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资产梳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不良资产处理 不良资产证券化 互联网+
一、导言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导致不良资产的库存和供给均有增加。我国不良资产已处亿万规模,而且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在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同比增长51.25%。不良贷款率为1.67%,较上年末增长了0.24%。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尤其是P2P,2015年末,P2P的坏账规模已在645―860亿元。过高的债务杠杆势必将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运行,所以行之有效地处理不良资产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等,但信息不对称、匹配不合理、处置效率低、资产积压重、投资门槛高等问题,降低传统处理k法效率,不能满足现行阶段的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办法来“拯救”不良资产。在互联网金融概念持续升温下,互联网成为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凭借透明度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尽可能创造完全竞争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解决了传统方法的部分弊端。已经成为处理不良资产的一项创新热点。各路创业资本和机构纷纷开始“触网”,目前已有约30家不良资产处理平台,委托金额累计在2000亿以上,未来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本文将通过阐述和梳理互联网下不良资产处理的四种模式(淘宝拍卖类、撮合税收类、众筹投资类以及互联网平台不良资产证券化),比较四种模式的利弊,并为互联网+处理不良资产提供建议。
二、模式分析比较
现阶段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理模式主要包括淘宝拍卖类、撮合催收类、众筹投资类和广泛讨论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本文将对四种模式进行分析。
(一)淘宝拍卖模式
淘宝拍卖类主要是指“淘宝资产处置”,是淘宝针对资产所有人和人推出的处置竞争平台。入驻的机构包括信达、华融等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交易所,商业银行等。标的物的类型以房产、土地、股权、债权等为主。2015年6月,40亿元不良资产上线淘宝拍卖会资产处置平台。法院在淘宝平台上拍卖信息,意向客户通过支付宝缴纳保证金,最后网上竞拍价高者得。淘宝拍卖类较传统处理方式而言,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宽了交易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买方的活跃度,改变了过去低价贱卖的场面。但这种处理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的94项资产,无人报名,无一成交。究其原因,“门槛过高”便是一只“拦路虎”。在淘宝网金融机构的挂牌项目中,绝大多数标的达到百万,甚至千万。这要求竞拍人不但要有较高的资金实力,还要有专业的金融知识。这与此平台服务的广大群众的特征并不吻合。此外还会出现资产价值无法准确评估,拍卖价格难以认可等问题。从目前来看,这类处置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一些问题。
(二)撮合催收类
撮合催收即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整合信贷企业(包括银行,P2P、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和清收服务业务(包括专业清收服务公司、有清收服务业务的律师事务所等),并为这些企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360资产,青苔债管家、收账宝都是采用这种处理模式的代表。在催收平台的模式下,委托方在平台上招标信息,竞标方制定催收方案并投标,中标后催收方进行电话催收及外访催收。由于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收集、智能催收决策、上下游数据匹配等服务,撮合催收类较传统的处理方式而言,解决了委单方和处置方的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地域壁垒,降低了委单成本,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这种十分便捷的处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互联网的无界性,当委托方与中标方达成合作后,可不借助平台而私下展开合作。这就造成了催收平台的客户粘度不高的问题。目前这类新型处理模式在四种新型模式中占比较高,尚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众筹投资类
众筹投资类主要指:通过线上众筹、分红、线下购置、处置来运作“特殊资产”的方式。平台采用的是购买实物资产模式,即平台从投资人手中众筹资金,以一定的折扣购买某个特殊资产(一般为房产和汽车抵押类),在对资产进行灵活处理,众筹用户和平台分享处置收益(买卖差价)。随着2009年全球首家众筹网站Kickstarter和2011年国内“点名时间”的上线,众筹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开来。这类处理方式门槛低、规模小、灵活性强等特点。普通投资者也得以较小的成本进入不良资产处置领域。但由于这种运作模式本身的缺陷,随着信息透明度的不断加强,未来的利润空间会逐步缩小。而且众筹投资类因为侧重资产模式,需要大量的专业评估和处理团队,成本较高。资产来源受限而难以规模化也是其缺点之一。众筹投资这一新型处理模式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的讨论热点之一。大众是否参与投资直接影响众筹项目的成败以及众筹的持续发展。
(四)互联网不良证券化
所谓互联网平台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将欠流动的、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的不良资产,通过分离其中的风险与收益,转换成可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出售的可流动的证券的过程。传统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可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帮助商业银行分散风险。但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作为国内唯一SPV的信托公司并未发挥指导作用。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SPV,实现破产隔离,收益和风险不会因为发起人的信用等级变动而调整,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独特之处。因此SPV应处于整个过程的核心位置。但从我国实践来看,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SPV事实上还存在对发起人的追索权,也就是说发起人并没有放弃对资产的控制,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未能发挥主导作用。其二,缺乏流动性使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名不副实。资产证券化的核心要义是流动性。产品的流动性不足表现在发行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发行端,投资人只有持有而无法将此类不良资产证券产品转移;二是需求端,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是导致市场接受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降息和理财资金成本上升,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存在利率与理财资金成本倒挂现象,也成了当前制约资产证券化产品销售的因素。而利用互联网平台,则可以一定程度的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明确信息披露要求,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实时跟踪债务人信用情况变化。加以严格的督促和监管。将能够让大众对所要购买的产品更加了解。另外借助互联网平台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降低对购买者的资金要求,扩大投资群体,有效发挥普惠金融的特点,提高产品流动性。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析了不良资产的现状和互联网参与处置不良资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梳理互联网下不良资产处理的四种模式(淘宝拍卖类、撮合催收类、众筹投资类以及互联网平台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比较了四种模式运作方法和利弊。淘宝拍卖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发展规模较小,仍处于探索阶段;撮合催收类借力大数据和云计算,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众筹投资类,大众是否参与投资直接影响众筹项目的成败以及众筹的持续发展;互联网平台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目前尚在讨论,未来十分具有潜力,其发展取决于法律系统是否能逐步完善。我们对四种模式分别提出一些建议。
对于淘宝拍卖类来说,由于是网上拍卖,竞拍者仅凭网络无法估价,难以形成对拍卖价格的认可。因此建议引进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对资产进行准确评估。
撮合催收类本身是一种中介业务,弊端在于客户粘性不高。建议跳出中介业务,从综合方向发展,整合上下游,提高产品的特色,完善平台机制。
在众筹投资类中,大众的投资热情决定平台模式的运行。因而建议引进资产管理公司或银行等机构来提供资产,完善并使用专业化的平台,将提供方和投资者置于同一平台上。
互联网平台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目前尚在讨论,要使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SPV破a隔离作用和信托机制。还要规范机构的操作流程并加强投资者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袁满,何力军.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模式创新[J].南方金融,2015,12:92-97+41.
[2]何力军,袁满.“互联网+”背景下不良资产业务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金融,2015,12:7-13.
[3]苏世松.解析不良资产处置的互联网模式[J].银行家,2016,02:63-65.
[4]王志峰.“互联网+”背景下的不良资产处置新路径[J].清华金融评论,2016,01:89-92.
[5]沈炳熙,马贱阳.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识[J].金融研究,2007,12:198-204.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农业互联网将成为促进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抓手。通过嫁接互联网,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可有效减少行业中间环节,使信息更加透明化,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资产品使用效率。
因此,互联网工具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并带来万亿级市场空间。拥有品牌和线下渠道优势的龙头企业,向互联网经营模式转型更具优势。
“互联网+农业”:电商热潮,科技融合推动产业变革
互联网让农业与科技有了更多融合,它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变革。在电商发展时代,能洞察消费者痛点、注重大众的口碑,站在产品及品质的立场上去打动消费者,这样的产品想不火都很难。
宁夏“百瑞源”在志起未来营销咨询公司的帮助下成功地完成了从产品1.0到产品2.0的结构调整。“我的果果”在品牌策略及产品名称、诉求、包装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梳理与调整,使枸杞产品更加年轻化、时尚化,契合了网络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
“百瑞源”在天猫旗舰店携手聚划算,启动为时两天的“我的果果”――为年轻人定制的轻养生枸杞主题促销活动。仅仅48小时,产品就狂销3万袋,100万的销售额雄踞天猫滋补类产品第一名,受到白领上班族的喜爱。“我的果果”的诞生,创造了农产品网销成功的一个奇迹。
“互联网+农业”模式对于农产品营销来说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农业企业只要强化产品在线平台服务和交易功能,构建完善实体店,保持线上线下的融合连通,就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农业”:智能化养殖让农业现代化
在北京的一家养殖场内,仅四五名饲养员便可在半天时间内为数千头奶牛挤奶。这是为什么?原来,这里的每头奶牛一出生都会戴上一只专属的电子“耳钉”,里面储存着奶牛的所有身份信息,包括出生时间、谱系、初次产奶时间等。只要进入挤奶大厅,就会与相关设备相连,读取奶牛“耳钉”里的信息。
其实,这还只是养殖业智能化的冰山一角。目前动物的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以饲喂站作为控制终端,以称重传感器和射频读卡器采集动物信息,根据科学公式运算出饲料日供量,再由控制器控制机电执行部分精确下料。饲喂动物不再是过去的人工操作,而是在计算机上轻点鼠标。
互联网带来的农业智能化浪潮,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当前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它正在得到日益全面的推广。
“互联网+战略新品”:未来农业营销新机遇
“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也是未来农业营销必须坚持的方向。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成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融信),1995年成立于北京,是中国领先的网络安全、大数据与安全云服务提供商。天融信凭借业界领先的网络安全、大数据与云服务等技术,为用户构建下一代可信网络安全架构,帮助用户降低安全风险,创造业务价值。
日前在刚刚落幕的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天融信风险探知系统被国内权威IT媒体《中国计算机报》评为“2016年度优秀产品”。天融信风险探知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准确了解网络资产、应用状态,摸清IT家底,排除隐患,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安全体验,因而倍受分布式企业、互联网公司等用户的好评。
对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和服务器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用户来说,用户实时准确地了解所辖网络的状况,有利于掌握用户自身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用户如何在新漏洞爆发后第一时间了解该漏洞对自身网络的影响,准确掌握联网系统的安全状态,准确掌握物联网定设备(如工控设备、摄像头等)的分布等情况对于帮助企业及时化解安全风险,完善防御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极其重要。
天融信风险探知系统采用分布式探测技术,通过安全情报机制,实现了安全信息融合。此外,该系统依托风险分析模型,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网络静态和动态安全状况,帮助企业用户建立网络安全评估系统。具体来说,该系统具备构建资产信息库、绘制信息安全底图、漏洞验证三大功能。由于该系统具有全面的信息探测、完善的安全情报库、开放的漏洞验证框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等特点,因此,它可以帮助用户准确掌握网络资产、应用安全状态,建立完善的主动防御探知体系。该系统可以主动发现企业现有防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并确保这些风险漏洞在被恶意利用前得到修复,进而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综合防御能力。
天融信风险探知系统目前广泛应用在全网态势感知、资产摸底、漏洞分布评估、设备分布情况评估等领域。天融信CEO于海波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BYOD、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用户数据信息资产变得日益分散,而天融信风险探知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梳理数据信息资产。无论面对互联网还是内网,该系统都能帮客户构建安全的基础信息资产数据库。通过绘制网络风险信息安全底图,该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助用户简单明了地判断安全风险对网络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而定期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安全检查,提升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橛没Т来了全新的安全体验。”
一、信息安全自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1、成立了信息安全检查行动小组。由台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行动小组,负责对全台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全面指挥、排查并填记有关报表、建档留存等。
2、信息安全检查小组对照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逐项排查、确认,并对自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核对、分析,提高了对全台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的掌控。
二、信息安全工作情况
1、8月6日完成信息系统的自查工作部署,并研究制定自查实施方案,根据所承担的业务要求和网络边界安全性对硬盘播出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进行全面的梳理并综合分析。
2、8月7日对硬盘播出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进行了细致的自查工作。
(1)系统安全自查基本情况
硬盘播出系统为实时性系统,对主要业务影响较高。目前拥有dell服务器5台、惠普服务器2台、cisco交换机2台,操作系统均采用windows系统,数据库采用sqlserver,灾备情况为数据级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
非线性编辑系统为非实时性系统,对主要业务影响较高。目前拥有dell服务器6台、华为交换机1台,网关采用uni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sqlserver,灾备情况为数据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安全防护策略采用默认规则。
有线电视传输系统为实时性系统,对主要业务影响高,灾备情况为数据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
(2)、安全管理自查情况
人员管理方面,指定专职信息安全员,成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信息安全专职工作机构。重要岗位人员全部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制定了《人员离职离岗安全规定》、《外部人员访问审批表》。
资产管理方面,指定了专人进行资产管理,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设备维修维护和报废管理制度》,建立了《设备维修维护记录表》。
存储介质管理方面,完善了《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建立了《存储介质管理记录表》。
(3)、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情况
制定了《市广播电视台信息安全培训计划》,20__年上半年组织信息安全教育培训2次,接受信息安全培训人数40人,站单位中人数的20%。组织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4次。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小微企业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近些年来一直在在积极稳步向前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今后央行也将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取消存款利率管制,逐步向利率完全市场化过渡。利率市场化将会导致银行内部的巨大分化,对中小银行的冲击将远大于大型银行。一旦存款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将面临风险定价、利差收窄、主营业务流失、行业并购等众多压力。所以作为银行业内部数量最多的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实现特色化、专业化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模式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
在以云计算、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时代,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创新业务蓬勃发展,由此形成了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第三方支付、阿里贷、P2P、线上融资、网络保险、移动支付等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2013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3729.8亿元。电子商务所催生的互联网金融正显现出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替代效应,新金融势力凭借日益扩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相对较低成本的平台信息获取方式,在信用成本和作业成本方面具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并且以支付宝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改变商业银行的金融生态,对商业银行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等传统职能带来冲击和挑战。商业银行独立承担了账户、结算、清算、收单、反洗钱等大量管理和运营成本,但在紧密贴近用户需求的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挤压下不断被“后台化”和“边缘化”,“存、贷、汇”遭遇全方位金融脱媒,使得商业银行正逐渐退化为整个金融链条的OEM商,并被残酷的甩在价值的尾端。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现状
互联网金融弥补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实质上揭示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凸显银行业产品供应不足,服务不够。利率市场化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开拓力度。小微企业贷款产品持续丰富,贷款模式不断创新,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已取得相当成效。例如,2013年末工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7万亿元;招商银行境内小微企业贷款总额比上年末增长21.16%,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47.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77.71亿元,增幅27.69%;华夏银行小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0.84个百分点。在贷款产品方面,工商银行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发推出电商平台和小商户POS收单贷款等具有互联网金融特质的产品。广发银行“生意人卡”将个人信用和小企业联合在一块, 目标是成为小微企业主的财富管家。民生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产品“标准化”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基本形成“标准产品”快速处理,“非标准产品”专家受理的运行机制,即便在传统的抵押产品上,通过建立“产品押品价值库”的方式来解决抵押评估周期长的问题,保障效率优先,如表1所示。
现阶段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代表性模式
金融脱媒的不可逆转,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遵循互联网的生存法则,在全新的行业分工和要素分配过程中掌握主动、顺势突围。目前各银行开拓与创新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有如下三种模式:
(一)商圈模式
2011年8月,商务部与银监会联合了《关于支持商圈融资的指导意见》,规范了银行商圈融资业务,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商贸企业融资难问题。指导意见以后,银行业机构“商圈”融资业务稳定发展,不仅小微商贸企业金融服务得到改善,同时在分散信贷风险方面作用十分明显。商业银行下沉市场服务重心,大力发展以商品交易市场、商业街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等为主要形式的商圈融资业务,不断加大小微企业资源倾斜力度,持续提升小微服务创新能力。例如交通银行提出商圈金融服务方案;民生银行针对较高知名度的商品交易市场、批发市场、各类商场、批发性商业街和甄选的目标社区业主、工薪阶层等业态开发出无抵押、无担保、最高金额50万元、最快一天放款的“微贷”产品。各地方银行业纷纷开展商圈融资业务,以河北银行为例,截至2014年2月末,商圈小微贷款余额31.2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07.51%。
(二)基于网银平台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
网银平台可以通过银企直联模式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小企业、核心企业、仓储监管机构、交易市场等合作方实时对接,对信息流进行全面掌控和统一管理。小企业用户可以与核心企业、物流仓储企业等的内部资金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平台、电子商务网站实时嵌入,共享“1+N”供应链实时交易信息,实现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在线整合。除了平安、招行以外,民生、中信、光大、兴业等多家银行也在逐步把供应链金融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构筑供应链金融网银平台。通过互联网与金融技术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银行传统的金融优势和平台经济高效、便捷、覆盖广等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如表2所示。
(三)商业银行参与的P2P模式
P2P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直接借贷,其核心是公众化的“点对点”信息交互和资金流动。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靠利差获利的难度日益增大,P2P网络借贷作为新兴信贷服务模式,已经引起传统银行业的高度关注。商业银行参与P2P的优势在于: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优势;资产规模大,实力雄厚;信誉高,市场影响力大。如果依托现有品牌、系统、网络优势以及管理经验发展P2P网络借贷,商业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将有效提升同业竞争力。2013年,作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全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招行在其小企业融资平台“小企业e家”上,了一个名为“e+稳健融资项目”的投融资平台悄然上线。这个平台与常见的P2P平台设计类似,境内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在这里进行注册并投融资,最小投资单位1万元。所发项目的审核都是由招行方面完成,而且招行也对这些融资项目开了银行的兑付凭证,到期后会由第三方公司对客户进行还款。商业银行参与的P2P投融资平台可以让金融服务更加透明,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交易成本,利用银行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能力,通过互联网创新实现社会公众间信息、资金的开放、安全和有效的交互与流动,让社会公众平等享有金融服务的机会,促进社会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投融资平台有助于利用社会资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为小微企业融资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软信息,解决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信用可获得性问题
目前银行小微贷款在解决信用可获得性上,不单纯依靠固定资产、企业担保作为融资依据,初步形成“重现金流、轻抵押物”的硬信息(资金信息)模式和联保两种模式,解决了小微贷成本和风险偏高的问题,但在如何利用互联网软信息(非资金信息) 拓宽信用可获得性方面仍在探索阶段。目前,一些银行已经凭借互联网软信息开发出无抵押、无担保、随借随还、小额信用循环贷款品种。例如,平安银行借助eBay大数据资源,开发出的“贷贷平安商务卡”,只需凭卖家的个人信用及销售数据授信和以卖家交易行为信息作为审核依据;建设银行对银行自有账户体系进行大数据应用,根据客户账户结算信息开发出以企业和企业主家庭持续有效的结算量和日均金融资产为依据的“善融贷”纯信用贷款产品(陈海强,2014)。未来商业银行可通过与平台、供应链、产业链的合作,探索信用可获得性的新路径,形成软信息信用获取方式的集中化、批量化、流程化和标准化,从而打破抵押门槛解决小微贷款难题的发展之路。商业银行也可以将小微贷的金融征信服务外包给类似全球网的服务平台,全球网依托电子商务自然生成信息作为征信信息,以开放方式分享,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低成本地获得许多软信息,如贷中的用电数据、用水数据、贷后“员工忙碌程度及精神状态”、“经营场所整洁程度、是否经常使用”等。
(二)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提供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特点的综合金融服务
如今小微企业需要的不单是一次性的融资授信, 而是能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和盈利的以融资为基础的综合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提高保证、信用、存贷监管等非抵押方式的融资业务,适应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加强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统筹管理,扩大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致力于小微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丰富小微金融产品体系。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方面,商业银行应从顶层设计开始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整合,着力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突出市场定位转小、业务流程转简、服务效率转快、产品推送转整的改造规则,实施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打破传统银行部门限制,有效管控。此外,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对银行的客户细分,对银行服务细化,对业务流程进一步地梳理和完善,力求通过标准的业务流程、简化的操作程序、多样的融资产品,满足小微企业不同的金融需求。
(三)增强信贷风险防控能力,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为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创造了更大空间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目前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在政策层面相关法规和监管缺位,涉足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规则和监管标准尚不成熟,监管体系尚在建立过程中,可能会对银行稳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商业银行在创新的同时建立起风险隔离机制和应对机制,逐步完善电子商务信用和传统金融信用相互补充、线下和线上评估相互补充的混合模式。
1.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互联网金融,2013(7)
2.郑良芳.商业银行奋起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金融与经济,2013(9)
3.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4.张宏洲,康淑红,孙晓玲.“商圈”融资业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调查[J].甘肃金融,2012(7)
互联网金融的热浪彷佛一夜之间涌来,相关的话题无处不在,2013年也被许多人冠以“互联网金融元年”的称号。实际上,早在本世纪初以来,关于“网络金融”的研究就已经初具规模,但更多停留在电子银行等技术性分析,虽然在许多院校设为专门课程,但并没有产生广泛的市场影响力。2011年随着对于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加快、民间资本激活等的关注,互联网金融开始在人们眼前晃动,直到2012年终于发酵成一场“狂欢”。
涵义解析
虽然人们对互联网金融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解释和定义,每个参与者脑海中也都有一个自己认知的互联网金融,但是我们坚持认为,要真正认清其背后的创新价值和风险特征,必须从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着手加以分析。
与金融要素研究相关的学科体系,可以大致分为货币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前者研究的是货币的功能、形式、货币制度、货币供给与需求,后者则研究经济主体的跨期资源配置、金融资产特性、金融资产的供给与需求等。随着现代金融业的纵深发展,在组织机构、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不断突破,但背后总是依托于一种或几种金融功能或要素。只看表面,往往使人看不清观察对象的实质,无法把握其内在的金融特性。
由此我们看到,在谈到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应当根据金融研究的对象要素,进行适当的对号入座,才能更好地把握主线,使得大家在口若悬河地探讨互联网金融之时,能够尽量调试到同一“频段”之上。
就货币经济学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关注的其实是虚拟货币,也就是电子货币的较高发展阶段。我们知道,电子货币的出现是与技术演变密切相关的,但在实质上,电子货币尚未明显改变传统的货币发行机制,央行依然具有垄断性的货币发行权,同时也基本垄断着主要电子货币的发行权。而虚拟货币的出现,则使得这一格局有所松动。例如,比特币及其各类山寨模仿者,虽然在现实中遇到多国监管者的“狙击”,并且沦为投机者猎食炒作的对象,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体现了虚拟时代的货币“去央行化”尝试。就此来看,2013年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比特币造富狂热在国人中的蔓延,以及被央行突然厉声叫停而“黯然离场”的戏剧性。
就金融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关注的是资金与金融资源配置、支付清算、风险管理和信息发掘这些金融体系基础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有何新的突破。必须指出的是,这些领域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今天始才冒出来。自从上世纪末信息革命的突飞猛进式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以来,金融运行、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就更加紧密地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无论是电子银行的发展,还是资本市场的高频交易,都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特征所在
有鉴于此,我们对照来看2013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活动,可以分门别类地有所观察。
与资金及金融资源配置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是公众最为关注的,也是最为活跃、潜在问题最多的
其中,各式各样的P2P网络借贷是聚焦的热点。当然,作为多年前源于欧美的舶来品,国内的P2P网贷企业已经衍生出五花八门的模式,大部分与互联网金融精神与实质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属于披上互联网金融“马甲”的本土模式。无论是P2P网贷还是众筹,其本质都是试图运用互联网的渠道与信息对接,实现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脱媒”,由资金供给和需求者直接进行资金转移。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债权交易,强调“点对点”,通常需要有网贷平台来梳理和甄别信息,后者则是股权交易,强调“一对多”,由创业者通过网络来筹资信息。从本质上看,源于欧美的这些模式,都属于充分运用市场自发动力的新型直接融资模式。
反过来看国内的情况,首先,大多数的P2P网贷平台都不是作为信息中介,而是或多或少介入到资金供求的债权债务关系之中,体现出间接融资的特点。除了早期刻意模仿欧美模式的企业,后期有大量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私募基金和民间融资组织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中,甚至还有许多基于非法集资、乃至诈骗的组织也来趟浑水。在“鱼龙混杂”的行业生态中,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在显现。当P2P网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当各种各样的口号蛊惑人心时,如果去除了互联网金融的光鲜外衣,许多这类企业还能剩下什么呢?其次,国内的众筹融资发展,也遇到制度方面的障碍。如按照证券法,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都属于公开发行,都需要经过证券监管部门的核准才可。在监管把握中,很多众筹平台都刻意规避红线约束,而平台项目的回报内容不能是股权、债券、分红、利息形式等。虽然有少数众筹项目仍然试图突破股权融资的障碍,但是多数却由于政策不明朗,越来越像是推广平台。当然随着欧美的制度突破借鉴,以及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带来的证券法修改可能,这类模式的前景依然可期。
此外,除了上述两种典型基于互联网的资金配置模式,其余多数是原有的资金配置模式的进一步延伸。例如,如同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本质上是把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与互联网支付有效结合起来,并且运用了支付宝的“备付金”账户的结算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渠道和功能内涵。实际上,多数其他各类金融产品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模式,都属于渠道的网络化,加上服务功能的整合、投资者门槛的降低,并实现了商业服务与金融服务功能的融合。然而,就提供高回报的投资收益率来说,其可持续性令人质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支付清算体系的效率不断提高,以非金融机构支付为代表的零售支付融入人们的生活
通过研究发现,支付体系的变化与GDP和CPI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且能够通过大额资金流动,对于区域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影响,还可以对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有所影响,成为央行追求金融稳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当然,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是零售支付的环节。第三方支付企业及其支付产品的发展,使得居民在支付环节能够享受更加便利的服务,甚至与更复杂的金融服务打包体验。随着技术的演进,零售支付的变化会进一步突破互联网的传统范畴,而向移动终端、移动网络支付进行靠拢,这也使得零售支付更加转向客户需求导向创新的时代。同时,在大额资金支付方面,技术发展在于推动整体支付清算体系的统一性和顺畅性,并且能够服务于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国际化的要求。
互联网使得金融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对于系统性风险控制来说,互联网时代产生了更多不确定性,尤其是资本市场的高频交易融资带来风险的迅速爆发,这在包括“光大事件”在内的各种股市乌龙背后,就可以得到印证。其次,从个别金融产品交易的视角来看,互联网虽然使得风险对冲需求下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类资金配置型金融活动的风险要素,只能重组了风险与收益的结构特点。第三,在某种程度上,很多互联网金融创新反而是以承受更高的风险,来换取服务便利、资金的可得性。最后,互联网还没有改变现有保险、担保等风险分散机制的内在特质,只是增加了新的渠道、产品、信息组织或业务组织形式。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管理出现重大变革
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能够发掘和集聚全新的信息资讯,而在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的保障下,又可以低成本地夯实金融交易信息基础。实际上,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而产生的征信手段创新,能够培育新的信贷客户。从此意义上讲,互联网有助于以信息支撑新型信用体系的建设。例如,互联网金融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好小微企业贷款,是因为对于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信用评估和抵押物,往往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互联网的数据发掘,可以充分展现小企业的“虚拟”行为轨迹,从中找出评估其信用的基础数据及模式,由此为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注意的是,互联网的大数据信息,短期内无法突破社会制度“软”环境的约束,如果普遍产生的都是存在虚假质疑的数据,那么“大数据”只能带来更大的信用风险扭曲。对此,除了长期内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短期内推动信息“公开透明”,是唯一可选的办法。
热潮背后
面对日益火爆、乃至出现“审美疲劳”的互联网金融,可能很多人都心存疑问,究竟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归根结底,有几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
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不满,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热情起到支撑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迅速,但无论是商业银行难以放下的傲慢心态,还是股市的“赌场”效应,都使得许多实体部门主体怀有怨言。一方面,多数资金供给者,难以找到有效的投资产品、财富管理渠道、资产配置模式;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需求者,包括小微企业和居民,仍然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在这种金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融的“横空出世”与铺天盖地的宣传,激发了国人对于传统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的不满,也为满足其迫切的金融需求既提供了可行的模式,又“画了新的大饼”。
民间资本的积累与投资热点缺乏,共同为互联网金融推波助澜。我们看到,一方面近年来国内民间财富的积累迅速,而各种各样的资金也流入到“民间资本”的大范畴里,共同形成拥有短期逐利性的“热钱”。另一方面,实体部门的生产效率下降、边际资本收益率增长乏力,以及金融投资市场的容纳力有限,都使得大量“饥渴”的资金期望寻找新的“蓝海”。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处于金融活动的“边缘地带”、拥有监管部门相对“友好”的观望态度、概念模糊到能够融合众多业态与商业模式、能够抓住具有创新和探索心态的新一代金融消费者等,这些元素都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资本追逐的“宠儿”。在日益浮现的泡沫中,正如2000年的互联网热潮一样,所有投资者都相信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不会成为退潮后的“裸泳者”。
实体部门的金融热情不断提升,传统金融部门的边界在变得模糊。与西方产生于“大树下”的草根金融逐渐演变为“高富帅”有所不同,我国的金融体系一开始就是在“顶层设计”下完成的,是自上而下推动发展的,长期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心态。然而,各国金融发展更多是根源于实体部门的内生性特征,如信用卡的发行、证券化的创新等,在许多国家最早都是实体企业自发推动的。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飞跃、服务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提升等,由此使得各类具有产业链集中性特征的新型企业出现,并且有可能、高效率、风险可控地自发提供或发掘金融资源,不再必须完全依靠传统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这种根植于实体部门需求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往往是相对健康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口号之一是使得传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走下神坛”,但要同时避免制造新的“金融神话”。一方面,金融业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涉足的领域,金融产品也不是人人都能卖的“大白菜”,它需要有特定的专业技术、行业积累与监管环境。另一方面,迄今为止,在全球金融发展中,我们脑海中定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未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替代传统金融的体系架构,只是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功能实现形式、一些新的金融组织与产品模式。
我们注意到,虽然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炒得火爆,但是在大家惯用的借鉴国外经验方面,相关的素材却非常乏善可陈。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欧美P2P网络借贷企业,在美国日益兴盛的众筹融资,让人捉摸不透的比特币,还是昙花一现的直销银行、PAYPAL版“余额宝”等,都只是金融发展中的朵朵“浪花”,而未呈现出所谓的浪潮。恐怕对于多数欧美金融从业者或研究者来说,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还是“一头雾水”,更多是从中国的媒体才看到。可以说,在多数金融发展与竞争相对完全的经济体,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或者早就是传统金融体系一直就在演变的,如金融电子化,或者只是多元化金融体系中一点补充或新意,如P2P网贷等。可以预期,互联网对金融体系的颠覆性改变,还只是一个梦想。当然,我们不否认将来的可能性,但其前提是整个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的进一步虚拟化、网络化,以及政府及央行地位的普遍削弱。
何去何从
上世纪末以来,曾经有诸多喧嚣一时的经济热点概念,迎来多个“元年”,但最终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展望2014年乃至更长远的将来,互联网金融要避免这一命运,就需要从短期的浮躁中跳出来,关注更加根本性的问题。
就现有混乱的概念体系来说,无助于明确认识互联网金融的真正内涵及特征,了解其发展的潜力及存在价值。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从理论着手,以不同金融功能为主线,系统梳理在相应的金融功能实现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的组织、产品、规则等,然后再分析不同的金融运行机理及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最后剖析特定的监管原则及制度变化前景。应该说,现代金融的基本功能自形成以来没有太大变化,技术改变的只是组织、手段和渠道。正如1855年电报的发明大幅改变了股市交易的效率,同样也是那个时代令人震撼的“互联网金融”。如果只是基于营销层面的各种表象,炒作于各类产品、组织等,则只能使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变得“沉渣泛起”,直到销声匿迹带来“一地鸡毛”,短期内无助于金融体系的环境完善与服务创新,成为将来真正金融变革的“前车之鉴”。
需要有效定位服务对象。对于传统金融体系来说,被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更注重资金需求者,尤其是大的资金需求者,而对中小需求者,以及资金供给者的服务严重缺失。互联网金融活动则走向不同的侧面,一方面,无论从各类模式及产品设计,还是宣传方面,各方焦点都更注重服务资金供给者,尤其是为居民提供高回报的理财和财富管理产品等方面;另一方面,对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真实作用,以及与包括小贷在内的非互联网模式的实质性区别,实际上研究和关注还非常不足,而对于居民消费金融支持等方面更是关注的空白。由此来看,互联网金融在避免传统弊端同时,也要有效实现服务资金供给与需求者的平衡,找出真正符合商业原则、可持续且能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路径。
必须认清的是,现有的很多所谓互联网金融模式,包括P2P网贷等,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政策宽容之外,更是因为目前利率市场化尚未真正完成,资金价格“多轨制”存在。就此意义上讲,现有许多互联网金融模式所谓的“革传统金融体系的命”,实际上也在革自己的命,一旦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金融要素流动壁垒不断消除,结构性金融供求失衡的局面改变,则现有许多模式的生命力也就走到了尽头。正如在美国,P2P网贷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资金需求者多数都能从现有体系中获得满足,以至于网贷平台出现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对于资金需求者的激烈竞争。因此,无论是互联网金融的践行者、投资者、受益者还是关注者,都需要从整体上、从长远来认识其模式的可持续性所在,把握中长期发展轨迹。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生命力源泉,在于推动实体部门的金融创新,加速传统金融“脱媒”。随着金融创新的演变和信息技术的腾飞,原有依靠银行或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方式,实际上一直在被“脱媒”,只不过,近年来伴随“虚拟一代”生活方式的演变,这种冲击更加突出。对于实体部门,尤其是服务业部门来说,可以跳出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依赖,自发地推动相应的金融服务功能实现。当然这有赖于监管部门的宽容,但是却符合了金融回归实体的主流,应该说,与电子商务相联系的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创新都是其中的代表。
金融业怎么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应该说在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其面临的挑战并非仅来自于互联网金融,而是在经济产业结构变迁、市场化改革推进、国际化挑战加剧、政府父爱主义弱化、消费者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所面临的二次改革压力的总体现。互联网金融借助几十年信息技术革命扑面而来的活力,只是为这些危机和压力提供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引领主题。人们喜欢谈及的是,比尔盖茨在1994年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将银行比作恐龙,认为银行客户将在未来流失到其他高科技金融服务提供商。如果做另类解读,我们会发现恐龙存活了两亿年,且一直在食物链的顶端,而商业银行的历史不过几百年,由此来看似乎银行的地位仍然长久。我们想强调的,一方面是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必要或者妄自菲薄,或者非要去赶时髦搞电商平台或P2P网贷,或者夸大其词来继续寻求政府父爱,而是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和修正已经实施的互联网技术创新策略;另一方面,透过互联网金融的表像,要认清我国金融业面临的真正危机与挑战,包括:可能与全球同步的下一个经济衰退周期;准备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带来的竞争加剧;面对金融消费者时代的来临,更强调客户导向,而非神坛之上的“供给创造需求”;新的产融结合时代,金融与非金融部门的边界进一步模糊,创新型合作模式不断出现等。
结语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13902
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特别是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之一,在维持市场竞争活力,保证经济多样化发展,完善城乡经济,吸收就业,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誉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资金。仔细梳理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困境,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
1.1 内源融资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于内源融资,即在企业开创发展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公司的投资发展资金。资金多来源于亲戚朋友的闲散存款或是民间信贷,最常见方式即自筹资金,职工集资等。由于企业规模小,且发展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自有资金以支撑企业的发展壮大,然而中小企业大多都面临自有发展资金匮乏这一局面,这将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使得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困难。
1.2 融资渠道过少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通常门槛比较高,要求的固定资产担保物较高,且商业银行多针对大型企业、外企、工厂为主提供贷款服务,即银行业中的“二八”现象使得对小贷业务没有太多的利益驱动。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因此很难满足商业银行的放贷要求,中小企业获得的商业银行的融资比重很小。
此外,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另一途径便是证券市场,然而我国对于新股的发行实行的是严格的计划管理,金额控制,金融政策多倾向于大型企业,使得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非常困难。
1.3 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没有清晰完善的财务报告,导致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监控力度,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大,资金使用成本高,甚至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1.4 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问题
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运营能力欠缺,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经营业绩不稳定,这是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融资的自身内部原因。此外,中小企业破产率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且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无疑会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誉度。
2 互联网金融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2.1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的网络化支付功能,是互联网企业主导的金融业务,保障了电子商务交易的顺利进行。成熟的产品有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为买方和卖方提供了资金结算担保系统,规避了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违约风险。第三方支付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快捷性和便利性,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为1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业态逐步稳定,在现有格局下,全行业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
2.2 P2P模式
P2P模式简言之是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提供中介服务,即P2P公司在网络上搭建平台,把资金需求者的信息以及投资者的信息在网络上,资金需求者和投资者可以直接联系,这就大大节约了借贷成本,因为省去了银行、券商等中介,有着去第三方中介化的特征。P2P融资平台分为两类,单纯中介信息服务模式和担保赔付模式。P2P企业为投资者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包括考察借款人的资金以及信用情况、实时监督借款人的还款动向,协助投资者进行贷款催收服务,并收取中介服务费。部分P2P企业根据政策提供担保服务。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包括,人人贷、拍拍贷、宜信等。这些网贷平台成交量大,大大地满足了供求双方对资金的需求。
2.3 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又称为大众集资,即用团购或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资金。众筹融资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只要网友对项目感兴趣,就能获得资金。这就为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有创意性的企业,提供了资金的输送,满足其资金需求。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有众筹网、追梦网、淘梦网、重意网等。众筹融资可以实现金融的普惠性和民生性,其精髓在于单笔投资“小额”和投资者“大量”,能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其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
2.4 网络小贷
网络小贷是指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对其平台上的客户的信用进行分析,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其发放小额贷款。目前,我国影响最大的网络小贷无疑是阿里小贷。阿里巴巴通过对其平台上的企业客户,在经营时的资金、销售、存货、消费者评价等方面数据进行搜集,从而获得较而全面的征信系统,保障了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3 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及对策
3.1 法律法规方面
截至2013年底,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常规业务以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监管为主,但部分新型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如众筹融资、网络借贷缺乏明确清晰的监管主体,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存在着隐藏的危机。然而互联网金融业务一旦发生经济上的纠纷,其危险具有广泛性、突发性。传染性。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互联网金融服务中,这无疑会加快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速度,加快金融行业的创新,但是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立法设计和监管措施,将会增加了金融行业的风险性,整个金融系统将更加脆弱。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对于监控的空白领域应当加快上层设计,弥补监控空白,保证互联网企业各项业务经营合法,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防患于未然,营造良好的经营安全运行环境。
3.2 内部风险控制方面
互联网金融企业,核心的是要做好内部风险控制。内部风险控制是一个体系,包括准入条件到通过率,再到审批参数,最后是催收管理。而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注重催收管理这个环节,把催收管理当作主要的风险控制方式,而忽略其他的环节,这就极易产生经济纠纷。
首先,应当推行互联网企业牌照资质认定,监管机构要明确互联网企业的准入条件以及相关的监管政策,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其次,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和最新动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风控技术,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如玖富企业就是国内最早一批引进美国全套FICO技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FICO技术曾为国内多家银行提供审核贷款技术支持。
3.3 网络安全方面
网络安全风险是决定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否长期、稳健发展的直接原因。目前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购买的安全系统无法确定有多少暗门或漏洞,2014年,P2P平台人人贷、拍拍贷、好贷网先后遭遇黑客攻击,这也显示出网络安全技术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短板。对此,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选择有安全认证的网络技术平台,对于支付平台或是信息平台的漏洞,要及时治理,做到支付平台和信息平台相分离,保障资金的安全。
3.4 征信系统方面
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借款人的审查力度较弱,多是通过电话或是线上审查借款
人的身份证信息、资金收入证明等,无法有效获得借款人的真实还款能力。因此一旦发生“骗贷”、“携款跑路”等情况,互联网企业很难去追回贷款,最终造成的放款人的损失。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征信系统建设,不断加强信息收集技术能力,将客户的准确的资金交易信息构建到互联网征信系统中,控制信贷风险。同时,应该加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中小企业信息交流与共享,为构建一个全面完善的征信系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文启.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中州学刊,2014,(8).
[2]顿维.互联网金融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意义[J].对外经贸,2015,(3).
[3]陆岷峰.中国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 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
从实用的角度来定义“个人知识管理”,它一般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英文是Personal KnowledgeManagement。
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有价值的知识,最终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追求。
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帮助实施者做到以下几点。
(1)快速找到并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资料来解决问题,速度要能快到“不打断思路。
(2)系统化的管理“个人知识”,达到提高个人竞争力的目的。
(3)收集和消化工作、生活等所需的知识,能清晰的反映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个人职业规划或实际需求进行结构调整。
(4)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最直接的结果是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对组织而言,则能够推动组织的知识管理顺利开展。
2 什么是互联网产品经理。为什么互联网产品经理需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IPM(Intemet Product Manager),互联网产品经理是互联网公司中的一种产品管理职能,负责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开发、运营市场等方方面面的产品管理工作,主要职能包括:产品的定义、定位、定价,逻辑、功能、界面设计,跟踪用户反馈、竞争对手动态,优化产品使用体验,制定产品改进、运营、营销计划,与技术、设计等各部门协调合作、对产品开发项目过程进行管理与跟踪,配合市场部进行商务合作、产品营销等。
在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负责,保证产品的顺利开发和正常运营,确保产品的方向和业绩符合公司策略及预期,并且是各部门顺利协调、沟通的桥梁。产品经理需要非常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市场洞察力和商业敏感度。不但要了解消费者,了解市场,还要能跟各种风格迥异的团队,如开发团队及销售团队进行默契的配合。可以说互联网产品经理决定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成败。
笼统来讲,产品经理的职责范围覆盖很广、责任很重,产品的一切问题都跟产品经理相关,需要了解的知识之多,覆盖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用户研究、人机交互、统计、数据分析到信息管理、市场营销、商业谈判等各个层面的知识。产品经理不一定是专才,但需要是“全才”。
但是互联网并不像世界杯具有80年的历史,所以团队中的人员分工和定位相对模糊。不同风格的公司、不同类型的产品、甚至同一产品的不同的生命阶段,对产品经理的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技术密集型产品要求产品经理具有相当的技术背景,业务密集型产品则偏重于更多的逻辑、管理;免费产品的经理最关心的是互联网用户产品的用户体验,而收费的商业产品的产品经理则更多地需要关心产品的流量变现能力等等,实际工作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要求其实已经细分,但对在外提及时却往往没有进行区别,仍统一使用“产品经理”这一职位名称。这就使“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一职位必需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复杂、难以明确界定。另外,以(广义的)产品经理职责范围覆盖之广、需要了解的知识之多,每一个独立的从业人员个人也很难达到面面俱到。
因此,基于对互联网产品经理职责及要求的以上特点,互联网产品经理尤其需要个人知识管理。通过个人知识管理,互联网产品经理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随时做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心中有数,对工作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心中有数,并根据个人需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长期积累、调整的结果必然会有利于个人的职业规划。
3 互联网产品经理如何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那么,互联网产品经理应该如何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呢?
首先,要树立个人知识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养成习惯远比使用工具重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个人知识管理”观念,在目标导向下,注重平时个人资产的积累,了解“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意义,并将其贯穿到工作中去,注重平时个人资产的积累,在工作中随时注意对有用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并进行系统管理及应用创新,以免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却没有头绪、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理顺,知识使用过之后就丢之脑后,需要再次使用时却找不到。
其次,需要确定自己的需求,确定个人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确定需要管理的知识。
可以通过以下3个步骤来实现。
(1)分析自我;自己喜欢做什么、拿手的是什么、自己的专业背景、性格特点是什么。
(2)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3)根据个人特点和职业生涯确定自己的核心需求、目标。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需要自己管理的个人知识,包括:属于自己的知识、自己想掌握的知识、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个人工作生活中需要关注的知识领域方向和关注方向。这就需要对个人职业进行规划、对个人兴趣、现有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根据对未来的规划、职业发展的需要及个人兴趣所至有目的有条理地收集、整理相关领域的知识。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实体产业不断向互联网转移的今天,对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要求及其职能也在被不断细分,成为一个优秀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不但需要将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掌握熟练,同时要对产品特性、行业特点、市场前景、竞争态势有相当的了解,特别是那些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的产品,互联网产品经理也需要像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一样同时对产品的线下特性了如指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每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更细致的规划:将自己现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希望掌握的知识,和实际工作或职业进阶需要自己掌握的知识分别列在一张
表上,进行对比;根据对比有目的地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这么做的同时可以画出自己的知识结构树。对自己有个更清晰地了解。这个监控、对比、完善的过程应该是长期的,只做一次就抛之脑后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二是需要在大量冗余爆炸的信息中提炼你真正需要的知识。
以上两点即是对需要管理的知识进行定位。
第三步,实施个人知识管理。
在进行了观念准备和“需求梳理”后,下一步就是实施了。
从供求的角度来看。需要对知识的需求和供给进行管理。个人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的需求进行管理,即从学习中总结、积累、应用知识。而对“知识供给”的管理,即对自己创造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再次应用。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主要有以下步骤。
(1)识别知识。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首先要识别知识,包括:决策支持知识(战略规划、年度计划、项目计划、产业分析、员工意见、内部调查、会议纪要等),岗位技能知识(产品设计理论、技术原理、产品设计文件、作业工具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等),规范协作知识(工作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标准规范文件、标准流程模板、项目工作程序和文本规范等),企业文化知识(工作氛围文化、价值观念文化、道德规范文化、行为规范文化)等。
(2)采集、提炼知识或生产新知识。
个人需通过各种来源,包括书籍课程的学习、互联网、人际圈子,与他人的交流等途径来获取信息。然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提炼,使之成为真正有用的知识。
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来说,更多的是习惯于从网络获取知识,从来源上细分有:同行和专业高手们的博客、个人网站,专业媒体、教学网站,社会化网络(SNS)分享平台等。获取方式有通过搜索引擎搜索、rss订阅等。另外,在知识管理做得好的公司,产品经理还可以利用公司资源进行个人知识的积累,比如利用公司共享的svn或0a、jira,公司内部wiki上积累的资源、文档进行学习。参加公司内部的rtx讨论组、经常与同事开展线上线下的业务讨论,参加公司举行的业务培训等。还有一个重要和容易被忽略的来源是来自产品经理个人,即生产新知识。产品经理在乎时的工作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整理总结注意整理工作中的需求、项目文档,会议后及时写会议纪要,保留好来往邮件,制定开发、营销计划等。其中,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当在头脑里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试着通过文字系统和结构化的整理出来。开始的时候很难想得系统,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还是要尽量将其显性化出来,再不断完善,这一方面是结构化思维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也是灵感的重要来源。另外一方面就是仍然要注意关联知识来源的积累,在某个业务领域哪些人或公司平时研究走在前面。国外有哪些及时的信息和资抖网站,国内有哪些大的论坛和资料中心等。这些信息都需要在平时积累,积累的越多后续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因为至少你已经清楚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切入点。这样在碰到问题时至少会知道应该到哪里寻求解决。
(3)整理、存储知识。
知识获取后,可以依据对个人适用的分类原则,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分类存储。存储的原则是按方便个人查找的方式进行分类,以方便之后的利用。需要将知识文档按照所属产品、用途分类存储,将邮件按照发件人或项目分类,将im联系人按职能分组等。建立知识分类的一个原则是不能每次想起什么就建立什么样的文件夹或者标签,要做好规范化工作,同时持之以恒。可以先摸索着建立框架,然后根据具体需要不断归纳、合并或细分,最终建立起使用于个人的知识体系。
可以使用工具,个人知识管理的存储工具除了传统的文件夹加搜索外,还有网络工具如blog、rs8、书签、通讯簿等或专门的知识管理软件。
(4)应用知识、知识创新。
知识只有被利用时才能展现价值。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要实现知识的利用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且常抽出时间学习那些存储的知识,而不能仅仅将知识保存起来就不管了。在反复学习之后,学到的知识还应该被积极地运用于实际工作,并且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知识才能转化成工作效率,不至于成为死的知识。另外除了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之外,产品经理可以通过定期写博客、工作总结等方式描述应用新知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分享和传播。
(5)分享传播知识。
借助任何场合分享传播的知识、见解。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他人的意见和反馈,知识的交流碰撞是对知识的再深化过程。个人知识传播得越广,个人的影响力越大。树立个人品牌的机会,也正是在组织内共享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分享传播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对知识共享最有促进作用的一环,尤其是对难以文字化的隐形知识更是如此。分享方式可以是个人博客、sn8兴趣交流小组、公司内部共享知识的论坛或8vn等。
(6)个人知识管理的常用工具。
对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工具。个人知识管理最基础的工具就是文件夹,像仓库一样。将知识分门别类存放。其基础原则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分类体系可以按照信息的应用领域,学科性质,获取目的等多个维度来建立,以清晰、实用、易查为目标,方便之后的利用。为方便查找备忘,可在文件夹内用excel或word建立简明索引,记录资源信息。
此外,利用网络工具和专用知识管理软件进行管理也是不错的选择。从类型来讲,有如下分类。
①时间管理:安排约会和活动,自动提醒的功能是必要的:OutLook,ThinkRock,Sunbird。
②便笺:记录零散信息,比如刚刚分配到的一个帐号和密码。通常它们会被进一步整理。
③书签、文章订阅:Rss和tag等应用,分类存储我们经常拜访的URL。自动解析更新,允许多人共享是两个很有创造性,很有价值的。值得开发的功能:Google Reader,抓虾,鲜果等。
④通讯簿:分类存储联系人信息。强大而又灵活的搜索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如:outlook。
⑤日记和文章:发表分类的原创文字:blog、wiki。
为了对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做一个清晰的界定,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通过持续调研走访,深度解析资讯,最终梳理出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并在今年的“清华金融周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首次提出。
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的分类也仅仅是一个阶段的粗浅分类,即使在将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归入第三方支付这一模式之后,六大模式也无法包容诸如比特币等新兴互联网金融创新产物。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一方面将持续研究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将联合相关金融投资机构,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融资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模式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模式2:P2P网贷
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目前,出现了几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此类模式典型的平台有拍拍贷、合力贷、人人贷(部分业务)等,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此类模式以翼龙贷为代表。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另外,以宜信为代表的债权转让模式现在还处于质疑之中,这种模式是公司作为中间人对借款人进行筛选,以个人名义进行借贷之后再将债权转让给理财投资者。
模式3: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目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模式4:众筹
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本意众筹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创业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及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
此前不断有人预测众筹模式将成为企业融资的另一种渠道,对于国内目前IPO闸门紧闭,企业上市融资之路愈走愈难的现状会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众筹的模式进行筹资。但从目前国内实际众筹平台来看,因为股东人数限制及公开募资的规定,尽管目前已经有“天使汇”、“创投圈”、“大家投”等股权众筹平台,但是国内更多的是以“点名时间”、“众筹网”为代表的创新产品的预售及市场宣传平台,还有以“淘梦网”、“追梦网”等为代表的人文、影视、音乐和出版等创造性项目的梦想实现平台,以及一些微公益募资平台。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罗振宇作为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其2013年8月9日,5000个200元/人的两年有效期会员账号,在6小时内一售而空,也称得上众筹模式的成功案例之一,但很难具有一定的复制性。
模式5:信息化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其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之外,还形成了“门户”“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创新服务模式。
通过这两个行业背景,可以把开元汽车的现在和未来做一清楚总结。200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开元汽车主营业务为汽车金融,且只专注于卡车融资租赁。开元汽车总部位于河北省,是一家典型的本土民营企业。目前,开元汽车是中国最具规模、网点最全的提供卡车分期付款的公司。截至2014年底,开元汽车在全国已经有550个网点和2000多名员工。未来,开元汽车计划将这些网点全部转为办事处,搭上互联网金融的东风,将业务全部互联网化。
在公司上市4个月后,有着典型中国面孔却完全在美国长大的“ABC”王嘉伦成为了开元汽车的CFO。
“ABC”的财务优势
得益于在财务、资本市场运作方面的丰富工作经验,虽然过着美国、中国两头跑的日子,但是王嘉伦处理起公司的财务工作也并不觉得吃力:“在这几年的CFO工作中,让我特别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发生在2011年初,当时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中概股集体遭遇了危机,有些机构就借此打压其他中概股,我们也未能幸免。当时正值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正是中国公司放假的时候。我当时人在美国,整个新年期间丝毫没有放松,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应对,每天都在跟投资者进行沟通,消除了负面影响,虽然说度过了一个异常忙碌的农历新年,但我认为这正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CFO必须要履行的职责。”
王嘉伦无疑深谙美国资本市场的口味和应对之道,谈起国际投资者对开元汽车的评价和态度时,王嘉伦说:“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开元汽车的经营模式很感兴趣,虽然他们可能对卡车融资租赁业务并不熟悉,但是对于我们比较完善的金融服务模式很认可,而且现在互联网金融更是受到追捧。虽然开元汽车所针对的卡车融资租赁这个行业很传统,但是我们的业务模式却在不断创新,尤其是我们开始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转型之后,备受投资者的青睐。”
虽然并没有在国内成长,但王嘉伦对国内重卡市场以及客户关系培养有着深刻的理解:“事实上,国家宏观经济的走向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政府发放四万亿补贴下来的时候,全国都在大兴土木做基础建设,很多农民都开始租用卡车用来跑货运、拉土方,租赁业务非常火爆。这几年又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行业蒸蒸日上,跑运输的重卡需求更是越来越大。对于这些市场的动向,我们要比实际跑运输的农民敏感得多,其中的风险和机遇也会有专业的分析。客户培训的工作我们管理层也会经常做,培训客户的同时也是为我们的业务累积更多的经验与可能性。”
新竞争模式
在商战中,有这么一句老话:“如果不能成为第一名,那就成为第一名的一部分。”显然,在行业整合频繁的今天,这句话尤为适用。王嘉伦坦言在卡车融资租赁市场存在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竞争对手,行业相对比较分散,即使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卡车租赁公司,开元汽车依然只占有2%的市场份额,行业整合迫在眉睫。
中国的重卡市场一年大概有80万辆左右的市场规模 ,分散的市场也正意味着整合的机会。在卡车租赁行业里有无数规模只有十几辆重卡的小公司,这样的小型卡车租赁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四线城市,比比皆是。于是,针对这种竞争局面,开元汽车选择了一条更具有诱惑力的竞争模式:“和同行的小微公司竞争,在价格上,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占优势。他们通常人工成本非常低廉,甚至仅仅就是一家人和亲戚朋友一起来做的,只有几个人、十几辆车的家庭作坊式小企业。针对这样的竞争对手,我们的方法不是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而是让他们成为开元汽车的一部分,我们现在跟这些小公司谈合作,我们成为了这些小型卡车金融租赁公司背后的金融公司,我们为他们的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支持。也就是说,我们的转型为他们提供了金融服务。开元汽车以前是零售商,现在更像是批发商,这个业务已经从2014年开始起步。”据了解,开元汽车即将推出“轻易贷”服务,为小型卡车租赁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并利用P2P模式将这个服务彻底互联网化。
开元汽车上市初期主营业务是经营汽车4s店以及卡车融资租赁业务。随着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公司逐渐剥离了4s店业务,将精力投入到卡车融资租赁以及金融业务上来。现在,开元汽车的汽车金融业务模式――全国载货汽车分期付款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公司主营业务,形成了辐射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连锁服务体系。
多年的卡车租赁业务经验让开元汽车从主营4s店业务转型到卡车金融服务显得顺理成章。然而,开元汽车在上市不久就进行主营业务的转型,这也考验了开元汽车的把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可更是因为这点,也让在美国长大的王嘉伦对这个中国民营企业大加赞赏,“这个转型对当时的开元汽车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公司规范的管理和业务的顺利过渡让我们再次获得了资本市场的信任。开元汽车这种勇于创新的挑战的精神让我非常钦佩。”
如果说转向深耕卡车融资租赁业务是开元汽车的第一次转型,那互联网金融就是其“”的目标。2014年开元汽车正式推出“垫付宝”,全面开启互联网金融模式,这让开元汽车向着全面互联网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了解,“垫付宝”针对群体依然是运输行业的客户,是开元汽车公司下辖全国550多家服务网点为需要资金周转的汽车企业或个人提供消费垫款服务的系统。支付系统和金融借贷系统给予用户会员一定的资金垫付,用户可以到指定的会员(商户)处凭额度消费,再由垫付宝将用户消费项定期支付给商户,最后用户定期向垫付宝还款。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垫付宝业务大大伸展了数以万计的的卡车客户群的产业链,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电子商务模式实现交易全过程。
终端市场风控
风险防控是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的客户群体比较特殊,主要是分布在四线城市及以下城镇的农民。目前中国的信用体系对这些客户很难进行信用评估。”王嘉伦十分清楚本土情况。开元汽车很注重吸收和培养本地的员工。“显然,他们对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地理情况和风土人情更为了解,这种了解从某种程度上成了公司客户风险控制的一层天然保障。此外,遍布全国的网点,可以方便公司在对一些贷款逾期不还,并且已经开到了外地的车辆进行及时拦截。由于我们的车辆在贷款的时候会有一定比例的首付限制,所以,只要能及时追回逾期的车辆,就不会造成大的损失。”王嘉伦解释说。
在卡车融资租赁这个行业,虽然小型公司比比皆是,但因为其网点不够多,一旦出现异地客户违约风险时,追讨起来就非常麻烦,也成为很多小型公司无法成长壮大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是成就开元汽车为行业第一龙头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因素。王嘉伦说:“在多年的经营中,我们一直保持着堪比银行安全水平的损失率,而我们的内含报酬率可以达到15%~25%左右,远远高过银行8%左右的水平。”同时,在业务布局上,开元汽车积极发展网点的兼业业务,在开元汽车全国550多个网点中,每个网点都同时提供车险业务。开元汽车鼓励公司的网点为其他车型提供车险的服务,兼业使公司在不增加任何固定成本开销的前提下增加了利润,员工也增加了收入。
得益于从事这个行业20多年经验的积累,开元汽车已经有了一整套非常严格的业务流程体系。“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客户信用评估,我们也要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比如在前期评估阶段,我们会到客户家里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还要向这位客户的街坊邻里了解客户的品行、为人,以及是否具有不良嗜好等等方面的调查,做得非常详尽,也很接地气。”王嘉伦进一步介绍。
王嘉伦认为,要想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内控体系,财务必须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必须懂得业务链条的所有环节,设置好控制点。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卡车融资租赁业务,开元汽车内部就有912条流程控制。王嘉伦和我们详细分享了开元汽车的内控经验,“目前借助ERP系统,在这912个控制点中778项实现了可由总部进行统一控制,实现风险集中统一管理。此外,在这912个控制点中有196项控制点是由系统自动完成,其中包含了几乎全部的财务基础数据处理的工作,收款以及凭证的自动生成等环节,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节约了很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资本市场合规
2013年5月,COSO(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了新的内部控制框架。作为CFO的王嘉伦坦言,COSO新内控框架对在美国上市企业的影响非常直接。新框架在2014年12月15日之后正式生效并且旧框架同时废止,因而在美上市企业需要在2014年的年报中按照新框架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如果不能做出快速的调整,继续沿用旧框架很可能招致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质疑和质询,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报告的合规性。为此,开元汽车财务部门迅速组织了一个团队,从整个财务审计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入手,对整个企业的风控体系做出了调整,并且已经初步通过了外部审计。
在新框架下,开元汽车将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将整个业务梳理成为流程:销售与收入、资金管理、采购与成本、财务报告、投资管理、固定资产、人事和薪酬、税金。“新COSO的17个大原则和81个关注点要求我们明确地体现在企业自身的风控体系中,事实上,在公司内控流程中,我们自己又多加了关注点的子目标来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实早在开元汽车在纳斯达克上市初期,公司就已经具备了应对美国资本市场合规性要求的所有准备。作为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要按照美国资本市场的要求打造内控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嘉伦告诉我们:“开元汽车从2009年开始做内控,起初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条条框框太多,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是不到两年的时间,这种科学的内控机制就慢慢起到了作用。从以往突出‘人治’到现在在制度管理之下,反而使工作流程更加顺利。现在大家对COSO和新COSO支持的力度非常大,我们每一个基层员工都知道自己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
本文在总结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因素进行梳理,并构建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旨在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风险防范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其业务模式经历了数次创新,已从单一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发展为集P2P网贷、股权众筹融资、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等多项金融功能在内的多元化模式,并对整个金融市场、金融体系产生了显著影响。一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规模在持续增长。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的主要业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代替商业银行成为支付业务的主体,但在支付清算领域,第三方支付机构并未摆脱对传统支付清算体系的依赖,因此该模式下互联网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由包括电商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商业银行构成。然而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大批诸如余额宝、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范围与参与度都有了显著提升。以P2P网贷平台为例,《2015年P2P网贷行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突破4900家,贷款余额达到5800亿元,成交额更是突破万亿大关,实现了同比258.6%的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也在不断攀升。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电子支付领域的业务规模增长迅速,其中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业务涨幅最为明显。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5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生电子支付业务748.53亿笔,金额1919.7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3.15%和93.26%。其中,移动支付领域累计发生业务82.04亿笔,金额84.7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88%和485.82%。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因素
(一)经营主体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因素的波动极易对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的运营产生影响。以第三方支付的财富管理平台为例,较高的收益率是此类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获取稳定资金来源的根本保障,因此此类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金融市场因素的敏感度极高,一旦金融市场因素发生变化,此类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的资金来源就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因素的波动通常较小,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隐患通常不大。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依赖大数据、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获取金融市场信息,然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通常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因此,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在向个人或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容易因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设计不当而造成信用审核结果失真、信用风险不断积累的不良后果。信用风险一旦爆发,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即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取充足资本应对到期债务或资产增长而形成的风险。造成流动性风险的因素通常是多方面的,就我国互联网金融而言,其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等业务模式均存在诱发流动性风险的可能。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投资者都是具有较高风险厌恶倾向的个人投资者,因此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将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的资金链。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持续经营的根本保障,但是金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任一风险隐患的出现,甚至是任何不利消息的传出,都极有可能引发投资者大规模的挤兑,进而导致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的法律风险集中体现在第三方支付以及P2P网贷等业务上。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本质就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进而在业务平台积累大量可用以投资盈利的在途资金,这一点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极为类似。然而,《商业银行法》已将吸收存款明确规定为商业银行的专有业务,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业务显然超出了其界定。再者,作为民间借贷网络中介的P2P网贷业务也存在与之类似的问题。我国现有的《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等一系列与贷款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均未对个人对个人的贷款进行法律界定,因此P2P网贷业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很难得以明确,该类业务也缺乏必要的金融管制,加上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因素的存在,此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隐患十分突出。
(二)消费者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即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厌恶性,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率通常是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现如今,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理财意识普遍有限,加上监管法律的缺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通常得不到必要的保障。近年来,包括“网金宝”、“淘金贷”等在内的多家知名网贷平台非法集资问题的曝光,更加突出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的严峻性。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以缺乏专业投资意识的普通民众为主,在监管法律缺位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普遍不高,因此消费者通常难以掌握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真实风险信息。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金融创新进程的不断推进,互联网金融平台极易通过信息技术的包装,赋予互联网金融产品更高的资产收益率与风险率,以吸引更多资本的流入,进而加剧互联网金融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将加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消费者风险。信息泄漏隐患。为了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的合法性,互联网金融平台通常会要求消费者进行实名注册,部分平台还会要求消费者将账号与个人银行卡进行绑定。如此一来,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者的身份信息、资金状况、账户信息等私人信息便会实时上传至网络,在缺乏必要信息保密技术的前提下,消费者的私人信息极易被盗用或篡改,甚至还有被卖给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机构的可能。然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保密技术提出的要求极高,普通互联网金融平台难以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确保消费者信息的绝对安全,一旦发生信息泄漏,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者将面临的风险难以预估。法律空缺。我国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具备有效约束力,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大多缺乏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业务操作不合规现象十分常见,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风险隐患显著。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有效监管法规的缺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通常还面临较高的资金追偿风险。不同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没有纸质凭证作为依据,消费者的投资金额也通常较小,因此,一旦遭受不当损失,消费者追回损失资金的机会较小,只有在追偿金额远高出法律诉讼成本的前提下,消费者才会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损失。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难度将越来越大,因为监管法律空缺造成的消费者风险隐患也会逐步扩大。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
发达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走过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其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已相对成熟,各国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方面也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其中,加强个人信用体系与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已成为各国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共同策略。以美国为例:一方面,美国金融市场已经构建了包含多家权威商业化评级机构在内的个人信用体系,在包括P2P网贷在内的多项互联网金融业务中,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只是作为中介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融资模式,而并非充当民间借贷平台参与其中,有效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的法律风险,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美国早已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其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针对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制定了严格的金融法案,有效保障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基于此,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一)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风险防范机制
创新互联网经营主体担保模式。现阶段,为了保障充足资金的流入,我国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通常会采用担保经营的模式,为消费者的投资进行担保,进而积累了大量信用风险隐患与流动性风险隐患。因此,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必须创新其担保模式以实现风险转移。以P2P网贷业务为例,其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保险机构、风险抵押物等形式改变原有的担保经营模式。一方面,P2P网贷经营主体可以与第三方保险公司合作,通过为消费者购买资金安全保障险、信用证保险等保险产品,用保险替代担保,将自身积累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另一方面,P2P网贷经营主体还可以通过引入风险抵押物的形式,要求贷方根据借贷规模提供相应抵押物作为担保,同时约定P2P经营主体有权处置贷方抵押物以支付贷款本息,以此实现担保风险的分散。需要注意的是,P2P经营主体要合理规避贷方一物多押现象的出现,及时为抵押物办理抵押登记。搭建风险联合防范体系。我国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发展至今,已达到接近5000家,其业务也已逐步渗透众多传统行业中,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经营主体共同积极构建风险联合防范机制早已成为降低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各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需要合作共建信息共享平台,共建消费者黑名单,从整个行业的角度降低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各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还需共同搭建行业信息平台,并聘请专人对该平台进行维护,在定期行业动态的同时,积极对可能造成流动性风险与金融市场风险的事件与消息进行回复,以实现风险的联合防范。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机制
制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缺位是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扩大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与风险隐患远高于传统金融产品,现阶段由于我国现有的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内的各项法规均不能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频频遭受侵害。为了构筑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机制,必须首先制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信息披露义务的同时,针对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隐私权的行为制定严格的处罚条例,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公平性。建立消费者培养机制。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广大金融消费者而言仍是一个新鲜事物,广大金融消费者普遍缺乏必要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其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培养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培养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相应监管部门加大教育投入,更需要相应监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的监督,确保相关金融产品风险信息的充分披露。唯有如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投资风险才可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陈伟 博士生 付丽娜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5)
2.李淼焱,吕莲菊.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J].经济纵横,2014(8)
3.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7)
作为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交易从来都是商业银行服务的对象和基础,商业银行也是提供交易所必需的支付和融资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为实体经济中的交易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的使命,随着产融结合的深入,交易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回归根本的基础性产品和服务,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最具创新的业务领域。
对于交易银行发展的背景、内涵、价值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业界尽快统一认识,顺利建立交易银行的产品服务体系,快速推动业务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交易银行崛起的背景
在这次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国际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全球投资银行的收入几乎减半,从2007年的3070亿美元骤降到2008年的1720亿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交易银行的收入却在同期增长了17%,从3040亿美元提高到3540亿美元。作为昔日的赚钱明星,投资银行受到资本市场影响,断崖下滑,跌落尘埃。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交易银行,仍然在稳步上升,变成最赚钱的部门。这个形势的逆转,表明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交易银行是弱周期的。这就是危机之后国际银行业再次高度重视交易银行的根本原因。
中国交易银行兴起的特殊因素
产融结合。中国金融资本多数是财政资本,很少有产业资本,但最近几年很多产业资本发展壮大了,都开始做金融,产业金融资本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金融资本也进一步渗透到实体经济中,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成立自己的金融机构,甚至设立金融控股板块,企业自金融化趋势显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彼此深度渗透和相互渗透的结果,就是金融更加靠近实体经济,更需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我国的互联网+战略。中国互联网的行业应用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确立后得到提速,各行业互联网+发展得非常快。交易银行就是互联网+战略在银行业公司银行领域的一个表现,是传统公司银行的互联网转型。
服务小微企业的需要。随着监管的变化,特别是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的服务。但在这个过程中又遇到经济下行期,风险不断暴露,不良资产飙升,需要找到更能有效地服务小微企业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风险的手段,交易银行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在这种背景之下,招商、中信、民生、浦发等股份制银行纷纷始组建交易银行部门,推出交易银行品牌,开展交易银行架构、产品、系统的整合,开始大力发展交易银行,交易银行成为当前银行业创新转型的热点领域。
交易银行的内涵
尽管各家银行对交易银行都非常重视,但交易银行的内涵是什么,究竟包含哪些业务,在业内还是有不同认识,有必要对交易银行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一些梳理和统一。
按照字面理解,或者是从交易银行服务对象方面来看,交易银行是为企业日常交易活动所提供的银行产品和服务。企业日常交易活动就是生产经营过程中频繁发生的采购和销售,与此相关的银行服务,包括支付结算服务和贸易融资服务,这也是最直观的理解。
按照交易银行的业务范围来看,交易银行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和贸易金融服务, 花旗银行的交易银行部门简称为TTS(Treasury & Trade FinanceSe r v i c e),即财资和贸易金融服务,这是交易银行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有的银行还会把支付结算从现金管理中独立出来,还有的银行会把供应链金融从贸易金融中单列出来,也有少数银行的相关业务包括证券服务和托管服务,但是多数交易银行的主要和核心内容就是现金管理和贸易金融。
从服务方式来看,交易银行虽然也包括传统网点的柜面服务,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交易银行更加强调基于互联网渠道的线上化服务,因此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交易银行=互联网+(公司银行-投资银行)。之所以将投资银行除外,是因为投行是服务于大客户的非标产品,需要通过专业团队进行定制化差异化服务,而不能用系统和模型替代。因此交易银行是可以标准化和线上化的公司银行产品和服务。
从交易银行的服务场景来看,逐步呈现出以电商平台作为服务场景的趋势,交易银行的产品服务与企业的电商交易以及其他物流、信息流服务四流合一,实现深度融合。
我们把交易银行的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综合起来,就可以比较全面地阐述出交易y行的内涵和概念了。交易银行是数字时代的公司金融服务,是服务于客户交易活动,以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为目标,以电商平台为场景,以电子银行为渠道,以现金管理和贸易金融为服务内容的综合化、生态化的公司金融服务。这个概念也把目前与交易银行相关的电子银行、现金管理、贸易金融以及电商金融等产品服务进行了梳理,揭示出这些相关性业务之间的关系,为交易银行业务协同创造了便利。
交易银行的价值
全面深刻地挖掘和展示交易银行的价值对于交易银行的发展十分重要,既可以在银行内部统一认识,争取资源投入,推动产品创新,也可以面向客户开展营销服务,让更多客户接受交易银行服务。
交易银行对于银行和社会都具有很大价值。对于银行的内部价值是交易银行承载了传统公司银行战略转型的三大方向,即轻资本、零售化和互联网+战略。随着金融监管变化和市场的发展,传统公司银行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是资本约束。此次危机的一个重大产物就是新资本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而传统公司银行业务资本消耗比较大,所以轻资本是公司银行转型的第一个重大方向。怎么才能做到轻资本呢?就是要做轻资本的客户和轻资本的业务。轻资本的客户就是小微企业客户,它的资本耗用是比较低的。再加上利率市场化,小微企业可以贡献更大的利差,因此银行就会逐步重视小微企业这些零售化的客户。此外,随着产融结合的发展,很多大企业有了自己的财务公司,或者设立金融机构,甚至成立自己的金融控股板块,逐步开始发展自金融,或者在金融脱媒趋势下,到资本市场开展投融资业务,客观上迫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小微企业。
银行通过调整客户结构来实现轻型化发展,但是在做零售化小微企业客户过程中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管理和服务成本太高,第二个问题是风险成本太高。基于金融科技的交易银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开展小微企业和碎片化融资业务,同时可以深入到企业交易过程中,获取实时可信的交易数据,并通过其他物流和信息流数据,来实现对小微企业风险的有效管控。
交易银行的外部价值是对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价值。交易银行通过更先进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可以降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回归商业银行的根本。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交易银行的外部价值。
交易银行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现在各大银行都在发力交易银行,但交易银行怎么发展?怎么建立自己全新的业务模式?这是业界都在思考的问题。
通过实践,业界基本形成了交易银行发展路径的共识,即交易银行发展三部曲:
第一步是整合。整合是对原有分散的业务进行整理并形成合力的过程,需要对银行现有的架构、产品、品牌、销售及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交易银行绝不是简单的贸易金融+现金管理+电子银行,也不是简单的合并几个部门,如何把银行内部分割孤立的信息、系统、业务、部门和团队进行深度整合是非常关键的。整合的过程中,会与银行目前的体制机制发生巨大冲突,所以整合的困难很大,时间也会很长,需要银行从战略上予以重视,从董事会和高管层进行推动。
架构整合是交易银行所有整合的基础,是交易银行其他方面整合的前提和保障,需要管理层由上而下的大力推动,将原来散落在公司业务、国际业务、托管业务和会计结算部门的职能进行梳理和合并,形成相对完整全面的交易银行业务管理部门。目前国内银行多数是合并现金管理、贸易金融和电子银行部门职能,而对托管业务和金融市场的证券服务不做整合。产品的整合随着架构的整合,相对顺利的就可以完成,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交易流程对产品服务进行一个流程再造式的梳理就可以了。品牌的整合是在产品整合基础上,面向市场和客户推出一个更能被客户理解的概念和业务价值主张,并进行品牌名称、标识、标语、主形象和子品牌的设计。销售整合则是在银行内部开展培训,在原来现金管理、贸易金融和电子银行等产品经理队伍的基础上,打造一支能够全面销售交易银行产品和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设计交易银行解决方案的销售经理团队,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工作,但也是交易银行服务落地的人才保障。系统整合则是将原来相对独立但是又和交易银行相关联的核心系统、现金管理系统、供应链金融系统、国际业务系统、票据系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银企直联等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打通系统之间的数据和流程,按照客户交易流程进行系统重构,实现各类交易银行产品面向客户的快速交付。
第二步是创新。在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创新,推出新的更能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交易银行的产品多数是电子化、线上化和智能化产品,技术开发工作量巨大,不仅要消耗大量的银行IT资源,还需要大量的利用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力量。
第三步是提升。首先是提升服务理念,要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部流程嵌入式的服眨要围绕客户的流程,重构银行的业务流程。其次要提升服务手段,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甚至区块链技术,与交易银行服务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敏捷平滑的服务。
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的要点
提升嵌入式服务能力。要围绕客户交易过程设计产品服务流程,把银行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金融等各类产品服务嵌入到客户的业务流程。以前传统的方式是客户先完成交易,之后再到银行做支付或融资。但在互联网上,要围绕客户的交易重构流程,客户在哪里交易,银行就在哪里服务,客户怎样交易,银行就怎样服务。不是客户找银行,而是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主动寻找和适应客户,跟随客户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对接到客户。这对银行业务流程甚至系统的改造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工作量非常大。
加强领先信息技术的应用。交易银行业务会大量的应用最新的金融科技,从互联网、大数据到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甚至区块链都会用到。互联网是交易银行的渠道和平台。大数据是推动客户交易过程的数据,包括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数据、商品的数据、物权数据、债权数据和订单合同发票税务等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开展交易银行的基础,并且都需要通过互联网在线获取。交易银行的融资必须是数据融资和智能信贷,根据客户交易过程中的各类数据,非常高效地为客户提供线上化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这就要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智能信贷。交易银行需要把银行、客户、第三方甚至政府的系统和数据整合在一起,需要构建基于云架构的生态金融服务平台。为了增强数据的可靠性和交易过程可控性,又会用到区块链技术,建立分布式的数据模式,实现具有共信力的数据共享机制和智能合约。
搭建生态化交易银行服务场景。交易银行需要一种开放、生态化的应用场景,客户、银行和第三方的系统和数据需要实现无缝连接和相互开放的状态。在这个平台上客户是共享的,产品、服务和数据也是共享的,没有明显的区隔和边界。举个传统银行的客户评级授信的例子,如果评级授信通过不了银行信审,那就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在生态化的交易银行服务场景中,银行服务不了的客户,就可以引入小贷公司、保理公司、互联网企业甚至社会化服务,这时客户可以开放给各方。同时银行的数据和服务能力也可以开放和输出,因此,在生态化的服务模式下,几乎没有满足不了的需求。