指导老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和在初稿基础上多次反复修改。而且,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正好面临研究生复试和求职就业,学生能安心做设计的时间不多。因此解决时间安排的矛盾有两种:一是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毕业设计时间;二是本专业要建立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特点的毕业设计全过程监控体系。
(一)选题监控
为保证选题质量,除了做好选题的研究和题库建设工作,还应建立以下监控制度。
1.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批制度。我院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此外。指导教师应具有实际设计和研究工作的经验,具有与课题有关的全面的知识储备,治学严谨,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能够做到悉心指导,授业解惑,同时严格要求学生。
2.建立毕业设计内容审核制度。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应该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实用性,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工程实战训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选题应有可行性,应与毕业实习、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提倡“真题真做”,也可模拟实际工程。另一方面,课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覆盖面要广,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我院工程管理在毕业设计选题操作中,采用将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按不同建设阶段划分为多个选题,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书的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等,同一个项目不同选题的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小组,共同配合完成一个项目完整的工程管理全过程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使学生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得到专业能力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3.建立选题分配原则和方法。选题计划确定后应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习就业情况,申报选择意向。要保证独立完成,一生一题,如数人一题,应保证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专题或不同的数据资料。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与学科综合平衡相结合。
(二)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应是互动的,既不是教师单纯地讲解,也不是学生一味地请教,重要的是对学生自身内在潜力的激发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需采取如下的制度保障。
1.建立开题报告制度。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前,必须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文献资料准备情况。外文文献的翻译,毕业设计写作的总体构思和主要内容要求,以及预期的成果和创新等内容。开胚报告能够体现学生对课题逐渐理解的过程,指导教师应重视设计初期的指导工作,使学生的设计有一个好的开始。
2.建立设计中期检查与后期审查制度。中期检查工作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检查以及教务处、学院对教师和学生随机抽查,教学督导对毕业设计质量抽查。与此相适应,指导教师应该分阶段对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改完善,督促学生满足设计要求。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积极配合教务处、二级学院及同行专家的中期检查,进行集中讲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同时在不同设计阶段随机抽查并如实记录,留下第一手资料。后期审查工作是在毕业设计结束后,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全校毕业设计文本随机检查,对所查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评价,专业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应对照评审结果开展教研活动,总结经验教训,使后期审查制度发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反馈和提升今后工作绩效的作用。
3.建立规范严格的毕业设计答辩制度。毕业设计答辩是对设计过程和成果、专业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能力及态度的一次全面检阅,具体过程包括指导教师评阅,评阅教师审阅,学生答辩和答辩委员会成绩评定。它在整个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要严格学生答辩资格审查,严把答辩关,避免答辩走过场反过来又影响下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质量的恶性循环。我院对答辩中反映出知识和能力很差,以及态度不端正、弄虚取巧的学生,限期整改,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仍不能,通过的学生留级重修。
(三)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方法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手段与方法千差万别,这里主要介绍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监督过程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现场指导。现场指导是毕业设计质量监督的主要形式。所谓现场指导,就是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督者,主要是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亲临学生毕业实习和设计现场,在工程实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从而完成对毕业设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指导的职责。
2.随机抽查。随机抽查是指毕业设计质量监督人员根据毕业设计的安排,随机抽取一个或多个毕业设计课题检查,进而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和按进度要求的完成情况的一种常用方法。
3.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指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监控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毕业实践中系统全面地收集有关毕业设计教学活动和设计工作的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审查、整理、分析和总结的一种自觉的监控活动。
三、提高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水平
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专业软件在各种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我院工程管理实验室已适应实际工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建设安装了下列工程软件,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应掌握运用以下计算机应用技术。
1.CAD技术。要求学生熟练应用基本命令绘制一般平立剖面图,这是一项基本技能,许多专业软件的应用要以此为基础,如工程计价软件、算量软件等。
2.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软件,进行招标文件和投标书的制作,并能对招投标的程序进行具体安排和实施,能编制各程序步骤所需的工作文件,在使用软件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投标策略和技巧,制定和实施评标方法,订立合同等,具备完成工程招投标全过程的设计能力。
3.工程造价系列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筑安装工程清单计价软件、定额计价软件、工程算量软件、算量钢筋软件。
4.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管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如PROJECT、P3等,并能绘制横道图和网络图,计算相关网络参数,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5.文字处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Word、Excel等软件进行文本文件的录入、制版等工作,作为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辅助手段。
四、筹备建立毕业设计网站,尝试构建毕业设计信息化平台
学生在设计中涉及到本专业的各种国家标准和专业规范、施工验收标准,标准图集等内容广泛。以学院为单位尝试构建毕业设计网站,将本院各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工具书、标准图集、相关的示范文本、合同文本和国标规范,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FIDIC合同条款等资料挂到毕业设计网站上,以方便学生查阅和使用资料。此外,我院已通过课程网站等手段,为师生提供网上交流平台,实现实时互动式辅导,不仅使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答,还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并且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各种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9-94
2.李明孝,万爱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2):120-122
3.熊黎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4):49-50
当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的评审内容多由指导教师确定,在该过程中,受教师、学生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未要求所有学生参与论文答辩,仅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参与答辩环节,加之,毕业设计评审要求不高,几乎仅是学生毕业的一种存在形式。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分别从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等三方面,深入剖析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所在。
2毕业设计问题出现的原因剖析
2.1从学生的角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1.1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度不高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技能方面的培训,以情境式教学为主。与本科相比,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要求不高,由此造成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理论分析性不强。经管类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一大特点是理论资料的堆砌,因此,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过多的参考网络资料内容,不会以理论解析为切入点,对实际问题做深入剖析,这一现象必然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肤浅,针对性不强。2.1.2学生实习与就业压力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此时,正式学生忙于实习与就业的紧张阶段,学生思考问题的重心很难集中在毕业设计方面,甚至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任务要求未下达之前,就已经离校寻找工作,期间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基本不予教师沟通。2.1.3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缺失受经济管理专业类型的影响,学生很难找到适宜自己的顶岗实习工作,即使实习,所参与的也是最基层的工作岗位。这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仅停留在情境模拟中,且与工科类专业相比,经管类学生也难以找到具体的“物”的感觉,所学知识得不到实际应用,社会实践经验缺失,必然导致毕业设计内容空洞,泛泛而谈。
2.2从教师的角度剖析毕业设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科研水平高低不一在开展毕业设计指导教学环节中,受教师自身科研能力高低因素的影响,对部分学生所提问题的指导不够细致,对一些较为新颖或者知识内容较偏的选题,难以给出有效的实际性指导建议。2.2.“2一对多”的指导方式与学生相比,教师的比例较少,一位指导教师不仅要同时负责指导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还要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时间、精力等有限,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顾及整体,对部分主动要求教师指导的学生,教师会给予详细的问题辅导。另一种现象是指导教师仅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对论文提出一些修改性意见,加之随机抽样式的答辩方式,对于未被抽样到的学生,教师也会给予相应的分数。
2.3从毕业设计教务管理的角度剖析毕业设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虽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制定了关于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制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求不规范、不严格,且对教师的监督力度不够,进而导致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2.3.1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过程中,极少出现因毕业设计不达标因素而造成不予毕业的情况,进而造成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认为教师会在毕业设计审核过程中放水。2.3.2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师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监管力度不够,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3改革经管类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探讨
3.1不断创新经管类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3.1.1开展多样化的毕业设计教学形式学生毕业设计最为常见的形式为论文形式,它适用于各专业学生。此外,教师可参照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设定出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形式,如:对旅游管理学院的学生,可开展旅游文化方案设计、旅游路线设计等;对物流管理学院的学生,可开展灵活性极强的“以赛代考”的设计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的物流竞赛,若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则可替代毕业设计等。开展多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教学形式,既能够降低学生写作难度,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3.1.2完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建立以企业、学校、院系、专业、班级等为组织的论文管理体系,如,建立企业参与管理模式、成立系部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成立学院式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由点及面、由个体到组织,从各细微环节实现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控制。详见图1。图1论文管理组织构成3.1.3开展与企业合作式毕业论文指导方案调查研究发现,经管类高等职业学校毕业设计选题内容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可将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中,加大对企业真实案例的研究,或请校外经管类企业的高管人员深入校园,共同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如何将论文内容探讨的更为深入、细致。3.1.4采用模块化及双导师化论文指导“一对多”的论文指导方式,导致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做细致的辅导,若一位教师同时负责1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则很可能是15个课题研究方向。而采用模块式指导、分组指导方式能够极为有效的弥补传统指导方式的不足,使得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研究方向,然后再选择自己的指导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极为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积极性。
3.2改革毕业设计管理的全过程
参照经管类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特点,重点改革毕业设计管理的全过程,其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几方面:3.2.1提前毕业设计课题研究时间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前移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毕业设计内容。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学生在大一、大二及大三上半年的时间都集中在考取各类证书上,而到了大三下班学期,学生又将主要时间集中在毕业实习、找工作方面。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在大二下班学期开展毕业设计选题与导师分配工作。3.2.2实施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其一,毕业设计宣传,它是为了让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的感知认识,可组织学生查阅历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学生主动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其二,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的前、中、后期检查,其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其四,学生毕业设计抽查;其五,学生毕业设计总结。3.2.3改革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考核制度为确保学生高质量的外城毕业设计内容,需改革并完善毕业设计监管体系。其监管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学校对相关院系下达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内容,详细为毕业设计落实情况、组织安排等;第二,院系落实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详细为工作质量指标与工作完成指标等;第三,教师对学生设定的评价指标,详细为对学生的评价与管理内容。另外,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内容,也需做细致划分,主要为: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热情度、学生毕业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度、学生毕业设计的抄袭情况等。针对毕业设计检查工作,严禁不合格的毕业设计通过审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还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另外,还需开展教务处抽查工作。所选抽查方式为:对经教师评定后且通过的毕业论文按照特定比例随机抽查,对优秀毕业设计做重点随机抽查,若在该过程中,教务处发现有严重错误的毕业论文,需对指导教师做出相应的处罚,以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4结束语
关键词:毕业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81-02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直接为建筑行业培养人才的专业,国家建设部于1995年开始对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教育质量评估,并于1995年开始实施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考试制度,在建筑领域建立了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制度[1,2];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2013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4]。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前三年半所学内容的一次大综合总实践,是提高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性步骤,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毕业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向工程师过渡的最后环节,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工程师素质的培养。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选题与实际工程联系不紧密,学生主动性差,毕业设计时间不足,指导方式不合理,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监管及考核方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影响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选题、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制图及计算书的编排、工程安全意识、过程控制和成绩考核等六个方面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探索研究和实践,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案修订提供参考。
一、选题
由于工程类毕业设计数据烦琐,内容复杂,要从选题上杜绝抄袭,从制度上严禁抄袭。选题原则上既要保证基本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培养能力的工程训练,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提高,鼓励优秀学生有所创新。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应注意有理论深度和实际价值,尽量结合科研与实际工程,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采取“公布选题,双向选择”的做法,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到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与将要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5]。
二、建筑设计
针对现在大学生工程意识比较差的普遍现象,重点检查学生对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及相应建筑规范的查阅,要求其建筑设计必须有依有据,不可凭空想象,避免“我以为、我感觉、我认为”的现象出现。例如:普通教室、实验室、宿舍、办公室、客房等面积的确定;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的确定;走道、楼梯梯段、休息平台宽度的确定;楼梯栏杆和扶手的确定;卫生间面积和设备的确定,门窗位置及大小的确定,等等,都必须在规范上找到依据。值得高兴的是,学生在建筑设计中,也考虑了人性化设计,在宿舍楼设计中,增加了无障碍房间设计;在办公楼、旅馆、图书馆的设计,增加了大门口无障碍坡道的设计等。在建筑设计中,开展三次小组内部讨论,分别为初步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和最终方案,同学间相互评阅彼此的建筑方案,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尊重设计者的想法,最终由指导老师和同学共同确定建筑方案,三次的小组讨论也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方案和想法,彼此了解了不同建筑的设计要点,增强了对建筑设计的兴趣。
建筑设计审核的主要内容和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如下。
1.从整体上把握建筑空间关系的能力,例如:建筑的类型(是什么用途的建筑物);建筑周围的地形(是否为坡地,室外设计地坪间的高差是多少,各个室外设计地坪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建筑的室内外高差;建筑的层高及总高度;是否有错层及室内地坪是否有高差;房间的布局及尺寸;入口的位置及门窗布置;楼梯的位置、形式及走向;各层平面的上下间定位关系。
2.对建筑结构体系及其材料和做法的掌握能力,例如:建筑结构的类型;建筑结构的材料类型;建筑结构水平分系统;门窗洞口过梁;基础及地下结构的类型;屋顶形式及其结构类型;檐口的类型;悬挑结构;圈梁、构造柱(芯柱)等抗震加固措施。
3.对建筑物各个部位建筑构造做法的了解和熟练掌握的能力,例如:基础及地下结构构造做法;地坪层构造做法;楼板层构造做法;屋顶构造做法;外墙构造做法;内墙构造做法;门窗构造做法;楼梯及其栏杆(板)构造做法; 建筑防潮(包括墙身、地坪、地下室等部位)构造做法;台阶、坡道、勒脚、散水等部位构造做法。
三、结构设计
近几年,国家规范有了很多的更改,结构设计的重要特点就是要依据规范做设计和构造措施的选择,因此,学生必须与时俱进,有依据基本原理和旧规范,来学习新规范的能力。在毕业选题时,指导教师就一再强调学生,必须学习最新规范设计,尤其是《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为了方便学生的查阅,指导老师购买了最新的结构设计规范和毕业设计辅导书。在结构设计中,提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计算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下一步任务是什么;重点检查了学生结构概念设计和结构计算方法原理、使用范围、荷载及尺寸的参数取定、以及抗震构造措施的选择,为了防止学生临时编撰计算书,每周必须检查手工计算书,并详细记录每个同学的设计进展。
结构设计审核的主要内容和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5]:(1)加强结构概念设计指导,注重结构布置的比较分析;(2)强调结构计算模型的比较分析;(3)注重构造设计的指导;(4)结构电算与手算的结合指导。
四、制图及计算书的编排
对于建筑图的绘制,在满足基本的制图原则下,要求学生尽量详细标注,让看图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功能房间的大小、门窗的定位等。对于结构图的绘制,讲解了11G101平法施工图集的内容,并要求学生采用平法进行结构图的绘制。结构图的平法表示可以大大减少绘图的工作量,但是对读图者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能容易理解其符号的含义,却很难掌握结构的实际配筋情况。因此,在辅导的过程中,指导老师都会让学生根据平法画截面配筋图,并介绍平法中每个字符所表达的含义,在结构图的绘制中,要求学生梁柱必须平法,基础、楼板、楼梯等截面法和平法都可以,但切记不要混合使用。对于计算书的编排,要求各级标题和正文要有明确的区分、图表序号和名称对应,尽量不要跨页编排。
在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中,要求学生熟悉建筑制图规范的条文要求,并能够熟练准确地运用。主要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设计要求的图纸比例绘制,能否准确、清晰、简洁地表达出设计的意图;(2)线型要正确,图面要有层次感,粗、中、细线等要正确运用,并正确展现所表达的内容;(3)建筑材料图例要正确;(4)尺寸的标注要完整、正确;(5)标高的标注要完整、正确;(6)正确、熟练地表达清楚建筑平、立、剖面图中的投影关系,在图纸上就是既不能漏画、错画,也不能多画,或者将投影的前后、左右、上下关系完全搞乱。
五、工程安全意识
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教师时刻结合毕业设计内容给学生灌输工程安全意识。(1)通过生产实习,实地去介绍工程上的安全规章制度和防止措施,让学生亲自感受施工现场和生产工艺过程;(2)定期从网上查阅相关工程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加深学生对工程安全的理解;(3)邀请企业和设计院的相关专家给学生做讲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及工程项目设计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贯彻和了解新规范内容和建筑前沿新知识。
六、过程控制和成绩考核
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包括外文翻译、选题、开题报告、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生产实习)、计算书编写、答辩及评阅归档等各个环节。指导老师对各环节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严格质量控制,每周指导教师都要跟学生见面并做好毕业设计进度的相关记录。毕业设计成绩从计算书质量、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答辩成绩等多方面对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考核。
七、结语
指导教师应加强在毕业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工程安全意识,增强其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各种有关的专业标准、规范和图集。通过以上措施,在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各阶段的时间和要求,保证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近三年指导的毕业设计分别获得了校级一等奖、三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连续两年被评为土木工专业优秀设计小组。
参考文献:
[1]刘在今,许明.执业资格体系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6,(24):36-37.
[2]张云峰,詹界东,李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14-16.
[3]孙亚飞.实施“卓越计划”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5):114-115.
关键词 高职 经管 毕业设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毕业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方面
(1)教学资源不足。由于扩大招生,导致部分高校的师生比严重失衡。出现了一位教师指导多达15~20名学生毕业实践的现象。(2)教师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指导教师队伍缺少学科交叉,缺乏管理实践经验,不易选定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选题,论文内容理论性强于实践性、操作性。(3)指导教师要求不严,指导流于形式。部分教师思想上不重视,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下,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以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没有严格地按要求进行审查,不利于论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1.2学生方面
(1)对毕业设计的意义认识不够。许多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工作、参加培训等方面,导致毕业设计形式机械,选题随意,内容肤浅,不见创新。(2)知识结构欠完备。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较弱,导致大多数学生避重就轻,喜欢选择简单的课题。(3)时间投入不够。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大学生就业日程不断提前。就业与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冲击导致大部分毕业生陷入“两难”境地。
2高职毕业设计改革思路与措施
2.1合并提前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时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提前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是解决当前高职毕业生毕业设计与就业矛盾的首要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各分院可以根据专业情况提前至第四学期开始安排毕业论文的指导。另一方面,结合论文写作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重要知识积累的途径。所以,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提前具有可行性。
2.2强化过程管理,夯实毕业设计工作基础
2.2.1深入毕业设计工作动员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对论文写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状,各分院每届均可组织两次毕业论文工作动员会。第一次安排在第五学期初,由学院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全院所有毕业生参加。第二次安排在学生开始毕业实习前进行,由各教研室负责组织分专业进行动员。通过动员会的召开,使每个毕业生都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过程、纪律、要求、评分标准及答辩要求,帮助学生熟悉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和相关要求,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2.2.2推进毕业设计导师制建设
导师制是促进学生科学合理安排学习目标和进度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规定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10人。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期间,成立专门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定期召开有关会议,讨论研究问题,明确分工。
2.2.3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是关键一环,它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选题最好能与指导教师的科研相结合,或与毕业实习工作内容相结合。承担课题指导的教师应该熟悉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协助制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把好选题关,各专业教研究室对教师申报的选题集中讨论审查后报学院,学院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2.2.4加强检查监督,强化过程控制
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要求学生定时向企业指导人员和论文指导教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各学院也应组织指导教师不定期下企业检查指导学生的实习与论文写作进度、情况。
2.2.5严把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阶段,严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关,为保证质量,必须把好三关。一是把好论文资料审核关;二是把好论文评审关;三是规范答辩程序。学生制作PPT报告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10分钟左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辩总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左右。
2.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毕业设计工作
(1)指导教师负责制。毕业论文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在整个毕业论文阶段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各阶段的完成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做好相关的指导记录。
(2)周汇报制。周汇报制,是指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学生每周必须向指导教师至少汇报一次论文写作情况,并将汇报情况记录在学生论文工作日志。
(3)匿名评审制。学院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比例(10%左右)的毕业论文,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进行匿名评审。
(4)奖惩制。对教师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仅靠规章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把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考核与其切身利益挂钩(如提职、升级、评优、奖励等),这样才能引起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冯晓明,赵伟.改进毕业论文管理,提高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J].文化建设,2007(12).
[2]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3).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 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和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是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其本质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超越性,强调在积累前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超越前人。因而,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培养这种超越思想,用之去理解、分析前人的知识,使他们能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丰富、创新和发展前人的知识。
2)创新能力培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有了个性才可能有创新。在教育过程中要弘扬学生个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教育和培养从而形成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2 毕业设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的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习与实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部总结,是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培养的全面提高阶段,是学生毕业及取得学位证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更重要的是,毕业设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1]。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相对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问题,从而得到科学研究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并取得设计成果。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综合,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为解决问题而去自学一些新的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2)毕业设计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要经历选题、调研、提出方案、确定技术途径、实验验证、总结、答辩等阶段,从中受到提出问题、检索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及关键要素、实验验证、撰写说明书和毕业论文、接受答辩等基本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这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替代的。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毕业设计中的主体是学生,绝大部分工作由学生自己去做,因此对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对教师的引导理解比较深刻,从而提高创新冲动和创新思维的自觉性。
4)毕业设计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试验或实验的机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归根到底要以实践为基础,又靠实践来检验。学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案可以在毕业设计中进行验证,有些想法通过验证来纠正、完善,直到成功,从中使学生提高兴趣,也增强创新自信心。
5)毕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选题到设计方法和内容的选取,从问题的分析到问题的解决和验证,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展示他们的才华,有利于个性的培养和个体潜能的挖掘。 [来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毕业设计实施细则中有一些制度和措施来监控毕业设计的质量,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创新。但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3.1 创新的意识不强学生创新意识薄弱,比较缺乏探索新问题的动力和能力。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扎实,综合运用能力差;二是创新实践与社会要求脱节,不知道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本领域的前沿是什么,不容易找到创新点。
3.2 创新激励措施力度不够《毕业设计(论文)奖实施办法(试行)》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鼓励,但对创新考核的力度还不够。如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标准”中,无论是指导教师、评阅人还是答辩过程,对创新的这个评审项目比重不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无所谓,都不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只要求毕业设计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就可以了。如果毕业设计形式精美,内容规范,即使没有创新,一般都可以拿到优秀,有的甚至还能拿创新奖。
3.3 毕业设计的通过要求较低毕业设计阶段也是学生联系工作准备就业的阶段,加之毕业设计一般都能全部通过,学生的学习压力远小于就业压力,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即使学生找到了工作,没有了就业压力,也不会专注于毕业设计,只等着毕业,毕业设计只能走走过场。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有什么创新动力了。
4 毕业设计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4.1 掌握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是搞好毕业设计,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毕业设计的基本常识等。开设“创造学基础”“科技发明”讲座,并结合一些有创新成果形成过程的事例,增加学生创造学和发明学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启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结合实际内容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毕业设计题目、格式、内容等基本知识,参阅前几届优秀的毕业论文,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了解,便于将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更自如地发挥创造力。
4.2 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技术先进、恰当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毕业设计的题目要有创新性,要来源于生产、科研、教学、实验等实践中,难度要适合本科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一人一题或多人一个大题但分工不同,典型的好题不同届的学生可以一样,但要求上要有所提高,禁止多人一题。选题由教师确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题目,使其有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和教师共同拟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进行审定。
4.3 教师要把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重点[2]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题目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进度,按照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启发、答疑和引导。定期进行总结,结合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自己遇到的一些疑问,进行启发式讨论。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一些新的探索写成科技论文,并力争公开发表,对学生的工作以及将来职称晋升都有好处。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设计;创新和实践;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孙宜华(1970-),男,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李力(1964-),女,湖南汨罗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教授。(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101-02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科目。当今,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必须大力倡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克服传统工科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1]而地方综合性大学更应该结合自身所处的区域位置,积极探索一条毕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之路。
一、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的背景
为加速培养造就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教育部于2010年6月23日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本科阶段四年学习中在企业学习工作时间必须累计达1年。[2]卓越计划的启动无疑为地方综合性高校的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即:大学生毕业设计可以尝试走一条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之路。
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企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能得到学校导师的专业理论指导,又能结合自身就业方向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的校企联合充分响应了国家教育部卓越计划倡议精神,同时也顺应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愿望。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目标之一;学生则希望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参加到实际生产劳动中去,实现理论知识向社会财富的转移;而企业则欢迎动手能力强、进入角色快、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3]校企合作既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又能较好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峡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确立了“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全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大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认真学习并吸取国家教育部卓越计划精神内涵,笔者探索在安排学生毕业设计时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并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校企合作开展了实践和调研分析。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
本次调研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如何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实施校企合作,怎样保证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完善的指导,校企合作对大学生毕业设计有什么作用,校企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调研对象为三峡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本文将结合毕业设计课题选定、研究方法确定、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成果输出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1.毕业设计课题选定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实施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参与工程设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使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因而,在拟订毕业设计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尽量贴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本次调研中,该学生毕业设计最初拟订课题为《焊接结构超声波探伤及影响因素研究》,而该学生的就业单位是一家专门从事电力系统智能化记录分析和时间同步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该生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产品的结构设计。显然,原定毕业设计课题与其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关联不大,对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作用也不显著。况且,就业单位也希望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结合企业实际,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毕业工作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在与就业单位进行多次协调商议之后最终确定该生毕业设计采取校企合作方案,并拟订毕业设计课题为《ZH-XX型电力故障录波器典型钣金箱体构件的结构设计》。于是,该生毕业设计在达到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要求的同时也能深入到其就业后的具体业务工作中去,使得该毕业设计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
2.毕业设计研究方案的确定
在毕业设计的校企合作中还有一个必须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那便是如何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能得到完善的指导和充分实践。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校企合作才能在大学生毕业设计中起到应有的创新和实践作用。在校企合作毕业设计中,既需要学校老师的理论指导和进程监督,又需要合作单位的实践指导和实时督促,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不可避免地远离学校,这对理论指导和监督造成不便;而企业毕竟不是教育单位,不可能像学校那样专注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由三方共同确定合理的毕业设计研究方案,并借助互联网等通讯工具随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指导。
针对该生的毕业设计,我们拟订的方案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需要学校教师指导的主要有:相关文献资料查询、要求制订、结构设计、三维建模等。需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指导有:要求的制订、高温测试、EMC测试等。
3.企业实践环节
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是指学生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环境设备,结合自身岗位的工作内容,在选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内进行实践与探索,完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加深对理论认识”的过程。通过企业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该生毕业设计企业实践中,先是通过对各种电气用钣金箱体结构设计行业标准的学习,加深对钣金箱体结构设计的了解。同时,通过对SolidWorks等结构设计软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结构设计方法和软件。然后,参与到实际产品的结构设计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电器用箱体结构设计的要求、技能。最后,经企业测试人员培训,掌握高温测试、静电脉冲测试、雷击浪涌测试、震荡衰减波测试等测试方法,明确这些测试对产品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在完成上述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该生对电器用钣金箱体的结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该学生所设计的ZH-XX型电力故障录波器典型钣金箱体构件基本能够满足产品所需的安装尺寸要求、工艺性要求、使用强度要求和EMC电磁兼容性要求,使得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毕业设计成果输出
当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达到预定要求之后,学生便需及时返回学校完成毕业设计的成果输出。毕业设计成果输出主要包括:相关图纸绘制、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打印装订以及毕业答辩的准备工作。毕业设计成果是检验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好坏的直接指标。在完成毕业设计成果输出时,学校老师需要按照学校相关的毕业设计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按时保量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在该生的毕业设计中,该生于5月初返回学校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和毕业设计完成情况,由老师对前期成果给予评价,并对后续工作提出安排和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该生于5月中旬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初稿的撰写,提交老师审核。老师在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最后,学生修改论文,5月底提交打印并装订好毕业设计论文,6月上旬完成毕业答辩。其间,该生对毕业设计成果进行总结凝练,撰写出期刊论文稿,论文《基于SolidWorks的钣金箱体结构逆向设计实现》在年内公开发表。[4]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进校企合作机制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通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后可以看出,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合理安排好毕业设计中的环节和流程,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既能够较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同时,也为毕业生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打下一定的基础,使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3):49-52.
[2]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等.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4):49-52.
关键词:创新教学;毕业设计;概念设计
作者简介:刘小燕(1963-),女,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教授;涂光亚(1974-),男,湖南汉寿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107-02
工程学科以培养工程师为首要目标。工程设计是工程师工程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追求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创造一个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一种超越存在和创造存在的活动。工程师的核心是创造。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源泉,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中,倡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学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挑选6~8名学业优秀、有兴趣的学生成立创新设计小组,8名骨干老师组成创新设计指导小组,提倡自主设计、创新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被动设计、模仿设计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探索一种融综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一种创新的理念,追求一种创新的境界,实现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打破一种惯性的思维,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的认识
“创新”在辞海中的解释有三个:一是更新的意思,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的意思。思维的创造性是在科学发明、技术革新、文艺创作等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也是学习、实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特性,又不同于一般思维:它往往与创新性活动联系在一起;它是思维与想象的统一;它具有潜在性,表现形式往往带有突发性,通常称为“灵感”或“顿悟”(这种“灵感”或“顿悟”实际是长期苦心思索的结果);它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对于桥梁工程而言,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一模一样的地形地质条件,因此也就不会有一模一样的桥,每一座桥都需要设计,桥梁设计者必须要有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培养创新性思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要求知识结构既专又博,在博的基础上求专,在专的基础上求博。围绕这个特点,在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中除了加强专业基础知识训练外,还在扩大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维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讲、练、评等教学实践,让学生多看、多思、多做,在看中学,在做中思考。
创造性思维既带有突发性又带有潜在性。“灵感”和“顿悟”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和教师启迪。“灵感”和“顿悟”反映一种质变,质变是通过量变积累后才能得到的。在毕业设计创新设计小组的活动中,通过比较、研讨、案例分析,激活学生的“灵感”和“顿悟”,擦出创新的火花。
创新思维与创新活动联系在一起。只有创新思维活动而没有实现创新意识的实践不能完成创新活动。为了很好地实现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设计”过程原本就是先“假设”,按照假设的尺寸去“计算”,如果能够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即被认为假设合适,方案可行。否则,重新“假设”,按照新的假设再去计算,直到满足规范的要求为止。
创新设计是指抛开目的,设计一个前所未有、与已有设计完全不同的方案。世界上的桥梁没有一座是完全相同的。桥梁设计自始至终是一种创新设计,在每一个环节都贯穿了创新的理念。
二、创新性实践与创新的评价
设计的过程是先构思,然后反复计算的过程。构思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它受许多条件的约束和影响。但对于仅有桥梁工程基本知识、只接受过桥梁工程基本训练的本科学生,要独立完成这样的创新活动存在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必须确立创新设计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经过创新设计指导小组研究讨论,以“跳起来可以摘到桃子”为目标,制订桥梁设计的“创新”目标,同通过方案设计―初步评价―优化设计―实践验证―再评价的指导策略,在过程指导中强化“概念”设计,重视设计实践,集体研讨开展评价,开展毕业设计的创新设计实践教学。
1.方案设计
桥梁结构基本体系总体来讲分为五大类,它们分别是梁式桥、拱式桥、T型刚构桥、悬吊桥、组合体系。桥梁设计一般是围绕着这五大类基本形式进行设计或者及其组合。根据地质、水文、交通功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要求,选择满足功能要求(适用)、安全、美观(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旅游胜地)、造价相对低廉、技术先进的桥梁型式。按照桥梁方案设计这样一种基本原则,组织1~2次专题讲座,请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和资深教授讲课,一方面介绍各种不同体系桥梁的设计特点、方案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以成功的案例为背景,从五个方面(适应、安全、美观、经济、技术先进)逐一评价方案的优劣,通过讲座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指导老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设计目标,针对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可能的问题进行指导。在这个阶段,注意向学生传达一种设计思路和设计程序的概念。
2.初步评价
长期以来,桥梁设计由于利用软件、手册、程序化的设计模式等工具,桥梁计算过程变得简单,也因此缺乏更高层次的思考,到了设计单位后往往也因为赶任务而没有时间思考。在毕业设计方案的初步评价环节,提出概念设计,建立一种新的基于概念的思维模式,使设计者不仅要有这些基本概念,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设定这些概念,究其源的过程是概念强化和提升的过程,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在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时应该从适用、安全、经济、美观、技术先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适用概念的要求:首先是能够满足通车、行人、自来水运送、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称为适用性要求。但是桥梁设计不仅满足通行等基本要求,还有长期使用和运营维护、维修加固的问题。
安全概念的要求:设计的桥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抵抗一切外荷载和作用,包括能够承受恒载、活载、车船碰撞、地震等偶然荷载,还有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等作用。针对各种荷载和作用进行详细计算和验算,满足规范要求即可达到安全。
美观概念的要求:建造在城市里或者风景区的一座大型桥梁往往成为标志性建筑。桥梁的美观要求十分重要,既要记载历史的文明又要展现现代的科技与进步,还要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像南浦大桥、扬浦大桥、泸浦大桥、虎门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一大批桥梁成为当地的象征性建筑物。这些建筑造型是设计者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经济性的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追求最大效益,用最小的成本进行生产,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不同的桥型方案有不同的单价指数。作为设计者应该有经济意识,不能浪费国家的金钱,不能一味贪大求多,要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
技术先进体现在设计理论、设计手段、设计内容、施工工艺、方法、科研管理上。桥梁建设不仅是修建一座桥,更重要的是促进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一代又一代的桥梁建设者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作为每一个桥梁人,要有远大理想和抱负,采用先进的技术,建筑一流的桥梁。
3.优化设计阶段
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针对不足进行完善或者补充,逐一落实基本要求,采用概念设计的评价方式,发现一些初步的问题,经过优化设计阶段,补充完善相关内容,着手准备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推荐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绘制出施工图纸,供施工使用。在毕业设计的优化设计阶段,需要结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计算。还特别注意结构计算模式应考虑施工方案,不同施工方案结构的传力、受力不同,不同的施工工艺使结构体系转换,计算内容、模拟过程都不同。在施工图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关键部位的详细计算,分析了解关键部位,考虑施工工艺设计、难点问题。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进行专题研究。考虑以上各项内容对方案进行修改,进入设计实践。
4.实践论证设计
经过讨论,修改方案,按照预定目标进行设计计算,根据拟订的方案、尺寸完成上部结构的配筋设计、强度复核和变形、应力、裂缝宽度验算等相关内容。具体来讲,对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设计计算应包括如下步骤:
连续梁桥设计的主要内容除了控制截面更多、需要考虑施工工艺、需要采用电算程序进行外,其他与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设计计算内容相同。当然具体计算时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需要用软件进行计算;拱桥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连续梁桥设计的主要内容相似,控制截面要考虑拱顶、拱脚、1/4L等多个控制截面,也要考虑施工方法。对于多孔拱桥,还要考虑连拱效应,也要用电算程序才能实现,存在一定的难度;斜拉桥设计的主要内容除了包括连续梁桥设计的内容外,还要计算斜拉索的受力并进行调索计算。如果要准确计算的话,还要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计算有相当的难度;悬索桥设计的主要内容除了包括连续梁桥设计的内容外,悬索桥主缆和吊杆的受力计算是重点、难点,与斜拉桥一样,在全桥的承载力计算时要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对于本科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不建议做难度太大的桥梁。
5.再评价阶段
对设计计算结果进行检查评价,考虑到毕业设计时间紧,不安排做施工图预算,不对经济指标评价。
如果各项验算都满足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说明适用、安全性是满足的。关于美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而言,人们喜欢用轻巧、简洁、高雅、大气的作品。在这个阶段,进一步评价技术的先进性问题,比较所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手段、设计内容以及推荐使用的施工工艺是否先进,这样一些更新或改进都是创新。
三、结语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设计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以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教学为平台,“概念设计”为主线,以创新设计小组为榜样,按照“概念”设计的要求,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创新”教学的实践,给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教学的模式,对创新教育的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摸索;学生开展创新设计,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如何将学习的动力化为行动,在失败中总结经验,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昌林.认真开展专业认证 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科技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关键词:2+1 毕业设计 教学设计 专科 学前教育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采用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通常,仅对大专以上学校要求在毕业前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毕业设计,但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更有本质差别,毕业设计不能等同毕业论文。另外,学前教育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专科层次学前教师培养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有有本质的差别,如何能制定一套比较符合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一直是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的内容之一。
一、传统的专科层次毕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专科层次的毕业设计,所显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专业盲目效仿本科
以往专科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置都盲目效仿本科教育,忽略了本科与专科生源基础、培养目标和学制的的差别。
本科教学培养的是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本科教育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科的纵深发展,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横向关系,与此同时,本科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而专科是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培养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和广大农村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一般学校的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采用本科内容,毕业设计几乎都是撰写论文。专科学生研究能力较弱,缺乏对该领域及学科发展的研究能力,但对课堂教学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能力与本科生相差无几,另外,由于专科培养的目标所至,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具有一定的优势。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优于本科层次学生。
2、学生理论研究能力较弱
专科层次学生与本科层次学生在入学时,其文化素养的差别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专、本科的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培养的是学科理论扎实,知识机构合理的高级人才,课程设置倾向理论课程。而专科培养的是具有实际应用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课程设置倾向实践课程。学制的不同,又加重了专、本科的这种分化。最终的结果,造成了本科层次学生理论全面而技能弱,专科层次学生技能全面而理论研究弱。
3、指导教师的单一和片面
由于培养目标和学制的原因,专科院校的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最终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放到次要地位。这种长期的技能模式教学也影响了专业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能力。另外,校内教师对学前教育教研了解相对幼儿园教师要晚,课堂教学所传授的教学法相对滞后。
二、2+1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传统的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2.5+0.5的学制,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在校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是以论文撰写为主,,毕业设计过程难与岗位实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依靠网络资源找来找去,拼贴而成的“杂文”,其抄袭的成分很大,不能检验学生学科的研究能力。2+1模式是两年在校学习,一年校外岗位实训,与传统学制分配相比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这种模式下不是单纯的压缩课堂教学课时,而是在原有的理论和基础课的教学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在实践过程中,去消化理解课堂教学的知识。在2+1学制基础上,依托实践教学所奠定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主要是论文撰写的模式和调整。
1、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内容改革
由于学前教育面对的主体是学前儿童,幼儿教师活动场所主要是在教室,所参与的教学都以活动为主,游戏成为课堂活动主要的载体,传统的论文撰写不切合实际。对此,我们把毕业设计内容确定以教学设计为主,一是,教学设计与学生岗位实习紧密相连。另外,教学设计更能反映学生从业能力。设计一堂好课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切入点,也是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的有力手段,是对学生即将走入学前教育领域、独立完成学前教育以及班级管理的综合检验。
2、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形式改革
毕业教学设计材料包括开题报告、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录像、辅助教学课件、指导教师指导评语、毕业设计答辩记录、成绩单等。
指导教师采用双轨制指导,指导教师包括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共同组成,由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期(开题)的指导,由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负则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的后期指导,包括指导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课件制作、录像课等。毕业教学设计必须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实地完成,录像课为带生实录。
3、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改革
毕业设计的评价采用3方评价制,首先由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给出指导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30%;其次,是由校内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30%;最后,由专业答辩教师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观摩录像课并提出问题,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给出学生毕业设计答辩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40%。3方评价分值相加,满分为百分,最终折算成五级记分制计入档案,优(90-100分), 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不及格(59分以下),此成绩也是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
三、改革后的学生毕业设计效果
从毕业设计改革后两年的实际来看,效果明显,不论学生教学设计的完成过程还有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都是在积极和主动的心态下进行的,体现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具体有以下几点改变。
1、确定教学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选题上有的放矢,不再为毕业设计内容煞费苦心。命题贴近学生岗位实习经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学生选择空间变大,可操纵的选题能激发学生对所选题目研究的兴趣,调动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储备,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
2、学生能依据学前教育原理及规律,利用多种教学因素及手段,对课程设计过程操作起来更切实可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与不自觉的进入教研层面,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完全摆脱了网络抄袭的尴尬局面,教师指导也变得轻松而实际。
3、指导教师不再是以单一的校内学科教学教师承担,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介入,使理论指导和实践教学有机的整合,双方指导更全面和具体,学生的毕业教学设计起点在课堂,终点在教研。学生的毕业教学设计最终完成要提供开题报告、完整的教案、对应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反思等,信息量大,能客观的反应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认知和课堂教学驾驭的能力。教师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
论文关键词:实习;毕业设计;电力系统
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三大实践环节概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设计、运行、管理以及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其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大实践环节是整个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进一步应用于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设计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环节。为此要求学生通过这些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一次应用,并为毕业设计搜集必要的相关资料。学生既要虚心地向工人、技术人员学习有关知识,又要独立思考,并把电力生产中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归纳起来,总结提高应用到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中去。
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全面深化、检查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本文就近年来专业教师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实习地点、与企业的交流联系、毕业实习与设计衔接关系、实践监管、考核力度以及学生激励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所做的一系列改革进行简单探讨。
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单位为各省、市、地区的电业局、发电厂及各大型厂矿的自备电厂及综合调度部门以及与电力系统行业相关的软件开发或设备公司。生产实习参观前请电业局的工程师就安规以及电网概况、电气一次部分以及二次部分作介绍,结合运行当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分析。除此之外还请水电厂的工程师就水工部分以及水电厂的电气一次和二次部分进行参观前的讲解。安排的主要参观实习对象是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垃圾焚烧电厂以及220kV户内、户外变电站、数字变电站。
毕业实习期间,请电力部门的工程师就福建省电网现状与安全稳定分析、电网调度、电力系统通信、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整定与配置、配电网建设、电力市场方面的内容作系统性地介绍,鉴于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大力进行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请相应的工程师就数字化变电站进行介绍,使学生对电力领域的前沿知识有比较系统性的了解。毕业实习环节参观的场所主要是500kV变电站以及省电力调通中心参观电调、水调、通信、自动化几个部门,结合工程师的讲解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电网概况进行了解;另外是到火力或水力发电厂跟班实习。实习期间要全面了解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过程,通过实习将已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生产现场的实践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做一些知识储备,也为将来他们踏入工作岗位提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针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生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解决实践动手机会少的问题
安全生产在实习单位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实习内容一般要根据实习单位的安排来确定。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都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一线,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未经专业培训不允许上岗操作,因此学生几乎没有操作机会。特别像电厂集控室或生产现场,学生只能“眼观手不动”。运行跟班时,与运行人员基于现场操作的交流和学习拘泥于理论层面。鉴于此,学校在学生进行电厂跟班实习后以及变电站参观实习后设置了相应的模拟电厂实践环节,予以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实验室建设经费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学校正积极与电力部门的培训中心联系,希望让学生进行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相应培训。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能很好地仿真变电站的正常、异常和故障的运行工况和现象,通过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运行技能,掌握事故分析及处理的能力,进一步解决学生对电厂以及系统的运行操作了解有限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
2.增加实习地点
近年来的生产实习环节相比以前参观变电站、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增设参观风电厂和数字变电站的环节,毕业实习的环节也增加了水力发电厂的跟班实习环节,进一步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实用化理解。 3.加强与企业的交流联系
专业实习过程中将对口企业的工程师请进课堂,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或者就工程实际当中一些问题处理过程的剖析,使学生从课堂走出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下一步的毕业设计的深化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4.学生直接参与在研项目的研究
由于学生毕业设计的周期与项目研究周期相比时间较短,以往很多指导教师未让学生直接参与在研项目的研究,而主要是做已结题的项目。现在很多指导教师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融入自己的在研科研课题中,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的讨论过程,可以进一步掌握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以及技术难点的解决过程的思路。这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接触相应的科研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5.改善以往毕业实习与设计互不衔接的问题,使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统一
毕业实习与设计应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实习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实习的巩固与加深。在实际中实习与设计常成为单独的个体,教师应以学生的就业意向为中心,将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分散实习及毕业设计同步进行的模式,通过学院与科研合作单位或者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对口单位的联系,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所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就业单位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设定相应的毕业设计难度及进度,学生可以边实习边进行毕业设计,根据毕业设计进程,将实习时间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不至于一心多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这种实习方式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生产单位,解决了实习人数多、带队教师少的问题,同时对于实践合作单位来说承受压力也大大降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就业及实习单位的不同,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联系相关单位以及设计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且可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辅助,实现校企老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以及实习的目的,可以进一步提高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
6.改善监管及考核力度
以往的实习环节中,由于学生比较多,且因为电力部门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所以学生在参观实习时,只能“眼观手不动”,常造成“走马观花”。由于变电站多在户外,机组运行现场比较嘈杂,对于现场工程师的讲解,学生一知半解,多数学生回校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实习报告,应付了事,使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鉴于此,建议对实习笔记以及实习报告检查的基础上,采用实习考试加实习答辩的方式予以考核,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现场与工程师或者带队教师交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大学生毕业设计自我监控能力偏低,所以在毕业设计环节老师在拟定任务书和指导书时,提出相应的如设计内容、时间、安排、提出设计成果的要求、设计程序、应遵循的规程,之后在相应的后续环节如学生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撰写、算法分析、程序编写、算例计算分析过程中指导老师应予以引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以加强考核力度。
1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要求和存在问题
1.1出题
1.1.1要求。由指导教师出题,各学科组织人员对本学科教师所报题目进行审核后上报学院,学院将再次组织人员对各学科所报题目进行审核后公示。
1.1.2存在问题。(1)部分题目过于简单,工作量不够。(2)部分题目有新意,但难度偏大。(3)部分教师题目与往年重复。(4)部分题目表述不清楚,功能模块或关键技术描述不清。
1.2选题
1.2.1要求。学生对公示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选定。共公示两次,学生可以在一次公示后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申请更改论文题目。
1.2.2存在问题。学生选题时发现没有合适自己的题目,无法进行选题。
1.3开题
1.3.1要求。(1)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现状。(2)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计划解决的具体问题或实现的基本功能。(3)研究中的重难点分析、实用性及创新性分析,预期达到的成果等。(4)研究方法与实验条件: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分析,项目实施中的实验条件分析,项目应用环境和系统测试环境分析等。(5)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6)主要参考文献:指撰写开题报告所参考的学术文献。
1.3.2存在问题。开题报告中需要填写的参考文献是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参考文献。
1.4中期检查
毕业论文和设计进度过半。各位指导教师在中期检查期间,按照进度要求对所指导学生的设计进行中期检查,并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在此期间学院将按10%比例抽取学生进行中期检查答辩。
1.5初稿检查
1.5.1要求。毕业论文初稿完成和毕业设计的系统已成形。指导教师在此时间段内,按照进度要求对所指导学生的设计进行检查,并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初稿检查表”。
1.5.2存在问题。(1)学生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2)指导教师不能认真履行职责:指导教师没有认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和部分初稿检查表为学生填写。
1.6毕业论文格式审查与论文
要求:(1)毕业论文格式审查:学院安排专人对所有论文的格式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审查。(2)论文重复率检测:学院通过“论文相似性监测系统”检测所有论文的重复率,检测标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论文具有一票否决作用,未达到标准者不能参加答辩,直接视为毕业设计不合格。
1.7导师答辩前审核
1.7.1要求。导师审核所指导的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同时给予是否能参加一次答辩的意见。
1.7.2存在问题。指导教师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不管情况如何均同意答辩。
1.8一次答辩
1.8.1要求。参加答辩的每位学生必须通过PPT汇报,评委进行提问,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1.8.2存在问题。(1)分组过多,造成评判标准不一致。(2)答辩时间、形式、要求等不统一。(3)评委老师准备不充分,提问问题随意,造成后期有学生复议的情况。(4)论文和系统中出现问题。
1.9二次答辩
要求:二次答辩过程要求与一次答辩过程相同,并且答辩过程全程录像。
2采取的对策
2.1选题阶段的变化。如果没有合适的题目,由学院指定指导教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在选题结果一次公示后申请更换题目。
2.2开题阶段的变化。(1)学生开题过程中发现毕业设计题目不合适者,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申请更换题目。(2)对于考研学生如需推迟毕业设计工作,可在提交开题报告时,同时提交推迟毕业设计申请,申请上学生和指导教师务必手工签字。(3)指导教师签署开题意见时,需要按照开题报告具体内容逐项评价,并手工签字,不能只填写“同意开题”。
2.3中期检查阶段的变化。(1)学生在中期检查阶段需提交前期工作材料(论文及系统),并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2)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在中期检查表中结合开题报告对该生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按照计划进度执行给予明确意见。(3)学生不能私自填写检查表。如果老师强制要求,学生有权向学院反映。
2.4初稿检查阶段的变化。学生需按照进度要求提交成型的系统(作品)及论文初稿,并且学院进行抽查。
2.5答辩阶段的变化。(1)答辩安排。首先减少答辩分组,抽取部分教师担任评委;其次答辩时间缩短为1周内完成;最后答辩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分。(2)对学生答辩的要求。①PPT汇报;②系统演示、回答问题;③学生可以提前熟悉答辩环境,提前部署系统。
3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具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理论知识后,用近八个月的时间,学生结合实际课题和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指导教师的监督、管理、协调下自己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得到设计和研究的基本锻炼,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严格规范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