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时间:2022-08-01 13:0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历史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历史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姚莹和《康輶纪行》;徐继畬和《瀛环志略》;《》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2.①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的主张,使学生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和特点。②通过《》的介绍,使学生掌握《》的地位。

3.①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②通过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和洪仁玕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重点分析

①新思想的萌发是重点。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要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新思想的特点。

②《》是重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的特点。

重点突破方案

①新思想的萌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小字内容首先介绍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然后提问学生他们的思想新在何处?你如何评价?他们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②《》:参见“难点突破方案”。

难点分析

对《》的评价是难点。《》不仅主张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对《》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上节内容介绍洪仁玕的生平事迹,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他能写出《》一书的原因和此书的特点,最后提问学生此书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原因是什么?你对此书有何评价?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①在分析“新思想的萌发”时,教师在介绍林则徐的事迹后,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林则徐能够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你对于这一点是如何评价的?分阶段整理林则徐的先进事迹并且作出评价。

②魏源的《》一书是如何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你对此书有何评价?

③《》,参见“难点突破方案”。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重点:①新思想的萌发;②《》。

难点:对《》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首先提问:“对于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重点强调两点:一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通过表现出来);二是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的努力探索。

二、新思想的萌发

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小字内容,首先介绍林则徐的思想。在介绍林则徐的事迹后,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林则徐能够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你对于这一点是如何评价的?分阶段整理林则徐的先进事迹并且做出评价。其次,介绍魏源的思想和《》。之后可以提问学生,魏源的《》一书是如何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你对此书有何评价?然后提问学生他们的思想新在何处?你如何评价?他们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简单讲解既可。

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

对《》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上节内容介绍洪仁玕的生平事迹,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他能写出《》一书的原因和此书的特点,最后提问学生此书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原因是什么?你对此书有何评价?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林则徐和魏源新思想的分析、《》的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1.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2.后民族危机加深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2.魏源和《》

3.《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

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

第2篇

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1、掌握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2、了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

3、掌握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及的两面性

4、理解的产生及其特点

思想教育:1、到19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具有两面性,而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2、通过中国产生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因素,不可能在近代中国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愿望。

能力培养:通过讲述和分析和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做阶级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面性、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的两面性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Powpoint课件

学生:复习、的影响

教学设计:

导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已经支离破碎。上节课我们讲了,出身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并不希望封建制度瓦解,但他们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科学技术,这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的产生。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讲一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讲授新课:

首先明确概念:什么是资本主义?(以资本剥削和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则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兴起的社会条件

讨论:中国资本主义是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不是,认为中国在明朝末年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发展,只是由于外国的侵入切断了其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不是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

总结书上的观点:

(1)、商品经济发达:在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2)、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与近代企业

(3)、的诱导——技术、人才

2、近代工业的出现: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概况

资产阶级的来源官僚、地主、商人

产生的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的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为什么出现在沿海地区)

著名的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器磨坊等

3、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组织同学看教材40页的材料,分析材料总结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社会性质民族工业的特征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

半殖民地(1)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革命性

半封建社会(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妥协性

第3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扩张时代的时间及含义;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客观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主要航线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地域和主要特点;殖民统治的结果;扩张时代的开始对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获取知识的途径

(1)通过对开辟新航路动机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实质。

(2)通过学习价格革命、殖民掠夺等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是建立在残酷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对欧洲航海家艰苦卓绝的航海历程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的了解,发展学生坚毅、进取的性格。

(2)通过有关早期殖民活动和相关材料的学习、阅读,使学生认识殖民主义的残暴本质,培养学生热爱独立、自由,痛恨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情感。

(3)通过学习中国的罗盘针运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一方面,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有利于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地理方面的便利,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西方殖民活动的进行使西方的资本原始积累得以顺利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西方的殖民扩张给亚非人民以及美洲土著居民带来了灾难。

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历史资料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全面地探索和认识历史事件原因的初步能力。

(3)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一系列社会经济后果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资本原始积累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以及唯利是图、残酷掠夺殖民地人民的两重性的了解,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分析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后果。本节课主要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进行。

重点的突破方案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突破:在学生阅读课文前四段内容和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自己是当时欧洲的航海家,是否能够进行长途的航海旅行,为什么?西欧人为什么在15世纪末非要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根本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推动他们完成这一壮举的。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头?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关于“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后果”这一问题的突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思考新航路开辟后可能给欧洲乃至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难点分析

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学生在难理解“资本原始积累”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时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的突破方案

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两个概念对比解释。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和所提供的有关材料,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一些相关问题。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学生介绍与四位航海家及其航海经历有关的轶事。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教学手段:运用flas、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资料;以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详细内容参见“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突破”。教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如下:

材料1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事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2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它们(香料)能使在没有冷藏设备下容易变质的新鲜肉类和其他食物更为可口。

引自A.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材料3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引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时应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加,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也是根本原因。而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是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在分析经济根源时,可与上一节内容联系起来,即: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利用课件讲解。讲解时可根据情况由学生讲述的有关航海家及其航海经历的轶事。

3、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详细内容参见“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后果’这一问题的突破”。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商业革命”的两方面的含义。讲解“价格革命”时,应指出从美洲搜刮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后,造成钱多货物少的局面,结果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在这一过程中,从事商业和商品制造的人必然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发财;传统的封建贵族地主,因为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的地租收入,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因此他们的力量受到削弱。而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都不会因为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市场而有明显的增加,因此,面对物价上涨的局面,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贫困。

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和“西班牙的殖民侵略”问题时,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并由学生将两国殖民活动的情况设计成表格。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自扩张的主要方向与所控制的航线的关系,并指出葡萄牙由于国小、经济落后。它所侵略的对象是文化发达的国家,所以决定了其扩张的特点不是全境占领,而是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等方式掠夺财富。西班牙则是占领全境,直接掠夺财富。

2、欧洲殖民者掠夺的结果

出示阅读材料:

材料1“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材料2小西班牙岛(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一块殖民地)是基督促(指欧洲殖民者)最先登上并消灭士著人的地方。他们也最先使这个岛遭受破坏和没有人烟。他们开始先劫夺印第安人的妻子和小孩,以便靠这些人的劳动来过活,并把不幸者用血汗获得的东西吃光。他们不满足于印第安人给他们的东西……一个基督徒一天里消耗的就足够维持三家和十口人一个月的生活……

他们(殖民者)打赌和争论能不能一刀把人切成两半,或者用战斧能不能一下把头砍下或把腹脏剖开。他们从母亲怀里夺下婴儿,把脑袋往石头上撞。或者把他们抛入河里……

材料3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于美洲的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贸易有关。……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主要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就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西班牙国王却不能保住这些财富。这是因为,首先,西班牙的军事开支庞大,……从海外得来的金银只能作为抵充。其次西班牙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和工业基础……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呢绒、橄榄油,这些物品的出口根本无法平衡西班牙的进口。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西班牙就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银来弥补。这样,美洲的金银就通过西班牙流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南部德国。海外的财富没有被西班牙用来进行工业和农业建设,却通过西班牙变成其他国家原始资本,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4(有关殖民者殖民活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料分析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资本积累”(详细内容参见“难点的突破”)

小结:

利用图表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在课后思考:为什么资本主义关系并不成熟的西班牙葡萄牙首先开始了新航路开辟的航海运动?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层层设疑,适时启发、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技能;编写教案;编制课件;小试讲;微格教学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也是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笔者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十多年的教学中,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进行了如下一些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论课程在本科班大三第一学期开设,54学时,每周一次3节连排课,上18教学周。到2006级历史本科班时,根据学院的规定,教学理论部分和教学技能成绩各占50%,理论部分期末时出卷考试。教学技能培养部分由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和小试讲组成,分别占教学技能总成绩的30%、30%和40%。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活动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开出,关键点有三:一是在第4周讲完教学设计一章后,随即布置编写教案作业;二是在第6周讲完第八章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手段后,布置编制课件作业。第9周籽课件与教案一同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课代表的电子邮箱;三是10-1 8周进行小试讲。

一、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是师范生在中学历史课程最新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和体验教学设计理论的过程。具体说,编写教案的过程涉及教学理念的实施、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钻研、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或手段的安排、教学讲授过程中的导入、概念讲授、提问、补充材料、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时间的分配等数个环节的安排落实。教案是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文字作品,也能锻炼师范生文笔。编写教案的具体要求如下:

以新版人教社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Ⅰ、Ⅱ、Ⅲ为依据,每人编写1课时的教案。三册教材共87课91学时,如果不够全班分配,没有安排的师范生可以再按照学号顺序再从必修I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按课次顺序连续排定,也可以按照学号和课次顺序任选一课。这样,全班师范生全部演练完毕时,每位师范生就能最大限度地感知最新版本的三册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形成一条完整的教科书

教案格式不拘一格。既可以是通篇文字的文稿样式,也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等。无论何种格式的教案,都要包含下列要素:标题、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板书、教学过程(导入、系列概念的讲解设计、系列讨论题的拟订、重要知识点处材料的补充、小结、作业)等。

教案字数不少于3000字。即要求师范生写详细教案,写清在教学中遇到的所有教学问题,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教学内容或环节。

提倡师范生参照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教案。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教案是师范生编写教案的过程中的优质资源,提倡师范生博采优秀中学历史教案和教师教学参考书等材料的长处,使师范生充分感受优秀教案的设计技巧。可以说参照编写的过程就是模仿学习的过程,就是师范生内化加工,消化吸收和形成自己的教案的过程。也是他们快速成长进步的过程。编写教案为师范生编制课件和小试讲奠定了基础。

二、编制课件

编制课件是当代师范生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在唐山师范学院的历史专业师范生的课程体系中,有计算机理论和上机课,但师范生没有编制过中学历史课件,他们对编制一个适用的中学历史课件有较强的神秘感和强烈的渴望。最初,师范生并没有提出学习编制课件的要求,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中也没有将这部分理论知识内容转化为教学技能的要求,但教学中我们设置了让师范生学会编制课件的任务。我们认为让师范生学会制作课件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每位师范生依据自己所写的教案编制一个PPT课件。

2002级历史本科班以前带师范生编制课件的做法是:在每位师范生撰写好一个完整教案的基础上,通过对小试讲的演练对自己所写教案的教学重难点、板书、教学方法和过程的设计有了较成熟的把握,加上对带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见习课的观摩,师范生对自己所备的那节课,如何以课件的形式体现出来心里也就有了数。接着就是教师讲解制作课件的程序,带领他们编写制作课件的脚本,准备素材,最后一个环节是上机操作,每位师范生编制一个普通的PPT课件。

2004级历史本科班时,教师只讲解了编制课件的基本步骤,由师范生自己完成编制,结果全班55个人,都独立编制了课件,不少师范生编制课件的水平比教师还高,实现了教学相长。

提倡师范生到互联网上搜集参照优秀的课件作品。这种做法使师范生大开眼界,看到了全国各地水平很高的中学历史教师的课件作品,实现与中学历史教学前沿的结合,也使得编制课件活动本身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编制课件的活动中我们强调要将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课件为我所用,消化吸收。

三、小试讲

之所以叫“小试讲”,理由有三:其一,演练是在大学校园内的尝试,而不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真实讲解,故为“试讲”。其二,从时间上看,每个师范生每次进行试讲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左右,故称“小”。其三,从内容上看,小试讲强调要讲授一个教案(即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小试讲讲出来就是一个以教案核心内容为核心的“小麻雀”。

设计小试讲的目的就是锻炼师范生在着眼全局、抓住一节课核心的能力,锻炼他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将一节课的教学核心讲述出来的能力,培养其将来在讲一节课时找教学核心或重点的意识,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讲解的意识。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的是教学技能本身,更锻炼他们教学设计时找准每一课内容的中心,锻炼他们从整体优化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和讲求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实际上,在现实的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缺乏找准一节课教学核心的意识和能力。

对每位师范生在小试讲中的具体要求是(每项10分):

评好小试讲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和理论认识水平的关键,要抓好四个环节:

一要鼓励。教师要千方百计找师范生的长处,比如,有的师范生口齿伶俐,有的幽默,有的讲解流畅、逻辑性强,有的板书字体清秀,有的板书快速形象等等。这些长处教师应该适时地挖掘出来,公之于众,使试讲生增强自信。同时教师应结合中学历史教学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合理赞赏。例如师范生讲解的何处符合什么教学原则、重难点内容处理得如何好,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运用得怎样合理等。这样,使师范生的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要纠错。在称赞的同时,教师又要切实指出师范生的不足之处,使师范生在纠错中成长。中肯地指出师范生在小试讲中的缺陷,对进行小试讲的师范生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对于经受着同样过程的其他的师范生来说也会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的借鉴作用。

三要抓好师范生之间的相互评课。让尽量多的师范生有发表评价的机会,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对别的同学的看法。这是锻炼他们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和锻炼胆量的又一个好途径。

四是利用好微格教室。将小试讲引入微格教室,目的就是把微格教学培训教学技能的功能发挥出来。在微格教室的小试讲,电脑录像后,师生到讲评教室讲评交流,教师及时到位的点评会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帮助,师范生再修正准备,到下一次时就会有很大提高。

四、反思

反思是改进教学的良药。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每届师范生都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各届师范生的建议,有下列感受:

历届师范生都迫切希望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中学到教学技能。从1998级的专科班到2001级历史本科班的连续多届师范生,到第4周时都要主动提出上讲台演练的要求。2002级历史本科班及以后的各届,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讲清教学技能演练活动的具体安排。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讲解同步进行值得提倡。师范生在教学技能演练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理论指导则不能很好地上升到教学理论和规律的高度,不能迅速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结合。教学理论的讲述如果不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演练活动相结合,则不能实现迅速提高他们教学技能,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述也很难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结合。在指导师范生教学技能演练活动中,讲好教学理论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是围绕教学技能培养完善教学理论的挑战。

师范生喜欢多放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实践表明,教师结合录像讲解理论的形式是师范生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培养以及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良好途径。

规划好占课程50%的小试讲时间。持续9周的小试讲,隔周演练一次,演练后的第二周讲评,下周再小试讲。每届每位师范生的小试讲有4、5次,每次每人3-5分钟,有的师范生提出:“多次小试讲,时间再长一些,3分钟什么也讲不出来。”其实,小试讲占课程总时间的多大比例不是教师随意决定的,而是学院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科教学论这类实践性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最多为50%,折合成教学时间的话就是最多占课程总时间的50%,即9周。还有,3-5分钟说清某一课时的核心内容是可能的,关键在于师范生在课下对自己所讲那节课内容的重点和核心要把握清楚,否则就可能什么也说不出来。经验显示,教师只有事先科学规划并组织好每次小试讲,并督促好师范生在课下高质量完成教案和课件作业,才能实现多次小试讲,才能为师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扎实的教学技能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微格教室的作用。将小试讲放在微格教室进行,有利于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录像设备的优势,对于迅速纠正师范生的神态、语言和知识等方面的问题有很好的效果。再就是能让每位师范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演练。学院有9个微格教室,如果每次小试讲在9个微格教室同时进行,那么,每位师范生进行演练的平均时间就比在一个教室中多9倍的时间,师范生在小组中的发言机会也成倍增加,能最大限度地给师范生提供演练机会。然而,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师范生对在一个题目下演练4、5次感到厌倦,教师可以让他们演练不同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