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3: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以整体观念护理患者
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治疗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脏腑、经络、肌肉、皮、关、津液等都有着相互协调、互为借用、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人的生理随季节不同而变化,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变化对人的身体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功能和活动。中医人体内部协调的远景重新重视人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这种整体性出发点是考虑到人体对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患者都是管理过程中的整体观念。中医管理的角度,是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本患者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通过辩证机会给予患者整体的全方位的护理和管理。
2 病情观察
人体脏腑的表里关系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不过有一点,它始终是归其所属主体表。任何疾病的局部症状反映脏腑经络、脏腑的功能,通过营养失调,也反映表体经络。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患者观察时,观察患者外在的变化来把握其内在的情况,通过患者的表情、语言、气氛的变化,还有习性的变更,由此了解患者脏腑的虚实和气体的兴衰,但人是很复杂的生物体,体内构造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得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结合现代知识的病全面观察,仔细分析它的动态变化,但是患者超微细身体变化都会反应出身体的状况,所以只有时刻把握患者的常态,理性分析再加上优质的护理管理才能有效的使其身体得以痊愈。
3 辨证施护
现在我们谈谈中医护理的另一特色--辩证施护,按照中医理论,通过就诊观察病变过程中和对各种症状的综合分析可以辨别疾病的原因的病位、病因和病情的严重性从而确立各种合适的护理方法。中医如脏腑、经络、肌肉、等都是需要细心呵护的,护理工作中根据疾病的多样性,中医护理也会变得错综复杂,某医护人员通过冷、热、虚、实和阳光为证。并在护理工作中,找到了一些确凿的证据来源,也通过了仔细的观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我们掌握除了应该学会辩证方法和管理原则外,还应密切观察错综复杂的各症。患者系统化了,护理工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特色护理,加速促进患者的康复。
4 以三因制宜护理患者
患者治疗的条件,根据气候变化,患者年龄差异,各地区地理环境和患者体质的差异等为治疗原则,确立中医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也一样适宜的原则作为管理指导。夏季里炽热的天气,散发出来的热浪,这会使表皮变得很疏松,人体极易出汗,秋冬季气候寒冷中患者的皮肤就很僵硬,一个外感流鼻涕的患者护理中的气候因环境不同。夏季护理中患者酗酒了,就会使疾病或者伤口蔓延,恢复缓慢,从而使得护理效率变得低下等;在秋冬季就要把药剂热服,秋季服药极易使得患者身体发痒,也会引发老年患者脏腑功能下降,因此中医护理必须注意其药品药剂的保温。生活护理,患者刚刚康复身体还是容易受到损伤,所以生活护理也是很关键的一步,避免旧病复燃。
5 膳食指导
食物是维持身体基本运行,基本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人体健康和病情的恢复是犹为重要的,因此,对食物的选择也成了中医护理相对关键的一步。根据患者的体质还有患病情况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健康的、加速恢复病情的食物。首先,根据病患者自身情况,鼓励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这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补充自身能量加速恢复病情。食物即是能量,能量不够了就会使人没有精神、抵抗力下降,这其实就是旧病复燃的一大原因。同时饮食需要从脏腑进行调整,挑选一些适合自己脏腑吸收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补充好自己体内所需的能量,还能更好的从内在养好自己的脏腑,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另外,饮食还需根据患者自身具体的体质属性来定。例如:阴虚的患者切不可急性大补,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吸收不了的能量得不到消耗,会停留在患者体内徘徊,这就像大家所说的:憋出病来。相反,阳性的患者需要摄入的能量较大,如若没有一定的能量来支撑身体,会使人精神萎靡。综上所述,膳食指导已然成为了中医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情志护理
撇开上述的药物和食物结合护理,情志护理也是增加护理效率和患者康复效率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心情好的时候比心情差的时候恢复效率高至少15%。人往往会有种种情绪,喜、怒、哀、乐,被人吓一跳也是情绪之一,但是这种情绪对患者来说并不算好的情绪,患者往往都是很虚弱的,经不住吓,他们不能像平时一样承受住次次惊吓,特别是老年患者,被吓一跳也有可能后果不堪设想。记住,大多数患者生病都不会有一个好的心情,打多都会烦躁,恐惧不安,这时我们的医护人员需要跟他们“吃颗定心丸”,即给患者做一次甚至多次的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恐惧和不安;或者还可以跟患者谈笑风生,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心情,避免烦躁带来的护理效率下降,这些都是我们中医护理的特色所在。总之,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态度,语言和心动安慰会是患者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祖国的医学治疗和护理治疗也是极其的丰富,身为护理工作人员的我们,也要为中医护理特点和优势尽一份绵薄之力,努力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今后工作中还需不断讨论和总结如何发挥我们中医护理的特色,如何使患者更快的恢徒】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循证护理;呼吸道;病毒流行病毒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简称为合胞病毒肺炎,该病属于间质性肺炎,通常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但是新生儿中少有发病,婴儿出生不久可发病,主要由于母体抗体对婴儿无效[1]。国内外新闻中少有流行性爆发的报道。本文就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毒肺炎共80例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毒肺炎患者共8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0例(50%),女20例(50%);年龄1~18岁,平均(9.3±1.6)岁;病程0~1个月,平均(0.5±0.2)月。观察组40例,男19例(47.50%),女21例(52.50%);年龄1~17岁,平均(9.0±1.4)岁;病程0~1.4年,平均(0.6±0.1)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或实验室病理检查确诊,符合陈燕菊著《循证护理有利于特色中医护理的发展》内容。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或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等患者[2]。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以及饮食指导、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年龄大小,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进一步消除患者的恐惧等不良情绪。为其营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循证护理方法[4],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提出问题: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毒肺炎的患者主要为呼吸困难型即喘促日久、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失眠、情绪不良、反复性强等其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抑郁、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首先检查患者全身状况记录下生命特征、精神状态,根据数据找到问题所在。②循证支持:经过数据库文献的系统查询,寻找世界范围内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的相关性文献,注意文献的先进性、时效性、可信性以及具有临床的可操作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对患者拟定具体的方法,确保护理的实施。③具体循证措施:a.必要时使用氧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帮助患者减轻心脏的承受压,帮助患者进行正常的咳嗽排痰,必要时要给予患者药物(如气雾剂)辅助,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让患者尽量卧床或半坐,同时要注意不要让患者对氧气产生依赖性。这也是我们改善患者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b.按照辩证确定的证型确定所需药物(以中药为主),用温水服药。用药后要注意观察用患者的反应,尽量避免使用镇静剂一类的药物。c.这类患者由于长期患病,病痛的折磨使他们的情绪容易烦躁、悲观。按照中医“心主神志,主血脉,喜伤心,悲伤肺”的说法,心气是全身机能的动力所在,心血足了才会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而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体虚、食欲不振会造成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就会焦虑不安、烦躁、给身体带来损伤。如此一来就会病情加重,病情加重患者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越来越悲观导致心脏血脉血流不通。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就要适当安慰患者,鼓励他配合治疗,安抚其烦躁的情绪。d.要预防肺炎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患者有无头痛、视力下降、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昏迷等症状。还要预防肺性脑病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是否正常,有无心跳过速或过缓的症状。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高、低血钾,高、低血钠等症状。防止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的发生。e.除了以上所述,肺炎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适当的休息,规律饮食,少吸烟,少喝酒,按时吃饭,多做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如:羽毛球、跑步、乒乓球等,这些运动对身体都十分有益。可以增加抵抗力,增强体质。④效果的评价:运用中医循证护理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效率。也进一步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的系统化,值得于临床推广应用。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症状改善情况、相关医疗知识的掌握、住院周期、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比较。如下表1,结果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
3 讨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毒肺炎的主要病症为胸闷、咳嗽、多痰、心悸、水肿等,但随着发病的不同时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病症。轻症的病例会出现呼吸困难。中、重症患者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及鼻扇和三凹征,少数重症患者还会出现并发性心力衰竭。胸部听诊多会有细小或粗、中度啰音,叩诊一般无浊音,少数有过清音。中医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病位于肺、脾、心、肾;缓解期为肺肾虚衰,本虚邪微。治疗方法为健脾补肾;我们根据不同病症进行适合的护理也就是“辩证施护”。对患者数据进行采集,搜集患者的病状、体征、体质。资料搜集后就要对所搜集数据进行分析,这就叫做“辩证”的过程。搜集数据后要将其理顺,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按照前面的分析进行施护。在施护的同时还可以对“辩证”的过程进行检验。检定前面所做工作是否正确有效施护时要注意结合所收集的数据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分步解决的同时还要注意总体的系统化。而循证护理是通过分析调查病症、了解病患具体情况后进行研究、查阅资料、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完善护理工作的过程。由此我们发现循证护理与辨证施护在基本观念与中医辨证施护在特点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循证护理以“证据”为原则,以“实证”为依据。辨证施护则以“辨证”为原则,以患者的“证候”为依据。循证护理侧重整体观,而整体观念又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征,是辨证施护不可缺少的内容。循证护理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与辨证施护则倡导“天人合一”相一致。因此循证护理与辨证施护是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中医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与整个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中一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方面我们要根据辩证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保证患者病历的真实性,根据症状类型提出问题,进行循证的支持观察及应用治疗[5]。因此许多医护人员积累经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医护人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换位思考,从患者的切身需要出发,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统一化而忽略个体化护理。
总之:中医护理是护理学中重要的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注重传统中医的研究,保持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将中医传统发扬光大。运用循证护理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毒肺炎护理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与中医辩证护理的完美结合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真实化、高效率化,病患满意度大大提高,相信不久将成为世界护理学的主流方向[6]。
参 考 文 献
[1] 王小玲. 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体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655.
[2] 陈燕菊. 循证护理有利于特色中医护理的发展. 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1):118.
[3] 刘国华.上海市中医病症护理常规.第2版.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5.
[4] 张耀,丹许虹. 循征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2011,24(10):303.
[关键词] 遗尿;穴位注射;刮痧疗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111-03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其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与针灸、汤剂相比美,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小儿遗尿的治疗中,因服药困难,笔者采用穴位注射联合刮痧治疗的方法,并在应用过程中加入相应的中医护理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河北省唐县中医院就诊的儿科患者120例,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5~12岁,平均7.5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4.8年;遗尿频率为(4.89±1.09)次/周。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1]
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小便常规多无异常发现;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
1.2.2中医辨证标准[2]
肾气不足: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熟睡,不易叫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脾肺气虚: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偏淡,脉缓细。肝经湿热:睡中遗尿,尿频量少,性情急躁,手足心热,唇红而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1.2.3 排除标准
因常见的可能引起遗尿的器质性疾病,如泌尿道感染、尿道畸形、糖尿病、尿崩症和神经源性膀胱、大脑发育不全等。治疗期间未按方案执行,依从性差者;应用其他可能影响本病治疗效果观察的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及刮痧疗法同时进行,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休息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5周为1个治疗周期。
1.3.1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
1.3.1.1 穴位注射 选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双侧)。每次治疗时,三阴交双侧交替选用,关元及中极交替选用。
1.3.1.2 操作方法 备黄芪注射液(神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999),2 mL一次性注射器。找准穴位后,消毒局部皮肤,左手按压穴位周围,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垂直刺入皮下0.5~1 cm,进针时用力不宜过猛,推药的速度不宜过快,并酌情掌握进针的深度,注意注射前抽回血,无血可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注入0.5~1 mL药液,拔针后轻按针眼。
1.3.1.3 注意事项[3]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②操作前通俗的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 h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 d。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④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以免晕针。
1.3.2 刮痧
1.3.2.1 选穴 华佗夹脊(双侧)、肾俞(双侧)、膀胱俞(双侧)。
1.3.2.2 操作方法 物品准备:治疗盘、消毒用品及棉签、刮痧板或瓷匙、刮痧油。摆好,一般取俯卧位或伏坐位,暴露需刮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采用补法,先刮华佗夹脊,方向为自上而下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肾俞及膀胱俞宜用刮板角部稍重刮,每个部位约30次,出痧为度。刮痧毕,为患儿擦干刮痧油,盖被卧床休息半小时。
1.3.2.3 注意事项 ①刮痧的器具边缘必须光滑、圆钝,若有破损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肤。②操作时,刮痧板应与皮肤呈60°或90°角,单向刮动,注意观察患儿和局部皮肤的反应,“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及时调整手法的力度,用力均匀,轻重以患儿能忍受为度。③体弱及患处皮肤病,禁用此法。
1.3.3 护理
1.3.3.1 基础护理[4] 病室温湿度:温度22~24℃,湿度50%~60%。预防在治疗前后因温湿度突变而引起六外邪趁虚而入。保持床单及病服干燥、清洁。
1.3.3.2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态环境,可以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治疗的依从性。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使患儿增强抗病及康复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护士具体的通俗解释、鼓励、暗示等改变患儿最初对治疗的恐惧情绪及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患儿穴位注射及刮痧后,身体舒适度改变,更应在精神上加以安慰,心理上给予疏导。尤其在穴位注射之前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对其做鼓励性心理疏导,使其勇敢接受治疗积极配合,并告知注射过程中有酸胀麻重等感觉属于正常现象。这样即取得了患儿的积极合作,又保证了治疗的顺利,更保证了治疗作用的最大发挥。
1.3.3.3 治疗护理[5] 治疗前嘱患儿排尿,选择适宜。穴位注射操作前要仔细检查针头,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为防止晕针、滞针、折针等针刺意外,应在患者精神放松时进行。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精神和面部变化,如果患者出现紧张、出汗、心慌、头晕等晕针现象,应及时把针拔出,让患儿去枕平卧,喝温开水或糖水,严重的可以指压人中穴。施治后患儿往往有遗留针感,足不能行,可让其休息片刻,待恢复后再行活动。刮痧后清洁局部皮肤并用手掌轻柔按摩数分钟,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半小时。做好每个患儿的病情及治疗记录。告知家长在睡觉前尽量制止孩子过度兴奋,让孩子养成睡觉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习惯。
1.3.4 饮食护理
“饮食失节”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治疗期间保持正常生活习惯,调适起居,顺应四时, 动静结合。饮食调理包括:避免生冷、油腻、腥类及不易消化,特别是有刺激类食物。饮食适量、清洁、软硬冷热适宜。给予限制高糖、高盐及生冷食物摄入,嘱患儿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蛋白质、铁质的豆类、水果。禁食辛辣香燥、肥甘厚腻之品,晚餐不宜过饱,宜吃干饭,以减少水分摄入。教导家长尽可能给孩子定一个食疗计划,比如肾气不足型:狗肉炖黑豆、山萸韭菜饮、麻雀粥;肺脾气虚型:莲子粉粥、人参粥;肝经湿热型:赤豆薏米粥、李子茶等。
1.3.5 其他
给予患儿膀胱训练、唤醒疗法或尿湿报警器、奖励疗法等,均依据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既要细心入微,全面周到,又要抓住重点,这样才能与医生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密切配合,从而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达到解除病情,早日康复的最终目的。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疗效评定标准[6]。最后疗效评定临床以统计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治愈效率+好转率)为准。①治愈:遗尿消失,且未再发生遗尿;②好转:遗尿次数减少1/2以上,但每周大于1次,睡眠中能叫醒排尿;③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结束1个月为91.67%,结束6个月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 = 0.14)。证明该方法治疗小儿遗尿,近远期疗效均较理想。
3 讨论
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现代医学仍不完全清楚,多认为与遗传因素、睡眠过深、膀胱功能成熟延迟、精神紧张、疾病的因素等几方面有关。祖国医学从内经时代对本病已有明确论述。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先天肾气发育未充,肾阳亏虚直接影响膀胱气化、三焦决渎,导致尿液失调。《素问・调经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甲乙经》:“虚则遗溺”。所以遗尿的发病,与肾有重要关系。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下元虚寒,命火不能蒸腾水液、鼓动气化、约束膀胱,但昼间能得天阳之助,所以肾与膀胱气化尚可司职,致小便有节有禁;夜间阴气盛极,阳气弱小,肾阳寡助益虚,膀胱气化无权,关门不利,决渎失司而尿自遗。《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大小便诸证》载:“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腑,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约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挟冷所致也。”
本科研课题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以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念,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为理论指导,并利用多种操作方法而起的综合疗效。从整体观念考虑,小儿遗尿为儿科特有疾病,与患儿稚阴稚阳、形气未充、脏腑功能不够完善,整体功能低下,局部脏器气化功能不全有直接关系。鉴于此,在治疗上采用扶助正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才能符合病情需要,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振奋阳气,调理气血的最终结果。
穴位注射也称水针或穴位封闭,是将水剂药物注入穴位,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将针刺对经络、腧穴的反应和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治疗作用。穴位注射时选用了补虚第一要品黄芪注射液,可以补各脏器功能不足,提高整体功能。而且药性平和,无阴阳寒热之偏性。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补气升阳中药,其有效成分黄芪苷具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关元、中极、三阴交),穴位主治作用与药物药理作用相一致时,表现出最强的穴药疗效,具有穴效药效“叠加效应”,包括针刺样作用、药物循经作用、药物与腧穴相互作用等,而使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7]。所选穴位关元、中极为整体强壮穴位,又在膀胱附近,可以同时起到整体和局部的治疗作用,所选三阴交为远端取穴,起到振奋脾肾气机,温补下焦元气的作用。所用穴位注射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近代医药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可以同时起到穴位、针刺、药物三结合的作用。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增强与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与单纯针刺比较可以减少治疗次数,患儿易于配合。综上所述,穴位注射通过针刺腧穴及药物的双重作用,配合恰当的整体护理,方法简便易行,每次治疗时间短,疗效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刮痧法,又称“挑痧”,属《内经》砭石疗法、刺络疗法的一种。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百疾皆可发痧”,现代医学认为,当机体脏腑功能减退或发生严重障碍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局部呈缺氧状态,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增强,刮痧时毛细血管破裂,因此有“痧”出现。夹脊穴当包括C1~S4脊旁0.3~1寸范围内的一切穴位[8],从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连通的点。《难经・二十八难》中指出督脉属于脑,它能统摄调理全身阳气,维系全身元阳[9]。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络,为一身之巨阳。肾俞、膀胱俞、华佗夹脊等穴位区域作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经过刮痧后,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借助于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其他腧穴不能及的调理枢纽作用。从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出发,本病所涉脏腑为肾与膀胱,肾虚为本,膀胱失约为标。据此刮痧穴位以肾俞、膀胱俞为首选,配合经外奇穴华佗夹脊,后者属督脉和膀胱经,督脉为诸阳之汇,扶助正气之总督。经过刮痧刺激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增加肾的气化和膀胱的约束之功,标本兼治。
穴位注射配合刮痧两法合用,标本兼顾,坚守中医特色,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所采用的综合护理措施,从多个层面进行了良好的配合,保证了治疗操作的安全、顺利;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医疗隐患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增加了愉悦感,依从性,从而提高了疗效。在整个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患儿治疗期间,采取对患儿进行适当的护理及心理疏导等措施, 有利于获得患儿的配合,顺利的完成操作,避免意外发生。术后的合理施工护,即避免外邪入侵又增强了患儿再次治疗的信心,增加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回顾整个治疗过程,护理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成败的关键。加强护理工作的进一步研究,以利总结提高,医护患的良好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环节。综合考量本治疗方案理论明确,方法多样,操作简便,护理精细,疗效可靠,安全舒适。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96-189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87.
[3] 李镤.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19-121.
[4] 李小寒,尚小梅.基础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16.
[5] 张喜锐,高晓玲,刘彩云,等.河北省中医护理规范[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3-264.
[6]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1-533.
[7] 范刚启,陆斌.穴位注射疗法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针灸,2001,21(7):437.
[8] 王升旭,赖新生,杨哲.华佗夹脊穴刍议[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1-3.
关键词: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合理性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实质是中医护理理念。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疫论》等中,多方面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整体护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整体观。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生理功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是辨证论治。传统护理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色彩。儒道释养生护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谐的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总结了中医学中整体辩证施护的特色,形成中医护理学治疗和护理不分、预防与护理不分、养生与护理不分的特点。中国传统护理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体的人,强调辩证协调护理,对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质上现代护理理念以整体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辩证和谐的养生观是相通的。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掀开了现代护理学的历史。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理念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先进护理理念。
在生物医学模式统治时期,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的观念,未能对人的心里、精神和价值、尊严给与充分的关注。
二十世纪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自主性、权益性及价值意义。目前,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护理技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整体人的辩证和谐的生命价值。
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应融合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的辩证和谐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现代护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权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补,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信仰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在维护人的健康权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构建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护理理念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要求更加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使护理理念中的人性化护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成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尊重,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将会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从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观。“以人为本”是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和关注的思想。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发展方向就是要重新认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服务。
整体护理观。整体护理观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科学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充分展示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的原则。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辩证施护观。辩证施护观是根据每一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的不同护理。因人施护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心理和精神状态、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时制宜护理是根据四时气候,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依法施护观。整体护理是程序护理、规范护理、责任与权利护理,也就是法治护理。依法施护观就是护士依法办事,依法护理,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保证病人生命和健康权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
和谐施护观。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施护观要求医学、药学、护理学和谐发展;临床、社区、家庭护理和谐发展;传统护理和西方现代护理融合发展;技术护理和人性关怀协调发展;医护患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道施护观。人道施护观就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强调尊重个体的生命本身,尊重和爱护他人,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关心人的幸福。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护理。人道主义精神应贯穿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环节,包括临终关怀护理。
循证施护观。循证护理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它是一种“遵循证据的护理”,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经验护理,从而有效推进护理专业独立健康发展。
理念创新观。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护理理念的要求,理念创新的任务较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大胆吸收、融合和借鉴中西方人文护理理念的合理因素,适时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护理理念,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实施整体护理是护理改革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内在动力,辩证施护是科学方法,依法施护是制度保障,和谐施护是必要条件,人道施护是道德要求,循证施护是技术要求,理念创新是先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信息“十一五”重大专项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医院信息化水平,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国中医药发〔2003〕53号)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建设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以下简称“《功能规范》”,两套规范统称“基本规范”),2011年10月12日颁发(国中医药办发〔2011〕46号)实施。基本规范的,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性、规范性、权威性和方向性的指引,必将有利于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卫生领域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有利于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制定和出台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成为了医改的重要支撑。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近年来,卫生部启动了一系列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试点和信息标准的研制,取得了包括《电子病本文由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医电子病历研发,改变了中医医院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构建、应用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模式、信息安全保障等实现方式,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制定,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与业务协同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由于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业务需求的变化,原《规范》内容不完整,功能欠完善,中医药特色不强,在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把《规范)》修订项目正式列为为中医药临床基本信息标准项目(XBZ—001)重要任务,积极开展《规范》的修订工作。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规范》修订符合应用需求、适应医改形势、突出中医药特色,规范修订把握国际信息技术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贯彻、落实和体现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中医医院管理的规范、办法、指南,广泛进行调研,充分进行论证,在全国公开征求意见,并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严格规范审定,正式颁发了《建设规范》和《功能规范》。
基本规范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原则、组织、管理、运行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有关基础设施、应用开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运维等要求,突出了中医药特色,明确和完善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指导性,是中医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
基本规范颁发的意义
随着卫生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纯的财务管理、临床信息系统转为“以病人为中心、以医院服务为主体、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医医院在整体实力、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信息化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显着的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基本规范整合多重标准、融合多方需求,综合考虑全国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为各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适应新形势的建设航标,为统一规范和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制度保证。
基本规范作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和规范性文件,将成为确保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不缺位、不滞后、同步推进的重要举措,是卫生部颁发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征求意见稿)》的重要补充。两套规范各有侧重点,又紧密关联,不仅具有中医药特色、适用于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也适用于综合性医院,是卫生信息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套规范的颁发,有利于在新医改形式下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帮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利于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化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更好地引导中医医院落实建立信息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和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实现各级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医医院的电子监管。
基本规范内容解析
基本规范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初步建立起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规范,规范中医医院应用系统基本功能要求,构建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为提升中医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今后开展和实施中医医院信息服务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基础,也为指导建立我国医院信息平台的认证管理规范和技术测试标准奠定基础。
1.《建设规范》内容解析
《建设规范》立足我国国情、确立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基础框架,明确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相关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运行、维护、安全的规范要求,以及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基本要求,从管理与技术层面规范了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
《建设规范》侧重于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的人、财、物、机制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层面的管理规范,并兼顾了对应用系统的基本要求,不涉及医院信息系统技术层面的设计与平台建设。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在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上紧紧与新医改形势、卫生信息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相联系,做到了借鉴、吸收、整合、为我所用,符合中医医院管理理念、业务流程、思维模式和市场环境。
2.《功能规范》内容解析
《功能规范》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分为基本分系统和推荐分系统,基本分系统功能分为基本和推荐两个等级。基本分系统是必需建设的系统;推荐分系统是可选择建设的系统。基本分系统功能分为基本和推荐两个等级。基本功能是指分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推荐功能是指目前可以暂不具备,但在下一步发展中应当重点扩展的功能。同时,《功能规范》明确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各分系统与功能点的划分不是固定的,可根据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和组合,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应用的变化,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鼓励建设新系统,增加新功能。
《功能规范》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分类为基础功能与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临床服务部分(26个分系统)和医院管理部分(17个分系统)三个部分,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基本功能规范首次成为规范的内容,它规范了临床服务和医院管理各分系统之间、院内信息系统和院外第三方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的共享平台基本功能。临床服务部分中,中医电子病历、中医临床研究分析、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中医特殊治疗管理等5个分系统极具中医药特色。档案管理、医院网站、协同办公、客户关系管理等分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也是首次进入医院管理部分。
基本规范的特点
基本规范全面贯彻新医改的政策,紧跟卫生信息和信息技术发展新的形势,要求中医医院积极开展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全面完善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规范,重点强调相关规范、标准应用和落实,提出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规范要求,旨在实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规范管理的理念。具有以下五个显着特点:
1.系统的构建了基本规范
《建设规范》涵盖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从组织管理、机构人员、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应用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等各个方面,系统全面的提出了整个过程的规范要求,基本建立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规范,《功能规范》对中医医院常用45个应用系统功能进行全面规范,对各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2.贯穿“实用、共享”的理念
基本规范强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集成、互联互通、实用高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两套规范严格遵循卫生部已颁发的规范与指南,《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V1.0)》是对整个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技术设计和规范指南,侧重于医院信息系统中各主要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不涉及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内部功能,基本规范侧重于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的人、财、物、机制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层面的管理规范,兼顾了对应用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能规范要求,兼容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规范要求,增加大量中医药特色功能,不涉及医院信息系统技术层面的设计与平台建设。
3. 突出中医药特色功能
在保证信息技术先进、高效的同时,《功能规范》充分体现尊重、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功能,在临床、管理各分系统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的内涵,努力实现中医专病专科、中医护理、中药饮片、中医适宜技术以及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功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而且特别增加了中医特色分系统的功能规范,为传承创新中医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并发症;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170-03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是胰岛素作用,而形成的一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老龄化趋势加重,我国糖尿病发生率越来越高,而患者对糖尿病缺乏完整、有效了解,无法进行有效的预防与自我护理,则使得糖尿病危害加大,造成神经系统、肾脏、心脑血管病变,最终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2]。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全面认识糖尿病,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我院采用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选取于我院采用健康教育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于我院治疗糖尿病患者120例,并将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4~71岁,平均(52.54.2)岁,病程1~12年。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6~76岁,平均(50.23.5)岁,病程1~1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包括定期检查、住院指导等。
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教育方法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方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组织形式[3-4] 我院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患者认知、性格等因素,对患者实行集中教育、小组教育与个别指导教育组织形式,具体如下。(1)集中教育:举办糖尿病患者学习班,以班组教育组织形式,以“教学”方式,向患者传授糖尿病病理、并发症表现、糖尿病监测、预防和治疗知识,并让患者了解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三大疗法及各自效能。这是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2)小组教育:依据患者年龄、受教育水平、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展开针对性教育指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让患者谈谈自身感受,如让配合治疗,且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患者介绍经验,促使其他患者学习、模仿;让深受病痛的患者谈谈自身的教训与体会,刺激患者配合治疗,并认识到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性。同时,患者家属陪同患者“听课”,提升患者家属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配合患者治疗,进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由护士、医生、营养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到课堂指导与实践中,教授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法、尿糖监测方法、饮食注意事项。(3)个别指导:针对单纯血糖升高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由于这部分患者是接近糖尿病边缘人群,因此,让这部分患者掌握预防糖尿病的知识,并进行并发症控制,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降低糖尿病危害的最后关口。
1.2.2 健康教育内容 糖尿病患者的心情、心理、饮食、运动等对患者改善病情具有重大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面向影响患者病情的各个因素,并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促使患者提早出院、改善病情。(1)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疗法教育:包括糖尿病形成原因、症状表现、自我血糖及尿糖监测,降糖药物的用法,观察与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等。(2)饮食与运动教育:饮食教育要遵守“控制总热量和体重”的饮食治疗原则,减少食物中脂肪、糖类、蛋白质、盐类、酒精的摄入量。①脂肪控制:膳食中脂肪能量必须在总能量30%内,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10%,胆固醇含量每天控制在300mg。因此,患者要少吃肉类、蛋类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②甜食控制:禁食纯糖类食品,包括蜂蜜、果脯、奶油等含糖量高的食品;轻者,可食梨、菠萝、杨梅等含糖量少的水果,但不宜食苹果、香蕉。③摄盐控制:炒菜时控制盐量,每天进盐量不高于6g,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避免因血容量增加,增加脑血管和肾脏功能。控制辛辣、油炸、酸辣等食物,因这些食物“助热生火”,对糖尿病患者不利。④烟酒控制:过量饮酒或造成低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患者不宜饮酒,若饮酒,则每日不超过酒精含量30g。患者不宜吸烟,因吸烟会造成内脏功能、呼吸系统、血管受损,加重胰岛素抵抗,并刺激神经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糖尿病患者康复。⑤运动疗法: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快走、园艺活动,运动时间每周最少150min,具有严重高血糖、明显低血糖、糖尿病急性代谢等症状的患者不宜运动。(3)胰岛素治疗:通过教育与治疗促使患者了解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治疗对象以及治疗方式。如对口服降糖药无效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初始用量为0.1~0.2U/kg,3d后调节用量;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等。(4)血糖监测: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操作指导,促使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如住院患者每天进行4~7次血糖监测,有目的的运用饮食、运动来控制血糖,在三餐后及睡觉前监测血糖,适量适时使用降糖药。(5)心理教育[5-9]:受病情影响,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焦躁、紧张、自信不足、抑郁等心理状态,而这种负面状态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在做教育宣传时,医护人员全面考虑到患者感受,进行针对性、人性化的教育与护理。加强医患沟通,运用诚恳、尊重、平和、亲切的语言与语气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回应,并向患者说明病情,讲述糖尿病的知识,增强患者自我调节与预防意识和技能。针对有意识抗拒患者,要通过心理教育打消患者“难治好,死不了”的想法,要全面关注、照顾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并以成功案例来提升患者的生存与治疗希望,促使患者从日常饮食、活动、服药、起居等细微的方面进行糖尿病预防与护理。对重症患者、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要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做好安抚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6)环境护理:良好的环境能够改善患者心理,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明亮、温暖舒适、友爱和谐的住院环境,并指导患者注意家庭环境构建,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评估方法
观察患者慢性并发症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病史与检测结果,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1年,对患者进行检查,并统计患者慢性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组间以P
2 结果
对患者进行住院观察、跟踪观察及出院后再次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表现出遗传倾向。常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为多饮、多食、多尿与消瘦,且伴有头昏、乏力等不典型症状,急性并发症则会引起食欲减退、腹痛、嗜睡、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慢性并发症则表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中泡沫增多、蛋白尿、四肢异常、泌尿系用感染、肺结核等症状,这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严重影响。糖尿病预防控制的关键在于改善和提高生存质量,其生存质量与预后取决于并发症的发生与否。糖尿病预防控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样患者情绪稳定,心态好,轻松接受治疗,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所以,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成为治疗中的主角,从根本上解决治疗问题[10]。
我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患者实际出发,采用针对性、专业性、多样性的治疗及护理方式,促使患者全面认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危害,掌握简单而必备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技能,提升患者的心理素质,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尿糖监测、药物护理等方法,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必须提升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意识、护理技能等,以尽量降低糖尿病发生率,保证人们健康。从调查来看,相当一部分患者不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尤其对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来说,往往只接受胰岛素治疗,而不愿配合医院进行运动治疗、饮食治疗等,造成一些严重并发症出现。还有一部分患者未全面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更没有采取相应的护理及控制措施,造成并发症复发严重,进而危及自身健康。因此针对于患者认识缺陷、预防与控制技能缺陷,健康教育具有长远意义。
通过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控制上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病痛,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最后,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针对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正处在发展时期, 医疗保健资源相对不足,而健康教育具有投入少、产出大、效益高等特点,因此,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中,不但可以控制糖尿病,而且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莹.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广西医学,2012,34(12):2012-2015.
[2] 郭燕.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122-123.
[3] 元梅花,曾晓春,刘小春.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再探讨[J].江西中医药,2011,24(9):22-23.
[4] 刘维维,高玉慧,姜艳春.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29-31.
[5] 张素珍,孙录青,赵萍.糖尿病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6-47.
[6] 陈凤林.糖尿病人的心理问题调查与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2011,33(5):752-754.
[7] 刘亚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的对策[J].哈尔滨医药,2009,29(12):66-67.
[8] 王湘郴,何莉,范紫香,李惠梅,刘红渝.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6):12-14.
[9] 陈凤林.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护理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0(2):100-101.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10.23%,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96%。预计2000~2025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19.3%。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2%。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此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老年人也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
三、老年护理的现状
3.1老年护理的概念
3.1.1传统观念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目前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老年护理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老年病护理。
3.1.2新的观念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因此,老年护理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
3.1.3没有统一的概念老年护理在德国没有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个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与献身精神。
3.2国内外的老年护理机构发展史1870年荷兰成立了第一支家居护理组织,以后家居护理在荷兰各地相继建立起来。德国的老年护理始于18世纪,1900年老年护理成为一种正式职业。英国1859年开始地段访问护理,19世纪末创建教区护理和家庭护理,1967年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日本1963年成立了老人养护院。我国于1985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88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老年护理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在上海成立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养老院(老年福利院)439家。根据医疗保险部门统计数据,2004年我市家庭病床共有2.1万,根据市民政局调查数据,上海市有95%的街道(镇)开展了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每月接受服务的老人有2.6万。目前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4个方面。
3.3老龄化所带来的观念转变
3.3.1传统老年歧视观的改变传统观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无价值、贫困的社会边缘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负面、消极的老年歧视观也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业,表现为治疗护理环境较差、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低,老年人受歧视、被忽视,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优先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1991年第46届联大提出了老年人“独立、照顾、自我实现、尊严”四大原则。明确指出老年人的健康要在既符合人道又安全可靠的环境中得到保护和康复,老年人有权利对照顾的方式和生活质量作出自己的选择,老年人应当享有人道关怀、远离歧视,过着尊严、健康的生活。老年歧视观念的积极、正向转变,强烈要求老年护理执业者改变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从歧视、忽视老年人,提供低质量的护理,转变为尊重、重视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老年护理,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3.2老年护理模式的转变针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1990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跨度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老龄化使老年护理的内涵发生了重大转变:护理对象从个体老年病人扩大到全体老年人,护理内容从老年疾病的临床护理扩大到全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能力和预防保健,工作范围从医院扩展到了社会、社区和家庭。护理模式由“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向了“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模式”。传统医疗护理活动的目标在于诊断、治疗及治愈疾病。病人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是护理活动成效的评判标准。现代老年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已经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老年护理的最终和最高目标,同时也作为老年护理活动效果评价的一个有效判断标准。
3.3.3对健康需求、老年护理需求的改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人们不仅希望寿命延长,更希望生命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就随之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有更多患慢性病的机会。据有关调查显示,79.1%的老年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高血压、听力障碍、慢性支气管炎、气喘等。衰老及疾病使老年患者大部分或全部失去自我照顾能力,据有关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0%~90%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障碍,对护理的需求增加。许多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仅仅是治疗,对慢性患者来说更是如此。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宁养院等)。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
3.3.4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年人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现象。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全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护理是一个挑战。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人生大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护理也是一个挑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发病率高、慢性病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医疗需求高、住院花费多。因此,长寿之后如何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临终关怀是护理老年人安详、尊严、无憾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站。我国的经济状况、传统的文化思想及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观与发展临终关怀有着强烈的冲击。护理人员不
可避免面临伦理的挑战:尊重生命;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
3.4老年护理各方面的保障
3.4.1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有关政策上海在1998年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法制的形式规范养老结构的运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努力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模式。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类寿命最长的地区,也是人口老化现象发生最早的地区。在北欧,瑞典人平均寿命已达80岁以上,位于该地区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政府和卫生行政机构非常重视老年护理服务,不仅投入相当数目的经费,还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如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
3.4.2老年人医疗护理需要的获得根据老龄委的老年人口数据,2004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人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人口有17.5万人。根据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001年对徐汇区3个居委会65岁以上老人的入户调查,有20%左右老人需要不同程度护理。以此推算,上海65岁以上老人中有40万左右需要老年护理服务。然而,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当前老年护理医院卫生机构的设置、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免出现医疗服务的不平衡。虽然城市退休老人有养老金、医疗保险保障,医保政策又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门诊就医不呈现突出问题。但是病员疾病因素及功能减退、加上家庭照护能力的削弱,则需长期住院获得医疗和护理,就会受到经济限制而带来住院困难,有的则产生住院依赖,从而发生住院时间延长或将“养老”并入“医老”现象,病情稳定后不愿转向缺乏医保、医疗护理力量的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的养老造成床位的周转受滞,使本来有限的老年护理机构失去最有效的利用。农村地区老龄化的居高、经济条件与医疗保障的有限,还由于农村医疗技术服务欠缺的影响,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要更显得望而不及。
在德国,凡需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先本人或家属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定出护理级别,进行评估。护理机构(老年护理院或家庭护理中心)根据保险公司提出的护理级别和信息资料查看病人,明确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澳大利亚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备并独具特色的老年医疗保健评估制度,其实质就是根据老年人的不同身体状况进行分级分流,保证真正需要住院护理的老人的需求。
3.4.3老年护理的医护力量卫生人力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上海市卫生局在1998年对护理院中卫生人员的数量、结构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显示:22个护理院共有卫生人员1262人,医生310人,护士303人,另有护工393人。22个护理院共开设床位1922张,由此得知:医生与床位比为1∶6.2,护士与床位比为1∶6.3,护工与床位比为1∶4.9。而由1997年上海市卫生年鉴资料了解,本市所有医院中医生与床位比为1∶1.9,护士与床位比为1∶2;街道医院医生与床位比为1∶0.93,护士与床位比为1∶2。护理院的病床使用率很高,达103.2%,因此,护理院的医护人员数量比较紧张。医生的学历构成以中专和大专为主。护士的学历构成以中专为主,医生的职称结构高、中、初之比为1∶5∶13.3。护士的职称结构高、中、初之比为1∶9∶130。护理院医护人员的年龄:医生以20~39、40~49岁组为多,50岁以上的也占了约25%。护士中20~29岁组最多,占了1/3,30~39岁组占了1/4之多。护理院医护人员年龄构成(%)护工来源结构:22个护理院393名护工中,下岗、退休职工占5.3%,外地民工占59.2%,其他占35.5%。
2002年对上海市67所老年护理医院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共有医护人员2293人,其中医师1181人,护士1112人。40岁以下的医技人员占49.38%,护理人员占73.29%。中青年比例较高。学历结构:医技人员中本科学历的为205人,占17.36%,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者占41.40%。护理人员中中专学历者达970人,占87.23%,医护人员的学历层次总体偏低。职称结构:医技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占29.85%,医(技)师占45.32%;护理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仅占7.65%,护师占39%;护士及以下职称占53.35%,超过护理人员总数的1/2。护理人员中中高级职称比例低。医疗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以核定床位比例,医生与床位之比为1∶4.93,以实际开放床位比例,医生与床位之比为1∶6.54,护士与床位之比为1∶6.95,医护之比为1∶0.94。护工概况:62所老年护理医院共有护工1581人,男性占15.75%,女性占84.25%。外地户籍护工占54.92%。年龄在30~49岁的护工占69.70%。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比例达67.05%,护工总体文化素质偏低。总之目前护理人员人数和质量,均不能适应老年护理的发展需要。
3.4.4老年护理保险所谓老年护理保险,又称长期护理保险,是将因病或衰老而需护理的有关费用由保险系统来支付的一种保险制度。保险人在投保人交纳保险费后,承担被保险人在医院、康复中心等专门护理机构或家中因接受个人护理服务而发生的相关护理费用。老年护理保险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率先出现。此后,其他发达国家(如欧洲和日本)相继推出这一保险。这一保险制度之所以在发达国家出现,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人口老龄化。第二,家庭护理功能弱化。第三,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就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日本于2000年4月实施了强制性护理保险,也是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保险。
我国现有的保险体系尚缺乏护理保障,虽然城镇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体系正在初步形成,并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它们并未将老年护理费用包含在保障范围之内。而目前的商业人寿和健康保险市场上,老年护理保险基本上仍是空白。因此,老年护理风险尚缺乏保险保障,正虚位以待。在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险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都存在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等问题。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例,2003年我国参加这一保险的人数只占全国人口的8.43%,计入暂时还保留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员,医疗保障比例也不过10.8%。在有关老年人的商业保险方面,已有少数寿险公司涉足。例如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于2002年5月就在上海推出了我国首个针对中老年人的保险产品——友邦永安保综合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将投保人锁定在50~75周岁的中老年群体;新华人寿也于2002年12月推出名为“美满人生”的老年保险产品。但相对于需求不尽相同的广大老年保险消费者而言,现有的老年商业保险体系存在缺陷,乏善可陈。因此,适时开发老年护理保险产品,对完善我国老年保险体系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
3.4.5老年护理教育和专业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老年护理教育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我国1994年才增设社区护理学课程,1998年以后,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华西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虽然在许多高等院校已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了老年护理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但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是一片空白。我国护理教育的最高学历是硕士,但至今尚无一人获得老年护理方面的硕士学位。从事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护士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结构老化,她们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1967年美国护理协会规定从事老年护理的执业者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社区开业护士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目前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英国RCN(RoyalCollegeofNursing)提出“老年护理专家计划”,旨在培养老年护理专家,以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而日本于1994年成立了看护福利专门学校,培养介护福利士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德国的老年护理教育为职业培训性质,主要培训“老年护士”和“老年护士助手”,凡年满16岁,相当于普通高中毕业(10年教育),身心健康者均可申请参加培训,没有入学考试,学生经过为期1年半的法定学时学习与考试,毕业后可得到国家认可的“老年护士助手资格,能在德国境内的护理院做老年护士助手”。通过3年法定学时学习和考试,毕业获得国家认可的“老年护士”资格,可在欧盟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护理院、医院和社区家庭护理中心工作。1年半制的老年护士助手的培养主要以老年基础护理教育为主。其课程设置包括4个方面:人文政治、社会-心理、医药及护理、工作方法及管理。其特点是突出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意识。
四、老年护理的发展
我国老年护理起步晚,发展滞后,老龄化的到来不同于先进发达国家,他们是“先富后老”,而我国正处于发展中,是“将老未富”。同时,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家庭小型化趋势,家庭的养老、护老功能正在弱化。面对老年医疗保健体系不完善、国家经济不富裕、医疗卫生资源缺乏、护理保障空缺的特点,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4.1将老龄人的预防保健作为医疗体系的基础工作纳入政府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加强老年人群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老年护理模式,建成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连续服务机构,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4.2提高国家对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度,减少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加强媒介宣传,加强人们敬老意识和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认识,改变对护理工作者的歧视。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派遣去发达国家引监护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我国老年护理的先进护理观点和技术,拓宽老年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老年护理研究,培养老年专业人才,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
4.3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建立系统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确保老有所医日本于1963年颁布了“老年福利法”,1987年制订了老年保健法,1996年出台了推动高龄者福利的十年计划,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集保健、医疗、护理、教育系列化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美国1965年通过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和贫困医疗补助(medicaid)的立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在长期护理、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hospic)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须抓紧建立和发展与国情相匹配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
4.4调整医疗保险支付政策,促进资源利用的效率与公平一是通过调整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结算政策,将部分老年护理费用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促进居家护理和居家养老;二是通过明确老年护理院的出入院标准和适当提高长期住院病人的费用分担水平,提高老年护理院的服务效率;三是通过增加养老院内部医疗机构的医保联网数量,方便养老院住养老人就医,同时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老年护理费用,提高养老院住养老人的护理保障水平。
4.5鼓励和扶持社会、企业、个人兴办老年护理机构和福利设施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所形成和收到成效的老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托老所、家庭护理、老年公寓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管理体系,适应我国医疗保健市场的需要,满足老年护理需求。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好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完善的服务是我国护理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巨大挑战,是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当积极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相信有了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2国家统计局.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2001,3.
3郑翠红,姜小鹰,肖惠敏.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护理.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33-35.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1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随卫生系统赴德国交流团到德国工作学习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白天随导师上台做手术,晚上回宿舍查资料背单词。短短两个月,德意志民族,他的国家、城市、人民,以及他的医院和医生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和赞叹,感谢卫生局和医院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
随着飞机平稳的降落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我们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学习。我们30名医生都分在北威州不同的医院里,非常幸运我被分到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的st.vinzenz krankenhaus。这是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医院,医院只有三百张床位,第一天上班我甚至没有找到医院的大门在哪里,但是这个医院每年却能完成3-4千例骨科手术,是整个州的骨科中心。现年76岁的院长thumler教授是德国著名的关节外科专家,它的髋关节置换已经做到第5次翻修(国内一般才做到2-3次翻修)。医院也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有规模的以骨科为重点的医院。
第一天上班,我就跟着上了四台手术,上午两台,下午两台。分别是两台关节置换、一台关节翻修和一台关节镜手术,尽管是第二助手,但是仍然让我受益匪浅,德国不愧是西医的鼻祖,手术过程中每个医生手术操作都非常精细,非常爱惜组织,解剖层次清楚,止血彻底,显露充分。德国的手术器械也让我爱不释手,尽管已经很旧了,但是维护的非常好,而且设计合理,材质优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的手术器械都非常新,也很贵,但是经常用着不合手,而且很快就坏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这家医院,不同手术都有专门配套的工具,各种自动拉钩的使用减少了上台人数并且能有效的显露手术视野,让我们中国医生都称赞不已。德国医生专业分工明确,每个高年资医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医生工作量很大,他们没有午休,手术室中的休息吧有咖啡,比萨等各种食物,医生们下了手术就可以去吃点东西,这时下一个病人已经推
到手术室在麻醉了,一个手术间每天排上3-5台的关节置换是家常便饭,一天下来还真是吃不消。由此我深深的体会到,医生这个职业是辛苦的,在德国作医生也不例外。
就骨科专业技术而言,我们和德国的差距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德国人开展的手术我们医院基本都在开展,在有些领域我们开展的已经有相当的水平,我想我们只有加强专业细化,发展专业特长,从而带动整个骨科发展,才能更快的缩短我们和医疗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三个月的学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相信我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手术风格上都会有所改变,怎样让我们的手术,我们的治疗更细致,更人性化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认真总结这三个月来的学习收获,这些必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起到好的作用。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2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半年的进修生活已经圆满的画上了句号。细数这六个月来的短暂时光,我倍感珍惜。因为我知道,这次医院选派我出去进修学习,除了因为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包含了院部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我也把这次进修当做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半年时间的进修学习,不仅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还使我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同时也明确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下面就我这次进修学习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西南地区临床中医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服务水平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也是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感染病临床基地。我所在的心血管科是国家新药临床试验中心心血管基地、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该科主要采用中西医两法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同时,该科还开展了冠心病和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各种起搏器置入术。
半年来,在代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心血管系统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瓣膜病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CCU中对心血管科各种急危重症的治疗和抢救流程有了一定的熟悉和掌握;我还熟练掌握了心血管科疾病的问诊方法、技巧、查体要点和常规药品准确、合理应用,能够独立完成心电图机的操作,掌握了阅读心电图的要点,能够准确出具报告单;同时,我还观摩学习了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等各种介入治疗。
在进修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折服于他们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被他们科学、规范的科室管理深深打动,尤其体现在他们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方面。作为享誉西南地区的一所中医三甲教学医院,他们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所在的心血管科,分为三个医疗组,住院医师全都是主治以上职称,每个医疗组每天都有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科室主任、副主任固定每周一、四业务查房;除了常规的晨间查房外,各个医疗组还经常自己组织下午查房;在查房过程中,他们对每个病人的病情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点评,让每个参与查房的医生都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要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本科室以外的其他症状,他们就会立即邀请相关科室会诊;每周一、三、五是他们开展介入治疗的时间,周二、周四下午就会进行术前讨论;每周一下午是死亡讨论时间,周三下午是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间;周五下午是业务学习讲座时间;他们还特别重视医患沟通制度,每个病人入院后都会由经治医生亲自书写一份医患沟通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病人病情和诊断、拟定的治疗方案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对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多次与病人家属沟通;介入手术治疗的病人除常规签具手术同意书外,还有一份术前谈话记录;另外,科室还专门设有医疗教学秘书,负责科室的病历质量和教学安排。
作为一所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治疗是他们的一大特点。心血管科开展的中医治疗项目一般有灸法治疗、耳穴治疗、中药浴足、中药塌渍、针刺等中医治疗项目,以前三者居多;灸法治疗是采用购置的冠心灸、强肾灸、镇痛灸等,入院后每个病人发放一个疗程(7天);耳穴治疗是他们自制的。他们的中药浴足开展得最为普遍,几乎每个病人都会使用。这是因为他们规定有严格的中药饮片使用比例(要求达到药占比的25%),所以他们除给病人开具口服中药外,还开展了中药浴足,用以提高中药饮片使用比例。
作为专治心血管疾病的科室,科室内的设备使用率高又是该科室的一大特点。心血管科共设有80张病床,但心电监护仪就配置有40余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人常规心电监护,介入治疗后的病人亦常规心电监护2—3天。科内还配备有床旁多普勒超声仪,入院病人常规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另外,科内还设有心功能检查室,对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病人常规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动态血压检查,每天该科配备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及动态血压监测仪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心脏介入及非药物器械治疗是现代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大趋势。该科拥有一个介入导管室,配备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等多种先进设备,主要开展左右心导管检查和监护、冠脉造影术、经皮冠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安置各种心脏起搏器及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为该科创造了可观的医疗业务收入。
在科室的绩效考核方面,他们以个人创造的医疗业务收入为标准,采用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来调动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他们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医疗质量指标为主要内容,把病历书写质量、核心医疗制度落实、中医辨证论治合格率、中西药占比、四合理运用、医疗差错发生率及参加教学活动的情况等作为考核依据,制定了科室人员综合考核细则,每月由科室医疗教学秘书对科内人员(医生)进行考核,充分体现出了科室管理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在护理工作方面,他们采用护理分组的工作模式把护理人员分成2个工作小组,每组设护理组长1名。每个工作小组又分为治疗组、办工组、巡视组、机动组等,各小组分工合作、团结协作,使繁杂的护理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通过这半年时间来的进修学习,让我的`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感受到了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之间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时值我院创建二级乙等中医医院之际,我把自己在进修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与住院内科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以下几点愚见,望能为科室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严格执行核心医疗制度
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在科室常规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应严格落实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医疗制度。就我院职称结构而言,现住院内科已完全具备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能力,但由于副主任以上职称人员每天承担着门诊医疗任务,致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困难,建议每周指定一天上午为副主任医师在内科业务的查房时间,这一天上午指定查房的副主任医师不承担门诊医疗任务。
2、加大科室硬件投入
现代诊疗技术的开展,除需具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外,硬件设施的投入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进修学习期间的感受,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我院由于设备的缺乏,有些时候真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与无奈,科室急危重症比例不高也与硬件设施的缺乏有一定关系。就现在住院内科业务开展而言,建议医院检验科开展利钠肽、N末端—利钠肽原、血气分析等检验项目,为内科购置脑功能治疗仪、脑血流图检测仪等设备,同时建议开展无痛胃镜检查。另外,科室现有闲置呼吸机一台,建议派人学习使用。
3、充分彰显中医特色
自我院创建二级中医医院以来,内科就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之前科室常规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有针刺、耳穴、穴位敷贴、艾灸、刮痧、耳尖放血、拔罐、灌肠等项目。由于新农合政策的限制,现科室开展的治疗项目仅有针刺、穴位敷贴、艾灸三种。但不管那种中医治疗项目,都一直没有在患者心目中形成是我院“中医特色治疗”的概念,甚至如针刺等侵袭性操作部分患者还很排斥。我认为,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的做法,为大多数病人开展中药浴足治疗。其理由是首先每个人每天都要洗脚,在洗脚的时候加上点中药汤剂大家很乐意接受;其次部分排斥口服药物(特别是排斥口服中药)的病人也情愿接受这种方法的中医药治疗;再次,该治疗方法不具有侵袭性;第四,在提高治疗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药占比。另外,科室应尽快研制出自己的院内制剂,如他们的银葶清肺口服液、中风醒脑注射液使用都非常广泛。
4、细化科室人员专业
住院内科属于大内科范畴,收治的病人遍及内科的各个系统。由于医院条件及病人资源所限,不能像三级医院那样分出细化的二级科室,科室人员也不可能达到科科精通的要求。所以,就需要细化科室人员的专业方向,不是要求每个系统的专业方向都细化,至少要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专业细化到科室人员的人头上,做到“百家争鸣、各引一端”。目前内科已有人员在心血管和消化内科方面完成了进修学习,建议统筹安排人员进修呼吸、内分泌和神经内科。
5、合理配备医务人员
目前内科医护人员共有11名,人员配备稍显不足,尤其体现在护理人员方面。我科现有护理人员5名,每天仅能完成基础的护理工作。级别护理的护理内容都不能完全完成,中医特色护理这一块更是无法体现。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1—2名护理人员。
以上是自己半年进修时间的一点心得体会,时值我院创建二级乙等中医医院之际,希望我这点小小的心得体会能为医院的上等达标工作提供有限的参考。最后我要感谢医院的领导给了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有了诸多的体验和感受,也许这样的学习机会不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生活、对工作我有了更多的思索,希望它可以渗透进我的思想,为我的人生赋予新意。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3
秋去冬来,寒意渐深,思乡之情愈浓,特别是眼看年关将近,学业也近结束,思亲、思友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对此次学习感慨唏嘘。居杭进修二月余,博文鲜有更新,抬指键字间竟觉手脑有钝锈之感。今得片刻闲暇,留下只字片语,暂且慰藉这段逝去的岁月。
早已慕名浙一医院属全国十强医院之一,小女子有幸能在其综合重症ICU进修学习呼吸治疗,倍感荣幸,也倍加珍惜在这里学习的每一寸时光。每天坚持六点半早起,踩着单调的步伐往返于医院与宿舍之间。一天24小时被工作、学习、吃饭、看书、睡觉所瓜分,因为即使我这样抓紧时间,我还是已经离别人很远很远的距离,在专业上。所以,在浙一进修期间,我心底常常涌起井底之蛙的自愧。
浙一医院开展的很多先进医疗技术在全国领先,如器官移植(特别是肝移植、心肺移植等)、心脏手术等以及ICU的重症监护等等,早已驰名在外,吸引了全国各地一批批医务人员纷纷选择来这里进修学习,甚至还有英国的护士来这里实习,东南亚国家的医学硕士生等。浙一医院能在国内医疗界拥有这么重要的影响力,我想这与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医务人员密不可分,浓郁的学习氛围,开放的学术思想,踏实的医术操练,孜孜的钻研分析,激烈的争辩讨论......这些与进步戚戚相关的因子无时不在我身边激荡鞭策着我。名院的创立,不只与先进的医疗设备有关,更与先进的医疗理念、勤奋执着的学习实践有关。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反思;实践,实践,再实践;讨论,讨论,再讨论;深入,深入,再深入;创新,创新,再创新,这是我眼里的浙一。
当初选择外出进修学习,身边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在她们眼中,以我三十二岁的年龄,儿子已经就读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女子应该就是在家相夫教子,享受生活消磨时光的年纪了,进步应该是更年轻人的事情,进修辛苦不说,且进修学习没有奖金,收入会少很多,进修根本就是赔本买卖,不值。进修已近结束,当初无悔的执着选择仍然是我此时的骄傲,先生儿子坚定的支持帮助也是我此刻的骄傲。一个字:值,已远远不足以表达它在我人生岁月里留下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 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28-03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医疗业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疗果,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危[1]。药品质量管理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医院药事管理中常规的、永久性的中心工作。笔者从卫医政发〔2011〕11号《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2]出发,结合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实际,认为在医院内部,要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就必须对药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构建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应重点注重3大关键要素。
1 建全综合监管机制
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包括购进药品、静脉配制、自制药品、加工炮制、调剂、煎药等多方面质量管理与控制,首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它是实现全面药品质量管理的先决条件。
1.1 团队建设
各级医院应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并定期对临床使用的药品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成立专门的药品质量验收小组,由分管质量的主任、质量验收员、采购员、保管员组成,聘请专家一同验收加以把关。
1.2 完善机制
随着《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等法规的贯彻实施,应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付诸实施,并定期考核和持续改进,不仅要制订医院药事综合管理、药品购销、加工炮制、制剂生产、处方用药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而且重点要完善各工作室组、各技术岗位、各技术单元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在科学分类、相关权限的控制、进销存管理、效期管理、处方审查等方面,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管理流程。
1.3 建立长效机制,实行质量考核,落实岗位与职责
药品从采购进医院至发到患者手中,要经过很多环节,坚持应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执行,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不搞一言堂,敦促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参与质量监督,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2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3-5]
药品质量体现在药品生产、流通、保管、使用的每个环节,环节质量是医院药品质量管理重中之重。
2.1 采购环节
中医医院用药有自己的特殊性,中药饮片的用量较大且政府未规定统一进货渠道,医院可自行采取招标采购,严格审核药品生产企业及经营企业的资质材料,优质优价者优先,并请纪检监察、审计等对招标、开标、评标、定标及分标进行全过程监督。西药、中成药必须从政府网采购。
药品采购遵循“统筹规划、合理使用、加快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既要保证临床用药又要防止积压。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少量多批。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严防人情关系、个人主观武断,盲目进货。坚持质量为首、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价格合理的原则,做到“七不购”,即资质不全的医药经营单位的药品不采购;出厂时间过长的药品不采购;接近有效期的药品不采购;有严重违章的生产厂家所生产的药品不采购;疗效不确切的药品不采购;资质不全进口药品不采购;与治疗无关的营养保健品不采购。
对于新药引进和品种淘汰,应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并经院办公会批准,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后,方可采购。
2.2 入库环节
入库验收是对药品品名、数量、等级规格、品质高低、产地来源的确证与认同,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性环节。需入库的药品(包括销后退回药品)应经质量验收小组逐批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包装标签、说明书和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如《生物制品进口批件》《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药品检验报告书、合格证)等。特殊管理药品应双人按上述方法进行验收,并检查至最小包装单位。为了满足质量要求,可考察几家药品供应企业,做到宁缺勿滥。有疑问时送药检室或药检部门进行内在质量的检验,确证无质量问题后方准入库,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医院。
2.3 贮存环节
由于中药大多为天然物质,极易变异;西药、中成药药品均具有明确有效期规定,对贮存条件亦各有要求。一般来说,医院的药品库房品种多、数量少,药品周转或快或慢,储藏时间因时、因病、因医生用药习惯而不同,给药品的储藏、养护增加了难度,所以,药品在进入库房后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一要做到合理分区,定位存放,中药饮片按入药部位或其他方法实行划区和定位存放,并按药物特性选择不同贮存方法。西、成药根据剂型或功用并结合药品性质分库储存,定位存放,在库区内应设立醒目的货位牌并严格执行色标管理。第二要科学养护, 保管员定期检查药库内防虫、防鼠、防蚊蝇等设施是否完好,换气扇、冷柜、空调、除湿机等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检查避光设施、防火设施是否完好;定期检查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记录仓库的温度、湿度,如超标需进行温度、湿度调控。并根据药品的性质,确定好重点养护品种目录,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对常规品种,按月进行质量循环检查,并做好保管养护检查记录。严格按“近效期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报警”原则,作好效期药品管理。对因异常原因或库存时间较长可能引起质量问题的药品,应报请质量管理部门复查处理。对于特殊药品,严格按相关管理办法实行。
2.4 临方炮制环节[6]
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大都由中药饮片生产厂家直接供应,但个别炮制品种由于用量太小,饮片厂没有供应。在实际工作中,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常需要一些特殊的炮制品,而大多数单位并没有遵方调配,而是有什么发什么,违背了医院的处方应付原则,降低了临床疗效,贻误了患者的康复,这种现象不仅在规模小的药房或药店有所出现,甚至大部分大医院也时有发生,因此,要求临时加工的品种,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炮制,绝不能该制的不制、该捣碎的不捣碎或以此品代他品、以生品代熟品,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2.5 特色制剂生产环节
医院中药制剂是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临床疗效的保证,是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体现。按理论,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生产和检验出来的。要保证自制制剂的质量,必须严把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关,制订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控制好每一个工序的质量,对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成分提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提取效率与质量,不仅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控,还要对批次之间进行动态监控,制订完善的质量标准保证各批次之间的稳定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6 调剂环节
药房是把住药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调配中有错误或调配的药品质量本身有问题,除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外,尚会造成医疗事故。首先,必须严格执行调配操作规程,坚持“四查十对”,由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复核,严格双签名制度。同时,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药剂人员可以拒绝调配。其次,对进入各调剂室药品除药库验收入库和出库把关外,各调剂室则按柜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要求所有调剂人员调配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药品质量状况,还实行部门质量检查人员每日巡检和科室主任、药检室人员定期检查制度,发现变质或混用品种及时退回药库处理。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使用率最高的剂型,煎药的器具、火候的大小、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药物放入的先后等与与煎剂的质量有关,直接影响其疗效的发挥。质量再好的药品如果煎煮不合理,药效也难以体现,因此,煎药室应制订和执行煎药的操作规程,并配备专门的中药煎煮质检人员,负责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出药汁等的控制,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等质量检查。同时,进行煎药知识的宣传,使更多患者掌握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使其发挥最大的疗效。
2.7 病区使用环节
病区药品是药品流通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病区药品管理工作由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操作,但许多临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品管理存在认识不足、管理不规范、管理不严等情况,药品未按要求储存保管、不同批号及不同规格的同一种药品混装、药品基数与实物不符、过期或变质失效药品未及时处理、药品未分类、对特殊药品未按规定管理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医院应组织由主管院长、药学部、医务部、护理部等科室组成的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各病区的药品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协助病区药品保管、使用,使病区药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药品质量及医疗安全。
2.8 临床药学服务环节[7-8]
围绕国家医改政策,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合理用药为目的,临床用药为研究手段,解决临床用药问题为核心的临床研究队伍,并随时与临床联系,收集药品使用各种信息。各临床科室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卡”,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如实填报,药剂部(科)协助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妥善处理,共同做好安全合理用药的工作,这样可使全院医护人员都直接参与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有力地保证了药品使用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同时,组织药学人员深入病区、社区,利用黑板报、电子显示屏、用药知识小册子、讲座等,对患者开展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更好地保证用药安全。
3 重视药学人员素质[9]
药剂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是药品质量的保证和基础,提高药剂人员的职业操守、业务素养、技术水平是提高药品质量的又一关键要素。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经常开展新知识、新技术讲座,使队伍始终保持进取意识和执行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和质量道德水准,增强质量管理的自觉性。
积极开展药学人才团队和梯队的培养。根据医院药学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从4个方面的进行团队培养,即药品采购供应与药品管理团队、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团队、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研究团队、中药临方炮制与特色制剂研究团队,每个团队可有1~3个骨干力量。根据每个单位的特点和特色需要,制订培训、考核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内在潜能,给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形成学术团队或学术梯队,使多数人都能独当一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力,也可造就成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类治疗药物应用的专家,以期为药剂工作质量的不断振兴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总之,药品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深刻领会其精髓和实质,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用法律、法规约束行为、规范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把药品质量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席云生.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建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10):160-161.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Z].
[3] 张建良.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216.
[4] 高继红.医院药库的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90.
[5] 赵瑞玲.贯彻国家药事法律法规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J].中国药事,2008,5(22):355-356,377.
[6] 艾伟霞,郑虹,冯晶.医院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185-186.
[7] 汝玲.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2011,22(1):85-87.
[8] 张树春.药剂科在医院工作中的现状与未来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70-172.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国家卫生部于20__年5月11日至12日召开了20__年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高强部长作了重要讲话。黄洁夫副部长就第一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做了总结,并对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做出了部署。20__年5月18日,在卫生厅召开的第一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总结通报暨第二周期活动动员大会上韦波副厅长做了《加强领导,强化监管,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报告,标志着我区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动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不断深化,切实解决我院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
去年,我院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管理得到了加强,医疗质量得到了提高,医疗服务得到了改善,在卫生厅“医院管理年”活动第一周期的验收考评活动中获得全区第一的好成绩,受到了卫生厅的表彰,社会各界也给予了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全院职工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开展“医院管理年”给我院各项工作所带来的促进。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医院管理年”活动已经取得的成绩有过高的估计,我们还必须正视我院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问题。最近,经过几次医疗行政查房,我们发现少部分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不强,个别病区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有所松懈,有些医疗服务流程不尽合理还有待优化,甚至有极少数同志对“医院管理年”活动出现厌战情绪甚至有抵触情绪。在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20__年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分析前一阶段工作,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加强组织协调,认真抓好落实,逐步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要求,又要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高效而富有活力的医院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我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我院的科学管理水平。
下面,我就国家卫生部、自治区卫生厅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对开展第二周期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提几点要求。
一、深刻认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卫生部的决策部署上来。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第一周期活动的开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⑴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医疗卫生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医院管理年”活动充分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⑵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加强医院基础管理的重要工作:综观“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评审标准,涵盖了现代医院管理系统的七个要素,即组织人员管理、医疗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设备管理、物质管理及经济管理。通过开展第一周期“医院管理年”的验收考评工作,我院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促进了医院基础管理工作的提高,最突出的是强化了医务人员基本功的再训练,建立完善了医院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
⑶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造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根本解决要靠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等待或无所作为。通过第一周期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我院进一步落实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等各项规定,控制了不必要的支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⑷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在过去一年里,通过开展第一周期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我院的医院管理得到了加强,医疗质量得到了提高,医疗服务得到了改善,医疗费用得到了控制,各级卫生部门普遍认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给予了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
在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们必须要紧紧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六大工作目标和45项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医院管理,同时又要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即医院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基础质量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近期发展与远期发展的关系、业务发展与 文化建设的关系,使医院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加深对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重要性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加大宣传开展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意义与工作目标的要求,确保活动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二、全面把握工作要求,认真扎实地开展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因此它成为第一、第二周期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共同的首要目标。在第一周期的九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第二周期增加了“建立医院及医务人员违法违规公示制度”、“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加强护理管理”等条款。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必须在全面掌握政策精神的基础上,严格贯彻落实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工作目标与重点要求。
首先、严格实行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制度。严禁擅自开展诊疗科目、擅自增加医疗服务项目、使用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要把加强医护人员的“三基”训练作为培养人才和提高技术的一项长远任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三基”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水平,确保“三基”合格率达到100。
其次、认真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为准则,没有规章制度,医疗质量无法形成,有了规章制度而不去执行,医疗质量同样没有保证。医院必须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医院工作、规范医务人员行为、规范质量评价。医院各级管理者要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亲自抓落实。医院还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医院办公室正在组织各职能部门对我院的《职责与制度》作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新一版的《职责与制度》将很快与大家见面。
第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国外判定医疗质量不是按高新技术,而是列出几种常见病种,不仅看医疗效果,还要看是否采用适宜技术、费用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才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规范执业行为,我院组织人员编辑出版了一套分学科的《诊疗常规》,这些都是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保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最终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并在执业过程中严格执行。
(二)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我们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设身处地的体恤患者痛苦,体谅患者困难,切实改进服务流程,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医疗服务。加强医患沟通,帮助患者了解医学规律和医疗特点,理解医务人员的难处,通过医患双方面的努力,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和谐医患关系,使医患双方共同成为战胜疾病的伙伴。
(三)严格医院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为保证医院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谋求医院科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医院已经于年初成立了“医院经营管理委员会”。在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将充分发挥“医院经营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在第二周期活动中,我院的财务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和监督。医院的各种经济行为必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原则,实现经济决策的统一、经济运行的协调一致,严禁医院各部门、各科室设立帐外帐、小金库,重大项目须经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是探索建立医院成本核算制度,促进医疗服务优质高效低耗。今后,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与成本核算相适应的核算制度,对医院成本进行预算、核算,确定成本目标,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控制费用支出,减少浪费,降低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使医院财务管理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三是增加医疗收费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患者监督。认真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工作,公示主要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收费、常用药品和耗材价格等,向患者提供费用清单,提供价格和费用查询服务,使患者明明白白看病。
四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久前召开的我院手术科室主任座谈会上,有科主任提到我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医院领导将认真考虑,充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争取能尽快拿出一个比较公正、公平、操作性强、职工群众普遍满意的方案。但不管方案如何改,我们都必须将工作岗位、工作技术和风险程度、工作数量、服务质量与效率、医德医风等作为分配要素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医务人员收入不直接与医疗收费直接挂钩的分配制度。
五是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必须严格遵守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严禁分解收费、比照收费和重复收费。
(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当前,我们要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医德医风教育重点,引导广大员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发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营造“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惩治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卫生部、自治区卫生厅的部署要求,我院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各项工作。
我院已经召开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动员大会。如今,我院已进入自查自纠的动员教育阶段。在该阶段,我们将组织全院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和自学相关的政策与法规。理论学习内容包括中央《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 实施方案》、卫生厅《关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执业医师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同时,医院还将通过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播放先进人物事迹录象进行先进典型教育、用反面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开展专题讨论、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全院职工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扭转广大医务人员“不收回扣,患者也得不到实惠”、“法不责众”“蒙混过关”等错误的思想,增强他们忠于职守、诚信服务、严守法纪、廉洁从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我院还将通过查办商业贿赂案件,认真查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坚决杜绝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边查边整改,健全完善制度,逐步建立预防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
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治区卫生厅的统一部署,20__年5月至6月份为我院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准备阶段,总结20__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并部署第二周期的“医院管理年”活动;20__年6月到20__年3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将对20__年自查和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同时接受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厅对三级医院的巡视检查。20__年4月为总结交流阶段,与兄弟医院交流加强医院制度建设、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的有效措施,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部署下一年度工作。我们要坚持以“立足长远考虑、注重积累效应”为出发点,做到思想上再动员,行动上再部署,措施上再落实,抓紧、抓好、抓实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医疗卫生系统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在20__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活动领导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加强组织领导。作为以第一责任人院长为中心的医院党政班子,要强化医院管理的首要任务,明确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部署,严格要求,狠抓落实。针对某些科室工作不力、开展效果不好、仍然发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事件的,要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各中层干部在会后要尽快向科室每个员工传达本次会议精神,动员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来。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根据卫生部、卫生厅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及时制定我院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围绕卫生部制定的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六大工作目标、45项重点要求以及21大项考核指标,医院将组织相关部门、有关专家有计划地加强对活动的督导、检查和考核。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要针对第一周期考评验收中暴露出来的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医院管理的重点,提出具体明确的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严于查摆、重在整改、贵在落实的原则,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照活动的总体要求与卫生部、卫生厅检查组的反馈意见,抓住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病人,高标准找差距,高要求定目标,高质量抓整改,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得到落实,确保第二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加强监督,依法管理
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医院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在国家卫生部的医院管理评价的相关指标的基础上,我院将结合实际,逐步建立起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医院管理年”活动办公室、医院医疗、教学督导小组要分别组织人员开展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经常性督查,对存在问题多、管理混乱、群众反映意见较多、存在严重质量和安全隐患的病区,要限期整改,以保证各项医疗工作核心制度、各种诊疗规范的贯彻落实。
(五)立足长远,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和改善医院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探索建立医院管理的评价制度和长效机制,体现长期效果,实现持续改进。我院的各级管理者要努力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掌握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研究和探索质量管理的评价方法,医院今年将继续举办中层干部培训,以进一步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要针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制订工作规划;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对照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开展绩效评价,认真总结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经验及成效,以建立医院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 西部医学教育现状
中国西部地区一般是指西南五省区市和西北五省区以及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人口约3. 6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 ,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部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新疆人口为196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 5%。共有47个民族成份[ 1 ] 。
又如,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122. 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现有人口221. 8万,人口密度为1. 73人/平方公里,只有全国平均数的六十分之一。全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藏西阿里、藏北那曲,人口特别稀少,往往百里不见人烟[ 2 ] 。
尽管中国政府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中,不断加强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在上世纪末的时候又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决定和构想对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普及、推动和提高作用,但医疗卫生工作条件较差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现状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改善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不仅对于中国医疗卫生总体水平的提高,会有直接作用,而且也会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尚处于发展中和暂时落后的国家,也有一定可借鉴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跨越式”改变西部地区医疗卫生现状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开展医学远程教育。
2 远程教育
2. 1 远程教育的特点
2. 1. 1 可以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是同步或异步方式教学。学习者可以不受自身工作条件的限制,在只需有终端接收设备(计算机或电视机)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内容和信息。这种教育不同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方式。
2. 1. 2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可以针对每一个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体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它能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2. 1. 3 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 现代远程教育可使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与传统班级课堂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相比,它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2. 1. 4 有利于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
它可以把最优秀的教师集中在一起授课,让更多的人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效益。远程教育的这些特点,能够针对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有效普及和提高当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这也正是他们了解国内和世界前沿学科动态的理想方式。
2. 2 远程教育的开展方式
2. 2. 1 网络教育(学历教育) 在试点的基础上,教育部近几年分批在全国比较知名的高校中已批准67所高校和中央电视大学公共服务体系可以进行网络教育。这68所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中,有13家院校提供医学远程教育,涉及基础医学、中医、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共工程、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信息管理等十余个医学相关专业[ 3 ] 。他们的教学方式或采用“地网”,或采用“天网+地网”形式,主要的学习功能模块有实时授课、网络点播、在线答疑、电子留言,网络作业、资源连接等。学历层次包括专科,专升本。
2. 2. 2 医学网站(非学历教育) 除教育部批准的试点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提供的学历教育外,另有好医生网、37℃网等网站在非学历医学远程教育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好医生网站是卫生部批准的医学专业信息网站, 是药监局批准的经营性医药网站,也是目前卫生部批准的国内第一家可以进行网上远程医学教育,并有权授予国家一类继续教育学分的医学教育网站。该网站拥有国内最强大的学术阵容做后盾,开设医护人员的专业教育,如:继续教育,卫星远程教育,考试辅导, 岗位教育等;医院科教领域的信息管理技术, 如: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专家系统,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 医药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如: DIS, Online-Training, SMS等。其中卫星第一频道以专题讲座、讨论、案例为主要内容;第二频道侧重国内著名医院的手术直播和手术点评;第三频道主要内容为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考试辅导。通过网站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学习和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医学知识,还可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满足医务人员业务考核及职称晋升的需要。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对550万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 以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4] 。
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和学术性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司的网站也开展着有关医疗卫生教育或继续教育工作。
2. 2. 3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远程会诊是一种两地或多地医生交互式共享病人诊断信息,特别是放射学图像、超声图像、病理检查、心电图、血压等多种报告的分析诊断过程。最终诊断报告由本地医生提出,异地专家只是提供参考意见,以协助本地医生作出正确诊断。
远程会诊包括:治疗方案会诊、手术方案会诊、明确临床诊断会诊等。远程诊断是在分享医学影像及其他各种诊断信息的基础上,最终诊断报告由远在异地的专家签署。它涉及到图像的数据采集、压缩、传送、解压缩、处理和显示等各个技术环节。远程诊断:包括病理诊断、放射学诊断、皮肤病诊断、超声诊断、内镜诊断等。在开展医学远程教育的过程中,一些较传统的方式也起着很大作用。比如,通过播放光盘和收看有线电视来获取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 对医学远程教育思考
3. 1 转变观念,提高对远程教育的再认识
20世纪后期以来,知识的增长呈现爆炸趋势,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方式也是多种渠道的,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不仅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也是学习理念的一次革命。虽然,远程教育的开展在我国时间并不很长,但以其灵活性、普及性、终身性和共享性的明显特点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在中国西部,由于其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与发达地区有着较大差距。实施远程教育,对这里的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进而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时展的必然,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早行动早受益;行动范围越大,受益面积越广。而且要将这种对远程教育的认识,通过方案规划,经费投入,人员培养等环节加以落实。
3. 2 共享资源与标准化
3. 2. 1 资源共享 在开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资源建设与开发无疑是项基础性工作。在资源建设中往往存在资源较少,即“有路无车和有车无货”的问题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现在西部地区已建起许多网站,但实用内容较少,有的甚至仅是一个简单的网页,没有可连接的实际内容;有的则是内容和水平较差,是一种低层次重复。这种形式的网站是对资金,时间和人才的浪费。因此,必须要花大的精力和投入加强资源建设。在共享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时,还应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印刷资料和电子光盘资料一并加强建设和共享。
3. 2. 2 标准化 我国目前远程医疗尚无统一制式,信息传输存在着通讯信道不同、应用软硬件不一致、设备不兼容等问题。为共享资源,我们需要有一个国家统一的并力求于国际接轨的标准以推动远程医学教育健康发展。
3. 3 建立并完善远程医学教育中的法规 远程医学中的法律、法规涉及到远程医学能否长期有效开展的问题。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医疗信息可能涉及司法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现行的法律规定要求使用“书面的”、“签字的”或“原始的”资料才具有法律效力,而对电子病历、电子医疗文书、电子文档、电子签名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既有从国家宪法和部门法的高度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活动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约束,也有直接约束计算机安全、国际互联网安全的法规,还有对信息内容、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授权审批的规定。但是,目前尚未见到有针对企业级或部门级的局域网管理法规,更没有信息化医院从业自律和他律的法规性规定。
3. 4 加强对远程教育的规范管理
3. 4. 1 卫生部对规范管理的要求 在《卫生部关于印发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写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卫生服务的需求,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建立终生教育体制,以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指出,“远程医学教育是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使广大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得知识的一种全新教育手段,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对于采用远程教育开展医学培训和教育的方式,卫生部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为了规范管理,在一些具体条款上也做了相应规定。如要求“远程医学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审核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等教学项目或课程。”在管理上要求“远程医学教育实行行业管理。由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实施。卫生部负责远程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管理,远程医学教育规化的制定,远程医学教育制度的督导和检查;负责对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卫星网络、计算机网站的资格进行审批和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统筹规划下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远程医学教育规化、实施细则,协调、督导和检查远程医学教育工作。负责审批和管理当地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教学站。”
另外还规定了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和学分的批准程序及授予标准。这些规定和要求对开展远程医学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3. 4. 2 教育部对规范管理的要求 为规范管理,教育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主要有:《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的通知》。
这些文件不仅有对开展远程教育的构想、条件,还有对教学环节中的质量监控,学籍及证书管理以及评估等问题的规定,它对于加强和规范远程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3. 4. 3 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要求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实践和操作性很强,关系到人身生命。遵照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人力的需要以及行业人才准入的有关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文件要求,自2002年10月31日起,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相关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举办的相关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只能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停止招收非在职人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重要,离开这个环节就不可能培养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尽管教育部和卫生部在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而且各有关基层单位也制定了相应制度和办法,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还会不断产生。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对这些规定和措施不断予以完善。
诚然,远程教育是改善和提高像中国西部这样自然条件较差,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流失严重的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构建终身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如果远程教育同时也能与其他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优势,尤其是加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则会取得更好效果;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开展远程医学教育中的一些先进经验,才能推动我国远程医学教育有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 1 ] xinjiang.gov.cn/1$001/1$001$001/12.jsp?articleid=2004-3-30-0001
[ 2 ] llas.ac.cn/xb/xb_xz.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