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因素分析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因素分析法;共变影响因素;函数分配法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统计学领域的一种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指数因素分析法,它包括连环替代法、定基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指数因素分析法是现代统计学中一种非常重要且实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将几组数据几个变量间在时间的纬度上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能够将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特点用少数能表示事物内在联系的、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因素。在保持原有信息量的前提下,使用指数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复杂的数据简单化。
一、指数的编制
指数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编制统计总指数,它也是能否正确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的一个基本前提。总指数种类很多,但个性中体现着共性。以下是几个共同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择同度量因素。如上所述,总指数是用来反映不能直接对比,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现象总动态。要将不能直接对比、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现象转化为一种可以对比、可以相加的现象,这种转化需要借助于同度量因素来进行。
(2)质量指标总指数的编制。指数的概念是从商品的价格的变动中产生的。下面用商品价格总指数为例阐述质量指标总指数的编制。
以下为编制商品价格总指数加权综合法:
[方法一]以某一固定期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Ip=■。(n代表某固定期)
[方法二]以报告期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Ip=■。(Pacsche式)
[方法三]以基期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Ip=■。(Laspeyres式)
若在采用加权综合法计算总指数的条件不完全具备时,需要采用加权平均法。
(3)质量指标总指数的编制。
以下是数量指标总指数加权综合法:
[方法一]以某一固定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Iq=■。(n代表某固定期)
[方法二]以报告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Iq=■。(Pacsche式)
[方法三]以基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Iq=■。 (Laspeyres式)
若掌握的数据资料不适合于采用加权综合法计算数量指标总数时,则需采用加权平均法。
二、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
(1)指数的体系和因素分析的关系。一些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值变动的解释,常取决于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由于各种因素变动的原因不同,就使得各种因素向不同的方向、程度变动着,从而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编制相互联系的若干指数,组成指数体系。应用统计指数分析现象的总变动时,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出发的。可见,指数体系是由总变动指数和因素变动指数两类指数组成的。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依据。
(2)总量指标指数的两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从相对数和绝对数方面来看的,因此,指数体系可表示为相对数形式:■=■×■。绝对数分析:?撞p■q■-?撞p■q■=(?撞p■q■-?撞p0q■)+?撞p■q1-?撞p■q■。
三、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探索及其应用
(1)函数分配法。定义:已知实数域上的连续函数y=f(m1,m2,…mn),e=min(e1,e2,…en)。根据函数f的构造,要度量mi在y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故将y分解为: y=■yi=■kif(m1,m2,…mn),k1+k2+…+kn=1。
定义:yi=kif(m1,m2,…mn)为自变量m1在函数y中所起的作用,并称之为y对m1的函数分配。已知y=f(m1,m2,…mn),求ki。
假设1(函数分配在加法上的累积性假设) :已知函数y=m1+m2+…+mn,y对m1,m2,…mn的函数分配分别为y1,y2,…yn。那么yi=■y,即ki=■。特别地,当m1=m2=…=mn时,有y1=y2=…=yn=■y。
假设2(函数分配在乘法上的均匀性假设): 已知函数y=m1,m2,…mn,y对m1,m2,…mn的函数分配分别为y1,y2,…yn,则当m1=m2=…=mn时,有y1=y2=…=yn=■y。
结论:函数y=m1,m2,…mn,y=m1,m2,…mn?缀Q。y对m1,m2,…mn的函数分配分别为y1=y2=…=yn,则y1=y2=…=yn=■y。
证:由于对于任意的有理数mi,总存在一个足够小的正数?着i,使得■=ki(ki?缀z),因此我们取?着=min(?着1,?着2,…?着n),则mi对?着的商都为整数,记■=li(li?缀Z)即mi=?着eli,将其带入y=m1+m2+…+mn得y=l1l2…ln?着n。
可见函数y可以被分解为l1l2…ln个n维空间的小球?着n,记其中任意一个小球为q=z1,z2,…zn (z1=z2=…=zn=?着),根据假设2,当z1=z2=…=zn =?着时,q对任意一个自变量zi的函数分配都为qi=■=■,由于y=l1l2…lnq,其中l1l2…ln为常数,因此y对mi的函数分配就是l1l2…ln倍的q对zi的函数分配,yi=l1l2…lnq=l1l2…ln■=■。
证明完毕。
(2)函数分配法在指数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例1:表1是我国2010年和2011年我国出口主要货物数量和金额的有关数据,根据以下数据建构指数体系,利用函数分配法分别分析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解:由以上得到的公式:fx=■?驻y?驻x+y?驻x,fy=■?驻x?驻y+x?驻y,运
用到模型?撞■=?撞■+?撞■中,可得fp=■?驻q?驻p+q0?驻p,fq=■?驻p?驻q+p0?驻q。
由以上数据(表2略)表明,函数分配法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在该题目中派氏指数[2][3][7]的模型得出的结果在绝对量上夸大了价格因素,缩减了数量因素;而拉氏指数的模型得出的结果在绝对量上夸大了数量因素,缩减了价格因素;函数分配法中,其物价和销售量产生影响的绝对数分别为205564403.5和-40438840.5,相对数分别为25.5%和-5.0%。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函数分配法的计算得到的结果正好介于这两者之间。并且在计算的环节非常简便快捷,精确度高,减少了误差,符合指数分析的发展趋势。
四、总结及讨论
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最早的理论基础是由拉氏物价指数和派氏物量指数所构成的指数体系,它在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变动因素分析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该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众多优秀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探索下,该理论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目前,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改进理论,如理想指数理论、函数指数理论、共变影响因素理论和共变影响分配理论等。这些理论和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因素分析理论的缺陷,但只是片面地对问题进行了转嫁,使数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分析相脱离,造成公式的无意义化,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建明.关于统计指数编制方法的因素分析法[J].鹭江职业大
学学报,2000(4).
[2]帕尔科夫斯.指数理论与经济现实[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3]朱建平,孙小素.应用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企业;销售收入;指数;因素分析
销售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部分。企业的销售收入主要用于补偿生产经营的各种耗费,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获得利润、分配利润的必要条件。
从财务管理和统计分析的角度看,影响企业销售收入的最直接因素是销售量和销售价格。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对销售收入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即:销售收入的绝对量、销售收入的相对量和销售收入的增长量。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以下表现形式:
销售收入 = 销售量×销售价格
销售收入指数=销售量指数 ×销售价格指数
销售收入增长量=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收入 + 由于销售价格变动而增加的销售收入
分析销售收入变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正确地把握销售收入、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在量价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销售收入变动的因素分析法有很多,指数法是销售收入因素分析中最科学的、最容易掌握并使用的方法。
一、指数因素分析法基本原理
(一)总指数等于若干因素指数的连乘积
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总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总变动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些是表现为相加因素关系,有些表现为相乘因素关系。对于相加因素关系,现象变动是各个组成因素变动的总和,因素分析采用的是差额法和比重法;对于相乘因素关系,现象的变动是各个组成因素变动的乘积,因素分析应采用指数因素分析法,将总指数分解为各构成指数的连乘积,构建指数体系。在指数体系基础上,正确选择同度量因素,固定其他因素,测定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影响程度。
(二)总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变动是各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差额之和
从绝对数看,指数体系中各指数分子减去分母之差,也形成绝对值上的因果关系,即结果指数的分子分母之差等于各原因指数分子和分母之差的总和。具体到社会经济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量,是各个影响因素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现象变动量的总和。
(三)因素分析的顺序和方法
因素分析的过程,是各个原因因素被分离并单独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度量因素是个媒介,正确选择同度量因素之后,剩下的就是各原因因素的分析顺序问题。指数因素分析法主张按照“数量指标在先,质量指标在后”,相邻的两个因素指标相乘或相除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的顺序和原则,采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
(四)指数的因素分析法基本原理
统计指数及综合指数体系是指数因素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相对数,统计指数能够综合反映复杂现象(不能直接加总和对比的现象)的综合变动状态,包括变动的方向、变动程度和变动的绝对效果;更有意义的是统计指数及指数体系可以将复杂现象总变动的影响因素一个个分离开来,并在一定条件下单独测定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和影响的绝对效果。
指数的因素分析法基本原理是:立足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建立指数体系,利用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将其他因素固定下来,分别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影响的相对量和绝对量。指数法是一种重要的因素分析法。
二、企业销售收入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一)分析研究对象,确定研究问题的结果因素和原因因素
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确定结果因素和对它有直接影响的原因因素,建立函数关系式。这个关系式的建立,要保证结果因素与原因因素之间、原因因素之间要有正确的逻辑关系,原因因素排列原则是数量因素指标在前,质量因素指标在后,相邻两个因素指标相乘要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企业的销售收入是我们分析的结果因素,它与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商品销售收入= 商品销售量× 商品价格
(二)建立指数体系
企业销售收入、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相对数形式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指数体系:
商品销售收入指数 = 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价格指数
(三)计算结果因素的变动程度(总量指标的变动程度)
商品销售收入的相对量的变动:
绝对量的变动:
指数的因素分析就是要分析这个变动的各个影响因素各自的影响程度和效果。
(四)分析各原因因素的变动对结果因素的影响程度和结果
对以上结果因素的总变动的因素分析是通过编制综合指数而进行的,编制综合指数关键问题是选择科学合理的同度量因素。一般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采用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以此形成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分析方法是:将其中一个因素固定下来,只观察另一个因素变动,分析这两个因素对结果因素变动的影响。
两个因素的相对影响分别为:和
相应的绝对影响分别为:-和-
(五)构建各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的数量关系,并检验分析结果
即:
= (-)+ (-)
分析结果的检验,就是观察数量关系的平衡状况。
三、企业销售收入的指数因素分析举例
例: 某工业企业三种产品价格及销售资料 :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用指数因素分析法对该企业销售收入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原因因素分别是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他们对结果因素销售收入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销售收入的总变动:
相对数(指数)=
销售收入增加的绝对额:
853000-620000=233000(元)
在这个总的变化中,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是共同作用的,其中:
销售量的作用:
销售量指数=
销售量增加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额:
=49000(元)
销售价格的作用:
销售价格指数=
价格提高引起的总产值增加额:
-=853000-669000=184000(元)
综合分析: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较,由于该企业销售量增加7.9%,从而使销售收入增加49000元;又由于销售价格提高27.5%,从而使产值增加184000元,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产值增加37.58%,即增加233000元.它们的关系是:
107.9%×127.5%=137.58%
49000元+184000元=233000(元)
四、指数因素分析法的问题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方法,数学过程的客观性无法替代其推理环节的主观性。
在分析企业销售收入的各个影响因素时,指数的因素分析法的分析结果会因为指标的排列顺序和计算的顺序不同而有差别,这个差别在多因素分析时会更明显;同时在因素分析过程中,主要的运算环节都存在主观的选择和判断问题。这就说明指数的因素分析法计算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采用的分析方法,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力求使这种假定是合乎逻辑并具有实际经济意义,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就不会妨碍分析的有效性。
(二)指数的因素分析注重影响因素各自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分析结果的使用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
在直接影响销售收入的同时,销售价格变化又影响销售量的变化,并通过销售量的变化影响销售收入。在分析企业销售收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两个影响因素割裂开来。确保利润比例的前提下 ,合理的价格和不断增长的销售量是实现销售收入健康增长的基本途径。价格又受到成本的制约,过低的定价影响利润,过高的定价影响销售量。在二者之间合理的取舍,寻找最佳的平衡点是营销工作的关键。
(三)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区分,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确定等还有理论问题事物发展的影响因素有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这个划分是相对的,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通过比较来区分和鉴别的。
使用因素分析法的过程中,为了使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我们一般有这样的选择:在观察数量指标变动时,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在观察质量指标变动时,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但是,我们必须明白,选择不同时期的数值作为同度量因素,计算结果是不同的,经济意义也不相同。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统计方法,应用
前言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报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了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利用会计财务报表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就需要对财务报表做出更加详细的统计与分析。但是在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工作当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与错误,但是只要会计人员适当的改变工作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1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
1.1分析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在财务分析工作当中,首先需要对相关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单位中的会计编制制度与工作流程与现在的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是否符合,并且需要分析事业单位具体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于实际执行与预算出现的不一致的情况,要找出原因,并记录下来。同时,单位除了对本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的分析以外,也可以与其他具有相同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对比分析。
1.2分析单位的资产与负债状况
一个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能够体现出该单位在这一段时期之内单位真实的财务情况,通过对该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流动资产使用效率以及单位的偿债能力做出分析,,分析单位的负债水平、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固定资产的保管情况与设备的利用等情况,确定单位的真实运行状况。
1.3分析单位财务的收入与支出
在财务报表中需要明确的表示出单位的收支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准确的了解单位每笔资金的来源与资金的经营和使用情况。通过对事业单位各项收入与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分析与对比,能够找出使用不合理与不规范的资金,能够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好的避免不合理使用资金的情况发生。
2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中的统计方法
2.1综合指标法
在综合指标法当中,相对指标法是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方法,能够对财务报表做出非常详细的分析。
第一,应该统计好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这项指标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之内实际完成的工作除以计划工作的结果,能够体现出实际完成计划的百分比情况。而如果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完成计划,就应该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第二,统计好动态相对指标。这项指标是指在不同时期之内对同一个指标进行数值分析,一般用来体现一个指标随着时间变化具体的发展情况。在这种指标的分析中,一般都是把比较的基准时期作为基期,而对比的时期作为报告期。通过动态相对指标,能够精确的分析出事业单位某一项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计算出该单位实际的发展速度,从而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
第三,做好比较相对指标分析。这项指标指的是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甚至不同地域之间对同一项指标的对比百分比。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这项数据分析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差距,并且需要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出产生差距的原因,从而发掘出单位的潜能,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第四,做好比例相对指标分析。这项指标指的是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总体指标中的一个数值与另一个数值的比例,能够直接的体现出事业单位总体内部指标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财务会计报表当中的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之间的数值比,就能够反映出该单位的资产负债率,而通过资产负债率就能够分析出单位实际的业务经营情况,提高单位的资金保障程度。
2.2因素分析法
在统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统计方法就是因素分析法,这项方法指的是通过事业单位的指数体系来分析单位中影响各项经济活动的因素。因素分析法包括了两种统计方法:连环替代分析法与差额分析法。
首先,连环替代分析法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影响事业单位实际运营情况的实际数替代成为计划数,再根据替代的结果对各项因素对单位运营情况的影响程度。连环替代分析法其实就是比较相对指标法的延伸,但是连环替代分析法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其次,差额分析法指的是事业单位直接运用各项因素中的实际数额与计划数额做出的计算与分析,能够准确的找出影响这些数额的变动因素与数额变动对该对象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差额分析法与连环替代分析法的操作实质是一样的,但是差额分析法比连环替代法更加简单,便于分析。
当然,除了以上列举的统计方法以外,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能够使用的统计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动态数列法、回归分析法等,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在使用时就应该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形来选择更加适合的统计方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通过应用统计方法来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与预算水平。事业单位应该对统计方法多加探索,依照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来建立出更加符合本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与决策体系,并且务分析的过程当中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继红.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中统计方法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2,(5):75-76.
关键词:统计方法 财会业务 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核算成本、货币计价、制作报表等发展到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现如今,企业会计业务正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问题。统计方法具有简洁、清晰的特点,将其应用到企业财会业务中,必能有效提高财会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一、统计方法概述
统计方法指的是在收集数据后进行整理、分析,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得出结论的方法。统计方法一般利用数理统计推断原理,对被统计对象的特征进行测量、描述和分析,并建立出相应的数据模型,以此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运用于企业财会业务的统计方法主要有四种: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其中,比较分析法主要有同一指标纵、横向对比和计划指标对比,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比例分析法统计起来较为方便,结果也更简洁明了,可以得到较为深刻的分析数据,相对于比较分析法来说更科学简便;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项目金额和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差额分析法和连环替代法都属于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一般用于分析各个影响财务指标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各个因素的影响状况,计算出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影响结果,排列每个因素的顺序,方便以后进行代替。
二、统计方法在企业财会业务中的应用
(一)用于财务预测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不得不转变其经营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其中,对未来的预测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统计方法不仅能够检查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漏洞,还能将多层次数据放在同一平面进行比较分析,全方位判断结果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预测。
在进行财会预测时,工作人员通过整理企业财务活动的数据,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客观影响因素,以及参与者的主观判断,得出所需要的信息,并运用统计学中数量管理的某些方法,对即将举行的活动进行进一步预测,提前进行规划并加强控制,保证市场的稳定和服务的全面。很多经典的统计方法都可以用在财务预测上,例如单变量分析、条形概率模型、回归分析法以及多元判别分析等。
(二)用于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财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指的是工作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时,对某些特定合作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其主要利用监督货币计价等方式,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事前、日常、事后监督。除利用价值指标对货币进行监督外,还包括对货物进行监督,以保证货物的安全,公共财产不会受到损失。
会计监督需要做好财务分析以及管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系统整合,这就需要运用统计方法来提高核算水平。例如,财务部门的财产清查工作、依法纳税金额的统计、对企业各项投资以及决策的对比分析和研究都会用到统计方法。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财务数据的监督和审核,常常用到抽样计算的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程度。而以统计平均数为基础的移动平均法,在存货计量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用于财务分析
要想切实提高财务信息的应用价值,就要应用统计方法对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一段时间内,企业经营的状态和成果数据是以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众所周知,财务报表是一个无法主动显示任何信息的静态数据,对报表的评价分析也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统计方法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将静态的信息转化为动态的评价,从而对未来的经济趋势和企业发展走向做出预测,以提醒管理者注意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除此之外,统计数据在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评价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各类比率都是由统计相对数所提供的。员工工作状况、客户市场情况等都可以通过整理统计数据得到,并根据数据展现出来的信息拓展财务分析的范围,从而明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
(四)用于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也就是企业内部决策性会计。管理会计在预测财务问题,控制企业发展,分析经济数据和评价信息内容等方面都运用了统计方法,从而大大拓宽了统计方法的应用范围。
其中,在计算成本花费时可采用统计方法;而在分析公司财务情况时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在核算存货量时则可采用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等。由此可以看出,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并能熟练掌握和应用统计知识。
三、应注意的问题
再严密的工作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时时保持警惕。下面列举了两项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加强收集和整理信息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是一项很重要的商业机密,虽然国家规定上市公司需公开财务信息,但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公开的,公开的信息利用价值也非常低,所以信息系统一直未被建立。我国应积极建立一个专业采集信息的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向社会各界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经济信息服务。其中,我们必须要使用到统计方法,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或是积极开发更适合实际情况的分析软件。
第二,明确分工。现在有一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仍处于混杂的状态,这就造成了会计不够深入统计也不够完善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明确分工合作,加强统计和会计人员的交流,使其在职能上相互帮助,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统计和会计虽然有所区别,但二者始终处于相辅相成、交叉运用的情况,统计方法运用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会计学的内容,提高了工作质量,扩展了工作范围,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萍.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1(05).
摘 要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加强财务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做好相关的财务经济分析,在科学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保障。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其中结合了当前财务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重点对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和论述。
关键词 财务经济 综合分析 方式方法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就必然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大类:
一、比较分析法
它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为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这种比较可以是静态的比较,如:实际与计划相比,也可以是动态的比较,如:本期与上期相比,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等,还可以是强度的比较,如:本企业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较等。
二、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目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动的性质,并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它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这种方式在统计学上称之为动态分析。
(二)会计报表的比较
会计报表的比较是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时,最好是既计算有关指标增减变动的绝对值,又计算其增减变动的相对值。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分析结果的片面性。
(三)会计报表项目构成比较
这种方式是在会计报表比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为100%,计算出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这种方式较前两种更能准确地分析企业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它既可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纵向比较,又可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消除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业务规模差异的影响,有利于分析企业的耗费和盈利水平,但计算较为复杂。
三、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把某些彼此存在关联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比率,据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比率是相对数,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把某些条件下的不可比指标变为可以比较的指标,以利于进行分析。
常用的财务分析比率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它又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类。
1、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不仅影响企业的秩序,增加今后筹集资金的成本与难度,还可能使企业陷入次物危机,甚至破产。
2、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借长期负债主要是用于长期投资,因此,最好是用投资产生的效益偿还利息与本金。所以通常以资产负债率和利息收入倍数两项指标来衡量企业的长期负债能力。
(二)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
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自然就越高。
(三)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是与企业相关的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保持企业的长期盈利性,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稳定经营。
四、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为因素替换法,或连环替代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前提是当有若干个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时,若分析其中某一个因素则假定其他各因素都不变化,从而确定需分析的这个因素单独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若干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共同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其中某个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在应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即确定构成经济指标的因素,必须是客观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要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价值。
2、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连环替代法在计算每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影响结果。因为只有保持计算程序上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以全面说明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
[关键词] 肾癌;预后;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033-02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仅次于膀胱癌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相关辅助检查的检出率较高,但不少患者出现症状就诊,往往已处于晚期。探讨影响肾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肾结石及肾囊肿等因素是导致肾癌发病率上升的危险因素[2,3]。本研究对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186例肾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18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肾癌根治术,手术病理证实,并具有完备的随访资料,随访截至日期为2012年9月。其中男120例,女66例,年龄46~73岁,平均(61.8±4.8)岁;Ronson分期:Ⅰ、Ⅱ期101例,Ⅲ、Ⅳ期85例;淋巴结转移71例;具有合并症患者95例,包括糖尿病22例,肾结石36例,肾囊肿21例,高血压2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进行化放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电话、家访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询问终点情况,并记录治疗情况。随访工作截止于2012年9月。生存时间以手术日至末次随访时间为准,或至患者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累积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比较,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如表1所示,对186例肾癌行肾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年龄、性别、淋巴转移、病理类型、肾癌的大小、病灶数、合并症、静脉癌栓、肾集合系统累及、吸烟史、远处转移、Ronson分期等12项可疑危险因素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3年存活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有无静脉癌栓、远处转移、Ronson分期及吸烟等相关(P < 0.05)。
2.2 影响肾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有无静脉癌栓、远处转移、Ronson分期及吸烟等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如表2所示,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静脉癌栓、远处转移、Ronson分期是影响肾癌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占原发性肾恶性肿瘤的85%,瘤体多为类圆形的实体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癌构成,其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4]。目前病因未明,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饮食、放射、吸烟、药物、遗传、肥胖、饮酒等因素相关[5,6]。根治性肾切除术一直是治疗肾癌的金标准,手术范围包括患肾、肾周筋膜及肾周脂肪、髂血管分叉以上输尿管、肾门淋巴结及同侧肾上腺[7]。本文针对行肾癌根治术的患者的预后,探讨影响肾癌的指标,对指导肾癌患者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3年存活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有无静脉癌栓、远处转移、Ronson分期及吸烟等相关。本研究将肿瘤的大小以7 cm作为分界,两组的生存率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多因素分析显示,Ronson分期较肿瘤的大小更能预测肾癌的预后。大量的前瞻性研究及病例对照表明[8],吸烟是导致肾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与生存率相关,可能与吸烟降低机体免疫力有关。但多因素分析未能证实,可能与样本较少有关。肾细胞癌容易发生肾静脉和腔静脉内癌栓,合并有静脉癌栓的患者预后较差,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还显示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下降。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9,10]。
综上所述,淋巴结转移、有无静脉癌栓、远处转移、Ronson分期是影响肾癌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肾癌预后相关因素的深入研究,对评估预后、提供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Lewis G,Maxwell AP. Early diagnosis improves survival in kidney cancer[J]. Practitioner,2012,256(1748):13-16,12.
[2] 周凯,葛京平,高建平,等. 213例偶发肾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2011,21(8):632-636.
[3] Major JM,Pollak MN,Snyder K,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and risk of kidney cancer in men[J]. Br J Cancer,2010,103(1):132-135.
[4] Chow WH,Dong LM,Devesa SS.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kidney cancer[J]. Nat Rev Urol,2010,7(5):245-257.
[5] 李虎,董超雄,罗文平,等. 肾癌63例回顾性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8):1455-1457.
[6] 方祖军,燕翔,郑捷,等. 肾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4):262-263.
[7] Smaldone MC,Uzzo RG. Kidney cancer in 2011: Objectifying risk for localized renal masses[J]. Nat Rev Urol,2012,9(2):70-72.
[8] 周雷,张艳辉,姚欣,等. 青年肾癌患者转移潜能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11,27(9):977-980.
[9] 王瑛,范志强,刘利敏,等. 肾癌多中心病灶的危险因素[J].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5):774-7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factors of hospital income. Method: To establish factor index system for hospital outpatient service, hospitalization income change in Tianijn during 2010-2011, and analyze hospital business income with multiple factors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to 2010, in 2011, the business income of the Tianjin areas showed significant growth caused by outpatient visits, the average daily cost and discharges increase.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in tianjin is better, which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xpenses for medicine, but we should further shorten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关键词: 天津医院;业务收入;因素分析
Key words: Tianjin hospital;business income;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311-02
0 引言
业务收入是医院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高低的反映[1,2,3]。
天津以199张以内病床医院为多数,以一级医院为多数,医院均有发展潜力,运营良好,但应加强外部资金运用、资源利用、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4]。本文就2010-2011年天津地区医院业务收入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为深化医院改革、优化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以提高医院综合经营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5]、《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6],数据采用excel处理[7]。见表1、2。
1.2 方法 以2010年为基期、2011年为报告期,建立指数体系。根据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的原则,各因素的排序应使相邻两变量的乘积具有独立意义[1,2,3,8,9]。
1.2.1 门诊收入=门诊人次×每门诊人次费用
门诊收入总指数: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
增长额:∑q1p1-∑q0p0
门诊人次变动影响指数:∑q1p0/∑q0p0
增长额:∑q1p0-∑q0p0
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变动影响指数:∑q1p1/∑q1p0
增长额:∑q1p1-∑q1p0
1.2.2 住院收入=出院病人数×平均住院床日×日均费用
住院收入总指数:∑q1m1p1/∑q0m0p0
增长额:∑q1m1p1-∑q0m0p0
出院人次变动影响指数:∑q1m0p0/∑q0m0p0
增长额:∑q1m0p0-∑q0m0p0
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变动影响指数:∑q1m1p0/∑q1m0p0
增长额:∑q1m1p0-∑q1m0p0
出院者平均费用变动影响指数:∑q1m1p1/∑q1m1p0
增长额:∑q1m1p1/∑q1m1p0
2 结果与分析
2.1 门诊收入
门诊收入总指数:∑q1p1/∑q0p0=124.36%
增长额:∑q1p1-∑q0p0=239490.5万元
门诊人次变动影响指数:∑q1p0/∑q0p0=120.38%
增长额:∑q1p0-∑q0p0=200366.88万元
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变动影响指数:∑q1p1/∑q1p0= 103.31%
增长额:∑q1p1-∑q1p0=39123.58万元
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医院门诊收入增加239490.5万元,增长24.36%;其中由于报告期门诊人次增加8830625人次,收入增加200366.88万元,增长20.38%;门诊人次平均费用报告期较基期增加39123.58万元,增长3.31%。
2.2 住院收入
住院收入总指数:∑q1m1p1/∑q0m0p0=118.22%
增长额:∑q1m1p1-∑q0m0p0=199189.5万元
出院人次变动影响指数:∑q1m0p0/∑q0m0p0=111.46%
增长额:∑q1m0p0-∑q0m0p0=125327.98万元
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变动影响指数:∑q1m1p0 /∑q1m0p0
=93.65%
增长额:∑q1m1p0-∑q1m0p0=-77381.4万元
日均费用变动影响指数:∑q1m1p1/∑q1m1p0=113.25%
增长额:∑q1m1p1/∑q1m1p0=151242.9万元
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住院收入总指数118.22%,增长额为199189.5万元,增长18.22%。其中由于出院人次增加106947人次,变动影响指数为111.46%,增加125327.98万元,增长11.46%;平均住院日影响指数为93.65%,减少77381.4万元,负增长6.35%;日均费用影响指数为113.25 %,增加151242.9万元,增长13.25%。
3 讨论
3.1 2011年较2010年,天津地区业务收入增加438680万元,其中门诊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54.59%。
3.2 由于门诊人次增加8830625人次,增长20.38%,创收200366.88万元;而门诊人均费用影响指数为103.31%,增长3.31%创收39123.58万元,2011年天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9%[10],说明天津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新建、扩建医院,2010年底初步建成3个医学中心、5个区域医疗中心和8个专科诊疗中心,2011年起花5年时间最终形成5个医学中心、8个区域医疗中心和9个专科诊疗中心,规范合理用药,监督临床用药,严格抗生素使用,进一步完善医疗体系,以惠及更多患者。
3.3 其次由于住院日均费用增长13.25%而创收151242.9万元,药费环比增长3.12%,检查治疗费环比增长13.53%,一方面有效控制药占比;另一方面先进医疗设备的辅助诊断,检查费用上涨,也带动手术量增加,说明天津地区医院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3.4 由于出院人次增长11.46%创收125327.98万元,天津通过医保覆盖面广,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试点改革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全报销,18项无偿公共卫生服务及社区看病按病种付费等7项措施,让更多百姓享到“病有所医”。
3.5 2011年较2010年平均住院日缩短0.8日,但仍达11.8日,尚有较大的缩短住院日的空间。
4 小结
2011年较2010年,天津地区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以门诊人次、日均费用和出院人次增加所致。天津综合医疗服务体系构建较好,有效控制药费,但应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
参考文献:
[1]杨梅芬.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医院的业务收入.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90-593.
[2]李向红,雍景华.医院业务收入增减变动的因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0,27(5):512-513.
[3]李育梅,顾莺.某院2007年业务收入变动因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8,25(6):614-615.
[4]李敏,彭建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
——2005-2009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医院效益分析.2012年总第290期第31卷:321-32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104-14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105-134.
[7]美Loren Abdulezer著.Excel求生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41-47.
[8]鲜祖德主编.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05-106.
[9]靳鸿.医院业务收入变动的因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0,
27(3):278-279.
[10]刘汉良主编.统计学教程.上海市财经大学出版社[M].1997
[关键词]高含水期 压裂 有效期
中图分类号:T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001-01
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静态、动态及压裂施工等多方面因素。在这些参数中,有的参数容易获取,有的参数难以获取;有的参数易于量化,有的参数难以量化;一些参数对压裂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其他都没有。基于此种情况,在对影响压裂效果的参数选取时,一定要选取那些既对压裂效果有显著影响同时又容易量化和获取的参数[8]。虽然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影响权重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对各压裂施工数据、开发及单井地质进行分析,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1]。
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因素的关联性
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随时间或不同对象的变化相关性量度,称为关联度。在体系发展过程中,若两个成分变化的趋势具备一致性,即同步变化水平较高,即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所以,灰色关联度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它是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10]。因此,相关分析,首先必须确定参考序列和参考序列,与其他系列,使我们可以比较的其他系列,然后作出判断,一般,灰色关联度以0.7为临界点。小于0.7则说明与影响因素与参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大于或等于0.7则说明影响因素与参考因素之间相关性较好。
表1-1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增油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其中加砂比、排量、小层砂岩厚度的灰色关联度小于0.7,在研究影响压后增油效果中,不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考虑。
2 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因素的关联性
确定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后面优选压裂井层、预测增油量打下基础,必须慎重考虑,细致分析压后增油量与哪些因素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11]。
为了确定各因素对增油量的影响程度大小,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的方法,画出各因素与增油量的关系,其斜率的大小反映了各影响因素对增油量的贡献大小。由于影响因素的单位不一致,相差的绝对数值悬殊,使计算的斜率大小不具有可比性[12]。因此,需要将各影响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影响因素与增油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不变。通过对地层压力、生产压差的比较;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以及单因素分析方法,最后肯定压前含水率、压前产油量、生产压差、孔隙度、渗透率、小层有效厚度以及加砂量这七个因素是影响实验区块压裂增油量的主要因素。
3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层
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就有很多,传统的数学方法已经很难进行量化研究了,必须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对它们进行研究,以便确定它们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来优化井层,各因素的权重分析,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一个指标的权重,是指这个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熵权法、模糊聚类分析法、最大离差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等。根据以上各方法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它把人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并将复杂的系统分析简化为各指标之间成对比较判断和简单排序计算他。层次分析法结构明显,在有明确数值指标的评价体系中适合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
所谓的模糊评评价方法,运用模糊关系原理,结合各种因素对事情进行评估后的影响的考虑,对事物做出总体评价[13]。其基本方法和步骤如下:
(1)建立因素集。
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称为因素集。常用大写字母U表示,即
U={u1,u2,…,um} (2-1)
各元素ui(i=1,2,…,m),即代表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例如,评判油井是否适合压裂时,生产压差、产层厚度等影响因素即为因素集。有n个样本需要分类,样本集可用一个描述事物特征的、模糊的矩阵来确定,记为:
U=(uij)n×m(i=1,2,…n;j=1,2,…,m) (2-2)
(2)效用函数的计算。
描述事物的物理量有很大的差异,但在分类计算时,从定量分析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消除干扰。因此,利用效用函数描述事物的归一化[14]值的字符的方法处理。
将综合效用值规格化,规格化值越大压裂效果越好,故可以依据E值由大到小将待选对象排序,最后选出最优的对象。
结论
虽然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影响权重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对各压裂施工数据、开发及单井地质进行分析,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只要做到了选层准确、方法妥当、参数合理、管理先进.油层压裂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卫蕊,七个泉油田压裂选井选层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
[2] 赵卫蕊,王杰祥,王庆等.压裂井油层参数对增产效果的影响分析及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7,(04).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56-02
重症病毒性肝炎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严重损害患者的肝功能,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在医院某些医源性因素作用下使致病菌得以生长,极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医院感染常常是加重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衰竭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为了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32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432例,其诊断和分型均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2],其中男292例,女140例;年龄29-75岁,平均(48.79±10.18)岁;住院天数10-226d,平均(78.73±21.51)d;其中急性重型肝炎34例(7.87%),亚急性重型肝炎228例(52.78%),慢性重型肝炎170例(39.35%)。各型重症肝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见表1。
表1各型重症肝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例,%)
注:因患者可同时具有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故总百分率超过100%。
1.2观察指标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住院天数、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侵袭性操作、应用激素和免疫制剂、白蛋白、抗生素应用天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
2 结果
2.1医院感染部位
我院共收治的432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7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即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48h后发生感染认定为医院感染[3]),所占百分比22.45%,。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0例(51.55%),下呼吸道感染16例(16.49%),胃肠道感染12例(12.37%),泌尿系统感染10例(10.31%),胆道感染7例(7.22%),皮肤感染2例(2.06%)。
2.2感染的影响因素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低水平白蛋白、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等是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表2感染的影响因素(例,%)
3 讨论
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衰竭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机体抵抗力降低,低蛋白血症,肝脏Kupffer细胞功能低下,加之门脉高压导致胃肠道瘀血,极易发生病原菌移位而造成全身感染;另外感染可加重病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4]。本文研究发现,我院共收治的432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7例,所占百分比22.45%。说明重症病毒性肝炎发生感染的机率较大,应对重型病毒性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文研究发现,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低水平白蛋白、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等是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①患者自身抵抗力严重下降,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重症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5]。本文研究发现,住院时间≥60d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显著高于住院时间
总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应明确影响因素,加强防治。
参考文献
[1]余桂芳,梁建新,曾文铤,等.6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3):386-388.
[2]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0,8(6):324.
[3]陈自平,卢圣爱,徐昌清,等.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及其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790-791.
[4]魏秀丽,张国梁.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2):119-120.
[5]陈建春.本院近6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J].医学信息,2007,20(6):96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 方法 选择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因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61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可见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与患者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气管是否切开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项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及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痊愈49例(80.33%),治疗无效死亡12例(19.67%)。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众多,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及时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关键词 ]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有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24-02
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related factor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LIU Yongming
Benxi City Liaoning province gener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Liaoning 1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 the 61 patients in March 2009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ue to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for all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summary, showing the former head trauma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cranial GCS score, brain injury type, duration of surgery, surgical treatment times, cut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low albumin and other factor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 but not with sex, age and other factors unrelated to the trachea are c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ix wer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e found incision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operation time and low albumi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e occurrence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cured 49 cases (80.33%), treatment died 12 cases (19.67%). Conclus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ccurred after a number of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imely and reasonable antimicrobial drug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Key word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tracranial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s; Effective treatment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病症之一,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很高,达1.8%~12.9%,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我院61例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95例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其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的61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29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38.7±7.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0.5~27 h,平均就诊时间为(5.2±1.1) h。颅脑损伤类型:开放性颅脑外伤45例,闭合性颅脑外伤16例。感染部位:脑膜炎或脑炎的32例,脑内脓肿17例,硬膜外脓肿12例。
1.2 方法
1.2.1 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以及术后气管切开等项目进行评定,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法得出结论[2]。
1.2.2 治疗方法 先予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后72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脑脊液进行培养以及药敏测试,然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测试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3]。外科处理方法:12例脑内脓肿患者,予以穿刺引流,并用抗生素盐水对脓腔进行灌注冲洗,待脓腔消失后拔管,余下5例,行开颅脓肿切除术;8例硬膜外脓肿者,先通过皮下置双腔管,用抗生素盐水持续灌注冲洗,并给予引流,直至患者症状消失,冲洗液细菌培养呈阴性后拔管;余下4例患者给予去除人造颅骨瓣和脑室管治疗[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与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单因素分析,具体见表1。
2.2 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项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其中4项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
经治疗,本组61例患者中,痊愈49例(80.33%),另12例(19.67%)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目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极高,本组患者中达到12.32%,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5]。
本次探究中,在对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发现,患者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联系密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上述6项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切口有脑脊液漏、手术次数短期内超过2次、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 h以及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均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论与戎建东[6]等人的研究相一致。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要求临床医师在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对开放性脑损伤患者伤口的处理,彻底清理血块和异物,仔细冲洗伤口,尤其要注意清除干净糜烂的脑组织,术中则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术后将头皮缝合到位,以免发生术后切口脑脊液漏,以上措施对于预防感染均有重要意义。经治疗,痊愈49例(80.33%),治疗无效死亡12例(19.67%),与相关文献[7]中30%左右的致死率相比,本次探究中有效的治疗措施明显降低了颅内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发病率极高,手术过程中应积极控制可能诱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术后加强监护,在发生感染后,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确保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预后。
[
参考文献]
[1] 谢贤生,刘胜初,张显强.47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6):848-850.
[2] 孙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5-67.
[3] 樊天禹,向鹏,李京湘,等.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诊治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77-778.
[4] 郝彬,赵红果.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145-146.
[5] 徐长岐,孟伟,张玉林.24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150.
[6] 戎建东,丁方,李甲,等.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47-49.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Analysi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LI Shu-huai,YANG Rong-hua.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Guangyuan Municipal Cangxi Red Cross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628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factors,prognosis in rectal cancer.Methods Collected the statistics of 79 cases who accepte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EM),such as clinical factors,prognosi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ird and the preceding two factors.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ive factors(namely the tumor size,massive type,depth of invasion,histology type and differentiating degree)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monovariate analysis.However only two factors-histology type and differentiating degree-were left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otal group was 59.7%.The prognosis of nolymph metastasis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with metastasis(χ2=13.658,P=0.000).Conclusion Histology type and differentiating degree are main risk factor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rectal cancer.Doctor can more accurately diagnose,make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judg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Key words】Rectal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也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1],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利于病情的评估、具体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手术预后的判断。为此笔者收集广元市苍溪县红十字医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67例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年龄39~78岁,平均(58.2±10.6)岁,
1.2 手术原则 所有病例均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手术,在直视下锐性解剖,完整切除包裹在盆脏筋膜内的直肠及其系膜。对于肿瘤位于腹膜返折线以上的病例,切除肿瘤远端5 cm以上肠管及直肠系膜,对于肿瘤位于腹膜返折线以下的病例,切除肿瘤远端2 cm以上肠管及直肠系膜。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淋巴结转移与以下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性别、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术前血清CEA水平。先作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找出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主要因素。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并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生存情况。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及Log-rank test作生存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无术中、术后死亡,1例吻合口瘘经过局部引流、禁食、胃肠外营养和加强抗感染等治疗,2周后愈合。并且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2.1 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标本中淋巴结逐一切取,67例患者共获取651枚淋巴结,有26例(38.8%)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共有转移淋巴结104枚(16.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生存分析 全组5年生存率为59.7%,将全组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73.2%,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0)。
3 讨论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位居第二,淋巴结的转移不管是与其治疗还是预后都关系密切,而有一些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即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因为术前及术中很难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有癌转移,有时术中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而术后病检却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相反有时术中发现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而术后病检却证实为淋巴结慢性炎性改变。所以,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其明显意义。尽管目前已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结论大多不一致。在诸多报道中,有的认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以及肿瘤芽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2]。除此而外有的认为肿瘤分化程度、血管浸润也是其危险因素[3-5]。但也有相反意见,认为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大小不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2,6]。
在本研究中,笔者应用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法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因为病历资料中对肿瘤芽和肿瘤血管浸润的具体情况缺乏详细记录,故未将此二临床病理特征列为可能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应用和推广,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患者预后明显改善[10]。但淋巴结转移仍然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如果发生淋巴结转移,则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宫媛等[11]对27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0个组、1~3个组和≥4个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7%、31%,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预后明显好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本组患者均行TME手术,全组5年生存率为59.7%。进一步比较亦发现无淋巴结转移组预后明显好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0)。另外有文献报道淋巴结转移程度不同,对预后的影响也不同[12],本研究因受病例数的限制,暂未进一步比较分析不同淋巴结转移程度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准确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 Stocchi L,Nelson H,Sargent DJ,et al.Impact of surgical and pathologic variables in rectal cancer:a United States community and cooperative group report.J Clin Oncol,2001,19(18):3895-3902.
[2] Ishikawa Y,Akishima-fukasama Y,Ito K,et al.Histopathologic determinants of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arly colorectal cancer.Cancer,2008,112(2):924.
[3] Iwashita A.Pathomorphologic study corncerning risk factor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lorectal submucosal invasive(sm)carcinomas of Is type.Stomach & Intestine(Tokyo),1997,32(11):1511-1520.
[4] Bayar S,Saxena R,Emir B,et al.Venous invasion may predict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arly rectal cancer.Eur J Surg Oncol,2002,28(4):413.
[5] Kobayashi M,Watanabe H,Maeo S,et al.Correlation of histological atypia and cancer-sprouting with vascular permeation and lymph nodal metastasis by our new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ubmucosal invasion by colorectal carcinomas.Stomach & Intestine,1994,29(11):1151-1160.
[6] Suzuki T,Sadahiro S,Mukoyama S,et al.Risk of lymph nod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early invasive colorectal cancer classified as Haggitt,s level 4 invasion:image analysis of submucosal layer invasion.Dis Colon Rectum,2003,46(2):203.
[7] Heald RJ,Moran BJ,Ryall RD,et al.Rectal cancer:the Basingstoke experience of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1978-1997.Arch Surg,1998,133(8):894.
[8] Roncucci L,Fante R,Losi L,et al.Survival for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in a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y.Eur J Cancer,1996,32(2):295.
[9] Elsaleh H,Cserni G,Iacopetta B.Extent of involvement in stage Ⅲ colorectal carcinoma:relationship to clinicopathologic variables and genetic alterations.Dis Colon Rectum,2002,45(9):1218.
[10] Arbman G,Nilsson E,Hallbook O,et al.Local recurrence following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rectal cancer.Br J Surg,1996,83(3):375-379.
[关键词] 丙戊酸;癫痫;血清浓度;治疗药物监测;个体化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7-0105-03
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导致的脑功能短暂性失调的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癫痫的总体患病率达7.0‰,其中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达4.6‰,而年发病率达28.8/10万,是目前神经科的第二大常见疾病,仅次于头痛[1]。到目前为止,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失衡;②神经递质失衡;③神经胶质细胞、离子通道、遗传及免疫功能异常[2]。目前通过药物控制癫痫仍是抗癫痫治疗的首要方式,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大发作、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等各型癫痫均有较好的疗效[1],是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该药具有血药浓度易于调控、起效较快、单药治疗有可能控制病情、复发率较低而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3],但由于其治疗窗窄,剂量和疗效间个体差异较大,在常规用药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不同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4,5]。因此,对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能够为实施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本项研究分析了河池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以便为丙戊酸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被确诊为癫痫并服丙戊酸钠片1个月以上的患者共116例,均为2013年1月~2016年2月河池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男74例,女42例;年龄15~65岁,其中15~18岁的未成年人11例,19~60岁的中青年人82例,>60岁的老年人23例;包括4个民族的患者,其中汉族53例,毛南族5例,瑶族4例,壮族5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5~65岁;②服药前每月发作2次以上;③患者及未成年患者的监护人愿意配合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排除。①孕妇或者即将进入妊娠期者;②有肝病史或者血液系统疾病史或者严重心肺疾病史者;③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配合研究者。由河池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采血后送南宁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检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患者血清中药物浓度。取患者血药浓度稳态时静脉血2 mL,即清晨空腹服药前采血,测其谷浓度,血样置于无抗凝剂的干燥试管内。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如性别、年龄、民族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根据癫痫控制情况评定疗效。
1.2 丙戊酸钠血清浓度标准及疗效评定方法
丙戊酸钠的有效血清浓度为50~100 μg/mL,而100 μg/mL为中毒浓度[3]。以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相互比较来判定疗效。癫痫的发作频率减少75%~100%为显效;癫痫的发作频率减少50%~74%为有效;癫痫的发作频率减少≤5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观察总例数×100%[6]。
1.3 统计学方法
本项研究中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患者体内VPA血药浓度与年龄、性别、民族的相关性
116例患者的VPA血药浓度中,100 μg/mL者20例。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壮族与非壮族患者之间VPA 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3。
2.2 VPA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统计分析表明,50~100 μg/mL组与>100 μg/mL组总有效率均优于
3 讨论
3.1 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因素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给药剂量、剂型、并用药情况和采血时间等都是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丙戊酸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95%,产生药理作用的是游离丙戊酸。而蛋白结合率会因患者的生理状况不同而不同,这也是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有明显个体差异的原因[7,8]。陈玲等[3]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有明显下降趋势,可能的原因有:①老年人病情较复杂,常常合并多种疾病,用药品种也较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②老年人的胃肠吸收功能较差,可能导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李丹等[4]的研究表明,老年患者(>60岁)及中青年患者(19~60岁)的平均血药浓度比未成年人(0~18岁)的平均血药浓度低,而18岁以上的男性患者VPA平均血药浓度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血药浓度是调整抗癫痫药给药剂量、提高疗效的重要依据[12]。郑冰等[13]的研究表明VPA的疗效与血药浓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祝文兵等[7]的研究表明血药浓度低于治疗窗患者的疗效比在治疗窗范围内患者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 μg/mL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其抗癫痫疗效是密切相关的,监测血药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
[参考文献]
[1] 金凤,程宏.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个体化差异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24-126.
[2] 陈伟贤,蔡颖源. 癫痫及抗癫痫药物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866-867.
[3] 陈玲,苗苗,刘俊. 癫痫患者丙戊酸血清浓度监测及与临床疗效的关联性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2):1613-1616.
[4] 李丹,韩静静,顾剑,等. 1162例/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医药,2015,19(10):2026-2028.
[5] 鞠永静. 1692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分析[J].药品评价,2014,11(18):33-34,37.
[6] 孙丽,赵维纳,张丽荣. 丙戊酸钠联合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 11(11):858-859.
[7] 祝文兵,阳利龙,唐勇擘,等. 我院 2013年3183例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 18(8):967-969.
[8] 景天闯,李文S. 720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36(1):10-11,S8.
[9] 唐莲,周黎,虞燕霞,等. 126 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未达标病例的临床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4):2040-2042.
[10] 杨礼超,范义凤,{捷. 969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分析[J]. 中国药业,2014,23(11):44-45.
[11] 彭敏,邓楠. 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26):2422-2424.
[12] 姜庆城. 癫痫患者体内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4):79-80.
[13] 郑冰,魏晓霞,张明芳. 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和合理用药探讨[J]. 海峡药学,2015,27(11):252-254.
[14] 班立丽,唐晓霞.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研究[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 13(12):1086-1088.
[15] 李烈权.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8):6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