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3: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统计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越来愈大。包括公务员考试在内的众多用人单位招考中,需要统计学专业的岗位愈来愈多。现在对经济统计专业学生有需求的已经不仅仅是各层次统计局、省调查总队、证券投行等单位,各级银行系统、企事业单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当然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毕业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经济统计学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提高办学质量、为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统计人才,所以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从统计软件运用的视角,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学习统计软件对培养创新型统计人才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大量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无论是在政府统计部门还是企业统计部门,已经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相结合的信息处理,逐渐成为统计相关部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可见,社会需要能够熟练使用统计分析软件的本科生、研究生,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统计分析软件是每个统计学学生的必修课。
2、统计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
20年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计量学、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都要进行手工计算,最多使用计算器辅助,本文由收集整理使得计算速度非常慢,也无法处理复杂的问题,这无形中已经阻碍了统计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随着电脑的普及,统计软件开发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鉴于统计分析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现在的经济和统计研究中,已经是没有统计软件寸步难行。所以,教会学生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已经成为统计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教学中加强统计软件分析课程,省去了繁杂枯燥的计算过程,有利于培养统计专业本科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提升统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提高社会对统计专业的认可度。
4、为其他学科提供技术支持
近年来,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专业都在积极开设统计分析软件课程,在统计应用软件的支持下统计分析方法不再显得那么冰冷和难以接近,其他学科出于应用的目的也完全能够通过软件驾驭统计分析方法。所以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开设统计分析软件课程。
二、统计软件的分类
统计分析软件有很多种,一般本科高校通常会开设excel、spss、eviews、sas、r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软件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学的程度对其进行以下分类:
1、可以进行自学的软件
例如:excel,各高校给低年级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中涉及到该软件,所以学生在了解基本电子表格知识和工具栏菜单操作的基础上,又学过统计学原理,参考excel书籍,自己按图索骥应该没有问题。严格来说excel不能算作统计应用软件,他只是带有部分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图表分析功能,并且不用另外再进行特别安装,任何一台装有office的电脑都可以直接进入excel界面直接操作。
2、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在统计专业课程中穿插学习的软件
例如:spss、eviews等专业软件,这类软件一般会在多元统计分析、经济计量学、时间序列等课程中理论部分讲完后,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在机房半自学即可完成,因为虽然是专业软件,但是多为菜单操作,只要理论部分理解好,操作起来较为简单。
3、需要老师全程在机房上课教授的软件
例如:sas,这类软件的特点是软件包较大,功能较多,入门较难,学生自学较为困难,即使想穿插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学时也不够,所以必须独立开设为软件课程。
三、统计软件课程的特点
1、软件多为全英文,学生有畏难情绪
统计软件除了excel以外,多为英文版本,有的软件虽然声称已经汉化,其实也仅仅是前两层菜单汉化而已,其主体应用部分仍为英文。因为统计学的专业词汇较为生僻,学生不熟悉,也不愿意去记,因此学习时往往有为难情绪,这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统计软件的主要障碍。
2、操作性较强,易学易忘
软件课程操作性强,老师在前面做一步,学生在下面也做一步,老师做完了,学生也跟着做完了,如果当时就让学生重新操作一遍,他们也能够作对,都觉得很简单,甚至不愿意多花精力练习。但是间隔了几次课之后,再考察学生做一遍,很多同学就忘记了,所以学习统计软件必须要做课堂笔记,记清楚每个步骤,而且要多做练习,这样才能熟悉软件应用的特点。
3、学习统计软件必须有统计学基础
虽然软件课程注重的是操作,不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去计算推导,但是学生必须了解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内涵,然后才能正确解释软件给出的分析结果,最后才能较为恰当的运用分析结果得出一定的结论。例如,如果学生没有学过假设检验,或者学过忘记了,那么很多统计分析的结果是否有效判断起来就会有困难。很多同学只会死记硬背:p检验值越小越好,t、f检验值越大越好……这样往往会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4、实践性较强,需要大量案例
由于软件操作所有的运算都由电脑完成,给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有必要也有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学生添加大量实际的、有趣的案例。这样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贴于
四、高年级大学生的特点
1、计算机基础较好,所以往往忽视软件课程
当代的大学生普遍计算机基础较好,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开始接触电脑,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学生可谓精通电脑,这使得他们往往在心里忽视软件课程,认为没什么好学的,只要自己翻翻书什么都能解决。但是,每当要交实验报告时,就会问个不停,既挤占了真正有问题的同学的学习时间,又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工作量。
2、英文不好,看着软件就头痛,失去学习兴趣
有部分高年级的学生,英文基础不好,一看英文就头疼,所以对全英文的软件马上就失去了兴趣。也就不想认真学习,只是在记忆操作步骤,企图期末考试蒙混过关。他们没有意识到社会对应用型统计人才的真正需求。
3、精力不易集中,联网教学控制难度大
在机房上课的共同特点就是学生精力不易集中,因为大家都在网上,而且机器或者全部背对老师,或者部分背对老师,很难监控学生是在听课还是在网上做其他活动。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能的话教师上课要多走动。
4、软件应用可开发性强,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
任何一个软件,老师都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菜单的所有选项全部示范给学生,所以软件课堂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一定要多练习,多琢磨,自己可以尝试不同的选项有什么样不同的结果。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很多都缺乏学习的能动性,老师教什么就做什么,自己一点都不肯多想想,作业抄袭。
五、教师在统计软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教”和学生“学”都会轻松不少。软件课程的教材不太好选,既要有理论部分,又不能占得篇幅过多,还要有上机操作部分,主要步骤和结果解释要清楚,尽量减少学生记笔记的次数。
2、用课堂控制类软件,控制学生听课
学生如果看不见老师,只听见声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会产生困意,所以不能只坐在电脑前不动,要在幕布上指点,多走动,提高学生注意力。
3、请学生记住操作步骤,记笔记
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太会学习,不知道那里应该标记、那里应该添加内容,过分相信自己的头脑,所以老师要时时提醒那里应该标记,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课后复习。
4、案例教学,提升兴趣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统计分析方法的用途,除了教材上的案例,教师最好针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形成案例,并随时更新。
5、定期提交实验报告
生物统计作为畜牧学科的核心课程一直是高校的讲授重点与难点。本文将结合笔者在讲授生物统计学课程中发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如:理论课与实操分割,学生的数理基础薄弱,课堂交流的缺乏等探讨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
生物统计;教学改革
统计学可以分为数理统计和应用统计两大范畴。生物统计学就是应用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生物信息分析和超级计算机平台上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国际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不论从政府,企业还是高等学府越来越重视统计学的相关课程。通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讲授,笔者发现了一些生物统计学课程讲授中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1高校教学安排中通常将理论课的讲授和实践操作分割开来
举个例子来说,在高校的生物统计学课程通常是先进行基础理论的讲授,内容包括统计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描述统计,常用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以及试验设计方法。所有的理论课程讲完以后,一般情况下就过去10个教学周了。之后是安排一整周的教学实习。教学实习的安排通常是一种统计学软件(如SAS)的操作,以SAS软件为例,主要教授如下内容:SAS软件的基本操作,SAS程序结构、程序的输入、修改调试和运行,常用生物统计方法的SAS程序(描述性统计、资料的正态性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分析等)[1]。这里有几个小问题值得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去思考。首先,学生的记忆能否再10周以后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依旧清晰。在微机课程开始的时候,所学的知识已经是几周以前讲授的内容了,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当我提出一个指令让学生输入的时候,一部分学生还可以马上跟上教师的节奏,另一部分学生在线面瞪着眼睛茫然不知所措。其次就是实践操作的部分内容和理论课程脱节。这样讲授的后果就是不论理论课程还是实践操作,学生学习结果都是半桶水,而生物统计学课程也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难点课程。
2涉及大量的抽象概念和公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生物统计学涉及大量抽象概念,例如: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准确性与精确性,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等[2]。生物统计学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虽然我院的学生在开设生物统计学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部分高等数学的知识。但对于理工口的学生而言,农科口的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仍然有所欠缺。而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
3统计学课程的数理属性导致了课堂交流开放性的欠缺
和管理或文法课程不同的是,生物统计学课程中讲述例题的结果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下做出的结论。比如说:当计算出的试验参数小于或超过试验阈值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或否定预先建立的零假设,而否定或接受备择假设,从而对试验结果做出统计学上的判断[3]。而管理学课程往往可以是多元开放的结果。比如:请用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T(threats)分析法来讨论一家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同学在和教师的讨论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理解给出开放多元的答案。根据以上三点在生物统计学讲授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我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有如下思考:1)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结合讲授。首选的方案是在机房里讲授统计学课程,2个标准学时的大课可以一堂课程讲授理论课程,一堂课讲授相关的微机操作。次选方案是在多媒体教室讲课时,老师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连接多媒体平台,切换理论和操作课程的讲授,每节课程结束后,下次课带学生进机房实操。2)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科的学生,在每节课的讲授之前先做一个简单的概念回顾,将本节课程所需要运用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几分钟的短时间review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3)加强和学生的课堂沟通。尽管无法做到象文科类课程那样随心所欲的畅所欲言,课堂交流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上仍然是必要的。一般而言,我会选择上一堂课结束前讲授过的习题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温故而知新,对自己已经听过的课程同学们进行解答和回顾往往更有信心,也能更好的活跃课堂的气氛。
4总结
生物统计是一门农业口重要的核心课程,在生物统计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困扰现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也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该课程是高等院校农学、植保、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试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学会科学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对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判断能力,获得计算机统计软件的操作技能,学会统计思维,提高对自然与社会中具有不确定性事物的认识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它课程如数量遗传学奠定基础。
为将农业与生物学试验,特别是田间试验紧密结合起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专业的生物统计学课程名称改用“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一般在第四或五学期开设,这时学生虽然已经系统学习了概率论、遗传学等相关基础课程,但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仍然存在较大难度。因此,进一步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手段改良、深化教学改革,对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具有积极意义。结合该课程的特点,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几点心得体会。
1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合理优化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许多学生为了能上大学而选择农业类高校,进了大学之后对农业类专业有抵触情绪,学习思想不端正,导致厌学,对专业课程得过且过,靠“临时抱佛脚”突击过关。而且,由于生物统计学课程所涉及的公式很多,学生们普遍认为该课程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再加上传统教学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重课堂讲解轻实践应用,学生们认为这门课程学习完了就一辈子再也用不到了,即使学习,也是机械地背下公式以应付考试,缺乏主观能动性。常常是教师辛辛苦苦讲解,学生们一考完试就全部忘光。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教学手段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教学中轻实践应用,学生们也忽视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2 成绩考核体系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现行的课程成绩评价办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尚需进一步改进。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出席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的优劣给出一个平时成绩,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折合算得。学生们为了保证平时成绩较好,虽然会积极到堂,但有些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作业抄袭情况严重,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 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建议
2.1 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市面上的生物统计学教材琳琅满目,各有千秋,有的教材重实证举例,有的注重理论推导,选择教材时要注意结合各种图书的特点。可以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盖均镒主编的《试验统计方法》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郭平毅主编的《生物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杜荣骞主编的《生物统计学》,科学出版社出版、李春喜等编著的《生物统计学》,几本教材取长补短,相互结合进行教学。
由于课时较之几年前大量压缩,因此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重点突出,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侧重点明晰的前提下,以所选教材为主线,在讲授经典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兼顾农业类学科的前沿进展和发展方向,对相应内容在讲解时以学科前沿或学生们易感兴趣的事例举例。比如,为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绪论章节要重点强调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和本专业中的重要贡献和作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比如有:许多淘宝卖家为提高销量刷信用,利用的就是顾客倾向于从销量最多或信用最好的店铺购物的心理,这里用到的就是统计学中的众数;各种平民选秀节目中,邀请多个评委对每个选手进行综合评分和评价,最后各选手的排名和分数的获得也利用到了统计学中的方法;也可以简单说明生物统计学在遗传学领域的重要作用,如在遗传作图、序列比对及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中都用到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甚至还可以列出一些最新的专业文献,展示其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处理数据的部分内容。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次序上,也不宜对教材生搬照抄、几年不变,应该随着开课学期的不同以及当季农作物的农时来合理安排。因为该门课程中有些章节如田间试验方法与实施和卡方测验等与大部分的章节内容没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关系,在时间编排上比较灵活,为配合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以便安排学生通过田间实地考察和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度进行探索式学习,这些章节在内容编排上可以灵活变动。
2.2 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和灵活应用
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的信息量较少,但展现细致,对于讲解有些公式的来由和推理过程比较适用。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多媒体教学目前已经成为高校授课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提供的信息量大,能够加快课程进度,比较适合当前课时已经几经压缩的生物统计学课程,但是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调节课时进度。多媒体教学讲课进度加快,加上学生从教师那里可以拷贝得到课件,因此大部分学生来不及也懒得再做笔记,课后又不巩固复习,造成过目即忘的现象,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两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利用板书一方面可以清楚地陈述公式或结论的推导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有效控制课时进度的有效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利用PPT的特点,适当插入图片和例证,统计学课件也可以制作得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同时还可以在需要作图的环节比如双尾和单尾检验部分,设置动画和声音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课程内容从抽样分布过渡到假设检验时,可以举个年轻人感兴趣的例子——中国和韩国女星知名度的比较,PPT中插入多个中韩当红明星的照片,以此说明对两个总体的比较常常是不可行的,这时就要采取另一种办法,即抽取样本,通过样本所代表的总体进行比较。各类美女的照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完成了讲课内容从总体到样本的研究顺利过渡到样本到总体的研究。
2.3 重视实践教学——实验课程改革
当前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实验室训练轻田间试验操作等现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一线实践学时比例逐步下降,并在分割中进一步被弱化。另一方面,许多年轻教师从本科到博士的经历是从实验室到实验室,缺乏实践生产经验,致使其在教学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实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开设了10个学时的实验课程,课程主要在现代化的电脑实验室完成,目的是介绍和训练学生应用Excel进行常规的统计分析,如用Excel进行描述统计、统计图表的制作、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等,也简略介绍了SAS在统计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将统计知识与计算机技能融为一体,同时由于Excel软件不用购买,操作简单,不需编程,学生容易掌握,也就为生物统计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与快捷的手段。许多学生反映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本专业毕业课题的数据分析中非常有用。
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设置还应强调统计知识在田间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注意课堂教学和田间教学相结合。比如绪论中介绍的田间试验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小区、保护行、试验因素、水平、处理、试验指标等,有些定义比较拗口,不易理解,在期末考核和实际应用中发现学生理解上比较模糊,个别概念容易混淆。尤其是常用田间试验设计方法这一章节,介绍了各种试验设计方法及其优缺点、适用的条件等等,信息量大,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暂时记住,很难理解记忆。这几年,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在实验课与田间实地教学的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进行实例教学,指出小区、因素等等在田间的具体指代内容和所在,更把学生带到省级区试试验点和育种圃,现场讲解各种田间试验方法的设计,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一起讨论和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也为其它专业课如作物育种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效果很好。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知识长久不用就会遗忘,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批判精神。因此,我们也尝试安排了一些讨论课,比如在介绍完各种田间试验方法和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之后,以几个育种或生产上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田间设计,将实际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真正实现教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2.4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期中或期末考试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的一个主要办法,同时也对学生认真学习该门课程有很好的督促作用,但是过于强调笔试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由于生物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公式多,难理解难记忆,课程内容连贯性较强,因此每次讲解新内容前,我们会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理清脉络,比较记忆各章节中的公式,对学生新内容的学习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效果较好。但是仍然有许多学生不进行课后复习,在讲课时他一脸茫然的表情。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进行了改进,每次课前随机抽取一个学生请他帮大家复习巩固上次课程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平时成绩上给予适当分数奖励。还可以根据课时进度,在课程中穿插一些小的问题或统计学题目,请学生自告奋勇争相解答,给以适当分数奖励。改变后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平时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比例,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盖均镒.试验统计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朱汉春,程龙.《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70-272.
关键词 :概率理论;应用;独立性;小概率事件
中图分类号: O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1.前言
概率理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性非常强,同时它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在概率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讲解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例子或应用背景,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概率理论的基本概念有具体地,形象地认识,最终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兴趣。
独立性是概率理论特有的概念,它的引入大大推动了概率理论的发展。概率理论与数理统计中很多内容都是在事件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讨论的。
小概率原理是指发生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只要试验次数很多时,那么这一事件发生几乎是肯定的。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举例探讨。
2.独立性的问题
实例1:(1)假设一个打火机由10个零部件组成,如果要求它的可靠性能达到90%,问:每
个零件的可靠性应该达到多少?
(2)假设一台笔记本电脑由1000个零部件组成,如果要求它的可靠性能达到90%问:每
个零件的可靠性应该达到多少?
(3)一架客机上有300多万个零部件,如果用可靠性99.99%的零部件去组装它,这样的
飞机您敢坐吗?
答: 根据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 ,可得
(1)由于 ,即只有每个零部件的可靠性能达到99%时,由这10个零部件组装的打火机的可靠性能才能达到90%。
(2)由于 ,即只有每个零部件的可靠性能达到99.99%时,由这1000个零部件组装的笔记本电脑的可靠性能才能达到90%。
(3)由上面两个小问题的求解易知,此问题需求 ,由数学软件Matlab首先计算下 :
这样的飞机您敢坐吗?计算结果告诉我们坐这种飞机太可怕了,可靠性能几乎为零。
如果我们把0.9999的可靠性理解为万分之一的次品率,则这个数据对目前我国众多的生产制造企业来讲,是感到非常乐观的,那么就用我们引以自豪的具有0.9999即99.99%的可靠性能的零部件组装一架飞机,这种飞机整体质量的可靠性不言而喻。
3.小概率事件问题
小概率原理是指发生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一般把0.05或比0.05更小的概率看成小概率。著名的英国统计学家费希尔把小概率的标准定为0.05,虽然费希尔并没有对为什么选择0.05给出充分的解释,但人们还是沿用了这个标准,把0.05或比0.05更小的概率看成小概率。
一个事件尽管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很小,即是小概率事件,但只要试验次数很多时,那么这一事件发生几乎是肯定的。这也告诉人们不能轻视小概率事件。下面就举两个实例。
我们看到这个概率值也很接近1,而由题意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很小的,为0.001。设想一下,如果某种传染疾病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那么这个小概率疾病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一结果再次说明了一个事件尽管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只要试验次数很多,那么这一事件发生几乎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可不能轻视小概率事件。
4.结束语
可以说在概率理论中有很多有趣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引用有趣的实例来讲解一些难理解的概率概念,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概率理论基本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强大的学习兴趣,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 茆诗松,中×,程依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简明教程[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组织过学生就生活费的花费问题做过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考查学生都是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姚波。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2).
[2]董芸。注重理论教育强调动手能力———浅谈高等职业教育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问题及对策;EXCEL;实践教学
【Abstract】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old teaching methods and summary results of years of Teaching Statistics, based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statistics summarized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ir schools, teachers, student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roposed high Teaching staff of relevant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reform.
【Key words】Higher statistics; Teach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EXCEL;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0)12-0007-02
统计学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相关信息的取得及相应的数量分析,这些都高度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成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2、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高职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提档线就可以录取,所以其文化课基础可想而知。
3、统计学课程的计算太复杂。如组距数列的编制,其资料中的数据有几十至上百,要将其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分组,光凭眼睛观察是不行的,还有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多元回归预测等等,这些计算都很复杂,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进行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
4、教师教学重理论,实践教学深广度不够。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加上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太多,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是那么好,无法听懂这些理论知识。
还有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统计学课程一般每周4~6节,总学时约60~70节,而实践课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践操作,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5、过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许多高职院校对考试和毕业制度放得较宽,考试只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而平时的表现、成绩和实作等所占的比例较少。有不少学生平时不上课,到期末考试时才参加,也能顺利过关。毕业过关也较容易,只要每一门课程都及格就可以毕业,而忽略了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需求。
(二)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
由于教与学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过、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程序,走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无从入手,企业还得花精力、资金和很长时间进行培训,学生还得从头学起。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誉,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减少,许多教师无课可上。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对策
1、制定切实有效的人生规划,为学生提供强劲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使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课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的充分交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将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变为大众参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只重视课堂学习变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引导学生自主地经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与双向互动、课后复习、作业实践、总结规律、重点记忆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3、强化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也可以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等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选择的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对于财会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利用加权平均数和加权系数来进行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统计分析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调查、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面的实例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认知结构、活动效率、活动效果和感官上的突破,形象思维的增强,被大量使用于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学会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了它,教师可以节约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有了它,教师可以将语言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用视屏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达到启发学生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5、EXCEL在统计学中的教学设想。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软件的有关功能,结合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调查,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在传统教学中比如计算简单的标准差必须用公式进行多步计算才能得到结果,但在EXCEL中只要有函数STDEVP直接就能得到结果;再比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要计算回归系数b和截距a的值太复杂了,但在EXCEL中分别用函数SLOPE和LNTERCEPT就能直接计算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的传统教学与EXCEL软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6、改革考试模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就是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愿望。考试方法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就是要把理论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结合起来,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总之,《统计学概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我们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接受更多的挑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马赞军,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统计教育 2006(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于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岁;对照组31例,男性2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分期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美国路坦医药有限公司生产)30mg,Bid,饭后吞服。加胆胰合证方(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大黄、黄连、黄芩、香附、元胡,丹参、木香、草寇、川芎、川楝子、制乳没、公英、败酱、干姜等),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次200ml,一天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单纯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3临床疼痛程度分级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0)疼痛分级标准:“0级,无疼痛:I级,轻度疼痛,虽有疼痛仍能工作,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可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跟受到严重干扰,需用止痛剂。”
1.4观察指标
定期检查记录患者疼痛情况、肝功能。疼痛程度评估采用简单且实用的划线法,即:在纸上画出10厘米线段,每厘米标号注明顺序,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7者为重度疼痛,10为最痛或极度疼痛。让患者根据其主观感觉疼痛程度在线上做出标记。不良反应情况记录,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呼吸困难、排尿困难等。
1.5镇痛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采用VAS法:“完全缓减(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减(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减(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觉到明显疼痛,睡眠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以CR+PR为有效。”
1.6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都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见表3。
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肝区疼痛是原发性肝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产生此症状的原因有三:1、肝脏肿大,肝包膜神经末梢受压迫;2、肝内胆管梗阻、感染;3、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再生向肝包膜扩展。上述三种原因引起的肝区疼痛均伴有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症候,中医属肝气郁结的范畴。肝气郁结的同时,郁则化火,气郁之时必有血瘀,气滞血瘀、肝郁化火为导致肝痛的主要病机,于是以行气活血、清热泻火为治疗肝痛之两大法则[3]。方中主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味,加用黄连、黄芩、大黄,方用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川芎、香附疏肝理气,意在扩张胆管、胰管使之引流通畅;公英、败酱能清热解毒[4-5],泻火通下,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也能促进肠蠕动、扩张胆总管。方中制乳没、元胡、川楝子行气活血,多在止痛。方中含有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有效改善肝脾不和。胆胰合证方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治疗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有效率为61.2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保护肝脏功能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例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本试验表明,胆胰合证方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镇痛优于单纯硫酸吗啡缓释片镇痛效果,并且对肝功能损伤小,减少了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Salhab M,Canelo R.An overview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ar carci-noma:a meta-analysis[J].JCancer Res Ther.2011,7(4):463~475.
[2] Flecken T,Schmidt N,Spangenberg HC,et al.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from immunobiolo-gy to immunotherapy[J].Z Gastroenterol.2012,50(1):47~56.
[3] 裴正学主编.裴正学医学笔记[M].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40-341.
【论文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问题及对策;EXCEL;实践教学
统计学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相关信息的取得及相应的数量分析,这些都高度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成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2、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高职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提档线就可以录取,所以其文化课基础可想而知。
3、统计学课程的计算太复杂。如组距数列的编制,其资料中的数据有几十至上百,要将其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分组,光凭眼睛观察是不行的,还有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多元回归预测等等,这些计算都很复杂,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进行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
4、教师教学重理论,实践教学深广度不够。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加上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太多,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是那么好,无法听懂这些理论知识。
还有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统计学课程一般每周4~6节,总学时约60~70节,而实践课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践操作,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5、过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许多高职院校对考试和毕业制度放得较宽,考试只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而平时的表现、成绩和实作等所占的比例较少。有不少学生平时不上课,到期末考试时才参加,也能顺利过关。毕业过关也较容易,只要每一门课程都及格就可以毕业,而忽略了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需求。
(二)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
由于教与学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过、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程序,走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无从入手,企业还得花精力、资金和很长时间进行培训,学生还得从头学起。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誉,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减少,许多教师无课可上。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对策
1、制定切实有效的人生规划,为学生提供强劲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使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课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的充分交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将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变为大众参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只重视课堂学习变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引导学生自主地经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与双向互动、课后复习、作业实践、总结规律、重点记忆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3、强化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也可以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等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选择的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对于财会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利用加权平均数和加权系数来进行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统计分析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调查、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面的实例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认知结构、活动效率、活动效果和感官上的突破,形象思维的增强,被大量使用于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学会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了它,教师可以节约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有了它,教师可以将语言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用视屏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达到启发学生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5、EXCEL在统计学中的教学设想。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软件的有关功能,结合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调查,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在传统教学中比如计算简单的标准差必须用公式进行多步计算才能得到结果,但在EXCEL中只要有函数STDEVP直接就能得到结果;再比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要计算回归系数b和截距a的值太复杂了,但在EXCEL中分别用函数SLOPE和LNTERCEPT就能直接计算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的传统教学与EXCEL软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关键词: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作为经济类、管理类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教育和普通本科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科院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为主,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学有所用。
前者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后者针对的对象则是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意在分析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一些特点以及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组织过学生就生活费的花费问题做过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考查学生都是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姚波。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2).
[2]董芸。注重理论教育强调动手能力———浅谈高等职业教育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
对综合型本科院校如何进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以培养综合型,高水平人才进行探索研究,提出应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中以概率统计的发展史,教学案例,数学建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新型教学;现代科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应用广泛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学科,对理工、经济、金融、管理甚至是社会学的各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都有重要的工具支持作用.因此,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将这门课程定为这些学科的基础课程.我们要将这门课程以丰富的背景、巧妙的思维和有趣的结论吸引学生,使其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和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我们很难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数学天堂,而是应该在“野外”先浏览概率统计的各种风景之后,再进入数学天堂,使各种概念和定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应该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特点,进行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互相探讨,将知识真正为己所有,从而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转换教学观念
在当今大学本科院校大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许多老师虽然在不断的探索着如何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理论通过相关史料、实际问题、图形图表、数学模型等方法在不影响课程体系完整的情况下,适当地降低部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性的难度,从而直观地,趣味性和易于理解的角度引人入胜,活泼生动的传授给学生.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这种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将所有的学生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不能完全避免课堂上的睡觉、闲聊、看手机等与课堂无关的行为存在.并且会出现听老师讲时感觉良好,但自己做就步步维艰以及“学过即忘,考过即丢”的普遍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使每名学生个体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研究,探讨当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种正确的学习观.在这里我们就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提出一些新型教学模式意见.
二、转换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下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影随形,学生们也会将其带入课堂,这是许多老师很头疼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们想出来很多办法去制止,但效果并不明显.那我们为何不转换教学方法“避其害,而扬其利”呢?网络上的强大信息量,资源的共享可为我们所用.当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生活在网络的时代,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有新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也应该有新的学习知识的途径,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现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其上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部分知识可以通过查阅其知识背景,定义,定理,应用,让学生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理解想法,不断深入研究,弄清知识的最本源.这里,以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为例,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出动态图像三个箱子,1号箱子中装有1个红球4个黄球,2号箱子中装有2个红球3个黄球,3号箱子中装有3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取一球,求取得红球的概率.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可利用手机上网查询:若要取得红球有几种方法?取得红球这一事件可以转化成哪几个事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在运算过程中用到了前面的那些知识?总结出全概率公式.通过此例思考全概率公式的成立条件,以及全概率公式的基本思想.要建立起好的答题机制,按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及质量给予相应的平时分数,加入到期末成绩当中.教师应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解疑,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作用,当学生完全理解全概率公式的本质后,给出相应例题,让学生巩固熟练全概率公式的运用能力,由于全概率公式可形象的描述为由原因来推结果,进而提出问题,有没有公式是由结果来推原因的呢?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从而引出贝叶斯公式的研究与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将上网游戏转化成了查阅资料,提高了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能力,还将闲聊变成了对新知识的探讨,使现代科技与当今课堂有着完美结合.
三、转换考试机制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学生有时会很盲目的复习所学的全部知识,容易造成顾此失彼,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出题,教师将好的题目以一定的比例加入到考试题目当中,这种做法可以促进学生动脑思考,站在教师的角度上看问题,这样可以更加清晰的分清题目类型,知识重点,哪种问题包含多少个知识点,像全概率公式,它是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重要公式,对它的考察,我们不仅是要记住公式那么简单,其中包括如何对样本空间进行合理划分、概率的加法、乘法公式以及互不相容概念,在出题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的理解和消化知识内部间所存在的联系,在加深知识的同时还能更有效的进行复习.在有限的学时里,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概率与统计方法都教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知识及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并教会他们如何思考这方面问题的能力,如何通过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再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应用,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峁诗松,程依明,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原保全,王勇.概率统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工科数学,1999,15(3):117-119.
【关键词】 PBL教学法;CBL教学法;联合模式;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04-0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专业性、操作性很强,工作环环相扣,在进行手术配合时,护士要快速主动、精力集中,并能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1]。目前临床带教老师已从经验型带教逐渐向目标化带教转变,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多方面培养。常规的传统教学法是以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育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教育界结合国情进行了诸多探索,其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先后被引入到医学教学的各个领域,两者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适应医学教学需求的、全新的综合教学模式。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PBL联合CBL综合教学法用于手术室护理教学的价值,并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手术室实习的护生120名,学历大专,均为女性,实习时间为4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观察组采用PBL+CBL综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护生的性别、年龄、专业课成绩、教学课程(课时)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带教方法,即护生入科统一由总带教老师帮助护生介绍手术室环境布局,了解手术的工作程序,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习过程护生遇到的问题由带教老师讲解,实习结束出科前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
1.2.2 观察组 采取综合教学模式,PBL教学课程强调问题的先导性,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主导讨论的教学模式[2],与单纯传统的LBL模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3]。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任务设计,每周一由总带教老师设计开放的、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任务,要求护生通过自学方式找出答案。如手术中出现针刺伤的紧急处理,胰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等。第二,小组协作学习,在一周的时间里要求护生先通过不同的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做好笔记。每周五再由总带教老师组织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周一提出的问题。由组内各学生轮流对问题进行分析回答问题、互相讨论补充,带教老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启发和引导。第三,教师评价,教师基于每周的学习目标对护生的学习表现和效果进行评定,对一些教学重难点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CBL教学法是在完成PBL教学内容后,由带教老师选择具备真实性、典型性的手术病例进行分析。如以腹部手术为例由带教老师组织,护生担任不同角色,如手术患者、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手术医生等集中模拟整个手术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模拟解决各问题,如腹部手术前访视的注意事项,腹部手术摆放,清点手术用物。带教老师对操作不规范处要及时给予纠正,直到操作规范为止。
1.3 评价
1.3.1 客观成绩 实习结束时对护生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理论考试内容由总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两组护生进行闭卷测试。技能操作考核内容为“无菌技术”,采用统一操作评分标准。
1.3.2 问卷调查 客观成绩测试结束后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生对综合模式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2 结果
2.1 客观测试 两组护生客观成绩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综合模式教学组护生的理论测试成绩与操作测试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问卷调查 综合教学组护生对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说明综合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提高了自学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讨论
3.1 PBL+C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自学能力 本研究显示,综合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自学能力(
3.2 PBL+C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综合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本研究显示,综合教学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
3.3 PBL+C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本研究显示,综合教学法更有利于对护生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的提高(
3.4 PBL+CBL教学法有助于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本研究采用PBL+CBL综合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弊端,提倡人人参与,实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了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值得在今后的护理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工作人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泾云,邱贤云,符丽燕,等.综合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6):30-31.
[2] 孙鹏,韩继媛,唐泽海,等.PBL教学法在临床急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3):254-256.
[3] 熊良圣,熊杰平,郭玉华,等.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84-1086.
杨艳超(1984-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助教,学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王青(1985-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摘要:本文在信息化视野下研究立体口译思维的构建,通过对学生进行口译思维的实证研究来证明其有效性,充分证明信息化手段在口译教学当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口译;思维
1.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断被引入英语的口译教学,并大大地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量、知识视野也在不断地推动学生的口译技巧的进步。国内的信息化翻译教学最早是由湖南师大的杨柳先生在2005年提出的。所谓信息化翻译教学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形态,它是指在现代翻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地开发和整合信息资源,开放性地优化和活化教育内容,从而达到培养目标的教育过程。
互动式口译翻译坊,翻译博客,搜索引擎,网络字典就是教师和学生经常使用的信息化的辅助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口译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效果。
2.新型口译思维的构建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将口译课规定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英语基础技能的必修课。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口译教学面临着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口译技能训练不足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结合本科口译教学的现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新型立体口译思维即,口译理论指导,口译技巧训练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能力培养,并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互动式口译翻译坊,翻译博客,搜索引擎,网络字典并通过实证研究的形式验证了其有效性。
2.1口译理论指导
最早的口译研究都是众多优秀的口译从业者的经验总结,随着口译这门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结合口译特点从翻译科学的角度、认知心理学角度等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众多颇具特色的口译理论。这些口译理论对于学生认识口译的实质,指导口译实践,合理地处理口译这样实时多任务的时间和精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法国释意派理论提出口译应该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将听到的有声语链同认知知识相结合,并根据交际环境作出意义判断和记忆,以便迅速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理解了的记忆。”(杨眉)。著名的口译员Daniel.Gile于1995年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同传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将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口译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Phase.I:.SI=L+M+P+C.Phase.II:.CI=Rem+Read+P,其中,SI.是simultaneous.intepretation,L是listening.and.analysis,M.是.short-term.memory,P.是production,C.是coordination,CI是consecutive.interpretation,N是note-taking,Rem是remember,Read是note-reading。
从上述的两个阶段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中口译员不仅要听到说话内容同时也在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还需要借助笔记来回忆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同时将翻译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这些理论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学生关于口译的疑问,增强学生口译技巧训练的决心和信心,合理地指导口译实践,重视口译当中听力、理解、口译和表达的过程。本科生对口译理论的要求不高,可以通过口译教师建立的口译博客和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者翻译工作坊的形式使学生对口译理论有所了解,从学生的留言和反馈中感受口译理论的效果。
2.2口译技巧训练
口译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瞬时多任务的过程,要在有时间和心理压力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需要口译员有非常扎实的知识和技巧的基础。在口译的教学中笔者将口译技巧分解为听力技巧、记忆技巧、笔记技巧和表达技巧四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口译表达能力。
本科阶段的口译课程重点应该放在各种口译技巧的训练上,因为没有这些基本的技巧,高水平的口译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口译过程具有瞬时性、信息量大、压力大等特点,口译课程中相关技巧的培训、巩固和内化就显得更加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好课上和课下的时间,真正将口译中重要技巧的训练落到实处。
从Daniel.Gile的认知负荷理论得到了启示,笔者将听力、记忆、笔记和表达技巧分解开来,利用课上的时间展示示范,带领学生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分组练习这些技巧,将技巧内化,实现技巧向能力的转化,形成自己的技巧系统,通过博客和互动式的翻译坊,让学生分享技巧训练中的经验和心得。
2.3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口译的内容和题材多种多样,特别是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就更加需要口译员借助搜索引擎和网络字典等信息化的手段来丰富相关的知识,了解层出不穷的最新词汇和表达方式,积累专业词汇的表达方法,掌握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及时地了解行业动态,把握住发言人讲话的要点。诚然,网络上的内容也是良莠不齐,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互动的口译翻译坊和教师的口译博客进行研究、探讨和互动,反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知识和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口译水平的提高。
3.实证研究
笔者在任教的09级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课上将两个班的学生分成了控制组和对照组,分别利用了传统的讲授法和引入信息化手段后的新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对两组学生施以口译试卷观察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比照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和教学成绩上的差异。
对照组和控制组在课堂上的表现差异比较明显。学生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可,同时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学习的主动参与和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口译课堂的参与更多,讨论更多,热情更多。
笔者在学期之初对控制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施以口译试卷获得了两个组的成绩数据,并使用了SPSS17.0对学生成绩进行了分析。控制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均呈正态分布,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两个班学生的水平相当。经过近12周的口译思维实验,笔者又对两个班施以口译测试收集到了口译成绩,控制组和对照组的口译成绩也有所变化,对两个组的口译成绩分别进行了配对T检验,发现两个组的成绩都较学期之初有所提高,但是对照组的成绩提高更加显著,但是两组学生的后测成绩没有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笔者又随机抽取了两个组中的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对照组的学生经过立体口译思维的培训,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口译技巧更加扎实,对口译过程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同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对照组的学生也提到了这样的训练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较大。控制组的学生没有感觉在自信心和口译技巧方面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的口译思维培养对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提高口译技巧作用很大。但是两组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这样的结果可能是使用的新的立体口译思维方式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的理念还需要一段时间。很多口译技巧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熟悉和试验总结才能真正成为内化的能力,从而影响口译过程和口译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合理、全面、立体的口译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通过教师的引导,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辅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技能向能力的转化,为成为合格的译员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2.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联合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201216。
参考文献
[1]Gile.D.Basic.Concepts.and.Models.for.Interpreter.and.Translator.Training[M].Amsterdam:.John.Benjamins.1995.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和平.释意派理论对放易学的主要贡献[G]蔡小红.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44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